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中学

2024-06-11

女子中学(精选十篇)

女子中学 篇1

1. 中学女子篮球队员训练的意义

(1) 增强体质。在长期的篮球训练中, 女子篮球队员的身体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体质会变得强健, 身体素质也会有所提高, 篮球队员身体的整体技能水平也会有所提高。

(2) 锻炼心态。中学女子篮球训练不仅可以强健体魄, 还可以锻炼篮球队员的心态, 使篮球队员更加坚强, 意志更加坚定。无论是在如今的篮球比赛中, 还是在日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 良好的心态都是至关重要的。让篮球运动员具备良好心态的前提就是对篮球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

(3)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对于中学女子篮球队员的训练, 从目前来看是为了迎合考试的需求, 从长远角度来看, 对于女子篮球队员的训练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 这里面既包括身体素质, 也包括心理素质。这段时期的强化训练有助于队员在日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2. 影响中学女子篮球队员训练的因素

(1) 心理因素。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 思维较活跃, 他们不喜欢按照别人的意愿去做事, 希望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学习和训练。在这样的情况下, 训练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这就要求教练在训练的过程中仔细观察每一位队员有没有异常的举动, 并且多和队员进行交流, 和队员成为朋友。中学生正处在叛逆的时期, 如果老师的教学方法不恰当, 队员就会产生逆反的心理, 反而达不到训练的目的。

案例:一位女子篮球队员在做热身跑步的时候不小心摔倒了, 老师不但没有关心学生, 反而责怪这位队员, 训斥队员, 要求她马上站起来继续跑步。这个时候篮球队员不仅没有听老师的话, 反而告诉老师说自己要退出篮球队, 这样的后果其实不是老师想看到的, 老师希望大家可以更好地进行训练, 但是教学的方式有些不恰当, 导致学生出现了逆反心理。因此, 老师在让学生进行训练的时候不要只关注队员训练的结果, 也要关注篮球队员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变化, 这样才可以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2) 生理因素。女生的生理特征和男生不同, 毕竟女生的身体技能和男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女生每个月都会经历特殊的时期, 这势必会影响篮球训练。面对这个问题, 教练应该根据篮球队员的具体情况制订训练的计划和方案。只有从女子篮球队员的实际情况出发, 制订出来的计划才更有可行性, 训练的效果才会更理想。

3. 中学女子篮球队员训练的对策

(1)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订训练方案。中学生正处在学习的关键时期, 对于女子篮球队员来说也是如此。学生面对很大的学习压力, 又要进行体能训练, 学生的心理负担也会比较重。因此, 老师在对女子篮球队员进行训练之前, 就要根据女子篮球队员的生长和发育以及心理特点, 制订出适合女子篮球队员训练的计划和方案。在制订的计划中, 要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训练的最佳效果。

(2) 加强力量训练。力量对于篮球运动员是非常关键的, 如果没有力量就没办法进行正常训练, 因此, 教师在体能训练中最基本的就是对队员的力量进行训练, 这里面也包括了对耐力的训练, 并且教师要定期给学生做体检, 检测队员身体上的变化情况, 更有利于训练方案的调整。但是, 加强力量训练的前提是做好基础性的训练, 只有从基础的训练做起, 逐渐增加训练的强度和难度, 篮球队员才能更好地进行训练。

对于中学生而言, 体能训练和心理素质的培养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训练中, 老师要根据队员的实际情况制订训练的计划和方案, 这样才能让队员在训练中发挥出最大的潜力。篮球训练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身体机能上得到改善, 还可以帮助队员提高心理素质, 锻炼意志。但是,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在女子篮球的训练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训练中多观察队员的变化, 适时调整训练计划。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不断变革, 当代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 其中就包括了体能方面的发展。在中学, 学生在进行日常学习的同时, 户外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女子篮球是现在中学户外活动中比较受教育界关注的一个项目, 在对女子篮球队员进行训练时会遇到很多问题, 只有找到合适的对策解决这些问题, 才能更好地对篮球队员进行训练。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学女子篮球队员训练的意义、影响中学女子篮球队员训练的因素、中学女子篮球队员训练的对策。

关键词:中学,女子篮球,训练

参考文献

[1]赵向鹏.北京市业余体校女子篮球队训练现状及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 2013.

[2]王婷.陕西赛区CUBA女篮运动员体能训练现状与对策[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 2013.

北京市华夏女子中学 篇2

北京市华夏女子中学

学校坚持“全面发展、因性施教、优化个性”的办学理念,坚持走教科研一体化的办学道路。经过不懈的努力,学校正朝着“宣武区一所好学校,北京市一所特色的学校,向世界展示中国女校办学水平的窗口”的办学目标而努力。

北京市华夏女子中学在办学实践中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先后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单位”、“北京市巾帼文明岗”、“首都文明单位”、“北京市卫生红旗单位”、“北京市健康促进校”、“北京市花园式单位”、“北京市中小学百校课间操优秀学校”、“全国禁毒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市学校体育活动展示突出贡献奖”、“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课外活动展示突出贡献奖”、“宣武区师德先进集体”、“宣武区精神文明单位”、“宣武区青春期人生教育示范校”、“宣武区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宣武区贯彻落实《学校体、卫工作条例》双优学校”、“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现代女子中学运行机制的文化解析 篇3

治校理念在历史传承中追求现代化

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是现代教育管理的灵魂。学校精神具传承性、发展性和实践性特点。学校精神文化的核心是“校训”及其内涵赋予的时代元素,包括人才规格的界定和学校定位。对于现时的学校管理,应根据变化了的社会历史,丰富和发展校训的内蕴,培养更好更多的新时代人才。

无锡一女中初创时期确立“端庄勤朴”女中校训,一直沿用至新中国成立。社会反映一女中“风气醇厚”,学生互相“砥砺学行”,毕业后均能自立于社会。上世纪20年代,江苏省教育厅赠匾嘉奖——“黎明炳耀”,以示对办学精神之首肯。三四十年代时学校训育方针为“完成个人人格,培养团体精神”,要求学生做到:诚(立身)、勤(冶事)、和(处事)、爱(待人)。这些深植于历史的宝贵精神文化也成为解放之后,特别是今天新一女中高位发展、创新发展的坚实根基。

进入男女生合校的普通中学“十一中”时期,学校在历史文化积淀基础上,提出“以智慧启迪智慧,用人格塑造人格”的办学理念,从学识、才干、科学思维和创新品质等方面给校长和教师提出了明确而现代的定位标准,塑造具有完善人格的社会人;同时希望教师用自身的人格力量和知识力量去帮助学生成长为身心健康的人才。这是在统一办学理念基础上一种崇高的办学追求,凝聚着教育者的教育良心和教育价值。毋庸置疑,历史已经证明学校这样定位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学校以独特的女性性别关怀和优良的文化传统为莘莘学子奠定了人生知识、心灵与精神成长的根基。

冶校理念的持续传承与弘扬,表明了它的形成是动态的、发展的,又是具有时代性和现实可行性的。2006年恢复女校,学校再次抓住发展契机,从创新办学思想切入,以重新整合校园文化为抓手,凝聚人心,形成合力,促进了学校优化办学资源、整体提升办学质量。学校恢复一女中初创时定下的“端庄勤朴”校训为今日学校校训,保留“东林中学”期间完善的校风、教风、学风“三风”建设目标,根据当时要求和女中特质确定了女生的发展目标:气质,在秀丽中显现优雅;学风,在精细中突现智慧;交往,在友善中展示魅力;特长,在尊重中得以升华。在不断探索与积累基础上,又提出了“塑造优雅淑女,培育聪慧才女”的人才培养方针。恢复后的无锡一女中,在办学精神上既有丰厚的历史积淀,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当下,学校在迎接建校百年庆典之际,又将整体规划和构思学校精神文化的科学架构,以其引领学校在新时期能自觉转变发展思路,变革培养模式,提高办学水平。

人才培养在共性要求中追求异性化

现代社会,很多孩子在成长的关键时期被忽略了必要的社会性别意识教育,出现了“男孩不像男孩样,女孩倒有男孩腔”的中性化趋势。现代女校,应当确立鲜明的女性意识,为女子教育创设一种有利于女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空间,锻炼女学生从学生时代起就能接受科学的女性性别意识教育,进而真正确立男女平等的现代性别意识。恢复女校后,学校千头万绪工作的第一要务就是:彰显特色,转变育人模式;因性施教,塑造时代淑女和聪慧才女。

