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人才

2024-06-29

工艺美术人才(精选十篇)

工艺美术人才 篇1

1 无锡室内设计专业3+3中高职衔接项目基础

1.1 地区经济产业背景

就区域经济发展而言, 江苏省在产业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将创意 (设计) 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进行建设。2010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 (发改地区[2010]1243号) , 无锡市将建设包括服务外包与创意设计基地在内的“两个基地、三个中心”。据《2010-2015年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分析深度研究报告》显示, 仅苏南地区每年就有近4000万m2的装饰工程量, 产值近500亿元人民币。从行业、企业方面分析, 仅无锡地区具备乙级以上设计资质、二级以上施工资质的大中型装饰企业就有100余家, 设计及施工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占据了市场的相当份额。

1.2 牵头院校办学特色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并报教育部备案, 由无锡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高职院校。学院设有建筑工程系、旅游系、经济贸易管理系、电子信息工程系、艺术设计系共5个系, 参加试点的装潢艺术设计 (室内设计) 专业为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 其人才培养目标与无锡市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契合度高。

1.3 合作院校办学特色

无锡江南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江苏省四星级和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开设加工制造、电子信息、艺术、财经商贸四大类专业, 其中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机电一体化、数控加工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机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市级示范专业;工艺美术、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为市级重点专业。

1.4 无锡室内设计专业3+3中高职衔接项目原则

(1) 推进专业建设标准的衔接原则

专业对口衔接是中高职内涵衔接的载体。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 (试行) 》,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和无锡江南中等专业学校的专业对接主要采取“相近对接”、“拓展对接”模式, 选择工艺美术 (室内艺术设计与制作) 作为试点专业。同时, 为使两校专业建设标准既相互对应, 又具有独立性, 并体现人才培养的不同目标和规格层次, 在深入行业企业进行职业资格分析的基础上, 由两校的专业教师和企业实践专家按照科学、规范的原则研究制定中高职专业建设标准, 使各自专业的内涵、外延科学清晰, 专业口径宽窄有度, 使高职专业的建设标准体现出中职专业建设标准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 增强毕业生升学与就业的适应性。

(2) 推进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原则

中高职内涵衔接的基本原则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对接。聘请两校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人才共同制定并分别明确各自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任务, 共同探讨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就业岗位和在中、高职两个阶段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保证相互之间的顺序关系和可衔接性, 并据此, 校校、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组织和安排教育教学内容, 保证各阶段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 推进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衔接原则

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衔接是中高职内涵衔接的核心。根据不同阶段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思路, 遵循“从完成简单工作任务到完成复杂工作任务”的职业成长规律, 校校、校企合作构建中、高职阶段课程体系;中职课程“重基础, 强应用”, 让学生初步建立职业概念;高职课程“重实践, 强创新”, 鼓励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场景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同时, 校校、校企合作制定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 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顺序和实践路线, 既要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 又要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 真正实现课程内容, 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核心课程按“工学交替”方式组织教学, 在实训室、教室、企业等场所交替穿插进行, 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和“艺工结合”的职业教育特点。

(4) 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和实训实习衔接原则

根据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需求, 将行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之中, 分段完成职业技能培训, 中职阶段进行初级培训, 获得装饰美工初中级资格证书, 高职阶段进行高级培训, 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使资格证书及学历证书构成该专业学生的“双证书”制, 使学生专业学习的深入性、针对性和适应性在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与企业建设共建共享校内外实训基地和社会资源, 做到资源共享, 提升双方形象和影响力。

1.5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该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面向室内设计行业, 具备室内设计专业所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掌握基础绘画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项目实践能力、艺术审美和工艺美术鉴赏能力, 具有室内设计与制作岗位所需的基本业务知识、基础技能和初步的室内设计项目实践能力, 具有基本的美术造型能力, 具有一定室内装潢艺术和建筑艺术的鉴赏能力, 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 能进行家居室内空间设计和商业公共空间设计项目创意设计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 职业 (岗位) 面向, 社会化考试、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及继续学习专业:

2.1 职业面向

该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室内设计行业就业, 从事室内装饰企业、室内设计企业、装饰材料企业、设计行业咨询与服务、房地产经营企业及其他相关单位。主要就业岗位有:

初始岗位:

(1) 施工图绘制员;

(2) 效果图表现绘制员;

(3) 装潢设计营销及售后服务;

(4) 室内助理设计师;

(5) 装潢施工管理员;

(6) 装饰材料企业营销;

(7) 家装顾问;

(8) 计算机辅助制图、图形图像制作等工作岗位;

发展岗位:

(1) 室内设计师;

(2) 项目经理;

(3) 建造师;

(4) 室内监理;

2.2 继续学习专业:

环境艺术专业、景观设计专业。

3 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

该专业的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能课三部分组成。

(1) 公共基础课

主要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等, 共25门课2170课时。公共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和身心素质, 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一般能力。

(2) 专业基础课

主要包括素描、色彩、、制图基础、三大构成、效果图表现技法、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 共计25门课1934课时。职业基础课程根据本专业面向的室内设计行业所需的通用能力要求而设置, 主要培养学生从事该行业工作具备的基本技能和通用能力。

(3) 专业核心课

主要包括室内设计基础、家具设计、空间功能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展示空间设计等, 共计8门448课时。其中包括实习实训等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共计144学时。职业技能课根据本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 (群) 所需的能力要求而设置, 具有良好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主要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4 结语

通过构建以衔接原则的室内设计专业3+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 努力在探索建立中、高职全面衔接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 进一步提升服务长三角区域 (特别是江苏、无锡) 产业发展和升级的能力;力求在探索出符合中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和无锡社会经济实际的中高职衔接经验, 在江苏省乃至全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摘要:确定中职的工艺美术 (室内艺术设计与制作) 专业与高职的艺术设计 (室内设计) 专业衔接, 建构“3+3”中高职衔接室内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建设系统完善的教学体系和合理科学的管理模式。该项目采取中高职3+3分段培养的方式, 拟从招生制度、培养目标和培养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 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教育、构建中高职系统化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为推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作出贡献。从学制衔接到课程对接向深化内涵转变, 为无锡产业发展和升级的输送合格人才。

关键词:3+3,室内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胡艳.中高职衔接视角下的高职差异化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 (1) :94-96.

[2]杨延.理顺环节实现中高职教育顺利衔接[J].教育与职业.2000 (8) :13-16.

工艺美术人才 篇2

(刘集职业中学滕成浩)

摘要:工艺美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与就业问题上要转变思想观念,重新进行教育目标的定位,积极改革教学内容,拓宽就业渠道,要形成一种有效的机制来促进培养与就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就业促发展、以培养促就业,使工艺美术专业良性健康发展,同时各级各类中职学校工艺美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上要树立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观,使学生相信:选择了工艺美术专业,就选择了一个好的就业机遇。

关键词:培养 定位 模式 就业 转变观念

一 工艺美术专业在中等职业学校中的现状

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许多职校积极根据市场需求、区域特色和就业途径,相继开办了服装、财会、市场营销、电子、机电、数控等专业。工艺美术专业也在这股发展浪潮中脱颖而出,并且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地具有一定应用与操作能力的职业人才,为社会需求提供了保障。但是当前不容乐观的是,许多职校工艺美术专业在人才培养和就业的关系上出现了严重的脱节。许多经过培养的专业人才没有找到合适的就业单位,招生人数也在逐年减少,有的中职学校由于学生就业难,索性把工艺美术专业改成了高考升学班,背离了职业教育所倡导的“以市场为需求,以就业为向导”的办学宗旨。以我校为例,工艺美术专业在校人数由2008年的30多人缩小到2013 年13 人,工艺美术专业的生源人数在逐渐地减少,是什么原因呢?通过调查发现,许多职校在该专业的人才培养与就业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问题。有的学校不能安置学生对口就业,有的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不注重技能的培养,学生所学知识不适宜就业岗位的需求,有的学校学生对就业岗位满意率较低,所有这些问题制约了中职工艺美术专业的发展。根据当前的现状,工艺美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与就业问题上要转变思想观念,重新进行教育目标的定位,积极改革教学内容,拓宽就业渠道,使工艺美术专业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站得稳、立得牢,健康发展。

在中职工艺美术专业传统的培养模式中,班级上课制、师徒制一直是历年来沿袭不变的教学模式。有的学校教学资源匮乏,实验实训设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与课程的要求,课程设置单一或繁杂,教学内容陈旧,导致了人才培养的发展与 1

实用空间,有的中职学校甚至在既无师资又无实训设施的条件下,盲目开设此类专业,致使该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向其他专业分流,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二 优化培养模式的几种做法

1.优化课程设置

关于课程设置,我们可以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目前,国外最典型的课程设置中德国模式较为突出,它的课程设置是以职业活动的行为过程为导向,将基础知识(美术基础类)、专业知识(美术设计类)合理的组成一个技术知识体系,普通理论(美术理论)教学内容较为浅显,不过多地强调高深的理论知识,做到浅而实在,学以致用,同时注重学生的专业实践,提高了学生掌握工艺美术技能的熟练程度,便于其迅速就业。

