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教学效果

2024-07-01

改善教学效果(精选十篇)

改善教学效果 篇1

省级精品课程流体力学及泵与风机作为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涉及多个基本实验和综合性实验。[8]本文以此为例, 通过分析不同实验所涉及到的基本理论以及实验中发现的问题, 进一步阐述和挖掘实验教学中的相关内容, 力求达到全面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强化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一正确理解基本概念

正确理解基本概念是开展实验研究的前提。流体力学及泵与风机课涉及大量的基本概念, 只有准确掌握这些概念的定义或表达式, 才能对实验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如伯努利方程实验中的静水头和总水头, 以及静压管和皮托管的区别;雷诺实验中的上临界雷诺数和下临界雷诺数概念, 以及为何采用下临界雷诺数作为判断流态的依据;风机进气实验中的风机静压、全压和动压等概念;离心泵性能实验中的表压和真空等概念。

举例来说, 个别同学没有深刻理解真空概念, 但通过离心泵入口安装的真空表读数, 则很容易理解只有泵入口绝对压强低于大气压时, 才能将水抽上来, 由此便能直观地认识到真空为测点低于大气压的数值。因此, 通过实验这一环节, 既能有效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又能对其进行直观认识。

二灵活运用基本定律

灵活运用基本定律是开展实验研究的关键。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 只有灵活地运用基本定律, 才能正确分析实验过程中参数的变化和实验现象。如伯努利方程实验中, 当水箱水位保持不变, 通过改变出口节流阀的开度使流量增大时, 分析管路中某一测点处的静水头和总水头的变化。此时, 如能灵活运用伯努利方程便可做出正确的判断。分析如下, 水箱水位保持不变意味着初始的总机械能保持恒定, 随流量增加, 管内流速增大, 因而管路中的损失必然增加, 由伯努利方程可知管路中任一位置处的总水头相应降低, 而此处流体的动能增加, 因此其静水头必然有所减小。

以此类推, 由此可分析离心泵性能实验中当泵出口阀门开度减小时, 流量的变化、相应的进出、口的压力表和真空表读数的变化;以及运用并联管路的流量和阻力特性, 分析并联管路中的流量分配关系和并联管路的阻力特性的绘制, 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三保持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

保持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细心操作实验过程是获得准确实验结果的保障。实验指导书中制订的实验步骤是依据实验原理而定的, 不能随意改变操作过程, 否则所得实验结果将失去其原有的物理意义。[8]例如雷诺数实验中, 在测定下临界雷诺数时, 首先将管内流动调节成紊流状态, 观察到细管内流出的着色水流束开始破裂, 呈现不规则的状态, 并发生横向掺混;然后逐渐关小出口调节阀使流量减小, 当流量调节到使有色水在整个管道中刚刚呈现出一稳定直线时, 即流动处于下临界状态, 此时对应的雷诺数即为下临界雷诺数。实验中, 一则应注意流量应缓慢减小, 以获得准确的下临界雷诺数, 一旦流量调过头, 不允许流量反向调节, 而应重新将流动调节紊流状态, 重复上述过程;二则在流量调小过程中, 应尽量避免人为产生的振动, 以减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以求获得良好的实验结果。通过上述实验过程, 既可直观认识层流和紊流现象, 又可深刻理解下临界雷诺数的物理含义。

实验中一般要稳定一定的时间才能读取数据, 即每个实验点的数据记录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以保障流动处于稳定状态, 所测实验结果具有可靠性。实验数据的记录不能操之过急。另外, 选取合理的实验点数目, 也是保证获得正确实验规律的重要因素。实验点过少, 往往在绘制曲线时将不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应用的规律, 这一现象突出表现在沿程阻力系数实验和离心泵性能实验 (避免流量超过设计值时, 扬程陡降, 如果数据点过少, 由此不能得到真实的性能曲线) 。

四合理处理实验数据

合理处理实验数据是反映实验现象内在规律的重要环节。实验过程中, 受人为因素、随机因素或实验仪器本身的影响, 原始实验数据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波动, 甚至出现坏值。正确判断实验数据中的波动现象或出现的坏值, 至关重要。[9]如在离心泵和离心风机的性能实验中, 由于电机转速并非始终在额定转速运行, 因此需要将实际转速下的实验数据按照相似定律转换为额定转速后, 再绘制其性能曲线, 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反映泵或风机的性能。又如, 沿程阻力系数测定实验中, 通过测定压差来计算阻力系数, 实验发现经常出现坏值, 这需要进行有效的剔除, 否则, 将不能获得真实的物理规律。

在此基础上, 需绘制反映物理过程的特性曲线。曲线的绘制不是将所有的数据点相连 (这一点经常被同学所忽视) , 而是要求实验点尽可能均匀分布在光滑的曲线两侧, 这也有助于剔除坏值。曲线绘制即可人工手绘, 也可采用各种软件, 如Excel、Origin和Matlab等, 尤其是采用软件绘图, 即可获得良好的结果, 又可培养学生使用常用软件的能力, 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五力求培养创新能力

综合性实验涉及基础知识较多, 物理规律相对复杂, 实验分析相对较难, 正因如此, 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并联管路流量分配实验中, 分析并联管路中各分支管路中的流量关系和阻力关系。按照理论, 根据并联管路特性, 由于各支管所用材料和管径均相同, 因此其各分支管路流量和阻力均应相等。但实验现象表明, 支管流量和阻力并不相等。究其原因, 这是因为受支管的汇合点和分开点的布置方式, 以及不同支管入口存在重位差的影响, 因此不同支管入口处的压强不同, 各支管的实际流量和阻力损失也有所不同。理论上和实验上的差别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 而不能照搬理论去进行问题的分析, 否则将得出错误的结论。

又如在离心泵并联综合实验中, 比较采用共用阀和非共用阀调节方式在不同负荷下的经济性。可采取两种方法, 一是通过绘制两种调节方式下的轴功率曲线, 然后进行比较即可。但该方法无法了解不同调节方式下的单泵扬程曲线、并联泵联合性能曲线和管路特性曲线的变化, 也无从知晓运行工况点的变化。为深入研究此问题, 采取第二种方法, 即通过绘制泵性能曲线和管路性能曲线的方法, 确定实际运行工况点的手段来分析其经济性。但由于实验过程中离心泵转速有20r/min左右的波动, 需将流量、扬程和功率按照相似定律折算到额定转速下, 而用于确定共用管路阻力曲线的共用点压强也是在转速发生波动的过程中测得的, 由于该压强并非水泵的性能参数, 因此无法应用相似定律进行折算, 而不折算又有些不妥。因此需要改变思路, 借助于以共用阀门调节实验确定并联泵的联合性能曲线、以非共用阀门调节实验确定共用管路特性曲线的思路, 来进行问题的分析和探讨。

这些问题的思考对于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 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着良好的积极作用。[6,7,10]

六丰高考试内容

将实验内容纳入考试范围、丰富考试内容是提高理论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10]过去, 常以实验报告的得分作为实验成绩计入总成绩, 但实践中发现, 存在部分同学实验报告不完整 (缺数据处理过程或实验曲线) 、实验数据处理不当或错误、甚至抄袭他人实验报告等现象。因此, 仅凭实验报告既不能正确评价实验者的实验效果, 也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理解实验现象的现状。

通过将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实验内容编制成试题, 并纳入考试范畴, 必定会促进学生认真操作实验、细心观察实验现象、积极处理实验数据、潜心思考实验结果所呈现的规律及反映的知识和原理。通过流体力学和泵与风机两门课程的尝试, 其效果已初步显现。学生总体反映良好, 而且实验效果和实验报告的质量也有明显改善。长此以往, 坚持下来, 必能发挥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的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 正确处理好上述关系, 不仅对教师, 而且对学生, 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深挖实验教学中各环节所涉及的相关内容, 使得实验教学和课堂教学相辅相成, 力争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录.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构建创新实验平台[J].实验室科学, 2009, (4) :23-25.

