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措施网络金融风险

2024-05-04

防范措施网络金融风险(精选十篇)

防范措施网络金融风险 篇1

1 我国网络金融面临的主要风险

1.1 网络信息技术风险

1.1.1 选择技术和支持风险

传统的商业金融机构必须选择一种合理、有效的网络金融技术来支持开展网络金融业务, 但是在选择网络金融技术解决方案的过程中, 可能会出现设计缺陷, 也可能会出现操作错误问题, 比如网络金融技术比较落后、陈旧, 网络并没有切换到最新状态, 都极易导致选择网络金融技术风险, 造成金融机构经营出现严重的技术机会损失。而且网络技术的专业性较强, 一旦出现网络技术问题, 必须通过外部市场技术服务支持进行解决, 这样的话, 很可能在外部人员操作过程中出现操作错误, 导致传统商业金融机构面临各种安全隐患和风险。

1.1.2 安全风险

网络金融业务活动的开展必须以通信网络、因特网为载体, 利用计算机软件平台来实现各种业务, 但是由于网络的特性极易导致网络金融活动陷入安全风险中。主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计算机磁盘列阵受到破坏; (2) 计算机系统出现漏洞、停机; (3) 网络外部数字攻击; (4) 计算机病毒入侵或破坏。

网络金融交易运行过程中会将双方所有交易信息和资料都放在计算机中存储, 但是在互联网环境下, 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 很容易受到网络黑客的恶意攻击。据相关调查显示, 目前我国网络黑客攻击活动能量迅速增长, 基本上保持每年10倍的增速。网络黑客会寻找网上一切缺陷或漏洞, 通过一些专业的非法入侵途径进入计算机系统, 发送虚假、伪造的电子邮件, 或者修改信息资料, 或者窃取信息等。其次, 计算机网络病毒可以以网络的途径迅速扩散、传播, 而且传播速度非常快, 高达单机状态的几十倍以上, 如果计算机系统中某一个程序感染, 会迅速累及整个计算机设备甚至网络系统, 造成大范围的破坏, 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系统崩溃。

1.2 网络金融业务风险

1.2.1 法律风险

网络银行业务中有很多会和法律挂钩, 比如知识产权保护法、财务披露制度、货币发行制度、隐私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如果不慎忽略了其中一项法律规章制度, 都有可能会导致金融机构面临法律风险。

1.2.2 操作风险

由于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应用, 很多金融机构可以以多种方式, 不限时间、地点为网络银行客户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只要客户有电脑、有网络就可以很快地办理各种业务。但是在操作过程中, 由于网络银行的安全系统或者是客户的网络系统出现问题, 都有可能导致操作风险。在网络银行方面, 主要表现为整个网络银行的安全系统设计出现问题, 系统错误或者操作人员的操作失误。也有的银行人员凭借自己对金融系统的熟悉, 为了一己私欲利用网络进行金融犯罪, 故意删除或修改各种数据, 最后侵吞资金或者其他非法目的。而网络银行客户方面, 主要表现在使用网络银行时, 并没有注意安全操作, 从而导致操作风险。

1.2.3 市场选择风险

市场选择风险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 导致网络银行很难真实了解客户的全面信息, 不易选择客户, 产生业务风险。比如网络银行客户通过网络的优势可以隐蔽自己的信息, 导致网络银行并不能全面掌握客户的风险水平, 很难鉴别客户, 导致在客户选择过程中处于劣势。

1.2.4 信用风险

网络金融的虚拟性较为明显, 在这种虚拟性交易模式下, 金融机构和客户并不是面对面的直接交流, 很难验证交易双方当事人的身份以及身份的真实性, 因此无可避免地会产生信用风险。信用风险造成的影响是长期、持续的, 也不能通过任何技术手段来解决, 因此是金融机构面临的一大难题。如果产生信用风险, 公众很容易对银行机构失去信心, 也会损害银行和客户之间长期以来培养的信任和友好关系, 导致银行丧失客户, 减少资金来源。

2 我国网络金融风险的防范对策和措施

网络金融风险会造成很多不良影响, 严重的话可能会诱发金融危机, 进一步加重金融危机的破坏性。网络金融风险无可避免, 必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2.1 进一步完善网络金融系统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我国信息技术起步较晚, 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技术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和缺陷, 大部分都是引进国外一些相对落后的产品, 导致网络金融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较多漏洞, 不利于我国网络金融风险防范。因此, 我国应注重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创新, 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研发一些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信息技术, 进一步完善网络金融系统基础建设, 加强计算机系统核心技术水平和关键技术水平, 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安全防御方面进一步强化。只有确保较高的安全防御能力, 才可以从根源上减少、防范网络金融安全风险, 最大限度地避免技术选择以及支持风险。

2.2 加强网络金融系统计算机的安全措施

安全问题是网络金融业务中无可避免存在的风险, 传统的金融机构是开展网络金融活动的主体, 为了做出最有效的网络金融风险防范措施, 应从金融机构开始着手。应加强传统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措施, 加强内部科技力量, 制定完善、全面的计算机安全防护办法, 比如建立交易可信赖作业系统, 使其无法被入侵, 也可以采用防火墙技术或者客户端乱码处理技术, 加密所有的金融数据, 确保金融网络的安全性。同时, 应建立科学、完善的网络金融风险防范制度, 并且成立专门的网络金融风险防范小组, 聘请专业的专职人员负责。

2.3 应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 一些发达国家企业贸易总额中, 仅有0.25%~0.5%左右为逾期应收账款, 但是我国逾期应收账款总额却超过5%。而且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比较落后, 基本上为空白页, 这是导致网络金融信用风险的重要原因。因此, 为进一步发展网络金融业务, 首先我国应尽快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 健全个人信用体系, 尽可能为网络金融虚拟性所致风险提供重要保障。金融机构应在传统纸质结算的基础上建立个人信用数据库, 并且应尽可能使个人信用信息实现共享, 从而为个人提供信用咨询服务、个人信用资信认证、个人信用报告网络查询服务、信用等级评估等服务, 可为网络银行鉴别客户风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4 应进一步完善网络金融风险防控法律体系

目前, 我国已经初步出台了一些关于计算机安全使用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制度, 如《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 同时在刑法中, 也明确规定了一些关于计算机犯罪的罪名, 在一定程度上为网络金融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法律保障, 但关于网络金融风险的防控体系建设方面仍然比较滞后。我国应仔细分析当前网络金融活动出现的常见问题, 充分借鉴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进一步规范电子商务的安全性以及电子交易的合法性, 应尽快制定《电子商务法》, 明确规定电子凭证、数字签名的有效性, 使网络银行、客户之间的权利、义务能够明确划分。其次, 应加强金融行业的监管力度, 一旦发现有网络金融犯罪行为, 应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严惩。

2.5 应积极引入现代金融体系制度建设

经过几年来的不断发展, 我国现代金融体系制度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想要使网络金融风险防范体系能够长期、有效地维系下去, 促进网络金融的长久、健康发展, 应该将现代金融体系建设制度充分融入网络金融风险防范建设中, 分阶段逐步实施网络金融系统的开发与建设工作。现阶段, 我国网络金融业务和金融系统电子化建设并没有制定统一的规划和技术标准, 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网络金融业务中出现很多漏洞, 我国应根据管理信息系统原理、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 制定统一、规范的技术标准, 进一步提高网络金融系统的监管力度, 使网络金融系统内部保持协调一致性, 尽可能使支付结算的风险降至最低限度。

2.6 应强化国际合作, 进一步防范网络金融风险

网络金融风险的“传染性”非常强, 世界各国都应该注重防范网络金融风险, 目前我国比较缺乏网络金融风险方面的人才, 因此, 应该抱着合作的态度积极寻找一些国际上网络金融风险防范能力较高的国家或机构, 充分利用他们比较成熟的风险防控技术来帮助我国解决网络金融业务中关于软硬件的问题。比如, 目前有一个全球认证中心 (由42家金融机构合作组成) 可为133个国家进行认证服务, 我国可以利用国际认证中心进一步加强网络金融风险, 有利于促进我国跨境电子银行业务的安全、快速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 网络金融的发展可谓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进一步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创新和发展。为客户提供更快捷、便利的金融服务同时, 也增加了新的金融风险。应正视新的网络金融风险, 结合网络金融的特点研究更完善的风险防控措施, 促进金融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婷婷.浅谈电子商务下网络金融风险的防范对策[J].中国市场, 2012 (2) .

[2]刘金桥.网络金融风险的问题与防范[J].魅力中国, 2013 (07) .

[3]杨玉民, 郑良泽.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新风险及对策[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 (2) .

防范金融风险的方法和措施 篇2

金融的全球化成为近年来发展的大趋势。在这种新经济的背景下,国际金融业全球化的发展也就成为必然。新兴金融市场的兴起和发展打破了原有的旧格局,使国际金融市场逐步扩展到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国际金融机构在全球大量设立分支机构,形成全球性业务网络。这种趋势既促进了国际金融的极大发展,也加大了金融风险的范围,出现债务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国际金融组织面对巨大的国际资本流动,越来越显得力量不足,防范国际金融危机的手段显得特别脆弱。国际金融炒作活动,进一步加剧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金融的全球化成为近年来发展的大趋势。在这种新经济的背景下,国际金融业全球化的发展也就成为必然。新兴金融市场的兴起和发展打破了原有的旧格局,使国际金融市场逐步扩展到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国际金融机构在全球大量设立分支机构,形成全球性业务网络。这种趋势既促进了国际金融的极大发展,也加大了金融风险的范围,出现债务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国际金融组织面对巨大的国际资本流动,越来越显得力量不足,防范国际金融危机的手段显得特别脆弱。国际金融炒作活动,进一步加剧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必然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尤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在建立过程中,商业银行的风险问题显得更为突出。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和改革开放的进展来看,我国商业银行正在和将要面临的金融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外汇风险、决策风险、管理风险、国家风险、竞争风险、流动性风险、体制性风险等。这些金融风险中,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中最突出、最集中、最严峻的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因信用活动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而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其中主要是因债务人不能按期还本付息而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占总资产的80%以上,贷款的质量决定着银行的命运。尽管《公司法》、《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等法律法规已经颁布实施,但银行仍面临着企业不讲信用和丧失信誉、不愿或不能还银行贷款的问题,从而使银行面临贷款无法收回的风险。

