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对策研究

2024-06-30

护理对策研究(精选十篇)

护理对策研究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该院接受检查和治疗的外科患者中随机性抽取260例作为研究对象, 并将研究对象随机性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130例。在试验组130名患者中, 中男性72例, 女性58例, 年龄25~70岁, 平均年龄 (45.63±12.35) 岁, 患者病情类型为:有36名患者为外伤性疾病, 20例阑尾手术患者, 24例胆道疾病患者, 20例肛肠疾病患者, 另外30例为其它;对照组中男70例, 女60例, 年龄24~69岁, 平均年龄 (46.43±12.55) 岁, 患者病情类型为:有40名患者为外伤性疾病, 22例阑尾手术患者, 20例胆道疾病患者, 22例肛肠疾病患者, 另外26例为其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类型等一般资料分析中, 数据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13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方式, 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生命体征各项指标测量以及遵医用药等。试验组的130例患者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 采取个性化护理方式, 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人性化干预护理, 在整个护理过程中, 把患者作为服务中心, 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其具体措施为: (1) 转变服务理念, 人性化护理的服务理念就是转变传统的“功能性服务模式”, 而是遵从“服务性模式”, 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始终按照“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先转变理念, 由被动的服务模式转变为主动的服务, 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重视患者的利益, 充分从患者的生理需求、心理及社会需求全面出发, 对患者实施优质的护理服务。护理人员不仅要了解患者的病情状况, 还需要及时掌握患者的家庭情况, 性格特点等各方面, 思考问题的时候尽可能站在患者角度, 理解患者的需求并尽可能的满足, 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强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 只有扎实的专业技术水平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提供病情服务,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加强自身的学习, 树立较强的责任意识, 重视患者的利益, 以此为患者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 (2) 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病房环境, 护理人员应加强对病房环境的管理, 定期开窗通风、消毒杀菌, 保持病房的安静, 从而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舒适的养病环境;在病房的布置上还可以按照患者个人的爱好进行布置, 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提供相应的陪护用品; (3) 医护人员要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受到疾病的刺激, 加上医院陌生的环境、害怕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受到亲人或朋友的冷漠等因素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 大大影响了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 从而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严重影响。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从患者的各方面情况充分考虑, 要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 就要加强对患者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多和患者进行沟通, 了解患者的性格特征, 患者的家庭状况和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 并对患者在生活上、工作上和学习上的困扰进行心理护理, 和患者多讨论一些其他的问题, 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例如, 可以充分利用电视节目、听音乐一集看书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 从而减轻疾病及治疗对患者的刺激, 护理人员应表现的大方、热情, 取得患者的信任, 改善护患关系, 缓解患者的抵触情绪,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另外是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 患者家属在患者治疗中是否配合, 关系到了护理是否能够顺利开展, 也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愈效果。一般而言, 在临床医学中一些患者在接受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 会发生一些问题。尤其是对高龄患者和小儿患者, 在接受治疗和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次性针刺不成功的情况, 患者对于会存在一些抵触情绪, 患者家属本身对患者的病情比较担心, 在出现这些意外情况, 也会造成患者家属出现抵触情绪, 从而不利于护理人员工作的顺利开展, 甚至会引发医疗纠纷。因此, 护理人员在注重患者心理护理的同时, 也要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预先应该为患者讲解患者病情, 让患者家属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法以及护理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提高患者家属对患者疾病的认识, 患者家属才能够端正心态, 掌握日常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及时做好心理准备, 减少对患者的担心, 并积极调动患者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鼓励患者, 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 (4)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 可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为患者讲解外科疾病规范化治疗知识、日常注意事项、自我护理措施、康复训练等等, 每天床头交接班时真诚问候, 详细询问病人不适, 及时解决各种问题。运用真挚的语言安慰患者, 巧妙的告知性语言告诉患者其病情发展状况、治疗情况以及护理情况, 让患者配合治疗, 了解日常中的注意事项, 对于患者提出的相关问题, 护理人员也要做到及时的回答, 运用合理性的语言为患者讲解相关知识; (5) 饮食护理, 有的患者在饮食上要特别引起重视, 在护理过程中, 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病情实际情况和身体状况制定针对性的饮食方案, 对于患者的日常饮食, 可以选取一些富含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纤维以及营养丰富的食物, 确保患者营养供给充足, 并教育患者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严禁吃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 并结合患者的饮食爱好调节饮食类型, 要求患者要多喝水; (6) 术后护理与功能锻炼, 护理人员应及时将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及病情发展情况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安抚患者, 缓解其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另外是做好患者的口腔、皮肤、留置针、尿道等护理, 观察切口情况、呼吸情况, 做好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预防工作;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和体质状况为患者建立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7) 护理注意事项, 在开展人性化护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提高对患者的关注, 每个人都希望受到关注, 因此护理人员应提高患者患者的关注度, 从病情和生活上关心患者, 了解和尊重患者;在与患者接触过程中应表现得大方、热情, 不可表现出不耐烦等态度, 切忌在患者面前窃窃私语;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应充分掌握技巧, 积极利用微笑等肢体语言, 注意使用文明语言, 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在日常护理工作的各项操作比如扎针等过程中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 并随时保持认真严谨的态度, 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另外是医院及科室应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人性护理理论制度, 要求科室相关人员严格按照制定的制度开展护理工作, 科室及医院相关责任人员定期考查实施情况;护理人员需要注意护理细节, 比如可以在患者生日的时候给予祝福, 特别是在业务繁忙的时候应做到不慌不乱, 避免引起患者恐慌;最后是在实施各项操作之前尽可能为患者详细说明操作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等等, 在进行静脉穿刺等相关操作的时候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 并尽量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在此过程中积极通过沟通交流等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减轻疼痛刺激。

1.3 效果判定标准

患者治愈后, 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其调查主要是采取该院自行设定的满意度调查题目进行调查。共计20个题目, 每一个题目均通过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标准进行评定, 分数分别为5分、3分、1分, 总分为100分, 最后合计总得分, 如果总得分超过90则判定为非常满意, 70分以上表示满意, 70分以下表示不满意[5]。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

1.4 统计方法

数据以SPSS18.0软件分析, 以率 (%) 表示计数资料, 比较经χ2检验。

2 结果

在该次调查中, 试验组对护理人员的总满意度为96.92%, 其中有101名患者对护士人员的护理表示非常满意, 有25例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表示满意, 只有4例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表示不满意, 仅占总人数的3.08%。在试验组的130例患者中, 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总满意度为86.92%, 其中有82名患者对护士人员的护理表示非常满意, 有31例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表示满意, 有17例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表示不满意, 占总人数的13.08%。两组医护人员满意度调查数据结果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情况见表1所示。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 医疗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医疗模式在不断的转变, 加上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 对临床护理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医院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采取有效的方式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人性化护理方式是当前临床医学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护理方式, 在临床医学中主要采取“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以方便患者为目的”的服务理念, 通过为患者提供个性化、人文化服务的护理提高护理质量, 改善医患关系, 减少医疗纠纷发生,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同时减轻医院的负担, 确保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

