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档案材料

2024-06-27

人事档案材料(精选十篇)

人事档案材料 篇1

关键词:人事档案,材料,收集方法

1明确人事档案材料收集的范围

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必须有明确的范围。每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材料是多方面的, 有的属于文书档案或其他专业档案的范围, 只有一部分属于人事档案。根据各类档案的特点与属性, 准确划分各自的收集范围, 可以避免错收、漏收, 这是做好收集工作的先决条件。

收集范围是依据《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总结的法定收集范围, 随着形势的发展, 还可能产生以前没有的新材料, 不同类别人员档案材料收集的侧重点也有所差异。因此, 对新形成或未列入以上范围的材料要做认真分析, 若属于记载员工情况且对考察了解员工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应积极向上级组织部门反映, 以便对收集归档规定进行修改和补充。

2疏通人事档案材料来源的渠道

2.1单位形成的人事档案材料

组织、人事、劳动部门。这是人事档案材料形成的主渠道。组织部门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与干部政策, 搞好干部管理与培训, 合理调整和使用干部,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人事部门是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综合管理干部的职能机构, 承担人事工作的计划管理、工作人员的考试录用、教育培训、任免调动、工资福利、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离休退休、军转安置、奖励惩戒、考察考核等工作任务;劳动部门是政府综合管理企业劳动工作的职能部门, 承担企业劳力管理、工人录用聘用、调配培训、劳动工资、劳动安全、劳动保险和福利、劳动政策的贯彻执行和调查研究等。通过组织、人事、劳动部门收集个人的履历表、简历表、登记表等反映个人经历的材料。

党团组织和政府机关。收集个人的入党团申请书、 志愿书、转正申请书;党内外表彰等材料。

纪检、检察院、法院等部门。收集个人违犯党纪国法而形成的党内、外处分, 取消处分, 甄别复查平反决定, 判决书复制件及撤销判决的通知书;个人检查以及判决书等方面的材料。

科技、业务部门。收集反映个人业务能力的材料, 包括评聘专业技术职务 (职称) 的申报表、评审表、审批表。

统战部门。收集干部参加人民政协、民主党派的有关材料。

卫生部门。收集健康检查和处理工伤事故中形成的有关材料。

通过个人原工作单位收集有关文件明确规定的应该归入个人人事档案的材料;通过亲属和社会关系所在单位收集有关落实政策情况的材料。

2.2个人形成的人事档案材料

指通过人事档案相对个人形成的档案, 因主体不同, 材料内容也有差别。

疏通收集渠道:要做好联系和指导工作。人事档案工作人员应主动与上述有关单位保持联系, 向他们宣传收集工作的意义、收集范围及注意事项。

3掌握人事档案材料形成的规律

3.1时间规律

许多人事档案材料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时间规律。 例如, 每年“五一”劳动节, 各级工会组织要表扬一批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每年“五四”青年节, 各级团委要表彰一批优秀团员、青年积极分子;每年“七一”建党节等节日, 表彰一批优秀党员;每学期末或教师节, 学校要评选和表彰一批三好学生、优秀教师或先进教育工作者;每年年终, 不少单位会结合总结工作, 评选年度优秀员工、先进工作者。上述活动中, 必然形成一批反映个人先进事迹的材料。每到毕业季, 必然形成一批有关大、中专毕业生的毕业就业材料;每当机构重组、职务变动、工资调整, 必然形成一批人员任免和工资调整的材料;每当党代会、人代会的换届选举, 也会产生一批人事档案材料。若能掌握人事档案材料形成的时间规律, 就可以在此时间之后, 及时将所形成的人事档案材料收集起来, 防止因时过境迁而造成人事档案材料遗失或损坏。

3.2变化规律

人事档案具有动态性。所谓变化规律就是根据某些情况的变化来推知可能要形成相应的人事档案材料。例如, 新近填写的履历表或登记表中单位或职务变化了, 就必然形成任免呈报表或调动登记表;文化程度变了, 就必然形成新的学历材料。当然, 有的内容变化并不一定就形成了材料, 可能是本人未经组织审查批准自行修改的, 也可能属于误填, 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3建立人事档案收集制度

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是贯彻始终的经常性工作, 将行之有效的做法用制度的形式加以固定, 可以巩固并加强收集工作。

归档制度。归档制度是关于将办理完毕的人事档案材料移交人事档案管理机构或档案专管人员保存的规定。其内容包括归档范围、归档时间、归档要求。归档制度已成为党和国家用法律法规形式固定下来的一项制度, 必须贯彻执行。

催要制度。催要制度是指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在日常工作中, 应经常与有关部门进行联系, 主动催促并索要应归档的人事档案材料, 以防漏收某些材料。

联系沟通制度。“干部人事档案部门应建立联系制度, 及时掌握形成人事档案材料的信息, 主动向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形成部门、干部本人等收集干部档案材料”。督促材料形成部门按时送交应归档材料。

检查核对制度。为了对所管人事档案材料心中有数, 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必须按所管辖人事档案的数量状况, 如果发现由于同名同姓或张冠李戴而错装错收的材料, 应及时加以纠正;因人员工作调动或管理权限变动, 应予转出的材料及时转至有关部门;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材料, 退回形成单位重新制作或补办手续。

3.4及时登记制度

现行的收集登记有两种:一是登记;二是移交清单。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留下一份保存起来, 年终装订成册, 以便检查核对。

3.5随时补充制度

在利用信息系统时, 应把收集到的材料及时补充录入, 更新系统信息;信息系统收到重要的人事档案时, 也要将电子档案制成纸质稿打印保存。这样的双向过程, 可使系统的信息管理和实体档案管理基本保持同步。

参考文献

[1]方德生.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理论与实践[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5:4.

[2]朱玉媛, 周耀林.人事档案管理原理与方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1:11.