[2]施云芬, 李强, 张延林.提高化工原理实验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09, 29 (3) :40-43.

[3]张晓琴.工程化教学体系在“供电技术”课程中的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5) :119-120.

[4]张志宏, 顾建农, 王家楣“.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 2006, (5) :87-91.

[5]刘建龙, 谭超毅, 曾美玲.流体力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1) :122-123.

[6]李海英, 饶秋华, 王英, 等.在实验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尝试[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2006, 7 (2) :66-67.

[7]祝会兵, 戴文琰, 李建.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宁波大学学报, 2008, 30 (2) :107-109.

[8]吕玉坤.流体力学及泵与风机实验指导书[M].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8.

[9]蒋受宝, 周孑民, 彭锐.离心泵实验及数据处理系统的开发[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 27 (11) :28-31.

改善教学效果 篇2

张丽华

《社会学概论》这门课程是社会学专业的入门课程,主要任务是介绍社会学的基本知识、理论视角与社会学方法。同时《社会学概论》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很强,也成为很多非社会学专业学生的选修课或必修课。本人所讲授的《社会学概论》是云南师范大学法律专业二年级本科生的必修课程。

一、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本人针对法律专业二年级学生的特点,为了改善《社会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效果,在社会学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与尝试。

(一)参与式教学

社会学课程中的很多专题与人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往往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者是别人的生活实例中找到社会学课程中的所指。这个特点使得学生具有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天然优势。在《社会学概论》的教学过程中,本人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改变以往在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的局面。将学生推向教学的舞台中央,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分为三类。

第一类参与是学生参与教学。其主要做法是将一部分小节的内容交给学生,由学生来完成。通常选择浅显易懂且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一个学期总共大约用2-3个课时的时间。文化这一章内容生动有趣,浅显易懂,本人只需讲解主要概念和理论。在上《文化》这一章之前的一周,本人将部分学生分成小组,将其中的“非语言沟通”、“规范”、“惩罚”、“亚文化”、“反文化”、“文化震惊”等几个小题目交给学生,由学生来设计和完成教学。这激发了学生们的创意和积极性。每个小组都做了PPT文档,有人专门负责讲解,有人负责小品、小戏剧的演出,整个课堂充满了笑声和掌声。这样的学生参与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增加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安排学生为上台的学生拍照、摄像,将照片和视频传给学生,与学生分享,并评选出优秀的小组给予每个成员小小的奖励。

第二类参与是学生参与课堂的导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入做得好,对于课堂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学生参与课堂导入的具体做法是针对课堂内容,想出一些表演题目,请学生在老师讲授理论知识之前进行表演。这样的表演一般在3分钟左右。由于是真人表演,常常比多媒体上的视频更加生动,更加吸引人。很多章节都与社会现实息息相关。学生们往往能从很多角度做出表演,其中的一些表演非常有创意和趣味。在理论课之前帮助教师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都引到了课堂之中,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这些简短而有意思的表演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又发挥了学生的文艺表演才能,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第三类参与是学生参与到课程的过程中。在上《社会学概论》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常常会举很多实例。有一些例子,可以让学生参与来完成。比如,讲到社会角色这个知识点的时候,请学生到黑板上写出他/她扮演的所有社会角色。就以这位学生的社会角色为例来讲解其他相关的概念,如:先赋地位、自致地位、主要身份、角色冲突、角色紧张等,这拉近了理论与学生的实践之间的距离,既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又增加了理论的应用性。另一方面,为了增加社会学知识的生动性,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动作,以配合知识的理解。比如,社会化这一章中库利的“镜中我”概念,强调自我是我们与其他人社会互动的产物。教师要求学生行动起来,对自己旁边的人说出赞美的话。学生们都活跃起来了,大家互相赞美。整个课堂气氛顿时 变得非常热烈。接下来,教师要求学生静下心来体会刚才同学的赞美给自己带来的感受,更进一步指出,学会欣赏别人是一种美德和智慧,良好的互动会给人带来愉悦感和幸福感。

(二)角色扮演法

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历史事件和理论。本人在《社会学概论》教学的过程中尝试运用角色扮演法来辅助教学。让学生扮演不同场景,不同情境之下的不同人物,并让学生从所扮演的角色出发,演绎这个角色的命运、思想与行为。比如,在讲到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状况时,为了让学生体会那个时期不同人物的命运,抽取了一些学生,让他们分别扮演小工厂主、大工厂里的工人、大工厂主、乞丐、农民、小作坊主、小作坊的雇佣工人等。让扮演这些人物的学生想象自己角色的生活,并且让这些角色进行对话。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之后,学生能更深切地体会这一段遥远而陌生的历史。

(三)社会调查法

社会学的方法是科学而严谨的,对于许多学这门课程的学生来说,掌握社会学的方法是最实用的目的。然而,按照传统教材的安排,非社会学专业的学生,社会学方法的讲授时间只有3个课时左右。这难免使得学生对社会学的方法掌握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人在社会学概论课程中加入了社会调查的环节。在学期伊始开始布置社会调查的任务,将社会调查的汇报和调查报告作为中期考核的主要依据。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成小组,分配给他们一定的选题范围,让他们在四周之内完成实地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完成后,安排大约3个课时的时间让各个小组进行汇报演讲。汇报演讲时每一组需要做PPT文稿,教师综 合调查报告和汇报演讲的表现,评出优秀小组,给与奖励。(由于第一章讲社会学的想象力时,以咖啡为引子,这时的奖品就用了咖啡)。汇总学生们在调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方法操作上的失误,再来有针对性地和学生探讨如何做好社会调查、有哪些获得信息的技巧、有哪些与人沟通的技巧等等。总体看来,学生通过实践,能够对社会学方法有所体会和了解。同时,这也增加了学生的实践经验,学到了许多课本上、课堂上、理论上都无法学到的东西。另外也使得学生有信心有兴趣申报学校和学院的学生课外科研基金项目。

(四)课堂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往往能反映学生对理论掌握的情况,同时也能反映出学生的思想状况。例如在讲社会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艾滋病早已不仅仅是医学问题,而成为当今世界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为什么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艾滋病问题如此严重,它的原因是什么?同样是非洲,是哪些因素导致了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艾滋病问题要比北非和中东严重得多?学生分组讨论的过程,促进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在思想的碰撞中,学生们对社会问题的分析更透彻,对社会现象的认识更准确。各个小组派出代表综述本组的讨论成果,使小组之间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刺激了学生的上进心。教师在小组汇报之后给予一定的表扬和分析,帮助学生认清事实,厘清思路。

(五)多维度沟通

由于是在呈贡县上课,学校与教师的住所很远,交通车的时刻表比较固定,多数情况下教师一下课就必须急着赶车。教师和学生当面沟通的时间比较少。所幸的是现代社会的沟通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丰富。除了电话、短信之外,还有邮件、博客、QQ、MSN等等网络手段。为了便于和学生沟通,本人专门开通的教学博客,将与社会学课程相关的内容、课程安排、通知、社会调查的实施方法等放到博客里,以期让学生即使不在课堂上也能继续学习。在博客里共享社会学课堂上的照片,发布优秀的学生调查报告和文章,使得博客也成为同学交流和互相学习的一个平台。与学生的邮件、QQ、MSN联系可以实现一对一的沟通与交流,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与认识,有助于给学生学习、心理、生活等多方位的引导。

