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影响评价

2024-06-19

防洪影响评价(精选十篇)

防洪影响评价 篇1

防洪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它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运用能够有效地调控洪水,保证防洪对象和防洪保护区获得最佳防洪效益[1]。进行流域防洪体系的社会影响评价是为了更好地认识防洪体系,合理建设、利用、管理防洪体,协调人与自然、人与洪水之间的关系,促进其向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方向转化。本文采用RBF神经网络建立流域防洪体系的社会影响综合评价模型,并以辽宁省辽河流域为例进行实际应用和分析。

1RBF神经元网络原理

神经网络是由许多并行运算的功能简单的类似于生物神经系统的单元构成,虽然每个神经元的结构简单,功能有限,但大量神经元构成的网络系统却能实现巨大的功能[2]。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简称径向基网络)是具有单隐层的三层前馈网络模型(见图1)。它能够以任意精度逼近任意连续函数。径向基网络不仅克服了经典BP神经网络用于函数逼近时存在的收敛速度慢和容易陷入局部极小等缺点,并且理论上能够以任意精度逼近任意连续函数[3]。径向基网络传递函数的原型函数为:

radbas(n)=e-n2

当输入自变量为0时,传递函数取得最大值为1。随着权值和输入向量之间距离的减少,网络输出是递增的。所以,径向基神经元可以作为一个探测器,当输入向量和加权向量一致时,神经元输出1。

如图1所示,径向基函数网络是由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构成的三层前向网络(以单个输出神经元为例),隐含层采用径向基函数作为激励函数,该径向基函数一般为高斯函数, 隐含层每个神经元与输入层相连的权值向量w1i和输入矢量Xq(表示第q个输入向量)之间的距离乘上阈值b1i作为本身的输入,如图2所示。

由此,可得隐含层的第i个神经元的输入为:

kiq=j(w1ji-xjq)×b1i(1)

输出为:

riq=exp[-(kiq)2]=exp(j(w1ji-xjq)×b1i)=exp[-(||w1i-Xq||×b1i)1](2)

输出层的输入为各层神经元输出的加权求和。由于激励函数为纯线性函数,因此输出为:

yq=i=1nri×w2i(3)

RBF网络的训练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为无教师式学习,确定训练输入层与隐含层的权值w1;第二步为有教师式学习,确定训练隐含层与输出层间的权值w2。在训练以前,需要提供输入矢量X、对应的目标矢量T与径向基函数的扩展常数C。训练的目的是求取两层的最终权值w1、w2和阈值b1、b2(当隐含层单元数等于输入矢量时,取b2=0)[3]。

2社会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防洪体系社会影响评价工作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核心是用什么样的指标来反映防洪体系的社会影响程度。具体指标的选取应结合流域防洪体系的实际来选取。指标体系的确定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合理性、科学性、完备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及反应系统层次性。

2.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针对流域防洪体系的社会影响特点,根据指标的属性从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2个方面,构建了包含9个具体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如图3所示。

2.2评价标准

根据各指标因子对评价系统的影响程度,参照国内外研究成果,将社会影响划分为4个等级:I——显著影响;II——较大影响;III——一般影响;IV——很小影响。

2.3指标值的规范化处理

由于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存在很大差别,需要对各个指标进行规范化处理。规范化是借助某种评价函数,消除指标特征物理量量纲的影响,将指标特征值转化为无量纲值,这个无量纲值是评价因素对于优的隶属程度的量度。评价因素优属度越大,表明该评价因素越优。

对越大越优型指标的规范化公式:

ri=xiximax+ximin,xi0(4)

对越小越优型指标的规范化公式:

ri=1-xiximax+ximin,xi0(5)

式中:xi为第i个评价指标值;ximax为第i个指标的最大值;ximin为第i个指标的最小值;ri为规范化处理后得到的规范化指标值。

2.4社会影响综合评价中的RBF神经网络模型

社会影响综合评价中的RBF神经网络的输入向量模式为:x=[x1,x2,x3,x4],x1=[μi1,μi2,…,μin]T;输出向量模式为:y=[1,2,3,4],即I级的综合评价值为4,依此类推,IV级的综合评价值为1。对于不同的准则层,由输入输出模式可知,直接影响评价中,输入层有28个神经元,输出层有4个神经元;间接影响评价中,输入层有16个神经元,输出层有4个神经元。因为有4种输入模式,故将隐含层神经元数目初始化为4个。输入层与隐含层、隐含层与输出层之间以全互连方式连接。输入层与隐含层之间的权值始终设定为1,隐含层与输出层之间的权值采用正交最小二乘法在网络训练过程中求得。

将经过规范化处理后的各指标评判标准作为训练集(直接影响、间接影响)读入初始化后的RBF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利用函数newbe创建一个精确的神经网络,该函数在创建RBF网络时,自动选择隐含层的数目,使得误差为0。

3辽宁省辽河流域防洪体系的社会影响综合评价

规范化处理后的辽河流域不同时期社会影响各指标属性值见表1。

利用RBF神经网络模型对辽宁省辽河流域防洪体系进行社会影响综合评价得表2。以所处时段为横坐标,以其影响值为纵坐标,就得到了辽宁省辽河流域防洪体系在各阶段的社会影响评价曲线图,如图4。

由表2及图4可知,辽宁省辽河流域防洪体系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对社会的影响是很大的。直接影响从1990年起就一直呈上升状态,这是因为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辽宁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总产值不断增加,对防洪体系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辽河流域由于地势相对低平,农业发达,农业值在全国居领先水平,正是防洪体系的建设,保障了流域内农业产值逐年增加;辽河流域各项水利工程项目的实施需要大批的建筑材料以及工程材料,因此项目的顺利实施直接拉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新修建的大量的干渠、支渠等田间配套工程建设,大大提高了辽河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农业生产条件大为改善,使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机会从事二、三产业的生产,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防洪项目的顺利实施,大大促进了辽河流域地区农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在洪水集中的夏汛时期,辽河流域充分利用已有的水利工程对汛期洪水进行科学调度,把防洪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紧密结合起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水的供需矛盾,故直接影响是一直上升的。

在间接影响方面,1990~1995年随着防洪项目的实施,给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解决了农民的收入增长问题,使得农村经济结构得以调整,流域内各个县市得以重新调整发展规划,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机会;同时也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洪灾损失风险的降低保障了流域内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流域内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保证了人民正常的生活和生产秩序,促进了社会的稳定,故间接影响是逐渐上升的。1995年辽河流域遭遇了有记载以来的最大洪水,大量中小河流漫堤决口,泛滥成灾,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了极大的威胁。虽然防洪体系中的预定方案和切实的应对措施把损失降到了最低,保障了流域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但还是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全省洪水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47.2万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因此1995的间接影响达到了最大。之后由于没有出现大的洪灾,加上95洪水灾后加强了防洪工程的建设,间接影响又逐渐下降。从2000年起,辽宁省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期,防洪体系不断扩展服务领域,保证流域的社会稳定,故间接影响又呈上升趋势。

总的来说,除去95特大洪水之后的间接影响的较大回落,辽河流域防洪体系对社会的综合影响是逐渐上升的。多年来的防洪体系建设实现了一定的积累,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2004年社会影响综合值已达到3.0(属于II级:较大影响),防洪体系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辽河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摘要:社会影响评价是指流域现有防洪体系对经济、社会和发展方面产生的有形和无形影响所进行的一种综合分析,评价的重点是防洪体系对所在地区的社会影响。针对流域防洪体系对社会的影响,提出了社会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RBF神经网络建立社会影响综合评价模型,并以辽宁省辽河流域为例,对其社会影响进行综合评价。

关键词: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RBF神经网络,辽河流域

参考文献

[1]辽宁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辽宁省防洪指南[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胡铁松,袁鹏,丁晶.人工神经网络在水文水资源中的应用[J].水科学进展,1995,6(1).

[3]飞思科技产品研发中心.神经网络理论与MATLAB7实现[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116-121.

[4]陆军,郝大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浅析[J].污染防治技术,2006,2(1):26-27.

[5]兰继斌,徐扬,霍良安,等.模糊层次分析法权重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9):107-112.

[6]孙晓鸣,柏益尧.生态城市评价中的RBF神经网络模型以厦门市为例[J].环境保护科学,2005,131(10):43-48.

桥梁防洪影响评价所需资料 篇2

1、项目初步设计报告(或者施工图设计报告)。

所提供报告中确保包含各个桥梁的基本情况、设计防洪标准、施工方案、桥型布置等。如果没有设计报告,也可提供可研报告,但需保证可研中包含上述内容。

施工方案含施工时间、施工导流、墩台及基础施工要点等,桥型布置一般是作为桥型布置图提供。

2、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若没有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可用项目所处位置地质情况说明代替。

3、项目立项批复文件复印件。

也可以是项目备案确认书,只需要提供复印件。

4、项目建设对范围内的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是否影响。如有补偿协议,需提供复印件。

5、如项目为老桥改建,需提供老桥建造时的批复文件复印件。图纸:

1、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此项为整条线路的平面图,标注出各个桥梁的位置。

2、桥位平面布置图

此项为每一座桥梁的平面布置图(含两侧堤防堤顶高程、河滩高程、河床底高程)。

3、桥型布置图。

此项为每一座桥梁的桥型布置图,含设计水位、高程标注。一般为立面图,剖面图等。

4、桥址处河道横断面图。

此项为设计部门设计时实测的河道断面,用于方案中复核。

防洪影响评价 篇3

摘要:近年来,防洪评价在水行政主管部门涉河建设项目审批工作中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和不可或缺的高度。文章通过西气东输二线的防洪评价工作实践,对油气管道工程河流穿越防洪评价工作如何开展提出了作者的观点。