倡导“崇德”教育,推行女德。赫尔巴特认为“道德是人类的最高目的,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德育为先旨在引领学生走向高尚。高尚源于灵魂的健康,高尚源于社会责任感的增强。高尚源于学校教育切入口的选择与管理到位。学校汲取优秀传统道德,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和女学生的身心年龄特征,要求女生做到:温文尔雅言崇德,知书达理行自律。着重引导学生形成“责任”意识,致力培养对社会有用的“读书人”、“好学生”。学校以省规划课题《新世纪中学生自我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研究》为切人口,建立和健全合理规范的内部德育管理机制,组建德育管理网络,针对各年级学生的阶段性目标和要求编制《学生手册》,形成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团队、班主任、任课教师“三参与”,思想熏陶、社会实践、特色活动“三参叉”,道德品质、心理素质、行为规范“三训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三突出”的学校德育工作现代化的崭新局面。学校因此被评为江苏省德育先进校。

重视女生人文和科学素养培养。南开中学校长康岫若坦言:“学生应该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兼备,智商和情商都高,参加有益的艺术活动,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而且可以受益终身。”这对于女生而言尤为重要。女生的优雅聪慧,很大成分是靠人文和科学素养的积聚。鉴于大多数女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偏于形象思维,学校开设《女子国学》课程,国学班学生每周到比邻的东林书院学国学,既学《弟子规》等传统礼仪经典,又学教师为学生量身定做的《国学读本》,从“女雅”到“女慧”,从“女秀”到“女巧”,提升了国学素养。学校增设《生命科学简史》、《数学思维训练》等专门课程,提升女生的科学素养,在正常教学之余努力提升女生的人文和科学素养举措,对女生知识架构的形成起到了难以估量的功效。

加强外语和艺术特色教学。艺术和外语是女生富有性别优势特质的学科,且利于女性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也符合“合格+特长”的素质教育要求。在外语层面,把重点放在增进国际教育理解上,希望通过更加接近国际化的语言教学课程和语言学习活动,使女生了解国际文化,熟悉国际交际礼仪,增强外语表达能力。我们从初一开始专设“双语”课程,选择Computer Application作为教材,课堂采用英语全程教学与训练。试验性地在初一年级开设日语第二外语选修课程,为学生将来升学就业提供优势条件。利用寒暑假组织国际修学旅行,让同学们到国外直接感受外语的交际功能。学校因此已被国内一些名牌大学确立为外语自主招生、小语种定点招生生源基地。在艺术层面,学校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加强文化艺术欣赏课程,组建学生艺术社团,参加各级各类的艺术比赛和公益演出等,让一些富有艺术特长的学生一展才艺。学校文学社被评为全国优秀文学社,社刊被评为全国最佳社刊一等奖。女生管乐团2010年在上海召开世博会期间和负有盛名的比利时皇家斯卡塔管乐团联合演出,今年又应邀参加比利时国际音乐节,荣获最佳演出、最佳指挥、最佳艺术教育等三项大奖。学校目前是江苏省艺术特色学校和无锡市外语特色学校、双语实验学校。

nlc202309041133

学校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生为本”。这种“生本”理念的实施,需要一支相匹配的教师队伍来实现。无锡一女中历史上曾拥有不少名师,如钱松、钱仁康、冯其庸等。现时再现这样的高端人才恐难以企及,但造就一大批适应现代女校特质的优秀师资队伍却势在必行且有可能。作为校长必须引导教师走出“功利价值”陷阱,为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而敬业、乐业。于漪老师曾说:“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教师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祖国的未来。”为培养具备新型价值观的教师,学校坚持“师本”培训,科研引领,为教师成才搭建平台,倡导教师学有专攻、教有门法、德学双馨、人格垂范,在学生走向成功的同时也使教师个体获得专业发展和素质提升。目前学校具有省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市教科研带头人等骨干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达到三分之二,学校一些骨干教师应聘兼任国家及省、市各类学会、协会、专业委员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等职,应邀参与国家重点课题、教育部首席专家课题、中央教科所公益基金课题、教育部招标课题等研究,承担国家级教育培训讲课或参加省编教材编写等工作。这支经过长期历练而成的优秀教师队伍,为学校打造特色品牌,培养质量较高的特长学生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以生为本,则必须不断强化教师的校本培训,两“本”齐备,特色学校的发展才有根本。

办学模式在普适体制中追求校本化

多年来,普通中学的办学模式基本是一致的,阶段升学体制、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等方面大多雷同,千校一面。无锡一女中是公办女子中学,必须执行相关的教学政策,这与其他中学的要求一致;但它又专属培养女生的特色学校,必然有异。女校是如何创新办学模式的呢?

阶段升学试点初高中直升“六年一贯制”。我国的普通高中生源,都是由应届初中毕业生经过严格的中考筛选进入。这种重选拔轻选择的生源获得方式,对于特色学校,弊端不少。学校要彰显特色,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就应有大的气魄和创新气概,首先改革这一传统招生方法。2011年5月,地方政府出台深化中考中招制度改革实施政策。学校立即制定本校初中毕业生免试选拔直升本校高中的方案,并得到上级主管部门批准。该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是:改革人才培养机制,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初、高中衔接,探索女子中学办学体制在教育多元化、特色化背景中的发展优势和创新路径,构建符合女中办学模式的“六年一贯学制”新体系。方案将“思想道德素养”“科学人文素养”“女生综合素养”作为免试学生的核心选拔标准。在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下,接受政府主管部门和社会监督。近几年均免试直升100名优秀应届初中毕业生。历史和当前的实践证明,尊重本校初中生择优意愿升学的学生有着得天独厚的素质优势。学校高中部现行的是中考录取和免试直升并行的双轨招生制,较好地拓宽了符合女校特色的优质生源渠道。

课程设置实行统一课程标准与系列校本课程相融合的学校课程体系。国家规定的统一课程标准和教材是不能擅自更改的,它们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和学校教学的主旋律。学校自2005年高中启动新课程实验以来,被确定为省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从课程设置层面建立比较规范的实施性管理机制,确保《课程方案》规定的各项课程能够有效实施、规范落实、扎实推进。同时从校情出发,根据学校的可能和需要,精心组织开发了一些富有特色的课程,尤其是在高中研究性学习、女校特色课程等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恢复女校以来,省教育规划课题《现代学校制度的校本化探索与实证研究》和《当代女子学校六年一贯学制的实验研究》,催生了20多门由学生自主选修的分组式选修类校本课程,一些适应女生身心成长和训练女孩子优雅气质和文明社交风范的技能性课程,特别受到女学生青睐。学校首创的《女生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编制个人学业、职业和生命成长规划,让学生自主设计和自主发展人生道路。这一课程的校本教材已在国内公开出版,并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课题设计者经常受邀在全国范围内作讲座和学术报告。这些选修课程充分体现了女校特色和女性特点,是主修课程的有益补充。目前,学校正在构建选修课程的系统方案,主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一体推进,丰富了教学内容,在较高品位上提升了学校品牌效应。

教学方式实行课堂传授与开放自主学习并行的双轨运行机制。学校大多数必修课程仍是由主讲教师通过大课堂组织实施的,这是群体性教学的教学品质所决定的。女校课堂的学习,重在合作性学习,女生在老师的精心组织下,思维碰撞、开启心智、积累知识、增强能力。与此和自主性学习同时,学校将开放性学习引入施教领域,以满足学生多种需求,认识和理解社会,探究未知领域提升自我发展空间。具体路径有四:一是开设课外小课堂。不少选修课则是在这种小课堂进行的,如日语小课、艺术小课等。二是举办文化大讲坛。邀请社会名流、著名校友、专家学者走上女中讲坛,帮助同学们了解学校精神、校园文化,规划个人生涯发展,激发成长成才的内驱动力。三是参加社会实践。组建学生艺术社团,参加各级各类的艺术比赛和公益演出。不少学生一展才艺,获得全国和省市级大奖。学生自行组织志愿服务者队伍走向社会。四是开展国际交流。通过与国外学校交往的机会,为学生提供走向世界的平台。学校已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建立交流基地,并与一些国外学校建立友好学校,通过经常性的师生互访活动,提升学校在国际教育参与中的地位。学生则利用假期举行国际修学旅行活动,扩大国际视野,直接感受外语的交际功能。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交融,课堂教学与开门办学结合,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拓展了学校的办学形式。