二、问题与讨论

加强合作教学,改善英语教学效果 篇3

关键词:高中英语 合作学习 教学效果

【分类号】G633.41

随着传统教学观念的颠覆,越来越多的高中英语教师认识到了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巨大作用。为了提升学生学习英语课的兴趣,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实际的高中英语课堂上。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树立学习信心,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一项重要途径,在其中加入合作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培养小组的合作学习意识,营造和谐气氛

合作学习是把班级里的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通过小组内部的合作,或者是小组间的合作来达到良好学习效果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中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各自的职责和作用,每一位成员对于小组的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每一位小组成员都必须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小组各个成员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和非常重要,小组的每一位成员可以在相互沟通和理解中,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让自身获得成长,并且在这样的一个沟通和理解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和了解加深了,这也有利于培养和谐、良好的团队氛围。如何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充分了解到合作学习的重要,那么对于提高小组的学习成绩、效率将会有非常大的助力。例如,教师在遇到高中英语课本中关于运动方面的文章的时候,可以让小组的成员都讲一个关于运动的英语小故事,这样既增加了英语学习的趣味性也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原文的主题思想,同时还能够大大扩展每一位成员关于英文中运动方面阅读范围。

学生能不能在合作学习中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小组成员之间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意识。而学习兴趣和动力是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根本因素,所以如何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二、制定合理的合作教学计划,关注学生情感

合作学习相比独立学习而言更加的有效率,其关键点在于学生之间有共同的目标,小组之间有竞争的意识。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制定合理的合作教学计划,帮助学生共同进步,此外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了目标学生的学习才会有更大的毅力,有了目标,才更能激发出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良好的竞争中获得成长,提升成绩。教师在知道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也要注意每一位成员的不同性格特征和学习水平的差异,根据不同学生进行不同任务的分配,这样对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更加的有利,也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三、合作教学在高中英语中的应用

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探讨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的一些具体教学方法:比如角色表演活动,每单元课的对话练习时,可指导小组成员运用新、旧语言知识,就某一话题结合学习内容,发挥想象,通过创设情景、自编对话,进行角色表演,在学生做完Reading后,为了巩固课文中所学的内容以及句型,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活动展开交流。教师创设具体、丰富、自然、真切的情景,鼓励学生将喜怒哀乐等情感和动作融于会话中。让学生先小组讨论角色的分配,然后自编自演,尽量把所学的词语用到对话中去,最后在全班同学前进行表演;

或者比如信息处理:教师向学生提出任务及完成任务的步骤和方法。各小组根据具体任务或问题展开讨论,小组中的每个成员自由发表意见,记录员记录整理后,向全班汇报。此环节是“合作学习”的重头戏,占据课堂时间较多。小组讨论可有以下一些主要内容:对课文标题、插图等展开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对课文段落、细节、佳句、体裁、写作特点等进行讨论以拓宽学生视野及培养学生的鉴赏和概括能力。对课文难句、长句、某些词语展开讨论,以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 语言的能力。对课文时代背景、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展开讨论,以培养学生评价人、事和物的能力。“讨论”这一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听读理解过程中作出正确的推论和合理的推断能力以及在真实环境中表达自己的思想的能力。围绕课文内容提出的讨论话题应力求具有开放性。对于一些深层次问题的理解,如 果小组讨论出现一题多解的精彩局面是一个值得鼓励的好现象;还可以采取语义重建的方法:语义重建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从口头表达开始,逐渐上升到书面表达形式。书面表达离不开听、说、读的训练,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开始时教师就向学生讲明主题,然后开展小组讨论,使全体学生能积极参与同该主题有关的讨论活动,感知大量的语言信息材料,学生就有了较清晰的表象。在此基础上。从单纯的再现到大幅度的扩展,再到脱离原语篇的自由表达,构成了一个有梯度连续的系列过程。

四、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动机及成绩的影响

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有显著的提高。学生通过合作实践,增强了自我学习能力,对英语阅读乃至英语学习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正是因为合作学习这种显著的学习效果,越来越多的教师愿意在课堂中实践,学生也从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收获了学习的乐趣,增大了学习动机,也提高了学习成绩。

五、结束语

合作学习,其实是把学生作为了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积极性会明显加强,而且合作学习多姿多彩的方式和方法也会让学生学习的乐趣大大增加。愉快的学习体验能够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动力,而学习动力是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一个重要的内在推力。

参考文献:

[1]熊慧芳.高中英语合作学习阅读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动机及成绩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曾鑫.合作学习模式运用于高中英语阅读课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4.

[3]杨蕾蕾.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2.

改善信号与系统教学效果探讨 篇4

高职高专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宗旨, 理论课以必须、够用为度, 专业课教学要强调职业针对性和实用性, 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创业能力及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 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同时应努力拓宽专业面, 注重培养学生的总和素质, 提高适应就业市场变化的能力。

目前高职高专在学制上多采用“2+1”模式, 用2年时间基本完成理论教学, 1年左右时间进行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训练。课时的限制要求在教学内容在保证够用突出实践的基础上有所删减, 据此作者在给专科学生讲授“信号与系统”时重点放在信号的时域分析、频域分析、S域分析、Z域分析的理论讲授和Matlab验证实验上 。

课时限制了教学内容, 与此同时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对象也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 大多数的高职高专院校生源整体素质偏低, 学生良莠不齐, 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因此对新知识的接收与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 尤其是对于电子专业类学生而言, 数理化的基础直接影响到了现在的学习;而且培养模式是强调技能训练, 故而导致理论和抽象思维能力有限。此外大部分的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主要表现在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 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 抄作业现象严重;不认真听课, 缺乏兴趣和积极性, 学风比较差。管理难和教学难的情况在高职高专教育中比较常见, 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改善教学效果是高职高专《信号与系统》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思想。

2 改善教学效果的改革与实践

2.1 课程教学内容的合理组织

在课程内容组织上, 提出正确处理以下关系:在研究内容方面, 做到经典内容与现代内容和谐统一;在研究对象方面, 处理好连续信号与系统与离散信号与系统的关系;在研究方法方面, 处理好解析方法与数字方法关系, 软件仿真与硬件实现关系。总结出了如下六个方面的教学体会:

(1) 要善于提出问题、揭示矛盾,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特别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 在课堂讲授中要淡化繁琐的数学推导与数学运算, 训练学生用数学工具解决工程问题, 强化定性分析, 突出分析思路、分析方法。

(3) 要引导学生自己思考, 启发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 注意培养学生从举一反三到无师自通的自修之道。

(4) 要为学生留出充分的思维空间, 留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想、去自学、去讨论。

(5) 作业与习题。首先作业量大, 然后学生喜欢抄。改起作业来工作量大是一方面, 起不到通过学生的习题来反馈他们掌握知识的情况。所以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不限定题目, 规定一个范围让他们选做, 这样虽说改起作业很麻烦, 但学生做的情况就好多了, 他可以选做他自己会做的题目, 这样抄作业的情况就好多了。对例题和习题要加以精选, 上习题课就挑典型题目和典型错误来讲。

(6) 要帮助学生提炼整本书所讲授的知识点, 将所有的知识点串起来, 在脑海里形成一个完整的脉络体系。

2.2 适宜改变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在教学的过程中, 很多同学问学了有什么用, 我们在教学中要告诉学生专业课的重要性, 并且能让他们切身体会到, 在学习课程中, 要多了解各门专业课之间的联系, 比如通信原理, 移动通信、自动控制等等。

