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

2024-06-23

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精选十篇)

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 篇1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 各国经济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危机的冲击。各国都采取了各种措施, 来减少国际金融危机对本国的影响, 也都取的了一定的成效。2011年以来, 尽管世界经济继续呈复苏态势, 但复苏步伐明显地放缓。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尚未得解决, 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还在增多, 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的路将是不平坦的。总体来看, 世界经济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都将处于低速增长期。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含义及兴起的原因

(一)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含义

在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发展初期,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初衷并不是阻碍国际贸易的法杖, 相反, 技术性贸易措施为了更好地推动国际贸易发展。以往的国际贸易实践也证明: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于提高国际产品质量、促进国际化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实现规模经济、维护各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证人类生命安全健康和保护环境等都已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国际贸易发展的深入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各国为了增加国内需求而促进本国产品的出口, 大都采取了一些苛刻的技术措施和条件来限制他国向本国出口产品, 这样技术性贸易措施就逐渐演变成了技术性的贸易壁垒, 严重地阻碍国际贸易正常发展。

所以本文认为, 当进口国对出口国采用技术性的贸易措施时, 不管其措施是主观还是客观的, 只要是对国际贸易起到了阻碍作用, 我们就认为它是技术性贸易壁垒, 是贸易保护的手段。

(二) 技术性贸易壁垒兴起的深层原因

技术贸易壁垒发展的深层次原因:维护本国利益是一切国际关系根本目的;《WTO协定》的许多例外条文和个别漏洞, 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提供法律上的依据;世界各国和国际性环保组织的地位正在不断地提高, 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力力度加大;可持续发展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为各国采取技术性贸易壁垒提供了理论性支持。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技术性贸易措施在提高国际产品质量、促进国际化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实现规模经济、维护各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证人类生命安全健康和保护环境等都已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总体上来讲, 技术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发展起着很大的阻碍作用, 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一)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国贸易的影响

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是进口国对进口商品制定技术标准或合格认定程序等, 如果出口国的商品符合这些技术要求, 就可以顺利地进入进口国市场, 但若是出口国的产品没有达到这些技术性贸易措施, 这些产品就很难进入进口国市场, 它使出口商品的出口数量受到限制。

(二)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进口国贸易的影响

技术性贸易壁垒客观上抬高对了出口国出口到进口国商品的价格, 削弱了出口国产品在进口国市场的竞争力, 因而有利于保护本国的相关弱势产业, 促进了进口经济各产业经济协调发展。但是,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一把双刃剑, 在保护进口国弱势产业的同时, 也会更加削弱进口国的弱势产业, 因为进口国的弱势产业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保护下, 就会在不注重技术研发和提高经济效率的条件也能得到生存和发展, 这最终将会导致进口国所保护的产业会更加弱势, 影响进口经济的整体发展。

四、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一) 实施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战略, 提高产品质量是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根本之策。

从国际贸易实践看, 积极推广和使用国际标准, 提高产品质量是减少国际贸易摩擦, 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根本途径。一方面要研究国际标准, 使之转化为本国的等同标准。同时, 可以防止发达国家借加工贸易和投资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高污染产业。另一方面各国要积极参与到国际标准的制定中。通过参与国际贸易多边谈判, 使其标准能反映本国的利益要求, 使国际标准更加符合多数国家的利益。这样, 有助于在规则上打破技术性贸易壁垒规则制定的垄断, 维护好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利益。

(二) 转变贸易发展方式, 实施可持续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各国应制定财政、信贷、税收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 支持和鼓励发展高技术水平产业的发展, 把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标准高的相关产业培育成为提升出口产业结构升级和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外贸性支柱产业, 给予产业优惠政策, 促使其走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与合理利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集约化道路。

(三) 充分发挥世贸组织的在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

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各国可以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的相关方面规定。该协议规定各成员国的有关产品法规、标准和检验制度方面都实行非歧视性待遇和国民待遇, 所以可以利用该协议要求一些进口国家消除部分歧视性、不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 对于一些具有明显歧视性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 各国可以及时诉诸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寻求合理解决。

五、总结

综上所述, 在世界经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低速增长的大背景下, 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影响会更加凸显。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是各国为限制他国向本国进口产品而采取的一些措施。尽管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从总体上来看, 它主要阻碍国际贸易的发展, 他人为提高了贸易标准, 抬高了出口国商品在进口国市场的价格, 违背了市场的价值规律, 降低了出口国商品的竞争力, 客观上保护了进口弱势产业的发展。

摘要:在世界经济处于低速增长期, 国际贸易增速放缓, 各国为发展经济,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特别是以更隐蔽方式出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为此各国应采取积极措施来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国际贸易,世界经济,世贸组织

参考文献

[1]陈同仇、薛荣久:《国际贸易》,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2年。

[2]白林、李用俊:《国际经济合作教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11年。

[3]石士钧、钟昌标:《微观国际贸易学》,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年。

[4]袁志刚、宋京:《国际经济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

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 篇2

目前,负责专门管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国际协议是WTO的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该协议基于1979年签署的《关贸总协定-贸易技术壁垒协定》(GATT-TBT),并在1991年乌拉圭回合中重新修订,1994年在马拉咯什正式签署生效。TBT协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协定,它的目的是消除或抑制由于各成员间技术水平发展的不平衡而产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从而促进世界组织贸易自由化宗旨的实现。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不断发展的原因

如前所述,当前在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新形势下不断发展,为了能进一步厘清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域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关系,首先,我们先研究其不断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1.技术性贸易壁垒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在国际关系中,维护本国利益是各国发展的根本准则。在当前的国际贸易发展中,不少传统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在逐步地消除,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增添润滑剂,然后出于国家贸易利益的考虑,在传统非关税壁垒减少的同时,各国也不断推出形式更为隐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种类越来越多样化,隐藏在合法的外衣下,要求日益苛刻,所涉范围日益普遍。纵观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国家之间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技术性贸易壁垒,且发展势头日趋明显。此外,由于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发展水平总体低于,甚至是远低于发达国家,因此,技术贸易壁垒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更加明显,更具有“杀伤力”。

2.技术性贸易壁垒并非无章可循。《WTO协定》中的许多例外条文和漏洞,为技术性壁垒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如《贸易技术壁垒协议》中规定:“任何国家在其认为适当的范围内可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环境,只要这些措施不致认为在具有同等条件的国家之间造成任何不合理的歧视,或成为对国际贸易产生隐蔽限制的一种手段。”如《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规定:“缔约方有权采纳为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生命或健康的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而且只要缔约方确认其的措施有科学依据和保护水平是适当的就“可以实施或维持高于国际标准、指南和建议的措施”。[2]这些条款意味着各国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有理有据”。

3. 技术性贸易壁垒符合本国、国际环保需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社会对环保需求的呼声越来越高,各国和国际环保组织的地位不断提高,成为影响政府决策的重要力量。因此,各国政府在制定、实行相关政策、法规时,会将环保组织的意见与建议纳入考虑,并会相应地做出一定的让步,因此,就会对本国的贸易壁垒有所增加。例如世界环保组织(IUCN)、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全球环境基金(GEF) 国际绿色和平组织、地球之友(Friends of Earth)等国际知名环保组织,各拥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在国际环保问题上极具号召力和影响力,影响、鼓励及协助全球各地的社会环保发展,提倡与宣传低碳、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生态之道,反对政府各种对环境破坏的行为。欧盟、美国、日本等都曾在国际环保组织的压力之下,提高环保标准要求,从而间接影响了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4. 技术性贸易壁垒切合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增长和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化,伴生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日益引起各国政府和民众的关注,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发展之道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建立契合了部分国家的政府,特别是发达国家民众的意愿,受到了民众的欢迎,因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民众社会基础,催生了越来越多的卫生检疫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在“可持续发展”的大旗舞动之下,各国政府争先恐后、“冠冕堂皇”地建立各种名目繁多的标准壁垒,使得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进一步复杂。

二、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

从杨慧力,杨国柱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应对》一文中,我们可以发现近年来世界各国特别为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呈现出如下发展趋势:

1.严苛繁杂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日益增多

由于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作为贸易壁垒具有隐蔽性和非对等性,因此,各国常常以此作为贸易壁垒建立的载体。由于具有较高的经济和技术水平,发达国家从开始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就居于主导地位。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平衡,造成在国际贸易中技术领先的发达国家总会设立有利于本国利益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往往对产品出口国提出相对更高的技术要求,造成对出口国的技术壁垒。[3]因此,发达国家也是往往是国际标准的制定者,使得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国家止步于标准的门外,无所适从,进一步削弱了竞争力。

2.合格评定程序日益复杂

合格评定程序是指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规定,依据技术规则和标准,对生产、产品、质量、安全、环境等环节以及对整个保障体系进行全面监督、审查和检验,合格后由国家或国外权威机构授予合格证书或合格标志,以证明某项产品或服务是符合规定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合格评定程序包括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两个方面:产品认证是指确认产品是否符合技术规定或标准的规定;体系认证是指确认生产或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相应规定。[4]当代最流行的国际体系认证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当前,贸易自由化形势日趋明显并将可能成为主流发展趋势,“合格评定”与“质量认证”对于一国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力也愈加突出,然而除了国际体系认证,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尚有各自的技术标准体系,使得评定程序越来越复杂,不少发展中国家显得力不从心。 3.包装、标签规则日益严格

