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巷安全

2024-06-14

井巷安全(精选十篇)

井巷安全 篇1

对于矿山井巷施工而言, 其中的通风环节安全工作的基础之一, 其主要作用在于稀释和排除井巷中的瓦斯、粉尘等, 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作业环境的温度, 保障施工人员的正常呼吸等, 可见矿井通风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矿山开采的环境十分复杂, 以至于矿山施工过程中常会遇到各种有害气体, 影响施工人员正常工作, 而常见的措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即 (1) 加强通风; (2) 从根源上降低有毒有害气体含量; (3) 净化井下进风道中的风流; (4) 加强对施工环境的检查等。考虑到矿井空气的污浊程度与矿井的通风状况、生产的操作方式和各种有害气体的涌出情况以及所采取的各种防治技术措施有关。本文就从“通风”这一角度, 分析如何保障矿山井巷的正常施工。

2 加强通风安全管理的一般对策

为了保证矿山井巷施工通风安全, 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提高施工人员的通风安全意识。

如何在实际工作中, 提高相关人员的通风安全意识, 首先需要提高相关领导的重视, 让他们知道只有建立了职责明确、机构健全、规范科学的矿井安全管理体系才能更好的保证通风安全;其次是利用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 包括板报、墙报或者标语等, 让员工明白良好的通风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预防事故的发生;最后通过给员工讲解通风安全的典型案例, 以现身说教的形式对他们进行教育, 需要注意的是, 在说教的过程中, 说教人员应该对事故的原因、具体防范措施进行详细的分析。只有通过先培训后操作的方式, 才能让员工真正掌握矿井通风安全技术。

(2) 完善通风安全相关规章制度。

实际工作中, 只有当具有了比较完善的通风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才能指引施工人员在矿山开采生产过程中实现安全生产。所以相关部门应该严格按照规章规定来进行施工过程中的通风管理, 并建立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 需要重视的方面包括对巷道内有害气体的检查、排放和监测等、巷道的贯通以及通风设施管理制度等。

(3) 提高设备和技术水平。

对于矿井通风而言, 良好的设备是其重要保障之一, 所以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对通风设施的优化配置, 以便提高实际的通风性能, 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值得注意的是, 保障通风安全不仅需要性能优越的通风设施, 同时还需要科学有效的矿井通风系统。所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通风系统, 以便达到降低通风阻力, 保证生产所需风量的目的。

3 施工过程中通风安全原则

3.1 采区通风设计的一般原则及相应要求

施工过程中, 保障通风安全的原则之一在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采区的通风系统, 而确定采区通风系统的应满足的条件如下所示:

(1) 必须保证巷道内风流的稳定性, 实际操作中要避免对角风路的现象以及尽可能的降低巷道的漏风量,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保障巷道内的风流不被加热和污染;

(2) 如何处理工作面的通风问题, 对于其中的回采以及掘进工作面, 则需要采用独立通风的方式;

(3) 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上、下行通风, 对于煤层倾角比较大的, 其中的回采工作面则应该选择上行通风;

(4) 根据检测得到的数据来选择合适的风速;

(5) 如果在风道中, 有机电设备存在时, 则应该安装一定数量的瓦斯自动检测报警断电器;

(6) 在巷道内必须设置一定的安全措施, 比如能够控制逆转风流的措施, 防止有害气体涌入风流的措施等;

(7) 考虑到矿山施工过程中, 巷道的大小、长短等有差别, 则应该根据实际需要来分配风量等。

3.2 局部通风安全系统的一般设计原则

对于整个矿井通风系统而言, 局部通风系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其一般设计原则有如下几点:

(1) 鉴于局部通风系统作为整体的一个部分,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 矿井和采区通风系统设计应为局部通风创造一定的条件;

(2) 该系统自身应该具备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经济合理性等;

(3) 该系统应该采用低噪声且具有高效率的通风机;

(4) 对于局部区域, 如果一台通风机不能很好完成任务时, 可以选择两台或者多台风机联合运行, 以便达到更好的效果。

3.3 合理的选择矿井通风系统

所谓的矿井通风系统, 其实质上包括三大方面, 分别是通风方法、通风方式以及通风网路。只有当选择了合理的通风系统时, 才能保证在矿井施工过程中通风的安全性, 以下就一一分析上述三个方面:

(1) 矿井的通风方法。

实质上指的是通风的工作形式, 主要有三种形式, 包括压入式、抽出式以及压入与抽出的联合形式。

(2) 通风的方式。

实际工程中, 每个矿井都必须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井筒, 分别作用是进风和回风, 就其布置方式而言, 一般又分为中央并列式、中央分列式、对角式以及混合式等。

(3) 通风网络。

所谓的通风网络, 指的是巷道内的风流在经过井巷间时的联接形式, 一般包括四种方式, 即串联、并联、角联以及复杂联。

在选择通风系统的同时, 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 在现有的通风系统基础上, 如何对巷道内的风量进行调节。对于局部地区需要调节风量时, 可以采用增阻法、减阻法和辅助通风机法。当需要对整个矿井进行风量调节时, 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即调节通风设备的实际转速;调节通风设备的工作轮叶片安装角;以及调节通风设施的工作风阻。

3.4 降低有害气体的安全原则

降低有害气体的一般原则包括, 首先从根源上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 其次可以通过加强通风。对于如何加强通风而言, 可以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 通过合理分配和调节风量来保证各工作区域都能有足够的风量; (2) 尽可能的减少漏风现象; (3) 当需要停工时, 做到:停工不停风; (4) 时刻检测有害气体的含量, 以便及时处理等。

4 结语

对于矿山井巷施工通风安全原则而言, 还需要注重的一点是“管理原则”, 以便让通风安全管理组织能够高效的运行。该管理原则主要包括统一指挥原则、债权一致原则、分工与协作原则以及动态组织原则等。对于矿山施工工程而言, 通风安全管理是一项全面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 只有当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出现问题时, 才能保证工程能够正常的运行。

摘要:对于矿山井巷施工而言, 其中的通风环节安全工作的基础之一, 其主要作用在于稀释和排除井巷中的瓦斯、粉尘等, 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作业环境的温度, 保障施工人员的正常呼吸等, 可见矿井通风的重要性。首先分析了加强通风安全管理的一般对策,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施工过程中通风安全原则, 包括采区通风设计的一般原则及相应要求, 局部通风安全系统的一般设计原则, 以及合理的选择矿井通风系统等。

关键词:矿山,通风系统,安全原则

参考文献

[1]吴超等.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8, 10.

[2]魏平儒, 王永建, 程远国.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分析[J].焦作工学院学报, 1994, (3) .

春节井巷部分返修安全技术措施 篇2

由于压力大,现4501两巷有局部巷道已严重变形,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对被压弯的棚架进行挑顶,为确保施工安全,特制定以下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执行:

1、重新整改后的架棚断面为底宽要达到2.6米,高度达到2.2米,上净宽2.0米。

2、施工过程必须有中队领导现场指挥,施工必须逐架进行,每整改够一个架位位置后,必须先上好棚架,加固好后才能继续整改,整改后棚架顶板和边帮必须用板皮背密背紧背牢,确保不漏碴为准,并按质量标准上棚架。

3、施工前必须先对作业点进行安全检查,加固作业地点前后的棚架,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进行工作。

4、施工时,作业人员必须站在安全的棚架下进行工作,杜绝空顶、空帮作业。

5、严禁在歪斜、空顶空帮的棚架下面作业或停留,否则先加固好棚架方能作业。

6、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敲帮问顶工作,严禁空顶空帮作业。

7、施工过程,要安排人经常观察巷道顶板和边帮异常情况,做好联保互保。

8、挑顶出的碴要及时装上皮带运走或装矿车运走,以免影响通风、行人。

9、若发生漏顶事故时,下风侧人员必须立即撤退到进风侧,并通知下风侧的工作人员,特别是回风巷的工作人员撤退到四采区上山或三水平运输大巷。

10、未提及的按《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11、以上安全技术措施由安监站负责监督。

二、8402回风巷返修安全技术措施

由于8402回风巷巷道底鼓,需要对该巷道进行卧底,为确保施工安全,现制定以下安全技术措施,相关单位必须遵照执行。

1、卧底后,巷道高度要达到2.2m。

2、施工前,必须先检查施工地点的安全情况,存在安全隐患的必须先处理好后,才能进行施工。

3、卧底出的碴装上皮带机外运。

4、有棚架歪斜或漏顶严重的,必须整改好棚架才能继续施工。

5、卧底上棚架地方不能挖见腿脚底,必须留有20cm泥巴做保护。

6、发现有歪斜、空顶、空帮的棚架必须立即整改加固好,严禁在歪斜、空顶空帮的棚架下面作业或停留。

7、施工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顶板和边帮的异常情况,做好联保互保工作。

8、卧底后,巷道顶板淋水或底板涌水的地方,要挖好水窝,并拦好不让水流往当头。

9、施工过程中,要保护好风筒,损坏风筒的,开一个孔罚500元,若发现有破损风筒必须及时修补或更换。

10、未提及的按《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11、以上安全技术措施由安通科负责监督执行。

三、4401回风巷返修安全技术措施

由于4401工作面回风巷巷道压力大,巷道变形严重,需要对巷道进行扩帮、卧底,为确保施工安全,特制定以下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执行:

1、整改后,高度2.0m,上净宽2.0m,下净宽2.6m,腿脚必须整齐靠帮。

2、挑顶前必须先对作业点附近四架棚的顶板进行背顶背帮加固,挑顶够一架棚的位置后先上好架加固好,才能继续挑顶。

3、挑顶后上的新棚架顶板和边帮必须用板皮背密背紧背牢,确保不漏碴为准。

4、卧底时严禁挖至棚架腿脚底,必须留有0.2米泥巴作为保护。

5、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敲帮问顶;施工时,作业人员必须站在安全的棚架下进行工作,严禁空顶、空帮作业。

6、严禁在断梁断腿、歪斜、空顶空帮的棚架下面作业或停留。

7、施工时,如需要放炮的,必须放小炮,每个炮眼的炸药量不能超过半筒;放炮前要检查好瓦斯,瓦斯浓度低于1.0%时才能放炮;放炮时必须保护好管路、电缆及皮带等设备,并要作好警戒,警戒直线段不能少于80米,曲线段不能少于50米。

8、施工过程中,严禁开动皮带和刮板机,需要开动皮带和刮板机时,必须通知所有施工人员撤出后才能启动。

9、扩帮时,要保护好电缆及皮带等设备;扩帮完后,要及时挂号电缆。

10、在拆除原有架棚前,应先加固临时支护,拆除原有架棚后,必须及时除掉顶帮活矸和架设架棚,必要时还应采取临时支护措施。

11、施工过程,要安排人经常观察巷道顶板和边帮异常情况,做好互联互保。

12、未提及的按《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13、以上安全技术措施由安监站负责监督。

四、三水平轨道暗斜井返修安全技术措施

三水平轨道下山中部由于压力影响,局部碹体已严重变形开裂,直接威胁到安全生产,现依据2010年度安措计划,对该段巷道进行返修,针对施工需要特制定如下安全技术措施:

1、进入施工地点,必须先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熟悉现场情况,及时处理安全隐患,保证施工安全。

2、施工作业前,先与运输协调好,作业过程严禁拉放车。

3、施工作业前,先安接好电铃信号,拉放车过程必须进入躲避硐或联络巷躲避。

4、进入工作地点时,必须进行严格的敲帮问顶制度,及时处理活岩,全面检查支护的稳固情况,防止倒架、片帮、漏顶或碹体垮塌伤人。

5、敲帮问顶过程,清理畅通退路,作业人员必须站在巷道上方且支护完好地点进行,有专门人员观察顶板及周围情况,严禁站在车上作业。

6、施工作业前,必须对通过作业点的电缆线路、管路等进行保护,用废旧皮带及竹木盖好,防止损坏设备设施。

7、每次施工作业前,先加固没有施工到的碹体,防止一次放顶过多,造成冒顶事故的发生。

8、放炮作业必须按规定执行,严格“一炮三检”制度,警戒范围为放炮作业点上下相邻两条联络巷及前后80米外的安全地点。

9、施工前,必须在施工地点往下5米左右用木头或钢管等工具拦好,所有施工人员必须站在施工点的上方,防止岩石滚落下暗斜井。放炮时,严禁用矿车直接爆破装车。

10、放炮后进入工作地点,严格进行安全检查及敲帮问顶制度。

11、施工作业过程,严禁一切人员过往。

12、施工作业每次放顶不能超过1.8米,以方便及时清理通车,防止漏冒事故的发生。

13、放顶后及时进行临时支护,防止活岩掉落伤人。

14、上棚支护最少三人同时作业,一人观察周围情况。

15、清理大块混凝土时先敲打碎,然后协同搬上车,上车时,要同时用力,防止搬运压碰伤人。

16、清理足够一架棚位置及时上棚架支护,每架棚距0.8米,上宽2.4米,且保证支护质量,背帮背至实顶。

17、拉放车时,信号清楚,按规定挂好鱼尾。

18、放顶工作完成后,视围岩情况再进行砌碹或砌墙工作。

19、每次施工完毕后,及时清理现场,保证运输的畅通。20、未提及的按《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21、以上安全技术措施由安监站负责监督。五、三水平候车机头破拱帽安全技术措施

由于三水平猴车机头顶部高度不足,为方便设备安装,需要破拱放顶等工作,现针对实际施工现场制定如下安全措施:

1、进入工作地点必需先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了解现场的情况,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清理杂物,确保退路的畅通。

2、施工前,先与运输协调好,防止运输提升事故的发生。

3、施工前,先用足够长度的摩擦腿加固两侧没有施工到的拱帽,防止无计划施工到的拱帽大面积连片坍塌。

4、施工前,先把通过施工地点的管线路加以保护,特别是高压电缆用半边水管盖好,并用废旧皮带覆上用以缓冲意外的撞砸。

5、由于该三岔处跨度大,围岩已受到破坏,施工过程严禁放炮。

6、施工过程,队干必需全程跟班协调指挥。

7、施工过程,施工人员站在安全的地方使用长水管或钢钎逐步进行破拱工作,并且指派专人观察顶帮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发出信号撤人,保证施工的安全。

8、施工过程,随时进行敲帮问顶工作,及时处理活岩,防止片帮及漏顶伤人。施工过程,要依据顶板的稳定情况,及时打上临时支护。

9、施工过程,严禁一切闲杂人员过往。

10、放顶后,视围岩稳定情况及时上锚杆支护,上锚网后及时清理干净浮碴杂物,保证退路及通道的畅通。

11、放顶高度足够后,及时打上锚杆进行支护并铺上金属网,锚杆选用ф16×2500㎜的螺纹钢锚杆,间距600㎜,排距600㎜,锚杆锚固力不少于70KN,扭力拒不少于80N·M,锚杆外露长度扭紧后不大于30㎜;能够上棚架时,采用U型棚进行加固支护。

12、对墙拱施工,要满足安装及机械运转的要求,机电部门要现场协调指挥。

13、上棚架支护时,棚架质量合格,并用木楔加固,顶帮用水管相互连成一个整体,保证吊装设备时的安全。

14、在撤退临时支护的摩擦腿时,施工后的墙体接头处,若拱体有失稳、变形受损,要及时处理撬下,并用锚杆配合短铁轨或永久棚架对拱体加固好,保证安全。

15、施工过程,严禁运行猴车。

16、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干净现场,不影响运输的提放车工作。

16、未提及的按《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17、以上安全技术措施由安通科负责监督。

2010年度春节期间检修计划

塘 内 矿 二0一0年二月一日

井巷掘进爆破技术的探讨 篇3

【关键词】井巷掘进;爆破技术;探讨

引言

采用钻爆法的井巷掘进,就其施工工艺来看,主要有钻(眼)、爆(破)、装(岩)、运(输)、支(护)五大工序。各工序周而复始地进行,使得工作面向前推进。但是,掘进过程中矛盾的各方面,什么是影响井巷掘进速度的主要因素呢?笔者根据多年现场实践经验认为,如果工作面的岩石爆不下来,爆破效率不高,井巷的掘进速度就难以提高。因此,研究、总结和发展爆破技术,提高爆破效率,对加快井巷施工速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降本增效等具有重要意义。

1、如何提高掘进的爆破效率

1.1所谓爆破效率,主要是指炮眼利用率和井巷成形的规整度。井巷掘进爆破效率低的主要表现是:炮眼利用率低,爆破后留有残眼达20%以上,遇砂岩.火成岩时甚至超过40%;巷道超、欠挖现象严重,成形不规整。

1.2如何提高爆破效率,途经当然很多,如根据不同岩性、掘进断面和循环进度,通过合理地选择掏槽方式,确定合适的装药量和装填结构,安排合适的起爆顺序,注意炮眼封堵质量和精心施工等是提高爆破效率的主要技术措施。

1.3工程实例:

实例一:某矿掘进队在某石门穿越煤层施工中,由于围岩较为破碎,虽然炮眼利用率可达90%以上,但爆破后超挖现象较严重,掘进断面增加lm2以上,成形不理想,给支护带来困难和造成支护材料的浪费。经原因分析认为,炮眼利用率达到预期的效果,说明在本段围岩中采用三角锥形掏槽是可行的,超挖主要是周边眼间距偏大和装药过量造成的。找出原因后,及时修改了爆破图表,将周边眼间距从600mm缩至400mm,装药量从450g/眼减至150g/眼,在总装药量节约的前提下,取得了较高的爆破效率,并控制了超挖,规整了成形,为锚喷支护创造了必要条件。

实例二:某矿掘进队在某石門穿越火成岩施工中,由于围岩坚硬,虽然火工品消耗量大增,但炮眼利用率仅40~50%,且欠挖现象严重。经原因分析,认为:(1)在坚硬岩中采用三角锥形掏槽已不适应;(2)全断面(5.6m2)布置21个炮眼偏少;(3)周边眼钻眼质量差(未打在设计轮廓线上);(4)未利用聚能效应爆破;(5)炮泥充填长度不足,封堵不密实。为此,重新编制了爆破图表。考虑工人钻眼技术水平,改三角锥形掏槽为六眼楔形掏槽,且在中部加两个垂直空眼;按5个/m2炮眼,全断面共布置28个炮眼。同时加强现场技术指导,周边眼严格打在设计轮廓线上,眼距控制在350mm。严格把好药卷装填方向,利用聚能效应实现聚能爆破;每个眼的炮泥分次堵塞,堵塞长度大于300mm并充填密实。采取上述一系列措施后,爆破效率大大提高,炮眼利用率可达85%以上,消除了欠挖现象且成形良好。

