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养老院养老护理现状与护理对策分析

2024-06-20

浅谈养老院养老护理现状与护理对策分析(通用6篇)

篇1:浅谈养老院养老护理现状与护理对策分析

浅谈养老院养老护理现状与护理对策分析

摘要:近年来对老年疾病患者的护理措施研究颇多,但对养老院老人的养老护理措施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分析养老院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及养老护理现状,探讨对养老院老人应采取的护理对策来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提高老人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养老院;护理现状; 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5-0161-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技术水平提高,人口平均寿命普遍延长,老龄化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老年人口的养老模式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养老院养老是社会养老中的一种发展趋势。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医疗水平上升的标志,同时也引起老年人医疗费用支出增加、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等问题,特别对养老护理提出极大挑战。然而,养老院的养老护理还存在许多漏洞与缺陷,针对目前养老院养老护理的现状与问题,对完善养老院养老的具体护理措施提出对策性建议。影响养老院老人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因素

1.1 健康状况:

健康状况好的老人能积极的面对负面情绪,更乐观的生活;能进行正常娱乐活动和锻炼。身体健康状况差,将会直接给老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继而引发的是一系列的负性情绪体验[1]。容易因对抗病痛的折磨而产生抑郁情绪;自理能力受到影响,自尊心受损;不能有效的进行娱乐和锻炼,同时进一步影响到健康。

1.2 亲人的关心程度:

对老人而言,物质对他们没有过多的价值,需要的是子女的陪伴与关爱。子女看望的次数越多,陪伴的时间越长,照顾越周到,老人幸福感越强。

1.3 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

护理人员是与老人朝夕相处的人,对老人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最了解。倘若他们不能细致入微的觉察出老人的情绪变化,不能用温和的态度对待他们,老人的生活满意度便得不到提高。护理人员的态度越好,越关心体贴老人,越能增加他们的归属和信任感,对生活的满意度越强。

1.4 养老院的硬件环境: 养老院的设施反映老人的生活环境。住宿设备越好,老人的生活越方便,越能提高自理能力。同时,娱乐场所和锻炼设施越多,所参加的娱乐活动也越多,与其他老人的沟通也相应增加,氛围越和谐,越能健康生活。除此之外,医疗设备越完善,老人的就医和治疗越方便有效,越能提高其对生活的满意度。养老院的养老护理现状

2.1 缺乏专业的老年护理人才: 现阶段,我国养老院的护理人员专业素质普遍不高,受过专业老年护理教育的人少,对老人的生理心理不了解。对于有疾病的老人,不能及时观察到他们的病情变化;基本护理不到位,比如对于服药的老人,不能给予正确的服药指导;不能根据老人的健康状况给予老人所需的饮食搭配;没有专业的急救知识。

2.2 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差:

护理人员在长期繁琐的工作状态下,对老人的态度粗暴、麻木。对部分无子女关心的老人,护理人员会认为他们理应不受到照顾,这种不负责的态度造成了部分护理人员对老人的态度恶劣。另外,一些城市的养老院将收养入住老人与自费代养老人区别对待,为其提供的服务仅限于满足其最低层次的基本生活需要。[2]自费的比公费的好,费用高的比费用少的好,这也导致了部分老人的心理不平衡和落差感的出现。

2.3 服务设施不完善:

住宿和娱乐活动设备单

一、不完善,没有专门的医疗服务设施。如地面不防滑,走廊、房间无扶手和呼叫铃等,条件较差的使用公共浴室,不便利同时又容易暴露隐私。活动设备单一,不能提供足够的活动场所。医疗设备不完善,如心电图机、简易呼吸机、以及简单的急救器械、药品缺乏。

2.4 忽视了对老人的心理慰藉:

随着年龄增加,老人的身体、心理承受能力逐渐减弱,社会活动减少,容易产生孤独情绪,所以老人需要陪伴。而通常养老院的护理人员不愿意主动与老人进行沟通,没有耐心倾听,从而加深与老人的隔阂,老人的焦虑抑郁得不到释放,对一些没有自理能力的老人,部分护理人员甚至予以嘲笑,加重了老人心理障碍的发生。对一些愿意与老人交流的护理人员,又缺乏专业的沟通技巧,无法满足老人倾诉与心理咨询的需要。提升老人生存质量的对策

3.1 生活的护理

3.1.1 饮食起居的护理:

有规律的安排老人的生活,保证其充足的睡眠。对于睡眠质量不高的老人,要进行指导,采用睡前听轻音乐、喝热牛奶等方法促进睡眠质量的提高。督促协助老人做好口腔护理,对带义齿的老人,睡前将其放于冷水中侵泡。老人的饮食需偏向于软、细、烂,才能更好的吸收营养,要根据老人的不同状况给予分类,合理膳食,如高血压病人应给与低胆固醇、低盐、低脂饮食。有疾病的老人给与特殊的饮食计划,一般的老人制定一般的饮食计划,低盐、低脂,高维生素饮食。每餐量不可过多、过饱,速度不宜过快,多补充蔬菜水果,避免过冷过热、辛辣刺激食物。对不能进食的老人,注意适当静脉补充营养。

3.1.2 身体的护理:

清洁的身体能给老人带来舒适感。每日用温水清洗擦拭,保持皮肤干爽清洁;注意水温的调节,以防烫伤的发生;注意保暖,以防感冒;对有污染弄脏的衣物,要及时更换,穿戴的衣物应柔软舒适;床铺被褥保持整洁干燥,定期更换清洗;勤剪指甲,以免抓破皮肤引起感染;对生活不能自理又无法正常表达自身感受的老人,要有高度的耐心和责任感,要勤观察,帮助他们翻身,防止褥疮的发生和肺部的感染。

3.1.3 情趣的培养:

适度的兴趣爱好可以让老人排遣孤独。要经常鼓励老人参加体育锻炼,如太极,气功的练习等。闲暇时间可养鱼、种花草陶冶情操。学习绘画、书法,树立一定的目标,提高生活情趣。鼓励他们和其他老人多交流,增加社会活动,对有相同兴趣爱好的老人,可以互相学习、提高。

篇2:浅谈养老院养老护理现状与护理对策分析

摘要:养老护理员是在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急剧发展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新型职业群体。本文通过调研分析整理,对我省养老护理员队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进行了客观阐述。提出了加快培育和发展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社会老龄化、养老护理员、新型职业、社会价值、自身价值、待遇低、地位低、结构不合理、政府支持、社会关注、市场化运行

随着我省人口老龄化急剧发展,为老服务业和养老护理业市场已经呈现出巨大的需求和发展潜力。无论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还是机构养老都希冀着一支养老护理员队伍的蓬勃兴起。而要求这支队伍政治素质高,专业技能精,切实能承载起对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的生活照料、专业护理、心理调适、精神慰藉和临终关怀。他们的强与弱,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我省乃至京津两地老年人的福祉,间接影响到我省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为全面掌握我省养老护理员队伍的现状,寻求推进我省养老护理员队伍适度发展的方略,河北省老年产业协会按照省政府有关部门的要求,专门组成调研组,在全省范围内展开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

在省、市老龄办的大力支持和协调下,调研组先后深入到张家口、衡水、沧州、唐山、秦皇岛以及石家庄市。六个市的老龄办、民政局分别介绍了本地养老护理员队伍的基本情况,提出了二十多条培育和发展养老护理员队伍的建议和意见。我们还先后到张家口春雷养老院、阳光家园爱心托养中心、颐乐养老院;衡水市友立托老康复中心、桃城区幸福园托老所、振华康复托老院;沧州万盛老年公寓、青县中心敬老园、运河区中心敬老院;石家庄市瑞祥老年公寓、金太阳老年公寓;秦皇岛市老来福老年公寓、仁德老年公寓;唐山市福星老年公寓、颐坤园养老公寓等二十来家公办、民办公助、民办养老机构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到河北省老年病院、河北省优抚医院、省人民医院进行走访,并直接与近40名养老护理员进行近距离接触,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状况。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经过汇总、整理、分析和研究,现将调研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一、现状