包装在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实现了立法,立法内容包括可重复使用、可再生利用和含再生材料等包装标志的规定。重视环境保护,并将环保的规定延伸到进口包装的各个层面,要求商品包装及其内装物不许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带来损害,已成为目前各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手段之一。如日本政府颁布的包装材料回收法,该法规要求所有纸质和塑料包装材料必须加以正确标示和回收,同时还规定了回收标签的印刷格式。再如欧盟出口产品的包装纸箱规定不得使用铁钉钉箱、封箱要用黏合剂而不能用塑料胶带,以便于纸箱回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标签是包装的一部分,应包括关于产品的全部相关信息。欧盟有关产品包装和标签的法规,有些是强制性的,需要认证和注册;有些是推荐性的;也有不作任何规定的。美国也有许多标签方面的条例。如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颁布的《食品过敏标示准则》规定,食品加工企业必须在食品标签上用浅显、详尽的文字标明食品的成分;在药品方面,FDA的法规对各种药物的认证包装、标示及检测试验的方法都逐一进行规定,就连非处方销售的药品和器械上的警告词句都有具体要求。各国进一步提高商品包装和标签标准,从而提高进口产品的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4.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特点各异。

欧盟、美国、日本依据本国或本地区的经济地位、技术地位以及经济发展模式, 对《TBT协定》的执行各有侧重、体现出不同的特点。

欧盟各国的技术标准水平相对较高,法规也相对严格,不仅执行欧盟统一标准、法规,各成员国也有各自的标准,技术性贸易壁垒较高。欧盟于7月9日通过了欧盟认可及市场监督法规,该法规对各成员开展的具有国际权威性质的认可提出了统一要求,规定各成员应制定各自唯一的国家认可机构,各国家认可机构应具有独立性和非营利性,且他们之间不开展竞争,保证了成员国间的贸易顺畅。

美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中一部分是由政府制定的强制性标准,但大部分是民间组织制定的、由企业自愿采纳的自愿标准。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是美国自愿性标准体系的管理者和协调者,本身不制定标准,负责制定者的资格认定和美国国家标准的审批。[5]美国以完备的联邦法律对国内市场实施保护,监管范围涉及几乎所有贸易领域,同时政府部门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美国的认证体系也由政府和民间两部分组成。

日本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种类繁多,很多技术标准不同于国际通行的标准。在每个行业中,日本又有很多项法规从不同方面同时规范。日本对很多商品执行强制性技术标准,通常要求在合同中体现技术标准条款,同时附在信用证上,并在货物入境时须经日本官员检验通过。

三、我国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

当前的世界正处于后金融危机时期,20美国金融危机,欧洲主权国家债务危机,给国际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以外向型为主的中国的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世界上贸易保护主义日益盛行,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重要的贸易保护工具,这对尚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带来不少挑战,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强隐蔽性和强扩散效应,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据国家质检总局调查统计,从至20中国出口产品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而减少的出口损失逐年增加,从20的288.13亿美元增加到年的622.59亿美元;2011年企业用于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新增成本259.62亿美元,比上升15.71亿美元。2011年,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较大的行业排在前五位的是机电仪器、化矿金属、农食产品、玩具家具和纺织鞋帽,成为我国遭受技术性贸易措施限制的重灾区。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成千上万的企业,更是数以亿计的国家利益。

在现实困境下,我们一方面要正视技术性贸易措施存在的合理因素,并以此作为促进我国企业技术改造和升级的动力,从根本上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对国外不合理的要求从战略战术、方法路线、方式手段等层面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以使其对我国出口的影响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葛志荣.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释义[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孙敬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3]杨慧力,杨国柱.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应对[J].商业研究,2009,(4).

[4]张海东.技术性贸易壁垒与中国对外贸易[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5]吴艳.我国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研究[J].WTO经济导刊,2011,(9).

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 篇3

一、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

(一)国际技术贸易壁垒涉及领域日趋广泛

随着经济贸易的发展,技术性贸易壁垒呈现扩大化的趋势。从产品生命周期角度来看,技术性贸易壁垒渗透于生产、包装、加工、运输、消费等环节;从产品形态看,技术性贸易壁垒覆盖于产品的整个发展过程,包括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和最后制成品。例如,发达国家PPM体系是指通过提高技术手段进而生产出合格的商品。而HACCP体系是指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全过程制定的严格管控标准,避免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进而危害到居民人身健康。此外,技术性贸易壁垒还从生产领域已经逐渐扩张到服务、贸易、金融领域及环境保护和投资等多种领域。各国家对进口商品,专门制定了各种法律条例,不仅包括农产品、纺织品、服装、食品、机电产品等传统性产业,也包涵电信产品、计算机软件等新兴技术产品。

据商务部数据资料显示,2016年1月14日,欧盟官方公布发布了REACH法规的修订案,新增REACH附录XVII条款46a,规定2021年2月3日起NPEO含量超过0.01%的纺织品将禁止投放欧盟市场;为了保护国内的汽车工业,美国制定了十分严苛的技术标准,并在《空气净化法》及《防污染法》中明确规定,全部进口汽车必须装上防污软件,这些措施使其他国排气量较大的汽车都被美国排除在外了。总体来说,当前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涉及领域日渐扩张。

(二)国际贸易壁垒连锁性反应的影响日益显著

国际技术贸易壁垒很容易引起“多米诺效应”,与关税和一般非关税壁垒相比,其波及力度更为广泛。一方面,若某个产品被实施限制,就很容易波及其他产品甚至产业。例如2016年2月17日,美国认为单枝或单束的人造圣诞红花上存在真菌,对消费者造成呼吸道感染、免疫系统或肺受损等危害,对中国产的人造圣诞红花实施自愿性召回;随后以同样的理由对中国产的礼品盒也实施自愿性召回。

另一方面,某国或某区域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容易产生连锁性反应,很快被别的国家模仿。据商务部数据资料显示,2016年2月18日,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认为外套上的钮扣可能脱落,对儿童存在呛噎的危险,对中国女童羽绒外套实施自愿性召回,随后加拿大卫生部也对中国女童羽绒外套实施了自愿性召回。由此可见,国际技术贸易壁垒的连锁性影响日益明显。

( 三)国际技术贸易壁垒逐步向制度化发展

发达国家对进口产品的要求越发苛刻,利用居民对身体健康及环境保护的关注,技术性贸易措施已从单个限量标准,逐步发展成名目繁多的限制指标体系,一些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正逐步向制度化发展。

所谓制度化是指一些国家政府以干预为主要手段,发挥协调作用,通过出台法律法规,形成制度性保护。例如欧盟2014年实施《食品污染物桔霉素限量法规》, 以及美国2011年7月实施的《儿童产品安全法申报规则》等,这些法规不是单独和临时实行的准则,而是产品质量保证的综合性法令。这些技术性贸易壁垒已呈现出有规定的标准、内容、互相配合、彼此关联等特性,且具备综合性、制度化的保护措施。

(四)国际贸易产品对技术的要求高且标准严格

近年来,发达国家规定,技术贸易壁垒包括产品质量、技术含量、性能、安全指标,同时也包涵生产、标签标识、包装、运输等各个环节。具体到出口产品方面来说,技术性贸易壁垒标准,在工业品出口方面,限制或禁止有毒有害物质,产品技术含量必须达到指定标准、取得产品认证才能通过。在食品、农产品出口方面,严禁或限量产品中有危害人体的材料,如食品添加剂、色素、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激素等,不能超过规定含量。

据商务部数据资料显示,2016年1月19日,欧盟发布条例,制定部分商品内部及表面的恶霜灵和乙基多杀菌素最大残留限量,包括茶、咖啡、香草、可可、角豆、香料等的恶霸灵不得超过0.02%;根和块茎类蔬菜、球茎类蔬菜、甘蓝类蔬菜等的恶霸灵不得超过0.01%,乙基多杀菌素不得超过0.05%等。这些技术要求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很难检测,也很难做到,而且呈现出越来越严格的标准与要求。

(五)国际技术贸易壁垒隐蔽性增强

技术性贸易壁垒比起反补贴、反倾销,更具有灵活性、合理性、隐蔽性和双重性。因为它是以维护国家安全、保护居民身体健康、保证产品质量、防止消费者被欺诈为出发点,所以具有合理性。在合理性的掩盖下,人们的视线就很容易从贸易保护转移到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上。通过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及技术标准,对产品的质量、纯度、规格等指定要求,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与此同时,技术贸易壁垒巧妙地变成了“合法的”贸易壁垒。据中国贸易救济网数据显示,2016年1月20日,欧洲以避免婴幼儿肥胖,保障健康为由对婴儿食品实施严格限糖准则;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了2016年4月1日正式实施的政令,规定偶氮染料列为危害人体物质,禁止在纺织品中使用,只有符合政令要求的纺织品才能在日本销售。这些贸易准则主要是为了限制他国产品的进口,显示出技术贸易壁垒的隐蔽性。

