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方法

2024-06-07

养成方法(精选十篇)

养成方法 篇1

为了将高一学生养成教育落到实处, 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核心, 学校主管德育的副校长负责策划, 政教处为具体组织实施机构, 各班班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的养成教育立体实施工作网络。

校长、主管德育的副校长直接承担养成教育工作的领导指导工作。校长、主管德育的副校长每周必听一节班会, 对班会做具体的指导, 并对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及时推广, 对不足之处及时指正。政教处是养成教育工作的直接组织者, 它承担养成教育制度的制定任务, 每周重点工作的拟定和落实, 每周养成教育情况的评价和反馈, 还要对养成教育工作的实事进行小结、整理存档。

学校确定了“大处着眼, 小处入手”, 狠抓养成教育工作理念。“大处”, 就是培养合格的中学生, 即高标准、大目标的育人要求;“小处”, 则是从生活中最平凡的小事做起, 即低起点切入实施, 重在引导, 狠抓细节。具体做法是, 三比:“不比时尚比高尚, 不比娇气比志气, 不比天分比勤奋”;四主动:“见到垃圾主动捡, 见到困难主动帮, 见到不良行为主动管, 见到师长主动问好”;三远离:“远离不良人群, 远离不良场所, 远离不良习惯”;教育学生做遵规守纪中学生, 做有礼貌中学生, 做讲究公德中学生。

各班班主任是养成教育的具体实施者, 负责每周养成教育的落实, 与学校政教处密切配合,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进行必要的训练, 以期达到预期的目的。

为了把养成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学校不仅制定了完善的制度, 建立强有力的实施团队, 更重要的是狠抓过程的落实, 日日有检查, 周周有评定, 月月有反馈, 考核与通报, 对养成教育坚持不懈地抓。

二、以养成教育为抓手, 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

高一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 也是增长知识, 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养成教育必须抓住这一重要契机。

1. 以军训为契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校抓住高一新生入学军训契机, 在军训活动中, 政教处、班主任配合军训。

教官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组织纪律教育, 以及各种良好生活习惯教育。学校要求班主任应该自始至终, 不管何种形式的军训项目都坚持站在学生身旁为他们鼓劲、助威、加油, 做学生的榜样。学生也从军训辛苦中获得了喜悦, 从集体活动中感受到了强大的力量。通过艰苦认真的军训, 学生学到了军人吃苦耐劳、顽强踏实的优秀品质;克服了“娇、骄”二气, 改变了懒散自由、任性随意的不良习惯。学生开学良好习惯养成了, 学校的其他教育工作就如顺风行船, 事半功倍。

2. 以入学教育为契机,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高一新生刚入学, 适应环境需要一个过程, 学校要求班主任把班级变成学生之家, 自己承担家长的角色。因此新生入学时, 学校政教处要求每个班主任记住每个学生的一二个重要特点, 包括入学的哪一科成绩较好, 初中获得过什么奖励或表彰、是否为单亲家庭、是否为独生子女等情况, 并且在很短时间内, 对每个学生当面不经意地说出他们的特点, 谈谈他们的情况。班主任坚持同学生一起跑操, 一起唱歌, 一起参加集会, 一起交流谈心, 和学生交朋友。入学教育要告诉他们高中的生活学习特点, 告诉他们以后要学会自主、自立、自信, 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学校还邀请心理专家做专题报告, 进行科学心理测验, 对有问题学生进行一对一重点帮扶, 建立学校、家庭、教师、同学四维心理安全网, 做到学校关心、家庭贴心、教师热心、同学知心。

3. 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一开学, 各班先集中学习学校制定的《学生学习常规》。班主任邀请任课教师参与, 共同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培训和指导。培训中对学生要讲清初中和高中教材编写体系的不同, 学习方法的不同, 指导学生正确对待预习, 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初步形成课堂上积极思考, 善于总结, 善于呈现自己的学习成果的良好学习习惯。让中考成绩优秀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 和同学们分享学习经验,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4. 确立班级誓言, 培养良好的班风

作为有七十多年办学历史的老校, 我校的文化底蕴积淀较深厚。开学之初, 让学生搜集整理体现学校文化底蕴的一些名言、警语, 制定本班的班级誓言, 作为全班的精神支柱, 培养良好的班风。班级誓言凝聚班级人心, 振奋班级学生精神, 影响学生的心理, 规范学生的行为。形成一种巨大的无形的教育力量, 对班级每个成员能起到精神引导, 思想激励、感染、熏陶, 行为约束的作用, 这种作用往往能起到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所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高一开学抓班级誓言的建设, 教育效果明显,

三、以素质教育为中心, 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提倡自主教育、合作教育、探究教育