论新时期女子中学的复现及启示 篇4

一、女子中学复现的背景和原因

1. 国际女子教育研究的趋势。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教育领域内,性别差异和性别问题研究的地位开始提高。在社会学、经济学的宏观层次上,发展中国家的学者们认为“传统的理论几乎完全忽略了性别问题,很少有人想到教育的长期影响在男女儿童之间有差别”。西方发达国家的学者们指出表面上的教育平等掩盖着实质上的不平等。在微观层次上,学者们集中于性别差异的研究和男女合校教育。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男女两性在认知能力上没什么不同,差别主要表现在自我概念、失败的归因等社会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方面的不同;努力奋斗而取得的男女同校学习的权利是否有益于女性的成长。激进的研究者认为“学校教育绝大部分定位于男孩的兴趣,大量的课本内容呈现的是男性,男女合校等于接受男性价值形态和标准。”有学者研究合校中的教学行为得出教师花在男生身上的时间和精力更多些,只有35%的精力给了女性。这些研究结果使同校教育制度的正确性、进步性开始受到质疑。

2. 国内教育界对性别和性别差异的关注。

80年代后期,教育界和心理学工作者突破以女性受教育机会均等来诠释男女教育平等的思维模式,开始展开男女性别差异与教育的研究。人们开始思考,男女学生坐在同一教室,在同一教师的授课下,使用同样的课本,是否就达到了真正的男女教育平等?人们开始关注女性在学校教育中教育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性别公平。现实中两性的性别特征和心理差异并未在学校教育中受到重视。在对学校所使用的语文、历史教材的调查分析发现,教材中的男女形象有明显性别偏见,对中小学生“女不如男”的观念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造成女生的自卑感。在中学课堂上,尤其在理科教学中,存在女生被忽视的状况,教师与男生之间的交流远多于女生,致使女生失去锻炼和展现能力的机会,从而丧失学习兴趣和动机。畏缩、不敢大胆质疑与思考已成为女生学好理科课程的最大障碍。由此,教育领域的有识之士呼吁必须关注性别差异,针对性别心理的发展特征,尤其是女生的性别特点,因性施教。

3. 时代对特色教育的要求。

时代不断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同时也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丰富的机遇和强大的动力。“千校一面”的单一办学模式,不利于学校优势的发挥及学生潜能的开发,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趋势。同时,人们的价值观念、人才观念、知识观念等日臻多元化、实用化、个人化;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开始由标准化,单一性向个性化、多元性转变。加之,男女合校的女生在青春期易受干扰、早恋等种种现象,学校在这方面的教育苍白无力,使得单一性别的女子中学对“望女成凤”的父母们有很大吸引力。

4. 国内外妇女运动的推动。

妇女解放运动与女性教育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近二十年来国际妇女运动的蓬勃发展,对我国妇女运动产生了更为直接和深远的影响。但是,在教育领域,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比较注重的是从数量上提高女性接受各级各类教育的比例,对女童入学、妇女扫盲考虑较多,而对学校教育中存在的性别歧视和偏见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女性主义教育主要指用“女性独特的视角来体验、考察教育问题,包括女性对教育的要求、理解,女性思维中的教育问题,女性解放的途径等”。女性主义对以男性为中心的主流文化的极大批判给我们开拓了一个全新的思维空间,促使我们思考中国的女性教育该如何发展。

二、近现代女子教育的发展回顾

教育的发展不能超越时代的特点。经济水平、政治制度、思想文化都给教育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我国女子中学由兴到衰到再现的一百多年的历程,莫不体现出这一规律。为更清楚地认识女子中学在我国新时期再现这一现象,我们有必要将它与近代女子中学作一比较分析(见下表),总结其中所反映的规律,以便对我国的女中学生进行更有效的教育。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每一次社会转型时期,女性问题就会凸显出来。教育作为女性获得解放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权利,便会成为社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或关注的焦点。正如马克思所说:“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衡量”。

三、新时期女子中学所面临的问题

今天,男女合校教育已成为主流,再度浮现的女子中学,在大多数人眼中,其作为女性解放运动标志的辉煌已经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拂逆潮流的色彩。新历史条件下的女子中学必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1. 社会舆论褒贬不一。

女子中学的赞同者认为,男女混合中学实施的仍是以男性价值观为主导的教育,忽视了青春期女生的生理、心理及智能发展特点,影响了女性潜在能力的开发。持反对意见者认为,男女分校是不平等的历史产物,阻碍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在目前的社会背景下,接受女中的家长和学生不多,学术界、新闻媒体对于女中的利弊分歧很大,特别是在大陆地区,女中数量比较少,总给人一种神秘感,女中的开放程度不够,社会对女中的学习和生活了解不多。国内专门研究女中问题的专家和学者非常少,在男女合校为主流的今天,女子中学容易边缘化。

2. 办学理念和目标尚需更为明确。

如何在多元化的教育格局中求生存和发展,如何在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立足,是女子中学面临的严峻问题。近年新建女子中学不断增多,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尤需进一步明确办学理念和目标。现代女子中学绝不能为适应某些学生家长的单一要求,封闭办学,成为隔离与男性交往接触的特殊环境;更不能把办女子中学当成另辟蹊径、争夺生源的一种权宜之计。办学理念和目标若不明确,办学者很容易不自觉地走入传统女性角色定型的误区,如强调为防止早恋或把造就能上厅堂能下厨房的现代淑女定为目标等等。

3. 标准化的评价体系不利于女中的特色发展。

当前大陆地区对中学的评价体系还比较单一,升学率还是评价学校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而纯女生环境及其针对性的教育对女生的影响是长期的,对于女生在女校生活和学习的过程及长期影响,社会和家长关注不多。

4. 特色课程建设障碍重重。

多年来女校边缘的生存策略,使以性别差异为武器,来争取生存权,来阐述其存在的合理性。女子中学立校的根基就是针对女生的特点“因性施教”,女中针对女性的特色化的课程是因性施教的重要载体,虽然各个女中都在积极探索,但总体上看,大多女校,还没有形成比较满意的女校特色的课程体系,还没有形成在国内有影响、受到广泛肯定的女性特色课程。

四、新时期女子中学复现的启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女子中学的再现不是单纯的历史重复,而是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结果。无论是男女合校还是单一性别学校或班级都只是教育形式的一种,评价哪种形式对男女学生的发展更有好处,还要看办学者的理念和办学原则。女子学校或班级既可以培养出积极的具有性别平等意识的学生,也可以培养出传统的“淑女”和“贤妻良母”。但是,今天复兴的单一性别教育更多考虑的不是经济、政治等教育之外的因素,而是教育本身,其出发点是男女差异,归宿是男女和谐、均衡、全面、充分的发展。就此意义上而言,它做到了“以学生为本”,是一种进步的体现,因而值得尝试。因此,对女子中学的思考不能只停留在其利弊上,它的重现应该能给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社会性别公平化教育目标的实现以有益的启示。

1. 倡导社会性别平等的观念。

所谓的平等问题就是人与人利益关系的是否合理的问题。从社会性别的角度来说,教育平等就是男生与女生在学校教育中得到平等的、合理的利益。

长期以来,我们都是站在阶级解放立场上理解性别平等,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文化、观念上的女性解放运动,未触及女性自觉的性别解放意识,使得建国后社会衡量女性的标准呈现出男性化特征。这种状况在教育领域的表现就是实施的仍是男性标准的无性别区分教育,以形式上的平等掩盖潜在的、深层的不平等,造成男女平等的教育方针与性别盲点之间的矛盾。

改革开放后,女生入学难、就业难、女性人才荒废等现象日益突出,女子中学的复现引发人们对如何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的思考。要实现两性平等的教育目标,除了提供政治和法律保障外,还要在全社会倡导社会性别平等理念,使全社会尤其是女性树立起自觉的性别平等观。同时,将社会性别公平理念切实地纳入到教育改革决策中,从性别视角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观念和实践,以弥补教育中的性别盲点。只有这样才能创设出性别平等的教育环境,逐步减少乃至消除由于历史和社会原因所造成的性别歧视,促使男女两性和谐、自由的发展。

2. 加强教育中性别问题的研究。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性别中立”教育观念,对我国的教育学术研究产生了相当严重的消极影响:它以其对男尊女卑社会性别观念的颠覆,掩盖了表面上男女平等下的实质不平等———以男性的品质来代替两性的全部性别特征。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的教育研究活动逐渐陷入一种集体的缺乏性别意识的状态。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将西方社会性别理论系统的介绍到了中国,这种状况才得到改善,社会性别问题逐渐得到学术研究者的关注。