求发展。但风险无处不在,近年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始终在风险博弈中求生存、来,国内外银行业因操作风险导致重大资金损失的案件颇多,严重威胁银行和客户资金安全,这些案件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银行内控不健全,执行不到位,缺乏应有的行为制约机制。

金融业的稳定,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众所周知,银行业是金融业中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如何规避和控制操作风险,已成为商业银行必须面对的问题。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加快,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往往因为制度落实到位、操作风险防范乏力、措施运作实施不当、监督制约机制不力、避险工具匮乏等原因,滋生业务操作上的风险,最终导致事故与案件。不仅银行的形象和声誉受损,也会阻碍银行改革与发展的进程。因此,加快和强化基层网点的操作风险管理,有效防范操作风险,是金融业亟待研究解决的首要任务。

围绕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九十年代以来国家加快了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加大了金融宏观调控力度,引入了金融竞争机制。这对新型商业银行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但更多的是危机和挑战。面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种种挑战,新型商业银行必须适时调整、完善自己的发展战略和管理体制,以实现在集约经营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必须首先从指导思想上牢固树立风险控制,管理立行观念。这是新型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新型商业银行更应从战略高度来认识防范、规避风险问题,要从关系自身生存发展、维护股东利益和社会安定的角度,花大力气抓好风险控制工作,并常抓不懈,保证各项业务的良性发展。新型商业银行是法人持股的股份制银行,从其股本实质看,同样是大型国有企业,其资产出现大面积风险带来的社会危害将是深远的。因此,尽快出台保全新型商业银行资产的政策法规,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减轻新型商业银行的风险压力,应当引起有关管理当局的高度重视。

与国外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在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从外部来看,银行风险管理所需要的外部环境还不成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尚未建立信用体系是重要的原因。国外银行业务强调诚信原则,银行向客户提供的不仅是一件产品,而是一种信用,这体现了客户的信用习惯和地位。但我国还是“非征信国家”,针对企业和个人的征信中介服务还没有普及,不仅造成了银行进行客户信用审查的成本极高,而且也造成了社会普遍缺乏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规范,直接给银行风险管理带来了难度。此外,外部监管和市场约束的作用还远远没能充分发挥,尽管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强调了信息披露的重要性,通过信息的规范化披露,加强投资者和市场对银行经营管理的监督和约束,但在我国,银行业信息披露还很不规范和不完备,外部监管部门的监管措施还相对简单,市场对银行的外部约束作用还有待加强。

从银行内部来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在观念、技术、方法等方面也与国外先进银行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第一,在风险管理认识上存在差距。在国外银行,十分重视风险——收益匹配的原则,把控制风险和创造利润看做同等重要的事情。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对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的关系认识还有差距,一方面,一些基层人员或业务人员往往错误地把风险管理摆在业务发展的对立面上,不能正确地评价风险,不能正确地看待风险,认为风险管理是阻碍业务发展的;另一方面,部分风险管理人员不能研究业务、研究市场、研究效率,简单认为少发展业务就可以控制风险,通过否定业务逃避承担风险,使很多该发展的业务发展不了,反而降低了银行的整体抗风险能力。第二,风险管理理念上的差距。风险管理是整个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一环,需要具备先进的理念和技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起步比较晚,风险管理人员在风险管理理念方面还不能满足业务快速发展、风险管理日益变化的需要。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还不到位,仍以信用风险管理为主,对市场风险、操作性风险等重视不够。二是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缺乏差别化的理念,忽略了不同业务、不同风险、不同地区根据对资产负债平衡表中的资产和负债每个项目的利率预测,在维持流动性的前提下谋求风险的最小化,收益的最大化。并且通过此来考虑最佳的资产负债的数量和期限的结构。在商业银行进行外部投资中,通过资产负债管理,可以有效的预测外汇、利率、信用等方面的风险。在国际市场利率,汇率波动的情况下,可以主动性的进行调节。推行资产负债管理,必定使商业银行在平常管理中量力而行,自我平衡,合理经营。对负债促使其致力于筹集资金,自觉控制资产,扭转其超负荷经营状况,削弱其资金依赖性;同时对资产管理有利于其从事投资业务,激发了创造收益的积极性。

第三,风险管理方法上的差距。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比较重视定性分析,如信用风险管理中,重视贷款投向的政策性、合法性、贷款运行的安全性等,这些分析方法在强化风险管理中是不可缺少的。但是,与国外风险管理方法相比,风险管理量化分析手段欠缺,在风险识别、度量等方面还很不精确。如信用风险管理中、对借款企业财务状况和市场,对借款企业产品需求的变量因素的微观分析往往不足。

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措施探析 篇3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也在这一环境下迅速成长,这对我国的金融改革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当前的金融业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而信息技术和金融业的融合也进一步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在另一方面带来了金融风险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就互联网金融特征及其主要风险类型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探索对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措施,希望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实际操作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风险;防范措施

引言

近些年的互联网金融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在发展中的风险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对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正规化以及合法化一直是一个难点,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就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发展的思路。互联网技术能够在低成本基础上对信息的不对称问题加以解决,通过历史数据积累及挖掘等能够将数据真实性得到有效提升。

1.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特征及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1.1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特征分析

互联网金融主要是依托云计算以及社交网络等互联网工具实现的资金融通和支付等业务,是新兴的金融。互联网金融的透明度相对较强,对金融领域的范围有了拓展,对金融业务也得到了丰富,其自身也有着鲜明的特征体现。互联网金融的特征主要体现在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风险大等方面。其中的高效率主要是由于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是通过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作为技术支撑的,能够对金融产品迅速的计算,在业务的办理效率上和以往相比有着大幅度的提升。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交易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了解对方信息的,这样能够节省开设营业网点的资金,所以在交易成本方面就得到了大幅度降低,对金融产品销售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再有就是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大也是一个比较显著的特征,主要是因为在我国的信用体系还没有完善,而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法律约束方面也存有不足,所以使得一些網络诈骗以及金融违约的相关问题层出不穷。同时在网络安全方面也是重要的问题,比较容易受到病毒以及黑客的攻击,从而使得互联网不能正常的运转,这些方面就会对互联网金融造成很大的风险。互联网金融的覆盖范围广也是重要的特征,在网络技术下,使得互联网的业务能够方便的进行实施,不会受到地域或者时间的限制,在网络下能对相关的金融产品查询或购买,所以在覆盖范围上就相对比较广。

1.2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从近些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情况来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有了进步,尤其是对社交网络以及大数据的深入运用,使得在这一应用平台的新兴产业得到了大发展,互联网金融也凸显出了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来看,业态演变中互联网企业跨界渗透以及传统金融业在互联网业务创新方面是发展的重要轨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动力方面在技术革新下以及产业形态的演进下,传统金融创新的不足促进了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和发展。另外从市场的表现上来看,已经出现了科技聚集以及资金聚集等现象,服务模式也向着平等开放等方向发展迈进。

2.互联网金融风险及防范措施探究

2.1互联网金融风险主要风险分析

从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发展情况来看,其在多方面都有着体现,主要在业务管理上的风险以及网络技术的风险和法律法规的风险等诸多层面。其中的业务管理风险主要是多种客观因素造成,对互联网金融管理的缺陷以及事物使得风险发生,其中的市场选择风险以及操作失误风险和信誉风险是比较突出的风险因素。市场选择风险是对市场选择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互联网金融业务面临的道德风险造成的业务风险发生。而在操作风险方面主要就是交易主体操作上的失误所造成的风险。还有就是从事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机构在信誉上的问题造成的风险发生。

另外在互联网金融的法律风险方面也较为突出,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虽然比较迅速,但和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还有诸多不足之处。由于互联网金融是新型的产业,所以在立法方面还基本处在空白的阶段,互联网金融的覆盖领域多元性使得法律的健全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主要是由于在政策上的不确定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带来了诸多的不可控因素。另外就是在互联网金融的业务纠纷方面还没有法律依据来维护自身权益。

而在运营风险方面也比较突出,通过互联网开展的金融业务主要是依托互联网,所以在网络安全上就存在着很大的隐患。互联网的开放式使得在安全上得不到有效保护。另外在当前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方面暂时没有构建个人隐私完整机制,这样就在互联网金融参与者的信息泄露风险方面大大增加了。

2.2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措施

第一,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有效防范要能够从多方面进行采取措施,首先在相关的法律完善方面要能得到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法规完善能够有效保证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这就需要能够对现行金融法律加以修订并完善,对金融消费者的社会信用建设以及消费者的权益保护等立法加强构建。结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特征针对性的构建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准入制度以及对准入的条件等加以明确化。

第二,对互联网金融的安全体系构建方面也要能进一步的加强,主要是对互联网金融自身的运行环境积极改善,对计算机系统采取安全措施的实施,可安装防火墙以及密银等安全防护功能对安全性能进行强化,只有在计算机的安全问题上得到了有效加强才能有效避免病毒和黑客的恶意攻击,对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才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另外要能够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对数据的管理也要进一步加强,设计制定合理技术应用的方案,对互联网金融技术合理化的应用。

第三,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督管理方面要加强,从具体的措施实施上来看,主要就是要能完善监管的体制并制定统一技术标准,增强金融系统内部系统互动,在安全保障基础上要能够得以提供,加强风险的监测能力对风险的防范水平加以提高。再有就是对互联网金融业务内部监控要能得到有效强化,金融业务要能够从自身机构创新及规章制度的完善上进行强化,制定完善的风险防范的制度加强相关部门对风险监督及防范的力度。

第四,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也要在内部的管理职能方面得以加强,在经营管理的水平方面进行有效提升。强化行业的自律以及对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教育得到强化,行业自律有着比政府监管更显著的效果作用,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来说,要能尽快的制定行业的自律标准,并要能行业内部构建自我约束的机制,将主动性得以充分体现,从而将风险的控制能力自主加强。同时对消费者的教育也要加强,引导互联网金融消费者对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区别加以了解,使其自身在风险防范意识上进行加强。

