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专业化

2024-06-10

柔性专业化(精选十篇)

柔性专业化 篇1

一、设置柔性专业方向的必要性

1. 高职教育的要求

以市场需求为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 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根本要求, 作为高等教育组成部分的高职教育一直强调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 紧紧围绕产业、企业的需求导向。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当突出职业性、行业性的特点, 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研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专才”岗位实际能力问题, 而不能搞“一刀切”。每一所职教院校在确定其培养目标时, 都应该充分考虑学校所在地的区域经济, 把区域性作为高职培养目标定位的地方特色, 因地制宜地确定培养目标。

2. 行业和新兴行业发展对复合人才的要求

作为市场经济中各行各业获得利润的核心环节, 营销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其在人才市场上的反映, 就是每当行业对人才出现集中需求时, 首当其冲的是市场营销类人才。资料表明, 近20年来, 我国医药行业保持近17%的年增长率, 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朝阳产业, 未来3年~5年, 将需要100万个医药营销岗位。另据报道, 今年以来, 通信、汽车、快速消费品及石油能源等四大行业人才需求大, 且有较明显的人才缺口, 其中市场营销类人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今后几年, 通信业市场营销服务人才比重将超过技术人才。汽车业最为紧缺的人才除了研发机械工程师外, 销售与市场人员的新增工作机会将非常可观。此外, 房地产、金融、保险、快速消费品目前市场营销人才供不应求。

然而, 不同的行业, 对人才的知识和技能有特殊的要求。从医药营销人员的现状看, 目前中、小型医药企业从事医药营销的人员可分为3类:一是经验型, 这类营销人员既没有医药学教育背景, 又缺乏市场营销学知识, 营销手段简单, 效率低下。二是医药型, 这类营销人员毕业于医学或药学专业, 医药学知识丰富, 具备较强的学术推广能力, 但营销能力有所欠缺。三是营销型, 这类营销人员具备营销专业知识, 但缺乏医药学知识, 无法领会医药营销的重点和特点, 难以胜任学术推广工作。我国中、小型医药企业要做大、做强, 需要既懂营销管理又有医药技术背景的专业人才。其他行业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如工业品, 房产等。企业在招聘中也特别强调行业经验, 行业知识、技能。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 主要是随着行业的发展和业内竞争的加剧, 营销人员需要具备更加专业的产品知识, 技术素养和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把握。行业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大, 这就是企业需要既有一定的营销理论知识和技能, 又要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应用型营销人才的原因。各行各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客观上要求学校应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营销人才, 柔性专业方向就是其针对这种问题, 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方案。

3. 社会对营销人才多元化倾向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企业规模的扩大, 竞争的加剧和系统的健全, 营销正在从“跑单帮”时代过渡向“组织化、体系化营销”时代。营销的岗位、职责划分日趋精细, 对营销人才的要求也从“全能型”向“专业型”转变, 社会呼唤各类营销专才的出现, 如策划专才、谈判专才、调研专才、传播专才、公关专才、广告专才、推销专才、渠道专才等。另外, 社会急需中高层次营销管理人才, 据统计, 2007年最热门的营销职位包括品牌经理、产品经理、城市经理、大区经理、渠道经理、重点客户经理等, 可见社会对营销人才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营销岗位的层次看, 分为高层、中层、基层三类营销人才。高层营销人才是从事企业营销决策的专家型人才, 如企业的营销总监或营销副总等, 这类人才目前在市场上很抢手。中层营销人才是企业产品营销策略的制定、组织和实施者, 他们是营销部门内的各分部门负责人、各个区域的营销主管, 负责一个部门或一个地区的营销工作, 如销售经理、市场经理、企划经理、市场调研经理、广告经理、公关经理、客户服务经理、区域营销主管等, 这类人才目前也是市场所急需的。基层营销人才是向中间商、消费者宣传推销产品的一线营销人员, 如业务员、导购员、理货员、促销员等, 这类人才的市场需求量较大, 但进入门槛不高。

从营销岗位的工作内容看, 分为销售类、市场类、客户服务类、营销管理类四类营销人才。销售类主要是企业销售部门的人员, 包括业务员、理货员和销售经理人员, 所有产品的最终销售基本上都要由他们完成。市场类主要是企业市场部门的人员, 工作包括市场调查、策划、公关、广告、促销等, 他们是以发现需求和启发需求为工作核心。客户服务类主要是企业客户服务部门的人员, 包括售后服务人员、处理顾客投诉人员, 如销售工程师、售后技术支持人员等。营销管理类营销人才, 主要是企业中高层营销人才, 包括公司各级营销主管人员, 主要负责做市场研究、营销计划、建立和有效管理营销团队, 制定合理的团队营销目标和激励、考核机制、营销监督等。

营销人才的专业性需求, 要求学生在全面了解营销岗位层次和内容的基础上, 集中个人优势和精力, 在某些方面有所特长, 以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并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 人才培养的个性化需求

同质化的人才与同质化的产品一样缺乏市场竞争力, 目前的营销人才培养忽视个体差异, 趋于同质化。很多学市场营销的学生没有充分了解专业, 其职业要求与个人性格能力是否匹配, 选择了并不适合自己兴趣或特长的专业, 学习动力不足, 效果不佳, 更难谈到根据自身情况深入钻研某一专业方向。学生没有选择的机会来挖掘个人潜力, 体现不出学生个体的特性, 个人就业竞争力也难以形成。另外, 平均分配专业学习时间的培养方式, 使学生专业发展兴趣或擅长专业领域得不到引导。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 各个方向都必须等量投入, 知识面虽然拓宽了, 但专业纵深方向知识钻研不够深入, T型知识结构没有形成, 知识深度和社会需求脱节。

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 其个性、气质、能力有很大的差异, 不少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对未来的职业心怀恐惧, 觉得与自己的条件和志向相去甚远, 特别是跑业务, 有较大的挑战和风险, 所以有些学生干脆在学校就另做打算, 转向别的专业。其实营销是个职位群, 也包括行政人员和财务等岗位, 学生完全没有必要过早放弃专业或散失兴趣、信心。职位群最常见的职位有三个:市场营销、销售和客户服务。三种职位对人的要求不同, 市场营销的职位主要做市场研究、营销计划、制定考核制度、组织设计、营销监督工作, 在办公室工作, 更多的工作特点是动脑;销售的岗位是面对客户打交道, 是一线的工作, 是在外面跑。对人的要求是沟通能力强, 吃苦耐劳、较强心理的承受能力;客户服务也是在营销的范畴内, 主要解决用户投诉、退货、定期保养等问题, 工作需要耐心, 从内心尊重顾客, 理解顾客, 换位思考。这三种职位对人的要求不同, 基本可以满足学生不同个性。可见设立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专业的柔性方向, 可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培养异质化人才。

二、现有市场营销柔性专业方向分类

搜集国内高校市场营销本科的有关资料, 发现设立柔性专业方向的院校不多。湖北经济学院设立了市场营销专业 (连锁经营管理方向) 、市场营销专业 (预备经理特色班) ;江苏三江学院设立市场营销管理专业 (物流管理方向) (本科) ;沈阳药科大学设立 (医药) 市场营销专业;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设立了市场营销 (营销工程师、国际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会展营销专业方向) 。吉林农业大学设立汽车营销专业等。综合其他资料, 市场营销柔性专业方向大致可作如下分类:

1. 根据行业分类

汽车营销金融、保险营销传媒经营房地产营销

工业品营销医药营销服装营销服务营销

2. 根据经营模式分类

连锁经营管理特许经营管理传统经营管理

3. 根据产品的属性分类快速流转品耐用消费品

4. 根据职业岗位

预备经理销售代表营销策划

5. 其他分类

物流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移动商务

三、柔性专业方向选择的原则

柔性专业方向实质上是专业细分, 细分时应把握以下原则:

1. 显著性原则

柔性专业方向的产生源于经济发展、竞争加剧导致的行业分化和专业化的需求, 在设置市场营销柔性专业方向, 一定要深入各个行业和岗位进行市场调查, 邀请企业中有实践经验的市场营销从业人员和各个行业的代表进行论证, 要从当地相关产业体系出发, 从各个行业和岗位的实际情况出发, 设置所需专业方向。

2. 经济性原则

从柔性方向细分的分类看, 种类较多, 开办如此细分的柔性专业方向会增加学校的成本负担, 而且隔行如隔山, 对很多院校来说, 可能并没有这种实力和条件去开办如此细分的方向, 在运作时应充分发挥校内优势资源, 积极探索校际合作, 校企合作的方式。也可由学校配备专业方向导师, 指导学生确定专业方向和职业意向,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性别、性格、专长、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因素来选择一个理想行业, 然后由导师指导他们用营销的思维去掌握该行业的相关知识:该行业目前总体的发展态势, 宏观的环境, 业内的布局, 业内的主要企业和品牌, 该行业的目标市场, 市场细分, 购买者情况分析, 各个企业的4Ps等来掌握了全面的行业知识。

3. 灵活性原则

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短期 (1年至2年) 预测, 及时调整专业方向, 灵活而主动地适应社会对各种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职业院校开设什么样的专业方向, 从某种角度来说, 并不完全取决于职业院校自身, 并不是职业院校的教师能开设什么方向, 就开设什么方向, 而是主要取决于企业和学生的需要。凡是企业和学生需要的方向, 职业院校都有责任积极创造条件去开设, 凡是企业和学生暂不需要的方向, 职业院校即使有条件开设也不应开设。而且柔性专业方向是动态的, 今天深受学生欢迎的方向, 并不意味着明天就一定受欢迎, 当前暂时不受欢迎的方向, 并不意味着以后就一定不受欢迎。它是一个活跃的市场, 不断地增加新的方向, 同时又将一些不合时宜的方向淘汰。

参考文献

[1]张成垣:市场营销类人才需求强劲[N].立业周刊, 2007-07-11[1]张成垣:市场营销类人才需求强劲[N].立业周刊, 2007-07-11

[2]廖远兵:营销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实践性与行业适用性[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3[2]廖远兵:营销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实践性与行业适用性[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3

[3]刘君:市场营销人才的市场需求状况与供给问题研究[J].市场周刊, 2007.9[3]刘君:市场营销人才的市场需求状况与供给问题研究[J].市场周刊, 2007.9

海南柔性引进人才 篇2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快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进一步完善我省柔性引才机制,吸引海内外人才参与国际旅游岛建设,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柔性引才是指我省用人单位在不改变省外人才的人事、档案、户籍、社保等关系的前提下,吸引省外人才通过顾问指导、短期兼职、候鸟服务、退休返聘、对口支援及其他适宜方式,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第三条 柔性引才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总体思路和“市场调节、政府引导、契约管理、绩效激励”的运作方式,在省委、省政府和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在相关党政职能部门的支持配合下,以用人单位为主体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 引才标准和方式

第四条 结合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我省柔性引才的重点领域包括:

(一)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

(二)以集约、集群、园区化、高科技为基本定位的新型工业;

(三)以做优做强热带产品为特色的现代农业;

(四)以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服务南海资源开发保护为主要职责的海洋经济;

(五)以适应城市化需要、满足公共管理社会服务职能的基础设施建设;

(六)以适应共建共享幸福家园为追求的社会事业;

(七)以满足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生态环境建设。

第五条 柔性引进的人才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能够满足我省用人单位的合作需要,能够显著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

(三)具备来琼开展智力服务所需的良好身体条件,有健全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及其他社会保险;

(四)年龄原则上不超过70周岁,特别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可适当放宽;

(五)不存在法律法规规定不得流动的情形;

(六)仍在岗工作的,能与本人全职所在的工作单位就来琼开展柔性智力服务事宜达成一致意见。

第六条 我省开展柔性引才的用人单位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注册地在海南行政区域内;

(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经营或运行状况良好;

(三)有明确的智力、技术、项目合作需求和具体的合作事项;

(四)能够按照市场化方式为柔性引进的人才提供良好的报酬福利和适宜的工作生活条件。

第七条 我省用人单位柔性引进省外人才的主要方式包括:

(一)顾问指导:通过聘请省外人才担任顾问的方式,吸引其提供战略咨询、技术指导、业务拓展及其他相关方面的智力支持;

(二)短期兼职:通过聘请省外人才定期或不定期来琼进行短期兼职服务的方式,吸引其提供科学研究、课题攻关、课程讲授、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工艺改造、项目开发及其他相关方面的智力支持;

(三)候鸟服务:通过聘请旅居我省休养度假的“候鸟型人才”在琼开展服务的方式,吸引其提供科学研究、课题攻关、课程讲授、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工艺改造、项目开发及其他相关方面的智力支持;

(四)退休返聘:通过返聘已经退休的省外人才来琼工作的方式,吸引其提供科学研究、课题攻关、课程讲授、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工艺改造、项目开发及其他相关方面的智力支持;

(五)对口支援:通过与省外用人单位签订整体合作协议的方式,吸引其轮流选派本单位优秀人才,集中、定向、定期为我省相关用人单位提供对口智力支援;

(六)其他适宜方式:经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的其他柔性引才方式,如服务外包、人才租赁等。

第三章 管理和服务

第八条 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依托国内知名商业招聘网站、我省网上人才市场及其他适宜渠道,搭建柔性引才网络信息平台,及时发布柔性引才需求信息,吸引省外人才同我省用人单位对接洽谈并来琼开展柔性智力服务。

第九条 相关党政职能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能定位,主动与省外人才密集的用人单位洽谈对接,拓展柔性智力引进方面的合作交流,为我省用人单位柔性引进人才提供渠道和支持。

第十条 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省委宣传部负责引导省内外主流媒体对我省柔性引才工作进行宣传报道,扩大我省柔性引才工作在省内外人才群体中的知晓度和影响力,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柔性引进人才的良好舆论氛围。

第十一条 我省用人单位在开展柔性引才工作时,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时与柔性引进的人才或其全职所在工作单位签订顾问指导协议、短期兼职协议、候鸟服务协议、退休返聘协议或对口支援协议等。协议应充分明确相关各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主要内容包括:

(一)柔性引才的方式、工作时限、工作目标和相关要求;

(二)保密、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三)人才在柔性引进期间的劳务报酬、福利待遇;

(四)人才在柔性引进期间的医疗、意外伤害及其他相关方面的补充保险;

(五)人才在柔性引进期间创造产生的专利成果的使用、归属和转让等事宜;

(六)双方需约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二条 柔性引进的人才在我省开展智力服务期间,我省相关用人单位应为其建立临时档案并做好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第十三条 柔性引进的人才聘期在1年以上的,经本人提出,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按规定程序向其颁发《海南省柔性引进人才聘任证书》,作为其本人和我省相关用人单位享受相关优惠待遇、参与表彰奖励的重要凭证。

柔性引进的人才申请办理《海南省柔性引进人才聘任证书》时应提供下列材料:

(一)《海南省柔性引进人才聘任证书申请表》;

(二)合法有效身份证件、学历学位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以及能够佐证其业务水平的相关证明材料;

(三)与我省用人单位签订的柔性引才协议以及相应用人单位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社会团体法人证书、民办非企业登记证书、党政机关介绍信或同类证明材料)。

《海南省柔性引进人才聘任证书》的申办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和省属单位归口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各市县用人单位柔性引进的人才按规定程序向本市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办理申请,省属企事业单位柔性引进的人才向其所在单位的上级部门提出办理申请。市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属企事业单位的上级部门应在收到办理申请后的10个工作日内对申报资料的真实性进行核查,并签署意见报送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于符合条件的申报人选,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收到申报材料后的10个工作日内发放聘书。

