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治对策

2024-06-18

矫治对策(精选十篇)

矫治对策 篇1

媒体腐败及其表现形式

媒体腐败既是社会腐败现象在传媒界的折射, 也是政治、经济上的腐败吞噬传媒的结果, 同时由于其独特的滋长环境和运作途径而具有自身特性。腐败案件不仅损害我国传媒的监管制度、损害特定公民法人的经济权益 (如媒体索贿的受害者) , 更使媒体作为政治、道德价值的布道者应有的公信力遭受严峻挑战。总结近些年来的媒体腐败案件, 笔者认为它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明码标价的有偿新闻。有偿新闻作为普遍而典型的媒体腐败, 是指媒体通过将新闻媒体传播的公权力商品化, 提供有偿的版面或播出时段, 刊播各种形式的报道并从被报道对象处收受钱物或者用新闻形式发布广告, 搞“广告新闻”、“软广告”, 混淆新闻与广告的界限。如一些报纸杂志对一版、半版、首页、封面、封底分别定出了从几千元、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的价目;还有的电子媒体则在黄金时段开办各种各样的“热线”搞创收。

变质的舆论监督。 (1) 媒体机构之所以能够在广大受众中树立权威的地位, 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揭示社会丑恶、撰写批评性报道的舆论监督。然而某些媒体并没有利用其树立的权威, 真正按社会良知监测社会并对社会规范起引导作用, 反而把它当做一个可利用的牟利工具、“生财之道”。《中国食品质量报》四川记者站原副站长汪启明, 先后5次指使非法聘用的人员将注水生猪肉销售给四川省内一些食品公司, 并将整个过程拍摄成录像带寄给这些公司, 然后以“曝光”相要挟, 共敲诈70余万元。还有些媒体在利益的驱动下, 被个别无良知的老板利用或受其指使, 为帮其达到不公平竞争的目的, 向竞争对手大搞“批评报道”, 以搞臭其名声, 搞垮其企业。参与新闻敲诈和社会不公平竞争的媒体记者被人们称为“新闻杀手”。

恣意滥用的评论权。具有垄断属性的媒体话语权不仅表现在利用独有的平台披露社会新闻, 更在于利用其公信力行使对社会现实的评论权。长期以来, 媒体评论在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和引导政治、道德价值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的进程中, 金钱拜物教也渗透和侵蚀着媒体的话语权, 导致评论权的恣意滥用。一种现象是媒体热衷于各种评选活动。如媒体与有关职能部门联合举办所谓的评奖、评优活动, 实际上往往有钱就能上榜, 且钱多名头大, 这已成为公开的秘密, 对这种不得不花钱去买荣誉的评奖、评优, 不少企业有苦难言。另一种现象是媒体审判。有些媒体热衷于报道各类犯罪案件, 渲染凶杀等犯罪细节;有些媒体在案件还没有进入司法程序或者还没有司法裁判结果时, 就急于发表带有明显倾向的报道和评论, 形成更大的舆论压力, 这种行为被称为“媒体审判”。 (2)

媒体腐败的根源

法律规制的模糊性是媒体腐败滋生的温床。第一是身份缺失。公司法、民法赋予了法人和公民参与经济行为的主体资格, 可媒体的市场化运作却缺乏新闻法赋予一个法律身份。第二是规则缺失。经济法律赋予市场主体运行的规则, 而媒体的生存与竞争却缺乏新闻法律的规制。身处这一特定背景下的众多媒体为了生存不得不主动或被动地通过广告费及其他“创收”求发展, 而在没有规制的“发展”中贩卖话语垄断权则成为必然。另一个与之相关的问题是媒体从业人员的身份。现在的媒体队伍是十分复杂的, 有原体制确认的国家干部 (公职人员) , 有大量的招聘人员, 有临时雇用的编外人员, 还有依据合同承包栏目 (刊目) 的特殊从业人员等。对于不具有国家公职人员身份的记者、编辑、广告员, 主观上因待遇低、职业缺乏保障等心理失衡而主动“寻租”, 而其利用工作便利收受钱物在法律上是否构成贪污、受贿罪尚有争议, 这在客观上更助长了媒体腐败。

无处不在的潜规则使媒体腐败理所当然。记者采访所到之处除了盛情款待外还得奉送“车马费”、好人好事上头条得付“形象费”、制片公司制作的节目上电视台播出需付“时段差补费”、媒体广告员与对方业务员合谋截流广告费、针对不给“面子” (不做广告) 的企业的批评报道以及“和解”之后的负转正的“跟踪报道”……这就是媒体无处不在的潜规则。这些潜规则就像一个巨大的染缸一点一点地浸淫着媒体工作者原本纯洁神圣的使命感。面对潜规则, 他们从害怕到不适应, 从不适应到习惯, 最终使媒体腐败理所当然。

媒体监管漏洞为各种媒体腐败提供可乘之机。首先, 目前我国对媒体的管理体制是不健全的。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 实践中媒体更多更直接的是接受党委宣传部门以政治影响为价值取向的管理, 而以实体法律为依据、遵循程序的行政管理极其乏力甚至缺位。其次, 对媒体产业运行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由于媒体本身具有着话语垄断权, 所以来自舆论和民众的监督是不可能存在的;而由于新闻法的缺位, 除非媒体涉及民事、刑事的违法犯罪行为, 否则司法审查也是不存在的。加上新闻行业的特殊性, 外部纪委和监察部门很难深入到核心问题从而将腐败堵截在源头。再者, 媒体内部的监管制度存在漏洞。如易水清先生指出的, 目前电视台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严重的监管漏洞:用人机制上高度集权的“制片人制”;因片面追求时效而导致资金审批环节缺乏监督;掌握权力和控制资金的人容易有机可乘导致腐败。 (3)

矫治媒体腐败的对策

媒体腐败的形成既有社会性成因又具有自身的特性, 故除了在全球反腐败背景下强化我国反腐败的各种政策制度外, 还须针对媒体行业的特殊性、媒体腐败的特定成因采取相应对策, 才能最大限度地遏制媒体腐败, 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媒体业的有序发展。

加快新闻立法工作的步伐。笔者认为, 媒体权力的滥用并非因为媒体权力过大, 而恰恰是因为法律赋权不明导致权力运行中出现无序状态。通过新闻法合理划定媒体权力的边界, 使确权和限权 (目前媒体运作的两大核心问题) 一并得到解决, 即可杜绝在权力真空地带自然形成的各种潜规则, 又可保证媒体权力限制在可操作的程序平台上运行。另外, 新闻法的出台还可赋予媒体确切的法律身份、设定准入门槛、规定媒体生存方式和竞争法则, 通过净化媒体环境剥离腐败滋生的温床。

构建对舆论监督的监督体系。民主社会的标志在于任何公共权力都必须接受监督。目前, 我国对新闻的监督主要由各级宣传部门承担, 但是他们的审查仅仅停留在“意识形态”的问题上, 一般很少对新闻的真伪或内部操作进行细致的审查。尤其现在媒体开始走向独立经营, 与行政分家, 在经济上有了更多的自主权, 宣传部门的监管几乎变成一种形式。随着媒体自身权力的扩大和激烈的市场竞争, 媒体腐败会越来越多, 很有必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媒体监督体系, 对媒体各个层面的运转进行全方位的规范与监督。这个体系应当包括行政监督、行业监督、群众监督、司法监督和内部监督。

加强媒体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既然媒体从业人员是媒体腐败产生的原因之一, 那么整顿媒体从业队伍、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就是矫治腐败的重要举措。首先, 在从业门槛设置上不能仅凭专业和学历, 更应将职业道德素质作为重要考察标准。其次, 以公平、公正为价值目标改革从业人员的薪酬制度, 保证同工同酬。清理媒体“编外人员”, 梳理媒体与栏目承包人员的关系, 严禁非媒体从业人员自封“无冕之王”。再次, 建立媒体从业人员的淘汰机制。媒体人事考核制度应打破单一的经济学标准, 不能片面追求发行量 (收视率、点击率) , 还须将从业人员的廉洁自律与自身事业前途挂钩, 对涉及腐败的害群之马严惩不贷。

摘要:媒体腐败表现形式主要包括有偿新闻、滥用评价权、变质的监督权和假新闻。媒体腐败的产生既有社会性根源又具有自身特定原因, 如法律规制模糊、监管漏洞、行业自治缺位等。为了净化媒介环境, 必须在立法、人事管理、监控体制等方面采取相应对策, 根治媒体腐败。

关键词:媒体腐败,表现形式,法律规制,监控体系

参考文献

[1]陈龙:《监督媒体:对新闻媒介“舆论监督”的另一极》, 《淮海工学院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03 (3) 。

[2]黄建峰:《我国新闻媒体监督与司法审判的现实冲突》,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5 (11) 。

矫治对策 篇2

自9月底以来,光华乡关工委按照省、市、县关工委关于做好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矫治与预防对策专题调研的通知要求,深入乡域内8个村委会、8个村完小及中学、中心小学进行调研。

