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白痢的诊断及防治

2024-06-09

鸡白痢的诊断及防治(精选八篇)

鸡白痢的诊断及防治 篇1

1 流行特点

病鸡和带菌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播来源, 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 各种年龄、不同品种的鸡都可感染。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该病所造成的损失与种鸡场本病净化程度、鸡群饲养管理水平以及防治措施是否得当有着密切关系。沙门氏菌对热的抵抗力不强, 污染的鸡蛋, 煮沸5min可以杀死本菌, 70℃经过20min也可以使之死亡。一般消毒药都能迅速杀死此菌。

2 临床症状

胚胎感染出壳后的雏鸡, 一般在出壳后表现衰弱、嗜睡、腹部膨大、食欲丧失, 绝大部分经1~2d死亡。

雏鸡在5~7日龄时开始发病, 病鸡精神沉郁, 低头缩颈, 闭眼昏睡, 羽毛松乱, 食欲下降或不食, 怕冷喜欢扎堆, 嗉囊膨大充满液体。突出的表现是下痢, 排出一种白色似石灰浆状的稀粪, 并粘附于肛门周围的羽毛上。排便次数多, 使肛门常被粘糊封闭, 影响排便。病雏排粪时感到疼痛而发出尖叫声。有的病雏呼吸困难, 伸颈张口。有的可见关节肿大, 行走不便, 跛行, 有的出现眼盲。

成年鸡白痢多是由雏鸡白痢的带菌者转化而来的, 呈慢性或隐性感染, 一般不见明显的临床症状。当鸡群感染比例较大时, 明显影响产蛋量, 维持时间短, 种蛋的孵化率和出雏率均下降。有的鸡见鸡冠萎缩, 有的鸡开产时发育尚好, 以后则表现出鸡冠逐渐变小、发绀。病鸡时有下痢。

3 诊断要点

一般只根据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病雏临诊症状及病理变化, 就可作出初步诊断。采取卵巢、睾丸、心、肝、脾等组织进行细菌学检查可确诊本病。成年鸡通常不表现明显的症状, 仅仅依据临诊表现要在一个鸡群中作出明确诊断是有困难的。血清学诊断对检出鸡群中的带菌鸡是最常用的方法, 要注意鸡伤寒、副伤寒与本病有交叉的阳性反应。此外, 还应注意与雏鸡的曲霉菌病相区别。

4 治疗方法

磺胺类以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嘧啶和磺胺二甲基嘧啶为首选药 (蛋鸡不适用) , 在饲料中添加不超过0.5%, 饮水中可用0.1%~0.2%, 连续使用5d后, 停药3d, 再继续使用2~3次, 对鸡白痢均有较好的效果。其他抗菌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均较敏感, 庆大霉素制剂饮水, 雏鸡2次/d, 每次用量1000~1500U, 连饮3~5d, 可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用药时不可长时间使用1种药物, 应考虑到有效药物可以在一定时间交替、轮换使用, 药物剂量要合理, 防治要有一定的疗程。

5 预防措施

加强育雏管理。育雏室经常保持清洁干燥, 温度要维持恒定, 垫草勤晒勤换, 雏鸡群不能过分拥挤, 饲料要配合适当, 防止雏鸡发生啄癖, 饲槽和饮水器防止被鸡粪污染。

注意常规消毒。鸡舍及一切用具经常清洗消毒, 搞好鸡场的环境卫生。孵化器在应用前, 要用甲醛熏蒸消毒。育雏室和一切用具要经常消毒。孵化种蛋在孵化前用甲醛熏蒸消毒。

挑选健康种鸡、种蛋。建立健康鸡群, 坚持自繁自养, 慎重地引进种蛋、种苗。每年春秋两季对种鸡不定期地检测鸡群的抗体水平, 坚持淘汰阳性感染鸡和可疑鸡。对患鸡群应每隔2~4周检测1次, 经3次后一般即可净化鸡群。

对新购进的鸡, 应选用合适的药物进行预防, 有助于控制本病。雏鸡1~4日龄在每10kg水中加入2%环丙沙星10g、Vc 5g、口服葡萄糖250g, 混合饮用。环丙沙星控制鸡白痢及大肠杆菌病效果很好;Vc可以抗应激, 促进卵黄吸收, 提高抗病能力;葡萄糖可保护肝脏, 增加能量, 同时在肠道内可促进药物及各种营养成分充分吸收, 提高雏鸡抗病能力。雏鸡5日龄开始, 投给白痢沙门氏菌较敏感的药物。采取上述预防措施育雏, 具有成活率高、整齐度好、鸡雏健康的效果。