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在民政、老龄主管部门的领导、支持下,经过相关单位、各养老机构的积极培育,我省养老护理员队伍特别是近几年有了较大发展,为养老事业做出了贡献。

1、养老护理员获得职业定位,队伍得到长足发展 20世纪末,全国没有明确‚养老护理员‛这一职业定位。我省原有的公办养老福利机构主要承担部分农村‚五保‛老人、城镇‚三无‛老人和荣军老人的养老服务。养老服务人员,属于在编职工,因编制所限,数量很少。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

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高龄老人增多,且421家庭模式的构成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独居老人的护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单纯靠政府社会福利型养老已不堪重负。庞大的老年人口规模,直接影响到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提倡采取多种形式的社会化和产业化模式,推动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广阔的老年服务市场催生了大量的民营、民办公助、独资、合资、合作的老年公寓、托老所、老年服务中心等养老机构。截止2014年底,仅我省就发展到1300多家。全国近4万多家。这些机构的运营,需要大批的护理员从事养老服务工作。随之,养老护理员作为一种新型职业群体引起党和国家的重视,社会各界也开始关注。2002年,民政部颁布了《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1年11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修订发布实施了新版《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经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正式将养老护理员界定为从事老年人生活照料、护理和精神慰籍的一种新型职业,纳入新版大典。2013年党中央、国务院,民政部等有关部门密集出台了养老服务业系列政策法规,助推了养老护理员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技能竞赛。养老护理员队伍走上了标准化、规范化轨道,得到长足发展。从我省有关市民政局、老龄办调查得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张家口市拥有在册养老护理员300多名;沧州市500多名;衡水市300多名;唐山市500多名;秦皇岛市700多名;石家庄市1300多名。全省2014年底已发展到2万多名。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这个职业,越来越多人的加入这个群体。我省养老护理员人才队伍初具规模。同时,在民政、老龄部门的领导支持下,省市相

继建立起不少养老护理员培训机构,开展了培训工作。2014年唐山福星培训学校共举办4期,培训护理员213名,通过职业技能鉴定202人。衡水友立培训学校培训240名,张家口春雷培训学校培训60多人,全部通过鉴定。河北省老年产业协会培训基地培训两期,培训养老服务管理人员120名;培训养老护理员86人,通过鉴定取得资格证74人。养老护理员的职业技能水平有所提升。

2、养老护理员承载着社会责任,诠释着自身价值。全省两万多名养老护理员,以他们的辛勤劳动,承载着养老事业的重要社会责任,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诠释着自身价值。一是养老护理员在养老机构中起着顶梁柱作用。在养老机构中的养老护理员,就像医院里的护士、学校里的老师一样有着重要地位。在唐山市福星公寓了解到,该院于2000年10月创办,现又发展了两家分院,建立了养老护理员培训学校。总院建有床位300张;2014年1月与面临瘫痪的利明医院联手创办了唐山第一家‚医养结合‛为特色的福明养老服务中心,床位260张。不仅救活了利明医院,而且开辟出新的养老基地;2014年6月又与缸窑街道办事处、工人医院分院合作,在78号小区开办了明华里分院,设有床位60张,是社区集就近托老、日间照料、居家护理为一体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三家总计床位620余张,全部住满。70多名养老护理员,承担620人的全托、日托、居家服务、流动养老服务等任务。她们以热心、爱心、细心的服务,赢得老人赞誉和家属肯定。经过养老护理员和其他员工不懈努力、艰苦奋斗,福星养老公寓已成为了唐山市养老行业的龙头企业,先后获得了‚唐山市敬老爱老先进单位(集体)‛、‚唐山市城乡养老‘幸福工程’

示范单位‛、‚河北省优秀家庭服务业示范性单位‛、‚全国爱心护理工程建设基地‛、‚全国敬老示范单位‛等多项荣誉。张家口市春雷养老院始建于2008年,现收住老人760多名,建院以来累计收住老人达两千人之多。该院现拥有150多名员工,其中医生、护士及管理后勤人员70人,养老护理员80多人。我们走访的养老机构各有特色,但春雷养老院是全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卫生一流,最好的养老院之一。整个公寓楼住满了老人。那里用具用品,干干净净,摆放有序;窗明几净,空气清新,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公寓没有一点儿邪味,这是在老年人聚集的地方最难解决的问题,在这里得到了解决。这里文化氛围浓厚,体现着尊老爱老、文明和谐的向上精神。养老护理员不怕脏不怕累,搞卫生不达标不罢休,对老年人照料无微不至。使得自理老人妆容整洁,荣光焕发;半自理老人不少得到康复;失能老人心态平和,颐养天年。老人们十分激动地跟我们说:养老护理员是我们离不开的亲人,春雷养老院是老年人养老所向往的地方。走访的其他养老机构中,诸如张家口阳光家园爱心托养中心、沧州市万盛老年公寓、沧州市青县敬老园、石家庄市老年公寓、衡水市友立托老康复中心、秦皇岛市仁德老年公寓、唐山市颐坤园老年公寓等,都分别获得省市级表彰和奖励。这无不凝结着养老护理员的无私奉献和辛勤汗水。二是养老护理员在医院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中发挥着作用。从现实情况看,养老护理员职业分布呈多元化趋势,除养老机构外,还分布在医院、社区、家庭中。医院养老是指老年人发生重大疾病进医院进行长期救治,请护理人员进行全天候照料。这样不仅使老人得到呵护,也为病人家属减轻了

负担。现在越来越多的医院专门设立了老年病科,以满足重危病人需求。河北省老年病院,多数病科都有养老护理员,全院约有20余人。她们负责老人的生活起居,喂饭喂水喂药,翻身擦洗,接尿擦便以及搬移守候等服务,受到老人及家属的赞誉和尊敬。如张巧果,赵县农民,2007年至今在河北省老年病院照护着高位截瘫的老人,24小时守护,几乎没有休息日,还要陪老人一起过年。老人及家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样的护理人员在省、市、县级医院都能看到她们的身影。我省现有的社区养老主要是在较大社区建立小型的养老机构或日间照料中心,为本社区老人就近提供服务。居家养老主要是老人在家生活,由护理员上门对老人进行一对一生活照料、护理服务,为老人和家庭排难解忧。我省还开展了以:‚12349‛民政服务热线为主的多种模式的居家养老呼叫服务网络建设。目前,全省入网老人达到98万多户,实现了一键通。加盟商达3万多家,为69万多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紧急救援等项服务。旗下拥有一支养老护理员队伍,为养老服务事业贡献着力量。

3、涌现出一批优秀护理人才

在养老服务第一线,养老护理员活跃在不同岗位,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护理员人才,发挥着模范带头和引领作用。例如唐山市福星老年公寓的杨永霞,27岁时至今从事养老护理工作14年。凭着对老人的一片爱心和对事业的热爱,练就了娴熟的护理技能,勤勤恳恳为老人服务,连续十三年获得本单位‚优秀护理员‛称号。先后参加‚唐山市首届家政服务技能大赛‛和‚河北省爱晚红枫杯首届技能大赛‛均获得优异成绩。2013年在全国‚爱心

护理工程‛工作中成绩显著,被授予‚敬老服务杯‛光荣称号。张翠花,42岁,高中文化,2010年来到张家口春雷养老院。五年来,兢兢业业,用心服务,不断摸索,形成了自己的护理特色,连续三年被养老院评为‚优秀养老护理员‛。2014年省总工会、省妇联和人事部门联合举办了30多名养老护理员参加的职业技能大赛,全部进入中级养老护理员行列。大批优秀养老护理员的出现,不仅带动了养老行业的发展,也大大提升了养老服务的水平。