关键词:河流穿越;防洪评价;工作模式;阶段标准

中图分类号:TE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9-0086-04

1 概述

随着水利、环保等政府相关主管单位对建设项目的审批制度日趋完善和严格,对建设项目的前期规划设计到最后的竣工验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有利于改善国内工程建设环境、提高工程质量,利于长远发展。

以水利为例,自2006年水利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水建管【2006】190号)之后,各省区和各流域水行政主管部门逐渐规范了涉河建设项目的审批制度,并加大了执行力度。目前涉河建设项目审批大体有以下三个程序:

1.1 规划设计阶段

建设单位进行选址申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前两项仅适用于点性工程,对于线性工程,一般仅口头征求意见即可,即便正式提交申报材料,水行政主管部门一般也不会出书面许可意见)—建设单位组织相关单位开展设计和编制防洪评价工作,并将防洪评价报告提交水行政主管部门,进入审批程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防洪评价报告,并出具涉河建设项目许可文件。

1.2 施工准备阶段

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携水行政主管部门前期出具的许可文件、防洪评价报告、施工图设计文件和施工组织设计,到水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施工许可手续—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查,并出具施工许可文件。

1.3 施工及验收阶段

在水行政主管部门现场监督下施工(一般只在重要性高的河流处的施工中进行现场监督)—完工后,水行政主管部门参与竣工验收。

虽然在工程建设中增加了很多繁琐的程序、在某方面影响了工程进展,但通过近几年灾害性天气和洪水的检验,在严格按照审批制度执行的涉河建设项目中,极少发生水毁事故。

涉河建设项目审批中最重要的一环是防洪评价工作。防洪评价工作的作用除了程序需要外,最有意义的是在报告编制和审查中,也是对建设工程选址和方案合理性的审查和验证,从水行政主管部门角度为建设工程把关。

但由于防洪评价是近年来诞生的新兴事物,虽然水行政主管部门出台了一些政策和规定,但还不完善。全国各省区和流域的要求均不相同,执行力也不同。另外不同性质的建设项目,在开展防洪评价工作时,其适宜开展工作的阶段、工作模式以及出现的问题均不相同。所以在具体操作时,容易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

本文总结了在开展西气东输二线(以下简称:西二线)河流穿越防洪评价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油气管道工程河流穿越防洪评价工作如何开展提出了建议。

2 工程概况

西二线管道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经西安、南昌,南下广州,东至上海,由1条干线及8条支线组成。途经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区,沿途穿越新疆内陆河、长江、黄河、珠江四大流域。包括长江盾构隧道穿越、钱塘江盾构隧道穿越、渭河定向钻穿越等河流大中型穿越工程多达296处。根据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求开展防洪评价工作的河流穿越工程多达732处,详见表1:

西二线河流穿越防洪评价工作从2008年初开始至今,历经四年,成效显著,但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使得工作的开展并不顺利,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量,影响了工程进展、增加了投资。

3 西二线河流穿越防洪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西二线河流穿越防洪评价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防洪评价工作模式问题;评价单位工作效果问题;各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要求不同;各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开展防洪评价工作的河流标准不同;各水行政主管部门对穿越工程位置调整问题的处理方式不同。这几个问题以及带来的影响如下:

3.1 防洪评价工作模式问题

由于行业和工程的特殊性,业主委托设计单位全权负责河流穿越工程的防洪评价工作,包括委托评价单位编制防洪评价报告、报审以及到水利部门办理相关报批手续等工作。这种模式具有明显的优点和难以解决的缺点。

3.1.1 优点:

(1)可以解决业主人力资源相对不足问题。为了解决开展防洪评价工作存在的工作量大、程序复杂、周期长,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问题,采用由设计单位委托并配合评价单位编制评价报告,负责办理各项报审和报批工作的模式,经实践证明,效果总体良好。

(2)设计直接与防洪评价单位沟通,可以减少中间环节,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便于进度和质量控制、资料交接。

3.1.2 缺点:

(1)在办理报审和报批等手续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困难。如水利部门提出经济补偿、想承担一定的设计、咨询和施工业务时,设计单位与评价单位无权决定,需要向业主反映情况,影响工作进度。

(2)不符合建设项目程序。防洪评价及其他评价工作均应该由业主单位委托,设计及相关单位配合。

3.2 评价单位工作效果问题

在西二线河流穿越防洪评价工作中,大多单位能较好地完成任务,为前期设计、施工手续办理等工作正常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也有个别单位由于工作能力和单位体制原因,工作效果不尽人意,体现在防洪评价报告的编制进度和质量上、开展报审和报批工作的进度上以及从水行政主管部门反映的口碑上。

西二线河流穿越防洪评价工作中由此原因出现过如下几个问题:冲刷成果不准确导致穿越方案存在风险;编制报告质量差、工作态度差导致不能在防洪评价报告专家审查会一次通过,造成设计及防洪评价工作的反复,增加了工作量和费用,影响了工作进度;编制报告进度慢、外协能力差,影响了工作进度。

3.3 各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要求不同问题

防洪评价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涉河建设项目审批程序中所需开展的重要工作。各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均

不同。

3.3.1 阶段要求:

大多省区及流域水行政主管部门一般要求涉河建设项目需要在可研阶段开展防洪评价工作。但由于长输管道、公路、铁路、输电线路等线性工程的工程特点,导致无法按此要求操作,所以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此也没有硬性规定。允许根据具体工程特点酌情择时开展,只要在工程施工前完善此程序即可。

部分省区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求最好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开展,但也没有硬性规定。这些部门对做此规定的解

释是:

(1)水行政主管部门一般不对河流穿越方案做具体要求,只要工程施工及运营过程中将对河道、堤防的影响降到最低或完工并恢复后,对河道、堤防的影响最小

即可。

(2)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求防洪评价报告中应包含穿越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时间安排、应急抢险预案等内容。这样才能更充分地对穿越工程与河流、堤防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评估。而对于油气管道工程,这些只有在施工图设计阶段,甚至施工单位介入后才能提供。

3.3.2 深度要求。根据西二线防洪评价工作的开展情况,可以判断:西部经济较落后地区对防洪评价的深度要求较低,一般要求上报的设计文件和防洪评价报告中关于方案的内容达到初步设计深度,并且从大的方案上能够对河道、堤防的影响最低即可,很少提出细节方面的要求。

东部和南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对防洪评价的深度要求较高,一般要求防洪评价报告中必须包含穿跨越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时间安排、应急抢险预案等内容。因为没有硬性规定,所以各省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执行的力度不一致,较严格的有浙江省、山东省等。

3.3.3 审批要求。

大多省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一般在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通过审查后,即可对建设项目进行批复,区别只是在于各自的审批流程不同。

山东省是目前发现的一个例外,山东省水利厅要求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通过审查后,还需由建设单位缴纳河道占用补偿费和施工押金,最后才能出具批复文件。

3.4 各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开展防洪评价工作的河流标准不同问题

在建设西二线工程以前的油气管道项目时,防洪评价还没有成为一种制度。各水行政主管部门一般只要求在长江、黄河、渭河等规模大、重要性极高的河流进行工程建设时,才要求开展防洪评价工作。

在开展西二线项目防洪评价工作时,新疆、甘肃等西部省份和湖北、江西等个别东部省份对开展防洪评价工作的河流标准要求也不严格,除规模较大、河道或堤防重要性高、冲刷较严重、游荡性以及灾害性的河流必须开展防洪评价工作外,其余影响不大的河流均无硬性要求。

大多东部省区和流域水行政主管部门均要求管道穿越的所有河流(包括规模很小的河流)都需要开展防洪评价工作。对于油气管道工程,因不同设计阶段设计深度不同,导致非单出图设计的河流小型穿越在初步设计阶段无法满足防洪评价工作需要,只能推迟到施工图设计阶段才能部分解决,导致部分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3.4.1 如上海支干线开展防洪评价工作的河流穿越434处,防洪评价工作从2008年开始到2011年完成,历经4年时间。

3.4.2 干线陕西段、江西段及南宁支干线广东段、泰安支干线山东段均有大批河流小型穿越工程为满足防洪评价需要,专门补做了详细勘察工作。

3.5 各水行政主管部门对穿越工程位置调整问题的处理方式不同问题

对于油气管道河流穿越工程,如果在防洪评价工作完成,并取得批复文件之后,穿越位置发生了调整,水行政主管部门一般视位置调整距离的远近及周边的环境区别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如:

3.5.1 当调整距离较远或调整前后河道情况不一致时,则水行政主管部门难以判断原来编制的防洪评价报告结论和审查结论是否适用于新位置的穿越方案,往往要求重新编制防洪评价报告,重新走审批程序。

3.5.2 当调整距离较近,并且调整前后河道情况基本无变化时,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判断原来编制的防洪评价报告结论和审查结论适用于新位置的穿越方案,分不同情况,有如下两种处理方式:

(1)如果位置调整后,周边环境变化较大,与第三方干扰较大时,需重新编制防洪评价报告,重新走审批程序。如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这种情况普遍存在。如上海支干线萧山区境内第二次浦阳江穿越,由于萧山段线路发生大范围改线,导致浦阳江穿越位置调整了75m,根据要求,重新开展防洪评价工作;广州-深圳支干线潖江二河、龙江河等多条河流穿越因线路改线导致穿越位置发生变化,最小调整距离不足30m,但根据要求,全部重新开展防洪评价工作。

(2)如果位置调整后,周边环境变化不大时,一般要求建设单位进行工程位置变更程序,将新位置的设计图纸及相关文件提交水行政主管部门验证后备案即可。审批制度严格的部门会重新出具涉河建设项目许可文件。而对于西部省区,则不需要重新请示水行政主管部门,直接在新位置施工即可。