1.4通过上述二例分析,有如下二点需要在掘进爆破中注意的:

一是技术人员必须根据现场实际编制合格的爆破图表,如巷道穿过多种岩层,则应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穿过量大的主要岩层,分别编制爆破图表,并加强现场技术指导,经过若干循环的爆破实践。然后根据实测取得的爆破参数对图表进行修改完善,使之真正成为指导和检查钻眼爆破工作的技术规程。

二是参加掘进爆破的工人,必须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和爆破图表的规定作业,消除随意打眼、随意装药、随意放炮的现象,保证安全和快速施工。

2、提高掘进爆破效率的参数选择

如何实现“简易光爆”,使断面基本达到设计轮廓要求,超、欠挖少,稳定围岩,以利支护,尤其是以利于锚喷支护的推广应用。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结合上述实例,提出提高掘进爆破效率的参数选择建议,供参考:

2.1炮眼数目的确定。掘进工人往往为节省钻眼时间,实际工作中炮眼布置数目偏少(仅为3~3.8个/m2),造成炮眼利用率低,巷道成形不好。据实践资料全断面按5个/m2布置炮眼,炮眼利用率可达90%左右,且炮眼数目增加,炮眼利用率就提高。因此,综合考虑既节省时间又能提高炮眼利用率,全断面炮眼按4~5个/m2布置较为合理。

2.2周边眼距和最小抵抗线的确定及周边眼位的布置。合理布置炮眼,首先要确定周边眼距(一般应控制在350-400mm范围内)和最小抵抗线(一般应在400~550mm范围内选取)。周边眼应布置在设计轮廓线上,眼底向外偏50~100mm为宜。

2.3掏槽方法的选择。掏槽是井巷全断面爆破能否取得好效果的关键步骤,井巷掘进目前多采用浅进度多循环,巷道断面基本上为中、小断面,岩性以f<8最多,f<4次之,f<10再次之,f>10最少。考虑施工方便、适用等因素,当f<4时,采用三角锥形掏槽;当f<8时,采用四眼楔形中部加一个垂直空眼掏槽;当f<10时,采用六眼楔形中部加二个垂直空限掏槽;当f>l0时,可采用复式楔形掏槽,即内楔由2~4个眼构成,眼深较小,装药量也较少,它最先起爆掏出小槽,外楔眼随后起爆扩大,并加深掏槽。要求掏槽眼比其它眼深200mm,眼底距控制在200mm左右,垂直空眼比掏槽眼深50mm,掏槽眼与工作面交角以70°为宜,且布置在巷道断面的中下部。

2.4炮眼深度的确定。根据井巷岩层条件、钻眼设备能力和掘进的作业方式,同时考虑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和底眼采用连续装药后有足够的长度(>300mm)充填炮泥,炮眼深度应在1.5~2m为宜。

2.5装药量的确定。掏槽眼必须有足够的装药长度,以保证能较好地破碎炮眼口附近的岩体,否则会出现“挂门帘”现象。但装药切忌超过许可的装药率和集中度,装药多了不但不能提高爆破效果,反而降低爆破效果,这一点必须引起注意。因此,掏槽眼、辅助眼和底眼的装药系数分别以0.6~0.8、0.4~0.6和0.5~0.7为宜;周边眼的装药量与岩性和药卷直径等因素有关,一般以150-300g/m为宜。

2.6要注意利用“聚能效应”,低瓦斯工作面采用反向爆破时,要求药卷聚能穴方向一律朝向眼口;高瓦斯工作面采用正向爆破时,要求药卷聚能穴方向一律朝向眼底。

2.7堵塞炮泥对提高炮眼利用率作用甚大。试验表明,每个眼的炮泥应分次堵塞,充填长度必须大于300mm,而且充填的越密实越好,这样可以使炸药起爆时在封堵密实的炮眼内形成一个高压密封室,使炸药的能量充分对岩石破坏。因此,要舍得装填炮泥。

3、结束语

只要工程技术人员加强爆破理论、爆破技术和爆破安全知识的系统学习,理论联系实际,认真编制、及时修改和完善爆破图表。掘进工人认真执行炮眼布置(眼距、眼深、最小抵抗线)、药量控制、装药结构、炮泥充填、起爆方式等规定,就一定能使爆破效率提高,使爆破的井巷成形规整,避免超、欠挖量,减轻爆震对围岩的破坏,以利于巷道维护、省工省料,从而提高井巷掘进速度,较大幅度地降低成本,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井巷工程》1989年.中国矿业大学.煤炭工业出版社

试论井巷施工安全管理 篇4

井巷施工企业是以施工生产经营为主业的经济实体。全部生产经营活动, 是在特定空间进行人、财、物动态组合的过程, 并通过这一过程向社会交付有商品性的建筑产品。在完成井巷产品过程中, 人员的频繁流动、生产复杂性显著的生产特点, 决定了组织安全生产的特殊性。安全生产是施工项目重要的控制目标之一, 也是衡量井巷施工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 施工项目必须把实现安全生产, 作为组织施工活动的重要任务。

井巷施工项目安全管理, 主要包括安全施工与劳动保护两个方面:安全施工是施工企业组织施工活动和安全工作的指导方针, 要确立“施工必须安全, 安全促进施工”的辩证思想;劳动保护是保护劳动者在施工中的安全和健康。

安全管理的任务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找出施工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 做到预防为主, 防患于未然, 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保证员工的安全健康。

井巷工程安全管理制度主要有如下七方面: (1) 安全施工生产责任制; (2) 安全技术措施及制度; (3) 安全施工生产教育制度; (4) 安全施工生产检查制度; (5) 工伤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制度; (6) 防护用品安全管理制度; (7) 安全值班制度。

二、井巷工程安全管理措施

井巷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重点是进行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 落实安全管理的决策与目标, 以消除一切事故、避免事故伤害、减少事故损失为管理目的。井巷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措施是安全管理的方法与手段, 管理的重点是对生产各因素状态的约束与控制。根据井巷施工生产的特点, 安全管理措施要带有鲜明的行业特色。

1. 落实安全责任, 实施责任管理。

井巷施工项目经理部承担控制、管理施工生产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目标的责任。因此, 必须同时承担进行安全管理、实施安全生产的责任。建立项目经理部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 抓制度落实、抓责任落实, 定期检查安全责任落实情况。井巷施工项目应通过监察部门的安全生产资质审查, 并得到认可方可进行项目施工。井巷施工项目经理部负责施工生产中物的状态审检与认可, 承担物的状态漏验、失控的管理责任。接受由此而出现的经济损失。一切管理、操作人员均需与施工项目经理部签订安全协议, 向施工项目经理部做出安全保证。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的检查, 应认真、详细地记录, 作为分配、奖惩的的原始资料之一。

2. 安全教育与训练。

进行安全教育与训练, 能增强人的安全生产意识, 掌握安全生产知识, 有效地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 减少人的工作失误。安全教育与训练是进行人的行为控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因此, 进行安全教育与训练要适时、宜人、内容合理、方式多样且形成制度。组织安全教育与训练做到严肃、严格、严密、严谨、讲求实效。

3. 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是发现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的重要途径, 是消除事故隐患、落实整改措施、防止事故伤害、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方法。安全检查的形式:有普遍检查、专业检查和季节性检查等多种形式。安全检查的内容:主要是查思想、查管理、查制度、查现场、查隐患、查事故处理情况。安全检查的方法常用的有一般检查方法和安全检查表法。安全检查的目的是发现、处理、消险危险因素, 避免事故伤害, 实现安全生产。消除危险因素的关键环节, 在于认真地整改, 真正地、确确实实地把危险因素消除。对于一些由于各种原因而一时不能消除的危险因素, 应逐项分析, 寻求解决办法, 安排整改计划, 尽快予以消除。安全检查的整改, 必须坚持“三定”和“不推不拖”不使危险因素长期存在而危及人的安全。

4. 作业标准化。

在操作者产生的不安全行为中, 由于不知正确的操作方法, 为了干得快些而省略了必要的操作步骤, 坚持自己的操作习惯等原因所占比例很大。按科学的作业标准规范人的行为, 有利于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减少人的操作失误。

5. 生产技术与安全技术的统一。

生产技术工作是通过完善生产工艺过程、完备生产设备、规范工艺操作、发挥技术的作用来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包含了安全技术在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全部职能和作用。两者的实施目标虽各有侧重, 但工作目的完全统一在保证生产顺利进行、实现效益这一共同的基点上。生产技术、安全技术统一, 体现了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具体地落实“管生产同时管安全”的管理原则。

6. 正确对待事故的调查与处理。

事故是违背人们的意愿, 且又不希望发生的事件。一旦发生事故, 不能以违背人们意愿为理由, 予以否定。关键在于对事故的发生要有正确认识, 并用严肃、认真、科学、积极的态度, 处理好已发生的事故, 尽量减少损失。采取有效措施, 避免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未遂事故同样暴露安全管理的缺陷、生产因素状态控制的薄弱。因此, 未遂事故要如同已经发生的事故一样对待, 并要调查、分析、处理妥当。

摘要:井巷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就是在施工过程中, 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管理活动。通过对生产因素具体的状态控制, 使生产因素不安全的行为和状态减少或消除, 不引发人为事故, 尤其是不引发使人伤害的事故, 充分保证施工项目效益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井巷施工,安全管理,管理举措

