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换位思考

2024-06-12

教学中的换位思考(精选十篇)

教学中的换位思考 篇1

一、心理上的换位思考

有时候我们老师总是抱怨学生笨,不听话,上课讲话,做些其它的小动作,不理解老师等。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可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时候教师在下课铃响了以后,为了要把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就延时下课,而这时教室里的学生大多表现出不耐烦:有的窃窃私语,有的东张西望,更有大胆的要求老师快点下课。如果老师只从自己的角度想:我这么辛苦还不是想让你们多学些知识?这样想的话老师的火气很快就会上来,冲学生发火。这样一来,尽管他的课上得很精彩,也会为此而降低教学效果。反之,如果我们能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如果每个老师都拖堂,那学生有没有时间休息?有没有时间准备下一节课?这样我们就会理解学生因老师拖堂表现出来的无奈,也不会为学生的表现而生气了。换位思考不但轻松解决了问题,还让自己有了反思和提高的机会。师生关系和谐了,教学质量也自然会提高。

二、知学生兴趣

我们涞源是山区,教学条件落后,现代化教学手段缺乏,全校高一、高二30多个教学班只有两个公共多媒体教室,而且用起来有好多手续,非常费事,因此好多教师干脆不用。我起初也不用,但近两年来每次上课之前课代表都会问是否用电脑,如果否定回答,他们会很失望。经过了解知道,学生很希望用多媒体上课。多媒体功能强大,可以运用图像、声音、颜色、特技等多种方式把知识展现给学生,效果非常好。如:在《地球运动》一节教学中,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这些教学内容空间感、立体感很强,又由于宇宙是无限的,仅用平面静态图很难达到理想效果,而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化静为动、化无限为有限,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难点,使学生学得快、学得懂、学得透彻,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理想教学境界。因此,我们应尽量克服各种困难,适当多用多媒体上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很高。

三、想学生所想

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是怎样的?他们在想什么?这是教师应当时刻考虑的。这需要我们在备课中要先做好预设。学生未表露出自己的想法时,要洞察其心理,及时探测和巧妙地点出其想法,更好地实现与他们心理上的沟通。

如在进行干湿地区的复习时,我就考虑到因为学生对云南大旱非常关注,可能会问云南为什么干旱。果然课上他们真的问“云南地处湿润地区,今年却大旱,为什么?”并且想急于知道答案。我就因势利导,和他们一起分析云南干旱的原因。学生非常踊跃,观点很多,用到好多地理知识,如云南本身就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季分明,冬季本来就是干季,加上高原地形,湿气难以进入;云南是喀斯特地貌,地表水下渗很快,所以缺水;由于植被破坏,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所以干旱等等。这种方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兴趣非常浓厚,同时复习了好多知识,效果非常好。

四、释学生所疑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学生表情凝重、神色不悦,显然是他出现了疑难问题。此时,如果对“疑”不及时排除,必然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不配合,成为学生继续学习的障碍,使思维中断。这时,教师需要马上采取措施,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例如,在学习晨昏线、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时,由于我们这里没有直射情况,学生总也理解不好。于是,我就用一个手电、一个地球仪、和一根铅笔,邀请一名同学配合在晚自习时进行演示。演示时让学生面南背北站立,先用手电从学生左侧水平照他的脚,看影子有多长,然后从脚往上一直照到学生的头顶,手电往上照的时候光线和地面的角度要随着变化,照头顶时手电光要和地面垂直;接着再从头顶往下照他右侧,一直再照到学生的脚。演示时要求其他学生看影子的变化、直射时的影长;同时明确晨、上午、中午、下午、昏时手电光照射角度有何变化。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讨论如何在地球仪上把我们刚做的演示再做一遍。然后,让学生自己用铅笔再在地球仪上演示一遍。学生的热情非常高,踊跃演示,疑难迎刃而解。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心理去领悟和接受问题,洞察学生对问题的各种不同想法,针对各种疑虑及时引导或共同探究。学生在有惑时极具想象力,富有技巧性,释学生之疑也可促进教师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五、料学生所错

在平时教学中不难发现,有一些错误是学生经常会犯的,面临这种情况,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解,而不是暴露学生的问题所在,学生以后还会犯同样的错误。通常,选择恰当时机,从学生的思维错误入手,让学生再现错误过程,借此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促进他们的认知,最终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效果较好。可以说,具有“出错”和“纠错”探究过程的课堂是灵活的。

例如在做时区计算练习时,对学生的错误我是用下面的方法处理的:

师:同学们,请你们计算一下东八区的范围。

生:112.5°E~127.5°E。

师:很好,它的中央经线是120°E,这就是我们所使用的北京时间。下面请同学们计算一下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范围。

生:172.5°E~187.5°E和172.5°W~187.5°W。

师:请大家打开地图册,找出187.5°E和187.5°W。

生:怎么找不到?

师:怎么会这样呢?说明我们刚才的结果有什么问题?

生:(恍然大悟)经度度数不可能超过180°。

利用错误,让学生在地图上找187.5°E和187.5°W两条经线,学生当然找不到,为什么呢?东西十二区的经度范围到底是什么?“错误”引发了学生们对以上问题的思考,同时也暴露了学生对经纬度的基本知识已经遗忘,而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学习地理至关重要,因此应该予以强调。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不急于纠错,而是提出一些暗示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尝试,发现错误所在。这可调动学生的探讨热情,同时也可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把握更加清晰而深刻。

六、解学生所难

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包罗万象,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认为很简单的部分,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但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接受这一知识时可能就有相当大的难度了。教师只有“换位思考”,扮成学生角色,成为学生的化身,才能真正体察他们“难”之所在,才能与学生一起化难为易。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化解难点。如在讲《全球性大气环流》一节中的季风环流时,首先展示东亚地区的位置图和海陆热力差异对气温气压的影响对比材料,学生从气压对气流的影响和海陆冬夏气温等几个方面分析,很顺利解决了难点。而且,当学生有疑难时教师还可以回顾自己当学生时在这个问题上遇到过的坎坷,或历届学生的困难,这往往就是学生此时的难点。在教学中要和学生一起探索总结出化难为易的方法,并适时进行归纳总结,克服学生对问题的畏惧心理,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

七、教学生学法

我们都曾经是学生,知道学生在校期间要学习不少理论知识,而且会影响到他们今后在工作岗位上的继续学习,因此,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十分重要。例如学习地理必须会用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指导学生读图、用图,不但可以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得地理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从地图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讲世界气候类型及特点这一知识难点时,指导学生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首先重点观察1月和7月气温,区分出热带、温带、寒带气候类型;再观察降水,区分出全年多雨、全年少雨、夏季多雨、冬季多雨,最后把气温和降水相结合,气候类型和各自特点自然就掌握了。教学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认识到任何一门学问、任何一项工作,都会有它的切入点,找到切入点,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总之,换位思考是一门艺术,也应该成为我们的智能,这是教书育人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换位思考让教师改变了以往教学中的“一言堂”模式,同时学生也从他主走向自主,自己进行积极的理解、探究和独立思考。教师在引导学生的同时也从学生的创新思维中获取了丰富的教学智慧。换位思考可以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善待学生,善待教学,善待自己!

