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类专业基础课

2024-05-27

电子类专业基础课(精选十篇)

电子类专业基础课 篇1

所谓独立学院,就是按照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教发(2003)8号)的规定,由普通高等学校建立的具有本科层次并开展本科教育的学院。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完善的课程建设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还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最终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就业率。因此,独立学院的教育教学中,在传统教授理论课程的基础上,还要按照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本院电子类专业本科教学中,本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不仅开设了多门专业基础课,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配备相应的实验课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其应用。

1 电子类专业基础课程概述

各个专业都开设了一定数量的专业基础课,可能只开设一门也可能开设多门,并且同一个课程有时也作为多个专业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是学生能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的必修课。电子类专业基础课是指在高等院校以及中等专业院校的电子类专业中按照一级学科设立的公共技术基础课程,是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一定基础的课程。

本院电子类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三电”课程 :《电路分析》(上、下)、《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以及《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分析与处理》、《电机拖动基础》等多门课程。这些必修课的教学通常包括理论教学模块及其相应的实践教学模块。通过理论课的学习,使学生一定程度上掌握电学相关理论知识,学习相关知识的分析、计算方法 ;实践教学是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技能的训练,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够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作好准备,进而为成为工程技术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教学环节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习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还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1 督促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相关知识

大学生其实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根本不重视提前预习,这时就要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这一点对于理解掌握所学知识有很大的帮助。课前预习就是让学生在通读教材后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对不理解的概念、定理、公式和法则等用记号标出来,自己通过查找资料或与同学沟通进行疑难解惑,带着问题去听课,并应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决问题。教师给以启发、点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掌握所需知识。

同时通过课后的复习,又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大学每学期的课程安排都比较多,而考试往往都集中在一两周的时间里,这样大家复习的时间就比较紧张。如果学生能抓住平时的时间,每堂课后都仔细复习所学内容,把每节知识都弄懂弄会,这样不仅节省后面考试的复习时间,更能取得较理想的成绩。

2.2 教学过程要讲究方式方法

首先在所讲授的课程内容上,使学生不仅要掌握本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理论及其相关分析和计算方法,还要了解社会发展前沿、电子技术应用焦点等问题 ;并注意在讲授的过程中讲好、讲透那些重点知识内容。教师在传授课程内容时有一些必要的公式演算和理论分析,独立学院的学生高考成绩相对较低,其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一时难以理解和掌握。鉴于此,独立学院的教师应充分利用短暂的四十五分钟的上课时间,要求学生上课注意听讲,不能只满足于听进去,记住就算了事,还要动脑筋研究教师的思想过程,力争把老师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教给学生听课有必要重点选择,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为此,在讲课中对本课的要点及运用的方法,扼要精讲,并标注出来,同时还要求学生将重要的知识框架记在笔记本上。其次引导学生通过探索自己得出结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使得课堂气氛相对活跃些,能够迅速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信心 ;注重实验教学与课程讲授之间互动以及相辅相成的有机联系 ;通过对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及出勤情况)与期末考试成绩按一定的比例计入总评成绩,从而对学生课程学习的整体表现进行全面评价,同时也是对学生平时学习的一种督促、监督。

其次在组织课程内容上,把握“基础与精髓不漏”的前提下,结合专业需求及学时分配,对一些较难理解、不太重要或者在后续课程中会详细介绍的知识点进行适量删减,注重结论的理解与应用。在每一章的最后,讲授一些典型应用,可以适当给出一些相关图片,便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其与实际的相互联系。

再次,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很重要,并且在多媒体授课的过程中,应适当结合板书。一方面,在讲解定义时语言表达要精炼准确,定理介绍时推导证明过程要相当严谨。从某种角度看,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有清晰准确的口齿表述,更有幽默的说话方式、一定的知识积累以及对相关理论形象直观地阐述),可以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讲授效果。除此之外,结合多媒体的使用,将一些知识点用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色彩多样的图画等更有助于学生直观接受和理解。但要注意多媒体课件一定要精简,授课过程利用板书进行现场推导与演绎,远比幻灯片上通篇的文字和公式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将语言表达、板书和多媒体进行合理的配置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对于电子类专业基础课来说,一定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电子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包含基础实验课、课程设计、实习等,是培养学生素质的基础教学模块,可以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工程意识、帮助他们掌握基本工程技术和实践技能。独立学院的电子基础实验课,使学生通过大量的亲身动手实践,不仅可以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性能及其应用,还能掌握一定的典型电路结构和功能,使理论和实践得以统一。基础课实验包含很多类型 :验证性实验,即基础性实验,是对理论教学中的重点定理、结论等的验证,用以加深理解 ;综合性实验,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设计性实验,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自行选择合适电子元器件,设计电路结构,检验其可行性,从而提高学生实验的主动性与创新性,开发学生大脑。在实际教育教学模式中,往往将理论教学模块和实验教学模块分开进行,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完成相关实践。又因种种原因,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并不是同步开展的,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理论之后并不是即时通过实践对其验证,通过实物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及其应用,致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衔接不好,非常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针对课程实践教学,应在这一方面进行改进。对实验课程实施单独设课,与理论课程同步进行,提升学院实践教学的综合性、设计性、趣味性。同时还可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定期安排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切实满足学生的自主创新需求。

3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的加强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成绩,形成独立学院特有的教学手段。

3.1 多学习

新教师或带新课的老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及时解决问题。也可抽空听取有经验的老教师的课,加深对相关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的同时,可以借鉴老教师的授课方法、与学生的互动方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技巧。

同时新教师或带新课的老师应尽可能多的参加其他团体或个人组织的相关理论精品课程的培训学习。在此过程中,既能够向名师学习,和他们面对面交流,从而促进对所学课程内容的理解 ;又能够了解到其他兄弟院校教育教学模式上的优点,因地制宜。