2.改革教学内容

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内容要以培养技能为根本,充分体现培养目标,按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相互渗透的原则,适当增加实训比例,改革一些俗套、老化、不适应就业发展的教学内容,应积极适用反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课程与教材,积极研究和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现代电脑技术及校内外课程资源等,更好地促进教学。

3.强化实践训练

在工艺美术专业教学过程中,语言的讲授是让学生掌握美术方面的理论知识,示范与观摩是让学生对绘画、工艺的表现方法有直观的了解,但实践训练才是技能获得的主要途径。

4.增强创新能力

对于工艺美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还要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让学生根据一面极其破旧墙壁上斑驳的印迹,找出可视的动物形象;让学生为我校设计学校标志;让学生运用废旧材料进行旧物改造等等。这些训练活动都能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能很快适应就业岗位,而且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

5.参加企业实践

参加企业实践活动是工艺美术专业学生提高技能的重要途径,能让学生在企业直接受职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企业实践,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和

认知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在企业中的适应能力。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实践,并能在企业实践中找准自己的就业方向。

6.建设实习基地

针对工艺美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实际,中职学校应建立相应的实习基地或工作室,使其对口实习,实习基地的建设可以选择在校外或校内,学校应与实习基地保持密切的联系,确保学生实习安全、到位,如创建电脑美术设计实习基地、家居装饰实习基地、雕刻艺术实习基地、民间美术绘画实习基地等,使工艺美术专业在人才的培养上更趋于完善。

陕北民间美术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篇3

关键词:陕北;民间;美术人才

在陕北,活跃着民间剪纸、面花、刺绣、木刻和雕塑等一大批传统的民间美术。这些优秀的民间艺术文化保存着古老的民族特色,是优秀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调研陕北民间美术艺术人才队伍建设、对保护传承陕北民间美术,从而实现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陕北民间美术的文化生态失衡。随着陕北能源资源开发,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需求大大提高,却忽略了精神文化的建设,给陕北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造成极大的冲击,民间美术逐渐被淡化了。陕北民间美术失去了原来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空间,陕北民间美术的根基被动摇了。其次,民间美术的市场化、规模化生产缺乏。近年来,陕北的少量民间艺术文化品类进入文化市场,健全的专业民间管理机构尚未形成,缺乏专业人才的帮助与指导且管理力度不够,再加上对民间艺术文化的保护传承意识、市场开发意识淡薄,进入文化市场的民间美术主要以个体为主。整个陕北民间美术文化的保护传承还缺乏规模性和影响力,长此以往,逐渐丧失弘扬地方民间美术的广大市场。陕北文化发展的大繁荣,需要各种民间美术的优秀人才的培养,健全我省的民族文化建设队伍、推动我省经济的发展。

在当今提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在打造优秀的旅游城市中,加强民间文化建设的内容,民间美术有极大地市场拓展空间和文化发展空间,可以营造陕北民间美术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对陕北民间美术的保持较完整并具有特殊价值的村落或特定区域进行整体性保护,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民间美术传承机制,从而解决民间美术的生态失衡问题。有助于使民间美术与地方经济、生活、传统文化相联系,进而使陕北地方地域特色更加鲜明,最终形成民间美术人才队伍的继承,形成民间美术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推动我省民族文化发展的大繁荣。

陕北民间美术是中国民间美术一种特殊范畴,主要由身处陕北的普通劳动群众根据自身生活需要而创造,经由集体传承和历史积累而不断发展起来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品种极为丰富,既有供玩赏用的造型艺术,又有衣食住行中以实用为主的工艺品,又与民俗、宗教及其他民间文艺存在密切关系,形成多种分类法:农民画、雕塑、染织刺绣、面花、剪纸、纸扎彩车、各种花灯等。

1 陕北民间美术人才队伍建设出现的问题

第一,对培养民间美术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艺术人才的培养一般都是设在高等院校,培养大纲基本都是综合性的人才,门类多,学的杂,专业倾向不明确,知识重点不突出,涉及民间美术的知识少之又少,对民间美术的认识不够,支持力度就更不用说,如此下去,将制约民间美术人才的队伍建设,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

第二,对陕北民间美术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不足。陕北民间美术的保护和传承是涉及方方面面的,尤其是对陕北民间美术人才队伍的建设研究,缺乏重视,资金投入少,导致民间美术人才的积极性受到打击,随着陕北民间灭鼠传统文化的生存状态的恶化,大批具有历史价值的民间美术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创作观念停滞,发展状况令人担忧。

第三,民间美术人才队伍与外来人才引进滞后。在这方面,陕北占据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域明显,但在引进外来人才的同时,没有考虑到为地域性做出贡献的民间美术人才的引进。

第四,陕北民间美术人才队伍整体老龄化;知识整体退化,整体创作还是原有的旧观念;民间美术人才队伍中业余骨干逐渐减少。

长期下去,民间美术人才队伍会慢慢地走向边缘化,甚至消失。

调研陕北民间美术艺术人才队伍建设、保护传承陕北民间美术,迫在眉睫。从而实现民间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对陕北民间美术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倡导陕北民间美术从孩子抓起,为陕北民间美术人才培养后备队伍。传承陕北悠久的民间美术历史和革命精神,发扬红色文化,彰显地域特色,让陕北民间美术良性继承。

第二,帮助一些从事民间美术工作的优秀人才,让他们脱颖而出,新老结合,带动其他的民间美术人才共同进步、发展。

第三,鼓励当地高校在招收艺术类人才培养中,侧重当地地域特色的民间美术招生,从而服务于当地的民间美术队伍人才的培养,为陕北的经济带来综合的效益。

第四,规范陕北民间艺术分会,完善制度,整合人才培养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第五,多渠道投资解决民间美術艺术文化产业融资的难题。

第六,组织民间美术人才共同采风活动,集体创作,定期举办民间美术展览,走进校园,深入社会推动民间美术的发展。

第七,强化民间美术的教育培训机构,鼓励通过各种形式,选拔创新型的民间美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引进外来民间美术人才进行示范、讲座等。

第八,与地方产业机构建立民间美术与产业机构之间互帮互助的关系,信息共享,交流迅捷,以携手合作,共同发展。

第九,相关政府部门要足够重视陕北民间美术人才队伍的建设。

可以肯定地说,保护陕北民间美术遗产传播在民族发展中的力度,陕北民间美术人才队伍的建设研究,会激发起民众对陕北民间美术文化价值的再认识,激发爱家乡的热情,提高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的自觉性,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民间美术遗产的实用性、美观性和吉祥性对中华民族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当代传承者要深入了解其文化底蕴,营造出保护与教育、抢救与宣传协调发展所必需的环境和氛围。

调查、了解国际上对民间美术人才队伍的建设研究现状;根据以上提议,探寻适合陕北民间美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培育方案;设立各种民面美术工作室,在教师和学生自由选择后进入工作室;将民间美术分类,并分配给各工作室。要求各工作室对陕北民间美术文化进行全面、系统的搜集和整理,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陕北民间美术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继承和发扬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陕北民间美术人才队伍的建设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推动我省经济的大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道一.民间美术的二分法[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7):287.

[2] 向思楼.论中国民间美术意象结构的审美特征[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2):263.

[3] 周旭.论传统民间美术的语言特征[J] .装饰,2007(05):113.

工艺美术人才 篇4

一、游戏美术人才的需求分析及当前动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游戏美术人才的需求分析。

培养动画专业人才就有必要对当前的游戏市场需求进行一个合理把握, 以便于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型人才。就目前对游戏美术人才的需求情况来讲, 主要集中在游戏原画设计师、3D设计师及动画师三个方面。首先, 游戏的原画设计是比较基础的工作, 也比较看重创造性。因此游戏的原画设计师就必须要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 并且具有扎实的美术绘画功底, 也能熟练掌握设计软件的使用, 这样才有助于设计出高质量的游戏产品。其次, 游戏的3D设计师要求具有较强的理解分析及动手能力, 因此这一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也可称之为制作性人才。游戏的3D设计师在建模和贴图的过程中, 一方面需要充分对原画设计进行理解和把握, 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高超的美术造型、绘画能力及设计软件的使用来进行还原性制作。再者, 游戏动画师的工作技术性较强, 通常不会对美术绘画方面的能力做太多要求, 但是对于物体形态一定要具有较好的理解能力。游戏动画师主要是在保证对前两种工作进行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 对游戏角色最终的性格及动作进行设计, 然后再利用游戏引擎将游戏所用到的动画模式导出来并交由程序来完成控制调配工作。