4、养老机构重视护理员队伍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养老护理员的服务态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入住老人的安危、生活品质,以及养老机构经营效益。因此养老机构普遍把养老护理员的队伍建设放在首位。从养老护理员的招收、培训、正式上岗、工作流程、业务要求、监督考核,均按照国家职业标准,结合自身运行实际,摸索出一整套较严密的规章制度,使养老护理员的管理逐步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例如石家庄市老年公寓,运行初期就将养老机构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工作进行规范,经过不断实践和探索,同时吸取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2014年6月,组织力量编写了《石家庄市老年公寓管理规范》辑印成册。该规范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公寓基本制度。共十一章,其中第十章专门对养老护理员的工作规范做了详尽的阐述及要求;二是养老护理员工作流程。包括交接班记录、特殊老人护理记录、生活照料技术规程、生活服务质量要求等上百条运行服务条款,内容详尽,量化明确,便于操作。公寓狠抓规范的落实,强化培训,使得养老护理员做到应知应会。并通过监督、奖罚等一系列措施,把这些行为规范和操作要求,落实到每一位养老护理员的工作之中。此举有力提高了养老护理员的整体素质,打破了传统落后的养老服务手段,一个现代化全方位的养老服务模式初步形成,同时也使石家庄市老年公寓始终展现出良性发展的势头。张家口市春雷养老院,近几年来一直被誉为全省养老机构的优秀典范。重要一条经验就是,用制度规范养老护理的工作行为,用仁德和真情关怀养老护理员的生活,建立了一支特别能服务的精干的养老护理员队伍。在规范化方面,把技能操作和服务项目,逐条量化,严格考量。还创新性的实施了卫生达标奖惩制度。就连老人身上的一点饭馇、床上一点杂物、地上一点污水以及每一个细节都有奖惩要求。该院设立专门的巡检组,两个小时进行一次检查。以周、月、季、年为单位的组织评比,形成 ‚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在生活上,真诚关怀。在待遇上按劳取酬。现人均月工资达到3000元以上,还为他们上了三险。并规定在这里工作十年以上,退休后可享受养老院另给的退休金。养老护理员在这种环境下工作,有一种职业的自信,职业的荣誉感,充分体现了自身价值。又如秦皇岛市仁德养老院,建院时间不长,但对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放在了重要位臵,站位很高。招收的养老护理员注重文化素质和自身发展潜力,既有高中、大专毕业生,还高薪聘请了与养老相近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养老护理员阵容整齐,年富力强。该院院长说,只要有了人才,养老院的发展就会有良好的前景。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省养老护理员队伍逐步发展,有了一定规模。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也在不断进步。但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养老形势需求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问题也非常突出,已经影响到我省养老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养老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主要是:

1、养老护理员缺口大,招收难,流失率高。

从养老需求上看,据预测,到2015年,我省老年人口将达到1200万左右,占全省总人口的15,75%,而且还将以年均3%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2010年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至今,我省养老机构建设快速发展,公办和社会办养老机构达到1300多个,床位总数发展到了25万张。按我省规划要求,‚十二五‛末全省养老床位至少要达到50万张。如按1: 5的比例配备养老护理员,需要10万名养老护理员。但截止到2014年,我省总计养老护理员人数仅有2万余人,缺口7万多人。

从民政部人才发展战略目标看,到2020年,全国养老护理员需要达到600万人以上,我省至少要达到20万名,缺口更大。短短不到五年时间,要实现这一目标,绝非易事。

从各市情况看,张家口现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69万,80岁以上老人近7万人,护理员总人数只有约300人;衡水市(含县区)60岁以上老人71.6万,80岁以上6.8万,85岁以上2.4万,只有养老护理员500多人,远远不适应养老事业的需求。

社会经济发展的供求矛盾,对养老护理员的发展提出了挑战。然而,养老机构的养老护理员,大多是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市下岗职工。他们因生活困难,为生存才无奈进入养老行业。因

为社会普遍认为,这一职业是伺候人的差事,又脏又累,责任又大,加之社会地位低下,许多养老院多方招聘,却无人问津。有条件、有能力的人们,特别是青壮年,大多不愿意进入这个行业。据秦皇岛老来福养老院、石家庄金太阳老年公寓、衡水市幸福园托老所等单位反映,每年养老护理员的流失率大约在40%左右。养老院普遍存在护理员难招收,留不住,流失率高的问题。

2、养老护理员结构不合理,年龄偏大、文化偏低。从走访的养老机构看,养老护理员大都是50、40人员,30岁以下的寥寥无几。沧州市运河区中心敬老院,有50多名护理员,50岁以上的占90%以上,最年轻是45岁。衡水市幸福园托老所,24个护理员,年龄全在40岁到50岁以上。另据河北省老年产业协会2014年培训的86名养老护理员情况分析看,40到50岁以上的就有78人,20至30岁的仅8人。可见护理员队伍中年轻人严重缺少,护理员年龄普遍偏大。

从文化素质方面看,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据河北省老年产业协会培训的86名养老护理员看,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有11人,多为养老机构管理人员;中专学历是4人,高中学历28人,初中学历32人,小学学历占9人,还有两个文盲。从张家口春雷养老院、唐山福星老年公寓、沧州万盛老年公寓等较好的养老机构看,养老护理员中具有初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占总数的85%左右。

3、护理员专业技能水平亟待提高

根据民政部《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社会福利社会化要达到‚五化‛的要求,其中之一是服务队伍的专业化,包括专业化的医生、护士和护理员。我省老年护理目前尚处

在起步阶段,当今大多数养老机构的护理,尚不属真正意义上的老年护理,而我国老年护理教育,在课程体系建设、师资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发展严重滞后于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老年护理教育模式尚处在模仿、借鉴阶段。老年护理专科护士几乎是一项空白……‛。

据调研情况看,除张家口春雷养老院、唐山福星养老院、石家庄市老年公寓、衡水友力养老服务中心等几个养老机构大多数护理员经过培训外,在极个别的几个养老机构中,拿到初级证的养老护理员占50%,一般的养老机构只占20%左右。甚至有的养老院没有一个护理员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全省中高级护理员为数很少,具有技师资格的仅有5人。护理员专业水平较差,职业技能偏低的问题十分突出。在河北省老年产业协会参加培训的养老护理员,培训前,大部分学员没有系统的护理技能,就连血压计使用以及心肺复苏抢救技能都不能按标准完成。多少年来,单靠传统的手段护理老人,存在许多不安全隐患。从这方面看,严重影响了养老护理工作标准的落实,阻碍着养老服务质量的提升。

4、劳动艰苦、责任重大,待遇低,地位低。

养老院中一半以上是半自理和失能老人。大多养老院实行倒班制,养老护理员有24小时一倒、有12小时一倒,少数是8小时工作制。他们不分昼夜,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对老人进行饮食、排泄、睡眠、清洁、用药、甚至遗体照料,还要进行娱乐活动和康复护理,工作又脏又累又艰苦。他们整天面对的是行将就木的老人,面对的是病痛和死亡,心态受到极大的压抑。还担有一份

风险。一旦老人发生意外,大多不被家属理解,便遭到横加指责,遭受经济损失。例如,沧州市运河区中心敬老院院长介绍,曾有一位老人自己不小心造成脚踝处骨折,家属不问青红皂白,对护理员横加指责,索要3万元赔偿。

工资待遇普遍较低。在公办养老机构的护理员是在编人员,工资水准基本与相应的技能工种相同。多数民营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都是临时工,底薪很低,约在1000元/月左右。在此基础上,多照顾一个老人加50—200元不等。又因养老护理员具有临时性、随意性,流动性大的特点,大多没有三险一金,从根本上不确定劳动合同关系,养老护理员的合法权益不能全面得到保障。

养老护理员把别人的父母当亲人来伺候, 照顾的是一个老人, 减轻的是一个家庭的负担,解决的是社会问题。他们的工作平凡而又伟大, 理应得到社会尊重。然而, 社会对这一职业普遍存有偏见,甚至多有歧视。很多护理员也认为低人一等,不愿对外讲自己的职业和工作。这也是养老护理员招不来,留不住的原因所在。

5、培训经费不到位,护理员持证上岗制度难落实 在提高养老护理员专业技能方面,正规培训是有效途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文件中明确要求,从福利基金中拿出一定资金进行护理员培训。民政部要求对养老护理员实行免费培训,政府购买服务,还在全国各省市建起了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基地。贵州、甘肃、宁夏、安徽、山东、天津、北京、西藏等省、市、自治区

