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余体育锻炼

2024-06-22

课余体育锻炼(精选十篇)

课余体育锻炼 篇1

1 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重庆4所高校 (涵盖教育部重点大学、一般本科和高职高专) 的普通学生为样本, 共发放问卷360份, 有效回收309份, 有效率85.8%。其中男生127人, 女生152人, 缺失30人;理科101人, 文科207人, 缺失1人。

1.2 研究工具

以问卷调查收集数据, 包括自编的开放式个人信息和锻炼特征 (包括运动项目、频率、单次时间和坚持时间) 及锻炼感觉量表 (The Exercise-induced Feeling Inventory, EFI) [1]。EFI由加拿大Gauvine等人研制, 包括精神振作感、平静感、疲劳感和积极参与感4个分量表, 各3个题项, 采用5级评分法, 依次计为0-4分。在研发者的报告中, 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各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2-0.91之间。本研究中使用的量表正文源于《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2]。

1.3 数据管理与分析

对自编开放式问卷锻炼特征的结果进行分类和项目编码, 运动项目包括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跳绳、仰卧起坐、跑步、排球和健美操;单次锻炼时间 (单位:小时) 包括<0.5、0.5、1、1.5、2、>2;间隔时间 (单位:天) 包括1、2、3、7、>14;坚持时间 (单位:月) 包括<1、1、2、3、6、12、>12。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 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信度分析、多样本2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样本数据EFI量表得分与信度

EFI四个维度精神振奋感、平静感、疲劳感和积极参与感得分的平均数 (标准差) 分别是6.46 (2.93) 、5.39 (2.60) 、6.49 (3.15) 、7.69 (3.00) , ɑ系数分别为0.81、0.63、0.86、0.82, 这与陈坚等对该量表的信度检验结果一致[3]。

2.2 不同性别和专业大学生课余锻炼特征的差异性分析

采用Likelihood Ratio法对不同性别和专业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特征的构成比进行多样本2检验, 发现:不同性别和专业大学生运动项目差异显著, 分别为2 (7, 219) =43.178, p<0.001;2 (7, 221) =73.779, p<0.001。女生倾向于选择乒乓球、跑步、羽毛球和健美操, 而男生倾向于选择篮球和乒乓球;文科生倾向于选择乒乓球、羽毛球和跑步, 理科生倾向于选择乒乓球、健美操、篮球和跑步。

不同性别大学生单次锻炼时间差异显著, 2= (5, 256) =13.504, p<0.05, 女生多数集中在1小时之内 (占76.5%) , 而男生多数介于1小时至2小时之间 (占69.2%) 。不同专业大学生单次锻炼时间差异显著, 2 (5, 257) =17.751, p<0.01, 文科生多数集中在1小时以内, 而理科生在2小时以内的各个时间段分布较为均匀。

不同性别大学生间隔时间构成比差异不显著, 2 (4, 249) =2.958, p>0.05;文理科大学生间隔时间构成比差异显著, 2 (4, 251) =13.092, p<0.05, 超过一半的文科生间隔一周甚至更长时间锻炼一次, 而有33.8%的理科生间隔一天锻炼一次, 另有48.1%的理科生每周锻炼一次。

不同性别大学生坚持时间构成比差异显著, 2 (6, 231) =31.633, p<0.001, 女大学生多数 (85.3%) 持续时间在半年以内, 而54.6%的男生至少坚持锻炼1年;不同专业大学生坚持时间构成比差异显著, 2 (6, 232) =13.761, p<0.05, 文科生各个时间段的比例较为均匀, 而理科生各时间段的差异较大。

2.3 不同课余体育锻炼特征大学生的锻炼感觉差异分析

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不同锻炼特征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感觉差异, 以Scheffe法对差异显著的结果进行两两比较, 结果摘要见表1。不同运动项目大学生锻炼感觉差异均显著, 但两两比较不显著;不同单次锻炼时间大学生的精神振奋感、平静感和积极参与感差异显著, 两两比较显示单次锻炼1小时和2小时者均比单次锻炼不足半小时者具有更高的积极参与感 (p<0.05) ;不同间隔时间大学生的精神振奋感、疲劳感和积极参与感差异显著, 事后检验显示间隔2天锻炼1次者比间隔1天或7天锻炼一次者、间隔3天锻炼一次者比间隔1天锻炼一次者具有更高的精神振奋感 (p<0.05) ;间隔2天或3天锻炼一次者均比间隔1天或7天锻炼一次者具有更高的积极参与感 (p<0.05) ;不同坚持时间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感差异显著, 但事后检验不显著。

注:*p<0.05, **p<0.01, ***p<0.001。

3 讨论

3.1 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特征

本研究结果所示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运动项目的性别差异与国内相关研究[4]一致, 即男生更倾向于对抗性与活动强度大的项目, 而女生则倾向于形体锻炼和对抗性较小的项目, 且男女生都对乒乓球和羽毛球表现出较大的兴趣。这种差异反映出一定人口统计学背景下个体锻炼的特征倾向。因此各高校或院系在为学生提供支撑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性别和专业特点, 有针对性地增设与学生性别和专业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

尽管国内外关于获得积极心理效应的最佳锻炼特征的研究结论不一致, 但多数研究认为个体坚持较长时间、每周至少2次、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能够取得较好的锻炼心理效应[5,6,7]。反观本次调查情况, 锻炼特征处于理想状态的比例较小。由于本次调查体现的是学生自发锻炼的情况, 可见有相当比例的学生缺乏锻炼的科学知识, 需要指导。