《海南省柔性引进人才聘任证书》有效期与持有人的柔性引才协议聘期相当,最长不超过3年,逾期自动失效。有效期满需要延期的,应至少提前30个工作日提出申请。

柔性引才协议因故提前终止的,我省用人单位应及时向柔性引进的人才收回《海南省柔性引进人才聘任证书》,并按规定程序上交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十四条 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协调各市县和相关党政职能部门建立柔性引进人才信息库,对已办理《海南省柔性引进人才聘任证书》的人才进行信息采集和定期更新;并负责协调各市县和相关党政职能部门开通柔性引才网络服务窗口,指定专人受理相关用人单位和柔性引进的人才的咨询、申请、意见和建议。

第十五条 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负责对我省相关用人单位进行柔性引才绩效评估。

绩效评估每年集中开展一次,评估结果作为用人单位享受相关优惠待遇的主要依据。用人单位可自主选择是否进行申报。用人单位参加过一次绩效评估后,应间隔一个方可进行下一次申报。

绩效评估主要程序:

(一)通知发布: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绩效评估通知,组织开展柔性引才工作满1年且上一未参与柔性引才绩效评估的用人单位进行申报;

(二)单位申报:用人单位根据通知要求,按照柔性引进人才的不同专业(行业)领域,按规定程序向相关党政职能部门报送《海南省柔性引进人才绩效评估申报表》、《柔性引进人才使用情况报告》、《海南省柔性引进人才聘任证书》及相关佐证材料;

(三)专业评审:相关党政职能部门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进行核查,邀请相关专业(行业)领域的高级专家组成项目评估专家组,对相关用人单位开展柔性引才工作所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进行全面评估和实地考察,并形成绩效评估报告和专家推荐意见;

(四)综合复审: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科技厅邀请相关领域的高级专家组成综合复审专家组,对专业评审结果进行复审,并形成专家复审意见;

(五)公示报批:专家复审意见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等三类,经公示后,由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请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核准,核准为优秀的绩效评估结果由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社会公布。

第四章 优惠待遇

第十六条 柔性引进人才在我省工作生活期间,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凭《海南省柔性引进人才聘任证书》,享受下列优惠待遇:

(一)在科技项目立项、科技成果奖励等方面,可享受我省同类人员待遇;

(二)持有《海南省柔性引进人才聘任证书》满1年的,可在我省参加职业(执业)资格考试和登记;

(三)可在我省就近申办前往香港、澳门地区旅游的手续;

(四)外籍人才需多次临时出入境的,可根据受聘期限办理有效居留许可证;

(五)可按我省人才安居工程专项政策的有关规定,免费或以优惠价格租住人才公寓;

(六)符合《海南省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大师级人才”和“杰出人才”标准的人才,可在指定医疗卫生机构享受就医绿色通道服务;

(七)可在指定时间段内,以优惠协议价格游览指定景区、入住指定酒店;

(八)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的子女可在我省接受义务教育,并按有关政策办理就读手续;

(九)柔性受聘满2年,且评奖当年仍在我省开展柔性智力服务的,可申报参评“海南省人才功勋奖”,入选者根据《海南省人才奖励办法》(琼发〔2012〕7号)享受补充优惠待遇;

(十)柔性引才协议聘期不少于5年,且每年在我省工作时间不少于3个月的,可申报参评“海南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入选者根据《海南省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办法(试行)》(琼发〔2009〕6号)享受补充优惠待遇。

第十七条 我省用人单位柔性引才绩效评估结果为优秀的,享受下列优惠待遇:

(一)根据柔性引进人才实施项目的实际情况,由省人才工作专项经费一次性给予10—200万元项目经费资助,专项用于后续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工作;

(二)自绩效评估结果公布之日起2年内,由柔性引进人才主持申报、以我省用人单位名义(排名第一)承担的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课题),尚未享受过省级经费配套支持的,由省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一次性给予40%的配套经费支持,最高额度不超过200万元,专项用于科研项目(课题)实施;

(三)自绩效评估结果公布之日起2年内,由柔性引进人才在我省用人单位主导建设并被批准认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尚未享受过省级经费配套支持的,由省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一次性给予100万元配套经费支持,专项用于相应实验室(研究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采购和科研项目(课题)实施;

(四)自绩效评估结果公布之日起2年内,与柔性引进人才共同开展的、符合相关政策规定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可优先申报省产学研一体化专项资金;

(五)自绩效评估结果公布之日起2年内,柔性引进人才的劳务报酬可在单位成本中列支。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用人单位和柔性引进人才应相互尊重对方的合法权益,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按合同约定开展合作。柔性引才过程中发生争议的,可通过协商、调解或仲裁等方式解决。

第十九条 严禁通过签订虚假协议、谎报工作业绩等方式骗取柔性引进人才优惠待遇,对弄虚作假的个人和单位,取消《海南省柔性引进人才聘任证书》申办资格和柔性引才绩效评估申报资格,追缴已享受的优惠待遇,并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第二十条 柔性引才工作经费从省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中列支,按实核拨,专款专用。

第二十一条 各市县可参照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柔性专业化 篇3

【关键词】中职生;学前教育;柔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越累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学前教育专业作为中职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将来的教育对象是幼儿,所以对这个专业学员的综合素质、思想品德、职业素养等的要求非常高。本人作为中职学前教育管理专业的教育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班主任柔性管理应用的现实意义谈几点看法。

一、要热爱、尊重每一个学生

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学习能力都会有所差异,但是对于班主任来说,应该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因为他们成绩差就歧视他们,也不能因为他们学习成绩好、专业能力强就给予他们特殊对待,要一视同仁,热爱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这样才能有效开展柔性管理的工作,而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也是开展柔性管理的第一步。有一位名人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主要品质,就是热爱学生。”随着教育体制的变革和创新,当前班主任跟学生之间的沟通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师必须要在关心、爱护、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跟他们进行有效沟通,并积极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他们真正的学习需求和生活需求,从而给予他们真正的引导和帮助。当前社会,很多人都对幼师这个职业有些误解和偏见,他们认为幼师没有前途,也没有出息。这些也都会影响到中职学校学前专业的学生的心理和思想,这时班主任就要积极引导学生,并以身作则,给学生做好榜样,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和积极性,从自己的行为去感染学生,让学生认识到教师这个职业的积极作用,从而从思想上改变学前专业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和理解。同时,班级每周都会开班会,班主任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开展一些如《我爱我所学的专业》《你对自己职业的认识和规划》《你所理解的幼师职业》《幼师所必备的一些品质》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去积极了解专业知识之外的一些知识,让学生对他们未来的职业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和认识,从而便于他们对自己未来职业的一些规划,并按照这些规划来严格要求自己,使得自己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幼师,从而对幼儿的教育事业有所贡献。

二、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积极影响学生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发展。对于中职学校的学前专业的学生来讲,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也是同样重要的。因此班主任应该积极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来影响学生,引导学生,从而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并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这样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班主任高尚道德情操的影响下,也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从而有助于自己以后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班主任可以定期给学生播放一些幼师的工作画面、片段等,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这些做法是不是正确、是不是合理,是不是有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这样学生在平常的观看、学习中也能积极学习别人的一些优秀品质,从而有助于他们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同时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些关于幼教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幼师和幼儿,积极参与到这些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去,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并且教师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让他们正确认识这些活动,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三、用爱心去感染学生

爱是无私的,也是伟大的,爱可以成为班级工作顺利开展的动力,因此中职学校学前专业的班主任应该实施爱心教育,从而确保柔性管理的顺利开展。班主任只有心中有爱,就可以积极跟学生进行沟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他们的真实想法和实际需求;班主任只要心中有爱,就会用期待、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班主任只要心中有爱,就能用宽广的胸怀去包容学生、理解学生,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班主任的爱,班主任的用心良苦。班主任只有实施爱心教育,才能积极发现学生身上的不足和缺点,从而通过一些有效的手段积极解决这些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也能有助于他们以后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如在一个课间,班主任路过教室,看到两个学生在争吵,还由争吵演变成了动手打架。班主任走向学生,学生看到班主任来了之后,都低下了头,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一样等待教师的批评。但班主任一上来并不是严厉批评他们,而是询问他们为什么打架,然后帮助他们分析打架是不对的,这件事情明明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为什么偏要用最差的一种方法来解决呢。这两位学生在班主任的引导和分析下,也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都向对方诚恳的道歉。最后,班主任还问学生,如果你以后遇到班级里的学生打架或是闹矛盾,你该怎么办呢?这两位同学分别给出了较为理想的答案,这样班主任不但有效地解决了这次打架问题,还能让学生积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行有效改正。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的班主任的柔性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更是这样。因此,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班主任,应该结合专业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开展柔性管理工作,从而促使学生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闻静.对中职生进行柔性管理探析[J].文教资料,2010(32).