二、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趋势对我国产生的影响分析

(一)贸易摩擦呈现高发态势,导致我国在国际上处于不利地位

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是贸易壁垒主要发源地,这些国家凭借优势或标准可以任意提高本国的市场准入门坎,把别国的出口产品挡在门外。我国有将近70%的出口商品都会销往这三大国家,引发多边贸易摩擦的几率很大,也导致我国出口产品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案例不少。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16年2月18日,美国FDA认为中国座椅可能会分离,从而给消费者造成摔倒危险,对中国办公椅实施了自愿性召回;2016年2月3日,美国又认为中国出口的充电 包中的锂电池可能爆裂、存在火灾隐患,就对中国万能电源包实施了自愿性召回;2016年2月10日,美国又决定对中国部分手术缝合装置及组件发起“337”调查,随后对我尿布处理系统产品及相关组件又发起相关调查。仅2015年,美国FDA共拒绝原产地为上海的产品有143批次,同年日本检验检疫机构共扣留上海输日食品共有7批次。

由于中国涉及较多技术贸易壁垒的案件,当有关壁垒或调查一经起动,同类产品的出口就会被禁止;当事态发展到由世贸组织解决的话,这过程耗时耗力,会极大地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后续正常进行。即便最后争端解决了,对我国造成的产业损害以及时间和金钱上的损失都无法弥补,严重阻碍了我国与他国经贸关系的发展。

(二)国际技术贸易壁垒限制产品行业众多,致使我国出口企业受损严重

如今,我国出口产品受技术贸易壁垒的影响较多,所涉及的行业较广,不仅包括初级产品还包括高新技术产品,已成为企业在出口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据商务部数据统计,2014年我国出口机电、金属、纺织、皮革、家具玩具等产品分别受技术贸易壁垒影响的比例达到41.3%、20.4%、9.6%、8.2%、7.2%,损失金额占比分别达到,机电产品39%、金属34%、纺织品18%、皮革6%、陶瓷产品2%、玩具类1%等。

国际技术贸易壁垒限制的产品行业多、范围广,致使我国企业受损严重,不利于企业利润空间的上升。而且技术壁垒给我国出口企业带来的损失呈现递增之势,国家质检总局2015年从全国随机选择3146家出口企业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有36.1%的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不同程度的影响,全年出口贸易直接损失755.2亿美元,比2013年增加93.2亿美元,占同期出口总额的3.2%,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

(三)国际复杂的认证制度,使我国产品错失了最佳出口机遇

在技术发展飞快的时代,技术标准更新也十分迅速。各个国家间对进口产品所制定的标准也不同,为了符合各国家地区的进口产品标准,出口企业要付出诸多代价。比如,我国出口大米中挑选异色粒工程设备只有日本生产,所以我国的生产厂家必须花费数百万元从日本采购这种设备,导致了生产成本增加,使本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

产品认证问题也不容小觑,因为我国企业对国外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认证知之甚少,被扣留的商品每年达到上百亿美元,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比如,销往美国的电器、电子只有符合FCC和UL标准,并取得许可证,才可进入,否则海关不予放行;销往美国的食品药品、食品、化妆品、洗涤用品必须符合FDA标准,获得CE标志才能销往欧洲。当前这类的认证标准多,且不断升级,出口商品只有达到不同标准才能销往不同的国家,因此,适应这些复杂制度的过程,消耗了太多精力和时间,也使我国出口产品错过了最佳的销售机遇。

三、应对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策略选择

(一) 加强资金和技术投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在国际技术贸易壁垒发展的新趋势下,我国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的关键是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达到或超过国际技术标准。对此需要政府和企业双方的努力。除了政府在财政、税收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外,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异在于技术创新,因此企业方面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降低生产成本并最终掌握竞争的主动权。在实现技术创新过程中,企业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仿造,也不能只满足产品出口顺利,而是要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出技术标准领先的出品产品。

(二)建立实时高效的应对机制,增强技术性贸易壁垒抗衡能力

完善我国技术贸易壁垒应对机制是极为重要的事情。对此,完善技术贸易壁垒的快速反应和预警机制是最为关键,有关机构要利用各种方法手段及渠道,探究分析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国外发达国家的技术贸易壁垒信息,积极提供给我国技术贸易壁垒咨询中心和相关出口企业详细、及时的数据,以便作出危机的早期识别和判断。同时,应完善反技术贸易壁垒的协调管理机制,政府、出口企业、行业联盟要加强联系,分享各自拥有的信息数据,建立并完善我国技术贸易壁垒体系,通过制定一些与我国贸易现状符合,同时与国际标准接近的技术贸易壁垒措施,更好的保护本国市场,增强技术性贸易壁垒抗衡能力。

(三)全力实施国际标准化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国际标准是世界各国贸易协调的结果,是处理国际纠纷的重要依据,一方面,我国政府应密切关注全球标准化制定的新趋势,实效参照国际通行标准,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与认证体系,修订和完善产品在名称、规格、质量分级、检测、安全、卫生、健康、环保等方面的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有优势、有特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标准。另一方面,据商务部数据显示,我国标准被录用为国际标准的概率仅为32.2%,而一些发达国家利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技术领导权,将本国的许多技术标准、检测标准等加入国际标准。因此,我国要积极加入到国际标准制定全过程及国际标准化活动,参加IEC、ISO各成员会和工作组织,要充分反映我国的意见和合理要求。特别是政府应该变被动为主动,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等权威的平台,主动与有共同利益的国家联手,增强话语权,将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及优秀项目加到国际标准体系中。

(四)充分利用 WTO的有关条款,抵制国际技术贸易壁垒

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 篇4

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概念及实质

1.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概念

技术性贸易壁垒又称技术壁垒(Technical Barrers to Trade,简称TBT),是指一国政府或非政府机构以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类与动植物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以及保证食品安全与产品质量为由,所采取的一系列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限制措施或规定,这些规定主观或客观地成为外国产品自由进入该国市场的障碍。其涉及内容涵盖科技、卫生、检疫、安全、环保、产品质量和认证等诸多技术性指标体系。其形式大致可归为五大类,分别为:技术标准与法规,合格评定程序;商品检疫检验措施;包装标志和标签要求;信息技术壁垒;绿色壁垒。

1.2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征及实质

1.2.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征

(1)应用的广泛性。从产品角度看,不但包括初级产品,而且涉及所有的中间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从过程角度看,则涵盖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从研究开发、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到消费。从领域角度看,已从有形商品扩展到金融信息服务贸易及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从表现形式看,涉及法律、法令、规定、要求、程序等各个方面。

(2)形式上的合理性。世界贸易组织有关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协议并不否认各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只要求技术性贸易壁垒不妨碍正常的国际贸易及不具有歧视性。但实际上,很多国家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是借保护国家安全及消费者利益之名来行贸易保护之实。

(3)保护方式的隐蔽性。首先,技术性贸易壁垒在理论上对所有国家一视同仁,从而避免了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存在的歧视性问题;其次,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进口的手段是通过间接途径把人们的视线从贸易保护转移到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上,从而具有更强的隐蔽性。

1.2.2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质

从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可以看出,技术性贸易壁垒实质上是一种较新型的非关税措施,是政府根据先进的技术水平来制定、采用或实施严格的技术法规、高标准的卫生安全检测要求以及烦琐复杂的合格评定程序等而进行的一项国际贸易管理制度。这些技术性措施被部分国家或地区刻意用来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市场,平衡国际收支。因此,实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国家或地区往往以“保护国家安全、人类健康安全及生态环境”为借口,使出口国的产品由于技术水平落后难以达到进口国规定的高标准,遭受出口的沉重打击。

2 我国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

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对我国产品出口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使得我国产品的出口形势变得更加严峻;但同时也为我国产品质量的提高、企业转变出口战略和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提供了经验。

2.1 消极影响

(1)严格的技术标准限制了我国产品的出口。发达国家在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过程中,通过立法的形式制定严格的技术标准,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进口标准越来越严格,其采取的措施通常会高出国际标准,有的以设备能检出的最低限为准,明显缺乏科学依据,有的专门针对我国产品而设定。

(2)严格的环保标准削弱了我国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传统优势。在传统的农产品对外贸易中,我国的优势地位较明显。但是,由于发达国家提出自然食品、生态食品等口号,对产品的包装标准也提出要求,使得我国农产品目前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进口要求,同时也大幅增加了农产品出口成本。

(3)严格的卫生检疫制度和产品认证制度增加了我国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发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严格而又烦琐的卫生检疫制度,防止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增加了我国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

2.2 积极影响

(1)提高了国内产品检测技术。长期以来,我国的出口企业在产品生产、出口上较多追求产品数量的增加,而对产品的质量问题重视不够;国家的质量标准体系、产品评价体系与国际标准接不上轨,产品监测体系建设滞后,使得我国的产品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同时,由于国内检测技术及监督力量薄弱,许多质量问题未显露出来。这就促使我国产品出口行业提高产品检测技术。

(2)建立了TBT预警系统。中国科学技术部透露,为积极应对TBT,我国将分3个阶段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系统:1~2年内,在重点行业建立预警系统,实现快速应对;3~5年内,提高重点行业标准水平,由被动应对转为主动应对;5~8年内,整体打造适应市场经济与国际化的中国标准,实现战略应对。