推广应用竞争性排除法。应用健康鸡肠道菌群培养物益生菌制剂来控制沙门氏菌。

雏鸡应喂饲粗碎饲料, 以最大限度的减少鸡白痢和其他型沙门氏菌经污染的饲料原料传入鸡群。

建立完善免疫程序。商品鸡1日龄、7周龄和16周龄3次饮水免疫, 种鸡1周龄和7周龄进行饮水免疫, 16~18周龄接种免疫。

鸡白痢的防治措施 篇2

【临床特征】

1.雏鸡:孵出的鸡苗弱雏较多,脐部发炎,2~3日龄开始发病、死亡,7~10日龄达死亡高峰,2周后死亡渐少。病雏表现精神不振、怕冷、寒战。羽毛逆立,食欲废绝。排白色黏稠粪便,肛门周围羽毛有石灰样粪便沾污,甚至堵塞肛门。有的不见下痢症状,却因肺炎病变而出现呼吸困难,伸颈张口呼吸。患病鸡群死亡率为10%~25%,患过病的鸡生长缓慢,消瘦,腹部膨大。病雏有时表现关节炎、关节肿胀,跛行或卧地不动。

2.育成鸡:主要发生于40~80日龄的鸡,病鸡多为病雏未彻底治愈而转为慢性,或育雏期感染所致。鸡群中不断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差和下痢的鸡。病鸡常突然死亡,死亡持续不断,可延续20~30天。

3.成年鸡:成年鸡不表现急性感染的特征,常为无症状感染。病菌污染较重的鸡群,产蛋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均处于低水平。鸡的死淘率明显高于正常鸡群。

【治疗方法】

1.每公斤饲料加入痢特灵200~400毫克(即2~4片,压碎)拌匀喂鸡,连用7天,停3天,再喂7天。

2.按每公斤鸡体重用土霉素(或金霉素、四环素)200毫克喂服(每片药含量250毫克),或每公斤饲料加土霉素2~3克(即8~12片,压碎)拌匀喂鸡,连用3~4天。

3.每只鸡每天用青霉素2000国际单位拌料喂服,连用7天。

4.每公斤饲料加入磺胺脒(或碘胺嘧啶)10克(即20片,压碎)或磺胺二甲基嘧啶5克(即10片,压碎)拌料喂鸡,连用5天。也可用链霉素按0.1%~0.2%的浓度比例加入饮水中喂鸡,连用7天。

【预防措施】

1.检疫净化鸡群:通过血清学试验,检出并淘汰带菌种鸡。首次检查于60~70日龄进行,第二次检查可在16周龄时进行,以后每隔1个月检查1次,发现呈阳性鸡及时淘汰,直至全群的阳性率不超过0.5%为止。

2.严格消毒:①种蛋消毒。及时拣选种蛋,并分别于拣蛋、入孵化器后、18~19日胚龄落盘时用浓度为28毫升/立方米的福尔马林熏蒸消毒20分钟。出雏达50%左右时,在出雏器内用浓度为10毫升/立方米的福尔马林再次熏蒸消毒。②孵化室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③育雏舍、育成舍和蛋鸡舍做好地面、用具、饲槽、笼具、饮水器等的清洁消毒。定期对鸡群进行带鸡消毒。④加强雏鸡饲养管理,注意药物预防。在本病流行地区,育雏时可在饲料中交替添加0.04%痢特灵、0.005%氟哌酸进行预防。

鸡白痢的诊断及防治 篇3

1发病原因

鸡白痢沙门氏菌是一种嗜温菌, 可寄生在鸡的内脏里。在常温下能够存活较长的时间, 在高温下很难存活, 一般消毒液即能将其杀。鸡白痢的传播途径较多, 可以通过粪便及污染物和患鸡水平传播, 也可以经卵垂直传播。有的雏鸡可通过鸡接触被污染的粪便或器具等可感染该病。有的雏鸡可从感染鸡白痢的孵化卵中直接感染, 被污染的孵蛋工具等也会造成该病的广泛传播。另外, 环境问题也很重要, 有的养殖场不注意养殖卫生环境, 不进行常规的消毒与清理, 让大量的鸡挤在一个狭小不通风的环境里, 也容易引发鸡白痢。

2 临床症状

该病最明显的症状是大便稀软呈乳白色。根据临床症状鸡白痢又可分为急性败血型、关节炎型和神经型。败血型以白痢和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 饲养管理不好, 治疗不及时死亡率会很高, 可达100%。关节炎型以附关节肿胀为特征, 多发生于肉鸡成鸡, 死亡率30%左右。神经型鸡白痢以仰头、偏头、转圈和啄地等机能障碍为特征, 死亡率10%左右。成年鸡感染多呈隐性经过。

3 病理变化

对病鸡解剖可见, 肝脏肿大、出现坏死。胆囊变大且充满胆汁。卵黄的颜色与正常的黄色明显不同。很多的器官出现炎症、肿大、腐烂等。心脏及心脏周围会出现灰白色的坏死点。

4 治疗措施

4.1 治疗措施

很多药品对鸡白痢都有很好的疗效, 如1%的磺胺脒、土霉素、四环素等。对患病初期的雏鸡, 可采用一些简单的偏方来治疗, 如将鲜洋葱捣烂后与饲料混合, 投喂给鸡。或者是将大蒜捣烂稀释后给鸡服用, 因为洋葱和蒜都有较强的消毒和杀菌效果, 且不会产生副作用, 同时还要对病鸡所在场所进行全方面的消毒, 防止其他健康的鸡接触到污染源。

