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黄白痢的防控措施

2024-06-12

仔猪黄白痢的防控措施(精选九篇)

仔猪黄白痢的防控措施 篇1

1预防措施

致病性大肠杆菌主要存在于母猪的肠道、产道及周围环境中, 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因此, 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1加强分娩猪舍和仔猪舍的卫生消毒, 要保持母猪舍和仔猪舍的清洁卫生, 每天要清扫2~3次。每周用0.1%的新洁尔灭或季胺盐类消毒剂消毒2次。

1.2定期对母猪进行预防性投药, 减少环境中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在母猪产前和产后1周, 饲料中60~100mg/kg添加氟苯尼考粉剂, 连用5~7d。

1.3加强疫苗的免疫接种, 在母猪产前4周和2周用K88、K99、987P三价疫苗各免疫一次。

1.4在仔猪3d时, 采用药物预防。使用庆大霉素5万U或链霉素5万U滴口, 2次/d, 连用3d。也可使用微生态制剂, 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拌料或饮水。

1.5对仔猪进行免疫接种, 预防仔猪白痢可在仔猪生后接种仔猪大肠杆菌腹泻基因工程苗k88、k99。

1.6加强仔猪管理, 及时使仔猪吃到初乳, 仔猪周围的温度应调控在30~32℃, 同时注意通风换气, 保持猪舍的清洁干燥, 猪舍要冬暖夏凉, 及时给仔猪补铁、补硒, 增强机体抵抗力。

2治疗措施

要早发现、早治疗。

2.1在发病的早期仅出现下痢、饮食欲尚可的情况下, 肌肉注射庆大霉素, 按0.2~0.4万U/kg·bw肌肉注射, 2次/d。连用3~5d。或用氟苯尼考注射液, 按20mg/kg·bw肌肉注射, 连用3~5d。每48h注射1次, 连用2~3次。

2.2对有发病猪的群体, 应用氟苯尼考按60~100mg/kg饲料拌料, 连用5~7d。在饮水加入口服补液盐。

仔猪红黄白痢病因与防治措施 篇2

摘要:就仔猪黄白痢发病原因进行论述,介绍仔猪黄白痢的临床症状及预防措施、治疗方法,降低仔猪的死亡率,从而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主题词:仔猪 黄白痢病 症状 综合防治

仔猪黄、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其中仔猪黄痢多发生于仔猪出生后1周以内,以1~3日龄居多,常整窝发病,发病率在90%以上,死亡率可达100%。仔猪白痢多发生于1 0~30日龄仔猪,以10~20日龄者居多,发病率可达30%~80%。黄、白痢是养猪生产中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它不仅给养猪业者带来直接的死猪损失和巨额的药费开支,还间接地影响到病愈猪的生长发育,成为养猪业者经济效益好坏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根据多年从事养猪场兽医工作的实践经验和对该病的发病原因进行过的一些观察分析,在其综合防制措施方面提出以下观点。

1、发病原因

仔猪黄白痢的发生主要是因为仔猪自身抵抗力差,同时受外界环境及多种致病因素诱发而发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环境中病原微生物诱发仔猪黄白痢。这一情况约占35%。主要是初生一周龄内的仔猪,特别是易感仔猪吮吸

被病原微生物污染了的母猪乳头时,病原微生物便进入了仔猪的消化道,由于仔猪消化道未发育完善,胃腺分泌胃酸的机能很低,缺乏游离盐酸,难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使部分乳汁分解为有害物质,再加上细菌毒素刺激肠道黏膜,引起肠道卡他性炎症,肠道内容物发酵与腐败后产生大量气体,又增加了对肠道的刺激,使肠道蠕动加剧,造成吸收功能障碍,引发此病。

1.2、环境应激诱发仔猪黄白痢。约占20%。主要发生在仔猪10~30日龄时,气候多变,阴雨天持续时间长的情况下,特别是寒冷季节、地面太凉而又没加垫草,使仔猪受凉、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可引发仔猪白痢。此时主要是母乳内转移性抗体逐渐减少,应激因素的存在,导致仔猪抵抗力降低,数种不同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致使仔猪发生局部性肠道炎症而发生下痢。病猪排出灰白色或灰黄色浆状粪便,严重的呈糊状且带有腥臭味,身体迅速消瘦,其死亡率的高低与环境条件、有无并发感染等因素有关。如果仔猪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就会导致仔猪死亡、发育不良、生长受阻而形成僵猪。

1.3、哺乳母猪患病诱发仔猪黄白痢。约占30%。哺乳母猪患病后,往往引起体温升高,造成生理代谢紊乱,引起乳汁变性,致使仔猪消化不良,早发性大肠杆菌乘虚而入,大量繁殖。导致仔猪全肠道发生卡他性炎症病变而出现黄

痢。黄痢发生后,一是可使胆汁吸收不良;二是肠道内细菌繁殖产生的内毒素向血液中移行,引起变态反应。胃门平滑肌变态收缩时,出现仔猪吮乳后呕吐;空肠分泌大量黏液,造成仔猪高渗性脱水,该病以产后一周内发病最多,严重时死亡率高达70%以上。