(2) 理论联系实际。在适当的组织教学内容前提下, 为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在授课的过程中必须要理论联系实际, 多举些实例, 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 另外也告诉学生现在所讲的东西以后在哪些方面可能会用到, 明确所学知识的重要性。例如在讲常见信号时, 用闪电现象解释冲击信号, 用电器开关闭合来说明阶跃信号;讲到卷积积分是可用火车过隧道的情形来描述两个信号卷积的过程;讲到系统时, 用山谷的回声来解释激励与响应和因果系统;讲到傅立叶级数时, 用音响合成来解释傅立叶级数分解;讲到傅立叶变换时, 列举傅立叶变换在研究信号带宽、系统带宽设计、时分复用、CDMA技术的应用事例。这样一来把晦涩难懂的抽象理论用学生熟悉的具体实物模型来描述, 加深理解, 也让单调的课堂增加乐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互相讨论, 用自己的模型来描述理论。

(3) 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注意只能作为一种辅助, 在多媒体课件中还可以使用flash做动画演示, 设计一些动画模型帮助加深理解, 同时也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另外Matlab是风靡世界的科学计算软件, 可选择一些有实用价值的训练课题, 如语音信号的采集和波形分析及滤波器的设计等, 配合理论教学, 达到理论联系实际, 体现现代技术气息的学习氛围。

(4) 积极探索互动方式, 加强信息交流沟通和情感教育。教学相长, 教和学只有在互动中才能找到最佳的结合点,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在通过课堂、作业、论坛、问卷调查等等途径, 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实现互动。在课堂上, 多强调的是启发式教学, 注意每次课结束之前一定要留有时间让学生交流讨论;合理布置作业挖掘作业反馈回来的信息, 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答疑;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 可以很方便的构建一个网络平台, 交流心得, 共享资源。作为教师, 只要真正的关心学生, 真诚的和学生交流, 尤其是对于高职高专学生, 多多鼓励, 通过情感教育和教师个人的魅力来影响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态度。

2.3 基于Matlab的实践教学

结合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 为了加深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 实践实验环节非常有必要的, 但关键的问题是怎么来开设实验环节, 如何使学生的收获大, 且不流于形式。书本上的东西, 如果学生动手巩固一下, 掌握的程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体会也会更深。综合考虑高职高专院校经济实力以及传统电路实验的弊端, 我们利用日前流行的数学计算和分析软件Matlab提供的良好的界而、方便的操作过程以及强大的工具包设计和开设了多个实验。内容包括:基本信号在Matlab 中的表示和运算、卷积计算、系统零极点与频响、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傅里叶变换、频谱特性曲线等, 最后设计了一些综合性实验以训练学生综合分析能力。鼓励学生开动脑筋, 用Matlab语言将自己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写出来, 充分锻炼了学生用计算机辅助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 结语

以上是作者对关于改善高职高专学生《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的几点实践体会总结, 通过对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 学生还是比较认可作者所讲授《信号与系统》的教学效果的。当然,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 还需要不断的摸索。

参考文献

[1]祝智庭, 钟志贤.现代教育技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12.

第1课:如何改善现场招聘效果 篇5

近年来,很多企业和HR都有这样的切身体会,即每次参加现场招聘会,总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回,现场招聘的效果并不理想。为什么?是选择不当,还是准备不足,又是或现场细节没做好?等等,如何来改善我们的现场招聘效果?一起来讨论交流一下吧。请问:

1、你们公司一般会参加哪些现场招聘会?效果如何?

2、就如何改善和提升现场招聘效果,结合企业实际,请谈谈你们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

现场招聘会是感知判断比较全面的一种招聘形式,通过应聘人的言行举止,可以首先粗略判断是否符合岗位要求,再次可以观察出员工的求职态度,所以作为面对面看人选人的方式,招聘会是一种不容错过的快捷方式。

一、你们公司一般会参加哪些现场招聘会?效果如何?

第一种:当地西部人力招聘会,主要集中在普工和一般技术工人如钳工、车工、叉车工的招聘上;

第二种:智联招聘的大型人才招聘现场会,主要搜寻专业技能型人才和一般管理型人才,如检验室测量人员、物流管理人员及体系管理人员等,还有就是生产车间主任及生产调度、统计等职位;

第三种:当地就业局组织的社区招聘活动,一般都是免费的,提前报好名,到时就业局会提供海报及桌位,只是条件比较艰苦,一般在社区的广场上进行,因为是露天,所以冬天招聘会比较恼火,不过对搜索一线员工或辅助工如包装工还是比较有效的。

二、就如何改善和提升现场招聘效果,结合企业实际,请谈谈你们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

目前现场招聘会做的较好的地方是:

1、宣传功课做足:提前会准备好宣传手册,在应聘人员较多的情况下,可以用图示简要介绍工作环境,比较直观;另外建议把公司地址及联系电话做成小纸条,分发给意向面试人员,这样便于面试及时到位,方便别人也方便自己嘛;

2、现场动员登记:现场招聘企业多,难免会撞车,这家招车工,那家也在招,所以一定要根据岗位紧缺性及时动员登记,如果淡然处之,那可能电话也是

爱留不留,后期面试的机会也没有了。所以该出口时就出口,及时宣传动员,只为合适的人;

3、及时安排面试:登记了电话两天后不联系,可能员工已经到别的厂报道了,所以及时面试和沟通,先一步留住所需的人,一般上午招聘会,提前一天和各用人部门联系好,在招聘会上就定下面试时间了;避免二次电话员工联系不上造成面试缺席。

不足的地方是:

1、准备不足:经常一个人在现场,一群人围着七嘴八舌问待遇问地址问工作,直回答的喉咙冒烟,宣传资料若是在手,问题至少可以减半了;

2、选择不当:曾经一次登记过20多人,面试来了10多个,最后留下2、3个,其中混迹于中的托儿和墙头草是大部分,所以要擦亮慧眼,不要在没有可能的人身上浪费精力;

3、细节没做好:有人留下了10位数的手机号码,让我如何打的通?所以麻烦确认下手机号;还有人喜欢草书,没仔细看,等准备喊名字时怎样也叫不出口;通知面试时间太集中,一群人热聊各家招聘,比较待遇,面试后一拨人马上跋涉到另一家探看去了,一定要分散面试,提高面试质量和效果;最后就是面试后说考虑下,过几天不联系,你可能就再没进展了,需要的人一定要主动和跟进,谁让我们是给企业储备软实力的人呢~

如何来改善现场招聘效果,具体步骤如下:

1、加强计划性管理:在原有基础上准备打印公司地图及附近交通路线,改善每次应聘人员找地方难、不熟悉地理位置又说不清的情况;在原有计划招聘人数适当增加储备人数,防止施工期内员工自离造成岗位空缺;

2、加强针对性筛选:有一些为了“工作”而经常露脸的托儿,四处打游击,常年在招聘市场徘徊,这种人除了占用时间,浪费资源,所以在应聘时把关,不为数量而数量,提高应聘的质量水平;

改善教学效果 篇6

【关键词】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高职、教学、课程

中图分类号:TG385.2-4;G712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主干核心专业技术课程。随着模具工业的快速发展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只有制定适合的教学方案,才能改善教学效果,从而培养出适应现代模具技术应用及发展的高水平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一、教学现状分析

1.学习动机问题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是专业学习中的主干课程,也是一个复杂过程,决定这一过程效果好坏关键有三个方面:学生、教师以及教与学相互作用环境。其中,作为学习主人的高职学生是关键因素。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怎么样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是很重要的问题。当前本专业学生对课程的不良学习动机主要表现为:没有学习兴趣、上课容易被干扰,注意力不集中、排斥老师教学、实训懒惰等现象。