临床表明, 绝大部分患者由于饱受疾病的困扰, 特别渴望能得到他人的关心、理解及帮助等。而人性化护理便是正是满足这一需求的护理模式, 在外科临床中应用人性化护理, 能将人文关怀融入到临床护理工作中, 在整个护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为患者提供人文化、个性化等护理服务, 从而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解除了患者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我国著名医学研究者何敏提出:人性化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理念, 这种护理模式不仅能够为患者提高优质的护理服务, 还可以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专业技术水平, 不论是对于维护医院形象还是保障个人未来发展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李穗燕等[10]通过对200名患者进行了分组试验, 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100例, 对照组10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 对于试验组患者, 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人性化护理服务, 结果显示,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护理纠纷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 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 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该研究主要采用分组对照形式, 对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接受检查和治疗的外科患者中随机性抽取260例作为研究对象, 并将研究对象随机性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130例。对照组130例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试验组130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加以人性化护理。在该次调查中, 试验组对护理人员的总满意度为96.9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92% (P<0.05) 。综上所述, 对于外科患者, 采用人性化的护理方式, 相对于采用基础护理的方式而言, 更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参考文献

[1]赫丽杰, 丛辉, 卢德祥.浅谈人性化护理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 :260-261.

[2]陈小英, 王刚.人性化护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36) :190-191.

[3]商丽妍.人性化护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实践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35) :244-245.

[4]曹呈雪.人性化护理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 (23) :192.

[5]张志娟, 陈敏香, 杨艳峰, 等.外科护理中的人性化护理对策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29) :326-327.

[6]邹欣荣.外科护理中的人性化护理对策研究[J].求医问药, 2013 (4下半月) :257-258.

[7]阙彩南, 田卫芳.外科护理中的人性化护理对策研究[J].求医问药, 2011 (10下半月) :427-428.

[8]冀丽明.人性化护理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3 (3) :52-54.

[9]何敏.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脑外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 2013 (16) :52, 54.

新生儿护理的问题研究与对策 篇2

2013级(秋)护本专业毕业论文

题目:新生儿护理的问题研究与对策

学习中心:嘉定区

学号: 003131132069

姓名:王莉云

2015.11.19

新生儿护理的问题研究与对策

摘要:伴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善,人们的身体健康得到了良好的保障,但是护理人员对于新生儿的护理却做得不到位。本文主要分析了新生儿在护理过程当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发现护理的不安全因素的主要来源是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护理人员使用的设备的使用、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方面等等并提出相应对策,解决不安全因素为新生儿提供安全、满意的优质服务。

关键词: 新生儿护理;护理人员;安全措施

序言: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医疗技术也变得更加完备,新生儿的护理工作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这是人们自我意识加强的表现。在近几年的护理工作中,医院更加重视人性化护理,尤其对新生儿的护理工作更是重视。但是一些护理的矛盾还是存在,需要我们制定良好的措施办法将其解决。新生儿护理概述

1.1 新生儿定义

新生儿,指的是宝宝自脐带结扎起,至生后满28天这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宝宝的健康非常重要。1.2 新生儿健康标准

新生儿健康十标准经过专家们的研究认为,新生儿健康应具有十个方面的标准:

1、新生儿降生后先啼哭数声,后开始用肺呼吸。头两周每分钟呼吸40-50次。

2、新生儿的脉搏以每分钟120-140次为正常。

3、新生儿的正常体重为3000-4000克,低于2500克属于未成熟儿。

4、新生儿头两天大便呈黑色绿粘笛状,无气味。喂奶后逐渐转为黄色(金黄色或浅黄色)。

5、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开始排尿,如超过或第一周内每日排尿达30次以上,则为异常。

6、新生儿体温在37-37.5℃之间为正常。如不注意保暖,体温会降低到36℃以下。

7、多数新生儿出生后第2-3天皮肤轻微发黄,若在出生后黄疸不退或加深为病态。

8、新生儿出生后有觅食、吸允、伸舌、吞咽及拥抱等反射。

9、给新生儿照射光可引起眼的反射。自第二个月开始起视线会追随活动的玩具。

10、出生后3-7天新生儿的听觉逐渐增强,听见响声可引起眨眼等动作。1 1.3 新生儿护理重要性

自母体娩出到出生后四周(28天)以内的小儿叫做新生儿。新生儿的各个器官、系统发育都不成熟,全身免疫功能差,极易患病新,生儿期也是人类死亡率最高的时期,精心的护理是预防新生儿疾病、保证其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因此,要注意精心护理。新生儿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2.1 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新进医护人员频繁培训时间短。新生儿护士不仅需要具备一般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还需要具备儿科护士特殊的素质要求,要求护士具有同情心、爱心、耐心、细心。病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使家属产生不安全、不信任感。

新生儿无陪护,无语言行为表达能力只能以哭闹表达不适。由于新生儿的基础护理,如配奶、喂奶、换尿布、婴儿沐浴、暖箱和光疗箱的使用都由护理人员完成,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如配奶污染,发生胃食管返流而窒息、体温不升,烫伤、皮肤压疮、坠床、针刺伤、暖箱、光疗箱温的骤变、穿刺取血后压迫不到位等都有可能造成意外事故。患儿异常哭闹时未能及时评估。

2.2 护理人员使用的设备、设施不完善

设施、设备的规范与完善标志着新生儿科的救治水平的高低,但设施、设备使用不当,长期使用仪器所带来的并发症等均可造成护理安全问题。如新生儿沐浴设备,若使用不当有造成烫伤的危险;早产儿培育箱长期使用,若温度、湿度调节不适当,轻者造成新生儿不适,重者造成新生儿的损害。暖箱清洁不彻底,有造成医院内感染的危险;输液泵的连续使用过程中若失控,也会造成新生儿的危险。另外,为了便于救治及护理,各种仪器、设备和新生儿病床同安排在一个大房间内,室内人员密集,护理操作中侵入性器械的应用,若探视人员管理不严,也增加医院感染的机会。2.3 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

新生儿特护记录是病人病情变化最准确、最宝贵的记录,一定要真实客观。如果对患儿的病情变化、相应的治疗护理抢救措施记录不及时、不准确、不全面、不具体,或者记录不当,将会引发医疗纠纷,或者在医疗纠纷发生时不能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还有一些护士违反病历书写规范要求,在医嘱上代签名、代签执行时间、漏记、错记导致差错发生,或将新生儿的年龄、性别写错而引起护理纠纷。

2.4 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

新生儿科的护士基本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工作,缺乏患儿家属的监督,一些护士缺乏慎独精神,遇到疑难问题不请示、不汇报,不懂装懂,对一些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认识不足;在护理工作中不严格执行护理制度(如交接班不仔细,不进行床边交接班,遗忘特殊危重病人的特殊处理),违反护理操作常规,执行医嘱不严谨(如遗忘医嘱、错误执行医嘱、抢救过程中用药记录不详),药物摆放错误,导致误用(如器械液放置于配奶室内,误用后引起新生儿集体中毒),观察病情不仔细,导致一些差错事故的发生。如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每次操作前未仔细核对床头卡、手圈、未用企业数字助理,个人移动终端核对等,就可能发生差错事故;由于观察不及时而导致静脉输注刺激性药液外漏而发生的表皮坏死;喂奶不当引起呛奶、误吸甚至导致窒息及吸入性疾病;奶温过高导致口腔黏膜损伤;盖被或卧位不当造成口鼻呼吸受阻发生窒息;还有一些护士由于责任心不强,对病情相对稳定的患儿,减少巡视次数,导致患儿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发现,失去抢救时机。新生儿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的对策