4.2 预防措施

对养殖户来说, 控制疾病最有效的办法是预防, 只有搞好疫病预防, 才能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首先, 要改善养殖环境, 注重养殖场的卫生状态。定期对养殖场的粪便和食物残余物进行清理, 防止细菌的滋生。发现病鸡, 要及时隔离, 防止传染给更多的鸡。特别是育雏室更要加强管理, 保持干燥洁净, 定期全面消毒, 保证温度适宜, 同时给雏鸡一个合理的活动空间, 不能太过拥挤。鸡饲料要营养均衡, 干净卫生。鸡场还要建立一个检疫站, 一段时间后就对种鸡群检疫, 并且及时消灭带菌鸡, 这是防止鸡白痢传播的重要方法。好的预防措施可以避免很多的问题, 还能减少养殖风险, 节约资金。

4.3 生物制剂的使用

现在市场上较为流行的治疗方法是生物制剂, 因为这种方法有安全, 简单, 效果好, 便宜等的优点, 且对于鸡对其他药瓶抗药性这个问题, 生物制剂可以很好的进行解决。但是生物制剂的使用也是有条件的, 首先要保证正常的育雏条件, 卫生条件也要达到标准。对于生物制剂, 一定要先随机抽取小群鸡进行试验, 通过对这些鸡的实验观察, 当取得好的经验后再施用到大范围的鸡群身上。这样就不会造成较大事故。在生物制剂的基础上, 养殖场还需要加强卫生管理, 消除不良影响。

5 结语

饲养雏鸡时一定要做好疾病的预防和鸡舍环境的卫生消毒工作, 一旦发生病例, 一定要及时隔离、消毒和及时治疗。在个体治疗的同时不要忽略对群体的药物预防, 避免疫病的传播和扩散, 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提高鸡群免疫力, 减少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鸡白痢,诊断,防治

参考文献

[1]刘蔓雯, 等.鸡白痢生物竞争菌的制备与应用.中国家禽, 2014 (3) :78-79.

[2]李志荣, 等.促生素用于预防鸡的沙门氏杆菌感染.中国畜禽传染病, 2013 (23) :112-113.

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篇4

1 发病情况

2013年11月, 葫芦岛市绥中县某养殖户引进3000只海兰褐蛋鸡雏, 按鸡的生长特点饲喂葫芦岛正大全价颗粒料, 网上育雏, 3d之后发病, 10日龄左右开始陆续死亡, 15日龄死亡达到高峰, 经诊断用药20~22日龄左右死亡逐渐停止, 发病率达25.8%, 病死率达68.5%。

2 临床症状

最急性病例无症状突然死亡, 病程长者多表现精神沉郁、饮食欲减退甚至废绝, 缩头闭眼、昏睡、羽毛松乱, 不愿走动, 常拥挤在一起。腹泻, 排白色糊状稀便, 肛门周围的羽毛常常被污染, 有的因粪便干结封住肛门, 排粪困难, 发出尖叫声, 呼吸困难, 有的病雏出现眼盲或肢关节肿胀。

3 病理剖检

急性死亡雏鸡病理变化不明显, 病程长者, 雏鸡消瘦, 贫血, 心包有积液, 色泽淡黄;心脏表面有结节, 心脏变形;肝脏肿大, 肝脏表面散布针头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灶, 有的肝脏有点状出血;胆囊肿大;肺脏淤血, 有的肺脏有黄色结节和灰色肝变;盲肠内有干酪样物阻塞肠腔;卵黄囊吸收不全, 个别有变质现象。

4 实验室检查

4.1 涂片镜检

无菌取肝、脾作组织触片, 用美兰染色, 镜检, 结果发现单个、细长杆菌, 革兰氏染色呈阴性, 无荚膜。

4.2 细菌分离培养

无菌操作取病死雏鸡的心血、肝、脾病料分别接种在肉汤、普通琼脂、SS琼脂平板, 同时用亚硒酸盐亮绿增菌培养基增菌培养。置37℃恒温箱中18~24h。肉汤及亚硒酸盐增菌液中表现一致混浊;普通琼脂上菌落较小、生长贫瘠, 正圆形、半透明、光滑、灰白色;SS琼脂上菌落细小、圆整、无色透明、光滑。

4.3 生化试验

取上述菌落进行纯培养, 纯培养后接种生化反应管进行生物试验, 结果:葡萄糖 (+) 、乳糖 (-) 、麦芽糖 (-) 、甘露糖 (+) 、蔗糖 (-) 、鸟氨酸脱羧酶 (+) 、M.R (+) 、V.P (-) 、H2S (-) , 符合鸡白痢沙门氏菌的生化特性。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 可以初步确诊为鸡白痢沙门菌感染。

4.4 药敏试验

应用纸片法对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 可知左旋氧氟沙星、氟苯尼考、头孢菌素高敏;环丙沙星、新霉素、多西环素中敏;诺氟沙星、红霉素低敏。

5 治疗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氟苯尼考 (氟必康) 饮水, 同时加入速补辅助治疗, 加强鸡舍环境消毒, 用药3~5d, 病情得到控制, 7d后停止死亡。