新课程理念下大力提倡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养成教育, 也必须是自主教育、合作教育、探究教育。

1. 自主教育

我校首先从班干部、学生会干部的选举入手, 政教处不再任命学生会干部, 班主任不再指定班干部, 所有学生会成员、班干部采用竞选制:先由学生报名, 发表竞选演说, 同学投票。分别选出来学生会干部和班干部, 竞选产生的这些学生干部, 工作大胆, 有干劲、有热情、有责任心。其他同学对学生干部的工作也能随时进行监督, 保证他们能勤勤恳恳地为同学们服务。同时学生会干部、班干部自己根据学校工作的总体安排要求, 制定工作计划, 进行工作分工, 有效展开工作。

2. 合作教育

(1) 学生合作教育。学生合作教育是指由部分较为优秀的学生带动其他学生的一种“滚雪球”方式。其目的是让本班的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得到锻炼, 从而使学生加深体会, 有助于养成教育效果的提高。班主任根据全班学生学习成绩、性格特征分为7到10个小组, 每组设一个组长, 组长同时负责本组学习计划制定、组织小组内学习讨论、检查课前预习、课外作业完成, 组织课堂自学情况的展示, 辅导其他同学。班主任先培养好小组长, 可以起到以点带面, 带动全体的效果。学生在小组内可以互相帮助, 互相学习, 共同提高。

(2) 学校家庭合作教育。合作教育的另外一种形式是家长与老师合作教育。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就要与家长充分合作。要与家长合作教育, 首先要与他们多交流, 有交流才有合作。与家长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建立家长委员会, 每学期召开家长座谈会, 班主任定期家访, 通过电话、短信、QQ等形式, 同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班主任和家长交流中, 除谈及孩子的学习情况之外, 还经常问问家长:你觉得班级教育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更为恰当?班上学生哪些行为习惯还存在问题?家长是一个智慧的团体, 让家长参与班级教育, 会使班级教育更有特色, 教育更加民主。

3. 探究教育

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 是边教育边反思边改进的过程, 因此养成教育应倡导让学生参与到教育工作中,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行为习惯中的问题, 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从“自由”过渡到“自觉”, 获得更科学良好的教育效果。探究教育中学校领导、教师、学生通过交流、总结、思考、反馈, 发现教育漏洞、调整教育方法。形成上下联动工作机制, 以不断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养成方法 篇2

做题可以有利于我们在知识基础的应用加深拓展,在初期的习惯养成中,我们可以从基础题型入手,以基础题,相对难一点的题来加固打牢,我们对于知识的应用与解题思路的积累,加强对习题的分析能力掌握解题过程中的规律,从而更快的切入解题过程中的难点,思路等,一步步积累拓展,最终解决各种难题时,也就不会因解题思路不足,导致解题过程卡顿的现象。

二、总结

做题多总结,才能更好的帮助我们提高学习效率,探寻习题解答过程的规律,将习题根据解题方式不同,解题方法相似,进行一一归纳总结,发现那些相同题型却无法解答,其中相似题型的规律何在,掌握发现其中的要点法门,将题目做熟做透,那么我们在习题解答之中,遇到相似题型,自然轻松就可以将其解决。

三、收集错题难题

吃饭好习惯,养成靠方法 篇3

边吃边玩

儿子五岁了,非常活泼可爱,可是每逢吃饭就让我们束手无策。他从来都不好好坐下吃饭,边吃边玩,经常是吃一顿饭需要花费两个小时。

原因分析:

孩子早已吃饱了,父母却要求孩子一定要都吃光或再添饭;

平时过分迁就孩子,以致孩子太自我,经常自己想怎样就怎样;

孩子玩得正在兴头上,硬拉着孩子去吃饭;

没有对孩子进行良好的餐桌礼仪教育。

对症下药:

不要期望孩子每一顿的食量一样,成人也会因心情不同而吃多或吃少,应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度。孩子吃饱了,就不要再硬塞给他吃。

不要拿着饭碗跟着迁就孩子,要让他们知道吃饭就必须到餐桌上,但切勿把气氛搞得严肃可怕。

进餐时要尽可能排除干扰孩子吃饭的因素,并要将看电视与吃饭的时间错开。这也需要父母能以身作则。

家庭成员都共同遵守餐桌规矩,例如大家关注谁还没坐到餐桌边,要让孩子感受到不光是在用餐,还能边吃边交流情感,愉快地享受用餐时光。

挑食

四岁的女儿喜欢喝饮料、吃零食,一到吃饭她就挑三捡四,许多食物都不吃,比如胡萝卜、鸡蛋黄等,结果人长得特别瘦小。

原因分析:

孩子挑食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一种表现,说明孩子开始学着自己作决定,想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食物。

孩子因身体原因(不适或胃口不好),偶尔对某种食物有过反感或不良的体验,有可能会造成对某种食物的拒绝。

在孩子饮食上过度迁就也会养成孩子的挑食。

孩子的饮食习惯在很大程度上是沿袭家庭的饮食习惯,所以当孩子挑食的时候,父母要想想自己是否挑食?