人事档案材料收集范围 篇2

各有关人事代理单位:

为了使各单位内形成的人事材料及时归入本人的档案,充实档案内容。现将有关收集归档范围发给你们,请仔细核对凡符合下列情况的书面材料及时收集送到市人才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

一、在人事工作中形成的履历表、简历表,各类人员登记表等材料。

二、考察、考核工作中形成的有关材料:组织审定、考察材料、年度考核登记表、毕业生鉴定表。

三、国民教育、成人教育(大中专)、党校、军队院校学生(学员)登记表、考生登记表、学习成绩表、毕业生登记表,鉴定表、授予学位的材料、学历证明书;培训结业成绩登记表、学习鉴定、学员思想小结(结业)、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登记表等材料。

四、评审(考试)专业技术职称(资格)和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工作中形成的有关材料: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成绩合格登记表、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情况表,业务自传、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表、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审批表、套改和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审批表等材料。

五、创造发明、科研成果鉴定材料:各种著作、译著和

在重要刊物上发表的获奖论文或有重大影响的论文等目录。

六、入党志愿书、入党申请书、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自传、综合性政审材料及有关的证明、考察材料。加入民主党派的有关材料。

七、各类先进材料:立功、受勋、嘉奖、通报表扬等以及其他工作中形成的表彰材料。

八、各类违法、违纪、处分、法院判决书、离婚材料等。

九、各类任免、调动、合同书、续聘、解聘、终止合同、辞职申请、辞职证明,失业、待业等审批表。

十、办理工资、待遇等工作中形成的材料:转正定级审批表、各项工资变动审批表,登记表、提职晋级和奖励工资审批表、享受专家特殊津贴的呈报表、解决各种待遇问题的审批表,批复、干部介绍信、工资转移证明等材料。

十一、参加各种代表大会的代表登记表、委员简历、政绩材料等。

人事档案材料 篇3

关键词:高等学校;学生人事档案;归档范围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existing rules of filingscop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personnel archives in China, analyzed that the scope offiling of university students personnel archives lacks of authority、standardability、and guidance under existing rules, proposed principlesthat filing content of studentspersonnelarchives should link up with carders personnel archives、scope of filing of studentspersonnelarchives should be launched around students activities, etc, suggested that the scope of filing of university students personnel archives should be divided into five aspects, such as, admission materials、university materials、organization materials、abroad materials、and other materials.

Key words: Institu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s personnel archives; Scope of filing

学生人事档案,记述和反映学生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经历、德才能绩、学习和工作表现,以学生个人为单位集中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字、表格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正确划分学生人事档案材料的归档范围,科学管理学生人事档案,是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选拔、录用人才服务的一项常规性基础工作。学生人事档案是高校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历史上,既有学生档案之名,也有学生档案之实”,[1]同时也是用人单位全面了解和选拔使用人才的重要依据。因此,在高校档案管理中,学生人事档案应为高校档案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划分专门的高校学生人事档案的归档范围,指导全国性高校学生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

1  高校学生人事档案材料归档范围的现行规定

1.1  教育部、国家档案局关于学生人事档案材料归档的规定。目前我国没有制定全国性的学生人事档案的管理办法,但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2008年制定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第27号令)与国家教育委员会1989年10月10日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6号)相比,在原有归档范围的基础上增加了学生类档案。其第十五条关于高等学校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第3款专门设定了学生类档案的归档范围“主要包括高等学校培养的学历教育学生的高中档案、入学登记表、体检表、学籍档案、奖惩记录、党团组织档案、毕业生登记表等”。 [2]这也是目前唯一能体现全国性的关于学生人事档案归档范围的规定,但这一规定并没有说明是学生的人事档案,更没有说明学生类档案管理的最终去向。

1.2  省级政府部门关于学生人事档案材料归档的规定。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不含港、澳、台),只有四川省教育厅于2007年颁布了《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档案管理办法》(试行)(川教[2007]26号),对高校学生档案的管理作出具体的规定,对全省高校的学生档案管理起了指导性作用。此外,有些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制定了实施细则,关于学生档案的归档范围只是沿用了《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没有新意。也有个别省印发了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的文件,如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2013年印发的《关于规范我省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苏教办指[2013]9号),但归档范围并不准确、完整。

《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档案管理办法》(试行)与《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相比,增加了出国留学材料和有工作经历的个人人事档案材料。其第三章第十条把学生档案的归档范围分成十大类,具体为“第一类 学生登记表、毕业生登记表;第二类 鉴定、考核、考察材料;第三类 学生成绩卡(表)、授予学位决定、学籍异动材料;第四类 加入中国共产党、共产主义青年团或其他党派、团体等组织的材料;第五类 奖励材料(含三好学生,优秀党团员、奖学金和优秀学生干部等登记表);第六类 处分材料(包括个人检查、调查报告、校级处分决定或免于、撤销处分的意见等);第七类 出国留学材料;第八类 学生入学及毕业体检表,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片或免予执行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第九类 有工作经历的个人人事档案材料;第十类 其他可供学校及社会录用人才时参考的材料”。[3]

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档案局印发的《江苏省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苏教规〔2012〕5号)关于高校学生人事档案材料的归档范围作了详细的规定,与《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档案管理办法》(试行)相比,学生人事档案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增加了高考档案材料,如体检表、高考报名登记表、志愿卡。此外,把学生人事细分为本专科生新生、本专科毕业生、硕士毕业生和博士毕业生。如“硕士毕业生档案归档材料主要包括:报考攻读硕士研究生登记表、毕业研究生登记表、研究生学位申请书、授予硕士学位决定、硕士毕业体检表、党团材料、奖惩材料等。博士毕业生档案归档材料主要包括: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专家推荐书、毕业研究生登记表、研究生学位申请书、授予博士学位决定、博士毕业体检表、党团材料、奖惩材料等”。[4]

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2013年印发的《关于规范我省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苏教办指[2013]9号)规定高校毕业生归入档案的材料有八大类:(1)《毕业生登记表》;(2)学习成绩登记表;(3)奖惩情况;(4)学位授予证明;(5)入党(团)志愿书等;(6)毕业离校前体检结果;(7)《就业通知书》;(8)其他需要归档的材料。

1.3  校级关于学生人事档案材料归档的规定。据教育部统计资料表明,目前全国高等学校共计达到2845所,其中普通高校有2553所。这么多的高校中制定学生人事档案归档范围的高校不足1/10,部属院校中主要有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许多高校把学生人事档案按照其形成阶段来划分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均包含三大方面:新生入学档案材料、在校期间形成的档案材料和毕业档案材料,如《北京师范大学学生人事档案管理办法》(试行)。也有高校按照学生人事档案的内容划分,如《浙江大学学生档案管理暂行办法》把学生人事档案归档范围细分为十六个大类:登记表、高考当前信息、各类鉴定(考核、考察)材料、学籍材料、党团材料、军训材料、奖励材料、处分材料、出国留学材料、体检材料、实习(社会实践)材料、资格证书材料、等级证书材料、就业通知书、助学贷款材料和其他可供学校及社会录用人才时参考的材料。