3.5.3 当穿越位置发生微调时,一般不需要重新请示水行政主管部门,直接在新位置施工即可。但很难界定微调的概念,为了避免可能带来的不必要的程序上的麻烦,除非有必须调整位置的原因,否则施工的位置要与防洪评价报告中一致。

4 对油气管道工程河流穿越防洪评价工作的

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以及在西二线河流穿越防洪评价工作中的经验,对油气管道工程河流穿越防洪评价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4.1 防洪评价工作模式问题

虽然西二线工程采用的设计单位代业主负责河流穿越工程的防洪评价工作的模式具有明显的优点,而且效果良好,但不符合建设项目程序。

为了工程建设的合规性,应由业主负责防洪评价工作的委托、合同签署及各项管理工作。设计及相关单位积极配合。

4.2 评价单位的选择问题

西二线的防洪评价单位均通过招标方式在技术和商务两方面择优选取。期间,由于自身的经验和认识变化问题,按时间顺序经历了开始面向全国招标,后来面向穿越工程所在的地方评价单位招标,最后回到面向全国招标的过程。

4.2.1 面向全国招标阶段。项目开始时,面对全国范围的具备防洪评价资质的单位招标,开展了西二线的控制性河流穿越工程及一些河流大型穿越工程的防洪评价

工作。

由于防洪评价作为新兴事物,设计、评价单位以及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河流穿越防洪评价工作的开展还处于探索和磨合阶段,在工作初期,进度和效果一般。并且,由于西二线工程对进度要求的特殊性,人为防洪评价工作进展滞后,不能满足工程需要。初步判断是评价单位能力问题和跨地域开展工作难度大的问题。

4.2.2 面向穿越工程所在的地方评价单位招标。在选择东段干线和部分支干线河流穿越防洪评价单位时,采用了面向穿越工程所在的地方评价单位招标的方式选择了一些地方水利厅直属的评价单位。而工作结果是:进度和效果基本与项目起始阶段选择的单位一致,个别单位的工作效果甚至更差。

经过工作实践检验,认为地方评价单位的工作能力和效果不一定比系统外的单位更好。根据存在的问题初步判断,选择地方评价单位可能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选择穿越工程所在地域内的地方评价单位,选择面窄,并且间接评价费用偏高。

(2)地方评价单位与水行政主管单位属系统内单位,甚至有上下级关系,虽然具有关系优势,利于开展外协工作。但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导致缺乏服务意识,工作不主动,致使工作进度和效果反而不如外系统单位。

(3)由于地方评价单位与水行政主管单位的特殊关系,无法按合同规定约束评价单位。否则,就可能带来评价单位通过水行政主管单位给工程建设设置阻力。

4.2.3 面向全国招标阶段。相对于选择地方评价单位带来的问题,跨地域选择评价单位则具有显著优势:(1)跨地域选择评价单位,选择面宽,可以选择技术能力和外协能力强的单位,并且间接导致评价费用偏高;(2)服务态度好;(3)能够按合同规定约束评价单位。

通过项目中后期的防洪评价工作开展情况和效果表明:面向全国招标选择评价单位更有利于工作开展。

因此在油气管道工程选择河流穿越防洪评价单位时,建议面向全国招标选择。有特殊规定和要求的情况除外。

4.3 开展防洪评价工作的阶段

鉴于油气管道工程的特点,建议在初步设计阶段正式启动防洪评价工作。

为了便于后续工作的开展,可以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选择评价单位,能够尽早开展防洪评价前期调研工作,并且在必要时为初步设计阶段的穿越位置选址提出好的建议。

4.4 河流标准问题

根据西二线工作经验,大多东部省区和流域水行政主管部门均要求管道穿越的所有河流(包括规模很小的河流)都需要开展防洪评价工作。

而且,自2011年起,水利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小河流规划整治项目,几千条小河流、沟渠的设防标准均有所提高。可以说,针对所有河流开展防洪评价工作是一种

趋势。

因此,建议业主委托评价单位开展管道穿越的所有河流的防洪评价工作,在前期就彻底解决防洪评价问题,为最后的施工扫清障碍。

而对于可能不要求对所有河流进行评价的省区,为了节约费用、加快进度,也可以对工程范围模糊化,请评价单位承担该油气管道工程所经地区需要做评价的所有河流穿越的防洪评价工作。但这样将存在一定的费用风险、进度风险和施工阶段水行政主管单位再次提出补充评价的要求的风险。因此,不建议采用。

4.5 对防洪评价单位的建议

针对油气管道工程的特点,对防洪评价单位开展工作提出以下六点建议:

4.5.1 严格按照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编制报告,保证报告质量,并对设计方案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4.5.2 与业主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工作中遇到问题及时汇报、沟通。由于业主对水利行业的一些规定不太了解,需评价单位及时提醒。

4.5.3 与设计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及时与设计进行资料交接和方案探讨。尤其及时提供河势分析和冲刷计算成果,在收到设计方案后,及时分析设计方案与河道、堤防之间的相互影响,在设计方案终稿之前,向设计提出防护和补救措施的建议。

4.5.4 加强与水行政主管部门人员及专家的联系与沟通,在将防洪评价报告正式报审前,请相关领导和专家预审,提前根据专家意见修改。防止正式专家评审会中出现提出问题过多,甚至全部推翻的情况发生。

4.5.5 根据西二线小河流穿越防洪评价工作经验,如果受设计阶段制约,不能提交小河流穿越的具体方案,建议协调水行政主管部门和业主、设计单位,简化对小河流穿越的防洪评价内容。如:对没有设计方案的小河流穿越进行列表说明,针对不同穿越方式、不同类型的小河流穿越工程提供典型方案图,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原则性的方案说明,最后统一进行评价。

4.5.6 学习、收集、归纳各种穿越方案的典型图,以及主要的施工方案、主要防洪影响、施工周期、度汛方案等。在防洪评价报告的编制中可以有选择地作为素材

选用。

4.6 对设计单位的建议

根据西二线工作经验,在设计和防洪评价工作配合中,对设计单位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4.6.1 与业主和评价单位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掌握相关工作的进度和存在问题。并及时通过业主向评价单位提交勘察、测量及设计方案等资料,及时与评价单位沟通、探讨防护和补救措施。

4.6.2 配合业主、评价单位做好防洪评价报告审查工作,建议在参加评审会之前做好汇报方案的准备,包括制作PPT汇报材料和做好回答水利专家对方案提出的各种相关问题。防止正式专家评审会中出现质疑设计方案的情况

发生。

4.6.3 根据西二线小河流穿越防洪评价工作经验,如果受设计阶段制约,现阶段没有具体设计方案,应配合业主和评价单位,根据需要提供资料。如对没有设计方案的小河流穿越提供列表,并针对不同穿越方式、不同类型的小河流穿越工程提供方案典型图,有针对性地提出原则性的方案说明。

4.6.4 在设计中不要片面地为了降低投资和工作量,而减少单出图设计的河流穿越工程数量。在设计阶段前期,应结合水行政主管单位的要求和评价单位的建议,适当增加单出图设计的河流穿越数量。以满足防洪评价报告的编制和审批工作的需要。

5 结语

浅谈跨河桥梁防洪评价 篇4

关键词:跨河桥,防洪评价,计算,结论

0 引言

某渡假区项目工程拟建的桥梁横跨油田河, 桥上部构造为3m×20m预制预应力空心板, 下部4组桥墩为盖梁接桩柱式基础, 中间2组桥墩落于油田河主河槽内, 边墩位于油田河左右岸滩地上, 右岸桥梁梁底高程为32.411m, 左岸桥梁梁底高程为32.475m, 桥台为轻型薄壁桥台接桩基础, 桥墩直径1m。所跨河道无通航要求。跨河桥梁占用河道的部分行洪过流面积, 对水道的行洪态势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因此对该桥梁进行防洪评价分析。

1 水文分析计算

根据业主提供资料, 渡假区按五星级建设标准设计, 结合业主要求, 本项目防洪标准取城市防洪设计标准50年一遇 (P=2%) 洪水标准。

桥梁所跨的油田河是增江二级支流, 长27km, 河床比降3.39‰, 集雨面积113.1km2。

洪水计算采用综合单位线法与推理公式法进行计算作分析比较, 两种方法计算的设计洪峰流量相差不超过20%。经比较分析后, 采用综合单位线法计算成果, 项目区5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881m3/s。

2 壅水分析计算

2.1 一维网河数学模型

一维网河数学模型的基本方程采用圣维南方程组求解, 其控制方程为:

式中:Q为流量;Z为水位;R为水力半径;u为流速;ql为旁侧入流;n为糙率系数, 可用谢才公式计算;BT为包括主河道泄流宽度和仅起调蓄作用的附加宽度;B为过流河宽;A为过水面积;g为重力加速度;x、t为空间和时间坐标。

网河节点还应满足下列流量连接条件和动力连接条件:

流量连接条件即进出每一节点的流量与该节点内的实际水量的增减率相平衡:

式中, Q为节点过流量;i为表示汇集于同一节点的各河道断面的编号;w为节点蓄量。

i若=n∑1节Qi点=为0 (无3蓄.3量) 的几何点, 则w=0。因此:

动力连接条件取为:

式中, k为节点分支, Z为各分支断面处的水位。

方程 (3.1) ~ (3.4) 构成一维河网数值计算的数学模型。模型采用较为成熟、工程应用较多的一维河网三级解法求解。用Preissmann四点加权差分格式离散圣维南方程组, 该求解方法稳定性好, 求解速度快, 能适应单一河道及复杂河网的水面线计算。

一维模型的研究范围为:上边界取自南昆水梅州水库下游、油田河本项目拟建跨河桥上游约300m处, 下边界取至永汉河永汉旧桥。网河概化后, 共计4条河段, 2个节点, 47个计算断面, 模拟河道长度约8km, 断面平均间距约174m。工程附近河道断面测量数据略。