对症下药:

尽量保持进餐时轻松愉快的气氛,这是增进孩子食欲的基本条件。

让孩子有选择的自由。孩子与大人一样,选择食物也有好恶之分,家長可以允许孩子有一定的选择权。但是允许选择决不是迎合孩子的挑食。有些父母常常事先征求孩子的意见,问他想吃什么好菜,这无疑是教他学会挑食。

如果孩子因身体原因引起食欲和胃口的变化,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过分担心和着急,细心观察,调整饮食,过一阶段自然就会好的。

时常培养孩子对食物的兴趣。可以用榜样形象来诱导孩子吃,像某某就是吃了什么,才长得高;某某动画明星,就很喜欢吃鸡蛋;或是用赞赏的表情吸引孩子进食。

在食物设计搭配和烹饪技巧上要尽可能有变化。当孩子不喜欢某种食物时,要分析烹饪中是否有问题,也不要一连几天重复同一种食物,食物一定要有变化,可以将孩子喜欢的食物和不喜欢的食物搭配起来。

例行公事

孩子快四岁了,每次吃饭都是例行公事般地吃几口就“饱”了。想尽种种办法哄、骗、鼓励他再吃点,也成效不大。到医院看医生,医生说孩子没有大问题,给孩子开了一些开胃的药,吃过后好像也没见效。

原因分析:

运动量不足,消耗少,缺乏饥饿感。

零食和饮料吃得过多,对正餐没有兴趣。

确实是胃口小,同时,孩子在生长中也存在着阶段性的生理调整,例如三岁多的孩子会出现一段时期的食欲较小,属正常现象。

孩子因为注意力被转移,或是碰到不喜欢吃的食物,而感到没有食欲。

对症下药:

让孩子决定自己的饭量,不要硬逼着孩子完成大人规定的标准量。要让孩子独立用餐,允许他用自己的方式选择就餐时间或饭量。

可以请孩子的同伴来聚餐,用同伴的榜样力量来引导孩子。

限制零食,一是数量上,二是时间上(进餐前一小时不吃零食)。

每天必须给孩子一定的运动量(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消化)。

对于突然饭量减少的孩子,家长则需细心观察,看孩子是胃部不舒服还是有情绪问题,找出原因,以便有针对地解决。

小学高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法 篇4

一、培养行为习惯要有计划性

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事先有准备。班主任接手班级后,要深入学生中间,观察学生,在充分熟悉了解学生的情况下,从做人、做事、做学问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去加强养成教育。如学生说话是否有礼貌,是否关心他人,是否相互支持,做事情是否有条理、懂规矩,完成作业是否讲究效率,回答问题是否完整,读书是否全神贯注等等。对这些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成长需要,学生好的方面加以表扬激励,使好的方面得到巩固。有欠缺的方面,按照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培养。把学生需要养成的行为习惯列成目录,和全班学生统一思想,并且要和任课教师加强联系,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二、培养行为习惯要注重细节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习惯先从行为开始,即从学生的一言一行抓起。人说,教育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比如在学习方面,我每接到一个班级,就把所要培养的行为习惯,对照学生条分缕析,看看学生哪个方面有欠缺,然后逐个分解落实,每天都针对这些方面进行评价。如制订计划的习惯;预习的习惯;每天大声早读的习惯;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下课后准备下一节课的学具,不要等到铃响后再准备的习惯;倾听同学发言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当天复习、小结的习惯;写日记的习惯;适应老师的习惯。这些虽然都是小事,但是对于学生学习确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形成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三、培养行为习惯要严格要求

作为优秀班主任,除了要有爱心,更多的是要有“恒心”,孩子的行为习惯形成是需要“强制力”作为后盾的,过多的说服教育只能放纵孩子的随意性。小学高年级学生很多方面都是不定性的,而不良行为的反复性和学生自身存在的惰性,都是养成教育的敌人,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有错误倾向时要防微杜渐。告诉学生错了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承担相应的责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实生活中,规则无处不在,但对于小学生来说,规矩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没有严格管理要求,学生很难把规矩变成自觉的行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评价要及时客观,学生受到评价的激励作用,会自觉地进行改正。学生达到相应的要求,就要进行表扬肯定,而且应该有连续性,督促学生不断地按要求去做。