1.4、饲养管理不当诱发仔猪黄白痢。约占15%。其一是哺乳母猪突然换料。在生产中,往往由于母猪哺乳需要大量能量而改变饲料配方,加大饲料中能量饲料的比例。当饲料中能量饲料如玉米添加量超过60%时,仔猪很快便会出现黄、白痢症状,这是因为突然饲喂高能量饲料形成的乳汁过于浓稠,乳脂含量增高,而仔猪的胃肠道对脂肪的消化率很差,打乱了肠道内的消化吸收平衡,导致了仔猪下痢。其二是饲料中油脂含量过多、饲料霉变、青料或轻泻饲料比例过大。饲料中米糠、油饼、鱼粉等比例过高,仔猪的消化机能不健全,采食后无法消化而发病;霉变饲料本身含有大量毒素,可导致仔猪消化机能紊乱而下痢;喂给青绿饲料过多,或轻泻饲料如麦类等比例过大,易使仔猪难以完全吸收利用而下痢。其三是仔猪供水不足。仔猪开食后,往往食欲都很旺盛,如果此时供水不足,就会导致仔猪误饮粪尿污水,感染细菌,发生下痢。

2、临床症状

仔猪黄白痢的主要症状表现为仔猪大便稀薄、腹泻,黄痢为淡黄色、白痢为灰白色,粪便腥臭,发病初期,吃乳、吃料一般正常。发病中期仔猪吃乳、吃料减少,有轻微的脱水症状。发病后期,仔猪不吃乳、不吃料,易继发感染,最后严重脱水而死亡。

剖检:出现严重的肠炎症状,肠壁变薄、充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3、预防措施

3.1、加强母猪防疫,提高母源抗体水平;及时对仔猪进行免疫注射,提高仔猪免疫能力。

通常采用K88、K99、K98三价灭活苗或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在母猪产前15~20天免疫注射1次,预防仔猪黄白痢。规模化养猪场可以采用本场仔猪黄白痢发病猪进行病源分离,制作针对单个养猪场的自家苗对母猪进行防疫和对仔猪进行免疫注射。免疫预防办法是最科学、最经济的预防黄白痢疾病发生的办法。在大部分养猪场采用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在母猪产前15~20天免疫注射的办法是有效的。3.2、搞好母猪的饲养管理

首先注意应供给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优质饲料,以保证胎儿发育健全,在哺乳阶段促使母猪分泌更多更好的乳汁,保证仔猪的营养需要。此外,母猪产前驱虫,上产床前的清洗、消毒工作等都是相当重要的管理环节。

在仔猪母猪哺乳期间不随意改变饲料配方或更换饲料,禁用

高能量饲料,防止喂发霉变质饲料。不用普通高能量配比的肉猪饲料饲喂哺乳母猪。母猪产前7天开始减料,产仔当天不喂饲料,只喂少量加盐款皮水,产后逐渐加料,使母猪能够均匀地分泌出性状优良、数量充足的乳汁,利于仔猪的消化吸收。其次保证了母猪哺乳期内基本健康元病,给母猪提供一个适合的环境条件。夏季注意了防暑降温,冬天做好了防寒保暖,增强母猪的体质;及时清除粪便,保持圈舍清洁、干燥、卫生,临产当天先把母猪乳房和胸腹部洗干净,用0.01%高锰酸钾液或0.1%新洁尔灭消毒,并把每个乳头的乳汁挤掉几滴,再让仔猪吃奶。然后每10~15天用消毒药做1次消毒。

3.3、加强仔猪的管理,提高仔猪的抗病能力

在寒冷天气,加强仔猪防寒保温措施,用保温伞、保温板或红外线灯泡增温,预防仔猪受凉下痢。没有使用产床的养猪场,保持圈舍的干净卫生、供应充足的饮水、防止仔猪饮用脏水等措施都是预防仔猪黄白痢的技术措施。同时可以在仔猪出生后,用50%北里霉素涂抹母猪乳头,每日2次,可以预防仔猪黄病。并视情况对仔猪进行滴服其他抗菌药液,效果更好。我们常用的抗菌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及喹诺酮类药物。为了防治仔猪肠道菌群失调,还在饲料或饮水中加了0.5%促菌生或其他菌粉制剂,连续服用。注意了用细菌制剂等就不再用抗生素,仔猪2日龄、10日龄

用右旋糖试铁、牲血素、富铁力的其中一种肌肉注射lml;在仔猪3~5日龄补水时,在水中加入口服补液盐,供仔猪自由饮用,并保证饮水的干净、清洁。7日龄起给仔猪补料,及早锻炼胃肠功能,促进器官发育,减少白痢发生。对断奶仔猪,在饲料中添加利高霉素、新肥素中的一种,每50kg饲料内添加100g,连续7天,可预防仔猪下痢。3.4、仔猪黄白痢的治疗

仔猪下病如果早期进行治疗,治愈率较高;如果治疗太晚,仔猪就会死于脱水和并发感染。临床上我们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在发病初期,仅出现下痢,尚有一定食欲与饮欲,可在肌肉或皮下注射抗菌药物。1天2次,连用2~3天。在发病中期,仔猪除下痢外,食欲废绝,身体明显消瘦,有脱水症状。在注射抗菌药物的同时,进行口服补液,方法是:根据猪只大小,用胃导管一次投服药液300~1000ml。药液的配置以口服补液盐为基础,加入适量抗菌药物,或加点收敛药物。配合一些葡萄糖和维生素等壮补药。对极度衰竭的严重病猪,除用上述方法外,还进行了静脉输液,在输入的葡萄糖盐水中,加入适量抗生素、地塞米松2ml和10%维生素C1~2ml;为防止酸中毒,还可用3%~5%碳酸氢钠。