3.2 不同锻炼特征大学生的锻炼感受差异分析

本研究最大的发现是, 对于自发的课余体育锻炼, 锻炼时间特征不同的个体其锻炼感受差异显著, 并发现单次锻炼1小时或2小时的个体比锻炼不足半小时者具有更高的积极参与感, 相比间隔1天或1周锻炼一次的个体, 间隔2天或3天锻炼的大学生具有更高的精神振奋感和积极参与感。这些能够带来积极感受的锻炼特征与现有研究发现的能够带来较好锻炼心理效应的锻炼特征[5,6,7]较为一致。结合个体锻炼感觉可以有效预测其心理健康的研究结论[8], 本研究猜测个体锻炼感觉很可能是身体锻炼引发心理健康效应的一个中介变量。即便该假设不成立, 关于不同锻炼时间带来不同锻炼感受的研究结果也启示课余体育锻炼指导者, 一方面在给予锻炼者的运动处方中, 应告知合宜的锻炼时间特征, 从而使其尽可能收获积极的锻炼感受, 以有利于其心理健康;另一方面, 也可以指导学生在锻炼时, 适时觉察并评估自己的锻炼感受, 并根据锻炼感受适当调整锻炼时间特征, 从而使其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最优化。

4 结论

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运动项目和时间特征具有一定的性别和专业倾向性, 并因锻炼特征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锻炼感受, 因此在课余体育锻炼指导中既要注重参与者的性别与专业特征, 也要充分关注其即时的锻炼感受, 从而使其身体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最优化。

参考文献

[1]GAUVINE L, REJESKI W J.The Exercise-Induced Feeling Inventory:Development and Initial Validation[J].Journal of Sport&Exercise Psychology, 1993, 15 (4) :403-423.

[2]张力为, 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50-52.

[3]陈坚, 姒刚彦, 夏明.《锻炼诱导情绪问卷》的检验[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7, 41 (7) :48-50.

[4]殷征辉, 王承杰.辽宁省高校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4, 23 (6) :848-849.

[5]毛志雄, 付舒, 高亚娟.锻炼心理学研究进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 31 (1) :69-75.

[6]姚家新, 张力为, 李京诚等.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8, 23 (1) :1-10.

[7]殷恒婵, 傅雪林.对体育锻炼心理健康效应研究的分析与展望[J].体育科学, 2004, 24 (6) :37-39.

关于对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看法 篇2

现下,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而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的身体素质却大不如前。作为最具有青春活力的高校大学生,其课余体育锻炼的整体形势也不容乐观。本人作为一名湖南师范大学的大一学生,将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谈谈当前的大学生课余锻炼情况。

经过一年的大学生活,通过对周边同学的观察,发现在课余休闲时间,会去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同学不多。特别是女生对体育锻炼似乎不是很感兴趣。个人认为,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最重要的一点是是否有兴趣。如果自己本身都对一些体育项目不感兴趣,就根本不会在应该休闲的时候,还去“浪费时间”在体育上。再者,许多人可能对篮球,足球,羽毛球等感兴趣,但是有更有吸引力的事物诱惑住他们,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网络。因为有了互联网,人们更愿意花时间坐在电脑前玩游戏,聊QQ,看电影,玩微博等等。身边很多同学就受网络的诱惑,天天沉迷网吧里,饭都是叫的外卖,更何况去进行体育锻炼呢。由此可见,网络是课余体育锻炼的最大对头。长期上网,还会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伤害,身体素质下降。假使没有网络,像在八十年代一样,大家肯定会花更多的时间在球场上挥洒自己的激情,强健身体。所以应该培养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体育的爱好,提高他们的体育意识。体育教师在教学、训练、辅导等日常工作中,应大力提倡“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学校体育的作用和意义。鼓励所有学生,特别是女生参加日常的体育活动,并使她们明白体育不但是一门课程,更是她们日常健康生活方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学生提供积极的、激励性的正面评价;帮助学生制定现实的、与各人特点相符合的体育锻炼目标。

本人在大一体育课选修的是大学足球,是出于对足球的喜爱。所以本人也希望在平时的课余时间能够去踢踢球,相信和本人一样想法的也大有人在。可是问题就出来,找不到一个适当的场地。导致一年下来真正在课余时间去踢球的次数并不多。因为是在湖南师大,没有统一的校园,很分散。住在天马这边,要跑到体育场踢球很不方便。其实不仅足球如此,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都因为场地的缺乏,器材的缺失而浇灭了许多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欲望。我认为学校在抓重对体育特长生培养的同时,也注重对广大普通大学生的体育需求,不仅仅满足于教学。希望能够加大体育场地器材建设的力度,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场地设施,延长开放时问,提高场馆利用率。动员并建议社会组织、公共体育场馆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提供方便,如学生特价门票、学生特价锻炼月票等等。

课余体育锻炼 篇3

【关键词】高中女生;课余体育锻炼

1.研究目的

课外体育锻炼实施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育课的延续,学生在课外是否参加体育活动,对其体质和健康具有直观重要的影响。普通高中女生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二分之一左右,她们毕业后升入大学继续深造或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她们的健康水平,身体素质,在很大程度上的得益于高中阶段的学习与提高。为提高她们的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仅靠每周两节体育课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应充分利用和加强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但由于多种原因,不难发现:无论在田径场,还是篮球场,参加课余锻炼的女生还是屈指可数。针对这种情况,希望通过探讨和研究,能够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以期望能够把普通高中女生的课余体育锻炼提高到新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女生的健康水平。

2.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校高中女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24份,回收率100%。

3.结果与分析

3.1 愿意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情况

从调查的情况看,愿意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女生占总人数的85.3%,可是由于受到必要的场地、器材及其它主客观因素的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女生愿参加课余体育锻炼,但并没有付诸于行动。愿出早操、课间操的女生占总人数的75%,而不愿意出早操、课间操的大部分反映是由于学校组织早操、课间操时不考虑女生的身体特点和气候条件以及内容单调、乏味等原因。

3.2 喜爱的项目和经常活动的项目

从表1中可以看出,女生最喜爱的项目是前三项依次是羽毛球(占总人数的33%)、韵律操(占总人数26%)、篮球(占总人数的14%),而仰卧起坐被排在了最后一位(占总人数的14%)。

