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业务流程管理系统

2024-06-24

柔性业务流程管理系统(精选十篇)

柔性业务流程管理系统 篇1

自20世纪90年代, 以Internet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全球经济格局也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产生了急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仅靠自己的资源与能力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无法承担客户需求各异、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所带来的竞争压力。在电子商务时代, 企业通过合作来实现共同的目标, 其为客户提供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也是通过企业间的合作流程来创造。

电子商务时代的企业间协作具有动态性、开放性、柔性、集成性等基本特征, 企业业务流程必须能够适应这些基本特征的需要, 面对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 通过各成员企业的协作来获得客户、赢得竞争优势。在现代企业管理中, 由于流程模式改进、客户需求改变等原因促使流程经常发生变迁。当今企业处于经常变化的业务环境中, 企业必须能够依据业务需求, 快速、灵活地实现业务流程管理, 才能适应这种变化。

柔性流程管理作为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协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都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多集中在对流程变更的适应性的衡量, 未能考虑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动态智能行为和动态协作关系, 而流程自身的可适应性才是企业是否能够真正应对市场变化的最关键因素, 需要从柔性的角度来分析和设计企业业务流程。

为了实现流程在企业之间和各个应用系统的共享和重用, 这里在业务流程管理领域引入了本体和Web服务。本体能够在语义层次上定义某一领域的一系列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 通过使用本体描述语言来形式化描述业务流程, 使业务需求在没有信息丢失的情况下被正确清晰地表达。当业务流程发生改变时, 系统通过动态地组合已有的Web服务, 就无须重构单一的复杂服务, 同时很好地适应现代企业业务环境中的多变性和动态性。

一、本体和Web服务

本体 (Ontology) 一词来源于语义学, 它是一系列描述的集合, 使用RDF、OWL等标记语言写成, 它定义了概念和相关逻辑规则之间的联系。由T.R. Gruber提出、后经R. Studer改进的定义:一个本体是一个概念体系的显示的形式化规范。这个定义包含四层含义:概念模型、明确、形式化和共享。一个典型的本体由有限个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 还包括属性、值约束、不相交描述和对象间逻辑关系的规定。本体提供了对给定领域的一种共识, 这种共识对于消除概念差别是必要的。本体通过信息内容及其语义的结合, 将网络资源的处理从信息处理的层面提高到了知识处理的层面。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可以创建不同的本体, 例如本体A可以把“矛盾”定义成包括内涵和外延的逻辑概念, 本体B就可能把它定义成发生在春秋战国的历史典故。

简单地说, Web服务是部署在Web上的软件构件。W3C给出的Web服务的定义是:Web服务是支持网络上不同机器与机器共同操作的软件系统, 它提供接口, 这样的接口由能被机器处理的格式 (WSDL) 所描述。使用Web 服务, 通过松散的应用集成, 一个企业可以仅仅实现应用集成的一个子集, 即能取得实效。Web服务能够快速、低代价地开发、发布、发现和动态绑定应用。企业的信息系统要求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可以按照企业的具体需求, 快速灵活地生成应用软件系统, 并且在企业业务过程发生变化时, 迅速地进行重组来满足客户需求。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SOA) 是一种基于服务来组织计算资源, 具有松耦合和间接服务寻址能力的软件体系结构。服务提供者通常用WSDL来描述它所提供的Web服务, 然后将该WSDL描述发布;服务请求者可以通过UDDI或其他注册苦劳获取WSDL描述, 并通过向服务提供者发送一个SOAP消息来请求执行服务。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柔性流程管理模型

基于本体和Web服务的思想, 将柔性流程管理架构表示为由需求、流程、服务、本体、数据等层次组成:

需求层:业务需求驱动了企业业务流程的运行。随着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企业必须更快地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做出响应, 以获取竞争优势, 这就要求企业以客户为中心, 根据业务需求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迅速调整业务流程。需求层包括业务需求的描述。

流程层:业务流程由一系列在逻辑上相关的活动组成, 并根据恰当的业务规则执行这些活动。将业务流程逻辑从应用程序代码中分离出来, 通过改变过程逻辑, 可以更好地完成或者适应任务处理的变化。流程层包括流程的设计、建模与优化等。

服务层:流程由特定的活动组成, 这些活动提供了完成不同任务的功能。很多功能被实现成应用程序代码并可以在多个流程中重用。如果把服务与功能对应, 流程可被看成是将多个服务联合完成一定功能。每个业务流程由一个或多个服务共同来实现, 业务流程经过编排来支持企业的不同需求。服务层包括业务运营服务、可重用于多个业务领域的可重用技术服务等。

本体层:基于本体对服务进行形式化描述, 使服务定义、发现和组合具有丰富的语义和机器解读性, 使业务流程管理具有更大的灵活性。W3C发布的Web服务本体语言OWL-S可以为基本Web服务以及复合Web服务添加语义信息, 从而支持Web服务的自动组合编码。本体层包括本体的创建、实例化和本体库的建立。

数据层:企业的IT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使用了大量数据, 这些数据支持了企业的业务流程, 也供管理者决策使用。

建立的基于本体和Web服务的柔性流程管理架构的实现过程如图1所示。

(1) 根据客户的要求, 采用UML活动图描述业务需求;

(2) 分析和设计流程, 建立流程模型, 并采用流程重构的方法进行流程的优化。匹配相应的业务流程, 如果流程案例库中有匹配的案例, 就根据需求修改流程;如果流程案例库中没有, 则创建新的流程案例, 并存储到流程案例库中;

(3) 在本体库和服务库中进行基于语义的服务查询, 查找满足要求的服务;

(4) 根据规则库中的组合规则, 进行服务的匹配与组合, 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5) 调用工作流管理系统, 根据服务的自动组合, 建立图形化的工作流模型;

(6) 工作流引擎导入工作流模型, 执行和管理企业运行所需的业务流程实例, 流程监控工具可以对业务流程进行监督和控制。

随着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 用户的有效需求必须能快速反映到服务流程上来。因此如何进行服务的有效组合, 重用现有的服务流程就显得十分有意义。

三、基于语义的服务匹配与组合

柔性流程管理中Web服务的语义组合将不同于传统的工作流设计。对于Web服务来说, 它通过使用本体作为语义基础, 从而提高面向服务的应用的智能程度和互操作能力, 这将使服务流程的建立更加地自动化, 以及更好解决服务流程在组合过程中的异构问题。没有语义理解能力的应用只能在语法层面实现互操作, 而在本体技术的支持下, 面向服务的应用可以在语义层面互操作, 而且在本体的支持下, 服务发现的准确度会有很大提高。

语义网络的概念是由万维网的奠基人Berners-Lee在2000年12月的XML2000会议上提出的, 目标是在计算机和人类理解的语义之间建立一种联系, 用以满足智能软件代理对互联网上异构和分布信息的有效访问和检索。在语义Web中, Ontology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是解决语义层次上信息共享和交换的基础。结合语义网技术, 柔性业务流程管理系统通过服务的语义信息, 完成自动服务发现、自动服务匹配、自动服务组合。通过服务提供者对服务语义的描述, 使得服务的请求者可以通过服务的语义信息, 查找满足自身功能要求和分类标准、质量要求等评价标准的服务。服务匹配包括名字和文本描述匹配、语义匹配过程。服务请求者可以通过语义信息, 自动选择服务, 并根据一些复杂任务的要求对服务进行自动服务组合, 以满足用户的业务需求。

OWL-S是用本体来描述Web服务的标记语言。OWL-S中, 一个服务由三部分来描述:服务简档 (Service Profile) , 服务模型 (Service Model) 和服务基点 (Service Grounding) 。服务简档描述服务做什么, 服务模型描述服务怎么做, 服务基点描述怎么访问服务。可以从Web服务的输入 (input) 、输出 (output) 、Web服务执行的前提条件 (precondition) 和Web服务执行之后的结果 (effect) 等四个方面来描述服务, 统称为IOPE, 通常由Service Profile来描述。

Web服务组合将包括服务查找、服务匹配和服务组合等主要过程:

(1) 添加Web服务的语义标注。对具体实现的Web服务进行语义注释, 在标注时采用OWL-S语言。

(2) Web服务的查找。根据用户需求描述来在服务注册库中查找符合要求的服务。

(3) Web服务的匹配。服务查找的结果是往往会有多个web服务符合用户的要求, 这时, 就需要根据web服务的语义描述, 按照一定的选择策略从中选择出最符合用户需求的Web服务。

(4) Web服务的组合。利用Web服务的语义信息, 在不同Web服务之间通过OWL-S服务本体的映射, 使用可组合性规则将选择得到的Web服务组合成为满足用户需求的组合方案, 产生用户所需要的复合web服务。

四、应用实例

供应链包括从采购、研发、生产制造到产品销售得诸多环节, 敏捷高效的供应链体系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在电子商务环境下, 需要对供应链管理相关流程进行重整, 构筑起一条以客户为中心的、成本最低供应链, 并通过提高灵活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建立竞争优势。采用基于本体和Web服务的柔性业务流程管理架构能够降低企业间业务流程模块之间的耦合性, 使业务流程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快速调整。