此外,我们通常还采用了以下治疗方法:(1)用0.1%亚硒酸钠1ml一次注射,防治仔猪下俐。(2)把新鲜马齿苋

仔猪黄白痢的预防与治疗 篇3

一、病因

1.饲养管理不当可导致该病发生。母猪日粮供给的营养不稳定,配合饲料不当,营养成份不全面,导致母猪过肥,乳汁过浓或母猪过瘦,缺乏乳汁等,都是致病因素。

2.母猪某些疾病引发仔猪得病。如母猪发生乳房炎、产后热、子宫内膜炎、肠热、便秘等都会造成乳汁变质,仔猪吃了这些乳汁,可引起仔猪黄白痢的发生。

3.不良环境条件易发生本病。如猪舍不清洁,潮湿,通风不良,有贼风,气候剧变等。

二、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发病仔猪以腹泻、黄白色水样粪便为主要特征,仔猪迅速消瘦、脱水死亡。10日龄以下的仔猪主要以拉黄色水样粪便为主,10日龄以上的仔猪主要拉白色、黄白色、糊状的粪便,粪便中带有气泡,有特殊的腥臭味。被毛无光,结膜苍白,病猪怕冷,病初体温不高,后期趋于正常或偏低。

剖检变化剖检仔猪发现皮下水肿,胃中有黄色凝乳块,肠壁变薄透明,肠黏膜严重脱落,肠系膜淋巴结肿胀。

三、预防与治疗

1.预防

(1)加强怀孕期母猪和产后母猪的饲养管理

①产房要消毒、保持清洁、干燥、通风、保暖。

②保证母猪的饲料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无机盐和蛋白质。

③保持运动,防止由于饲料过好、运动不足造成母猪过肥。

④产前21 d左右注射一次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菌苗,第l胎在预产前l周再免疫注射。

⑤母猪临产前要做好猪体、乳房、阴户的常规消毒(可以用0.1%高锰酸钾水溶液),擦洗干净后,逐个乳头挤掉几滴乳汁后再让仔猪吮乳。

⑥产后母猪及时供水。

(2)仔猪的饲养管理

①仔猪出生后,未吃初乳前逐头用抗生素口服。

②仔猪出生后保证吃足初乳,3 d内注射牲血素。

③若发现一头仔猪发病,则应立即对全窝进行药物预防性治疗。

④使用药物治疗时,应多选几种药物轮换治疗。

2.治疗

(1)治疗仔猪黄痢方法。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口服,1次2万~4万单位,一日2~3次。诺氟沙星胶囊,口服,1次100~150mg,一日2~3次;清开灵注射液或双黄连注射液或板蓝根注射液,肌肉注射,1次0.5~1.2mL,一日2~3次。

(2)治疗仔猪白痢方法。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口服,1次4万~8万单位,一日2~3次;清开灵注射液或双黄连注射液或板蓝根注射液,肌注,1次1.5~3mL,一日2~3次。诺氟沙星胶囊,口服,1次100~250mg,一日2~3次,清开灵注射液或双黄连注射液或板蓝根注射液,肌注,1次1.5~3mL,一日2~3次。

仔猪黄白痢的综合防治措施 篇4

1 临床症状

1.1 仔猪黄痢

临床特征为拉腥臭黄色浆状稀粪, 内含凝乳小片, 肛门松弛, 捕捉时肛门冒出稀粪, 发病仔猪精神沉郁, 食欲不振, 迅速脱水、消瘦、衰竭而死。剖解常见颈、腹部皮下水肿, 肠道膨胀, 含有多量黄色浆状内容物以及气体, 肠粘膜呈卡他性炎症变化, 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 空肠、回肠次之, 肠系膜淋巴结有弥漫性小出血点。

1.2 仔猪白痢

临床特征为仔猪突然发生腹泻, 粪便呈乳白色、灰白色、淡黄色或黄绿色, 浆糊样, 有特殊腥臭味, 有时粪便较稀, 带有气泡;有时混有血丝;排粪次数增多, 每天可达数次, 严重时排粪失禁或脱肛;有时呕吐。发病仔猪日渐消瘦, 精神沉郁, 食欲不振, 被毛粗乱无光泽, 怕冷, 呼吸加快, 离群独处, 或单个伏卧于垫草中。最终因极度衰弱而死。剖解变化为外表苍白消瘦, 脱水严重, 肠壁菲薄失去弹性, 肠粘膜充血, 轻度出血, 肠内容物增多, 呈水样或泡沫样。

2 发病情况

本病主要发生于5日龄以内仔猪, 潜伏期一般为12h至3d。在实践中观察到, 同窝仔猪中只要有一头开始发病会使全窝仔猪全部发病, 而且往往是整窝几乎同时发病, 一窝一窝的相继发生。本病的发生没有季节性, 但同猪场环境有明显的相关性。传染源主要是带菌母猪, 病原菌通过粪便污染母猪的乳头和皮肤, 仔猪吮乳或舔舐母猪皮肤时食入病菌, 在母源抗体水平不到保护线以上时感染发病。

3 预防

3.1 加强饲养管理

搞好环境卫生, 猪舍饲养密度不宜过高, 注意保暖通风。采用“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管理模式。对于初生仔猪, 应尽快吃上和吃足初乳, 提高机体的被动免疫力。另外应在2周龄左右合理补饲全价仔猪日粮, 以满足仔猪机体快速发育对糖、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的需要。