参考文献

[1].王玮.项目施工中的成本控制[J].建筑, 2002 (6)

井巷维修制度 篇5

矿属各单位:

由于我矿地质条件复杂,同时随着采场越来越远及开采深度的增加,巷修工程量会逐步增加。为规范和加强巷修管理工作,特制定xxx煤矿井巷工程维修制度。现予以下发,请各单位遵照执行。

附件:1.xxx煤矿井巷工程维修制度 2.顶板管理岗位责任制

二〇一五年一月五日

附件1.xxx煤矿井巷维修制度

一、组织领导:

为加强领导,确保井巷工程维修制度贯彻落实,矿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矿 长

副组长:副书记、总工程师、生产矿长、机电矿长、安全矿长、经营矿长、工会主席、各副总工程师

成 员:生产科、通防科、安监科、调度室、企管科、机电科、供销科及各采掘修区队正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科,生产科科长兼办公室主任,办公室成员为生产科全体人员。

二、失修、严重失修井巷质量标准

(一)、井巷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为失修井巷

1、巷道断面收缩,净宽净高小于设计尺寸200-500mm;

2、工字钢棚接口连续崩落、梁腿弯曲变形、折断连续5架以上;U型棚支架劈裂,卡缆崩断,棚腿向巷道内严重弯曲,连续10架以上的,背帮、背顶材料残缺腐朽、折断等连续10m以上;

3、锚喷巷道喷层脱落100mm以上、连续脱落面积超2m²以上;

4、混凝土浇筑表面有明显裂缝、蜂窝、空洞、漏筋现象,在1m²范围内分别超过2处;

5、巷道底鼓影响运输的地段连续30m以上;

6、水沟严重淤塞、巷道淤泥超过100mm,影响通风、运输行人安全的巷道达30m以上。

(二)、井巷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定为严重失修巷道:

1、巷道断面收缩,净宽净高均小于设计尺寸的500mm以上;

2、支架严重损坏或严重变形,严重丧失支护作用;

3、锚喷巷道喷层脱落冒高大于500mm以上,连续长度5m以上或连续脱落面积超过2m

以上;

4、片帮、漏顶严重造成通风、行人、运输困难;

5、井筒有明显的裂缝,料石压碎,掉渣,淋水严重或有威胁人员上下井安全的井筒隐患。

三、巷道顶板管理的具体要求

(一)、采煤工作面具体要求

1、采面工作面上下超前严格按作业规程的要求进行支护,巷道高度、宽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满足行人、运输、通风的需要;

2、机头、机尾“四对八根”等特殊支护要保证科学、合理、支护有效;

3、工作面要配备足够的荆芭、塑编网、背木,片帮、活矸危石要及时安全处理掉;

4、煤帮柱与煤墙之间用荆芭、塑编网、背木打紧背牢;

5、工作面超前支柱必须坚持循环注液,严禁出现卸液柱、漏液柱、空载柱等,且支柱迎山角符合规定要求,确保支柱支撑有力;严禁出现单挑梁、脱钩梁,断梁坏柱及时更换,严禁缺梁少柱;

6、采煤工作面支护严格按作业规程规定执行,相邻支架不挤、不咬、不倒、不能有明显错茬;液压支架顶梁与顶板平行支设,其最大仰俯角﹤7°;工作面液压支架初撑力低于规定值80%(24MPa);工作面支护及时、到位,顶板不冒落

7、断层及构造处要加强支护,保证不出现漏顶掉渣现象,斜子不留设在断层及构造处。

(二)、开、掘、修工作面具体要求

1、永久支护严格按照作业规程及“三径匹配”的要求进行施工;

2、不准空帮空顶;加强临时支护,超前支护。

3、管辖范围内巷道顶板下沉及顶板网兜,及时进行有效支护;

4、锚网、锚梁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规定进行铺设和搭接;

5、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要求进行装药、爆破,减少对围岩的震动;

6、所有煤巷工作面(沿顶掘进)每隔50m必须安装一个顶板离层仪,安装正确,规范管理,每隔30 m必须设一组矿压观测点,对顶底板移进量、两帮移进量进行观测,每月底把观测结果报生产科。

7、所有岩巷每隔20m设一组矿压观测断面,每个观测断面设4个检测点,即拱顶、底板及两帮腰线处各设一个,检测点安装好后要及时进行检测记录原始数据,往后每旬检测一次,并把观测结果报生产科。

(三)、巷修单位具体要求

1、严格按生产科下发的巷修计划进行施工;

2、施工质量必须符合质量要求;

3、随时处理顶板方面出现的问题。

四、井巷维修工程的验收

(一)、按生产科下发顶板隐患整改通知单的要求,责任区队务必在规定的期限内整改完毕;

(二)、巷修工程结束后,由调度室组织生产科、安监科、机电科、通防科、企管科进行联合验收(调度室负责组织、生产科负责巷修质量考核、企管科负责巷修工程结算)并在验收单上签字,坚持“谁验收谁签字、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

(三)、巷修单位必须按月初下达的井巷维修计划及生产科日常下发的业务联系单进行维修,不按要求施工的不予验收结算,在日常检查中发现的施工质量方面的问题纳入月底考核;

(四)、在巷修单位任务较重的情况下,生产科可以以业务联系通知单的形式下发其它单位处理井巷维修工程,责任区队务必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月底验收结算。

五、奖罚考核

(一)、采煤工作面出现冒顶长3m(含)、高0.3 m(含)以上的;掘进工作面冒顶长3m、高0.3m(含)以上的相关责任区队,对区队正职各罚款100 元、当班跟班队长罚款200元,并按顶板事故分析进行处理。

(二)、各单位对查出的问题和隐患不按要求及时处理者,罚区队正职100元/条,影响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后果者加倍处罚。

(三)、如果出现顶板事故,对区域分管人员按事故分析进行连带处罚。

附件2.顶板管理岗位责任制

一、矿长

对本单位“顶板管理”工作负全面责任,是防止“顶板”事故的第一责任者。必须做好如下工作:

1、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顶板管理制度

2、建立健全“顶板管理”机构,按实际需要配置“顶板管理”人员;听取总工程师和业务主管部门对“顶板管理”规划、计划和工作情况的汇报,保证“顶板管理”技术措施所需人、财、物的落实,指导相关业务科室开展好顶板管理工作。

3、每月主持召开安全办公会,并听取顶板管理情况汇报,了解矿井巷道动态和失修情况,及时解决“顶板管理”重大问题和隐患。

4、熟悉《矿井灾害和预防处理计划》,矿井发生顶板事故后能准确、迅速的处理事故,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5、矿长外出时候,必须指定顶板管理责任代理人,负责外出期间顶板管理” 全面工作。

二、生产矿长

在矿长领导下对“顶板管理”工作直接负责。

1、组织并督促有关部门做好“顶板管理”开展工作。

2、熟悉《矿井灾害和预防处理计划》,指导生产科开展好顶板管理具体业务工作,开展好顶板管理专项治理活动,防范

顶板事故发生。

3、掌握矿井巷道动态和失修情况,并指导巷修工作。

4、一旦矿井发生顶板灾害事故,要协助矿长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抢救。

三、各分管副矿长

负责分管业务范围内的有关“顶板管理”工作和督促分管业务科室做好“顶板管理”隐患的业务保安工作。

1、总工程师对矿井顶板管理工作负技术领导责任。

2、安全矿长对“顶板管理”隐患负监督检查责任。同时负责对防止重大事故的安全措施实施监督检查。

3、“顶板管理”所需资金、器材负责。

四、各业务科室及生产(施工)区队长

各业务科室及生产(施工)都是本业务范围中或本队管理范围内的“顶板管理”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要对本部门业务或工作范围的有关“顶板管理”隐患负责。

1、各科长按照分工范围,对涉及有关“顶板管理”的隐患,要在分管领导的领导下对所承担的业务负第一责任。

2、各生产(施工)区队的队长,是本队管辖范围内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各区队的技术主管对管辖范围内的“顶板管理”隐患负技术管理责任。各单位当班跟班队长对本班的作业现场的“顶板管理”等业务保安负直接责任。

(一)生产科

负责全矿的“顶板管理”制度建设并做好以下工作:

1、编制与实施“顶板管理”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2、编制“顶板管理”安全技措工程计划、管理规定,贯彻落实上级关于“顶板管理”各种管理制度等。

3、在分管矿长及总工程师的领导下,对管辖范围内顶板管理业务负责。

4、当生产现场顶板条件发生变化时,督促有关单位及时编写安全技术措施,并报有关领导审批。

5、经常深入井下检查现场措施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研究有关技术资料,掌握顶板变化情况,第一时间选择合理的支护方式。

6、了解掌握巷道动态和失修情况,制定措施及时修复。7.、熟悉《矿井灾害和预防处理计划》,采取相应措施防范顶板事故发生。

8、发生事故后,协助矿长进行抢险和救灾处理,并参加事故追查,参与制定防范措施。

(二)安监科

1、监督检查“顶板管理”设计、规程、制度、措施的贯彻执行。

2、监督检查“顶板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隐患的整改。

3、有权对安全措施不落实,存在严重“顶板管理”安全隐患的作业 地点停止作业。并组织有关部门对“顶板管理”