3.2 多交流

由于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同一教研室中的教师不管专业是否相同都应多沟通多交流,对教授的内容、教学方法、如何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以及如何使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等内容进行讨论,交流经验。

3.3 多钻研

独立学院设有院长基金、教学改革等多种项目,教师应积极申报并发表一些高质量的论文。撰写和发表相关论文、研究报告,不仅是对自身教学经验的总结,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提升本院教学研究水平,很大程度上调动教师在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积极性。

4 结束语

电子技术基础专业的个人简历 篇2

电子技术基础专业的个人简历

基本信息 个人相片
姓 名: YJBYS 性 别:  
民 族: 汉族 出生年月: 1981年10月17日
证件号码:   婚姻状况: 已婚
身 高: 165cm 体 重: 65kg
户 籍:   现所在地:  
毕业学校:   学 历: 中专
专业名称: 电子技术基础 毕业年份:  
工作年限: 十年以上 职 称: 高级职称
求职意向
职位性质: 全 职
职位类别: 生产/营运-生产经理/车间主任
职位名称: 生产主管 ; 品质主管 ;
工作地区: 江西 ;
待遇要求: 6000元/月 可面议; 不需要提供住房
到职时间: 可随时到岗
技能专长
语言能力: 普通话 标准
教育培训
教育经历:
时间 所在学校 学历
1995年9月 - 197月 江西电视职业中专 中专
培训经历:
时间 培训机构 证书
工作经历
其他信息
自我评价:  
发展方向: 如贵公司是新开的厂,本人可以帮贵公司从起步建立生产及品质标准,如不是新开厂,本人可以凭借10多年的`工作经验更好的完善贵公司的生产及品质标准
其他要求: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   手机号码:  
电子邮件:   QQ(OICQ):  
个人网站:   邮政编码:  
通讯地址:  

电子类专业基础课 篇3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 教学改革 电子封装技术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C-0076-02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电子封装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它在完成机械制图、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金工实习、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等主要先修课程的基础上教学,为电子封装技术专业的学生学习专业机械设备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在专业课程设置中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为培养从事工艺、运行、管理的技术人员,使其在了解机械的传动原理,设备的选购、正确使用与维护及故障分析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基本知识。该课程设置在专业课程之前,此时的学生对机械设计的相关概念及理论认识较浅,面对课程概念多、原理难、内容抽象、实践性强等特点,往往会感到困难和枯燥,学习兴趣大打折扣。针对电子封装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需要教师结合专业特点,充分利用包括通用和专业实验设备在内的资源和条件,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的针对性不强

电子封装技术专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目的是为学习半导体制造工艺设备、电子封装与组装设备和片式元件制造工艺及设备等专业机械设备打基础,强调的是其基础性和应用性,而不是像机械设计专业学生以能够设计机器为目标。因此,学生不需要对复杂的设计计算公式和方法理解得完全透彻明白,而主要是能够运用这些公式、定理来解决专业机械设备学习过程中的疑问,能够在将来的工作和学习中解决在购置、管理、使用及维护专业设备中遇到的一些机械方面的问题。

(二)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兴趣不高

有学生片面地认为,电子封装技术专业主要是学习电子封装制造方面的知识,不设计机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不用好好学,用处不大,在思想上没有正视课程的重要性。另外,学生感到课程内容抽象、枯燥、杂乱无章,学习困难,产生厌学情绪,消极应付,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三)教学方法单一,过分依赖多媒体

课程中的理论设计计算可以说贯穿整本教材,容易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且理论性强,知识点众多,初学者容易混淆遗忘,理解掌握困难。再者,教学大都采用多媒体,虽然节省了板书时间,但由于信息量大,教学进度变快,学生的思路跟不上教师的讲解进度,使学生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感到无所适从。

(四)实验室建设滞后

由于场地、经费等现实条件的限制,场地有限,实验设备不能及时更新,开出的实验项目受限;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学生观摩为主,学生不能亲自操作、感受实验的整个过程,好奇心不能得到满足,想法不能得到验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不大,实验效果不佳。

二、教学改进途径

(一)转变观念

重视课程在电子封装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及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介绍,上好第一堂课,让学生清楚了解该课程的纽带作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参观实验室环节,通过介绍实验设备特别是本专业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使学生了解课程在机械设备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始终保持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这就需要采用灵活的授课方式(例如实物教学、设问式教学、专题讨论等)、多样的教学内容表现形式(例如动画演示、模拟仿真、图表比较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从机械设计角度讲,电子封装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封装设备运行与维护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毕业后成为在通信设备、军事电子设备相关厂家及科研机构从事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工程应用型高素质复合人才。根据此目标,课程内容应选择与本专业结合紧密的教学内容,特别是与专业设备密切相关的内容,主要包括各类机构和传动、连接和轴承等,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上,掌握与本学科专业知识相联系的机构和零部件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等基础内容,为后面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转第104页)

(上接第76页)

(三)用好多媒体,板书辅助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正在蓬勃发展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性、图文声像并茂、交互性、动态性、可重复性等诸多优点,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系统,使学生在开阔视野的同时,调动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但要避免多媒体教学的弊端,把握好教学节奏。当然,多媒体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板书。板书教学更能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更有利于学生记笔记和互动。教师能够随时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和积极性,而及时放慢或加快讲授速度,充分合理地利用时间。作为当前最为普遍使用的两大教学手段,采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教学为辅的联合教学方式,合理运用,无疑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实践环节应强调学以致用