(3)加大了对产品标准化、质量安全等的建设、管理和监督。通过近年来对我国出口战略的反思,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大了对产品标准化、质量化等的建设,以提高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3 我国产品出口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

我国产品出口屡遭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据统计,我国进出口总额从2001年的5 096.5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29 728亿美元,对外贸易在世界的排序跃升为第三位。这必然对世界经济格局和利益平衡产生巨大的冲击,从而使得贸易摩擦特别是新的贸易壁垒不断出现。这是我国遭受各种贸易壁垒特别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必然性。同时,不断扩大对外贸易顺差是我国屡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直接原因。2010年我国对外贸易顺差达到1 831亿美元①,随着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势必导致双方贸易摩擦居高不下,成为逆差国实行贸易壁垒的一个直接借口。

(2)企业对国际技术标准认知度低。国内很多企业对通用的国际标准和技术性管理措施知之甚少,对主要贸易国的技术手段缺乏了解,当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时,才知道该国的贸易规则已经发生改变。

(3)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相对较低。目前我国出口的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相对较低,与市场上同类产品趋同。我国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时,常以低价为主要手段去竞争市场份额,这必然会对进口国市场、企业和就业造成很大冲击,极易被进口国采取有针对性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4)出口集中地和技术壁垒发源地重合。目前,欧盟与美国是我国最重要的2个贸易伙伴②,然而这两大经济实体也是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积极倡导者和发源地,其技术性贸易壁垒法规相当健全。出口集中地和技术壁垒发源地重合造成我国出口产品损失惨重,这两大经济实体和日本给我国造成的损失占到总损失的95%。

(5)传统贸易壁垒的限制和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第八次“乌拉圭回合”谈判进一步强化和完善了非关税壁垒的约束机制,对各种非关税壁垒机制规定了更有约束力的运行规则。在这种情况下,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纷纷以烦琐而苛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

4 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合理性、复杂性、隐蔽性和灵活性等特点,成为国际贸易非关税壁垒的重要形式,对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要想有效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需要政府、行业协会和出口企业共同努力,突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产品出口的限制。

4.1 政府的应对策略

(1)完善产品质量标准化体系。建立健全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面向国际的产品质量体系;制定发布一系列标准和规程,使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标准可循,确保与国际标准相配套。

(2)建立健全我国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体系,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实现国内产品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健全和完善认证制度,建立有效、完善的国内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

(3)建立和完善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政府有关部门可借鉴国外的成熟做法,加强通报咨询网站建设,建立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及时向我国涉外出口企业提供WTO/TBT通报、主要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法规、国际上技术贸易措施的发展动态等有关信息,使他们做好防范工作,有效应对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4.2 行业协会的应对策略

(1)不断健全和完善各种行业协会组织。目前我国行业协会的总体发展水平很低,产业代表性不够,行业协会组织力量薄弱,我国必须学习国外行业组织先进的管理运行经验,建立切实有效、符合我国国情的行业协会组织。

(2)建立信息系统,为本行业应对TBT提供信息服务。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定,成员方采用新的技术标准必须报告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秘书处再通知其他成员方政府,行业协会可以向本国政府索要相关情报信息。各行业协会要掌握本行业技术标准和法规方面的信息,及时为国内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3)推广国际标准并制定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各行业协会应积极引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促使国内的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与国际通用标准接轨。我国的各行业协会要积极参与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推广,组织实施采用国际标准计划,全面推进采用国际标准。

(4)组织应对贸易纠纷,采取合理措施突破TBT。在现代国际贸易中依靠单个企业的力量很难维护自身的利益,更多的是要借助于行业协会的力量组织国内企业积极应对,在行业内采取统一行动,利用国际贸易规则和争端解决机制,突破这些技术性贸易壁垒。

4.3 出口企业的应对策略

(1)实施生态生产与科学管理,优化产品结构。为解决我国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和质量差问题,企业应该积极提高环保科技水平,提高产品的技术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和环保标准。只有尽快提高产品质量,达到其他国家对进口产品的各项要求,才能避免发生产品贸易争端。

(2)积极开拓多种销售渠道,实施多元化出口战略。一是要有重点、分步骤、深层次地开拓与我国有较强互补性的发达国家市场,尽快改变我国出口过分依赖美国、日本、欧盟的格局。二是积极开发新兴市场,重点开发东盟及各增长快、潜力大的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市场。三是努力开拓暂时还未成熟的市场。

(3)对外直接投资,实施“走出去”策略。一是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可在主要市场直接投资,就地生产、加工和销售产品,不仅能有效地绕开壁垒,而且可以充分利用2个市场和2种资源,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二是企业到最不发达的国家投资,不会引起发达国家的警惕而招致严厉、苛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4)树立绿色营销的理念,积极推广国际环境标准和技术标准。根据国际标准要求,有条件的出口企业应通过3项认证,即管理上要通过ISO 9000认证,安全卫生上要通过HACCP认证,环保上要通过ISO 14000认证。所有这些认证都是对企业品质的肯定,因此,企业应努力通过有关国际认证,以有效降低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风险。

5 结语

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经济形势下,贸易保护的局势将如何发展尚不能确定,为了防止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产品出口的冲击,我们既要从保护国家对外贸易安全大局的角度,也要从企业产品出口安全的角度来提高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认识。在深入研究我国产品出口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深层次原因的基础上,全面、客观地看待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建立全国性的应对和防止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机制,完善各种技术、质量标准及认证机制,实行绿色生产,优化产品结构和质量,转变企业的出口战略,从而全面提高我国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应对和防止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能力,维护我国海外市场的安全,保障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增长。

参考文献

[1]何芳芳.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学报,2008(3):56.

[2]姜作利.中国与WTO争端解决机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161.

[3]苗红.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国际贸易,2006(5):32.

[4]孙东升.技术性贸易壁垒与农产品贸易[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4-57.

[5]张海东.技术性贸易壁垒与中国产业安全[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27.

[6]叶全良,王世青.国际商务与保障措施[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57.

[1]程圣中,郭晋.中国2010年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贸易顺差减少[EB/OL].http://www.china.com.cn/news/2011-01/20/content_2178 0073.htm.2011-01-20.

国际贸易下如何打破绿色贸易壁垒 篇5

一、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分析

(一)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出口贸易是我国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将我们的商品出口流向国际市场,一方面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而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对我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然而,近几年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一定的制约性,很多产品在出口的过程中都受到一定的阻碍。由此可见,虽然许多发达国家实施绿色贸易壁垒是为了保护自己国家的利益,但同时我国的国际贸易地位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出口贸易的商品越来越少,致使我国贸易经济增长较为缓慢,再加上产品生产工序的复杂化以及运输的不变性等,使得销售成本不断的上升,在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下,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极为不利。

(二)对我国进口贸易的影响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出口商品数量在不断增加,各个生产企业也增大了生产力度,大量商品出口的同时,也会有大量的先进商品进口,实现贸易往来[2]。但是,在近些年一些发达国家实施绿色贸易壁垒的情况下,主要以环境为基础开展世界贸易,而每个国家对环境的防御和治理有着很大的差别,再加上地域性的影响,一些发达国家对进口商品也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我国也是如此,而在这个过程中,就会造成大量商品进口受到阻碍,对我国进口贸易产生极大的影响。

二、国际贸易下如何打破绿色贸易壁垒

(一)加大绿色科技的研究力度及其投入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我国国际贸易在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下,使得进出口贸易都受到一定的制约,为打破绿色贸易壁垒,我国应加大绿色科技的研究力度及其投入。首先,在国际贸易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应加强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同时,要向着国际先进科技水平靠拢,并不断的了解和引进国外的环保生产技术,加大环保科技的研究力度,提高环境治理的有效性。其次,要建立环保技术研发基地,不断的将其融入到产品生产技术中,确保我国企业生产产品的环保性,并在国际贸易不断发展过程中对产品进行不断的更新。再次,出口企业应不断的对产品结构进行改变,应打破传统生产工艺的限制,不断的应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全面提升产品的质量,这样才能满足其他国家对商品的需求,从而避免绿色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阻碍,更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实施多元化的经营策略

随着大多数国家都实施了绿色贸易壁垒,国际贸易商品进出口也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且,每个国家的标准都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国际贸易组织主要以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欧盟等为主,而这些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检验标准也都有所不同,因此,要打破国际贸易绿色壁垒,必须实施多元化的经营策略,从多个国家贸易壁垒进行考虑,这样才能满足多个国家不同的检验标准,从而有效的促进我国经济贸易的迅速增长。另外,通过实施多元化经济策略之后,可以有效的减小国际贸易市场的风险,如,一直进口我国产品的国家,在短时间内提升绿色贸易壁垒检验标准的话,随着这些产品无法达到这个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检验标准要求,但是,我国可以迅速的将这些产品转向其他国家,同时,相关部门人员应不断的对这些提升检验标准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将其技术应用到企业的生产中,不仅确保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顺利进行,同时对促进我国企业生产技术的研发也有着一定的作用。