以制造企业的采购流程为例, 生产部门根据需求编制物料请购单, 经主管批准后交采购部门, 采购部门根据库存信息、供应商档案以及价格信息, 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并填写采购订单, 经主管确认后交供应商。供应商得到订单后, 进行发货处理。质检员对货物进行质量检验, 库管员进行入库处理。企业采取一体化的运作体系, 把采购、生产、分销以及物流整合成一个统一的系统。由以前的库存驱动模式转变为根据客户需求来确定整个供应链的管理, 从而来调整从采购、生产到销售。当销售发生调整或者供应商的状况发生变化的时候, 企业可以迅速调整供应商的计划, 加快了对市场反映的变化和应对的能力。

通过采用本体描述Web服务, 提供语义性描述以支持服务发现、组合过程中的自动推理。当企业业务流程因客户、合作伙伴和供应商的需求变化而改变的时候, Web服务组合过程能够从现有服务中, 自动组合出满足抽象业务流程需要的实际服务, 并确定它们之间的交互。基于松散的Web服务组合, 企业更容易实现与合作伙伴的跨企业业务流程集成, 突出自己的核心业务, 加强与合作伙伴的交互, 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通过基于本体和Web服务的柔性业务流程管理, 企业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市场的变化和用户的需求, 可以更好地协调在供应市场和这种销售市场发生变化时的应对, 另外通过客户自动的配置系统, 来更好的满足客户差异化的需求。

五、结论

电子商务环境下虚拟企业中的流程需要跨越多个不同企业, 提供客户满意产品和服务的流程需要集成各合作伙伴的价值链, 并根据成员企业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因此, 企业业务流程的柔性和对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成为了影响企业间协作是否成功的主要因素。基于本体和Web服务的柔性业务流程管理, 企业设计具有柔性协作能力业务流程, 提高与其他企业协作能力, 改善流程的敏捷响应能力, 从而提供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或服务, 提高企业协作效率。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 企业业务流程表现出敏捷和动态变化的特点, 使传统的业务流程管理无法适应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只有基于本体和Web服务的柔性流程管理, 才能使业务流程管理从设计到运行管理都得以柔性化, 从而适应电子商务时代企业间协作的动态性、开放性、柔性、集成性等基本特征。

关键词:流程柔性,Web服务,电子商务

参考文献

[1]Deependra Moitra, Jai Ganesh.Web services andflexible business processes:towards the adaptiveenterprise.Information&Management, October2005, 42 (7) :921-933.

[2]Christoph F.Strnadl.Aligning business and IT:the process-driven architecture model.Informa-tion SystemManagement, Fall 2006, 23 (4) :67-77.

[3]赵卫东, 苏健敏, 戴伟辉.柔性流程建模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 2003 (3) .

[4]阳酉良.基于本体和服务组合的电信业务流程管理[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5]曹美荣.基于本体的业务流程管理系统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6]程鹏, 毕新华.跨组织流程柔性的运动轨迹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 2006 (3) .

现代柔性预算管理 篇2

尤其销量预算是很多相关预算的基础,也是公司做预算的重点。合适的销量预算可以稳健市场发展,对未来先知先觉。反之,就会造成市场机会丢失或者盲目扩张,对公司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但是,是不是有了很好的预算就可以按部就班、高枕无忧了呢?当然不是,市场在不断变化,好的预算能屏蔽正常的市场波动。但突发事件是影响预算执行效果的罪魁祸首。如何在预算中和预算执行中进行风险规避,如何在预算管理中不丢失市场机会?这就是题目中的柔性管理思想。柔性管理应该是建立在预算管理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管理方法,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科学性借以提高管理效率,艺术性借以提高准确性、管理适应能力。下面案例能说明柔性预算管理的迫切性。

TG饮料是英国TG集团与可口可乐合作生产可口可乐系列饮料的事业部,在全国有多家合资装瓶厂。装瓶厂的市场费用由可口可乐与TG饮料分别承担,这种费用的支出严格按照预算管理,任何超支、变动或计划外支出,原则上都要有可口可乐中国总部和TG饮料总部的老板们共同协商决定。为了节约开支,可口可乐中国总部几乎没有批准预算外费用。为了深入开发农村市场,需要投入地方广告费用,眼看销售旺季一天天过去,额外媒体费用却杳无音讯,而竞争对手的攻势却越来越强,二级市场进展并不很顺利。机会终于来了,一家装瓶厂所在城市地方新闻节目在黄金时间播出一条消息:KSF绿茶被投诉有严重沉淀,当KSF地区经理在就此事接受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语出惊人,喝了死不了人……消息播出后消费者反响很大。KSF绿茶是可口可乐系列茶饮料“天与地茶”的主要竞争对手,一上市便攻势凌厉,占据了该地区的茶市场,“天与地茶”几乎放弃了这个市场。如果“天与地茶”能抓住这个机会,投入费用行动起来,占据消费者的临时的消费心理空虚,凭借可口可乐良好的形象,也许能从KSF手中夺回失去的市场。但是,装瓶厂却无预算外的市场费用可用,更不用说调剂其他项目的费用。机会迅速失去,可能难再有这样好的时机。KSF依然垄断着当地茶饮料市场。

如何能先知先觉、如何能做到未雨绸缪?我们需要在预算中加入弹性,在做预算时充分考虑到预算年度的需求和突发需求,

当然,如果能决策足够迅速、费用充裕,不需要下大功夫在预算弹性上。但一般企业的费用都是有限或有很大成本的,决策效率也难以跟上市场的变化。所以弹性预算是有意义的。

在企业里如何建立和实施弹性预算管理?这才是问题的核心。首先看一下年度预算的组成。在一般企业中,次年的预算取决于会计年度预算与企业的战略规划。在会计年度末期要计算出次年的年度预算,反映到会计费用、利润等资金指标上。这些数据分别来自:

1、销量完成部门(销售部)的销量与销售费用预算数据;

2、市场开发与维护部门(市场部)的市场费用、产品占有率和市场增长率指标;

3、产品供应及保障部门(厂房部包括生产部、供应部、工程维护部、物流部)的产量预算、运力预算、生产与维护费用预算;

4、行政部的行政费用预算;

5、财务部的财务费用、资本需求等预算数据;

6、人力资源部提供的人事费用与人力资源需求预算。

这些预算在不同行业的企业里,有不同的方法。有了上面的常规预算数据,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行业的市场引力、行业的政策取向、行业内部的竞争环境、管理人员的综合分析判断等因数,加以加权修正,以便更确切地保障市场目标的实现。

在预算执行中的滚动预算是不错的柔性预算方法。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需要对下一周期的目标作滚动预算。最重要的就是生产需求预算(供应需求预算)、销量预算;实际上这两个预算是一个问题的两方面。供应需求预算根据前期销量、当期预算、上年同期销量、自然因素(天气变化)、政策因素(宏观调控)等因素做出预测,调整生产、各仓库存、物流运力等指标。在很多大型企业,就有近似公式可以计算。这些公式可以通过多元回归求出,利用线性规划方法进行近似优化计算。当然,只有公式是不行的,还要针对变化的环境进行主观调整,这里充分体现了预算管理的艺术性DD柔性预算的思想。

举个例子,在前面所提到的装瓶厂做供求预算时有一个近似公式:

PQp(本期产量) = F { SQf (前期销量)、SQf1(上年度同期销量)、SQf2(前年同期销量)、SQf3(前第三年同期销量)、FQp(本期预算)、S(季节修正因子)}

当然,这样的结果并不十分准确。环境在不断变化,竞争者的市场活动会使实际销量下降;本公司的市场活动又会对实际销量有所促进;天气连续阴雨;当地西瓜等水果丰收……一系列因素都影响预算的可行性。要合理安排生产、避免断货、减少库存,就必须利用经验数据对预算结果进行修正。

柔性业务流程管理系统 篇3

关键词:柔性管理企业实施办法

0引言

企业中柔性管理是指以顾客需求和员工满意为指导,在努力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活动规律的基础上,运用诱导、感化、启发等非强制方式,使员工个人的需要与企业的意志相协调,激发员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精神,使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始终围绕顾客这个中心,从而达到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的全面提高。柔性管理首创于丰田汽车公司,原指“生产系统应付变化的环境或环境带来的不稳定性的能力。”它的特点是实行小批量、多品种生产,对顾客需求迅速作出反应,利用电脑技术调整生产线,降低成本,提高劳动效率。郑其绪在《柔性管理》一书中对其概念的界定是一“管理中采用非线性强制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

1实施柔性管理对企业的要求

1.1建设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能向职工群众提供使其受到鼓舞、激励的共同价值观,并通过典型人物和表彰奖励,证明实践这种价值观就意味着受到褒扬、尊重及至个人事业获得成就时,就会对所有成员充满吸引力。这时,人们会从内心深处唤起一股精神力量,自觉地把这种共同的价值观化为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来追求,乐于为它的实现而竭尽全力,并打心眼里感到自豪。这样企业群体之魂就铸造起来了,形成了一股企业内部的合力。