政府从福利彩票基金中拨出专项培训经费,借助培训基地这一平台,培训了大批养老护理员,许多通过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有力提高了专业技能水平。但是我省的培训经费渠道不畅。民政部于2014年6月28日在河北省老年产业协会设立了民政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基地,并予以挂牌。同时,该基地举办了首期河北省养老服务管理人员培训班,120人参加。面对护理员的强烈要求和繁重的培训任务,河北省老年产业协会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从省会四家大型医院聘请护理专家、学者20多名,作为师资。准备了教材,组织了备课;做了大量筹备工作,于9月中旬至10月中旬举办了省会86名养老护理员培训班,74人通过鉴定取得初级资格证书,在社会引起良好反映。从筹备到办班,花去近30万元,都是协会会员单位垫资。协会多次申请经费却无着落。协会试图走人社部门对养老护理员技能培训之路,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但人社部门对于民政部在协会设立的养老护理员技能培训鉴定基地却不予认可。协会只好停止办班。张家口市民政局、人社局和老龄办联合委托春雷养老院分别于2014年6、7、8月份联合举办了三期养老护理员培训班,共培训120多人,至今没有落实经费,培训工作予以搁浅。资金渠道不畅,部门间协调不力,是阻碍养老护理员技能培训的主要瓶颈。

另外,人社部门确定农村转移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等四类人员免费培训,要求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必须连续上够200个课时。培训一名并通过鉴定取得资格证,给予的培训费才600元—800元。我们走访的培训机构,一致认为,这一规定,操作性和实际性有待考虑。对于招收社会闲散人员从事养老护理员工作

非常困难;对于在岗养老护理员,都渴望学习技能专业,但他们有固定的护理对象,一个萝卜一个坑,又因养老机构本来就人手不够,拿出连续25天脱岗送养老护理员参加培训,实在不现实。加上培训经费少的可怜,不少人社部门批准的培训输出基地,开展培训的积极性也不高。因此,我省养老护理员的培训鉴定工作至今没有得到很好地发展。如不尽快解决培训经费渠道不畅、培训经费严重不足问题,要实现2020年养老护理员全部持证上岗制度,将是一句空话。

三、几点建议

针对目前我省十分繁重的养老服务工作,从培育和发展适应需要的养老护理员队伍为出发点,以‚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为基本思路,搜集整理的建议和意见主要是:

(一)加强宣传,营造尊重和崇尚养老护理员职业的氛围 养老服务是社会非常需要的新兴产业,养老护理员是养老服务必不可少的主要力量。首先应倡导人们摒弃职业贵贱之分的观念,打破传统的职业歧视,重新认识养老护理员职业的内涵:养老护理是一项知识及技能相结合的职业工种。她们‚帮天下儿女尽孝,为党和政府分忧‛,传承着我国‚大爱、大孝‛的优秀传统文化。工作脏累繁杂且平凡而高尚。没有他们的辛勤细心的工作,就没有千千万万老人的幸福晚年。应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养老护理员的职业特点,弘扬他们的职业精神,宣传优秀养老护理员的先进事迹,消除那些做养老护理工作就是卑微低下的封建落后观念。引导人们逐渐认可并尊重养老护理员,最终使养老护理员拥有职业荣誉感。在全社会营造出一种尊重崇尚养老护理员 的氛围。激励现有员工踏踏实实的工作,以服务老人为荣,吸引更多的青年专业人员进入养老护理行业。

(二)采取多种途径, 培养和发展养老护理员队伍

目前我省养老护理员的数量和技能与现代社会的养老需求远远不符,恰恰她们是当今乃至今后很长一个时期社会所急需的必备的人才。在我省人才发展战略规划中,应把对养老护理员培育、发展、提高列入其中,加紧实施。

1、应尽快有计划地在有关大专院校设立养老护理专业;在各级职业院校、劳动技校开辟养老护理技能课程。在三、五年内,培养一批老年康复、护理、保健、营养、心理等方面专业的人才,吸纳充实到养老护理员队伍中。

2、把招收养老护理员与实施下岗再就业工程和大学生就业工程有机结合,让下岗职工投入到养老护理事业中寻找职业归宿,重新焕发职业活力;将难就业的大学生引导到养老服务事业中,借助多方力量,做大做强养老护理员队伍。石家庄市政府2014年把养老护理员列为20个骨干专业之一,这一做法值得借鉴。

3、鼓励借助网络,建立随叫随到的养老服务机制,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培育养老护理市场,解决社区、家庭养老护理员缺位问题。

(三)提高福利待遇, 实现公平公正

养老护理员待遇低,与付出不成正比,有失公平公正,这是制约我省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的根本问题。试想如果这个行业的员工能像殡葬行业从业人员那样有一个理想的待遇,即使再脏再累也会有人进入这个行业,也会吸引大批高素质人才。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公共事业的投入,但对养老机构的投入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各级政府要从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出发,把老年社会福利事业作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进一步加大对养老护理工作的关注和投入,促进养老护理人员收入的增长。我们建议采取市场调剂和政府扶持的办法,参照其他相应工种,解决养老护理人员的护理收入问题。在政策层面解决如下问题:

1、给予保险补贴。对长期在护理岗位工作的,要签订劳动合同。政府、养老机构、个人三位一体确立养老保险等基本社会保险体系。这要作为刚性要求,必须落实,使养老护理员有归属感。

2、应把养老护理员纳入政府设立的公益岗位。享受像城市环卫工人一样的公益补贴;应将养老护理员列入特殊工种,给予适当补贴。以体现养老护理员的特殊地位,提高护理员待遇,减轻养老机构的经济负担。

3、分级次给予补贴。对目前已经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养老护理员应分级次给予补贴,费用应由政府和机构分别承担,激发养老护理员学习和上进的热情。

4、规范养老机构用人制度和养老护理员薪酬制度。养老机构根据养老护理的特性,可建立长期工、临时工、钟点工不同薪酬制的人才库,随时补缺,保证养老机构正常运转。同时应建立正常的加薪机制,养老护理员薪酬不应低于城镇就业人员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实现公平公正的按劳取酬合理分配原则。

(四)加强培训, 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要切实提高养老护理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打造一支适应现代化养老服务需求的养老护理员队伍,加强正规培训是重要手段之一。国家要求到2020年,养老护理员必须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全面实现持证上岗。从养老护理员和培训机构现状看,的确面临严峻挑战,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下大力气抓紧抓好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刻不容缓。建议:

1、认真落实省政府一号文件精神,下大力气抓好省、市、县分级培训养老护理员工作。省相关协会,切实开展好中级及以上护理员的培训。政府有关部门应采取积极措施,给予支持和帮助。市、县要承担起初级护理员的培训工作,合理下达培训任务,适时检查验收,敦促培训机构确保完成培训任务;同时还应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新建一批有能力承担培训任务的组织,以适应繁重的培训需要。

2、民政部门、人社部门应协调联动,对培训机构实施统一标准,互为认可,建立强大的培训阵容;

3、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监管、扶持力度,对那些培训工作开展较好的机构要重点扶持,加强指导,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推广,引领全省养老护理员培训工作健康发展。

4、财政、民政、人社部门应统一研究,制定我省培训标准,加大落实力度,确保培训工作正常进行。不能单靠人社部门对四类人员技能培训给予的培训补贴,民政部门在从福利基金中拨付养老服务经费时,应列出一定比例的培训经费,适度达到培训所需的标准。据了解,民政部培训护理员按每人每天300元标准执行。其他省份如贵州、甘肃、宁夏、内蒙古等也参照执行。希望

我省能够参照此标准解决培训经费问题。

5、为全面实施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制度,政府应该制定长远的培训计划,明确责任,层层落实。另外应该制定养老机构的人才配备标准,确定不同职级的配臵比例,在一定时期内养老机构要按照初中高级护理员相应比例合理配臵,到2020年全部实现持证上岗并实现队伍结构层次化、服务现代化。

