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排水系统

2024-06-09

路基排水系统(精选十篇)

路基排水系统 篇1

关键词:公路,路基排水,设计施工

0 引言

根据公路的使用品质, 材料的组成类型以及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路面稳定性, 将公路分为四个等级。相对于高等级路面, 低等级路面的特点是承载能力与路面刚度较差, 路面使用寿命较短, 行车速度低且只能适应较小的交通量, 虽然初期的施工成本较低, 但后期的运营成本远较高等级路面高并且养护的工作量大。水是对公路正常使用产生危害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为提高公路的使用性能, 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降低后期维护成本, 因此在路基施工中路基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显得是重要。

1 路基排水的任务与意义

根据来源不同可分为地表水与地下水两大类, 与之相适应的路基排水工程则分为地面排水和地下排水。地表水主要指大气中的降水以及江河湖海等地表径流。地表径流对公路路基不断的渗透与冲刷, 可能只是路基的整体稳定性受损害, 形成水毁破坏。渗进路基土体的水分, 使土体处于过湿状态可直接降低路基的承载能力。地下水由于层位状态的不同对路基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轻者石路基使然, 降低其承载能力;严重的可能导致路基翻浆、冻胀甚至边坡滑塌;在掺有膨胀土的路基工程中, 水的出现可能导致毁灭性的破坏。路基排水系统的任务就是对地表径流有效地进行汇集引流, 将路界范围内的路基土体的湿度降低到一定的限度以内, 使路基保持干燥状态, 以确保路基及路面的承载能力与整体稳定性。

2 路基排水的一般设计原则

由于低等级公路建设的技术等级较低, 根据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在进行低等级公路路基排水系统设计时, 不考虑路面内部排水设计, 主要需要考虑如何拦截并排除对路基稳定性有影响的地表水, 并对地表水的滞积、下渗以及漫流进行防止。在设计中的一般原则为:

2.1 首先路界地表排水不应兼做其他流水用途, 针对低等级路面排水设计, 如受到条件的限制需要兼用时, 应延至在较小规模与范围内, 在符合公路排水设计的原则上, 进行个别设计。

2.2 必须先进行施工资料调查研究, 查明地质环境及水源状态后方可进行设计, 重点地段要全面对排水系统进行规划, 结合公路线路平纵面设计, 使排水系统与公路设施相配合, 做到综合治理与分期建设相适应。在需要进行地基处理以及陡坡路段, 排水应与路基加固相配合。

2.3 设计时应该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统筹治理、注意经济与实效相适应, 并对施工现场的地形条件与天然水系进行充分利用。排水沟的设计长度不宜过长, 避免水流过于汇集, 便于引流。

2.4 排水系统设计时应注意周边农业灌溉设施, 防止对路基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2.5 路基排水的设计应注意对周边自然生态的保护, 加强对附近山体的水土保持, 尽量不改变水流性质以减少对当地水系的破坏, 注意排水沟渠位置的选择。

3 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

常用的路基路表排水设备包括:边沟、排水沟、截水沟、跌水以及急流槽, 调节特殊是还需设置倒虹吸、渡槽以及积水池等。不同的排水设备设置在不同的部位。各自的作用功能、构造形式以及尺寸要求也各不相同。详细内容以下将进行介绍:

3.1 边沟

边沟是指在挖方地段以及填土高度小于边沟深度的填方路段设置的, 为汇集和排除路面、路肩以及边坡积水而设置在公路两侧的排水构造。按照其形式不同大致可以分为L形边沟、三角形边沟、矩形边沟、梯形边沟以及U形边沟等, 按照其设置形式可以分为明沟、暗沟, 边沟的设置一般与路缘石形成一个整体。在工程实际应用中, 多选用梯形边沟形式, 梯形边沟的排水量相对较大, 而且具有较好的边坡稳定性, 特别适用于公路路基工程中土基相对薄弱的地段, 其边沟内侧长度比例约为1:1.5, 外侧与挖方边坡保持一致, 其底部尺寸一般为0.5m左右, 可根据新建公路地区的水文条件适当调节, 降雨较多或地势相对较低的取值稍大。另一种常用的边沟形式为矩形边坡, 该种边坡占地较少, 施工简单, 便于机械化施工, 能够有效降低工程造价。

3.2 截水沟

截水沟又称为天沟, 是指在路堑坡顶以外设置的拦截路基流水的排水构筑物, 截水沟的布置需结合地形进行设计, 填方路基上侧的路堤截水沟离坡脚的长度不宜低于2米。截水沟的水流不应流入到边沟中, 截水沟长度一般不会大于500米, 当长度必须超过500米时则应加设出水口, 将水流引至排水沟或边沟中。截水沟的设置首先要考虑其位置, 以不影响边坡稳定为基础, 纵坡水平一般与路线的纵坡水平保持一致。同时还应尽量与绝大多数地表水流的方向垂直, 以提高截水沟的截水功能, 缩短截水沟长度。

3.3 排水沟

排水沟的功能就是将边沟、截水沟以及路基附近的积水引向路基以外指定地点的排水构筑物, 排水沟的设计要根据排水系统的工程布局进行规划, 确定排水沟的深度和间距。排水沟的横断面一般为梯形, 土沟的边坡坡度一般为1:1.5, 横断面尺寸由水力水文条件经分析计算得出, 底宽和深度均不宜小于0.5米, 排水沟应尽量做成直线, 保证流水通畅。

3.4 跌水与急流槽

跌水是一种缓解高处落水冲力的排水构筑物, 沟底一般呈阶梯状, 水流呈瀑布跌落式通过, 使得上游高处的水能够安全自由的流入到下游的水利建筑中。跌水由进水口、跌水槽、出水口三部分组成, 各组成部分的设计尺寸由水力水文条件计算得出, 以充分发挥跌水的排水作用。急流槽是在坡度较陡的路段设置的一种使水流不离开槽底的沟槽, 通过上下游的水位差将水流引送至规定地点。急流槽的纵坡一般比跌水的纵坡更陡, 对结构的稳定性要求也更高, 一般用于山区公路的回头曲线路段。急流槽也由三部分组成, 进水口、急流槽以及出水口, 各部分横断面不尽相同, 且出水口部分一般加设消力池。

3.5 倒吸虹与渡水槽

对于有水流横跨路基的情况时, 应考虑使用管道或者沟槽的形式将水流从路基底部引入到规定位置, 这种管道和沟槽分别称为倒吸虹和渡水槽。倒吸虹和渡水槽是两种特殊的排水构筑物, 多用于公路路基排水与农田水利工程衔接处理。

4 排水系统的施工要点

4.1 边沟设计及施工要点

边沟在设置时一定要选择合理的位置, 一般设置于挖方地段, 对于填土高度不超过边沟深度的填方路段也可以设置边沟。在路堤靠山一侧的坡脚处, 也必须设置不渗水的边沟, 保证山体流水能够顺利排出, 避免路基积水。在公路平曲线转弯处进行边沟施工时, 要认真做好从坡的衔接工作, 防止曲线内侧存水或外溢。

4.2 截水沟位置选取要合理

截水沟的设置必须保证其不影响边坡的稳定性, 对于存在弃土的边坡其截水沟距离弃土堆应保证1米以上的距离, 且弃土堆坡脚距离挖方坡顶不得低于10米。当截水沟长度超过500米时必须在规定距离内设置足量出水口, 将水流引至自然沟或人工设置的边沟内。为避免积水下渗或冲刷, 影响路基强度和排水系统的性能, 必须对截水沟进行防渗和加固处理。

4.3 排水沟施工要点

排水沟作为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其线性要尽量平顺, 宜采用直线, 提高排水顺畅性, 在公路转弯处采用圆滑的弧线, 弧线半径不小于10米, 排水沟长度不宜过长, 一般不超过500米。此外, 在布设排水沟时, 应尽量远离路基, 距离路基坡脚不宜小于3米。对于水流湍急, 地质软弱的地段, 排水沟需对其表面进行一定的加固处理, 防止水流冲刷。