2  现有规定中归档范围存在的问题

2.1  缺少权威性。目前全国关于专门档案管理的文件并不缺少,如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中组发〔2009〕12号),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印发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财会字〔1998〕32号),国家档案局、水利部、国家能源局印发的《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档案管理办法》(档发〔2012〕4号)等,但没有专门的学生档案管理规定。教育部、国家档案局印发的《办法》虽然增加了“学生类”档案,从其包含的内容来看,并没有完全反映学生在德、能、智、体等各种方面的活动。

2.2  缺少规范性。《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增加了学生类档案,有些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了学生档案的管理办法或相关文件,许多高校也印发学生档案的管理文件,但并不规范。如《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的学生类档案,其归档范围与教学类、科研类、党群类、行政类等类别的档案相比,显得不协调。因为其他类别的档案是由高校档案管理部门收集、保管和利用,而学生类档案是归档随人走,最终要转递到学生就业单位或人才市场。显然,学生类档案应该单独制定管理办法。《江苏省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对学生类档案作了明确的划分,提出“学生类档案在实际操作中应当分为两种,一种是随学生毕业、就业而派遣的学生人事档案材料;另一种是由高校档案机构永久或定期保存的与教学、科研等活动相关的学籍类文件材料。两种学生类档案在归档范围、工作流程、管理模式与体制等方面应当区分开来,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前者作为高校专门档案管理,后者纳入高校综合档案管理”。

2.3  缺少指导性。2015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总量为749万左右。这么多高校的学生档案管理没有一个统一的指导性文件,许多高校各自为政,学生人事档案材料的归档范围五花八门。而《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虽然增加了学生类档案,但归档范围并不全面,如学生实习(实践)材料、出国材料等都不在此列,尤其是毕业生重要的材料——《就业通知书》(或《就业报到证》)存根也明确在归档范围内。而《关于规范我省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中的表述与此相比并不一致,对全省高校而言,缺少执行力,没有指导价值。

3  学生档案归档范围确定的原则

3.1  学生人事档案归档的内容应与干部人事档案衔接。高校学生档案作为干部人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归档的内容应与干部人事档案归档的要求相吻合。中共中央组织部2009年印发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中组发[2009]12号)把干部人事档案归档的类别划分为25大类,其中与高校学生档案有关的有10大类,分别是履历材料、考察(考核、鉴定)材料、学历学位材料、职业(任职)资格材料、党团组织材料、表彰奖励材料、涉纪涉法材料、出国(境)材料、健康材料和其他材料(毕业生就业报到证)。高校学生档案的收集、整理应围绕这些类别展开。

3.2  学生人事档案归档的范围应围绕学生的各项活动而展开。高校学生人事档案反映的是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各项活动的历史记录,不仅记录其学习成绩,而且也记录德育、体育、美育等方面的活动,全面而又真实地记录人才成长历程。高校学生人事档案的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高校各部门都有责任、有义务详尽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历程。现有的归档范围独自为政,不够系统,不够全面。既不能涵盖其全貌,也不能使用人单位对学生有全面准确的了解。所以,当前应根据大学生(研究生)学习、科研、生活、工作的特点,补充、扩大高校学生档案归档范围。通过这些档案材料真实反映其个性化发展特征,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为高校的各项管理服务,为社会选拔优秀人才服务。

4  学生档案归档范围的建议

根据《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和《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等规章、文件的要求,建议高校学生人事档案材料的归档范围从五个方面考虑,入学材料和高考材料、大学(研究生)材料、组织材料、出国材料和其他材料。

4.1  入学材料。招收入学的本科生档案材料,一般应包括高中(职中、中专)学籍卡、高中(职中、中专)毕业生登记表、高考报名登记表、高考体检表、高考志愿表、高考成绩单等材料;招收入学的研究生除原有个人档案应有材料外,还应有报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含录取为直接攻博生)、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推荐免试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登记表或在校硕士生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申请表、报考博士学位和单独考试的硕士学位研究生的专家推荐表等材料。

4.2  大学(研究生)材料。这一部分材料是整个归档范围的核心内容,主要有八个方面:一是学习成绩材料:大学、硕士、博士等各学习阶段各类课程的学习成绩登记表等材料。二是学籍材料:各大学、硕士、博士等学习阶段退学、结业、肄业、休学、转学、保留入学资格、复学等变更材料(注:有些高校这两类材料合为学籍卡)。三是鉴定材料:组织上对学生本人的各种鉴定表等材料。四是实习(实践)材料:大学、硕士、博士等各学习阶段实习(实践)报告、总结及成绩等材料。五是毕业材料:高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登记表、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通知书(就业报到证)等材料。六是学位材料:各学习阶段学位申请、授予等材料(这部分材料有些高校与毕业生登记表合在一起,或者与学籍卡合二为一)。七是奖惩材料:在校期间获得各级表彰奖励的材料,包括获得三好学生(研究生)、优秀学生(研究生)干部、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优秀毕业生(毕业研究生)等荣誉称号的登记表,各类奖学金登记表及其他获奖评审证明材料;处分材料:在校期间违反校纪校规,触犯国家法律等形成的各类处分材料(警告以上处分材料)。八是体检材料:入学体检表、毕业体检表等材料。

4.3  组织材料。入党、入团的申请书、志愿书,自传、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政审材料、思想汇报,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党团组织建设上形成的其他材料;参加民主党派的申请书、登记表等材料。入团材料基本上在初中形成,也有少量学生的入团材料是在高中、大学阶段形成。入党材料最早在高中形成,大部分学生是在本科阶段或研究生阶段形成。

4.4  出国材料。因公(私)出国(出境)审查表、备案表,在国(境)外学习、进修情况或鉴定等材料。

4.5  其他材料。入学前参加工作期间的工资、考核、职务(职称)、劳动合同等材料以及具有保存价值、应予归档的学生个人材料。

总之,要严格按照《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和《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把高校学生人事档案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准确、科学划分其归档范围,全面收集高校学生人事档案材料,追补缺失的档案材料,切实把反映高校学生德、能、勤、绩等方面的材料,及时收集归档,提升高校学生人事档案的利用价值。

*本文为2014年度江苏省档案局科技项目《就业视角下高校学生档案服务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4-12)、2013年江苏省高校档案研究会科研课题《加强高校学生档案服务功能的研究》(项目编号:JSGDF2013-21)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解读[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9.