事故和严重违反“顶板管理”有关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追查处理。

(三)供销科

1.对涉及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所需的物质和材料,优先规划、计划和保质保量供给。

2.要与生产科、安监科、企管科协调,按照生产需要确保安全生产中“顶板管理”等安全工程所需、所求。

(四)培训部门

会同劳资部门加强对涉及“顶板管理”各工种定期进行培训、考核、发证工作。确保从事涉及“顶板管理”隐患的工种,熟悉工作性质和意义。

各岗位工种顶板管理责任制

一、巷修单位队长

1、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对本队的安全技术工作负责。

2、具体组织实施矿井巷修工作。

3、了解掌握巷道动态和失修情况,制定措施及时修复。

4、经总工程师批准的作业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及时向职工干部贯彻学习并组织考试。

5、经常深入井下检查现场措施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研究有关技术资料,掌握围岩变化规律,合理选择生产形式实现科学技术管理。

6、熟悉《矿井灾害和预防处理计划》,对职工进行安全避灾知识教育,提高职工自主保安意识和应变能力。

二、巷修工

1、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2、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有关巷修管理规定和矿制定的巷修制度。

3、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巷修前及巷修过程中及时找掉活矸、危石。

4、独头巷道巷修时必须执行先外后里的原则。

5、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措施规定的支护参数。

6、巷修过程中执行警戒,严禁无关人员通行。

7、巷修人员执行现场交接班制度,上班遗留的隐患交接给下班。

8、巷修结束后保证巷修处的文明卫生,设备及时回收。

三、负责顶板管理业务主办

1、在生产科长指导下,对顶板管理业务负责。

2、监督顶板管理相关制度执行情况。

3、当生产现场顶板条件发生变化时,及时上报生产科长。

4、了解掌握巷道动态和失修情况,制定措施及时下发业务联系单。

5、熟悉《矿井灾害和预防处理计划》,积极防范顶板事故发生。

煤矿井巷工程的现场施工管理 篇6

关键词:煤矿;煤矿井巷工程;施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通过对我国煤矿井巷工程的行业现状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我国的煤矿工程安全事故频发、工程质量参差不齐、施工工期长短不定。当前局面的产生原因既有历史问题,也有当下问题。在我国,煤矿数量巨大,设计、施工、管理水平均各有高低。在此因素的影响下,多数煤矿开采作业从井巷工程的初期就埋下了事故隐患,包含大量不可测的危险因素。采矿工程的安全进行是保障工程质量的首要条件,因此,必须狠抓现场施工管理。

1 煤矿井巷工程的现场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1.1 工程进度的保障

为保证采矿作业高效进行,安防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施工现场管理则是保证安防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

统计数据显示,从建国以来,超过80%以上的煤矿事故发生原因都与煤矿工程安全问题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在煤矿井巷工程中,危险因素多,技术要求高,更易出现安全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煤矿井巷工程的绝大部分作业时间都处在地下环境,不安全因素复杂多样,且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对于施工者、施工方、企业而言,不仅有重大财产损失,更极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最终导致工程流产。

矿井巷工程的现场施工安全问题频现,一方面是因为当前安全技术限制,导致问题预估能力差、灾难出现后的应急反映不够科学、迅速。另一方面则是施工方安全意识不到位,对现场施工管理不严格,一味迎合市场化经济体制发展,贪图经济利益,抛弃人性化管理,降低了煤矿施工工程的安全属性要求,从工程施工管理源头失去了控制的主动权,因此,在煤矿工程开始动工的前夕,煤矿产业施工方就必须认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加强对现场施工的管理。

1.2 工程质量的保障

为保证工程的验收质量,工程责任制是确保人员分工科学性的重要保障,施工现场管理则是保证人员分工合理性的保障。

众所周知,施工质量差会给日后工程投入使用造成巨大安全隐患,也不利于开采期间的施工人员人身安全。一方面,生产成本和井巷维护成本会大大提升,另一方面,危险因素每时每刻都威胁着周遭人们的生命安全。通过笔者近几年来在行业的观察,不少单位工程甚至在施工阶段就因井巷变形、支护失效而造成重大事故,耗费大量基建投资。

因此,在工程施工开始前,必须通过施工现场管理核定工程阶段性负责人及其领导队伍,责任到队、责任到人,防止纠缠不清、互相扯皮、拖泥带水,拒绝因责任问题的相互推诿而导致的“烂尾工程”,从经济利益上促使施工企业努力提高工程质量,力争为企业创收。

2 煤矿井巷工程的现场施工管理的措施

2.1 严格控制弯道井巷曲率

在煤矿井巷工程的实际操作中,弯道曲率半径是否合理,在通常情况下对煤矿施工工程的顺利进行密切相关。在我国,煤矿井巷工程中最常见的电机车大多数都是 7t 自粘式电机车。尽管该电机车有着不可取代的优越之处,但在采矿井巷中,7t 自粘式电机车的运输性能却存在不确定性,其曲率半径有两种常见的半径参数,分别为12m和15m;在煤矿井巷工程施工作业过程中,由于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当出现曲率过大的情况时,耙矸机绳索所受应力瞬间增大,极易造成零件磨损。

基于这一情况下煤矿企业应注意加强现场施工管理,严格控制弯道井巷曲率,及时更换损坏零部件,防止绳索断裂导致伤人后果。与此同时,与曲率相关的施工隐患也应在管理中严格注意。比如,当曲率半径过大时,煤矿井巷工程中会产生大量由于巷道迎头爆破而产生的石块,石块堆积在井道口,会导致巷道坡度过大,给煤矿生产运输带来施工困难和安全隐患。

2.2 严格控制车场起坡方法

在我国目前的主流煤矿采区中部车场设计中,两种车场起坡方式在日常施工中最为常见:单道起坡与双道起坡。与双道起坡相比,单道起坡在中部车场拔口中所占用的工程量将相对较小,技术高的工人甚至可以节省一副弹簧道岔,施工较为方便。双道起坡的工程量则相对较大,中部车场拔口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再使用一副弹簧道岔,有时还需要再利用一副固定道岔。

由于单道起坡的成本低廉,很多煤矿企业都在中部车场设计过程中使用了单道起坡的方式,以节省时间和施工成本等。然而,单道起坡尽管成本较低,但其设计方式通常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例如,空重车以及材料车在下放操作中,由于单道起坡的局限性,为了保证空车顺利通过道岔,打点挂钩人员必须在工程进行时立于道岔处,通过人工对空重车或材料车进行助推,这种操作方式危险性大,失误率高,仅仅一时疏忽就有可能造成打点挂钩人员的伤亡。双道起坡的方式则更为安全,虽然其设计方式施工量较大,但是双道起坡能保证空车顺利通过道岔,无需打点挂钩人员进行人工助推,降低打点挂钩人员工作的危险性,也确保空车及其他材料车顺利运行。

因此,煤矿井巷工程的现场施工管理中,企业不能仅仅从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方面考虑,造成井巷施工安全问题。而是应细化煤矿井巷工程的现场施工管理,严格使用双道起坡,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3 结束语

由于煤矿井巷工程施工中存在大量不安全因素,煤矿企业在井巷施工过程中针对这些安全性因素加强现场施工监管,确保严格按照安全施工的准则进行,由此,努力提高煤矿开采作业安全性,避免由于采矿工程的设计不合理导致采矿生产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煤矿企业也应在加强现场施工管理的同时提高系统管理和监察力度,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问题,杜绝安全隐患,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罗凌云.论煤矿井巷工程中工程变更投资的控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2:35-38.

[2]鲁大亮,程洪连,杨东山.浅谈煤矿井巷漏垮冒顶的预防及其处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4:240.

井巷安全 篇7

关键词:井巷掘进,通风

在矿建工程井巷掘进施工过程中, 钻孔、爆破、锚喷等作业工序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及粉尘。通风降尘工作的目的就在于稀释和排除井巷中的有害气体、粉尘等, 保证良好施工作业环境, 对矿建工程施工具有重要意义。通常采取的通风降尘措施有加强通风、减少有有害毒气体的产生、净化进风道中的风流等。由于矿山井巷中空气的受污染程度、施工时的操作手段、采取的防治技术措施、矿井的通风条件以及各类有害气体的析出情况相关, 本文从矿山井巷通风安全方面, 分析如何保障矿山井巷的安全施工。

1 矿山施工过程中通风降尘的安全原则

1.1 采区通风设计的一般原则及相应要求

在矿山施工过程中, 依照现场实际情况确定通风系统是确保通风安全的必备前提, 通风系统应充分满足下列几个条件:

(1) 一定要确保巷道内的风流是稳定的, 避免对角风路的产生, 同时尽量降低巷道的漏风量, 从而减少巷道内风流的污染和升温; (2) 回采以及掘进工作面必须采用独立的通风系统; (3) 风速应根据检测得到的数据来合理选择; (4) 对于风道中的用电设备应安装瓦斯自动检测报警断电器; (5) 在巷道内一定要安设避免有害气体涌入风流的设备与采用相关手段; (6) 根据巷道的大小、长短等实际情况对风量进行分配。

1.2 局部通风安全系统的设计原则

局部通风系统在矿井通风系统中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其一般设计原则包括:

(1) 不管是采区通风系统还是矿井设计均需为局部通风做好铺垫; (2) 局部通风系统要具有可靠性、适用性、安全性、经济性的特征; (3) 通风机应低噪声、高效率; (4) 根据实际情况配置合理数量的通风机。