4.4 跌水及急流槽施工要点

跌水和急流槽在施工时必须选用浆砌结构, 保证其抗冲刷能力, 跌水的台阶高度应根据施工处的地形条件以及水流大小进行设计, 各级台阶的高度也可不同,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急流槽的纵坡不宜过大, 同时要综合考虑天然地面的地形特点, 做到上段陡, 下段缓。

5 结语

目前, 我国公路建设事业正处在一个蓬勃发展的大好阶段, 在对公路工程进行设计和施工时, 必须充分做好路基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工作, 重视路基排水系统的排水性能和工程质量。公路工程跨度较大, 地形地域条件复杂, 在路基排水系统设计时要结合不同路段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设计出既可靠又合理的排水系统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郑东.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排水系统的施工质量控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2]倪小旭.电石灰对滨海盐渍路基土性能改良研究[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3]穆家朝, 殷世林, 刘红杰.四川溪洛渡水电站加筋土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路基防护排水工程 篇2

一、路基人字形骨架边坡防护

人字形骨架边坡防护由护脚、主骨架、支骨架、截水沿组成。本施工段属低填方地段,平均路基高度4.7m,总工程量约1万方。

人字形骨架采用小型机械配合人工开挖,人工开挖沟槽现浇混凝土逐次逐级施工的次序。班组施工内容包括:

1、项目部测量定位完成后的,施工线设置。

2、淸刷坡面浮土,骨架基础开挖(用小型挖机开挖骨架,不能用挖机施工的部分,进行人工开挖,进行槽底密实平整。)

3、支模、混凝土施工(甲方负责混凝土到场,预制构件的场内转运,剩余工序全由乙方负责)、养护,缺陷修复。

4、施工完成后坑槽的回填。

5、回填种植土。

二、路基边沟

路基排水沟为0.6*0.6*0.08梯形沟,采用混凝土预制构件进行拼

装,水沟采用小型机械配合人工开挖,总长度4000m。班组施工内容包括:

1、项目部测量定位完成后的,施工线设置。

2、用小型挖掘机开挖,开挖后的水沟基底调平,整平,整形,夯实,达到水沟施工标准。

3、现场砌筑砂浆拌制。

公路路基排水设计探讨 篇3

关键词:公路 路基 排水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b)-0116-01

据资料统计,我国每年用于公路维护的费用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为了保证通车安全,道路受到破坏后进行修缮的费用正成为各级地方政府的一项巨大开支。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来自各个方面,有超载现象使道路超负荷的,也有工程施工过程偷工减料的等等。该文主要针对路基排水设计对道路使用寿命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找出目前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提出解决对策,从理论层面探讨公路路基排水设计对公路使用寿命以及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1 水对公路路基的有害影响

路基是公路的基础部分,路基的稳定性和坚固程度对公路的使用寿命和公路行车安全有重大影响。在公路路基设计中除了要考虑所处地区地质地貌等条件外,还应特别注意路基的排水设计,这是因为水对公路路基有很多不利影响,该问题即本文研究重点。水对公路路基的不利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土壤被水浸湿后,会导致其承受外部荷载能力的大大减弱,当车辆在路面行驶就会发生路基的沉陷。这是因为在浸湿环境中土壤颗粒内部粘结力被削弱,土壤必须在一定的湿度范围内才会有较强的粘结力,当被浸湿后,超出这个范围,稳定性必然大打折扣。另外,由于黄土的特性,在浸湿环境中会发生更为剧烈的沉陷,称为湿陷。因此如果黄土地区的公路路基排水系统设计不完善会给公路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

(2)水对盐渍土地区的影响非常大。其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盐渍土的沉陷。这种现象的发生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关系密切,大多发生在气候干燥地区。实验结果表明,盐分会随着土壤中的潜水由深处流向土壤表面,在干燥环境情况下,土壤表面水分容易被蒸发,留下盐分在土壤表层形成盐壳。盐壳的物理化学特性使得其无法回到土壤中,这样一来,原来土壤中的盐分被带走后留下孔隙,土壤原本较强的粘聚特性大大削弱,并且土壤孔隙的增大也使其透水性变大,最终导致盐渍土的沉陷。因此在盐渍土地区路基的排水设计的好坏也直接决定了公路的各项性能。

(3)水对山区公路路基的影响最常见、破坏性最大的现象是滑坡。造成路基滑坡的原因是地下水的渗透压力。地下水不仅会产生渗透压力,而且会降低土壤的抗剪强度,山区公路路基由于处于山坡上,特殊的地形状况决定了地下水对这种地形特殊的影响,山坡土有一部分属于滑动层,当该层被处于地下水浸湿环境中,会降低路基的稳定性。所以山区公路路基的设计应结合地区特点,做特别设计。

2 路基排水设计的原则

(1)公路路基排水设计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地质地形不同,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综合整治、讲究实效。要针对地区特点,制定适合当地地质条件的设计方案。另外设计思路还应注意整体布局和规划,设计出的方案也应符合经济性。

(2)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田灌溉的便利性应被考虑进排水设计中。路基排水沟渠应单独设置,不可与灌溉沟渠共用。要本着农田灌溉用水不影响公路路基的基本原则对路基排水系统进行重点规划。在施工条件受限的情况下,排水设计也应避免水利用水对路基的破坏。

(3)在设置排水沟渠时,应本着尽量不破坏天然水系的基本原则。

(4)排水设施的建设还应注意就地取材,以防为主。针对当地地质条件应具体分析其特点,就地取材既能满足设施建设需要,又能减少工程费用。

(5)最后一条原则是设计中要考虑路基结构不被破坏。为减少对路面的破坏作用,应尽量阻止水进入路基结构,并提供良好的排水设施,以便迅速排除路基结构内的水,亦可建筑具有能承受荷载和雨水共同作用的路面结构。

3 路基排水设计对策

路基的稳定性和强度对于水的作用非常敏感,保持路基常年处于干燥状态,确保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3.1 地势较低集中汇水的排水设计

城市道路立交低洼处地下水水位较高,特别是在下穿式立交中,道路低点比周围地面低3~6 m,且形成盆地地形,这样大气降水向低洼处汇集,就会造成路面积水,这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地面排水和地下排水。

(1)自流排水:当立交附近有低于立交最低路面的排水管區时,采用直接排水的方式,这也是城市道路立交经常采用的方式。自流排水是最安全、最经济的排水措施,它不需要消耗能源和其他工程设施的建设。

(2)调蓄排水:当达到洪峰时,如水体或干管水位高于路面水位的时候,将不能自流排水之流量引入蓄水池,待水体或干管水位回落时,再自流排水,但调蓄排水受条件限制应用不是很广泛:(a)在立交用地范围内有布置蓄水池的合适位置要与其他市政管道无较大的交叉,立交内雨水管道能自流接人蓄水池,蓄水池也能自流接人千管或河道泄空。(b)要求汇水面积较小,蓄水量不大,一场雨产生的全部水量最多不超过1000适用于较小的立体交叉。(c)通过设置排水泵站的方法来排除汇集在地势较低的水,但多数地区考虑到节约电费、减少物业管理和人员操作应尽量减少排水泵站的设置。

3.2 潮湿和过湿路基的排水设计

潮湿和过湿路基应首先疏干和换填处理。对于潮湿路基,含水量不是太高,施工前可在路基两侧挖纵向排水沟,并每隔一定距离挖一些横向排水沟,将路基水排到排水沟内,从而疏于路基;对于过湿路基,含水量较高,无法晾晒和疏干,只能采取换填的方式进行处理,如换填好土,换填透水性好的材料等。

3.3 降低路基地下水位的设计

降低路基地下水位,使路基处于干燥状态,在下穿式立交处,一般路面标高较低,大部分路基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导致路基湿软、变形、强度降低,最终发生破坏。降低地下水位通常可以在路基下地下水位一定高度范同内设置暗沟、渗沟和渗井等。

4 结语

路基排水设计的好坏关系到公路使用寿命的长短以及交通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从业者必须先进行总体规划和综合设计,相互协调、布置恰当,使各处的流水都有归宿和去向,提高效果和降低造价,全面完成排水任务。布置排水系统时,应联系路线的平纵面和横断面、沿线的地形、地质、气候和水文等情况综合考虑;路基排水沟渠的布置应与山区桥涵位置相配合;路基排水还应与当地农田排灌和水土保持工作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吴伟平,龙龙,李志勇.浅议公路路基排水系统的设计[J].山西建筑,2009(4).