1.2管理的非理性化。人类的理性追求与非理性追求在管理实践和理论中表现为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前者以生产为中心,本质是理性的:而后者是以人为中心,本质是情感。人类追求理性是为生存所迫,而理性追求在人类社会中演变为一些基本价值:个人追求生存与发展:在经济活动中追求最低成本和最大效益;在管理活动中追求效益和效用。人们对这些真理是不证自明的。人类对这些基本价值观常是不加怀疑的,并且根深蒂固地潜入了人的意识。但是在组织管理活动中刚性管理缺乏人情,将人置于机器设备同样的地位,贬低人性。柔性管理弥补了刚性管理的不足,柔性管理是刚性管理的“润滑剂”,是刚性管理的升华。因此,现代管理不仅注重人的理性因素,更应注重人的非理性因素,从而使管理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1.3有效的长期的人才培育系统。现在的智能性生产经营方式,对工人和管理人员的素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工人在生产线上不仅要熟练地掌握同时在几个方位进行操作的本领,而且要掌握在同一条生产线上同时生产多种产品的技能。由于柔性管理引进了电子计算机技术,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懂得其操作方法;另外,实施柔性管理的专门人才也有待于培养。它要求管理人员不仅要懂得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美学等学科知识,还要有对高科技的发展动态的敏感。所以应通过各种途径不断的培养柔性管理人才,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企业管理整体水平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国的企业管理基本上还停留在过去传统的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中,忽视市场需求,缺乏市场竞争意识,这显然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迅猛发展的需要。柔性管理要求企业组织提高对市场的快速、敏捷的反应能力。但目前我国企业实施柔性管理仍存在许多障碍,如企业员工的素质参差不齐,工人文化素质低,没能掌握现代计算机管理技术,管理人员也没能掌握柔性管理技术,缺乏优秀的知识型企业资源。企业组织的刚性成分过重、缺少亲情。组织层次过多,不能及时沟通等。因此企业必须加快培养柔性管理人才,把柔性技术摆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在有条件的企业进行实验和推广。要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人手,在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和激烈竞争中,改进企业的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树立在管理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效益的意识。

2企业柔性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

2.1决策柔性化。传统的决策理论认为:决策目标的选择应遵循最优化原则,其追求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唯一的最优解。而在现实当中,最优化的决策却很难做到,并有可能出现过于理论化的决策,从而缺乏现实的指导意义。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于是指出了以满意的准则代替最优化准则的观点,决策者在决策中可根据已掌握的信息作出满意的选择,而不必苛求唯一的最优解,因而具有更大的弹性。这种决策最优化准则向满意准则的转变,实质上是实现了刚性准则向柔性准则的转变。同时,决策的柔性化还体现在决策的程序上。“一言堂式的决策”属于刚性决策,其不可避免地存在主观、片面、武断的缺陷,有时会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或产生严重的矛盾。“群言堂式的决策”是由相关人员独立、自由地发表各自的观点、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择优采纳、相互补充,由此而形成的决策可称之为柔性决策。其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尽量避免刚性决策可能造成的失误。

2.2信息管理柔性化。决策的柔性化要有信息的柔性化与之相适应。单一化的信息可称为刚性信息:灵活、多样化的信息可称为柔性信息。由于柔性管理本质上是一种“人本主义”的管理,也可称之为“人性化的管理”,它是以全面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其开拓、创新精神为其基本的出发点,涉及到物质、精神的许多层面。因而柔性管理所需收集、加工、利用的信息就不可能是单一化的,而必须是灵活、多样化的。这种灵活、多样化的信息可从多种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如把它们区分为静态信息与动态信息、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物质层面的信息与精神层面的信息等等。以上关于信息的分类,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问题,它们之间往往是交叉重叠的。同一种信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它,可同时归人多种不同的分类中。总之,柔性管理作为一种人性化的管理,必须善于综合运用灵活、多样化的柔性信息,应侧重于精神层面。

2.3组织结构柔性化。在管理实践中,我们应十分注重柔性化管理的有效运用,确立“人本中心”的管理思维,在组织内部员工的配置、人力资源管理及开发等诸方面均重视柔性化的合理运用,确立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柔性化组织结构是一种通过减少管理层次、精简管理职能机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富有弹性的新型团体组织。柔性化的组织结构是一种静态构架下的动态组织结构。在柔性化的组织结构下,具有不同知识的人分散在多层网络状的组织形式中,加速知识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发挥知识产品互补相求的正向外部效应,提高组织绩效。柔性化组织结构兼备等级型组织机动的计划小组二者之长,既降低了组织管理的协调成本,还大大提高了反应程度,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2.4分权式的民主化管理一“作业管理”。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新事物,它把管理深入到“作业”的水平,“作业”作为企业管理的起点和核心,在层次上大大地深化了它改变了企业管理的权力结构,把纵向的专制独裁式的集权化管理转变为横向的分权化的民主管理,以基层作为管理权力的基点,真正确立广大员工的主体地位,赋予他们充分的自主权、知情权和发言权,即坚持职工本位的原则,以员工满意作为顾客满意的基础和条件。实现了企业管理上的一个重大的革命性变革。

2.5奖酬机制柔性化。柔性管理的适用对象包括从事创造活动的员工。创造性活动往往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其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并且智力活动本身又难以直接计量,其创造性的工作也就难以量化,过于注重我们实际工作的量化指标作为对这类人的奖酬依据,势必会严重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抑制其潜能的充分发挥。国企普遍存在的“人才流失”大多由于这一原因,这时注意奖酬机制的柔性化就显得十分重要。除了在物质上不应使这部分员工受挫外,还应注重其精神上的嘉奖,可以通过扩太和丰富工作内容,提高工作的意义和挑战性对其进行激励。

柔性业务流程管理系统 篇4

关键词:流程柔性,跨组织流程,柔性策略,柔性,流程

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以及全球化经济的形成, 企业的经营活动逐渐从传统的事先定义好且长期存在的商业合作关系, 向一个更加动态和开放的基于跨组织流程的联盟组织关系发展。跨组织流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实施过程离不开信息技术 (IT) 的支持, 二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方面, 企业最终选择的业务流程模式对支撑该流程的IT平台的设计和结构产生影响。另一方面, IT本身的发展能够为联盟组织带来全新的竞争机会, 从而引导联盟组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业务流程结构。因此, 为了实现联盟组织利润最大化目标, 不能仅仅把IT看作是促进业务流程自动化的工具, 而是与业务流程设计和实现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

为了促进合作企业更有效地共享业务流程信息并协同工作, 需要建立一个能够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具有柔性的跨组织流程管理体系。同样, 要获得跨组织流程柔性, 也必须要求与之相关的IT系统也具有柔性。由此可见, 跨组织流程柔性和IT系统柔性相辅相成, 互为影响。而且, 从一定程度上说, 跨组织流程柔性的实现依赖于跨越组织边界的IT系统柔性[1]。然而, 柔性的获取需要增加投资和额外的管理成本, 柔性越高所需的投资成本也越高。而且, 过多的柔性也会限制IT系统的成功应用, 增加系统复杂度和延迟系统开发时间, 从而降低跨组织流程的运作效率。为了探索跨组织流程柔性策略的选择方法, 本文将以投资成本为评价标准, 通过分析信息技术支持下跨组织流程的柔性策略与流程特性的关系, 提出选择最优跨组织流程柔性策略组合的标准。

1 跨组织流程柔性策略

为了分析跨组织流程的最优柔性策略组合, 首先需要辨认组织际流程可以采取哪些柔性策略以及其特点。根据Hanseth等人[2]对信息系统基础结构的柔性策略分类, 本文提出,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跨组织流程中存在三种主要的柔性策略, 它们分别是: (1) 系统内在柔性策略, (2) 系统动态柔性策略, (3) 系统外部柔性策略。

1.1 系统内在柔性策略

我们把系统内在柔性策略定义为在不需要对IT系统做出重大改变情况下, 所能支持的流程任务类型和应用范围。例如, 一个电子采购系统的系统内在柔性策略指的是电子采购系统本身所能提供的产品目录采购种类和采购程序的范围[3]。具体来说, 系统内在柔性策略包含4个主要内容, 分别是系统功能、数据库范围、用户接口和操作界面, 以及系统处理能力。

系统功能指的是一个IT系统向用户提供的不同应用功能, 如一个电子采购系统为用户提供的各种采购程序, 一个组织间信息系统支持的跨组织流程交互操作方式的种类, 一个决策支持系统提供的各种辅助分析技术等等。数据库范围指的是IT系统管理的流程资源数量和存取范围, 如, 一个电子采购系统的目录册中包含的可供采购产品的种类和数量。总的来说, 数据库越大, 投资成本越高, 并且建设和维护数据库的难度也越大。用户接口指的是IT系统提供给各成员组织访问跨组织流程资源的渠道、信息输入和输出的方式以及数据通信格式等等。尽管接口类型越多越有利于提高系统应用的适用范围, 但是提供过多的接口类型不仅是昂贵的而且难以管理。系统处理能力指的是IT系统能够同时容纳的跨组织流程任务数量以及成员组织数量, 也可以指在不造成性能明显下降前提下, IT系统可以处理的子流程事务和流程用户请求数量。

1.2 系统动态柔性策略

无论事先怎样精心设计, 由于各种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动态变化, 跨组织流程需要不断调整, 从而导致在跨组织流程运行过程中常常出现原有系统设计方案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可能纯粹源于IT系统本身, 例如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故障, 旧的系统设计处理能力不再满足实际流程运作的要求, 预先定义的流程执行路径不够完善等。其它原因则产生于跨组织流程需求的变化, 例如跨组织流程执行过程中出现了流程定义模型中没有考虑到的流程任务类型, 流程执行需要的诸如时间和资源等运行条件发生了改变, 系统设计的用户接口无法匹配新增加的成员组织子流程等。以上各种变化因素所导致的系统缺陷, 很难在系统设计时预先解决, 往往需要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逐步改善和调整。因此, 需要采取具有动态应变特征的柔性策略。