1.3 合理选择矿井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系统的基本任务有:

(1) 减少井下有毒有害粉尘与气体, 以确保生产的安全性; (2) 确保井下具备充足的新鲜空气, 从而充分满足人员对于氧气的需求量; (3) 对井下气候进行调节, 营造出较好的工作环境。

矿井通风系统包括三个方面即通风方法、通风方式和通风网路。

风流从入风井口进入到矿井之后, 通过井下各种用风场所之后再进入到回风井, 由风井排出矿井, 风流通过的整个路线就叫作矿井通风系统。确立合理科学的通风系统, 是有效确保矿井施工全程通风安全的必要前提条件。

(1) 通风形式。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矿井均要具备回风与进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井筒, 布置形式有对角式、混合式、中央并列式、中央分列式等几种。

(2) 矿井通风的工作形式主要有抽出式、压入式以及抽出和压入相结合的形式三种。

(3) 通风网络。通风网络是指井巷交接处巷道中风流的连接形式, 有角联、串联、复杂联、并联四种。

1.4 降低有害气体的安全原则

要想降低有害气体的危害, 就必须先从本质上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 加大通风力度从而改善环境中的有害气体的占比。通风手段主要有: (1) 对风量进行合理调节与分配; (2) 尽量减少漏风; (3) 停工不停风; (4) 随时检测有害气体含量, 及时处理。

2 矿山井巷掘进施工中通风降尘的控制措施

2.1 通风防漏降阻手段

(1) 以直去弯。在安装风管之前, 应以5m的间距埋设吊挂锚杆, 并做好吊线的标志, 然后把φ8mm盘条吊挂线拉直拉紧柄焊固在锚杆上。同时, 将风管挂在吊挂线上, 从而确保风管安装的紧固性、稳定性、没有褶皱产生、不弯曲, 降低通风阻力。

(2) 以长代短。风管节长从原先的20m~30m增加到50m~100m, 减少漏风量与接头数量。

(3) 加大管理力度, 安排专门负责检查维修风管, 一旦发现破损应立马粘补。

(4) 以大代小。若净空允许, 应尽可能地选用大直径风管。

2.2 辅助通风降尘手段

在矿山井巷掘进施工时, 由于凿岩爆破出碴等作业, 将会产生大量的烟尘, 对人体的危害性很大。为了加大施工通风力度, 改善通风成效, 在施工过程中主要可采取如下这些通风手段。

2.2.1 水幕降尘

采取个人佩戴防尘口罩与水幕降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施工防尘, 在离掌子面30m外边墙两侧均放置水幕降尘器一台, 在爆破之前的十分钟将阀门打开, 在放炮半小时后将阀门关闭。

水幕降尘是施工便捷、工艺简单的一种人们常用的较为传统的手段, 然而大部分传统水幕发生器均是风水混合型, 在使用过程中并不是很方便。因为大多时候在放炮后或出渣时, 空压机已不再运转, 无法提供高压风。如果专为水幕发生器供风而使空压机运转, 又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由此, 我们的做法是采取节水无风水幕降尘。为此, 我们智能使用高压水多喷头交叉在水中加入湿润剂的方式。

湿润剂降尘原理:湿润剂降尘是由亲水基和疏水基两种不同的基团组成的化合物。

2.2.2 出渣防尘

放炮后出渣前, 拿水枪在掘进工作面从里朝外慢慢洗刷矿山井巷两帮与顶板, 水枪应和工作面保持15m~20m的距离, 水压通常为3kgf/cm2~5kgf/cm2;在装渣之前以及装渣过程中, 应不断地朝着渣堆洒水, 直至渣堆湿透为止。对于干燥的石渣, 它的洒水量一般为4L/m3-8L/m3, 若石渣的湿度较大, 则应尽量少洒水或者不洒水。

2.2.3 机械净化

(1) 部分机械实施机外净化。将带催化剂的附属箱配置到装载机上, 并连接在尾气排放管上, 针对防冻剂排出的废弃采取水洗与催化剂的方式降低其中的有害气体。

(2) 加大对进洞机械的维修保养力度, 定期对空气滤清器以及进排水的畅通度进行检查, 及时更换喷油嘴, 确保喷油效果良好, 雾化程度高, 从而让柴油能够充分燃烧起来。

(3) 为了消烟与节油, 可掺加柴油添加剂。

2.2.4 湿式作业

钻孔防尘:钻孔凿岩台车和风枪均用湿式钻孔, 保证有足够的供水量, 水压不低于0.3MPa。

爆破防尘:采用水封爆破进行降尘, 即把水装在塑料袋中置于炮泥前方, 这样炮泥可让1μm~5μm粉尘减少50%~80%, 与此同时还可以减少由于爆破而形成的有害气体;爆破之后应以风水喷雾器实施喷雾降尘;此外, 还应在与掘进工作面20m-30m的位置选用喷雾器安设粗雾粒净化水幕。

2.2.5 衬砌紧跟

为了避免由于通风效果不佳导致衬砌工作受到影响的事情发生, 应选用衬砌紧跟的手段, 确保掘进的工作面和衬砌支架按相距至少200m。

2.2.6 水泡泥技术

为了减少粉尘, 应在矿山井巷爆破的时候选用水泡泥, 这里所说的水泡泥是指用装水的塑料袋填在炮眼中以取代一些泡泥的位置, 等到装完药之后再填到炮眼中, 尽可能确保其完整度再以黄泥进行封堵。大量实践证明, 这种办法的降尘效果很好。

2.2.7 喷射混凝土防尘

矿山井巷选取湿喷混凝土作业, 从而减少混凝土作业过程中所形成的粉尘量;在喷混凝土作业面, 布设局部通风机进行吸尘, 来改善作业面的工作环境。

2.3 控制施工通风

矿山井巷施工通风通常以选用长管路独头压入式通风方案居多, 利用风管对掘进工作面供风, 施工初期采用单机通风, 后期采用双机通风, 矿山井巷风筒采用柔性风筒 (洞口风机连接段采用刚性风筒) 。

(1) 成立通风技术班组, 加强通风管理, 负责风管的接长检查补漏, 顺直开机及其他管理工作。

(2) 确保管道漏风率及内摩阻力, 保证洞内掌子面风速在0.21m/s以上, 并配置风速仪随时进行洞内环境监测, 掌握通风情况及环境情况, 确保洞内空气清新, 创造良好的劳动环境。

3 结论

综上所述, 笔者强调了通风降尘工作在矿山矿井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 明确了矿山井巷掘进施工中通风降尘的安全原则、操作方法和控制措施的分析, 通过实践证明上述方法保证了矿山井巷施工过程中的通风安全,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吴超等.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8.

[2]魏平儒, 等.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分析[J].焦作工学院学报, 1994, 3.

[3]张飞, 等.矿井通风安全现代化管理[D].包头:内蒙古科技大学, 2009.

[4]韩发.巷道掘进的通风方式与设备选用[J].科技与企业, 2012, 07.

煤矿井巷锚杆支护设计探讨 篇8

一、锚杆支护存在的问题

1. 锚杆支护设计理论存在不足。

目前, 锚杆支护设计大多是以理论分析法和工程类比法为主。锚杆设计工程类比法一般都是按照经验设计, 缺乏科学依据。在井下的实际操作中, 各种条件是不断变化的, 无论是采用类比法还是采用理论分析法, 实际需要的支护参数都会与计算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供设计使用的基本参数都是在对地质技术资料综合整理之后, 再借助巷道周边几点或单独一个点的所得出的平均数值, 所计算出的锚杆支护参数往往与实际差别较大, 严重时会引发冒顶事故。

2. 锚杆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

在煤矿巷道锚杆支护工作中, 工程质量有相对的隐藏性, 通常, 顶板在被破坏和失稳的情况下没有特别明显的预警, 容易引发规模较大的冒顶事故。在实际操作中, 因为受限于施工器械、安装工艺、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等因素, 要实现高预拉力的锚杆十分困难, 锚杆初锚力预加存在很大的困难, 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锚杆的支护效果。

3. 支护围岩的地质情况缺乏了解, 支护设计缺乏实际数据的支持。

在进行支护设计和巷道布置时, 需要对地质条件进行预测, 但对于复杂的地质体 (如不全面煤矿岩体) , 相关部门的准备工作不到位, 对围岩的地质条件缺乏充分了解。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 对围岩结构强度及其锚固性的检测缺乏有效的措施, 导致锚杆支护设计太过理想化, 再加上工作人员很难及时发现并采取补救措施来加强锚杆支护, 很容易引发顶板事故。

二、锚杆支护设计方法

1. 锚杆支护科学的设计方法。

近年来, 我国在锚杆支护技术上已初步摸索出一套新理论和新方法。但缺乏统一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在煤矿井巷锚杆支护的实际设计和施工方法方面仍有待提高。土压力分布还是以库伦或朗肯理论为基础, 支护桩仍用等值梁法进行计算。这些理论在安全性和经济性方面较差。因此, 在煤矿井巷锚杆支护设计中, 应逐步建立健全一套以施工监测为主导的信息反馈动态设计体系。如动态设计方法, 该方法针对性强, 不但施工可靠, 还能够提前测出巷道顶板围岩的稳固性能, 利于科学化管理;该设计方法通过分析煤巷井下的地质生产资料, 为锚杆支护的设计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科学根据, 保证了锚杆支护的施工质量。