3.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问题的解决还有诸多层面需要加强,在这一发展阶段要能将互联网金融安全体系的构建作为重要的任务,只有在风险防范水平上得到了有效提升,才能够进一步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长久发展,才能为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由于本文篇幅限制不能进一步深化探究,希望此次理论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作者单位: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钰,封思贤.互联网金融与我国传统银行业的竞合关系分析[J].南方金融.2014(06)

[2]刘博,吴贤斌.互联网金融与利率市场化的发展[J].区域金融研究.2014(06)

[3]李淼焱,吕莲菊.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现状及监管策略[J].经济纵横.2014(08)

[4]苗文龙,刘海二.互联网众筹融资及其激励约束与风险管理——基于金融市场分层的视角[J].金融监管研究.2014(07)

网络金融风险防范探析 篇4

(一)网络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差异

传统金融,主要是指只具备存款、贷款和结算三大传统业务的金融活动;网络金融是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产生的一种新型金融运行机制,可以实现资金融通、支付结算和信息中介等业务需求的电子金融模式。网络金融拥有大数据后台处理系统,可以从中挖掘商机并据此定制个人推送信息,缓解了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传统金融企业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也竞相利用大数据为其服务,如开通网上银行、理财产品的推介,为传统金融企业起推动作用,但是和互联网金融企业比客户信息搜集和处理上还不够。网络金融基本依靠线上的电子空间开展业务,依托互联网进行快速交易,以此提供更快捷的服务,属于直接交易的运营模式,基于电子商务企业、互联网企业的壮大推动经济发展。传统金融企业主要是通过营业网点向客户提供线下、可触摸服务,运营平台以实体网点为主。网络金融企业的交易在线上进行,如第三方支付工具的应用,它通过互联网数据传输,依靠海量用户信息,大幅减少用户需求分析成本,进而缩减了交易成本,而传统金融由于以实体网点为主要运营平台,没有互联网企业完全依托的网络、海量数据,使其成本比互联网金融企业要大得多。

(二)网络金融与传统金融的联系

从网络金融和传统金融存在的差异看,网络金融存在的特征:Internet高速传输使金融信息传播成本极低;大数据平台下处理信息成本低;简单直接的客户界面易于操作;传统金融与网络金融的共生发展主要体现在传统金融企业在经营理念上实现由“以产品为导向”向“以客户为导向”的转变;并把传统销售方式和网络销售方式紧密结合,改变传统经营方式;还有完善服务方式,实时创新,丰富服务品种,开发“网上金融超市”的服务;改变与其它金融机构的关系,力争成为网络经济的金融门户,最终实现和网络金融的共生发展。

二、网络金融存在的风险

(一)交易风险

网络金融因其虚拟的服务方式,突破了交易双方的时空限制,打破原有实体网点束缚,大部分业务只需要在网络环境完成,因此收获了大量的客户群,也产生庞大的交易量。交易风险在国际市场上表现为投机者通过汇率、利率变动进行关联交易,给经营者和客户带来不利影响。在网络金融的无国界性和国际间存在的交易风险结合后,世界各地金融机构或互联网企业的支付结算很可能会出现类似内幕交易行为,产生交易风险。

(二)管理风险

我国缺乏自主安全的网络信息技术,使得互联网金融企业运营所需的配套系统和硬件设备都是来自科技发达的国家,我们自身对所用设备性能及信息不能完全了解和掌握,这使国外不安全技术应用者的侵入很容易。网络安全也是我国网络金融发展过程中的大问题,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还可能遭受本国计算机病毒、网络犯罪等不安全的网络环境威胁。此外我国开始自主研发的原生系统由于技术不成熟还存在较大的系统漏洞和不安全因素。因此,我国网络金融的发展存在严重的安全风险。除了依靠外部市场的技术服务支持,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展业务必须选择一种技术解决方案,防止业务出错带来损失,随着技术的进步,互联网金融企业技术的选择范围也越来越广,如果选择错误,就会出现技术选择风险,有可能带来不可预估的损失。因为网络技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技术操作者需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依据专业判定正确的技术选择,才能形成完整的技术选择方案。在互联网金融企业中,由于技术选择失误,可能使其失去企业生存的基础。

(三)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随着网络金融发展产生的,目前国内金融立法的不完善,相应的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规则及试行条例也没有发布,而传统立法主要是针对传统的金融业务,这就导致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法律保障不够,如客户开户的身份认证、合同有效性的确认甚至在金融市场的准入均无明确的法律条文颁布。由此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提供金融服务时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和客户很容易产生纠纷,影响网络金融的健康快速发展。网络金融依靠计算机和因特网而生,日常交易资料、用户数据的流失是网络平台常有的事,各种重要的网上信息是黑客的主要攻击目标,他们会利用高超的计算机技术通过计算机系统漏洞破坏网上数据,甚至组织进行计算机网络犯罪,对互联网金融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四)黑客攻击风险

黑客,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因特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出现。新华社2005年6月中旬出过一份报道,万事达、美国运通和维萨等国际主要信息卡数据处理服务中心因为信息系统出现安全漏洞,遭受外来的黑客恶意入侵,窃取约4000万信用卡账户和有效期信息,而此次窃取后仅在万事达1390万个信用卡账户中,卡被盗刷消费的就有超过6.8万名用户,此次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数额巨大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网络金融依靠计算机和因特网而生,日常交易资料、用户数据的流失是网络平台常有的事,各种重要的网上信息是黑客的主要攻击目标,他们会利用高超的计算机技术通过计算机系统漏洞破坏网上数据,甚至组织进行计算机网络犯罪,对互联网金融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三、加强网络金融风险防范的措施

(一)交易风险防范措施

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国际间交易结算用人民币作为合同货币,对外出口产品采用在外汇市场上汇率呈上涨趋势的货币,正确选用货币签订合同,在国际交易合同中,添加货币保值的附属条款,保证自己的交易资金在遇到汇率变动时可以有底数的价值变动,这样可以减少汇率风险较高的货币所带来的巨额损失;此外,交易双方可以通过合理要求调整价格或利率来争取到对自己有利的合同货币,可以将收付外汇的结算日或偿还日根据计价货币汇率的变动趋势提前几日或延后几日来防范汇率变动的交易风险,可以针对自己正在进行的交易另外进行一笔和现交易路径相反的交易来抵消两种交易由于汇率变动造成的损失,还可以投保保险公司以求在汇率变动中弥补所蒙受的损失。

(二)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庞大的网上银行交易量产生海量的交易数据,加上系统功能、产品设计方面将是网络金融中操作风险防范的关键点。操作员在业务办理时要本着认真审慎的态度,杜绝操作失误;作为企业方则要加强系统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监控,维护电脑信息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而网络金融产品设计缺陷则需要产品开发人员细化产品开发步骤,从严控制产品质量;此外,可以开发真假电子货币识别系统,增进客户和网络金融机构间的信息交流,构建多功能的风险管理系统。与此同时,要健全计算机防火墙技术,建立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落实计算机的专人管理制度。以掌握核心技术为目的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和软件开发,拥有独立自主的安全软件,加大科技研发,培养专业反病毒计算机人员,争取从源头上控制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保障网络金融安全。

(三)法律风险防范措施

法律风险是网络金融风险防范的强硬措施,网络金融的监管要根据国家立法的基本情况,加快我国网络金融的立法工作,要结合未来的发展趋势,针对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经营范围、制度流程、服务标准等,借鉴境外成功经验,制定科学、可操作、符合实际的网络金融法律法规,切实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的网络安全监督管理,建立网络金融风险防范的法律体系。首先,要对客户的准入加强监管,网络虚拟性是网络金融的特征,为保证交易安全性,鉴别优质客户,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录入客户信息时,必须严格进行认证,做好准入第一步;其次,对已经准入客户的隐私做好保护工作,客户的个人数据是办理业务留存下来的重要信息,关系到客户个人的社会活动行为记录,此外还与公司内部交易记录相联系,因此采取保密措施对客户数据加强保护,免遭非法盗取或恶意破坏;最后,要明确划分互联网金融企业和其他服务商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网络交易产生的诸多数据在网络环境下很容易被修改或更新,明确各方权利义务,更有利于责权分立,互相监督,防范法律风险。

(四)黑客攻击风险防范措施

首先,将系统安全级别设置层级加高,通过编写防火墙程序监控系统信息的进出,实时监控黑客攻击的位置,然后运行防御程序,防止黑客的攻击;其次,在日常交易处理之后,第一时间备份重要数据,这样在黑客侵入系统进行破坏之后,也能通过备份数据修复,进而减轻经济损失;然后,开发或购买防止网络黑客攻击的安全软件,对交易数据进行加密传输,尤其要多重加密客户密码之后再进行传输,这样防止黑客拦截、监控到所传输的数据,在客户端和系统服务器之间形成安全传送;最后,尽量采用客户端软件进行交易操作,减少使用网页(URL)操作系统,防止因网络连接带来的黑客攻击行为。

摘要:随着全球网络金融的迅猛发展,我国网络金融机构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众多不安全因素,导致我国许多互联网企业经营混乱和经济效益偏低,严重扰乱了正常经济秩序。因此,加强对网络金融风险的防范,是网络金融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针对风险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防范,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网络金融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金融,网络金融风险,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1]崔玮.网络金融的特点及风险浅析[J].经济纵横,2010(7):30-31.

[2]王倩,刘桂清.我国网络金融监管的现状及政策建议[J].经济纵横,2006(3):22-24.