[2]郑勇.论柔性管理在现代学校管理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04(5).

[3]陈洁丹.柔性管理理论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4]张玉芳.班主任管理中柔性管理方法的应用[J].中国城市经济,2011(1).

测绘专业柔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篇4

一、探索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施柔性教学

高职测绘专业是培养掌握现代测绘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能从事测绘内外作业岗位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院工程测绘专业在吸收和借鉴兄弟院校成功经验基础上,深化改革,实施了工学交替的“2+0.5+0.5”柔性人才培养模式。其中,“2”是指两个阶段的在校专业学习(第一学年和第四、第五学期,或第一学年和第三、第五学期);第一个“0.5”是指以校方为主,校企共同实施的企业项目生产实践;第二个“0.5”是指第六学期以企业为主的顶岗实习。“2+0.5+0.5”柔性人才培养模式显著的特点是两阶段的学校学习与两阶段企业锻炼的“工学交替”,特别是通过两个“0.5”的“学做一体”企业实际生产锻炼,达到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的目的,实现了专业教学与生产实践锻炼相结合。

该专业以企业与学校、技术与技能、素质与能力等多纬度构建课程体系。以普通测绘仪器为基础,以测量仪器操作与维修、测绘数据处理、分析和应用为核心,整合开发模块化项目课程。培养基本技能、构建岗位能力、提升综合能力,构建以模块化课程相对应的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形成学校与企业培养互交、素质教育与职业能力互渗、教学组织与企业生产柔性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

“2+0.5+0.5”柔性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柔性体现在:一方面是第一个“0.5”,可以是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甚至第五学期,也可以是学生假期期间。它改变了人才培养方案刚性、僵化不能适应企业需要的问题,解决学校学生实习与企业生产时间不合谐、任务不合谐的矛盾。2009年放暑假前,南阳市三维测绘有限公司在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承包的地籍测量任务因人员、设备不足将无法按工期完成任务,希望学院安排学生到江西赣州协助企业测绘1:500地籍图,我院及时调整专业计划,安排4名教师和一个班学生利用暑假,帮助企业完成工程测绘任务,使企业按期顺利交工。通过此事也使三维测绘公司与我院的合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另一方面是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根据测绘行业的发展需求和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与顺序。学院在实验实训室建设上遵循“满足教学、适应生产、兼顾研究”的原则,投入一百多万元更新和购置了最新的测绘仪器。并制定和实施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构建了顺应工学交替、柔性教学的管理机制。

二、注重校企深层次合作,搭建“教学做合一”平台,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养

校企合作是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然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形式至今还处于浅层次的初级阶段和刚刚开始的中层次的起步阶段。究其原因,校企之间没有形成深层次的经济关系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2+0.5+0.5”柔性人才培养方案是建立在校企深层次合作基础上的。测绘企业在接到任务时,往往需要大量的有一定测绘基础的劳动力,小型的测绘企业还需要一些先进的测绘仪器。鉴于此,我院测绘专业一开始就注重与企业建立深层次关系,侧重与一些任务多、技术强的企业签订诸如设备采购、维护、使用、承担企业生产任务等长期合作协议,建立经济利益共同体,以保证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如我院测绘专业与南阳市三维测绘有限公司、南阳市春阳测绘有限公司签订了承担企业部分生产任务的合作协议,在解决企业有任务时急需大量懂一些测绘知识的劳动力问题,同时为学生搭建教学做合一的提高专业技能平台。2008年我院测绘专业学生协助完成南阳市春阳测绘有限公司在信阳市潢川县城的地籍测量生产任务,2009年协助完成南阳市三维测绘有限公司在南阳市镇平县的地籍测量生产任务。两次长达几个月的实际工程任务的完成,使学生了解了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企业标准,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职业素质培养,实现职业素养的自我养成

1.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落实素质教育

测绘行业是一个长期从事野外工作的行业,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我院一向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要求将素质教育内容落实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学院提出了“忠、毅”、“严、细”、“精、优”的军工特色,要求培养具有“忠”“毅”品性、“严”“细”作风、“精”“优”质量观念的人。工程测绘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了职业素质课程体系,课内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素质拓展训练等课程,制定详细的课程标准和考核办法;课外开设素质养成与行为规范、科技创新素质教育、职业技能比赛、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等活动。打通课内与课外,促进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育人,并将学生的素质教育考核结果作为学生取得毕业资格的必备条件。同时,将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学生参加企业生产实习、顶岗实习期间,由企业实施对学生的考评,让企业、让社会参与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

2.生产实践中, 实现职业素养的自我养成

我院08级测绘专业的学生参加了江西赣州安远县1:500地籍图测绘工作时, 对大多数河南籍的学生来说, 很难适应江西赣州地区7、8月份炎热气候, 饮食不习惯, 住的条件也较差, 加上时间紧、任务重、要求严, 但同学们没有一个叫苦叫累。在实测过程中, 同学们是分组分散到各乡镇, 实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测绘结果实行企业验收, 不合格要重新测绘。学生们通过两个月的时间帮助企业完成大部分工程任务, 既很好地锻炼了团队协作的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 又实现了职业素养的自我养成。另外, 在镇平县地籍测量中, 采用了以老带新的做法, 就是由技术熟练的高年级学生带技术欠缺的低年级学生, 每组交叉分配新老生, 老生带新生。这种方法使老生更有责任心, 新生学习积极性更高,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积极开展技能竞赛和知识讲座,浓化学术氛围

2010年6月我院举办了首届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方·科力达”杯测绘技能竞赛,并且邀请了南阳市规划局测绘院等4支企业队伍共同参与,在竞赛中,让学生找差距,学经验;让企业认识学生,了解学生。既促进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更为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院还邀请行业企业有关专家到校举办各类学术知识讲座和报告,浓化学术氛围。一年多来,我校共邀请了武汉大学陶本藻教授、李汉武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遥感所刘少创研究员等著名专家学者以及南阳市三维测绘有限公司、南阳市春阳测绘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到我院为学生作讲座。通过举办的学术活动,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热情,了解了行业的发展前程,开阔了思路,增长了见识。

2010年8月我院测绘专业选派四名学生参加了由教育部高职高专测绘类教指委和国家测绘局主办的首届“拓普康”杯高等职业院校测绘类专业技能大赛。比赛以《高级工程测量员国家职业标准》中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为基础,适当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等相关内容,采取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经过两天的紧张角逐,我院代表队从40所院校中脱颖而出,获得1:500数字测图项目一等奖,一级电磁波测距导线项目二等奖,四等水准测量项目三等奖和团体二等奖的优秀成绩。

“2+0.5+0.5”柔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是校企合作,形式是“工学交替”,核心是“工学结合”、“学做一体”,关键是企业实践。学生通过两次企业实践锻炼,逐步实现职业能力的自我建构和职业素养的提高。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适应高职测绘专业技能型专业人才的培养。

摘要:文章阐述高职测绘专业在校企合作基础上建立的“2+0.5+0.5”柔性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两阶段的学校学习与两阶段企业锻炼的“工学交替”, 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自我建构和职业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柔性教学,素质培养,测绘专业

参考文献

[1]丁莉东.五年制高职测绘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0, (17) .

