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疫要点

2024-06-24

检疫要点(精选九篇)

检疫要点 篇1

1 屠宰检疫的意义

屠宰检疫是指对提供人们食用的动物进行检疫, 包括在宰杀前对动物进行活体检疫检查和宰杀过程中对其身体各个部位以及器官等实施宰后的检疫检查。通过在屠宰场的检疫, 能够检出活体动物检疫时不容易发现的动物疫病, 有效的防止动物疫病的传播, 对保障肉食品的安全以及人民的身体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宰前检疫

2.1 宰前检疫的作用

通过宰前的检疫可以分辨出健康动物和患病动物, 便于健康动物和患病动物分开处理, 通过宰前检疫能够有效的对患病动物进行控制, 方便将患有疫病的动物进行宰前处理, 能促进动物的检疫进程和动物屠宰检疫的实施。

2.2 宰前检疫的具体步骤

2.2.1 查证验物

查证:即向货主索要有效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分清楚动物的来源、种类以及检疫证明是否合格有效。

验物:即对生猪的数量进行核对, 查验生猪的免疫标识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对生猪的群体状况, 精神外貌姿势饮食粪尿等进行观察, 判断是否健康合格。

2.2.2 宰前检疫登记

生猪待宰期间对生猪进行临床状况检查, 在待宰生猪进行待宰期间观察其整体精神面貌, 行走或是奔跑的姿态, 并做好记录, 如发现有异常情况的待宰生猪及时进行隔离观察。详细做好宰前检疫记录情况, 以便于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3 分类检查

2.3.1 群体检查

将生猪放在同一个环境里, 对其进行一般群体性的检查, 检查生猪群体的精神情况、呼吸情况、运动情况、以及排泄物情况等, 据此来判断生猪群是否健康合格。

2.3.2 个体检查

个体检查, 一定要细致一点, 按照程序, 对每一头个体精神面貌、体温、呼吸、外表、淋巴结、排泄物等进行一个详细的检查, 判断个体生猪是否健康合格。

动物健康合格及瘦肉精检测合格的, 签发《准宰通知书》准予屠宰, 不合格的,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相应处理。

3 宰后检疫

为确保肉食品食用者的健康, 生猪屠宰后也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检查, 对屠体各个部位以及内脏器官进行编号, 以便于进行下一步检疫。

3.1 屠体各部位检疫

主要检查生猪屠体的头蹄有无口蹄疫、囊尾蚴等疫病。生猪的体表完整性以及是否患有因为疫病所引起的皮肤病。在对其进行放血的时候沿着放血孔向下切开颌区, 找到淋巴结观察其大小、形态、颜色、切面是否呈红色, 以及周围有无水肿等。将合格的送往下一个检查项目, 不合格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理。

3.2 内脏检疫

生猪的内脏, 在某种情况下来看, 其检查价值是很高的, 由于生猪的内脏十分的复杂, 所以对其内脏检查起来相对来说有些困难, 主要检查手段是通过视检、剖检、触检。在取出内脏前, 观察胸腔、腹腔有无积液、纤维素性渗出物, 例如, 心脏、肺部、肝脏、脾脏、肾脏, 在检查的时候, 视检其大小、形状、颜色, 触检其弹性、质地, 剖检其有无出血、淤血的现象。内脏检查是一个非常复杂繁琐的过程, 因此, 更加需要检查人员做到对每一个内脏进行仔细、认真、全面的检查。

4 检疫出证

经过对生猪的宰前检疫和宰后检疫, 检疫结果合格的, 在肉品上加盖检疫合格印章, 并在肉品外包装上贴上检验合格标志, 由官方兽医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检疫不合格的由官方兽医出具《动物检疫处理通知单》, 并严格监督屠宰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进行无害化处理。

5 检疫记录

2008年北京检验检疫工作要点 篇2

根据全国质检工作会议安排部署,结合2008年北京检验检疫工作实际,确定我局今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切入点,以积极推动首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首善之区和谐社会建设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质检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依法行政,坚持规范管理,坚持人才强检,坚持科技强局,坚持深化服务,坚持科学发展,按照打造精品工程的标准全面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把北京检验检疫事业发展推上新阶段。2008年我局的总体工作布局是:开展一项学习,落实两项重点,抓好三大创新,夯实四项基础。开展一项学习,就是要深入开展对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贯彻学习;落实两项重点,就是要认真落实好奥运检验检疫各项工作和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创建工作;抓好三大创新,就是要切实抓好检验监管模式创新、科技工作创新和内部管理模式创新;夯实四项基础,就是指依法行政、服务首都、队伍建设、和谐文化。