2.基础专业差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在高职高专教学中开设在第三学期,前续课程有“机械制图” 、“机械制造基础” 、“CAD教程” 、“工程力学” 、“金属材料”等基础课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基础性的知识结构不熟悉,导致在学习中有许多困惑不解。主要表现有:识图能力差、材料的热处理知识缺陷、软件绘图不熟练、零件的制造工艺不清楚等等。

3.方法不当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的学习方法的掌握很重要,好的学习方法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把握很欠缺,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前续知识与现在的知识不能很好的衔接、学习投入时间短。

4.就业不明确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的同时对就业问题比较困惑,不知道毕业后将从事哪方面的工作。

二、教学实施方案

1.正确引导-----增强教学效果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起到主导的作用,学生自我学习方法的不当会影响到学习效果,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法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所以在课程实施中方法很重要,联系实际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①引入教学载体

“模具”这个名词,在学生没有接触之前,都不知道它为何物,有何之用,所以在教学中引入合适、简单、上手快的教学载体进行驱动,有助于学生的接受。其教学理念如下图:

在冲压模具教学中对教学载体的选择尤为重要,它选择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乃至之后的学习,可以从“山字形落料件模具设计”、“垫片复合模具设计”、“挂耳弯曲模具设计”、“无凸缘端盖模具设计”等合适的教学载体,讲解冲裁、弯曲、拉深模具的结构设计等诸多问题,同是可以进行观摩教学进行讲解,让学生感性认识事物,为之后教学增加铺垫。

②破解资讯

在下个课题开授前,教师提出资讯问题,让学生充分利用周边的学习资源进行破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冲压模具课程教学教师可以对不同阶段的课题提前提出问题,让学生课前进行收集工作,这样学生就会充分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教材、网络等资源。同时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优化知识形成的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课内--课外”相结合、“个体--合作”相结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有一定的主体作用,体现“学生本位”。

③集中讨论

阶段性布置作业,作业布置要與实际就业工作相近,提前“感染”学生,完成后对学生进行逐一评价,并让学生集中讨论,从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课后优化的目的。

④技能训练,工学交替

根据课时要求,定制配套的模具实习计划。该环节是学习模具专业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对理论的知识的总结和消化,同时培养学生设计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其目的是使学生全面掌握冲压模具结构和原理及其设计,加工的方法与步骤等,将所学的模具知识、零件结构设计、制图、工艺、工量具等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学习的认知应用能力。

在工学交替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禁的科学态度、强化质量意识和时间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根据学情分析和学校的总体部署,制定出合理、优化的实施方案,对学生进行导向,其总体实施步骤理念如下图:

在冲压模具实训中,是学生消化课本理论知识和踏上工作岗位之前的重要一步,在安排随堂实训时,可以从模具的拆装、调试、零件测绘以及在软件上的模拟动画,将书本理论知识实践化,打破纯理论的僵局,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手兴趣。

2.加强前续学习-----使知识系统化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涉及到的知识领域较广,需要很多基础理论知识支配。在实际中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知识遗忘或基础不牢等。针对这些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下面入手:

①课前提出问题

在教学前向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前续课程的知识点,也是“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重要知识点,学生可以提前预习相关知识,同时预习的效果可以计入考核范围,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②课后分析问题

在教学结束后,老师把现学的知识点和前续课程联系在一起提出疑问布置作业,让学生分析解决,消化知识。

3.调整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实用性、针对性和先进性很强的课程,理论与实践、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结合十分紧密。本课程学习应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想、多练、多记,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归纳,融会贯通,掌握规律方法、灵活应用方法、手段和标准。

4.明确方向------解决就业困惑

模具专业对学生的培养是多元化的,涉及的领域众多,就其毕业生的就业范围也相当广泛,通过市场调研与企业的用人需要。模具专业可以从事以下岗位就业深造:

三、结束语

近些年来,我国工业水平与产值的快速增长,这与模具行业的迅速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行业需要大量的模具人才,加强学生在学校的学习非常关键。在“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知识接受和职业素质培养,怎么样改善“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教学效果是目前教学中的关键点。

【参考文献】

[1]王翠凤,林李霞.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

改善教学效果 篇7

●巧用网络资源, 弥补教材固有缺陷, 降低技能细节的理解难度

教材总是有其固有缺陷, 幸运的是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弥补这一缺陷提供了可能。Photoshop经销商和发烧友们在网络上提供了各种版本的Photoshop实用教程和丰富的创作实例, 有的还深受大家喜爱, 像《水晶苹果》就被网友们热捧为Photoshop的经典之作, 其效果也是目前纸质教材无法达到的。所以, 在学习Photoshop的过程中, 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网络上获取这些教材上没有的素材和课例。例如, 现在的Photoshop教材上大多都没有彩页, 在学习色彩、灰度、亮度、对比度这些知识和技能细节时, 由于教师在语言上很难精准地把握与表达, 只好依靠学生个人的感觉去摸索和体会, 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现在有了网络上这些色彩鲜明、图文并茂的资源, 学生就能很容易地体会和掌握它们的精妙之处。

●巧用网络资源, 创设学习情境, 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中职生自制力差, 学习和技训时容易“虎头蛇尾”。心理研究表明,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个体的心情浮躁所致。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 改变浮躁心情的关键是调整心态, 漂亮图片和轻音乐的视听效果就可以用来调节心情, 而且效果不错。

于是我上网收集了一些国外著名的轻音乐, 如With An Orchid、New Morning、The Sounds Of Silence、Heaven Blue、Heaven On Earth等和一些漂亮的水果、山水图片, 并用Authorware把它们做成几个会使人产生不同心境的小视频。每次上课前, 我就根据前一节课的不同内容, 有选择地播放它们, 帮助学生尽快调节心情。例如, 学生在上完体育课后进入我的课堂, 我一般会播放由New Morning和清新山水图片合成的“清凉型”视频, 用来平静他们上节课的兴奋心情;Photoshop综合训练的难度一般比较大, 这时我一般会用比较低的背景音来播放“轻松型”的Heaven On Earth, 来调节他们疲惫的心情, 让学生在课前就能进入一个轻松的学习情境。

●巧用网络资源,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改善重难点技能的训练效果

为了帮助学生突破Photoshop的教学难点, 我通常利用网络上一些漂亮的经典作品唤起他们的求知欲,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 “钢笔”和“锚点”是Photoshop绘图时的重点工具, 掌握起来难度是非常大的。为了“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首先引导学生上网搜索《水晶苹果》, 搜到后很多女生都尖叫起来, 因为她们不相信天下竟有如此漂亮的“苹果”。我告诉学生:“这个‘水晶苹果’就是用Photoshop做出来的, 只要努力我们同样也能做出这样‘梦幻’的作品来, 大家想试试吗?”“想!”看得出学生都很兴奋。于是我便趁热打铁地边演示边讲:做这个晶莹剔透的“水晶苹果”, 首先要利用钢笔工具画出苹果的形状, 然后利用锚点工具作进一步调整, 调到非常“像”的程度, 最后利用色彩调整、通道、曝光等功能作进一步的艺术处理, 直至完成。

演示完毕后有的学生大胆地提出质疑:“为什么老师的作品没有网上的漂亮?”我告诉他们, 这只是第一阶段, 后面还要利用功能更加奇妙的滤镜工具去作“艺术化”处理。于是学生很快又恢复了信心。接着我又告诉学生, 在完成这个作品的系列工具中, “钢笔”和“锚点”是最基础、最重要的, 因为它们关系到“水晶苹果”的形状是否逼真, 所以必须要首先掌握它。这时学生已经按捺不住了, 迫切的想尝试。于是我抓住时机开始分析钢笔工具的技术要领及使用技巧, 引导他们画出苹果的形状, 并用锚点工具作进一步调整, 结果那节课的技能训练效果出奇地好。