3.1 加强护士的综合素质教育

对新进人员要进行定期培训,护理人员要认识到作为新生儿护士必须具备爱心、同情心、耐心、细心,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学全调适自己的心态,要学全换位思考,掌握与患儿家属的语言沟通技巧,不断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操作水平,得到家属的尊重和理解,让家长有安全感和信任感。

让护理人员有更多接受专业培训的机会,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有知识更新,在工作中才能主动、准确分析判断处理各种护理问题,杜绝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加强年轻护理人员的专业理论培训,只有掌握正常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才能识别新生儿的异常症状,在护理工作中及时发现潜在的护理问题,及时纠正,防止其进一步加重造成损害。

3.2 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强化护理人员的慎独精神,落实护理安全

新生儿病房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护理人员缺乏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造成的,而非技术性的原因和业务水平问题。因此要消除护理安全问题,必须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强化自我管理,即慎独修养,才能实现护理安全。

3.3 完善新生儿科设施、设备,强化护理人员的专科技术操作培训

完善新生儿科设施、设备,加强护理人员的专科技术操作培训,使新生儿科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常用仪器的性能、原理、作用、适应证、禁忌证、一般故障的排除方法等。常用仪器编排序号,定点放置,制订仪器设备使用操作规程及保养使用档案,当班护士使用后及时清洁,放回原处,并做好使用情况记录,每周由专人对仪器进行常规保养并检查其性能是否完好2。

3.4 提高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和健康教育质量,提高护士自我保护意识

护理文件在记录的内容、要求和管理上要适应举证责任倒置的形势,体现护士的证据意识。为保证护理记录的法律效应,护士长要经常对护士强调护理文件书写的重要性,加强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平时检查中特别关注病历的书写质量,从中发现细节问题,不断改进,使病历质量不断提高。在发生医疗纠纷时,使护理文件成为护士的有利证据。3.5提高职业道德修养,保证护理质量

新生儿病房的护士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慎独精神,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用审慎、慎独精神约束自己的工作行为,增强责任感。只有将护士职业道德贯穿于护理工作整个过程的护士,才能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取得患儿家属的信任和认可,保证医疗安全,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职业道德修养,保证护理质量

新生儿病房的护士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慎独精神,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用审慎、慎独精神约束自己的工作行为,增强责任感。只有将护士职业道德贯穿于护理工作整个过程的护士,才能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取得患儿家属的信任和认可,保证医疗安全,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3.6 加强医疗设备的管理

对于医疗设备,要充分了解其性能,掌握操作方法,每台抢救设施设备均建立档案,并制定相关制度,明确落实相关责任;新仪器使用前要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了解其性能,掌握使用方法,各种设备使用前要确保完好状态,使用后要整理和检查,并设专业技术人员定时、定期检修和维护并做好记录,使危险因素降低。在使用这些设施设备时,护士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多巡视,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总结

新生儿科护士服务的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无家属陪护的新生儿需要护士付出更多的爱心,悉心照顾。新生儿的治疗护理工作需要护士不仅要有过硬的护理技术、娴熟的护理操作,还要有良好的心态、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才能为新生儿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杜绝护理安全问题,护理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密不可分,通过消灭安全管理缺陷,为患儿提供安全、满意的优质服务。把医疗活动主体与对象结合起来,体现了以患儿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强护理安全管理,运用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使护理管理制度标准化、规范化,切实为患儿提供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参考文献:

护理对策研究 篇3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危险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423-01

手术室,是医院抢救及诊治患者的重要场所,其护理人员护理水平和手术室环境是拯救患者生命的重要因素的一部分[1]。为确保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水平的高效,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探讨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危险因素及对策十分必要,为此,我院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份~2014年8月份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40例,其年龄范围为(26~44)岁,平均年龄为(31±2.1)岁,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29例,平均工作年限为(3±1.1)年。本科学历19名,大专15名,中专6名。

1.2 方法

1.2.1 加强手术室管理

严格遵守物品、器械的消毒管理制度,避免交叉感染。器械务必定时保养,保证器械完好。加强手术室的一般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查对制度、安全防范制度交接班制度、标本管理制度等,从而使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高效的服务水平。

1.2.2 手术严格遵守清点制度

手术前后,护理人员包括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均应仔细清点纱布、手术器械、缝合针等相关用物并加以记录。

1.2.3 增强安全意识,提高综合素养

针对性地加大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力度,意识到手术室的各种风险存在,可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安排“安全周”或“安全月”讲座计划,由资深人士或专业安全小组负责人發起,开展培训,尤其是年资低的护士。锐器损伤是护理人员一种常见的职业伤害,每位护理人员均应知晓针刺伤的应急措施以及防护措施。加强护理人员的各种专业操作能力,深刻无菌观念。除娴熟的操作技术外,还应掌握较好的理论知识,丰富学习经验,以提高应变能力。同时,护理文书规范化也很重要,培养护理人员的记录功底。另外,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及慎独精神,为高素养的护理人员目标奋斗。

1.3 观察指标

1.3.1 护理水平

主要以护理差错、纠纷和锐器损伤的发生率作为代表,根据手术室相关不良事件登记查阅得知手术室某理人员发生护理差错、纠纷或锐器损伤等例数及其占比。

1.3.2 满意度

根据手术室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包括专科护理能力、服务质量、责任心、沟通能力等内容,总分100分,≥90分评“优”,(80~89)分评“良”,(60~79)分评“中”,<60分评“差”,满意度为评“优”和“良”的患者总数占总例数的百分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室护理人员实施对策前后护理水平情况分析

实施对策后,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差错、纠纷和锐器损伤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护理水平提高,与实施前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实施前后护理满意度分析比较情况

实施后手术室护理人员满意度显著优于实施前,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讨论

3.1 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危险因素分析

3.1.1 手术室环境因素

手术室的护理人员面对着众多仪器的搬运以及昏迷患者的翻身等大力度护理操作,使得护理人员身体疲乏,肌肉损伤等常常发生。某些特殊手术为确保手术的准确,需要X射线的辅助,这为手术室护理人员带来电离辐射的危害[2]。另外,噪声的危害在手术室较为普遍,输液泵、心电监护仪等各种仪器的报警声、电动吸痰器吸引时的声音等,长期的声音干扰可引起手术室护理人员植物神经紊乱和造成心理的不舒适。

3.1.2 锐器损伤危险

手术操作时,护理人员接触各种锐利器械,如手术刀、缝合针等,在传递器械过程中、术后清点器械以及拆卸刀片时均极易造成护理人员的锐器伤害,有相关研究表明,锐器损伤是护理人员发生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主要途径,须受关注[3-4]。

3.1.3 感染性危险

手术台上,护理人员与患者是一种零接触的方式,这是相当危险的,护理人员直接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极具传染性的组织,若稍有防护不当即可发生感染。

3.2 个人因素

手术室中护理人员存在部分安全防范意识薄弱,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救治理念,尤其是年资较低、临床经验不足的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服务意识淡薄;部分护理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弱,应变能力不强,与手术医生的配合默契程度差,均属于护理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危险因素,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的有效实施至关重要,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雪梅.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护理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2):368-369.