务实谈柔性引才 篇5

【这是一篇谈柔性引才比较系统的文章,建议学习】

柔性引才引智是青海立足省情、开创性做好人才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做好我省的人才工作,稳定和用好省内现有人才是基础,引进人才是补充,用好柔性政策是关键。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为加强柔性引才引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还需要进—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更加灵活务实的方法,进—步加强柔性引才引智工作,不断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柔性引进人才智力,主要指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以智力服务为目的,通过不改变原有户籍、身份和人事关系,突破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工作方式等限制,引进人才智力的一种方式。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以来,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才工作,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以人为本”的观念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建立“户口不迁、关系不转、双向选择、自由流动”的柔性人才引进机制,先后引进1000余人次国内外优秀人才智力到青海创新创业,为青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从我省目前的情况看,柔性引才引智工作还存在着柔性引才引智的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需求主体还不够明确、方式和渠道还有待创新、政策环境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解决。

坚持转变观念,理性的定位和认识柔性引才引智工作 一是定位在“开放”基础上的认识。把开放的意识和办法贯穿于柔性引才引智工作的全过程,在柔性引进人才智力的过程中,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适用就行;在人才流动上,不设壁垒、不限制、不阻碍,来去自由,在更大的范围内整合人才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柔性引进人才智力的作用。二是定位在“差异”基础上的认识。以“优惠的柔性引进政策、保护各类优秀人才智力创新创业热情”的软环境差异,以“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特色产业平台差异,以“需要为目的、适用为尺度”的人才类型和人才素质差异,努力探索和实践适合我省实际、成本较小的柔性引才引智途径。三是定位在“供需”基础上的认识。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和经济发展一体化的不断加快,使得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必须保持适度的均衡发展关系。“人才短缺”必然导致人才以其特有的价值配置需求,向能实现其价值最大化的区域流动,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必要的制度设计或契约形式,来引导和满足这种供需平衡,吸引全社会各类人才为我所用。

坚持按需引进,集聚急需紧缺的优秀人才智力 一是明确需求重点。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紧紧围绕特色农牧业、特色工业、特色旅游业、资源循环综合开发利用以及金融运作等行业、产业及重点建设项目对人才智力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柔性引进一批省外、国外专家学者。二是突出需求主体。将企业申报科技课题、科技攻关、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科技创新工作目标化,并作为企业参与重大工程招投标的条件之一,以此来开掘企业对人才智力的旺盛需求。三是发挥市场作用。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完善省、州、县三级人才市场建设。完善人才市场公共服务体系功能,建立公益性交流平台,提供公益性、权威性的人才政策信息、供求信息、价格信息,为供需双方和全社会服务。

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柔性引才引智体制机制

一是完善经费投入机制。逐步建立“市场主导、政府鼓励、单位自主、逐年递增”的柔性引才引智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资金主要用于提高对柔性引进人才的待遇补助、设立科技创新风险资金和重点学科、实验室的建设。二是完善评价考核机制。突出用人单位的评价主体作用,建立柔性引进人才智力评价体系。对将要引进的人才认真加以区分和甄别,把那些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智力纳入引进视野;对柔性引进的人才要积极提供一切有利于工作的服务和帮助,放手大胆使用;科学评价和考核柔性引进人才的贡献,参照市场规则兑现待遇。三是完善管理机制。健全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库,由组织人事部门直接联系掌握—批行政调配和省级重大产业项目柔性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交流中心等市场中介组织的作用,对通过市场柔性引进的人才登记造册,提供服务,兑现政策。

坚持讲求实效,不断改进柔性引才引智方式

一是以岗位租赁人才。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通过合同契约,以服务购买的形式,面向全国引进一批高层次社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二是大力支持科技入股。在注重对柔性引才引智可能引发的科技人才原单位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保护问题的前提下,以兼职、科技入股的形式,引进一批掌握盐湖化工、有色金属、生物工程等我省重点发展领域关键技术的高层次研究开发专家。三是完善重大科技项目联合攻关制度。支持企业通过校企联合、企企联合等方式,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中心,完善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共享机制,不断突破产业重大技术攻关难题。四是发挥现有“候鸟”作用。完善省政府科技顾问、特邀研究员专家库,按其从事领域和研究方向,通过有重点的遴选合作项目等方式,加强与他们的合作与交流。五是利用现代网络远程服务。支持工业、科技、教育、卫生等方面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搭建网上工作平台,进行智力远程服务。坚持合作交流,拓宽柔性引才引智渠道

一是要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加强与中央部委的沟通协调,认真做好中央支持西部的“博士服务团”、“西部之光”、“高层次智力援西工程”、“春晖计划”等人才智力引进项目的落实衔接工作。二是要扩大合作交流渠道。认真落实“西安协议”,加强与西部地区的人才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加强与北京、辽宁和长三角地区各省(区市)间的高层次人才交流与合作、人才对口培训、互派交流和多边横向交流,逐步完善双方人才开发合作交流的信息资源贯通机制、项目开发合作机制和政府部门合作机制。三是要积极利用青海情结。以“青洽会”、“环湖赛”、“郁金香节”等各类重大活动的举办为契机,通过建立各种学术协会、专业组织等形式,同青海籍或曾在青海工作服务过的各类人才建立联系交流机制,动员和组织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为青海建设发挥力量。四是要加大国外智力引进力度。不断完善海外留学人员来青服务工作制度,充分利用国外智力资源,积极争取外专智力引进、“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等项目的支持,逐步建立与国外专家顾问团定期联系的长效机制。

坚持服务基层,积极促进省内人才柔性流动

一是完善干部交流制度。扩大干部交流范围,积极开展省内“上下”双向挂职锻炼;坚持选调优秀大学生,充实基层干部队伍;认真落实大学生进村担任“村官”和“三支一扶”计划,并通过定向选拔公务员的方式,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流动。二是完善对口支援制度。按照“四区两带一线”的区域发展布局,选派一定数量的农、林、牧、水等专业技术人才到农牧区县以下基层单位进行服务带培,并按带动提高当地专业技术人员技能或完成任务情况,确定服务年限,培养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加快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集聚群体,逐步建立扶贫与扶智、人才支持与项目支持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三是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逐步扩大科技特派员规模,使有条件的县(市区)达到一个行政村有1名科技特派员。鼓励专业技术人员采取“科技入股”的方法,与农牧民结为合作共同体,推动科技人员到农村基层创新创业。四是完善专家服务制度。完善专家服务基层制度,通过选派专家服务团、设立专家服务基地、培植农业专家大院等方式,为农村牧区提供科技服务。

坚持以人为本,创造柔性引才引智良好环境

呼唤柔性竞争策略 篇6

根据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我们修正了以前的企业单体参与竞争的一贯思维,企业所处的价值链代替了企业单体成为竞争的单位。这种修正的最大改变是,企业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市场单位,它必须要对其营销的链条进行整合,使其上下游成员的行为都能同企业的行为协调一致,产生协同效率,进而提升整个价值链的效率。

但整合是有难度的,因为价值链条上的各个成员都有整合他人的愿望:制造商想向下游整合,中间商想上下通吃,终端想向上游整合。每个个体在想整合他人的同时,会对别人的整合产生排斥,使本来可以协同的事情无法协同,或因整合的成本过高而使整合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而整合又是趋势。在各个行业利润持续走低的情况下,以整合来实现规模化利润是必须的选择。因此,从行业内的横向整合到产业链的纵向整合,无时不在发生。而整合的主体顺着价值链不断下移,从制造业的整合到超级经销商的出现,再到现在商超卖场的整合,越来越靠近顾客端。