2. 当前动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动画专业人才培养还存在一些制约其发展的问题, 对这些不足之处进行了解和把握, 有助于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加审慎地进行应对, 进而培养出更加优质的动画专业人才。首先, 动画专业算是一个新兴的顺应时代发展而创办起来的专业, 在得到普及的同时很多学校也因为缺乏足够的经验而导致教学结构有所欠缺, 影响专业人才的培养。相比较一些比较传统、办学历史悠久的专业而言, 动画专业存在的办学经验不足、师资力量欠缺、课程设计缺陷等问题都严重制约着这一专业对优质人才的培养。其次,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在动画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多先进的软件教学被应用进来, 而基本的美术训练却逐渐被忽视。动画专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固然离不开各种高科技的设计软件, 但是基本的美术绘画能力也是这一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现如今的动画专业教学中就呈现出一种顾此失彼的状态, 忽视了传统美术基础的训练。再者, 动画专业的教学往往只关注了对个人能力的培养, 导致培养的学生容易在团队合作方面的素质有所缺失。而事实上任何游戏的开发都是需要整个团队默契配合、有效合作才能完成的, 如果一个动画专业人才不能有效地融入团队合作, 就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二、从游戏美术人才需求出发有效培养动画专业人才的策略

1. 学科建设及课程改革促进专业性人才需求。

从游戏美术人才的需求出发培养动画专业人才, 首先就要从学科建设及课程改革方面着手, 使当前的教学体系适应专业性人才的培养需求。动画专业的开办时间不算久远, 要促进这一专业更好地发展并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就务必要对市场需求进行实时调查, 不断根据市场需求对教学体系进行调整, 优化课程设置, 根据不同专业不同需求开展特色培训和教学, 比如建综合动画实验室等, 这有利于培养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2. 重视学生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从游戏美术人才的需求出发培养动画专业人才, 还需要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予以重视, 尤其是创新思维及造型方面的能力。符合市场需求的动画专业人才必不可少的就是较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尤其是现在市场需求的发展越来越倾向于具有创造性的综合人才。因此, 对动画专业学生进行培养时, 注重扎实基本功的练习并开设相应课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不仅拥有了就业的保障, 更是为其成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动画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开发新型培养模式。

不断开发新的培养模式, 比如学校企业间合作培养等, 也有利于使动画专业的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学校和企业之间相互合作, 对动画专业学生进行培养, 有利于使学生较早接触真实的社会工作, 了解市场需求并不断优化自我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这样的学生最终会成长为高素质的动画专业人才, 并在社会上长久立足。

三、结语

在进行动画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从市场需求出发, 杜绝闭门造车的做法。从游戏美术人才的需求分析中可知, 今后动画专业的人才培养还需要更加努力,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教学, 培养出既具备扎实基本功又拥有创造性思维的动画专业人才, 这样才能推动相关行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摘要:在对动画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分析人才的需求状况, 尤其是在当前的社会发展状况下, 游戏美术人才的需求对于动画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笔者首先对游戏美术人才的需求及当前动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从游戏美术人才需求出发有效培养动画专业人才的策略。

关键词:人才培养,需求,动画专业,游戏美术

参考文献

关于美术类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篇5

,人社部更是把数字视觉艺术专业列为在国家新职业技能人才培训六大专业之一,并加大其建设与发展力度。无论是早先的图案设计教育还是今天的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其目的都是为市场需求培养人才,即便是国画、油画、雕塑等都无法与市场绝缘。在数字视觉艺术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但要注重艺术感悟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更注重面向市场的实际应用能力,这些才是今天的艺术市场之所需。虽然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它亦是一个常谈常新的问题。

因此,结合企业或市场对视觉艺术人才的需求,我们从中国目前数字视觉艺术人才培养的主体、动力、环境及创新能力等关键环节出发,对北京、上海、广州、青岛、西安、大连六个城市近百家从事数字视觉艺术的不同性质的企业进行了问卷调研。本次调研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占75%,全国范围),它们代表着众多中小型企业对视觉艺术人才的需求愿望,包括室内外建筑效果与动画设计、影视动画与后期特效合成、广告设计等方面的情况。本报告在具体调研的过程中主要是面向应用性的视觉艺术人才,而非纯艺术的视觉艺术人才。

一、数字视觉艺术概念及特征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国外数字视觉产品的出现,以及个人计算机或个人终端机的普及,近些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视觉艺术行业的数字化呈现出较快的发展态势。特别是中国数字视觉艺术的十多年发展,已经为现今的数字化视觉艺术锤炼了能够应对不同需求的人才队伍,并积累起相对丰富的技术与艺术资源,成为中国现阶段数字视觉艺术的核心内容。

(一)数字视觉艺术的概念

什么是数字视觉艺术?在新媒体情境(new-medium condition)中,视觉艺术已经从传统的物质性构成中被“数字”(digitized)了,并转化为当代媒介艺术无所不能的“数字资源”,在当下更趋多元的时代,这些被“去经典化”的视觉艺术作品比“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更深入人们的生活,因为媒体与科学技术的扩张已成为生活主导的事实,不得不让人们面对数字视觉艺术的普遍性拓延。用马歇尔·麦克卢汉的话说,作为人类情感与思想表达的一种媒介,数字视觉艺术也属于“人的延伸”范畴。这样看来,所谓数字视觉艺术,是指艺术家利用具备图形处理能力的电脑为核心技术设备,进行基于数字编码技术上的艺术作品的创作活动。与传统艺术创作的不同处在于,数字视觉艺术作品还需借助网络等主流的传播媒介进行发布、展示,以便受众观看、欣赏或以互动方式完成欣赏,这一艺术审美过程可被视为完整意义上的“数字视觉艺术”。正因为如此,当代数字视觉艺术中更偏好于探讨虚拟与真实混杂的特性,其最佳写照就是在数字媒体技术环境中呈现的摄影般写实的动态影像,以及“真实的”人机交互效果。

(二)数字视觉艺术的特征

从概念表述中可看出,当下动态的以及人机交互的影像,实际上已经成为数字视觉艺术的主要表征,这是因为:一方面,数字技术的介入,使得视觉艺术作品的互动性更倾向于人与虚拟对象的关系,而非与源对象(即传统视觉艺术中的“模特”)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创造的虚拟空间让人们“身临其境”,其中的时空错置感让今天的视觉艺术创作有了无限可能性,而不至于被源对象所限制。正如现代设计先驱之一的亨利·凡·德·威尔德说,技术是产生新文化的源泉;文化理论开拓者的丹尼尔·贝尔也认为,“视觉观念成为了主流。……科学技术的发展孕育了这种新文化的传播形式”。言下之意,数字视觉艺术也是数字技术孕育与发展的产物。不同领域涉及到的技术内容不尽相同,涉及到的技术也非常多,但无论何种技术,它必须在在具体的应用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由此可见,由于技术的牵引,数字视觉艺术呈现出三个比较明显的本体特征——“虚拟性”(Virtuality)、“交互性”(Interactivity)与“技术性”(Technicality)。显然,在当代新的视觉艺术创作中,技术表现出的极致动能前所未有,无论是在虚拟(如动画与游戏)或仿真技术(如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效果图、体验式漫游)领域的应用,还是投影机、摄影机与纸媒等媒介领域,技术始终是当代视觉艺术创作的根本,并且无法与艺术真正分离。因此,数字视觉艺术必然涉及到许多应用领域,如影视、广告、游戏、摄影等,而传统的美术也可以作为“源文件”形式被涵括在可视的数字视觉艺术之内。不难看出,数字视觉艺术集传统美术、现代媒体技术及视觉设计于一身,不仅为人的生活带来高效与便捷,同时也改变了我们对艺术的理解。以20世博会上展出的的《清明上河图》为例,观众可以在长90米、高4.5米的弧形屏幕上,看到图中1000余个中国古代人物形象在日夜景交替中,举止各异、栩栩如生。影像播出长达4分钟,“原汁原味”地再现了清明上河图的风采。虚拟的场景将《清明上河图》赋予了全新的生命,曾经几千年前的封建社会的繁荣景象是我们今天无法想像的,通过虚拟方式了解那段历史,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对其文化、历史的鉴赏最便捷和最直接的途径。

二、企业需求的人才及其规格

人才,是指那些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为社会的某一领域创造性地做出较大贡献的人,其核心关键词是“创造”与“贡献”。按照这样的理解,在数字视觉艺术领域,那些有创造性的人,一般情况下应该是技术与艺术“双栖”及市场的开拓者,他们的普遍特征,是通过创造性的劳动为数字视觉艺术行业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这些人大多集中在电影、游戏或娱乐等领域,比如斯皮尔伯格、詹姆斯·卡梅隆、暴雪执行副总裁Frank Pearce等等。

然而,如果以此来衡量“人才”,那么大多数人难以成“才”。事实上,人的劳动按其层次来划分,可分为模仿性劳动、重复性劳动和创造性劳动三个层次,前两种劳动都是以继承性为重要特征,即重复前人创造出来的劳动形式和经验,而劳动者自身没有创造,因而在劳动经验与价值上,并不具有明显的提升。但不可否认,这两个层次上的劳动者对推动人类社会的整体进步,以及在夯实人的劳动成果方面,还是起着重要作用的,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人才。换句话说,模仿与重复是创造的基础或前提,创造性的人才最开始也必然会经历模仿与重复的劳动过程。在国内目前多数的教育条件与环境下,毋庸讳言,创造性的人才“可遇不可求”,因为“人才”不同于一般人,其最本质的一点就在于他能超越前人和常人并有所创新。当然,现实也不至于如此悲观。在学院教育之外,社会职业培训机构起着完善数字视觉艺术“人才”培养的作用,踏入社会的有志青年还可以在工作中寻找更有力的发展机会,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素养。一旦具备天时、地利、人和,原本处于模仿与重复层次上的人,将最终成为有创造力的人才。这就是我们强调市场或企业需求之于数字视觉艺术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的主要缘由,也是人们更深入地揭示“人才”核心的意义所在。