电子封装技术专业的实践环节,应从本专业的社会需求出发,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关注知识综合应用能力,重点解决与电子封装仪器设备直接相关的机械结构设计,运动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三个方面的能力。实验应体现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和系统性,实现实验教学学以致用的目标。

(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网络正在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教育教学方面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络教学、在线答疑、远程教育、资料查阅等网络资源,可谓丰富多彩,且具有实时性、快捷性、动态性等优点。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也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随着社会对电子封装技术人才的专业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及实践能力等各方面要求的提高,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授课方式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革。在优化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柯祯,程光蕴,李仲生,钱瑞明.机械设计基础(第六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周志刚,徐芳.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质量控制及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0)

[3]陈厚荣.非机械专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基金项目】广西微电子制造工程特色专业(桂教高教[2011]66号);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训练实习内容多样化改革与实施项目(ZL2454)

【作者简介】范 勇(1975- ),男,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讲师,研究方向:表面组装技术及教学。

电子类专业基础课 篇4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使得信息化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 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逐渐到来, 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在这样背景下, 高校开始重视起电子信息专业技术的培养, 以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但是就目前来看, 高校电子信息专业的实践教学中, 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的顺利进行, 需要引起相关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1 电子信息专业概述

电子信息专业, 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 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专业性学科, 其教学的主要目的, 在于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技术。对于电子信息专业教学而言, 学生必须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能够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技术基础和理论知识;

2) 能够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以及实验技术, 对电子设备进行分析和设计;

3) 具备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4) 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政策和法规, 以及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5) 掌握电子产品的一般生产工艺, 能够对其生产进行管理;

6) 掌握电子电器产品的维修焊接技术, 能够独立完成设备的焊接和拼装;

7) 具备对电子设备进行熟练安装、使用、调试、维护的能力。

2 电子信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电子信息专业教学中, 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 导致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 生源质量参差不齐, 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 使得教学工作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

2.1 实践教学缺乏

电子信息专业是一门面向应用的学科, 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是, 在当前电子信息专业的基础课教学中, 由于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 导致课程教学以理论为主, 实践教学较少, 严重影响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使得学生中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

2.2 存在与实际脱节的现象

电子信息专业作为引领社会发展的高科技产业, 在课程的设计上应该充分体现创新性, 以推动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但是, 当前的电子信息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在内容设计、实践教学、理论研究等方面, 仍然沿用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的内容, 缺乏创新性, 与实际发展情况存在严重的脱节, 不利于学生的就业。

2.3 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以理论为主, 辅以少量的实践教学, 教师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 对知识进行枯燥的讲解, 容易导致学生对枯燥的知识产生厌烦情绪, 影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3 提升基础课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要结合高校实际情况, 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 以提升电子信息专业技术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3.1 精编教学内容

针对电子信息专业的教学目标, 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编制。首先, 要对教材进行合理选择, 选取概念全面、原理清晰、方法独特、内容创新的教材, 并以此为基础, 辅以其它相关资料, 对不同材料的优点进行充分挖掘和融合。其次, 在教案的编写方面, 要具备清晰的思路, 确保概念准确、语义分明, 能够充分反映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同时可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提高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3.2 加强实践教学

首先, 要对课程进行重新设置, 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其次, 要加大对于实验设备的投资力度, 完善实践教学的基础设备,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然后, 要确保理论与实践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 作为一门面向实际应用的专业性学科, 电子信息专业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 如果单纯的传授理论知识, 无法满足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微机原理课程为例, 其中不仅包含了丰富的理论知识, 如电路原理、编程原理等, 同时也具有自身特定的结构和形态, 要对其进行全面掌握, 单纯依靠理论和图纸是行不通的, 如果不实际接触, 只凭借想象不可能了解微机的内部构造, 会直接影响其对于微机工作原理的理解和认知。而理论结合实践的形式, 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装机和实践机会, 加深学生对于相关原理的理解和记忆。

3.3 改进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关系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因此, 对于教师而言, 要结合学科特点, 以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 开展教学工作。在电子信息专业技术基础课的教学中, 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 对难点进行简化, 清晰地显示出理论研究的流程, 从而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便于学生的理解。同时, 可以结合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内, 增加教学的信息量, 从而使得教学更加直观, 更加生动形象, 而且可以减少教师的压力, 课件在经过适当更新后, 也可以重复利用, 能够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4 结语

总而言之, 在当今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 高校电子信息专业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针对这种情况, 高校必须完善师资力量, 加大资金投入, 采取必要的措施, 从容应对挑战, 通过相应的课程改革, 提高电子信息专业技术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为社会提供紧缺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青.浅谈电子信息专业技术基础课的教学[J].科教文汇 (上旬刊) , 2008 (7) :66.

[2]朱洁晶.谈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教育探索, 2013 (9) :42-43.

电子类专业基础课 篇5

液压与气压传动

【课程名称】

气压传动元件。【教材版本】

李世维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基础(机械类)。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空气压缩站的作用和组成。了解后冷凝器、贮气缸、辅助元件的公用。2. 熟悉气缸、方向控制阀、压力控制阀和流量控制阀的功用及结构。3. 了解气压传动的特点及组成和工作原理。二.能力目标

1. 能够认识各种元件的符号及功能,注意气压元件与液压元件符号的区别。2. 能够比较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的特点,为正确选择传动方式作基础。三.素质目标

