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方法

2024-06-21

PDCA循环方法(精选十篇)

PDCA循环方法 篇1

小儿静脉留置针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因为不用每日穿刺大大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小儿输液是儿科临床上最为常见、最为有效、最快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给药方式, 但由于小儿进行静脉输液时, 年龄相对比较小、配合性差、顺应性差, 经常因小儿患者烦躁不安、爱哭闹、用手抓穿刺针、出汗使胶布粘贴不紧、家长抱孩子晃动等现象, 使针管滑出血管外, 引起局部肿胀疼痛、液体外渗[3], 增加了患儿的痛苦, 导致对护理工作的不满意, 从而引起不必要的纠纷。2014年2月份起, 该科将PDCA循环理论应用到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固定方法的改进中,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4月在该科进行留置针输液的患儿140例作为观察组, 其中男性78例, 女性62例, 年龄2个月~6岁, 平均年龄1岁10个月。穿刺部位:头部21例, 手背63例, 足部56例。选择2013年10—12月在该科住院的患儿140例设为对照组, 其中男性78例, 女性62例, 年龄2个月~6岁, 平均年龄1岁8个月。穿刺部位:头部35例, 手背53例, 足部52例。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即穿刺后先用贴膜以穿刺点为中心无张力覆盖在留置针和皮肤上, 再用3M纸胶布缠绕数道后将贴膜全部覆盖, 同时固定延长管, 然后用一次性输液胶贴分别固定针柄和延长管。观察组按照PDCA循环方法进行管理, 方法如下。

1.2.1 计划

讨论该科留置针固定存在的常见问题: (1) 意外脱管:患儿年幼, 家属照看不周, 更换贴膜、穿脱衣服或四肢活动不慎将留置针滑脱;患儿出汗多, 贴膜卷曲固定不牢;穿刺时消毒液未干就贴贴膜固定。 (2) 穿刺部位皮炎:患儿皮肤娇嫩, 出汗多或对贴膜易致过敏导致贴膜覆盖处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甚至水泡。 (3) 输液外渗:因为输液时间长, 穿刺部位皮肤胶布覆盖不易观察局部皮肤输液外渗情况, 处理不及时。 (4) 静脉炎:小儿留置针留置时间长, 更换贴膜不注重无菌技术, 贴膜更换不及时。 (5) 贴膜固定时间长, 活泼好动, 表面经常受污染不清洁。

1.2.2 制定对策

(1) 邀请该院静脉输液专科护士对儿童医院小儿留置针固定现状进行调研。 (2) 科室护士和静疗专科护士共同讨论小儿留置针固定最佳方法。 (3) 设计小儿手背、大隐静脉、头皮静脉不同部位留置针固定的标准方法。 (4) 将小儿留置针不同部位固定的标准方法形成标准图片并配以说明文字。 (5) 应用输液网套辅助用品协助留置针固定。 (6) 利用科室管理QQ群上传留置针固定标准图片和说明, 达到人人知晓。利用科例会和晨会进行留置针固定专项培训。 (7) 护士长、科室骨干联合静疗专科护士对留置针固定改进情况进行跟班调查, 如留置针固定方法实际操作情况和改进固定方法后临床使用情况。

1.2.3 执行

(1) 针对该科留置针固定存在的问题邀请了静疗专科护士进行小儿静脉输液现状调研, 发现该科留置针固定方法单一、胶布缠绕多、贴膜更换不及时、表面不清洁, 穿刺点不易观察等问题。 (2) 静疗专科护士和科室骨干人员共同讨论并设计了不同部位小儿留置针固定的方法, 消毒待干后, 用透明敷料以无张力方式[4]由内向外固定, 不宜过紧, 固定时原则上取消胶布对贴膜的全面覆盖, 取而代之的是在近针眼处、距针眼上下方1 cm处进行胶布缠绕固定, 使针眼暴露便于观察针眼处有无红肿渗血。头部固定时, 局部一定要把毛发剃净、不湿润, 这样才能固定牢靠, 头皮针小辫线圈范围要适宜, 过大易被外界牵拉碰脱, 过小易折造成阻塞。 (3) 利用网状护套套在小儿输液部位, 既能观察针眼情况, 又能保护小儿静脉留置部位清洁干燥。 (4) 静疗小组成员对小儿留置针标准固定方法进行拍照并配以文字说明上传到科室QQ群, 达到人人知晓正确的固定方法, 并及时应答护士提出的疑问, 及时在线解决。 (5) 首先应用在少数患儿身上进行对比, 并对家属进行小儿留置针使用的健康教育, 指导家长对留置针的维护。得到较好的结论后对科室护士进行全员培训, 然后再推广应用到所有患儿身上。 (6) 护士长每日跟班进行留置针固定情况的检查, 静疗专科护士每日下病房参与调研和指导留置针固定情况。

1.2.3 检查

制定科室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固定相关规定和考核标准, 每天由静脉治疗护士、护理组长等护理骨干进行检查, 护士长随机抽查, 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当班护士及责任护士, 及时进行指导与纠正。 (1) 静脉输液时尽量选择手背、足背等部位, 避开小儿腕、踝关节部位, 3岁以下幼儿通常选择头皮静脉, 优点是头皮血管网丰富, 穿刺易成功, 穿刺时将周围毛发剃掉并保持干燥[5]。 (2) 小儿留置针固定时避免胶布缠绕过多, 最多不超过3道, 保证穿刺针眼暴露, 易于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情况。 (3) 因小儿年幼不懂事、不配合、烦躁哭闹、害怕, 所以故意抓扯以致脱落, 此种现象常发生于穿刺后短时间内, 有的甚至穿刺后固定的过程中即被挣脱[6]。近关节部位和婴幼儿穿刺后, 在留置针外再应用网套进行2次固定, 保护穿刺部位不受污染和挣脱。 (4) 静脉输液时在贴膜上注明穿刺日期, 每隔3天更换贴膜1次, 如有渗血渗液及时更换。

1.2.4 处理

为继续保持改善后的成效, 将改善的操作方法标准化, 静疗专科护士每日对留置针应用情况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结, 月底科例会上护士长和静疗专科护士共同反馈小儿静脉留置存在的问题并讨论改进方法, 并利用科例会进行培训, 考核护士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掌握。通过持续学习及人员培训的方法巩固成效, 定期检查, 找出新出现的问题, 不断完善制度、流程, 使质量改进呈良性循环。

1.2.5 效果评价

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发生意外滑脱、外渗、静脉炎、穿刺部位皮炎、敷料污染的发生率。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进行描述, 组间留置时间比较采用t检验, 两组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运用PDCA循环理论对小儿留置针固定进行管理后, 留置时间为对照组24.8~120.5 h, 平均时间为 (84.2±10.5) h, 观察组36.4~176.5 h, 平均时间为 (99.3±15.6) h, t=17.578, P<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留置针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下降, 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 讨论

3.1 应用PDCA管理的成效

3.1.1 运用PDCA循环管理有效的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留置针不规范固定导致的并发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应用PDCA循环管理后, 意外脱管、输液外渗、静脉炎、穿刺部位炎症、贴膜污染的发生较对照组均有了明显的降低, 留置时间由24.8~120.5 h, 平均时间为 (84.2±10.5) h, 达到36.4~176.5 h, 平均时间为 (99.3±15.6) 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效降低了患儿的痛苦, 降低了医疗费用, 提升了服务质量。