系统动态柔性策略指的是IT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修改、升级或扩展的范围, 如提供新的系统功能、重新设计数据库的容量、修改用户接口、提高系统处理能力等。当环境因素或流程内部因素导致的变化超过系统内在策略所能承受的程度时, 系统动态柔性策略可以看成是重新提升了系统内在柔性水平。为了衡量系统动态柔性策略, 对比Gebauer和Schober[3]建立的描述信息系统基础结构柔性的因素模型, 本文认为, 跨组织流程动态柔性策略具体体现为: (1) 人员的柔性, 即流程管理人员掌握的技能多样性; (2) 跨组织流程数据和功能的集成性, 即跨组织流程定义模型提供的透明访问流程资源的接口多样性, 以及跨组织流程兼容性; (3) 系统组件模块化程度, 包括IT系统提供的可重用软件模块性、独立于应用软件提供商的数据库互联性。

1.3 系统外部柔性策略

在实际运作过程中, 有些业务流程的变化情况并不适合采用系统柔性策略进行处理。因为基于信息技术的跨组织流程为了获得柔性, 往往需要在设计IT系统时就保证提供足够多的功能, 或者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变化及时修改系统结构, 而这样做的结果是要么增加系统的复杂度, 要么会延迟跨组织流程的应变时间。在综合考虑应变时间和投资成本的基础上, 有时候采用系统之外的柔性策略更加合适。系统外部柔性策略指的是采取系统以外的手段处理流程任务, 例如可以采取人工干预的方法执行某个新流程任务、或将部分流程外包给第三方组织。通常情况下, 系统外部柔性策略主要适用于处理特别紧急的跨组织流程任务, 或者是偶尔发生的例外流程任务。

2 影响柔性策略选择的因素

与组织内部业务流程相比, 跨组织业务流程受到较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这些不确定因素不仅产生于外部环境和组织内部, 还来源于成员组织之间的流程差异和行为不一致性, 但总的来说可以看作是一个跨组织流程具有的特性, 与最终选择的柔性策略组合密切相关。具体来看, 与柔性策略相关的跨组织流程特性主要有3种, 分别是: (1) 流程不确定性, (2) 流程任务差异性, (3) 相互依赖性。

2.1 流程不确定性

根据交易成本理论, 不确定性是指交易执行期间发生的无法预测的偶然因素。而流程不确定性主要指的是当执行某个特定业务流程时, 难以事先确定流程任务逻辑关系及所需要的资源。流程不确定性程度是决定跨组织流程任务可预见性的关键因素, 如果流程不确定性增大, 跨组织流程任务的可预见性就会减少, 反之亦然。在组织间合作关系背景下, 业务流程的定义和执行主要受两类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环境不确定性和行为不确定性。

首先, 由于环境不确定性的存在, 给跨组织流程的定义和执行带来许多困难。Artz和Brush[4]从买方-供应商关系角度出发, 把环境不确定性定义为企业和供应商在交易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预料之外的变化, 如价格变化、市场需求量变化等。影响跨组织流程的环境不确定性, 主要是导致流程任务逻辑关系动态调整的外部环境变化因素, 如行业政策或法律法规的改变。此外, 环境不确定性的另外一个重要来源是跨组织流程的结构不确定性, 它指的是产生于流程内部的变化因素, 如异常事务的发生。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流程任务数量, 以及不确定性程度共同决定了业务流程的整体不确定性。

其次, 除了环境不确定性之外, 另一个导致跨组织流程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来自于联盟关系内部, 即成员组织之间的行为不确定性。行为不确定性主要反映影响成员组织间是否遵守业已订立协议的各种不确定因素, 如信息不对称性、业绩评价困难程度和道德危害倾向性。Grover和Malhotra[5]从契约角度出发, 把行为不确定性定义为事后验证交易者顺从契约的能力, 包括业绩评价和信息不对称问题, 即把行为不确定性视为对合作者业绩评价的困难度。本文认为行为不确定性高的成员组织具有撒谎或隐藏真实信息的倾向, 从而增加联盟组织内部信息不对称程度。

环境不确定性和行为不确定性都是影响跨组织流程任务可预见性的关键因素, 而流程任务的可预见性与跨组织流程柔性策略选择模式有很大关系。如图1所示, 本文首先把跨组织流程任务区分为可预见任务和不可预见任务。在跨组织流程定义阶段, 流程开发人员根据掌握的需求信息和以往经验, 定义出所有需要执行的流程任务, 这部分任务是流程开发人员在流程执行前就能够完整定义的, 称之为可预见任务。而在流程运行过程中, 受各种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可能产生新的任务需求, 这类任务称为不可预见任务。

对于可预见任务部分, 并非每个任务都会包含在流程定义模型中。如下文所述, 由于存在流程任务差异性, 实际执行任务可能只占所有可预见任务的一小部分。如果定义跨组织流程模型时囊括所有可预见任务, 不仅会增加IT系统的复杂度, 延迟系统开发周期, 而且必将增加投资成本。因此, 合理的柔性策略组合应该是对部分流程任务采取系统内在柔性策略, 其余流程任务则采取系统动态柔性策略或系统外部柔性策略进行处理。对于不可预见任务, 也有两种解决方法一是当出现不可预见任务时, 流程管理人员及时修改流程定义, 再由技术人员采取系统升级或打补丁的技术, 把新出现的流程任务增加到IT系统中。另外一种方法则与之相反, 为了保证IT系统的安全性、健壮性和一致性, 以及维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在一段时期内不允许为了增加对额外流程任务的支持而修改系统。此时可改由人工手段执行流程任务, 或者外包给其它第三方组织承担。因此, 对于不可预见任务, 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取系统动态柔性策略或系统外部柔性策略进行处理。

2.2 流程任务差异性

由于存在不确定性, 在理论上跨组织流程包含的任务类型相当广泛, 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 每个任务的执行频率并不相同。流程差异性指的是实际可执行流程任务分布的均匀性。业务流程是由一系列流程任务组成的, 根据业务流程的状态, 可以将跨组织流程任务划分为定义任务集和执行任务集。定义任务集包含了所有理论上可行的流程任务, 其大小决定了在设计阶段跨组织流程需要的最大投资成本。执行任务集是定义任务集的子集, 包含所有在流程实际运行过程中被执行的任务, 其大小决定了流程执行时的运行和维护成本。当跨组织流程实际执行的任务集主要由少量种类明确的任务组成时, 即执行任务集远小于定义任务集时, 可认为跨组织流程任务差异性很大;当跨组织流程实际执行过程中, 定义任务集中的每个任务都有可能被执行, 且各类任务的执行频率相差无几, 即执行任务集与定义任务集基本相当时, 则认为跨组织流程任务差异性很小。

流程差异性对于跨组织流程柔性策略选择模式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 如果跨组织流程差异性较大, 意味着流程定义任务集中只有少部分任务确定会执行, 而其余大部分任务被执行的可能性不大。一般来说, 执行概率较小的任务没有必要在流程定义阶段就纳入IT系统中。因此当跨组织流程差异性较大时, 为了减少投资成本, 跨组织流程应该对执行概率较大的流程任务采取系统内在柔性策略为主的方针, 而对于执行概率较小的流程任务, 则可以等到这类任务发生时, 辅之以系统动态柔性策略或系统外部柔性策略进行处理。另一方面, 流程差异性实质上可看作是流程任务内生的不确定性因素, 如果流程任务差异性小, 将增加跨组织流程的不确定性。根据Shannon的观点, 给定一个可选活动集, 如果每个活动执行的概率相当时, 不确定性最大;如果其中只有一个活动可能执行时, 不确定性最小, 即不存在不确定性;每额外增加一种可能执行的活动将增加不确定性程度[6]。在流程任务差异非常小时, 由于几乎所有流程定义任务集中的任务都有被执行的可能性, 如果采取系统内在柔性策略处理所有的任务, 将会大大增加系统复杂性和开发成本, 从而降低跨组织流程的柔性。因此, 如果跨组织流程差异性较小, 为了减少投资成本, 跨组织流程应该采取系统动态柔性策略或者系统外部柔性策略为主的柔性战略。

2.3 相互依赖性

在组织间合作关系中, 由于成员组织之间存在目标差异性, 通常需要对它们之间的活动进行协调以确保目标一致性, 在协调过程中产生的成本称为协调成本。过去的研究者充分研究了组织间相互依赖性与协调成本的关系。Kumar和Dissel[7]认为建立了合作关系的组织之间, 隐含了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依赖性, 由此产生保障投资和协调的需要。组织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是合作过程中产生冲突的重要因素, 相互依赖程度越高, 产生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且, 随着相互依赖程度的增加, 会不断增加跨组织协调的必要性和困难程度。因此, 组织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越高, 所付出的协调成本也越大。换言之, 跨组织协调成本越大, 意味着组织间相互依赖程度越高;反之, 跨组织协调成本越小, 则表示组织间相互依赖程度越低, 即相互依赖性与协调成本是正相关的关系。