1. 具有应用所学液压传动的知识分析一般传动系统图的能力。2. 了解气压传动的主要特点及工作原理。四.教学要求

1. 认识气压传动的元件图形符号及功用。

2. 着重研究介绍与液压传动不相同的元件的工作性能和结构特点。【教学重点】

1. 空压机、后冷却器和贮气缸的功用及结构。2. 气动三联件的图形符号及功用。

3. 与液压传动的压力、流量和换向控制阀的结构,图形符号不相同的表示方法。【难点分析】

1. 气压传动的动力源比液压传动的动力源增加了后冷却器、贮气缸等元件的功用及气动三联件的作用。2. 各种控制元件的区别。【教学方法】

用比较法进行教学,讲授中配以示教板、挂图、实物或课件。【学生分析】

通过比较法学习,能较快地掌握气动元件的功用及图形符号。教学难度不会太大,须注意液压传动中所没有的元件的用途介绍。【教学资源】

1. 机械基础网络课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吴联兴主编。机械基础练习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教学安排】

2学时(90分钟)【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请同学介绍气压传动与液压传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在气压元件上,气压传动也有许多元件与液压传动的元件相似。本节课就介绍气压元件的结构和图形符号,请同学注意哪些元件是液压传动中所没有的,它们有哪些作用? 二.讲授新课

1. 空气压缩站

它是为气压传动提供动力源,由空压机、贮气缸和后冷却器组成,如图8-30所示。

(1)空压机。与液压泵相似,按压力和流量分类。结构分往复和旋转式。

(2)贮气缸。贮存压缩空气,常称气包,是为消除气体的压力脉动。

(3)后冷却器,将空气中的水份分离出来,提高空气的纯度,保证空气的压力。结构如图8-32,33所示。

(4)空气过滤器、干燥器和油雾器。着重介绍气动三联件。如图8-35。

2.气缸,气马达

气缸与液压缸结构相似,气马达应用于气动砂轮,或气动抛光机,但应用不多。

3.方向控制阀

其结构与液压系统的方向阀相似,只是在图形符号上的排气口符号为三角形。因为排出的空气是直达大气。

4.压力控制阀

基本与液压系统相似,安全阀相当于液压的溢流阀,但结构上略有不同,如图8-42所示。

5.流量控制阀

与液压系统相同。

三.小结

1. 气压传动元件有许多与液压传动元件相同,但由于自身特点,动力源不一样,它是由空压机,贮气缸和后冷却器组成,以保证气压稳定,并清除空气中的水分。此外还有常用的气动三联件,它是由空气过滤器,油雾器和减压阀组成。2.换向阀的图形符号在排气口上由于与大气相同,以三角形尖头向外表示。其它相似。3.在结构上相似的元件,由于液压系统传动时,油液有一定的粘度,在各种阀体与阀芯之间的间隙公差可以选择比较大些,而气压传动的气体没有粘度,其元件的阀体与阀芯之间的公差就相应要小一些,否则将造气泄漏,无法正常工作。

电子类专业基础课 篇6

【关键词】专业特点 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 综合能力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是技工学校汽车修理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该门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具备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的教学中,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应打破传统应试型教学模式,以塑造应用技术型人才为最终培养目标,调整知识结构,突出专业特点,重视能力培养和综合评价,对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进行教学改革。

一、 教材选择和教学内容设置应突出专业特点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教材大致分为电工类通用和非电工类通用两种。教材所列内容是电工电子技术的一般基础理论知识,针对性不强。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行业工种工作变得相对单纯。从事某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要求广而深,与行业无关或相关甚少的知识需求相对减弱。汽车修理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其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设置,不可能面面俱到,应以专业需求为前提,在保证电工技术的基本知识教学的基础上,选取或增强与汽车修理专业密切相关的直流电路的计算、磁路和磁场、电磁感应正弦交流电及直流发电机、电动机、常用仪表的使用等作为教学重点。对于应用性不强的一些理论推导、公式证明、繁杂的计算,可适当省略,突出专业特点,以保证在有限的课时内,课程中专业基础知识的高含量,提高知识的应用率。

二、 理论教学应与专业紧密结合

理论课的教学特点是“精讲”。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同时,应与专业知识紧密衔接,强化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方法。

(一)激发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不感兴趣,不够重视,原因在于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教学中,教材内容的普遍适用性使得与专业相关的内容不够突出。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中引入汽车电器设备中的相关内容向学生作介绍,可使学生意识到课程的实用性和必要性,激发学习欲望。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中的电工基础部分包含两大内容:“电”和“磁”。抽象的概念、复杂的结构、艰深的工作原理,往往令学生望而生畏。因此,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应尽量使用实物教学、模具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实验课教学等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以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并记忆深刻。

(二)强化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

对于汽车修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发电机是其专业课程中极其重要的部分。正弦电动势的产生是学习发电机所需的相关电工学基础知识:课本上介绍“正弦电动势的产生”仅用极少文字篇幅概括了交流发电机产生正弦电动势的工作原理,这显然不够。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增加课时数,增加知识深度,扩充知识深度,扩充教学内容,将汽车发电机相关的知识与讲授的课程紧密结合的方法,对这部分内容予以特别强调和充分重视,强化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由于汽车电器的设备使用的电能为直流电,这些直流电大部分由汽车直流发电机(或硅整流发电机)提供,因此可给出简单直流发电机工作原理示意图,与交流发电机加以比较,指出交流发电机和直流发电机的发电原理都是由电枢线圈在磁场中旋转切割磁力线,产生电磁感应,在线圈中得到感生电动势和感生电流,发电原理相同。课程采用实物教学让学生对汽车直流发电机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对电动势的产生、交直流发电机的发电原理有深刻印象。将汽车电器设备的有关知识引入电工基础教程,诸如“电动势”汽车铅蓄电池实物测量,得出电动势表示电源转换能量的本领、电源电动势数值上等于开路电压等应用性结论。把“磁场与电流的作用”一节与起动机的起动原理相衔接;“电磁铁”与喇叭继电器、闪光继电器衔接。相关电工学知识与汽车电器设备专业知识的紧密衔接,不仅为后续课程的深入学习作好理论准备,使本课程的电工基础知识真正成为专业课的基础,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活学活用的应变能力。