此次调研活动,光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当前综合治理,稳定社会的一项任务来抓,联合乡司法所进行调研。本次调研采取座谈的形式进行,调研的内容有:一是近三年来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基本状况;二是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突出表现、危害;三是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形成的原因;四是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对策的意见、建议。调研结果如下:

一、是近三年来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基本状况 据调研,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特点:

1、以盗窃等侵财案件为主。从抓获的罪犯的情况来看,大多数违法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又好逸恶劳,追求高消费,可手上又没有钱,于是,他们利用自己年龄小,个头小等有利条件,采取趁人不备、顺手牵羊或爬墙入室等方法偷窃,从而供自己玩乐。在校生的偷窃案占到学生违法总数的90%,案值一般较小,且大多数是结伙作案。

2、犯罪年龄低龄化。从作案成员的统计和调查来看,在校初中、小学生作案人数明显上升,作案成员低龄化趋势明显。

二、是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突出表现、危害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与他人结帮成伙,共同寻衅滋事,造成对社会秩序的侵害。例如,与几名同学、朋友纠集成派,甚至号称“xx帮”、“xx派”;平日纠集数人打架斗殴,在公共场所滋生事端,妨碍他人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秩序,妨害机关、团体、企业、商店、饭店的正常工作。

(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管制刀具”是指国家法律规定加以特殊的强制管理的刀具。未成年人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情绪激动时有可能导致自我失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随身携带具有危险性的管制刀具,就容易出现使用刀具刺伤他人的行为。未成年人多次携带管制刀具、经多次劝诫而不改者,属于严重不良行为。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在学校附近或者其他场所,多次拦截他人,对其实施殴打行为,或者强行索取他人财物。这种行为,既侵害了他人的人身权,也侵害了他人的财产权,而且会产生较大的社会危害性。

(四)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淫秽读物或者音像制品是指在整体上宣传淫秽行为,挑动人们的性欲,足以导致普通人腐化堕落、而又没有艺术价值或者科学价值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未成年人正处于成长

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也是生理、心理发育、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未成年人在思想上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能够迅速接受新生事物;但同时,他们辨别是非、抵御消极影响,以及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们接触到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就可能受其影响,思想被腐蚀,心灵被毒化,甚至诱发违法行为,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法律严厉禁止传播淫秽读物或者音像制品,未成年人从事此类行为,则构成严重不良行为。

(五)多次偷窃。

偷窃是指在财物主人不知晓的情况下,秘密拿走属于他人的财物,并占为己有。多次实施偷窃行为,既侵害了财物主人的财产所有权,也破坏了稳定的社会财产关系,而作为行为人的未成年人,在实施了多次偷窃行为情况下,实际上已形成偷盗的恶习,必须对其施行一定的管理手段,以保护财物主人的财产所有权,并帮助行为人矫正其违法行为。

(六)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赌博是以财物为赌注,通过比输赢的方式达到转移财物所有权的非法行为。

对于未成年人,应加强“劳动创造财富”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通过合法途径获得财产的观念。赌博作为一种非法的投机行为,不仅使人意志消沉厌恶劳动,而且使人迷恋上

瘾,不能自拔,甚至直接诱发盗窃、抢劫、诈骗、斗殴、凶杀等犯罪,对社会秩序有极大的危害性。

(七)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除了上述各项之外,未成年人如果实施了其他足以严重危害社会、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也属于严重不良行为。

三、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形成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

1、结帮成伙、寻衅滋事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青少年之间存在的所谓“江湖义气”。受武侠小说及电形、电视的影响,一些思想单纯、识别能力差、社会责任感不强的青少年相互宣传“哥们义气”,“侠肝义胆”,提出所谓“为朋友两肋插刀”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为了“哥们”的利益,为了团伙的利益,臵社会秩序和他人利益于不顾,逞强好胜,为了树立自己或自己的团伙在某一地区、某一范围的所谓“威信”,臵国家法律于不顾,胆大妄为,恣意闹事。

2、社会上的腐败现象、不良风气给未成年人造成极大的腐蚀和影响,甚至促使他们形成反文化的价值标准、思想观念和行为生活方式,使他们坦然面对不良风气的传播,崇尚现代文化潮流,淡化了传统文化的熏陶甚至导致部分未成年人产生信仰危机。社会上“一切向钱看”、“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贪图安逸,吃喝玩乐的高消费生活方式等等,极易影响意志薄弱的在校生,使他们误入歧途。

3、市场经济条件下,以物质利益观为核心的社会文化多元化地良莠不齐地发展对未成年人的吸引力强于学校教育对未成年学生的约束力。暴力、色情物品在文化市场上屡禁不止,使在校未成年学生的心灵受到污染,严重影响了青年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一些歌厅、录象厅、网吧等娱乐场所不顾有关规定容留在校未成年学生。有的色情场所还引诱在校未成年学生,严重损害了未成年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家庭因素

任何一个孩子的违法犯罪,其家庭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说父母是一条直线,那么孩子将随着这条直线波动。家庭残缺、溺爱、放纵、“严管”、家庭关系紧张对立以及父母的不良习惯甚至种种贪欲恶习,都是导致未成年学生心理独立意识变态发展的基础,都可能成为诱发在校未成年学生违法犯罪的因素。

(三)、学校因素

自从教育部规定学校需聘请法制副校长后,对于法制课学校一般都比较重视,但也存在有的班主任,执教老师重视不够的现象。所以一般规定两月一次的法制课,实际都是一个季度或是半年才上一次。同时以各类成绩为考核目标的“成材教育”在客观上使学生长期处于身心超负荷运转,易使学生在强大的压力下,形成对学校及整个社会的一种对立情绪。另外,升学率使学校和老师重智轻德,重好生、轻差生。一些老师有时还讲“考得这样差,别读了!”“这样下去不会有好结果的!”等等,严重挫伤了差生的自尊心和进取心。而这些得不到老师和学校认可的“差生”则很可能会

接近社会上的不良群体和团伙,从那里得到反社会的价值认同,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此外,现行法律和有关职能部门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防范、惩戒尚有不力之处。本着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则,目前对于在校生犯罪,主要是采取教育、治安处罚等处理手段,真真进入诉讼程序的很少。然而,事与愿违的是,违法和犯罪的学生不可能通过一次或几次的训诫就真真弃恶从善,也不可能因享受了种种“保护”而悔过自新。其结果往往造成他们视“保护”为纵容,视教育为耳边风,再度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而且对其他同学也起不到威慑和警示作用,反而“助长”了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的气焰。

四、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对策的意见、建议

首先,我们应该做好对普通学生特别是犯罪边缘学生的教育、预防、保护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努力:

1、加大管理,净化学生周边环境。199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了家庭、社会、司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同时199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实施也要从严落实,特别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应严格执行。另外,要净化学生周边环境、打黄扫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切断青少年接触不良思想的源头。

2、重视素质教育,加强教育管理。在育人培养方面家长和学校要屏弃以“应试”为核心的“精英”教育,加强德育工作,强调全面发展,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名利观,增强身心健康处于敏感期的学生的“免疫力”;父母要履行监护职责,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制止、教育。同时,学校要重视双差生(品德和学业都有欠缺的学生)的教育,要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使他们懂得学生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想象来任意行事。另外,要定期家访,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

3、加强道德法制教育,逐步完善道德结构,防止犯罪心理产生。如能在学生阶段加强道德法制教育,使之知道何者可为,何者不可为,使其在社会化过程中能符合社会团体的道德规范,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遭到挫折时,能使自己的行为保持正确的方向,运用我们的法制教育使法律要求,法制观念转化成他们的心理制约因素和良心鞭挞力量,自觉抵制不道德的思想产生和抵制不良因素的诱惑,达到控制犯罪发生的目的。

另外,我们还应该考虑:1.设立心理辅导室和心理咨询热线,拓宽学生宣泄挫折感的渠道。2.加强学生违法犯罪的预防、预测研究,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3.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刑事诉讼特点的量刑原则及刑罚方法等等。

其次,针对已经犯罪的青年学生特别是刑满释放后的学生罪犯,我们同样应给予高度关注,我们应当齐心协力共同努力,采取形式多样的向后延伸教育,回访考察工作,切实预防重新犯罪。为使违法犯罪学生改邪归正,社区、派出所、家庭、学校应建立“四合一体”的有层次的帮教监控综合治理网站,建立健全违法犯罪在校生档案管理,只有这样才能

经常地、系统地研究学生问题,分解汇总学生违法犯罪的状况、趋势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和有效对策,做好各项预防措施。在这方面,有些派出所做得较好,近年来,他们以派出所为主,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做好预防措施,使在校生违法犯罪明显下降。

此次调研,将对省关工委关于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矫治与预防对策研究课题,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矫治与犯罪行为预防的对策研究,有针对性的提出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矫治、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新思路、新举措,对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人才,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光华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小学生阅读障碍及矫治对策 篇3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障碍;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2-292-01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掌握字词句段篇及写作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搞好阅读教学,就要解决阅读障碍问题。下面简要谈谈小学生阅读障碍的类型及对策。