3.2 搞好圈舍环境控制

夏季加强通风降温等防暑工作, 减少热应激;冬季应加强圈舍保暖, 勤换垫草, 防止贼风侵袭等应激因素造成仔猪感冒而继发仔猪黄白痢。制定严格科学的消毒和卫生制度, 保持圈舍清洁卫生。产前对圈舍的地面、墙壁、屋顶、柱栏等进行彻底消毒;临产时用0.1%的温热高锰酸钾溶液擦洗母猪外阴和腹下的乳房区, 防止病从口入。

4 结论

仔猪黄白痢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在肠道内产生毒素所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仔猪黄痢多发生于1周以内的仔猪, 以1~3日龄最为常见, 发病率、病死率都很高;仔猪白痢一般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 发病率高达50%以上, 但死亡率低。仔猪黄白痢是严重危害仔猪生产的疾病, 因此仔猪黄白痢的综合防治是直接影响仔猪生产效益的重要因素。

(2) 搞好母猪厩卫生管理对母猪厩做到勤起、勤垫、勤打扫、保温、干燥。可选用普通消毒药进行消毒, 如10%~20%石灰乳、3%碱溶液、1%~2%来苏尔溶液、0.5%~1%高锰酸钾溶液等药物, 能杀死猪厩内的大肠杆菌。

(3) 注意做好母猪的接生工作要防止胎衣被母猪食掉引起自体中毒, 以及产生感染不能正常泌乳, 致使乳汁过浓, 引起仔猪水消化不良发生此病, 可在母猪产前、产后1~2d内注射或内服抗菌消炎类药物, 可选用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土霉素、庆大霉素、安痛定、安基比林、安乃近等药物。

仔猪黄白痢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篇5

1 流行特点

(1)仔猪黄痢。仔猪黄痢亦称新生仔猪大肠杆菌病或早发性大肠杆菌病。该病的主要诱发因素是母猪带菌以及环境污染,主要感染1周龄内的仔猪,以2日龄仔猪易感染性最大。同窝仔猪的发病率在90%~100%,死亡率接近100%(7日龄以上很少发病)。不同窝的仔猪及后分娩的乳猪也都可能发生,死亡率同样居高,即使存活1~2头仔猪,也会形成僵猪被淘汰,但是不同窝之间的仔猪发病与否差异很大。该病的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春秋产仔尤为易发。无论是初产母猪还是经产母猪所产的仔猪都可能发病。

(2)仔猪白痢。迟发性仔猪大肠杆菌多见于仔猪白痢。主要发生于出生后7日龄以上、10~30日龄内的仔猪,是一种严重困扰2~3周龄仔猪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该病的发病率差异较大,一窝仔猪中发病与饲养管理不良、猪舍卫生条件差有很大的关系。阴雨潮湿、天气剧变、母猪饲料骤然更换或饲料营养水平不达标、母猪的乳汁时浓时稀,造成乳猪自身机体抵抗力降低,以及其他因素都会诱发该病。

2 临床症状

(1)仔猪黄痢。该病的特征性症状是下痢。病猪排黄色糊状稀便,有的粪稀如水呈淡黄色、黄白色和深黄色。有时混有小气泡并带有腥臭味,几分钟拉一次,后躯及尾巴沾满污粪。病猪表现为口渴,精神萎靡不振,站立困难,嘴唇触地,行走摇晃。有的卧地不起,两眼紧闭,嘴靠近乳头无力吮乳而停止吃奶。继而严重脱水,迅速消瘦,双眼下陷。肛门和腹股沟等处皮肤发红,昏迷衰竭而死,病尸皮肤干燥、皱缩。

(2)仔猪白痢。仔猪的明显病状为腹泻,患病猪多为20日龄仔猪,突然拉痢。开始排浆液状、糊状稀便,继而粪便呈水样。随后出现乳白色、灰白色或黄色下痢,具有特殊的腥臭味,在肛门尾端及其附近常粘有粪便。严重时仔猪逐渐消瘦、拱背,皮毛粗乱无光泽,食欲减弱,发育受阻,体温正常。结膜苍白,怕冷,常倦缩而卧,或“打堆”。

3 诊断

根据10~30日龄同窝哺乳仔猪短时间内相继发病,排乳白、灰黄、灰白色浆液糊状稀便,发病数量不等并有反复等现象,初步诊断为仔猪白痢。病猪体温不高,新生仔猪突然发病,排黄色稀便,同窝仔猪几乎同时发病死亡,而母猪健康无异样,可以初步作出诊断为黄痢。最后确诊需要做细菌学分离和血清型鉴定。刮取小肠前段黏膜涂片和镜检,若观察到细小、两端钝圆的粉红色小杆菌即可确诊为大肠杆菌病。

4 防治措施

(1)加强生产母猪的护理保育。临产前对产房进行彻底清扫,然后用0.5%~1%聚维铜碘溶液或2%~3%的烧碱溶液喷雾消毒。猪舍要进行清扫和冲洗消毒。可用3%~4%氢氧化钠与1%~2%消毒灵交叉用药消毒。