因此,我们应该在对现行教育制度和教育环境中的性别不平等因素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基础之上,制定改革措施,并尽可能让教师参与到这一研究当中,使其成为具有反思精神的实践者。教育中性别不公现状的改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涉及到教育和社会各个层面的变革,既需要理论上的探讨与深化,也需要对我国教育现状展开实证研究,才能为实现教育公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3. 采取因性施教策略。

在生理差异的基础上形成的,在角色、认知、行为、价值观等方面体现出的两性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教育应该承认性别差异的客观性,但避免性别刻板对教育的影响。但教育长期以来都受传统性别观念和文化影响,要依靠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从传统性别刻板模式中脱离出来,因性施教才能最终实现教育公平。因性施教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男女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采取各种措施克服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开发男女学生各自的潜力,使他们都能得到完全和谐的发展。

因性施教的基本策略包括扬长和补短两方面,即充分发扬男女学生身心发展中的长处,同时弥补各自的缺陷和不足。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1)转变教师的传统性别刻板观念和行为。

性别刻板印象是因性施教必须跨越的第一个障碍。性别刻板印象是人们对男性或女性在行为、角色、人格特征等方面予以的期望、要求和固定不变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男女社会角色的现实,并使之合理化、固定化,为现存的性别不平等状况提供了合理的解释。由于性别偏见常常在人的潜意识里起作用,教师只有首先纠正本身的性别刻板观念,改变态度,才能自觉地避免性别偏见行为的出现。因此,我们应该在师范院校及教师培训机构开设有关两性教育课程,让未来教师首先建立起社会性别公平观念,培养自我反思的意识和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教学行为的改进。性别刻板印象并非一朝一夕所形成的,它的改变只有日积月累的长期努力才能见效。

(2)注意教材的无性别刻板化。

教材是传输知识、传播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工具,同时也代表着社会权威的知识、价值和观念系统,明确显示着社会领导阶级为青少年社会化所选择的特定教学内容,对青少年性别角色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国内外的调查分析都发现教材中的男性角色远远多于女性角色。有学者对人教社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共12本)的数据统计:女性形象出现率仅为20.49%,而且年级越高,课本中女性出现的比例越低。男性角色多为社会型、事业型、管理型或悠闲型,而女性出现的场景主要在家庭,基本以配角的模糊形象出现。教材之中隐含的这种“男主女从、男强女弱”的性别偏见再生和强化了社会性别偏见观念,影响青少年对所属性别角色的认同和归属,并使社会的性别偏见合情合理化。因此我们对中小学教材做修订时,要清除语文、历史、社会课等文科教材中不利于女生的教育内容,而且要邀请具有女性意识的学者加入教材的编写,提供女性思考的角度,改变教材中以男性为主的历史,努力达到无性别刻板化。

(3)增开特色教育课程。

男女性别本身无价值高低之分,性别差异却存在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有研究表明:女性的自信心随着学校教育阶段的提高有降低的趋势,中学阶段自信心开始滑坡。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长期的性别偏见已在不自觉中内化成女性自身意识的一部分,许多女生总感觉在能力、性格特征等方面不如男生,造成女生发展的内在障碍,而这种障碍需要认识和克服的程度不亚于来自男性的压力,甚至比男性的态度更具限制性。针对这一性别心理特征,女子中学的特色教育课程可值得借鉴。

为树立女生正确的性别观,培养女生自信、自强、自立、自尊的精神,可以开设女性成才课,帮助女生克服自卑心理,激发女生的学习动机。针对女生进入初中后期成绩下降或偏科现象,可以开设学习方法指导课。正如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帮助女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青春期由于女生的生理发育较男生早,内心的心理冲突比男生更为严重和突出,从而影响学业,为及时解决学生心理上的不安与困惑,青春期心理辅导课的开设也很有必要。

总之,承认学生的性别差异是因材实施的出发点,可以说,没有做到因性施教就没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和方法进行因性教育,基本的策略都要长善救失,扬长补短,最终目的是使男生和女生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佳、王伦信.我国中学男女分校合校的历程及对单性中学的价值审视[J].基础教育.2009(7:38-40.21

[2]徐学兰.略论我国学校教育中的性别不平等问题[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3(10):131-133

[3]谭再琼、唐祺.对话与思考:西方教育领域中的“女性主义”本土化探析[J].河北师大学报.2001(7):85

[4]王晓轩.近代中国女子教育思潮浅析[J].文教资料.2013(9):80-81

[5]肖海英“.贤妻良母主义”:近代中国女子教育主流[J].社会科学家.2011(8):41-43.47

[6]王敏.从求异到存异——中国女子教育使命的历史演变[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9):161-165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571

[8]聂琴.单一性别教育的再度兴起——以英、美、澳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08(12):19-22

[9]周颖莹.课程中的性别问题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8.23

女子高级中学书记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篇5

xx,女,x族,中共党员,xxxx年x月出生,xxxx人,xxxx女子高级中学书记、校长,xx县儿童福利院院长(义务兼任)。她是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忠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她总是以自己的思想、人格、情感、行为和学识起到先锋引领作用。以共产主义信仰为办学教育模式,改革创新锻造了xx教育史上的奇迹,展示了锐意改革、敢打敢拼的光辉形象。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xx师德标兵”“xx女杰”“xx十佳人物”“‘五一’劳动奖章”“xx知识女性”“xx教育人”“xx优秀母亲”“最美乡村教师”等称号。

事迹材料

她是党的十七大代表,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大女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兴滇人才奖等xx多个荣誉称号的获得者,百名孩子口中的妈妈,山区女孩子的一线曙光,她以忘我的精神在xx教育战线上辛勤奉献xx年,用心血和汗水为xx教育谱写着新篇章。她就是xx。

一、全新办学模式创办免费的女子高中

xxxx年x月x日,在xx老师的倡导下,在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和社会各界捐助下,xxxx女子高中开学了。女子高中是全国第一家全免费的高中,是践行教育公平的改革先遣队。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一切费用,同时也在党和老百姓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开学那天,一些家长放声哭起来,激动地喊出了:“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感谢全社会好心人!”

在女高建校xx年中,xx老师先后失去了三位亲人,但每一次,都没能回去看一眼。但即便如此,在募捐中,她还是会遭到一些不解。甚至有次被人放狗出来追咬。小脑萎缩的她本来就不能很好的保持平衡,自然跑不过恶狗。一番撕咬后,看着被狗撕破的裤腿和流血的脚,想着自己的委屈,她坐在地上放声大哭。还有一次,在人群中募捐,被以为是骗子,被人在大庭广众之下把口水吐到脸上。xx为了心中那份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默默承受着。

二、不忘教育初心用生命办学

办校xx年来,xxxx个日夜身患重症、满身药味、满脸浮肿的xx住在女子高中学生宿舍,与学生同吃、同住,陪伴学生学习。每天早上x点钟起床,托着疲惫的身躯咬牙坚持到晚上xx点xx分才睡,周而复始,常年如此。

办校xx年来,xx每年春节一直坚持家访,亲自走访了xxxx名学生的家庭,没有在账上报过一分钱。学生来自xx市四个县的各大山头,家访行程十万多公里。不管山路多么艰险,她从未退缩。车子到不了,便步行;

步行走不稳,爬也要爬到。每次家访回来,她都要重病一次。xx用柔弱的身躯扛过了病痛带来的巨大的痛苦,用共产党人的信念,支撑着走进每个孩子的家。

xx年来,xx老师为了女子高中,一直孜孜不倦的前行。用生命陪伴着女高的孩子,忘记了失去亲人的悲痛,忘记了别人诸多不解、非议和委屈,忘记了头顶上的一长串殊荣,忘记了折磨她的病痛和不幸,忘记了年龄和生死,以忘我的精神投入到党的教育事业的实现中。她坚信就是要让最底层的百姓看到希望;

要让他们的孩子和所有孩子一样,享受教育的公平,享受到党和政府的阳光与温暖;

学校就是要培养能回报社会、真正具有共产主义理想、能把自己从社会上得到的帮助再传递下去的学生。她曾经这样说过:“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

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

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三、打破常规改革创新以信仰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