[2] 雷岩凤,周朝晖.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消毒防范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2(10):218-219.

[3] 吴慧.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6):85-87.

外科护理中的人性化护理对策研究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院共收治200例患者, 年龄在3~86岁之间, 平均年龄47.5。该院对所有患者均实施人性化护理, 并在患者出院时发放一份满意问查调卷, 其中设有很满意, 满意, 不满意3个选项。至今为止, 共收录200张问查调卷。回收率达到100%。问卷调查上设有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3个选项。其中, 非常满意142人, 满意为56人, 不满意为2人。总满意度99%。

1.2提高护理的方法

1.2.1提高护理人员的道德素质

提高外科护理人员的人性化护理与护理人员的道德素质密切相关[2]。因此, 应想方设法的提高护理人员的道德素质。在医院方面, 可以加强对护理人员的道德素质教育, 进行道德素质的评比和监督制度。对患者的意见进行及时的回馈, 对在护理中道德素质低下的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的惩罚措施, 严重道德缺失的护理人员应予以严重的处罚, 对在患者中评价较好的护理人员, 医院应实行一些奖励措施, 以激励更多的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认真负责。就护理人员个人而言, 道德素质高的护理人员能够在护理工作中自觉地照顾患者的情绪, 关心患者的病情, 舒缓患者焦虑的心情, 而道德素质低的护理人员则在工作中不能对患者实行人性化关怀。护理人员本身应严格约束自己, 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 通过平时的个人修养的培养, 职业道德的约束和医院的道德素质的教育, 积极努力的提高自身的到的素质。

1.2.2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和语言

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和语言, 可以有效的提高人性化护理的水平。就护理人员个人而言, 在行为上, 应积极努力的为病人着想, 关心患者, 照顾患者的生活起居, 在患者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的帮助患者, 热情的为患者服务, 在语言上, 说话大方得体, 文明礼貌。在医院的方面, 可以制定一些规章制度进行护理人员护理行为和语言上的规定, 在行为上规定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要符合医院的相关规定。在语言上, 医院规定护理人员必须使用一些文明礼貌用语, 禁止护理人员在语言上不文明。在护理人员的语言和行为上医院还应实行一些监督制度, 严格监督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和语言。另外医学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行为礼仪的培训, 以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水平[3]。从而达到在行为上和语言上都符合作为一名医护人员的要求。

1.2.3营造良好舒适的护理环境

在外科护理中, 营造出一个良好舒适的就诊环境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 也是提高人性化护理的一个措施。一是在室内环境的营造上, 例如护理室内干净整洁, 宽敞明亮, 阳光充足, 空气清新, 通风好等等, 都可以营造良好的护理环境[4]。二是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护理工作到位, 及时解决病人遇到的问题, 关心患者的生活起居能够营造和谐温暖的气氛, 也可以营造出良好舒适的护理环境。

1.2.4尊重病人的人格尊严和生活隐私

在提高人性化护理的办法上, 还有一个重要的一点就是尊重病人的人格和尊严。病人疾病本身的特殊性, 在进行护理中如果不正确的进行处理, 容易损害病人的人格尊严。一些疾病的特殊性, 需要在护理时需要为患者进行导尿、灌肠等操作, 如果在进行这方面的操作时, 没有屏风的遮挡的话, 容易损害患者的尊严问题。护理人员在进行这方面操作的时候, 应注意用屏风进行遮挡, 以维护病人的人格尊严[5]。并且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 要注意对病人生活上的隐私的和人格尊严上的尊重, 不能因为是患者, 是病人, 就在言语中不尊重病人。在为患者进行护理时, 无论是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凡是涉及到病人的隐私都应该对其进行保护, 不应随便的进行传播。

2结果

患者中非常满意142例, 满意56例, 不满意2例, 满意率高达99%。见表1。

注:满意率= (非常满意人数+满意人数) /总人数*100%。

3讨论

人性化护理在外科护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该调查结果显示, 平时在护理工作中技术操作上熟练, 护理服务热情, 并时刻关心患者的护理人员满意度高达99%, 而在该院未实行人性化护理时, 患者的投诉率较高, 平均在每10名患者中, 就会有2例患者投诉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不好, 患者的满意程度仅为80%。因此, 人性化护理在外科护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人性化护理方面, 除了上述讲述的措施外, 还有很多的措施可以提高人性化的护理, 例如:有的医院实行激励和奖惩政策, 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时, 如果服务态度在患者中得到好评, 那么会给予一些奖励政策, 如果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没有得到患者的肯定, 那么医院实行一些惩罚政策。从而实现了激励的效果。针对该研究, 还有些许不足的地方, 希望通过日后的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 在工作中总结出更多的更有效的人性化护理的方法, 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进而提高整个医院的人性化护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冬梅.人性化护理在普外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2 (1) :118-119.

[2]董丽秀.普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合理护理方法的探讨[J].中外医疗, 2011, 30 (17) :164, 166

[3]陈爱桃.人性化护理对门诊输液室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8) :67-68.

[4]罗楠楠.人性化护理对传染病病人的应用[A]//全国传染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护理对策 篇5

电话:***; 地址:四川省资阳市建设南路一段165号;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护理对策

杨霞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中医院 儿科

641300

[摘要]目的 分析我院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探讨有效的护理管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小儿科2012年1月~2014年5月间上报的24例护理不良事件,对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类型、次数及所占比例进行统计。结果 24例护理不良事件中,医嘱执行不规范所占比例最大,为33.3%,护理人员自身业务能力不过硬是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占33.3%。结论针对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以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关键词]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

Analysis and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 in pediatric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nursingadverse events in pediatric in the effective measures

our

hospital, of

explore nursing management.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24 cases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 in pediatric in our hospital was operated,counted the nursing adverse events of the type, number and proportion.Results In 24 cases of adverse nursing events, implementation was not standard had the largest proportion, 33.3%, causes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 ofthe weak ability of nursing staff accounted for 33.3%.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causes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 in pediatric, to strengthen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nursing care,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keywords] pediatric;nursing;adverse events;cause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事件[1],小儿科作为医院的重点科室,由于患儿病情变化快,陪护人员多,护理人员工作任务重,因此常存在着安全隐患,容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护理不良事件不仅给患儿家长及患儿带来一定的痛苦,还容易引发护患纠纷,给医院形象造成不利影响。由此可见,认真分析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尤为必要。本文将结合我院实际进一步分析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探讨有效的护理管理对策。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整理我院小儿科2012年1月~2014年5月间上报的24例护理不良事件。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所报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类型、次数及所占比例,对不良事件发生原因进行调查,将资料录入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1.3 不良事件类型

如表1所示,24例护理不良事件中,医嘱执行不规范所占比例最大,为33.3%,其次为输液、用药错误、相关检查延误、药物不良反应、坠床、摔伤。

表1 24例护理不良事件类型分析

不良事件类型

例数(n)