(三)完善绿色核算体系

由于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环境保护意识观念较为薄弱,再加上绿色观念没有深入到国民心中,使得商品在生产过程中,未能有效的将环境成本算入产品成本中,同时还以非常廉价的价格出口至其他的国家,不仅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流失,同时很多出口贸易产品也受到一定的阻碍,从而对我国国际贸易的长远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作者建议应完善绿色核算体系。首先,我国要结合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以及环境的发展情况等完善一套合理、可行的绿色核算体系,将产品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环境受到破坏、非可再生资源消耗、环境治理等方面融入到绿色核算体系中,促进我国资源以及环境形成商品化、价格化等。其次,要结合地区环境的情况,对因产品生产而破坏生态环境、损害环境的情况,必须将其代价算入到产品的生产成本中,这样才更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能保证我国国际贸易产品进出口的合理性,避免资源浪费的现象。

三、总结

国际贸易绿色壁垒的研究 篇6

关键词:绿色壁垒;国际贸易;发展对策

一、前述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的过度利用和破坏已经不容乐观,以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的绿色贸易壁垒成为新的贸易保护形势。我国的传统出口产品屡屡遭到外国的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加入WTO以来,如此的贸易摩擦和冲突不断放生,因此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问题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二、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

绿色壁垒的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强。在各国产品销售的情况看,绿色产品的需求日益上升,一些环保标准高的国家通过绿色壁垒夺取市场份额。绿色壁垒是通过班固实施环保法,限制国外产品进口的贸易保护措施。事实上,绿色贸易壁垒往往成为发达国家限制发展中国家低成本产品的借口。绿色壁垒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不恰当的使用会影响贸易全球化自由化的进程。

绿色壁垒的项目繁多,设计领域也很广,从有形产品扩展到知识产权、环境保护等领域。从过程来看,有研究、开发、生产、包装、运输、销售等整个生产周期。绿色壁垒不同于其他壁垒方式是由于它的主观色彩影响严重,衡量标准不唯一、不明确。

三、WTO框架下的绿色壁垒问题

GATT中有关环境环境问题的条款主要是GATT第二十条b、g两条,根据第二十条一般例外条款规定:“本协定的规定不得解释为禁止成员采用或加强一下措施,但对情况相同的各国,实施的措施不得构成无端的不合理的差别待遇,或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b)为保障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须的措施;(g)与国内限制生产或消费的措施一起生效。

在WTO争端解决框架下,一个国家可以通关调节仲裁以及申诉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发生在1998年,美国与印度、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泰国的贸易争端。美国禁止进口来自死过的虾产品。根据就是GATT第二十条g款规定。

四、绿色壁垒对中国的影响

我国的出口产品一般是原材料,主要贸易对象是发达国家或东南亚一些国家,这些国家的环境标准都比较高,我国的产品很难达到他们的保准。因此我国的出口产品比如纺织服装、农产品都收到贸易壁垒的影响。比如药品,我国有20多个厂家的药品能经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检查,其他的都不能通过。

五、应对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环保法律体系。我们应该不仅是国际贸易规则的执行者,也应该是制定者,在立法权上有所作为,建立自己的绿色壁垒。以保护我国的环境、动植物和人类的健康为准则,改善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二)深入研究WTO条款。对于WTO条款的学习时贯穿始终的,只有彻底的了解条款的规定,运用条款,通过争端解决机制提出诉讼请求。反对发达国家以环保为名,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督促发达国家尽快实现对发展中国家环保予以支持的承诺。

(三)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资源的滥用以及环境的恶化,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曾倩,发展绿色产业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并且以环保的大趋势下,培养绿色的国产产品,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环保标准。

参考文献:

[1]郭东杰,邵琼燕.(2012).产业内贸易对劳动力市场调整的影响分析—基于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的SAH检验”.经贸论坛[J].2012(6).

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 篇7

所谓技术贸易壁垒, 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或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 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 保护生态环境, 或防止欺诈行为, 保证产品质量为由, 采取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 这些措施成为其他国家商品自由进入该国的障碍。

我国出口产品缘何屡遭国外技术贸易壁垒的限制呢?主要原因是:

1.1 我国贸易方向主要集中于美、日、欧盟这三个技术贸易壁垒的发源地。

目前, 美、日、欧盟是我国最大的三个贸易伙伴, 据统计, 包括经香港的转口贸易在内, 我国出口商品近75%销往美、日、欧盟等国家或地区, 而这三大经济实体也是实施技术贸易壁垒的积极倡导者, 绝大多数技术贸易壁垒措施发源于这三大经济实体。产品出口的地理方向决定了我国将不得不直面技术贸易壁垒的威胁。

1.2 我国出口产业的弱质性

我国科技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 由此导致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低以及质量落后。据专家估计, 我国产品质量实际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10~20年, 体现在出口商品结构上, 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出口占主导地位, 而附加值高的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仍然占次要地位。随着全球质量水平和档次的不断提高, 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性门槛也随之提高。

1.3 我国长期游离于多边贸易体系之外

由于我国被长期排除在WTO主持的多边贸易之外, 使得我们难以应对发达国家的技术贸易壁垒限制, 一方面缺乏充分、稳定、确切的信息来源, 另一方面我国还不能以WTO的贸易争端机制来解决歧视性的、非合理的技术限制, 不能享受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和差别待遇。

1.4 我国对技术贸易壁垒的重视不够

我国宏观管理层次上存在巨大的漏洞, 对国际通用的国际标准和技术管理措施知之甚少, 对主要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手段缺乏了解, 不能对我国出口企业在宏观上予以指导;再加上技术贸易壁垒本身的不透明性, 使我国出口在缺乏宏观层次上的指导方面面临更大的困难。

2 我国企业应对技术贸易壁垒的策略

2.1 应树立清洁生产观念, 建立清洁生产机制。

早在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就提出了“清洁生产”的概念, 其要点是在生产过程中采取整体性环境保护策略。清洁生产强调三个观念:

一是, 清洁能源, 尽量节约能源消耗, 利用可再生的能源等;

二是, 清洁生产过程, 产品制造过程中尽可能少生产废弃物品, 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是, 清洁产品, 降低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等。

它既是一个相对传统的粗放生产、管理、规划系统而言的宏观概念, 同时它又是一个相对现有生产工艺和产品而言的动态概念, 它本身仍需要随着科技进步不断地完善和提高其清洁生产水平。

可以说, 实施清洁生产要贯彻两个全过程控制:

首先是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控制, 即从原材料加工、提炼到产出产品, 产品使用, 直至报废处置的各个环节都必须采取必要的清洁方案, 以实施物质生产、人类消费污染的预防控制;

其次是生产的全过程控制, 即从产品开发、规划、设计、建设到生产管理的全过程, 都必须采取必要的清洁方案, 以实施防止物质生产过程中污染发生的控制。

由于清洁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要求相一致, 因此企业应重视进行清洁生产, 要改变环境问题与企业发展无关的观念, 确立环境保护不仅关系到人类生存, 而且也将制约企业未来发展的观念, 要转变环保投资与企业效益相矛盾的观念, 要转变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 树立环保与经济发展并重的生态的观念,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2 应高度重视技术性贸易壁垒, 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优化贸易商品结构。

在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中, 粗加工、低附加值的初级水平仍占很大比例, 相当一部分农副产品及工业品达不到进口国的产品环境标准。

因此我们外经贸企业应提高环保科技水平, 努力增加出口商品附加值, 提高产品的技术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和环保标准。在进行产品开发时, 在技术设施、生产设备、产品质量、包装等方面, 都必须支持主要以环境竞争力参与市场竞争, 为我国的外贸出口开拓广阔的绿色市场。

2.3 应积极推行绿色管理。

绿色管理是指将环境保护的思想观念融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这一思想可概括为“5R”原则, 即研究Research) , 将环保纳入企业的决策要素中, 重视研究企业的环境对策;消减 (Reduce) ,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 减少或消除有害废弃物的排放;再开发 (Reuse) , 变传统产品为环保产品, 积极采取“环保标志”;循环 (Recycle) , 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处理, 循环利用;保护 (Rescue) , 积极参与社区内的环境整洁活动, 对员工和公众进行环保宣传, 树立环保企业形象。企业实施绿色管理, 要达到三个主要目标:

一是, 物质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通过集约型的科学管理, 使企业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源最有效、最充分地得到利用, 使单位资源的产出达到最大最优;

二是, 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 通过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措施和全过程控制的环境管理, 使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减少;

三是, 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绿色化, 根据市场需求, 开发对环境、对消费者无污染和安全、优质的产品。

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资源利用越充分, 环境负荷就越小;产品绿色化, 又会促进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通过这三个目标的实现, 最终使企业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环境改善协调同步, 走上企业与社会都能可持续发展的双赢之路, 从而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的和谐统一。

2.4 应实行绿色营销策略。

绿色营销是以常规营销为基础, 强调把消费需求与企业利益及环保利益三者有机统一起来, 是一种较高级的社会营销。绿色营销较社会营销更重视环境保护。

绿色营销的主要内容是搜集绿色信息、开发绿色产品、设计绿色包装、制定绿色价格、建立绿色销售渠道及开展绿色促销等。国家和政府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是为了经济、人类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的孪生战略措施, 不可或缺的。

