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渗中药液

2024-06-07

高渗中药液(精选三篇)

高渗中药液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接待的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40例,全部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其中男患25例、女患15例;年龄在19~68岁之间,均值为(41.3±3.8)岁,其中在50岁以上的患者有4例。通过感染中毒类型分析可知,包括23例中毒性菌痢、13例中毒性肺炎及4例败血症。4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入院时,血压为0的患者有15例,血压为60~80/40~70mm Hg的患者有13例,血压为20~60/0~40mm Hg的患者有12例;基本上所有患者在入院时皆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反应迟钝、表情淡漠等,甚至部分患者出现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紫绀与四肢冰冷等,严重的患者甚至出现昏迷症状。

1.2 方法

1.2.1 药物情况

本次研究使用的高渗液(1个单位剂量)组成成分包括100ml的5%碳酸氢钠+100ml的10低分子右旋糖酐+100ml的20%甘露醇,行静注。而平衡盐液比较复杂,其具体的配方[5]如表1所示,行静滴。

1.2.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即刻采用一个单位剂量的高渗液进行静注处理,然后对患者的血压回升情况进行观察,通常可回升到90/60mm Hg以上,但本病患者病情较重,故而静注一小时后若患者血压未能升高,则重复静注前述药液1~3个单位剂量,待患者血压回升后采用平衡盐液滴注进行维持,用量与滴速应根据患者具体的脉压、血压、脉搏、尿量及四肢温度进行确定。一般而言,最初可采取快速静滴处理,待患者的血压稳定后应逐渐减慢滴速。这里还要注意的是,若患者使用平衡盐液后还会出现血压下降,则要再次使用高渗液处理。

1.3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相关数据全部录入EXCEL表格中,便于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本次研究40例患者中,有17例患者在推注1个单位剂量的高渗液后血压回升,15例患者重复推注2~3个单位剂量高渗液后血压回升,剩余8例患者反复推注高渗液5分单位并配合应用快速静滴平衡盐液后血压回升;40例患者最终皆痊愈出院。

3 讨论

感染中毒性休克在我院近几年接待的情况来看,有种逐年增长的趋势,本病主要是因为细菌毒素作用,造成全身小血管广泛受损,而小血管进一步扩张,使得血管通透性增强,血浆大量外渗,引发血液浓缩与有效循环血量的骤减[6]。总的来说,对于本病的治疗建议以综合治疗为主,而扩容则是治疗最为基本也是最为有效的一种,其中高渗液静脉推注将外渗液体回吸到血管中,则是主要的方式之一。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及参阅相关文献与参考,有如下一些体会:

3.1 右旋糖酐

本次研究中应用的高渗液中含有10%低分子右旋糖酐,其药理作用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该药物的胶体渗透压相较于血浆更高,大约是后者的1.5倍左右,因此能明显提高血浆渗透压,避免血管内液外渗,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扩容的效果,一般情况下1g低分子右旋糖酐能吸入的细胞外液量为20~25ml;第二,通过稀释血液,使得血浆的渗透压下降,进一步使得细胞与血小板凝集作用得到解除,进而疏通微循环,使得毛细血管灌流作用恢复;第三,可以覆盖在红细胞与血小板表面及血管内壁上,从而降低粘附性,增强互斥性,血液循环得到有效改善,对微血栓形成也能起到一定的抑制效果,甚至能预防DIC。

3.2 碳酸氢钠

本次研究所用高渗液中含有5%碳酸氢钠,该溶液属于名副其实的高渗液,其渗透压相较于血浆的倍数为4倍,将其快速注入静脉后,能迅速将血浆渗透压提高,进而将组织间液很快的吸回血管中。该高渗液的应用,除了能补充血容量之外,还可以起到降低组织水肿的效果。另外,有关研究表明该高渗液是一种碱性溶液,可以纠正酸中毒,并且能预防与治疗酸中毒而引发的DIC。

3.3 甘露醇

本次研究应用的高渗液还含有20%甘露醇,该溶液也属于高渗液,可以将细胞中的水分迅速转移到细胞外,使得血溶液迅速增加,加上其有着一定的扩容效果,所以能将血压提升的同时增强患者的肾脏血流量[7]。此外,有研究发现该高渗液还可以起到利尿的效果,故而能明显降低休克而引发的酸中毒与尿毒症。