6 小结

6.1 鸡白痢可以通过水平传播, 也可以通过垂直传播。本次感染可能是由于种蛋带菌导致雏鸡感染, 再加上育雏温度不达标, 环境湿度过大等诱因导致的发病。

6.2 育雏阶段应保持合理的温度、湿度。育雏的前3d的温度应达到33℃~35℃, 以后每周降2℃, 一直到室温。湿度为70%左右。育雏前1周饮水中添加敏感药物进行预防, 同时加强饲养管理, 定期的进行消毒。

鸡白痢的诊断和综合防治 篇5

1 发病情况

2013年2月间, 我县某鸡场连续有2批雏鸡发生白痢。第1批入孵种蛋2500枚, 出雏1900羽, 1月龄内死亡700羽, 死亡率为36.8%;第2批入孵种蛋2700枚, 出雏2000羽, 1月龄内死亡800羽, 死亡率为40%。雏鸡死亡时间大多为7~14日龄, 也有少数育成鸡发病, 发病时间长, 药物治疗效果一般。

2 流行特点

该病在雏鸡中流行最广, 多发于刚孵出不久的雏鸡, 死亡率很高。病鸡、带菌鸡为主要传染源, 是典型的通过种蛋垂直传播的疾病。病鸡粪便污染的孵化器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也可以经过消化道和呼吸道等途径感染。育雏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 鸡舍内饲养密度大, 室内潮湿, 环境污秽, 饲料和饮水不足, 都是发病的诱因。

3 临床症状

鸡白痢是养鸡场常见的传染病。一般情况下雏鸡出壳5~6天开始发病, 病雏表现为怕冷, 不吃食, 翅下垂, 喜欢挤在一起, 精神沉郁, 昏睡, 拉灰白色或者淡绿色稀粪, 并且会污染泄殖腔周围的绒毛, 干燥后变成硬块, 会堵住肛门。排粪困难, 会发出凄厉的尖叫声。呼吸困难。病鸡如不及时治疗, 常会在7~14日龄内死亡。种蛋内感染会出现死胚。在孵化器内感染的, 出现败血症, 出壳后不久就会死亡。3周以上的病鸡, 发生呼吸困难的很少, 白痢增多, 一般通过治疗, 很少死亡。

成年鸡多数没有明显的症状, 有的成为隐性带菌鸡, 产蛋率和受精率下降, 孵化率减少, 死胚胎增多。也有少数表现为精神不振、腹泻和下痢。病程一般为1~5日, 治疗及时, 不会死亡。

4 剖检特点

(1) 早期死于急性败血症的幼雏, 剖检病变不明显, 只是胆囊扩张, 胆汁多, 肺充血或出血。

(2) 病程稍缓慢的雏鸡, 可以看到卡他性肠炎, 肝脏肿大, 有出血点或坏死灶, 卵黄不被吸收, 呈黄白色豆腐渣样。

(3) 成年鸡, 一般是母鸡卵巢、公鸡睾丸和输精管受损害。卵巢的形状、颜色和质地都发生改变, 呈囊状。公鸡表现为一侧或者两侧的睾丸肿大或者萎缩。

5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做出初步诊断。其后又采取全血平板凝集试验, 确诊为鸡白痢。

6 治疗

(1) 及时隔离病鸡, 清理死亡的雏鸡。死鸡要焚烧或者深埋, 被污染的垫料要集中烧毁, 被污染的地面、墙壁最好用火焰消毒。

(2) 用药物治疗。对于发病的鸡群, 用0.1%的高猛酸钾饮水。发病的鸡在饲料中加入0.01%~0.04%的呋喃脞酮, 连续饲喂7天, 或者在饲料中加入0.01%~0.02%氟哌酸拌料, 连续饲喂5天。用药物治疗, 要避免长时间使用一种药物, 更不要加大剂量。要考虑到有效药物在一段时间内交换使用, 剂量合理, 防止中毒。

7 预防措施

(1) 建立和培育没有鸡白痢的健康鸡群。严格检疫, 对于5月龄以上的鸡应该至少做3次全血平板凝集试验, 每次间隔1个月。将阳性鸡全部隔离和淘汰。以后再每隔2个月重复做试验一次, 直到连续两次不出现阳性反应鸡以后, 改成半年或者一年检疫一次。

(2) 加强孵化、育雏工作。孵化所用种蛋要选没有鸡白痢的种蛋, 孵化前要用3%的来苏水擦拭蛋壳消毒。育雏室要保持干净卫生、干燥, 温度要恒定。育雏室饲养密度不能太大, 饲料营养要全面, 防止发生啄癖。还要防止鸡粪污染饲槽和饮水器, 平时做好消毒工作。