从总体来说,女生喜欢一些运动量不大、对抗性较小的项目,同时对节奏感、韵律感强的项目也较喜欢。但从表1中则反映出女生经常活动的项目却并不是自己所喜欢的几项。在经常活动的项目中(见表2),跑步被列在了第一位(占总人数的30%),而它在学生最喜欢的项目中却被列在倒数第二位(占总人数的6%)。同样令人深思的是,在最喜欢的项目中列第二位的韵律操,在经常活动项目中却被列在倒数第二位,经常活动此项目的人数占总人数的5%。这种状况的出现,很大原因是由于学生在课余进行体育锻炼时受到场地和器材等因素的限制,因此只好采用跑步这个最不需要器材的活动项目来进行体育锻炼;再次,大部分女生虽然对韵律操等节奏感强的活动项目喜欢,但往往由于怕羞等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不能和男生那样无拘无束地进行活动,意指教师对韵律操、健身操的掌握水平高低和熟练程度,也影响了学生对这些活动项目参与兴趣。

3.3 喜欢去的锻炼地方

据调查分析,喜欢在僻静处锻炼的女生人数占总人数的32%;喜欢在球场锻炼的女生占总人数的30%;喜欢在宿舍锻炼的女生占总人数的8%。总之,大多数的女生还是喜欢在球场和操场进行体育锻炼,但从喜欢在僻静处锻炼和在宿舍内锻炼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0%,也不难看出,女生进行课余体育锻炼往往不如男生那样活泼自如。这或许与女生的心理特点有关,而往往由于这样使女生丧失了许多进行体育锻炼的机会。

3.4 锻炼的经常性

从表3可以看到,224名女生中,坚持每天锻炼的有30人,占总人数的13.4%;经常锻炼的由64人,占总人数的28.6%;有时锻炼的由88人,占总人数的39.3%;一般锻炼的由39人,占总人数的17.4%;从不锻炼的有13人,占总人数的1.3%。这样来看,坚持每天锻炼的和经常锻炼的人数仅占总人数的42%。女生经常锻炼的人数如此之少,已到了不得不引起足够重视的地步。这种状况的出现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大部分女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淡薄且缺乏锻炼的氛围有关。

4.结论与建议

(1)普通高中女生愿意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大多数,但有相当一部分女生仅是愿意参加课余体育锻炼而并没有付之于行动。提高普通高中女生的课余体育锻炼的参与率,当务之急就是要努力增强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和体育修养,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态度,培养学生自觉、自主地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使体育活动经常化,成为学校生活的一部分。

(2)改变体育设施和器材的管理,增强对体育设施的投入,尽量给女生提供活动场地和器材。

(3)根据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开发一些新的、适合女生的运动项目,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4)早操和课间操应充分考虑到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确定事宜的运动负荷。同时,早操和课间操应根据季节的特点,选择适合季节的运动项目来进行,不能一年四季早操、课间操的内容没有变化,避免学生的参与兴趣降低。

(5)增强课余体育活动辅导的力度、深度和广度,重在形成制度,常抓不懈。

(6)教师应重视自己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不断学习和掌握一些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为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王庆双.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情况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国学校体育,199(4):47.

[2]郑兆云.普通高校女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与对策[J].商号体育学院学报,1999,23(特刊):230—232.

课余体育锻炼 篇4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 . 1研究对象

以象山县荔港学校初一、初二学生为研究对象。

1 . 2研究方法

1. 2. 1文献资料法

查阅近5年有关课余体育锻炼方面的许多篇文献资料。

1. 2. 2问卷调查法

对随机抽取的初一、初二各100名发放问卷200份,第一次回收198份,有效问卷195份,有效率97.5%。第二次回收196份,有效问卷196份,有效率98%。

1. 2. 3访谈法

在课题研究启动初期抽取20名学生参加座谈,于2011年6月进行跟踪访谈。

1. 2. 4数理统计法

根据需要对问卷进行分析、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 . 1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调查

在课题研究初期,借全国学生体质健康上报的契机开展了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的测量与统计,并于2011年6月对学生进行了同样体质数据的测量与统计,从结果来看各项指标均有提升,特别是在体能数据上(见表1)。从某种程度上讲学校开展的多元体育锻炼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对学生的体能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 . 2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兴趣调查

课余体育锻炼是指学生除在体育课以外的时间进行的身体练习活动。它主要包括班级体育活动、大课间活动、活动课、课余训练、校外体育锻炼及家庭体育锻炼等各种组织形式和内容。兴趣作为体育锻炼的动力,与学生的体育需要密切相关,它是吸引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内驱力,是学生进一步体验体育运动魅力的前提。

由表2可以看出,对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感兴趣的初一、初二学生分别为19.6%、20.4%。兴趣一般的分别为34%、35.7%。在我们学校多元体育锻炼模式下,学生的体育兴趣变化较大。截止2011年6月,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感兴趣的初一、初二分别上升到25.5%、29.6%。兴趣一般的分别占43.9%、40.8%。通过数据来看,学生的体育意识有所增强,体育锻炼习惯也在逐渐形成。

2 . 3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发展性调查

从表3可以看出,在我校开展的多元体育锻炼模式过程中,学生对锻炼的认识有较大转变,特别是在增强体质获得技能动机方面的学生明显有所提升。但仍然有超过20%的学生的动机为应付体育中考,本着这样的目的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意义并不大,这也是开展学校体育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

2 . 4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方式的调查

参与体育锻炼的方式分为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两种。主动参与锻炼的学生其目的、意识虽然各不相同,但参与体育锻炼能积极主动,有浓厚的兴趣。被动参与的学生对体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大多数学生是受大人的安排而参与,容易造成出工不出力,锻炼效果不佳。

表4数据统计的结果表明,积极参与课余锻炼的学生仍是少数,虽然在学校多元体育锻炼体系下有所改观,但仍不理想。这反映出当前初中学生主动参与锻炼的积极性不高,同时被动参与占有一定比重,如何进一步减轻初中生的课余负担,仍然任重道远。

3结论与建议

3. 1结论

缺乏体育锻炼兴趣是初中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观影响因素,也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多元体育锻炼模式对促进学生兴趣的形成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当前初中学生主动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比例较低,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锻炼时间不多,而且集中在周末。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方式是与同学一起活动为主,个人活动为辅。参与体育锻炼以应付中考为目的的学生占有较大比重,具有积极锻炼意识的学生比例不够高。随着年级的升高被动参与的比例有所增高,放学后参加锻炼的比例下降,这与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有关。

3. 2建议

切实推行多元体育锻炼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调动学生主动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自觉性。提高体育课质量,培养学生一定的运动技能,为自觉参与课余锻炼提供前提条件,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多组织一些体育比赛,并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引导,掌握一定的体育锻炼必备理论,建立全面发展的观念。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和活动课,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余锻炼的兴趣。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就我校学生在多元体育锻炼模式下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及参与锻炼的兴趣、动机、实践、方式等因素,进行了纵向对比性调查研究,得出多元体育锻炼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有效整合学生锻炼的诸多因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课余体育锻炼 篇5

谢谢你的合作!