(2)加强母猪的护理。妊娠母猪于产前12天每头皮下注射阿维菌素,按1g/kg体重计算,并驱虫一次。母猪分娩前用温水清洗猪体,对腹部和乳房用0.1%百毒净脱水清洗,并按揉乳房和腹部皮肤约10分钟,连续3天。用福莱神碘消毒剂,按0.2%对猪体进行喷雾消毒。母猪产仔时乳房及乳头用0.1%高锰酸钾溶液擦洗干净。仔猪出生用消毒纱布和毛巾擦洗干净消毒后,先将每个乳头挤掉少许乳汁,冲除乳头孔内的细菌和污物,然后尽快固定乳头让仔猪吃上初乳,使仔猪迅速获得抗体,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3)免疫接种。在产前3周给母猪注射大肠杆菌K88-LTB双价基因工程菌苗或K88、K99、987LTB多价基因工程苗。第一胎母猪和疫情严重或迟发性白痢发病较多猪场的母猪,建议在预产前1周再免疫注射一次,有很好的免疫效果。

仔猪黄白痢的病因及预防措施 篇6

1 发病原因

1.1 母猪的原因

致病性大肠杆菌随着母猪的粪便或其他排泄物排出体外, 污染圈舍地面及围栏、母猪乳头及皮肤、饲料、饮水等。仔猪通过舔啃圈舍地面、围栏、异物或饲料, 吮吸母猪乳头或舔舐母猪皮肤, 不慎将病原菌食入引起感染。母猪产后感染乳房炎或发生产褥热, 造成乳汁变质, 致使仔猪消化不良, 也可导致仔猪发病。喂给哺乳母猪高能量饲料或日粮配比不当, 造成母猪营养过剩或不良, 引起乳汁过稠或过稀, 仔猪易患黄白痢。另有报道称, 仔猪黄白痢的发生与母猪的胎次有关, 母猪胎次越低, 所产仔猪的发病率越高;仔猪黄白痢的发生与母猪的遗传特性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1.2 仔猪的原因

初生仔猪的机体调节机能以及胃肠道消化功能尚未发育完善, 其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的能力较差, 抑制细菌的能力相对较弱, 病原菌一旦侵入, 易在胃中增殖并进入小肠, 导致消化道机能紊乱, 引发仔猪黄白痢。新生仔猪的免疫系统发育也不完善, 其抵抗病原菌感染的能力主要来源于母源抗体, 若仔猪未能及时吃足初乳或母猪缺乏充足的免疫抗体, 仔猪的抵抗力不强, 病原菌乘机侵入, 即可致病。仔猪补饲较晚, 缺乏维生素E或硒, 发生低血糖症、缺铁性贫血等疾病, 致使仔猪抵抗力下降, 也易诱发该病。

1.3 外界的原因

仔猪的防御机能尚不完善, 易受气候、管理、免疫等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圈舍卫生条件差, 饲料或饮水不卫生, 舍内潮湿、通风不良, 均可诱发该病。对断奶仔猪的管理不善, 突然更换饲料及改变饲喂方式等, 也可引起发病。严冬或炎热季节, 气候突变, 大风、大雨天气, 本病的发病率将有所升高。未给妊娠母猪接种黄白痢疫苗, 没有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仔猪发病率也将升高。

2 预防措施

2.1 强化卫生工作

保持妊娠舍、分娩舍及保育舍内外环境洁净, 坚持每天打扫卫生、清除排泄物, 定期对周围环境进行严格消毒, 减少病原菌的滋生或传播。母猪进产房前5 d, 要对产房进行彻底清扫和消毒, 先用高压水枪冲洗产床、围栏、地面、墙壁和料槽等;晾干后, 使用火碱溶液对全舍进行喷雾消毒;搁置1 d以上, 舍内基本干燥后, 再用高压水枪冲洗1遍;晾干后再转入母猪。每批母猪转走后, 都必须对产床、围栏、地面、墙壁和料槽等进行彻底冲洗和消毒。母猪转入产房前, 也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的清洗和消毒, 先用水 (寒冷季节用温水) 清洗母猪全身, 再用来苏尔溶液对猪体进行消毒, 母猪腹部、外阴和乳房部位的清洗和消毒必须到位;待猪体干燥后, 再转入产房。新生仔猪转栏前, 做好栏舍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具体做法:首先, 全面冲洗栏舍的地面、围栏、墙壁和墙角;晾干后, 使用生石灰溶液喷涮墙壁, 使用火碱溶液对栏舍进行严格的消毒;搁置4 d左右, 再次冲洗1遍;晾干后再转群。

2.2 加强饲养管理

根据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的不同阶段, 合理设计营养方案, 准确搭配饲料比例, 不仅能满足母猪营养需要, 而且能确保胎儿或仔猪的营养供给, 以使仔猪正常发育和生长。仔猪出生后, 先用经过消毒的毛巾将其口腔及全身黏液擦干;再进行断脐操作并严格消毒;然后将其放入保温箱中烤干;最后, 在仔猪出生1 h内, 让其吃到充足的初乳, 需注意的是, 应将母猪乳头中的乳汁先挤掉少许, 以冲掉乳头中的细菌, 然后再对仔猪进行哺乳。为仔猪补充适量的铁、硒和微量元素, 可预防缺铁性贫血和营养不良, 以提高仔猪的免疫机能。根据仔猪的健康状况, 合理安排断奶时间, 尽量减少断奶应激;同时, 科学配制全价日粮, 以满足仔猪对营养物质的需求, 提高抵抗力。