3.4 平衡盐液

平衡盐液电解质含量基本上与正常血浆中的电解质含量相同,故而其有着这样一些特点:第一,可以抗休克,给休克患者输入该液体后,能将丢失的血容量及时补充进去,使得有效循环血量得到维持,并能降低血液的粘稠度,增加血流的速度,使得微循环得到改善,还可以起到预防肾功能衰竭的效果。第二,有着补充血钠的效果,因为休克患者发生休克后,其钠-钾交换会明显失调,一般会发生低血压钠症状,输入该液体后能及时纠正患者的低血钠症状。第三,还能起到预防与纠正酸中毒的效果,因为将该液体输入后能使得微循环灌注得到有效维持。在这种情况下,休克患者体内存有的潴留乳酸就能迅速被带走,同时缺氧代谢会转变为有氧代谢,加上该液体有着碱化性质[8],也能起到一定的缓冲效果。第四,改善微循环,纵然该溶液不具有稀释血液的效果,但是可以驱散细胞凝集,故而改善了局部微循环,也能起到预防DIC的效果。

总之,若能将上述各种药物联用,则能起到互相协调,取长补短及提高疗效等效果。在本次研究中,针对接待的40例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采取高渗液和平衡盐液进行扩容治疗,最终全部痊愈出院,可见效果十分明显。故而,笔者建议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要及时处理,若采用小剂量高渗液处理后血压无法回升,则可以加重剂量,甚至可以结合静滴平衡盐液处理,能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摘要:目的 分析高渗液与平衡盐液在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将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接待的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皆采用高渗液与平衡盐液扩容治疗,总结临床治疗方法及体会。结果 39例患者中,有17例患者在推注1个单位剂量的高渗液后血压回升,15例患者重复推注23个单位剂量高渗液后血压回升,剩余8例患者反复推注高渗液5分单位并配合应用快速静滴平衡盐液后血压回升;40例患者最终皆痊愈出院。结论 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要及时处理,若采用小剂量高渗液处理后血压无法回升,则可以加重剂量,甚至可以结合静滴平衡盐液处理,能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高渗液,平衡盐液,感染中毒性休克,扩容,体会

参考文献

[1]田志恒,王瑞勤.高渗液和平衡盐液用于感染中毒性休克扩容40例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9):1055-1056.

[2]周伟.新生儿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矛盾和对策[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14):1057-1061.

[3]张爱丽,王鑫文.扩容输液法治疗黄牛急性休克症[J].甘肃畜牧兽医,2013,(7):45-46.

[4]郑建鹏,茅尧生.感染中毒症发病机制及其相关治疗进展[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9,15(6):329-331.

[5]罗金龙,李树生,杨光田等.液体平衡状况与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8,14(5):250-251.

[6]孙振峰.急性感染中毒性休克抢救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2):249-250.

[7]杨艳超,韦洪艳,蒋晨霞等.限制性输液在感染中毒性休克麻醉中应用的疗效评价[J].河北医药,2012,34(11):1649-1650.

高渗中药液 篇2

关键词:六出花;茴香;天麻;保鲜;中药材

中图分类号: S682.2+90.9+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4-0355-03

六出花(Alstromeria aurantiaca)为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南美洲的高山地带、草原,现世界各地将其作为切花栽培。六出花具横向生长的肥大根茎,叶片披针形至倒卵形,长约10 cm,花茎高80~100 cm,有多个花序轴;六出花的花序有花10~30朵,聚生成伞形花序。因其花色艳丽,花茎坚硬挺直,插花时间长,栽培容易,生长强健,现已成为世界上流行的插花材料[1-2]。由于我国的切花栽培主要在露地自然条件下进行,花期难以控制,且切花消费集中在几个主要节日,再加上采后处理技术落后,损失往往高达20%~40%。因此,深入研究鲜切花的衰老生理,开发切实可行的贮运保鲜技术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鲜切花业发展的热点问题[3]。本研究以六出花为材料,以不同浓度天麻(Gastrodia elata)、茴香(Foeniculum vulgare)浸提液为保鲜剂,通过瓶插比较试验,探讨2种保鲜剂对六出花瓶插寿命相关指标的影响,以期为六出花切花保鲜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采用的六出花购自云南省昆明市斗南花卉市场,其顶端留有3个未开放的花苞,叶片无病虫害且性状基本一致。天麻、茴香购于本市中药店。