[2]刘全中,陈利民.城市道路排水设计问题分析[J].江西建材,2011(12).

[3]冯剑.城市道路排水设计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11).

浅议公路路基排水系统的设计 篇4

关键词:路基,排水系统,设施,设计

水是危害公路的主要自然因素, 暴雨径流可以冲毁公路及其相关设施;积水、渗透和毛细水的上升可导致路基湿软、强度降低, 重者会引起路基冻胀、翻浆、湿陷及边坡塌方, 甚至整个路基沿倾斜基底滑动;进入路面结构层内的水分可浸湿无机结合料的粒料层, 导致基层强度下降, 使沥青面层出现剥落、龟裂和松散。

路基排水的任务是及时排出地表径流, 将路基范围内的土基湿度降低到一定的范围内, 保持路基常年处于干燥和中湿状态, 确保路基路面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1 排水组成

公路路基排水系统是由各种拦截、汇集、拦蓄、输送、排放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水设施和构造物组成的总体。公路路基排水无论如何划分, 对某一个点来说, 设施是独立的, 排水目的也是明确的 (如边沟、拦水带、截水沟等) , 但对一个面、一个线来说, 设施相互之间是联系的, 目的和功能是多样的。由此可见, 公路路基排水是一个系统工程, 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工程。

2 设计原则及思路

1) 根据公路各路段平纵线形、断面形式以及构造物, 详细调查、收集公路沿线各路段的气候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农田水利规划以及自然水系、植被等资料, 进行系统分析, 分清排水系统的主次和重点, 遵循先主后次, 先重点后辅助, 先地下后地面, 先排水后防护等原则, 拟定排水系统的总体思路。2) 应遵循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因势利导、综合治理、实效经济的原则。3) 根据各段水文地质以及公路构造物等因素, 认真研究分析排水的目的和任务, 明确核心任务, 确定各段排水类型和排水方法以及排水设施。4) 排水设施和排水方法的选择除认真分析其排水效果之外, 应充分考虑其负面影响和危害 (如明沟的“明沟效应”、路缘石排水的“隔墙效应”等) , 尽量避免和减少负面影响。5) 充分认识水对公路的危害和影响, 重视公路排水系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杜绝排水设计的“机械化”“通用化”“自然化”以及“当然化”的现象。6) 公路排水系统除考虑排除公路沿线地表、地下水之外, 还应防止和减少沿线水土流失和水质污染。7) 在公路排水设计和施工中, 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重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 应避免“墨守陈规”的“习惯性”, 并重视路面排水与行车安全的关系。8) 公路排水设计除考虑沿线地形、水文、地质情况, 跨越地貌单元岩层地组多, 山体开挖面大, 施工难度大 (如高边坡截水沟等) 等因素之外, 应充分考虑养护难度和成本。9) 公路排水系统的独立性和开放性较强, 设计中应结合路段特点, 充分重视路段排水的特殊性 (如隧道防排水, 下穿路段排水, 跨线桥桥面排水, 互通式立体交叉排水, 特殊路基排水等) 。10) 公路排水系统除要考虑排水设施的综合性、系统性、效果性、及时性、分散性、经济性等要求之外, 还应考虑其景观效果, 应充分考虑排水设施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和配合。11) 公路排水系统施工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和考虑施工期间的临时排水设施, 防止雨水软化土体, 避免形成“人工含水层”;应重视临时排水设施与永久排水设施的通用性, 以节省投资。12) 重视施工的组织, 否则“完美无瑕”的排水系统将留下遗憾, 如渡水槽、倒虹吸、明槽开挖与农田季节灌溉的矛盾。

3 基本排水设施

3.1 边沟

边沟一般设置在挖方路基的路肩外侧, 或低路堤的坡脚外侧, 用以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各流向路基的少量地面水, 包括路面、路肩、边坡坡面上流下的地表水。

边沟可采用梯形、矩形、碟形 (流线型) 、三角形横断面, 梯形边沟特点是排水量大, 边坡稳定性好, 适用于土质或软弱石质边沟, 其内侧沟壁为1∶1~1∶1.5, 外侧与挖方边坡相同, 主要尺寸底宽与深度一般为0.4 m~0.6 m, 干旱地区或水流少的路段取低限但不得小于0.3 m, 降雨集中或地势低洼地段取高限或更大值;矩形边沟横断面, 其特点是占地少, 施工方便, 适用于石质或铺砌式边沟, 沟壁边坡一般为直立或稍有倾斜, 主要尺寸底宽与深度一般为0.4 m~0.6 m;碟形边沟特点是美观大方与环境相协调, 占地多, 多用于积雪积砂路段;三角形断面特点是便于机械化施工, 适用于矮路堤或少雨浅挖地段土质边坡。

3.2 截水沟

截水沟的位置, 应尽量与绝大多数地面水流方向垂直, 以提高截水效能和缩短沟的长度。截水沟应保证水流畅通, 就近引入自然沟内排出, 必要时配以急流槽或涵洞等结构物, 将水流引入指定地点。截水沟的纵坡一般与路线纵坡一致, 当路线比较平时, 路堑或路堤坡面截水沟的纵坡也应很小, 这时应人为地把路堑或路堤坡面截水沟的纵坡加大, 使之不致产生淤积和积水。

3.3 排水沟

排水沟的横断面形式一般采用梯形, 尺寸大小应经水力水文计算确定。用于边沟、截水沟及取土坑出水口的排水沟, 由于流量较小, 不需特别计算, 但底宽和深度不宜小于0.5 m, 土沟的边坡坡度为1∶1~1∶1.5, 石质排水沟或加固排水沟, 可采用矩形断面形式。排水沟的位置, 可根据需要并结合当地地形条件而定, 离路基尽可能远些, 距离路基坡脚不宜小于2.0 m, 平面上力求直接, 需转弯时边尽量圆顺, 做成弧形, 其半径不宜小于10 m~20 m;排水沟长度宜短, 一般不超过500 m。排水沟水流进入其他沟渠或水道时, 应使原水道不冲刷或淤积, 一般应使排水沟与原水道成锐角相交, 交角不大于45°, 有条件时可用半径R=10b (b为沟顶宽) 的圆曲线向下游与其他水道相接。排水沟应具有合适的纵坡, 以保证水流畅通, 但不致流速过大而产生冲刷, 亦不可流速太小而产生淤积, 因此宜通过水文水力计算而确定。一般情况下, 可取0.5%~1.0%, 不小于0.12%, 如果大于3%, 应进行加固处理。

3.4 跌水与急流槽

根据水力计算特点, 跌水由进水口、跌水槽和出水口三部分组成, 各组成部分的尺寸由水力计算而定。跌水两端的土质沟渠, 应注意加固, 保持水流畅通, 不致产生水流冲刷和淤积, 以充分发挥跌水的排水效能。

急流槽的纵坡, 比跌水的平均纵坡更陡, 结构的坚固稳定性要求更高, 是山区公路回头曲线沟通上下线路基排水及沟渠出水口的一种常见排水设施。急流槽主体部分的纵坡依地形而定, 一般可达67% (1∶1.5) , 如果地质条件良好, 需要时还可以更陡, 但结构要求更严, 造价亦相应提高, 设计时应通过比较确定。按水力计算特点, 由进水口、急流槽 (槽身) 和出水口三部分组成。