网络金融风险防范和管理研究论文 篇5

网络金融是金融与网络技术全面结合的产物,其内容包含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上保险、网络期货、网上支付、网上结算等金融业务。网络金融的发展使咱们面临着不同于传统金融的新的金融风险。认识网络金融风险发生的缘由以及特色,对于于健全以及完美网络金融风险的防范以及管理机制,施展金融对于经济发展的良性增进作用是10分必要的。

(1)网络金融前提下的金融风险

网络金融风险可分为两类:基于网络信息技术致使的技术风险以及基于网络金融业务特征致使的业务风险。

一.网络金融技术风险

(一)安全风险。网络金融的业务及大量风险节制工作均是由电脑程序以及软件系统完成,所以,电子信息系统的技术性以及管理性安全就成为网络金融运行的最为首要的技术风险。这类风险既来自计算机系统停机、磁盘列阵损坏等不肯定因素,也来自网络外部的数字袭击,和计算机病毒损坏等因素。依据对于发达国家不同行业的调查,系统停机对于金融业酿成的损失最大。网上*客的袭击流动能量正以每一年一0倍的速度增长,其可应用网上的任何漏洞以及缺点非法进入主机、盗取信息、发送假冒电子邮件等。计算机网络病毒可通过网络进行分散与传染,传布速度是单机的几10倍,1旦某个程序被沾染,则整台机器、整个网络也很快被沾染,损坏力极大。在传统金融中,安全风险可能只带来局部损失,但在网络金融中,安全风险会致使整个网络的瘫痪,是1种系统性风险。

(二)技术选择风险。网络金融业务的展开必需选择1种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来支持。在技术选择上存在着技术选择失误的风险。这类风险既来自于选择的技术系统与客户终端软件的兼容性差致使的信息传输中止或者速度降低的可能,也来自于选择了被技术变革所淘汰的技术方案,造成技术相对于后进、网络过时的状态,致使巨大的技术以及商业机会的损失。对于于传统金融而言,技术选择失误,只是致使业务流程趋缓,业务处理本钱上升,但对于网络金融机构而言,则可能失去全体的市场,乃至失去生存的基础。

二.业务风险

(一)信誉风险。这是指网络金融交易者在合约到期日不完整实行其义务的风险。网络金融服务方式拥有虚拟性的特色,即网络金融业务以及服务机构都拥有显着的虚拟性。网络信息技术在金融业中的利用可以实现在互联网上设立网络银行等网络金融机构,如美国安全第1网络银行就是1个典型的网络银行。虚拟化的金融机构可以应用虚拟现实信息技术增设虚拟分支机构或者营业网点,从事虚拟化的金融服务。网络金融中的1切业务流动,如交易信息的传递、支付结算等都在由电子信息形成的虚拟世界中进行。与传统金融相比,金融机构的物理结构以及建筑的首要性大大降低。网络金融服务方式的虚拟性使交易、支付的`双方互不见面,只是通过网络产生联络,这使对于交易者的身份、交易的真实性验证的难度加大,增大了交易者之间在身份确认、信誉评价方面的信息不对于称,从而增大了信誉风险。对于我国而言,网络金融中的信誉风险不但来自服务方式的虚拟性,还有社会信誉体系的不完美而致使的背约可能性。因而,在我国网络金融发展中的信誉风险不但有技术层面的因素,还有轨制层面的因素。我国目前的社会信誉状态是大多数个人、企业客户对于网络银行、电子商务采用观望态度的1个首要缘由。

(二)活动性风险。这是指网络金融机构没有足够的资金知足客户兑现电子货泉的风险。风险的大小与电子货泉的发行范围以及余额有关。发行的范围越大,用于结算的余额越大,发行者不能等值赎回其发行的电子货泉或者清理资金不足的可能性越大。由于目前的电子货泉是发行者以既有货泉(现行纸币等信誉货泉)所代表的现有价值为条件发行出去的,是电子化、信息化了的交易媒介,尚不是1种独立的货泉。交易者收取电子货泉后,并未终究完成支付,还需从发行电子货泉的机构收取实际货泉,相应地,电子货泉发行者就需要知足这类活动性请求。当发行者实际货泉贮备不足时,就会引起活动性危机。活动性风险也可由网络系统的安全因素引发。当计算机系统及网络通讯产生故障,或者病毒损坏造成支付系统不能正常运转,必然会影响正常的支付行动,降低货泉的活动性。

(三)支付以及结算风险。因为网络金融服务方式的虚拟性,金融机构的经营流动可突破时空局限,打破传统金融的分支机构及业务网点的地域限制;只需开通网络金融业务就可能吸引至关大的客户群体,并且能够向客户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实时服务,因而,网络金融有三A金融(即能在任什么时候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向客户提供服务)之称。网络金融的经营者或者客户通过各自的电脑终端就能随时与世界任何1家客户或者金融机构办理证券投资、保险、信贷、期货交易等金融业务。这使网络金融业务环境拥有很大的地域开放性,并致使网络金融中支付、结算系统的国际化,从而大大提高了结算风险。基于电子化支付系统的跨国跨地区的各 类金融交易数量巨大。这样,1个地区金融网络的故障会影响全国甚至全世界金融网络的正常运行以及支付结算,并会造成经济损失。二0世纪八0年代美国财政证券交易系统曾经产生只能买入、不能卖出的情况,1夜就构成二00多亿美元的债务。我国也曾经产生相似情况。

(四)法律风险。这是针对于目前网络金融立法相对于后进以及隐约而致使的交易风险。目前的金融立法框架主要基于传统金融业务,如银行法、证券法、财务表露轨制等,缺乏有关网络金融的配套法规,这是良多发展网络金融的国家普遍存在的情况,我国亦然。网络金融在我国还处于刚起步阶段,相应的法规还至关缺少,如在网络金融市场准人、交易者的身份认证、电子合同的有效性确认等方面还没有明确而完备的法律规范。因而,应用网络提供或者接受金融服务,签定经济合同就会见临在有关权力与义务等方面的至关大的法律风险,容易堕入不应有的纠纷当中,结果是使交易者面对于着关于交易行动及其结果的更大的不肯定性,增大了网络金融的交易费用,乃至影响网络金融的健康发展。

(五)其他风险。如市场风险,即利率、汇率等市场价格的变动对于网络金融交易者的资产、负债项目损益变化的影响,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带来的风险等,在网络金融中一样存在。

综上所述,网络金融的各种业务风险与传统金融并没有本色区分,但因为网络金融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这使患上网络金融在持续、融会传统金融风险的同时,更新、扩充了传统金融风险的内涵以及表现情势。首先,网络金融的技术支撑系统的安全风险成为网络金融最为基础性的风险,亦即它不但瓜葛到网络运行的安全问题,还关乎其它风险,如信誉风险、活动风险、结算风险的状态;其次,网络金融拥有传统金融所没有或者远不首要的特殊风险情势,如技术选择风险;第3,因为网络信息传递的快捷以及不受时空限制,网络金融合使传统金融风险在产生程度以及作用规模上发生放大效应,如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国际金融风险产生的骤然性、传染性都增强了,危害也更大。因而,网络金融风险的监管以及节制也就拥有不同于传统金融风险管理的手腕以及方式。

(2)网络金融风险的防范与节制

一.鼎力发展先进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

目前我国在金融电子化业务中使用的计算机、路由器等软、硬件系统大部份由国外引进,而且信息技术相对于后进,因而增大了我国网络金融发展的安全风险以及技术选择风险。因而,应鼎力发展我国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计算机系统的症结技术水平,在硬件装备方面迅速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提高症结装备的安全防御能力。我国目前的加密技术、密钥管理技术及数字签名技术都后进于网络金融发展的请求,因而应鼎力开发网络加密技术,开发并具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这是防范以及减少安全风险以及技术选择风险,提高网络安全机能的根本性措施。

二.健全金融系统计算机安全管理体系

从金融系统内部组织机构以及规章轨制建设上防范以及解除网络金融安全风险,要弄好金融系统计算机安全工作管理的组织机构建设,并树立专职管理以及专门从事防范计算机犯法的技术队伍,落实相应的专职组织机构。对于现有的计算机安全轨制进行全面清算,树立健全各项计算机安全管理以及防范轨制;完美业务的操作规程;加强要害岗位管理,健全内部制约机制。

三.加强防范以及节制网络金融风险的轨制建设

(一)法律轨制建设。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制订关于网上证券交易、计算机使用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法规,但还远不能适应网络金融发展的请求。应鉴戒外国经验,在网络金融发展的早期及时制订以及颁布有关法律法规,如在电子交易合法性、电子商务的安全保密、制止应用计算机犯法等方面抓紧立法,修改《合同法》、《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条文中不合适网络金融发展的部份。虽然这可能会在必定程度上按捺网络金融发展中的金融立异,但为网络金融的规范、健康发展是必要以及值患上的。否则,在有关法律规范长时间不健全的情况下发展网络金融合蕴蓄新的更大的金融风险,增大调剂的本钱。

(二)社会信誉轨制建设。完美的社会信誉轨制是减少金融风险,增进金融业规范发展的轨制保障。没有完美的社会信誉体系,人们就会减少经济行动的肯定性预期,网络金融业务的虚拟性会使这类不肯定性预期患上到强化,无益于网络金融的正常发展,也会增大法律调理的障碍以及本钱。网络银行业务在美国患上以较快发展的1个主要缘由就是美国拥有完美的社会信誉机制。据统计,在发达国家,企业逾期应收账款占贸易总额的0.二五%~0.五%,而我国却在五%以上。个人信誉体系在我国也基本属于空白。因而,应在我国鼎力培养社会的信誉意识,树立客观公正的企业、个人信誉评估体系以及电子商务身份认证体系,使“诚信”成为我国社会的道德基础,以减小信誉风险。

(三)金融轨制建设。为有效节制活动性风险,应该有效节制电子货泉的发行数量,对于电子货泉的发行主体以及电子货泉的种类进行必要的限制。我国在肯定电子货泉发行者时,应该首先斟酌电子货泉发行机构的信誉等级,并依据其信誉等级抉择获取电子货泉发行资历、发行电子货泉的数量、种类以及业务规模。电子货泉发行机构的信誉等级应该每一年进行考查,考查的指标可以选择资本金、已经发行电子货泉的数量及其余额、流通速度、外汇交易额、筹备金以及存款保险等内容。另外,要对于发行电子货泉的机构,尤其是发行电子货泉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有效管理,对于其发行的电子货泉余额请求在中央银行存有相应范围的筹备金,以实现活动性管理的目标。如果能够将电子货泉以及传统货泉区别开来,分别制订各自的筹备金率,会更有益于活动性风险的节制。