摘要:换位思考会给课堂教学带来好的效果。在教学中, 换位思考可以尝试从心理上的换位思考, 知学生兴趣, 想学生所想, 排学生所疑, 料学生所错, 解学生所难, 教以学法等入手, 更好地理解学生, 善待学生, 善待教学, 善待自己。

声乐教学中的换位思考的论文 篇2

摘要:在声乐教学中,大都采取以教师为主以学生为辅的常规教学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艺术个性的发展,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试从教学方式、教学手法、教学态度等三方面探讨教师主体与学生客体的换位思考,以求声乐教学走出一片新的天地迈向新台阶。

关键词:声乐教学; 换位思考; 方式; 手法; 态度

目前,在我国歌唱声乐教学领域中,主要采取的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即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在众多声乐理论典籍中,不少教师及声乐工作者总结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科学的教学模式。但这种教学模式往往都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声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制约了学生艺术个性的发展。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声乐教学可探索出一条新思路,将教学中的主体与客体进行换位实践。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也可理解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方式的换位思考

在歌唱学习中,一些声乐教师往往只是站在教师自己的角度进行教学,而没有站在珠角度上去思考问题,常常把自己以往的学习和教学经验原封不动的用在现在的学生身上,从而忽略了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感受。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曾经说过:“作为老师尤其重视听觉训练,因为你不是判断一个人,你同时教授若干学生,虽然教学原理是一样的,但具体到每一个人身上,出现的现象是不一样的,有时甚至很不一样,教师千万不能用自己的某一个经验,某种现象来代替学生们千差万别的状况,也就是说,你教出了一个学生,你不能用这个经验原封不动的套在另外一个学生身上,这是决不应该发生的。”所以,在声乐教学中,声乐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个体的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声乐是抽象的艺术,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他需要声乐老师的认真指导,而且,声乐艺术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声乐学习的特殊性,在练声过程中,针对不同的人,应当采取不同的练声方式,同样是高音,他们的最佳声区并不一定是一样的,有的高一点,有的低一点。在开始练声时,应从学生的最佳声区开始。

二、教学手法的换位思考

一个好的声乐教师,应能很好的运用各种教学手法把歌唱技巧传授给不同的.学生。但是,一些声乐教师却常常把同一种教学手法用在不同的学生身上。比如说,有的声乐书上说到“闻花香”的气息状态就是歌唱的气息状态。因此,有些声乐教师在教授学生掌握气息状态的时候,常常会教学生去体会“闻花香“的气息状态。这对于爱花,经常闻花的学生来说,能很快的理解和掌握,但是碰到一个不喜欢闻花的学生,这种教学手法就不一定奏效。教学手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它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两种,就拿上面的例子来说,歌唱气息的掌握就不止闻花香一种手法,像小声哭泣、大笑、负重、弯腰九十度、离远嘁人、半蹲等等。教学手法应该根据不同的人而相应变化,因为人与人的个性是不同的,对性格比较内向、腼腆心细的女生,用闻花香、小声哭泣的手法可能使她很快掌握歌唱的气息状态;对于性格外向、开朗活泼的学生,就可以采用“大笑”、“离远喊人”等手法,因此这就需要老师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态度的换位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声乐教师的教学态度对于声乐学生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态度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教师的教学态度。其二、教师在教学中对待学生的态度。

就第一方面来说,绝大多数的老师对于教学是非常认真的。但是,在偶然的情况下,譬如一个声乐教师上了一天的课,已经是非常疲惫了。这个时候,来了最后一个学生上今天的最后一堂课,而此时的老师已经是疲惫不堪了,实在是无法再上课了。此时老师应当与学生协商,另约时间上课,千万不能勉强应付。

第二方面,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时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教师的意图,以致教学无法进行。此时教师千万不能出现急躁心理,甚至对学生发火,进行语言的讽刺和挖苦。讽刺和挖苦往往适得其反,时间久了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逆反心理,对声乐学习产生厌倦情绪。这是老师和学生都不愿看到的情况。这时,通过换位思考就可以避免老师和学生产生对立情绪,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学生的生理条件和悟性是参差不齐的,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共鸣腔体和声带,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文化底蕴。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符合其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方案。有多少学生,就应该有多少种教学方案。学生领悟不到老师的意图,教师就应该进行一下换位思考,找出原因、拓宽思路,改变教学方式,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综上所述,歌唱教学不是简单的文化课教学,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情感的交流,是思维方式的认同。换位思考就是老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当成自己的家人,用你的真诚去教育他们,用你的心灵去感化他们。毕竟“师生是合作关系,学生成功了,老师就成功了;学生失败了,老师就失败了,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

参考文献:

[1]《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4月上海73页.

一年级教学中的换位思考 篇3

一、换位思考,就要蹲下来与孩子平视

有一位刚毕业的年轻同事和我一起教一年级语文,开学刚刚过了两个星期,他来问我教到了哪一课,我说教到《 j q x 》这一课,他惊讶地说:“你才教到《 j q x 》啊!我已经把汉语拼音教完了!”我也惊讶地说:“真的吗?那么,学生都学会了吗?”他说:“汉语拼音挺简单的,我估计学生们都会了。”后来,我建议他拿回头来再教一遍,一边教,一边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有些事情用我们成人的眼光看是理解不了的,这就需要教师有变换角色的意识,蹲下来与孩子平视,抛弃自己的偏见,学会换位思考。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才能看懂孩子。蹲下来才能与学生平等相待,蹲下来才能用学生的视角看世界,蹲下来才能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心灵。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才能设计出适合他们学习的一套教法,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二、换位思考,就要扮演学生的角色

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二年,学校领导安排我教一年级语文,为了能够上好一年级语文课,我向邻班的高老师学习,到她的班里听课,她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当她的课进行到巩固练习这一环节时,她找了一位学生上台做小老师,而自己却坐到了学生的座位上。我当时感到特别新鲜、有趣、好玩,现在回想起来才恍然大悟,这不正是师生角色的互换吗?