若沟槽横断面不同, 为了能平顺衔接, 可在急流槽的进、出水口与槽身连接处设过渡段, 出水口部分设消力池。各部分的尺寸, 根据水力计算确定。急流槽的基础必须稳固, 端部及槽身每隔2 m~5 m在槽底设防滑平台埋入地面以下, 以防止滑动。当槽身较长时, 宜分段砌筑, 每段长5 m~10 m, 预留伸缩缝, 并用防水材料填塞。

4 结语

路基排水系统设计, 必须先进行总体规划和综合设计, 将针对某一水源和满足某项要求而设置的各种排水设施 (沟渠、管道、桥涵等) 组成统一的排水系统, 做到有的放矢、相互协调、布置恰当、水流顺畅, 使各处的流水都有归宿和去向, 以提高效果和降低造价, 全面完成排水任务。布置排水系统时, 应联系路线的平纵面和横断面、沿线的地形、地质、气候和水文等情况综合考虑;路基排水沟渠的布置应与山区桥涵位置相配合;路基排水还应与当地农田排灌和水土保持工作相结合。

总之, 不同路段、不同地理地质情况应采用不同方法, 做出合理、可靠的路基排水设计, 使道路的排水设计成为一个完整的综合排水系统, 使不同水源的水都可以迅速、顺畅的排出路界之外, 尽量降低公路范围内各结构物的含水量。

参考文献

[1]JTJ 018-97,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S].

[2]JTG D30-2004,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S].

浅谈公路路基路面排水施工技术论文 篇5

边沟是公路路面路基排水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边沟主要指的是在公路的两侧建造的排水沟,它的主要功能是对雨水和地表水进行分散,从而达到降低水的侵蚀性的效果。在边沟建设的过程中,应当跟随公路自身的走向进行建设,同时要能够符合公路路面整体弧度,能够充分地将路面的水进行分散,减少对于路面自身产生的影响。

3.2 截水沟建设要点

截水沟的主要功能是对于坡度较大的公路进行排水工作,在整体的建设过程中首先应当对公路的坡度和建设位置等进行综合性地研究和调查,针对坡度较大,位于沟谷中的公路进行重点建设。在建设的过程中应减少整体截水沟对原有公路产生的不良影响。同时,在进行截水沟建设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废弃土堆,这会严重影响到截水沟的建设质量,因此应对其进行必要的清理,防止对整体工程的建设造成不良影响。

3.3 排水沟建设要点

排水沟是路面排水设施设计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应按照国家相关设计和建设规定进行,严格控制建设质量。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应根据公路的不同走向和不同形状进行设计,并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建设排水沟。同时在排水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对路基的影响,总的来说就是要对排水沟的侧壁进行加固,提升排水沟的整体建设质量。

3.4 跌水和急流槽建设要点

跌水和急流槽是针对公路路面产生的急速和大量水流而建设的路面排水设施,在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跌水高度的把握,高度应当按照不同的地形和地质状况进行严格控制,要能够符合国家标准和公路建设的实际需求。急流槽在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对坡度进行严格地控制,以提升整体的排水质量,减少地表水和雨水对于公路路面产生的侵蚀和影响,提升整体公路的建设质量。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建设公路的过程中对于公路路基的建设不够重视,在建设的过程中路基经常受到雨水的侵蚀,直接导致了公路建设整体质量的下降。因此,文章着重对公路建设过程中路基路面的排水技术进行了探讨,要想提升公路整体的建设质量就需要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将排水工程和地下水结合在一起,同时要注重采用先进的防水技术对沟槽进行建设,形成完备的路基路面排水系统,防止雨水和地下水对路基和路面造成侵蚀。通过这些方法,能够提升路基建设的质量,也为公路整体建设质量的提升提供了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浅谈路基路面的排水设计 篇6

关键词:排水设计;路基路面;地下;地表

排水设计是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在以往路基路面的相关设计中,往往在对路基路面的厚度强度的要求过程中,忽视了路基路面的排水设计上的考虑。地下水以及地表水的长期侵蚀会使路基出现坍塌、沉陷,路面龟裂、松散、断裂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加剧了路基路面在结构上的破坏,缩短了公路的使用寿命。因此在路基路面设计中重视对排水环节的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水对公路路基路面的有害影响

根据水源的不同,影响路基路面的水流可分为地面水和地下水两大类,与此相适应的路基排水工程,则分为地面排水和地下排水。

地面水包括大气降水(雨和雪)以及海、河、湖、水渠、水库水。地面水对路基产生冲刷和渗透,冲刷可能导致路基整体稳定性受损害,形成水毁现象。渗入路基土体的水分,使土体过湿而降低路基强度。

地下水包括上层滞水、潜水、层间水等,它们对路基的危害程度,因条件不同而异。轻者能使路基湿软,降低路基强度;重者会引起冻胀、翻浆或边坡滑坍,甚至整个路基沿倾斜基底滑动。水还可能造成掺有膨胀土的路基工程毁灭性的破坏。 来源:考试大

水对路面的危害可以表现为:降低路面材料的强度,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和路肩处造成唧泥;移动荷载作用下引起的唧泥和高压水冲刷,造成路面基层承载能力下降;在冻胀地区,融冻季节水会引起路面承载能力的普遍下降。 来源:

2.路基排水设计的一般原则

2.1排水设施要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讲究实效、注意经济,并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和自然水系。一般情况下地面和地下设置的排水沟渠,宜短不宜长,以使水流不过于集中,做到及时疏散,就近分流。

2.2各种路基排水沟渠的设置,应注意与农田水利相配合,必要时可适当地增设涵管或加大涵管孔径,以防农业用水影响路基穩定,并做到路基排水有利于农田排灌。路基边沟一般不应用作农田灌溉渠道,两者必需合并使用时,边沟的断面应加大,并予以加固,以防水流危害路基。

2.3.路基排水要结合当地水文条件和道路等级等具体情况,注意就地取材,以防为主,既要稳固适用,又必须讲究经济效益。

2.4为了减少水对路面的破坏作用,应尽量阻止水进入路面结构,并提供良好的排水措施,以便迅速排除路面结构内的水,亦可建筑具有能承受荷载和雨水共同作用的路面结构。

3.路基路面的排水设计研究

3.1路基地下排水

地下排水的设施主要有:盲沟、渗沟、渗井、仰斜式排水孔等,地下水的主要特点是排水量不大,主要是以渗流方式汇集水流,对路基范围内流量较大的地下水应设置涵洞、暗沟等予以排除;对于路基范围内流量较小的地下水,可通过横向设置盲沟、纵向设置渗沟的方式排除地下水;对位于挖方段边坡上地下水,可设置仰斜式排水孔予以排除。

3.2路基地表排水

路基地表排水设施主要有: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与急流槽、倒虹吸及积水池等组成,这些设施分别设在路基的不同部位,具有各自不同的排水功能、布置要求及构造形式。边沟的断面型式和尺寸应结合地质条件、边坡高度及汇水面积通过水文和水力计算确定。填方段的边沟一般选用梯形断面,挖方段边沟一般选择矩形断面,少雨浅挖地段的土质边沟可采用三角形横断面。排水沟的主要用途在于将路基范围内各种水源的水流(如边沟、截水沟、取土坑、边坡和路基附近积水)引至桥涵或路基范围以外。排水沟的横断面一般采用梯形,尺寸大小应根据设计流量确定。

3.3路面排水设计

降落在路面上的雨水,应通过路面横向坡度向两侧排流,避免行车道路路面范围内出现积水。在路线纵坡平缓、汇水量不大、路堤较低且边坡坡面不会受到冲刷的情况下,应采用在路堤边坡上横向漫坡的方式排除路面表面水。③在路堤较高,边坡坡面在未做防护而易遭受路面表面水流冲刷,或者坡面虽已采取防护措施但仍有可能受到冲刷时,应沿路肩外侧边缘设置拦水带,汇集路面表面水,然后通过泄水口和急流槽排离路堤。④设置拦水带汇集路面表面水时,拦水带过水断面内的水面,在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上不得漫过右侧车道外边缘,在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上不得漫过右侧车道中心线。拦水带可由沥青混凝土现场浇筑,或者由水泥混凝土预制块铺砌而成。采用水泥混凝土预制块拦水带时,应避免预制块影响路面内部水的排泄。拦水带的顶面应略高于过水断面的设计水面高(水深),按设计流量公式计算确定。