所占比例(%)医嘱执行不规范 输液、用药错误 相关检查延误 药物不良反应

坠床 摔伤 原因分析 5 4 3 2 2

33.3 20.8 16.7 12.5 8.3 8.3

2.1 儿科工作环境复杂(5例,占20.8%)

儿科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科室,患儿病情进展快,重症患儿多,陪护的家属也较多,护士不仅要完成治疗和护理,还要回答多个家属提出的问题和需求[2]。且患儿对住院治疗存在恐惧心理,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不能很好的配合并哭闹,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到了护理人员的正常护理工作,导致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增大,容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2.2护理人员缺乏沟通技巧(3例,占12.5%)

护理人员在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及介绍病情时缺乏沟通技巧,语言生硬,没有将疾病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给患儿家属,没有叮嘱患儿家属住院期间的相关注意事项,因此会造成家属的不理解,从而引发护患纠纷。2.3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6例,占25.0%)

由于护理工作的繁忙,有时为了完成本班的工作而简化查对程序,忽略查对细节,没有加强对患儿的巡视,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及责任心,不认真执行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转抄及执行医嘱错误、漏执行医嘱、执行医嘱时间不正确,因此容易发生不良事件。2.4 护理人员自身业务能力不过硬(8例,占33.3%)

护理人员理论知识不扎实,业务不熟练,对患儿的病情观察不到位,加之个人能力差,很难适应和胜任临床护理工作[3],这也是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2.5 护理管理存在缺陷(2例,占8.3%)

医院缺乏健全的护理管理规章制度,护士长管理不到位、护士长对护士教育培训不足,未严格落实三级质控及查对制度等,缺乏对护理人员护理行为的监管及评价体制。3 对策

3.1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医院及护理部应通过积极的调研学习,根据国家及医院相关规定及相关儿科护理操作规程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根据小儿科护理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护理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护理安全的管理,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考核与督导,增加检查频率,加大检查力度、严格落实一级质控[4],以确保护理安全。3.2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不同时段根据患儿的数量不同给予弹性调节,减少科室人员不足的压力,同时实行弹性排班制,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3.3 为护理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首先病房应保持干净整洁,病区内及病室内多摆放绿色的植物,使护理人员在工作时保持愉悦的心情。减少病房探视者的人数,分时段进行探视,以免造成病区的嘈杂环境,影响到护理人员的工作。对护理人员热情鼓励给护士提供展示的平台,激发工作热情,使其护士们在工作上发挥才能,让护士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5],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同时多关心护士的日常生活,对护士进行定期的心理干预,帮助其排解压力,以便更好的胜任护理工作。3.4 加强护患沟通

护患之间的沟通不畅是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护患沟通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应掌握沟通的技巧,在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时面带微笑,言语确切,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患儿家属介绍疾病诊疗的相关知识,并及时的向家属汇报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以便能够及时准确的反馈患儿的信息,获得家属更多的理解,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感,增强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3.5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加强对护理人员“三基”能力的培训,强化其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技能操作训练,定期组织考核,提高其业务水平。加强对护理人员相关医疗法律法规的培训,以增强其法律意识。同时加强其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具备的特有的道德素质,用爱心、细心、耐心、同情心对待每一位患儿。

结语

护理不良事件在儿科护理过程中时有发生,使得护患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因此护理不良事件应值得医院及每位护理人员的重视。医院应加强对护理安全的管理,在实际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注重护理的每个细节,加强对法律法规、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护理技能,以科学的方式与患儿家属进行交流沟通,以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杨莘.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0,2(45):130-132.

[2]毛永霞.50例科护理不 良事件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海南医学,2010,21(22):155-156.

[3]高秀珍,王彦华,李兰凤,等.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J].河北医药,2012,34(7):1112-1114.

[4]薛莹莹,石彩晓,陈静,等.44 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防范措施[J].河南医学研究,2013,22(4):599-600.

护理不良事件及安全管理对策研究 篇6

【关键词】护理不良事件;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361-01

护理不良事件是伤害事件并非由原有疾病所致,而是由于医疗护理行为造成患者死亡、住院时间延长,或离院时仍带有某种程度的失能,分为可预防性不良事件和不可预防性不良事件[1]。护理不良事件的防范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它与护理人员的素质、技术和良好的护理环境及管理水平密切相关。现将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发生的11起护理不良事件作一原因分析,以寻求有效的防范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各科上报护理部的护理不良事件,共11例次。护理不良事件登记、评定及标准: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科室的护士长详细记录发生护士的姓名、病人信息、发生的经过及导致的后果,是否得到及时的纠正或采取哪些补救措施,经所在科室护士会议讨论后上报护理部。护理部召开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议,按照我院差错的评定标准进行评定,其中一般差错9例次,严重差错2例次。

1.2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通过查阅护理部“护理不良事件登记表”,将表中登记的护理不良事件按发生的类型、原因等进行分类统计。

2.结果

1例发生坠床, 一侧有床挡,患者翻身时从另一侧坠床。1例发生烫伤,患者喝水、理疗时被烫伤。1例发生跌倒:下肢术后患者扶拐摔倒,造成肋骨骨折。1例给药对象识别错误(输或换错液)。1例给药剂量或方式错误(化疗药十倍剂量)、镇静药服药到口(避免药品囤积)。1例使用过期药物。1例发生管路识别错误导致液体输入错误(胃肠营养液)。1例发生遗漏医嘱或执行医嘱不及时(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超过2小时者)。1例发生医嘱临时续液,未挂治疗单,输液毕拔针返回,发现还有后续治疗。2例治疗单涂改含糊不清,剂量有误。

3.讨论

3.1影响因素分析

3.1.1 查对不严、责任心不强是发生执行医嘱护理不良事件、输液注射错误、错发漏发药物等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可以看出因查对不严、责任心不强造成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之一。有的护士为了尽快完成工作任务,在操作时往往忽视查对环节中的細节,有时仅凭个人主观印象,老认为患者所处的位置是记忆中的位置,药物也是每天常用的药物,一旦患者更换床位后,打错针、输错液、发错药的危险就可能发生了;有时简化查对程序,只查对床号、姓名未查对药物名称,或同时拿几个患者的药物,造成加错药物及剂量错误的发生。另外,实习生带教不严、交接班不严及违犯操作规程也是引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

3.1.2护理人力资源不足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客观原因。从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班次来看,发生频率最高的是白班,其次是小夜班、大夜班。在白班各种治疗、护理工作相对集中、工作量大,就容易造成各种纰漏。

3.1.3年轻护士工作经验少、业务水平低是护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从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比例来看,资历低的护士明显高于高年资护士,这与年轻护士理论知识薄弱、基本操作不熟练、法律知识缺乏、应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限等有关。

3.2安全管理对策

3.2.1 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登记、上报、讨论、处罚、反馈制度。要求科室护士长每月上报护理不良事件,严重差错应立即上报,并有科室的讨论、定性、处罚、整改等内容。护理部定期组织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成员对全院发生的护理差错、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在护士长会议上互相交流管理经验及心得,利于提高全院护理安全管理水平。

3.2.2重视护士职业道德及安全教育。大多数护理操作是在无人监督下进行的,要经常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和慎独精神教育, 通过岗前培训、上党课等形式,加强法律知识、护理安全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及责任心。