扮演学生的角色是从心理上去扮演,站在一年级学生的立场去认识问题,体验学生的某种切身感受。比如,设身处地地想想:“老师让我们好好写字,我每次都是好好写的,为什么还得不到优秀呢?”“老师叫我们早晨要多读书,可是,我读了两遍就不想读了。”……这样,老师就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再去设计教学目标时,就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布置任务时,也能够把任务说的更清楚,更具体。教学相长不就是这样吗?换位思考,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明显好转了。

三、换位思考,就要回忆过去的往事

回忆过去的往事,回忆自己上小学时的学习情景,找回那段美好的记忆。记得我上小学一年级时,一年里换了三位老师,其他两位老师,现在几乎想不起来是什么模样了,然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二位老师,就是因为他在课堂上有时说、有时笑、有时唱、有时表演,他的课堂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充分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觉得好玩,所以,至今,我还能想起他模仿“马儿跑”的动作,还会唱他教我们唱的那首古诗。

可见,一年级的教学是需要激情的,教师要能够把枯燥乏味的说教变成富有童趣的游戏,在游戏中学,在快乐中学,在玩耍中学,学得轻松,记得深刻。

四、换位思考,就要唤回自己的童心

植物学家海德贝利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对生命的感悟。”所以,教师需要像孩子一样,也就是要拥有童心。没有童心,你就走不进孩子的心灵,孩子就不会接纳你,那么你对他的教育影响就十分有限。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拥有童心,真正理解童心、童趣呢?只要我们做到,孩子三岁我们就三岁,孩子十岁我们就十岁,孩子十五我们就十五,这样,我们就能轻而易举地拥有童心,走进孩子的心灵。

上学期,宿豫区教育局搞了一个大规模的“同课异构”活动,每个年级都有,一年级是执教《草原的早晨》这一课。在识字教学这一环节的设计上,我与其他几位老师略有不同。他们都在幻灯片上直接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而我把这些词语粘贴在一只只小羊儿的身上,通过动画演示,让小羊儿从圈里一个接一个地跑出来,一边跑,学生一边认,小羊儿越跑越小,如果学生不能够快速读出来,就会看不见这个词,无形之中给学生增添了一种紧迫感,学生特别激动,觉得好玩,在认读的过程中,没有一个眨眼睛的,教学效果特别好。这一教学环节显然是成功了,原因是,这一环节是以儿童的心态设计出来的,符合儿童的心理。

要进入童年的这个神秘之宫的大门,老师就必须在某些程度上变成孩子,只有具备一颗童心,把自己视作孩子的朋友,处处用宽容和理解去设身处地替孩子着想的教育,才会是最有效的教育。

唤回童心,就要学会感受快乐烂漫的童趣,感受天真直率的童真,感受口无遮拦的童言,感受小孩眼里无小事。用孩子的眼睛观察世界,用孩子的心灵体会世界,用孩子所处的位置判断世界,用孩子的语言表达世界。

泰戈尔说:“爱是理解的别名,理解有多深,爱就有多深”。理解就是换位思考,要有童心,要知道现实内心的真正感受和想法。作为一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启蒙老师,要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这样,才算是一名合格的一年级语文老师。

教学中的换位思考 篇4

一应用文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 教材语言单调, 内容枯燥

与文学作品相比, 格式化是应用文重要的特点之一, 它不仅体现在应用文体例上有非常严格的格式, 而且也体现在应用文在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相对固定的语言模式, 如行政公文必须由文头、主文和文尾三部分组成, 法规和规章文书在文面上表现为章条式等。此外与文学作品语言追求“言内意外”的风格相比, 应用文语言则多用模式化的语句和词语, 这种模式化和格式化使应用文书语言显得十分单调, 再加之不少应用文教材选用的例文缺乏时代气息, 内容陈旧,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

应用文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但是许多教师习惯上以讲授为主, 主讲文体特点、结构模式、写作方法, 穿插例文分析, 最后布置作业, 这种授课模式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 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导致课堂气氛沉闷, 教学效率低下。

(三) 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 难以理解应用文的深刻内涵

应用文最大的特点是实用性, 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开设, 是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所做的准岗位练兵。因此应用文写作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规范格式和惯用体例外, 更重要的是通过应用文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满足其职业需求。但是现在的大学生多是从高中直接升入大学, 生活阅历较浅, 很难理解应用文书深层次的内涵, 而文学性和趣味性又不是应用文书的强项, 这就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二将换位思考引入应用文教学的意义

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 将心比心, 设身处地, 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 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 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 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 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将换位思考引入应用文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 换位思考可以增强师生互动,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传统的应用文教学强调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 多采取“格式+例文”的教学模式, 习惯于“满堂灌”, 使学生失去了写作的主体地位, 只是单向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指令, 很难激发写作热情和欲望。而有的学生片面地认为行政公文只是格式问题, 需要时可以网上“现买现卖”, 因此缺乏主动性, 整个课堂教学显得没有生机。换位思考可以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学习应用文, 如在讲授公文时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 让学生分别站在公文创作者、公文接受者、主管领导等的立场全方面地把握在同一事件背景下如何表述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变封闭式的教学为开放式的教学, 不仅可以增强师生互动, 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写作动机。

(二) 换位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应用文的内涵

应用文是国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使用的、用以处理公私事务、传播信息、表述意愿而撰写的实用文体, 在规范格式的外衣下隐藏着丰富的行为处事的道理。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应用文的内涵。如批复是行政公文中较简单的一种文体, 但在具体写作上也有很大的不同, 批准请求事项的批复可以不说明原因, 重点在于工作要求部分, 以便下级能遵照执行;而不批准请求事项的批复, 则必须说明原因, 而且重点在原因部分, 主要是预防下级对上级产生专断的印象。

(三) 换位思考可以促进学生精神成长, 满足其职业需求

应用文书文种繁复, 但大部分应用文的起草者, 只是组织的代笔人, 因此应用文书 (尤其是其中的行政公文) 在制作过程中, 往往会涉及到多个岗位、单位, 因此创作个体在写作时要淡化个人色彩, 尽可能地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上, 从单位、组织的角度思考问题。但对于工作阅历缺乏的学生而言, 这种角色转换是有一定难度的。而通过换位思考能够帮助学生强化写作角色意识的转化, 促进其思想成熟, 精神成长, 让学生毕业后能迅速进入职业角色, 胜任工作岗位, 满足其职业需求。如在讲解请示的写作时, 可以让学生站在上级主管部门的角度来分析请示的事项, 探讨哪一种请示的写法更易被上级主管部门所接受, 并进一步强化其职业角色意识。

三应用文教学中换位思考的层次

应用文制作过程有较强的程序性, 在这个程序链条中, 可能涉及多个人物、部门或组织。因此, 在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时, 根据所站的角度不同可以分为多种换位思考方式。