()

1、你是几年级学生?()

A大一B大二C 大三D大四

2、你的专业:()

A.体育专业B.非体育专业。

3、你平时课余时间主要从事?

A看书,做作业B上网,C参加体育锻炼。D学生会或社团工作

4、你是否参加体育锻炼?()

A经常B偶尔C基本不

4、你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什么?()

A增强体质B减肥、塑造体形C减压的活动D娱乐E其他

5、你是否给自己制定了锻炼计划?

A有B有,但一般不能坚持C没有

6、你每周实际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

A.1次都没有B.1~3次C.3次以上

7、你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

A.我不参加锻炼B.不到30分钟 C.30~60分钟 D.60分钟以上

9、你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有:()

A篮球B足球.C乒乓球D羽毛球E网球F排球G跑步H游泳I其他

10、什么情况下你会参加体育锻炼?()

A规定的出操B体育课C课余时间D其他

11、你喜欢在什么时间参加体育锻炼?()

A早上B下午C晚上D不固定

12、以往你参加体育锻炼的感受是:()

A.非常愉快B.比较愉快C.一般D.比较痛苦E.非常痛苦

13对于大三 大四的学生有繁重的课程和较大的学习的压力、你认为我们学校大三大四的学生有没有必要开设体育课,谈谈你的看法和意见?(非体育专业作答)

课余体育锻炼 篇6

关键词:中小学;课余体育锻炼;调查

前言

2010年开展的第六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但下降幅度明显减小、视力不良检出率继续上升,并出现低龄化倾向、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等。课余体育锻炼是指中小学生利用课前、课间和课后在校内外开展的以满足娱乐、保健、健身活动为主要内容,以个人或者集体为基本单位,以基本的体育项目为基础,促进中小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谐发展的体育锻炼活动,不仅仅包括学生在学校内参加的早操、课间操、大课间体育活动、班级体育活动等,还包括学生在校外参加的社区和家庭体育锻炼。课余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发育水平,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促进学生大脑发育、缓解学习压力,与文化课学习相互促进;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有利于形成积极的锻炼态度和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发展,也是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最直接、最有利的措施之一。因此,课余体育锻炼的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

1家长和学校对中小学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态度

家长对课余体育锻炼的认识和态度决定了其对孩子进行课余体育锻炼的支持程度。通过对教师的实地访谈和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没有学生认为自己的家长不支持他们参加课余体育锻炼,这与素质教育的开展、“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和终身体育等新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有很大关系。大部分学生家长对课余体育锻炼有正确的认识,并鼓励孩子进行课余体育锻炼。但仍有部分家长因为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过分强调学生文化课的学习,从而减少他们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问卷调查和访谈显示北京市中小学学校领导对课余体育锻炼较为重视,但部分学校受到办学条件、设施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开展课余体育锻炼的情况一般,还有个别中学因为升学的压力,平时几乎不开展除课间操之外的其他课余体育锻炼活动。

2北京市课余体育锻炼的特色与创新

2.1特色

北京市教委和体育局在中小学课余体育锻炼方面非常重视,也进行了大胆地创新实践,很多学校开展特色的课余体育运动。如有的中学将传统武术太极拳开发为校本课程,在课余体育锻炼中倡导学生进行民族体育运动,并经常举办小学部和初中部的乒乓球、羽毛球、拉丁舞、棋类等项目的比赛,也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推进阳光体育活动的各项宣传与推广工作。个别小学专门为学生设计并发放了家庭体育锻炼手册,由家长对孩子的体育锻炼进行督促,填写手册并由体育老师进行批阅,这一举措有效的保证了家庭体育锻炼的时间,同时,有利于家长和孩子之间关系的融洽,非常值得推广。

2.2创新

为了更好的推进阳光体育活动,大力开展课余体育锻炼,由北京市教委组织了一批青少年相关活动的俱乐部。在北京市中小学就读且身体健康的中小学生都可以申请加入此俱乐部。俱乐部充分利用课余、周末、节假日等时间,组织各项运动项目的培训和比赛,让孩子拥有了更多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发现并发展自身的各类特长。在问卷调查中,175名中小学生中有63名学生参加了俱乐部学习,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36%,未参加学生人数112,占64%。参加培训的项目主要有乒乓球、羽毛球、街舞、拉丁舞、象棋、围棋、武术、跆拳道、散打等运动项目。

3课余体育锻炼中的安全问题

中小学学生体育活动中的各类安全问题给体育教育工作带来严峻的考验,体育活动中的安全问题成为制约我国中小学体育正常开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很多学校运动会取消了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运动项目,如长跑等。学生在学校体育运动中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就会承担很大的责任,学校在开展课余体育活动时自然畏首畏尾。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影响北京市中小学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因素主要有:体育场地和运动器材的限制、学生课业负担重,没有时间从事课余体育锻炼、缺乏专业体育老师的指导,课余体育锻炼的科学性有待提高、学生对现有的课余体育锻炼内容缺乏兴趣、课余体育锻炼中的安全问题等。

4.2建议

4.2.1妥善处理好各种安全问题

要妥善处理安全问题,消除家长的顾虑。首先,学校教育中要普及和讲解安全知识,培养学生安全锻炼的意识,同时要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自律性,从而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其次,学校应保证体育师资的配备,确保学生参于课余体育锻炼时有足够的专业教师指导,学校应重视对体育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相关培训,提高老师的责任感。此外,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多方协调,建立体育课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安全责任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课余体育锻炼的安全保障体系。

4.2.2继续加强课余体育锻炼的创新

北京市各中小学应开展与学校办学特色相符的课余体育锻炼活动,向一些拥有特色活动的学校进行学习和借鉴,各学校之间可以开展关于课余体育锻炼交流会,共同为北京市课余体育锻炼的发展努力。

参考文献:

[1]吕克宁,吴林,金成军等.黑龙江省中小学体育运动安全评价体系构建的统计学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2,30(3):28-32.