1.2 方法

1.2.1 材料处理 将六出花放入水中,依次取出,用刀片将长于30 cm的部分切除掉(以斜45°角的方向迅速切下),切除后备用。

1.2.2 浸提液制备 取天麻、茴香各20 g放入大烧杯中,分别加入500 mL蒸馏水,经微波炉内加热煮沸30 min,过滤,取过滤清液200 mL。

1.2.3 试验处理 试验采用3种处理,溶液总体积均为 225 mL,浸提液体积分别为15、20、25 mL,每处理3株,重复3次,以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共计63株。

1.2.4 外观形态观察 每隔2~3 d观察1次叶片及花的生长情况以及瓶插液的浑浊度,直至花枝完全枯萎死亡后停止观察。

1.2.5 测定指标及测定方法 参照郭闻文等的方法[4]测定水分平衡值。参考潘心红等的方法[5]测定浑浊度。使用电导仪测定瓶插液电导率。用pH试纸测定瓶插液的pH值并作好相应的记录。微生物数量检测:观察外观形态的同时用移液枪移取各处理下各重复瓶插液10 μL于塑料瓶中,加入 90 μL 蒸馏水稀释,如此反复,待21瓶瓶插液全部移取完后将塑料瓶冷藏备用。常规指标测定完毕,用移液枪从塑料瓶中移取10 μL溶液置于血球计数板上,盖好盖玻片并将其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微生物数量。参考张治安等的方法[6]测定过氧化物酶(POD)活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六出花外观形态变化

通过比较花的开放时间、叶片变色情况、花瓣凋落时间、花死亡时间可以看出,总体而言,天麻保鲜效果最好,对照其次,茴香最差。加入天麻浸提液15 mL的保鲜效果最好,加入茴香浸提液25 mL的保鲜效果最差(表1)。

2.2 瓶插液浑浊度变化情况

由表2可知,保鲜过程中,瓶插液以对照浑浊度最低,加入茴香浸提液的瓶插液浑浊度相对较高。进一步比较动态浑浊度可以发现,从开始到试验结束对照的浑浊度基本上无变化,加入天麻与茴香的瓶插液浑浊度却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并且瓶插液浓度越高,浑浊度越强。

2.3 瓶插液水分平衡值变化情况

由图1可以看出,六出花瓶插过程中,前3 d吸水显著大于失水,以后则是失水大于吸水,整体变化趋势为失水越来越强而吸水越来越弱,但不成直线变化。对照处理下六出花开始失水时间明显晚于加入2种浸提液的开始失水时间,2种加入了浸提液的瓶插液水分平衡值变化差别不明显。

2.4 瓶插液pH值的比较

pH值反映溶液酸碱度,高酸性和高碱性溶液都不利于切花吸水,一般认为低pH值可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减少对花茎维管束组织的堵塞,利于切花吸水进而利于保鲜。由图2可以看出,加入天麻浸提液(15 mL)的保鲜液pH值在5~7之间变化,保鲜效果最好。

2.5 瓶插液微生物数量变化

从图3可以看出,不同时期不同处理下六出花瓶插液在不同时期的微生物数量不同。微生物数量的多少与切花寿命有直接关系,其数量越多就越容易堵塞花茎维管束组织,减少其吸水,促进衰老,因而在保鲜过程中希望微生物数量尽量少。图3表明,不同时期不同处理下六出花瓶插液微生物数量变化差异较大,有的先升后降再升,有的一直在升,有的变化不大。对照微生物数量最少,加入天麻浸提液(15 mL)处理下六出花瓶插液微生物数量其次,并且这2种处理下微生物数量变化都不大,其他5个处理微生物含量都比较高,并且在保鲜过程中变化都比较大,具体原因还要进一步分析(图4)。

2.6 瓶插液电导率变化

电导率反映溶液中离子浓度,离子浓度间接说明了细胞膜受破坏程度。从图5可知,不同处理下六出花瓶插液电导率都有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相对都比较小,进一步比较浓度发现,电导率同浓度成正比,这说明药材浸提液中有化学离子存在,因而单纯比较电导率已没有实际意义。因此笔者通过分析电导率上升幅度来近似衡量膜破坏程度。从图5可知,天麻保鲜液的电导率上升幅度率小于茴香,说明天麻有利于保存细泡膜的完整性。