3.1.2 针对儿科特点形成新的留置针固定方法

通过PDCA循环管理, 该科根据患儿不同的静脉留置部位, 设计了头部、手背部、踝关节部位不同的固定方法, 并进行规范和统一。改进后的固定方法除了有效延长留置时间和有效降低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外, 也解决了胶布缠绕多、不易观察输液部位、固定不牢、不规范的穿刺部位等问题。

3.1.3 静疗专科护士的有效参与加强了静脉输液的专业化、精细化管理

静疗专科护士参与小儿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指导、讨论、查阅文献到最后统一小儿留置针的固定方法, 有效地解决了小儿留置针固定方面存在的技术问题。协助科室制定小儿留置针应用规范, 统一考核标准, 并定期进行留置针应用情况的调研, 提高了小儿留置针的规范应用, 保障了护理质量, 减轻了患儿的痛苦, 提高了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3.1.4 应用PDCA循环理论有效激发了护士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对留置针固定方法进行改进的过程中, 通过利用QQ群发放图片、培训视频、参与讨论等方法, 得到科室所有护士积极参与。成员脑力激荡、畅所欲言, 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激发。有效地提升了护士对质量改进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对整个PDCA管理流程的参与, 护士学到了管理学的相关知识, 并很好地应用管理学知识解决临床中碰到的问题。比如利用鱼骨图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 利用查检表针对现状进行查检等, 有效提升了护士解决临床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有待进一步改进的问题

该次活动仅有护理人员参与, 而医院质量的改进涉及多个部门, 与医疗、后勤等支持系统关系密切[7]。在该次活动过程中, 使用的一些护理用具器械科等后勤部门不能根据临床专科需求购买配备, 护理人员与后勤保障部门沟通不畅, 购买的护理用具不适合临床导致成本增加, 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护理品质是医院医疗品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医疗活动的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8], 今后应加强与相关科室及后勤保障部门的沟通, 争取其他部门的参与配合, 共同提升护理服务质量。该次活动护理人员对PDCA的应用手法尚不熟练, 管理知识缺乏, 今后会加强管理知识的培训, 提升应用管理工具的能力。

摘要:目的 应用PDCA护理管程序改进小儿留置针固定方法 。方法 选择2013年10—12月和2014年2—4月该院收治的280例患儿为观察对象, 运用PDCA循环理论, 对不同部位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固定方法进行标准设定, 按标准对护士进行留置针固定方法培训, 制定考核标准, 逐级进行检查反馈, 进行有效改进。结果 运用PDCA循环理论对不同部位小儿静脉留置针进行固定方法的改进, 输液外渗、输液部位皮炎、静脉炎的发生率均得到明显减少, 留置时间由24.8120.5 h (平均时间为 (84.2±10.5) h) , 上升至36.4176.5 h (平均时间为 (99.3±15.6) h) 。结论 PDCA循环理论应用于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的管理方法有效提高了小儿留置针的安全应用和患者满意度, 值得推广。

关键词:PDCA,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护理

参考文献

[1]李季平.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85-187.

[2]蒋丽, 吴小玲, 叶艳萍, 等.PDCA循环理论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 2013, 13 (1) :44-45.

[3]黄利娥, 彭丽芬, 赵纳.应用PDCA循环降低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 (4) :606-607.

[4]李亚梅.小儿静脉输液的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 2014, 22 (1) :238.

[5]马志会.浅谈小儿静脉输液部位的选择[J].养生保健指南, 2012 (1) :48-49.

[6]张伶俐.小儿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及对策[J].医药前沿, 2012 (31) :26.

[7]金静芬.医院推进品质管理的活动实践[J].护理与康复, 2011, 10 (7) :61-63.

PDCA循环工作方法培训心得 篇2

针对此次PDCA内部培训,纠正了个人以往做事情的方法和态度,个人也将努力做好计划执行检查调整,去积极处理解决问题。也相信,必然会减少以往解决问题过程中不必要的问题和麻烦。相信那句“成功的人常常改变方法,不曾改变目标”。

行政。阮园

通过幻灯片讲解学习PDCA管理方法,使我对PDCA管理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在以后的`工作中多运用PDCA的管理方法和理念,对于一些问题不能做完就结束了,要多分析问题,找到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不断完善自我。

网管。张军

昨下午经理给我们培训“PDAC”,“PDAC”即指计划,执行,检查,调整。我很高兴能参加了这次培训,通过这次的培训,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许多问题。

对于我个人工作来说,可能是因为我的工作时间不长,没有太多的工作经验,对于有些事情我还是不太清楚如何处理的更加完整,不过我会努力学习,学着往更好的方面去做的。

提到学会PDCA管理方法,要求有比较强的自我管理意识时,我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一直未做好,对自己的发展也一直没有方向和目标,感觉自己就像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知道以后能干嘛,所以我真的得好好想想了,应该对我的未来有所打算。

史娟

我们往往在工作中只注重执行,事情做完以为就结束了。但是通过此次培训,个人觉得PDCA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是缺一不可的。

任何工作的开展首先都要有计划与目标,沿着既定的计划与目标执行,执行过程中要不断的检查与改善,结束后要善于总结与改进。

PDCA循环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方法,同时也可以运用到管理中。虽然我们目前还不是一名真正意义上的管理者,每天都在处理着事务性的工作,但是这种工作方法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有效的管理自己的本职工作,通过此方法可以总结出我们在工作中存在的漏失,避免下次再犯,遇到同样问题的时候可以有参考性的更准确有效的完成。

在培训前,个人对于此工作方法,更多做到的是前三项,第四项完成的还不够好,不善于总结与调整,往往检查完无误就以为结束了,没有去总结过是否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去处理?在工作中哪些是做得不够到位需要改进的?通过此次培训,本人收益匪浅,希望自己在将来的工作中可以有效的运用此工作方法,平时能够善于总结,善于发现,善于改进,能够更高效率的完成本职工作。

人事。梁影

结束语:培训最大的收获不是在培训的课堂上,而是在课后的追踪执行和持续改善,亲爱的伙伴们,期待你们的有效改进和成长。

运用PDCA循环提高现场管理 篇3

关键词:PDCA循环 管理

河北九派制药有限公司前身是河北省药物研究所实验药厂,始建于1988年,合并成立于2005年3月31日,隶属于河北九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科研开发和生产经营原料药及制剂、化工品、医药中间体为主的现代化高科技制药企业。

医药化工合成205车间主要生产头孢吡肟盐酸盐,为医药中间体,主要用于头孢吡肟原料的生产。所谓医药中间体,实际上是一些用于药品合成工艺过程中的一些化工原料或化工产品。这种化工产品,不需要药品的生产许可证,在普通的化工厂即可生产,只要达到一定的级别,即可用于药品的合成。所以,对其生产环境和产品质量的要求都不高。

随着整个化工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越来越多的小型化工企业加入了生产医药中间体行列,导致了行业内无序竞争日益激烈,所以在价格相近的情况下,质量的优劣成了企业的最大卖点。因此,医药化工合成205车间自2010年初引入PDCA循环,目的是提高现场管理,进而提高产品质量。

1 P阶段——计划阶段

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找出生产现场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制

定改进的目标,确定达到这些目标的措施和方法。主要从以下三个步骤开展工作。

1.1 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在没有引入PDCA循环之前,车间的现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物料、生产用具等随意摆放,到处可见,给人第一感觉是乱;二是现场使用的设备锈迹斑斑,油污点点,厂房死角处的卫生更是杂物横生,给人第一感觉是差;三是跑冒滴漏情况到处存在;四是员工的清洁与质量意识淡薄等。