(一) 一重换位

对于大部分应用文种而言, 应用文作者必须站在单位、组织的角度来写作, 由个体写作向组织写作的转换这就是一重换位。如就公文为例, 从创作者的角度看, 公文的作者作为组织的代笔人, 他首先要得到分管领导或组织的授权才能行文, 文章完成后还要得到分管领导和组织的同意才能签发。从接受者的角度看, 公文的读者可以是特定的受文机关, 也可以是社会的全体成员。在行政公文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从单位、组织的角度来分析公文, 或者从分管领导的角度评判公文, 或者从受文对象的角度来理解公文, 都属于一重换位。

(二) 二重换位

指在应用文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和写作文章。如在讲授会议通知时, 让学生一方面从会议组织者的角度来谋篇布局, 另一方面又让学生从参会者的角度考虑这种写法是否周到细密。

(三) 多重换位

指在应用文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从三个及三个以上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和写作文章。这是换位思考的高级阶段, 它通过引导学生全方位地去分析或者写作应用文, 以求达到最好的写作效果, 同时促进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

四换位思考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一) 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实用性、实践性是应用文的重要特点, 能否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是换位思考在具体教学中运用的关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告诉我们, 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所以在应用文教学过程中, 要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 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增强师生互动,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 这样换位思考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针对公文的制作过程, 引导学生组成一个发文机构, 让学生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 从文件起草、核稿、签发, 打印、装订、用印、传递、收文、批阅、归档等流水线作业, 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其职业意识。

(二) 帮助学生尽快完成职业角色意识的转变

应用文写作具有很强的职业特征, 因此在教学中, 它更强调职业角色意识。不同的职业和岗位在写作时有着很大的不同, 如下级单位对上级单位的行文, 应尊重而不阿谀奉承;上级单位对下级单位的行文, 应谦和但又不失度, 因此培养学生的职业角色意识, 是应用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另外, 应用文教学中的例文不是来自一个单位、一个行业, 往往涉及的行业多种多样, 面对的岗位和职业也是多种多样, 而大学生的生活经历比较简单, 更谈不上工作阅历。因此在教学中进行换位思考, 首先要帮助学生尽快完成职业角色意识的转变, 引导学生转变观念, 使之从学习思维过渡到工作思维, 站在职业的角度来学习和写作行政公文。

(三) 循序渐进, 由易到难

换位思考有多重方法, 其中一重换位思考是最基本的, 也是最简单的, 而多重换位全方面地分析应用文比较困难。在教学中应掌握循序渐进, 由易到难的原则。最初使学生树立职业角色意识, 转变思维方式, 进行一重换位, 然后逐渐过渡到二重换位、多重换位。

五换位思考对高校其他文科公共课教学的参考价值

换位思考不仅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而且在高校其他文科类公共课程教学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对大学语文教学的参考价值

大学语文教学与中学时语文教学相比, 它更注重思想性和审美性, 传统的字、词、句理解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已基本没有价值。现在许多大学语文教材已明确提出要凸显价值性, 如夏中义先生在其主编的《大学新语文》序中提到“真正的‘大学语文’, 理应是一门为大学生‘精神成人’提供坚实的价值根基的公共课程”。但要想真正让学生思想受到洗涤, 感情得到升华, 那么用移情的方式, 让学生从作者的角度, 站在文章故事人物的立场来换位思考, 体会作品的内涵, 毫无疑问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

(二) 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参考价值

思想政治课也是高等院校开设的重要课程之一, 但是其教学也同样存在着内容枯燥, 教学模式单一, 学生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 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案例分析, 变被动为主动, 同样也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杨文丰.高职应用写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曹洁萍.谈高职应用文教学职业角色的培养与实现[J].教育与职业, 2007 (27) .

[3]时荣先.新时期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困境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 2009 (23) .

学校管理中的换位思考 篇5

领导对教师的换位思考

在领导与被领导者的关系中,经常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如果领导“换位思考”,转换一下角色,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对方的处境、情感和利益,那么,矛盾就少多了。

学校领导与教师的关系是干群关系,这种关系有双重性质,一方面是法定的上下级关系,另一方面又是相互尊重与信任、爱护与关心、理解与同情的民主、平等、竞争的同志关系。

领导的换位思考,表现在对下级的关心、爱护、尊重和信任的程度上,同样一件事往往由于领导处理方法不同,效果就大相径庭。

例如:去年,我校被上级批准为聘用合同制试点校,重新进行了岗位设置,结果有11人没有了岗位。对这些人员如何安排?处理不好将会影响学校的教学工作。我们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把自己置身于他们当中,为他们解决困难,安排一部分教师做后勤工作,把几名青年教师送到别的学校工作,让一部分老教师提前离岗。如何对待提前离岗的老教师?我们在经济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决定给提前退休的老教师每提前一个月给予200元经济补偿,待办完退休手续时一次付清。暑假还带着这7位老教师外出旅游。开学又为他们召开了隆重的欢送会,会上,青年教师为他们送上一束鲜花、一份礼物,这既是一种温馨的祝福,又是一种深深的谢意。校长则代表全体教师向他们深深地鞠躬,感谢他们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几位即将退休的教师激动得流下了热泪。这次人事制度改革,做到了离开的高兴,留下的更加珍惜自己的岗位,形成了激励竞争机制,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领导要时时换位思考,在各项改革中既要有力度,还要考虑教师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主观武断,才能得到老师们的拥护,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领导换位思考,要顾全整体利益,胸怀大志,豁达大度,能宽容属下在工作中出现的缺点或失误;领导要推功揽过,平易近人,不抱成见,疏导主流,不揪“旧账”,团结同志,携手前进。教师对领导的换位思考

教师会对学校领导的工作进行评价,当个人利益受到损失的时候,有的教师牢骚满腹,埋怨领导不公平,不能够冷静分析自身的原因;有的教师在疲惫的时候,埋怨领导施加的压力太大,等等。

教师在对校长工作评价时要实事求是,不要带着个人恩怨,要时常站在校长的角度,统观全局地看待事情,校长并非完美无缺,即便有缺陷的校长也非一无是处,只不过所处的工作岗位不同罢了。即使校长工作有这样那样的不足,甚至有错误,也要站在朋友的角度去谈心,提出合理化建议。要求校长大度,自己首先要大度;当校长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要真诚理解,热情帮助。

教师对学生的换位思考

实施素质教育,要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和发展,努力使学生做到自尊、自主、自强、自重,活泼、主动地全面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希望不断得到老师的理解、信任和鼓励。教师要时时变换自己的角色,站在学生、家长的角度换位思考。