实施“绿色营销”, 企业一方面通过自身的绿色形象在新的国际市场环境中提高产品的环境竞争力;另一方面本身也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 对公众的消费行为存在导向和强化作用, 这有利于开拓绿色产品市场。

2.5 面对技术贸易壁垒, 行业组织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为应对贸易技术壁垒, 在提高企业竞争力与改善政府职能的同时, 必须充分发挥专业性行业协会的作用与职能, 即立足于国际市场, 针对各行业的生产规模、供求关系、价格水平、创新能力、技术标准、产品结构等一系列情况进行研究和对外交流, 建立良好的贸易预警机制, 及时向企业和有关政府部门提供国内外市场的动态数据和分析报告, 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决策依据, 协助政府在WTO规则范围内与其他成员国协商解决各种贸易争端。

参考文献

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 篇8

国五汽油标准的出台可以说是国际贸易壁垒措施博弈的一个必然结果。在国际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大背景下, 制定一项燃油抑或排放标准, 俨然代表着些许战略意义。事实上, 技术法规或者强制性标准, 具有规范国内市场的作用, 在遵守WTO/TBT协定 (技术贸易壁垒协定) 的前提下, 标准的严与宽如何掌握, 都有一个国际标准的参照线, 世界各国都希望抢占技术创新成功制高点, 能源、汽车、环境保护将成为新一轮国际技术标准争夺的要地。形成这样的局面, 有多方面的原因:除了国际地缘政治因素以外,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供需矛盾的激化, 这包括了不可再生资源的迅速消耗与环境恶化的矛盾不断激化, 还有人们改善环境的需求与改善环境的能力之间差距的矛盾不断激化, 国与国之间技术与专利、标准水平的不对等产生的“技术输出”带来的矛盾。从技术贸易壁垒通报的历史数字上可以窥见, 哪些国家积极掌控技术, 哪些国家积极参与技术的竞争和话语权的争夺, 哪些国家在跟从者的队伍, 以及我们自己正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

2 全球主要国家的燃油标准通报分析

2.1 整体通报情况

近10年来, 世贸组织各成员国共发布与燃油相关的通报共160条, 发布通报的地区和国家包括欧盟、美国、日本、加拿大、墨西哥、泰国、越南、乌干达、厄瓜多尔、洪都拉斯、中国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这些通报的要点集中在两个方面:分别是排放要求和检验检测规范, 几乎每个国家都有通报涉及排放标准相关的技术规范, 例如厄瓜多尔、墨西哥、智利、沙特发布的通报都涉及到了机动车内燃机过滤器, 几乎所有国家都发布了与油品标准相关的检验检测方法。从燃油相关通报的体系完善程度来看, 欧盟、美国发布的燃油相关技术贸易措施呈现出系列化、一体化推进的特点, 而其他国家的通报则比较集中地针对具体事项, 缺乏从产业发展的全局来制定政策措施。从整体情况来看, 美国、日本、欧盟都制定了与排放标准同步推出的油品标准, 硫含量的控制趋于一致, 都设置了较为严格的10ppm限值。

2.2 欧盟油品标准的技术通报情况

欧盟在环境保护方面要求较为严格, 制定的油品欧洲标准被较多国家采用, 它的一个特点就是法规推进的有计划性、渐进性, 以及目标设置经过合法的程序商榷, 因而一旦确定下来, 能够持续有效地推进。

2009年, 欧盟发布了一份关于汽油的通报, 为了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 减少在欧盟的温室气体的排放, 欧洲议会和理事会指令提案, 修订关于汽油、柴油和粗柴油规范, 并且引进监控机制和从道路运输的使用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指令98/70/EC。协议规定了从2010年到2020年减少6%的温室气体 (GHG) 强度。另外4%的减少必须经委员会在2012年底评定, 而且如果适当, 提议增加该目标。关于温室气体要素的方法将随后通过委员会工作程序采用。经修订的指令草案同样还将通过规定柴油和粗柴油中硫含量10ppm, 以及柴油中多环芳烃含量8%的更严格的限量, 使得道路运输和非道路机械污染物排放减少。另外, 其将通过将汽油中的最高乙醇含量增加到10%, 促进乙醇在汽油中的混合, 同时允许各成员国要求须经委员会批准的蒸汽压力弃权证书 (vapour pressure waiver) , 以确保空气质量不会恶化。对于夏季温度低的国家的北极圈蒸汽压力弃权证书 (arctic vapour pressure waiver) 同样也将必须由委员会的批准。

2.3 美国油品标准的技术通报情况

美国在汽油和燃油这一方面采用的标准是全世界最严格的, 从燃油相关通报涉及内容的情况来看, 美国较为关注降低空气排放中的可吸入颗粒物, 这就意味着对油品以及过滤装置的要求较高。根据2013年4月12日发布的第811号通报, 美国将自2017年开始实施更为严格的第3阶段机动车辆排放和燃油标准, 该标准将大幅降低机动车排放物限值, 同时要求减少车辆燃油中的硫含量。其中, 对于乘用车、轻型货车以及中型客车, 将要求尾气管排放物中非甲烷有机气体和氮氧化物限值降低80%, 吸入性颗粒PM限值降低70%, 蒸发物排放限值降低50%;对于重型车辆, 将要求尾气管排放物中非甲烷有机气体和氮氧化物和吸入性颗粒PM限值均降低60%, 蒸发物排放限值降低50%。此外, 对于车辆燃油中的硫含量要求, 则从当前的30ppm降低到10ppm。

2.4 日本油品标准的技术通报情况

日本油品标准一直是在浓度限值上精益求精。从统计的通报来看, 日本共发布与汽油相关通报5份, 其中有4份都是关于对汽油和柴油质量控制法规的修订, 汽油中的硫含量进行过两次修改, 由汽油中硫含量上限100 ppm, 柴油中硫含量上限500 ppm均修改为10ppm (上限) 。含氧化合物的最高容许浓度变为乙醇10vol% (上限) , 氧 (包括在含氧化合物中) 3.7wt% (上限) 。

3 从技术指标的角度看国五汽油标准

3.1 实施国五汽油标准的原因

我国的汽油标准一直追随的是欧洲汽油标准, 从国三、国四到国五汽油标准, 在燃油领域标准的制修订一直没有停步。然而, 在媒体上仍然经常看见消费者对油品质量有较多诟病, 尤其是在PM2.5、PM10等可吸入颗粒物开始引起公众的关注之后, 油品的质量成为关乎机动车排放标准能否成功实现的关键性因素。据官方统计数字, 2013年底我国汽车的保有量在1.37亿辆以上, 汽车向大气中排放的氮氧化物、颗粒物、碳氢化物和一氧化碳污染物积累的数字为4, 607.9万吨以上, 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油品质量不过关, 可以说国五汽油标准的出台是一个国内外趋势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3.2 标准实施情况

国五汽油标准是多个部委共同协调的产物。2013年2月6日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油品质量升级工作的要求, 为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组织下,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环保部、商务部、国资委、工商总局、能源局等八部委参与协调, 2013年12月18日正式发布实施了国五汽油标准, 但是全面实施第五阶段车用汽油标准在目前还没有提出统一日程的要求, 这主要是考虑为产业的应对提供过渡期, 汽油升级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它不仅仅只是对汽油进行升级, 还需要对炼油企业的设备进行升级改造, 因此全面实施第五阶段汽油标准将在4年以后, 也就是2018年1月1日。

在国五机动车排放标准实施推行的压力驱使下, 国内多个城市解决油品的低硫等技术问题的动力颇足。北京、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南通、泰州、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珠海这16个城市已经率先执行了国五汽油标准。通过环保部门一段时间的统计, 汽车尾气中的相关污染物减少了10%。据国家标准委测算, 新标准实施后将大幅减少车辆污染物排放量, 预计在用车每年可减排氮氧化物约30万吨, 新车5年累计可减排氮氧化物约9万吨。

3.3 重要指标项分析

从汽油中的硫含量来看, 国三标准是150ppm, 国四标准为50ppm, 国五标准计划在2018年达到10ppm, 目前尽管已有部分省市提前实施, 但可以预见全面实施之前有很多技术设备更新的问题亟待解决, 例如油品纯度的问题, 添加剂的合法使用的问题等。

从指标比对来看, 国五汽油标准与美国、欧盟、日本的汽油标准指标趋于一致, 例如硫含量, 限值都是控制在10ppm。含氧浓度限值国五标准为2.7%, 日本标准为3.7%。与欧五对比来看, 除了芳烃含量和烯烃含量略高于欧五标准以外, 国五汽油标准中各项指标要求与欧五汽油标准中各项指标基本一致。国五汽油标准中, 对芳烃含量的要求为不大于40%, 烯烃含量要求不大于24%, 而欧五标准中分别为不大于35%和18%。

从2014年起, 欧盟国家在执行欧五汽油标准和排放标准的同时, 同步实施新的欧六油品标准和内燃机的排放标准。欧五标准覆盖的产品包括柴油和汽油轿车及轻型商用卡车, 而欧六标准仅仅只针对柴油轿车。欧六排放标准中柴油轿车氮氧化物的排放标准由欧五的200毫克每公里降至了80毫克每公里, 欧盟委员会指出, 欧六标准的执行产生的公共效益比单纯执行欧五标准提高了60%~90%。我国目前柴油方面要达到这些要求, 还有较大的困难。