●巧用网络资源,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延展学习Photoshop的时间和空间

中职专业技能课的传统教学模式是, 教师讲、演示, 学生听、仿做, 最后是自由练习。基本上是教师主导了课堂教学45分钟的前大半段, 放任了后小半段, Photoshop课也一样。实践表明, 45分钟绝对不足以让学生去深入理解、掌握Photoshop工具的精髓和使用技巧, 当然更谈不上综合设计了。

前文提到, 在网络上有很多Photoshop实用教程和大量论述详尽、图文并茂的设计实例。所以学生完全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家里或是网络机房里, 搜索这些教程和实例去展开自主学习。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同时还能有效地延展学生学习Photoshop的时间和空间。所以每次课结束前, 我总是要学生课后搜索一些实例, 如《水中倒影》、《彩虹》、别墅广告等, 让他们在课余时间里去练习和掌握这些经典的Photoshop实例。

●巧用博客评论, 强化学生技能训练的成就感, 增强“攻坚克难”的意志

Photoshop的“技能难点”比较多, 如“滤镜”中的效果工具非常实用却又异常繁杂, 所以学生对它既爱又恨。

河流动力学教学效果改善途径探讨 篇8

因此, 对这门课程知识掌握的程度对于解决相关的工程问题至关重要, 但是河流动力学作为水利学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对于刚开始接触这个专业的学生来说是特别抽象的, 学生对此兴趣不够浓厚, 且很多知识点及公式本身具有很强的经验性, 理论推导不是十分严密, 使得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吃力, 造成这门课程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以下是作者在近年的教学及科研中对于该门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与认识。

1 注意绪论课在整个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性

绪论课是对学生的“启动”与“激发”, 绪论教学将会给学生带来先入为主的影响, 一两堂好的绪论课可以直接启动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动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快速明白这本教材的主旨和篇章结构, 从而达到认识教材轮廓的目的, 使学生熟悉教材的知识系统, 这也是重要的学习方法。面对刚刚接触新学科的学生, 教师应以讲好绪论为前提, 帮助学生打开学习新学科的大门, 因此教师应当抓住该学科最基本的特征加以精讲, 纠正学生头脑中的片面观点, 使学生吐故纳新, 建立起河流动力学基本概念。学生在全新的观念基础上去学习, 后续许多章节的学习将会变得比较轻松, 比较容易接受。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 通过学习绪论,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 认识到本课程在水利工程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是绪论课程教学中必须重视的关键点之一。讲解这一点应做到有理有据, 恰如其分, 不要过分夸大本课程的作用, 但一定要讲足讲透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使学生获得正确鲜明印象, 激发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在绪论课教学中对全书的基本内容进行串讲, 并以示意图显示各章节内容的相互联系, 相当于全书的提要, 学生掌握了这一轮廓图有利于学习各章节错综复杂的内容, 甚至借助这一轮廓图自学所学的章节涉及到的有关内容使学习更为灵活、主动。当学完全书后, 学生再回味这一轮廓图, 更能促进各章节知识的融会贯通。在绪论中要向学生介绍该课程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明确课程的基本框架。在课程进行中, 要求始终贯彻与专业紧密联系的思路, 尽可能多举一些与专业有关和有趣的示例, 使得同学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 也不妨留些悬疑与问题, 这样可以吊起学生求知欲的胃口, 增强学习兴趣。也可以在后续授课过程中, 逐渐解开包裹, 给学生答复。既解决了问题又回顾了先前的知识, 前后照应, 相得益彰。由于课程涉及到水流、推移质、悬移质、河床演变等, 因而内容杂、纲线多, 教学中注意各章之间共同点及差异点, 相互之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抓住主线进行学习。

2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河流动力学课程内容抽象、概念性强, 学生在学习时易感到枯燥难学, 因此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先进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授课环节的可听性。首先, 在授课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总结出了“个体性”教学模式, 即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以发展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设计, 强调课程的基本概念, 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和解决问题的余地。根据河流动力学内容及学科发展, 给出一些相关的思考题或热点问题, 引导学生到书本及参考资料中去寻求答案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 在讲授“沙波的形成与特点”内容时, 首先将“长江上游卵石沙波运动规律试验研究”的录像通过多媒体播放5分钟,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沙波在水槽中的产生、运动与消亡的过程, 接着分析各种现象的成因, 最后介绍上述知识点与工程应用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 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更加形象地理解了课程的内容, 加深了重点难点内容的掌握, 形象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更多的具体内容让学生自学, 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授课过程中, 努力探求一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尽量实现自己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对于重要而又难以掌握的难点除了在课堂上重点讲解外, 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由学生自由发言和相互交流, 从而有效地调动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在教学中借助于多媒体的内容的表现形式如表格、框图、示意图加以说明和表示, 将抽象的内容用动态和生动的图像和动画演示。比如, 在泥沙起动的教学中, 教材中经验公式多、数学表达式繁杂、研究成果多以图表表示, 学生理解有困难, 课件中结合相关科学研究成果, 以基于3D的动画演示, 形象逼真地复演泥沙在水槽中的输移过程。再如, 在河床变形计算中, 用visual basic编程, 将河床变形的过程、成果用动画形象地表示。还有, 为了表现沙纹上悬沙的运动特性, 采用Flash制作动画, 既直观反映整个运功的过程, 又节省大量课堂时间。

紧密结合科研项目, 及时总结科研中的体会, 将生产实际问题巧妙地与课堂内容相结合,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效果。

3 注重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

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根据实际情况, 安排学生参观教师的科研试验项目以及自己动手进行一些基础试验, 如在波浪水槽中量测波要素和波压强, 并要求学生把实测结果与理论计算进行对比分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专业热情、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 指导学生开展重庆交通大学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的研究;认识实习的基地选在重庆港, 毕业实习的基地有连云港、杭州和宁波, 结合现场情况分析讲解河流动力学及其工程应用, 从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巩固专业理论知识, 提高教学效果。

河流动力学教学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综合化趋势, 是现代科学技术交叉综合整体化发展趋势的必然体现。一方面讲授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 另一方面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 特别是综合性实验技能, 从而锻炼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授弯道泥沙输移及河床演变时, 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 然后利用实验课, 让学生在实验室动手实践, 进行流速、水位、地形等的观察与测量, 以直观的认识弯道泥沙输移规律及河床演变特点。实践的多样性、综合性以及动手操作的机会, 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 采取多样性的课程考核方式

针对河流动力学的课程特点改进考核方式, 建立习题库与试题库, 前者注重平时考核, 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后者有利于促进考试内容的应用性、灵活性与综合性。考试就如一根指挥棒, 学生往往根据考试方法及内容确定相应的学习方式, 单一的闭卷考试与河流动力学课程内容及特点不相适应。我们采用综合评定成绩, 实行“部分开卷”, 从而避免死记硬背, 也有利于考试内容的完整性, 基础理论和基本应用部分闭卷考试, 以30%计入总成绩;专题部分采用大作业或课程设计以40%计入总成绩;平时作业及课堂表现以20%计入总成绩;实验课以10%计人总成绩。这样考核以求充分、全面反映学生掌握河流动力学知识情况, 并引导学生在掌握河流动力学知识同时又注重能力的培养。

摘要:河流动力学作为高校水利学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对于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工程问题具有主要作用, 但由于该门课程知识点抽象且难于理解, 使得学生难以很好掌握, 根据近年教学及科研发现的问题, 提出了从重视绪论课、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灵活的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改善教学效果。