三、 实践教学应注重综合能力培养

汽车修理专业学生今后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判断能力、动手能力、应变能力等应具备较高的水平。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中的实验课应有目的地把验证理论和训练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需要突出后者。

(一)课前准备:调动主观能动性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实验课教学中,应改变让学生被动服从、机械执行的刻板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实验前的知识准备了解仪器仪表的用途及使用方法,到实验线路的设计,都让学生自行完成,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自学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实验课中真正能够培养良好的实验操作技能和体会创造及成功的乐趣。

(二)加强应用性实验

教材所设的实验课程中,单纯验证性实验的比重较大,应用性实验较少。适当增加应用性实验,如日光灯电路、使用万用表测量铅蓄电池电动势、继电器的接线等,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增强对电路原理、仪表使用的认识,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还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三)障碍设置:应变能力的培养

遇到突发性事件,能冷静地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判断,找出原因,并着手加以解决。这种应变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应在实验过程中经常性、有意识地设置障碍来加以培训。在做“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实验前,学生已经做了课前预习,如果按部就班照搬课本上的实验电路图、实验步骤,则整个实验过程只是复习了电流、电压的测量方法,实验意义不大。为此,在本实验适时设置障碍:把原来2个电源改为1个,3个电流表改为1个,要求按时完成实验。学生立即重新设计电路,用导线代替已取消的电源和两个电流表,记录实验数据,通过分析计算,最终验证基尔霍夫定律。在日光灯电路实验中,接线完成、日光灯发光后,撤掉启辉器设置障碍,再让学生重新接线完成实验。学生采用瞬时触碰方法代替启辉器,顺利完成实验。这使得学生不仅学会日光灯发光原理、自感现象的应用、电路的接线,而且对启辉器的工作原理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另外,当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改革正朝着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验实践课时或理论技能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理论课教学应在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上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使教学过程更加完善,以适应当今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作者简介】蓝春艳(1965- ),女,壮族,广西柳州人,广西柳州市技工学校讲师。

电子类专业基础课 篇7

首先, 要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 没有基础作铺垫, 急于求成往往事倍功半, 所以在读图之前要对各元器件的作用了如指掌, 进而才能分析清楚各单元电路的性能, 现把各电器元件的作用归纳如下。 (1) 电阻器, 它是一个线性元件, 主要作用是限流、降压、分压、分流、负载、匹配等。 (2) 电容器是一个非线性元件, 可存储电场能。主要有隔直流阻交流、耦合、调谐和振荡作用。 (3) 电感器, 它是一个非线性元件, 有存储磁场能, 主要有隔交流通直流、振荡、调谐、补偿、磁偏转等作用。 (4) 晶体二极管, 它是一个非线性器件, 特点是正向电阻很小, 反向电阻很大, 主要有整流、检波、钳位等作用, 具有开关的特性。 (5) 晶体三极管, 它是一个电流放大器件, 主要用于放大电路, 晶体三极管也具有开关的特性。 (6) 变压器, 它的主要用途有变压、阻抗、匹配、变相位和变电流等。以上是电子线路图经常遇到的电器元器件, 熟悉它们的特性和作用对逐级分析各个单元电路的性能至关重要。

其次, 在识读电子线路图时, 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之后, 就要了解所研究电路的使用场气及所起的作用, 以便能从总体上了解其工作机理。从线路图的主标题栏、元件目录入手, 了解电路的大致情况, 为进一步识读电路图打下基础。

第三, 对照电子线路图进行详细的逐级分解。一张线路图一般由几十到几百个元器件组成, 各元件之间连线纵横交叉, 形式变化多样, 表面上看读懂图纸好像困难较大, 其实电子线路的构成是很有规律的, 不管电路多么复杂, 只要进行认真、深入分析, 总能发现各种电路均是由一些基本单元电路所组成的, 而单元电路又是由一系列元器件所构成的, 在讲解过程中, 我将原图按功能分成若干基本部分, 分析每一部分都有哪些基本单元电路, 每个单元的基本作用是什么, 单元又都有哪些电器元件, 每个元件的作用如何。如此展开, 进行逐级分析, 就可以对整个电路加深了解, 一般电子线路通常含有整流电路, 多用单相全波或单相桥式整流电路。滤波电路, 其有三种形式, 即电容滤波电路、电感滤波电路型滤波电路, 三极管电压放大电路和振荡电路等。在对单元电路进行分析时, 应先分析清楚电路中的主要元件, 对其电路功能基本了解后, 再对辅助元件的作用进行分析, 这样还可以对整个电子线路图的全貌有了一个全面了解。

第四, 抓关键, 找通路。在对电子线路图的单元电路分析时, 通常要考虑它的静态和动态工作状态, 以便于了解其工作性能, 所以有必要找到单元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直流通路是指无动态信号时的工作通路, 而不考虑动态输入情况, 而交流通路是在有交流信号输入时的工作通路, 在画交流通路图时, 通常是把电路图中的直流电源用对地短来代替, 电容器用短接导线来代替。在电子线路图中, 要注意反馈网络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使学生知道正反馈是起振的必要条件, 所以找出反馈通路并分析反馈的极性和类型, 对深入地理解电路的工作过程有很大的帮助。

第五, 纵观全貌, 综合分析。在对各部分单元电路工作情况基本了解之后, 就要将各单元电路联系起来, 综合考虑, 并注意在分析电路图时要联想到接线图, 在读图的时候要先看主电路, 再看控制电路, 在看主电路时, 从电源输入端开始, 顺次经控制元件和线路到用电设备。在看控制电路时要从电源的一端到电源的另一端, 按元件的顺序对每个回路进行分析, 逐步分析前、后级电路的关系, 进而从总体上把握住电路的工作机理。