由此可得到组织间相互依赖程度与跨组织流程柔性策略之间的影响关系。当成员组织相互依赖程度较大时, 如果采取系统动态柔性策略以支持新流程任务, 需要不断修改IT系统。由于对系统的修改需要各成员组织共同协商如何调整业务流程、更改系统功能、重新定义接口以及人员的培训等事项, 必然极大地增加组织间协调成本。相比之下, 如果采取系统外部柔性策略, 以人工干预或外包的方式进行例外处理, 将能够有效地减少协调成本。因此在相互依赖程度较大时, 增加系统外部柔性策略处理的任务比例有助于减少投资成本;而在相互依赖程度较小时, 则可以尽量采取系统动态柔性策略。

3 跨组织流程柔性策略选择标准

基于以上有关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跨组织流程柔性策略和跨组织流程特性的分析, 得到如图2所示的跨组织流程柔性策略选择方法的分析框架。该分析框架的判断依据是为了最小化实现柔性所需的投资成本。跨组织流程的投资成本包括IT系统的建设和运维成本以及跨组织流程的运作成本, 是决定流程柔性的重要评价指标。通过分析跨组织流程的具体特性, 以此判断哪种柔性策略才能有利于减少跨组织流程投资成本。

根据该分析框架可以得知, 如果特定组织际流程的不确定性程度较低, 对于未来发生的事件易于预测, 而且相对来说执行的流程任务比较集中的话, 组织可以采取以系统内在柔性策略为主的方式提高组织际流程的静态柔性。此时系统动态柔性策略和系统外部柔性策略只是起到辅助作用, 它们的目的是对流程设计阶段没有考虑到的应用需求, 或流程运行中出现的重大例外事件进行弥补。例如低风险环境下和竞争不太激烈的行业、以及成员组织间具有高度信任基础且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具有生命周期较长、更新换代较慢等特征的联盟组织, 在流程设计阶段通过周密的流程规划为绝大部分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提供多种解决途径, 不仅降低了频繁修改流程所需的投资成本, 而且能够提高组织际流程及时响应变化的效率。在这种情况下组织需要尽量提高自身的科学预测水平和业务规划能力, 并在流程设计阶段与合作伙伴充分沟通。

如果特定组织际流程的不确定性程度较高, 对于未来发生的事件难以预料, 而且所有的流程业务都存在市场需求并必须予以满足, 此时组织应该采取以系统动态柔性策略为主的方式实现组织际流程的动态柔性。例如投资风险较高或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 以及松散的联盟组织, 如果较多地采取系统内在柔性策略, 会增加组织际流程的复杂度, 延迟流程的开发时间。这不仅导致流程过于庞大而影响流程运作效率, 而且由于事实上这类行业不可避免地存在预料之外的事件而影响对流程进行即时修改的效率。此外, 由于在流程设计阶段耗费了过多的投资会使得组织际流程面临较高的营运风险, 实际上将导致组织际流程的整体柔性降低。当选择采用系统动态柔性策略时, 组织应该尽量提高组织际流程的动态易修改性, 为此可以比照第四章建立的组织际流程动态柔性评价体系中提出的各项指标要求, 全面地提高组织际流程的结构柔性和管理柔性, 从而实现组织际流程动态响应变化的能力。

此外, 当特定组织际流程的不确定性程度较高时, 作为系统动态柔性策略的补充, 组织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部分地采取系统外部柔性策略。尤其是当组织经常面临一些特别紧急的意外流程任务需要执行时, 无论采取什么手段修改流程都无法满足紧急任务对时间的要求, 唯有采取人工干预或流程外包的方式才能及时处理。另外考虑到对组织际流程的修改必然涉及所有成员组织反复协调和不断地讨价还价, 在综合考虑协调成本以及时间成本的情况下, 有时采取系统外部柔性策略更加有效率。为了发挥系统外部柔性策略的辅助作用, 组织需要对各项流程任务的重要性和时间紧迫性进行仔细甄别, 加强对第三方合作伙伴的了解并制定周详的应急处理措施。

4 结语

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及电子商务技术的普遍应用催生了跨组织合作关系的形成, 从运作层面看, 这种合作关系通过各成员组织子流程集成得以实现。由于跨组织流程跨越了单一组织的边界, 在不断动态变化的环境中, 为了促进合作企业更有效地共享业务流程信息并协同工作, 需要建立具有柔性的跨组织流程管理体系。针对当代跨组织流程的特点, 本文认为要获得跨组织流程柔性, 必须要求与之相关的IT系统也具有柔性。换言之, 跨组织流程柔性和IT系统柔性相辅相成, 互为影响。而且, 从一定程度上说, 跨组织流程柔性的实现依赖于IT柔性。然而, 过多的柔性也会导致系统日益复杂和延迟系统开发时间, 以及增加系统的投资和运维成本, 从而降低跨组织流程的运作效率。因此, 为了探索跨组织流程柔性策略的选择方法, 本文以基于信息技术的跨组织流程为研究对象, 并以投资成本为评价标准, 详细分析了信息技术支持下跨组织流程的柔性策略与流程特性的关系, 最终提出最优柔性策略组合的选择标准。

参考文献

[1]SENN J A. Business-to-business e-commerce[J]. 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 2000. 17 (2) : 23-32.

[2]HANSETHO, MONTEIRO E, HATLING M.Developing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the tension between standardisation and flexibility[J].Science, Technology, and Human Values, 1996, 11 (4) :407-426.

[3]GEBAUER J , SCHOBER F. Information System Flexibility and the Cost Efficiency of Business Processes[J]. Journal of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 2006, 7 (3) : 122-147.

[4]ARTZ KW, BRUSHTH.Asset specificity, uncertainty and relation-al norms:an examination of coordination costs in collaborative strategicalliances[J].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2000.4:337-362.

[5]GROVER V, MALHOTRA M.Transaction cost framework in opera-tion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research:theory and measurement[J].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3, 21:457-473.

[6]BARAD M, SAPIR D E.Flexibility in logistic systems:modeling andperformance evalu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3, 85:155-170.

柔性管理,形成自主管理模式 篇5

“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主要不是依靠外力。如发号施令,而是依靠人性解放、权力平等、民主管理,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学生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柔性管理”的特征:内在重于外在,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务实重于务虚。显然,在班级柔性化管理之后,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的主动精神和自我约束能力得以充分的体现。

怎么做到柔性化管理呢?笔者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建立融洽、信任、互助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利用各种机会,努力与学生建立一种融洽、信任、互助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学习、生活就觉得轻松愉快,班主任工作起来也感到不紧张、不吃力;师生互信,便少了猜疑、对立,少了敌对情绪,班级工作也就得心应手;师生互助,班集体就有了无穷的力量克服前进中的阻力。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发火、打骂学生只能说明班主任无能。在建立这种师生关系的过程中,我体会比较深的一点是:对待学生要少批评、多鼓励,少喝斥、多赞扬,更不能打骂体罚学生。试想:一个动辄就批评、讽刺、挖苦、打骂体罚学生的班主任怎能与学生产生感情共鸣?怎能建立融洽、信任、互助的师生关系?

2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主人作用

班级民主管理,班主任应该把每一个同学看成是班主任的助手,使每个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代表,是班级的主人翁,人人都是班级的主人。班级的凝聚力增强了,班级的管理工作就好干。学生在班集体中的主人翁作用发挥的越充分,对班集体就越热爱、越关心。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主人翁作用呢?笔者的做法是: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干,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干,每个人都有各自任务。例如:有专门负责维护桌椅的,有专门负责浇花的,有专门负责开灯关灯的……在日常班级管理活动中,力求使每个学生对班级的各项制度、规定、活动都有表决权、建议权和批评权。例如,学生平常身上都有零花钱,用来买好吃的、好玩的,既养成了坏习惯,又浪费了父母的血汗钱。针对这种情况,班上崔紫欣同学主动向我提出:在班内建立一个小“银行”,日常的零花钱都存在小“银行”里,有生活委员担任“银行”行长,用时再取。又如,为了扩大阅读量,开阔视野,班长顾蔡蕾提议,班内每个同学至少贡献一本课外书,在班内建立一个小小图书角,然后经同学推荐,由比较负责的许佳俊同学担任图书管理员。以上两件事情,在建立之初,学生只是征求了我的意见,其他都是由学生完成。这样班主任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去研究教育教学、班级管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以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这虽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却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古人云:“以今率人,人若身先”,“身正”,对班主任来说尤为重要。班主任要为人师表,言行一致,以高尚的道德,良好的个性教育学生,做到“以德感人,以德服人,以德育人”。我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会首先做到,如我要求学生不迟到,我就会学生到校之前到;我要求学生按时交作业,我就一定会按时批改完作业。做不到的事就不说,说到就一定要做到。老师的这种示范表率作用在学生的身上会转化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动力,这样班主任就能在他的学生中享有崇高的威信。

4    多表扬,少批评

表扬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只有让每一位学生都看见自己的优点,才会树立其自信心和自豪感,才会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多表扬,少批评,所以,我喜欢在每一周认真评选“班级之最”。每一周评选学习积极举手的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好人好事等。让每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同学们的热情高,效果很好,全班形成一种“学先进,赶先进”的现象,这样良好的班风就能逐渐形成。

5    多与学生交流,多与学生谈心

要管理好班级,就要多与学生交流和谈心,多与家长沟通,掌握学生在家的情况,知道他们的家庭背景,这样对学生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实行“柔性管理”是成功管理班级的重要举措。

柔性业务流程管理系统 篇6

柔性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 它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 采用非强制性方式, 在员工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说服力, 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与刚性管理相比, 它更符合企业管理的要求和时代发展的特征。