一、对小学生阅读障碍的初步分析

1、语言认知中的“节点” 汉语言表达具有含蓄性,必须用心琢磨领悟作品深意。对此,叶圣陶先生曾有精辟的论述“作品往往不是倾筐倒筐地说的,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罢了。还有一部分所谓言外之意, 弦外之音,没有说出来,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领会它。如果拘于有迹象的文字,而抛荒了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至多只能鉴赏一半,有时连一半也鉴赏不到。因为那没有说出来的一部分反而是极关重要的一部分。”

由于认知的局限,阅读中学生遇到的困难是:(a)常常拘于“有迹象的文字”,疏于对“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理解;(b)对于怎样“驱遣想象”去把握作品“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往往茫然无措,力不从心。因此,教师要致力于引导学生迅速突破语言表层认知,去追踪作品内在价值,使学生能把握作品“没有说出来的”,但又是“极关重要的一部分”,促进学生认识向纵深发展。

2、思维视野里的“盲点” 由于认知心理、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学生阅读呈“待完善性”,往往随兴趣变化而变化,态度极不稳定,具有明显的“逐趣猎奇”倾向。他们的认识视野往往只关注他们所感兴趣的内容,而对某些重要的方面或重要的细节不予理睬,思维常常存在着一些“盲点”。因此,教师要致力于引导学生扫除盲点,促进学生认识全面发展。总之,“节点”和“盲点”的存在使学生阅读呈现“需指导性”特征。教师要从学生阅读实际出发,指导其排除障碍,促其认识逐步优化。

二、消除小学生阅读障碍的对策

1、提升学生的词汇量 词汇量的过度贫乏,使有这方面缺陷的小学生不能顺利地利用上下文来确定生字的意义,更不能把词汇组成一定的思维单位,所以也就不能理解或流利的表达。为了克服学生的词汇量贫乏,有以下措施:(a)应该选用难易程度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这是阅读教学过程的第一步。(b)应重视通过快速阅读来找出某特定的表达形式及要求理解文章大意的练习。(c)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那些要求把生字作为一个整体来掌握的练习,而要尽可能避免那些需要对词汇进行分析的练习。(d)阅读一切与要求阅读的材料有关的材料。同时为了鼓励学生快速阅读,首先应用基础读物来扩展学生的词汇,而且在这一治疗过程中,所运用的材料都必须使学生感到容易。(e)在进行快速认字训练时,速示法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因为它是一种在没有意义背景的条件下进行的练习,因而容易鼓励瞎猜。要利用上下文,要在上下文中学生字。

2、加强学生的视知觉分析技能 学生在认字的时候应该能把字分解成对他自己有用的几个部分。他必须在视知觉分析技能上有较强的适应性,才能够在发现他分解单词的方法不适当的时候,很快地对这些词重新进行评介和分析。有些学生常在字的某一特定部位犯错误,所以应该让学生多练习,注意易受忽视的部分,还要鼓励学生用顺序的方法来观察生字,并利用上下文关系进行检验。对策:(a)让学生掌握一些方法,利用熟知的字与未知字的共同点来掌握生字。(b)适合学生阅读水平的读物及他们的教科书为这方面的工作提供了极好的材料,因为这些材料包含的基本词都是学生已掌握的,而且在适当的时间后就能得到复习。包含有基础阅读教程的教科书对生字的教学有许多建议,教师不但应领会这些建议的意思,而且应教给学生最有效的词汇直观分析方法。同时因为一个字的发音通常取决于其所处的特定的句子,所以所有的练习都必须在有上下文联系的系统中进行。(c)要使材料的难易度不断提高,这样学生就会被迫对生字进行直观的分析,从而提高他们的视知觉分析技能。

3、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技能 学生应当从他所读的材料中获取意义。一个好的阅读者必须能充分地分析吸收印刷符号表达的意义,并能够把握表达与吸收二个反面过程之间的联系。在理解技能方面有缺陷的学生就不能做到这一点。对策:(a)首先应使用那些能使学生感兴趣的,有能力阅读和理解的材料(b)起初只向学生提简单的纯属字面性的问题,然后逐渐增加问题的数量和种类(字面性的问题,解释性的问题,评介性的或批判性的问题,创造性的问题),直到学生能够根据整篇文章所表达的意义来回答问题。(c)利用简短的训练传授专门的技能,在各方面发展学生的理解力(d)。给予学生大量的练习,使学生获得大量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并使学生在保证理解的前提下提高阅读速度。

关于对理解技能缺乏的矫正工作,吉列斯比亚和约翰逊的教学建议很有实用价值对大部分读物都可运用“定向阅读教程”。这一方法包括确定阅读的目的定向阅读与讨论,提高技能及发展能力丰富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谨慎地提问并保证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各种类塑的问题。“定向阅读思考课程,是定向阅读课程的扩展,其任务是检验目的指导调整阅读速度以适应特定的目的和材料提高理解能力进行基本技能训练活动讨论,进一步阅读,课外学习,写作。阅读理解的基本技能应包括字、句、段意义的理解组织技能和批性阅读技能,要加强这些技能的训练。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及矫治对策 篇4

误区一:哗众取宠。教师就把课堂提问的数量作为了衡量一堂课学生是否真正参与教学的一个标准。提的问题没有事先预设, 没有紧扣重点难点, 大多是识记性问题, 学生可照本宣读, 最典型的莫过于那种满堂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课堂貌似热闹非凡, 气氛活跃, 实则是提问和思维的质量低下, 流于形式。

误区二:含糊其辞。有些教师的提问措辞不清, 对学生缺乏引力, 学生不易理解和思考, 也不好表达, 如:“你们有什么意见吗?”“你们都懂了吗?”这类缺少启发性的问题。因为意思大而空、含糊不清, 产生思维的误导, 致使学生茫然不解。

误区三:顺序颠倒。有些老师在课堂上采用先点名后提问的方法。被点名的学生心理紧张, 不知所措, 而其他的同学就大松一口气, 对教师接着提出的问题和被点名同学的回答就不很专心地听了, 而仅仅充当了一个听众的角色。

误区四:缺乏反馈。有些教师课前精心准备了一些问题, 课上每提一个问题, 当学生回答后, 就把学生晾在一边, 一讲到底。有些时候, 教师提出的问题太难、太深, 学困生就会因为基础差而无法回答, 低头不语, 这时教师只顾优等生是否掌握, 对后进生是否理解缺乏反馈, 长此以往, 造成学生对问题的麻木。

教师陷入以上提问误区, 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 更不用说锻炼思维能力了。因此, 我们应从学生实际出发,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 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 为此, 我提出了如下矫治对策:

对策一:提问应有明确的目标。课堂提问是为达到教学目的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因此提问的目的要明确, 应尽量避免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信口提问, 提问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这个中心, 突出教学的重点。提哪些问题, 在何时提出, 提问哪些同学, 期望得到怎样的结果, 学生可能回答的情况及处理办法等都要有明确的通盘设计, 切记随心所欲, 漫无目标。所提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中心进行, 内容应具有典型性, 否则就会偏离目标, 达不到提问应有的效果。问题的切入点一定要选择在教材中, 能突出重点和难点, 实现教学目标。因此, 教师在备课时, 要预先想好提问的目标是什么, 如何更加清晰地提出问题。要根据教学的要求, 设计目标明确的提问, 而不要把范围过大、目标指向性不明了的问题提出来。

对策二:要重视提问后的反馈。课堂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进行及时、明确的评价, 目的是让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 通过自己回忆、整理、分析、比较、抽象、概括, 作出正确而简明的结论。有了评价, 才能对自己的学习活动适时作出调节, 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作用极大。教师在提问时要通过敏锐捕捉有效信息, 尽可能地暴露学生的思维, 对学生具有鲜明个性及创意的反馈, 及时给予肯定, 对于反馈出来的学习中的一些典型问题或错误, 也在学生的关注与评价中引发思考, 及时得到指正。例如, 在双曲线概念的教学中, 当得出双曲线定义后, 教师提出问题:动点的轨迹是双曲线, 满足的条件是什么?当学生得出||PF1|-|PF2||=常数 (小于|F1F2|) 后, 教师又问:“将小于改为等于或大于, 其点的轨迹又是什么呢?”对于上述问题在椭圆的概念中已经研究过了, 学生自然会产生联想, 从而更加深刻理解和记住椭圆、双曲线的概念。

对策三: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提问。赞可夫认为, “教师提出的问题, 课堂内三五秒钟就有多数人刷地举起手来, 是不值得称道的。”课堂提问要有适度性。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学习水平和经验, 把握问题呈现时机, 设计问题有梯度、有坡度, 要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这样思考性的提问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例如, 学完了“如何画出正弦曲线”这部分后, 在接着介绍余弦曲线时, 教师可以这样提问:“我们前面学过怎样将余弦转化为正弦, 那么, 我们能否利用正弦曲线画出余弦函数的图像呢?”学生的解题思路就会明确多了。