2.2 一维模型参数选取

由于计算河段缺乏实测水文资料进行模型率定验证, 参照本河段以往计算成果, 各断面的糙率大致在0.032左右。

2.3 壅水计算结果及分析

应用上文的计算方法和边界条件, 选取桥附近油田河9个测量断面, 进行50年一遇工程前、后两种工况的壅水影响计算, 统计工程兴建前、后所在河段各断面的水位、流速及其变化值 (工程后减工程前) 。计算结果见表1。

注:表中变化值皆为工程后-工程前, 正数表示工程后增加, 负数表示减小。

由表1可见, 在50年一遇设计洪水条件下, 工程按照设计方案建成后, 桥下游断面4河道左岸滩地进行了填方, 断面5和6处为桥所在断面, 这些断面的过流面积均较工程前有所减小, 导致上游水位有所壅高, 上游流速相应略有降低;桥所在断面则因为受过流面积减小较多、局部阻力增大的共同影响, 表现为水位有所降低、流速有所增大;对于桥下游河段, 河道地形不变, 上游来流量不变, 故其水位及流速均不变。

当P=2%时, 工程上游水位壅高最大约0.14m, 流速最大降低约0.11m/s, 发生在桥上游附近, 随着断面与桥距离的增加, 水位壅高值逐渐减小, 桥断面水位最大降幅约0.06m, 流速最大增幅约1.01m/s。

从上述模型计算比较分析可见, 在兴建工程后, 在50年一遇洪水条件下, 拟建工程造成的河道行洪水位和流速的改变均较大, 需采取适当的防治及补救措施。建议加大桥跨, 跨河桥梁设计跨度不得小于70m。

3 防治及补救措施

为验证上述建议, 从而进行加大桥跨至70m情况下工程后一维水流计算, 计算结果与工程前进行比较, 分析该建议的效果。计算结果见表2。

从表2可得, 跨河桥桥跨增加至70m后, 桥梁上游断面7最大壅水为0.07m, 对比桥梁下游断面4因河道左岸填方引起的壅水为0.07m, 可知此时跨河桥的建设基本不产生壅水, 该措施能有效减少桥梁工程建设对油田河行洪的不利影响。

4 结论

针对该度假项目工程跨河桥梁兴建后对油田河的行洪影响进行了计算、分析和评价, 主要结论如下:

1) 工程对河道行洪安全影响方面:在按照现状设计方案并且不采取防治及补救措施的情况下, 跨河桥的兴建对油田河的行洪安全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而当采取增大桥跨至70m的措施后, 跨河桥的建设基本不会减少行洪过流面积, 桥梁基本不产生壅水, 此时工程的建设对油田河行洪安全影响较小;

2) 工程对河势影响方面:从流速变化分析看, 工程实施后, 桥梁下游的流速增大较多, 且该段位于河流弯道上游, 工程建设后水流对左岸的冲刷势必加大, 若不采取措施, 河流深槽将向左岸发展并威胁左岸岸线的稳定。建议对桥址下游的两岸河堤采用抛石护脚, 衬砌护岸等防护工程措施;

3) 工程对防汛抢险的影响方面:拟建工程段油田河右岸为丘陵, 左岸滩地延伸到现有省道路边, 工程建设不会对河道防汛抢险造成不利影响。

防洪评价报告批复 篇5

XX市远博路桥开发有限公司:

你公司“关于报送《XX市屯里汾河大桥防洪评价报告》审查的函”(临远路(2007)02号)收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和国家计委、水利部联合发布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政[1992]7号),我厅组织专家对已竣工的XX市屯里汾河大桥进行了现场踏勘,并对你公司委托山西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提交的《XX市屯里汾河大桥防洪评价报告》进行了认真审查,经质疑、讨论和研究,专家组原则同意该评价报告,并形成专家评审意见。现批复如下:

一、请你公司按照专家组提出的意见严格执行。

二、鉴于该河段堤防与桥梁底板空间不能满足一遇设防标准下堤防维护及防汛抢险车辆通行的净空要求,因此,业主必须在当地河道主管部门的指导监督下,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

三、对施工堆渣、弃渣和原施工便道必须尽快彻底地予以清除,对建设过程中已损毁的堤防等水工程设施及时按原状进行恢复,确保河道安全度汛。该项工作要在当地河道主管部门的监督下完成。

四、关于大桥扩建造成的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受损问题,应在当地河道管理部门的.指导下,由你单位及时、妥善解决。

附件:XX市屯里汾河大桥防洪影响评价报告专家评审意见

浅谈橡胶坝群对防洪的影响及合理调 篇6

[关键词]橡胶坝群;防洪影响;合理调度

一、修建橡胶坝群与城市防洪存在的矛盾分析

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有许多的城市中有季节性河流从城市当中穿行而过,穿行的河流起到了泄洪、排水、保护城市安全的重要作用,而由于气候、水资源等种种的原因,大部分季节性河流在一年當中的多数时期处于干旱枯水期,在春冬两季,河道中的沙粒会配合季节性的大风带来漫天风沙,对城市的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而在河道中修建橡胶坝群,进而进行蓄水,则是美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气候的优化之选,但是在修建橡胶坝的同时,又与河道本身的泄洪职能形成了较为突出的矛盾,如何协调橡胶坝群与城市防洪的关系,选择一个最佳的调度方案,减小对河道泄洪的影响则成为一个极为迫切的问题。首先先来分析一下橡胶坝群和河道防洪体系所面临的三个突出矛盾:

矛盾一、橡胶坝群运行后,要使河道中水位保持一定的水位值才能保持水上景观,所以就需要尽量多地拦蓄河道径流,因而需要橡胶坝保持一定的高度;而相反的是为了河道能够保证安全行洪,则需要尽量降低橡胶坝高度,由此造成了河道景观蓄水与主城区防洪之间的矛盾。

矛盾二、在汛期为保证城区的防洪需要,要尽快的下泄洪水,就要求加快橡胶坝群的塌坝时间,橡胶坝塌坝时间越短,洪水下泄越快,主城区防洪压力越小;而相反为尽量减小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就不能使橡胶坝塌坝时间过短,因为这样会使用期橡胶坝快速塌坝形成的大的人造洪峰,增加下游防洪压力和危险。形成了主城区和下游地区对橡胶坝群塌坝时间要求的矛盾。

矛盾三、根据橡胶坝厂家提供的信息和设计规范,坝顶溢流深度过0.3m时,坝体震动及内压增加会影响橡胶坝工程的自身安全,而根据多数已建成的橡胶坝群的运行经验来看,在河道水流流速不大的情况下,坝上溢流最大深度只能达0.5~0.6m,这样就形成了橡胶坝自身安全与河道泄洪的矛盾,更意味着利用坝顶溢流宣泄主城区洪水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造成以上三个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北方地区地形的复杂,部分河道断面窄,河道坡降较大,还有河道下游防洪标准相对较低等方面。

二、橡胶坝群的调度与城市防洪的综合应对

为了使橡胶坝群对城市的防洪影响减小到最低。首先就要站在全面的角度对二者关系进行全面的分析,要做好以下两点基础工作。

1.加强和完善河道上游的预警系统

河道上游的雨情和洪水预报对于橡胶坝群的安全运行和合理调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会直接关系到城市和下游的防洪安全。汛期中,橡胶坝群管理和调度部门应及时与水文、气象及上下游水管单位取得联系,随时掌握雨情和水情的发展趋势,并做好分析应对,采取最合理安全的调度方案以保证主城区和橡胶坝群的安全。

2.加强坝区和河道的清淤疏浚工作,建设拦沙坝和泄洪区

考虑到北方地区山溪性和季节性行洪河流产生的泥沙较多,会对河道和橡胶坝区以及下游河道产生较为严重的淤积,直接导致橡胶坝区实际蓄水量减少,加重了泄洪时对下游区域产生的危险,针对上述问题,可以考虑在河道上游适当位置修建若干条拦沙坝,对上游来的泥沙进行拦截沉淀,并在下游大面积低洼区建立泄洪区,可以有效的缓解泄洪时对下游地区造成的影响。另外要在适当的时间对坝区进行清淤疏浚,以保证坝区的正常蓄水和对坝群防洪调度的正常评估。

三、按橡胶坝过洪条件,采取合理可行的调度方案,保证橡胶坝群自身和城市防洪的安全

1.按橡胶坝过洪条件分为完全塌坝泄洪和半坝溢洪两种情况,其中完全塌坝溢洪要求洪水达到前实现完全塌坝,即不考虑上游洪水汇入,也可称塌坝迎汛方案,对主城区行洪和橡胶坝安全最为有利,且仅需考虑下游过水能力,但不利于景观蓄水;半坝溢洪条件是指降低坝高泄洪,允许坝上有一定的溢流深度,运行过程中根据来水情况确定继续塌坝或升坝蓄水,这种方式要求橡胶坝和主城区承担一定风险,同时对下游河道行洪也有一定威胁,但有利于河道景观。

2.将各河段蓄水工程作为一个洞蓄工程,详细检测分析洪水自某个水文测报区或水利工程区到达城市的时间,根据测报进行分析,测算出在一定时间段基本放空坝区蓄水所需的时间,这是研究和制定橡胶坝群调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3.在上游来洪量较小,橡胶坝上溢流深度不大于0.3m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取自下而上顺序半坝溢洪方案,如超过0.3m时应塌坝运行。塌坝时要充分考虑泄洪时所产生的叠加效应,最好在上游洪水未来之前泄掉最后一个坝区所需泄水的三分之二,再开始泄其上一个坝区的蓄水。这个方案的关键在于一定要掌握好对橡胶坝群总泄洪时间和洪水到来时间的控制,另外就是要充分考虑下游地区和泄洪区的承受能力。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如果上游的水情监测和预报系统不是很完善,考虑到坝顶和半坝溢洪对橡胶坝本身存在一定风险,橡胶坝的溃坝将对河道和城市产生严重威胁,尤其是一些新建橡胶坝的地方,缺乏管理调度和应对洪水的经验,建议汛期坚决塌坝运行。