四.树立发展网络金融的整体计划以及统1的技术标准

我国的金融电子化是在没有统1计划以及标准的情况下起步的。应鉴戒发达国家的做法,依照系统工程的理论以及法子,依据管理信息系统原理,在整体计划指点下,按必定的标准以及规范,分阶段逐渐开发建设网络金融系统。这既有益于网络金融的健康发展,也有益于网络金融风险的监管以及防范。目前我国金融系统电子化建设存在计划不统1、商业银行技术标准不统1、技术规范不统1、商业银行之间使用的安全协定各不相同的问题。应制订金融业统1的技术标准。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的成立为此奠定了基础。确立统1的发展计划以及技术标准,才有益于统1监管,增强网络金融系统内的调和性,减少支付结算风险,并有益于其它风险的监测。

五.加强网络金融风险节制的国际调和与合作

简析金融经济中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篇6

关键词:金融经济;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4-0000-01

一、金融风险概述

金融风险指的是与金融有关的风险,如金融市场风险、金融产品风险、金融机构风险等。对于金融风险的种类,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有不同的认识或不同的关注点。

对于经营金融者来说,金融风险是指所从事的经营活动给自己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此类风险主要有利率风险、外汇风险和管理风险,尤其是信贷风险。所谓利率风险是指由于预期利率水平和到期实际市场利率水平的差异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所谓外汇风险是指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或丧失所预期的利益的可能性。所谓管理风险是指由于金融机构或经营者经营管理不善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所谓信用风险,亦称信贷风险,是指债务人不能按期偿还债务本息,使债权人受到一定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二、金融风险起因

(1)实体经济发展乏力:从微观层面看,不少实体企业同时面临融资难与高负债的情况,一些企业为维持最低限生产,仅靠银行信贷勉强维持生存,一旦信贷收紧,这些企业便可能破产倒闭。从宏观层面看,制造业不景气、产能过剩严重。(2)房地产泡沫显现:目前中国房地产发展已经形成了泡沫怪圈,即房价上涨→吸引各类资金投入→推动房价继续上涨→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只要房价继续上涨,泡沫就越来越大。由于当前房地产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绑架了银行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以及其它数十个相关行业,一旦房价下跌幅度较大,房企资金链断裂,将引发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危机发生。(3)地方政府债台高筑:由于很多地方政府领导人存在屁股指挥脑袋和唯GDP为主要目标等理念,存在严重的投资冲动,借助融资平台的监管漏洞,通过各种融资工具大规模借债,甚至不少地方已经远远超过了自身还债能力,并且很多资金被投资在利润回报率不高的领域。一旦发生资金链断裂,不仅大量正在投资的项目无法按预期推进,还直接影响银行资金回收安全,并产生连锁反应,演化为金融风险。(4)不少银行资金被用于各种投机炒作活动:当前中国银行系统存在特定风险,主要体现在理财产品风险、地方政府贷款风险及房地产贷款风险等。在银行的各项业务中,银行理财产品占较大比重,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主要是过去几年银行利用表外业务的监管空挡,大量发行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回报率远高于存款利率。不少资金被用于各种投机炒作活动,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也必然引发传染效应,演化成金融风险。(5)政府政策失灵、金融监管不到位:过去一段时间以来,政府出台经济政策往往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特点,这种方式能解决现存问题,但无法解决经济领域的深层次结构问题,当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可能集中爆发,最后对经济产生更大的创伤。过去几年,政府在面临经济下行压力时,往往出台各类刺激经济政策,但很快又造成经济过热或产能过剩。

三、金融风险的防范措施

综合以上情况,我们认为房地产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以银行表外业务为主的影子银行风险已经可能成为金融危机的三大导火索。中国未来三年内发生局部性或结构性金融危机的几率相当高,只不过金融危机的涉及程度、发生的时间点以及引爆点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如何消除可能发生的金融危机隐患应该值得重视。

(一)明确应对危机风险的总体思路。首先,要区别处理各类风险。在防止全面金融风险发生的总体思路下,按照“疏堵结合”的原则,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和影子银行发展,容忍部分房地产企业和金融企业破产倒闭,主动释放泡沫风险,逐步排除危机隐患和风险滋生源头。其次,全面清查掌握各地方政府债务和财政偿还能力,合理规划地方政府负债规模和新增贷款规模,及时纠正地方政府错误的发展方针,容忍经济发展速度适当下降,以短期阵痛换取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再次,要引导社会合理预期。扭转“中央政府最后会兜底地方融资平台”、“政府不敢下调房价”、“政府不敢让银行等金融机构破产”等社会上普遍流行的畸形预期。

(二)加强流动性管理。从社会融资角度出发,需加强管理,控制资金的流动性,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总体保持货币“中性”。既要防止融资环境过分宽松,导致表外融资、银行信贷与债务水平急剧膨胀;也要防止融资环境过分紧缩,导致金融机构资金链断裂,引发系统性风险。同时,为保持货币中性,需坚持“保压与控扶”相结合的原则。严格控制新增贷款,收回的资金谨慎投放到房地产、地方债务等领域;转变原有信贷方向,继续增加贷款,加强对科技型企业、现代服务业等的扶持,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

(三)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流动性紧张进一步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政府需积极推动金融改革,加快实体经济走出“困境”的步伐。首先是激发民间投资,通过拓展民间融资渠道、降低民间融资成本、开放民间投资领域等措施推动民间投资的发展;其次是给予实体企业优惠政策,如: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等政策;再次是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提高的基础上,促进合理消费。

(四)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房价关乎国计民生,与社会稳定紧密相连。世界各国为控制房价做了很多努力,比如:美国限制出售投资性房产,出台有利于普通消费者购房的政策;德国在法律中规定房价的合理浮动范围,抬高房价行为将受到严重处罚。从各国调控房价的措施来看,共同点是有效抑制房地产投机,值得我们深入地学习与借鉴。总的目标思路是在防止房价大跌的前提下,坚决打击投机炒房,逐步下调房地产价格。

四、结束语

我国正处在经济飞速增长的黄金阶段,但仍需警惕金融风险的爆发,金融风险与金融法律的相关性是一个兼具理论与实践意义的问题,目前我国金融风险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与一些法律制度的缺失或不完善有关,因此需健全法律法规,确保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我国住房金融主要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篇7

一、我国住房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经过30年的探索和实践, 我国已经形成了商业银行为主、住房公积金为辅的、以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为主要形式的住房金融模式, 并取得一定成就。首先, 我国住房金融体系不断完善。1998年7月, 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 要求停止实物分房, 实行商品化住房制度。伴随着住房制度改革进程的推进, 我国先后成立了住房金融运营管理机构、推出各种金融产品、颁布有关法律法规、出台相应调控措施, 我国的住房金融体系逐步完善。其次, 随着房地产业迅速发展, 我国住房金融规模不断扩大, 发展水平迅速提高。一方面, 多年来我国住房开发贷款余额保持着20%以上的高增长率, 为住房建设提供了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 住房消费信贷余额也快速增长。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 2011年, 全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余额相比1998年增长了近200倍, 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中所占的比重由不足0.5%上升到16.1%, 我国住房金融在住房消费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最后, 建立和发展了住房公积金制度。1994年在全国普遍建立起住房公积金制度, 目前住房公积金的归集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截至2008年末, 全国住房公积金缴存总额为20 699.78亿元, 累计为961.17万户职工家庭发放个人住房贷款10 601.83亿元。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住房改革的顺利实施, 完善了中国住房金融体系的建设。

目前, 我国住房金融主要存在市场体系不完善、融资渠道少、产品类别少等问题。

一是住房金融市场发育滞后, 不能满足房地产业发展需要。首先, 一级住房金融市场不完善。住房金融机构仍以各银行的房地产信贷部和各地的公积金管理中心为主, 缺乏住房保险公司、住房储蓄银行以及住房信用合作等专业性的住房金融机构。其次, 住房金融品种较少, 商业银行以存款为主要筹资工具, 以抵押贷款为主要金融产品, 相关证券、债券和信托产品种类很少。最后, 二级住房金融市场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少量试点的房地产证券产品仅限于银行间的债券交易。

二是住房金融过度依赖银行信贷资金。目前, 我国住房企业开发融资渠道60%来自银行信贷资金, 在住房开发的一级土地开发、住房开发、住房销售三个阶段中, 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同时, 住房抵押贷款已经成为我国支持个人购房最重要的信贷资金供应形式。2009年, 我国个人住房贷款占总贷款比重达到11.9%, 在绝对数量上有了快速的发展。因此, 我国目前住房金融资金渠道比较单一, 导致住房行业风险集中于银行系统。

三是住房金融领域狭窄, 制约了住房金融的作用。一方面, 商业银行融资渠道单一、银行信贷资金不足, 不能适应住房抵押贷款增长的需要。同时, 银行贷款覆盖人群有限, 住房需求最强烈的中低收入消费者往往因为过高的贷款条件而被排除在外。另一方面, 我国住房金融中从事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业务的比重较低, 开发资金主要依靠银行信贷的间接融资, 尽管融资程序比较简单方便, 但是不利于充分吸纳社会富裕资本, 也不利于全社会分享住房金融的增长收益, 从而限制了住房金融推动房地产业发展和国民经济进步的重要作用。

四是政策性住房金融作用较小。我国以住房公积金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性住房金融还不完善, 对解决中低收入居民购房需求的作用没有充分显现。一方面, 目前全国个人公积金住房贷款余额比重较低, 仅占全国个人住房贷款总规模的1/9, 并且与商业银行贷款涵盖人群大量重叠, 没有和商业性贷款形成互补;另一方面, 住房公积金归集率和覆盖率都很低, 运作效果不理想, 存在使用率低和投向不合理等不足。此外, 部分地区住房公积金在归集、使用和管理等过程中还存在管理透明度低、缺乏监督约束等问题。

五是缺少市场化的调控手段, 住房金融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目前主要通过一些强制性的行政调控手段来调节房地产业过热问题, 例如, 直接限制购房数量和贷款额度, 不能有效运用各种经济金融手段对住房融资结构、规模进行疏导和调节。限购限贷等行政性的调控手段尽管能快速发挥作用, 但是却破坏了住房金融市场自发的调节机制, 从房地产调控“边调边涨”的现象中也能看出行政调控手段的负面作用。另一方面, 住房贷款保险、担保、信托和证券化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很多内容落后于住房金融发展实践, 使一些必要的住房金融市场监管和调控措施缺少相应的法律依据, 影响监管和调节措施的实施效果。