总之,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加强对“提问”的研究, 适当地运用不同的提问方法, 将会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这将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只要我们每一个教学者全心投入, 用心去钻研, 相信会有更多、更好的提问方法, 来服务于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 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有更高的效率。

矫治安全员 篇5

近年来,由于供电企业安全管理方式和管理模式的不完善,执行不到位,管理模式落后等,使基层安全员或轻或重患有“软骨病”,对现场作业的违章行为“不会管、不愿管、不敢管、不想管、管不好”。针对这些现象,蒙城供电公司坚持“抓安全先抓人,抓人先抓关键岗”的安全管理思路,以完善制度为保障,以营造安全文化为核心,从安全员的选才、培养、激励入手,多管齐下、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2009年蒙城供电公司被安徽电力公司授予 “农电安全管理先进单位”,截至2011年10月15日,蒙城供电公司连续安全运行5469天。

公开选拔 动态调整

基层安全员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一线组织者,是安全工作各项决策和规章制度的具体执行者,在企业安全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2008年以前,蒙城供电公司选拔基层安全员的门槛很低,不走规范竞聘程序,往往凭印象用人,有些由基层供电所所长、班组长推荐。因此,很难把优秀人员选拔到安全员岗位上来,而这些没有受过专业安全培训的人员,自身安全知识匮乏,安全管理业务技能低,安全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对违章行为根本“ 不会管、不愿管”。

为适应新形式下安全管理的实际需要,2009年蒙城供电公司在推进供电所作业组织专业管理过程中,通过竞聘,公开选拔基层专职安全员。此次选拔不再凭印象用人,坚持用安全员岗位的职责来衡量选拔对象,突出技术业务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处置复杂问题能力以及面对危机的心理应对能力等要求。在选拔过程中,广泛听取基层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仔细探究被选拔人的性格特性、身体状况、专业特长及表现,做到全方位、立体式考察,以保证所选拔的安全员能够胜任安全工作岗位。最后通过层层考核,层层筛选,择优选拔业务能力强、思想素质好、懂业务的人员充实到安全队伍中来,为提高基层安全管理水平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2010年,为加强农电管理工作,蒙城供电公司成立了三个农村区域配电中心,由于管理人员变动比较大,及时择优选拔,严防任何一个基层单位安全员缺岗。

创新培训 注重实效

在安全工作中要想发现各种装置性违章、作业性违章,安全员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而在蒙城供电公司非常缺乏专业的安全监管人才,又加上传统培训模式的缺陷,造成安全员因后天“缺钙”而患上 “软骨病”。

2009年开始,蒙城供电公司遵守“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对安全人员培训,从培训模式创新入手,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更新、考核考试方法的选择、学员管理力度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内容,做到文件学习与案例和现场学习培训相结合,改变传统的学文件、念《安规》的培训方式;强化培训管理,为了保证安全管理人员学有所得,正学风,求实效。

2011年年初,蒙城供电公司分四次对安全人员实行封闭式、半军事化的综合培训,从课堂纪律,作息就餐等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要求培训人员改变过去“参加培训,就等于脱产休息”的错误认识,必须对安全规程、设计施工等专业知识学精学透;创新培训方法和考核,培训方式改变了单一说教模式,根据施工现场安全监管实际需要,增加了现场“安全措施排序”、“模拟操作”、“你错我纠”等竞赛游戏,以赛促学。每次培训考试,根据成人考试的特点,采用A、B、C、D卷的方式,公司班子成员亲自监考,全程摄像监控,考试成绩不合格者,一律待岗继续培训,培训费用从本人工资中扣除。对此,员工在安全培训过程中痛改过去“左耳听右耳扔”、蒙混过关的错误想法,充分调动了安全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

性和自我约束性,大大提高了培训合格率,“比学习,比业务,比能力,比责任”已成为风尚。

提高待遇 赋予权力

基层安全员是企业安全管理网络中的末梢,肩负现场违章的纠正、安全隐患的整改、危险源的监控、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等,责任重大。过去蒙城供电公司在安全员的“责权利”上不对等,虽然设立了安全员这一岗位,却没有给予其相应的处置违章行为的权力。由于基层安全员本身的利益与所在单位的安全考核奖惩是挂钩的,受所在单位负责人管控,工作中难免会有所顾虑,对违章行为“不敢管”。同时,工作绩效未设定约束性考核指标,安全监督工作无论干多干少,其岗位工资、奖金及有关福利待遇与普通员工差不多,致使其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大打折扣,从而对违章行为“不想管”。还有,过去安全员多为兼职,主要任务仍然是生产经营管理,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管理安全,近两年由于农网整改完善任务重,工程项目多,安全员身兼多职,对安全监管工作不能投入全部精力,因此“管不好”。

针对这些情况,蒙城供电公司“对症下药”,把基层安全员的选拔任用权交由安保部,监管业务实行垂直管理,不再设兼职安全员,把安全员主要工作定在安全监察上,解除与安全工作无关的牵扯。同时授予安全员“四项权力”:有权参加工程施工措施的审查;对不安全因素有权责令施工班组限期整改解决;有权制止任何人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行为,并且有按照规定处罚的权力;发现有可能造成事故危险时,有停止施工作业的权力。

从2007年开始,蒙城供电公司在分配原则上坚持“责权利”相结合,把基层安全员岗位工资、奖金标准由5~6岗全部提高到7岗,此外每月另加200元岗位补贴,大大调动了基层安全员的积极性。2008年,蒙城供电公司还制定了安全监督违章记分基本指标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把安全监管任务量化,安全工作直接由总经理分管,明确各单位行政一把手为本单位安全第一责任人,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且各基层单位负责人和安全员均有任务分配,指标考核未完成的,追罚该单位负责人100元/分、安全员50元/分,加强了基层安全员和单位领导间的相互督促与协作。

文化引领 氛围熏陶

治愈基层安全员“软骨病”需要企业上下合作,从根本上治愈,着力培养安全文化,营造安全氛围,让安全理念真正渗透到每一位员工思想意识中,认真对待安全工作。

着力培育安全文化。蒙城供电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抓安全管理,以“人的行为规范,物的状态良好,制度执行到位”为标准,对安全规章制度仔细梳理,补充完善各类事故应急预案,切实贯彻“四不放过”原则,把每起事故在适当范围公开通报,把事故经过、原因、防范措施、责任说透彻,让大家吸取教训。从2008年开始,蒙城供电公司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方法,成立了安全监察大队,推行了安全生产全员风险抵押金制度、安全生产周报制、班子成员定期参加基层安全分析会等管理模式。2010年蒙城供电公司又制订了安全生产到岗到位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凡属关键、危险的工作环节确保人员到岗到位。方案规定班子成员、部室负责人和管理人员每周至少参加一次同进同出方式的到位监督安全,无故缺岗监督安全工作的,每次扣2分,累计扣0分者,绩效考核直接进入C档。在安全生产周报制推行之后,通过不断强化认识,大家真正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不论大小施工现场,都向安保部上报备案,主动接受监督,逐渐减少了施工现场的习惯性违章行为。

牢固树立“安全为天、生命至上”的理念。2009年蒙城供电公司开展了“我看到同事不安全工作的行为,怎么办”大讨论活动和“出了事故给家庭带来什么伤害”反思活动,并要求每名员工写心得体会,从思想上杜绝行为性违章。2010年蒙城供电公司党委围绕“三个不发生”百日安全活动,把党建工作与安全管理工作相互结合,向全体党员发出“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员身边无违章”的倡议,同时鼓励干部党员“带着安全、带着责任、带着关爱”到一线监督安全,共同营造安全生产良好氛围。目前,蒙城供电公司基层员工改掉了“凭经

验、图方便”,对安全管理不以为然,我行我素的坏习惯,逐步养成“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管安全”的好习惯,从而推动了蒙城供电公司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谢辉

蒙城供电公司思政部 安徽蒙城北蒙大道322号

矫治对策 篇6

【关键词】初中生;厌学情绪;原因

0引言

初中生是我国社会人才构建的基础,初中生厌学情绪的产生势必会影响我国教育的发展与社会进步。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育关键时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在此阶段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长此下去极易导致学生学业中断的情况。对初中生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探究出矫治厌学情绪的相关对策十分必要。

1初中生厌学情绪的原因分析

1.1学生不能适应学习节奏与方法

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任务较小学相比较为繁重,由于功课骤然增多,加之学习内容的逐步加深,致使初中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现阶段的学习节奏,对学习产生失败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造成厌学情绪。自新课改在我国广泛开展以来,初中教材内容发生了较大改变,有些知识学生利用传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已不能对其进行很好地掌握,对学习内容进行系统的概括与理解成为当前初中生主要的学习方式。初中阶段由于中学生好胜心理较强,学生之间的竞争较为激烈,学习节奏较快,有部分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时无法及时调整正确的心态,最终导致学习成绩的急剧下滑,在心里对学生丧失信心,导致厌学情绪产生。