2.3 疫苗及药物预防

浅议哺乳仔猪黄白痢的防治措施 篇7

由于仔猪的生长期和病原菌血清的差异,大肠杆菌病一般分为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

1 流行病学

1.1 仔猪黄痢

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 主要发生于出生后数小时至7日龄内的仔猪, 以1~3日龄内的最常见, 一周龄以上很少发病。本病尤以头胎青年母猪所产仔猪的发病率为最高, 发病急, 死亡率也高。据调查发病率高达50%以上, 死亡率高达30%。

1.2 仔猪白痢

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 一般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 尤以10~20日龄的仔猪发病最多, 也最为严重, 1月龄以上则很少发生。本病发病率较高, 而死亡率相对较低, 但会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发病率为30%以上, 死亡率一般在5%以上。

本病多发生在炎夏、多雨潮湿和寒冷季节,春、秋温暖季节相对较少。初产母猪所产仔猪发病最为严重。猪舍环境污染严重、阴冷潮湿、环境冷热不定、新生仔猪初乳吃不够或母猪乳汁不足以及产房温度不足使仔猪受凉,都会加剧本病的发生。

2 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24h,最短8~10h,常为整窝发病,有时为几头发病。最初症状为仔猪突然拉稀,排出稀薄如水样粪便,黄色至灰黄色,有腥臭味,随着病情加重,拉稀愈加严重。病猪严重脱水,体重迅速下降,可达30~80%,精神沉郁、迟钝、眼睛无光、皮肤蓝灰色、质地干燥,最后昏迷死亡。

3 病理变化

3.1 仔猪黄痢

肠粘膜充血、水肿, 甚至脱落。肠壁变薄, 松弛, 充气, 尤以十二指肠最为重要, 肠内容物呈黄色, 有时混有血液。心、肝、肾有变性, 重者有出血点或凝固性坏死。

3.2 仔猪白痢

病死仔猪脱水, 消瘦、皮肤苍白。胃粘膜充血、水肿, 肠内容物灰白色, 酸臭或混有气泡。肠壁变薄半透明, 肠粘膜充血、出血易剥脱, 肠系膜淋巴结肿胀, 常有继发性肺炎病变。

4 防治措施

4.1 每头仔猪灌服0.04%高锰酸钾溶液10mL, 10日龄以上的服20mL, 2次/d,连用3~4d。如果治疗3~4d才好转,可继续使用至5~7d即可痊愈

4.2 10日龄前发现黄白痢用558消炎退热灵和兽大病快好注射液各0.5mL,肌肉注射,1次/d,连用2d。10日龄后发现黄白痢用奥复康注射液和力克舒注射液各1mL肌肉注射,1次/d,连用2d。

4.3 四环素类抗生素治疗:治疗量为每吨饲料100~200g,连用3~5d。

4.4 其他在发病期间, 饮水中添加1.5%的明矾或0.1%的KMnO4或有机酸, 使用药用炭吸附毒素, 使用酶制剂等, 均可对本病的治疗起到辅助作用。另外, 发病期间应该补充电解质, 防止脱水等。

5 预防措施

5.1 母猪的饲养管理

5.1.1 怀孕母猪饲料品质要好,营养要全面,母猪产前7d开始减料,一般减少精料15%左右,以防母猪奶汁浓度过高,引起仔猪消化不良。

5.1.2 母猪产前5d将产圈清扫干净,用络合碘1∶100消毒。临产当天,把每个乳头挤掉乳汁少许,以冲除乳头孔的细菌和污物,同时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擦洗乳房乳头。

5.1.3 产后要保持圈舍干燥清洁卫生。10~15d用威岛消毒剂带猪消毒1次。

5.2 仔猪的饲养管理

5.2.1 初生仔猪应尽早吃上初乳,使仔猪迅速获得初乳抗体。

5.2.2 仔猪出生的第2天剪牙,用0.1%的高锰酸钾液数点,滴入口腔,同时肌肉注射右旋糖酣铁注射液,2mL/头。

5.2.3 5日龄给仔猪饮干净的水,7日龄补料;及早锻炼胃肠功能。

5.2.4 初生仔猪应加强保温措施,寒冷天气用红外线灯泡增温,同时铺上垫草。

5.3 疫苗预防

怀孕母猪产前40d和产前15d肌肉注射仔猪大肠埃希氏菌三价灭活疫苗,每次均为2mL。

5.4 药物预防

5.4.1 母猪产后第1天,立即给母猪大剂量注射青霉素1200~1500万U次,可预防仔猪黄白痢疾病的发生。

5.4.2 母猪产后第2d,就要开始喂服中草药剂,1剂/d,连服3剂。中草药处方为平胃散加减,即苍术100g,陈皮80g,枳壳80g,条芩80g,厚朴100g,焦栀150g,山楂100g,神曲120g,麦芽100g,黄连30~50g,木香(冬春季用川木香,夏秋季用青木香)100g,甘草10g,煎服。

5.4.3 母猪产前1周至产后3~4周,可服用土霉素钙(规格按土霉素效价计,含土霉素50%),每天服30g左右,分2次拌料服,料温不能太高,以不烫手为度。土霉素钙每包500g,约可服用15d,连续服用不要超过2包,亦可有效预防仔猪黄白痢病的发生。