[2]蔡赓,季浏,苏坚贞等.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感觉和体育运动动机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4):844-846.

[3]姬广兴.高三体育课内外教学活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2年

[4]王岩慧.山东省滨州市区初中课外篮球活动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2年

[5]贾文月.苏州工业园区小学体育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6]司虎克,蔡犁,陈培基,王兴,吴雪萍,许以诚.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高中生课余体育锻炼调查研究 篇7

一、当前高中生课余体育锻炼情况

根据2015年底抽样调查显示,高中生在体育锻炼方面的时间较之2014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有52%的学生坦诚自己平时很少参加体育锻炼,有27%的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缺乏持续性。由此可以看出,高中生在课余坚持体育锻炼的情况不容乐观,造成这一现状主要与三个方面有关。

一是缺乏锻炼意识。许多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根本就没有体育锻炼的意识,他们认为只要不生病就是身体好,对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功能认识不足,没有能够在平时的生活中将体育锻炼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从而缺乏坚持锻炼的意识与习惯。

二是缺乏吃苦精神。体育锻炼活动是一项体力消耗较大的运动,无论是跑步还是打球、游泳等,对体能都是一次挑战。许多高中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体育锻炼中没有能够长久地坚持下去。例如,跑步锻炼里程稍长一点就气喘吁吁,或是春秋两季尚能坚持,烈日炎炎的夏天或寒风凛冽的冬天则失去了体育锻炼的激情和动力。

三是缺乏充足时间。高中阶段是学生求学生涯中最为紧张的阶段,不仅学习压力较大,而且学习时间的运用也非常紧凑,甚至达到点滴时间都被各学科的教学所“瓜分”。在这一背景下要求学生长时间地进行体育锻炼,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缺乏了充足的时间作为支撑,许多高中生平时也就懒得进行锻炼,久而久之,体育锻炼就离他们越来越远。

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高中生体育锻炼人数少、时间短,既有客观条件上的制约,也有学生主观方面的因素。

二、因地制宜地提高课余锻炼的实际成效

在高中教学工作中,教师一定要将身体素质锻炼作为重要内容,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地提高学生课余锻炼的成效。

引导学生明白锻炼的重要意义。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通俗易懂,但并非所有学生能深刻理解和领会,所以教师要通过生理学、运动学等方面的知识给学生介绍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体育锻炼不仅是塑造完美体型、保持身体健康的需要,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锤炼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要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体育锻炼的积极意义,从而使他们爱上体育锻炼。

指导学生针对性地制定锻炼计划。高中生时间很紧张,所以要周密制定锻炼计划,教师在这一方面要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兴趣爱好等制定锻炼方案,既要考虑到运动的方式方法,又要兼顾到运动量,突出每一位学生重点需要锻炼什么。学生需要锻炼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有的需要锻炼耐力,有的需要锻炼爆发力,有的需要通过体育锻炼来塑造完美体型,有的需要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防御疾病,等等,无论哪一个方面都要在个性化锻炼计划中充分体现出来。

要求学生见缝插针地实施锻炼。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非常有限,所以教师在制定锻炼计划时一定要强调见缝插针,利用零散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对锻炼的方式方法、锻炼的动作等进行调整。例如,早饭前的时间可以进行几分钟小慢跑,睡觉前可以在床上做一些俯卧撑、仰卧起坐,平时上下楼的时候注意速度,这些方面对学生而言也是锻炼。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平时学习生活中的点滴时间,灵活运用多种方式进行体育锻炼,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始终处于一种有紧有松的合理状态。

培养体育骨干,营造班级运动氛围。在体育教学中发现,有的班级里爱好运动的同学如果同时号召力也强的话,那么整个班级就会呈现良好的运动氛围,反之,个别同学出现扭捏情绪时也会带动一大部分同学抵触锻炼。因此,培养优秀的体育骨干对高中生的课余锻炼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传授学生锻炼的技巧方法。体育锻炼活动在学生的生活中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是体育锻炼也要讲究技巧,教师要从专业角度对学生进行辅导,例如慢跑快走等方式都可以达到有氧运动的效果,对减肥的帮助非常明显。当然,早晨空腹进行跑步也可以加大能量消耗,这些方面的指导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锻炼技巧,从而在实际训练中提高机体机能。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在课余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不仅要让他们锻炼身体,掌握一定的体育运动技巧,同时还要注意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让他们将体育锻炼作为自己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对于高中生而言,将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当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时,运动就会长久下去,他们的身体状态就会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

三、结语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针对学生锻炼量不足、锻炼兴趣低下等问题,广大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从内心重视体育锻炼,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锻炼,以便更好地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黎明.丹东地区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对心理效益量表评分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4(05).

课余体育锻炼 篇8

关键词:中职学校,体育社团,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影响

随着体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体育教学新思潮频频涌现,对学校体育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更加注重“健康第一、合作、自主”的教育理念,而学校的课余体育社团就是最好的体现,它不同于我们寻常的体育课,相较而言,社团更注重的是自主、团队,和开放性,少了类似于课堂上的拘束,多了几分自由的意味,这使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更加人性化,但是毕竟社团是由学生组建的,所以在资源方面还是比较匮乏落后,而且很多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体育项目,导致参加社团的人并不是很多,甚至体育社团成了冷门社团,因此,该文关于中职学校体育社团对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引起广大学生和教师的关注,共同行动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1 各中职学校学生对体育社团的认识和存在的问题