4 油品标准对汽车产业升级的长期影响

国五汽油标准从油品开始, 引起的是炼油厂整车厂、零配件供应商整个汽车产业上中下游产业链的连锁反应。对于自主品牌汽车厂商来说, 技术升级、核心零部件的调整、发动机燃油系统和尾气排放系统的技术更新, 是这些自主品牌汽车厂商面临的主要挑战。但是, 自主品牌汽车制造企业遭遇的技术尴尬是, 没有发动机电控单元 (ECU) 的核心技术, 大部分厂商也没掌握柴油机的共轨电喷系统、电控单体泵、电控泵喷嘴等关键零部件技术。最直接的影响是发动机成本将增加, 提高尾气排放技术也需要厂商投入大量研发成本。这些无疑都会加大整车成本压力。

实施国五系列标准的最重要目的是减少环境污染, 但代价是整车及燃油成本的增加, 且后者在汽车整个使用周期中是一笔相当巨大的数额。而纯电动汽车没有燃油造成的尾气排放污染, 且上游电力生产阶段和后期废旧电池产生的环境污染可集中处理。因此, 从环保角度看, 国五标准的执行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纯电动汽车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在纯电动汽车领域的发展, 各个国家都聚集了一批关键性的专利, 又将引起新的技术规则的竞争与角逐。

参考文献

[1]王忠敏.国五汽油标准的“景深”观察[J].标准生活, 2014, 1:26-31.

[2]倪蓓.未来国V车用汽油标准面临问题的初探[J].石油石化节能与减排, 2013, 3.

[3]瞿剑.国五车用燃油标准“背后的较量”[J].科技日报, 2014, 1, 3.

国际贸易壁垒分析 篇9

1 例外条款中的贸易壁垒

WTO规则中的例外条款, 归纳起来有五种类型, 即基本原则的例外、一般例外、安全例外、发展中国家成员的例外和免责规定等。其中, 基本原则的例外, 主要包括“最惠国待遇”的例外、国民待遇的例外、开放市场原则的例外和公平竞争原则的例外;一般例外, 主要包括货物贸易的一般例外、知识产权保护的一般例外;安全例外, 主要包括在战争、外交关系恶化情况的例外;免责规定, 主要包括紧急限制进口措施、国际收支限制措施、保护幼稚产业措施、义务豁免、有关承诺的修改或撤回等。

上述例外条款的实质, 是指WTO成员依据本国国情和保护本国工农业发展, 可依据例外条款的规定采取新的贸易壁垒措施, 包括新的关税壁垒措施和非关税壁垒措施。例如, 在开放市场原则的例外条款中, WTO允许成员在特殊情况下实施进出口数量限制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在安全例外条款中, 允许成员在战争、外交关系恶化等情况下, 可以采取贸易壁垒措施, 如限制对特定成员的进出口产品、贸易禁运、限制其他成员的进出口, 以及解除与其它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在免责规定中允许成员为保护本国幼稚产业而实施关税壁垒措施和数量限制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在免责规定中还允许成员在国际收支发生严重困难时, 可以限制进口商品的数量和价值, 即重新启用非关税壁垒措施。

2 反不正当竞争中的贸易壁垒

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框架下, 有四大基本原则, 即非岐视原则、开放市场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和透明度原则。它是各成员国必须遵守的贸易原则, 也是约束国际贸易行为的准则。其中, 公平竞争原则要求WTO成员应避免采取不正当竞争的措施, 纠正不公平的贸易行为, 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领域, 开创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特别在货物贸易中, 要求各成员国的贸易公司不得采取不正当竞争的手段进行或扭曲国际贸易竞争, 尤其不能采取倾销和补贴方式在其他成员国市场销售产品。

为了维护公平竞争的国际市场秩序, 世界贸易组织特将倾销和出口补贴视为不正当竞争行为, 并在《反倾销协定》和《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中, 允许成员国政府对倾销和出口补贴征收补偿性关税。然而, 许多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市场和产业, 滥用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 征收高额反倾销和反补贴税, 造成新的贸易壁垒, 阻碍国际贸易的正常进行, 这种情况是值得我们高度警惕的。

我国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中遭受反倾销及反补贴最大受害国, 不仅损害了我国政府形象, 而且削弱我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在国际贸易壁垒后时代中,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尤其要研究应对反倾销和反补贴引发的贸易壁垒的对策, 及时消除对外贸易的各种障碍。

3 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贸易壁垒

由保护生态环境和消费者利益而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 通常称为“绿色壁垒。它与关税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 并称为21世纪三大贸易壁垒。随着关税壁垒日益削弱, 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壁垒普遍为经济发达国家所采用。

WTO允许成员对进口食品和动植物及其产品实施卫生检查和检疫措施, 其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命与健康, 这是国际贸易通常的惯例和作法。然而, 一些成员借口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安全或健康, 滥用卫生检查和动植物检疫措施, 并把它作为一种非关税贸易壁垒措施, 严重影响国际贸易正常发展。

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贸易壁垒措施,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为保护境内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免受进口动植物中的虫害、病害、带病有机体或致病有机体的传入和传播而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 (2) 为保护境内人类或动物的生命或健康免受进口食品、饮料或饲料中的添加剂、污染物和毒素所造成的损害而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 (3) 为保护境内人类或动物的生命或健康免受进口动植物携带的病害和虫害的传入和传播而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

对进口食品、饲料、饮料进行卫生检验和对进口动植物进行卫生检疫, 它是一把双刃剑, 当我国出口此类产品时要防止进口国采取的超出WTO规定而采取的贸易壁垒措施, 当我国进口此类产品时要进行严格卫生和病疫检查, 防止危险性病虫害和有毒、有害生物的传入。这是未来我国进出口贸易面临的新课题。

4 与保障措施有关的贸易壁垒

世界贸易组织的保障措施规则, 是为保护进口国国内市场和产业免受进口产品增大的冲击而制定的, 该规则允许成员采取增收关税和数量限制等措施, 对其市场和产业进行救济。然而, 一些成员利用保障措施规则, 对进口产品实行贸易壁垒措施, 阻碍了国际贸易的正常进行。保障措施规则, 由下列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 《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19条“对某些产品进口的紧急措施”及其《保障措施协议》。其实, 《保障措施协议》是第19条内容的具体化, 是“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达成的新协议, 它的全称应为“免受进口损害的保障措施”。该条款规定, 当进口产品数量不断增大, 并对进口国生产同类产品的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时, 允许该成员加收保障性关税和进行进口数量限制, 从而对受到损害的产业进行救济, 故称为进口“安全阀”。然而, 一些成员滥用保障措施规则, 对进口产品实施额外的高额关税和数量限制的双重贸易壁垒措施, 严重阻碍了进口产品的正常贸易, 扭曲了保障措施规划的约束力。

第二, 《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12条和第18条有关“为保障国际收支平衡而实施的限制”的保障条款。该条款规定, 世界贸易组织允许成员为保障本国国际收支平衡和国内市场的稳定, 可对进口产品采取限制措施。这就是说, 进口国政府可根据本国当年国际收支情况, 预防货币储备严重下降而造成的进出口贸易的巨大逆差, 可对进口产品采取紧急限制措施, 包括对进口产品征收补偿性关税、数量限制和其它非关税措施等。这实际上是给予进口国“例外”的权利, 随时采取贸易壁垒来保护本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三, 《农业协议》、《纺织品和服装协议》中的特殊或过渡性保障措施条款。《农业协议》是GATT第八轮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达成的成果, 它将农产品国际贸易纳入WTO法律框架约束之下。该协议最重要的新规则, 就是通过关税化取消原有的非关税措施, 现行关税和关税后征收的新关税在10年内 (2004年) 逐步降低到零关税或低关税水平, 并要求各成员开放农产品市场, 但最不发达国家成员不承担任何义务。与此同时, 《农业协议》还设立了特殊保障条款, 允许成员国对进口农产品的突然增加或价格下跌作出相应的反应, 包括采取进口紧急限制措施和关税壁垒措施。

必须指出, 与保障措施有关的贸易壁垒, 与反倾销和反补贴有关的贸易壁垒不同, 前者以进口数量增加为依据, 后者以进口产品价格降低为依据。

5 与技术性措施有关的贸易壁垒

所谓技术性措施, 是指在WTO法律框架下, 各成员国为了维护国家基本安全、保护人民的健康和动植物的生命、营造和谐社会环境、保证进出口产品质量和防止市场欺诈行为, 而采取的相关技术法规、标准和评定程序有关的技术措施。然而, 由于各成员国制定的技术法规、产品标准和评定程序存在着较大差异, 因而对进出口贸易造成极大的阻碍, 客观上造成技术性贸易壁垒。此外, 有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市场和产业, 故意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 对进口产品实行限制, 严重影响国际贸易的正常进行。由此可见, 国际贸易技术性措施引发的贸易壁垒, 是WTO关税化后时代非关税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

为了统一和协调各国实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 GATT缔约方在乌拉圭合回多边贸易谈判中修改了东京回合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 旨在指导WTO成员国制定、采用和实施合理的技术性措施, 鼓励采用国际标准及其评定程序, 减少和消除贸易中的技术性壁垒。与此同时, 该协议强调各成员国尽量采用国际标准, 加强与国际技术标准组织 (ISO、IEC、ITU) 之间的协调, 维护国际市场秩序, 促进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

尽管如此, 随着国际市场全球化程度的加深, 以美国、欧盟、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地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贸易保护工具。因此, 我国在出口贸易中更要警惕技术性贸易壁垒筑起的贸易陷井。

参考文献

[1]吴艳.我国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研究[J].WTO技术壁垒, 2011, (9) .