2008年,我局提出打造“精品工程”的核心理念,其目的就是要实现“四个一流”和“三型局”的目标。所谓“精品工程”,就是高标准、严要求、上水平、理念先进、能够起带头示范作用

— 1 — 的工程。要打造“精品工程”,必须统一思想,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落实责任,限期完成,巩固提高,坚持依法行政,严格管理,措施得当,实现可持续发展。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2008年北京检验检疫工作需把握以下要点:

一、全力确保奥运检验检疫工作圆满成功

1.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落实《北京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检验检疫组织方案和应急预案》,抓紧细化完善各层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意外情况,做到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要按不同岗位印发应急预案,印刷成册,发放到所有有关人员。

2.抓紧组建奥运检验检疫工作机构。优中选精,抓紧落实好机构和人员,组建奥运检验检疫巡查组,按时进驻运动员驻地、媒体中心及有关奥运场馆,圆满完成2008年北京奥运会赛前、赛时和赛后检验检疫工作。

3.充分做好奥运前演练工作。继续服务好上半年“好运北京”系列体育赛事,并以此为契机抓紧开展全方位的演练,演练的内容包括:组织所有一线人员对应急预案进行考试,做到应知应会;对各类预案分别进行实际操练,做到熟练掌握;在此基础上,组织综合演练,并在演练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改进,为奥运会的召开做好充分准备。

4.着力做好首都机场T3航站楼的进驻工作。继续落实T3航 — 2 —

站楼内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做好T3航站楼转场的各项准备工作,开展T3航站楼、配餐公司的卫生验收工作及入驻前相关业务培训和演练工作。

5.认真做好奥运科研保障工作。落实好奥运科研课题以及《重大国际活动检验检疫规程》系列标准制修订工作。及时总结北京奥运会检验检疫工作的经验,在此基础上组织完成“重大国际活动检验检疫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实施”课题的研究,为我国今后举办重大活动提供检验检疫方面的规范蓝本。

6.抓好奥运检验检疫宣传活动。不定期召开奥运检验检疫情况新闻发布会,拍摄一部奥运检验检疫宣传片,编印一本《入境检验检疫须知》,在《中国国门时报》开辟“奥运检验检疫”专栏,加强与广播电视媒体的联系,不断加大奥运检验检疫工作宣传力度。

二、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长效机制

7.从源头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落实好“出口企业全备案,进口商品全申报”制度。继续推行“一个模式、十项制度”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在继续做好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工作的基础上,深入推行“公司+基地+标准化”

企业监管模式。从单一的对企业生产的监管,延伸到产品供应商、原料生产基地的监管,实现对产品质量问题的追溯,确保对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监控。要求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实验室,暂不具备条件的企业要委托社会实验室,做好对原辅料的自

— 3 — 检。

8.创新进口食品的检验监管模式。严格进境货物申报制度,按国家质检总局要求及相关程序实现进口货物物流信息全申报。严格执行以“卫生证书”或“检验检疫证明”、“中文标签”和“检验检疫标志”为基础的市场准入制度。认真落实《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建立健全应对突发进出口食品安全事故的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认真实施进口食品、化妆品质量安全监控计划,实施进口食品收货人备案管理,加强进口商品在流通领域的检验监管。

9.建立企业和产品风险评估机制。进一步落实企业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意识,逐步建立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管理机制,探讨高危产品、敏感产品的监管有效性,改进检验检疫监管的方式。在风险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企业分类管理和诚信等级评价制度。按照国家质检总局“两个链条”的监管要求,做好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到餐饮消费的食品全过程监管以及从产品设计、原料进厂、生产加工、出厂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工业品全过程监管工作,从而建立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质量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进一步完善进出口产品的源头管理、型式试验、出口产品注册登记等制度。

三、完善进出口商品全过程监管

10.做好重点产品专项整治。认真落实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开展部分重点产品质量专项整治行动的精神。对重点产品、重点单位和重点区域的质量安全进行再整治、再提高,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4 —

进一步完善检验检疫监管机制,确保北京地区重点产品的质量安全。

11.加强口岸与内地检验检疫机构的协作。及时互通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检验检疫和口岸查验工作。建立口岸与内地转检协作机制,并将相关信息通报目的地检验检疫机构,遏制进口商品逃漏检现象。

12.建立市场采购商品的出口监管机制。与边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建立协同机制,严格执行国家质检总局市场采购商品出口监管办法,完善北京地区相关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市场采购出口商品的管理和报检制度,对其供货商店(铺实行备案管理,以确保市场采购小商品管得住,出得去。