(3) 不引进病鸡。严禁从疫区引进鸡, 对于新购进的鸡, 要用全血平板凝集试验检测, 淘汰阳性鸡。对于疑似病例, 隔离治疗一段时间再进行检测。

参考文献

鸡白痢的流行、诊断及防控 篇6

1 流行

在受感染的母鸡, 病原菌定位在卵巢、卵泡和输卵管内, 使蛋在形成蛋壳之前受到病原菌感染。这样的蛋在孵化时, 一部分鸡胚死于胚期, 出壳的雏鸡大多在12~15日龄时发病死亡, 少数存活的仔鸡成长后成为带菌者, 其所产的蛋又带菌, 感染鸡白痢沙门菌的母鸡所产的蛋带菌率可高达33%, 如此反复代代相传。此外, 患病雏鸡粪便中排出大量强毒力病原菌, 污染饲料、饮水和环境, 造成同群雏鸡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眼结膜等途径受到感染;而病原菌也可通过感染的公鸡交配而传染母鸡。人工将病菌滴于眼结膜、泄殖腔或皮扶伤口均能导致发病。育雏室的卫生条件差、拥挤、潮湿、温度剧变、饲料不足或营养成分不平衡等均可使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病雏的严重腹泻与肠道黏膜的急性炎症有关, 而大批死亡则主要是由于病原菌进入血液, 迅速发展为败血症所致。患病母鸡的死亡多由于卵黄破裂引起严重腹膜炎, 或转变为败血症的结果。

2 症状

该病毒其主要侵害雏鸡和雏火鸡, 其他鸟类如鹌鹑、野鸡、鸭子、孔雀、珍珠鸡也易感。但除雏鸡和火鸡外, 很少引起其他宿主明显的临诊症状、发病与死亡。12~15日龄雏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 常造成大批死亡。雏鸡发生鸡白痢常见的临诊症状有急性败血型、关节炎型和神经型三种。急性败血型以排出白痢和呼吸困难为特征, 其死亡率可高达100%。关节炎型以跗关节肿胀为特征, 死亡率30%左右。神经型以仰头、偏头、转圈、啄地等症状为特征, 死亡率10%左右。育成鸡患鸡白痢多呈亚急性经过, 发病率较高, 以跗关节和胸骨滑液囊肿胀为特征, 死亡率10%左右。成年鸡呈慢性或隐性感染, 病愈后1个月或10个月的康复鸡仍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 以生殖器官病变为特征。也有报道成年鸡的急性感染, 尤其是产褐壳蛋的鸡。感染存活的鸡和火鸡, 大多数可成为带菌者。

3 病理

3.1 雏鸡

多数有败血症病变, 病程稍长的病例, 可见尸体消瘦。突出的病变在消化道、肝和肺。肛门常被石灰样粪便封闭, 盲肠、大肠和后段小肠肠腔内积留乳白色的凝乳样物, 偶见混有血丝, 黏膜潮红、肿胀, 肠壁增厚。肝脏实质变性、肿大, 表面和切面散布帽针头大、灰黄色坏死灶, 或粟粒大灰白色结节。胆囊显著膨大, 充满胆汁。镜检可见肝实质充血和出血, 灶状肝细胞变性或坏死, 并见网状内皮细胞增生逐渐取代变性或坏死的肝细胞而转变为单核细胞的积聚, 这一变化被认为是鸡白痢在肝内的一种特征性细胞反应。肺脏的早期病变是弥漫性急性充血和出血, 以后则常形成灰黄色干酪样坏死灶或灰白色结节。镜检, 病变主要由单核细胞浸润、浆液纤维素性渗出物与细胞碎屑所组成。较大的病灶可波及数个小叶, 小支气管和支气管亦均招致坏死。脾淤血、肿大, 被膜下常见小坏死灶。心包呈浆液性纤维素性炎, 心肌变性, 有时心肌内有灰黄色小结节病灶。肌胃也可见坏死性病变。肾肿大、变性, 集合管内充满白色尿酸盐而呈网络状。有些病鸡表现滑液囊炎, 胫跗关节周围常见一个或几个滑液囊肿大, 明显隆起, 内贮大量滑液, 并混有凝乳状物。病程短的病雏, 卵黄囊和卵黄有轻度变化或无明显异常。病程较长的慢性病例, 常见卵黄囊吸收不全, 即卵黄囊皱缩, 其内容物呈淡黄色奶油样或干酪样物质。

3.2 成年鸡

带菌的母鸡一般呈慢性经过, 突出的病变为慢性卵巢炎。最常见的病变为卵泡变形、变色及质地改变, 腹膜炎伴有急性或慢性心包炎。受害的卵泡从正常的深黄色或淡黄色变为灰色、红色、褐色、淡绿色, 甚至铅黑色, 其内容为干酪样, 或为红色、褐色的半流体状或油脂状物质, 卵黄膜增厚, 卵泡的形态也不规则, 呈椭圆形、三角形或多角形。

患病公鸡的一侧或两侧睾丸肿大或萎缩, 实质内有许多小脓肿或坏死灶。镜检见曲细精管内的生精细胞变性、坏死, 不见精子生成, 并有大量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输精管发炎, 管腔内充满炎性和坏死性渗出物。其他器官常见的病变为肝脏肿大, 常散布灰黄色小坏死灶。胆囊胀大, 甚至可达正常的6~8倍。心包液增量, 常发生纤维素性心包炎。肾脏肿大, 偶见粟粒至黄豆大的灰白色结节。脾脏增大, 被膜下亦见小坏死灶。肺脏淤血、水肿, 表面常有纤维素薄膜附着。