改善教学效果 篇9

关键词:高职会计英语,内在动机,外在动机

会计英语是高职院校较为年轻的一门课程, 设置该课程的目的是培养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工作中掌握英语交流的基本技能, 能用英文处理相关工作事宜, 使毕业生能尽快适应工作环境, 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对会计应用人才的需要。然而,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英语基础较差, 上课听不懂, 学习困难, 无法与教师互动, 因而产生畏惧心理, 甚至厌学, 而且很多学生认为这门课程与会计实际工作联系不大, 因而不愿意下功夫学。这导致会计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不好, 学生在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方面与用人单位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对此, 本文就如何在高职会计英语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作一些探讨。

一、动机的内涵

1. 动机的概念。

动机是推动并维持一个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或心理因素, 是促使人为满足自己的需要去从事一种活动的内在原因和直接的动力。动机源于个体的内在需求。需要的形成和转化是有效培养和激发个体奋发作为的内在动力。除了极少数纯粹的自然需要之外, 个体所具有的有社会意义的内在需要是通过学习而产生的。

2. 学习动机的概念。

学习动机直接产生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动力, 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出发点。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其中主要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学习动机分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人们对某一事物如学习所形成的内在感应的反应, 这种动机在活动之内, 不在活动之外, 且不为外界的诱惑或干预所左右, 因为它靠内在因素形成的机能起作用, 而与外界无关。外部动机是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指人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 动机的满足不在活动之内, 而在活动之外。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满足, 他们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而且在教师评估之前能对自己的学业表现有所了解, 他们具有好奇心, 喜欢挑战, 在解决问题时具有独立性。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一旦达到了目的, 学习动力便会下降。从长期效应来看, 内在动机比外在动机更具影响力和持久力, 对于学生来说, 培养和激发学习的内在动机是至关重要的。因此, 在高职会计英语教学中, 积极采取有效办法, 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高职会计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内在动机的激发

1. 利用外在动机激发学生学习会计英语的兴趣, 增强学生学习会计英语的信心。

(1) 正确评价学生, 激起学生主动学习会计英语的欲望。 (1) 鼓励性评价。要注意发现学生的每一点细微的进步和成绩, 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 成功的喜悦和良好的师生关系, 会使得学生对会计专业英语学习更有兴趣。教师只有以信任和鼓励的态度来肯定学生的发展, 尊重、理解、宽容地对待学生, 满怀信心地相信他们会取得进步, 同时注意给予积极的评价, 学生才能处于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 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以激发。 (2) 分层次评价。成功是诱发学生学习内部动机的强烈因素, 只有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才能增强学生学好会计英语的信心。为了全面提高会计英语教学质量, 使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要对程度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程度的要求, 并分层次评价指导。发现学生有进步, 要及时表扬和鼓励, 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 并向学生强化“只要我努力, 就会有收获”的意识, 激发学生内在渴求成功、渴求老师给予肯定的欲望。

(2) 注重情感交流, 引发学生学习会计英语的内在动机。 (1) 教师在学生面前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因为教师良好的情绪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 而学生对老师的情感又直接影响他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学生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才能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要把微笑与平等带进课堂, 和蔼可亲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以此唤起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乐意接近老师的情感。课下对学生更要热情, 主动与学生打招呼、交谈, 消除师生间的拘谨, 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平时注意多观察, 重视学生以各种形式反馈的信息, 抑制并消除种种可能出现的恐惧心理、畏难情绪, 及时处理学生在会计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通过集体交流、个别谈心及课上交流、课下平等相处等形式来赢得学生的信赖, 激发学生学习会计英语的热情,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而达到教与学配合的高度默契。 (2) 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友善互动。在会计英语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需要相互交流。交流过程中难免会出错, 如果因为表达错误或发音不标准而招致嘲笑讥讽, 学生的自信心将会受到严重的伤害, 因此在会计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赞美、支持别人, 友善地对待同学, 使他们对学习会计英语充满信心。

(3) 努力使学生看到学习会计英语的回报。教师应该使学生了解专业英语对社会、对个人的重要作用, 学好专业英语对于他们未来发展的积极作用。现在多数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都对专业英语有一定的要求, 专业英语学得好的学生在就业时具有优势, 有机会赢得高薪。

2. 激发高职学生学习会计英语的内在动机。

内在动机源自于一个人内心的需求和愿望。只有那些对学习有浓厚兴趣, 把学习看成自己愿望和需要的人, 才有可能把自己的整个认识活动激发起来。因此在会计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想方设法把会计英语学习变成学生自发的要求, 使学生不再认为是家长、老师或学校要他们学、要他们考, 也就是要激发他们学习会计英语的内在动机。

(1) 给学生提供动力, 引导学生设立个人学习目标。行为目标往往是行为者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行设置的。在这种情况下, 个体会在目标设立的过程中使内在的需要进一步激发, 并形成驱动力。同样, 学习会计英语也应该设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针对学生学习信心不足、畏学厌学的问题, 应引导他们明确学习目标、认准职业理想、激发学习动力。开课之始, 就要通过理论讲授、实地参观等形式将学习目标及毕业后的岗位要求明明白白地、实实在在地向学生“交底”, 使同学们认识到这门课程在自己求生存、求发展的道路上的极端重要性, 认识到这门课程在用人单位全局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对这种“专业重要性”的引导教育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防止和及时制止个别学生出现滑坡和反复。

实践证明, 对明确学习目标和职业理想的教育抓住不放、贯穿始终, 是搞好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基础和前提。许多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 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 教师应该帮助他们设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目标的设立应稍高于学生已有的水平, 使学生产生适度的内部紧张感, 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但目标也不宜定得过高, 因为目标定得过高, 会使学生感到遥不可及, 学生就会丧失信心。另外, 目标的设置应远近结合, 学生既应有自己的长远目标, 也应根据这种长远目标制定近期目标, 这样, 学生才会在实现近期目标的同时逐步向长远目标靠拢。近期目标能更好地激发个体的内在兴趣, 而长远目标始终引导着努力的方向。

(2) 在会计英语教学过程中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根据心理学理论, 学生在有自主选择的机会时, 可以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课堂上的学习和讨论都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而非被动地听讲, 表扬积极的学生并与学生进行情感互动, 是鼓励和维持学生持续参与学习和讨论的最有效的措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发言的机会, 积极吸取和尊重学生的意见, 适时地给学生鼓励等。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对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等都有重要的意义。在会计英语教学中, 应适当采用自学指导法和讨论法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对有争议的问题, 可指导学生查找资料, 弄清问题的实质以及对相关问题存在的不同看法, 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应组织不同类型的讨论, 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 通过相互间的讨论和交流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这些措施不仅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沉闷气氛, 增强学生学习会计英语的主动性, 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在会计英语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真实语言材料。我们学习专业英语没有真实的语言环境, 学生学习脱离实际, 单词光靠死记硬背, 却不知道如何实际使用。因此, 在教学中应注重现代教学工具的使用, 特别是计算机及相关的教学软件的使用, 可以在校园网中以在线方式模拟会计业务和会计环境, 使学生“在做中学”。这样一来学生的参与程度高, 兴趣也高, 效果会更好。在拥有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设备的条件下, 会计专业英语教学如选用英文版会计软件, 会对教学工作有较大的帮助。如显示财务报表和各个总分类账、说明各个总分类账和各个明细分类账之间的关系, 教师通过多媒体计算机, 告诉学生敲哪个键即可。这样, 老师就既教会了专业英语, 也教会了如何使用英文版会计软件。