女子高中靠什么走到了今天,刚开始的女子高中没有宿舍,没有食堂、厕所,没有围墙。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住在教室里,食堂、厕所和邻近的学校共用。困难可想而知,经常老师和学生哭成一片,教师辞职、学生不读是常有的事。这时,在xx那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的影响下党支部率先打破传常规,以党建统领校建,开创了 “五个一”党性常规活动,“五个一”即“全体党员一律佩戴党徽上班”、“每周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每周唱一支革命经典歌曲”、“党员每周一次理论学习”、“组织党员每周观看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并写观后感交流”。

xx之所以为党的教育事业、为人民的教育事业锲而不舍、坚定不移、无私奉献,就是因为她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虽病魔缠身,遭受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却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上,把党的教育事业放在心上。

她把所有捐给她治病的钱和奖金、工资,共xx多万元全部捐献出来修建乡村校舍,xxxx年,她把十七大党代表证、五一劳动奖章、奥运火炬和毕生获得的所有荣誉证书,毫无保留的全部交给了组织,全部保留在了县档案馆里。她说:“是党为她指引了一条光明的人生路,是党为她铺满了鲜花盛开的路,她所做的算不了什么,她就是要以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党和人民奉献自己的全部。”

目前,以xx老师为首的女子高中,从xxxx年以来走过了十个春秋,女子高中这个贫困山区女孩实现梦想的大家庭容纳了xxxx名成员,高考成绩始终保持全市第一名。从女子高中毕业的八届学生没有一个辜负家乡父老的期望,没有辜负学校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全部进入大学的殿堂,实现了走出大山,飞越大山的梦想。xx曾说过“人要有一种不倒的精神,一种忘我的精神、一种自信的精神,雨水冲不倒,大风刮不倒,只有我们坚持着,觉得自己能行,就不会倒,什么样的奇迹都会创造”。如今xx让人熟知的不再仅仅是儿童之家的“x妈妈”了,更多的,她是山里女孩的“老师妈妈”,她创办的女子高中,免费为山里女孩提供教育,如今学校已真正成为山里女孩的“梦工场”、最贴心的“家”和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一做爱心之桥。

近代中国女子解放运动与女子教育 篇6

【关键词】近代中国 女子 教育

【中图分类号】G7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20-02

妇女解放问题是旧中国存在的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在以“三纲五常”“贞孝节烈”为核心的社会规范的严格控制下,广大妇女饱受夫权、神权等多重压迫。近代中国,随着西方先进文明的传入和民主革命的发展,妇女解放问题日益得到社会人士的关注,几次掀起了女子解放运动的高潮。笔者认为,与上层建筑相比较,妇女解放问题更贴近社会文化和社会规范的形成过程,所以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在于各种文化技艺和先进思想的教育和普及。

一、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及发展

妇女解放的提出是在太平天国时期。但太平天国是建立在宗教神权基础之上的,所以他不可能有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给女性一个准确的定位。由于农民政权的局限性,洪秀全妃嫔成群,妇女解放运动也不会有太大发展。戊戌维新时期妇女解放运动正式起步,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思想开始进入中国。男女平等的思想开始冲击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维新人士开始把妇女解放和国家贫弱联系起来,提出了禁缠足、兴女学、办女报等内容。

辛亥革命时期,妇女解放运动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各种女子报刊,传播民主思想,鼓吹争取女权。他们不仅把男女平等作为民权的组成部分加以倡导,而且积极鼓励妇女参加革命活动。由于革命果实最终被军阀占有,刚刚兴起的女权运动被淹没了。

兴起于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促使妇女解放运动重新活跃和发展起来。陈独秀曾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撰文指出:“女子参政运动,求男权之解放也”,“脱离夫权奴隶羁绊,以完其自由之人格之谓也。”许多关心妇女问题的知识分子也都通过《新青年》来慷慨陈词,阐述自己的妇女解放观。

二、女子解放运动的主要内容

自从女子解放被提出,其内容比较丰富。总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提倡婚姻自由。在旧中国婚姻全凭父母之命、煤灼之言,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力。但在双方中,女性则更为悲惨,原因在于旧中国没有离婚这一概念,女子如果不满意、不幸福,只有认命,别无选择;而男子则可以“休妻”、“纳妾”。其次,提倡经济独立,要求有平等的就业机会。旧中国女子在经济上毫无权力,她们没有工作的机会。这种经济上的软弱导致了她们在各个方面都要依赖于人,是人格丧失的根源,1921年陈问涛发表《提倡独立性的女子职业》一文中指出:“女子若有了独立的职业,便有了独立的经济。经济即能独立,虽不说社交公开,自然社交公开;虽不说婚姻自由,自然会自由。”[2]再有,政治上平等,要求有平等的参政、议政机会。这一内容在辛亥革命期间体现的尤为突出,许多女子参加革命,我们熟知的有何香凝、秋瑾等。1922年10月万璞发表《女子参政与国家问题》中认为:“我们为求从根本解决起见,不得不恢复女子参政,虽然不迷信参政权有万能,但是不能不认为是恢复女子人格地位最有功效的手段和保障女子权利最有功效的方法。”[3]另外,男女教育平等也是其中重要内容。但我认为女子教育和以上内容有很大不同,教育即是要求解放的内容又是求得女子解放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只有通过教育的普及深化,女子解放运动才能取得胜利。

三、女子教育对女子解放的影响

从女子解放提出到五四运动时期为止,我们发现妇女运动主要以知识形女性活动为主,而且城市妇女明显比农村要活跃,甚至可以说农村妇女基本没见活动。可见,有知识的女性凭借文化上的优势,可以了解新动态、接触新思想。并且,她们通过学习不断接触、了解西方的民主制度,认识到女子应享有同男子一样的权力和义务,同时教育使她们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充实的知识也使得女性能够独自成立各种妇女团体,研究理论,撰写文章,为妇女解放而奋斗。1919年10月,周炳琳发表《开放大学与妇女解放》一文中谈到妇女接受高等教育的好外:“妇女若有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她们在社会上的地位自然高许多,可以打破世上轻视妇女的陋习”,“已受高等教育的妇女知道妇女解放应该怎么样进行才能成功,知道自己对于一般没有受高等教育和完全没有受教育的女同胞有指导启发的责任。”[4]

教育除了解放女性思想外还为女性提供了各种谋生的计艺。这样女性才能在就业方面取得与男子平等的地位,使得她们取得独立的经济收入,进而拥有独立的人格和社会地位。这一点,在归国的留学生中体现的最为深刻。1905年,湖北派往日本的20名女学生,归国后全部进入女校任教。她们中的黄萱佑创办隐储女子师范学校,黄国厚创办衡粹女子职业学校,张汉英创办醴陵女子学堂,唐群英创岳北女子职业学校。后来归国的很多女性在各行各业中都有,成为医生、护士、实业家等。

四、女性教育很重要,然而中国的女性教育起步晚、发展慢,且初期存在着误区

1897年开始有私立女学出现,1901年,由蔡元培任会长的中国教育会开办爱国女学,以教育女子、增进普通知识、激发其权利义务之观念为宗旨。1902年,吴怀疚先生捐资在上海兴办女学。到1906年基本形成了以中学为主包括师范的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但是,这一时期的女学堂匀为私人创办,而政府是不支持的,取得的成果自然微乎其微。最重要的是这一时期的女子教育存在着很大的误区,目标是培养“贤妻良母”。教育章程中明确指出:“今教育女儿,总期不悖中国懿微之礼教,不染未俗放纵之僻习”。[5]“贤妻良母”式的教育不可能使女性撑握广泛的新知识,求得自我解放。

直到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壬子癸丑学制》,才基本确立了女子在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及职业学校中的地位,在思想上明确了男女享受平等教育的权力。据中华教育改进社的调查,1919年以前政府设立的女子中学仅有9所,学生622人。可见女子教育在实际施行中收效甚微,并且一些限制依然存在。直到1922年11月教育部颁行“壬戌学制”,各级各类学校对女子的限制才在形式上完全解除,但女子入学在实际中还是困难重重。到1930年为止,女生在初等、中等学校学生中的比例分别只占有5.24%和17.56。[6]而高等学校中的女性,1922-1923年度887人,1925年为972人,1928-1929年度为1485人,占总数比重分别为2.54%,4.52%和8.95% 。[7]落后的女子教育严重阻碍着女子解放运动的开展与深入,我们无法期待没有知识、思想的文盲能够自觉的为自己争取独立和解放。没有知识、技艺使她们无法取得经济上的独立,没有思想使她们无法取得政治上的权力。没有真正政治、经济上的独立,那么男女平等只能是一个形式。