作为整合的主要手段,价格一直都被无数的整合者所采用,现在商超卖场的竞争也是如此。并且,同制造商和经销商的整合不同,零售领域的整合对上游和价值链条的影响更甚。以前,除了家电大卖场,其他大型商超由于销售半径小、门店密度低,彼此之间的竞争度弱,因此竞争的主要元素还是在于拼店址。当店址之间出现交叉,价格和服务成为主要的竞争手段时,价格战的打响使终端卖场要向供应商转移一部分压力。如果相邻的相互竞争的终端卖场都向同一供应商寻求支持时,供应商不可避免地要卷入终端之间的竞争。

这时,竞争的态势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由以前一条价值链同另一条价值链之间的线型竞争和企业所处层级之间的平行竞争,转变为主体式的网状竞争。企业不但在同层级之间竞争,还被不同程度地拉入下游渠道成员之间的竞争;企业不但要同上下游协同,还要在下游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协同。如何平衡并利用卖场之间的竞争对于供应商来说就显得非常重要,这种多重博弈所形成的网状竞争格局使蝴蝶效应更加明显。

竞争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营销策略提出新的要求,需要企业转变原有的营销策略,变刚性营销策略为柔性营销策略。刚性营销策略是现阶段大多数中国企业的选择,所谓刚性就是变化少,针对不同对象的策略趋同性高,企业的路径依赖性太强。这种策略在竞争环境较为简单、竞争关系较为明确、竞争主体角色单一的情况下具有决策快、效率高的优势。

柔性专业化 篇7

关键词:高职,通信技术专业,柔性教学

我国高职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 已经确立了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在过去的几年中经过教育工作者们的努力实践, 我们发现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必经之路就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实践的道路上, 我们发现这八个字的实现凝聚了万千职业教育者的心血与智慧。而要更好地完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首先要解决校、企同步对接问题, 而柔性教学管理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手段。

一、环境背景

通信行业最近十几年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 随着社会的进步, 通信已经成为继水、电、路之后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通信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出现了两头短缺的现象, 暨高端研发人才难寻的同时基层建设管、理人才缺口也比较大。基层工程建设与系统维护、优化人员的缺乏将直接导致通信行业服务质量无法满足用户的正常需求。为了满足企业对基层建设及管理人才的需求, 我们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将培养目标设定为这个方向。

二、人才培养情况

我院通信技术专业作为一个结合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专业。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道路上经过了若干年的实践探索, 找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之路。我们将毕业生定位于通信工程建设与管理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在六年的时间里, 我们先后与二十多家通信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这些企业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这种国有大型运营企业, 也包括中兴、华为、烽火等通信设备制造企业, 还包括像中国通信建设集团这种大型国有的通信建设单位。另外, 还有一些在通信产业链中承担设计、施工、维护、网络优化等部分的其他类型企业。

通过长期深入的合作, 我们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校企双赢的合作模式和保障制度。在合作的最初阶段, 一定是校方积极参与企业的各种工程实践, 尽量让企业了解我们的资源优势。同时在与企业人员沟通的过程中, 也要充分了解企业能为人才培养所提供的最大帮助在何处。随着合作的深入, 教师要带领学生在合适的时候选择合适的项目参与企业工程建设, 而这就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相关保障制度。这一制度的具体体现就是柔性教学管理。

三、柔性教学实践

在长期深入的全方位的校企合作中, 我们发现, 对于不同的企业很难套用同样一种合作模式。例如:对于运营商我们的合作模式大多采用员工互聘、教师企业锻炼、新进员工培训、合作市场开发等方式。而对于工程建设企业我们的合作模式重心则转移到勘察设计、工程建设、系统维护及优化等方面。针对不同的合作方式, 校方在实现柔性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就应该区别对待。

教师企业锻炼是高职学校发展的必要环节, 要将之做实, 制度的建立是必须的。首先要求教师带项目下企业, 其次给予下企业教师相应配套费用, 最后完善考核指标体系, 进行奖惩。这样一来既能增加教师实践锻炼的积极性, 又能真正服务企业提升师资力量。关于企业青年员工培训, 其实可以做成长期轮训的方式。时间安排不宜过长, 一周左右为宜。要让企业员工既补充了新的知识又能够从繁忙的劳动中得到休整。校方要做好前期的调研和准备工作, 要了解企业的需求, 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方法, 保障硬件的支撑, 确定合适的人选完成培训任务。要使企业员工在一个放松的环境下为自身充电。同时还要做好回访工作, 及时调整培训方案, 确保企业的满意。

在教师与学生参与企业工程建设或维护的合作项目中, 校企双方首先要就安全事宜开展分析, 尽量选择危险系数地的项目, 避免高空、高压作业。最好选择与正在开设课程有关的项目, 加强学生的学习针对性。同时还要做好预防工作, 针对合作项目将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给予重视并加以预防。为了保障校企双方及师生的合法权益, 还必须在工程开工前为参与项目的人员购买相应保险。由于企业的这种项目一般要求工期和连续性, 所以我们在前期工作中就要安排好在校课程, 确保教学体系的完整。不能以扰乱正常的人才培养秩序为代价实现工学结合, 这也就是所谓的刚柔并济。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对学生的成长是有帮助的, 但是一旦在某个环节中出现问题, 对校企双方而言则是得不偿失的。想要学生参与企业工程建设, 必然要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安排。而让一群毫无实践经验的学生参与到企业的正常运营又势必对企业产生一定的反面效应。想要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认为工学结合的实施离不开柔性教学体制的保障。要想真正地在校企合作中做到双赢, 除了适当地选择合作项目之外, 还要由校企双方建立一条通畅的交流渠道。首先双方领导重视合作, 其次主管部门协调、相关部门分工合作, 最后专业教师和企业员工要根据具体项目和学生特点制定完善的实施方案, 确保工程实施的过程中人员的安全和项目的顺利进行。在柔性教学管理体系中, 学生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要做到针对具体项目完善培训、安全教育、施工标准和工序流程的指导。还要派企业人员现场指导施工。项目完成后还要组织学生完成总结工作, 将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心得及时总结, 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步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在以后的就业过程中更好地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四、总结

经过了几年的努力, 我们掌握了一批优质企业来承担工学结合任务。通过深入的合作和长期的磨合我们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柔性教学保障制度, 能够很好地在完成人才培养的同时实现校企双赢。随着通信产业的发展, 企业的标准和学校的政策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为了更好地实现双赢, 我们的柔性教学自然也要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赵庆水.基于柔性的教学评估指标的研究和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

汽车营销类专业柔性化教学管理探索 篇8

关键词:汽车营销,岗位能力,企业需求,能力培养,柔性管理

汽车行业有前后市场之分, 前市场以设计制造装配为主, 后市场以流通维修服务为主。以此为依据, 职业院校的专业设定就划分成汽车制造与装配、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等前后市场专业。在汽车后市场中, 营销作为重要内容组成并支撑着专业的很多核心课程。

随着当今社会不断的发展, 柔性管理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在具体的专业教学的操作过程中,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已经成为柔性教学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职业院校的汽车营销类专业的设置和教学组织实施走向了能力、素质教育的中心领域, 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手段逐渐地不能再满足教学模式发展的要求, 新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汽车营销类专业教育理念也逐渐由刚性管理理念逐步转化过渡到柔性管理理念, 如何有效进行专业的柔性化教学管理, 笔者认为从以下三点出发是最基本的。