柔性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提出来的。“刚性管理”以“规章制度为中心”, 用制度约束管理员工。而“柔性管理”则“以人为中心”, 对员工进行人性化的管理。

“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 在于它主要不是依靠外力。如发号施令, 而是依靠人性解放、权力平等、民主管理, 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员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使他们能真正做到心情舒畅、不遗余力地为企业开拓优良业绩, 成为企业在全球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的力量源泉。“柔性管理”的特征:内在重于外在, 心理重于物理, 身教重于言教, 肯定重于否定, 激励重于控制, 务实重于务虚。显然, 在知识型企业管理柔性化之后, 管理者更加看重的是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更加看重的是员工的主动精神和自我约束。

济南裕兴化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 让最活跃的因素“活”起来, 要求各级领导都要有识人之智, 用人之道, 容人之量, 并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用事业凝聚人才, 用实践造就人才, 用机制激励人才, 特别为年轻人才脱颖而出, 施展才干提供更大的舞台和更多的机会。毕业于济南大学的李剑芳去年7月份进厂后, 在济南裕兴化工铬盐车间重要岗位转窑工段任操作工, 他虚心学习, 任劳任怨, 很快就掌握了浸取、拌料、司窑三大岗位的操作技能, 积极提出改进生产的思路和看法, 进行技术创新, 提高了生产效率, 去年, 进厂仅一年的他被提拔成为该车间的副主任。徐琳是2005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企业的, 他先后在铬盐车间和厂部办公室实习锻炼, 由于工作突出, 被提拔为计划调度处副处长。近年来, 共有近6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先后走上管理岗位, 有20余人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挑起了大梁。

企业还积极创造自由、进取、以工作为乐趣的氛围, 努力营造“快乐工作”的理念, 不断改善员工的现场作业环境, 为职工安装了饮水机、微波炉、空调等, 为职工快乐工作创造条件。特别是在职工安全工作中舍得投入, 按月足额提取安全费用, 建立安全专项帐户, 2007年企业共投入700余万元用于设备、安全设施和生产环境等方面改造。投入200余万元用于发放防暑降温用品、一线职工工作服、防护器具等护具的发放。同时, 定期不定期地对职业危害尘毒监测点进行防尘、防毒检查并进行检测, 监测率都在100%以上。为加强有毒有害作业场所职工的劳动保护, 2007年11月份组织铬盐系统及放射源有毒有害岗位职工共573人进行了职业健康查体, 使职工在企业这个大家庭里真正感受到了健康生活, 舒心工作。这与在刚性管理制度下, 职工把工作看作是迫不得已的苦差和产生压力的祸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生产的柔性化

由于物质产品的丰富, 消费者的行为也变得更具有选择性, 社会需求的这种变化, 反映到生产上来, 就是以追求规模经济为目标的批量生产被以满足顾客需要为主的客户化生产所取代, 也就是“生产的柔性化”。反映在柔性管理模式上就是根据客户需求来确定, 通过柔性化的生产管理措施, 既满足了市场和客户的不同需要, 又使企业赢得了丰厚的利润。

济南裕兴化工在国内钛白粉行业一直占有较高的地位, 随着国内钛白粉生产厂家纷纷通过各项措施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 企业钛白粉优势也在逐渐缩小。为此, 企业采取了多种措施, 把“用户标准作为产品质量标准”并借国家新标准实施之际, 于2007年8月份制定并出台了《二氧化钛颜料》Q/01YX003—2007企业标准。新标准更加细化, 将锐钛型钛白粉分为YA717、YA718两类, 金红石型钛白粉分为YR817、YR818、YR819三类, 主要指标吸油量、散射力、水溶物等均高于原标准, 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同时, 企业还围绕“以人品做产品, 以品质铸品牌”的主题, 在生产车间开展节能降耗、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攻关活动, 通过一线技术人员和岗位职工进行技术创新, 努力提高中控指标、成品指标的合格率。并将“产品如人品”的质量观贯穿到产品生产销售的全过程, 促进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据了解, 企业根据客户需求生产的定向产品, 每年都以13%的速度增长, 执行新的钛白粉产品标准后为企业带来的销售收入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良好的激励机制更显柔性化

传统的激励机制大多以物质激励为主, 激励手段单一, 这种激励不能有效激励员工。在激励机制设计中融入柔性管理思想, 就是在实施中不仅要注重对员工物质上的奖励, 还应注重对员工在精神上的嘉奖。通过丰富工作内容, 提高工作的挑战性对员工进行激励, 实施多样化的福利。针对这种情况, 济南裕兴化工采取了多种奖励方式, 比如每月一次的“星级员工”评比除了发放300元的奖励金以外, 还给获奖职工拍照、上光荣榜和报纸, 使职工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由于每个员工的情况不同, 需要也不同。比如由于企业面临项目建设, 有的员工迫切希望得到更多学习培训的机会, 厂里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专门拨出10万元学习费用, 抽调了土建、机械电仪等各专业人员28人参加了济南市举办的工程造价人员学习班。新老造价人员刻苦学习, 互相帮助, 克服了工作繁忙等困难, 考试全部合格, 获得了山东省建委颁发全国通用的高级、中级造价师证。企业还根据职工需求, 定期组织“十佳党员”、“十佳标兵”、“优秀班组长”、“操作能手”等去西柏坡、西安、沈阳等地开展活动。通过对员工这些不同需要的满足, 不但能提高员工的满意感, 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注重培养柔性技术的人才

柔性业务流程管理系统 篇7

一、柔性财务管理与柔性资本结构

(一) 基于柔性财务管理的柔性资本结构组成

企业实施柔性财务管理的前提在于财务系统具有不可预测性、环境瞬息万变, 目的在于经济、有效、快速的解决财务活动过程由于环境变化带来的各类不确定因素, 具备创新、适应、缓冲的能力。企业的资本来源比例关系称为资本结构, 是衡量收益和筹资风险的尺度, 对企业价值产生重大的影响。柔性资本结构分为转让、时间、转换这三种。转让柔性指的是企业所发行的有价证券是否能够在市场上转让和交易, 依据是否能够转让流通分成可转让和不可转让两种筹资, 前者有助于资本结构的柔性, 后者是期间固定筹资, 具备相对的柔性。时间柔性指的是负债筹资具备提前收兑性和展期性与否, 按照期间划分为灵活筹资和固定筹资, 前者有助于资本结构的柔性。转化柔性指的是负债和资本间、负债和负债间、资本和资本间是否可转换, 按照是否能够直接从一种形式转换到另一种形式分成间接的转换筹资和直接的转换筹资, 后者有助于资本结构的柔性。

(二) 企业柔性资本结构现状

第一, 企业的负债结构合理与否对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产生是否重要的影响, 企业负债结构有待优化。我国具备特殊的国情, 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资金供应方式改革之后, 企业通过大量地向银行借款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展, 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企业基本能借款成功, 带来大量负债的问题。同时, 负债总额当中流动负债的比例明显地过高, 使得企业的理财难度和财务风险加剧。在企业经营的业绩下滑的状态下, 负债结构不合理或负债过度都容易导致企业陷入亏损。此外, 根据我国证券管理委员会的统计数据, 企业债券筹资和股票筹资的比例不科学, 原因在于国债和股票市场急剧发展, 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却较为缓慢, 导致债券市场结构失衡。第二, 我国股票市场的起步晚, 法律有待完善, 股票市场约束力差, 股权结构有待优化。和债券筹资硬约束的条件相比, 管理者更趋向于选择软约束的股权筹资, 使得我国的资本市场将上市当作一种时髦, 一些企业在没有进行资本结构设计和优化的情况下上市。投资者忽视股利以及企业长期的发展, 而单一追求资本的利得收入, 导致股票价格和价值相偏离。

二、企业柔性资本结构管理技术探要

(一) 预创实施柔性资本结构的条件

第一, 企业需具备高效的内部管理体系和人才基础, 具备相应的筹资能力和柔性筹资工具。柔性资本结构管理需要高效的管理系统, 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应。这要求内部管理高效地运转, 各部门协调配合, 实现资本的柔性管理, 避免由于错失时机导致资本结构失去柔性。财务管理过程操作人员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对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资本结构柔性管理是人为活动, 应当激发人的自发行动潜力和自觉意识, 使得操作人员能够根据环境变迁灵活反应、发挥才能, 积极地解决环境变化造成的影响, 确保企业需要进行资本结构调整时能够迅速反应。企业实现柔性资本结构的首要条件在于具备相应的筹资能力和筹资工具, 从而在财务状况和环境等产生变化之时, 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调整资本结构。第二, 柔性资本结构需要健全的法律制度和活跃的金融市场作保障, 实现与否受宏观经济政策影响。柔性资本结构的管理需要借助各类筹资方式进行, 各类筹资方式需要法律制度支撑, 国家在各项法律制度的实施对资本结构调整速度产生影响, 柔性资本结构管理必须借助完善的法律制度进行。柔性资本结构以市场变动作为导向, 实施柔性资本结构管理的一些项目需要进行市场交易, 才得以实现相互间的转换, 如转换债券。企业在提升面对市场变化的灵敏度的同时, 还需要灵活地应用市场变化实现柔性资本结构管理。国家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 相关政策通过经济杠杆对微观主体筹资的决策产生影响, 最终对企业的资本结构动态调整带来影响。企业无法影响政府的行为, 资本结构调整必然受宏观经济政策相关的通货膨胀、利率等要素的影响。