3.2.3交叉式核对医嘱 所有医嘱需经2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核对时,由处理医嘱的办公班护士查看治疗单,由治疗班护士宣读医嘱中药物的名称、剂量、浓度、执行频率及执行时间,换个角度可以避免习惯性思维而忽视医嘱中的变更,或因注意力不集中而导致的医嘱查对环节中的失误,避免差错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3.2.4合理调配人力资源 开放式的工作环境和超负荷的工作量是引起护理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2]。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与工作量的大小及不同的排班方式有一定的相关性[3]。因此,护士长要合理调配和使用护理人力资源,科室实施分层管理,实现高年资护士对低年资护士适时、有效的技术指导及质量把关[4]。根据不同时段的护理工作量和特点,进行弹性排班,增加护理差错高发时段护理人员的配置,以缓解工作量大、人员紧张的情况,防止护理人员忙中出错。

参考文献

[1]李梅玲.新上岗护士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6;21(17):53

[2] 李小姝,刘彦君.护理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倦感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0,35(11):645-649

[3] 吕健,孙淑华,戴芳德等.临床科室护理差错防范管理的实践[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1):55-56.

护理对策研究 篇7

课程目标为培养目标服务, 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直接影响培养人才的社会适应性。为了解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英语实际需求情况, 笔者通过访谈做了实地调研。

1 研究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成绩优异的毕业生为主要研究对象, 照顾到他们的工作地域 (国内、国外) 、所在医院级别以及参加工作年限。同时也参考国内三级甲等医院护理部主任、护士长意见。

1.2 调查方法

研究采用访谈法与文献法相结合。通过访谈, 了解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英语实际需求情况, 反观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计划和护理英语课程实际实施情况, 分析护理英语课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2 存在的问题

2.1 护理英语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毕业生在岗位上运用外语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和困难是词汇量和专业术语量少。在学校学的公共英语, 只是打了个底, 用英语护理查房使用的疾病名词、仪器名称、专业术语, 自己都得现学现查, 护理英语的岗位需求远大于公共英语的需求, 而在校时护理英语学得很少, 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可见涉外护理专业对护理英语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2.2 护理英语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

毕业生谈到, 在校期间学了一些护理英语, 大都是阅读课, 专业词汇多, 难记, 句子长, 难懂, 内容和医学相关多, 与护理相关少, 英语老师大都采用翻译教学法, 工作后发现用途不大。护理口语的训练很少, 上班后明显感觉不够用, 尤其是接触国外的患者时。“重阅读、轻交际”的护理英语课程导致学生在涉外工作中不能与医生、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护理英语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问题显著。

2.3 护理英语教材极度匮乏

护理专业英语是特别用途英语 (ESP) 的一个分支, 是针对护理人员使用的专业英语。在国内, 护理专业英语这门课程的建设始于2004年12月,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正式将其命名为护理专业英语课程, 并成立了《护理专业英语》编写委员会。目前, 涉外护理专业还没有统一的护理英语教材可用。作为课程的载体, 护理英语教材的匮乏, 同样制约涉外护理专业的发展。

3 相应对策

3.1 提升护理英语课程地位, 增加教学时数

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课程体系构成以“公共英语+护理英语”为主, 以涉外护理专业 (英语方向) 教学计划 (2007) 为例, 其中公共英语开设6个学期, 均为考试课, 合计792学时, 护理英语仅开设2个学期, 而且均为考查课, 合计216学时。在整个英语课程中, 公共英语所占比例很大, 学时数是护理英语的3.6倍。而且教学中各学校往往不能如实按照教学计划真正落实护理英语的学时, 这就使得原本就少的护理英语课时变得更加有限, 专业特色并不明显, 不能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

事实上, 作为一种交际工具, 英语能力也只有在职场环境下, 才能充分发挥其最大化使用价值[2]。在校期间多学习护理英语的知识, 多开展护理口语训练, 学生才能在涉外护理工作中与医生、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地交流与沟通, 顺利开展工作。

笔者建议在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课程设置中, 压缩公共英语课时, 增加护理英语学时。提升护理英语课程地位, 变考查课为考试课, 变一般课程为核心课程, 这样不但体现了涉外护理专业特色, 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 还能提升毕业生职业技术能力, 增强毕业生岗位竞争力, 提高英语教学的社会适应性。

3.2 贴近护理岗位实际需求, 调整课程内容

以下是笔者调研后汇总的护理英语中听、说、读、写、译情况 (以国内三级甲等医院为例) 。

从表1可看出, 在护理英语的听、说、读、写、译几方面的比例中, 听说>读写>笔译。在护理工作岗位上, 毕业生使用最多的技能是听、说技能。医护之间、护患之间、护护之间的沟通都需要语言的交流来完成。因此, 在护理英语的课程内容中, 增加听说量, 减少阅读量是必要的。在听说的应用场景里, 护士———患者交流沟通的场景最多, 在注重听说能力培养的同时, 更要强化护理英语应用最多的场景的口语训练, 贴近岗位需求, 为职后发展铺路。

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 应选取与临床护理密切相关的内容为宜, 并附有临床检验、护理记录等医学报告和文件的解析, 为学生毕业后的外文资料查阅、护理科研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建议在护理英语课的实施中, 将与护理工作过程相关的英语内容组织到英语教学过程中来, 突出英语教学的实用功能, 最大限度地体现学校学习与实际应用的一致性。

3.3 引进护理英语原版教材, 开发校本教材

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实现出国就业, 需要了解国外的护理理念、护理模式, 学习地道的语言表达。这就对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进原版教材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引进国外护理英语教材, 学生可以直接了解国外最新的护理理念、护理模式, 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学生可以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 领会真实的岗位需求;对促进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加快我国护理人才国际化建设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为配合广大卫生院校医护专业的英语教学, 提升学生的医护英语水平, 我国从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原版引进了最新出版的《护理英语》 (Cambridge English for Nursing) 教材。

《护理英语》分1、2两册, 由国际上具有丰富护理经验、护士培训和语言教学经验的专业人士编写, 完全体现了当今国际流行的护理理念。教材设计科学合理, 内容涵盖病例填写、伤口护理、标本取样、药物治疗、仪器操作、术前术后护理、康复治疗等护理行业中核心的日常工作。教材模拟真实护理场景, 创设真实语言情境, 内容丰富, 话题实用, 语言地道, 图文并茂, 旨在全面提高学习者在护理工作中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沟通交流技巧[3]。

在引进护理英语原版教材的同时, 还要积极开发校本教材, 使学生专业阅读和写作水平达到岗位需求的标准。提升护理英语课程地位, 贴近护理岗位选择课程内容, 注重护理英语课程的实施效果, 是涉外护理专业办学特色所在, 也是核心竞争力所在。

参考文献

[1]余薇, 陈文松.涉外护理 (专科) 国际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9) :784.

[2]刘黛琳.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思路[J].中国外语, 2009, 6:82.