1 . 1 中职学校的学生对体育社团关于课外体育锻炼的认识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职学校,课外体育锻炼的开展更是尤为重要,特别是中职学校的学生,没有升学压力,文化基础差,组织纪律观念也弱,自我约束能力更是相对滞后,如果再加上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不好,难免会使某些精力过剩的同学违反学校纪律,在寝室聚众赌博,打架斗殴等等,这就更需要组织好体育社团了,但是何为体育社团呢?很多学生都觉得社团是另一种方式的社交平台,从本质上可以这么说,但它更确切的来讲是一个促进个人以及团体发展的组织,讲求团队精神,注重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是一项促进身体健康的活动,不能因为怕累怕流汗就认定它是学校强加的课程,是任务,学生们对它应该有自主性,要正确的认识锻炼的意义所在。

1 . 2 缺少场地和器材, 不懂锻炼的方法

据调查显示,在2008年以前很多学校没有开展正常的体育活动,学校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没有统一的组织,没有人管理,更没有开放器材室借出器材。这导致很长一段时间职高学生体质薄弱,近年来,体育课程开始被关注,一些体育课程被逐渐的开展起来,但体育器材还是比较匮乏,种类单一,而且因为器材的缺乏使得学生在体育课上得不到好的锻炼,甚至是被强制的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体育项目,在课外体育社团里,因为没有高级人员的参与与管理,所以体育项目单一,不能全面的锻炼,再加上很多学生没有主见,不会锻炼,不知道什么体育锻炼适合自己,盲目的看着别人做什么也跟着做什么,这一问题值得关注。

1 . 3 体育不好, 怕别人嘲笑, 没有合适的项目

缺乏体育锻炼意识是一回事,但是害怕别人因为自己体育不好而被嘲笑就是另一回事了,体育不好只能说明你的体质差更需要加强锻炼,怎么会因为害怕被嘲笑而放弃了锻炼呢?这其实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我们周围的学校生活中难免会有这样一部分人,因为体育不好,拒绝锻炼,避免锻炼场合的出现,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正是因为不好才锻炼啊,有什么可害怕的,常言道,取长补短嘛,我们就应该发现自己的问题然后去解决问题,这样才是正确的做法。

2 对中职学校体育社团对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的应对措施

2 . 1 学校和教师应普及, 纠正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课外体育锻炼

课外体育锻炼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部分,应该被学生和学校教师关注。体育社团是在各体育单项基础上成立的,以各项运动项目为主要活动形式,由学生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利用课余时间展开的一项课余体育锻炼活动,由于项目不同,社团活动的规模大小不一,时间不定以及它自身的灵活多样更加吸引体育爱好者的参加。体育社团主要建立在同学们的共同爱好兴趣上,有自主性和灵活性,而且它可以有学生的自主活动,有老师适当的指导,它也可有小型的竞赛,在平等自由的氛围下举行活动,它主要是对体育课程的空间延伸,朝多样化发展,可以发挥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增强体质,丰富学生的课余体育生活,养成终身体育的观念,达成了“健康第一”的理念,因此学校体育锻炼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而体育社团也成了发展较为迅猛的一类社团,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它开展的意义在于,学生通过组织或参加体育社团活动,大大的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再加上它自主平等的宗旨,并没有让学生感到压迫和强制,这对学生的心里品质,道德修养,文明行为的养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极好的,可以使学生在体育活动的长期锻炼中得到无限的精神财富。更重要的是它能借各种形式,普及学生体育文化知识,让越来越多的学生体会体育真正的内涵和魅力的所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使学生之间互相互辅,共同进步,共同促进健康成长。

2 . 2 学校应尽量满足学生对体育锻炼场地和器材的需要, 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体育锻炼场地和器材是一个体育社团所不可缺少的,这就需要学校按照各项运动学生的参与情况进行统筹兼顾,并且组织有意愿教师进行调查、座谈、观察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发展和需求进行评估,学校也应当经常进行资源调查,及时拨给社团,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学校也可以定期的举行社团比拼,按成绩和名次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来鼓励学生体育社团的开展。可以有以下两种内容的竞赛活动:(1)社团与社团之间,通过竞赛,比较社团之间哪个更具有强大的爆发力和实力,社团之间比的是团队力,按照成绩和名词给予资源上的奖励,鼓励其继续努力发展锻炼, 并发奖状,属于社团的荣誉。(2) 社团之间各团内成员之间的比拼,通过比试选出最强悍的运动成员,和项目最优成员,颁发奖章,并让其发言分享经验,互相促进,当然也给予个人奖品不定,或学习用品或锻炼器材。总之比赛的宗旨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学校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而促进社团的开展,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

2 . 3 学生应当正视社团体育锻炼的意义

体育社团不仅是走向操场,走向阳光的体育锻炼,它更在于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向学生普及体育知识,体育社团主要建立在同学们的共同爱好兴趣上,有自主性和灵活性,而且它可以有学生的自主活动,有老师适当的指导,它也可有小型的竞赛,在平等自由的氛围下举行活动, 它主要是对体育课程的空间延伸, 朝多样化发展,可以发挥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增强体质,丰富学生的课余体育生活,养成终身体育的观念,达成了“健康第一”的理念,因此学校体育锻炼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而体育社团也成了发展较为迅猛的一类社团,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它开展的意义在于,学生通过组织或参加体育社团活动,大大的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再加上它自主平等的宗旨,并没有让学生感到压迫和强制,这对学生的心理品质,道德修养,文明行为的养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极好的,可以使学生在体育活动的长期锻炼中得到无限的精神财富。更重要的是它能借各种形式,普及学生体育文化知识,让越来越多的学生体会体育真正的内涵和魅力的所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使学生之间互相互辅,共同进步,共同促进健康成长。

3 结语

体育锻炼有助于学生增强体质,发展自我德,智,体,美,劳,学校体育社团有效的促进了社团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更好的推动了学校体育运动和社会体育运动的有效链接,共同发展,促进和谐校园的发展,学生体育社团,作为发挥学生体育特长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能力的自由舞台。该文通过对中职学校体育社团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做出了分析和探讨,呈现给大家的学校体育社团,不难理解学校体育社团的含义,体育社团主要建立在同学们的共同爱好兴趣上,有自主性和灵活性的团体活动,向大家展示的是一个积极的,有重大意义的团队。

该文通过对中职学校体育社团对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依个人看法向大家展示了社团体育的重要性,以及它所存在的问题,希望可以引起广大学校教师及学生的关注,有所提高,共同完善中职学校的体育社团,共同促进参与者的健康成长,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

参考文献

[1]李龙昊.中职学校体育社团对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J].魅力中国,2010(12):236.