表1:数字视觉艺术的发展前景

面对数字视觉艺术的广阔前景,不同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人才的理解与需求自然会有不同之处。现如今,国内外各大小型游戏、传媒、电影等制作公司成百上千,部分有实力的公司配套有相应的培训部门,已解决了公司内部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社会上还存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板块的专业培训机构,它们为国内数字视觉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前进的勇气。然而,对多数培训机构或部门来说,他们所需的数字视觉艺术人才标准并不明朗,因此需要通过市场调查来解决这一缺憾,并提供或建立恰当的培养规格。

(一)市场中的基本情况

从全国范围的调查结果看,不少企业在招聘新员工的过程中,都认为数字视觉艺术方面的人才是“非常紧缺”(24%)和“比较紧缺”(55%)的(见表2)。其中,北京企业回答“非常紧缺”的比例最低,为11%,而大连的比例最高,达到了50%,也就是说,特大型城市在数字视觉艺术人才资源上较一般的大城市(二线城市)丰厚。然而,这一结果并不等于说市场上没有数字视觉艺术方面的求职者,而是因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太少了,或者说,愿意到二三线城市工作和发展的数字视觉艺术人才并不多,以至于对那些身处二线城市且急需用人的中小型企业来说,却为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而发愁。在这种情况下,除上海的相关企业在“可提供实习基地”的比重较高(68%)之外,青岛、西安、大连等二线城市的企业普遍倾向于面向社会和院校“可提供实习基地”以及“可进行人才委托培养”,两项比重均高于北京与广州。具体来说,企业在人才需求方面的情况是:

表2:数字视觉艺术人才供需基本情况

1. “最为紧缺”的人才需求

由于被调查的企业大多集中在较为专业的艺术/设计/创意(51%,全国范围)以及建筑/房地产(29%,全国范围)等领域,因而这些企业所需的人才多数是从事建筑效果图/建筑动画类、影视动画/后期/特效类的技术或视觉艺术的人员,而且“最为紧缺”,前一类的比重达到了(42%,全国范围),后一类也达到了(30%,全国范围),两类相加,人才需求比重已达72%。在所调查的六个城市中,有四个城市的企业对“最为紧缺”的建筑效果图/建筑动画类的人才都超过了50%(见表3)。由此可以看出,房地产和娱乐行业的业务量持续增长,依然是经济快速发展中领跑的“火车头”,对那些已掌握了3Ds Max、Maya、Softimage、Aftereffects、Fusion、Combustion、Shake等三维与合成、特效技术的人来说,求职成功的机率将会相对占优。

表3:6大城市中建筑数字化和影视类数字视觉艺术人才需求的比较

2. 需要有“职业道德与忠诚度”的人才

在回答“进行专业人才招聘时,主要看重应聘者的哪些能力”时,全国范围内有52%(见表4)的企业选择了“职业道德与忠诚度”,其中大连有高达90%的相关企业选择了这一项。这一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企业对数字视觉艺术人才的职业道德与忠诚度非常重视,大多数企业甚至认为比应聘者的专业技能、团队协作和组织协调能力、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等指标更为重要。从企业角度来说,员工的职业道德与忠诚度意味着公司合力的强弱,甚至是公司竞争力强弱与否的重要参考指标,可视为一种市场经济行为对个人的要求与约束。对于从事数字视觉艺术这一属于服务行业的企业来说,特别强调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也就不足为怪了,因为在专业技能与意识、敬业精神以及自律等方面,都要求员工能够承担起相应的职责,并将其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表4:企业对人才各项能力需求的比较

3. 对“动手能力强”的人才的需求

能力是人才培养的首要原则。虽然学历和证书也是个人能力的一种“证明”,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能力不等同于学历和证书,“能力”是个人学习与创新、沟通与交际、分析与策划等诸多技能的集合。事实上,调查显示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六个城市的调查中,除北京的公司本科毕业员工(32%)超过专科生(26%)、且还拥有研究生学历(仅为3%,全国范围)的员工外,其他五地的大多数公司员工为专科学历,综合比重达到了52%(表5)。此外,在回答“证书可以为应聘者适当加分”这一问题时,六个城市中有73%的企业宁愿选择动手能力强的求职者,而不是持有各类认证书的人,大连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最为“坚决”,比重达到90%。上述结果至少反映出企业不欢迎“眼高手低”者,这也难怪大多数企业在招聘信息里都会加上“有相关经验者优先”这样不成文的规定了。

表5:数字视觉艺术从业人员学历分布情况

4. “视觉艺术设计/制作人员”需求量大

在被调查的所有企业中,所招聘的岗位类型以“视觉艺术设计/制作人员”为最,比重达到95%(见表6),其中,北京、西安、大连三个城市的比重为100%。这一比重反映出“视觉艺术设计”在整个行业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这一行业目前还处于较低端的运作层面上,所聘用人员的主要职责就是“制作”,这一点可从“更愿意选择哪种来源的视觉艺术人才”的答案中得出,总体来看,有53%的企业选择了“职业教育机构的毕业学员”作为公司的员工,这种状况在二线城市尤为明显(表7)。

表6:企业需求岗位情况比较

表7:企业对人才来源的认可度

(二)社会培养规格与定位

上述由调查结果而来的四个方面的需求指标虽然不能完全代表企业或市场的立场,但是它们构成了社会职业培训中数字视觉艺术人才培养规格与自我定位的主要指导原则。

1. 高端型技术复合人才:社会培训机构的核心指导原则

高端型技术复合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需求之一,世界知名数字动画与特效公司的成功无不以此为基业。近些年来,中国已有一些社会培训机构,如水晶石数字教育学院,就以培养高端型技术复合人才为己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以“实战教学、实用教学、实时教学”为理念的专业教育培训机构,其目标就是面向个人及机构提供专业数字艺术教育服务,并致力于通过领先的技术、高品质的教学案例和变革性的教育方式,培养受业者终生学习的意识,助力于数字视觉艺术领域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十余年来,从“水晶石”等机构走出来的高端制作技术人才,陆续成为行业的中流砥柱,这就为中国数字视觉艺术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这些机构还借鉴国外成功的职业培训经验,将培养重点放在了操控实际项目的能力上,并根据受业者不同的职业取向,制定了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培训方案。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师资队伍均是参与过国内外重大项目的数字技术专家和业界顶尖高手,这些来自第一线的专家级教师将大量实际项目的制作及操控经验传授给受业者,这就保证了受业者可以获得技术掌控上的迅速提升,顺利实现高质量就业。

2. 职业操守与修为:受业者自我定位的重要原则

社会培训机构需要立足于行业内控制,从一开始就让受业者以职业角色的身份介入某项工程,通过职业认同内化而养成自己的职业道德意识。数字时代的虚拟性为数字视觉艺术增加了想象的无限可能性,特别是在动画创作领域,创作者的想象比任何时候都海阔天空,因而所创作出来的形象,无论作者是否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职责,都应该自觉遵循而不是由外在力控制自己的职业行为,力求避免坏的社会影响(如喜羊羊、光头强等动画角色的负面性)。通常情况下, 对于数字视觉艺术从业者的职业操守和工作规范的控制有三种模式:受众控制、自我控制、同行控制,核心模式就是从业人员对其自我的控制。以自律求自由,可以为人们带来较多的有弹性的活动空间,换言之,为了避免较多的他律, 就需要更多的自律。“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就是这个道理,数字视觉艺术业界应予以反思。

3. 能力优先:职业培训中的第一原则

能力包含多个方面。如果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说,基于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所谓自主学习能力,是指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能力,其前提是学习的主体必须主动灵活地运用不同方法和手段去发现问题。在以能力为主导的数字化艺术学习语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和必要的学习资料,顺利完成既定学习任务是自我学习与管理能力实现的关键。基于问题的自主学习把学习活动置于不确定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习来解决问题,并形成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因此,基于问题的自主学习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而且由此养成的批判性思维,正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需要的一种特别的能力,它有利于复杂问题的解决。

然而,社会职业培训机构并不能完全承担起培养有“职业道德与忠诚度”及“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人才,毕竟这些只是职业培训机构,并兼有获取培训利润的商业目的。在这种情况下,高等院校(特别是本科院校)理应肩负起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之职责。

三、数字视觉艺术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

不得不承认,社会职业培训机构鱼龙混杂,教学力量与硬件设施良莠不齐,加之主管部门监督不严,导致培训机构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困扰自身发展的问题。国内高校在这方面的又有哪些问题与不足呢?有没有相应的解决策略或办法?