护理对策研究 篇8

关键词:护理教育,临床护理,对策研究

1. 高职护理教育的发展现状

(1) 专业护理人员需求。在我国, 专业护理人员依然有大量的缺口。据统计, 我国人口与护士的比例为1000∶1, 且人口老龄化速度迅速加快, 在21世纪, 不仅是在中国, 全球每个月几乎有100万人年龄达到60岁, 老龄人口增长加快。由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我国人均寿命不断延长。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 护理教育层次结构调整优化, 并提出到2010年, 各层次护理教育的招生比例应达到中专占50%, 大专占30%, 本科及以上占20%的结构目标。同时, 也规定了护士的学历要求, 其中规定:到2010年, 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应不低于30%, 不同级别的医院也提出了相应的学历要求。

(2) 护理教育的现状。我国护理教育事业已经初具规模。在2014年, 少数几所国内高校开始设立护理学博士点, 自1996年开始, 我国各层次的高校招生中中专比例逐渐下降, 高职、本科、研究生比例逐年上升。在学校开设专门的护理专业的同时, 许多社会教育机构也开设了护理专业, 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专业护理人才。

2. 高职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的适应状况

在护理教育中, 临床护理是护理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是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过程。护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专业护理人员, 因此, 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将所学知识融入到实践中就显得十分重要。

(1) 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有机结合的标准。在我国的护理教育行业中, 关于做好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实践的有机结合有以下相关的硬性标准:是否达到规范化, 规范化是评判一个合格护理人员的重要标准, 包括临床护理计划与临床护理指导是否达标, 护理计划的执行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 护生临床护理实践单位的教学条件以及设施设备水平如何等。

(2) 高职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脱节。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 作为为社会输送护理人才的高校更应该注意革新, 在紧跟时代潮流的同时, 及时地更新自己的人才培养计划, 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我国的高职护理教育中, 大部分人认为教学内容过于陈旧, 没有做到及时更新, 难以适应临床护理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护理理念、护理模式、护理技术等都在快速发生着变化, 而教材中的内容都明显落后于临床。再者, 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固定教材, 部分教师采用的是课外阅读材料作为授课补充, 统一性及规范性较差。

3. 高职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发展的对策

(1) 制定临床护理教学规范化管理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是护生临床护理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阶段, 通过制定和实施临床护理规范化管理制度, 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临床护理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规范化的制度应该包括临床带教工作管理、教学查房制度、师资培训制度等相关规定, 可以保证教学工作有章可循, 提高临床护理教学的规范性与可操作性, 提高教学质量。

(2) 落实临床护理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管理。制订合理有效、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是高职高专护理教育的临床护理教学、临床护理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这就要求规范带教教师的教学过程, 做好各个带教环节的管理工作。对于护生而言, 就是要熟悉临床护理的护理环节与护理环境, 重点培养好护生与患者交流的能力及责任心、职业道德等一些重要的品质。

(3) 落实护理教育临床护理教学过程中的监督和检查工作。为了保证护理教育的有序进行, 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在进行护生临床护理实践教学中要对教学质量、方法等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检查。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与漏洞要做到及时地改进与补充, 对临床护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严格要求, 做到组织严密, 严谨施教。

在社会上, 部分的高职高专护理都是私人办学, 因此, 其在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方面比较薄弱,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高职高专培养的社会专业人才不断增多, 其肩上所背负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重, 作为社会专业人才的重要来源基地, 高职高专也要做好进一步的发展和改善, 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翠丽, 王克劳, 李明, 等.护理本科临床教学情况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 2002, 17 (04) .

护理对策研究 篇9

我校地处浙江西部,是浙西唯一一所高等职业院校。2010年衢州市政府提出要打造四省边际职教中心,我校被列为衢州职教中心的龙头地位。作为浙西地区唯一一所培养护理人才的学校,担负着为衢州乃至全省培养护理人才的任务。我校专业发展符合区域规划定位要求,办好护理专业可进一步增强区域凝聚力,提高周边地区影响力和辐射力。

一、护理专业教师队伍现状

1.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护理专业在2010年被列为浙江省特色专业建设,2012年被列为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优势专业建设项目。至2012年底,护理专业在校生779名,师资现状为专业教师21名,兼职教师15名,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19名。医学院的前身为浙江省衢州卫生学校,2000年并入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专任教师中,大多数是临床医学背景的教师, 原先主要从事医士专业的教学,真正具有护理背景的专任教师仅有5位,而且年龄结构总体偏大,45岁以上教师占比70%以上,且80%以上是本科学历,他们临床护理经验不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注重理论教学,护理技能操作相对欠缺。

2.高职教育理念熏陶滞后。浙江省衢州卫生学校2000年与衢州师范学校、衢州中等专业学校和浙江师范大学衢州进修部合并成立衢州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与浙江工业大学合并成立衢州学院(筹),之后的6年时间,因为全力“升本”原因,错失2006年高职教育发展的大好时机。直到2010年,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再次独立分设,才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因为受当时条件限制,教师接受高职教育理念的培训明显偏少,一直传承传统的教学模式,兄弟院校已经是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了,我们才刚刚起步。因此,我校高职的发展与省内兄弟高职院校相比,足足滞后6年。

3.因为教师紧缺,尤其是具有护理背景的教师少, 像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急危重症护理等课程的教师更是奇缺,这几门课的教师常常是周学时20学时以上,整天忙于应付上课,在备课等环节投入减少,课堂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甚至新知识、新理念得不到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陈旧,与临床一线相脱节。

4.因为衢州地处浙江西部,社会经济发展与浙江省其他地区有一定差距,再加上前几年护理研究生不足,在招收新教师的道路上比较坎坷,招收护理专业毕业的研究生非常困难。

二、解决对策

关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众多学者纷纷开探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问题,有专家提出了高职青年教师过“教学关”、“科研关”和“双师关”的培养模式;有学者提出要想改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现状和造就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就要从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改革高职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和严格规范人才引进机制等方面入手;也有人研究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的结构性短缺、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短缺及教师队伍总量不足等问题; 还有人指出应从院校的建设目标、指导思想、基本定位和思路以及实施途径等方面,全面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也有学者提出专任护理教师临床实践技能水平不高,兼职教师教学技能欠缺,管理难度大, 因而提升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和临床实践水平,是高等卫生职业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支柱,应按照“双向互动,专兼结合”的理念,加强护理专业专兼结合师资队伍的建设。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兄弟院校先进经验,做了如下调整。

1. 教育教学能力测评。坚持执行学院“立足本院,注重培养,积极引进,提高素质”的方针,抓好护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让每位教师对任教课程说课,使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向同行或专家系统概括解说对具体课程的理解、所作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大家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教学水平[1]。对所有护理专业专任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能力测评,评委聘请省内护理专家、兄弟院校专家担任,效果非常显著。

2.近几年加大对护理研究生的引进。学院专门成立师资引进领导小组,近几年学校人事部门及医学院主动赴上海、北京、广州、江西、湖北及浙江本地多家知名高校物色人才,同时常年开通网上招聘信息,发现合适的,采取绿色通道引进。自2013年初至今已引进护理专业研究生10人,大大缓解护理背景师资不足的困境。