1.2初中生自控能力不强

初中生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对周围新鲜事物都有着要一探究竟的心理,心理发育尚不健全,自控能力较差,在一定环境中极易被受消极因素的影响,进而转移学习兴趣。调查显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在我国社会得到普及,现阶段我国的初中生有网络有着严重的依赖性,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软件及网络录像等,对学习失去兴趣。为改变此种现状,学校积极开展各类课外活动,但由于精力有限,加之学校的课外活动都是以辅导学生学习为基础开展的,与网络游戏或电影相比较为枯燥乏味,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丰富的社会娱乐冲击冲击下,自控能力较差的中学生就会对学习丧失兴趣,对学习的兴趣一定转变为社会其他不良行为后,会对学习产生较为严重的抵触情绪,甚至会导致初中生辍学情况的发生。

1.3教师综合素质不高及教育方法不当

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是否感兴趣。不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是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关键因素。教师综合素养不高,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定抵触情绪,进而影响其对该教师所教课程的学习动力,教师与学生形成隔阂,学生把对教师主观的厌恶情绪带到学习中去,势必会影响该门学课的学习成绩,严重的偏科现象的也会令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2 初中生厌学情绪的矫治对策

2.1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动机

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动机是矫治其厌学情绪的关键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定性的内在动因,促使学生从根本上产生学习行为。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具体原因采用一对一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将内部动机的开启与外部动机的诱导进行有效结合,着重刺激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求知欲,进一步强化实际生活与学习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正确的知识价值认识观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突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可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在讲课之前设置合适的导读资料,吸引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根本上杜绝厌学情绪的产生。

2.2对学校教育进行完善

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学校应打破传统的教育框架,切实的将教育思想落实到初中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上来,不给初中生厌学情绪的产生提供客观条件。首先,学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学生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保障每个学生发展潜能最大程度发挥。其次,学校应加强初中教师队伍建设,在引进专业技能较强教师的同时,也应考虑其综合素养的整体水平,保障学生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同时,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可在学生厌学情绪产生初期对其及时进行引导,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进而积极参与到学习生活中去。最后,学校应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想关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有一定意义的教学内容才能充分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切断厌学情绪产生的诱因。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厌学情绪的产生不容小觑,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严重影响。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至关重要,可有效矫治初中生的厌学情绪,为我国教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朱丰伟.企业外购固定资产入账的会计处理浅析[J].科技信息,2013,12(15):455.

[2]韩晓霞.初中生厌学问题研究——基于教师维度的分析[J].教育观察(上旬刊),2013,04(09):81-84.

矫治对策 篇7

关键词:阅读教学,有效性缺失,分析,对策

最近阶段, “有效教学”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不论是专家学者还是一线教师, 在感受着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 也看到了热闹背后的浮躁。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偏差, 践行的机械, 出现了一些矫枉过正的现象, 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下面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 列举一二。

一、教师主导作用丢失

案例:教学《槐乡五月》时, 教师让学生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 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教师巡视时发现有的学生挑最简单的一段读, 也无动于衷。读完后交流读懂了什么?有的说知道了槐花很美, 有的说槐花很香, 有的说槐花很多。每交流完一个, 教师就让学生用读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有的学生读得不理想, 教师就让下一个学生读, 这样一个一个地读, 直到有学生读得令教师满意为止, 然后请喜欢读这一段的学生站起来齐读。

分析: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是被动接受的机器。新课标强调要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为了实施新课程的理念, 有些教师不敢讲、不敢导、不敢批评, 不敢否定, 唯恐这样会失去了新课程的影子会被人批评为不学无术、老传统。于是他们能少讲则少讲, 尽量让学生讲, 让学生读, 因为他们认为, 讲多了就会有“满堂灌”之嫌, 讲多了就是“填鸭式”, 讲多了就是“越俎代庖”。于是课堂上, 教师退居二线, 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 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读完后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 交流过程以读书为主, 一个学生读好了就是全班同学读懂了。课堂成了典型的放羊式。

对策: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做到主导主体和谐统一。新课程强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并不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还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学活动中, 教师首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去自主探究, 通过自己的实践、思考, 获取知识。教师的主导就体现在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当学生自主探究实践遇到困难时, 就是教师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时。当学生缺乏兴趣时, 教师要站出来激趣, 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 教师应站出来引导, 拨通学生的思维;当学生的理解不深时, 教师应站出来追问, 让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延展, 让学生的认识向高处升华;当学生意见相左时, 教师应站出来点拨, 引导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相互启发, 碰撞思维, 理清思路, 统一意见。当课堂教学中, 既有学生自主体悟的时间和空间, 也有教师智慧的引领, 教师以自己理性的充满智慧的引导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能力的发展时, 这样的教学才是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和谐统一的教学, 才是促进学生知识获取和能力发展的有效的教学。

二、学生有效思维缺席

案例:教学《云房子》一课时, 教师让学生画一画小鸟造的云房子, 演一演小鸟到别的云房子做客的情景。孩子们一会儿画画, 一会儿在教室里穿来穿去, 兴致极高。一堂课中始终静不下心来好好品味语言, 积累语言。

分析:传统教学中, 教师讲, 学生听, 学生没有动手实践、动身表演、动情抒发的表现机会和空间。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直观感受, 亲身体验中表现自我。但是, 有些教师由于对课标精神领会不到位, 为了追求时髦、追求气氛而无目的地让学生唱一唱、跳一跳、画一画, 在朗读、表演、讨论、游戏、操作等大量涌入的热闹背后, 高品质的思维活动却逐渐淡出阅读教学。案例中教师原本希望学生通过画画、表演加深理解和体验, 可事实上, 由于学生的活动没有伴以思维同行, 教师的“良苦用心”就付诸东流, 非但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相反, 这貌似热闹、新颖的教学环节挤占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 学生没有了对语言文字思考感悟的时间和空间, 思维活动的含量和层次也就大大降低。因而, 这样的教学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对策:正确处理活动与思维的关系, 做到把握时机, 动中促思。唱歌、绘画、表演等实践活动走进语文课堂, 可以使语文课堂更轻松、活泼, 使语文学习更快乐。但是, 这些活动如果没有了思维相伴, 学生动身不动脑, 那么, 这样的活动只能是一种表面形式而已。因此, 我们在引导学生动身实践时, 要以发展学生思维, 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为目的。一堂课活动的时间不易过多, 应用在关键处, 如激情入境时、重点突破时, 激思释疑时, 感悟积累时。活动前, 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读书、思考, 与文本“磨合”的时间越长, 思考越充分, 个性感悟才会越深。活动中和活动后都应该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引导学生静思默想, 如让学生看一看, 在看中发现;做一做, 在做中体验;演一演, 在演中理解;比一比, 在比中区分;辩一辩, 在辩中深入;玩一玩, 在玩中记忆。只有把丰富的教学活动与促进学生的思维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活动中与文本语言充分感悟、对话, 才能启动、延续、促进思维向广度与深度发展, 才能让课堂成为学生有效思维的训练场所, 成为孩子们智慧火花的燃放空间。

矫治对策 篇8

一、初入学阶段:挫折感的消除

挫折感是一个人从事有目的活动时, 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产生的一种消极性情绪体验, 具体表现为意志消沉、颓废沮丧、焦躁、偏执、自卑、孤僻、懦弱等, 有时甚至会以叛逆、对抗的方式呈现出来。挫折感在中职学生中普遍存在, 刚入学时尤其严重, 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刚经历了他们学习生涯中最重大的一次分水岭似的淘汰性考试, 在家长和人们的眼里, 他们是被淘汰下来的失败者。这时, 他们尚未从升学失利的阴影中走出来, 挫败感还在困扰着他们, 报读中职大多属于被动无奈的选择。而中国传统文化中重文凭轻技能的观念, 导致社会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鄙薄, 对职中学生的歧视, 这更加强化了他们的受挫心理, 使他们将不良社会认知转化为负面自我评价, 自觉低人一等, 在人前抬不起头来。自卑感极强而耐受力极弱, 甚至否定自我, 放弃学习。所以, 我们总感到刚入学的中职学生要么漠视校规校纪, 冲动易怒;要么玩世不恭, 把叛逆当个性, 对老师的教育持抗拒心理。对此, 常规的批评教育甚至处罚效果不大。另外, 对于刚踏入中职的学生来说, 新的环境、同学、教师、学科、学习要求等, 都等待他们去适应, 也会使他们面临一定的压力和困难。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在校寄宿, 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甚至会不知所措, 畏难退缩, 所以, 入学的前三个月往往是退学现象的高发期。

因为升学失利而导致的挫折感对于刚进入中职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普遍而又突出的心理问题。能不能引导他们消除挫折感, 克服自卑心理, 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 树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 关系到他们是否能顺利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完成整个中职阶段的学习任务。对此, 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矫治:

1. 引导学生重新定位, 告别过去

刚进入中职学习的学生, 心理上或多或少还笼罩着升学失利的阴影, 自责、自贬的情绪不时困扰他们, 急需心理辅导。上世纪80年代, 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多元智能理论, 二十多年来该理论已被世界各国教育工作者广泛接受并付诸实践。对于中职教育工作者来说, 只有具备多元智能的观念, 掌握其相关理论, 才能摘下世俗的有色眼镜, 用科学发展的眼光, 客观公正地看待学生。同时, 要将这种理念灌输给学生, 加强他们的自我认知教育, 引导他们对自己重新定位, 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肯定自己的人生价值, 并使他们通过自我认知达到自律、自爱、自强、自觉, 建立新的学习目标, 明白行行出状元的道理, 产生新的人生追求。其次, 要让学生认识到进入中职后, 每个人都处在新的同一起点上, 都面临重新开始的问题, 从而使其产生一种平等的心理, 消除弱者心态, 建立自信心。同时, 建设好班集体, 创造一个宽松平等、温馨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使他们能在和谐友善的氛围中倾吐心声, 诉说烦恼, 缓解压力, 抚平创伤。在建设新的班集体时, 要体现平等原则, 依据每个同学的特长和为班集体服务的意愿而不是升学成绩来任命班干部, 尽量使每个同学都参与到班集体建设过程中, 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这些措施都有助于同学们告别过去, 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2. 扶助学生面向未来, 迈开新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刚进入中职的学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学习的科目、课程、方法与初中差异较大, 人际关系也要重新建立, 部分适应能力较差的同学会因此产生茫然无措、无所适从的感觉。起步非常重要。切不可用歧视的眼光看他们, 用贬斥性的语言批评他们, 而应该主动关心爱护他们, 耐心帮助他们, 多倾听他们的意见。要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加强正面评价, 多加以鼓励, 激发他们树立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要协调好各科教学, 降低门槛, 力争使每位同学都能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避免刚起步就掉队。已实施学分制的学校, 应做好分层教学, 分类评价,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适合自己的渠道获得相应学分, 达到目标。

3. 加强挫折教育, 提高抗压能力

刚进入中职学习的学生, 心理大多脆弱而又敏感, 必须加强其挫折观教育。自艾自怜往往导致自暴自弃。只有提高其面对困难和坎坷的心理承受能力, 才能使之形成健康的人格, 顺利完成面临的学习任务。应教育学生, 使其明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的道理, 明白挫折是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明白挫折与成功一样, 对人的健康成长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因此, 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 处理挫折, 并将之转化为促进自己奋发向上的动力, 培养出健康的心理调适能力, 提升应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德国著名教育专家舒马赫说过:“给孩子多提供尝试机会也是实施挫折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孩子一旦被剥夺了尝试的机会, 也就等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 因此也不可能迈向成功之路。”因此, 应尽可能地创设一些困难情境, 让同学们经受磨练, 逐渐坚强。不能因为其心理脆弱就一味呵护, 甚至放任自流。当然, 这必须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

二、专业实操阶段:懈怠心理的疏导

从一般中职的课程安排来看, 高一上学期大部分是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 教学模式与初中差别不大, 但到了高一下半学期, 随着专业实操课大量开展, 教学形式及环境都会发生较大改变。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变成了学生练老师指导评价的模式, 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孰优孰劣很容易凸显无遗。一下子成了主角的学生往往无所适从, 需要一个心理转变过程。本来学生才渐渐适应了职中的学习生活, 刚入学时困扰他们的挫折感和自卑心理也才渐渐淡去, 此时又面临新的心理考验。随着课程内容和学习难度的增加, 部分同学由于基础较差或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渐渐跟不上教学进度;也有的学生是因为当初报读所学专业时, 缺乏深入了解, 只凭一时兴趣或道听途说就贸然报名, 待学习一段时间后, 才发现与自己的想象相去甚远, 于是灰心失望。加之职中又不象普通中学那样有升大学的明确奋斗目标不断激励自己, 有每月一大考和每周一小考等条件测验来督促自己, 有高标准、严要求的老师时时刻刻来约束自己, 而且大部分中职目前普遍采用宽进宽出的学籍管理体制, 学得好与不好都能拿到毕业证, 于是, 相当部分同学就会产生懈怠情绪, 只求混几年拿个毕业证了事。具体表现在上文化课理论课时不专心听讲, 昏昏欲睡或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上专业实践课时不带工具, 不愿动手操作。有些学生甚至会经常迟到、旷课, 厌学弃学, 沉迷于网吧、影视厅等娱乐场所。要消除学生的怠惰心理, 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明确学习目的, 建立激励机制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动机是直接推动和维持个体活动, 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人的一切有意识的行动都是由动机引起的, 明确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最根本动力。众所周知, 进入职业高中学习的学生大多是被动的, 大部分人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 没有上进心, 因此, 他们的学习动机是缺失的。对此, 必须引导他们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明白为谁而学, 认识到中职的学习过程对自己将来人生道路的重要性, 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 使他们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要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 实施分层次、分阶段、分类别评价, 使目标看得见, 能接近, 达得到。要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特别是对有进步的后进学生, 更要适时激励, 促使其积极上进。要避免使用普通高中那种筛选淘汰型评价体系, 以免制造更多的失败者。

2. 调整教学目标, 切合学生实际

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历史并不长, 并且基本上是脱胎于普通教育模式, 不可避免地会打上普通教育的烙印。但是, 中职教学与普通高中毕竟还是有较大区别的:一方面, 普通高中注重书面基础知识的积累、巩固与运用, 为学生的进一步升学深造作准备, 而中职侧重专业技能的培养, 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谋生手段;另一方面,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普通高中的学生素质普遍比职业高中学生高, 且较均衡, 易于在同一模式下进行培养, 而中职学生的个体间学习能力差异较大。因此, 中职教学必须根据学生实际调整教学目标, 在课程准备环节就把重点由备教材改为备学生, 把使学生能融入教学活动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把教学目标调整到学生稍加努力就能实现的程度, 避免因为学习难度太大而导致学生厌学、弃学的现象出现。同时, 结合考证、学科技能竞赛, 采用项目教学, 分层教学, 把学习的大目标分解为阶段性的小目标, 化难为易, 化繁为简, 使学生不至于因为某一阶段或某一科目的困难而放弃整个学习。

3. 改进教学手段,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应试教育的失败者, 中职学生承受了太多的负面评价, 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也因此不断降低。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对此, 中职教学应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一个基本原则。再走普通中学那种“满堂灌”、“填鸭式”的老路, 只会使学生更加厌学。中职专业技能学习的多样性需求, 学生之间学习素质的较大差异, 学习环境和方式的改变以及教师主体意识的不同, 决定了采用任何一种单一的教学手段都有可能出现与实际不符合甚至对立的情况, 都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因此, 必须根据实际情况, 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 才能适应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应尽量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 例如使用多媒体设备;多让学生动手操作, 以手带脑, 以动促思;多采用体验性、拓展性、延伸性教学模式, 加强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 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学得轻松愉快, 又保持适度的紧张和兴奋, 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

三、临毕业时:焦虑情绪的缓解

经过两年多的学习, 进入临毕业阶段。这时的同学, 年龄大多在十八九岁, 心智已较为成熟, 大部分同学已经会为自己的前途考虑。现在中职学生最后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参加社会实践或顶岗实习上, 在校时间很短。即将离开校园, 离开已经熟悉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离开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 面对由少年到成人, 由父母抚养到自食其力的人生又一次重大转折。在校几年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能否为自己带来一份理想的职业?能否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上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不确定的未来, 社会上某些人对中职毕业生的偏见, 严峻的就业形势, 都会令他们感到焦虑。前几届师兄师姐求职过程中的坎坷经历和种种不顺, 也会在他们心里投下阴影。这种情绪具有传染性, 如不能及时疏导缓解, 会影响一大片学生, 使他们烦躁不安, 影响临毕业阶段的学习和社会实践。

中职学生临毕业前焦虑情绪的缓解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 做好职业规划, 增强就业信心

古人言,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对于临毕业学生来说, 这个“预”就是指他们面对未来生活的心理准备。他们之所以产生焦虑情绪,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他们临近自己人生的重大转折点, 对未来的预期不清晰, 对即将踏入社会缺乏思想准备, 因此彷徨不安, 甚至产生恐惧感。要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 就要对症下药, 在“预”字上作文章, 指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帮助他们客观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准确地自我定位。引导他们既肯定自己, 又不虚妄自大;既谨慎客观, 又不自我贬低。做到对自己心中有数, 有利于消除他们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和惧怕。在进行职业规划时, 还要指导学会扬长避短, 对未来有切合实际的预期。及时辅之他们进行求职面试技巧训练, 指导他们写好求职信, 使他们在“预”的过程中建立自信, 缓解焦虑情绪。

2. 加强心理辅导, 化解焦虑情绪

科学实验表明, 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 也是缓解学生焦虑情绪的一个有效手段。现在, 稍具规模的中职都配备了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 开设了相关的心理教育课程。应结合这些老师和课程, 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采用科学的方法, 疏通他们心中的淤塞。这一时期应多组织各学科技能竞赛和学习成果展示活动, 难度不要太大, 将要跳起来才能能摘到苹果改为只要踮起脚尖就能摘到,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看到自己几年学习的成果, 增强自信,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焦虑情绪。另外,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多组织一些文体活动, 引导学生多听一些轻松欢快的音乐, 多看一些喜剧类电影电视, 或外出参观, 利用情境迁移, 使学生身心得到放松, 也能有效缓解焦虑情绪。

3. 发挥榜样作用, 诱发乐观预期

对前景的悲观预期是学生产生焦虑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中职学生, 思想意识深处的自卑感不时会冒出来困扰他们。对此, 可以邀请一些事业有成的校友回校现身说法, 把他们的成功经历与这些在校同学分享。“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让这些即将踏入职场的学弟学妹们近距离感受到职中学生也能做出成就, 能激发他们对成功的渴望, 诱发他们对未来的乐观预期, 培养起积极健康的心态。

参考文献

[1]冯忠良等.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12) .