电子类专业基础课 篇8

关键词:独立学院,教学质量与改革,课程体系

1 概述

我国独立学院创建于20世纪末。独立学院的共同特点是: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 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 独立进行招生, 独立颁发学历证书, 独立进行财务核算,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独立学院是依托普通高校的教育资源、品牌和无形资产办学。因此, 在设置专业、课程等方面会受到一些限制和影响, 最大的问题是相应普通高校的课程培养模式不完全适用于独立学院, 很难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 要使独立学院持续、健康的发展, 充分借鉴、吸收普通高校的课程体系建设, 提升独立学院课程体系建设质量有很有意义。

计算机作为现代社会人才所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正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计算机课程群作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工具课程, 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计算机课程群也具有参与建设的院校多, 发展成熟度较高等特点。但是目前我们也发现, 由于历史原因, 各独立学院计算机课程群的教学组织不尽统一, 课程群的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到独立学院的特点, 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偏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比较随意、考试方式、考试内容无严格规定、校内计算机教学资源比较贫乏、校内计算机利用率低下、学生参与教学改革的热情不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教师的教学热情学生的负面影响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专业发展, 计算机工具未能发挥重要作用。如何让独立学院的学生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的使用、编程及应用系统开发?电子信息类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设如何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兼顾学生之间的专业差异、层次水平?如何实现教师教书有激情、学生学习有热情、院系服务有感情的三重联动?

2 具体改革内容

考虑到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特点, 结合普通院校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是课程建设。从如下三个方面来体现:

2.1 理顺思路、优化专业培训方向体系

建设应用型独立本科院校, 课程必须要有重大突破, 学术课程与职业证书课程的融合设置是有效的、突破性的途径。做到这点有一定的难度, 需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劳动与就业主管部门、人事部门的联合支持。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体现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的具体课程框架。不应完全按普通高校的规定进行, 要结合自身实际处理好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主干与专业方向课程的关系, 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课内与课外、教与学等方面的关系;要重新审视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起点, 注意知识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与先进性, 加大课程整合力度, 搭建课程平台, 提高课程的综合化程度。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专业方向模块”上设置“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两个平台, 强调对学生二次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应用型特点所决定, “专业方向模块”的课程整合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独立学院的特点, 我们设置了“计算机基础知识”、“面向对象编程”、“可视化工具开发”三个课程建设平台。

2.2 强化实践环节, 体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工具作用。

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是一种可以自动进行信息处理的工具;计算机是一种能够高速运算、具有内部存储能力、由程序控制其操作过程的电子装置。独立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以实用为主, 侧重于具体应用, 主要包括:2.2.1计算机基础知识。内容的教学以专题为主, 共分10个专题, 分别为:计算机的发展简史及其重要意义、计算机基本组成原理、计算机组装及系统安装、计算机的常用外设及其安装使用、进制及其之间转换、各种编码、Windows或Linux操作、微软Office套件或WPS Office套件、信息系统安全及防护措施、网络工具使用。减轻学习的学习负担, 也易于老师的授课。2.2.2面向对象编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是一种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Simula语言, 发展已经将近三十年的程序设计思想。其自身理论已经十分完善, 并被多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Language, 以下简称OOPL) 实现。主要介绍面向对象的开发语言C++。由课程教学和课程设计组成, 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主要包括:数据类型与表达式、输入输出流、程序控制结构、函数与预处理、数组、指针、类和对象、继承与派生、多态性与虚函数。2.2.3可视化工具开发。可视化开发就是在可视开发工具提供的图形用户界面上, 通过操作界面元素, 诸如菜单、按钮、对话框、编辑框、单选框、复选框、列表框和滚动条等, 由可视开发工具自动生成应用软件。还可轻松跨越多个资源和层次连接所有数据, 经过时间考验, 完全可扩展的, 功能丰富全面的可视化组件库为开发人员提供了功能完整并且简单易用的组件集合, 以用来构建极其丰富的用户界面。在教学中我们推荐选择微软VS2005开发套件或JAVA开发平台。

2.3 调整实践学时、优化理论学时。

课程体系的优化、实践环节的加强、讲课内容的重组、学生上机实践时间的延长, 这几大措施的提出, 减少了授课时间, 提高了学生的上机实践时间。既可以提高教师的授课效率, 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学习热情, 同时也与教育部的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减少讲课学时的思想相吻合。切实体现独立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用性、可操作性的要求。

3 实施方案

根据具体的改革内容, 我们制定了如下的具体实施方案, 主要包括:

3.1 制定独立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程方向平台, 切实提高实践课程的比例。

3.2 制定独立学院计算机基础、编程、仿真的教学计划, 在全院范围内统一, 并争取介绍到其它兄弟院校。

3.3 建立高质量的计算机基础题库系统, 方便学生考试。

3.4 成立计算机基础教学保障部, 设立办公室, 无专业教师, 所有老师每年聘任一次。

全院范围内的计算机类课程的授课权由全院老师公开竞聘, 由学生自由选择授课教师。

4 方案特点

4.1 既兼顾了独立学院对理论知识的要求, 又体现了独立学院人才培训实用性、技能性的特点。

4.2 不仅是一次教学方式的改进, 更是教学理念, 教学思想的转折。

4.3 方案的实施体现了学校“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思想, 切实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

4.4 提升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结束语

方案的实施必将大大优化独立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 对独立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建设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从受教育者的角色, 本方案的实施必然能够使接受该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安排的学生能熟练掌握相关计算机操作技能、具备计算机三级以上的计算机理论与实践水平, 能够进行中小型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这为以后学生在具体的专业领域做出较好的成绩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也充分体现独立学院的强基础, 重实践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魏利华, 赵秀荣, 刘德军.关于农科院校开设“运筹学”公共选修课的探讨[J].云南农业教育研究, 2007 (1) .