一、以岗位能力为基础, 构建柔性化的专业学习内容

传统的汽车营销类专业课程名目繁多, 课程间内容相似度和重合度极高, 导致教师重复教学和学生多次学习, 以至于学时增加, 内容重复, 效果不良等。按照适应企业岗位职责的要求来看, 可以把目前汽车营销类专业课程主要划分为三类。一是专为汽车经销商设计、策划、实施各类市场开发、促销活动等营销方案的课程, 其中可以涵盖《汽车市场调研与开发》、《汽车营销策划》等多个课程内容;二是以汽车销售顾问岗位为基础的汽车销售导购类课程, 主要面向和针对汽车销售人员, 这里面可以包含《汽车消费心理学》、《乘用车导购》、《汽车电子商务》、《商用车销售》、《客户关系管理》等课程内容;三是以其它使用过程中的技术服务提供和流通变买转变关系的交易课程, 如《汽车维修接待》、《二手车评估与交易》等。通过对知识点和能力点的优化整理, 课程名称和岗位职责更加对应。

二、以企业需求为指导, 建立灵活多元的教学安排

课程实施采用理实一体, 情景教学, 质量评价融入行业标准和企业评价, 所有与学生教学和实践相关的环节均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素质为主, 既保证学生在校获得未来求职就业所必备的岗位能力, 又能缩减入职后的工作适应期或过渡期。

以《汽车电子商务》课程来说, 在传统的实体店销售的基础上,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时代的到来, 电商新兴并持续发展火热, 越来越多的厂家、经销商开始注重并紧跟社会趋势, 普遍开始运用电子商务进行营销。为此在进行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 课程内容除了以传统的电商为基础外, 还可以加入现在流行的微信营销、微博营销、APP营销等多种运用广泛的模式。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 可以引进区域品牌经销商的电商模板。以经销商具体的微平台营销工作任务作为教学案例, 让学生实际参与或模拟加入到工作任务中去, 在教学过程中体验、感受企业真实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方式、工作状态。在完成相应的项目后, 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对学生的结果进行专业的评价与判定;同时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第三方的客观点评对自己此门课程或此项认为总结反思, 通过参与、实施、评价、反馈对自己进行德、能、勤、绩的客观公正判定, 从而以企业人的身份进行课程的学习。这样的体验式教学充分发挥了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为依据、以岗位要求为指导的柔性教学管理。

三、以综合培养为核心, 设定层次分明的实践体系

汽车营销类专业非常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需要实践教学环境的, 专业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采用了大量的体验式教学。这种教学建立于模拟的情境, 基于教师对营销的理性认知讲授, 学生自身感受的学习实训, 缺乏真实的实践体验转化。检验教学效果的优良需要融入真实的实践环节, 为此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设置大量的实践模块, 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实践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应用开发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可以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教学环节, 包括认知实习、环节实训、生产实习、岗前培训、顶岗实习和参加竞赛等。在不同阶段, 运用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方式, 从而形成柔性化体系。根据能力层次性特点, 可以将柔性化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分为三个层次。

(一) 课程实践。课程实践是整个柔性化实践教学的基础, 培养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的感性认识和操作能力掌握。课程实践一般安排在课程教学过程的前、中、后, 通过前期企业参观、中期专家现场的讲解、后期企业任务考核来完成整个课程内容认知、理解、掌握环节, 如《汽车维修接待》课程前期可以组织学生去4S店售后服务部门参观学习, 以此让学生对维修接待有一些感性体验, 避免学生由于不了解而对一些理论课的基础知识不重视的现象发生;中期通过教师课程的实践和企业售后专家的讲解使学生尽可能将学习内容和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后期可以让学生在企业以真实的维修顾问身份亲自接待客户, 而企业作为第三方以专业角度考核评价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与岗位技能的掌握;通过相关课程的实践加强学生对岗位知识和能力的感应体验和直接接触。

(二) 岗位实践。岗位实践是整个柔性化实践教学的关键, 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岗位技能的综合能力。这种实践主要是利用课程教学结束后的专门实训周假期或假期进行, 让学生走入企业, 进入岗位, 体验岗位的相关工作内容、工作职责。例如, 学生在学习完销售顾问应有的消费者心理学、汽车导购、汽车保险等课程或相应的岗位内容后, 可以协调安排进入当地的汽车品牌特约经销商进行一周或两周的企业岗位实践, 通过自己观摩、师傅引导或岗前培训, 让学生对岗位的各项环节有清晰而直观的认识。也可以安排在暑期进行为期一个月或更长时间的校外实习基地进行, 从而巩固加强学生的知识、能力的掌握和运用, 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缩小与用人单位实际要求的差距, 也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周期。

(三) 企业实践。企业实践是整个柔性化实践教学的核心, 学生在完成岗位实践和掌握职业技能之后, 到专业对口的企业直接参与生产过程, 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为基础, 并进一步获得社会的感性认识, 掌握工作技能, 学习企业管理, 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通过在企业内或企业间进行轮职轮岗, 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各项知识和技能, 从而获取对职业、行业及社会的客观认识和适应能力。

按照“基础适宜, 应用具体”的原则, 将三个层次的实习体系设计围绕岗位知识能力模块的教学来开展, 从而最终形成了以学生综合培养为目的柔性化专业体系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海霞.体验式教学浅谈[J].大学教育, 2012, 2

[2]赵一标, 单强.试论高职院校的柔性管理[J].教育与职业, 2006, 27

柔性专业化 篇9

一、柔性管理理念的内涵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传统的“刚性管理”来说的。“刚性管理”过分强调了“以工作为中心”, 依赖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进行管理, 强调方法上的强制性。所谓柔性管理是依据组织的共同价值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的管理[1]。其本质是“以人为中心”, 依据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规律, 强调方法上的非强制性[2]。将柔性管理应用到教学中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 它是在研究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 采用非强制性方式, 在学生的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说服力, 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 进行人格化柔性管理。它强调的是教育的弹性和灵活性, 强调个人潜能的开发和应对世界变化的能力。

二、柔性管理理念在农学类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优势

农学类专业是研究农业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科学, 因涉及农业环境、作物和畜牧生产、农业工程和农业经济等多种科学而具有综合性。农学类专业人才是农业科技发展的根本。这些人才必须具有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先进的农业管理理念、适应时代的良好服务意识及具有竞争力的创新能力。而现在高校里的学生多为90后, 当代大学生在心理结构、学习目标、社会角色等方面的差异性已逐渐为人们所认知。他们基本都是独生子女, 锦衣玉食, 有很强的自我意识, 不太顾虑别人的感受;个性张扬、特立独行, 缺乏团队意识;同时, 他们接受新鲜事物, 行为表现成熟, 内心脆弱, 普遍大学生心理素质偏弱, 抗压能力明显不足。

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正确引导便尤为重要。而柔性管理理念以学生为中心, 使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心, 从他们的角度着眼, 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教学策略和方法。在学生的技能训练方面, 柔性管理理念更重视学生的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适应能力和自我驱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在农学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培养都依靠实践教学, 使得柔性管理理念在农学类专业的教学中有更多的应用价值[3、4]。

三、柔性管理理念在农学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要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多面手”的农业技术人才, 并且具有深而广的科学知识, 是农学类教师的使命和重要研究课题[5]。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与柔性管理理念相结合,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身教重于言教。

言传身教一直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最为直观、有效的方式。对于农学类专业更尤为重要, 尤其是在实践环节, 往往身教重于言教。设想下, 当一颗颗怀揣着梦想的学生来到试验田, 想在这里大有一番作为的时候, 他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机械化作业, 在印象中的小桥溪畔都会荡然无存。他们要从最为基本的劳作去实践, 去了解农业知识, 要用最为严谨的科学态度去探索, 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互的融合。两者相较会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教师的身教往往发挥了最好的作用。教师用自身的形象与行为, 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 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当学生看到教师也和他们一样, 拿起了工具, 为他们细心地讲解、认真劳作的时候, 以最直观的榜样出现在他们的面前, 去感染他们, 达到“其身正, 不令而行”的效果。此时, 学生往往会放下心中的落差, 慢慢投入, 勇于去实践, 勇于去劳作。