四、结语

兴化市城市防洪工程后评价 篇7

江苏省兴化市地处长江、淮河之间的苏北里下河地区腹部, 东与江苏省东台、大丰两市相连, 西与江苏省高邮市、宝应市相接, 南与江苏省姜堰、江都两市为邻, 北与江苏省盐城市隔河相望, 境内地势低洼, 河流纵横交叉, 湖荡成片, 地面高程一般在1.4~3.2 m之间, 地面平均高程为1.8 m。兴化市在地形上呈“中间低、周边高”碟形, 是里下河地区3大洼地之一, 俗称“锅底洼”。兴化市城市防洪工程自2000年开工建设至2009年汛前, 九顷小区、严家区、主城区、张阳小区、城堡小区、野行小区 (北区) 、关门区、新城区8个防洪片区已全部建成, 共完成闸站39座 (其中排涝站21座, 总排涝流量66.17 m3/s, 总动力3 644 kW) , 防洪堤 (墙) 41.5 km (含城郊结合部农业联圩) 。通过开展城市防洪工程后评价工作, 可以系统科学地了解工程措施到位情况、资金使用的合理性以及工程建设效果。对兴化市城市防洪工程进行后评价, 主要是对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实施、项目运营等情况进行系统的总结评价, 找出项目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总结经验教训, 形成及时有效的反馈信息, 以便对今后其他城市防洪工程的兴建起参考作用。

1 项目后评价内容及过程

1.1 项目后评价内容

结合兴化市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实际, 根据水利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内容要求, 按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规程 (征求意见稿) 》的要求, 拟定兴化市城市防洪工程后评价的主要内容 (包括过程后评价、经济效益后评价、影响后评价和可持续性后评价[3,4]) 。

1.2 项目后评价过程

根据后评价的一般步骤, 结合城市防洪工程的特点, 城市防洪工程后评价的过程如图1所示。

2 后评价

2.1 过程后评价

城市防洪工程过程后评价是指对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和管理整个过程进行全面详细的总结并得出评价结论, 评价内容包括立项决策评价、勘测设计评价、组织实施评价、投资执行情况评价和运行管理评价。

洪涝灾害是兴化市的主要自然灾害, 兴化市城区一直处于不设防的状况, 城市防洪排涝一直没有保障, 兴化市城市防洪工程的兴建有效地缓解了洪水的威胁。兴化市城市防洪工程项目的立项经过了详细的论证, 程序符合规定。其工程地质勘探工作准确, 勘测了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了可靠的资料保证;其工程设计内容全面, 水文、水土保持、管理设施、环境保护等均有专门的内容, 深度符合规定要求。兴化市城市防洪工程总体设计方案经省市相关部门批准和专家评审, 符合堤防设计施工的相关规范, 在技术上可行, 经济上合理。

在兴化市城市防洪工程建设过程中, 成立了兴化市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指挥部, 以指挥、协调防洪工程建设。指挥部下设“一办六组”, 即办公室, 宣传组, 考察、督查组, 财政审计组, 矛盾协调组, 拆违拆迁组, 工程建设组, 有效保障了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兴化市城市防洪工程资金包括省补工程资金和市补工程资金, 其中省补工程资金划拨到水务局建设处账户上, 地方工程及配套工程资金则由市财政按照分年度计划统一划拨到水利投资公司账户上。兴化市城市防洪工程应到经费全部到位, 确保了工程按期开工。工程建设过程中, 为保证工程质量, 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质量监督单位共同组成了质量保证体系, 形成建设、监理、施工“三位一体”的局面, 各部门分工协作, 各司其职, 及时处理和纠正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矛盾、问题, 有效地保证了工程建设任务保质保量按时完工。兴化市城市防洪工程投资控制措施也较得当, 工程投资得到了合理控制。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 兴化市城市防洪工程竣工验收全部合格, 部分工程达到优良。

兴化市城市防洪工程完工后, 兴化市城市水利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及时把工程移交给运行管理单位管理。目前已对运行管理单位的闸站工程定员定岗, 1站1人, 定期保养维修兴化市城市防洪工程, 并保证汛前集中检查城市防洪工程, 排除险工患段和设备安全隐患, 汛期增加1名值班人员进行24小时值班。目前, 兴华市政府正在统筹考虑堤防工程的综合管理模式。

2.2 经济效益后评价

由于城市防洪工程属于社会公益性质, 基本上没有财务收益, 故本次后评价不作财务评价, 只进行国民经济评价[5]。

2.2.1 评价参数

工程效益和费用在计算期内采用同一价格水平, 价格水平年取2000年 (年初) ;计算期取40年, 其中施工期9年 (2000~2008年) , 运行期31年 (2009~2039年) ;资金时间价值计算的基准年选在工程开工年份2000年, 基准点定在年初, 投入物和产出物均按年末发生情况结算;社会折现率is取8%[6]。

2.2.2 效益与费用的计算

国民经济评价中的投资和费用均采用影子价格。剔除属于国民经济内部的转移支付, 得到固定资产影子投资为53 300.19万元, 工程建成后兴化市城市防洪工程年运行费用为2 227.95万元, 按照有关规定并参考类似项目分析, 兴化市城市防洪工程流动资金按年运行费的15%计算, 为334.19万元。

兴化市城市防洪工程产生的效益分为防洪效益和除涝效益。防洪效益按假定无本防洪工程情况下可能造成的洪灾损失与有本防洪工程情况下实际产生的洪灾损失的差值计算[7], 包括直接防洪效益和间接防洪效益, 其中直接防洪效益按受灾人口数乘以人均损失计算而得, 间接损失按直接洪灾损失值乘以间接洪灾损失与直接洪灾损失的关系系数求得[8]。根据农田受涝面积、淹没时间及淹没水深等, 按洪灾损失的10%计算除涝效益。计算结果表明, 兴化市城市防洪工程多年平均防洪效益为6 138.58万元, 除涝效益为613.86万元。

2.2.3 评价指标

国民经济评价选择指标主要有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和经济效益费用比。

a. 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EIRR以项目计算期内各年净效益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表示, 其表达式为

t=1n (B-C) t (1+EΙRR) -t=0 (1)

式中:B为各年效益, C为各年费用, (B-C) t为第t年的净效益, t为计算期各年的序号, 基准点的序号为0;n为国民经济评价计算期。

如果EIRR≥is, 表明该项目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b. 经济净现值ENPV。ENPV表示计算期内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按基准收益率is折现到计延基准年的现值之和, 它反映了工程赢利 (或亏损) 总额, 计算公式为

EΝΡV=t=1n (B-C) t (1+is) -t (2)

如果ENPV≥0, 表明该项目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c. 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EBCR等于计算期内的项目总效益现值与项目总费用现值之比, 它反映了工程相对经济效果, 表示单位费用所带来的收益, 其计算公式为

EBCR=t=1nBt (1+is) -tt=1nCt (1+is) -t (3)

式中:Bt为第t年的效益;Ct为第t年的费用。

如果EBCR≥1.0, 表明该项目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兴化市城市防洪工程的各项经济指标的计算结果见表1。

注:社会折现率is取8%。

2.2.4 评价结论

由表1知, 兴化市城市防洪工程项目国民经济后评价的各项评价指标均达到了规范要求:内部收益率 (EIRR) 为41.21%, 大于社会折现率8%;经济净现值 (ENPV) 为93 617.38万元, 大于0;经济效益费用比 (EBCR) 为3.82, 大于1.0。这些数据说明兴化市城市防洪工程的国民经济效益良好, 该项目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2.3 影响后评价

2.3.1 社会影响评价

a. 兴化市城市防洪工程保护区内地理条件优越, 经济较发达, 特别是近几年凭借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奠定了兴化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有效地促进了城市的基础建设, 加速了旧城改造, 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为社会的发展、精神文明的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b. 兴化市城市防洪体系的建设有效地避免了汛期高水位引起的危房倒塌、交通道路破损和中断等不安全隐患及水淹等造成的人员伤亡, 维护了社会稳定, 避免或减轻了因防汛抢险救灾给社会正常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 保障了社会安定团结, 促进了人民安居乐业和文化、教育、科学事业的发展。

c. 有利于改善人居环境。兴化市城市防洪工程项目的实施, 必将促进河容河貌及河道水环境的改善, 群众生活居住环境也将随之得以改善, 而居住环境质量的改善又有助于减少疾病的诱发因素, 从而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促进社会安定。

2.3.2 环境影响评价

兴化市城市防洪工程主要采取植物防护措施, 辅以以防洪等为主的工程护坡及护岸措施, 逐步形成水土保持综合体系。结合城区绿化系统规划和水景观建设, 以内部水系和道路绿化为网络, 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的生态结构体系, 建设“水清、岸固、畔绿、景美”的生态区。兴化市城市防洪工程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建设直立挡墙、挡洪墙、浆砌石与混凝土等护坡以及城区河道观景平台等。这些措施在满足防洪、引排水等主要功能的前提下, 有效地起到了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植物防护措施以植树种草为主, 在满足固土和防止水土流失等主要功能的同时, 与城区景观绿化和庭院工程相结合, 既美化环境又防治水土流失。