中央分隔带排水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路面排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根据分隔带宽度、绿化和交通安全设施形式、分隔带表面的处理方式等因素,选择不同的排水方式:

宽度小于3m且表面采用铺面封闭的中央分隔带排水,降落在分隔带上的表面水排向两侧行车道,其坡度与路面的横坡度相同; 在超高路段上,可在分隔带上侧边缘处设置缘石或泄水口,或者在分隔带内设置缝隙式圆形集水管或碟形混凝土浅沟和泄水口,以拦截和排泄上侧半幅路面的表面水。缘石过水断面的泄水口可采用开口式,格栅式或组合式;碟形混凝土浅沟的泄水口采用格栅式。宽度大于3m且表面未采用铺面封闭的中央分隔带排水,降落在分隔带上的表面水汇集在分隔带中央的低洼处,并通过纵坡排流到泄水口或横穿路界的桥涵水道中。表面无铺面且未采用表面排水措施的中央分隔带,降落在分隔带上的表面水下渗,由分隔带内的地下排水设施排除。

综上所述,公路路基路面的排水设计是衡量公路质量的重要标准,无论是地下水还是地表积水都对路基路面带来不同程度上的损害,从而影响公路的正常寿命。因此在实际的公路路基路面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充分重视对排水设计的改进和完善,从而提高我国公路的建设质量。

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环球市场信息导报》(理论)杂志”。2011年4月28 日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

参考文献

[1]谢孟华.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J]交通世界,2008(9)

[2]张新天,高金岐等.沥青路面的水损坏及其预防对策,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3)

路基路面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与施工 篇7

1 路基路面的损害水源分析

在工程方面, 按照对路基路面产生损害的水的来源划分, 总共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大类:

第一类就是从大气当中直接降落到路面的表层或者从路堑的边坡上面流下来, 一直汇聚到路面当中的水, 这一类水的危害方式主要是通过冲刷路基的面层或者深入到面层结构当中, 对路基路面的稳定性和强度造成一定的危害。

第二类的水源就是随着大气降水落到路基边坡以及路面上, 然后汇集, 通过汇流而排到排水沟中的水, 这一类水可能会对路堤的边坡造成冲刷, 使得路基表面土体减少, 承载力下降, 增大土体的含水量而使路基强度下降。

第三类的水源就是路基边坡以及路面之外, 河水以及一些沟渠当中汇集而成的水, 这一类水可以对路堤产生冲刷, 以及通过浸润的方式损害路堤土体。

最后一类就是地下水, 即通过毛细作用, 从路基的底部慢慢上升到路基与路面当中的水, 这一类水可以降低路床的强度, 使得路基软化, 从而影响路基的承载能力。

2 路基路面的排水设计理念

路基路面的给排水设计是根据不同种类的水来源以及不同的危害特点, 通过对不同的工程结构设置不同的堵截以及疏排的方式, 对危害到路基路面结构的水源进行控制, 以期减小水源对于路基路面结构的破坏。结合不同的路基形式以及地貌特征, 路基路面给排水的设计可以分为五个不同的子系统:

1) 路堑边坡排水系统。在路堑的边坡顶端设置截水沟, 通过截水沟截断来自坡顶的水, 并在边坡上设置平台排水沟以收集边坡的排水, 在挖方路段设置必要的边沟, 用来收集雨水和路面的排水。

2) 路堑地下排水系统。在挖方段的边沟底部设置盲沟来截断边坡的地下渗水, 然后在边沟的外侧回填能够透水的材料并且与盲沟相连, 达到排水的目的, 防止地下水损害路床。

3) 路面的排水系统。在路面上面设置合理的横坡, 使得雨水能够通过路面横坡流向两侧, 坡面不受冲刷时, 采用散排的方式排除路面表面水;坡面易受冲刷时, 设置拦水带集中排水, 通过泄水口与急流槽将水排出路堤。

4) 中央分隔带排水。这主要是采用中分带底部设置碎石盲沟的方法, 收集上部的绿化带渗下来的水, 并设置中央分隔带集水井, 将水排到中央分隔带集水井, 通过接缝隙式排水急流槽导流出路基。

5) 路堤边坡的排水。就是在坡面上设置急流槽, 与集中排水泄水口相连。

3 路基路面排水系统的施工

路基路面排水系统的结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比较常见的形式有浆砌片石、混凝土砌块、现浇混凝土以及铁构件等形式的结构,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 因为这些结构对于路基路面的主体结构来讲, 重要性并不是非常突出, 是属于附属工程, 因此, 在施工当中的重视程度以及监理的监理力度都表现的相当不足, 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对于排水系统的施工都不重视, 这样就造成了施工质量的问题比较普遍, 比较多发, 没有能够体现设计的意图, 给工程的后续维护造成了困难, 也消耗了维护单位的成本。结合目前排水系统的施工情况与路基路面本身的特点, 笔者对于路基路面排水系统的施工提出以下观点:

1) 在施工之前要熟悉图纸。路基路面的排水系统是保证路基路面稳定性的重要系统工程, 它是一系列排水子系统的有机结合, 需要与环境高度协调, 所以排水路径的设置, 排水断面的设置, 以及各个子系统与结构之间的配合与衔接都有必要深入理解与体会, 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应当反复熟悉图纸, 并对图纸进行现场核对, 一旦发现问题就及时反馈, 并通过设计得到修改与纠正, 这样能够保证设计意图的正常传达。

2) 合理安排各个部分的施工。由于在施工过程当中, 每个不同的工序可能对于给排水的要求不同, 因此, 结合主体结构的施工进度来制定给排水系统的施工进度计划是最为合理的, 这也可以节省施工单位投资的成本, 并提高工程的耐久度与质量。

3) 在路基的土石方工程开始之前, 可以先做临时排水工程, 开挖临时的排水系统, 将临时排水系统与永久排水系统结合起来, 形成更合理排水系统。在施工当中应当注意准确放线, 保证工程的合理性。

4) 为了保证路基路面工程施工的稳定性, 减少二三类水对于路基路面的损坏, 当路堤的填筑高出地面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 就应当抓紧对于路基纵向排水沟的施工, 并在合适的时间对路堤边坡进行防护, 对路基顶面与边坡的防水排水系统进行施工, 以保证路基路面排水的顺畅, 保证不积水, 使路基在施工过程当中能够保持稳定, 土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受到雨水的冲刷, 路堑边坡在分级开挖的过程当中, 也应当随着开挖做防护并完成相应的排水工作, 保证路基路面不受雨水冲刷。

5) 对于路基路面工程来讲, 涵洞是排水系统汇集的最后通道, 所以应当在路基土石方完成的同时或者提前完成涵洞工程, 以保证整个工程的排水功能。涵洞排水系统在施工当中应当注意与其他排水系统的通道连接以及清污结构的设置。

4 各类排水系统的施工连接

在施工当中, 排水系统的横向排水管与边沟的连接应当注意, 横向的排水管要通过边沟的墙身把水引到边沟中去, 所以一般在先施工的边沟上面预留孔洞, 对于盖板边沟来讲, 还应该仔细检查孔与管道之间的封堵情况, 看连接是否严密。

边沟与纵向排水沟的连接一般是在路基的填挖处, 由于边沟埋藏较深, 因此在结合的部位较为平缓时, 容易使得底部的盲沟出水比较困难, 所以要加长边沟的长度, 在沟底高程适宜的位置接上排水沟。

5 结语

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属于路基路面的主体工程, 是主体工程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其施工跟随着主体施工的每一个阶段, 而且施工遍布于主体结构施工的每一个角落, 对于路基路面工程的控制有着自身的特殊性, 所以在施工中, 除了要关注工程结构的实体质量, 还应当要考虑工程各个部分以及同一部分不同部位之间的衔接质量关系, 以及不同的施工方法对于整个排水系统功能以及作用的发挥程度, 所以在施工当中应当对各个不同的连接部位的质量进行重点监控, 只有提高施工水平, 才能够保证排水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

摘要:对路基路面的损害水源进行了分析, 通过研究路基路面的排水设计理念, 对路基路面排水系统的施工技术作了详细阐述, 并探索了各类排水系统的施工连接方式, 以充分发挥排水系统的作用。

关键词:路基,路面,排水系统,排水沟

参考文献

[1]任加国, 许模.公路路基内部排水机理模拟研究[J].公路, 2003 (5) :23.