2. 肯定重于否定。

当代大学生往往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自我意识。他们觉得自己是独一无二的, 具有不可比拟的自我优越感, 抗挫折能力极差。有调查显示, 在遭遇挫折之后, 72.3%的90后大学生会在心理留下阴影, 甚至有5.1%的学生认为自己会一蹶不振[6]。此时, 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很好的把握他们的心理。如果一味的否定他们, 打压他们, 他们扛不住压力和挫折, 往往适得其反。教师要去肯定他们, 去鼓励他们, 增强他们的信心, 以达到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从而改善学习效果。当学生存在不足的时候, 也要先给予肯定, 然后给出建议:“很好。”“不错。要是……就更好了。”去充分肯定他们好的部分, 然后再指出需要改进的部分。不仅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心, 同时也引导他们去思考自己的不足。当他们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 会有足够的信心, 同时又能够规避自己的不足。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适时适当地给予学生肯定, 可以为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提供心理保障。

3. 群体重于个体。

在教学中适当运用小群体的方式。将班级划分为若干个小群体, 组织几名学生共同完成一项学习活动或实践任务。在“90后碰到问题首先找谁商量”的调查中, 结果表明, 有70%的学生会寻找同伴商量, 10%的学生寻找父母, 8%的学生寻找老师, 其他占12%。这充分地反应了当代大学生在遇到问题时, 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同伴[7]。以群体的相互分工和协作来进行学习完全符合他们的特质。将个性不同、成绩悬殊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引导和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合作意识, 使性格跋扈的学生收敛, 个性怯懦的学生敢于表现, 成绩好的同学带动学习积极性, 思维活跃的同学注入新奇想法。这样他们以团队为依托各展所长。不仅在过程中展现了自我, 也吸取别人的优点, 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尤其在农业实践过程中, 往往费时费力, 需要计划性, 最为适合这种小群体的开展。

4. 过程重于结果。

随着学分制度的推行, 学校和学生本身更为重视学生的分数, 并且很多高校体现教学成果的方式就是学生的分数。其中, 大多数主要课程的考核方式就是以考试为主。所以引发了一种现象, 学生平时学习热情不高, 到最后期末考试的阶段, 集中复习, 集中突击。对于农学类专业的学生掌握的知识往往需要扎实牢靠, 集中突击培养出来的学生, 往往适应不了日后的专业需要。所以在教学中就把这种常规的考核方式逐渐地转变, 以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讨论情况、实习报告等作为主要的形式。学生通过在学习、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探讨, 及解决办法的探究, 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以前千篇一律的考试到允许发表自己各种见解, 强调学生做的过程而非做的结果,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同时, 适当介绍一些与本课程有关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最新技术, 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去钻研、去研究。通过对过程的掌握, 也避免了学生眼高手低、纸上谈兵的情况, 而且也能适应以后新农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技术的挑战。

摘要:柔性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本文在介绍柔性管理的基础上, 针对农学类专业的特点, 在农学类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引入柔性管理理念, 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性化教学方法教学, 并对具体实施办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柔性管理,教学,农学类专业

参考文献

[1]王兰敬.柔性管理及其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J].图书馆学研究, 2004, (2) .

[2]司江伟.20世纪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发展的对比[J].科学管理研究, 2003, (2) .

[3]廖允成, 韩娟.高等农业院校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和举措[J].中国大学教学, 2011, (4) .

[4]肖伟东, 邝涛.“柔性教育”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1) .

[5]郭丽君, 王慧.地方农业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论略[J].高等农业教育, 2007, (12) .

[6]张宝君.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解析与对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0, (4) .

柔性专业化 篇10

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是近年来各国学者、管理人员和广大教师关心的领域,以往的评价大多停留在评价教师的层面上,鲜有对于教育载体——高等院校的评价。高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摇篮,如何提升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旨在从教师和高校双重层面构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ANP与柔性协商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以期为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提供借鉴。

1 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本文将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评价内容分为上层支持、文化建设、制度设计和资源保障四个层面,并细分为8个大类共16项评价指标。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如表1所示。

教师和高校双方虽然是利益共同体,具有相同的目标——促进学习、培养高素质人才,但是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评价过程中,教师与校方二者对于双方都比较敏感的同一问题往往存在不同的看法,因此在平等的基础上,引入柔性协商评价方法,将对提升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提供帮助。

2 柔性协商评价方法介绍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多属性综合评价问题,即评价者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且这些评价者之间关于某个(或若干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见冲突。这种情况下的综合评价问题称为协商评价问题(bargaining evaluation problem,BEP)(郭亚军,2008)。

具有不同观点或利益冲突的评价者双方分别记为P和Q,设评价者P关于评价指标xj的权衡程度记为pj,且;设评价者Q关于评价指标xj的权衡程度记为qj,且。一般来说,pj与qj(j=1,2,…m)不完全相同,因此确定评价者P和Q关于评价指标xj的权衡程度的协商区间为Dj=[min{pj,qj},max{pj,qj}],j=1,2,…m,协商区间Dj是有宽度的,且非对称。分别称e(Dj)与n(Dj)为协商区间的区间宽度与区间中点。其中e(DJ)=max{pj,qj}-min{pj,qj};n(Dj)=(pj+qj)/2,且e(Dj)>0,n(Dj)>0。对于协商区间Dj,评价者P和Q关于评价指标xj的权衡程度的协商因子为φj=φ(Dj)=n(Dj)+εje(Dj),j=1,2,…m,其中εj称为协商系数。对于协商因子φj,称为指标xj的经协商产生的权重系数。综上,对于给定的{pj,qj}(j=1,2,…m),协商评价的结果将取决于协商系数εj的选择。

3 应用分析

本文通过将问卷下发到教师和高校管理者中进行调研,对回收数据归纳整理的基础上,运用Super Decision软件进行判断数据值输入,采用ANP法确定两组指标权重(分别代表教师和校方的意见),进而运用柔性协商评价法对两组权重进行整合。限于篇幅和指标属性,采用点赋值法(即双方评价者关于评价指标的权重给出具体值)确定柔性协商因子。表2为基于校方和基于教师方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网络层因素相对重要权重整理结果。

由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评价涉及到高校管理者和教师本身,而参与评价的双方对于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不同指标具有不同程度的发言权,因此在确定协商系数εj时,我们没有采取在协商一开始就取定某一个不为0的值作为协商系数的办法,而是针对每项指标请评价双方商定协商系数,最终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协商系数(见表5中εj列)。协商系数的直观意义是:如取0<εj<1/2,则表示在协商过程中“就高不就低”,即在协商过程中将以max{pj,,qj}一方为主;如取-1/2<εj<0,则表示在协商过程中“就低不就高”,即以min{pj,qj}一方为主。在本例中,C3.2组织对失败的惩罚力度这项指标的协商系数为-0.2343,说明该项指标是“就低不就高”的,对于失败的惩罚力度越小则说明组织对于失败的容忍度越高,更有利于促进教师对于新鲜事物进行大胆尝试,从而起到鼓励创新的效用。通过计算,得到本例三级指标的最终权重wj,也即经过校方和教师双方协商后的评价指标权重系数(见表3中wj列)。

4 结束语

本研究采用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能力评价方法在ANP的基础上引入了柔性协商系数,使得评价主体之间的权衡比例得以科学化和定量化,改变了以往评价中评价主体以校方为主,教师没有发言权、指标选择较片面等状况。

参考文献

[1]郭亚军.综合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M].北京:利学出版社,2007.

[2]charlotte Danielso,陆如平译.教师评价———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3]陈霞.教师专业发展效果评价模型评析——以Guskey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模型为例[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3).

[4]Saaty T.L.Inner and outer Dependence in the Analytic hierarchyprocess:The Super matrix and Super hierarchy[A].proceeding of the 2ndISAHP[C].Pittsburgh,1991.

上一篇: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下一篇:中职语文作业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