教师对学生只有爱得深,才能接触他们、了解他们,知其所想,知其所爱,知其所难,才能想办法去打开他们的心扉,使学生真正做到“亲其师,学其理,信其道”。当你了解了学生,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他们需要的是什么,需要老师怎样去做,才能使他们得到鼓励、得到尊重、得到信任、得到进步,从而取得成绩。

再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换位思考 篇6

每年的模拟数学出题都特别偏难,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下题的难易程度,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我们初三组的数学老师把去年的市一模二模试卷印出来,让学生事先做一做,了解一下出题的思路。在答题过程中学生都能很认真地对待,但后面25和26关于动点和抛物线的问题还是把学生难住了。于是我决定拿出一节课的时间详细地给学生讲解一下这类题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我认为学生由于不会一定会认真听讲,我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讲题型,讲规律,讲思维,讲方法,希望通过一题的讲解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但出乎我意料的是,我刚讲一会儿,有一些学生便露出不耐烦的表情,接着就有窃窃私语的声音,而且声音越来越大。更过分的是有的学生居然拿起别的学科学起来,只有一少部分学生正努力地想透过这些声音听我讲课。我有些生气地问:“这题你们会吗?”学生答:“不会。”“那不会为什么不好好听呢?”我接着问,学生静了下来。我接着讲,一会儿下面声音慢慢的又由小变大了,我不得不又停下来整顿纪律,这样把原本一道好好的习题讲得断断续续、支离破碎,根本没达到预期的效果。课下心情很不爽地回到办公室,静静地坐下来反思这样几个问题:(1)刚才的问题学生明明不会,为什么还不听?如果我是学生我的心理状态应该是怎样的?(2)本节课我做到了充分的准备为什么没达到预期的效果?是不是我的授课目标有问题?(3)以后我们还要接触到很多类似的大题,怎样才能让学生对这一类问题感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反思的结果是:(1)如果我站在学生的立场,我首先会认为题本身有问题,拿动点问题来说,在一题中有一个动点可以接受,二个动点勉强接受,可本题出现了三个动点,还存在一个动点停一秒后接着运动的问题,出现了我想听也听不会的现象,既然这样我不如直接放弃,这是一个班80%人的想法,这也就导致出现了学生真不会但也不想听的现象。(2)学生的问题,一个班中总会有些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纪律习惯也不好,不会替老师与爱学习的学生着想,反正我听不会我就想说话,管不住自己,不在乎是否影响到了他人的听课。这类学生缺少的是自我约束能力与换位思考能力。这说明课下我与这类学生沟通太少与教育得不够。我课下的功课做得不足。(3)我的问题,这么难的问题我要求全班都认真做好,都听会这个目标定位本身就是错误的,不切合实际的,备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比备知识、备方法还要重要。

初步了解了问题所在后,在教学上必须进行合理改进,所以在讲第二套模拟题时我采取的是先讲几道让百分之八九十学生都能听会的问题,效果果然不同,学生参与度高,气氛活跃,说话交流基本都与习题有关,趁着大家高兴时我说:“听会了吧,其实这题我不讲仍然有20%同学已经会了,所以我非常感谢这20%的同学没有因为会而说话影响我们其他同学上课。”很多同学听明白了我说的意思。“我接着讲的这道题会很难,你可能会听不懂,但这20%的同学能听懂,并很可能通过听会这一道题,而会做这一类的问题,你们能配合他们吗?”学生说会。这样本节课上得比上一节课顺利得多,好学生也露出了听会后的满意的笑容。我的心里也获得了一点点成就感。

这是我利用换位思考后在教学上取得的一点小小的教育效果,也让我自己得到了反思和提高的机会,在以后的教学中还会遇到更多的教育问题,还需要我们运用各种教学艺术,需要与学生斗智斗勇,需要不断地与学生换位思考,也试着培养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最终才能达到师生共赢的和谐关系。

教学中的换位思考 篇7

以"教"的目的为出发点,高等数学是一门信息技术系学生必修的重要基础课,为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取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其目的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空间想象、运算、自学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学"的心理角度看,应用专业的学生特别渴求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如何在实例中展现活力,当这种渴求不能达到一定的满足时,就会出现不乐观的学习态度。如有的学生认为"上大学就是上课记笔记,考试时背背题型。"有的把学生的身份描述为"上课时是录音机,课后时是复印机,考试时是打印机。"这种以教代学的现象,何以达到教为了不教,学为了发展的目的?

从"教与学"的整体看,大学大楼里的大学生是主体,他们需要起主导作用的大师[1]。

那么,教师如何避开生硬死板的泛泛而谈、远离枯燥无味的平铺直叙?如何以前瞻的思维高度,较深厚的底蕴来感召学生?如何活教以帮助学生活学,使他们逐步独立思考,以致离开教师,超过教师,成为生气勃勃的创新人才?

为了"让学生想学"、"让学生会学"、"让学生好学"、"让学生学好",作以下几点换位尝试。

2、换位教学

2.1 吸引学生听课

根据心理学的说法,人们最喜爱的,是那些"出乎意料之外,在乎情理之中"的新意。

因此,有些学生认为"没有吸引力的课不爱听"的心态是情理之中的。那么教师应怎样把一堂课讲授得符合学生的口味呢?

笔者认为:讲授时要"说之有理,动之以情"。

首先,用课程的价值吸引学生。例如:给信息技术专业的新生上第一堂高等数学课时,除了讲绪论外,可以谈谈数学技术的威力:21世纪90年代,闻名中外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印刷技术"使方正集团及其伙伴占领了汉字印刷国内市场的99%,国外市场的70%。其领导者成了中国"最能挣钱的科学家之一"。而这项告别"铅与火"的印刷术革命的原理基于数学技术中的"数据压缩",其领导者王选--方正集团的总裁,是北大数学系的毕业生。用"数学技术""数据""数学系"使学生对数学的经济效益有印象。进而拉回类同正想着"奔驰"跑车的开小差者的心思。告诉他们汽车设计需要计算机模拟,计算机设计需要使用二进制数,软件设计需要离散数学,企业管理需要数学模型等。

其次,用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如何把抽象、严谨的理论生动有力的传输给学生?形式上,教师的音量、语气要关切学生是否句句听懂。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反复推敲以尽量用短句。板书的安排也得突出内容。内容上,教师要仔细雕刻以正确传递信息。为了使学生听讲时不因模糊信息而被阻断,教师要条理清楚、进度适中、主次分明、前后呼应地讲课。