[2]魏云杰, 许模, 卢书强, 等.西部公路路基内部排水效果模拟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3 (1) :31-33.

[3]沙爱民, 胡力群.半刚性基层材料抗冲刷性能试验方法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 2002 (2) :49.

[4]黄立葵, 何慧斌, 张迎春, 等.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水冲刷破坏[J].中南公路工程, 2003 (3) :161-162.

[5]廖远金, 罗文涛.排水基层施工技术[J].广西交通科技, 2003 (4) :98-99.

[6]程刚.排水性沥青路面路用特性评价和展望[J].山西建筑, 2014, 40 (32) :146-148.

[7]姚祖康, 毕艳祥, 庄少勤, 等.沥青碎石排水基层的设计与施工[J].公路, 2001 (12) :22.

分析路基地面排水和地下排水 篇8

排水设施对于公路的路基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对特殊土质, 比如对水浸泡易于松软的土质和易于软化的岩石路基, 做好排水设置更是重中之重, 路基边坡和基地的稳定取决于排水设施的建设。公路路基的排水一般分为地面排水和地下排水两种。

2 地面排水设施布置原则

a.在路堤外设置排水沟, 视情况而定设置单侧或双侧, 也可以设置取土坑排水。

b.路堑应在路肩两侧设置侧沟。

c.路堑顶边缘以外, 需设置单侧或双侧截水沟。

d.路基外侧水必须引入河道或桥涵内排至路基以外。

3 路基地面排水设施及施工要点

路基地面排水可采用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与急流槽、拦水带、蒸发池等设施, 下面就对各个设施的设置部位及要求做一简单的概述:

3.1 边沟

3.1.1 边沟设置:

边沟一般设置在填土高度小于边沟深度的填方地段以及挖方地段路堤较低的坡脚处也应该设置边沟。设置边沟一般分段设置出水口, 因为出水口不仅一按保证将水引出路基以外, 而且还要根据当地的气象水文情况设置, 以保证水必须能及时的排除路基以外。

3.1.2 施工要求:

适当的加深曲线外侧边沟, 使增加值等于超高值即可。平曲线处边沟施工, 要求沟底纵坡应与曲线前后沟底纵坡平顺衔接, 曲线内侧有积水或外溢现象绝不允许发生。在土质边沟地段, 沟底纵坡大于4%时, 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边沟的加固;铺砌边沟一般采用浆砌片石, 片石应符合规范要求, 砌缝砂浆饱满, 沟身不漏水;沟底采用抹面时, 应保证抹面平整, 压光。

3.2 截水沟

3.2.1 截水沟设置:

没有土方挤压的情况下, 可不考虑地面积压问题, 截水沟的设置以及离挖方路基坡顶的距离由土质情况决定, 但要以不影响边坡的稳定为前提条件。对一般土质而言, 截水沟距路基坡顶不小于5m, 而对湿陷性黄土地区距离则不应小于10米, 并且, 在截水沟设置的同时还应进行加固处理, 以防渗漏。截水沟中挖出的土, 应堆放于路堑与截水沟之间, 整体成T型, 并并进行夯实, 做成顶面倾向截水沟的横坡, 倾向角度为1.5%~2%。在路基上有闲置土方的时候, 截水沟应与闲置土方有一定的距离一般为2~6米, 弃土堆坡脚离开路基挖方坡顶不应小于5m, 在弃土堆的顶部也设置1.5%~2%倾向截水沟的横坡。山坡上路堤的截水沟与前面说的略有不同, 其离开路堤坡脚至少2.0~5.0m, 且截水沟挖出的土则填在路堤与截水沟之间, 并修筑向沟倾斜坡度为1.5%~2%的护坡道, 保证路堤内侧地面水顺利排出。

3.2.2 施工要求:

截水沟长度超过一定的距离时应选择适当的地点设出水口, 将水引至自然沟中或桥涵进水口, 截水沟必须有固定的出水口, 必要时须设置排水沟、跌水或急流槽。截水沟的出水口必须与其他排水设施平顺衔接。为防止水流下渗和冲刷, 截水沟应进行严密的防渗和加固, 地质不良地段和土质松软、透水性较大或裂隙较多的岩石路段, 对沟底纵坡较大的土质截水沟及截水沟的出水口, 均应采用加固措施防止渗漏和冲刷及沟壁。

3.3 排水沟

3.3.1 排水沟的线形要求平顺, 尽可能采用直线形, 转弯处宜做成弧线, 其半径不宜小于10m, 排水沟长度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3.3.2 排水沟沿路线布设时, 应离路基尽可能远一些, 距路基坡脚不宜小于3~4m。

当水流的流速大于容许冲刷流速时, 沟底、沟壁, 应

采取表面加固措施。

3.4 跌水与急流槽

3.4.1 跌水与急流槽必须采用浆砌结构或混凝土结构, 跌水的台

阶高度可根据地形、地质等条件决定, 多级台阶的各级高度可以不同, 其高度与长度应之比与原地面坡度相适应。

3.4.2 急流槽的纵坡不宜超过l:

1.5, 同时应与天然地面坡度相配合。当急流槽较长时, 槽底可用几个纵坡, 一般是上段较陡, 向下逐渐放缓。

3.4.3 当急流槽很长时, 就分段砌筑, 每段不宜超过10m, 接头用防水材料填塞, 密实无空隙。

3.4.4 急流槽的砌筑应使自然水流与涵洞进、出口之间形成一个

过渡段, 基础应嵌入地面以下, 基底要求砌筑光滑平台并设置端护墙。路堤边坡急流槽的修筑, 应能为水流入排水沟提供一个顺畅通道, 路缘石开口及流水进入路堤边坡急流槽的过渡段应连接圆顺。

3.5 蒸发池

在路面上的水无法引出路基以外时, 我们可以在路基就近设蒸发池, 当用取土坑作蒸发池时与路基坡脚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10m。面积较大的蒸发池至路堤坡脚的距离不得小于20m, 坑内水面应低于路基边缘至少1m。坑底部应做成两侧边缘向中部倾斜0.5%~1%的横坡。取土坑出人口应与所连接的排水沟或排水通道平顺连接。

3.6 拦水缘石

为避免高路堤边坡被路面水冲刷要在路肩上设拦水缘石, 将水流拦截至排水沟或在拦水带开口处设急流槽引离路基, 与高路堤急流槽连接处应设喇叭口。设拦水缘石路段的路肩宜适当加固。

4 路基地下排水设施及施工要点

4.1 地下排水设施类型

对路基有危害的地下水, 应根据地下水类型, 含水层埋藏深度, 底层的渗透系数等条件, 选用明沟、排水槽、渗水暗沟、渗水隧道、渗井、渗管等。

4.2 各种类型地下排水设施的施工

4.2.1 一般当地下水埋藏浅或无固定含水层时, 可采用明沟、排水

槽、渗水暗沟等, 地下水埋藏较深或为固定含水层时, 可采用渗水隧道、渗井、渗管等。

4.2.2 渗水暗沟的纵坡一般不宜大于0.