二、我国住房金融存在的主要风险

住房金融风险是经营住房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或客观环境变化等原因导致其资产收益或信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包括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房价风险和抵押房产风险等等。我国住房金融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使我国住房金融也存在某些风险, 具体包括如下方面。

(一) 房地产泡沫是住房金融首要风险

房地产泡沫增加了房地产业风险, 而房价下跌时的信贷违约将风险转移到住房金融领域。目前, 我国住房销售价格和租赁价格连续多年持续上涨, 整体价格水平居于过高位置, 脱离了住房自身真实价值。以国际通行的房价收入比来衡量, 2012年我国城镇房价与居民年收入之比为12.07, 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甚至高达25.25, 远超国际上3—6倍的合理水平, 从而增加了住房产业和住房金融的风险。首先, 房价泡沫破裂将会导致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大面积违约。虽然, 目前我国实施限购政策和贷款政策, 比较有效地控制了个人信贷风险, 但是如果房屋价格下跌过多, 住房抵押贷款违约情况就会增多, 这样就增加了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 美国次贷危机就是一个典型教训。其次, 房价泡沫破裂也会带来房地产企业的信用风险, 这是目前金融机构面临的最大住房金融风险。由于我国房地产开发资金中银行信贷资金所占的比重过高, 据统计, 房地产企业开发资金来源中直接和间接来自银行贷款的比重至少要占到60%以上, 这意味着银行与房地产企业高度关联, 如果房地产企业因为房地产泡沫破裂而导致住房滞销, 则很有可能停止向银行偿还房地产开发贷款, 因此银行也将在房地产泡沫破裂中遭受巨额损失, 银行等金融机构承担较高风险。最后, 房价泡沫破裂也会带来房地产相关产业的信用风险。房地产业的上下游相关产业较多, 产业链较长, 是我国一项重要支柱产业, 若出现风险将毫无疑问地传导给钢铁、水泥、建材等相关产业, 如果这些企业行业出现问题并贷款违约, 也会导致金融机构承担较大风险。房地产业风险通过这一间接作用机制仍能导致住房金融风险。总之, 房地产泡沫破裂将会影响相当比例的银行资产。

(二) 金融机构自身存在经营风险

住房金融业务自身特征和金融机构经营时的不确定性也带来一定金融风险。首先, 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审核不严会带来未知风险。一方面, 在房价持续上涨时商业银行普遍放松了对贷款者的资质审查, 部分银行为了自身短期效益, 违规放宽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者市场准入;另一方面, 信用体系缺失、借贷者信息不真实、各银行信息不共享等问题使商业银行不能有效识别并控制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上述因素将会成为房价下跌时首要的风险来源, 美国次贷危机就有类似的教训。其次, “假按揭”和提前还贷等现象也会带来风险。所谓“假按揭”, 就是利用特定关系人与房地产企业签订虚假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合同, 套取银行的信贷资金, 以满足开发企业自身的资金需要。由于这一过程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房地产开发企业作为真实的贷款资金使用者却不受贷款合同约束, 在通过提前变现获得利润的同时却将风险全部转移给金融机构。“假按揭”也是一种严重扰乱住房金融秩序的违法行为。提前还贷就是购房者在住房抵押贷款到期前提前偿还剩余贷款, 提前还贷尤其大规模的提前还贷, 将会减少银行的利息收入, 加大银行经营和再投资的风险, 这种风险在加息预期强烈和居民偿付能力提升时更为明显。再次, 我国住房金融机构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 缺乏国外住房金融机构常用的贷款支持债券等证券化的房地产融资方式, 难以吸引大量的信托投资基金和养老基金, 不利于分散风险和增加抵押贷款的流动性。最后, 预售制度下期房所占比例过高导致金融机构的短期流动性压力。尽管预售制度使房地产企业尽早收回建设资金, 加速了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周转和降低财务成本, 但是, 房地产企业通过住房按揭贷款把开发风险转移到银行和消费者。同时, 预售制度下房地产企业与购房者之间交易的不确定性, 容易侵害购房者的合法权益, 在出现购房纠纷时贷款人很容易降低还款意愿, 从而使银行承担较大违约风险。

(三) 我国住房金融缺少风险分散和风险转移机制

首先, 我国住房金融二级市场没有建立起来。开展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的银行如果不能在二级市场上筹资和分散风险, 当遇到流动性困难时只能高成本筹资或压缩其他资产, 从而累积了大量风险。同时, 缺少住房金融二级市场也制约了住房金融市场的发育, 影响银行聚集资金和向中低收入家庭发放比较优惠的住房贷款, 限制了住房金融的重要作用。其次, 我国住房融资以间接融资为主, 缺乏完善的直接融资机制。根据人民银行《2011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 2011年全国金融机构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10.73万亿元, 全年增量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17.5%, 银行贷款仍是住房开发融资的主要渠道。房地产企业较少通过证券市场筹集资金。目前, 我国约有3 500家房地产开发企业, 而通过市场直接融资的约为130家, 仅占房地产企业的0.4%, 且多是1994年前上市或借壳上市的。这种住房开发融资格局不利于分散和转移住房金融风险。最后, 缺少政策性的住房贷款担保机制。我国商业银行在缺少分散和转移风险机制的情况下, 办理住房贷款时除要求贷款人以所购房产抵押外还要求贷款人单位或其他第三方进行担保, 这种过高的担保条件使很多潜在的住房贷款申请人不能获得银行信贷支持。因为我国政府主要通过建设经适房和廉租房, 来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 所以较少通过政策性担保机构为低偿付能力群体提供支持, 这使风险主要由借款人和商业银行承担, 住房金融分散风险和转移风险的机制大打折扣。

三、我国住房金融风险防范措施

防范我国住房金融中存在的各种风险, 从根本上看要加强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 防止房地产“泡沫化”, 从而消除住房金融危机的主要来源。此外, 从住房金融领域来看, 可以考虑采取如下策略和措施。

(一) 完善住房金融的一级市场

规范化的住房金融市场应是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均很发达和完善的市场。首先, 要鼓励和扶持住房贷款的保险机构、担保机构、评估机构、征信机构和信托机构的发展, 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的职能。其次, 要减轻住房金融对银行信贷的过度依赖, 增加直接融资渠道, 为房地产企业在股市和债市融资创造条件, 发展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 加快向房地产证券化为主的直接权益融资模式过渡。最后, 完善住房金融市场体系, 在规范住房信贷市场的同时, 加快住房证券市场、住房抵押市场和住房保险市场的发展, 进而实现我国房地产业的持续发展和繁荣。

(二) 培育住房金融的二级市场

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 以抵押贷款证券化为主的二级市场是住房金融市场的核心。不能因为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而怀疑二级市场的重要作用, 如何规范和监管好市场才是住房金融发展的本质要求。因此, 我们要借鉴国际经验, 大力培育和发展住房金融二级市场。一是尽快制定二级市场所需的各项法律法规, 为二级市场发展提供必要法律依据。二是扩大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范围和规模, 在安全、审慎原则下加快发行抵押贷款支持的证券产品, 增加住房贷款债券经营机构, 鼓励基金、信托、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进入二级市场, 扩充市场资金量。三是强化政府住房抵押贷款担保机构, 鼓励住房抵押贷款债权转让和交易。四是要同时加强住房金融市场监管, 以监管促进二级市场良性发展。

(三) 提升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

首先, 建立对个人信用进行调查评估的专门机构, 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评估制度, 提高对借款人借款资格和偿债能力的审查能力, 防范住房信贷风险。其次, 要完善个人住房贷款中授信、评估、保险、偿付、考核和风险监控等标准化系统, 强化住房贷款中的信息化建设, 使住房贷款业务更加标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再次, 健全信贷违约处理机制, 当购房者不能按照贷款合同如期偿还贷款本息时, 贷款人可以妥善进行违约处理。最后, 要强化金融机构的风险内控机制, 提高抵御风险能力。

(四) 丰富住房信贷资金来源渠道

住房贷款具有借短放长的特点, 容易造成资产负债期限错配产生的流动性压力, 因此要丰富住房信贷资金的来源渠道。一是扩大抵押贷款证券化规模, 从资本市场获得更多资金来源, 为住房金融机构提供融资。二是大力发展住房储蓄业务, 吸收个人住房资金存入银行, 使住房储蓄贷款成为商业按揭贷款、公积金贷款的重要补充。三是扩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 对保障性住房的贷款给予贴息支持。

(五) 完善住房金融法规, 优化外部制度环境

当前, 我国住房金融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 在个人住房贷款及其证券化业务方面缺乏全面、统一的规划。一是要尽快制定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有关的法律法规, 为证券化提供一个有利的法律体系。二是研究制定抵押贷款法, 以规范抵押市场。三是建立健全违约处理机制, 健全抵押物处置制度, 规范抵押住房没收、接管、拍卖等一系列民事法律行为, 以维护贷款人的合法权益。四是完善与公积金、住房储蓄、住房融资税收、住房补贴等方面有关的住房金融法规。

参考文献

[1]樊明, 等.房地产买卖行为与房地产政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2]王仁涛.中国房地产金融制度创新研究——基于REITs理论的探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3]中国人民银行.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8.

[4]黎显扬.完善我国住房金融体系的思考[J].中国房地产金融, 2011, (1) .

[5]刘敏.美国次债危机对中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警示[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30) .

[6]郑捷.我国住房金融发展回顾与深化改革的探讨[J].上海房地, 2008, (7) .