(五)加强监管,推动养老护理员队伍健康发展

篇3:浅谈养老院养老护理现状与护理对策分析

1 对象和方法

为了解当前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养老事业的现状,分析西部地区养老护理的发展前景,我联系了养老院管理人员,通过正面访谈的形式了解养老院各项护理措施的实施情况。另外,在赤峰市老年公寓工作人员的协调帮助下,在入住的180名老人中,对意识状态良好的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共完成60份。调查内容包括是否需要健康指导、康复指导、心理护理、养护员日常护理,并调查各项的满意度。

2 结果

2.1 赤峰地区养老机构现状

根据与赤峰市老年公寓管理人员的谈话内容,整理了目前内蒙古赤峰地区养老院的护理现状。赤峰地区市区内公立养老院目前只有一家,是市内规模最大、条件最好的养老机构。各旗县区民政部门分别有下属的养老院,市内还存在规模不等的私人养老院。就赤峰市老年公寓现状统计,院内共入住180名老人,生活完全自理老人120人,入住率达到95%;养护员15名,与入住老人的比例为1∶12,远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下。院内只有医务室配备两名专业护理人员,负责老人日常生活护理的养护员大都为经过短期培训的大龄下岗女工。养护员培训由市内护理专科院校教师组织,目前主要接受生活护理和部分心理护理知识的培训。赤峰市内康复中心没有设置老年人常见病的康复医师,养老机构也没有老年病康复指导内容,所以老年常见病(如脑血栓后遗症)康复护理在赤峰地区还是一个空白领域。

2.2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问卷调查对象均为养老院入住老人,在老人聚集的各种生活、活动区域分别展开。经过对健康指导、康复指导、心理护理内容做出大概解释后协助入住老人完成调查问卷。问卷结果统计见表2。

3 讨论

3.1 前景

从我国养老护理事业的总体角度来看,根据全国老龄办不久前发布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的结果,我国城市中有48.5%的老年人有各种各样的养老服务要求。据此测算,我国城市居家养老仅家政服务和护理服务两项,目前潜在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700亿元,2010年将超过1 000亿元。而有养老需求的老人中18.04%需要护理服务[1]。目前,养老院护理人员以经过基础护理培训的再就业大龄女性为主,即通常被称作“养护员”的工作人员。过去,由于关于养老机构发展的政府政策还不健全,经费问题往往成为养老院发展的最主要问题,工资收入继而成为阻隔专业护理人才到养老院工作的高墙。但是中国人口老龄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随着银色高潮的临近,相关部门对养老事业重视程度愈来愈高,2006年2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的通知。通知提出要大力发展老年社会福利事业、社会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发展居家老人服务业务;支持发展老年护理、临终关怀服务业务;促进老年用品市场开发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素质。另外养老院护理通常被归入社区护理范围,中国社区护理事业的发展,也必将对养老院护理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养老院护理即将成为护理专业人才发展的新领域。这样看来,虽然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比较滞后,但社会对养老服务的迫切期望,会一直推动西部地区养老院护理事业的不断的进步。

3.2 人才培养

养老服务是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养老院护理的发展是双赢甚至多赢的事业。针对养老院特点,护理专业的大专院校可以开设相关课程,以养老院入住老人健康指导、心理护理以及常见病的预防、康复、预后护理内容为主;本科院校也可在社区护理、护理教育等课程中加入与养老护理和养老机构护理人才培养方面的内容。养老护理服务的专业人才在养老机构中可以发挥领导作用,组织进行养护员的任用、培训等工作。有计划地培养一批适应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老年专科护理工作者,选择适合地区养老院护理的护理观点和技术,拓宽养老服务的思路,促进地区养老院护理事业的开拓与发展。

3.3 服务内容

3.3.1 健康指导

往往将老年护理与老年病护理相提并论。然而,实践证明,对老年人群的护理有别于对其他年龄段人群的护理。这些因素包括老年人对疾病的反应、各种疾病症状在这类人群中的不同表现以及这些疾病所导致的身体、心理的反应及所产生的后果等。目前,老年护理工作的重点在于帮助老年人应付实际或潜在的健康问题[2]。1990年WHO提出健康老龄化战略。健康老龄化不仅体现为寿命跨度的延长,更重要的是生活质量的提高。现代老年护理的目标是延缓衰老及恶化,增强自我照顾能力,支持濒死病人并保持其舒适及尊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养老院是全部由老年人构成的特殊社会服务机构,需要专业护理人员针对老年人机体功能下降,患急慢性病的几率增加的特点进行必要的有个体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养老院健康指导可以采取集体讲座、阅览室订阅老年健康杂志书籍、定期组织体检等集体形式,也需要为患病几率高的特殊身体条件的老年人制定针对个体的健康指导方案。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2006年3月17日发布的2005年内蒙古自治区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统计,全区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1 126.2万人,占总人口的47.2%;蒙古族人口为421.1万人,占总人口的17.65%。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94.7万人,占总人口的3.97%。虽然少数民族在人口总数中占的比重不大,但地区的民族特色依然浓郁。养老护理行业要根据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生活方式的特点,进行特殊的健康指导。以蒙古族为主的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一向以“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豪爽著称,然而饮酒过多、吸烟过度、高脂高盐的饮食习惯也成为此地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于其他疾病的主要原因。由于老年人生活习惯难以改变,养老院护理人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逐步改善老人的生活方式。养老院设置专门的吸烟休息室,首先杜绝被动吸烟;统一配备饮食,合理搭配适合老年人肠胃功能的膳食营养;控制入住老人饮酒量,经常进行健康宣教;组织入住老人举行多种活动,开设兴趣小组等,提高老人娱乐生活质量,转移对不良生活习惯的依赖等。

3.3.2 心理护理

人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进入老年期后,由于生理、心理的变化,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下降,同时面临退休、丧偶、慢性病折磨、身体功能下降、经济状况改变等,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孤独等心理问题,使得老年人的心理状况更为复杂。保持入住老人的心理健康也是养老院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老年人由于生理上的衰老变化和外界环境的改变,在思想、情绪、生活习惯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往往不能适应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老年人也常出现脑衰弱综合征、焦虑、忧郁症、离退休综合征、空巢综合征、高楼住宅综合征等心理和精神问题[3]。老人入住养老院后,护理人员要根据入住老人的个人状况及日常生活反映决定其是否需要心理护理支持。随着当今社会观念的转变,意识状态良好的老人入住养老院往往持乐观自愿的心态,与同龄老人的交往、丰富的娱乐活动和好的生活水平使养老院入住老人普遍能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遇到特殊事件时,老人的应激能力差,接受能力下降,护理人员要及时协助老人改善心理状况,进行心理沟通和疏导。努力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是保持入住老人心理健康的关键。在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地区,与少数民族的老年人进行沟通往往会有语言上的障碍,护理人员要主动与语言不通的老人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掌握简单生活用语,鼓励老人参加棋牌、健身等娱乐活动,防止这类老人因无法与人交流产生抑郁等心理问题。

3.3.3 养护员培训

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市老年人中生活能完全自理的占85.4%,部分自理的占9.6%,完全不能自理的占5.0%。从年龄结构看,年龄越高,健康状况越差。高龄老年人部分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占到45.7%[1]。据有关调查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80%~90%反映有不同程度的日常活动障碍,对护理的需求增加[4]。通常养老院入住老人身体健康状况比较稳定,养老院护理以生活护理为主,不需要很多专业医疗护理的内容。根据入住老人自理能力配备相应人数的养护员。重视入住老人自我照顾能力,在尽可能保持个人独立及自尊的情况下提供协助,适时给予全补偿、部分补偿的护理服务[5]。对生活部分自理的老人,协调其日常生活,帮助进行康复锻炼,提高老人的自理能力,经由自我照顾而满足自身生活需求则有助于老年人生理、心理及社交的健康。对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协调饮食养护员、床位养护员的工作,实施24 h护理,合理安排老人饮食,根据其身体状况决定是否流质饮食;强化培训床位养护员,做好预防压疮、肢体功能恢复、用药护理等护理工作。

伴随西部大开发的步伐,响应党中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西部地区方方面面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在西部,护理事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空间,与沿海地区、中部地区都有很大差距。人口老龄化使养老事业成为世界问题,养老护理服务需要大量人才共同推进。改善每一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让那些做了一辈子贡献的老人能度过舒适安详的晚年,是每一个医护工作者共同的愿望。

摘要:[目的]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养老院护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采用自制表格对老年公寓内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老年公寓现状统计,院内入住率达到95%,共入住180名老人,生活完全自理老人120人,养护员15名,与入住老人的比例为1∶12,远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下。[结论]西部地区养老院护理主要需要在健康指导、心理护理和养护员培训方面有待提高。

关键词:西部地区,养老院,护理现状

参考文献

[1]城市近半数老人有养老服务需求[N].中国老年报,2008-02-27(01).