2. 高预应力、高强度组合式锚杆支护体系。

(1) 桁架、锚索和锚杆的联合支护。对于地应力高的厚煤层, 在符合顶板条件下, 该技术可以有效避免巷道变形, 预防顶板离层, 这种联合支护最关键的地方就是桁架、锚索和锚杆承受能力和强度的匹配问题。从当前的技术水平来讲, 高的性能的锚杆拉力在20~30 kN, 所以锚索和桁架的预拉力一般情况下在60~80 kN, 这样才能形成同步承载。

(2) 等强锚杆的开发与推广。一般情况下, 在加工阶段, 锚杆螺纹钢大都采用先车再滚丝的技术, 这就导致螺纹钢螺纹的地方杆体的强度降低了约20%。一旦煤矿巷道顶板处受到动压或冲击地压, 锚杆构件在螺纹部位就会发生断裂, 从而导致锚杆体支护功能失效。为了提高螺纹钢螺纹强度, 需要借助一些有效手段, 使锚杆在整体上拥有相等的强度, 以避免螺纹断裂事故的发生。

(3) 实用性、可靠性强的矿压检测技术。锚杆支护属于隐蔽性工程, 在施工的质量不符合规范的情况下, 锚杆支护系统很容易出现顶板冒落与离层现象。总的来说, 锚杆支护的矿压检测可以分为3种:支护构件受力的监测, 比如说GYS–300型锚杆测力计;用于安设质量以及锚杆性能的监测, 包括锚固剂质量、锚杆施工质量和杆体性能质量, 如锚杆拉力计。针对煤矿巷道围岩位移的检测, 如多点位移计和LBY–3型顶板离层指示仪。煤矿锚杆巷道的设计、检测工作和工程的施工质量同等重要, 要尽可能早地规范煤矿检测手段, 检测的内容是规范的重中之重。要实时了解煤矿巷道顶板的离层及下沉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 积极高效地采取补救措施, 保证锚杆支护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从而保证支护的效果。

井巷工程中流沙层治理方法的探讨 篇9

1 流沙层特征

该段流沙层为阶梯状断层破碎带,宽100.0 m,带内岩性主要为页岩、砂岩,受边山大断裂的影响,带内断层泥、断层角砾岩发育,岩性破碎严重,节理、层理及裂隙发育,层面交错,中等至强风化,呈压碎状态,围岩自稳能力极差,成型困难。钻孔岩芯块8.0 cm~80.0 cm,天然状态下,岩石抗压强度参数Rb=8.9 MPa~48.6 MPa,岩石的破碎系数RQD<5%,带内岩层裂隙发育,富水性强。围岩类别为Ι类,揭露破碎带时,涌水量为30 m3/h~50 m3/h,巷道开拓至破碎带时,水带动破碎体形成流沙(碎石流),造成大面积坍塌、冒顶,人行斜井开拓时冒顶最高达4.6 m,危害极大。

针对上述情况,结合施工生产要素及矿井实际,按照“先引水、管超前、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壁后堵”的施工原则,在拱部超前小管棚注浆预固结围岩的保护下,采用二部台阶法进行施工,拱部预留核心土,周边采用风镐开挖,核心土及中槽运用放小炮、人工开挖的方法。采用拱架、锚杆、钢网、砌碹、壁后注浆联合支护的施工方案。

2 流沙层治理

2.1 引水

由于采用下山掘进,工作面积水严重影响施工,为减小水的影响,可采用4种引水措施。

1)用MK—3型钻机由人行斜井下方,向上以+16.7°,+25.0°,+30.0°打孔100.0 m~130.0 m,疏放人行斜井工作面及其顶板水,将其引入下人行斜井水沟。

2)用MK—3型钻机由副井(平行位于人行斜井左30.0 m)打钻孔,打通工作面侧向,疏放人行斜井工作面积水,将其引入下副斜井水沟。

3)及时在工作面退后5.0 m~20.0 m范围右帮做水库,将工作面及巷道上山方向淋水、涌水引入水库,减少工作面积水。

4)工作面开挖、支护时强排工作面积水。

2.2 超前小管棚施工

2.2.1 工艺原理

在破碎松散岩体中超前钻孔,打入小导管并压注具有胶凝性质的浆液,浆液在注浆压力的作用下呈脉状快速渗入破碎松散岩体中,并将其中的空气、水分排出,使松散破碎体胶结、胶化,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抗渗阻水能力的以浆胶为骨架的固结体,从而提高围岩的整体性、抗渗性和稳定性;使超前小管棚与固结体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强度的壳体,在壳体的保护下进行开挖支护施工[1]。

2.2.2 小管棚及注浆设计

采用6.0 m/根的d为50.0 mm的小导管布设在拱部,外插角7°~10°,环向间距20.0 cm,纵向环距4.0 m,即每施作一排小导管,开挖支护4.0 m;压注1∶1水泥浆液,采用5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浆液中掺水泥用量3%~5%的40Be'水玻璃,从而缩短浆液的胶化固结时间,控制浆液的扩散范围。

2.2.3 施工要点

1)小导管加工。6.0 m/根的d为50.0 mm的小钢管,一端加工成楔形,从距另一端100.0 cm的位置开始至楔形端之间,按梅花型间距为15.0 cm布设d为6.0 mm的孔眼2排,以利于小导管推进和浆液渗入破碎岩体。

2)小导管安设。如岩体松软,采用TY—27型风动凿岩机直接推送,如遇夹有坚硬岩石处,先用SM—150型液压钻机钻眼成孔后再推进就位。

在施作小导管前应注意:第一,在坍塌段退1.0 m处砌厚度为1.0 m的止浆墙,为注浆做好准备工作;第二,准确测量隧道中心线和高程,并按设计标出小导管的位置,误差±15.0 mm;第三,用线绳定出隧道中心面,随时用钢尺检查钻孔或推进小导管的方向,以控制外插角达到设计的标准;第四,施工顺序为从两侧拱腰向拱顶进行,为提前注浆留好作业空间。

3)注浆。选用BW—250型注浆泵注浆,采用浆液搅拌桶制浆。为防止浆液从其他孔眼溢出,注浆前对所有孔眼安装止浆塞,注浆顺序从两侧拱脚向拱顶进行。由于岩体孔隙不均匀,考虑风镐环形开挖的方便,同时要达到固结破碎松散岩体的目的,保证开挖轮廓线外环状岩体的稳定,形成有一定强度及密实度的壳体,特别是确保两侧拱脚的注浆密实度和承载力,采取注浆终压(0.8 MPa~1.2 MPa)和注浆量双控注浆质量,拱脚的注浆终压高于拱腰至拱顶[2]。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拱脚终压为1.2 MPa,拱腰范围为1.0 MPa,拱顶为0.8 MPa。注浆时相邻孔眼需间隔开,不能连续注浆,以确保固结效果,并达到控制注浆量的目的。

2.3 开挖

采用台阶法开挖,先拱部后墙部,为控制超欠挖及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拱部弧形及边墙周边均采用风镐分台阶开挖,核心土及中槽均采用放小炮人工开挖,开挖进尺根据围岩稳定性确定为l~2排钢拱架的间距,即1.0 m~2.0 m,围岩稳定性极差时,钢拱架的间距缩小至0.6 m~1.2 m,拱部、边墙开挖按钢拱架的两个单元分两个台阶施工,上下台阶最大相距2.0 m,围岩稳定性极差时,上下台阶最大相距1.2 m。

2.4 初期支护

2.4.1 初期支护参数

系统锚杆采用2.5 m/根的WTD25型中空注浆锚杆,纵向、环向间距均为100.0 cm,梅花型布置;拱墙设钢拱架,间距100.0 cm,钢拱架间用d为16.0 mm的钢筋拉手,环向间距均为1.0m,围岩松散破碎时,每品拱架间距60.0 cm;挂d为8.0mm的双层钢筋网,网格尺寸为20.0 cm×20.0 cm;钢拱架、锚杆、钢筋网采用点焊连接。

2.4.2 锚杆安装

1)钻进。用TY—27型手持式风动凿岩机凿孔并清孔,应沿径向进行钻孔,确保锚入稳定岩层的深度。

2)插入锚杆。将安装好锚头的WTD25中空注浆锚杆插入锚孔,锚头上的倒刺立即将锚杆挂住。

3)安装止浆塞、垫板、螺母。在锚杆尾端安装止浆塞、垫板和螺母。

4)注浆。通过快速注浆接头将锚杆尾端和KBY—50/70型注浆机连接。开动机器压注C∶S=1∶1双液浆,其水泥浆1∶1,水玻璃浓度40Be'。为了保证锚固质量及改良围岩结构,注浆终压必须达到1.0 MPa。

2.4.3 挂钢筋

钢筋网片采用d为8.0 mm的圆钢,除锈处理后按设计加工成200.0 mm×200.0 mm的网片。挂设时,网片与系统锚杆焊接牢固,确保不移动。

2.4.4 安设钢拱架

1)钢架除锈后按设计要求用压力机分节加工成型,每品钢拱架分3节,通过钢板用螺栓连接。

2)钢拱架严格按设计间距架立。围岩相对稳定时,钢拱架的间距为1.0 m;围岩稳定性极差时钢拱架的间距缩小为0.6 m。

3)为充分发挥钢拱架的承载能力,首先,要求钢拱架必须垂直且与线路方向垂直;其次,架立拱部钢拱架时,严格控制左、右拱脚标高,以防拱架偏斜,影响与边墙钢拱架的圆顺连接或侵入衬砌厚度。