5%, 宜不宜小于0.2%, 而且要有防淤措施。渗水暗沟, 渗水隧道的断面尺寸, 应根据埋藏深度, 施工和维修条件确定。一般宽度不宜小于1.2m, 渗水暗沟的排水孔应在冰冻线一下0.5m, 截水的渗水暗沟的基底应埋入隔水层不少于0.5m, 边坡渗沟, 支撑渗沟的基底应设置在含水层一下坚实的土层上。

4.2.3 渗沟和渗水隧道的截水部分可采取砂砾石, 土工纤维做反滤层。

砂砾石反滤层的层数, 厚度和颗粒级配的要求, 根据坑壁土质和反滤层材料计算确定。砂砾石应筛选清洗, 其中颗粒小于0.15mm的含量不大于5%。无砂混凝土块板反滤层的厚度可采用10~20cm, 当坑壁土质为粘性土或粉细纱时, 在无砂混凝土块板外侧, 应加设10~20cm厚的中粗砂或土工纤维反滤层。

4.2.4 渗水暗沟每隔30m, 渗水隧道每隔120m和平面转折及纵坡变坡点处, 应设置检查井。

结束语

浅析路基排水、防护设施施工 篇9

1 路基路面排水

水是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许多公路出现病害和隐患都是由于水作用于路基造成的, 另外在施工的过程中因当从保护环境做起, 在不损害当地农田水利设施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和施工, 也必须要在施工的过程中做好排水工作, 尤其是路基排水, 要能够形成系统化的排水要求, 使得其与地区排水规划相协调。

路基排水的主要任务是将路基范围内的土基适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并且能够合理的降低, 保持常年处于干燥状态, 这是确保路基和路面具有足够稳定性、强度和整体性依据。在路基施工中应重视施工排水, 避免在路基施工中由于各种原因的水患造成损失。影响路基的水流我们普遍的分为地面水和地下水两大类, 与此相应的道路工程在施工之中排水系统一般分为地面排水和地下排水两种。

1.1 地面排水

地面排水是路基排水系统中最常见的排水措施, 边沟、跌水、地表排水管和激流槽是最常见的地面排水措施和方法。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上的排水沟渠, 在施工的过程中一般都是采用铺砌防护进行排水, 也有一些工程是采用浆砌片石加固、水泥预制板等方式来排水。在高速公路和以及公路的地基排水处理中一般是通过逢沟设置涵管的做法来进行排水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这一方法也逐步得到了改善, 对路线两侧的灌溉沟渠重新系统布置, 这就避免了过去穿越路线排灌涵洞的施工方式, 从而提高了路基工程的施工质量, 也减少了施工工期和材料的浪费。在施工中做到各种水沟的沟壁平整坚实, 沟内不留有松土、石块。沟底平顺, 排水畅通, 无阻水现象, 并按设计图纸所示将水引入排水系统。在浆砌砼块加固之前, 对沟槽进行修整, 采用灰土加固沟底和沟壁, 做到沟底和沟壁坚实平整, 沟底标高及断面尺寸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钢筋混凝土盖板采用预制安装施工。采用干砌片石铺砌时, 选用有平整面的片石, 砌缝要用小石嵌紧。采用浆砌块 (片) 石铺砌时, 做到砌缝砂浆饱满, 勾缝顺直, 沟身不漏水。

路面排水的任务是迅速排除路面范围内的降水, 减少水从路面渗入, 使之不冲刷路基边坡路拱横坡应≥2%。雨水排出路面有两种方式。 (1) 集中排水, 在硬路肩外侧设置水泥混凝土预制块或现浇沥青混凝土的拦水带, 以其与硬路肩路面构成三角形的集水槽流水, 每隔50m间距设一泄水口, 与路堤边坡急流槽衔接将雨水排到坡脚排水沟中设超高路段的排水通过设在中央带的园形开13排水构或雨水井进行排除。在西部降水量低的地区大多采用在中央分隔带设过水槽排水。 (2) 分散排水, 多用于西北地区地势平坦, 路线纵坡小于0.3%的长路段, 除了硬化路肩和加固路基边坡外, 在经过地下水位较高的绿洲地带, 也要防止边坡上部的植革向上生长挡住横向排水出路造成路表积水, 改进的方法是硬化路肩, 设置路肩排水沟, 增大沟坡排水。急流槽的施工按规范规定, 将基础嵌入地面, 其底部按图纸修筑抗滑平台, 并设置进出口端护墙, 以保证抗滑稳定性和防止冲刷。 (3) 边坡急流槽的汇集流水过渡段及出口处设置消力槛等, 按图纸所示或监理工程师指示进行施工。

1.2 地下排水

路基地下排水仍多用暗沟、盲沟、渗沟、渗井等, 其特点是以渗透力式排水, 当水流量较大, 多采用带渗水管的渗沟。传统的砂砾料反滤层多改用有反滤功能的土工织物, 几年前研制的带有钢圈、滤布和加强合成纤维组成的加劲软式透水管直径830cm, 很适用于地下排水。

1.3 路基挡护工程施工

(1) 挡墙、护墙施工时, 按设计图纸设置的位置, 标高和断面尺寸进行开挖, 将基础置于设计标高位置。地基承载力不够采用换填夯实的方法。 (2) 利用的砂石材料, 均经过筛选和清洗, 不得有泥土混入。 (3) 挡墙、护墙施工注意防排水。

2 路基防护

路基的修筑改变了地层的天然平衡状态, 以及路基暴露在空间, 不断受各种错综复杂的自然因素侵蚀, 因此需要进行各种类型的防护。

2.1 坡面防护

坡面防护的目的是防止地表水流的冲刷、坡面岩土的风化剥落以及与环境的协调。近年来, 随着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高等级公路的边坡, 多采用种草防护边坡较高时, 采用砌石框格 (方型、菱形、拱型、M型) 种草防护。由于西部干旱缺水, 边坡种草防护类型的选择很重要, 现大多采用草坪植生带, 即将草籽、肥料和土均匀拌和裹于土工物内, 当草籽发芽也长成草起到固土作用后, 无纺布纤维自然腐烂, 不会污染环境, 效果很好。每次洒布沥青前应根据集料运输和集料撒布能力确定沥青洒布长度, 避免浇油后待料。石砌圬工防护仍较普遍使用, 混凝土预制块护坡多用在路堤边坡, 连片的及带窗孔的护面墙;用于路堑边坡。破裂的或易于风化破碎的岩石路堑边坡采用锚杆挂铁丝网或高强塑料网格喷浆或喷射混凝土以及喷射纤维混凝上防护也有较好的效果。但由于石砌圬工及混凝土防护造价高、易破损等诸多问题, 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 建议大力推广既能改善生态环境、美化景观, 又一劳永逸的种草防护。

2.2 冲刷防护

防护沿河路基边坡免受冲刷仍多采用直接防护。传统的砌石、抛石、铁丝石笼、挡土墙等有所改进, 用高强土工格栅代替铁丝做石笼, 用聚脂或聚胺脂类土工织物混凝土护坡模袋做成的护面板防护受水冲浪击的边坡, 很能适应土体不均匀沉降。

2.3 支挡防护

挡土墙用于支挡防护目前仍占主要地位。石砌的重力式挡土墙多用于石料丰富、墙高较低、地基较好的场合;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悬臂式挡土墙、扶壁式挡土墙和板柱挡土墙其受力比较合理, 墙身圬工体积小, 也己广泛应用于公路路基的防护。垛式挡土墙易于调整墙的高度, 并采用预制构件拼装, 是一种特殊型式的挡土墙。

结束语

总之, 公路的路基质量对公路的使用性能影响较大。因此在进行路基施工时应严格按照规范、按照设计进行。同时针对不同的路基项目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 通过在施工中不断总结经验, 逐步积累公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对于提高公路使用品质, 降低工程造价, 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 在施工之中, 路基施工要遵循规范要求, 确保质量, 创造出优质工程, 服务于社会。

摘要:在公路施工之中, 路基排水、防护工程在施工中是不容忽视的重点, 要注重消除其中存在的各种缺陷, 不但能够对主题工程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而且还能够美化工程外观, 使得公路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文介绍了路基路面排水、路基防护等施工工艺分析, 旨在为日后同行施工提供借鉴。

关键词:路基,工程建设,施工,排水

参考文献

[1]于树翰.道路工程[Z].