[2]孙红,郭红,蔡虻.老年护理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06,20(29):38-40.

[3]郑翠红,姜小鹰,肖惠敏.人口老龄化问题与老年护理[J].莆田学院学报,2005,12(1):33-35.

[4]陈茜,张晓君.老年护理——最具挑战性的专业[J].西藏医药杂志,2003,24(2):64.

篇4:浅谈养老院养老护理现状与护理对策分析

关键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个人账户;空账;做实个人账户

一、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个人账户“空账”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对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了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基金筹集模式。1993年,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行重大改革,确定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1997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上述改革目的在于实现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的养老责任共担,以应对人口老龄化。

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社会统筹部分采取现收现付模式,由单位全部负担;个人账户部分采取基金积累模式,体现个人责任,由个人缴费形成。基本养老金由社会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设计“统账结合”制度模式的政策考虑,是以统筹基金支付退休职工的养老所需,以个人账户应对将来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偿付难题。

从制度上看,“统账结合”的制度模式既体现了公平也体现了效率,但在实际运行中,个人账户里面没有资金,只是一个名义账户,由此产生了众所周知的 “空账”问题。据有关专家调查表明,个人账户的“空账”规模在不断扩大,2004年“空账”规模为7400亿,2011年为1.5万亿,而近几年这一数字预计将达到了1.7万亿,增长速度惊人。严重的“空账”问题如果不予解决,不仅不利于养老保险基金的抗风险能力提升,而且随着个人账户“空账”不断扩大,会使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在未来面临巨大的支付危机。所以,我们应该果断采取措施,早日解决这个潜在的“隐患”。

二、做实个人账户的必要性

做实个人账户后,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分账征收,互不挤占。统筹基金用于当期养老金的发放,个人账户基金储存积累,实现个人账户基金“由空到实”的根本转变。另外,我国目前处于一个未富先老的阶段,老龄化的提前到来无疑给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事业带来巨大挑战,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后,我国可以很好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也避免了这种“寅吃卯粮”的潜在风险。有利于实现部分积累制的模式,体现社会共济。当然了,这对于我国继续深化改革,维护社会稳定,探索更好的适合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将会有更大的意义。

三、做实个人账户的对策

(一)逐步调整退休年龄

退休年龄是决定养老负担水平的一个基本因素。在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和保障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如果退休年龄提高,平均享受养老金年限就会缩短,养老金总负担就能降低。进入21世纪,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计划生育的政策使得家庭养老的压力越来越大,这也在一个侧面增加了社会养老的压力,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危机也逐渐凸现出来。据有关资料显示,如果退休年龄从60岁提高到61岁,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可以增加收入40亿元,同时减少支出160亿元。由此可以看出,调整退休年龄有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二)个人账户基金分地区分时期进行做实

由于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空账”规模来源已久,已经积累了高额的“空账”规模,2011年时这一“空账”规模甚至达到1.5万亿的历史高值,要一次性解决绝不可能。但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财政资金变得越来越雄厚,这对于我国做实养老保险基金个人账户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支持。而且,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些对于我国分地区分时期进行做实个人账户都是很有帮助的。当然,这也要考虑一个哪些地区先行哪些地区后行的问题,我认为这要综合考虑该地区的财政实力和人口结构,并据此分时分地进行落实。

(三)明确政府责任,采取分担原则

国家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必须承担起主要责任。相关部门应不断加大在社会保障领域的支出力度,给予养老保险制度更多财政上的支持,在做实个人账户的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国家应采取各种措施加速经济发展,努力提高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为解决我国的养老问题提供物质基础。

(四)“统账分离”,基金分开

所谓“统帐分离”就是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分开管理,独立运营。政府可以建立专门的基金管理机构来统一管理社会统筹基金,而个人账户基金则可以交给有一定实力的投资公司来进行运营管理。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社会统筹基金挤占和挪用个人账户基金现象的发生,为做实个人账户提供制度上的有力保障。

(五)建立多渠道的筹资机制

要遵照统计、劳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严格掌控参保单位或个人的缴费基数,强制征收养老保险费,对欠费大户公开曝光。要加强再就业政策与社会保险政策的融合,提高再就业资金中社会保险补贴支出的比重,逐步使政府投入产生促进再就业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两个效益”。要通过加强企业财务监管等手段,督促企业提高申报率、参保率和缴费率。此外,在落实困难企业解困措施过程中,要将解决困难职工基本生活问题与解决养老保险缴费问题结合起来,既治标又治本。对缴费困难的企业,可以采取“抢救性”的征缴措施,即通过专业机构评估、政府审批同意,允许企业以具有保值潜力的土地和房产预缴或抵缴欠缴的养老保险费。政府财政会同社保经办机构对这些待变现资产统一掌管,合理经营,并适时拍卖变现,力求保值增值。同时,对基本养老保险的存量资金,要与存储银行协商,以政策许可的上限计算利息收入;对存量较大的地方,在现有的增值方式如国债、定期存款等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放宽在资本市场的投资比例,尽量使其稳步增值。(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吴焕章.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综合评价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重庆,重庆大学,2012.

[2] 韩海涛. 社会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成因及对策[J],青海金融,2008.

[3] 李一鸣. 发展我国养老保险的思考[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8.

[4] 龚文芹. 中国企业年金运作模式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首都经贸大学,2012.

[5] 罗狄欧. 当前养老保险制度给付水平的几个问题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6] 高曼丽.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资与投资模式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对外经贸大学,2003.

篇5:浅谈养老院养老护理现状与护理对策分析

摘要:本文介绍了多位研究者对养老院生活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及常用的护理干预方法,以及正确进行护理干预对养老院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对养老院和社区护理工作人员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帮助养老院生活的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更好的满足他们的养老需求。

关键字:护理干预 养老院 生活质量 老年人

据老龄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1.43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1%。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将达到3.1亿,占总人口比重20.42%,到2050

[1]年老年人口将高达4.37亿,达到人口总比重的31.2%。我国人口老龄化已是不可逆转的趋

势。随着生活自理能力的弱化,老年人机构养老的意愿增强,愿意选择机构养老的老人比例已上升到49.4%[2]。而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不再是延续生命或单纯的生命存在,其生活质量已成为一个公认的效果评价指标[3]。生活质量是一个包括躯体及心理特征及其受限程度的广泛概念,它描述个人执行功能并从中获得满足的能力[4]。作为照顾老年人的主要护理力量,养老护理员是保证养老机构正常运行和入住老人得到高质量服务的关键因素。恰当的护理干预,不仅能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保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1.养老院生活的老人生活质量评估工具、现状及影响因素

王月惠等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明量表(WHOQOL-BRIEF)对青岛市养老院与居家年龄≥65岁的182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进行研究,并将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年龄、自理能力、经济收入、慢性病、家庭支持与养老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相关性,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与其生活质量无相关性[5]。由于该研究样本较少,未选取过多变量,故相关性分析可能有所遗漏。而徐波等对南京养老机构内的665名老年人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同样采用WHOQOL-BRIEF量表,选取了两个独立条目,得出结果则略有不同,除了自理能力外,患病情况(包括是否患有慢性病及两周以内的患病情况)、有无困扰问题、支付医疗费用是否困难和居住方式也被视为是影响养老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6]。