四、培养行为习惯要持之以恒

习惯是什么?有人这样定义,习惯是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据2009年7月20日新华网报道,英国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大约经过66天坚持之后,人们就会做到“习惯成自然”,把好习惯转化成生活的一部分,不再需要刻意坚持。所以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注意自己习惯养成工作的计划,创造机会,不间断地重复孩子的行为,不断锤炼孩子的意志。比如我们要求孩子全神贯注去读书,不能是他们一天做好就行了,然后第二天或某一天发现孩子没有做到,就说孩子不可“教”。我们一旦确立了要培养孩子这种习惯,就要在以后的课堂阅读中,通过各种评价与激励,强化孩子全神贯注的读书行为。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篇5

预习是学生学习的起始环节,课前预习是一种种学的学习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要求学生在每次上新课前自觉地进行预习。对要学的知识作一个初步的了解;把学习的难点、重点和不懂的地方记下来,这样在上课时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带着问题听课。课后及时复习,记忆清楚,内容易懂,应当要求学生当天的课当天复习;先全面复习再重点复习;遇到难题时反复复习,温故而知新,复习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知识能被掌握得更扎实。

激发情趣 养成习惯 习得方法 篇6

【关键词】情趣;习惯;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部分学生只因原来语文课是单调的字词学习、课文内容的分析、写法总结或者是讨论讨论、表演表演的形式,于是产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无所谓的感觉。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在新生面前第一次亮相,如何改变学生的看法,让学生摒弃“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想法,我觉得可从激发情趣 、养成习惯、习得方法上下手,把学生带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一、激发情趣

亚里士多德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如何让新生对已产生乏味的语文表现出惊异,是我们教学组织者首要任务。基于这一考虑,我从赞美语文和介绍诗情画意的内容入手,使学生表现出对语文的惊异感。我设计如下教学内容是:同学们,语文是一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语文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让人心驰神往;语文是一片浩瀚无垠的大海,让人尽情遨游。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语文,是来自朱自清的和风细雨;语文是梁衡对夏的紧张热烈、急促的感悟;语文是何其芳对秋的绚丽色彩的描绘;语文,是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清透与秀气。沈复的《童趣》让人重温童稚时代的种种情趣,感受别样的物外之趣;法布尔的《绿色蝈蝈》让人认识活灵活现的蝈蝈,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童话大师安徒生让人了解种种荒诞无稽的可笑行径,教育人们不能弄虚作假。总之,初中语文教材会让我们树立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人生志向;会让我们学会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面对困难,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战胜困难的方法;像席慕蓉的《贝壳》会让我们懂得认真对待活着的每一天,认真对待每一件事,让我们生活更美好。因此,语文如一壶香茗,让我们心境澄明地品味;如一曲天籁,让我们心如止水地聆听;如一杯芳醇,让我们不知不觉地沉醉。

二、养成习惯

(一)养成认真诵读的习惯

做到朗朗诵读:读出语气、语调、节奏、自然恰巧的句间停顿,在诵读中领会内容,领悟情感。(读、思、悟)

(二)养成认真预习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做到认真阅读课文,阅读中遇到生字词等“拦路虎”,不要绕过去,要充分利用《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成语字典》《古汉语词典》解决困难,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细读课文找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画出或记入预习笔记。(读、思、记)

(三)养成认真聽课的习惯

听课必须有“必须当堂掌握的决心”,而且集中注意听课至关重要,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目的是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以便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同时记好课堂笔记。(听、想、记)

(四)养成认真作业的习惯

做到书写规范、工整,保持书写页面的整洁,尽量不涂改,即使有错,也不随意涂改,只是将错误部分用两条横线划去,同时做到书写内容的上下平整。(美、齐、洁)

(五)养成认真复习的习惯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就是通过复习过去的知识得到新的收获。做到:尝试回忆课堂内容,再现老师上课内容,理清知识点;完成书本知识由“厚”到“薄”的转化过程;记住知识点。(想、理、记)

(六)养成认真做读书摘记的好习惯

读书看文章是完成以下表格:课题:《 》;作者 ;出处:《 》;好词: ;好句:

;文章内容和中心: ;读后的感受或启发: 。

三、习得方法

语文学习除了有兴趣和良好的习惯外,至关重要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语文学习中的常用方法有:利用书本做笔记的方法;在书本上做记号。用方框框出生字难词,利用直线表示重要的内容。在书上做批注。利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文采优美的句子,注明修辞、描写方法,标明动词、副词、叠词或一些修饰词。