(二) 构建“柔性的中心”——负债和股权结构合理化

第一, 应当确保企业资本结构当中的负债额比例适当, 以获取财务杠杆的利益并实现节税。在不断变更的市场环境当中, 企业的息税前利润一旦比财务资本成本低, 如果息税前利润呈现下降则普通股每股的收益下降将加快, 那么使用债务实现资本结构调整则变得毫无可能。对此, 企业借入资本预期的利润率应当不小于借款的利息率, 并确保负债资本成本不高于企业的息税前利润率, 达到提升企业价值的效果。企业处于上升阶段, 则开发新品或占领市场的能力比较强, 借入资本可能获得收益, 其利润率也可能高于借款利息率, 运用负债利率获取节税效应和财务杠杆利益的可能性高。由此处于上升时期的企业应当将举债最低临界点界定为借入资本预期的利润率不低于零。此外, 应当确保长短期负债的比例适当, 实现资本成本的降低, 并灵活地进行资本结构调节, 使得柔性资本结构管理更为顺畅。第二, 优化和调整资本市场的法律法规, 完善企业建设, 实现股权结构的合理化配置。应当加强对于各方的立法保护, 以法律形式保障投资方和债权人的的权益, 加大相关部门执法的力度, 提升执法的效率。从而, 健全高效的法律体系, 改善股权筹资偏好的现象, 对上市企业的欺诈等不正当行为进行遏制, 使得资本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 确保投资功能和筹资有效地结合, 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企业自身应当选择合理的筹资方式, 通过优先股、转换债券等方式改善资本结构, 并充分重视资本结构和外部环境的发展协调。

(三) 财务工作人员柔性管理素养之培养

企业柔性资本结构的管理需要财务工作人员进行实际操作, 因此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的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具备相应经验和能力的高级财务工作人员是提升企业的柔性资本结构管理之基础, 由此企业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制度, 调动高级财务工作人员的创造力和积极性。财务管理的创新是否成功依赖于网络技术普及和应用, 应当对财务人员实施针对性的网络技能培训, 提升其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要求财务人员熟悉各国的税收、财务以及法律方面的制度, 并相应的熟悉外语, 由此企业应当不断鼓励财务人员重视自身知识的累积。

三、结语

企业的柔性财务管理具体表现为财务管理过程各项柔性管理有机的结合。在各项活动柔性获得实现的情况下, 财务管理总体的柔性才得以实现, 对于各类不可确定要素的处理应当能力才能够有保障。资本结构是企业筹资决策核心的问题, 对企业整体资金成本起到决定作用, 是企业财务风险反馈的主要尺度。柔性财务管理符合时代的需求, 资本结构柔性是实现财务管理柔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实现财务管理柔性化, 则必须确保资本结构的柔性化。

摘要:先行简述基于柔性财务管理的柔性资本结构组成, 而后对企业柔性资本结构存在的负债和股权结构不佳现状进行分析, 重点总结预创实施柔性资本结构的条件, 提出构建“柔性的中心”、培养财务工作人员柔性管理素养的方法以便于企业实施柔性资本结构管理, 以期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最优化。

关键词:柔性,财务管理,资本结构

参考文献

[1]何流.企业柔性资本结构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01

[2]耿永强.企业柔性财务管理中柔性资本结构方法探讨——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10

小议高校柔性管理 篇8

1 当代大学生思想变化对传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

我国高等教育近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传统教育逐渐被合班课、大课、网络教学等形式所取代, 授课教师疲于应付“教书”, 无暇顾及“育人”, 高校学生管理者往往采取刚性的行政化说教训导方式, 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征。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受到极大的影响, 传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大学生思想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 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精神压力大。大学生历经十多年的应试教育, 面对考试指挥棒已趋于麻木, 而一些家长在孩子的教育过程的管教, 没有注重方式方法, 缺少沟通交流, 使学生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心理, 导致学生以自我为中心, 缺乏责任感, 逆反心理严重。

其二, 自理能力差、个性意识强。当今在校大学生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生的, 50%是独生子女, 其成长如同温室中的花朵, 未经历过艰难困苦的考验, 缺少社会劳动实践, 90后大学生普遍表现出个性意识和反叛意识强, 但意志薄弱, 自理能力、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弱, 易形成心理问题, 甚至发生校园暴力事件, 影响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其三, 价值观功利化。在物欲横流的当代, 大学生思想也呈现价值观现实化, “为了学生的一切, 一切为了学生”的有偿后勤社会化服务, 使得学生的消费者心理随之加强。高昂的学杂费加上“自主就业”的就业制度, 给学生尤其是特困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在学期间, 学生忙于考研、考公务员、考驾驶证、考资格证等不亦乐乎, 加上在外租房等消费大量涌现, 使学生的管理工作更加多样化、复杂化和不可控化, 使之对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其四, 沉迷网络虚拟生活。大学阶段, 学生通过开放、平等和互动的多媒体来接收海量信息, 而虚拟、隐蔽和无约束下的网络环境又极大的助长学生的侥幸和放纵心理, 许多学生沉迷网游, 而荒废学业, 淡化了学生与学校和教师的感情, 对现实漠然置之, 这种情绪化给传统大学生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1]。

2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渠道——柔性管理

2.1 柔性化管理理念的功能特点

柔性管理以“人性化”为标志, 是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 对管理对象施行软控制, 具有情感性、亲和力和人文色彩使被管理者容易达到由被动变为主动, 由他律变为自律的目的。采用非强制方式, 其特点在于:个体重于群体, 肯定重于否定, 心理重于物理, 身教重于言教[2]。

2.2 柔性管理,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方法

柔性管理本质是现代管理科学中行为科学派以人为本的扩展及其在高校学生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以规范化、制度化为主的刚性管理促进了学校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而柔性管理是在制定相关制度的基础上, 引导被管理对象淡化制度, 进入超越制度状态, 将制度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的管理模式, 其最终目的是创建一个有利于人的发展的管理环境, 体现创新管理的历史潮流, 从而最终实现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情感性的最大发展。柔性学生管理注意学生的情感和内心感受, 突出人性化, 允许个性差异, 有利于培养教师和学生学习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充分开发和挖掘人的潜能, 从而实现高校学生管理的最佳效果[3]。

3 构建柔性管理在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中的方略

3.1 以生为本, 注重人文关怀, 突出柔性理念

其一, 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 树立柔性管理管理理念。高校学生管理要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树立柔性管理, 处理好学生管理中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充分尊重学生主体的合理需求, 把制度与情感、激励与约束、严格与宽松结合起来, 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 完成学生管理从“物化”向“人本”的转变。在管理中要高度重视人文关怀, 尽心尽力在学习、生活、交往、心理咨询、就业等方面围绕学生的发展和满意度来展开工作,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针对不同的志向、爱好和需要, 不同的专业特点、年龄差异、特长爱好, 实施人性化教育, 推行服务式“管理”, 设计并构建独立特行的校园学术科技文化活动体系, 促进学生砥砺品格、磨练意志、活跃思维, 发展个性[4]。

其二, 管理制度人性化, 方式多样化。柔性管理是强调在科学的、人性化的制度基础之上的管理。学生柔性管理要求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不仅强调要有章可循、奖罚分明, 还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在管理过程中, 要求管理者从内心深处来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 达到组织管理目标, 有的放矢, 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与手段, 达到鼓舞其热情、增强其活力、鞭策其斗志的管理目的。其三, 强化成长服务, 促进情感交流

学校在管理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对学生注入情感因素, 学生管理者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要善于倾听实情, 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尽力服务学生的成长, 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

3.2 因材施教, 倡导学生个性自主化的管理过程

全体学生才是整个学校与校园真正的主人。管理学“大师中的大师”彼得·德鲁克先生早就指出现代组织管理的核心是自我管理。对大学生而言, 这种自我管理是充分挖掘自身内在的潜力的一种自我调动积极性的方式。为此, 学生工作者要切实加强对大学生内心世界和成长规律的研究, 给予学生更多的个性成长空间, 一方面要增强大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 科学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价值, 唤起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愿望和兴趣。另一方面应不断培养大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 注重发掘他们的潜能与自身价值。

3.3 构建柔性化的教学管理体系

其一, 打造专业化学生柔性管理队伍。学生的管理目标的实现最终需要学生管理队伍有力的执行, 所以有必要打造一支强有力的以学校党政干部、教师队伍、共青团干部和辅导员和班主任为主体的学生管理队伍。柔性管理需要针对管理对象的心理、性格和成长环境等因素, 动态地开展工作, 这需要按照柔性管理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目标和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实的要求, 进一步加强学生柔性管理队伍的建设。同时, 在建好柔性管理队伍的同时, 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各部门各单位的协调和与学生、家长的沟通, 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和学生的特点, 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 以突出学生柔性管理的实效。

其二, 构建柔性化教学管理体系。一方面, 要求教与学的过程具有柔性特征, 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行为能容易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二方面, 要建立柔性的教学管理组织, 其主要职责涵盖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协调等工作。三方面, 要建立健全“实学分制”。使学生自主、灵活地选择学习内容以及有限度的选择学习期限, 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掌握多种技能, 使学校教学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四是要构建科学的柔性教学评价体系。其教学应多元化, 评价体系不宜宽泛化, 而且要求定性的评价指标要占有较高比例。同时, 应当建立创新型学习成绩考核评价机制, 使评价能够真正成为修正和调整教学过程的重要参照依据[5]。

总之,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实施“柔性管理”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功能。再者, 柔性组织文化还需要优良的校园制度文化作保障。用制度文化这种方式开展学生工作可以把正确的意识形态、价值观等内容内含于制度之中, 使学生将制度内化为约束力, 并且固化下来的同时, 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发掘人的内在动力, 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黎霞.高校学生柔性管理的重要性分析[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4) :65.