测量生活质量的量表除WHOQOL-BRIEF量表外,还有常用的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个人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EIQF)等。根据周建红等人使用SF-36等量表的研究,可发现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活动参与、参加体育活动频率、自我健康状况评价对养老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存在一定影响[7][8][9]。但SF-36量表的局限性在于它主要用于评估总体健康状况,而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还有社会、环境等,故要得出较为全面的影响因素分析,最好采用国际标准的QOL评定量表。孙梦霞等对岳阳5所公立养老院215名老年人的研究表明,正确的死亡观、良好的社会支持、健康的身体状况等对提高养老院老人的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作用。[10]

2.提高养老院生活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护理干预研究现状

护理干预是护士为促进病人康复而采取的各种护理措施,它是以临床判断能力和丰富的医学知识为基础的[10],需要养老院护理工作人员对院内老年人进行全面的评估,针对影响院内生活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进行干预,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几大方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1 认知干预

进行一系列激发病人认知和记忆能力的活动,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预防老年人常见疾病的发生,控制已有的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作,避免病情加重。如向痛风患者宣教痛风的相关知识,包括痛风的病因、诱发因素、预防和治疗,识别并发症的发生先兆,特别是嘌呤、酒的摄入控制对痛风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对痛风的认知程度[11]。向长期卧床的病人解释预防并发症的必要性,增强病人保健意识,使其能主动积极地配合护理人员,这在提升疗效方面很有帮助[12]。

2.2 心理干预

老年人体技能器官功能的老化和生理环境的改变、儿女们不能在身边照顾、本身独立性的缺失、经济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的改变,都会导致老年人心情忧郁、偏执、敏感、易怒、情绪不稳定,常有孤独和被抛弃感[13]。而养老院生活的老人既要经受老化带来的不便,又要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新的群体,这些都会使老人萌发需要关心、鼓励、安慰、平静的心态和安全感的心理需求,对此,养老院工作人员应针对这些心理需求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如对入院老人,做好入院宣教,介绍环境和相关制度,多陪老人聊天,组织老年人座谈会,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需求,为他们减轻心理压力,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他们尽早认识新朋友,尽快适应养老生活。同时,在照顾老年人的同时,对他们的亲属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使他们抽出时间多陪陪老人,耐心倾听老人的心声,给予老人社会支持,让老人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和亲情的温暖,消除其失落感和孤独感[14]。

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慢性病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而慢性病基本是终身性疾病,随患病时间的延长,部分患者心理负担加重,出现焦虑抑郁或原本的焦虑加重。慢性病的久治不愈及多次反复发作均可导致老年人心理状况衰退,对生活满意度下降,最终导致其生活质量的下降[14]。面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积极采取各种沟通技巧和患者沟通,耐心疏导,提高患者心理承受能力,提供良好的环境,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能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日常生活护理,同时结合认知干预,向患者进行相关知识宣讲,让病人积极参加自我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从疾病带来的负面情绪中解脱出来,增加自我认同感。也可针对患者特点实施个性化放松疗法,如每天给患者听音乐,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缓解老人焦虑抑郁的心情,提高生活质量。

2.3 行为干预

2.3.1 运动干预

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频率也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运动能力等会逐渐下降,生理上也会出现形态、技能代谢等方面一系列的变化,直接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老年护理员可根据不同的护理级别为老人制定每天的运动计划,在老人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鼓励其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最好保持每周3~4次,每次20~40min,锻炼方式如打太极拳、散步、慢步跑、快步走等,还有日常生活训练,如对手指、系纽扣等每天不少于10min[15][16]。但是要注意老年人机体功能不比年轻人,运动量上要注意“酸加、痛减、麻停”[17],不要对老人造成伤害。

2.3.2 生活干预

由于不再有上、下班时间的约束,大部分老人入住养老院以前作息时常不规律,睡眠饮食的不规律都容易增加疾病的发生率,加速衰老的进程。而慢性病的治疗与保健许多也与饮食

营养有密切的关系。对此,养老院工作人员可以为老人设计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表,提倡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熬夜、吸烟、喝酒等,劳逸结合,定期体检[15][18]。强化老人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跌倒等意外的发生。

2.3.3服药干预

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记忆也在不断下降。老年人的护理人员应事先确定老人药物的使用情况,如时间、次数、剂量、不良反应等,定期提醒老人服药,自制口服药卡,挂于醒目位置,方便老人记忆。或者教会老人写服药笔记,最大限度的提高老人服药依从性,避免服错药、漏服药的发生[19]。

3.护理干预对养老院生活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3.1 护理干预对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宋兰君对50例在养老院生活的老人进行为期1年的护理干预显示,接受护理干预后的老年人整体个人生活能力明显高于干预前[20]。生活自理能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更多的是一种技能,可以通过训练提升。对生活自理能力的干预不仅可以帮助老年人做到自己照顾自己,还可以提升老年人的自我认同感,肯定自身价值,重拾生活信心。

3.2 护理干预对改善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

许多疾病是由不良的生活习惯引起的,有些生活习惯还是慢性病急性发作的诱因或加重因素。选择和坚持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是获得健康、减少疾病最基本、最容易和有效的途径

[21]。苏海丹等的研究显示,对痛风病人限制嘌呤饮食,加强病人的健康行为从不自觉向自觉改变,提高病人饮食依从性,可以降低血尿酸,控制痛风病情的发展[11]。

3.3 护理干预对改善不良遵医行为的影响

许多慢性病的治疗需要长期用药,老年人记忆力下降,往往不能完全遵医嘱服药。护理工作人员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帮助他们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可以有效避免病人胡乱用药或突然停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胡希珍对50例养老院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后发现患者的卫生知识保健能力和疾病预防治疗能力明显提高,抗病保健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减少了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表明健康教育对改善病人不良遵医行为有必要的意义。[18]

3.4 护理干预对改善睡眠质量的影响

睡眠一直是老年人在晚年衡量自身健康水平的指标之一。睡眠质量的降低部分是身体机能原因,部分是由心理因素造成。根据宋兰君的研究,通过护理干预后的老年人睡眠质量好的达66%,而没有通过护理干预的老年人睡眠质量好的仅为33%[20]。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护理干预中的一些体能训练、日常活动计划让平常运动不多的养老院生活老年人有了外出活动、舒展身体的机会,提供一定的适量活动的机会也会让身体积累一定程度的疲劳感,从而达到改善睡眠质量的目的。另外,由于心理压力较重,情绪困扰会让老年人晚上的睡眠成为烦恼的集中爆发时段。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年人精神压力,消除睡眠烦扰因素,提高睡眠质量。

3.5 护理干预对改善心理状况的影响

老年抑郁症是最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晚年的生活质量,同时增加了老年人患躯体功能疾病的风险。老年人居住在养老院子女缺乏探望造成感情缺乏,加上生活方式,居住环境的改变,致使养老院生活的老年人极易产生抑郁的情绪,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林梅等对养老机构有抑郁症状的老年人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1月后,老年人的抑郁评分开始改善,3个月后出现显著效果,说明这种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养老院老年人的抑郁状况[16]。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无论是对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还是对生活满意度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

3.6护理干预对角色功能和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

入住养老院后,老人正常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生活圈子缩小,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减少,导致自我价值感丧失。护理干预为老年人营造一个类社会的环境,在引导老人自我护理的过程中,让老人体会自我价值[22]。在日常活动管理中,充分发挥老人的社会价值,使老年人“老有所用”,提升老年人的自我认同感。而且护理干预对促进老年人家庭关系也有较大帮助[20]。

4.小结

由于计划生育使单位家庭子女减少,以及社会家庭的核心化小型化,家庭结构越来越趋向于“8421”的倒金字塔式发展,即8个老人、4个中年人、2个青年人和1个孩子,这种结构使得作为第三代的两个青年人不仅要抚养子女,还要在一定程度上承担八位老人的赡养义务,对大部分中低薪收入者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因此,各种非家庭养老方式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养老院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可以极大的减轻子女的负担,满足老年人对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追求。但是由于我国养老机制的不完善以及养老院设施的差异,相关研究表明,养老院生活老人的生活质量还是普遍低于居家生活老年人[5]。由于护理干预对提升养老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显著作用,养老护理员的服务态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直接关系到入住老人的安危、生活品质[3],因此要推动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必须重视养老从业人员队伍的培养与建设,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供保障,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峰.关于加快发展我国老龄产业的思考[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1):23-24