2.4 可持续性后评价

兴化市城市防洪工程的建设目的和目标十分明确, 就是为了消除兴化市防洪安全隐患, 并加强城区水域和圩区的水环境建设, 使该区域河道堤防满足防洪标准。兴化市城市防洪工程竣工运行以来, 有效地抵御了城区河道高水位带来的危险, 提高了河道堤防防洪标准, 改善了城市生态坏境, 保护了城市的防洪安全, 完全实现了城市防洪工程设计阶段的预期目标, 因此, 可以说兴化市城市防洪工程是成功的, 其持续运行与管理保障了兴化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 维护了社会稳定, 促进了兴化市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兴化市城市防洪工程是提高兴化市城市防洪、除涝标准的工程, 对保障兴化市的城市发展和防洪安全起到重要作用。工程的管理与建设同等重要, 工程建成后必须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长期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国内外水利工程运行经验表明, 只要加强维护, 堤防是可以长期利用的;涵闸的使用有一定期限, 但通过适时的加固处理和更新改造, 也可以持续利用, 因此, 从工程技术角度来说, 兴化市城市防洪工程可以持续利用。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兴化市城市防洪工程的建设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发挥了较大的防洪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其后评价结论如下:

a. 兴化市城市防洪工程项目立项决策正确, 工程规划指导思想正确, 建设目标合理, 项目建设管理机制较完善, 规划设计方案可行, 项目投资计划下达和资金到位及时, 资金管理规范。

b. 兴化市城市防洪工程项目的实施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项目在经济上合理可行, 并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达到了预期目标。

c. 兴化市城市防洪工程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城市河道的防洪排涝标准, 其防洪墙 (堤) 及防洪排涝闸站的建设, 提高了堤防抗冲刷能力和城区的防洪安全度以及排涝能力, 减轻了洪涝灾害对堤防两岸防洪保护圈内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 保护了城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 保障人民正常生产、生活, 安定了人心, 减少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d. 兴化市城市防洪工程项目的实施有效地保护并改善了城区水生态环境, 改善了城区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提高了区域水环境质量。

e. 兴化市城市防洪工程的主体建筑物是防洪墙 (堤) 和防洪排涝闸站, 通过对防洪墙 (堤) 和防洪排涝闸站的有效管理和维护, 兴化市城市防洪工程可以持续利用并长期发挥效益。

3.2 建 议

为了改进城市防洪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 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 确保兴化市城市防洪工程持续发挥效益, 为今后有效开展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积累宝贵经验, 提出如下建议:

a. 兴化市城市防洪工程经济合理, 发挥了显著的防洪减灾效益, 但是部分区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继续加强建设, 如:新城区南官河东岸防洪堤, 开发区南官河西岸防洪堤等, 比较薄弱。建议充分利用已建工程所积累的建设经验, 尽快完善城市防洪包围圈, 使城市防洪工程完全实现其功能,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b. 建设城市防洪工程的同时, 建议将城市防洪堤防和城市路网建设相结合, 将城市防洪工程和城市景观建设相结合, 提升城市的整体功能, 加快城市化建设, 为兴化市未来经济发展及居民生活创造优良的环境。

c. 明确工程的产权归属, 确保城市防洪工程后期运行管理和维护费用。城市防洪工程是典型的社会公益性项目, 移交管理部门后, 要明确工程的产权归属, 落实城市防洪工程的运行管理人员, 政府财政应予以足够的支持, 确保后期运行管理和维护费用, 保障工程持续稳定发挥效益。

d. 建立和完善城市防洪工程日常管理体系。城市防洪工程建设项目能否持续运转, 将对项目影响区的环境和社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兴化市城市防洪工程建成后, 需要建立和完善管理体系:①建立完善的日常监测体系, 强化监督。结合市政环境工程建设, 从河势控制的角度, 加强对防洪工程的观测、研究和维护, 并适时进行综合治理;②切实加强工程运行管理, 保证工程运行管理人员到位, 落实运行管理经费, 完善运行管理制度;③进一步加强对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 按规定要求向有关单位移交工程档案;④加强运行管理单位管理体制的改革, 完善运行机制, 对城市防洪工程日常维护实行管养分离, 逐步建立起符合兴化市城市防洪工程实际情况的可持续发展管理机制和运营机制;⑤建立防洪工程措施与防洪非工程措施 (如防洪调度、物资储备及防洪抢险措施等) 相结合的机制。

e. 建立城市防洪工程后评价信息系统。后评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根据已经发生的情况不断更新完善, 因此有必要建立后评价信息系统。该系统应储存城市防洪工程后评价的所有资料信息, 包括各阶段的所有报告及其项目内容、投资与费用、国民经济指标等, 将信息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信息系统还应说明项目规模变化、建设期变更和收益率变化的主要原因, 并尽可能用图表表示重大变化, 以便按行业和时间顺序进行分析评价。

摘要:根据项目后评价理论, 结合江苏省兴化市城市防洪工程的实际情况, 从过程、经济效益、影响和可持续性4个方面对兴化市城市防洪工程进行了后评价。结果表明, 兴化市城市防洪工程项目立项决策正确, 项目的实施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在提高城市河道的防洪排涝标准、改善城区水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城市,防洪工程,项目后评价,兴化市

参考文献

[1]刘俊, 陆剑峰, 方正杰, 等.对现代城市防洪的一些思考[J].自然灾害学报, 2005, 14 (2) :136-139.

[2]张岳, 任光照, 谢新民.水利与国民经济[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7:11.

[3]张仁田, 章劲秋, 童利忠.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研究[J].江苏水利, 2004, (9) :7-11.

[4]刘红, 吴婷婷, 方国华.多层次灰色评价法在城市防洪工程后评价中的应用[J].水利经济, 2010, 28 (3) :5-8.

[5]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水利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8-10.

[6]SL206—98, 已建成防洪工程经济效益分析计算及评价规范[S].

[7]方国华, 戴树声.防洪效益计算方法探讨[J].人民黄河, 1995, 1 (1) :10-13.

天津市海河国泰桥工程防洪评价分析 篇8

国泰桥位于天津市中心城区, 是一座跨海河的桥梁。该桥西岸连接河西区的小围堤道, 东岸连接河东区的国泰道, 为河西、河东两区之间又一跨海河通道。国泰桥位于海河干流总体桩号10+600处, 距上游光华桥0.60km, 刘庄浮桥1.63km, 距下游在建的富民桥1.40km。国泰桥为天津市城市主干道桥梁, 桥梁工程包括主桥、引桥部分。

国泰桥对海河干流可能产生的防洪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河道行洪能力的影响; (2) 国泰桥两岸桥头堡景观平台阻水对河道造成的泥沙冲淤影响; (3) 对堤防巡视、维护、防汛抢险等造成的影响; (4) 桥梁汛期施工对防汛抢险会造成一定影响。

2 河道基本情况

海河干流是一条具有行洪、排涝、蓄水、美化城市、旅游、航运等综合功能的河道, 海河干流主要承泄大清河和永定河部分洪水, 海河干流设计泄量为800m3/s。

海河作为天津市城市风景主轴线, 起自天津市区子牙河与北运河交汇口, 经天津中心市区、东丽区、津南区、塘沽区至海河防潮闸入海, 全长73.45km。国泰桥所处河段顺直, 河道断面变化不大, 桥位处河面宽约144m, 两岸防洪堤正在进行海河堤岸改造, 堤岸型式为2.0m亲水平台上接景观平台, 景观平台高程4.5m。

3 防洪评价计算

采用桥孔过流公式计算河道壅水高度, 壅水曲线长度估算公式计算壅水范围, 根据计算建桥前后河道断面的水位、流速等水力要素的变化, 分析其对防洪运用的影响;采用冲刷深度计算经验公式, 计算桥梁承台位置的冲刷深度, 根据计算建桥前后冲刷深度的变化, 分析其对河道冲刷产生的影响。

3.1 壅水分析计算

大桥修建后, 其桥头基础承台及景观平台将占据一定的断面宽度, 减小桥址处的过水面积, 会造成一定的阻水影响。

采用桥孔过流公式计算桥上水位壅高值, 再用壅水曲线长度估算公式计算壅水范围, 以此分析大桥的修建对海河行洪的影响。经分析计算, 大桥修建后流量为800m3/s时, 水位抬高0.04m, 壅水曲线长1681m。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 国泰桥的修建, 将对洪水的阻水有一定的影响。本段堤防设计超高为1.25m, 桥前水位壅高4.2cm, 水位抬高占设计超高的3.4%。

3.2 冲刷分析计算

冲刷计算包括桥梁缩窄河道断面引起的桥下一般冲刷和桥墩周围的局部冲刷。采用一般冲刷公式计算桥下冲刷深度, 再用局部冲刷公式计算桥头基础承台局部冲刷深度, 以此分析大桥的修建对河道冲刷及堤防稳定的影响, 河槽部分一般冲刷深度为0, 桥梁主塔基础承台的局部冲刷深度为1.43m、1.35m。

4 防洪综合评价

4.1 建设期影响

建设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围堰阻挡洪水和施工对堤防巡视和防汛抢险造成的影响。汛期施工时脚手架的搭设位置、施工用料的堆放、料场位置、堤顶主桥边跨的施工等易造成防汛道路阻塞。为减免其影响, 应采取必要的措施, 以保证堤后防汛道路的通畅, 避免对堤防巡视和防汛抢险造成影响。

4.2 对河道行洪、排涝能力的影响分析

根据桥梁布置情况, 桥梁以大跨度一跨跨越海河, 整座桥梁只有海河两岸桥墩基础承台阻水, 流量为800m3/s时承台占过水面积的比例为6.2%, 桥墩水位壅高值为0.042m, 壅水影响范围1681m, 由于景观平台高程低于设计堤顶高程1.0m, 对行洪将造成一定的影响。