[2]何孟贤.广州市第一商业中等专业学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活动现状调查与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1):215-216,218.

课余体育锻炼 篇9

在学校接受文化教育的莘莘学子, 面临着考试、升学压力, 整天埋头于课本和试卷当中, 很多学生缺乏体育锻炼, 出现体质下降、精神不振等亚健康状态。因此, 认清体育锻炼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 妥善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是搞好体育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身体素质的前提和基础。

一、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

大部分学生认为上体育课可以增强体质、强健体魄, 更是一种娱乐和放松情绪的最佳途径, 通过体育课, 可以展现自我, 增强自豪感。

1. 强健的体魄是搞好学习的前提。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要化解现在中学日益繁重的学习压力, 没有强健的体魄, 要取得好的成绩只是一句空谈。

2. 学会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

现在社会人们提倡终身体育, 学会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和体育锻炼方法会使人终生受用。体育锻炼应该是一种自主性的行为, 在没有得到专业人员指导的情况下, 参加体育锻炼的经验就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 增强自信心, 展现自我。

学生参加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体育运动项目, 会在身体完成各种复杂练习的过程中, 在与对手斗志拼搏过程中, 在和同伴默契配合中, 在征服对手获得胜利后得到一种非常美妙的快感和心理上的满足感, 可使自尊心、自信心大大增强, 充满成就感和自豪感, 满足与同伴交往、合作的需要。

二、高中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

高中体育课一般都是一周两节, 每次课时为45分钟, 大部分同学一周时间里除了在体育课上参加正常的体育锻炼外, 在课余时间很少参加体育活动。小部分同学在体育课上只为应付老师, 没有真正投入到锻炼中去。只有37.8%的同学是真正热爱体育活动, 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锻炼。在和同学们交谈中, 他们普遍反映一个问题:学习任务过于繁重, 平时学校领导和班级老师都很强调抓紧时间学习, 其实他们都很渴望多参加体育锻炼, 展现他们的青春与活力, 但是由于学习压力、社会和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导致他们放弃体育锻炼的活动时间, 埋头在众多的题海当中。

三、参加体育锻炼的效果

正常的体育锻炼能使人精神振奋, 心情放松。大部分学生反映锻炼后心情得到放松, 少部分同学感觉可能不是十分明显, 或者是没有放松的感觉。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习压力繁重, 课余时间比较少, 高中年级大部分学生都是在学校住宿, 平时除了正常上课外, 只有周末或大型节假日能回家, 所以休闲娱乐的方式比较少, 充分利用学校设施进行体育活动是很多同学的首选。适当的运动量和运动时间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减轻压力, 消除疲劳, 保持良好的心情进行文化学习, 这是体育锻炼安排适当能促进学习成绩稳定或者提高的有力见证。

四、体育锻炼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正常参加体育锻炼, 合理安排好锻炼强度和锻炼时间, 并不会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 最起码不会使学生成绩降低。在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同学看来, 学习比较轻松, 很少出现因为压力过重而身体不适的现象, 心情也比较开朗, 不会因为遇到难题就感到烦恼郁闷。不排除学生的智力因素, 但是学习能力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合力, 当非智力因素更好发挥功效时, 就能事半功倍。

1. 体育锻炼和学习成绩并不矛盾, 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及加强学习是非常有益的。

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 能够做到劳逸结合, 那么学习效率就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2. 坚持每天早上和课外活动至少锻炼半个小时。

由于我校目前体育场地和设施有限, 因此如果以班级的形式跑步, 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在众多的运动类型中, 益智作用较好的就有跑步。而且晨练有利于活跃大脑, 使精力充沛。

3. 课余时间做一些简单的运动。

下课之后, 大脑是很疲劳的。如果我们能走出教室, 做一些简单的运动, 大脑就会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 更加灵活。

4. 加强体育锻炼意义的宣传。

只有真正了解了体育锻炼的好处, 学生们才会积极主动地运动, 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喜欢上运动。学校要正确引导学生锻炼, 而学校体育项目的开展应该更进一步贴近广大同学的需要, 吸引更多的同学主动参加体育锻炼, 通过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促进心灵健康。

5. 增加一些体育锻炼的设施, 如:

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台等。体育设施是体育锻炼的一种辅助工具, 它可以提高学生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而我们学校的体育设施却很少。如果能适当增加一些, 则对学生的体育锻炼一定会有很大帮助。

五、体育锻炼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要使身体锻炼的效果更好, 就要遵循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和要求。进行锻炼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 要全面锻炼。

全面锻炼身体是使身体均衡发展和提高健康水平的基础, 如果只单纯凭兴趣, 觉得什么项目好玩就练什么, 则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体育教学的内容包括走、跑、跳、投、攀爬、悬垂、支撑及技巧、支撑跳跃和球类、游戏等许多项目, 安排这么丰富的锻炼内容, 目的就是使身体得到全面的锻炼。

2. 要经常锻炼。

体育锻炼效果还取决于是否经常参加活动。根据“用进废退”的原理, 不经常锻炼, 运动技能就会消退, 身体机能就会下降, 因而不能保证健康水平。

3. 要循序渐进。

进行体育锻炼或者学习体育的技术, 要从易到难, 逐步提高。在锻炼过程中, 运动负荷要从小到大, 使身体逐渐适应。

4. 要注意安全。

运动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运动后要做整理活动。要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 考虑周围环境 (包括场地器材) 的不安全因素, 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摘要:课余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 也是中小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调查问卷法、文献资料法、数据分析法对本校高中学生在体育锻炼和学习成绩两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大部分学生渴望进行有效合理的体育锻炼, 希望通过体育锻炼获得健康体魄, 学会体育运动技能。只要正确处理体育锻炼和学习之间的关系, 就能增强体质, 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高校课余体育锻炼信息化管理的探讨 篇10