(一)利用课堂摘记本做笔记的方法

记要点;记重点、难点;记老师补充的内容;记老师着重指出最易混淆和最易搞错的内容;记老师分析和同学讨论的思路;记总结性的语言。

(二)利用阅读材料运用良好的阅读方法形成优良的阅读品质

逐段阅读找出每段的中心句或关键词句;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归纳全文的主旨;明确阅读的要求,回到阅读材料中筛选可以作答的关键词句;针对不同的阅读题型采用不同的阅读作答句式。

内容概括:运用“谁(什么)+因为什么原因+干什么(怎么样)+结果”的句式进行表述;语言赏析:修辞方法类。生动形象表现(突出强调)某一对象的什么特点,体现什么情感;描写方法类:传神地表现某一对象的什么特点,体现什么情感;形象概括:找出体现人物特点的各种描写方法,归纳人物的形象特点;句意理解:找出句子表述的关键词,将关键词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评价鉴赏:陈述自己的看法,结合材料的内容陈述自己的看法的理由。

总之,语文学习重在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定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扈丽蝶.中考语文阅读一本通[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养成方法 篇7

一、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方法实验与探索

1. 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

在学校中, 学生大部分时间在课堂上, 因此, 德育的实施主要在课堂教学中完成。我们把课堂看为主阵地, 注重渗透教育。比如通过学生回答老师问题、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等, 教育学生养成说话有礼貌、辩解有理据、不急不躁的习惯。语文课通过语文教材中的语言之美、自然之美、心灵之美等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比如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美丽山河等, 讲述亲人之间的故事, 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体谅父母的辛劳, 在家里做尊重父母、长辈的好孩子。教育学生对人要诚恳、谦虚, 不能只注重外表, 还要有勤奋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个人修养。同时我们也注意学科之间相互配合实验。如政治课让学生从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故事中明白道理;数学课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见解公开与他人交流, 形成将学到的数学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思想;化学、物理课提倡主动与他人合作, 可以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观点, 也能正确看待或改正自己的错误;生物课提出了“崇尚科学, 破除迷信”, 形成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意识, 增强社会责任感。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验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既有学科各自的特点, 又把相关学科的知识联系在一起, 共同努力并取得初步成效。

2. 寓德育于行为实践之中

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必须引导学生投身社会、服务社会, 促进文明行为的内化。

(1) 社会实践:我们组建爱心小组, 让学生收集学校和校园周围卫生桶中的饮料瓶等可回收物品, 一起卖给废物回收站, “变废为宝”, 所得款项资助经济困难的同学。组织学生到社区老人活动室打扫卫生, 到社区五保户家中帮助打扫卫生。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学会帮助他人, 同时也扩大了学校在周围社区的影响。

(2) 校内实践:课题组开展了以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如课题组成员都在自己所带班级举行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识竞赛;举办了文明行为习惯常识竞赛;在班级开展了“在校做个好学生, 在家做个好孩子, 在社会做个好公民”的主题班会;学校举办了书法兴趣班。实践活动使学生发展了组织能力、应变能力, 同时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3. 寓德育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良好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课题组成员有意识地向学生推荐德育故事丛书, 让学生的阅读更加充实, 并从阅读中明白道理。同时结合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比如, 教学楼楼道中布置的名人名言和伟人画像;校园阅报栏橱窗开设的校训、教风、学风解读专栏;“明德、博学、尚美、强体”的校训、“勤学善思、自强不息、务实创新、矢志不渝”的校风……平时利用板报宣传文明行为习惯知识, 寓德育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实际就是德育的生活化, 这样做对学生的文明习惯养成帮助很大。

4. 寓德育于榜样引领之中

教师的各种表现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的言行。因此,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努力为学生做好榜样, 通过自身的影响,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教师在每一天的工作与生活中, 做好人、干好事。借鉴俞敏洪先生的做事做人原则:“专心致志, 尽善尽美;学习榜样, 提高境界;建立标准, 就高避低;善待生命, 珍惜时光。”作为学生的表率, 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引领作用是不能低估的, 在小学阶段, 学生对老师比较崇拜, 常常能听到学生说“我们老师说的要这样做”, “我们老师给布置的任务必须完成”等。因此我们作为教师, 时刻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仪表, 从小事做起, 从点滴做起, 为学生树立榜样, 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起到了引领作用。

7. 寓德育于个别教育之中

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 我们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并按规范严格要求, 经常对照, 督促学生去遵守。但学生中还是有自律意识不强、习惯较差的学生, 对此我们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 通过教育引导促进学生进步。对个别自律性较差且反复违反纪律的学生, 建立教育档案, 落实教育措施, 通过班主任、年级主任、政教处等进行不同层次的教育, 促其改正, 不让掉队。