1.2 分析产生现状问题的原因

①管理人员质量管理意识差,规章制度不健全,无章可循,无法可依;②检查、考核制度执行不彻底,检查是为了公司检查而检查,存在应付心里;③员工的培训工作只是为了检查而做,趋于表面,没有做到实处。

1.3 针对找出的主要问题,制定措施计划

这一步骤很重要,所指定的措施计划要具体,切实可行。针对以上找出的主要问题,制定措施计划为:①建立健全并完善车间规章制度,确保各项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②现场管理引进“7S”管理,即“整理(Sort)”、“整顿(Straighten)”、“清扫(Sweep)”、“清洁(Sanitary)”、“素养(Sentiment)”、“安全(Safety)”、“节约(Save)”;③建立严肃、严格的检查、考核制度,使违规操作无可乘之机。

2 D阶段——实施阶段

该阶段的任务是按照P阶段制定的计划、方案去执行。车间首先将建立的规章、标准、方法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使他们知道本职工作应遵循什么样的规则、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要求,即5W1H,What(做什么)、Why(为什么做)、Who(谁做)、Where(在哪里做)、When(何时完成)、How(如何做)。其次车间明确分工,成立现场安全检查小组,主任为组长,主管设备及质量的副主任为副组长,工艺员、设备员、材料员、物料员、班组长为组员。

3 C阶段——检查阶段

该阶段的任务是按照制定的措施计划对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并对执行的效果进行评估,最终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检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一是班组按照规定的标准自查自评,频率为每班一次(四班两运转);二是车间现场安全检查小组按照规定的标准逐条逐项进行检查评价,频率为每周二次;三是公司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对各车间进行抽查考评,频率为每周一次。车间及公司得出的成绩和不足,均为下一阶段制定工作计划提供客观的依据。

4 A阶段——处理阶段

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把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形成标准;对发现的不足,也要认真地总结。在实际的检查运行中,结合车间现场安全检查小组及公司级检查组得出的结果,对其进行分析、讨论、总结、评价,并兑现奖惩。为改进工作应再次确认5W1H,将其标准化,即制定成工作中的标准,并做到全员详细、细致的教育培训。对改进效果不显著的措施及改进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寻求达标的方法,补充修订对策计划,转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加以解决。

以上P、D、C、A每月循环一次,使车间现场管理工作得到了稳定而快速的提高。

5 结果

我车间自引入PDCA循环后生产管理工作有了质的飞跃,不但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并通过有效的培训及奖惩机制,更大程度的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取得的成果即为明显,车间现场焕然一新,连续4个月获得公司级评比第一名,并每月得到了一定的现金奖励,车间再将现金奖励按比例发放给班组评比的前两名。班组不但得到了实惠,车间也获得了更大的好处。近一年来,产品的内在质量也明显有了提高,没有了市场的质量反馈,反而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产品竞争力。车间下一目标为:在现有的基础上,再次分析人(Man)、机(Machine)、料(Material)、法(Method)、测(Measurement)、环(Environent)(简称5M1E)的影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目前,这一管理模式已在另两个医药化工合成车间进行推广,很多优秀的做法在领导的支持下不断进行创新,使化工合成车间的现场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通过完整的PDCA循环,大环套小环、环环相扣,以及现场管理评价考核机制的不断完善,使车间的整体竞争力得到了提升,并得到了良好的市场收益。

PDCA循环方法 篇4

一、“PDCA”循环控制方法简介

戴明博士从质量管理中提炼的“PDCA”这一科学的工作程序, 已不再仅属于全面质量管理, 而普适于一切工作领域[1]。“PDCA”循环控制方法核心就是通过严密的过程控制借以实现预定的目标, 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即计划阶段 (P) 、执行阶段 (D) 、检查阶段 (C) 、处理阶段 (A) , 具体如下图所示:

由此可见, “PDCA”循环控制方法形成了一个闭环, 充分体现出“PDCA”循环控制方法的科学性, 其一在于闭环内各项措施的紧密衔接, 将其实施于班级建设的各个环节, 可以促进班级建设发展, 提高学校教育管理质量;其二在于这个闭环是动态循环的, 根据班级建设阶段性的任务形成动态良性大循环, 可以实现班级建设的目标, 不断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PDCA”循环控制方法在班级建设中的应用

(一) 班级建设的计划阶段

目前, 高校班级建设普遍存在着班级管理完全依靠辅导员和班长团支书的“人治”管理, 同学们的参与度不高, 致使同学们的班级责任感、凝聚力不强;班级文化理念不明确, 致使同学们的班级荣誉感、归属感欠缺, 这些问题都成为班级建设良性发展的障碍, 制约了班级建设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教育作用的发挥, 不利于高校育人目标的实现。针对这种现状, 应用“PDCA”循环控制方法, 我们首先要制定班级建设的一系列制度, 作为班级建设开展的前提。

1. 班干部制度, 包括班干部选举制度、班干部考核制度、班干部分工负责制度以及班干部任期流动制度。

2. 班主任工作职责。

3. 班会制度, 包括班干部例会制度、班级例会制度。

4. 班级考核制度, 包括课堂考勤制度、宿舍文明卫生评比、班级建设各项目标设定等。

5. 班级文化建设, 针对班级特色和同学个性, 形成明确的班级建设口号和班级建设目标, 并建立一系列完善的班级文化体系, 诸如班服、班歌、班级相册、班级日记等, 保证班级核心文化的形成和作用的发挥。

(二) 班级建设的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PDCA”循环控制方法得以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 班级建设的实施应当以上一阶段制定的班级建设的相关制度为依据, 结合班级建设的各项内容具体开展。班级作为一个学生教育的组织, 班级建设的内容根据班级发挥作用的各个方面可以大致划分为班级管理、班级学风、班级班风和班级文化四个部分[2], 同时在每一个环节的建设过程中都可以注重“PDCA”循环控制方法的应用。

1. 班级管理的组织结构要形成辅导员和班主任双重指导、班干部具体负责、班级同学全员参与的格局, 班级相关事务一定要按照班级制度执行。班长负责定期召开班会 (每学期不少于三次) , 班级干部根据上一阶段班级各项事务的落实情况作出总结, 同学们根据班级现状展开讨论, 最终形成统一意见, 保证下一阶段班级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定期参加班干部例会和班级例会 (每学期不少于一次) , 针对班级主要问题给予指导。

2. 班级学风建设, 班级学风受到班级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 在建设过程中首先要保证落实各项班级学风建设制度, 帮助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班干部定期做出课堂考勤的汇总, 向辅导员和班主任进行汇报, 同时利用班会的召开, 公布考勤结果, 同学们依据班级学风建设公约进行自我评价, 通过老师针对性的表扬和批评以及同学们的自我监督, 促进班级学风建设的开展。

3. 班级班风建设, 班风建设确保了班级形成一个团结、和谐的集体。班级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和班级活动, 促进同学们相互交流;班干部积极组织同学们参加校、院级活动, 增强班级凝聚力和荣誉感;班级落实学习互帮小组制度, 带动大家共同提高。

4. 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的核心文化是班级建设持续发展的驱动器, 是凝聚全班同学共同发展的致胜法宝。班级各项活动中要重点宣传班级建设口号, 例如, 班级召开班会时大家可以一起唱响班歌;将班级取得的成绩和同学们一起成长的经历收入班级日记, 并定期通过班会展示, 增强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三) 班级建设的检验阶段