7 结语

仔猪黄白痢的防控措施 篇8

1 发病原因

1.1 病原微生物

主要是初生一周龄内的仔猪, 特别是易感仔猪吮吸被病原微生物污染了的母猪乳头时, 病原微生物便进入了仔猪的消化道, 由于仔猪消化道未发育完善, 胃腺分泌胃酸的机能很低, 缺乏游离盐酸, 难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 使部分乳汁分解为有害物质, 再加上细菌毒素刺激肠道黏膜, 引起肠道卡他性炎症, 肠道内容物发酵与腐败后产生大量气体, 又增加了对肠道的刺激, 使肠道蠕动加剧, 造成吸收功能障碍, 引发此病。

1.2 环境应激

主要发生在仔猪10~30日龄时, 气候多变, 阴雨天持续时间长的情况下。入秋以后, 气候寒冷, 地面太凉而又没加垫草, 使仔猪抵抗力下降, 这时可引发仔猪白痢。此时主要是母乳内转移性抗体逐渐减少, 应激因素的存在, 导致仔猪抵抗力降低, 数种不同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致使仔猪发生局部性肠道炎症而发生下痢。病猪排出灰白色或灰黄色浆状粪便, 严重的呈糊状且带有腥臭味, 身体迅速消瘦, 其死亡率的高低与环境条件、有无并发感染等因素有关。如果仔猪得不到有效的治疗, 就会导致仔猪死亡、发育不良、生长受阻而形成僵猪。

1.3 哺乳母猪患病

哺乳母猪患病后, 往往引起体温升高, 造成生理代谢紊乱, 引起乳汁变性, 致使仔猪消化不良, 早发性大肠杆菌乘虚而入大量繁殖。导致仔猪全肠道发生卡他性炎症病变而出现黄病。黄病发生后, 一是可使胆汁吸收不良;二是肠道内细菌繁殖产生的内毒素向血液中移行, 引起变态反应。胃门平滑肌变态收缩时, 出现仔猪吮乳后呕吐;空肠分泌大量黏液, 造成仔猪高渗性脱水, 该病以产后一周内发病最多, 严重时死亡率高达70%以上。

1.4 饲养管理不当

一是哺乳母猪突然换料。在生产中, 往往由于母猪哺乳需要大量能量而改变饲料配方, 加大饲料中能量饲料的比例。当饲料中能量饲料如玉米添加量超过60%时, 仔猪很快便会出现黄、白痢症状, 这是因为突然饲喂高能量饲料形成的乳汁过于浓稠, 乳脂含量增高, 而仔猪的胃肠道对脂肪的消化率很差, 打乱了肠道内的消化吸收平衡, 导致了仔猪下痢。二是饲料中油脂含量过多、饲料霉变、青料或轻泻饲料比例过大。饲料中米糠、油饼、鱼粉等比例过高, 仔猪的消化机能不健全, 采食后无法消化而下病;霉变饲料本身含有大量毒素, 可导致仔猪消化机能紊乱而下病;喂给青绿饲料过多, 或轻泻饲料如麦类等比例过大, 易使仔猪难以完全吸收利用而下痢。其三是仔猪供水不足。仔猪开食后, 往往食欲都很旺盛, 如果此时供水不足, 就会导致仔猪误饮粪尿污水, 感染细菌, 发生下痢。

2 防治措施

2.1 做好母猪配种和饲养管理工作

适时配种。母猪初配日龄不早于8月龄以上, 体重不低于110kg。杜绝近亲交配。有效的措施是建立种猪档案卡。做好配种记录和产仔记录。给妊娠母猪提供合理的营养, 关键是饲料搭配要科学, 营养要全面, 配种后最初一个月内要限饲。产前5~7天, 将妊娠母猪转到分娩舍前, 应对母猪身体进行刷拭消毒。产前5天和分娩后当天, 分别给母猪注射长效抗菌剂5~10ml。产后7天内, 每天用温湿毛巾擦拭母猪乳房至少1次。给哺乳母猪提供充足的营养。及时检查治疗无乳、乳少母猪, 并做好无乳母猪窝中仔猪寄养工作。寄养时, 以母猪产期相差不超过3天为宜, 产期越接近效果越好。

2.2 做好接产工作

把即将生产的母猪乳房、会阴部位清洗消毒, 将母猪每个乳头内的乳汁挤掉少许。接产者手臂及所使用的器械严格消毒。分娩前和分娩结束后分别对产床清理消毒1次。正确使用催产素, 使用时间不早于妊娠113天, 少量多次注射比一次大剂量效果更好。及时给生产时有感染可能的母猪注射抗菌素。

2.3 做好仔猪饲养管理工作

生后尽快让仔猪吃初乳, 帮助虚弱的仔猪哺乳。生后12小时内给仔猪口服抗菌素, 之后每12小时服用1次, 连用3天。对明显无饲养价值的仔猪坚决淘汰。产后3~5天给仔猪补铁150~200毫克, 补硒1毫克。

2.4 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生产区每周定期消毒1次, 分娩舍每周消毒2次。产床及仔猪保温箱在母猪断乳下床后及时进行清洗消毒。选用2~3种消毒液交替使用效果较好, 但所选用的消毒液之间不能产生互相降低效果的反应。

2.5 做好小环境控制工作

控制好猪舍内温度。冬季仅用加电热板不能达到上述要求时, 可另加一个红外线加热灯, 用调节其高度和高低档位的方法满足上述要求。分娩舍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5%~75%。舍内防止风。适时通风换气, 排除有害气体。