2.7 POD活性比较

对于切花保鲜来说,其植物体内POD活性越强,越有利于延长切花寿命,越有利于保鲜。从图6可以看出,保鲜过程前3 d,各处理POD活性都呈上升趋势,之后除了天麻浸提液(25 mL)处理下POD活性还在继续显著上升外,其他处理下POD活性或处于下降状态或处于平缓状态;第6天,天麻浸提液(25 mL)对应的POD活性达到最大,除对照及天麻浸提液(15 mL)外,其他处理对应的POD活性均达到最低(或接近于最低)。酶活性处于大起大落的波动状态显然不利于保鲜,对照和天麻浸提液(15 mL)对应的POD活性除前3 d变化显著外,以后的变化趋势大体上呈平稳状态,说明POD活性基本保持平衡,有利于切花保鲜。

3 结论

鲜切花的保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研究结果表明,六出花的保鲜效果与浸提液浓度成反比,浸提液浓度越大,保鲜效果越差,在浓度为(15 mL/225 mL)时效果最好。天麻浸提液的保鲜效果要优于茴香,但与对照相比,保鲜效果不明显。本试验所设置的浓度处理由于没有出现“波峰”状的处理结果,因此不能探讨最佳浓度处理,所以还须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贾春蕾. 不同保鲜剂对非洲菊切花保鲜效果的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2005.

[2]鲁涤非. 花卉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178-179.

[3]包满珠. 花卉学[M]. 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241-242.

[4]郭闻文,陈瑞修,董 丽,等. 几个牡丹切花品种的采后衰老特征与水分平衡研究[J]. 林业科学,2004,40(4):89-93.

[5]潘心红,卢丽明,黎淑端,等. 饮用水浑浊度与pH值的相关性[J]. 职业与健康,2007,23(20):1817-1818.

高渗中药液 篇3

1 康复新液药物功能·作用机制

1.1 功能与主治:

通利血脉, 养阴生肌。内服:用于瘀血阻滞, 胃痛出血, 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以及阴虚肺痨, 肺结核的辅助治疗。外用:用于金疮、外伤、溃疡、瘘管、烧伤、烫伤、褥疮之创面。

1.2 作用机制:

用于炎症反应期:抗炎、消除炎性水肿, 抗感染, 促使坏死组织脱落, 为组织修复创造条件。

用于细胞增殖期:能显著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促进血管新生, 加速坏死组织脱落, 为迅速修复各类溃疡及创伤创面做好基础。

用于组织重建期:加速创面愈合, 促使结构功能恢复,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提高淋巴细胞及血清溶菌酶的活性, 使体内SOD值回升, 调节机体的生理平衡。

本品还对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及无水乙醇型胃溃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能明显减少胃液分泌量, 总酸排出量及胃蛋白酶排出量, 对消化性溃疡有疗效, 能有效预防慢性结肠炎。

2 分析

2.1 静脉炎的形成机理:

其发生机制主要是在末梢静脉输入非生理p H液体 (血液正常p H7.4) 、比血浆渗透压高的液体 (氨基酸制剂可高2-5倍) 或某些微粒因子等时刺激局部内膜或损伤内皮细胞而产生疼痛, 进而损伤局部血小板, 引起凝集, 形成血栓, 使静脉通透性增强, 出现白细胞浸润的炎症改变, 同时释放组织胺, 使静脉收缩, 管腔变窄, 有时可出现血流缓慢现象, 影响对输注液体的稀释作用, 促进炎症的进展, 严重者可导致局部组织破溃, 坏死。

2.2 药物的作用:

本药具有促进肉芽组织生长:能显著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促进血管新生, 加速坏死组织脱落, 迅速修复各类溃疡及创伤创面;抗炎、消除炎性水肿:可抑制组织氨所致小鼠皮内色素渗出和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淋巴细胞及血清溶菌酶的活性, 使体内SOD值回升, 调节机体的生理平衡。

上一篇:生活观念下一篇:编辑道德规范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