检验阶段是“PDCA”循环控制方法发挥作用的促进环节, 同时也是“PDCA”循环控制方法能够进行良性循环的保证, 班级建设各项举措经过上一阶段的实施过程, 结果如何在这一阶段得到很好的检验, 可以结合学校、学院的年度考核和班级定期进行总结的方式开展工作, 这一阶段工作务必要认真细致的严格执行, 才能准确找准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 为下阶段整改作好准备。

班级检验的实施需要注意三个方面: (1) 各项指标检验要认真落实并留存备份, 形成班级检验的长效性; (2) 班级建设成果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考核, 定量指标务必用准确数据体现出来; (3) 目标完成情况指的是设定好的班级阶段性目标, 和班级建设成果形成对比, 实现检验的效果。通过“PDCA”循环控制方法严格的检验环节有效的反映了班级建设的各项结果, 对班级建设的实施作出科学的评价, 同时也为“PDCA”循环控制方法下一阶段的开展提供了保证。

(四) 班级建设的改进阶段

改进阶段是“PDCA”循环控制方法促进质量不断提高的关键环节。班级建设经历了上述的三个阶段后, 既促进了班级建设质量的提升, 又能检查出班级仍然存在的不足之处。这个阶段分为三步走, 首先, 针对班级建设检查结果, 找出优势和不足;其次, 分析班级建设好的成果和不足之处, 找出主要原因;最后, 制定班级建设的改进措施, 开始“PDCA”循环控制方法在班级建设上的一个新循环。

三、班级建设中应用“PDCA”循环控制方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PDCA”循环控制方法各阶段不是孤立的环节, 只有紧密衔接形成闭环才能发挥作用, 班级建设中一定要认真执行各个阶段并保持连贯性。

2.班级建设的主体是学生, 他不同于工厂生产的产品被动的接受加工, 在班级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来促进“PDCA”循环控制方法各个环节的有效开展。

3.班级建设的阶段性目标明确, 但其最终目标是形成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班集体, 所以在应用“PD-CA”循环控制方法进行班级建设中要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引导。

总之, “PDCA”循环控制方法是质量管理理论中最基本也是最科学的方法之一, 将其运用于班级建设, 有利于提高班级管理的实效性, 有利于创建优良的学风、班风, 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和身心健康发展, 同时, 这一方法的探索为高校提高教育管理质量提供宝贵的经验, 从而促进高校实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谌东荄.质量管理概论:第2版[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1.

PDCA循环工作法 篇5

(1)PDCA循环工作法基本内容:

PDCA循环工作法是美国统计学家,管理学家戴明根据客观规律总结出来的管理工作运转程序。其中P指PLAN,计划之意;D指DO,实施之意;C指CHECK,检查之意;A指ACTION,总结之意。PDCA循环工作法的四个阶段包括八个步骤: 第一步: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第二步:找出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 第三步:找出各种原因中的最关键因素;

第四步: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制订计划和措施,提出质量改进的活动计划;

第五步:执行所制订的计划和措施; 第六步:根据计划的要求,检查执行的情况;

第七步:总结经验,巩固成绩,把效果好的纳入各项标准(技术标准或管理工作标准);

第八步:提出遗留问题,并将其转入到下一个PDCA循环予以解决(2)PDCA循环工作法基本特点:

第一.PDCA循环四个阶段缺一不可,先后次序不可颠倒,并紧密衔接,连成一体。

导入PDCA循环提高病历质量 篇6

关键词:PDCA循环,病历质量

病历是对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检查、诊断、治疗过程的记录,它是临床实践工作的总结,又是探索疾病规律的依据,还是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证据。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病历的作用也愈发重要。病历包括住院病历和门诊病历两大部分,所以病历书写既是所有临床医师的主要职责,更是病房住院医师的工作重点。病历书写的基本功培养始于住院医师培养阶段,所以提高住院病历书写基本功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内容,能从源头提高病历质量。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自20世纪50年代创建以来,秉承医院的优良传统,在历任主任的关心下,非常重视住院医师培训,运用PDCA循环的管理理念,通过定期的业务学习、举办病历书写方法讲座、运行病历抽查、优秀病历表彰等方法综合控制病历质量。

1 PDCA循环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全面质量管理应遵循的科学程序。每个PDCA循环,都不是在原地周而复始运转,每一循环都有新的目标和内容,这意味着质量管理经过一次循环,解决了一批问题,质量水平有了新的提高,见图1所示。

2 病历质控和PDCA循环

北京协和医院历来注重病历质量,病案、教授和图书馆被称为“协和三宝”。医院内分泌科通过系统、综合的方式,贯彻PDCA的管理理念对住院病历进行质控,在全院较为领先。病房病历由住院医师书写,即住院病历质量的执行者(D);主治医师负病房病历质量的总体责任,即住院病历质量的计划者(P);住院总医师抽查运行病历质量,即住院病历质量的检查者(C);检查内容在每周科主任、主治医师会议上由科主任总结,并在每月总结后全科宣讲,反馈给主治医师,并举办相应的病历书写方法讲座、定期业务学习,督促主治医师修改,即住院病历质量的总结处理者(A);形成了一个PDCA循环。

3 运行病历检查

运行病历检查是指对在院病历进行的质量控制和检查,对运行病历进行抽查,变终末监控为事前、事中监控,能提高病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师的病历书写和临床思维能力,所以,每周的病历抽查是我科病历质控的关键环节,也是PDCA循环中检查(C)的环节[1]。我科共有病床66张,每周由住院总医师随机抽检6~7份(约10%)运行病历。住院总医师根据卫生部颁布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对病历进行检查,总结病历存在的缺陷。病历缺陷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与工作态度和方法有关,另一种与专业能力不足有关。前后矛盾、错别字、上级医师查房未及时记录、打印格式不符、未用通用外文缩写、标点符号错误、病程记载不及时、病历未签名等缺陷应属于第一种缺陷,而内容缺陷、未用相应医学用语、未用国际单位、病历特点或病程记录未归纳总结、主诉不精练、诊断缺陷等可能与专业能力不足有关。我科初步的观察提示,与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有关的缺陷和与专业能力不足有关的缺陷所占比例类似,说明以严谨的态度对待病历书写是避免病历缺陷产生的重要手段。及时的反馈运行病历抽查结果能督促住院医师和病房主治医师认真检查病历,改进工作态度,避免病历缺陷。

4 病历质量反馈和评估

住院总医师每周将运行病历检查内容向科主任汇报,并每月将运行病历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科主任则在每周的科主任、主治医师例会上讨论运行病历检查的结果,并在每月月末向全科宣讲,反馈给主治医师,督促主治医师改进工作。在指出病历缺陷的同时,我科还开展各种各样的优秀病历表彰、病历书写讲座等活动进行病历书写教育。病历不仅是患者疾病的记录,还是科学研究的依据和法律证据。所以,优秀的病历应该像好的研究一样,有求精的设计、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我科有良好的科研传统,刘士豪教授开启的内分泌科研之路薪火相传。在纪念刘士豪教授百年诞辰时,科室展出了刘教授当年管理过的第一例胰岛素瘤病历,其流畅的书写、严谨的绘图、认真的分析和详尽的文献复习,都使后辈们获益匪浅。科室还组织了多次参观医院优秀病历展览,让大家充分领略了刘士豪、张孝骞、林巧稚、史轶蘩等医学大家的病历风采,使大家对优秀病历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所以,科主任和住院总医师的协作,扮演了PDCA循环中的总结处理者(A)的角色。