[2]朱钟棣.贸易壁垒的应对和应用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新型国际贸易壁垒浅析 篇10

一、新型国际贸易壁垒与传统意义上的国际贸易壁垒的区别

传统意义上的国际贸易壁垒, 主要是指一国对外国商品劳务进口所实行的各种限制措施。传统贸易壁垒分为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 而它主要是以关税贸易壁垒为主导, 其设置的目的是各国政府为保护该国的经济不受外来产品的侵犯。所谓关税壁垒, 是指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 由政府所设置海关向进出口商征收关税所形成的一种贸易障碍。随着WTO等国际间贸易组织成员的不断增加以及各地区组织的建立, 传统意义上的关税贸易壁垒逐渐弱化。

随着贸易保护和贸易干预的需要, 各成员体的新型非关税贸易壁垒不断增多, 且隐蔽性逐渐增强, 形式日益多样, 非关税贸易壁垒越来越成为国际贸易壁垒的主流。也就是说, 传统贸易壁垒更多地从商品数量和价格上限制, 主要体现在商业利益上;而新型国际贸易壁垒则更加注重商品对于人类健康安全和其环保性能, 更强调的是社会利益。正因为新型国际贸易壁垒较之于传统贸易壁垒更具有隐蔽性, 所以新型国际贸易壁垒越来越成为贸易保护的主要措施。

二、新型国际贸易壁垒的主要类型

(一) 反倾销反补贴壁垒

在国际贸易中, 如果进口国某一产业受到出口国倾销商品或其产品价格低于正常商品价值向进口国抛售, 从而造成该国的产业受到威胁或实质性的损害, 那么该进口国政府可以对进口的倾销产品依法进行调查并征收反倾销税、反补贴税的惩罚。这种反倾销反补贴壁垒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但是近几年来发达国家却不断以保护本国产业、维护公平竞争为借口而频繁使用这种贸易壁垒, 导致国际贸易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很大的破坏。

(二) 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又称“环境壁垒”, 其简称是“绿色壁垒”。所谓绿色贸易壁垒, 就是以保护人类健康、减少污染、节约能源和维护生态环境为名, 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其实质是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市场通过制定复杂苛刻的制度和标准, 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拒之门外, 从而达到对本国进行贸易保护的目的。

(三) 社会壁垒

社会壁垒是以保障劳动者劳动环境和生存权利为由而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 也称蓝色壁垒。它是由国际公约中的各种有关社会保障、劳动者待遇、劳动权利、劳动技术标准等条款构成的, 目的在于削弱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因工作条件简单、劳动报酬较低而形成的成本竞争优势。我国作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大国, 因此经常遭遇这种蓝色壁垒。

(四) 技术性贸易壁垒

在新型国际贸易壁垒领域中, 技术性贸易壁垒日益成为重点。发达国家贸易逆差不断增大, 从而制定更细致严格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 出台一系列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技术性贸易壁垒更加综合化和复杂化, 不仅涉及低附加值的产品, 而且已经开始针对高附加值和高技术产品。影响范围从个别产品开始转向整个行业甚至所有产品, 在某种程度上致使国际贸易形势进一步恶化。

(五) 动物福利壁垒

动物福利壁垒也被称作道德壁垒, 是指要求出口国保证动物享有生活舒适, 免受肉体疼痛和精神恐惧以及享有表达天性等方面的自由权利。动物福利壁垒其实是发达国家以自己国家的动物法案为屏障, 利用动物福利设置贸易壁垒, 从而为达到限制或拒绝别国动物产品进口的目的。动物福利壁垒具有隐蔽性, 它的潜在壁垒作用不容忽视。

(六) 舆论壁垒

舆论壁垒也称作传媒壁垒。是通过一国媒体有意的负面宣传报道, 贬低他国的产品质量, 使他国产品声誉受损或消费者对其产品误解, 从而达到阻拦他国产品流入和保护本国市场的目的。舆论壁垒是继绿色壁垒、动物福利壁垒之后又一新壁垒, 也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软贸易壁垒”。这种贸易壁垒具有方式隐蔽、影响广泛、传播迅速等特点, 通过负面舆论造成竞争对手的产品逐步丧失市场, 抵制同类外来产品, 往往使出口国难以应付。

三、新型国际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新型国际贸易壁垒日益发展, 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了很多消极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出口产品竞争力被削弱

我国一直是以低附加值产品的价格优势进入国际市场, 但由于我国出口的产品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技术水品较低, 价格低廉。因此, 发达国家制定一系列纷繁复杂的产品标准, 抬高了市场准入门槛, 削弱了我国一直以来的价格优势, 使我国的有些商品难以进入发达国家, 从而被拒之门外。

(二) 我国中小型企业难以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我国的外贸出口市场主要是面向发达国家市场, 而这些发达国家更加注重技术含量, 产品质量。而我国中小企业要想争取市场获得利润, 就必须按照进口国的标准, 提高产品质量, 改进生产结构, 这需要我国中小型企业大量的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这无疑使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使我国的外贸出口受到极大威胁。

(三) 各类贸易争端大量出现

由于发达国家设置一系列新型的国际贸易壁垒, 限制或拒绝我国产品的进入, 并且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逐年增加, 各种形式的“中国威胁论“对中国的经贸环境产生了广泛的负面影响, 使我国产品被排斥在国际市场之外。由此引发了许多的贸易摩擦, 争端不断, 处理起来非常棘手, 稍有不慎, 即走入恶化双边关系的泥沼, 这也增加了交易成本, 不利于我国国际贸易的正常、健康、稳定发展。

四、新型国际贸易壁垒的应对措施

在国际贸易环境中, 政府、协会和企业应该通力协作建立健全应对机制共同应对新型贸易壁垒。笔者认为, 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基本思路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 主动规避

1. 政府的规避策略:

政府在国际贸易中起到连接国内与国际的桥梁作用, 应适时出台应对反倾销、反补贴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地方性规范文件和指导意见, 积极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新型贸易壁垒防预体系。这样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恶意阻住我国出口的国家政府具有很强的威慑力。此外, 健全进出口公平贸易领域的工作体系也应作为我国长期的稳定的目标。

2. 行会和商会的规避策略:

行会和商会是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 应充分发挥行会及商会的组织协调功能, 以这些机构为依托, 与政府、企业建立国际贸易壁垒预警网络, 这样就能够及时的对国外贸易壁垒进行分析、预测。

3. 企业的规避策略:

企业应借助政府与行会及商会之间的桥梁, 努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出口生产企业应加强自身对国际贸易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运用法律来加强自我保护, 实施以质取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 主动适应

在未来国际贸易环境下, 新型国际贸易壁垒还会不断地出现, 而且将会愈演愈烈。笔者认为, 主动适应国际规则是更有效地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重点。我国政府须建立统一规范的产品认证认可体系, 确保认证机构的公正性和权威性;行会及商会应成立行业基金会, 培养协调贸易纠纷的专业人才, 分析由国际贸易壁垒引起纠纷的案例, 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经验和教训, 协调解决贸易纠纷;企业作为国际贸易中的利益集中点, 应积极调整市场及产品结构、提高技术水平和注重环境保护, 开拓新市场, 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竞争力, 从根本上突破新贸易壁垒。

(三) 主动抗争

作为WTO成员之一, 我国政府应充分利用在WTO的话语权, 有效利用多边贸易规则来突破各种新型贸易壁垒。着力提高抗争效率是有效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关键。作为政府应主动成为多边贸易的主要制定成员, 重视区域之间的经济合作, 并且把我国的国情融入谈判讨论的范围, 为企业发展创造优良的环境;作为企业, 不能只是注重自身的产业升级, 也要懂得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身的经济利益, 积极进行市场经济抗辩。必要情况下, 可以通过行政和司法救济, 争取改变不利结果。同时也要注意平时基础资料的积累, 加强国际案例分析, 避免在贸易壁垒袭来接受进口方现场调查或填写有关问卷时陷于被动。

五、结束语

总之,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新型国际贸易壁垒将长期存在, 政府及企业只有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 坚持维护公平合理的贸易环境, 才能使我国有效冲破新型国际贸易壁垒的重重阻挠, 使我国对外贸易活动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晶, 刘佳圭.国际贸易壁垒的新趋势及我国的对策[J].商业时代, 2008 (22) .

[2]张萍.谈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如何应对国际贸易壁垒[J].管理与财富, 2010 (3) .

[3]曹晓蕾.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新探[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9 (4) .

[4]杨晶.浅谈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 (4) .

[5]胡江艳.动物福利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生态经济, 2006 (2) .

上一篇:商务理念下一篇:交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