2.2 适时调动学生听课

2.2.1 及时接收学生的反馈

课堂上有时学生渐渐不听课了,在单独思维,或是自习。有的认为"前面的知识没听懂,就无法接着听了。"这是因为学生的听课是个紧张的过程,既要耳听、眼看、手记,又要心想,而前后信息是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若学生在前面信息的加工上出了问题,逻辑链条中断,就会影响到后面一步的信息接收。除了学生的主观因素外,教师要把教材二度消化[2]后,借助语音及其他辅助手段,把课讲得清楚、好懂,降低学生在接收信息,加工信息上的困难。如果学生精神涣散,或迟钝,老师要尽可能分出一部分精力考虑原因所在,改变原有的思路,换一个角度来讲或补充几个恰当的例子。换句话,教师讲课时既要输出信息,又要接收反馈。这样才能营造一个美好的听课境界:"协调、流畅,有时甚至可以预感到老师的下句话将是什么"。

2.2.2 重现旧知识,化解遗忘心态[3]

新老师要注意仔细了解学生一般在哪些地方易忘记,以便以后更好地掌握分寸(回顾哪些知识?用多少时间?)。尽可能在讲一部分知识之前把有关的基础打好,正所谓"温故而知新"。例如,在讲"偏导数连续可微"的证明之前,应先复习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和函数在某点连续的定义。

2.2.3 剖析潜在区别,以免学生排斥学习[2]

例如,若不清楚函数及其变化率之间的关系和区别,就可能没彻底明白速度和加速度的区别,累积起来会接受不了"一个物体在没有速度时,却可能有加速度"的结论。因此,教师要在基本知识点上留意学生的基本功扎不扎实,及时强调概念。以免类似的不清楚累积起来而造成以后学习的排斥心理[4]。

2.3 使学生学以致用

相当多学生对数学作业持这样的态度:隔天做作业,忘记上课内容,只好抄作业。究其原因,学生对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因此,教师要加强概念、基本法则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后续课程时会用数学这一科学工具。

2.3.1 强调专业实用性

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时,尤其要强调与专业相关的应用。如计算机专业经常用到集合、数列、计算方法等。强调这些知识与专业的密切相关性,能引起学生重视和关注该领域的基本原理,使他们更积极地接受这些知识。例如,教师给学生讲授

的计算时,介绍该式子是他们在后续课程《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中计算平均输出功率时的其中一步骤,他们就会从电学的角度来理解该式子,并对其有印象。

2.3.2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计算机动态的显示功能能使复杂多变的几何关系得到形象的表示,可以使精深的概念、推导过程得到模拟。教师应花时间设计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活动源泉,让学生体会所学的知识在真实世界中的应用。例如,可以用符号化的计算机语言计算出自然对数的底e的近似值。

3、结语

笔者认为新教师应带着思考而体验教学, 累积教学精髓,给学生上每堂都有收获的课尽力量使学生在学途上获取最大收益。最终,让职业变为生活。

参考文献

[1]刘合群[李汶, 罗玉梅].《现代教育论新稿》[M].第一版, 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年.第120-146页.

[2]杜和戎.《让人变得更聪明》[M].第一版,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003年.第4, 56, 165页.

[3]陶国富[王祥兴].《大学生学习心理》[M].第一版,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年.第78-91页.

专利审查中的换位思考 篇8

在发明申请的实质审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下列两种情形,第一种是权利要求对于发明的整体构思以及具体实施方式进行高度的概括,以期获得最大的保护范围;第二种是权利要求仅仅将具体实施方式中记载的某个技术方案不做加工而直接呈现在权利要求中。后一种情形在机械领域尤为常见,即在权利要求中并没有将技术的改进点体现出来。

无论是遇到上述的何种情形,审查员在进行检索时通常面临着两种选择:第一种是仅就权利要求所概括的最大范围来进行检索或只针对权利要求的字面意义来确定检索要素并进行检索;另外一种则是客观理解申请的本意,在了解这项技术发展的来龙去脉后,从本申请的整体构思上入手进行检索寻找“三性”评判的证据。

第一种做法得到的证据往往不足以使申请人信服。因为在采用这样的证据作出“三性”评判意见时,往往会机械地进行特征对比,而忽视了本申请实际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进而导致审查结论不够客观以及使问题羁延至后审的比例增多。而另一种做法则是将审查的重点放在从整体构思上把握发明实质,具体分析申请人遇到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又是以何种思路来解决该技术问题。虽然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在对申请所涉及技术发展脉络的理顺上,但是这种做法却能够充分的发掘发明对现有技术所作出的智慧贡献。同时,采用这样的证据进行“三性”评判能够更快的明晰与申请人争论的焦点,而不是纠结于技术方案的其它细枝末节,从而更大程度上提高审查的质量和效率。

上述后一种做法也正是本文所述的“换位思考”,即站在申请人或者发明人的角度去体会发明的创新过程,找出发明对现有技术的智慧贡献。而不仅仅只是对权利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进行机械的拆解来作出“三性”评判意见。“三性”评判能力的提升不能简单以检索到能够用于评述的证据的数量来衡量,而应以证据是否具有说服力作为评判审查质量的标准,这样才能更容易使申请人信服。下面通过审查实践中的一个具体案例详细阐述笔者的观点。

1 案例分析

本案例涉及一种紧固件、使用该紧固件的壳体以及紧固方法,其发明目的在于:当多个部件之间进行紧固连接时,能够通过该紧固件的预紧力作用,使得装配时能够实现单人操作。其权利要求如下:

“一种紧固件,

是在分别设置有安装孔的多个部件重叠的状态下

对多个部件进行紧固的紧固件,紧固部件保持部和插通于所述安装孔的螺栓部件,

所述紧固部件保持部具备 :

第一面卡合部(2),该第一面卡合部(2)位于成为所述重叠的多个部件的最前侧的面的第一面侧且与该第一面卡合;

延设部(4),该延设部从所述第一面卡合部(2)向成为所述第一面的背面侧的第二面侧延伸设置,其中,所述第二面成为所述重叠的多个部件的最后侧的面;

第二面卡合部(3),该第二面卡合部(3)位于所述第二面侧且与该第二面卡合;

螺纹部,该螺纹部使所述第二面卡合部(3)伴随所述螺栓部件的旋转而向所述第一面卡合部(2)侧移动。”

案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该案的权利要求概括得较上位。权利要求中并未限定出第一面卡合部、第二面卡合部以及延设部的具体结构特征,仅仅只是限定出了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装配的方式——“螺纹部使所述第二面卡合部伴随所述螺栓部件的旋转而向所述第一面卡合部侧移动”。然而从说明书记载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看出,实际上以上三个部件的这种设置方式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由于板件102和板件103的尺寸较大较重,以前在装配时需要两个工人协作完成,由其中一人将板件103压紧在板件102上的预安装位置,另一人来完成穿插及拧紧螺栓的工作。而本申请则是先通过延设部和第二面卡合部的配合使两板件处在一个无法在竖直方向上分离的状态,而后通过第一面卡合部和螺栓的配合实现两板件之间的紧固连接。