金融经济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分析 篇8

1 金融经济

与实际经济相反, 金融经济是类似虚拟的一种经济活动, 它主要依靠一些流通性票据在金融市场中间流转或通过媒介流转, 从金融资金的循环中获取利润, 主要来源于一些证券期货外汇交易等。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趋势, 金融经济已逐渐成为经济市场的核心内容, 制约着实际经济市场的发展。随着20世纪90年代末证券交易中心的兴起及市场形势变化, 证券开始如货币一样产生流通和兑换价值。

2 金融经济风险

2.1 金融风险

何谓金融风险?金融风险是金融资本在未来流通交易过程中或一定时期内会产生收入预期损失的可能性及不确定性, 它会导致投资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相差较大, 就类似于不定时炸弹, 一旦引爆, 轻者单独一个企业机构破产, 重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稳定被破坏, 甚至影响到邻国的经济秩序。对于金融经济来说,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威胁是必然有的, 而我们要做的, 就是了解金融风险, 学会去控制风险, 管制金融风险所可能出现的隐患。

2.2 金融风险的类型

受金融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过程中易受到多种因素导致金融风险的产生。金融风险可以分为利率风险、政策风险、汇率风险、信贷风险、市场风险等。

2.2.1 金融利率风险

金融利率风险是较为常见的风险类型, 利率水平与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有关, 可以说国外国内的经济方面、军事方面、政治方面都会造成银行利率出现不确定因素。市场利率在金融经济中与金融价值相关联, 市场利率降, 则金融经济价值降;市场利率增, 则金融经济价值上升。

2.2.2 金融政策风险

在金融经济活动中可能还会受国内外经济政策方面的影响。政策的硬性要求会使得经济活动产生不定性的变化, 从而影响到经济金融大局。一般政策风险指的是为了满足市场需要的限制性法规颁布, 以及针对金融资本、金融技术及金融市场领域所进行的规模改制。金融相关机构如违反了国家政策法规, 将无法履行相应的义务, 不可避免地就会产生法律纠纷, 造成金融政策的风险。

2.2.3 金融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都是出自于跨国交易的活动, 由于两个国家之间经济水平发展不平衡, 决定着汇率的比例兑换也不均衡, 这就造成了汇率风险的存在性。与利率风险类似, 汇率风险涉及的是两国之间的货币经济变动, 而利率风险只涉及国内货币的经济变动。

2.2.4 金融信贷风险

有个别金融机构为了谋取暴利, 对相关金融贷款业务的对象并没有严格审查信誉问题, 且同行竞争激烈紧张, 迫使个别金融机构只是一味寻求贷款业务的扩张, 最终风险会导致个别的个人信贷, 或者企业信贷人群无法具有按时偿还欠款的能力, 导致信贷资产的质量下降。很多金融资产会流失造成银行坏账呆账的出现, 这是金融信贷方面易出现的风险问题。

2.2.5 金融市场风险

个别金融市场的机制尚未健全, 很多不法商人钻其漏洞, 恶意投机, 恶意操作会造成对金融市场的股市或证券的不安全, 对金融市场产生威胁。

2.2.6 金融会计风险

金融会计风险包含会计人员、监督、核算方面的风险。会计人员风险指的是由于相关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短缺, 导致在操作时出现偏差, 或由于会计人员责任意识不能达到专业级别, 导致实际操作中出现失误现象。监督风险是指金融方面的监督职能未完好发挥其监管作用。由于目前欠缺金融方面会计的体制规范, 导致金融机构大部分会计只会记账, 监管力度不够, 最终导致金融违法违规现象层出不穷。常见的体现是财务管理的盲目决策。核算风险指的是会计在核算工作时未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操作,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或假利润现象出现。

2.3 金融风险的形成原因

2.3.1 金融机构自身原因

受市场发展及同行竞争影响, 没有在信贷过程中对信贷人的信誉进行条件调查及金融资产评估, 导致信贷人最终无法偿还贷款, 造成银行坏账。同时, 受中国人情观念的影响, 人情借贷的情况屡见不鲜, 个人干预的因素会造成金融信贷源头的金融漏洞风险, 使得金融机构处于被动地位。

2.3.2 企业单位自身原因

个别企业诚信度不够, 无法按时偿还贷款, 造成金融机构工作不能配合完成, 导致资产风险的产生, 也有一些不良企业直接以其他名义带走资产“跑路”, 使企业资产空壳, 造成金融资产的损失风险。个别企业会采取拖延战术, 不按时还贷, 也会造成金融资产的风险。

2.3.3 金融资产结构原因

金融机构的资产形式有两种, 一种是固定资产占用总资产的少部分, 且具有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遇到风险的可能性也比较小;另一种是业务资产, 在总资本中占大部分, 是被动性居多。容易出现经济低迷现象, 所投入的金融资产将无法收回, 会造成企业负债的风险。

3 金融经济风险的防范措施

3.1 坚持外资银行的引入

外资银行对我国的金融市场影响较大, 它能调动我国金融市场之间的竞争力, 促使国家在银行管理上注重策略, 同时外资银行引入可以给金融市场增加新鲜血液, 中国可以通过对外资银行的注资金融活动、并购金融活动、合资金融活动形式等, 学习外国的金融思想, 采纳外国的金融观点, 降低我国的金融坏账呆账, 丰富金融市场的内容。

3.2 严格控制信贷流动

目前金融市场的运作主要靠信贷来流动, 国家已针对发展形势提出相关的金融政策, 要求将资产证券转变债券来规避信贷可能的一些风险, 再通过输入金融经济的相关系统, 将债券转变成传统的信贷模式来实施流动金融的资产运作, 进一步提升金融资产的安全稳定性。目前中小型金融机构在不断扩展并得到支持, 此模式可以使得信贷流动得到控制, 同时拓宽了金融活动的范围, 使得金融资金可以快速达到周转的目的。

3.3 利用互联网技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已广泛成为主要传播形式, 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来将银行及电子市场行业联合起来是未来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另外也扩展了金融货币的流通范围, 将银行相关的业务增添多个渠道, 从而降低银行业所面临的风险。

3.4 改革金融体制

金融体制的改革是国家必然的举措实施。只有对金融体制进行创新, 对目前的金融组织机构进行重组, 才能进一步对金融市场进行调控和监管, 建立起符合现代金融经济发展需求的金融体系, 实现金融体系的现代化及商业化, 提高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 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3.5 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了解各非法金融机构, 严惩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严格按照国家政策法规去经营企业, 加强企业管理, 对各违法规定要及时发现严肃处理, 已构成刑事犯罪的要依法去追求责任。金融方面的政策法规不仅仅起着约束规范作用, 还要从道德教育方面去充分发挥作用, 减少金融资本恶意流失的风险。

3.6 加强监管力度

加强金融机构的监制管理是未来金融市场的必然需求, 它可以使金融经济机构的运营进一步规范化, 良好地促进机构的稳定发展, 监管机制的构建可以使得金融信贷的对象得到一定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 对目前的金融信贷质量起到一定的控制约束, 降低了金融信贷的风险。对于违规行为可以及时处理得当,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风险的扩张。

3.7 创新业务

传统的金融机构还停留在信贷业务方面, 信贷业务使得金融资本运营多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 很容易造成较大风险, 因此, 全面拓展服务行业才是金融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3.8 研究利率市场化

调整银行存款业务的起存金额使利率适应金融经济市场的需要, 研究利率的市场化可以对现有利率及结息形式进行改革, 从而促使金融市场与国际完美接轨, 完善金融经济市场体系。

3.9 提升会计人员专业素质

要求会计人员强化自身的专业素质及道德意识, 才能使得金融企业在政治素质层面得到提升, 建立诚信良好的金融环境。金融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要做好模范起头左右。提升专业培训的力度;要求财务会计人员要具备政治的敏锐度, 了解金融政策的最新概念, 了解金融思想, 才能知道企业要如何响应号召并调整适应;要求财务会计人员提升学术水平, 重视文化素质的培养, 注意知识理论的专业水平管理;要求财务会计人员提高业务素质, 金融操作做到专业化规范化。

4 结语

稳定安全的金融经济环境才是国富民安的基础保障。因此, 我们要做好对金融经济风险的认识, 并了解风险的防范工作, 加强对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及相关措施, 尽可能对金融体系改革, 降低金融信贷方面的风险, 同时要打击金融犯罪的力度, 加大金融监督管理的职能范围, 促进推行利率市场化。全面管控金融风险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吴丽霞.浅谈金融科技的风险及其防范[J].科技经济市场, 2014 (01) .

[2]田玉梅.关于金融经济的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外资, 2013 (13) .

[3]梁璐.金融经济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研究[J].财政监督, 2012 (15) .

[4]王一康.浅谈金融经技的风险及其防范[J].商场现代化, 2015 (06) .

[5]张萌.试论金融经技的风险及其防范[J].财政金融, 2015 (11) .

[6]王怡.论金融风险下金融立法的理念和维度[J].云南社会科学, 2014 (04) .

[7]黄爱华.金融风险与财政风险的联动机制分析[J].时代金融, 2014 (03) .

[8]李兆英.金融经济风险及其防范的探讨[J].财政金融, 2013 (12) .