[2]罗竟, 邓延权.路基工程现场施工技术[Z].

关于道路路基排水设计分析 篇10

道路的建设都应设置完善的排水设施, 不能长期浸水或积水, 以防发生泥泞、松软和滑坍影响行车安全。在道路排水设计时应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是如何减少地下水、农田排灌水对路基稳定性及强度的影响, 称为第一类排水;其二是如何将路表水迅速排出路基之外, 减少因路表水排水不畅或路表水下渗, 最大限度地减少雨水对路基、路面质量的影响, 使道路结构和使用性能得到保障, 称为第二类排水。在道路路基排水设计时应结合道路等级和该地区的自然条件进行综合考虑, 合理充分利用地形和天然水系, 各项设施完善的布置, 形成良好的排水系统, 确保排水通畅和养护方便, 提高路面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二、道路路基排水设施分类

道路的位置不同路基的建设也就不同, 采用的排水设施需根据情况而设置。

(1) 地表排水沟渠:将路界范围内形成的地表径流, 以及毗邻地带可能进入路界的地表径流和影响路基稳固的地表积水进行排除, 通常采用边沟、截水沟和排水沟等。

(2) 地下排水沟管:将路基范围内的地下水进行排除, 也起到降低地下水位的作用, 通常采用明沟、暗沟和渗沟等。

(3) 路面排水设施:指路面和中央分隔带部位排水而采取的工程措施。路面排水由路面横坡和路肩横坡, 汇集于边沟或以横向漫流形式向路堤坡面分散排放。

(4) 泄水和蓄水结构物:泄水结构物是指使水流穿越路基的设施, 如桥梁、涵洞、倒虹吸和渡水槽等;蓄水结构物是指将山坡的地表水或排水沟渠汇集的水, 拦蓄在一定的地点, 任其蒸发或下渗, 专门设置的蓄水池。其作用就是将路基上方的水流宣泄至下方或拦蓄于路基范围以外。

三、路基排水设计原则

路基排水设施在不同的位置, 各自的功能、布置要求和构造形式都不相同, 主要包括有边沟、截水沟、排水沟、渡槽、倒虹吸和积水池等。在进行设计前充分考察当地的情况, 如地质、周围环境设施, 将路基排水和涵洞排水、排水沟的纵向设置与平面设置、地下排水和地表排水结合起来加以分析考虑, 保证设计出的方案是合理的、科学的, 达到设计理想的目标。

(1) 排水设施要讲究实效因地制宜, 一般情况下地面和地下设置的排水沟渠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和自然水系, 以使水流不过于集中宜短不宜长、注意经济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合理布局, 就近分流做到及时疏散。设计前必须进行调查研究考虑路基排水与桥涵布置相配合, 排水沟渠的平面布置与竖向布置相配合, 地下排水与地面排水相配合, 在重点路段还要进行排水系统的全面规划查明水源与地质条件。为了防止农业用水影响路基稳定, 注意与农田水利相配合, 必要时可适当地增设涵管或加大涵管孔径。

(2) 路基排水在结合当地水文条件和道路等级等的基础上必须考虑其经济效益。

(3) 提供良好的排水设施, 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水对路面形成的破坏作用, 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排除路面结构内的积水, 最大限度的提高路面结构的抗水害能力, 尽量阻止水进入路面结构。

四、道路路基排水设计要点

1. 道路路基地表排水沟渠设计

路基及边坡的坚固和稳定需得到保证, 在布置好路基排水系统后加强排水设施的设置, 对相应的排水结构进行设计, 设计内容主要有确定平面设置、沟底纵坡、断面尺寸和结构形式等方面, 这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关联, 因此在设计时要统一考虑。

(1) 地表排水沟渠的平面设置, 应根据排水系统设计要求加以确定。在边沟和路肩排水沟应与路中线平行, 设置在沿路边沿;在截水沟与路堑坡顶或路堤坡脚之间的需存在一定的距离, 但不能过远, 防沟内的水浸湿坡体或坡脚。在地质良好和地形平缓处设置排水沟渠, 能保证沟渠本身稳固并减少工程量, 在设置排水沟渠时注意保留一定的纵坡, 以起到沟内的水流能尽快排出, 以防发生漫溢或引起冲刷的作用。

(2) 沟底纵坡不宜小于0.5%, 在一些特殊地段中最小纵坡为0.25%, 沟壁铺砌的沟渠可减小到0.12%, 在纵坡大于3%的情况下, 土质沟渠常需进行冲刷防护。边沟和路肩排水的沟底纵坡与道路路线纵坡相同, 在路线纵坡不能满足排水要求的情况下, 及时采取其它措施或重新调整边沟纵坡;弯道超高路段的边沟, 沟底纵坡应与弯道前后段平顺衔接, 不允许有积水或外溢现象发生;路堑边沟的外侧边坡坡度应与路基挖方边坡保持一致。

(3) 沟渠的断面尺寸需满足排泄的设计流量。沟渠的泄水能力, 与断面情况及沟底纵坡有关, 为防止水流溢出, 路面表面排水计算泄水口流量时, 水深不宜超过沟深的2/3, 路基排水沟渠的沟顶, 应高出沟内设计水位0.2 m。

(4) 结构形式, 对于经常生长杂草影响养护工作和外观的地段, 必要采取浆砌片栽砌卵石、水泥混凝土预制构件等措施进行防护。

2. 道路路基排水系统设计

路基排水设计应满足各项排水设施组要求, 形成统一完整的综合排水系统, 进行总体规划和综合设计, 起到提高排水效果和降低工程造价的作用。

布置路基排水系统考虑道路的平纵面和横断面, 对该地段的各种水源进行查明了解, 掌握其对路基能造成危害程度, 再结合沿线的地形、地质等条件合理的布置排水设施, 使各项设施衔接配合, 形成排水网络。规划道路排水系统需综合系统的考虑各个因素, 如注意地表和地下排水的协调性, 排水沟管与沿线的天然水系及桥涵泄水结构配合度, 另外地表排水设计与坡面防护工程也要协调配合。还有就是防止冲毁农田或危害其它水利设施, 结合当地的农田水利等建设规划, 以保证农田排灌系统正常运行。

3. 道路路基地下排水沟管设计

路基地下排水设计前做好调查工作, 对地层和地下水的情况有充分的了解, 再根据排水的需要设定合适的排水结构物。对地下水可采取拦截、疏干、降低地下水位和引排等措施。

(1) 拦截:路基范围内有水层露出, 在地下水流上方设置明沟或渗沟, 将其截断并引离。

(2) 疏干:路基边坡坡体上层滞水或降水浸湿采用在坡体内设置Y形或拱形边坡渗沟, 以疏干和排除其中的地下水, 防止产生坍塌或滑坡等病害。

(3) 降低地下水位:为保证路基处于干燥的状态, 在边沟下设置纵向渗沟, 降低地下水位。

(4) 引排:路基范围内有泉眼出露或汇集的地下水流时, 用地下排水沟管将水引出并排除, 另外在寒冷地区, 沟管应作防冻保温措施, 以免水流结冰而堵塞。

4. 中央分隔带排水设计

中央分隔带排水是排水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不同因素选择不同的排水方式, 最常见的就是带有铺面的横断面形式, 当中央分隔带宽度小于3 m采用双向横坡, 当中央分隔带宽度大于3 m设置内倾的横向坡度。

五、结语

排水是道路建设一项重要环节, 道路排水不畅不仅影响了交通行车的安全, 同时破坏道路降低了路面的的使用寿命。在进行排水设计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合理布局, 选择最佳排水方案, 以投资最低、排水能力强、稳定来建设道路排水系统。

参考文献

[1]袁文忠.浅谈路基路面的排水设计[J].北方交通, 2008, (07) .

[2]刘勇.浅析公路路基排水施工技术[J].大陆桥视野, 2011 (04) .

[3]张文涛.公路水毁及其防治对策[J].西藏科技, 2007 (11) .

上一篇:鸡白痢的诊断及防治下一篇:葡萄糖转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