二、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方法实验的成效与反思

结合课题开展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增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性、新颖性和实效性, 促进了学校德育过程的整体优化和良好校风、学风、教风的形成, 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通过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活动, 培养了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文明程度, 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改善了社区的人文环境。

初中生英语学习习惯养成方法初探 篇8

1. 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英语是一门语言, 要想学好英语, 朗读是最传统、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朗读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 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训练。学生只有掌握了朗读的基本方法, 才能更好地表情达意,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在朗读教学中, 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 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 使之由不会读到会读, 再到读好, 兴趣盎然地对课文进行初读、细读、熟读, 最终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在朗读中理解课文, 受到启发, 受到教育。

朗读内容主要以中小学课本为主。课本上的文章和句子都是比较规范、经典的语言, 长期朗读和适当背诵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为了使学生喜欢朗读, 应经常使用多种方式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早读时, 在学生中选出口音较好的同学进行领读, 每天换一名, 领读时间不宜太长, 但要长期坚持。在课堂上, 每节课上都有意安排一些朗读内容, 如男女对读、小组朗读比赛、作文朗读、对话朗读、跟录音朗读等。在课后, 可以安排一些朗读内容, 为了确保落实, 可要求家长的配合, 如家长签字或发短信告知等。

2. 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预习是学习的开始, 良好的预习能为听课做好准备, 关键是能获得上新课的主动权, 这对于英语学习是相当重要的。九年义务英语教材的特点是学习内容大, 重口语交际。要把预习作为整个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大胆放手让他们通过自学掌握知识, 解决一般问题, 教师再加以精心组织、指导, 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原则。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 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转变与适应的过程, 教师要有意引导他们预习新课。

预习可以在课外, 也可以在课内。初一年级英语教学主要是对话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早读时间指导学生借助课后单词表, 预习新课的词组, 做到读音准确, 词义明确, 拼写正确。让学生有目的地研读对话, 了解将要学的知识内容, 记录预习中的疑难问题, 利用字典或课后的注释, 让学生找出课文句型、重点和难点, 从而对疑难点进行初步学习。还可以听录音模仿朗读、跟读对话和阅读短文。再对课前课后有关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提前进行预习。根据以上预习要求, 学生初步了解了将要学习的基本内容, 记录了预习中的疑难问题, 并产生了求知欲望。学生的这种欲望在课堂学习中就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在进行正式课文的学习时, 教师就重点指导学习文章的题材和中心思想, 以及文章中提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或文章中所介绍的事物等。例如, 在学习Teachers’Day (Book3) 这篇文章之前, 可以让学生通过找资料, 了解教师节以及和教师节有关的活动, 做教师节贺卡等。实践证明, 预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 而且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3. 培养学生良好的上课习惯。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是学好英语的关键所在。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 以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上课时, 对难点和容易混淆的问题应要求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这可以使学生听课时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是学生学好英语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

教师应多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创造一种愉快、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 培养学生眼、耳、口、手并用的听课习惯。多采用直观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 在教学中可尽量利用实物、图片和计算机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 使视觉、听觉一起参与感知, 将实物与英语联系起来, 这样, 学生在获得直观印象后便会很快记住相应的内容。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 避免枯燥、乏味的讲解模式。譬如, 可以利用猜答、抢答、小品、歌曲等活动进行课堂教学, 以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复习先密后疏。因此, 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复习, 可以在每节课结束之前, 要求学生根据重点词、短语、句子复述课文内容, 并进行换人称、换时态对话;运用联想对课文进行描述, 使每个学生的语言能力都得到逐步提高。对于每天的新内容, 教师应布置学生当天复习, 第二天再检查听写, 以后每隔一两天再对前面的内容附带检查, 用滚雪球的方法, 促使学生长期坚持复习, 并逐渐养成习惯。

5. 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要想学好英语, 仅仅掌握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还应在课外坚持学习。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 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难易适中的英语国家的文学作品和报刊杂志, 让他们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风土人情、典故逸闻等方面的知识, 以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鉴赏力。事实证明, 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有利于增加学生课外知识的获取量, 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另外, 还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用英语写日记, 每周检查一次, 促使其长期坚持, 并最终养成习惯。

6. 养成良好的背诵习惯。

英语的学习和语文有相同之处, 适当地要求学生背诵精选的材料是很必要的。在作文教学时, 学生最初很难写出自己的文章, 经常要求他们背诵一些简单的文章和经典句型, 经过长期积累, 学生很明显提高初步的英语会话能力, 考试时答案就会一读而出。只要长期坚持, 学生就会培养起良好的语感, 养成用英语思维的好习惯。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 从朗读、预习、上课、复习、课外阅读和背诵等6个方面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习惯, 使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明显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不仅为今后英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也对学好其他各门功课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孙玉梅.现代英语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2]郑刚强.评议高职英语学习方法及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 2006, (5) .