[2]欧阳霞, 李德平.试论柔性管理与高校人才培养方法创新[J].湖南社会科学, 2010, (6) :188.

[3]肖波等.柔性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 2008, (9) :75.

[4]杨扬.云南大学洋浦校区学生柔性管理研究[D].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 2010, (4) :31-34.

班级实施柔性管理策略 篇9

一、理解学生, 平等对话

在教师和学生的教育教学交往中, 对话和理解构成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你”关系。在“我——你”的师生关系中, 师生各方并不把对方看做是一个对象, 而是看做与“我”讨论共同话题的对话的“你”, 师生关系是直接的、相互的、亲临在场的。在这个关系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作为真实的完整的人在交谈、相遇, 各自的情感与理性、直觉与感觉、思想与行动、经验以及知识等都时时展现在对方面前, 都参与到“我”与“你”的对话中, 双方都在理解中获得沟通与共享。为此, 教师要走出“师道尊严”的误区, 和学生平等相处, 相互信任, 抛弃自己的成见, 真诚开放地接纳每个人的独特性。并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关注学生的每一点发展, 留意他们的丁点儿变化, 喜悦他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 真诚地关爱每一个学生, 让学生得到信任和鼓励。还要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 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惑、困扰, 指导他们学会学习、学会休息、学会自强自立、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 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 体会学生的感受。充分尊重学生, 给学生留下自由的空间和时间, 发展他们自己的个性。敞开心扉, 学会倾听与包容。初中学生已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 他们希望借助外力, 来达到自我约束的目的, 希望老师能明确地指出他们的缺点, 并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规范。作为老师, 应用真诚的爱心因势利导, 引导他们的言行举止, 执行老师的指导职能。对学生不求全责备, 允许其犯错误。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 要宽容, 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多想想, 多体谅。该批评的就善意批评, 该规劝的好言相劝, 该谅解的就诚心谅解。慈祥的面孔, 温柔的笑容, 亲切的言语, 文雅的举止, 以及善解人意的目光, 比声色俱厉的严格, 更能贴近学生的心理, 更能取得教育的实效。评价学生, 教师不可妄下断语, 应坚持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再差的学生也有闪光点, 应善于发现优点, 多看学生长处。当然, 宽容不是一种无原则的纵容, 不是漠视学生的缺点和过失, 而是将心比心去包容、化解、引导、教育他们。

二、运用人格魅力, 言传身教

孔子说:“其身正, 不令则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班主任的高尚品质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端庄高雅的形象, 整洁美观的服饰、文雅得体的谈吐, 都能给学生以美的熏陶。“亲其师”方能“信其道”。班主任人格魅力的影响, 是建立在信服的基础上, 学生自愿接受而内化为某种动机, 从而发挥作用的。学生崇敬具有高尚品德的老师, 自然信服他讲的道理。

三、建立激励机制, 提高积极性

从马斯洛的人的需求层次理论可知, 人都有受尊重的需求,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和肯定。学生做出成绩后, 如果教师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 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极大的心理推动力, 从而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 使之符合集体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 在实施荣誉激励的时候, 管理者必须做到客观公正。从心理发展过程看,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自律期, 他们一方面用审视的目光观察别人, 同时, 也很注重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如果遇到不公平的评价, 就会产生巨大的受挫感, 影响积极性的发挥。因此, 作为管理者, 在自己的行为、态度上要做到一视同仁, 避免主观性、片面性评价, 让学生没有不公平之感, 心服口服。

四、主动参与, 自主管理

班主任要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 让他们主动参与班级管理, 参与班里的每项活动。班里的每项决定均交由学生自己讨论决定, 如班干部挑选, 奖励或处分决定, 各项文体活动的开展, 班里的纪律、出勤考核等, 均由学生自己讨论决定如何处理。在班级建设中, 班主任不要急于下结论、定范围, 而要经过充分的讨论, 在充分听取学生意见的基础上, 再达成共识。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分子, 关心班级荣誉, 积极主动参与各项活动, 为班级争光。

当然, 自主管理不等于放纵。在班级的管理中, 学生的自我教育班主任不能当旁观者, 应该做具体细致的工作, 只是将管变为导、将绑化为疏, 做场外指导, 在平时的班级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主体意识。学生主体意识的提高, 自主管理、自我教育制度的完善, 使班级的管理工作不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了, 而成为班级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 而教育也不再是外在的强加于学生的, 而成为一个自我教育的自觉过程。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教学管理中柔性管理应用浅析 篇10

【关键词】教学管理;柔性管理;应用

一、柔性管理属性与技巧

柔性管理模式的应用,可显著提升实践工作效率,激发管理对象积极性。通常来讲,柔性管理对象为工作在基层的人员或是学生。在学习以及工作过程中,他们往往希望得到不断的鼓励,获取更多的关注,进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斗志。为进一步了解管理对象心态,应由他们的日常行为之中获得启示。教学管理工作中,需要由有效调节教育对象的心理素质环节入手,倘若始终采用强迫教育方法,则会使学生面临更大压力,无法清楚自身长处,久而久之将形成厌烦情绪。

实施柔性管理过程中,不应采取硬性管理方法,需要真正的走进管理对象,听取他们的心声。由心理暗示、培养锻炼性格以及精神治疗等层面努力。注重锻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精神状态,使管理对象可由心理层面更愉快的接受该类实践方式,进而使管理者同管理对象有效的连接起来,真正优化管理效果。

二、教学管理中柔性管理作用

教学管理工作中应用柔性管理模式,可使学生形成良好积极的心态,并快速的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有效的弥补以往管理方法中的不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显著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

实践管理中,应注重激励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应用柔性管理方式,可对学生学习心态做合理的调整,令他们明确自身具备的巨大潜能,并提升自信心。全面学习指导过程中,可令学生体会到教师的亲和力、凝聚力。应用柔性管理方式的前期,教师可进行必要的问卷调查,分析了解学生学习需要,专业特长,进而进一步夯实基础,做足充分的准备。在对学生逐步了解的过程中,教师可尽快的找到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并可由根本层面应对困难的问题,使学生思路更加清晰,真正的优化教学管理效果。

在明确了学生需要之后,可通过柔性化管理,结合丰富的实践方式,开创灵活生动的教学管理模式。该过程中,教师应拉近同学生的现实距离,积极的同他们沟通,塑造自身高大的形象,深入了解学生有关意见以及建议。可组织学生踊跃的进言献策,形成积极上进的学习心态。

三、教学管理中柔性管理应用研究

1.应用柔性管理提升学生思想认识水平

教学管理过程中,应积极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由思想以及观念层面促进学生形成创新发展意识。辅助他们构成正确思想导向,激发学习兴趣。从而真正的由被动学习发展为主动探究,形成良好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可通过柔性化管理,辅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道德观,人生观,提升思想认识水平。应摒弃以往单一化以及刚性化的管理模式,使柔性管理思想深入渗透到教学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激励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2.强化师生沟通,提升学生素质水平

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师不应高高在上,而应平易近人,成为学生的真正朋友。实践阶段中,需要摒弃以往严厉处罚、高大权威的做法,通过不断的激励与表扬,实施民主化的教学管理,锻炼学生掌握良好的沟通技能。日常教学管理,应尽可能的预防空洞说教,采用丰富灵活的方法真正的反映生活实际。由辅助学生应对实际困难的视角入手,从根本层面体现出柔性管理的内涵与意义,创建形成和谐文明的教学氛围。教师应重点观察并清晰明确学生内在的优良精神因素。将他们的学习、活动以及考核管理中的具体表现有机结合,明确学生思想素质较为优秀的一面。不仅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合理的引导学生,还应在日常生活、具体活动中提出合理化建议,真正提升学生整体素质水平。

3.以人文本,实施柔性管理

教学管理中应用柔性管理模式,教师应形成良好的主人翁意识,提升自身价值,并获取学生的全面认同。学生对教师应充满信任、形成强烈的归属感,而非惶恐与无助之感。因此,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通过创建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可激励学生主动的表述观点与意见,并对他们的创新思想、规范行为给予全面肯定。使学生全面的体会到获取成功的喜悦感与满足感。针对学生的缺陷与不足,教师应以柔性的观点对他们报以宽容的态度。使学生主动积极的改正,开创形成民主、柔性化管理氛围,使学生能够将心中真实想法表达出来。对一些好的建议好想法应积极采纳,充分满足学生提出的合理化需要。

四、结语

总之,为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明确柔性管理科学作用、具体属性与实践工作技巧。采用民主化的管理思想以及柔性管理模式升华学生思想认识水平,强化师生沟通,真正提升工作效率,优化教学管理效果,适应信息时代快速发展需要,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苍林.“柔性管理”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7).

[2]王强.柔性管理: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管理新观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6)

上一篇:乐儿康颗粒下一篇:元器件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