(一)存在的问题

先从高校数字视觉艺术人才培养说起。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高校数字视觉艺术教育取得了包括规模、质量、软硬件建设等在内的建设成就,为当代数字视觉艺术教育走向国际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然而,从这次企业人才需求调研的结果中,我们却发现一个十分尴尬的事实,即前文提到的企业“更愿意选择哪种来源的视觉艺术人才”时,有过半的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职业教育机构的毕业学员”。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或问,高校视觉艺术教育怎么了?仔细分析,我们认为高校数字视觉艺术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多数高校的数字视觉艺术教育在产、学结合方面尚未形成气候。

该学科的教育特点决定了它必须产、学相结合(或校企合作)的道路。然而,通过调研发现,其实多数企业都不太愿意参与高校(含职业院校)的教学活动和运行管理,也不愿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教学设备和培训经费,院校和企业在合作中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一方面,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往往无暇或没有能力对问题做深入思考,可能只会抱怨从业者素质的低下;另一方面,即便有企业愿意参与数字视觉艺术教学的环节中来,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企业参与其中后的投入很难得到相应的回报,这与企业的利益相背离。目前许多高校虽然都开设有数字视觉艺术专业,但普遍存在师资缺乏、技术水平一般且严重与市场脱节的现象。高校师资力量的薄弱直接导致高校毕业生的质量无法满足国内当前市场的需要。

2.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和实践能力不足。

自20世纪末开始,中国高等教育院校开始大规模扩招,与数字视觉艺术相关的新专业建设层出不穷,同时高校师资队伍也快速扩张,部分本身没有数字视觉艺术学习与创作经验的人也加入到队伍中来,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虽然现在各类高等院校的数字视觉艺术专业已经意识到忽视市场需求的弊端,但由于参与市场的程度仍然偏低,再加上数字视觉艺术专业教育起步较晚,这就使得本属于实际操作型的数字视觉艺术专业同业界还保持着一段距离。

3.技术成为数字视觉艺术人才培养的短板与瓶颈。

众所周知,数字技术是数字视觉艺术的主要呈现手段,一般情况下,学习者掌握常用的一些工具(软件)就可以胜任很多工作了。但一些较为高端的效果,如交互与特效,还是需要了解甚至掌握部分脚本语言(Flash中的AS、3Ds max中的MAX Script、AE中的表达式,等等)。然而,在许多高校数字视觉艺术专业教学中,以脚本技术为内容的课程实在有限,加之没有相应的课程支持体系,因此造成学生没兴趣学习,毕业后又很难适应企业的生产环境,自然就难以满足企业之需要了。换句话说,课程设置与实际教学内容没有充分考虑企业需求和学生的职业发展,缺少真正实用的学习内容,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这已经成为数字视觉艺术教育质量提升的瓶颈。这样的结果,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还需要企业进行较长时间的“二次培训”,即使是专业对口也需要重新接受相关的技能训练。

再看社会培训机构的问题。如前所述,在国内数字视觉艺术培养方面,虽然有水晶石、火星时代等的存在,但对整个国内数字视觉艺术教育而言,这样优良的职业培训机构少之又少,远远不能满足目前国内市场对这类人才的需求。不过,问题的关键在于,从整个社会职业培训行业来说,包括水晶石在内的机构并不能真正培养出人们所期望的“德才兼备”的数字视觉艺术人才,原因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它们的首要任务是职业技能培训,其前提是追求市场利润与收益。这就决定了社会培训机构不可能承担起学生德性和人文、艺术修养上的培训职责。于是乎,高校素养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就真正成为了“两张皮”,各干各的营生。

(二)可能的解决对策

在目前高校的教育体制下,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暂时无法抛开行政化的、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而把“两张皮”整合为一张皮,或者选择类似于“水晶石”的一套教学方法。在这种条件限制下,我们设想,是否可从企业需求的角度,在人才培养的内容、方式等方面予以重点考虑并寻找可能的解决问题的对策。

从调研的情况看,目前企业最需求的是“德才”兼备的数字视觉艺术人才。所谓“德”,除个人的品德修养外,其实还涵盖了为人处事、团队协作、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能力。应该说,仅仅从学校层面并不足以让学生真正成为有德性的人,即使努力优化数字视觉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强化以企业或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意识,似乎也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倘若我们能够将高校数字视觉艺术专业的课程内容定位在“人文艺术”这一立足点上,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精神”,特别是一种敏锐的审美意识,是否可以为高校的数字视觉艺术教学带来一定的起色?在我们看来,艺术精神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并由此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因此,就未来的数字视觉艺术教育所面对的对象而言,人文艺术的审美观念尤为重要,所谓“德艺双馨”,其实是相辅相成的。艺术的审美意识可以理解为一种情感动力,它是人在生活中对审美经验、情趣、理想等多种美的综合;人之德育本身的核心指向是人在社会中需遵循的伦理与行为规范,延伸到企业、市场,就成为一种行业规范和商业合约等具体内容。进言之,在今天的数字时代,艺术精神、德育观与职业道德紧密联系,它涉及人的健康、情绪、生活质量等方方面面,而这些方面,都可以通过高校的人文艺术课程的引导来实现。换句话说,企业所需要的有德之才需要在具体的专业情境(如动画相关课程的教学)中进行,专业教师的言行也将在其中起主导作用。

至于学生的“才气”培养,首先要强调从数字视觉艺术专业所面向的工作岗位和任务出发,明确培养规格和关键的能力要求,充分发挥企业需求在确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方面的积极作用,并征求其对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以及实训场所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其次,按照数字视觉艺术的规律开展有效的课程开发与建设方法,建立常规性的新媒体行业调查和工作分析制度,主动获取专业建设的基本信息。最后,按照数字视觉艺术的具体内容,构建一个系统化的现代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在这一过程中,课程设置者最好是“双师型”的教师,既能理论教学,又可技术指导。因此,师资队伍培养与建设工作应在常态下运行,同时以开发专业核心教学项目为突破口,把握专业教学及其改革的大方向。

此外,学生自学意识的培养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条可行途径,从市场需求角度看,企业欢迎有自主学习意识的人加入团队工作。这就要求构建一套学习型的数字视觉艺术教育体系,推进“学习能力”建设工作。显然,在数字化的视觉艺术教育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承担数字视觉艺术教学课程的教师应当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并努力做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并有组织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工作室中的自主学习);提倡学习和工作的良性互动,创造合作与共享的专业圈,由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并借助实际的项目,以便形成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专业化教学团队。与此同时,还需促进并鼓励专业教师与相关学科的研究和国际交流,探索建立专业教师终身学习的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接受教师实习,为教师量身打造学习型的职业发展目标和规划。当然,也有部分数字视觉艺术专业的教师在从事教学的同时也参加实践,而且不少高校还外聘了一些行业精英来校授课,因而对于市场需求信息的掌握较之以前更加全面、及时而准确。这应该是数字视觉艺术专业教育未来前进的道路之一,也是我们为企业或市场培养数字视觉艺术人才的必经之路。

四、结语

综上,本报告从与数字视觉艺术相关的概念、特征、技术以及企业人才需求出发,我们依据企业调查问卷的结果所得,详细分析了目前市场比较紧缺的视觉艺术人才的培养问题,尤其是德才兼备和有自主学习意识的数字视觉艺术人才。总体而言,市场或企业所需人才的就业前景还是很广阔的,虽然每年高校数字视觉艺术专业的毕业生成千上万,从职业培训机构走出来的学员也不少,但数字视觉艺术人才尤其是高端的具备综合素养的人才还是相对紧缺。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人才“供需”的矛盾。这种矛盾是否可以解决,我们认为,其关键在于高校与社会职业技术培训机构能否真正“默契配合”,实现产、学互补。

工艺美术人才 篇6

我们认为,科学美首先是"科学本身"的美,例如,科学具有美的结构.其次,科学美是指科学所揭示的自然界的美.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充满竞争的时代。物质经济逐渐得到满足,整个的国民素质提高,预示着未来的大学生不仅要求专业层次高,而且需要具有较高的精神风貌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高等学校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艺术教育则是完善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那么,美术师范院校在美术教育上,就是适应社会时代培养人才,根据社会人才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中国经历工业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从有形的物化经济步入无形的资本经济,都没有离开美术。特别目前的科技普及,就意味着美术师范人才培养上,不仅要考虑到专业素质,还要提高学生在美术基础上的科技创意水平,以使美术专业水平伴随着科技慢慢进步。

目前高校美术课堂教育现状

进入到文化转型期,文化产业化、教育产业化成为了明显标志。科学技术全球化发展,促使文化逐渐向技术转化,高科技则成为现代教育的标志。为了深化科学技术进步,现代的文化产业正迎合着目前科技市场化需求,以多元化格局、多维化发展方向真个不同的学生,特别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经过融合之后,形成多种新型学科和跨界学科。

现代工业产品,在工艺设计以及后期的处理上,都融合了美术基础知识。按照这一社会需求,高校在美术教育上,就要结合科普教育研究,以为社会培养科技创意型人才。将科普渗入到美术示范人才的培养内容当中,不仅是美术教育的一次尝试,同时还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质。