4.3 对河道的冲淤影响分析

即建桥后过水断面面积与原河道过水断面面积之比约为93.8%和94.2%, 建桥后桥位处流速为0.690m/s, 桥墩阻水对局部水流流速影响较小, 对河道的冲刷影响不大。由于国泰桥只有两岸基础承台位置产生局部冲刷, 基础承台与上下游堤岸连接采用圆弧线渐变连接措施, 有利于局部水流流态, 局部冲刷不会对河道冲刷状况造成大的影响。在行洪过程中, 建桥前后河道水流流速变化很小, 因此国泰桥对本河段总体水动力条件影响很小, 对河道泥沙淤积影响很小。

4.4 对防汛抢险的影响分析

国泰桥的主桥及边跨跨越海河防洪堤堤顶, 在堤顶处梁底高程为7.3m, 高于设计堤顶高程 (5.50m) 1.8m, 满足本段堤防设计超高要求。国泰桥与台儿庄南路、民安路相交处为分离式立交, 路面高程3.80m, 立交跨越处边跨梁底高程为7.3m, 净空3.5m, 汛期可作为堤防的防汛通道, 满足防洪和堤防维护的要求。

5 结论

国泰桥位于天津市中心城区, 是沟通海河两岸的又一重要通道。因此, 修建国泰桥是必要的。建桥后桥前最大壅高值0.04m, 壅水曲线长1681m, 水位抬高占设计超高的3.4%。建桥后桥位处流速分别为0.690m/s, 桥墩阻水对局部水流流速影响较小, 因此桥梁的实施对海河行洪安全影响不大。

摘要:海河干流是是一条具有行洪、排涝、蓄水、美化城市、旅游、航运等综合功能的河道, 主要承泄大清河和永定河部分洪水, 海河干流设计泄量为800m3/s。国泰桥位于海河干流总体桩号10+600处, 国泰桥对海河干流可能产生的防洪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河道行洪能力的影响;对河道造成的泥沙冲淤影响;对堤防巡视、维护、防汛抢险等造成的影响以及汛期施工对防汛抢险会造成一定影响。

防洪影响评价 篇9

1 工程概况

甲一桥位于广西阳朔县新城区甲一路与田家河交叉处,距田家河与漓江汇合口1.43 km,工程所在田家河流域面积为651 km2,河长42.7 km,流域面积为325.1 km2,河道平均坡降为6.83%。,田家河流域地貌主要为河流侵蚀堆积地貌、部分岩溶地貌及少量的丘陵。河流侵蚀堆积地貌主要有河床,江心洲,田家河一、二级阶地。岩溶地貌主要有峰林、残峰等。河道弯曲总体呈“W”形,两岸未见基岩出露,仅部分河段河床出露基岩,两岸为水田或旱地。

甲一桥采用上承空腹式钢筋混凝土等截面悬链线箱形拱桥,桥梁总长度为93.89 m,桥墩设于桥两侧,与桥台相距7.76 m,高3.50 m,两桥墩相距70 m,主拱跨径为70 m,主拱桥两侧分别有3个小桥拱,跨径分别为5.5 m、5.5 m、5.34 m。

2 二维数学模型计算

2.1 二维数学模型计算方法

二维数学模型计算采用MIKE21 Flow Model (简称MIKE21 FM)软件进行模拟计算。近年来,国际上出现了不少成熟的二维水力学模型。丹麦水力学研究所开发的二维数学模型模拟软件MIKE21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款商业模型。它广泛应用于国内外河流、湖泊、河口、海湾、海岸等水动力模拟当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是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模型之一。

计算采用MIKE21 FM软件中的HD模块建立模型,该模块采用垂向平均二维浅水方程,离散方法为有限差分法,计算方法采用ADI (Alternating Direction Implicit)和DS (Double Sweep)格式,其基本方程如下。

垂向平均二维浅水方程:

质量守恒方程;

动量方程;

式中:h为水深;ζ为水面高程;p、q为x、y方向的单宽流量,其中p=uh,q=vh,u、v分别为x、y方向上沿水深的平均流速;C为谢才系数;g为重力加速度;f为风摩擦系数;F、Vx、Vy为风速及在x、y方向上的分量,单位为m/s;Ω为柯氏力参数,单位为s-1;pa为大气压强,单位为kg/(m/s2);ρω为水的密度,单位为kg/(m3);S、Six、Siy为源汇项及在x、y方向上的分量;τ、τxx、τyy为有效剪切力分量。

2.2 模型范围及网格划分

模型采用的地形为1:1000现状实测地形资料。

甲一桥模拟范围为桥梁上、下游共约1 400 m,上、下游边界距离桥梁分别为850 m、550 m。由于甲一桥河道两岸约40 m处规划建设公路,公路防洪标准与阳朔县城防洪标准一致,高程在20年一遇洪水位以上。甲一桥模型计算以两岸公路为边界,模型左、右岸边界宽约150 m,其中河道宽约70 m,边界距离河岸30~50m。模型的网格采用三角网格,网格尺寸约4 m。为了提高模型的模拟精度,桥墩区域网格局部加密,桥墩周边网格尺寸为0.8~1.4 m,模型网格数量约3 802个。

2.3 水文边界条件

二维模型上边界为开边界,采用流量控制;下边界为开边界,采用水位控制。甲一桥下游水位由一维水面线计算成果查出桥梁断面下游550 m的模型边界水位作为起算水位。一维水面线计算如下。

2.3.1 计算断面

在漓江汇合口上游约6.6 km范围内结合1:1 000实测地形图,一共加密布设了横断面69个(干流),各断面最小间距为50 m,最大间距为100 m,平均间距为95 m。

2.3.2 糙率

通过现场历史洪水调查结果,结合附近流域水文站水位糙率关系,确定本工程规划范围内河道现状综合糙率0.032~0.050,河道整治后主槽糙率为0.030,两岸边滩糙率为0.050。

2.3.3 洪峰流量

阳朔城区漓江干流上游建设(或在建)斧子口、川江、小溶江和青狮潭4座水库,根据各水库防洪调度规则,研究上游水库对阳朔20年一遇设计洪水的削峰能力和对漓江水位的削减效果。由设计洪水地区组成分析可知,经上游水库防洪调度后,漓江阳朔水文站削减的洪峰流量为150~410 m3/s,水位削落为0.12~0.33 m。田家河洪水受漓江干流顶托影响,一维水面线推求洪水组合按2种工况进行计算,各频率水面线采用的洪峰流量成果如下。

(1)5年一遇水面线。

工况1:漓江阳朔站发生5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为5 060 m3/s,相应水位为111.48m;田家河遭遇全年期2年一遇洪水552 m3/s。工况2:漓江阳朔站发生2年一遇洪水3 395 m3/s,相应水位为109.62 m;田家河遭遇全年期5年一遇洪水944 m3/s。

(2) 20年一遇水面线。

工况1:漓江阳朔站发生2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为7 010 m3/s,相应水位为113.28 m;田家河遭遇全年期3年一遇洪水740m3/s;工况2:漓江阳朔站发生3年一遇洪水4270m3/s,相应水位为110.64 m;田家河遭遇全年期20年一遇洪水1620 m3/s。

(3) 100年一遇水面线。

工况1:漓江阳朔站发生10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为9 120 m3/s,相应水位为114.95 m;田家河遭遇全年期5年一遇洪水944 m3/s;工况2:漓江阳朔站发生5年一遇洪水5 060 m3/s,相应水位为111.48 m;田家河遭遇全年期100年一遇洪水2 480 m3/s。

2.3.4 起算断面及起算水位

起算断面为田家河漓江汇合口,根据漓江水面线坡降由阳朔站推得起算断面100年一遇、20年一遇、5年一遇、3年一遇、2年一遇起算水位分别为114.95 m、113.33 m、111.53 m、110.66 m、109.64 m。据漓江上游防洪水库调度方式,对20年以下洪水没有调蓄作用,由洪水组成分析结果,上游防洪水库20年一遇、100年一遇削峰效果取典型年洪水削峰均值0.20 m考虑,则经水库调蓄后20年一遇、50年一遇、100年起算水位分别为113.13 m、114.03 m、114.80 m,5年一遇、3年一遇、2年一遇起算水位分别为111.5 m、110.69 m、109.64 m。

由上述基本资料和漓江与田家河间的2种洪水组合,采用河道非均匀渐变流伯努利方程式进行计算,取外包线确定水面线成果。考虑到各频率水面线计算中的工况1成果水位低、流速大,从工程安全的角度考虑,本次工程按工况1推求的水位成果作为起算水位。设计流量、起算水位成果见表1。

2.4 二维模型概化

由于本次评价的桥梁为拱桥,两侧布置有副孔,模型难以准确地模拟各桥拱副孔的过水水流流态,因此根据阻水面积将桥墩概化为方形墩。桥墩为实体,不过水。

2.5 计算参数

MIKE21 FM模型在建立完二维地形后,需对模型所使用的参数进行设定,主要参数有计算区域的曼宁值、涡旋黏性系数、模型干湿度等。

2.5.1 曼宁值

计算区域的曼宁值反映区域内不同地物对水流的阻力作用,由糙率确定,等于糙率值的倒数。糙率主要通过验证工程前一维水面线成果,通过调整糙率,使工程前各断面水位成果与一维水面线成果相近,分析的计算曼宁值为32。

2.5.2 涡旋黏性系数

涡旋黏性系数根据本地区洪水期水体资料选取,本次模型取的是默认值0.28。

2.5.3 模型干湿度

模型干湿度是为了模型在计算二维洪水演进时判断水流在网格间传递的2个参数,低于drying depth,洪水不再演进,高于drying depth低于flooding depth,洪水演进但不参与计算;高于flooding depth,洪水演进且参与计算。此参数越大,模型越稳定。根据现场查勘对滩面组成的分析,本次计算drying depth选用0.000 5,flooding depth选用0.005。