4)为方便拱部钢拱架与边墙钢拱架的连接,在拱脚连接处铺不小于20.0 cm厚的粗砂或石屑。边墙钢拱架底部必须置于基岩上,以防下沉变形。

5)拱架上部与超前小导管焊接,下部与系统锚杆焊接,钢拱架间用d为16.0 mm的钢筋拉手。

2.5 二次衬砌

2.5.1 砌碹

采用35 cm×20 cm×15 cm的料石砌碹。

2.5.2 预埋注浆管

每断面在拱顶、拱脚及墙体均匀布置注浆管5个,注浆管长短在0.6 m~1.5 m之间,每6.0 m布置1个注浆断面。

2.5.3 壁后注浆

1)巷道贯通后,由下向上逐个断面注浆,每一断面先墙后拱,最后注碹顶。

2)注浆前为保证注浆效果,先用干水泥及BR—C型防水剂、E型专用粉抹面堵漏。

3)通过快速注浆接头,将注浆管尾端和KBY—50/70型注浆机连接,开动机器压注水灰比1∶1水泥浆,掺水泥用量3%的40Be'的水玻璃,注浆终压必须达到3.0 MPa。

2.6 监控量测

初期支护完成后,在拱顶、拱脚及边墙的内轨顶面标高处埋设测点,进行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量测。测试元件用d为12.0 mm的圆钢加工而成,每根元件长25.0 cm,锚入初期支护体20.0 cm,外露5.0 cm,以防震动影响量测结果。水平收敛量测采用Q—85型围岩变形收敛仪和精密水准仪进行观测。开始时,量测频率为每12 h观测1次,然后根据变形量的减小而减小量测频率,依次为24 h,48 h,72 h,168 h。根据量测结果及时调整工序及预留变形量、开挖进尺等,便于指导施工,确保施工安全[3]。量测点每隔5.0 m布设1组。经量测,拱顶最大累计下沉量为8.0 mm,水平最大累计收敛量为11.0 mm。

3 结论

通过对流沙层采用超前小导管棚预支护、周边开挖技术和拱架初期支护、料石砌碹、壁后注浆二次衬砌措施,且通过现场监控量测,可减小对围岩的扰动,使西峪煤矿人行斜井顺利通过了流沙层。对井巷工程中流沙层乃至松散岩体的治理可以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摘要:在西峪煤矿人行斜井穿越流沙层期间,通过采用超前小导管管棚预支护、周边开挖、放小炮、拱架初期支护、料石砌碹、壁后注浆二次衬砌等技术措施,可以减小对围岩的扰动,使人行斜井成功穿越流沙层,这对井巷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井巷工程,流沙层,治理方法,探讨

参考文献

[1]北京煤炭研究院.注浆法过流沙层在建井中的应用[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78:215-231.

[2]曾荣秀.注浆技术经验汇编[S].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8:185-196.

井巷锚索支护的必要性解析 篇10

1 锚索支护原理概述

锚索在煤矿井巷支护工作中, 使用密度较小时, 主要作用是悬吊;使用的密度较大时, 作用则是挤压、加固煤岩体。对于破碎顶板而言, 可以认为是粘结力较小的松散体, 在钢带、金属网、锚索群的作用下, 形成一个组合式的锚固结构, 从而用来稳固煤岩体, 使其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 为锚固平衡拱适应围岩的变形提前打下基础, 而锚固平衡拱又能够有效支撑巷道的顶板。

锚索的长度、预应力、承载能力相比于锚杆而言要大得多, 所以在使用上更加具有广泛性。普通锚杆被巷道的高度所限制, 一般情况下超过2.4m就不利于施工。而锚索的长度可达10m以上, 不受巷道限制, 能够有效控制顶板的稳定性。

2 锚索支护技术必要性之一——经济安全

锚索支护广泛应用在煤矿行业, 其最重要的两点优势就是经济性和安全性。

2.1 经济性

一方面, 支护的材料体积小、重量轻, 在运输过程中具有极大优势, 大大降低了材料的损耗, 节约材料的购买成本。另一方面, 支护作业主要采用锚杆机施工, 减轻了人员的劳动强度, 从而降低了人工费。

锚索支护和传统的矿用工字钢对比, 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钢材和坑木的使用量, 经济效益很明显。当煤矿的巷道断面一定时, 锚索支护的成本大大低于工字钢支护。

锚索支护和普通的锚杆对比, 突破了传统的支护形式和理论, 将支护的范围扩展到巷道两帮更远的地方, 使锚索能够锚入更好的岩层中, 通过锚索的预应力, 将岩石的有害变形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以此保证围岩的稳定性。

2.2 安全性

第一, 锚索支护应用在破碎顶板上是一种技术突破, 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第二, 在巷道的回采工作中, 因为使用了锚索支护技术, 能够简化回采工作面在端头的支护方法, 从而改善巷道内的区域维护情况。

第三, 锚索支护技术的使用, 在提高了生产安全性的同时, 能够加快采煤的速度, 从而促进矿井的高产高效。

第四, 锚索支护改善生产环境的最大体现, 在于顶板管理、通风、防火、辅助运输上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消除安全隐患。

3 锚索支护技术必要性之二——适用广泛

3.1 在特厚煤层放顶煤开采中的应用

郭山煤矿2号煤层属于特厚煤层, 在放顶煤的开采过程中, 以前使用金属棚和混棚进行巷道的支护, 其缺点是施工复杂、工作量大、成本高, 回采期间要对端头进行二次维护, 而且难以保证安全。在此情况下, 该煤矿在巷道内采取锚索、锚杆支护技术, 取得良好效果。

该煤矿煤层厚度为7m, 沿底留顶方式进行开采, 巷道的断面形状为矩形。由于锚杆悬吊作用较差, 只能起到挤压加固的效果。因此, 选择预应力锚索进行加强。实践结果证明, 这种支护方式不论在煤炭的掘进期间还是在回采期间, 都具有良好的效果, 既简化了施工工序, 又增强了安全可靠性。

3.2 在近距离煤层开采中的应用

顺昌煤矿C5、C6煤层属于近距离煤层, 其上下间距仅有2m左右。顶板为粉砂岩泥岩互层, 水平层理较为发育。最初在开采过程中, 采用11号工字钢梯形棚支护方式, 结果出现工字钢被压弯现象, 难以有效控制顶板变形。

经过科学的分析, 得出两点结论:一是对于近距离支护要及时快速, 在顶板岩石松动前完成支护, 最好能够对顶板形成预应力;二是使顶板形成组合拱。于是, 采取架棚和锚索的复合式支护, 从而有效的对顶板进行支护, 为巷道支护开辟了一条安全有效的路径。

3.3 在复合层顶板下开采中的应用

复合层顶板是顶板管理控制的重难点, 普通锚杆无法在岩层中稳定锚固, 其承载能力有限。后经科学计算和设计, 采用锚杆、锚索联合支护, 能够成功控制顶板。

楼东煤矿一水平南大巷, 大巷沿C7煤层布置, C7煤层为细砂岩与炭质泥岩互层。以前采取锚杆和架棚进行双重支护, 结果劳动强度大、成本高、且安全性低。后来改用锚杆、锚索联合支护, 大大提高了顶板的安全性。

3.4 在大断面切眼及综采工作面停采搬家中的应用

我公司长岭煤矿开切眼断面较大, 长8m, 宽4m, 在支护上使用了4排锚索和7排锚杆相结合, 成功控制顶板, 在短时间内准备好了工作面。

在撤架时, 工作面使用锚索悬挂钢带支护, 实现了快速搬家的目的。我国有许多煤矿在推广使用这一新技术, 而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仅如此, 这一技术还能够大大降低对人员的伤害率, 实现煤矿安全生产。

4 锚索支护技术必要性之三——前景广阔

煤矿开采行业因其地下作业的性质属于危险行业, 锚索支护技术的应用,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采矿工作的安全系数, 在“双高”的开采目标下,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锚索、锚杆联合支护方式, 将会成为日后煤矿开采中的主流支护方式。其优点在于:施工方便、工序简单、费用较低, 而且具有良好的配合性, 能够与其它支护材料结合使用。在回采巷道中采用锚索、锚杆联合支护, 减少了二次支护, 提高了巷道的断面利用率。这种工艺已经应用于一些特殊煤层的矿区。

总之, 锚索、锚杆联合支护技术能够降低支护工程的费用, 提高经济效益;能够降低劳动强度, 加快开采速度, 实现安全生产。所以, 在未来的煤矿井巷支护中, 该方式应用前景广阔。

5结论

锚索支护因其经济性和安全性的双重优势, 迅速成为煤矿开采行业里的工艺佼佼者。将锚索和锚杆两种支护方式科学地结合在一起, 势必成为未来煤矿开采工作中支护的主流方式。

参考文献

[1]侯志鹰, 王家臣, 马锦章等.锚杆锚索支护技术在大同矿区的研究与应用[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z1) .

[2]孙玉福.高强度锚索支护技术及在潞安矿区的应用[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0 (4) .

[3]冷明辉.锚索支护技术在采场不稳固地段的应用实践[J].化工矿物与加工, 2011 (10) .

上一篇:做好竣工结算下一篇:粗蛋白质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