现代的大学生几乎是伴随着信息科技成长的,属于是“科技一代”。这些大学生对科学技术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就会产生天然的好奇。针对大学生的这一特点,可以将美术教育的知识面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爱好加以延伸,包括與计算机有关的科学技术原理性知识,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与此同时,还要将社会科普高端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比如,在科学技术与美术教育融合的同时,与当地的科技馆建立合作教学关系,以使高校美术教学更符合现代大学生的需求。从而改变传统教学带来的一系列弊端。

科学技术与美术的背离

背离是哲学概念,是指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事物的发展轨迹并不符合事物的本质要求。在很多人看来,科学技术与美术之间存在着背离。由于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利用价值有所不同,可以将背离划分为多种。但是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而言,科学技术与美术的背离是较为复杂的,而且内中更是存在着相互之间的必然联系。从背离概念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比如金融学的背离概念,就可以而获得背离现象的启示,并进一步了解到,背离关系也存在着积极向上的相互促进。

在科技背景之下,人类社会以科学技术的手段征服着世界,生产和生活方式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对于事物的审美角度也出现了不同。逐渐瓦解的传统审美意识导致传统的艺术形式受到现代美术创作形式的冲击,从而导致很多人对现代美术的“艺术价值”所质疑。科技是一种由内而外的传递信息的行为,美术则是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的的行为,科学技术代表创新、传统美术代表传承,从某种程度上来看,科学技术与美术存在一定的背离

关系。

反叛并不意味着消极。从艺术形式的角度而言,当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相背离的时候,现代艺术总是要遭到驳斥,甚至于遭到阻止。毕竟事物有属于自身的自然发展规律,并不会被人类的意志所左右。即便是对现代艺术形式存在着社会现实批判的共鸣,但是美术的功能和价值却因为能够将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凸显出来,而能够引导人们了解科技负面影响,进而延伸到对科技弊端的认识。这就意味着科学技术与美术之间所存在的背离关系,是存在着积极意义的,并富有一定的张力。与科技创意积极的一面相对应的,使科技对美术出现背离后,就会呈现出消极的一面。美术作品不再是高雅的艺术,而是走向了平庸的产业化,即美术作品成为了商品,并批量生产,美术作品的机械运用使其丧失了独特性,从而导致审美特质钝化。

为了避免科学与美术消极背离继续持续下去,就要求美术创作者在从事美术作品装作以及开展教育活动,要有意识地规避美术本质被赋予科技理性色彩,而是力求展示美术的个性特点,并要求创新艺术形式,形成新的艺术价值定位。科技与文化要均衡发展,科技与美术要相互协调。当美术创作者回归了创作本质,并自我意识觉醒的时候,就是使科学技术与美术之间所形成的积极背离关系

形成。

培养科技创意型美术示范人才的途径

1.围绕师范类人才培养模式展开教学

美术示范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要将教师素质与专业技术相统一,并随着社会人才需求不断地调整教学技术。师范院校是教师培养基地,那么对美术教师的培养,除了美术专业技能的培养之外,还要将美术教师与学生未来职业挂钩,并结合学生的个人能力以及兴趣爱好,以提高美术教学效果。按照现代的美术人才需求,对于学生的美术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学生不仅要在个人特性和专业技术能力上符合社会需求之外,还要将自己打造成为创意型人才。那么在美术教学方案的制定上,就要着力于时代精神,将科普融于其中。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使教学目标内容精湛而极具深度,而且涉猎面相对很广,以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2.融合科普培养科技创意型美术人才

美术创作以色彩的调和稳住。从原理的角度而言,色彩源自于物理学中的光学研究。在美术的三大构成,即平面、立体构成和色彩中,色彩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平面上,以视觉元素所构成的平面是将各个元素按照力学原理编排,并根据设计目标进行组合,以达到美的视觉效果。在结构的组成上,主要是将美术基本元素点、线、面有机结合,使形成的图案结构研究,并会产生直观而抽象的感觉。目前的许多科技产品都将光与色的原理应用于设计作品中,在光射下会形成分割了的物象的色彩。

在对师范生进行开展美术教育的时候,要将光学原理阐释出来,以使自然之美在人的主观意识中无限延伸。现代的科技成果是极具艺术表现力上,运用科技手段,将光学原理充分地运用起来,可以达到奇异视觉效果,以使人能够感觉到光在美术中的重要作用。艺术之美在与认识和感知。运用光学原理,将各种色点准确分布,并通过冷静地处理艺术作品,以使色彩符合创作者审美力和鉴赏力,以引导学生提高美术做平的创造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时代需要,提高美术师范人才的培养价值,就要将科普融入到美术教育中。融合科普展开美术教学,并不仅仅是要提高科学技术的审美力,而且还通过科学技术中美之展现,相应地采取科技创意型培养费方式,以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抓教育就是抓未来,从教育上注重科技美学的弘扬和发展,让这一概念深入学生心里,就能引导未来美术向科技型创意人才发展的趋向,是从根本上解决当下美术人才培养所存在问题的良好解决方法,在教育中应大力提倡和推广,从而推动我过美术走向科技创新的蓝图。

(作者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作者简介:彭一邶(1983-),女,讲师,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系。

重视儿童版画教学培育美术人才 篇7

一、明晰版面发展艺术简史,激发爱国情感

无情感的教学是无效的教学,无论各个学科的教学,只有学生心灵的参与和情感融入,教学才会事半功倍。对于版画教学, 学生开始认识往往是感性的,更多停留在画面的精致、装饰的精美,其画面背后承载的历史文化往往被美轮美奂的图案遮蔽。在起始的教学中,教师可把版画发展简史向学生做个简单的讲解和介绍,并通过一张张巧妙构图,以丰满密集和萧疏简淡等不同风格来衬托表现主题,使学生获得版画特有的艺术效果的同时, 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非凡想象。这样,必然会激发起学生学习版画的兴趣和创造的欲望。一张张兴奋和流露喜悦的笑脸背后是对版画的喜爱。学生们群情激奋,跃跃欲试,大有在创作上欲与古人比试一番的架势,这就为学生学好版画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方法由扶到放,由模仿到创作

版画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大同小异,很多地方是相通共融的。学生刚刚学习版画时,教师在方法选择上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指导的多一点,学生模仿的多一点,体现由扶到放的学习特点。具体的策略分为三步:首先教师以教为主,在课堂上以讲解和传授知识为主,更多的是学生一种被动式的接受性学习。其次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练。学生的练可以从模仿教师的作品开始,让学生有一个直观和感性认识。最后是自我创作。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纹理较少、印制比较简便的作品创作,逐渐达到独立创作的目的。在教学中,学生在经历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学习,逐渐体会到版画的学习是一个不断认识事物、充分感知现实生活、体味百态人生、勇于创新等的过程,在诸多方面得到了综合性的教育。这对学生未来的成长成才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按年龄分层教学,体现阶段性和连续性特点

我国的版画大致分为四个种类,技法多样。儿童在学习版画创作时,还要注意年龄特点,学习上要遵循认知规律。比如一年级版画教学以实物版画、玻璃版画为主,二三年级的版画教学以吹塑版画和纸板版画为主,四年级版画教学以纸版画和木版画为主,五六年级的版画教学以综合版画为主。教学时,低年级注重兴趣的培养和想象力的开发,以儿童画为主,自我设计形式多样的画稿。中、高年级的版画教学多以日记画为主,在培养学生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得以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手和眼同时得到锻炼,为今后的创作积淀经验。这样分层教学,各个年段有重点、有侧重,最后能整体达成最终的学习目标。

四、注重评价,激发学生的兴趣

(1)自评与互评结合,提高学生自主、合作能力。传统教学中的评价往往是教师“一语定终身”,学生的评价权利经常被忽略, 更不用说评价能力的发展了。《美术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学生自评、互评是美术作业评价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在课堂中,教师可让每一位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让他们观察、比较、互相评论、交流,得出每一幅版画作品存在的优缺点。

(2)倾听学生的心声,发展学生的创新、发展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创造宽松的环境, 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有一次,一名同学的版画中出现了一辆与众不同的汽车———一辆环保车,我便和颜悦色地问他: “小军,你能告诉老师,为什么要画环保车吗?”小军说:“因为现在的垃圾很多,我们要美化环境,我想要是有一辆能消灭垃圾的车子就好了,于是我就画了这辆车。这里面有主控室、动力室等各种机器设备,只需一个人控制车子,便可进行垃圾消灭工作。”我马上表扬了他。在以后几次的版画作业中,他的作品都很有新意。

(3)教师评价以鼓励发现、表扬为主。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切忌挑三拣四,这样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版画的积极性。儿童创作版画只是开始阶段,教师保护他们的兴趣和自信心非常重要。评价要抛开旧有的“像与不像”上,要把评价重点放在创作过程中的体验上。在学生自我构思、画稿、刻制、剪贴、印刷的过程中,去发现学生表现出来的潜能,放大优点,及时表扬学生。这些积聚正能量的评价,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有重要的意义,能为他们今后学习版画有强大信心支持和动力源。