4 诊断

根据病理变化并结合临诊资料可以作出诊断。雏鸡白痢在肺形成灰白色坏死点和黄色小结节是特征之一, 这种结节应与曲霉菌感染区别, 后者在气囊和气管内表面可见霉斑, 病料涂片镜检可发现曲霉菌。

5 防治

雏鸡白痢的防治通常从雏鸡开食之日起, 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菌药物, 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如应用庆大霉素 (2000~3000U/只, 饮水) 、氟哌酸 (0.01%~0.02%, 拌料) , 效果较好。此外, 还有兽用新霉素、氧氟沙星或环丙沙星等。药物预防:可在一定时间内交替、轮换使用, 药物剂量要合理, 防治要有一定的疗程。微生物药剂的使用有效而安全, 常用的有促菌生、调痢生、乳酸菌等。使用这类药剂的同时以及前后4~5d应禁用抗生素。中草药方剂可用黄连、黄芩、苦参、金银花、白头翁、陈皮各等份, 共研细末, 拌匀, 按每只雏鸡每天0.3g拌料, 防治雏鸡白痢效果优于抗生素。

鸡白痢的发生及防治 篇7

鸡白痢是一种极其常见的传染病, 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 其排泄物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同时也可通过鸡蛋垂直传播。本菌格兰氏染色为阴性, 各品种的鸡均有易感性。1周龄以内雏鸡的发病率与病死率最高, 表现为拉白痢, 初为粥状, 后为液状, 恶臭, 具有泡沫, 污染肛门周围羽毛, 干燥后阻塞肛门, 引起排粪困难, 鸡群出现尖叫, 打蔫, 甚至大群死亡, 是威胁育雏的主要病原菌。随着日龄的增加, 鸡的抵抗力也增强。成年鸡感染常呈慢性或隐性经过。大鸡一般不表现出临床症状, 病菌侵害卵巢, 使其液化或肉变。中鸡病程长, 称之为副伤寒, 有一定死亡率。火鸡对本病有易感性, 但次于鸡。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尤以冬春育雏季节多发。

2 病变

剖检死亡的鸡只发现, 急性型一般无眼观病变。慢性型肝脏呈黄绿色肿胀, 有粟粒状坏死点, 质地脆弱;肾脏呈暗红色, 肠黏膜充血, 有粘液性渗出物;伴有腹膜炎, 有少量淡黄色腹水, 在肠管浆膜上有豆腐渣样纤维素渗出物, 脾肿大, 肺呈暗紫色, 有大的增生灶或坏死灶, 心脏有坏死性增生膜。

3 鉴别诊断

鸡白痢产生的症状与病变并不是该病所特有的, 鸡伤寒和鸡副伤寒都可以产生相似的症状和病灶。鸡白痢在肺部引起的结节与曲霉菌相似, 在雏鸡引起的关节炎和腱鞘的病变与滑液支原体和葡萄球菌病相似。成年鸡的局部感染, 如心包囊和卵巢的病灶与大肠植杆菌、葡萄球菌和其他沙门菌引起的病变完全一致。还应注意鸡白痢与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和鸡球虫病的区别。

4 综合防治措施

4.1 严格种鸡检疫

从种鸡入手, 挑选健康种鸡、种蛋, 建立健康鸡群, 坚持自繁自养, 慎重从外地引进种蛋。每年春秋两季对种鸡定期用血清凝集试验全面检疫并不定期抽查检疫, 以消灭带菌者, 净化鸡群鸡白痢。一般通过全血玻片凝集试验进行检疫。种鸡群的检疫每年需进行2~3次, 第1次可在40~70日龄之间, 连续检疫1~2次, 每次间隔10~15d;第2次应于全面开产后进行, 坚持淘汰阳性鸡及可疑鸡, 以达到净化鸡场的目的。经3~4次后一般可把带菌鸡全部检出淘汰, 但有时也需反复多次才能全部检出。

4.2 加强雏鸡饲养管理

4.2.1 搞好环境卫生。

鸡舍及一切用具都要经常清洁消毒。育雏室和一切育雏用具, 要经常消毒;运动场保持清洁干燥, 垫草勤晒勤换;饲料槽及饮水器每天清洗1次, 并防止被鸡粪污染。要消灭蚊蝇、鼠害, 不要乱扔病死鸡, 不要在鸡舍附近解剖病死鸡, 被感染的小鸡要立即隔离、封锁和治疗。做到鸡舍地面、墙壁、食槽饮水器、栖架等定期消毒, 每月消毒2~4次, 这样就能有效减少疾病发生。饲料配合要适当, 保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防止雏鸡发生啄食癖。此外, 在禽场范围内须防止飞禽或其他动物进入散播病原。