五、结论

中国历史造成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复杂性与艰巨性。由于在旧中国,妇女受压制已超出家庭成为统治者治国的需求,任何改变妇女地位的努力都会遇到强大的阻力。同时,男尊女卑的观念已成为定式。所以,妇女解放运动本质上是对社会的改造,是对民族文化传统的改造,难度之大,不言而喻。妇女解放是一个漫长的奋斗过程,它需要从最基础的教育做起。

参考文献:

[1]陈独秀.陈独秀文章选编·上册[M].北京.三联书店,1984,74

[2]五四时期妇女问题文选[M].三联书店,1981,309

[3]蔡尚思.中国现代思想史料简编·第二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347

[4]五四时期妇女问题文选[M].三联书店,1981,257

[5]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801

[6]丁世良,赵放.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丁编[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38,162

[7]丁世良,赵放.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丙编[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6

作者简介:

女子中学 篇7

女子篮球训练是一项集锻炼身体、技能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体育活动,在城市已成为一种常见的运动项目。但在农村中学开展女子篮球训练却面临着诸多主观与客观方面的弊端。

1.1主观因素

(1)家长的不支持。

在招收女生篮球运动员的过程中,受到学生家长的强烈阻拦,多数农村家长认为男孩子参加篮球训练很正常,但对女子篮球训练就持不支持和反对的态度,普遍认为女孩子就应该文文静静,在家里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活,风风火火的打篮球有失女孩子的风度,有些“伤风败俗”“丢人现眼”,影响很是不好;再者,孩子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参加篮球训练会占用很多时间,势必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影响孩子的出路,打篮球只是一种兴趣,又不能成为孩子以后生存的技能。

(2)本人性格的“冷漠”。

在招收篮球运动员的过程中,同样受到女生本人的拒绝。究其原因有二:女生本身喜静不喜动,天生的内敛决定了女生喜欢写字、绘画、舞蹈、唱歌等高雅优美的项目,而对于奔跑、争抢的田径、篮球、足球等项目一般都“敬而远之”;女生爱美,特别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极想在他人面前留下好印象,所以,不爱参与激烈的、对抗性的如篮球等运动项目,主观上参加篮球训练的兴趣就降低了。

(3)自身素质的“排斥”。

初中女生,在身体的素质如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性等方面与男生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这种生理先天的限制与剧烈、对抗极强的篮球训练形成强烈的反差,决定女生在篮球训练中要比男生付出更大的努力,就这一点让女生在篮球训练方面“望而却步”。再者,生活条件的优越、父母的溺爱,女生身子弱力气小在家基本上不干重活,久而久之养成怕苦怕累的习惯,加上女生爱美的心理,篮球训练需要头顶烈日超负荷训练,时间一长皮肤就可能晒黑,这是女生很难以接受的现实,所以,面对又苦又累的篮球训练毫不犹豫采取了拒绝。

1.2客观因素

(1)农村训练的场地、设施不科学、不充足。

篮球训练需要有物质条件的大力支持。与城市相比,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严重不足,其制约的根源就在于体育锻炼的场地与设施不能满足学生训练的需求。就拿篮球训练的场地来说,尽管我们学校是田径基地、也是篮球基地,也仅有两个篮球场地,四个篮板,而我校有1000多学生中选拔出来的男生篮球运动员20多名,这两个篮球场地还远远不能满足男生的运动需求,那女生的篮球训练更挤不上边。

(2)人员的紧缺,使篮球训练成为“无米之炊”。

篮球运动并非所有人的运动,需要在身高、体力、耐力、身体的协调、动作的规范等方面有严格的要求,所以,篮球运动员的选拔至关重要,不能过于随意,运动员的素质直接决定着中学女子篮球运动的生命。但在女子篮球运动员的选拔中,困难重重,不说外界的阻挡,但就人员的选拔,就成为最大问题。由于农村没有出现过女生打篮球,尽管每年都有中学生运动会,但女生之间的篮球比赛始终是空白,所以,女生大多沦为看客、啦啦队,没有真正上场打拼的机会,打篮球方面的潜能或特征根本就没有得到挖掘,给运动员的选拔造成很大的困扰,几乎没有女生知道自己有篮球运动的天份。

(3)学校领导的不明朗支持,训练经费短缺。

对于中学女生的篮球训练,学校领导也持不明朗的态度。记得当初一开始在与学校领导关于“组建女子篮球队”的沟通中,领导顾忌到女生安全的考虑,也考虑到女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对于女生篮球训练的项目计划吞吞吐吐,没有像对待男生篮球队那样直截了当的批准。尽管在我的强烈要求下,勉强统一组建女子篮球训练队,但总是持消极支持态度,加上现在学校的教育经费并不富足,因而在篮球训练所需要的经费方面总是不能及时到位,必要的篮球等训练设备的欠缺,给女生的篮球训练形成诸多难题。

2解决女子篮球训练问题的对策

2 . 1加强宣传, 转变家长与学生的体育观念

对于篮球训练,女生不愿参加与和家长不支持,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对篮球训练的认识不够。我取得学校领导与班主任的支持与配合,通过手抄报、宣传页等途径宣传女子参加篮球训练的好处,并针对女生篮球运动员苗子一对一地到家里做思想沟通工作,让家长和学生都明白女学生参加篮球训练,不仅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更能提高女孩的意志品质以及团队的精神,对孩子的成长有利无弊。另外在学生升入高中给与照顾和帮助,因为我们真诚的态度打动了家长的“反驳”之心,开始支持孩子参加篮球训练。

为了营造出“女人也能比赛”的社会氛围,我组织安排了小年纪的男篮与大年纪的女篮在篮球基地进行了开放式的篮球比赛,邀请家长与学生都来观看,看到篮球场上女运动员的飒爽英姿,家长与学生的“篮球观念”出现了松动。

2 . 2建立有力的资金支持与师资后盾

场地器材资源和师资力量是发展农村中学体育的物质基础。文体局、教育局高度重视农村第一支女子篮球队的建立与发展,积极与学校领导商量沟通,最终决定启用专用资金开创女子篮球训练基地,在训练基地没有完工之前,与男生分时共用篮球训练场地,争取场地器材利用的最大化,这种政策解决了目前女子篮球训练的场地难题。

针对女子篮球训练师资短缺的情况,局里决定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解决问题。邀请市少体校的女子篮球教练在规定的时间对农村女子篮球的训练进行指导,并安排学校其他有志向参加女子训练的老师到体育高校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女子篮球培训的学习,提升女子篮球教练的素质。

2 . 3政策倾斜, 提高参与篮球训练的主动性

女子篮球训练并不是独立的运动项目,而是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一部分,因此,要调动学生参加篮球训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需要征得学校与班主任的大力支持。我与学校领导积极协商,把女子篮球训练也纳入了学校的常规管理中,作为班级量化考核的一部分,借此来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并在每学期评选的每周一星、每月一星中增设了“篮球之星”,以明星的荣耀激发女生参与篮球训练的主动性。

2 . 4创新训练方法, 提高训练效果

为了快速提高女生的篮球技能,让女子篮球训练取得显著成效,让家长、学生、学校看到希望,看到信心,我与邀请来的篮球教练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针对女生身心特点的训练方法,创造性研究出富有兴趣、实效、挑战性的教学内容和手段,让女生感受和体验篮球运动的魅力,激发训练兴趣。

(1) 选择感兴趣的训练方法。

在训练中针对现在中学生喜欢看电影、看动画的特点,采用教师亲身示范讲解与DVD视频播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甚至在网上下载篮球训练的动画教学,极大地吸引了女生篮球学习的兴趣,保证了训练的质量。

在训练中抓住女生训练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专门训练、反复练习,提高训练的有效性,并勤表扬、多鼓励,调动训练的热情,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半年下来,这些学生在体质与气质方面大为改观,学习成绩也普遍提高,无一人掉队。

(2)强化合作训练,互动中提升技能。

为了快速出现训练成效,在训练中采用合作的训练方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比赛心理,快速提高女生的篮球技巧。如运球拍球技巧的训练,我组织四人一组,与其他组进行比赛,在规定的区域内运球,在保护好自己球的同时想办法拍掉对方的球,该练习激发了学生运球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控制球能力。再如传截球:三人一组,两人传球,一人截球,该练习发展了学生传接球和快速移动、判断的能力。