[2]教育部、国家档案局. 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EB/OL].[2015-08-12]. 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08-09/12/content_16441222.htm

[3]四川省教育厅. 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档案管理办法[EB/OL].[2015-08-12]. http://archives.scu.edu.cn/detail.asp?id=627

[4]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档案局. 江苏省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EB/OL].[2015-08-12]. http://dangan.yzu.edu.cn/art/2012/9/3/art_5715_240680.html

简述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具体分类 篇4

第一类:履历材料。履历表、简历表;属于履历性质的登记表;本人的自然简历、经历、家庭、社会关系等情况的材料;中央、地方各级党委委员、候补委员的简历材料。履历表和简历表有鉴定的应以履历为主。

第二类:自传材料。由本人撰写的叙述自己经历、家世、身世、思想变化过程、家庭和社会关系等情况的材料;属于自传性质的材料;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材料。需要注意的是此类材料必须是本人撰写方能归此类, 带自传的履历和简历应以自传为主。

第三类:考察、考核、鉴定、审计材料。在重大政治事件、突发事件和重大任务中的表现材料;组织通过对干部的德能勤绩廉进行调查、评价考核考察材料;组织正式出具的干部各年度、阶段或参加临时工作、学习、劳动、工作调转、出国、出境、挂职锻炼等形成的鉴定材料;公务员年度考核登记表、事业单位考核登记表、后备干部登记表等材料;自我鉴定和标题不是鉴定, 内容属于鉴定性的材料;审计部门做出的任职、离职审计报告、结论等材料 (不包括受处分的) 。

第四类:学历、职称、学术水平及培训材料

第一小类:学历学位材料。高中、技校、中专毕业生登记表, 学习期间的鉴定、成绩等材料;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党校、军队院校、研究生等报考登记表, 入学考试成绩等材料;学生 (学籍) 登记表, 选拔学生登记表, 学生成绩表, 毕业生登记表, 授予学位材料, 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选拔留学生审查登记表, 学历学位认定、证明等材料。

第二小类:职称材料。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呈报表、申报表;评职称计算机、外语考试成绩及各种考试材料;聘任、晋升、解聘专业技术职务审批表省登记表;教师资格过渡申请表等。

第三小类:反映个人科研学术水平的材料。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通知;遴选博士生导师简况表、博士后材料及工作期满登记表;被县处级以上党政机关、人民团体评选为专业拔尖人才材料;科研工作及个人表现评定材料、业务考绩材料;创造发明、科研成果鉴定材料;著作、译著和有重大影响的论文目录;干部本人写的业务自传、反映干部业务能力方面的其他材料。

第四小类:培训材料。为期2个月以上的学员培训 (学习、进修) 登记表、考核登记表、结业登记表、结业鉴定登记表等材料。

第五类:政审材料。对本人历史问题的审查材料及各种原因对干部经历、出身、成份、社会关系审查的材料;更改或认定姓名、民族、籍贯、国籍、出生日期、参加工作时间、入党入团时间等材料;政治历史问题的审查结论、调查报告、主要证明材料、检举材料及本人交代报告及有关的依据材料;入党、入团、参军、出国形成的政审材料。

第六类:党、团组织建设中形成的材料。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入党申请书、转正申请书、补填的入党申请书;整党工作、党员重新登记工作中民主评议党员的组织意见、党员登记表、不予登记或缓期登记的决定、上级组织意见;不合格党员组织劝退、除名、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材料;退党、自行脱党或恢复党籍的材料;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入团志愿书、申请书、离团材料等。

第七类:奖励材料。县处级以上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授予的党内外奖励 (包括科技和业务奖励) 、荣誉称号的审批表、推荐表、呈报表及先进事迹材料;撤销奖励的相关材料;学校学习期间的奖学金审批表、三好学生登记表、优秀学生等材料;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材料。

第八类:处分材料。涉及违犯党纪政纪国法的处分决定、请示、上级批复、错误事实材料、本人对处分的意见和检查交代材料;法院审判工作中形成的裁定书、判决书等;公安机关作出的行政拘留、限制人身自由、没收非法财物、追缴非法所得等的行政处理决定;检察院不起诉决定书;通报批评材料;甄别、复查报告、决定、上级批复及本人意见;确属错误, 组织上未给予处分的, 本人对错误的认识交待或检查材料等。

第九类:工资、待遇材料;任免、调动、授衔、军人转业 (复员) 安置、退 (离) 休材料;辞职、辞退、罢免材料;出国、出境材料;其他材料。

第一小类:工资、待遇材料。新增人员工资审批表;转正定级审批表;工资变动、工资套改审批表、退休待遇核准表;提职晋级和奖励工资审批表或工资变动登记表;工资停发、工资恢复通知单;解决待遇的审批材料。

第二小类:干部任免、进入或离开干部队伍材料。干部任免呈报表、审批表以及提职考察材料;干部试用期满审批表;以工代干转正审批表;选拔、吸收、录用干部、录用公务员审批表;招录、聘用材料;辞职、辞退、罢免材料;军队转业干部审批表;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等选举领导职务登记表;没有工资的退 (离) 休审批表。

第三小类:出国、出境材料。因公出国 (境) 审批表、出国 (境) 表现情况或鉴定等材料;外国永久居留证、港澳永久居民身份证等的复印件。

第四小类:其他材料。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代表会、民主党派代表会等形成的材料;过渡为国家公务员审批表、公务员登记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工作人员登记表、公务员调任审批表等。

人事档案材料分类类注意要点 篇5

三龄两历:

1、年龄、工龄、党龄;

2、工作经历、学习经历

注:

1、地厅级以上的材料必须装档;

2、个人重大思想汇报不必须装档;

3、只要参加工作的必须填,未认可的也填,后面加括号备注“临时聘用”;

4、家庭成员:配偶、子女、父母必须填,妻子没工作可以备注“家庭妇女”;

5、挂编:必须填写编制单位,后面再加借调单位;

6、所有说明必须用党委函头纸填写,加盖党委公章;

7、档案原则上一般都按时间前后排序(除了党团材料);

8、特殊时有处分材料,必须归入第8类;

9、辞退、开除的放入无头档案;

10、毕业之前参加工作均为实习。

一、履历材料:

1、1999年制的履历表必须补 ;

2、信息必须这回完整;

3、有组织审核章;

4、本人签字。

注:

1、履历表工资项不填;

2、当有曾用名时,可以在履历表盖章旁注明“经核实,某某此人与某某本人是同一人”。

二、自传材料:

1、自传材料必须是组织要求写得才存档;

三、考核、考察、鉴定材料:

1、1994年后考核材料必须装档(1994、1995、1996年的考核

表可以是说明);

2、其他年限如果考核材料不齐全(考核表),必须补齐;

3、入编后考核必须由编制单位来考核。

4、扶贫材料、省级报告必须放入第3类;

5、入编的考核材料必须有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省里的章(不

入编只有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的章)

注:

1、学习期间的考核材料放到学习材料里;

2、调查提纲——给组织的材料不入党;

四、学历、职称、科研、培训材料

(一)学历材料:

1、中专、大专、大学必须填(只有高中学历的,小学、初中必须填);、2、干部身份必须有高中以上学历;

3、高中以下学历必须有高中毕业证;

4、国外的大学必须有中文学位、学历认证书;

5、1977年以后入学的必须有:(1)入学登记表

(2)毕业登记表、(3)成绩表

(4)毕业证书、学位证书

(二)职称材料:

1、逐级而来;

2、职称呈报表、评审表、认定表、证书必须有。

(三)科研材料:

1、学术材料被县级以上机关评定的均归档。

(四)培训材料:

1、一个月以上培训材料必须齐全;

五、政审、证明材料:

1、从2006年10月起,不再办理本人提出的认定出生日期的要求;

2、出生日期认定应根据档案中最早记载和本着认大不认小的原则认

定 ; 3、1992年7月23日前参加工作时间为县以上劳动人事部门参加工作时间认定;

4、从2008年1月1日以后从用工之日认定,认定应根据接收分配文件或转正定级审批表中参加工作时间认定;

5、知青时间应根据知青相关材料认定,从下乡插队之日算起;

6、军转干部的部队认定可以以部队认定日期为准;

7、回乡知青:参加工作时间应按照实际参加工作时间认定;

8、退伍士兵,军人参加工作时间以批准入伍之日算起(入伍登记表);

9、招工:以招工登记表为准;

10、临时工以毕业后参加工作时间的时间为准。

六、党、团材料:

1、入团志愿书,入团申请书,退团材料;

2、入党志愿书;入党申请书,转正申请书; 3、1985年、1990年的要有填写的党员登记表(如没有,由干部所在单位出具证明放入);

4、多写的申请书存最初和最末写的两份;

5、如入党志愿书丢失,两份材料四个章:入党介绍人、入党单位的证明材料、盖章、上级部门填属实并盖章;个人填入党志愿书并在内说明情况。

七、表彰奖励材料:

1、地厅级以上的奖励材料要齐全;

2、处级以上单位予以表彰、嘉奖、记功和授予荣誉称号的审批(呈报)

表、先进人物登记(推荐、审批)表、先进事迹材料;

3、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材料;

4、煤炭三十年荣誉证书等。

八、处罚材料:

1、上级的处分;

2、公安机关的处罚;

3、处分期间的调查:核实(调查、复查)报告及主要依据与证明材料;本人

对处分决定的意见、检查、交待及情况说明材料;解除(变更、撤销)处分的材料;检察院不起诉决定书;法院刑事判决书、裁定书。

九、工资、任免、出国、会议材料

(一)工资情况的材料:

1、新增人员工资审批表;

2、转正定级审批表;

3、工资变动(套改)表;

4、提职晋级和奖励工资审批表或工资变动登记表;

5、工资停发(恢复)通知单;

6、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材料;

5、解决各种待遇问题的审批表、批复等材料。

注:

1、工资变动登记表应放工资类第一页(9-1-1); 2、93年以来工资材料要齐全(93年、06年工改表必须要有);

3、涉及金钱的放入工资里;

4、工资材料必须齐全(没有写说明材料);

5、工资停发、恢复均有材料;

6、调整工资标准表、工资审批表、每年的晋升薪级审批表必须要有;

7、正常晋升薪级表可以只有10年的表,但表上必须体现07-10年的晋升薪级表。

(二)任免材料:

1、02年以后材料要齐全;

2、任免、调动、授衔等材料:干部任免审批表及相应考察(表现)材料;

3、招录、聘用材料:录(聘)用审批(备案)表;

4、辞职、辞退、罢免材料;

5、退(离)休审批表等材料;

注:

1、职务变动登记表应放任免类(9-2),中间的职务变动需有省里章;

2、人员死亡、调动正常工资进出审批表纯粹的放入任免类(9-2); 3、97年以前的可以用文件或文书复印、任职通知代替;其后填写还要补考察材料(必须要有考察单位和日期),没有时间及文号的要补填,补填必须有补填标识。

(三)出国(境)材料:

1、因公(私)出国(境)审批表;

2、在国(境)外表现情况或鉴定等材料;

3、外国护照、外国永久居留证、港澳居民身份证等的复印件。

(四)会议材料:

1、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团体代表会,民主党派代表会形成材料;

2、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委员(候补委员)简历;

2、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委员简历或当选通知或证明材料;

3、代表登记表等材料。

注:省级及以上级别党代会必须要有材料。

十、其他材料:

1、体检和工伤材料:录用体检表,反映严重慢性病、身体残疾的体检表,工伤致残诊断书,确定致残等级的有关材料。

2、治丧材料:生平,非正常死亡调查报告等材料。

3、干部人事档案报送、审核情况的材料:干部人事档案报送单(说明材料);

4、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派遣证);

5、人事争议仲裁裁决书(调解书);

6、计划生育情况材料,再生育子女申请审批表等有参考价值的材料;

7、干部家庭社会关系情况表等有参考价值的材料;

人事档案材料 篇6

【关键词】人事管理;人事档案管理;社会公共信息

人事档案管理与人事管理两者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其中一个发生改变,另一个也要随之发生改变。人事档案管理属于人事管理的一部分,要做好人事档案改革工作就需要从理念与管理方式等方面入手,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改革工作。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人事管理改革与人事档案管理改革。

一、以往人事管理下的人事档案管理

(一)以往人事管理职能

以往的人事管理职能通常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加以概括:首先,从部门角度讲,主要传达决策者制定好的目标,同时检查应聘者自身情况与所应聘职位是否相符,需要与应聘者与部门负责人相沟通,这样一来就导致科学性缺失;其次,尽管有时让员工接受组织纪律等方面的培训,但却很少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最后,在管理评价中不具有科学性,只是一味地找毛病。在工资与社保管理上只计算其中的一部分。以往的人事档案中,将工作作为中心内容,所做工作一直围绕档案管理、工资调配、人员分配上,这些条框方式难以激发人的创新能力。

(二)以往人事档案管理性质

以往人事档案管理具有封闭性质,能够阅读档案工作的人员十分有限,仅局限于领导级别,外人幾乎看不到档案。这样的管理方式具有有利存在,也有不利存在,对于有利因素来说主要体现方便管理人员收集与管理,便于领导人员使用,保护人事档案不外泄。不利因素也体现在扩大了人事档案功能,影响到了档案使用,使人事档案成为约束人的工具,使人难以发挥自身作用。