[2]焦亚波.上海市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9):2816-2818.[3]黄新萍.社区养老院护理员继续教育现状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 ,2013,(z1):124-125,126.[4] 戴静,刘协和,马渝根等.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4):246-248.[5] 王月惠,朱秀丽,苗秀欣等.养老院与居家老年人生活质量比较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8):36-39.[6] 徐波,丛晓娜,唐万琴等.南京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8):1121-1123.[7] 周建红,马修强.上海市某养老院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2,6(6):389-393.[8] 孙海燕,孙国珍.盐城市不同养老模式下高龄老年人生活质量及护理需求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9):819-821.[9] 廖晓春.养老院高龄老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23):2340-2342.[10] 孙梦霞,李国平,李建湖等.养老院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J].中国老年

学杂志,2011,31(16):3140-3143.[11] 尹雪梅;郝春霞.护理干预分类在护理中的应用.1997(06)

篇6: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与对策

内容摘要:很久以来,人们关注较多的是城市人口的养老问题,而对在黄土地上一生辛勤耕耘的老年农民的养老问题却关注甚少。能否妥善解决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因此,深入了解和分析农村老年人口的生存和养老现状,探讨现阶段农村养老的可行路径,是理论和现实都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关键词:农村养老,问题,现状,思考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致使广大农村“空巢老人”数量急剧增加,老年人的精神负担和生活负担越来越重,部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处于相对贫困状态,农村老年人生活出现了以下几种问题:

一、农村居民养老现状

1、与子女在一起共同生活的老年人

家庭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整个家庭的负担完全落到了老年人身上,他们既要为子女看家,又要从事繁重的家务劳动,例如抚养孙子、喂猪、种地等家务活,这部分农村家庭的老年人生活过得非常劳累。精神负担和生活负担较重。

2、独居老人生活难以自理

农村的很多老年人因家中的多种原因和矛盾不能与子女们在一起共同生活,儿女大了结婚后相继与老人分开生活,独居老年人的承包地难以耕种,家庭的生计难以支撑,加之有些老年人的儿女们经济条件差,在经济上不能赡养老人。这样的家庭老人只能靠自己,体弱多病丧失劳动力,缺粮缺钱,艰难度日。

3、赡养分担让老年人生活不幸福

农村很多家庭老年人,由子女按比例分摊老年人的生活必需的粮食和零用钱,还有一部分儿女们将老父老母拆散供养,一个儿子养活父亲,一个儿子养活母亲,包括为老人送终也都是各负担各的,老人们不但是生活上不幸福,而且在精神生活方面更不幸福。

4、儿女赡养老人难保障

现实农村里,多子女老年人的比例高,子女在赡养费的承担上互相推卸赡养责任,甚至相互之间闹矛盾,其结果有:

1、轮流养老,即让老人到每个儿女家轮流过一个月或两个月;

2、分摊养老,即:每个儿女按比例负担一定比例的粮食和零用钱,提供老人生活来源;

3、都不养老,造成老年人生活无着,要求政府府帮助解决“养老”问题。

5、无儿女的老人

这部分老人都属于五保户,分散居住的,一年由政府发给1800元五保供养款,村委会负责况现600斤口粮,1500斤烧柴,不过由于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村民素质的差别和村集体经济的薄弱使有些村在给五保户况现粮食和生活护理方面出现了问题;部分入住乡镇敬老院的五保户,敬老院包吃穿住医,生活水平较好,但由于敬老院管理经费不足,对生活不能自理的五保老人不能接收。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输出,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人口进入城市,农村的年龄结构出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局面,对于农村养老,人们一般都认为,有儿女的老人由儿女家庭赡养,没儿女的也由当地村庄集体供养,好像他们没有养老的后顾之忧。事实果真如此吗?在当代中国农村,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农村社区养老发展严重滞后以及农村社会福利、政府救济和低保投入严重不足使得农村养老问题日趋严重。

1、养老观念差,尊老、敬老氛围不浓厚

当今社会,相当一部分人养老观念淡薄,把老年人不当“财富”,而当“包袱”。受经济、社会条件制约和个人认识水平的影响,个人和政府对老龄问题的重要性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法律意识淡薄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等法律,都明确了老年人应得到的权益保障,而很多人法律常识不足,不能认真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有些赡养人道德伦丧,只知向父母索取,却不尽“反哺”义务。

3、以家庭为单位的养老模式难运作

年青的家庭成员要去工作挣钱养活老人和抚养孩子,家庭中无闲人照顾老人,特别是子女较少的老年人,这种类型正在增多。

4、资金投入不足

社会保障缺乏,老龄工作机构和服务设施不健全。

各乡镇都有老龄工作机构和人员,但都是由民政办兼管,业务也仅仅是办老年证、发放百岁老人补贴,老龄工作基本是处于应付型,与当今的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试点,今年城西才在部分村开展,但基本养老金标准只有每人每月80元,农村养老保障水平太低,不足以改善老人的生活。

三、建议与对策

养老问题是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和质量,有利于化解社会各种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弘扬中华民族养老、敬老的优秀文化。为了积极推进农村老龄工作,切实解决农村老年人的生活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1、加强老龄宣传工作

各新闻媒体要从多个角度开展为老服务宣传,努力营造“敬老、爱老”氛围。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深入持久地进行敬老、养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宣传,通过宣传努力提高全民保障老年人权益的法律意识,营造出浓厚的敬老、养老氛围,认真总结养老敬老以及老年事业发展的经验,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大力表彰孝敬老人的先进事迹,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美德,在全社会促进形成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新风尚。

2、健全法律法规和老龄服务机构

要结合广大农村老年人口的生活现状,研究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老龄法律法规和政策。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和日常护理存在的问题,体现对农村老年人的重视和关心。理顺和健全老龄机构,确保各级老龄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基层老龄工作机构建设上,配备专人(或)兼职工作人员从事老年工作。高度重视和关心农村老年人的民生问题,着力解决贫困老年人的现状,让广大农村老年人权益得到保障。

3、国家要加大对基层老龄事业经费的投入

资金实行社会化筹集,社会化发放,普及老年人基本生活补助金、护理金、医疗补助金等,建立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培训从业服务人员,让农村老年人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让老年人不仅在经济上得到不断保障,而且在精神慰籍上得到充实,使他们的晚年生活过得更幸福、更美满。

【参加文献】

(1)刘洪波.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阶段性[J].社会保障制度,2005,(5)。

(2)孙立平,断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93-94(3)童星 张海波.社区保障:现阶段农村社会保障的主体[J].社会保障制度,2005,(8)

(4)孙光德 董克用.社会保障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5)曹信邦著:《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环境建设分析》,载《人口与经济》第2005年第1期。

(6)成海军,《中国农村养老方式的现状与前瞻》,《广东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7)张太英、刘小姚,《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国农村研究报告2000》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8)王延中,《如何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7月6日。(9)马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中国农村经济》2001年第8期。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108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11)迈克尔•米特罗著《欧洲家庭史》第145页,华夏出版社。(12)岳庆平著《中国的家与国》第91页,吉林文史出版社

(13)刘英著《中国婚姻家庭研究》第355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4)张德强著《嬗变中的婚姻家庭》第79页,兰州大学出版社。(15)参见姚远《政府在家庭养老中的地位与作用》载《西北人口》1999年第2期

(16)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中国老年供养体系调查资料汇编》,华龄出版社1994年版,第86页。

(17)参见姚远《传统型家庭养老面临危机》,载《视点》1996年第11期,第10页

(18)参见《田雪原文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19)参见《中国统计年鉴》,(1998年)

上一篇:劳模个人先进事迹下一篇: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师职务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