(3)竞赛式训练,在实战中初现峥嵘。

为了让女生适应激烈、对抗性的篮球训练,我与其余两位老师在训练中采用竞赛式的训练方法,快速提高女生的篮球技能。我们把30个女生分成两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进行实战演练,借此发现训练中的不足和技能掌握的失误;还组织女生篮球队与男生篮球队继进行友谊联赛,增强队员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在前一段时间,还带领女子篮球队参加了福建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和宁德市篮球锦标赛女子篮球联赛,在比赛的平台上向所有家长与同学展现训练的成效。在比赛中,女篮们奋力拼搏,初现峥嵘,取得了宁德市篮球锦标赛冠军的好成绩,给自己带来了荣誉,更给家长带来了认可与支持,更掀起了农村中学女子体育运动的热潮。

(4)在训练中渗透人格教育。

任何体育运动都有着锻炼体魄与塑造品质的双重作用。我在女生篮球训练中,抓住训练的一切契机培养女生的勇敢顽强、敢于拼搏、团结协作、胜败平常的良好品质,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健康成长奠定优秀的思想基础。一位家长真诚地向我们承认了当初“拒绝”的错误,他觉得现在女儿孝顺了很多,原来话不投机离家出走,现在能拐着弯子来说服父母,不做过激的行为了。这些变化都来自于篮球训练对人格的塑造。

总之,女生篮球运动对于农村中学体育运动还是一项薄弱环节,为了实现体育锻炼的均衡发展,培养女篮好苗子,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先进的女篮锻炼经验,探索科学有效的女篮训练途径,让农村中学女篮运动绽放异彩。

摘要:笔者针对农村中学目前开展女子篮球训练的各种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扭转家长与学生的观念、女子篮球训练的的物质支持、科学有效训练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其目的在于通过女子篮球训练促进农村中学体育教育的均衡发展,让更多的孩子享受阳光体育的恩惠。

女子中学 篇8

竞技健美操运动是在音乐的伴奏下, 通过难度动作的完成程度, 表现连续、复杂、高强度成套动作的运动项目。竞技健美操着眼于难度动作的创新和发展, 而难度动作训练则是竞技健美操训练的重点, 是比赛取胜的关键因素, 对于女生来讲难度动作的完成是训练的重点。

竞技健美操作为一项新兴的竞赛项目, 在我国开展了十多年的时间, 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从近年来的全国比赛中看, 我国健美操的难度动作已有明显的突破, 难度动作的选择面较广。

本文研究旨在找出针对女生柔韧和力量素质特点的一系列难度训练方法, 不仅能够发展和确保女生完成规定难度动作所需的素质, 还可以为创造并成功地完成高难度动作打基础。

二、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常州市各中学女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10名, 平均身高165cm, 平均体重50kg。

2.研究内容

常州市中小学健美操比赛, 初中竞技健美操中的规定难度:分腿支撑、夹肘俯卧撑、直体跳转360°和横劈腿前穿, 自选难度:侧扳腿平衡, 垂直后劈, 科萨克跳。

3.研究方法

(1) 实验法

对参加竞技健美操训练的女生, 给予不同的难度训练方法, 并观察完成难度的效果。

(2) 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际体联新颁布的《2013~2016年度的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以及参考运动训练学、项群训练理论等相关专著, 整理与分析出难度动作的训练方法。

三、结果

1.分腿支撑

标准动作:屈髋分腿 (最小角度90°) , 双腿伸直平行于地面, 双手于两腿夹角内, 手掌平整地撑于地面, 将人撑起, 双脚或臀部不得接触地面。

训练方法1:分腿体前屈, 上体下压至贴地, 拉伸腿部柔韧。分腿坐, 臀部着地, 双腿分腿举起, 胸部尽力往前靠, 在极限位置保持不动, 控住20秒, 重复三组。

训练方法2:分腿体前屈, 上体下压至贴地, 拉伸腿部柔韧。分腿坐, 提起臀部, 培养收腹控腿能力。控制20秒, 重复3组。

训练方法3:坐在高于地面的物体上, 做分腿支撑的动作, 同伴站在体前, 手托脚踝, 帮助控制分腿支撑姿势。控制30秒, 重复3组。

注意事项:上体下压, 双腿膝盖不弯曲, 下压脚背。

2.加肘俯卧撑

标准动作:双臂于肩宽直臂撑于地面, 双腿并拢, 脚尖撑地, 两臂肘关节对准脚尖方向完成一次俯卧撑。

训练方法:第一步:做标准的俯卧撑15个, 接着保持俯卧撑姿势控制1分钟, 重复组。

第二步:俯卧, 双肘弯曲支撑在地面上, 肩膀和肘关节垂直于地面, 双脚踩地, 身体离开地面, 躯干伸直, 头部、肩部、胯部和踝部保持在同一平面, 腹肌收紧, 盆底肌收紧, 脊椎延长, 眼睛看向地面, 保持均匀呼吸。每组保持60秒, 重复2组。

第三步:教练员轻托于运动员腹部, 当运动员做加肘俯卧撑时, 给予腰腹向上托的力, 让其体会收紧腰腹不往下掉。每组10次, 重复2组。

注意事项:头颈、肩以及腰腹保持直线。

3.直体跳转360°

标准动作:垂直站立, 两臂预摆;向前跨一小步, 落地同时双脚蹬地、双腿垂直起跳, 空中转体360度, 落地缓冲。

训练方法:第一步:原地纵跳, 跳起时体会身体的平衡以及对垂直轴的控制。每组10次, 重复3组。

第二步:两臂预摆, 垂直起跳, 空中转体180°, 两脚并拢同时落地。练习转体时体会原地纵跳时对身体垂直轴控制的感觉。

第三步:练习直体跳转360°, 两臂预摆有力, 身体成“直棍”状, 头顶垂直向上用力, 防止东倒西歪。每组5次, 重复3组。

注意事项:起跳阶段注意手臂预摆, 腰腹保持紧张, 身体与地面保持垂直, 肩部带动身体转动。

4.横劈腿前穿

标准动作:双腿充分伸展成横劈腿的位置开始脊椎向前折叠胸部触地, 双腿继续向后滑动, 双腿于髋关节处并拢, 身体成前趴姿态。

训练方法1:分腿坐体前屈, 上体贴地;两两帮助, 蛙式压胯, 控制30秒, 各完成3组。

训练方法2:两腿架于垫子上向下压横叉或者贴镜子向前压横叉, 使其髋部打开。

注意事项:一定要强调髋关节要贴紧地面, 不能翘臀, 并腿过程中要注意脚背膝盖。

5.侧扳腿平衡

标准动作:一手抓住举至头侧的一条腿, 另一只手侧平举, 保持平衡。支撑腿与举起腿必须伸直, 举起脚处于肩关节上方。

训练方法:第一步:在把杆上做压腿练习10-20分钟, 尤其是做侧压腿练习, 使自己的韧带不断地拉伸, 产生适应性。

第二步:行进间侧踢腿, 脚尖带动将腿踢至肩关节上方, 体会腿上举的发力速度。

第三步:靠墙或两两帮助, 在有支撑的情况下, 进行侧扳腿练习, 将重心移至支撑腿, 使腿在空中能够控制。

第四步:尝试脱离帮助, 每次扳腿练习时膝盖要伸直, 用另只手保持身体平衡。

注意事项:侧踢腿速度要快, 一手抓于小腿处, 两腿膝盖伸直, 重心移至支撑腿上, 注意身体平衡。

四、建议

(1) 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时间在1分30秒 (加减5秒) 左右, 要以高速度高强度连续完成难度和健美操动作步伐组合, 因此女生要在成套动作中完美展现难度动作, 不光要加强力量素质和柔韧素质的训练, 以保证有能力完成难度动作, 更要加强耐力素质的训练, 以保证在疲劳状态下有体力将水平发挥出来。进行耐力训练, 可采用1000以上的长距离跑、1-2分钟反复跑台阶和多成套加难度动作的练习。

(2) 在训练时将肌肉的柔韧性训练与放松训练相结合, 提高肌肉弹性和其伸展度。

(3) 训练时一定要及时加强动作技术的诊断与评价, 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不同阶段的技术训练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 实验法, 对女生难度训练方法进行深入分析。本文认为:在竞技健美操的比赛中, 难度动作的选择及难度动作完成率的高低是运动员获得优异成绩较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它也是竞技健美操今后的发展趋势。难度动作训练是训练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项群竞赛项目中运动训练的重点, 是比赛取胜的关键因素。本文在观察了几届常州市中学生健美操比赛竞技组的难度动作后, 针对其训练方法提出一些方案与建议。

关键词:女生,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训练方法

参考文献

[1]国际体操联合会.2013~2016国际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s].中国健美操协会译制, 2012.