[2]吴重光主编.教学心理[M].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0 (3) .

[3]卜连英.职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班主任, 2003 (10) .

矫治对策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构造

1.1.1 固定装置

(1) 改良箭头卡, 置于上颌第一恒磨牙和下颌第一双尖牙上[3]。 (2) 邻间钩, 置于下前牙之间加强固位, 同时防止下切牙唇倾, 也可以用于上颌前牙和后牙区[4]。

1.1.2 垫

双垫矫治器是一种塑料咬合垫, 上下垫咬合接触时呈45°角, 上垫覆盖磨牙和第二双尖牙面, 并在第二双尖牙的近中边缘脊处形成向远中的斜面, 斜面与平面呈45°角。下垫覆盖双尖牙区面, 在第二双尖牙远中边缘脊处形成向近中45度的斜面, 上下垫在第二双尖牙区45°斜面的咬接触关系将下颌引导并保持在前伸位置。

1.1.3 附件

(1) 上唇弓:控制上前牙的唇舌向倾斜。 (2) 分裂簧:对于上牙弓狭窄者可用分裂簧扩弓以扩大上牙弓宽度, 下牙弓宽度不足时, 也可在下垫附加分裂簧。 (3) 口外弓:由内弓和外弓组成, 内弓前部焊有唇侧牵引钩, 内外弓夹角约有30°, 头帽用中位牵引。

1.2 重建

遵循功能矫治器的原则, 安氏Ⅱ类远中错下颌可前移5-7 mm, 上下第一双尖牙区咬合打开3-5 mm, 并纠正因干扰和不良习惯所导致的下颌中线偏斜, 恢复中线关系。一般以蜡片在酒精灯上烤软叠成六层放于下牙面, 嘱患者前伸下颌, 咬在切对切的位置, 冷却后取出。

1.3 临床使用方法

患者初诊时, 常规取模, 灌注石膏模型, 留记存模, 拍摄X线全景片和头颅定位侧位片 (研究组需取模上下各两个, 一个做记存用, 一个做功能矫治器时用) 。以重建的蜡堤记录放在上下石膏模型之间, 以棉签棍子滴蜡固定上下石膏, 上架, 再按常规方法制作双垫矫治器。与患者和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一和对照组二按计划拔牙, 接着分别做拔牙后的固定矫治。

研究组的患者按照计划戴用双垫矫治器, 初戴的前3天吃饭时可取下矫治器, 待适应后则全天戴用 (当然刷牙时取下除外) 。如果上颌腭中缝用了螺旋扩弓器的, 牙弓宽度开展可每两周加力1次, 直至上下牙弓宽度协调。12岁的儿童处于身体骨骼生长高峰期, 一般戴用两个月就见效。15岁的儿童因为高峰期已过, 约需半年才见效。研究组和对照组都按每月复诊1次, 对照组需先排齐整平牙齿, 再关闭拔牙间隙, 再调整前牙关系和后牙咬合关系, 一般需1年半左右时间矫治才结束而戴透明保持器或hawley保持器。研究组戴用双垫矫治器见效后 (即前牙建立正常咬合关系时) 开始调磨上后牙垫, 使下磨牙萌长, 一般经5次左右复诊将上垫全部磨除, 使上下磨牙建, 以后的2~3次复诊中再分次磨除下垫, 使双尖牙区建。注意保护垫的斜面部分不调磨, 且保持接触。当上下垫全部磨除后, 多数病例下颌的位置已经稳定, 仅少数病例需要戴上颌斜面导板来保持3~6个月, 所以用双垫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远中错 (即下颌后缩) 比传统的拔牙固定矫治方法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停止戴用双垫矫治器的标准为第一恒磨牙建立中性关系[5]。

双垫矫治器通过上下矫治器的接触, 将下颌置于一个前伸的位置并闭合, 通过牙列传递的力产生持续的主动刺激, 从而影响生长速度, 刺激最大的生长反应来矫治骨骼关系。由于双垫矫治器不存在唇、颊、舌侧板不抑制正常的功能, 故在治疗时对患者的面部外形无不良影响。又因全天戴用, 很快获得疗效, 使得下颌保持在前伸的位置上, 上下颌间垂直高度得到调整, 上下前牙覆覆盖达到正常关系, 从而使颅、颌、面、牙外形协调美观。对于一些颊侧后牙段未能完全建的患者, 可用固定矫治器同时合用, 使用颌间三角形牵引使后牙建;对于牙列轻度拥挤的, 以固定矫治器排齐整平;对于牙列中度和重度拥挤, 则选择拔除牙齿进行减数治疗。

1.4 病例选择

60例下颌后缩患者年龄在11~17岁之间, 平均年龄13周岁, 男:女=2:1;研究组30例, 对照组一15例, 对照组二15例。研究组包括安氏Ⅱ类Ⅰ分类和Ⅱ分类, 对于安氏Ⅱ类Ⅱ分类者, 先以固定矫治器使内倾的上前牙唇倾, 再戴用双垫矫治器, 使下颌得到往前移动的空间而不受上前牙阻挡, 而安氏Ⅱ类Ⅰ分类者则直接戴用双垫矫治器。

双垫矫治器一般用于替牙期或恒牙初期所有安氏Ⅱ类远中错畸形, 也就是下颌后缩。下颌后缩型Ⅱ类错患者在生长发育停止以后矫治是很困难的, 因此, 下颌后缩型Ⅱ类错应尽早治疗, 生长改良开始的时间应在替牙期青春期前1~2年, 此时生长改良的效能能够较稳定的维持, 因此病例选择应在替牙期或恒牙早期, 年龄9~13岁;而对生长发育已经结束的病例应慎重考虑, 防止出现双重及关节症状[6]。双垫矫治器用于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畸形青少年, 能显著减小覆盖、覆牙合, ANB角, 促进下颌骨长度的增加, 并能改善软组织侧貌[7]。

2 结果

30例研究组有29患者3-6个月全天戴用双垫矫治器, 下颌功能性前移, 上下后牙伸长, 使面下三分之一的高度得以恢复, 面部软硬组织协调, 表情自然, 容貌美观。上下前牙建立正常覆覆盖关系, 重塑了良好的正侧面貌, 且效果稳定无复发。用双垫矫治器矫治下颌后缩比传统的拔牙矫治方法缩短了三分之一, 恢复的颜面更大方, 更自然, 更美观。研究组中有1例安氏Ⅱ类Ⅰ分类十二岁男孩患者因父母没在身边, 爷爷管教不依从, 第一年时间仅戴用了十几次, 第二年才认真佩戴双垫矫治器。再两个月后, 前牙建立正常咬合关系, 再五个月后, 后牙伸长, 才辅以上下固定矫治器排齐整平上下牙列。由于没给其做斜面导板来维持下颌前伸的效果, 下颌有不稳定会往后缩的动向, 于是让其做双侧二类牵引, 即上颌尖牙与下颌第一磨牙挂牵引橡皮圈。嘱其两天换一次橡皮圈, 24 h牵着, 仅刷牙时取下。再五个月后下颌位置稳定无复发。

对照组一15例患者是采取上颌拔除两个第二双尖牙而下颌不拔牙的固定矫治方法, 下颌后缩无改变, 上颌因拔牙矫治而朝后缩一部分, 彰显面下三分之一平、直、短而不丰满的面形。对照组二15例患者是采用上颌拔除两个第一双尖牙而下颌拔除两个第二双尖牙的固定矫治方法, 上下颌皆因拔牙矫治而朝后缩, 更加重了下颌后缩的面形, 呈现衰老消瘦的面容。研究组用双垫矫治器矫治, 通过力使下颌功能性移位, 能全天戴用, 对支持骨产生持久的功能刺激, 从而影响生长速度和支持骨的骨小梁结构, 从而使下颌前伸至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在下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沟上, 使面下三分之一高度恢复正常, 牙、颌、面的外形比例协调美观, 纠正了下颌双缩, 再创了颜面美。双垫矫治器治疗期间可有效改善Ⅱ类骨性关系, 这种改变主要源自下颌矢状方向的生长及下颌位置的前移[8]。