(4) 会计英语教学内容也应以学生为中心。会计英语课程的特点是集“会计课”与“英语课”于一体。它是用英语教授会计学的一些知识, 但又不是简单地讲英文版《会计学》。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力求体现“浅、宽、精、新、用”的教学改革思想, 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 以达到培养具备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的。文字内容浅显易懂, 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面向专业宽, 以会计学为主线, 涉及多学科基本知识, 扩展学生专业英语学习的知识范围, 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随着外资企业和涉外工程的增多, 对会计人员英语水平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高职院校开设会计专业英语这门课程实现了英语和会计的紧密结合, 有助于会计专业学生提高英文的实际应用水平, 获取更多、更广、更新的知识。要想让学生真正学好这门课, 必须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使学生从“老师、父母要我学”转变为“自己要学”。这样就能提高会计英语教学效果和质量, 培养满足新经济环境需要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葛军.会计英语.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

[2].布朗著.文秋芳译.根据原理教学:交互式语言教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改善教学效果 篇10

学习动机指的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 又称“学习的动力”。它由多种因素构成, 其心理因素包括:学习的需要, 对学习的必要性的认识及信念;学习兴趣、爱好或习惯等。从事学习活动, 除要有学习的需要外, 还要有满足这种需要的学习目标。由于学习目标指引着学习的方向, 可把它称为学习的诱因。学习目标同学生的需要一起, 成为学习动机的重要构成因素。学习动机按类型来分, 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 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 不在活动之外, 它不需要外界的诱因来使行动指向目标。外部动机是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学生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的满足不在活动之内, 而在活动之外。

2 激发学生内在习动机的方法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 利用一定的诱因, 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 形成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要抓住学生追求高分、需要肯定、喜欢表现、渴望成功这些特点,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并把它调整到适度的水平, 使他们那种潜在的学习愿望变成实际的主动学习的行为。具体有以下几点建议的方法:

2.1 利用外在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首先, 教师要正确评价学生, 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评价要注意鼓励性评价和分层次评价。鼓励性评价有助于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的每一点细微的进步和成绩, 特别是后进生, 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教师只有以信任和鼓励的态度来肯定学生的发展, 尊重、理解、宽容地对待学生, 满怀信心相信他们会取得进步, 同时注意给予积极的评价, 学生才能处于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 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以激发。分层次评价能给学生带来成就感, 有助于增加学生学习的欲望。成功是诱发学生学习内部动机的强烈因素, 有了成就感, 学生才有学好英语的信心和继续努力学习的欲望。

其次, 注重情感交流, 引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机。一般情况下, 学生对许多事情或事物都会持无所谓的态度, 并非所有的事物或者现象都能引起他们的情感变化, 只有那些与他们的需要有直接或者间接联系的东西, 才能使他们产生情感, 所以, 教师要把那些有助于培养师生情感的东西带给学生。教师在学生面前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教师良好的情绪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 学生对老师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他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 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 其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发挥出来。教师要把微笑与平等带进课堂, 和蔼可亲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以此唤起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乐意接近老师的情感。在课外, 教师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人, 消除师生间的拘谨, 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不要摆出一幅高高在上的样子, 让学生感到不可接近。教师可以通过集体交流、以写英文日记的方式个别谈心及课上交流、课下平等相处等形式来赢得学生的信赖,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而达到教与学配合的高度默契。

最后, 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在高中英语教学中, 一般情况下, 老师和学生都是以考试成绩来看学习进步与否, 这是一个竞争的问题, 只是一个相对的关系, 学生很不容易看到自己究竟取得多少进步。我们都知道, 在竞争过程中, 最大的对手是自己, 而不是别人。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更好的办法是自己和自己比较, 自己和自己竞争。教师不妨试试这个办法, 在高一开始学英语时, 对学生的听、说、读、学、译水平分组做一次测验记录, 以某一时间段作为周期, 拿出这些记录来, 让学生以课外小组兴趣活动的形式来看自己的学习情况。然后在次基础上再做新的记录, 再比较以前的水平, 这样反复进行, 学生更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更能点燃他们更大的学习的热情。

2.2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机。

内在动机源自于一个人内心的需求和愿望。只有那些对学习有浓厚兴趣, 把学习看成自己愿望和需要的人, 才有可能把自己的整个认识活动激发起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想方设法把英语学习变成学生自发的要求, 使学生不再认为是外在因素迫使他们去学, 换言之, 教师要想办法去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内在动机。

首先, 要巧用竞争机制, 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虽然大量研究表明, 竞争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 但完全取消竞争也是不现实的, 关键是如何正确使用竞争手段。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 可以满足学生的附属和自我提高的需要,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抓两头, 稳中间”的策略。一个班的正数第一名和第二名、倒数第一和第二名的竞争对整个班的学习氛围有很大的影响。教师要重视引导在这几个名次上的学生确定合适的学习目标,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 同时也要充分重视这几个位置上学生名次的交替变化, 以形成竞争气氛。在平时的测验中, 教师在给正数第二名和倒数第一名打分时要注意技巧和策略, 必要时可以适当宽松一些, 这样可以增加他们和成绩更好的同学竞争的信心和勇气, 对整个班的竞争氛围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 有利于习动机的激发。

其次, 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根据心理学理论, 学生在有自主选择的机会时, 可以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课堂上的学习和讨论都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而不是被动地听讲, 表扬积极的学生并与学生进行情感互动, 是鼓励和维持学生持续参与学习和讨论的最有效的措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发言的机会, 积极吸取和尊重学生的意见, 适时地给学生鼓励等。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对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等都有重要的意义。在高中英语教学中, 应适当采用自学指导法和讨论法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 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对英语水平相对较高的同学, 可以组织自学兴趣小组, 教师指导他们去查找他们感兴趣的英文资料来讨论学习, 以扩展知识。这样对班上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形成也是有帮助的。

最后, 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多样化的语言环境。高中生学习英语没有真实的语言环境, 在这一特定的阶段很难做到学以致用, 学生的学习过程几乎靠教师主导。比如在学单词时, 光靠死记硬背, 却不知道如何实际使用。因此, 在教学中应注重现代教学工具的使用, 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及相关的教学软件的使用, 这样可以在校园网中以在线方式模拟真实的情景, 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这样才能使他们乐学、爱学。在没有使用多媒体技术条件的学校, 教师要注意课堂授课形式的变化, 课堂组织形式的变化, 新型实用教具的使用和更换, 尽量多使用实物、挂图等来吸引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注意。

3 结束语

总之, 内部动机能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满足, 能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在教师对其学习评估之前, 他们会对自己的学业表现有所了解, 他们具有好奇心, 喜欢挑战, 在解决问题时具有独立性。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一旦达到了目的, 学习动机便会减弱。另一方面, 为了达到目标, 他们往往采取避免失败的做法, 或是选择没有挑战性的任务, (比如说偏科) 或是一旦失败, 便一蹶不振。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充分激发他们的内在学习动机, 尽量把外在动机转化为积极的内在动机, 以帮助改善教学效果。

摘要:英语课在高中所开课程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是否学好这门课程对学生争取未来更大更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适度的学习动机对推动学习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保持学生一定的唤醒水平, 改善教学效果有重要的帮助。针对高中英语教学, 提出几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寄希望于能改善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学习动机,高中英语教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伯黍, 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陈红.激发学习动机提高英语教学效果[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6, (2) .

[3]Gardner, R.C.The Attitude/Motivation Test Battery:Technical Report.[R], 1985.

[4]文秋芳.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 (2) :105-110.

[5]华惠芳.试论英语学习动机与策略的研究[J].外语界, 1998, (3) .

上一篇:有限合伙下一篇:报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