5 提高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书写病历能力的措施

主治医师负病房全部责任,而住院医师是病历书写者,所以他们是PDCA循环中最关键的组织者(P)和执行者(D),提高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病历书写能力十分重要。因为病历缺陷也与写作者专业能力不足有关,所以,在检查病历缺陷的同时,科室还在提高写作者专业能力方面下功夫,建立了一系列学习和实习制度。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全国重要的内分泌学术和研究机构,外院内分泌科常见的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在我科住院病人中仅占30%左右,结合这一特点,我科为住院医师和进修医师提供了系统的内分泌代谢病课程,内容涵盖各类内分泌疾病诊疗常规、各种疾病临床及基础研究进展等,并长期坚持每周三的文献汇报、每周五的全科查房等制度,而且相关专科教授和病房主治医师也对住院医师的工作给予尽心指导,使住院医师在专业技能方面取得进步,以减少病历错误。我科还担负着为全国内分泌代谢领域培养人才的重任,每年都有大量的专科培养医师、轮转医师、临床研究生和进修医师担任住院医师的工作。因为进修医师、轮转医师水平参差不齐,且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所以我科在进修医师进病房担负住院医师责任之前,准备了1个月的实习期,以期让进修医师及早适应我科的病历管理,并逐步提高。

6 总结优秀病历特点

经过长时间的积淀,目前我科病历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特点。除了满足卫生部颁布的病历书写规范的基本要求外,我科的优秀病历还常有以下特点:(1)采用多种表述方式对病史的详尽记录,不仅采用文字记录患者患病过程,而且采用示意图、表格的方式进行表述,使内容更加直观、清晰;(2)辅助检查和临床实验、临床有意义的检查均需结合病人分析,可以更深入分析、了解患者病情;(3)遇到临床问题,积极进行文献检索并寻找相关循证医学依据,并一一列举记录在病历上,为今后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7 门诊病历质控

门诊和病房,是科室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不可偏废。在重视病房住院病历书写的同时,科室也非常重视门诊病历的书写,一直没有放松对于门诊病历质量的要求。首先,在专业技能上,对于独立出门诊医师,科室均要求其已经过完整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训练。而对于出门诊的外院进修医师,科室建立咨询门诊的方式,弥补其专业能力不足的缺陷并提高其门诊质量。其次,在病历书写方面,定期由科主任和门诊组长实施抽查,并于全科大会时适时讲评。

总之,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的病历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与医院的病历传统、医院职能部门的工作、科室的定期学习、科主任的及时反馈、专科教授的悉心指导、主治医师的自查督促、住院总医师的认真纠核和住院医师的辛勤劳动密不可分。内分泌科通过定期业务学习、运行病历抽查、及时反馈整改、优秀病历展示等方法综合控制病历质量,并应用PDCA的理念,使科室的病历质量长期保持了较好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世彤,楚恒群.运行病历的质量监控体会[J].中国病案,2008,9(5):16-17.

依法治国中的PDCA循环 篇7

在ISO 9001-2008标准“引言”中“注”明确指出:称之为“PD-CA”的方法可适用于所有过程, PDCA模式可简述如下:P—策划: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 为提供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D—实施:实施过程;C—检查: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 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 并报告结果;A—处置:采取措施, 以持续改进过程绩效。所谓PDCA循环具体是指:PDCA的大循环套小循环, 按顺序循环到A时会自动进入下一个循环。PDCA循环中每循环一次都要提高上升一步, 达到一个目标再重新开始, 永无止境。这样运行的模式, 就形成管理体系或过程持续改进的机制。抓住关键的A阶段, 对管理结果测量、分析、总结经验、肯定评价和确认, 对不符合提出预防和纠正措施, 从而持续改进管理体系, 把整体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按照这个理念, 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经过认真学习, 不难看出依法治国和PDCA循环的内在关联:

(一)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需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必须坚持立法先行, 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 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 完善立法体制机制, 坚持立改废释并举, 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这正是在整个国家治理中的“策划”。

(二)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完善和发展基层民主制度, 依法推进基层民主和行业自律, 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 完善选举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 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坚决遏制和预防腐败现象。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 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标准, 规范裁量范围、种类、幅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严格确定不同部门及机构、岗位执法人员执法责任和责任追究机制。这正是在整个国家治理中的“实施”。

(三) 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 加大监督力度, 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 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建设, 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完善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 改进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监督, 建立常态化监督制度。完善审计制度, 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 重点监督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的立案、羁押、扣押冻结财物、起诉等环节的执法活动。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 规范司法行为, 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正是在整个国家治理中的“检查”。

(四)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 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依据权力清单, 向社会全面公开政府职能、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监督方式等事项。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其实这正是在整个国家治理中的“处置”。

用PDCA循环指导企业培训 篇8

关键词:PDCA循环,培训,质量管理

企业培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但是如何提升培训的效果, 让许多培训管理人员不知所措, 尽管采取了一定的方法, 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和考核措施, 但总是不尽人意。全面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给企业培训工作者提供了好的思想和方法。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 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 最早由休哈特 (Walter A.Shewhart) 于1930年构想, 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 (Edwards Deming) 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来, 并加以广泛宣传和运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中。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 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 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 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

各级质量管理都有一个PDCA循环, 形成一个大环套小环, 一环扣一环, 互相制约, 互为补充的有机整体。在PDCA循环中, 一般说, 上一级的循环是下一级循环的依据, 下一级的循环是上一级循环的落实和具体化。

每个PDCA循环, 都不是在原地周而复始运转, 而是像爬楼梯那样, 每一循环都有新的目标和内容, 这意味着质量管理, 经过一次循环, 解决了一批问题, 质量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我们深谙培训不是一个能够做到让效果立竿见影的工作, 它的终极目的是通过改变人的知识、技能、态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然而, 人、尤其是参加工作的成年人, 改变的难度相当大, 不管是从知识上、技术上、态度上还是价值观念上。因此, 培训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 总结经验、教训, 再次投入实践中这样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来提高质量。

一、PDCA循环在培训中的应用

(一) P (Plan) ———策划

我们在年终以全年的培训考核情况为依据, 结合公司和部门下一年度的生产、经营、管理目标, 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 制订年度培训计划。即: (1) 找出公司目前培训存在的问题, 影响培训效果的因素; (2) 对问题逐一进行分析, 运用一定的统计分析方法, 如直方图、鱼刺图进行分析, 也可用表格等; (3) 列出影响培训效果的主要因素; (4) 针对主要因素, 制定培训整改措施, 即制定了下一年度的培训实施方案。

有了好的方案, 其中的细节也不能忽视, 计划的内容如何完成好, 需要将方案步骤具体化, 逐一制定对策, 明确回答出方案中的“5W1H”即:为什么制定该措施 (Why) ?达到什么目标 (What) ?在何处执行 (Where) ?由谁负责完成 (Who) ?什么时间完成 (When) ?如何完成 (How) ?将方案的具体实施步骤得到细化分解。

(二) D (Do) 实施

执行所制订的计划和方案, 这一阶段是整个PDCA循环的关键、核心阶段, 培训项目的负责人要选好, 培训流程要清晰。

我们公司执行这样的培训实施流程:

确定培训项目—填报培训项目表—精选授课教师和学员—确定培训时间和课时—选择培训方法和地点—开始培训—填写培训台账—做好培训总结

通过这一流程严把培训实施过程的各个方面。培训管理人员全程跟踪, 这样可以及时的了解讲师的讲课情况、员工的接收情况, 以及他们可以通过自身的专业素质来判断讲师所讲的内容是不是能够符合培训的目的。

(三) C (Check) 检查

检查培训计划的实施以及实施的情况。这一环节不是独立的阶段, 它贯穿于PDCA循环的始终。

我们在对培训的检查中采用四级评估, 即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

1. 反应层评估———对学员的反应进行评估。

每次培训进行中或结束后, 要向学员发放调查问卷, 评估学员对这一培训项目的反应, 学员是否感觉到培训项目有好处。内容可包括:培训内容的设计是否合理、培训时间安排是否得当、是否学到了新的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否用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你是否愿意参加这样的培训、培训讲师的教学方法如何等等。

2. 学习层评估——对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估。

培训结束后, 要对学员进行考试或要求学员上交培训心得。这一评估方式主要为了检查学员, 通过培训是否掌握了应会的知识和技能。切记, 如果员工没有学会, 那么培训教师就没有发挥作用。

3. 行为层评估——对学员受训后的行为是否发生变化进行评估。

这一评估主要是检查经过培训后, 学员是否有与工作有关的行为发生变化, 是否在行为上应用了学习到的有关概念或技能。此项评估应于培训结束后的三个月至半年内对其进行, 并做出具体分析, 及时总结培训的有效性, 并结合结果做出相应调整。

4. 结果层评估——对培训后在企业效益上的评估。

这一评估主要是检查学员行为的变化是否积极地影响了本单位的结果, 有多少与成本有关的积极后果是由于培训引起的, 学员经过培训之后是否对企业或他们的工作产生了更加积极的态度。

(四) A (Action) 处理

(1) 把执行措施计划成功的经验总结并整理成标准, 以便巩固提高。 (2) 把本项工作循环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出现的新问题提交到下一工作过程中去解决。在处理后又要回到计划阶段, 对上次循环中未解决的问题、新问题或者是在上一阶段不突出的问题但在本阶段成了主要问题的问题提出处理方案和计划, 然后再按PDCA循环去进行工作。

总结经验, 巩固成绩。把培训效果好的上升为“标准”, 在今后的培训中加以应用、推广。对本次培训存在的问题, 重新分析原因, 制定新的解决方案, 并转入下一年度培训, 进入新的PDCA循环加以解决。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PDCA循环。周而复始转动, 不断循环上升, 使得培训管理不断得以提升。

二、PDCA循环在培训中的意义

PDCA管理循环看似简单, 其实质却包含着认识的三次飞跃以及实践的三次飞跃。从认识的三次飞跃以及实践的三次飞跃高度认识PDCA管理循环, 将充分理解PDCA四阶段八步骤的重要意义, 并促进培训应用此思想和方法。

1.培训管理更加科学、合理。用PDCA循环指导企业培训, 可以杜绝培训项目制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使得培训项目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通过检查, 不断改进管理目标, 提升培训项目的策划水平。

2.能够规避培训管理的风险。用PDCA循环指导企业培训, 可以避免重复培训、无效培训、培训需求调查分析走过场等风险。

PDCA循环方法 篇9

1 基于PDCA循环的医保管理模型介绍

PDCA循环属于全面质量管理的质量控制方法[3], 它是对持续改进、螺旋式上升的一种科学总结, 现在已成为质量改进不可缺少的工具, 可以广泛应用于管理活动中。它包括计划 ( plan, P) 、实施 ( do, D) 、检查 ( check, C) 、处理 ( action, A) 4 个阶段[4]。这4 个阶段又包括8个步骤, 即: (1) 分析现状, 找出存在的问题; (2) 找出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各种原因; (3) 找出各种原因中的主要因素; (4) 针对主要因素制定解决措施并提出改进计划; (5) 执行所制订的计划和措施; (6) 根据计划的要求检查执行情况; (7) 总结经验, 巩固成绩, 把效果好的经验提炼为标准; (8) 把没有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进入下一循环[5]。PDCA循环思想的实质, 是确保完成今天的工作并开发明天的工作, 将这种思想运用于医院的医保管理模型, 也充分体现了现代医院医保管理的动态性、系统性。

医院医保管理的过程, 就是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实时检查、结果实现的过程, 这个特点决定了医院医保管理也可以运用PDCA循环。按照质量持续改进与提高的系统论观点, 运用PDCA循环原理, 可将医院医保管理模型表示为如图1所示。

2 基于PDCA循环的医保管理模型实施

2. 1 计划阶段

根据PDCA循环计划阶段的几个步骤, 结合我院实际情况, 将我院医保管理计划阶段分为医保管理现状分析、医保管理目标确定、管理重点分析这3 个步骤。

2. 1. 1 医保管理现状分析

从内部环境来看, 近几年我院就诊的医保患者逐年增多, 特别2012年搬入新大楼后, 编制床位增至1 800张, 再加上我院拥有重症医学中心、介入放射诊疗中心这两个江苏省专科 ( 病) 诊疗中心以及多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来我院就诊的医保患者快速增长。外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费用较高, 且康复医学科、老年科等由于其病人病程较长, 平均住院天数难以控制, 医保费用控制迫在眉睫。从外部环境来看, 我院虽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 特色学科在全国也具有一定影响力, 但是由于南京市三级医院众多、医疗市场的竞争也十分激烈。同时, 新医改方案要求公立医院加强公益性质, 公立医院利润会越来越低, 且政府补偿严重不足, 使许多医院入不敷出[6]。这就要求我院必须转变观念, 不仅要有优质的医疗服务, 还需要积极控制医保费用, 获取更多医保病人的支持, 在今后的医疗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1. 2 医保管理目标确定

我院将医保管理的最终目标定为医保费用指标不超支、争取略有结余, 具体目标为提高医护人员的医保政策知晓率、加大参保患者的权益保护以及控制各科室医保指标完成情况。

2. 1. 3 医保管理重点分析

由于我院2012 年搬入了新大楼, 吸引了众多重症病人、病情复杂的病人就诊, 医保费用增长幅度较大, 因此我院把医保管理重点放在参保患者的权益保护上。一方面控制好医保患者的住院均费, 为参保患者减少经济负担; 另一方面, 积极保护好参保患者知情同意权, 特别是使用自付比例较高和全自费药品、医用材料时的知情同意权, 为其提供多种就诊方案, 提高参保患者自助选择能力。

2. 2 实施阶段

医保管理的实施阶段分为医保政策宣传、设立和调整医保考核方案、建立医保沟通联络机制、加强日常监督检查。

2. 2. 1 加大医保政策宣传力度

我院医保办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医保政策的宣传, 一是编制南京市基本医保政策宣传册, 内容涵盖门慢、门特、门统、各种医保类别人员住院待遇等; 二是每月1 ~ 2 次的医保政策培训, 每次1 个科室, 对科室相关的医保政策进行讲解, 对病区医护人员的疑问进行解答, 并通过培训前后的试卷了解医护人员的医保政策知晓率; 三是在内网发布最新医保政策的通知, 使临床和职能科室都对最新的医保政策增加了解; 四是及时向院领导反映医保相关问题, 并在院周会上进行通报, 提高全院职工对医保问题的认识等。

2. 2. 2 设立和调整医保考核方案

根据医保中心设立的定额指标设立各个科室的指标, 并根据“超支扣费, 节省奖励”的原则设立医保考核方案, 在2013 年为适应医保中心的支付方式改革, 对相关科室的医保考核方案进行调整, 争取做到提高科室控费自主性, 降低医保费用支出。