4.2.2 加强保温措施。

雏鸡适应外界环境能力很差, 一遇天气变化, 就很容易感冒、拉稀。因此, 对雏鸡加强保温措施十分必要。若鸡群出现扎堆现象, 说明温度低了, 应升温;鸡群出现张口呼吸现象说明温度高了, 应降温;当雏鸡都分散开, 说明温度正好。一般刚出壳的仔鸡室温应保持在32~34℃, 以后每7d下降1~2℃。在掌握好室温的同时, 必须注意通风换气, 以闻不到氨气味为好。

4.3 药物防治

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嘧啶和磺胺二甲基嘧啶是首选药, 在饲料中添加不超过0.5%, 饮水中可添加0.1%~0.2%。连续使用5d后, 停药3d, 再继续使用2~3次, 对鸡白痢有较好的效果。其他抗菌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氟苯尼考等均较敏感, 常用氟哌酸0.01%~0.02%拌料, 投服5~6d;或用氟苯尼考, 雏鸡每天上下午各1次, 连饮4d, 可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不可长时间使用1种药物, 也不可以加大药物剂量。应将有效药物在一定时间内交替、轮换使用, 药物剂量要合理, 防治要有一定的疗程。近年来, 微生物制剂在防治畜禽下痢方面有较好效果, 这些制剂安全、无毒、不产生副作用, 且细菌不产生抗药性, 价格低廉等, 常用的有润生康。还可用双黄止痢散拌入饲料, 连喂10d, 治疗雏鸡白痢, 疗效很好, 病鸡在3~5d内病情得到控制并痊愈。对新购进的雏鸡从开食之日起, 应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预防, 有助于降低发病率。

参考文献

[1]刘喜生.鸡白痢的治疗与防制新法[J].当代畜禽养殖业, 2004 (3) :45-46.

[2]苏静波.鸡白痢的防制[J].畜禽业, 2009 (2) :66.

[3]沈瑞.鸡白痢病的预防与治疗[J].农家参谋, 2009 (2) :23.

[4]侯英, 高林梅.雏鸡饲养中应注意的问题[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30 (2) :54.

鸡白痢的诊断及防治 篇8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 培养基及生化试剂:普通营养琼脂、营养肉汤、麦康凯琼脂、SS琼脂和鲜血琼脂等培养基均按常规方法配制。 (2) 沙门氏菌属诊断血清:购自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 (3) 药敏纸片:购于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 (4) 实验动物:30日龄健康小白鼠20只, 购自贵阳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

1.2 方法

1.2.1 临床症状及剖解病变

根据送检者口述病鸽症状, 并剖解观察病变。

1.2.2 增菌培养

无菌挑取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组织, 先在非选择性蛋白胨水中进行非选择性增菌, 再用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进行选择性增菌培养。

1.2.3 分离培养和细菌染色镜检

分离菌接种于麦康凯琼脂、SS琼脂培养基、营养肉汤、普通营养琼脂和血液琼脂, 置于37 ℃恒温培养24 h, 观察细菌生长情况及菌落特征。将细菌纯培养物接种三糖铁琼脂, 37 ℃培养24 h。挑取培养基上可疑菌落涂片, 染色, 镜检。

1.2.4 细菌运动性观察

细菌纯培养物进行悬滴运动性检查。

1.2.5 生化反应及血清型鉴定

将分离菌株接种于葡萄糖、乳糖、麦芽糖、蔗糖、木糖、甘露醇、阿拉伯糖、鼠李糖、卫矛醇, 并进行枸橼酸盐利用、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和硫化氢等生化试验, 置于37 ℃温箱培养, 每日观察。采用沙门氏菌诊断血清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定型。

1.2.6 动物感染试验

将纯培养细菌接种于5 ml营养肉汤, 置于37 ℃培养18 h。取20只小白鼠, 腹腔注射营养肉汤菌液0.1 ml/只。对照组6只小白鼠, 腹腔注射未接种细菌的营养肉汤0.1 ml/只。4 h后不定时观察, 如有死亡, 则从死亡小鼠心、肝、脾、肺、肾中分离致病菌, 经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和血清型鉴定确定分离菌是否为所接种菌。

1.2.7 药敏试验

将确定血清型的沙门氏菌的纯培养物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成浓度为3×1011 CFU/ml菌液, 吸取稀释菌液均匀涂布于普通平板, 室温放置5 min后, 分别贴上各种药敏纸片, 37 ℃培养16~18 h后观察, 测量抑菌环直径。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及剖解

病鸽精神不振, 长发尖叫声, 绒毛蓬松, 翅膀下垂, 蹲伏, 腹泻, 排白色浆糊状粪便, 肛门周围羽毛被粪便污染, 肛门处由于白色稀便干结后堵塞影响排便。有些病鸽出现眼盲或肢关节肿胀。有些发生肺炎, 出现呼吸困难。