3 讨论

传统上遇到远中错即下颌后缩的患者, 正畸医师会采用拔牙的固定矫治。有些患者上颌不突仅仅下颌后缩, 因拔除了上下颌各两个牙, 而让上下颌皆后缩, 矫治结束后面部清瘦平板不生动。而双垫矫治器矫治下颌后缩, 很多病例上下颌皆不需要拔牙, 待下颌前移后, 面部美观, 表情自然。有些 (上颌或下颌) 牙列中度和重度拥挤或上颌前突的病例, 才选择拔除两侧的双尖牙以解除拥挤。如果上颌不突仅下颌后缩, 则单纯用双垫矫治器矫治下颌后缩即可奏效。对于牙齿不整齐的或后牙段未完全建的, 再辅以上下牙齿的固定矫治, 可达到牙、颌、面的协调美。

下颌后缩型类错应尽早治疗, 并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替牙早期或中期, 即在上颌侧切牙完全萌出后即可进行, 此时的矫治目标是纠正牙的矢状关系以及恢复一定的垂直关系, 使切牙达到正常的覆覆盖, 因而能去除不良的软组织或功能因素, 创造一个正常的环境让牙生长发育。由于去除了不良的因素可使下颌的生长潜力得到最大的发挥, 这就十分有利于下颌后缩型类错的矫正。同时, 由于双垫矫治器改变了或改建了肌肉、软组织的功能, 使之适应于新建立的牙关系, 所以矫治后的效果相对稳定, 不易复发;第二阶段是在替牙完毕后, 用固定矫治器进行, 主要目的是对牙位进行精细调整, 将牙排列整齐, 纠正牙轴及牙根, 更重要的是将牙列尖窝的关系调整好。经模型X线分析, 若需要拔牙治疗, 亦在此期执行。由于在第一阶段已将上下颌关系调整正常, 所以第二阶段的固定矫治器治疗就十分容易了[9]。

有些学者认为功能矫治器虽然具有生长改良作用, 但一旦去除矫治器, 往往不同程度的回复其原先的生长型[10]。Mills等[11]发现功能矫治后13个月内下颌生效较对照组有所减缓, 但由于治疗期间下颌增长显著, 功能矫治依然具有积极意义。

使用双垫矫治器能否达到满意的疗效, 除了医生的正确诊断、准确的病例选择外, 患者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治疗前一定要向患者及其家长强调说明矫治器的佩戴方法及足够的佩戴时间。患者复诊时仔细检查, 及时调整磨改矫治器, 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12]。

综上所述, 利用双垫矫治器此项技术可以对该病种 (下颌后缩) 起积极的矫治作用, 引导下颌骨髁突软骨表面向上向后生长, 从而增高下颌, 前移下颌骨体, 改善患者的面型和面貌, 增强其信心。目前, 下颌后缩的矫治在国内外有固定前移下颌装置如herbst、sus等, 需要整体铸造加工工艺制作, 造价成本高, 且粘固在上下后牙上不利于口腔清洁卫生。而双垫矫治器利用传统的不锈钢丝和自凝塑料在架上加工制作双垫, 费用少,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操作简单, 风险系数小;又因其属活动功能矫治器, 分为上下颌两块, 体积相对较小, 患者感觉舒适, 容易摘戴, 便于清洁, 所以患者乐于接受, 积极合作。只要患者24 h戴用, 矫治效果快而稳定, 所以双垫矫治器值得向广大正畸医师推广。

摘要:目的:研究双垫矫治器对下颌后缩的矫治效果, 探讨双垫矫治器在安氏Ⅱ类远中错 (表现为下颌后缩的侧面貌) 矫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12月来口腔科门诊就诊的下颌后缩患者60例, 按矫治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研究组用双垫矫治器矫治下颌后缩;对照组又按拔牙位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一和对照组二, 对照组一采取上颌拔除两个第二双尖牙而下颌不拔牙的固定矫治, 对照组二采取上颌拔除两个第一双尖牙而下颌拔除两个第二双尖牙的固定矫治。结果:双垫矫治器有效前移下颌, 使下颌功能性改建, 获得良好的侧面貌。而对照组一拔除上颌两个第二双尖牙下颌不拔牙, 经固定矫治后, 下颌位置无改变, 上颌因拔牙矫治而朝后缩一部分, 彰显平直脸型, 且面下三分之一短。对照组二拔除上颌两个第一双尖牙和下颌两个第二双尖牙, 经固定矫治后, 上下颌皆因拔牙矫治而略朝后缩, 更加重了下颌后缩的面型, 呈现衰老消瘦的面容。结论:双垫矫治器的应用, 使下颌前伸, 纠正下颌后缩, 极大地矫正了面貌, 重塑了颜面美观。

矫治对策 篇10

1 临床检查

面部检查:面部双侧基本对称, 面下1/3略高, 颏唇沟浅, 闭唇时唇肌较为紧张, 颏部突度小。侧面观, 口唇部突出明显。 (2) 口内检查:恒牙列, 双侧第一恒磨牙皆为Ⅰ类关系, 右下第一磨牙已行治疗, 上下牙列在前牙区域重度拥挤, 覆、覆盖正常, 前牙区牙龈肿胀增生严重, 牙结石Ⅱ度。 (3) 关节检查:双侧关节区无压痛, 开闭口度及开口型正常, 无弹响。 (4) 临床诊断:安氏Ⅰ类双牙弓前突;高角突面型。

2 X线检查

全口曲面断层片显示, 4个第三磨牙均存在, 且较为直立, 牙槽突水平高度正常。头颅侧位片测量值见表1。

3 矫治目标

(1) 解除牙列拥挤。 (2) 内收上下前牙。 (3) 控制好磨牙高度及平面, 力求平面逆旋。 (4) 建立中性尖牙和磨牙关系, 改善正侧貌美观。

4 矫治计划

(1) 全口牙彻底洁治及龈下刮治, 控制好牙周健康。 (2) 拔除14、24、34、44。 (3) 上下颌均采用微种植支抗。 (4) 控制好上前牙转矩及磨牙高度和轴倾度。

5 矫治过程

5.1

采用MBT托槽系统, 粘第一磨牙颊面管及托槽, 第一根弓丝为0.012"高弹性镍钛丝, 同期植入种植支抗钉 (2 mm×12 mm规格) , 上颌种植钉在第二双尖牙与第一磨牙间, 下颌种植钉在第一、二磨牙间。此期笔者为产生阻止磨牙前倾的力矩, 避免支抗丢失[1], 在弓丝磨牙段加入少许摇椅曲。

5.2

半月后进行种植钉与尖牙间的结扎, 并进行磨牙颊面管与支抗钉间结扎。

5.3

逐步更换为0.016"的钢丝, 同时时进行尖牙远中轻力牵引, 力量约80 g。同时粘接下颌第二磨牙颊面管。

5.4

待前牙区排齐后, 下颌第一磨牙颊面管改为宽翼托槽 (奥杰公司) , 上下弓丝更换0.016"正畸钢丝, 并在磨牙区弯制少许摇椅曲, 上颌弓丝在尖牙与侧切牙间弯制小圈曲, 利用种植支抗轻力关闭间隙, 力值在80~100 g左右, 同时注意在磨牙与支抗钉间的弹力结扎, 以控制好磨牙高度和轴倾度。

5.5

对于上颌牙列, 在余隙关闭剩余0.3 mm时, 使用0.019"×0.025"热激活镍钛丝进一步排齐以及对上前牙转矩的彻底表达, 余隙用0.019"×0.025"正畸钢丝关隙, 下颌用0.016"正畸钢丝轻力滑动关隙。之后上下牙列间用0.016"不锈钢丝进行咬合调整。

6 矫治结果

双侧磨牙、尖牙中性关系, 中线居中对齐, 覆覆盖正常, 侧貌改善明显。治疗前、中、后面像、口内像、头颅侧位片、曲面断层片、头影测量重叠图见图 (一) , 治疗前后头影测量值见表1和图1~图21。

7 矫治体会

7.1

对于安氏Ⅱ类高角突面型患者的矫治来说, 对其磨牙高度和轴倾度的控制尤为重要[2], 要贯彻治疗始终, 笔者早期采用第一磨牙与种植支抗间的紧密连扎以及弓丝磨牙段少许摇椅曲, 就是如此目的, 下颌使用宽翼托槽尤为方便[2]。

7.2

对于高角患者, 下牙列间隙关闭主要用0.016"不锈钢丝在支抗钉与小圈曲之间使用约80 g左右的力滑动关隙, 其目的是允许下前牙转矩的自由表达, 结合后牙的压低与后倾控制, 有利于平面的逆时针旋转, 改善侧貌。

7.3

微种植支抗对于高角患者磨牙的控制有其独到的优势[3], 在下颌支抗钉位置在第一、二磨牙间, 钉体与颊侧骨面呈20°~30°, 对控制磨牙最方便。矫治过程中, 保持好钉头部位的卫生。

关键词:微种植钉,固定矫治器,矫治,高角双牙弓前突

参考文献

[1]陈斯, 许天民.新型交叉颊面管对磨牙支抗保护作用临床研究[J].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3, 20 (1) :26.

[2]朴孝尚著, 徐宝华译.口腔正畸微种植支抗技术[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6:40.

上一篇:企业适度负债经营下一篇:防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