女子中学 篇9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山西省参加2013年山西省中学生运动会中山西省参赛中学, 其中高中组8所, 初中组8所。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 专门设计了《国家级贫困县中学体育教育公平的现状研究》的调查问卷, 并于2013年8月, 向山西省中学生女子篮球队教练员共发放问卷16份, 回收有效问卷16份, 有效率为100%。

1.2.2 数理统计法

收集、整理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常规数理统计, 在此基础上进行逻辑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教练员的年龄与性别分析

从调查的数据上看, 在山西省中学女子篮球队的教练员年龄相对偏低, 多数教练员的年龄处于31岁左右, 统计调查的数据可知, 年龄处于30岁以下和31-35岁的教练员均占到调查总人数的37.5%, 有占到调查总人数18.8%教练员处于36-40岁这个年龄段。从数据中不难看出, 山西省中学生女子篮球教练员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 老中青教练员分布比较理想, 青年教练员占据主导地位, 非常有利于开展篮球训练工作, 而且年轻教练员思想相对活跃, 在接受新知识上比较快, 对先进的训练理念和方法学习应用比较得当, 在从其自身训练精力方面来讲, 青年教练员也体现着充沛的精力, 这些都有利于山西中学生女子篮球运动的有效发展。对山西省中学生女子篮球教练员性别调查可知, 男教练员所占比例比较多, 占到调查总人数的81.3%。

2.2 教练员的学历与毕业院校情况分析

教练员对一个学校篮球训练的作用不言而喻, 因此, 教练员的个人能力及运动经历都将影响到他们训练的水准, 也只有具备高素质的篮球专业教练员才有机会培养出优秀的篮球运动员。也正是具备了这些, 才能使教练员们在日常的训练计划制定以及在比赛中临场指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名优秀的教练员必将时刻了解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也深刻了解比赛中技战术的合理配置, 用最优化的组合来完成训练打赢比赛。

通过对山西省中学生女子篮球教练员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 教练员的学历主要集中在本科学历, 占到了调查总人数的62.5%, 硕士学历这几年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占到了调查总人数的25%。教练员们所毕业的院校主要集中在综合类院校里, 这部分教练员占到了调查总人数的62.5%, 毕业于体育院校的教练员占到调查总人数的37.5%, 其中在校期间专修课是篮球专项的占到调查总人数的75%, 体育教育专业其它专项的占到调查总人数的25%, 说明山西省中学女子篮球教练员基本接受过系统的篮球知识教育, 而且近几年教练员的学历层次也在逐年提高。从另一方面来讲, 山西省中学女子篮球教练员有部分是普通高校体育非篮球专选的进入学校直接来担当教练员的, 这部分教练员缺少专业系统的篮球训练知识, 只是自身喜欢篮球运动会打篮球, 这也会极大的影响到山西省中学女子篮球运动的良性发展。

2.3 执教年限和训练补贴情况分析

对教练员的执教年限研究分析, 可以比较客观的反映教练员的执教经验, 而且教练员的执教年限越久, 其对篮球知识及训练经验就越丰富。通过对山西省中学女子篮球队的教练员执教年限的研究, 并对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见3-4所示, 山西省中学女子篮球队教练员基本上的执教年限在1-5年, 达到调查总人数的50%;其次是执教6-10年占到调查总人数的37.5%;执教年限在11年以上的占到调查总人数的12.5%。由此可见, 在执教经验方面, 山西省中学生女子篮球队的教练员们有一半还略显不足, 而一个成功的球队离不开一名经验丰富的教练员, 这也就促使山西省中学女子篮球队的教练员在不断的训练生涯中逐渐提高自己的执教经验。

教练员参与学校篮球训练是否有补贴将对教练员的训练热情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训练补贴是给予教练员的一种奖励和刺激, 同时也是给教练员参与训练的酬劳。在山西省中学女子篮球教练员的训练补贴基本是按月结算, 给教练员训练补贴的多与少很大程度上是与学校的经济状况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通过对山西省中学女子篮球队的教练员调查可知, 大部分教练的补贴都集中在500-700和700-1000这两个分段内, 均占到了调查总人数37.5%;只有极个别的学校训练补贴能给到1000以上, 所占的比例达到调查总人的6.3%;还有部分学校的训练补贴是在500以下的, 占到调查总人数的18.7%。从统计的数据中, 我们不难看出, 山西省中学女子篮球队的教练员训练补贴相对还比较合理, 从访谈中我们得知, 要素球队出去比赛或者球队获得比较好的成绩以后, 学校还会额外给予教练员一部分奖励。

2.4 教练员的科研及阅读情况分析

在我国, 目前的中学生女子篮球在训练中存在着训练方法单一、训练手段简单;训练思想认识和运动主要特征把握不到位;篮球专项训练和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相脱节;整个训练计划难以具有系统性训练等问题, 这在一定程度上和教练员的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有关。可以说不管从运动员初期的科学选材与培养, 到整个中学阶段合理的训练最后达到运动技术和水平的成熟与高峰期, 教练员都将对运动员有一个整体的把控。这也就是为什么说教练员的个人综合素质及其专业技能水准是中学生女子篮球事业的中心环节。而一名优秀的教练员其自身的知识结构主要体现在能否及时的对先进的篮球训练知识及信息的掌握和应用, 并对自我训练计划做相应的部署。

山西省中学教练员的科研情况不容乐观, 通过调查可知, 目前山西省中学生女子篮球队的教练员在科研学术方面的表现也难以令人满意, 科研能力的低下会给教练员平时的训练带来一定的困难。有的篮球教练员实际训练能力比较强, 但相应的理论部分了解较少,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只是一味的将自己当初如何学的技能一股脑的在传授给学生, 还有对当下最新的篮球训练理念也缺少必要的了解。就目前而言, 现代化的篮球训练理念在日新月异的不断发展, 教练员必须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善于收集体育科技信息才能跟得上运动训练科学化的需要。也只有自身的训练理念得以不断的更新, 才有可能更好服务于山西省中学生女子篮球运动。

通过对16位现任教练员日常阅读刊物的调查发现, 有占到调查总人数29.8%的教练员经常阅读1-2与体育相关的刊物;有占到调查总人数的39.3%的教练员时常翻阅3-4种与体育有关的刊物;有占到调查总人数的23.9%的教练员时常翻阅5种以上的与体育相关的刊物, 但也有占到调查总人数的7.1%7.1%的教练基本上没有时间去关注体育期刊。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说明山西省中学女子篮球的教练员们也逐渐的认识并能做到学习新的训练知识, 这必将对今后的中学生女子篮球训练起到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通过现场的访谈可知, 虽然教练员翻阅的体育刊物的种类广泛, 但缺乏实践的理解和思考还是很令人担忧, 科研能力方面重视不够。

3 小结

教练员队伍趋向年轻化, 工作态度积极, 但也存在着教练员训练水平高低不一、主动学习和科研能力较差的现象, 部分教练员队伍还存在篮球专业技术运动不高, 缺少一定的高级别篮球比赛实践经历。学校要尽可能的通过各种途径, 聘请专业队教练针对球队教练员训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具体情况进行指导和授课, 进一步教练员的综合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1]孙民治.篮球运动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7.

[2]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3]刘丹.球类运动训练理念批判[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6.

女子中学 篇10

有这样一群姑娘,她们个性阳刚、认真执着,数十年如一日地奔跑在绿茵场上,用满腔的热情诠释着对足球的热爱,她们就是江苏省南通市越江中学的女足队员们。2014年江苏省“省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总决赛中,她们团结拼搏,将初中女子组桂冠收入囊中。

“追逐梦想总是百转千回,无怨无悔从容面对,风雨彩虹铿锵玫瑰,再多忧伤再多痛苦自己去背,风雨彩虹铿锵玫瑰,纵横四海笑傲天涯永不后退……”

每一位队员都有许多感受与收获,让我们一起分享她们美好的经历与感悟。

上一篇:安氏Ⅱ类错下一篇:安全库存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