解剖可见肝脏有大面积的充血、出血。左肺深红色, 边缘有黑色坏死。右肺颜色变黑, 坏死。小肠段有坏死。腹腔内表面肌肉有点状出血。卵子变形, 变色, 质地改变, 呈囊状、油脂样或干酪样, 卵黄膜增厚。变性的卵子或仍附在卵巢上, 常有长短粗细不一的卵蒂 (柄状物) 与卵巢相连。脱落的卵子深藏在腹腔的脂肪性组织内, 有些卵则自输卵管逆行而坠入腹腔, 有些则阻塞在输卵管内, 引起广泛的腹膜炎及腹腔脏器粘连, 伴以急性或慢性心包炎。轻者只见心包膜透明度较差, 含有微混浊的心包液。重者心包膜变厚而不透明, 逐渐粘连, 心包液显著增多。在腹腔脂肪中或肌胃及肠壁上有时发现琥珀色干酪样小囊包。

2.2 分离菌株生化特征

分离菌在营养琼脂上呈圆形、微隆起、光滑湿润、半透明或灰白色、边缘整齐、针尖大小、露珠状的小菌落。在麦康凯琼脂上长出无色透明、圆形的小菌落。在鲜血琼脂上不溶血。在SS琼脂上形成中心黑色、边缘灰白的透明小菌落。肉汤培养基呈均匀混浊, 管底有少量沉淀物。三糖铁培养基斜面为红色, 底层为黑色。

2.3 分离菌株的形态和运动性

挑取菌落涂片, 染色后镜检, 可发现大量短小、两端钝圆、多数单个存在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无荚膜, 无芽胞, 没有运动性。

2.4 血清型鉴定

将分离菌株与沙门氏菌A~F多价血清进行玻片凝集反应, 结果为阳性。进一步用单因子血清与分离菌株进行凝集反应, 结果均与O因子发生凝集反应。

2.5 生化特性

将分离菌株接种糖发酵管和其他生化试剂, 结果见表1。

注:+表示反应为阳性, -表示反应为阴性。

2.6 动物感染试验

试验组小白鼠于12 h内死亡2只, 24~48 h内全部死亡。能从死亡小白鼠的心、肝、脾、肺、肾等内脏器官分离到细菌, 经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和血清型鉴定确定为接种菌。对照组小白鼠全部健活。

2.7 药敏试验

分离菌株对丁胺卡那、庆大霉素和呋喃妥因最敏感, 其余次之, 见图1。

3 小结与讨论

3.1 分离菌株与沙门氏菌A~F多价血清均发生凝集反应, 说明分离菌是沙门氏菌属的细菌;能与O因子血清发生凝集反应, 可确定是沙门氏菌属D群中的血清型;该菌不具运动性。由于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具有相同的O抗原, 常用的血清学方法不能区分两者, 但从生化反应结果来看, 本次分离菌株不发酵卫矛醇和麦芽糖, 能使鸟氨酸脱羧, 具有典型的鸡白痢沙门氏菌的生化特性[1]。因此, 可确定分离菌株属于沙门氏菌属D群中的鸡白痢沙门氏菌。通过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观察, 结合细菌分离鉴定, 确诊为鸽感染鸡白痢沙门氏菌。

3.2 鸡白痢沙门氏菌病在鸡中最常见, 但也能感染鸭、雏鹅、珍珠鸡、麻雀、鹌鹑、欧洲莺和鸽子[2]。该病可经口或脐孔、卵黄感染, 也可经卵巢垂直传播, 也可水平传播。在通常的气候条件下, 该菌对环境的抵抗力很强, 可存活数月之久, 但一般的消毒剂都可将其杀死。

3.3 鸡白痢沙门氏菌对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在不同地区、不同场地有很大不同[3], 所以要根据分离致病菌株的药敏试验和用药途径来有效地控制, 同时采用穿梭用药 。既往泛用土霉素、四环素、磺胺类 (含增效磺胺) 、青霉素、链霉素等药物, 但这些药物在生产实践中的防治作用已很低, 甚或完全无效。该分离菌对丁胺卡那、庆大霉素、呋喃妥因 (现为禁用兽药) 敏感。

3.4 鸡白痢沙门氏菌病是一种最常见也是最顽固的传染病。防治本病应重点做好场地净化工作, 通过各种血清学检查, 检出的阳性者立即淘汰, 使鸽群逐步净化。加强环境消毒, 定期或不定期地采用火碱、福尔马林及新洁尔灭进行消毒。种蛋应来自健康种鸽群。入孵前应用福尔马林对种蛋、巢穴、器具进行彻底熏蒸消毒。雏鸽出壳后应注意脐带伤口消毒, 避免通过脐带伤口处感染。

摘要:无菌取病鸽的心脏、肝脏、肺脏、脾脏及肾脏等组织病料, 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结合临床症状和剖解病变, 确诊病鸽为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 该菌对丁胺卡那、庆大霉素等敏感。

关键词:鸽,鸡白痢沙门氏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

参考文献

[1]徐耀辉, 焦新安, 胡青海, 等.鸡白痢和鸡伤寒沙门氏菌的PCR-RFLP分子鉴别[J].扬州大学学报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05, 26 (1) :1~4.

[2]蔡宝祥.家畜传染病学 (第三版)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55~61.

上一篇:物联网系统开发下一篇:路基排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