1体育锻炼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手机、电脑渐渐地走进高校学生的生活,甚至成了很多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躺在床上刷动态,躺在床上看电视,似乎已成了很多高校学生课余时间的唯一乐趣和唯一的活动,很多学生的课余时间都花在这上面,体育锻炼似乎也已经成为了一种想法,却从来没有实施过,所以今天提倡体育信息化管理也就有了实际必要的意义。希望通过体育信息化的管理,激发学生对于课余时间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使同学们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通过体育锻炼的信息化管理,每一个学生可以在大数据中了解到自身的身体情况以及健康状态,可以为以后随时调整自己提供一个坚实可信的数据。鉴于目前很多学生沉迷网络的情况,体育锻炼的信息化管理,可以以其强制性,使学生可以渐渐地走出沉迷,能为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打好基础。学生作为时尚潮流的引领者,通过对体育信息化管理,在学生体育锻炼加强的同时,也会渐渐影响着整个社会,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同时,对于学校方面,也利于管理,通过体育锻炼信息化,建立起每个学生的健康档案,对每个学生的健康进行监测和管理,更加利于学校对于学生因材施教方法的实施。通过对学生健康状态的管理监测,可以为每个学生制定相应的体育锻炼计划,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体育锻炼信息化的管理,也体现了学校信息化的先进,以及学生管理制度的相对完善。

2课余时间体育锻炼信息化管理的实施

体育锻炼信息化的管理最重要的地方在于实施,怎么样才能使学生觉得有意义,能够吸引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去做体育锻炼,这成为了体育锻炼信息化管理的至关重要的一点,体育锻炼信息化管理的实施在于学校制度完善和推行,也在于学生认识的提高。现在的大多高校实行的一卡通制度,从图书馆到食堂再到体育馆都可以实行一卡制,适合课余体育锻炼信息化管理的实施和推广,可以以卡计分,方便实施。建立档案,分成电子和普通两版。普通,建立档案,每学期一整理,详细记载高校学生的体育锻炼的具体细节作为保存,有条件或者有可能的可以长期保存,为日后学者以及更长远的,比如运动学等等的科研提供真实可靠的综合数据;电子档案,在相应网站建立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信息资料,方便学生自己可以随时查阅,了解自身体育锻炼的情况,可以根据电子档案对自身锻炼得计划进行调整更改,同时也便于学校相关人员整理安排,每个毕业季进行一次整理。配备相应的师资力量,因为体育锻炼很多时候,因为很多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相关知识和防护能力相对较少,为了避免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对学生身体造成损伤,学校方面可以利用自身完备的教师资源,设立相应的咨询和指导。成绩比对,锻炼信息化可以以计分的形式,记录学生体育锻炼的情况,按照成绩进行一定排比分布,以自发的形式,在学生自己的生活圈中形成良性比较,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以点带面促进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设立奖励政策,体育锻炼本身是学生自发的良好习惯,惩罚是不应该存在的,但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刺激,可以给与体育锻炼优秀适当的奖励,可以是物质,也可以是精神的鼓励。吸引学生自发的参与体育锻炼,校方也应该建立更加系统完善的信息化机制,形成稳定管理体系。除了每年的固定运动会以外,学校可以组织课余时间体育锻炼的小竞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要鼓励学生之间自发的组织这样的小竞赛,慢慢地在学生之间形成这样的良好习惯。体育设备的完善,体育设备上可以安装计量设备,让学生边锻炼边可以看到自身的运动情况,这样也是利于信息的记录,为建立档案提供基础的数据提供,而健身器材的完备也是体育锻炼基础的一部分,可以促进学生各项体锻炼的和谐提升。提前准备好要记录学生哪些方面的数据,安装相应的计量设备,可以长久留下存档。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才能够建立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所以促进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也就成为了必然。

3高校课余体育锻炼信息化管理的拓展延伸和发展

之所以加强学生在高校课余时间体育锻炼信息化的管理,本身也是希望可以对全民体育锻炼信息化的一个推广,近几年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久坐的上班族,常坐的学生族越来越多,而现在学生可以说是引领时尚潮流的一个主流群体,都是希望通过引导学生潮流,来引起全社会对于体育锻炼的关注和参与,尤其是体育锻炼的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让国人加强自身的体育锻炼,也可以利用信息化的大数据,来对国人健康水平进行测评。近几年,智能手机和笔记本不断泛滥从小学生到高校,再到步入社会的上班族,越来越多的人产生了相应的依赖,人们对虚拟世界的关注度远远高于外面活生生的现实社会,每天放了学下了班宅在家,直接导致现在越来越人身体出现各种各样亚健康,甚至是健康问题,那体育锻炼也就成为现今社会所必然的趋势。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健身器材也会不断完善,可以自身配备相应的计量器材,比如现在有很多自带的计步器一类的设备,日后在体育锻炼方面更利于推广。

4结语

学生是国家的希望,但是在信息化如此泛滥的时代,娱乐信息化大行其道,相比较而言,真正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综合信息化反倒没有被重视起来。今天推广高校课余体育锻炼信息化管理,不仅是希望学生群体脱离虚拟世界,也是希望借助学生引领潮流的能力,来推广体育锻炼信息化的管理,希望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摘要:随着近几年中国信息化的飞速发展,高等学府大多采取了一卡通式的管理,从上课、学习到餐饮娱乐,信息化已经渐渐地融入到生活,几乎无处不在,但是在体育锻炼方面,似乎与信息化的交流不并不是很深,对于学生在课余时间体育锻炼的信息化管理,也就成为了今天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体育锻炼,信息化,学生身体素质,课余时间

参考文献

[1]孙庆祝,刘逢翔,陈家起,等.我国体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4(1):7-12.

[2]叶强,李明华,丁锴,等.体育信息化发展路径的分析研究——基于江苏省体育信息化现状的实证调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129-133.

[3]邱旭东,刘文浩,梁效平,等.我国体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3,49(5):134-138.

上一篇:单片机远距离通信下一篇:虚拟消防系统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