该案例的国际检索报告中提供了一篇对比文件,如图2。

虽然这篇对比文件公开了权利要求中的“螺纹部使所述第二面卡合部(图2中部件2右端部部分)伴随所述螺栓部件(图2中部件5)的旋转而向所述第一面卡合部(图2中部件3)侧移动”,如果再看对比文件中的部件2左部延设部,那么可以看到对比文件和本申请中的“第一面”是不同的,并且第一卡合部和延设部的设置方式与本申请都是不同的。该对比文件公开的技术方案显然在进行装配时(假设与本申请中板件的条件相同)无法实现单人操作。部件2和部件3首先要完成与板件6的卡合,之后仍然需要一人来压紧板件6,另一人完成穿插及拧紧螺栓的工作。而上述区别也正是本申请的发明点所在,是申请人认为的其对现有技术的智慧贡献。

如果审查员在获得上述证据之后简单地用公知常识对上述区别进行评述,那么这样的证据又何以让申请人信服?这样的认定必然有“事后诸葛亮”的嫌疑。站在申请人的角度想一想,如果拿到了对比文件这样的最接近现有技术,是否就有动机将部件2和部件3的设置方式作出类似本申请的改进?而事实也证明,虽然审查员在一通中采用了这篇对比文件评价了该权利要求的创造性,但是申请人在答复时就上述区别进行了争辩,审查员也无法使用该对比文件对本申请提出进一步的审查意见。

可见,在确定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时,应“换位思考”,站在申请人的角度体会发明的创新过程,进而采用更接近于发明的构思的证据做出“三性”评判。

2 结论

在专利审查中,如果能带着换位思考的意识,也许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见,专利审查时应抛开表象看本质,从发明的整体构思入手分析案情,站在申请人的角度,还原发明的创新过程,深入发掘发明对现有技术所作出的智慧贡献,由此实现审查结果的公正判定。

摘要:在专利实质审查过程中,如果对专利申请权利要求所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进行机械的理解,而不能从发明的整体构思出发全面客观地理解技术方案的实质,那么提供的证据往往不能使申请人信服。本文结合一个具体案例探讨了在专利审查中,审查员应如何从申请人的角度思考,从而提供最具有说服力的证据文件的问题。

换位思考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篇9

1 树立换位思考的服务理念

所谓换位思考,就是换个立场看待问题,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也就是常说的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换位思考是以诚信为基础,以沟通为纽带,是一种先进的服务理念和有效的沟通方法。南丁格尔说“要使千差万别的患者达到治疗和康复所需要的最佳心理状态,本身就是最精细的艺术”。站在患者的立场看待问题,分析医务人员的工作,感受医护人员提供的服务,才能真正理解和体谅患者,才更能有针对性的提高护理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从而用真心、爱心、耐心、诚心打动患者。

2 换位思考的服务理念在产科工作中的应用

2.1 产前护理

“妊娠人生大事,务使母婴安全,”是WHO提出的号召,意在保障母婴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分娩虽是一自然的生理过程,但对于孕妇来说往往是重大的应急事件,尤其是初产妇,更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等一些心理变化。很多产妇入院后,变得敏感、烦躁和紧张不安,通过换位思考和产妇交流,我们发现这些产妇主要是因为生活环境暂时改变,感到陌生不适应,另外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也是产妇担心的一个问题。找到了原因,护理的针对性就大大增加了,例如,在产妇入院时,医护人员主动详细的介绍主管医师和护士,全程陪同她们做好一系列的各项检查和化验,并让她们找到自己的病房以及待产室、分娩室、手术室的位置,让她们熟悉自己所处的环境,从而消除因为环境的改变而产生陌生和不适。另外我们还通过播放循环录像和书面及口头教育的方式让产妇熟悉分娩的过程,了解因母乳喂养的好处,帮助她们减轻心理负担,树立自然分娩及母乳喂养的信心,另外,我们还对产妇进行一些生活保健知识的宣教,向她们介绍如何减轻分娩时的疼痛,当然,社会和家庭的支持,也是影响孕妇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社会和家庭的支持会给产妇提供很好的保护作用。护理人员主动与产妇交流,经常运用换位思考,可以掌握产妇的真实想法,了解产妇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帮助产妇解决实际问题,产妇也会对我们产生充分的信任。

2.2 产时护理

据报道98%的女性在分娩过程中产时强烈的恐惧感和孤独感,而几乎100%的产妇都需要分娩时有家人的陪伴,所以,我们要理解产妇的心情,在助产士的指导性,允许产妇丈夫或一名亲属陪伴在产妇身边,以满足其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与鼓励,讲解产力、产道、精神心理因素对分娩的影响,增强自然分娩的信心。指导产妇在宫缩时注意休息,保持体力,宫缩时,鼓励产妇做深呼吸并顺时针按摩腹部,让产妇听音乐及用交谈的方式分散她们的注意力。对于一些痛觉敏感的产妇,我们要及时做好心理安慰。胎儿监护仪的使用,随时让产妇聆听宝宝的心跳,体验即将为人母的喜悦。护士随时陪伴产妇,让她们知道产程进展的信息,指导产妇合理安排活动与休息。第一产程多鼓励产妇下床活动,采用自由体位帮助抬头下降,使产妇减轻疼痛,第二产程可适当调节产床头部位置,指导产妇正确运用腹压。胎盘娩出后,让产妇进食。高热量、多营养的流质饮食,在分娩室观察2h,严密观察宫缩,血压及出血情况。

2.3 产褥期的护理

我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换位思考的方式向她们宣传废除蜡烛包,早吸允,按需哺乳的好处,告诉她们不要将初乳丢弃,初乳含有丰富的免疫物质,能够增强新生儿的抵抗力,在临床护理中,我们用一对一的宣教沟通方式,对产妇做母乳喂养的指导,健康知识宣教,做必要的产褥期健康指导及产后检查:如产后锻炼、指导产后避孕,产后访视和健康检查的时间,让她们看录像及宣传材料等,学会科学育儿知识,同时让产妇保持心情愉快,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这些对于乳汁分泌是非常重要,懂得母乳喂养的好处,鼓励她们坚持母乳喂养,同时我们还将各科室的电话告诉产妇,为她们提供咨询和服务。