国有企业面临的金融风险及防范措施 篇9

金融危机是一种风险的表现形式,一旦金融危机爆发,就会波及到很多行业,甚至导致社会动荡,为经济发展增添许多不稳定因素。金融风险也会呈现出多发性, 因此应及时防范。如今世界各国已充分意识到金融风险的严重性,并分析自身产生金融风险的原因,致力于研究防范措施,建立应对金融风险的预警系统,从而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金融危机,稳定本国的经济。我国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所占比例很大,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因此本文从国有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角度,分析国有企业金融风险的成因并为国有企业应对金融风险提出措施建议。

一、国有企业发展需要金融支持

国有企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组织,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才能登记注册, 其资产由国家所掌控。在我国,国有企业是其他任何企业都无法取代的,控制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大方向,同时也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起着稳定全局的作用。国有企业保障我国就业稳定,拉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同时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重要价值。国有企业的发展需要金融支持,通过金融调节宏观经济的运行,运用金融手段去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金融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经济主体在开展经济活动和资金运作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一些不可抗力的影响,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这些被统称为金融风险。美国在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正是金融风险以点带面特征的表现。由于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体化,美国的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风暴。 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人们意识到要想摆脱金融危机就必须促进金融工具的创新。企业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风险和国内经济形势的动荡,以及社会经济不稳定性加剧的新形势时,既要促进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财务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又要加强对金融风险的预防与控制。由于金融风险爆发的严重性、全面性、突发性特征,往往会使企业遭受巨大损失,导致失业率提高,引发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最终造成社会动荡,所以应努力控制金融风险, 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减少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经济损失。

三、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金融风险

根据产生原因不同,企业面临的金融风险有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之分。宏观金融风险和微观金融风险有着很大的区别。宏观金融风险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国民经济总体状况方面,具有公共风险的性质,一国政府对宏观金融风险承担着重要责任。而微观金融风险的影响主要是针对各企业和各社会经济要素,趋向于个体风险,主要依靠市场主体来化解风险。由于产生的影响不同,宏观金融风险和微观金融风险的应对策略也存在差异。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其面对的金融风险属于微观层面上的风险。本文主要探讨国有企业的金融风险及其防范措施。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具体金融风险主要有:

1. 筹融资风险和投资风险。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离不开筹集资金。一旦企业经营出现问题就会产生筹融资风险,主要表现为企业不能及时偿还债务,企业利润可能受损,甚至不能保证股东收益。企业经济实力的差异性会导致每个企业的偿债能力存在很大差异。投资风险通常指经营层面,进行投资的过程中可能遭遇收益方面的风险,使投资的预收益呈现出不确定性。

2. 利率风险。利率风险也称为市场风险,是一种由市场价格的变化和银行利率及其他金融机构不能跟上市场利率变化所导致的风险。

3. 汇率风险。汇率风险也称外汇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而出现的风险。汇率风险主要有三种,即交易风险、 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

4. 衍生金融工具风险。衍生金融工具主要是根据人们需要,为了规避货币市场风险而产生的,主要指期货交易、期权交易、互换交易和回购交易等。作为衍生金融工具的虚拟资本,加上虚拟资本的双重虚拟化特征,其杠杆作用非常大,因此存在着巨大的风险。

以上风险都会导致国有企业经营秩序出现问题,造成国有企业财务上的危机,应及时防范并针对相应风险制定应对措施。

四、国有企业应对金融风险的措施建议

1. 应对融资风险。融资风险主要指负债融资风险。 根据筹资风险成因进行划分,负债筹融资风险分为现金性筹融资风险和收支性筹融资风险。现金性融资风险是支付性质的风险,往往由于缺乏现金偿还债务,债务期限届满而产生。收支性质风险多产生于企业的收入减少, 不能用收入满足企业支出的情况下。国有企业要合理确定债务结构和融资成本,选择正确的筹资方式以及适当的时间筹集资金,加强对筹融资的监控。

2. 应对利率风险。货币的时间价值被称为利率。 利率作为一个具有特殊性质的生产要素,一国的利率水平会对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利率的变化对金融参与者而言,是一种时时刻刻存在的风险。对于利率风险的防范,一要建立利率风险限额体系,对银行的利率风险水平进行限额管理,实时监控,时刻关注市场信息反馈,把握利率变动幅度。二要合理运用金融工具。 现代金融工具和金融创新的发展,为消除利率风险提供了可靠保障。运用金融衍生工具等一系列金融产品,如远期利率协议、期货、利率互换、期权、利率保证、利率上限和利率下限,可以帮助企业转移风险,使贸易交易中的不稳定因素下降。

3. 应对汇率风险。目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际收支及外汇储备、利率、通货膨胀、政局稳定等一系列因素都会造成汇率的波动。我国目前处于贸易顺差,人民币预期仍将持续升值,企业要利用金融工具转嫁或者锁定风险,不要让汇率变动风险波及到企业的经营管理。 企业可以在合同中增加货币保值条款、远期结售汇、提前或滞后政策、投保货币风险等方法,通过套期保值、汇率风险分担条款等金融工具维护对外贸易的稳定。对于进出口企业、有境外投资企业、有外币借款企业和生产所需原材料主要依赖进口的企业来说,对汇率风险的控制至关重要。

4. 应对衍生金融工具风险。衍生金融工具会受到政策、法律、市场价格、信用、营运、流动性等因素的影响, 由于影响因素很多,导致衍生金融工具具有复杂性。这些风险因素相互影响,有很大的相关性,要想掌控衍生金融工具的整体性风险,不能只解决某一个因素的问题,而是要把握全局。风险与收益往往并存,所以必须合理地评估和控制风险。在应对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方面,要做到预提投资风险准备,加强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监管、重视培养专业的金融管理人员,加强对其业务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另外还需及时披露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活动。

5. 加强我国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建设。国有企业应当加强内部控制和外部研究,采取一系列措施防范金融风险。在完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方面要双管齐下,不断优化金融制度环境,建立金融风险管理制度。国有企业在金融业务管理体制方面,应借鉴国外成熟管理体制和理念,并根据我国国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之路,着重研究我国的金融市场环境,加强国有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另外,要加强金融监管体系建设。 在完善金融风险管理制度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合理分配职权,强化风险管理,重点建设风险管理体制和风险应急系统。进一步完善关于经营管理的规章制度,防范金融业务操作风险,同时加大监管工作力度,加强金融人才储备。国有企业应切实做到懂风险、抗风险和转化风险。

摘要: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经济活动和资金运作过程中,国有企业面临的金融风险包括筹融资风险、投资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等。为更好地规避金融风险,提出应对融资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以及加强我国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建设的对策建议。

家庭金融投资的风险与防范措施分析 篇10

一、家庭金融投资面临的情况和问题

(一)家庭金融投资面临的社会情况。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收入也日渐丰盈,手中的闲余资金也逐渐增多。社会中许多投资方式的不断出现,媒体、电视、网络对投资方式的播出,使人们看到了其中的利益,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追求,家庭投资也随波逐流。以前家庭投资大都是以银行存款形式为主,还有基金、购买保险等。这几种投资相对稳定,但所收利益较小。随着社会发展,债权、股票等投资形式的不断兴起,给家庭投资又带来了多种选择,这几种投资收益大,人们开始向其转移,但这些投资的风险大,而且很不稳定。家庭的抗风险能力低,一旦出现风险变故,就容易造成一系列问题。

(二)家庭投资存在的风险。收入状况在家庭资产投资规模的扩大和方式的选择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要想我国金融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调节居民收入、保证收入公平就显得很有必要,但是我国目前收入差距依然较大。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使金融市场很不稳定,进一步加大了家庭投资的风险。由于老百姓对投资方式及存在风险的不了解,大多家庭投资都是看到朋友、同学、邻居等在某一投资中收益,也盲目的跟从,没有自己的判断,这使家庭投资的风险再次加大。

(三)投资行为的不规范。家庭金融投资主要注重的是眼前的利益,例如股票的投资,当股票处于上升时,人们会大量投入,一跌就会迅速撤离,这使一些中小企业很难发展,加剧了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同时,一些不法分子借助金融投资的漏洞,恶意操纵金融,增加家庭金融投资风险。此外,我国家庭投资中还有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投资质量不高,难以寻找出适宜自身的投资方式,这种盲目的投资是无法获取到真正的收益的,更会降低居民的投资信心。究其根本原因,正是由于居民缺乏必备的金融投资理财知识,只关注眼前利益,盲目的进行市场投机,这是我国居民投资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金融危机的前提下家庭投资对风险的规避措施

(一)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要想更好投资理财,应当加强自己对金融投资的了解,积极学习相关金融知识。首先,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等方式对金融投资多加学习了解,先看到金融投资带来的风险,从而在投资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再次,不要盲目跟从,不要看到某人在其一投资中获得利益,也就跟风投入,因为不是每个投资都是永远获利的。家庭收入有限,因此在投资时,一定要提高自己的判断力,降低家庭金融投资的风险。

(二)选择适合家庭本身的投资方式。由于社会金融机构的发展,许多金融投资产品流入市场,使人们投资时眼花缭乱,这就需要在投资时做出准确的判断。用自己所积累的金融知识对市场做准确的判断,结合家庭情况选择适合的金融投资。在选择金融投资是一定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被利益蒙蔽。同时,家庭投资要具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因为每个投资都存在风险,某一环节的失误都可能使投资失败,所以一定要有乐观的心态。每个家庭的承受力都不同,所以在投资是要选用适合自己的,不能只追求高的利益,而错失了对投资风险的判断力。

(三)政府机构应当加强对金融人才的培养。由于近些年家庭投资者对金融投资兴趣的不断高涨,政府的相关部门也应当加强金融的管理。相关部门建立一些专业的机构,对家庭投资者多一些建议性的指导、分析从而加大家庭的盈利。同时吸引更多人们对投资产生兴趣,加强资金的运转,有利于社会的经济发展。选择适合的金融投资方式,是家庭投资风险降低最有力的金融投资。专业的投资指导,家庭规避金融投资风险最好的方法,也有利于维护金融市场潜在的危险。

(四)政府部门对市场的管理。我国投资市场还不稳定,需要政府对其监督管理。政府部门应当健全法律机构,用法律形式维护金融市场,使市场运作更加和谐,进而保障家庭在投资时能获得更大利益。政府部门法律的完善,使金融市场做到有法可依,使家庭投资得到法律的保障,减少金融投资给家庭带来的风险。

(五)注重金融人才的培养。金融市场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随着众多新兴理财产品的出现,市场上呼唤一批专业知识过硬的人才。为此,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金融人才的培养,与各大高校联合起来,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水平,为人们提供专业化的金融理财服务,不断提升居民的投资信心,只有规范市场,才能够赢得居民的信赖。

三、结语

总之,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金融投资存在着很大风险,所以家庭投资必须谨慎。规范政府部门的监管,正确分析讨论家庭投资问题的规避。各部门也要积极配合,从实际出发,分析当前的金融市场的情况,优化管理办法,才能保障金融市场有序的发展,推动家庭金融投资走上正确道路,使家庭的生活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摘要:金融投资是居民资产保值的重要渠道,在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下,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不同类型的投资理财,如基金、股票、债券等等,人们也更加关注金融投资的风险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家庭金融投资的风险与防范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家庭金融投资,风险,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陈国进,姚佳.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投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美国SCF数据库的实证研究[J].金融与经济,2009(07).

[2]史晓茹.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居民家庭金融投资风险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1(12).

[3]樊芸,樊菁,樊明太.居民金融投资结构及政策含义[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05).

上一篇:24位位图下一篇:高电阻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