3.学历深造、继续教育。自2012年护理专业被列为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优势专业以来,学校专门成立以学院院长为组长的优势专业质量管理与保障领导小组,下设护理优势专业建设办公室,医学院也高度重视,先后数次专题研究优势专业建设方案,尤其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注重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培训形式有骨干教师培训(出国、国培、省培)、访问学者(工程师)、进修、教育部各种教学能力短训、顶岗实践、兼职教师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和支持参加学术会议等。 2013年以来,已先后遴选5位护理骨干教师赴德国、美国参加交流培训,每年选派3~4位护理教师参加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NYP办学理念与教学管理研修班” 培训,选派10余位教师参加在国内举办的“德国职业教育理念培训”,每年派出5位教师参加国培项目和顶岗实践。

4.加强兼职教师建设。自2010年以来,聘请医院护理专家组建校外兼职教师教学团队[2],每学期组织校外兼职教师培训,现在已经聘请校外护理兼职教师26名。2013年4月起又启动了兼职教师流动工作站建设, 成立了由专、兼职教师组成的若干个课程组,包括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等。在现有的省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基础上,确定院级专业带头人,并注重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研究探索与兄弟高校进行合作办学,进行师生的交流。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与激励机制, 是提高兼职教师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质量的评价与监控中,考核是评价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兼职教师工作业绩的反馈依据。通过建立兼职教师业绩考核档案,将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工作态度、工作质量评价等方面的考核结果记入其业务档案,作为续聘和解聘的依据,形成完备的监控体系。在对兼职教师教学过程的督察检测中, 可采取随堂听课、学生问卷调查及同行评教等方式, 检查和监督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给其一个正确的评价和信息反馈,使其能审视工作中的不足,及时改进[3]。同时,根据合理的分配原则将考核结果与报酬奖励挂钩,从而充分调动兼职教师的积极性。

5.加强教师赴临床学习。自2012年以来,每逢暑假,护理专业教师均安排1个月时间下临床学习,在临床体验真实护理情景。每年派出2~4位年轻教师到省内外知名医院进修学习,时间为半年,要求至少到3个科室轮岗。做到进医院之前要有详尽的学习计划,进修结束回校后要制作PPT进行专题汇报,把学习到的经验、新知识与全体教师分享,把临床学到的新知识、 新技能融入到教学之中。

通过一系列措施,目前,我院护理专业教师队伍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的改观,现有专任教师27人,具有教授4人,双师素质教师24人,来自医院的兼职教师26人,同时还聘请医院护理部主任为护理专业的兼职带头人。教师队伍不仅在教学理念上紧跟形势,而且注重实践技能操作,同时与医院紧密结合,实现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对接。

参考文献

[1]王兰芝,闰红丽,于玲玲.课程说课用于护理兼职教师培训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2,27(19):68-69.

[2]汪建国,鲁娟,曾友燕.临床护理兼职教师培训模式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6):695-697.

阑尾炎围手术期护理对策研究 篇10

关键词:阑尾炎,围手术期护理,整体护理,住院不良事件

阑尾炎一经确诊, 如无手术禁忌证, 首选手术治疗, 其病情发展迅速, 若是治疗护理干预不当, 会影响患者预后[1]。如何提高阑尾炎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质量, 减少各种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我院为研究阑尾炎围手术期护理对策, 找到更好的护理方法, 特选取本院收治的36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进行临床对照研究, 现汇报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阑尾炎手术患者16例作为对照组, 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阑尾炎手术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中急性阑尾炎15例, 慢性阑尾炎1例;年龄17~56岁;急性患者病程6~48 h, 平均 (24.6±6.8) h;术后病理示单纯性4例, 化脓性7例, 坏疽阑尾炎4例, 阑尾周围脓肿1例。观察组中急性阑尾炎19例, 慢性阑尾炎1例;年龄19~54岁;急性患者病程4~48 h, 平均 (23.8±7.2) h;术后病理示单纯性5例, 化脓9例, 坏疽性阑尾炎5例, 阑尾周围脓肿1例。两组患者在病程、年龄及病理类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方法:所有患者均由我院外科主任主刀完成手术, 术后给予相同级别的抗生素预防感染。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护理, 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整体护理[2]。主要内容包括: (1) 心理护理:向患者介绍主治医师、病房环境、阑尾炎相关症状、体征及治疗原则等, 消除患者恐惧、紧张心理, 减轻心理负担, 使患者理解并主动配合术前检查。 (2) 术前准备:交代患者术前各种检查注意事项并协助患者完善检查, 嘱患者禁食水, 注意维持患者水电解质的平衡, 遵医嘱给予止痛、手术区备皮, 确保病房安静、舒适, 患者有充沛的精力准备手术。 (3) 术后护理:a.交代患者及其家属麻醉后注意事项, 如术后去枕平卧位并保持唤醒状态6 h;b.严密观察病情, 术后每0.5 h测量生命体征1次, 直至患者病情平稳;c.术后1~3 d患者通气后, 嘱其进食少量流质, 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为主;d.鼓励、指导并协助患者及早下床活动, 以利于胃肠道功能恢复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坠积性肺炎等术后并发症;e.如留置腹腔引流管, 应密切观察引流物颜色、性质及量的多少并准确记录, 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f.严密观察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如腹腔出血、肠瘘、切口感染等, 以便及时发现, 早期处理。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住院不良事件、平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情况。护理满意度调查使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 让患者对护理工作中的25个环节进行打分, 其中非常满意4分, 满意3分, 一般2分, 不满意1分, 总分100分, 分值越高, 护理满意度越好。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 (±s) 来表示, 组间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住院不良事件比较:观察组住院不良事件发生率15.0%, 且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平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 (7.2±2.4) 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0.2±2.8) d,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者比较均有明显差异,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讨论

阑尾炎是外科系统常见疾病, 也是外科医师必须熟练掌握的一种疾病。其临床治疗原则比较统一, 一经发现即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也比较成熟。但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 尤其是切口感染一直困扰着临床医师。围手术期整体、有效、完善的护理, 可以提高患者应激能力, 完善各种术前准备和做好术后各方面的护理工作, 有助于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提高护理满意度[3,4]。

我院对观察组20例阑尾炎手术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整体护理, 由表1可知, 围手术期整体护理不但可以降低患者住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还能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及腹腔积脓等相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其原因就在于有效的、完善的护理可以消除患者心理紧张恐惧, 完善各种术前准备以提高患者术前应激能力, 以最佳的身体功能接受手术[5]。此外, 围手术期整体护理还强调鼓励、指导并协助患者及早下床活动, 预见性地给予并发症护理, 这样不仅利用患者术后的康复, 还有利于腹腔内脓液的聚集和引流, 也防止了对照组中患者跌倒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我院属于乡镇医院, 规模条件有限, 此次研究纳入病例过少, 且患者大都病情稳定后即出院, 术后观察时间有限, 有待更高级别的同仁们进行大规模病理观察研究。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综上所述, 给予围手术期整体护理, 可减少阑尾炎患者术后并发症, 缩短住院时间和提高护理满意度,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玉兰.阑尾炎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探讨[J].吉林医学, 2012, 33 (12) :2634-2635.

[2]杜杰, 高俊娈, 白洁, 等.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 2011, 20 (5) :865-866.

[3]杨艳.急性阑尾炎的手术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25) :333-334.

[4]王晶, 刘晓波.6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3) :98-99.

上一篇:五个意识下一篇:改性有机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