二、人事管理改革主要内容

(一)将市场竞争机制应用到人才资源配置中

首先,转变以权力为中心的形式,将市场规则作为中心,因此政府部门应适当地拓宽人力资源开发与竞争途径,使政府成为制定规则人员,强化规则和透明性。同时,政府部门要成为规则的监管者与维护者,对于人力资源流动中所发生的违规行为一定要做好制裁工作,注重个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工作;其次,重视现有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为人才创设良好的流动环境,确保人才市场具有机制灵活性与功能完备性。

(二)构建完善的人才评价机制

对于人才评价应注重科学合理性,使人才树立起良好的人生目标,促进人才资源结构优化,设立良好的科学规范机制,保证人才在竞争上具有公正、公平、公开性。

(三)强化公务人员培训

要提升公务人员素质应通过教育培训实现这一目标,真正构建服务型政府。通常情况下,政府服务质量的高低与公务人员综合素质有直接关系,因此政府部门一定要做好公务人员培训工作,使公务人员认识到自身所承担的责任,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中。

(四)确立问责机制

人事管理所针对的对象是人民大众,这就需要在工作中始终将人民需求放在第一位,工作人员应真正为人们办事,平等看待每一名来访人员,对于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实行谁犯错谁负责,确立问责机制,减少问题发生互相推诿情况出现。

(五)重视人才保障机制的完善

构建人才权益保障机制一定要做好法制严明、完备法制,发挥其应用作用,真正保护人才合法权益,尤其是知识产权的保护应作为重点,防止他人创新成果被窃取情况发生。

三、人事档案管理改革方式

(一)更新人事档案管理观念

人事档案被创建出来的主要目的是被人们使用,这就需要做好人事档案资源开发工作,通过人事档案可以了解到一个人的成长经历,不仅可以为本单位人事部门服务,还可以为其他相关人事部门服务。首先,应认识到国家对创新人才的重视,提高人事档案利用率;其次,将科学发展观作为人事档案管理核心观念,通过利用人事档案为人们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再次,认识到人事档案服务对象为人们,通过人事档案带动人才进步;最后,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入手,转变工作理念,强化人事档案管理。

(二)重视人事档案管理机制改革

在人事档案管理机制改革中,应注重分段改革,充分发挥人事档案作用,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其中,强化载体管理与信息管理。同时用人单位在做好人事档案实体保护时,也要通过数字化做好数据库处理工作,以便供单位使用。流动的人事档案,应交由人才交流中心管理,保证人才信息的真实有效。

(三)构建完善的人事档案管理机制

要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应通过权限制完成人事档案管理,使具有权限的人都可以应用个人档案,无论对方是本单位人员还是流动人员,这样也可以展现出对人的尊重。

(四)转变人事档案管理方式

以往的人事档案管理以纸质档案为主,现阶段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人事档案管理也要注重数字化的实现,将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应用其中,通过密匙等调取档案信息,既可以保证档案信息安全,还减少了对信息使用者在空间与时间上的限制。

(五)强化人事档案利用方式

首先,转变人事档案内容,对于档案从收集开始就做好管理工作,严禁将虚假信息融入到档案中;其次,提升人事档案社会效能,将以往的控制管理转化为服务管理,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的作用;再次,为强化利用效率,应适当拓宽编研范畴,逐步完善档案信息内容;最后,做好人事档案的动态管理工作,完备人事档案数据系统。

四、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得知,人事管理与人事档案管理两者之间联系密切,两者的改革要同时进行,因此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希望能为相关人士带来参考,做好人事档案管理改革与人事管理改革工作。

参考文献

[1]吴正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与改革研究[D].安徽大学,2013.

[2]武志芳.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面临的新问题与改革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2013,(6).

[3]张帆.试析人事管理改革与人事档案管理改革[A].华章(2014)[C].2014.

[4]何丽桃.人事档案管理改革初探[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5).

人事档案材料 篇7

3.新规定使人事档案内容更具真实性, 增强了人事档案的权威性。如四类有关学历学位的材料中, 不仅要将学习期间的学生登记表、成绩表、毕业生登记表及授予学位的材料放入人事档案, 还要求必须将禁抽取、撤换或销毁档案材料。而对违反纪律的工作人员, 新规定明确了处罚力度与方式, 态度坚决, 毫不留情。

二、笔者的几点认识

1. 干部人事档案还应吸纳更多的内容, 向纵深方向发展。

(1) 人事档案应该吸纳新的载体。随着科技的发展, 人事档案也该吸纳新的载体, 一些有价值的影像资料也该归档。影像资料以其独有的直观形象, 真实可靠的优势, 是呆板的纸质材料所无法比拟的。如博士、硕士论文答辩的现场录像光盘及照片, 真实准确地反映了当事人的学识修养及理论水平, 很有参考价值, 也对档案材料的真实性起了佐证作用。

(2) 应完善初高中时代的人事档案内容。而现今人事档案中初高中时代的材料只有“入团志愿书”和“高中毕业生登记表”, 这远远不能体现初高中生身心的发展情况, 更何况即使是这仅有的两份材料也往往是千篇一律, 被动应付的材料。初高中时代正处于青春发育期, 这个时期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一个人以后的发保险、失业保险、公积金等相关材料存入人事档案。甚至个人银行贷款的诚信度、有无不良记录等材料都可丰富人事档案的内容。

2. 适当开放部分档案内容。

由于历史原因, 人事档案由单位内部的组织、人事部门实行封闭式管理, 主要供领导或组织上使用, 档案当事人无权利用本人的档案, 公民在人事档案领域没有知情权。笔者认为这不利于档案的管理和发展, 不利于档案的完善与利用。如今欧美很多国家的档案开放率达到或者超过了60%, 美国的档案开放率高达90%[2]。相比之下, 中国的档案开放事业亟待发展, 可将档案当事人的履历情况, 工作学习情况, 工资收入、获奖及身体健康情况予以公开, 并在信息公开之前, 征得档案当事人的同意, 而涉及个人处分、社会关系及个人隐私的内容予以保密。人事档案信息公开的目的是推动人才市场的发展, 丰富人才信息, 促进人力资源的整合和开发, 为人事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邓绍兴, 陈智为.档案管理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人事档案材料 篇8

关键词:人事档案,归档,分析

2009年7月, 中共中央组织部下发了修订后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较之1996年下发的规定, 修改了很多条款。这也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时代不断进步, 根据新形势, 新任务需要制订的法规性文件。本次修改后的规定, 摒弃了旧糟粕, 增加了新理念。以下就依条款之序, 对两份文件做一一比较。