2. 2. 3 建立医保沟通联络机制

为加强医院医保管理, 建立“院领导—医保办—各科科主任—科室医保联系人”的内部医保沟通机制, 并做好沟通记录存档; 同时也建立起及时的对外沟通机制, 形成问题反馈、解决、再总结的沟通联络体系, 为参保患者的医保难题提供快速解决通道。

2. 2. 4 加强日常监督检查

对科室医保费用实施实时监控, 发现超指标情况及时将数据反馈给科室, 并与科室主任、护士长、办公室护士进行沟通, 由科室负责人进行调整。同时, 加强日常监督检查, 了解各类医保人员的费用情况, 对使用频率过高的药品或医用材料进行筛查, 找出过度使用原因并进行解决。

2. 3 检查阶段

在医保管理的检查阶段, 首先制定医保管理绩效评价标准, 并对具体的评价标准进行定期考核, 年终进行管理效果评价。

2. 3. 1 绩效评价标准

将医保管理绩效评价标准分为三大块, 分别为员工医保政策知晓率、医保指标绩效、参保患者权益保护情况, 参保患者权益保护情况又分为参保患者知情同意和门诊咨询满意度两块。

2. 3. 2 实际成效

2.3.2.1医护人员医保政策知晓率情况

已到普外、肿瘤、肾科、血透室等多个科室进行政策培训, 内容涉及门慢、门特、定点透析等医保政策, 抽查医护人员进行医保政策试卷答题, 培训前平均分为62 分, 培训后平均分达100 分, 提高率高达61. 29% ( P <0. 01) 。

2.3.2.2参保患者权益保护情况

( 1) 参保患者知情同意: 2012 年至今每年抽查2 ~3 次, 每次抽查5 ~7个临床科室, 从部分科室不知道要填写此表格到全部认识到要给病人填写知情同意表, 填写《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知情同意书 ( 自付比例≥30% 的药品、自付比例≥40% 的诊疗项目) 》比例从不足50% 上升到100% 。 ( 2) 门诊咨询满意度: 2012 年开始在门诊医保咨询台提供门诊咨询满意度调查表, 了解参保患者门诊咨询满意度。调查显示, 参保患者对门诊咨询的满意度从2011 年的97. 06% 上升到2013 年的99. 70% , 通过门诊咨询后对医保政策了解均有所加深, 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1) 。

2.3.2.3医保总额指标完成情况

( 1) 医保指标完成情况: 2010 超当年指标达19%, 2011 年引入基于PDCA循环的医保管理模型后, 2011 年至2012 年医保总额均达到医保机构给定的指标范围内, 呈结余状态。 ( 2) 医保总额增长情况: 2010 至2012 年的医保总额逐年上升, 2010 年医保总额增长率达17. 27%, 2011年引入PDCA循环的医保管理模型后, 增长率降为12. 60% , 2012 年增长率基本与2011 年持平。

2. 4 处理阶段

2. 4. 1 局部政策修订

在具体执行医保管理政策时, 往往会出现一些突发状况, 这时就需要进行局部政策修订, 调整具体方案, 更好地解决具体问题。

2. 4. 2 总体政策修订

由于医保指标和支付方式的不断改变, 在制定医保管理总体方案时必须进行一定的政策修订。2011至2012 年, 我院总体医保管理情况较好, 但后期重症病人增长速度极快, 自付比例较高的药品和医用耗材使用率较高, 因此在下一个循环将重点解决自付比例较高的药品和医用耗材使用问题, 更好地保障参保患者的权益。

3 讨论

3. 1 基于PDCA循环的医院医保管理模式效果显著

PDCA循环是程序化、标准化的一种工作方法, 也是一种全面、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7]。本次建立的医院医保管理模式引用了PDCA循环原理, 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管理, 对参保患者的权益保护更加全面。不仅包括医保费用控制, 也包括医护人员对医保政策了解的程度以及参保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保障, 有助于促进我院医保管理的质量持续改进。通过成效评价, 医护人员的医保政策培训试卷分数提高率达61. 29%, 说明通过定期医保政策培训, 提高了医护人员对医保政策的知晓率, 能更好地与参保患者沟通和为他们提供服务。填写《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知情同意书 ( 自付比例≥30%的药品、自付比例≥40% 的诊疗项目) 》比例从不足50%上升到100%, 提示通过定期的科室检查和沟通, 增强了医护人员对参保患者知情同意保障的意识, 有助于提高参保患者自主权、控制医疗保险费用。参保患者对门诊咨询的满意度从97. 06% 上升到99. 70% , 通过门诊咨询后对医保政策了解均有所加深, 说明医保门诊咨询对增强参保患者满意度、缓解医患矛盾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医保费用方面, 医保总额虽然逐年上升, 但增长率逐渐放缓, 从2010年的17. 27%降为2011 年的12. 60%, 2012 年增长率基本与2011 年持平, 且医保支付额从2010 年的超指标19%到2011、2012 年达到在医保指标范围内, 呈结余状态, 提示基于PDCA循环的医院医保管理模式较好地完成了医保费用控制的任务, 实现了管理的预订目标, 更好地维护了参保患者的权益。

3. 2 基于PDCA循环的医院医保管理模式改进措施

PDCA循环中的处理阶段将本次循环未解决的问题进入到下一循环中解决, 是一种循环不止的科学程序。同时, PDCA循环也是大环套小环的管理, 如果将医院医保管理看作一个大的PDCA循环, 那么各个步骤中也会出现一个个小的PDCA循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重视这一特征, 不断地修订政策和改进管理。医院必须充分重视医保管理, 从降低成本、控制医保费用不合理增长等方面努力, 提高管理水平[8]。一是主动适应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 调整医保费用控制政策。按临床路径进行单病种付费[9]已成为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方向, 我院要进行临床路径的成本核算, 加强与临床科室主任的沟通, 引导医护人员转变固有思想, 更积极主动地进行医保费用控制。二是应用医院信息技术平台, 体现现代化科学管理思想。通过与医院信息科的沟通, 增强在HIS系统中的管理权限, 缩短获取管理信息的周期、增强医保数据的准确性, 节约管理成本、提高医院医保管理效率。

摘要:目的:运用PDCA循环原理建立医院医疗保险 (简称医保) 管理模型, 完善医院医保管理持续改进长效机制。方法:引用PDCA循环思想, 建立医院医保管理模型, 进行医保管理规划、实施、控制及修订。结果:建立医院医保管理模型后, 医护人员的医保政策培训提高率达61.29% (P<0.01) , 填写《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知情同意书 (自付比例≥30%的药品、自付比例≥40%的诊疗项目) 》比例从不足50%上升到100%, 参保患者对门诊咨询的满意度从97.06%上升到99.70% (P<0.01) 。医保总额增长率逐渐放缓, 且医保支付额从2010年的超指标19%到2011、2012年达到在医保指标范围内, 呈结余状态。结论:基于PDCA循环的医院医保管理能有效控制医保费用, 维护参保患者权益。

关键词:医院,医疗保险管理,PDCA循环

参考文献

[1]阚全程.PDCA循环在医院战略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医院管理, 2009, 29 (8) :47-49.

[2]林智平.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住院费用控制管理水平[J].中国医疗保险, 2009, 6 (1) :51-52.

[3]王宗凯, 肖诗唐.质量改进的策划与实施[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88-89.