五、组建版画兴趣小组,为学生发展提供平台

把学生学习的版画兴趣延伸到课下,让学习版画有特长的学生在版画创作上有更大的提升空间和施展才华的机会,组建兴趣小组迫在眉睫。由此,我创建了“春蕾版画室”兴趣小组。学生们利用所学的美术知识自我装扮画室,自我设计室标。通过兴趣小组的创设,在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同时,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得到了发挥,促进了学校美术教学的发展。

总之,版画教学探索是没有止境的,只要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巧妙设计教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一定能培养更多优秀的美术人才。

摘要:版画教学作为美术教学的一个门类,在现实美术教学中深受学生的喜爱。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工艺美术人才 篇8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的优势

(一) 可针对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定向”培养

工艺美术领域的人才培养特别适合“订单式”的定向培养, 因其人才需求呈现“少”而“精”的特点:一是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数量不大, 二是工艺美术人才往往对特殊专业技能有较高要求。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将依照企业的实际需求来制定具体的培养方案, 力求使学生在学习阶段掌握企业生产经营领域内必须的职业技能, 使学生在走出校门进入企业后, 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所长为企业创造尽可能多的经济利益。

(二) 可降低企业人员流动频率及人才流失带来的损失

据相关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 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入职后的三年内跳槽或离职的比率高达60%-70%, 工艺美术人才的流动性尤其突出。在传统职业教育的形势下, 一方面学校每年都向社会、企业输出大量人才, 另一方面企业往往陷入无人可用的尴尬境地。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 学生选择专业的前提就是进入相关企业工作, 学校和企业做到“无缝对接”1。对作为培养对象的学生而言, “招生即招聘, 入学即就业”。这样的人才培养方式将极大地解决企业人员流失的问题。

(三) 可节省企业为专业人员培训而投入的成本

传统职业教育模式由于长期以学校为教学主体, 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市场的实际需求, 因而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虽然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 但缺乏实践, 距离企业相应岗位的具体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进入企业后无法直接胜任工作。这时, 企业往往需要投入较大的精力对入职人员进行职业技能的继续教育与再培训, 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用人成本。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让企业有机会参与专业教学的全过程, 让用人单位与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的方案, 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对今后将在企业中从事的工作有深入透彻的认识。同时, “订单式”人才培养可以促使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趋向一致, 从而让毕业生可以入职即上岗, 上岗即胜任, 这将大大降低企业的用人成本。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原则

(一) 以市场为导向, 适应企业需求的原则

学校必须具备市场意识。选择“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要考虑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状况, 也要考虑行业整体的就业形势, 还要考虑企业的生产特点, 设备条件、工艺技术要求和管理水平, 最后必须考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学到从事相关职业必须的知识与技能, 能否实践。总之, 校企双方需要在对市场情况进行充分考虑的基础上, 通过签订“订单式”的人才培养协议, 达成契约式的合作关系。

(二) 校企双方平等互利的原则

校企双方在“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必须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这即有利于企业发挥其实践性教育资源的优势为专业教学服务, 也有利于学校发扬其专业特色和理论优势, 为企业有针对性地培养符合要求的人才。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 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用人需求目标和学校对学生的教学管理目标, 必须确保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是一种合作、互利的关系。

(三) 课程设置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 学校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考虑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 课程设置要直接与就业目标挂钩, 要瞄准特定行业或企业的具体职业需要并落实到具体岗位。就业方向要在课程方案中清晰体现。同时, 课程设置应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即应根据职业需要的知识、能力来设置课程, 确定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此外, 要权衡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与即时就业的双重需要, 以专业技术学习为基础, 兼顾就业需要的灵活性和学生的选择性来设置课程。

(四) 教学的规范性原则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专业人才培养的一种新形式, 但在教学上同样要遵守规范性原则。相关专业教学必须遵守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保证教学完整性、系统性和灵活性。教学计划内集中实习、课程设计环节可与企业上岗培训相结合, 由用人单位给出实习成绩。毕业环节可结合用人单位实际, 由指定教师和企业相关人员共同指导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并参加答辩。

三、当前工艺美术人才“订单式”培养所面临的问题

(一) 传统高校办学思维的束缚

当前国内不少工艺美术类高职院校在办学上陷入了一些误区, 一个突出的表象就是有与普通高等教育同化的倾向。普通高等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研究性和探索性学术人才, 而高等职业教育则是为了培养高级技能型的实务人才, 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但一些职业教育学校仍采用传统的研究性教育模式, 过分强调并加大基础课比重, 不断削减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实训课程。不顾自身特点和市场实际需求, 当面对企业的“人才”订单, 学校将无法培养出适应企业实际需求的专业人才。

(二) 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局限性难使人才“订单”合格

“贴近职业需求, 符合市场规律”本应是高职院校的核心价值, 但目前国内相当多工艺美术类职业学校的教师本身缺乏职业经历和实践经验,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常都成为口号2。很多校内承担职业技能教学任务的教师从来没有进入企业, 缺乏对相关职业领域应有的全面、客观认识, 实践经验和体会更是无从谈起。学校管理层也没有将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放在首位, 很少在这方面对教师提供相应支持和保障。在这样的环境下, 学校将无力按企业的实际要求来完成“订单”人才的培养。

(三) 有“订单”之形, 无“订单”之实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对校企联动的要求很高, 以企业参与的程度大体可分三个阶段:参与合作阶段、协助性的介入合作阶段、互动性的产学合作阶段。目前国内多数工艺美术类高职院校仍处于第一或第二阶段, 能进入第三阶段开展校企间深层次合作的很少。显然, 如果校企之间仅仅停留在浅尝即止的关系上, 那么所谓的人才“订单”培养必将流于形式, 终将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四、确保工艺美术人才“订单式”培养顺利实施的具体措施

(一) 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确立“订单”

学校在与企业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之前, 有必要对企业的具体环境、行业背景、职位设置、技术条件和人才需求量等相关信息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 并在此基础上与用人单位签订人才培养“订单”。这是最终顺利完成订单人才培养计划的必要前提。湖南工艺美术职院就在进行了周密的调研后, 与沙坪金球湘绣等知名湘绣企业合作开展了人才订单培养计划, 这无疑为相关专业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构建了美好的前景。

(二) 依照相关法规与企业签订用人协议

在校企双方进行充分的市场评估与协商后, 必须签订正式的人才培养协议。订单协议中必须明确企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明确教学中双方的师资配备以及各自提供的教学资源, 同时还应明确校企双方在订单培养过程中对应的责任与义务。校企间签订用人协议是从法律上保障“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前例中的湖南工艺美术职院就通过法律渠道与有关合作企业签订了正式的人才培养协议。在协议的保障下, 校企双方的利益都得到了充分维护。

(三) 校企联合制定具体人才培养方案

“订单式”培养可以采取“2+2”的培养方式3, 即在校内系统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2年, 然后进入企业现场实践学习2年。在此过程中, 校企双方应共同制定具体培养方案, 包括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等。培养方案可由校方专业教师与企业的行业专家联合完成。理论教学任务由学校教师担任, 实践教学则由企业承担。

(四) 课程与教材的开发

为确保订单人才的顺利培养, 应针对性的设置具有行业特点与企业特色的特殊课程, 学生所用专业教材也应单独开发4。开发过程必须有企业技术人员或相关行业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教材的内容应明确培养对象应具备的知识、技能、职业道德、综合能力等。校方在设置课程和开发教材的过程中, 应发扬理论优势, 确保课程与教材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避免过度狭隘的实用主义, 从而给学生将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五) 确保实践教学环节的饱满

实践教学是“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校企双方要确保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时间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尤其是企业, 要按照协议积极提供实践教学必须的资源, 包括实践教学场地和设施的提供, 实践教学的师资也应由企业中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工艺技能水平较高的专家担当。总之, 实践教学必须尽可能地符合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 满足今后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

(六) 对教学质量严格监控

“订单”人才的培养质量是校企合作成功与否的关键, 因此校企双方均应按照培养协议对学生进行严格的专业考核与评价5。学校应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跟踪, 企业应将学生在实践环节的工作表现、技能水平作为考核的重点。

总之,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趋势, 在提倡产教结合的当下, “订单式”人才培养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校企双方的优势资源, 最合理的考虑企业的实际需求, 最充分的保障学生的就业权益, 是能够实现学校、企业和专业技能人才三方“共赢”6的, 切实可行的职业教育模式。

注释

11.王静.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订单式”模式培养新思考[J].河南科技, 2014 (02) :278.

22 .蒋萌, 蒋旋新.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 2015 (02) :5-8.

33 .徐敏.“订单式”定向人才培养“1+2”模式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52) :207-208.

44 .张命华.职业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 2014 (07) :43-44.

55 .张钦宇.职业教育推进教产结合与校企合作机制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5 (03) :71-73.