1 第一章, 总则

(1) 2009版新规定 (以下简称09版) 第一条加入了“为维护干部的合法权益”, 这一点是对干部人事档案作用的诠释。某些时候, 人事档案中的材料可以作为法律依据。

(2) 09版规定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较96版有所扩充。新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3) 09版规定中, 归档工作的原则是“真实、全面、及时、规范”。这比96版中提到的“实事求是”更进了一个层次。对档案收集归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09版中增加了第四条, 明确了本规定的适用范围。而96版中未提及这一点。从本条款可以看出, 因为依据的法律法规不同, 工作人员和管理依据不同, 单位性质可以分为三大类。这三大类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都要参照此规定执行。

2 第二章, 归档范围

09版规定中所提及的归档范围, 显然更具有可操作性。并且摒弃了以前带有明显时代特色的文件, 增加了更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文件材料。

增加了第七条, 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材料, 即“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发生变化的报告表”。

增加了第八条, 考察、考核、鉴定材料, 即“在重大政治事件、突发事件和重大任务中的表现材料;援藏、援疆、挂职锻炼等考核材料;后备干部登记表等。

在第九条审计材料中, 强调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摒弃了96版中“离任审计考核材料”。

在学历学位材料中, 将各类文件材料更加细化, 尤其是“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 另外增加了出国 (境) 学习的材料, 包括中外合作办学学习和国内外学历学位认证材料。

新增了培训材料:为期两个月以上的学院培训登记表等材料。

新增了职业 (任职) 资格材料, 这也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第十三条中,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中的材料反而简化了许多。

第十四条中, 增加了反映科研科研学术水平的材料。尤其是当选为院士的材料, 遴选博士生导师的材料等等。比1996年规定的范围要扩大很多。

第十六条中, 增加了“计算连续工龄的材料”。这一点在1996版中未提及。

第十七条中, 删除了团员退团材料, 但是增加了退出民主党派的材料。

第十八条, 表彰奖励材料中明确了材料审批形成的级别。凡是县处级以上党政机关、人民团体等予以表彰的材料都应归档。

第十九条, 涉纪涉法材料的收集范围明显扩大, 涵盖面增广。

第二十条, 招录、聘用材料中增加了选调生登记表及审批材料, 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登记表等。

第二十一条, 增加了公务员管理的材料;援藏、援疆、挂职锻炼登记表等。

第二十二条, 辞职, 辞退, 罢免材料中, 主要范围为公务员和部分事业单位。

第二十三条, 增加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材料。

第二十四条, 增加了外国永久居留证、港澳居民身份证等的复印件。

增加了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 包括干部人事档案报送单, 人事争议仲裁裁决书, 公务员申诉处理决定书, 再生育子女申请表等有参考价值的材料。

在这一章中, 减少的材料包括:干部个人的审计报告或审计意见材料, 离任审计考核材料, 离婚材料, 因私出境 (出国) 审批表等。

3 第三章, 收集归档要求

这一章是把96版的第三章收集方法和第四章归档要求合并在一起。并且对归档材料的审核, 归档的原则进一步规范, 明确了什么样的材料才能归档, 要求更加具体化。

(1) 09版的规定中减少了原来旧的一部分, 并且规定了复印件存档的具体要求:注明复印时间, 并加盖公章等。

(2) 时间上更加明确:形成材料后一个月放入本人档案袋, 一年内整理归档。

(3) 载体的变化:由原来的16K扩充到16K或A4。但是笔者认为, 目前大多数单位的人事档案卷本大小都是16K, 因此, 只有等全部人员的档案卷本都扩充到A4后, 才能统一收集A4的归档材料。

(4) 明确了归档材料不规范应该如何处理:材料形成部门应当重新制作, 补办手续, 或者由具有干部管理权限的组织 (人事) 部门审批 (或出具组织说明) 并加盖公章。

(5) 减少了96版中第二十八条, 适时布置填写干部履历表, 或补充表等。

4 第四章, 纪律和监督

本章取代了96版的“监督检查”。在这一章中, 明确了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人员和干部本人必须严格执行本规定, 并遵守纪律:明确了违反工作纪律的人员的处理。

5 第五章, 明确了1996年版文件的废止

人事档案材料 篇9

根据以往的工作实践, 在收集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工作中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一、要注意把握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形成规律

干部从参加工作之日起, 个人的情况会不断发生变化, 反映这一变化过程的材料就会不断产生。尽管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 材料内容千差万别。但是, 材料的形成始终是连续不断的, 因而干部档案材料的形成就具有连续性。由于干部人事档案材料产生于组织人事管理活动中, 凡是有人员活动的地方都有组织人事管理工作, 有组织人事管理工作就会产生相应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 因而, 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产生具有广泛性。有相当数量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时间规律集中形成的, 因而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形成又具有时间性。干部人事档案又是组织人事工作的记录, 是信息的载体, 所记载的内容和事件必然与某些工作相关联, 因而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又具有因果性。

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形成规律, 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掌握了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形成规律就会使收集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减少或避免盲目性, 少走弯路, 取得收集工作的主动权, 收集工作的效率就会提高。

二、要注意准确掌握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范围

科学合理地界定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范围, 是做好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工作的先决条件。中组部《关于干部档案材料收集、归档的暂行规定》对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范围作了明确具体地规定。这些规定虽然具体, 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会遇到一些新情况, 新问题, 新难点。这就要求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人员必须有精通熟练的业务能力和较强的敬业精神。对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 准确把握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工作的新特点。为确保干部人事档案“全面、完整”的状态, 这就要求在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内容上要广泛。既要收集干部的共性材料, 又要收集干部的动态材料;既要收集干部的政治表现材料, 又要收集干部的才能表现材料。同时, 要紧紧结合当前经济工作和各项改革的需要把握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工作的重点, 做到重点突出, 目标明确, 使收集到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真正能成为组织人事工作的可靠依据。当前, 政治思想表现材料, 业务能力、技术专长, 发明创造、科研成果、文章著述的评定和评价材料, 参加学习、培训, 接受教育方面情况的材料, 反映工作实绩的材料等都是重点收集的材料。

三、要注意掌握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质量要求

收集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是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起始环节, 收集材料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鉴别、归档等工作, 也会影响到干部人事档案作用的发挥。为此,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精通业务, 掌握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四个方面的质量要求:

一是材料必须真实。真实是干部人事档案的灵魂。只有真实的干部人事档案才能成为组织上历史地、全面地考察了解人和正确选拔使用人的一个重要依据, 干部人事档案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必须客观、真实可靠。如果干部人事档案材料不真实, 就失去了意义, 如果用它作依据就会误人误事, 给组织人事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危害。