2.6 模型的率定

二维模型的率定主要是以一维水面线计算成果为依据,通过调整糙率等计算参数,使二维模型的计算水位与一维成果基本一致,从而得到二维模型的最终采用参数。

2.7 计算工况

二维模型计算选择流量大对桥梁最不利的工况,即田家河发生100年一遇、漓江干流发生3年一遇,田家河发生20年一遇、漓江干流发生5年一遇,田家河发生5年一遇、漓江干流发生2年一遇条件下工程前后的3种工况。

2.8 计算成果

为了能更好地反映甲一桥上下游的流速变化情况,本次在模型范围内布置A、B、C (桥梁断面)、D、E 5个断面,每个断面布置5个点,读取各点工程建设前后的流速变化情况。各点分别布置于主要河槽、滩槽、岸边等位置,基本能反映工程前后流速变化情况。各断面、点布置位置如图1所示。

从表2、图2可知,工程前评价的甲一桥河段主槽河势顺直,水流流态基本平顺,甲一桥段主槽5年一遇流速为1.45~2.68 m/s,20年一遇流速为1.85~3.50 m/s,100年一遇主槽流速为2.24~3.97 m/s。总体趋势是河槽比岸边表面流速稍偏大。甲一桥河段过流断面宽度相对较小,河深较大,各布置点流速值随流量增大而增大。

根据工程前后流态图及表2可知:工程前后甲一桥河段各频率流态变化基本相似。桥梁建成后,由于桥墩及拱架的阻水而压缩了行洪断面,又由于局部水头损失而造成了壅水,同时周边流速也发生变化:甲一桥5年一遇工程前后流速变化幅度为-0.31~0.23 m/s,桥梁断面流速增大,最大为0.23 m/s;20年一遇流速变化幅度为-0.39~0.60 m/s,桥梁断面流速增大,最大为0.60 m/s;100年一遇流速变化幅度为-0.58~0.54m/s,桥梁断面流速增大,最大为0.54 m/s。工程后桥梁断面上游河段流速总体上比天然情况减小,下游流速总体上增大,桥梁所在断面工程后由于过水断面减小而使流速增大。

甲一桥河段20年一遇工程前、后流速等值线图分别如图2、图3所示。

3 结语

由于二维流态模型需要在较详细精确的一维水面线计算成果的基础上计算,且MIKE FLOOD二维水流数学模型操作较为简单,研究较成熟,根据计算成果,结合工程前后的二维模型流态分布图,可更直观地反映工程前后的水流变化,为客观评价工程对河道防洪影响提供依据。

摘要:二维数学模型是防洪评价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为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工程项目建设提供依据。文章简要介绍了二维数学模型的计算方法,同时以广西桂林市阳朔县田家河甲一桥为例,采用MIKE21 Flow Model软件中的二维数学模型对其建成后上、下游河段的流场流态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甲一桥建成后,各频率条件下桥梁断面附近产生流场变化,其断面过水面积减小,流速较工程前增大,对河道有局部性的影响。

关键词:二维数学模型,防洪评价,跨河桥梁,MIKE21 Flow Model

参考文献

[1]朱汝雄.MIKE FLOOD在某码头工程防洪评价中的应用[J].广东水利水电,2010(7).

[2]谢勇.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在桥梁工程防洪评价中的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2011(2).

丘陵地区防洪工程环境影响研究 篇10

关键词:丘陵,防洪,环境保护

丘陵地区作为主要的地形之一。随着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范围不断扩大, 将会在更多的丘陵地区开发经济建设项目。其作为主要的城市分布区, 对防洪要求很高, 主要是当中心区域遭受自然灾害后, 会对国家和社会发展带来更大的不利影响, 甚至后造成一个城市的瘫痪, 所以对于遭受洪水威胁的城市, 防洪工程至关重要。丘陵地区防洪工程的建设也会导致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在进行防洪工程规划, 要对防洪工程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评价, 然后因地制宜地采取保护措施。丘陵地区的防洪工程建设过程中, 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包括防洪形势、城市基础建设、风景文物、人居环境四个方面, 这些影响都是需要考虑的,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防洪工程的建设效益。

1 丘陵地区防洪工程的特点

1.1 丘陵地区防洪工程区域人口多

丘陵地区布局在河两边的狭长阶地, 属于穿越河流的地方, 往往是经济最繁荣的地区、城市范围也在丘陵地区分布。城市是收集了一个巨大的社会财富, 洪水侵袭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后果, 因此必须加强对丘陵地区防洪工程的管理, 只有保证防洪工程的特点了解, 才能全面保证建设效果。

1.2 丘陵地区洪水涨落变化快

丘陵地区的地形特征, 导致洪水的影响而产生的区域地形, 山河特征沿着走向高差变化大, 且多大坡度和快速度的洪水河道, 容易引起洪水暴涨暴落, 进而产生极大的危害。在防洪工程完成后, 将可大大提高防洪能力, 减少洪水造成的城市工业和商业生产, 如城市环境卫生的影响, 进而有利于经济全面发展。

1.3 洪水受季节影响而变化

北方的山区丘陵地区四季明显, 降雨在时空上呈现不均的特点, 所以洪灾多出现在春夏两季, 春天多出现融雪型或融雪加暴雨型 (混合型) 洪水, 夏季主要以暴雨型洪水为主。可见, 季节影响对防洪工程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特别对于降水不均的丘陵地区, 更需要给以额外的关注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治理措施。

1.4 丘陵地区防洪河道交叉设施多

丘陵地区防洪工程在发展过程中, 基础设施是多方面的和复杂的, 要求政府征求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水利、林业、交通运输部门、全面部署, 电缆, 管道与同步实现的嵌入防洪工程, 避免劳民伤财, 切实做到防洪与城建两不误。只有建立在不影响居民生活前提下的防洪工程才是可行的, 所以一定要考虑这种河道交叉的设施影响。

1.5 丘陵地区清淤清障拆建成本高

由于地形的影响, 丘陵区城市都依河而建, 越靠近河流建筑越密集, 居民生活条件好, 从而增加了城市防洪工程迁建安置成本。丘陵地区的防洪工程地形复杂, 所以清淤清障拆建成本高, 会增加防洪工程建设的成本。

2 丘陵地区防洪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2.1 丘陵地区防洪工程对防洪形势的影响

丘陵地区的防洪工程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充分重视该项工程的发展, 才可能全面保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目前一些地区在建设过程中对防洪问题重视不够, 造成先建设后防洪的被动局面, 给建设安全留下隐患, 影响江河的行洪安全。防洪工程若按照国家规定实施, 减免防洪能力低而使城市经常遭受洪水侵袭所造成的环境卫生差、水源污染、人群健康影响等问题, 防洪保安问题将得到根本的解决。丘陵地区地形相对优越, 有利于城市建设和发展, 但是防洪工程如果处理不好, 会对防洪形势造成影响, 特别是无法协调城市发展与江河行洪之间的关系, 给城市发展带来极大的困扰, 阻碍城市发展。

2.2 丘陵地区防洪工程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影响

丘陵地区防洪工程的建设会对城市基础设施产生影响, 这是因为受地形条件影响, 丘陵地区城市河道在汇水区范围内的最低处, 是雨水排泄通道。建设防洪工程, 阻挡洪水侵入城区, 以此减轻城区的排涝压力。防洪工程兴建后, 由于防止洪水对城区的冲刷, 利于城区植被生长, 有利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防洪工程属于城市总体规划内容之一, 丘陵地区的防洪工程建设, 也会对城市基础建设造成影响, 一个城市的发展是建立的基础建设之上的, 所以防洪工程的建设也需要考虑这方面的影响, 影响包括正面影响和福安影响, 正面影响需要强化, 负面影响需要弱化, 这样才能保证防洪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

2.3 丘陵地区防洪工程对风景文物的影响

丘陵地区城市商业、观光、生态农业、环保技术及学术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林业基地, 会造成大量的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受到破坏。景观建筑复杂的行业管理服务中心, 在历史上造成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出现遗失。防洪工程完成后, 河两岸的堤防要高于城市地面高程, 沿着河两边堤坝建造道路, 使其成为城市主要的景观, 和滨水休闲方式, 为居民提供一个休闲的好地方。

2.4 丘陵地区防洪工程对人居环境的影响

防洪工程设计中, 混合景观也会影响防洪工程建设, 施工人员较差的生活条件, 都需要采取预防措施。在防洪工程建设, 巨大的噪音影响着周围人群, 就需要采用低噪声的施工设备, 以确保居民约好的休息环境。防洪工程完成后, 由于道路条件的改善, 促进城市交通的发展, 城市道路交通过河将产生不利影响。加强城市交通的管理, 及时疏导拥挤路段, 防止撒落土、石、砂料, 并加强对司机及装卸工人的教育, 在堤与路间形成的三角地带需作绿化, 改善城市景观。

3 总结

综上所述, 丘陵区防洪工程中的环境影响研究非常重要, 需要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环境保护和改进措施, 具有良好的效果, 确保防洪安全。环境是人类生活的基础, 倘若环境继续恶化将给人类带来严重灾难, 保护环境是地球上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必须共同努力来保护环境。建设防洪工程是需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为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国阶.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研究若干问题探讨[J].环境科学, 1992.

[2]王培.长江流域城市防洪工程环境影响评价[J].水利水电快报, 2001.

[3]田中久.城市防洪工程环境影响分析[J].科协论坛 (下半月) , 2007.

[4]臧滨城.防洪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初探[J].现代园艺, 2011.

[5]董红霞, 梁丽桥, 王玉晓.黄河下游防洪工程环境影响分析[J].人民黄河, 2004.

[6]麻荣永.城市防洪工程的环境影响及对策的研究[J].环境保护, 1997.

上一篇:学习与游戏下一篇:新生儿听力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