[2]A gigantic project in the development of peda-gogy as a discipline;张楚廷[J].高等教育研究, 2007 (8) .

电子类专业基础课 篇9

关键词:工业工程基础,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课程改革

当代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形成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职业教育体系, 培养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四川省遂宁市, 遂宁市近年来承接产业转移升级, 引进了140余家电子企业落户, 已形成涉及多种电子、器件产品生产的产业带。我院电子类专业通过对大部分企业进行调研, 分析出本地电子企业典型岗位, 并以此制定出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 能从事电子产品装配、调试、维修、销售、生产管理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通过后期跟踪调查发现, 我院电子专业毕业生在电子企业进行生产运作和现场管理工作占一定比例。这说明地方产业对工业工程人才需求是具体的, 我们有必要对现行工业工程管理课程进行贴近产业实际的课程设计。

一、我院工业工程基础课程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制造业飞速发展, 企业生产经营模式从简单、粗放型生产转向多样化、小规模、流水线生产。这样的生产模式注定企业必须使用先进自动化设备、先进的生产管理方法和既了解产业技术又熟悉生产管理的技术人员。所以我院在大三工科系开设了工业工程基础课程, 使专业技术人才具备人、机、料、法、环境管理方法, 成为复合型人才。

目前我院工业工业基础课程采用普遍院校讲授内容和授课方法, 学生在通过课本知识、教师课件演示、课堂作业获取知识。学习在学生的过程中一是:没有真正接触到生产线, 对课程涉及内容只能凭空想象, 感觉内容空洞, 没有学习兴趣;二是:通过课堂学习, 很难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为今后职业生涯打下的基础不坚实。三是:由于开设课时的局限性, 授课老师对课程内容设置没有形成统一标准, 授课内容不一致, 造成学生对工业工程课程有不同认识。

二、改善工业工程基础教学的有效措施

1. 多方介入课程设计, 形成统一课程标准。

《工业工程基础》、《质量管理》和《生产计划与控制》作为工业工程基础课程, 形成了具有工程特色的运作管理系列课程的课程体系。但工业工程作为电子类专业交叉课程开设时, 不可能把工业工程所有基础内容全部涵盖。职业技术教育也要求, 课程内容设计需做到“学以够用”、“学以能用”。所以在内容设计上, 我们需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够用性和实用性。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类专业已建立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 委员会由地域内教育局、行业、企业和院校专家、学者组成, 职责包括对电子类专业课程调研、设计和审定。《工业工程基础》课程可以依托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 广泛调研区域内企业生产线运作情况和所涉及工业工程具体内容, 针对调研结果, 把结合大部分企业实际的工业工程内容设计到教学环节中。

邀请企业工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到教学内容设计中。企业工业工程技术人员长期工作在生产一线, 具备较强的生产实践经验, 对产业技术和生产管理都有深入的研究。将他们对工业工程管理认识和典型的工业工程管理案例编写入课程, 具有专业产业充分衔接的意义。

2. 开展校企合作, 实现多方育人

《工业工程基础》是与企业结合相对紧密的一门课程, 要让学生学有所用, 必须将课程讲练一体化设计。将练习融入企业真实环境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于2011年联合区域内多家生产型企业成立了遂宁市先进制造业教育集团和遂宁市应用电子技术教育理事会。院校通过教育集团和教育理事会这两个平台, 接洽到区域内适宜的企业进行校企合作。

校企双方合作包含了实习环节的合作、互派教师的合作、技术支持的合作。一是:学生学习《工业工程基础》过程中安排一定课时到企业接触真实工业工程管理, 利用学习方法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实习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校企通过学习实习发现、考查、储备技术人才, 实现双赢。二是: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工业工程基础》部分内容教学, 用企业的方法、用工作中实际案例、站在工程人员角度, 引导学生学习、训练。三是:企业人员相对院校教师流动性较强, 我院部分教师在工业工程专业研究时间较长。所以, 部分教师可以坚持为企业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同时, 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可以反馈、促进教育教学改善。四是:区域内多家企业已经在我院设立了相关生产型实训基地, 我们可以开设《工业工程基础》实训专业周, 将学生安排到实训基地进行生产管理和设计。

3. 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对《工业工程基础》的兴趣及对知识准确把握,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多种先进性的、符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

一、工业工程管理与设计中的动态演示。近年来, 教师在课堂上主要采用PPT演示, PPT演示有一定的动态效果, 但针对《工业工程基础》课程中如:流程图设计、操作分析图制作、时序图改善等教学环节, 用动态图演示流程有直观的效果。所以, 通过FLASH和HTML5等技术实现演示动态是有必要的。鉴于动态演示工作量较多, 建议教师平时注意素材的收集与处理。

二、影像教学。针对课堂中贴合生产实际, 又不能即时进行实验、实训的, 可以通过影像展示, 让学习有直观认识。例如:在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中, 教师通过收集物流设施没备、企业搬运与仓储等录像, 让学生对此环节更好地了解。教师可以利用平时备课时间到国内外工业工程网站收集、提炼相关授权视频资料, 并形成共享型资源、素材库供教师、学生使用。

三、案例教学讨论。

在课程资源库中选择合适案例, 对其进行讨论, 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案例的选择要注重案例的功能与目的;要兼顾区域内企业实际案例和国内优秀案例;要注意与课程重点内容相结合;也要考虑课程整体理论基础知识的灌输。另外, 在有条件和学生达到一定水平下, 可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形成主动学习型课堂。