四、积极服务首都外向型经济发展

13.大力推行以质取胜战略。充分发挥检验检疫部门的技术优势和信息优势,及时为企业提供最新的国外检测标准。加强检验检疫国际交流与合作,与重点进出口企业建立沟通机制,帮助企业开展好卫生注册和对外注册工作,打破国外技术贸易壁垒,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14.充分发挥认证认可的积极作用。积极引导企业进行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工作,帮助出口企业改进产品和生产结构,引导生产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出口扶持力度,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15.加大对名优农产品的扶植力度。培育帮扶出口农产品龙 — 5 —

头企业,扩大名优特农产品出口。帮助地方加快新型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着手对北京地区优质农产品进行深度发掘,加快北京地区优质农产品出口步伐。

五、加强口岸把关能力建设

16.切实提高动植物疫病疫情防控能力。健全口岸查验体系,充分利用现代化查验手段,提高口岸禁止进境物的截获率和疫病疫情的检出率。继续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实蝇检测等重大动植物疫情疫病的防控工作,着重抓好进口种苗花卉企业的清理整顿。建立转关货物木质包装检疫监管制度。完善入境植物疫情防控

机制,做好出口动物、非食用性动物产品、水果等植物产品的生产、加工、存储企业注册登记工作。落实进境大中动物隔离检疫卫生防疫措施,在促进国外优良品种引进的同时确保动物引种安全。

17.完善口岸突发事件应急防控体系。落实好新的口岸健康申报制度工作。建立和完善口岸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核生化恐怖袭击应急处理体系,完善动植物疫病疫情及有毒有害物质风险分析和应急处理制度。完善口岸疾病监测体系,提高口岸疾病检测水平。做好安全信息的收集工作,增强检验检疫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与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开展重大突发事件实战演习,提高现场处置能力。继续做好口岸医学媒介生物和外来有害生物的本底调查工作,加强对重大疫病疫情的监测和预警。

18.全面推广口岸“全申报”管理模式。探索北京地区“进 — 6 —

口全申报’管理模式。积极与机场、朝阳、丰台口岸管理部门沟通联系,力争获取进境货物物流信息,加强检验检疫数据平台建设,与检验检疫相关业务系统联接,通过数据交换、信息比对,解决逃漏检问题。

六、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工程

19.充分发挥北京市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的优势。探讨完善北京市检科院的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和组织保障机制的实施方案。发挥北京市检科院的优势,充分利用首都资源环境优势,加大对外交流合作力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科技奖励机制,并着力为科技人才提供良好的科研平台。

20.打造“三个一流”实验室。继续抓好实验室认证和能力验证工作,努力将国家级移动通信设备检测重点实验室列入规划,力争今年再有1—2个规划内实验室通过国家质检总局验收评定。建立实验室标准操作规范(SOP,组织开展2—3次能力验证活动。加快建立机场口岸鲜活水产品检测实验室。加强关键和应用技术研究,缩短检测周期,提高通关速度。强化实验室管理工作,建立分层管理、权责明确、监督有

力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实验室检测能力数据平台,实现实验室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动态化,杜绝工作中的随意性。着力加强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人才一流、管理一流、装备水平一流的实验室。

21.积极开展实用性检测技术的研究。紧密结合北京口岸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快速、实用检测技术研究,特别是涉及安全、环

保、健康的重大敏感商品检测技术研究。在完成好目前承担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监督、协调和管理工作基础上,力争多参与科技部、国家质检总局和北京市科委科研项目的筹划工作,力争承担更多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任务,多出成果。进一步加大已有科研项目成果的转化和技术推广,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七、进一步推广信息化工作

22.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我局数据平台的推广应用,组织开发全局决策支持系统,尽早建成我局数据灾备系统。本着节约资源、提高效率的原则,开发应用内外网数据交换平台和全局办公自动化系统,不断完善我局网站,重点加强政务信息公开和网上办公能力。

23.借助信息化方式创新服务手段。做好“出口企业ERP 检验检疫数据监管系统”的验收和完善工作,实现所有随附单据档案的电子化,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不可修改性,同时激活企业的已有资源,为企业快速应对国际贸易风云变化提供坚实保障。

24.完成集中审查管理系统的开发推广工作。继续做好集中审查管理系统现有规则库的维护,建立审单风险管理的组织机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审单风险分析数据模型,全面提高布控指令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组织完成集中审查管理系统的开发工作,并建议国家质检总局在全系统推广应用。

25.完成“进出口企业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通过数据库系统,实现检验检疫机构对企业产品质量的实时监控以及对不同产品的分类管理,明确执法的重点难点,提高执法效率,避免执法工作的随意性。