养成方法 篇9

学习方法是通过学习实践, 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为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 我在加强双基教学的同时, 还要重视学生思维、记忆等能力的培养, 尤其重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方法与学习掌握知识的效率有关,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学习方法因个人条件的不同, 选取的方法也不同。教材不只是教师教学用的材料, 也是学生学习使用的材料, 因此, 教会学生使用教材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传授新知识是一堂课的重点, 有的老师总喜欢把新授课安排得过于紧凑, 反复讲解, 让学生不停地记笔记, 可是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因此, 课堂教学应教会学生使用教材的方法。新课本提供了大量的图画、图形、直线、线段等形象直观的内容, 假如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和文本有关的图片, 在学生看图后, 教师再根据儿童反映在观察过程中的心理特征进行讲授, 注意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课本中提供的学习方法, 理解概念与规律, 根据教材适当地补充资料, 教学就会显得精彩而又灵活, 更见成效。例如在教学轴对称的性质时, 我讲解垂直平分线的概念, 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 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接着归纳得出以下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 那么对称轴就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类似地,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对称轴是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依据课本动手、动口、动脑, 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 充分体现知识的形成和指导过程, 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和概括, 重视训练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方法, 使学生清晰地获得操作过程中的每一个具体动作。

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学习习惯, 是围绕学习这个中心的相应的行为习惯, 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稳定的行为特征, 是学生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发展学习能力, 对将来的工作和学习有较大帮助。一个具备良好学习习惯的人, 从心底里把学习当成第一需要, 当成乐趣,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 认真听讲、独立思考、仔细观察、规范地写、及时检查等, 大大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清思路, 明晰老师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 学会科学地思考问题。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儿童的思维具有不稳定性, 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思考, 使学生学会思考,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对数学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掌握思考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从小养成, 在一年级起始阶段的教学中, 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规范书写、准确计算不容忽视, 有的学生计算只图快, 不图准, 这样是不行的, 小学生多数乐于做题, 但没有检查的习惯, 甚至不会检查, 这些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因此,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判断正误、自我检验、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我在数学课上训练学生检查的方法是, 看是否抄错题或数, 运用公式是否准确, 计算过程是否出错, 答题书写是否完整等。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只能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一个人性格的形式有着密切关系。教师应该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过程中教给学生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找出解题错误的原因, 调整解答思路, 巩固和提高解题能力。因此, 教师要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 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动机的培养是指学生从没有学习需要到产生学习需要的过程。事实证明, 小学生如果没有正确的学习动机, 便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 情绪不稳定, 意志力薄弱等特点, 所以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力。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是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在教学总讲一些科学家立志成才, 克服重重困难, 刻苦学习的故事, 从而树立榜样, 通过具体、形象而生动的语言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做, 激发他们学好的信心。动机教育是长期的, 不可能一步到位,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把已经形成的潜在的学习需要充分表现出来, 可见, 培养是激发的前提, 激发可以加强原有的学习动机。我对没有形成良好学习动机, 注意力不集中或意志薄弱的学生,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辅导, 教学过程是一个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 并通过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 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低年级学生具有注意力易分散、观察力不集中、情趣易变等特点, 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时, 要坚持持久性, 使他们的学习兴趣长久保持, 制订长久而系统的计划, 认真分析和研究他们的年龄特征、认知习惯和个性心理, 通过生动的教学过程, 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意志品质, 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知识的兴趣。课堂上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通过不间断的鼓励、诱导, 使学生乐于学习, 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 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为此, 我重视运用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形象语言, 配合教具演示, 指导操作, 由直观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 让学生学得高兴, 增强学习动机。

养成方法 篇10

高中文科除了基础的三大主科课程外,主要有政治、历史和地理三门辅助学科构成。政治关注于时事热点、社会民生,是三门学科中较有深度的一门;历史作为最为文科中一门重要的学科,考察着每一个学生的历史知识以及能否通过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否看清社会的发展以及历史的变迁;地理作为文科中最为偏理科的学科,在逻辑思维、空间结构等方面都对学生有着极高的要求。笔者作为一名高三的学生,愿分享自己的学习方面,与君共享。

一、会学习

(一)合理安排学习与生活时间

不如高三就意味着不如高中最为紧张的时期,学生每天都处在极度紧张的复习大战和心理斗争中,文体活动和休息时间只会占据生活中极少部分的时间,大部分高三学生都处在极度疲劳且紧张的状态,根本达不到以往学习的高效率。但正是这一关键时刻,学生才更应该保证学习和生活时间分配的科学、合理性,如不能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学生经常会在上课中无法集中注意力,走神,老师们都说高三教师课堂中的每一句话都极有可能成为高考问题中的答案,正因如此,课堂中的专注才显得尤为重要。