2.6 做好全场管理工作

切实搞好环境卫生, 及时清理垃圾杂物。有很多猪场都是在这一点上导致病情发生的。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方式。完善场内规章制度及各项奖惩措施, 加强对饲养员的业务技术培训。制定操作规程, 监督执行, 防止漏洞。

2.7 治疗母猪无乳症

母猪无乳可导致仔猪饥饿性腹泻, 发现母猪泌乳不足时, 可注射20~80单位的催产素, 每天3~4次, 连用2天;或皮下注射5毫升初乳。母猪无乳时, 可用己烯雌酚40单位联合催产素或前列腺素5ml肌注, 每天2~3次, 连用3~5天。乳水不足, 可使用代乳奶饲喂仔猪, 效果较好。母猪便秘是引起无乳的重要原因, 可在哺乳母猪饲粮中添加0.5%氯化钾或1.0%的硫酸镁, 也可用中药车前子煮水让母猪饮用。

2.8 选择可靠的饲料

选用优质的原料和质量可靠的预混料、乳猪开食料, 母猪饲料中应添加新型的霉菌毒素处理剂进行预防性的吸附和脱毒, 可在每吨饲料中添加脱霉剂, 能有效控制霉菌毒素的危害。

2.9 搞好抗体检测工作

通过免疫监测, 淘汰带猪瘟强毒的母猪, 对猪瘟抗体较低的母猪补注疫苗, 在确诊有慢性猪瘟危害的猪场, 应对猪瘟免疫程序进行调整, 必要时初生仔猪可实施超前免疫, 即仔猪出生后立刻肌注猪瘟组织活疫苗1~1.5头份, 接种后1~2小时后才让其吮吸初乳。分娩前母猪应做好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流行性腹泻等疾病的免疫接种工作。

2.1 0 治疗措施

仔猪黄白痢的诊疗 篇9

1 病因

仔猪黄痢和白痢均为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所引起的哺乳仔猪的急性腹泻性疾病, 在环境条件差和卫生不好的猪场多发。初产和二产的母猪所产仔猪多发, 高胎次母猪所产仔猪发病率低。仔猪黄痢也称速发型大肠杆菌病, 一般在生后7日龄内发病, 最快有在出生后12 h发病者。仔猪白痢也称迟发型大肠杆菌病, 一般在10~21日龄发病。引起此两种病的病原微生物同为致病性大肠杆菌, 常出现较高的死亡率 (仔猪黄痢) 和容易形成僵猪 (仔猪黄白痢) 。

2 临床症状

2.1 仔猪黄痢症状

一般多在出生后12~72 h发病, 常常先是一头仔猪发生黄痢, 很快蔓延到全窝猪, 病初排黄色液体粪便, 有腥臭味, 严重时肛门松弛, 排粪失禁, 粪水污染尾、会阴、臀部和后肢等。病仔猪衰弱, 常昏睡, 捕捉时尖叫, 由肛门流稀黄粪。后期被毛粗乱无光, 皮肤松弛, 身体蜷缩, 不吃奶, 喜饮污水, 眼球凹陷, 走路摇晃, 最终卧地不起, 昏迷而死。有的病例常未见下痢就突然衰弱无力, 结膜贫血, 呼吸快速, 卧地不起, 不久昏迷死亡。

2.2 仔猪白痢症状

体温一般正常或稍微升高。病初表现精神不振, 吃乳正常或减少。被毛粗乱。继而下痢, 排乳白色或灰白色, 含血丝和气泡, 呈粘腻浆糊状稀粪, 并有腥臭味。严重时粪便失禁, 在尾、肛门及其附近常沾有稀粪, 四肢发冷, 喜钻草窝, 皮肤苍白, 贫血虚弱, 脱水消瘦, 皮肤失去弹性, 行动缓慢, 发育迟缓。病程长短不一, 短的2~3 d, 长的1周左右, 如不及时治疗, 多数死亡或转为慢性病症, 即使恢复也成为僵猪。

3 诊断

根据发病日龄、临床症状、发病率、死亡率都高和急性死亡可作出初步诊断。根据10~30日龄同窝哺乳仔猪在短时间内相继发病, 排乳白、灰黄、灰白色浆液糊状稀便, 发病数量不等并有反复现象等, 可以诊断为仔猪白痢。病猪体温不高, 新生仔猪突然发病, 排黄色稀便, 同窝仔猪几乎同时发病死亡, 而母猪健康无异样, 可以诊断为黄痢。

4 治疗

投喂诺氟沙星胶囊, 5~6日龄仔猪每次投1枚, 20日龄仔猪每次投2枚, 再加上复方新诺明片0.25 g/头, 病毒灵0.1 g/头、维生素B片0.2 g/头, 一并混合研磨灌服, 每日1次, 喂2~3 d;同时对病重仔猪用庆大霉素2万U交巢穴注射, 每天l次, 连用2~3 d。为了防止仔猪脱水, 同时要灌服补盐药液。对病重脱水仔猪, 腹腔注射5%的葡萄糖盐水15 m L加2%氧氟沙星2~5 m L加维生素C5~10 m L。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0.1m L/kg口服, 一撒止痢散, 8~10头猪25 g拌料, 或口服牛至油溶液。

5 预防措施

上一篇:西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下一篇:基本建设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