重视小学美术色彩教学培养创新人才 篇9

一、欣赏感知,激发兴趣

欣赏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高美术色彩知识的有效途径。

(1)感受大自然中、生活中色彩带给人的美感。生活和大自然是艺术创作的最好的老师,生活中大自然中本身蕴含着色彩美。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到艺术创作的源泉,建立起主动观察、感受色彩美的浓厚兴趣和探索激情,通过欣赏生活中、大自然中的图片,感受色彩带来的美。

(2)欣赏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再现美和表现美。欣赏古今中外艺术作品、感受艺术家独特的色彩魅力。

在教学《四季的色彩》这一课时,让学生欣赏每个季节的图片和表现四季的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通过大量欣赏图片,了解每个季节的色彩,感受每个季节带给人的感受。同学们各抒己见、大胆发言,说出自己喜欢的季节并说出这个季节的色彩带给人的感受。这样,学生能感受到每个季节色彩的不同,以及色彩带给人的心情。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标准来理解美术作品,并发表不同的见解。

二、色彩训练,加深理解

(1)色彩实践法:精心演示,激发兴趣,注重知觉感受。学生通过亲历实践获得色彩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体验色彩的美感。

在学习三原色、间色的过程中,让学生亲自调试得出结论, 学生很快认识了三原色、间色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原来三原色能调出所有的颜色,同学们惊讶地张大了嘴,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简直就像魔术一样,真是太好玩了。”一位女生说。看到同学们惊奇的样子,我很高兴,因为他们有了收获。通过实践探究,每个学生得到了发展,掌握了色彩知识,这是他们通过亲身实践得到的,真是实践出真知。

(2)色彩游戏法: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游戏是小学生喜欢的活动。因此,教师要通过游戏活动让小学生在游戏中探索色彩知识,掌握色彩知识并感受色彩带来的美感。

如在教学《色彩的色相》一课中,首先让学生了解色相的概念。怎样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色相,了解不同色相搭配带给人的不同美感?教师设计了色彩游戏,出示一些不同色相的服装小卡片,有帽子、上衣、下衣、裙子、鞋子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搭配,学生们的热情很高,尤其是女生兴趣更浓,这正是她们的强项,她们搭配出了不同风格的服装色彩搭配。有的搭配风格色彩协调、淡雅;有的搭配风格色彩对比强烈、艳丽;有的搭配风格在协调中透着对比,有万绿丛中透着一点红的感觉,既统一又有对比;有的搭配风格既对比又协调,在对比中有着统一的色调。同学们的色彩搭配太奇妙了!通过色彩搭配游戏,学生不仅认识了色相,又感受了不同色彩的搭配带给人的美感。

不同的色彩课要根据它们的内容,设计不同的色彩游戏。例如在教学《色彩的明度》一课中,让学生给色彩排队,如给彩纸的颜色排队、到前面根据上衣色彩的明度排队。这样,哪一种色彩明度高,哪一种明度低,学生会一目了然。在给色彩排队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掌握了色彩的明度。

学生在游戏中、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了色彩知识,学生的个性色彩得到了发展,审美能力得到了提高。

(3)情境设定法: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感受色彩带给人的不同感受。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暖色》和《生活中的冷色》时,设定情境:炎热的夏天穿暖色调的衣服还是冷色调的衣服感觉更舒服?寒冷的冬天穿暖色调的衣服还是冷色调的衣服感觉更暖和?这样的情境能让人融入其中,犹如身临其境,感受色彩带给人的冷暖感觉。

(4)多媒体运用,让学生直观感受色彩的魅力。运用多媒体播放不同美感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色彩的美感,提高色彩的审美能力。

三、艺术创作,独具匠心

(1)自由创作,在创作中体验色彩的魅力,体验创作的乐趣。学生要自由、大胆、创造性地表现色彩艺术,感受作品带来的美感。

(2)鼓励创新,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运用色彩涂抹,自由抒发和自由地表现自我。这种极具特色的表现可流露出他们在色彩上的个性本能。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创新要及时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多元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评价方式多种多样, 如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相互评价等。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这些评价活动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教师要允许每个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判断标准,发表不同的见解,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课后拓展,应用色彩

引导学生用所学的色彩知识装饰美化生活。例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衣服的色彩、布置房间,使衣服、居室的色彩搭配得恰到好处。这样,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校园里,学生还可根据自己学过的色彩知识装饰美化学校的黑板报、宣传栏等。学生用学过的色彩知识美化生活,生活在美的环境中,能体验色彩带来的美感。

提高美术审美能力促进人才成长发展 篇10

一、改变传统审美方式,提高学生创新美的能力

一直以来,很多高中生容易受传统美术审美思维的影响,即评价一幅美术作品的好坏的基本出发点是作品的真实性,这一点与西方早期古典绘画的思想是一致的。这种美术思想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带来好处,它可以很好地将客观世界重现在画面中,让一些值得纪念的事件永久地固定在一张画纸上;它具有很强的严谨性,可以培养学生认真严谨创作的意识;同时它也更容易被高中生接受,试想,假如绘画课上,一位同学画了一张非常像自己的肖像画,肯定会被班级同学所仰慕。这都是这种传统绘画思想的优点,然而随着现代风格及后现代风格在美术界中的影响,传统绘画思想已经不再是绘画领域中独树一帜的思想,创新性强、立体性强、思想性强、简洁时尚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也是目前绘画风格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既然如此,我们必须让学生在思维上接受这些绘画风格,让他们明白,即使画得不像,也同样可以成为一幅优秀的作品。

要想让学生改变对传统绘画的认识,首先要让学生接受新的美术思想。比如当教师讲授梵高的绘画时,要先把梵高的人生道路用讲故事的方式讲给学生听,让学生知道梵高一生的坎坷以及对美术创作的热情,然后教师再拿出一些梵高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欣赏。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可以先拿出一些学生熟悉的作品,比如《向日葵》,并引导学生多从作者用色的角度去欣赏这幅作品,渐渐地学生就会感受到向日葵作品中的独特魅力。随后, 教师可以再拿出一些诸如《自画像》的作品,给学生进一步讲解梵高创作时的背景及心境,让学生对梵高有更深入地理解,从而不断促进学生对印象画派的认识和理解。

二、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表现美的能力

当学生对现代绘画有一定的接受能力后,教师要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去体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要想让学生多进行实践,必须将高中生本身的活跃性及爱表现的心理激发出来。

一直以来,我国高中阶段多以教学任务重、学习压力大著称, 很多高中生在课堂中往往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欣赏活动中, 当心理无法达到这一要求时,却想让学生多实践,无疑是很难实现的。因此,教师应努力将美术课堂变得有趣味性,然后,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表现能力。

比如在欣赏中国民间美术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互相交流,探讨目前中国的民间美术都有什么内容,或者探讨自己家乡的民间美术都有什么,相信学生肯定会说出剪纸、泥娃、吹塑等民间艺术类型,随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剪纸或泥娃等民间艺术作品的制作工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些民间艺术的制作程序和制作方法,从而对其有更深入的理解,最后教师可以现场给大家做一个民间艺术作品(教师需要提前学好),这样具有趣味性的课堂肯定会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进一步探讨,让学生更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进而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学生自然情绪高涨,就可获得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堂效率和效果自然也会提升。

三、开展情景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情景教学指的是将美术课堂融入到一个情景当中,让学生认为自己不是在课堂中,而是在实际的一个情景当中。就比如电影哈利波特中的冥想盆一样,身临其境地观看着当事者当时所发生的一切。这样学生会更深入地感受到艺术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力和独特的美的感受。

首先,是生活情景再现法,教师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再现到课堂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在讲授中国园林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打好申请, 带领学生到公园或者城市周边景区去上课,让学生在参观景区的同时,以拍摄或绘画的方式将公园内的建筑记录下来,并从中感受中国建筑的美感;第二课时,教师再回到课堂,给大家播放一些中国著名的建筑,如故宫、山西平遥古城等,让学生比较自己描绘的建筑与这些著名建筑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其次,是运用各种多媒体手段渲染情景,当对一些国外艺术作品进行讲授鉴赏时,学生无法到现场去参观,去感受它的美,这时就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或一些现实技术来实现情景的再现。比如在讲授西方雕塑艺术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投影仪将一些著名的雕塑打到屏幕上,同时配合着一些西方音乐,时而增加一些作家雕刻的敲打声音,让学生对西方雕塑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随后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现代雕塑家创作雕塑的视频,让学生对雕塑创作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同时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艺术创作所带给他们的快乐。

总之,高中美术课堂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审美技巧,而要想让学生掌握这些技巧,就必须先将学生对美的认识全面化,让他们懂得美不仅仅是真,还包括创新、简洁和时尚。同时要进一步提升美术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感受到美术欣赏的乐趣,最后要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美术所带给他们的审美感受,从而让学生在美术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早日成长为创作人才。

摘要:高中美术课堂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美术课堂的学习,进一步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及美术现象,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在新课标中,我们不难发现,目前新课标对学生学习美术的重视程度,同时对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要求也非常高。

上一篇:行政信息化管理研究下一篇:吐鲁番坎儿井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