[4]朱敖荣, 戴志澄, 毛磊.管理学基础[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4:153-154.

[5]张鹭鹭, 李静, 徐祖铭.高级医院管理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7:8-10.

[6]刘姝华, 李锐, 饶刚.公立医院内部市场化管理的思考[J].现代医学, 2012, 40 (2) :231-233.

[7]郭莺, 黄玉琼, 钱邻, 等.PDCA在医院医保总额预付制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保险, 2012, 5:54-56.

[8]张璐璐, 张开金.医疗保险费用结算方式对住院医疗服务效率的影响及对策[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30 (6) :953-955.

PDCA循环方法 篇10

1 计划阶段

根据PDCA循环计划阶段的几个步骤,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将缩短医院医保病历审核时间的计划阶段分为审核现状调查、根本原因分析以及确定管理目标三个步骤。

1.1 审核现状调查

医院医保病案审核针对的是金额超过三万元的大额住院病历。因肿瘤病人的特殊性,往往病情较为复杂,伴随疾病较多,用药复杂,因此以往已形成一套医院的审核流程。目前病历审核流程为:主管医师负责填写《自费协议书》及《适应症备案表》,主班护士进行核对,之后由配送人员在病人出院前一天或出院当天将出院材料送到医保处审核;医保处审核人员依据病人的自费协议书及适应症备案表,与费用清单一一核对,检查项目及单价是否正确,是否存在违反物价规定的收费,是否按医保规定正确区分公费与自费,文本书写是否规范,出院带药是否符合医保规定等。如审核通过,直接送到出院处结账;如审核未通过,则以《返修通知书》的形式返回各病区进行返修,修改后送到出院处结账。出院处负责在医保病人出院后第三个工作日通知病人来院办理结账手续[3]。

1.2 根本原因分析

住院病历审核可能涉及到医疗过程中各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耗时过长都会导致问题堆积,延长审核时间,降低患者满意度。针对我院目前医保病历审核流程,医院医保处通过对专门负责病历审核的工作人员现场访谈、调取既往审核登记数据、以及科室内部集体讨论,对各种导致审核时间延长的原因进行了详实地分析,整理并描绘成特性要因图(图1)。分析主要原因包括:主管医师对医保政策不熟悉、事后补填文书易造成遗忘;主班护士对出院资料进行核对时条目繁琐、费时费力、部分药品及卫材的使用情况需等待医生回复后再做判断进行核对;文书全部手工填写,不仅费时费力,还极易造成错误引起返修;配送人员未能及时送达或领取返修病历等。

1.3 确定管理目标

影响医保病历审核时间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但也有主次之分。以重要性原则及成本绩效原则为出发点,基于问题原因的分析确定问题根源所在,重点处理主要问题,以取得良好的管理绩效。在经过小组讨论后,将本次改善重点定为规范送审流程、引入信息化工具辅助临床填单以及增强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

2 实施阶段

2.1 规范审核流程明确时间节点

一个规范化流程对医保病历审核工作十分重要,它不仅可以增强工作的时效性,还可以明确责任,做到对各方有效监控。所以,为了缩短审核时间,需要在各环节严格遵守时间节点,提高整体效率。既往我院已有相应流程,此次再次向临床科室强调送审时间,并记录下晚送晚取的科室,电话加以提醒,同时收集汇总到当月《科室医保工作建议书》中,提示科室领导,以便强化管理。

2.2 强化责任意识纳入绩效考核

返修一直是制约医保病历审核时间的重要环节。为提高科室人员重视程度,降低医保病历返修率,在绩效考核中增加科室病案管理权重。既往绩效考核中虽对返修率有所规定,但因尺度较为宽松,科室普遍未扣分。此次加大此项指标的分值,同时根据全院平均水平,制定较为严格的扣分区间,能增加科室重视程度,有效降低返修比例,从而提升审核效率。

2.3 建立辅助系统信息助力审核

以往医保文书填写工作是由临床医生和护士对照病人费用清单,手工填写;同时由于是事后填写,容易遗忘用药原因,需要查找医嘱或询问开单医生,经常造成错误,引起病历返修,延长审核时间。为减轻临床工作压力,同时改变依赖事后回忆的工作模式,医院建立了事前判断、事中调整、事后审核、电子化打印的信息系统,以取代医生及护士手工填写,极大地减轻了临床一线工作量,全面提升了工作效率。具体流程:医生在开医嘱时根据适应症内容提示,对有使用限制的药品、检查、治疗进行公费与自费区分;如符合医保适应症,则把相对应的适应症内容进行下拉点选;如不符合医保适应症,则把该条项目的费别点选为自费;在病人住院期间医生可以随时对点选内容进行自审、修改及调整;在病人出院时直接将医保文书打印,随其他出院资料一同送至医保处进行病案审核。详见图2。

2.4 全员培训系统实时沟通跟进

在系统调试阶段挑选内外各一个科室进行为期三个月试用,在临床科室试用阶段发现任何问题及改进空间及时与信息部工程师商讨,进行优化。经过试用后,实现优化的内容包括:分时段打印、有无医保适应症限制项目的颜色区分、系统智能排序及简化进入路径等。在召开医保专管员大会进行系统培训后,对于提出需求的科室逐一进行一对一辅导。

2.5 沟通反馈机制提升责任意识

通过多渠道宣传近期造成拒付的问题,提示其他医生避免类似情况发生。在医保病案审核过程中,按月将各科室造成返修的问题归类,集中反馈给医保专管员,形成良性改进循环,同时统计各科室医保审核拦截金额,定期公布,提高科室重视。

3 检查阶段

全院自2015年3月开始全面使用医保病历过程化审核程序,并配套推进相应改进措施,至今已有半年,现将医保病案审核效率改进情况与去年同期进行对比。改进前大额医保出院病历总审核数为759份,人均日审核3.55份;改进后大额医保出院病历总审核数为1010份,人均日审核4.72份,提高了33.1%;同期住院拒付金额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审核效率的提升并没有以牺牲审核质量为代价。

4 处理阶段

本阶段需要对检查阶段的结果进行处理,肯定成功经验并予以标准化;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也要总结经验教训,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在本次提高医保病历审核效率的改进过程中,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并且在现阶段尚未发现问题,因此需要以标准化作为处理阶段的重点工作,并且使其成为促进医院医保工作发展的动力。在审核流程方面,我们将送审时间节点和督办常态化,设立了审核专员完成数据审核工作;在绩效考核方面,我们细化了扣分标准,并将其提交医院管理层以待正式纳入日常考核;在辅助系统方面,将各科室在上一阶段反馈的操作问题和系统问题及时与信息部工程师进行沟通和改进;在操作培训方面,我们编写了审核系统操作流程,帮助临床医生及护士更好地学习、使用系统;在反馈机制方面,我们通过建立专门的微信群和公共邮箱将反馈手段多样化和便捷化。相信在标准化手段的推动下,医保病历审核效率将会进一步得到提升。

医保病历审核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工作,而其流程的改进和效率的提高更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保证其顺利实施及持续性发展。PDCA循环应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和处理方法,在我院的医保病历审核工作中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孔令义,刘炳芬.医保病历审核在医保管理工作中的作用[J].价值工程,2012,31(30):300-301.

[2]蒋阿凤,包思敏,张云,等.基于PDCA循环的医院医保管理研究[J].现代医学,2014,42(5):539-542.

上一篇:多热源联网供热下一篇:系统节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