3 效果

通过实行换位思考这一服务理念以来,护士的自身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护理工作由原来的被动执行医嘱变为主动地为患者排忧解难,护士学习的自觉性明显加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了很大进步,患者对护士服务的满意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 讨论

护士要培养自己宽容的品格,要树立“患者以我求健康,我以患者求生存”的理念,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她们的心情和感受,帮助她们解决困难,经常换位思考,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胸怀取得患者的信任。只有这样,医患间才能和平相处,护理工作才能开展的顺利,我们的医院才能在激烈的医疗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换位思考原则在商务信函中的应用 篇10

1 You-attitude

在沟通时如果总是用第一人称开头, 也就是“自我为中心” (we-attitude) , 即使语言使用正确, 也会使读者产生一种写信人只为自身利益考虑的感觉, 这样的表述不会给对方留下好印象。相反, 在商务信函的写作中正确使用“you-attitude”原则, 即使表述的信息实际含义与之前相同, 效果却会好很多。

You-attitude是指在书写商务信函时要时刻顾及对方的感受, 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去阐述观点。写信人应考虑三个问题: (1) 信函的主旨是什么, 也就是信函的目的是什么。 (2) 基于这一主旨, 读者会有怎样的反应。当我们清楚信函的主旨后, 读者的反应大多是可以预期的。 (3) 在能够预测读者反应的前提下, 语言应如何组织?语气如何?当我们把自己放在读者的立场上, 这些问题就会很容易解决。因此, 在一般情况下, 可以使用you开头的句子, 即尽量不使用we或I开头的句子。如:We have two laser printers compatible with your software.这种表述方式就不如Your software is compatible with two of our high-quality laser printers.显得更加体贴。两句话表述的信息相同, 但第二种表述使消费者感到对方是在设身处地为其着想, 更有利于建立善意友好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 you-attitude所提倡的是为对方着想的沟通理念, 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表述都用you开头。相反, 在一些特定情况下, 还需要避免用对方来做主语。尤其是当表述负面、否定的思想时, 为了避免读者产生消极的反应, 第二人称不宜作为主语。如:You made numerous mistakes on this page.这句话虽然表述清晰准确、简洁、完整, 但因为使用人称you, 会使读者产生指责、威胁的负面情感, 不利于建立友好的社会关系。可改为:There are numerous mistakes on this page.这样既表达了想要表达的信息, 又使对方感受到写信人的体贴礼貌。

2 积极的语言

英语商务信函中使用具有肯定、积极意义的词汇能够向对方传达高兴、愉悦、肯定的情感, 容易令对方接受。如下面这两个句子: (1) Don’t forget to submit your time and expense report by noon on Friday. (2) Please remember to submit you time and expense report by noon on Friday.显然第一句中的“don’t forget”具有消极的感情色彩, 会让对方感到被要求、命令, 语气生硬;而第二句中则用积极的语言表述出来, 并体现了礼貌原则。

此方法的难点是如何将消极、负面的信息用积极的语言表述出来, 让对方感到被尊重。从语言策略上有以下三种方法: (1) 使用被动语态。 (2) 使用虚拟语气。 (3) 在同一句话中适当加入积极的表述。

2.1 被动语态的使用

由于在主动语态中句子的主语是动作的发出者, 当其表达的是否定信息时, 这个主语就会显得非常明显和突出。而被动语态可以将主语隐藏起来, 使重点从“人”转到“事”上面。即写作者考虑的是如何用积极的语言, 尽量弱化坏消息给读者心理上造成的负面影响。如:Armando failed to proofread this bid proposal carefully.这样的表述会使读者觉得重心在Armando这个人身上, 从而使她感到被指责、批评, 产生抵触情绪。如果使用被动语态去处理:The bid proposal was not proofread carefully.既表达了同样的信息又巧妙回避施动者, 体现了为对方考虑的立场。

2.2 虚拟语气的使用

虚拟语气可以表示主观愿望和假想虚拟的情况, 在商务英语信函中使用虚拟语气来表达建议、要求或命令, 避免了生硬的语气, 语气婉转含蓄。由于虚拟语气中往往体现与现实相反的假设与愿望, 当表达消极、否定的思想时, 那么虚拟语气中的态度就会是积极、肯定的。如:I cannot approve your transfer to our overseas operation.这样的表达方式直接、生硬地拒绝了对方的请求, 而没有顾及对方的感受, 不利于维持善意友好的关系。如果用虚拟语气表述:If positions were available in our overseas operation, I would approve your transfer.尽管信息的实质依然是拒绝, 却用积极的语言和态度表达出来并间接解释了拒绝的原因, 使对方更易于接受。

2.3 在同一句话中适当加入正面的表述

不论采用何种表达方式, 坏消息就是坏消息, 其不可避免地都会使读者或多或少产生一些消极的情绪, 为了将这种消极情绪降到最低, 写信人可以尝试在告知对方坏消息的同时加入一些正面信息,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读者的注意力从坏消息中转移开来, 使其因随之而来的好消息而心情愉悦。如:Because of increased taxes and insurance, you are obligated to increase your monthly payments to$50;however, you home has increased in value at the monthly rate of$150.该句的主要目的是告知读者费用上涨, 但是最后阐明由此将会带给对方的利益, 就会使对方不会因多交钱而感到苦恼和抵触了。

3 小结

现代商务英语信函写作是国际贸易以及商务人士沟通的主要手段之一, 其内容的安排与表述是否得体决定了一笔贸易或者一项工作能否顺利地得以完成。因此, 写信人在拥有良好英语语言功底的基础上, 还需要掌握沟通学方面的知识, 学会用简洁、准确、具体、礼貌的语言组织信息, 从收信人的切身利益出发, 真诚地与对方沟通, 从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建立稳固的业务联系。

摘要:国际贸易中很多贸易的成败, 往往归咎是贸易双放仅仅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而忽略了对方的想法和利益。态度上的“自我中心”主义, 在贸易中是永远不受欢迎的。本文主要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 对换位思考这一指导英文商务信函写作的重要原则进行系统阐释:首先是You-attitude的使用, 这是体现从对方利益出发的关键。其次是使用积极的语言, 这是达到有效传递信息并达到友好沟通的根本。

关键词:商务信函,you-attitude,积极,有效沟通

参考文献

[1]Sorrels, B.D.Business Communication Fundamentals[M].Columbus:C.E.Merrill, 1984.

[2]Leech, G.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New york:Longman Inc, 1983.苏根林, 黄洁婷.实用商务英语函电[M].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 (1) .

[3]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4]沈文轩.礼貌原则在外贸英语函电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 2009 (29) .

上一篇:境外信息引进下一篇:推进产业链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