二是手续必须完备。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手续必须完备。手续不完备就不能反映干部在某一阶段或某一方面的真实情况, 就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干部的真实面貌。日常工作中, 有的材料是因疏忽等原因而遗漏了某一个环节和手续;有的材料本身就没有生效或其他原因而没有正式得出结论。材料手续不齐全就不能明确究竟是审批了, 还是未批, 或是待批。这样的材料也没有反映干部某一情况的全过程, 如果把这样的材料归入档案就会影响干部人事档案的质量, 降低干部人事档案的实用价值, 给干部人事工作带来不利因素。

三是材料必须完整。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是反映干部个人情况的载体, 这种载体外部形式必须完整, 才能适应材料内容的需要。不完整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不能正确反映某种意图和表达某种目的。所以在日常收集工作中对多页、多份构成的材料必须完整不能缺页少份。

四是书写必须规范。干部人事档案材料要整理成卷, 永久保存, 如果书写用的墨水不符合要求, 就不能永久保存, 用纸不规范就不便于整理装订, 有圈改涂抹就会影响干部人事档案的真实性。

四、要注意采取灵活多样的收集方法

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工作主要体现在收集的方法上。方法运用的得当, 效率就高。收集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方法很多, 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较多的是以下两种方法:

一是采用宣传鼓动的方法, 收集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是直接为组织人事工作服务, 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都很强的工作。由于过去长期处于封闭状态, 外界了解的很少。要改变这种状态,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部门有必要通过发文件、召开会议、请示汇报等形式宣传干部人事档案的作用, 介绍有关要求, 使有关单位与部门了解收集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有哪些意义、收集什么、如何收集等, 以争取他们对干部档案材料收集工作的大力支持。

人事档案材料 篇10

关键词:人事档案,含金量,再增值,人事资源管理

人事档案记载了个人学习、工作经历, 职称奖惩, 社会关系等全面信息情况。传统人事档案从毕业到踏入工作岗位一直跟随着个人, 是记录个人信息的重要档案。随着传统人事制度的变革, 企业在选拔和聘用人才时不再像传统聘用职员一样把人事档案看成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 而是将个人的人事档案信息变成人资管理中的一部分, 辅助企业选才、育才、用才, 留才, 积极的促进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人资管理部门要做到挖掘员工潜力、知人善任、人尽其才, 离不开人事档案管理的利用, 人资管理部门要掌握并且整理员工真实全面的个人信息, 提取和归纳有用信息, 例如员工的学历、工作经历、技能、职称、实际工作中的业务水平以及业务素质。人资部门通过人事档案的整理和利用可以为企业选拔人才、重用人才提供有力的参考信息。

一、提升人事档案含金量, 实现人事档案再增值的措施

伴随着人事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人事档案管理也需要不断突破和完善, 以便适应市场竞争新形势。人事档案的管理要从服务方式、服务功能、服务范围等方面着手, 提升人事档案的含金量和利用价值, 为单位提供全面可靠的人才信息参考服务。人事档案是人才信息的缩影, 是个人在学习、工作、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记录, 人事档案是人才德、智、能、技、勤的全面综合体现, 能够为单位挖掘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提高良好的参考。

(一) 强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人事档案的组织和利用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应该得到高度的重视,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对档案管理工作定期进行自检和问题分析, 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且人资管理部门应该建立人事档案管理考核机制和完善的管理系统, 单位上级部门应当定期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定性定量考核, 促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升级和突破, 并且应当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分级分类指导, 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和科学、合理。

(二) 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良好的业务素质和科学合理的工作方式是人事档案管理规范化、内涵化、合理化的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直接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人资管理部门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需要不断突破和创新, 不断提升管理方式, 为企业的才人利用提供更好的参考。因此对档案管理的素质和业务技能要求越来越高, 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不仅仅要掌握专业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理论, 还要会运用信息家属进行档案整理和分类。人资管理部门需要加强队伍建设, 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培训, 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技术和技能, 将信息技术新技术运用到档案管理中, 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更好的整理、分类、利用档案。科学的管理方式、不断创新的管理手段都是提高档案管理含金量和价值的必经之路。

(三) 扩大档案管理的内容范围

企业竞争激励, 人才竞争也白热化。企业考核人才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 人才的学历、培训经历、工作经历、职称晋升、专业技能、奖惩情况、业务素质等等材料越来越多, 因此, 人资管理部门在对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 档案管理的内容和内涵也应该随之不断的丰富和完善, 整理归档更多的个人信息, 更好的反应人才的综合实力。另外, 还应当整理和分类关于权威部门认定的业绩考核及专业能力。人事档案应该能够真实有力的反应个人经历, 工作表现, 行为轨迹, 重大事件或者奖惩情况, 归纳和整理所有选拔人才需要的信息。

(四) 利用信息技术, 实现现代化档案管理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 人事档案工作应摆脱旧有模式, 改变手工操作方式, 充分借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 将个人的档案资料输入计算机, 形成数据化的档案资料, 逐步创建电子档案, 实现个人基本信息的微机检索和联网查询。同时, 主动提供服务, 形成一个面向人才市场、面向社会开放的人才信息系统, 使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与利用。

(五) 保证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和实效性

真实性是人事档案最基本的特性。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应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清查、核对人员信息, “去伪存真”, 并严格把关, 细致鉴别, 对内容不实的材料坚决不予归档, 确保人事档案的权威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在此基础上, 加强人事档案的动态性管理, 定期对原有的人事档案进行审核鉴定, 剔除无保存价值的内容, 及时补充新产生的有关个人业绩、经历等方面的材料, 不断增强人事档案信息的时效性, 使其记录内容全面、客观、动态, 能够反映出最新、最全的个人档案信息。

二、结语

信息时代的来临, 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人资管理部门应该顺应企业发展需求, 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创新和突破, 加强档案管理的内涵性和科学性, 使人事档案管理能够成为人才信息的载体, 是企业能够更好的知人善任, 挖掘人才, 使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能够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高素英.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如何创新求发展[J].广东档案, 2010 (05) .

[2]吴洁.基于人事制度改革大环境之下的人事档案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军转民, 2010 (05) .

[3]张海滨.析人事档案管理工作[J].山西档案, 2010 (S1) .

[4]刘福芹.谈人事制度改革背景下的人事档案管理[J].黑龙江档案, 2011 (02) .

上一篇:光电耦合器下一篇:监督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