四、模拟与游戏教学。

通过软件平台, 让学生模拟整个生产运作过程, 这是一种快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教学手段。比如使用“生产计划与控制软件”让多个学生各自扮演角色, 参与生产计划与控制整体流程;比如使用“企业沙盘”, 进行的运营对抗演练。通过模拟演练, 把生产企业实际动作中的关键环节作为沙盘的主体内容, 相当于把企业搬进了课堂。这种教学手段, 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企业的经营运作, 学会有效的资源规划及决策、企业产供销平衡关系、财务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企业生产与物流知识等一系列关键性问题。同时, 提高了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提升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结束语

电子类专业基础课 篇10

一增加与职业需求相关的专业知识

高职阶段的学生普遍对英语学习存在抵触心理, 认为英语枯燥乏味、难学难懂。高职公共基础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 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高职学生对专业大都非常偏爱, 而且他们对将来的就业岗位有较早的定位。因此, 基础英语作为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基础课程, 应根据职业岗位上职业能力的需要, 可以在现行的教学内容上有所突破, 也就是打破常规教学模式, 适当增添专业内容, 将与专业相关的内容和与就业岗位需求的最简单和最基础的内容恰当地融入基础英语教学, 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从而实现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英语教学。这些教学内容的植入, 会使学生感到基础英语的学习能学到专业的英语知识, 会给将来的就业带来优势, 必将积极参与课堂, 并有了学习的兴趣。专业知识的增加一定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让学生有信心和动力继续学习。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1.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有很好的效果, 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教学手段。高职阶段的学生学习自主性相对较差, 注意力略显不足。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 在讲授基础英语知识的同时, 精心设计教学情境, 组织和专业相关并符合学生未来工作情境的活动, 利用角色扮演、模拟生活进行语言实践, 学生们能更好地将实际和英语语言结合到一起, 在学习到基本英语的同时, 还掌握了职场用语技能, 提前体验职场情境, 必将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 在讲授产品描述一课时,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专业设定不同的教学情境。在对电子商务专业进行授课时, 可以设定情境:你是阿里巴巴中国网站的经理, 有一个公司前来和你洽谈在你网站开阿里旺铺的业务, 你们双方初次见面, 你对他进行接待并交换名片的场景。从这个情境中可以学到初次见面如何打招呼, 以及名片的交换礼仪, 这样既学到了英语基础知识也接触到了在专业岗位会出现的情境。

2.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教师精心设计一个“项目”, 学生通过对它的实施而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将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 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以学生为主导进行项目的实施。学生在实践过程中, 掌握项目实施所要求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体验自己完成项目任务的乐趣,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项目教学手段是高职生在专业课学习中常见的教学手段, 它依旧适用于基础英语的教学。如教师设定任务:假定你是ABC公司的职员, 你公司新生产了一批保温水壶, 部门经理要求你在公司网站上发表一篇关于保温水壶产品描述。带着这个任务, 学生展开学习并最终完成任务。学生既学到了基础英语的知识, 也接触到了专业岗位可能出现的任务。

3. 教育信息化

所谓“教育信息化”, 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其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 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 将教学信息传播多媒体化, 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 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自主学习。同时设立与学生网络的沟通环节, 方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 并进行相应的指导与调控。

如教师可在网络上设立一个空间, 上传课堂教学的所有内容和任务。其中有一个链接是补充学习, 其中涉及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口语对话。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在线学习。如果有不明白或不理解的地方, 可以在线沟通或给教师留言。教学的信息化, 可以让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开展进一步的学习,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量。

三教材的选择

目前的高职基础英语教材中, 都体现了听、说、读、写等实用性的教材, 虽然都本着“实用、易学”的原则, 却都没有体现职业特色。基础英语教材的选择, 应选择与专业相关的基础英语教程, 甚至可以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要使教材有针对性地将基础英语知识与专业岗位相联系, 这会让学生感到基础英语与将来的工作息息相关,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从而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并为今后的专业英语学习奠定基础。

四教学评价多元化

学生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评价能够影响学习的过程, 可以激励学生学习, 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和需要, 从而做出相应的决定, 提高课堂效率。此外, 单一的教学评价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 要采用多元评价体系, 注重对学生英语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考察, 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形成性评价即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如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参与活动程度等。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和教师进行的评价, 评价结果综合起来, 即成为学生的形成性评价结果。

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在学习过程中, 每一个阶段进行一次考试测评是很必要的。这样全面和总体的把握学生对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 为教师确定后续教学起点提供依据, 能考察整个学生群体的学习情况, 针对出现的问题能及时查缺补漏, 帮助学生进步。

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全面、真实、准确, 因此只有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才能够对学生的情况做出一个相对合理的评价, 这对学生的发展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基础英语的教学中, 要选择好适合高职生的教材, 从实际出发, 本着服务于学生的原则来进行教学。要以专业知识为载体, 听说读写译为学习手段, 设置不同的岗位工作情境和工作任务, 让教学得到“通过英语亲近专业、借助英语学习专业”的实用效果, 使学生有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为专业英语的学习做好铺垫, 架起高中英语到大学专业英语之间的桥梁, 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期将来能更好地顺利进入工作岗位, 适应专业岗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冯一粟、程中文.高职英语教学与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关宜.高职公共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相衔接的英语口语教学重要性及改进措施[J].英语广场, 2013 (7)

[3]刘仪.高职英语教学职业化探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2)

[4]邵红万.构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高职英语多元评价体系[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6)

上一篇:工作保障下一篇:实验室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