(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

多数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听课时,只有老师说这是重点、难点是才会提笔记笔记,但是很多老师一句带过却很重要的学习信息在恍惚间被遗漏了。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学生对学科学习缺乏主动性。很多学生认为文学的学习过程其实很简单,甚至总结出“文科靠背诵,理科靠做题”的“真理”,久而久之记忆处在疲乏期,背什么望什么;过分依赖笔记而脱离了教材本身,没有从阅读教材入手寻找真正应该学习的东西。其实在文科学习中并不存在捷径,不是考试前的临时抱佛脚就可以轻松拿到高分,文科的学习是日积月累的,是聚少成多的过程,没有学习主动性就错失了最佳的学习方法和过程,自然就错过了文科“最美”的学习成绩。

(三)找到良好的记忆方法

文科确实有很多东西需要学生记忆,但是记忆不等于背诵,记忆是理解过后的铭记于心,是参透内涵后的内容转换,变别人的为自己的,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采用最笨的方法——死记硬背,但是记忆的曲线决定了这种记忆只是暂时的,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只依靠死记硬背是不科学的,随着所学知识的增加,记忆量也会增加,记忆疲劳和储存量决定了知识注定是背不完的。只有找到良好的记忆方法才是真正高效的学习方法。理解记忆就是最好的方式,真正理解就会用自己的语言去诠释、去叙述,加上反复的记忆和温习,知识自然会深深烙在心中。

二、学好习

会学习只能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不至于成绩垫底,但只有学好习才能从金字塔低端一步步爬向顶端。

(一)博览群书

阅读是“学习之母”。它既是学习的开端,也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读书不是走马观花,而是学会在边阅读边理解。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速度对学生高考时的浏览题目速度有一定帮助,长久练习可以保证学生的考试过程中轻松答完题而时间不至于紧迫;阅读中可以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寻找中心思想能力,这对学生高考时如何抓住题目骨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理解好题目才能更加准确的在脑海中搜寻题目。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积累的过程,文科本身就是内涵深厚的学科,唯有博览群书才能保证学生对方方面面的知识都有所掌握,构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在考试答题的时候才能做到全面、不至于缺点、漏点。但博览群书不意味着什么书都要接受,只有受用于高中文科学习的书目才是这一阶段应该接受的阅读刊物。

(二)协调好预习和复习

从小学的学习开始老师常说课前要预习,课后要复习巩固。这话不无道理,预习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即将学习的内容,不至于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所传授的内容毫无头绪,无法理解,跟不上老师传授知识的节奏而被落下,甚至课前充分的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查阅教材中没有的资料,学生或许还会有教材外的收获;课后复习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老师多讲内容的记忆,遗忘曲线告诉大家记忆只是暂时的,只有反复记忆才能加深印象不至于遗忘,唯有记住才能证明自己的学些是有效的。

(三)专注听课

教师在课堂中传授的知识往往是在书本上找不到的,因为教师在课堂上讲到的不仅仅是大纲中规定的内容,还有长久以来授课经验总结出来的重点难点。对于学生而言,课堂上仅仅听课是远远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星不如烂笔头”。记笔记在课堂中也是极其重要的,但是记笔记不意味这教师的每一句话都要一字不落的记录,高效的听课状态应该是教师在讲的过程中学生参透其中的道理,在教师讲过重点难点之后用自己的话总结归类。在课堂上,要坚持耳听、眼看、手记、嘴巴问答,这样才能为大脑印下清晰的记忆痕迹。

(四)巩固练习

“纸上谈兵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过后的练习也是学好习的重要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认为自己已经熟练地掌握了难点和要点,但是在实际联系中却不知道如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做题当中,没有练习的学生就好比没有上过战场的兵,只有讲所学所知真正用到实战中,才算真正的学到了知识。

结束语

高中的学习生活是紧张的、是倍感压力的,但是在这种紧迫中还夹杂着一丝快乐和充实,充实的高三生活会让自己变成生活中的巨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变成学习中的战士,不畏考试无情,只愿青春不留悔。短暂的高中生活必将是每一位学子最为奋勇向前的战场,愿笔者的经验成为一把利剑,助你我成功抵达成功的巅峰,跨入人生的新起点。

摘要:高中,人生的转折点,前行的每一步都对都能否步入理想中的大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科作为一门涉及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的学科,在学习中唯有找到合适的方式和方法,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得心应手,笔者将分享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感悟,以期共勉。

上一篇:双语教学探讨下一篇:中介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