八、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26.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和法制教育。根据我局“五五”普法规划的总体要求,制定2008年法制宣传和法制教育工作计划。重点结合奥运检验检疫工作和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建设工作,开展好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宣传。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依法行政能力和依法行政自觉性,树立检验检疫良好的执法形象,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同时,加大向企业宣贯质检法律知识的力度。

27.继续理顺业务管理与业务执行的关系。建立管检协调机制,明确业务管理与业务执行过程中的权责关系,促进业务管理工作协调发展。加强业务综合管理部门对业务执行部门的工作指导,探索权力限定、责任到岗的监管方式,本着“权力下放,充实一线”的方针,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将业务执行工作交给各分支机构。

28.有效开展对内行政执法监督。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在做好日常质量检查和监督的前提下,重点加强专项稽查和对敏感问题的稽查。加强对各业务执行部门行政处罚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检验检疫机构和人员依法

行政、公正执法,保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长效机制的有效实施,保证奥运检验检疫工作有序开展。

29.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工作。严厉打击逃漏检等违法行为,加大对未经检验检疫合格擅自调离、销售、使用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重点做好对大型企业和受到过行政处罚企业的宣传教育工作,对敏感商品、敏感企业实施重点监控。加强对各业务执行部门行政处罚工作的监督指导,切实维护检验检疫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30.做好现行执法文件的清理工作,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结合国家质检总局要求,进一步清理识别“三检合一”以来的相关文件,结合我局执法工作特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及时向社会公开整理后的检验检疫相关法律法规及工作流程、标准,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促进检验检疫工作良性发展。

九、稳步夯实机关内部管理

31.进一步深化“三位一体”综合行政管理体系建设。探索深入推行“三位一体”综合行政管理体系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新思路。研究“三位一体”的具体操作模式,探索更加科学、合理、高效、便捷的工作模式。

32.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对所属企事业单位进行全面的专业审计,增强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改革我局政府采购工作,调整部分采购工作职能,逐步实现管理和执行的分离,保证政府采— 10 —

购工作的公开和透明。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深入一线调查研 究,增强财务工作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33.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基层实际需要,在充分调 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积极改善办公条件、检测条件和生 活条件,为提升把关能力水平提供硬件保障。重点做好新动物隔 离场筹建、检疫犬驯养基地筹建和首都机场检验检疫局综合实验 楼立项工作。配合北京地区全方位、立体化执法把关体系的建设 需要,结合平谷区保税物流区建设发展情况,必要时加快平谷检 验检疫综合实验楼建设进程。

十、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廉政建设和队伍建设 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努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34.努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工作,切实把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 上来。建立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逐步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绩效 考核指标中。及时建立职工思想状况分析制度,努力做到开展思 想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35.抓紧抓好党风廉政建设。35.抓紧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 防并举、重在预防的方针,构建我局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 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建立岗位廉政风险等级评估制度,并根据风险等级的评估结果,实行定期轮岗制度,进一步完善监 督体

系。加强与国家检察机关的合作共建,做好防范职务犯罪工 作。努力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机关文化。36.努力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机关文化。以社会主义核 — 11 —

猪产地检疫要点 篇3

1.1 静态检查猪在圈舍或车船中休息时可以进行静态观察。检疫人员要安静地接近猪只, 勿使其受惊。检疫人员可站在能清楚观察猪只状态的位置对猪进行观察。

健康猪休息时多侧卧, 其头平着地, 四肢伸开, 爬卧姿势自然, 后腿屈曲在腹下。健康猪站立平稳, 拱寻食物时, 常发出哼哼声, 其呼吸深长、均匀。健康猪被毛整齐、有光泽, 无眼屎, 活泼, 反应敏捷。

病猪多精神沉郁, 离群, 不断呻吟, 有的吻突触地, 闷哑无声, 有的全身颤抖, 被毛粗乱、无光泽, 低头夹尾, 有的呼吸困难、促迫, 咳嗽, 严重的呈犬坐姿势。病猪有眼屎, 鼻端干燥, 肛门和尾部粘有粪污, 反应迟钝。

1.2动态检查在驱赶猪只或将猪从圈舍放出时对猪进行观察。检疫人员可立于圈舍或活动场边观察猪只动态表现。

健康猪精神活泼, 反应敏捷, 四肢直立踏地, 其行动灵活, 步态平稳, 起卧或行动中常排粪、尿, 其粪软、尿清, 排泄姿势正常。

病猪精神沉郁, 不愿起立、站立不稳, 行动迟缓, 步样僵直, 低头夹尾, 弓腰曲背, 眼窝下陷, 腹上卷, 跛行。病猪多喘气、咳嗽, 叫声嘶哑, 其粪便干燥或呈水样, 有的粪便附有黏液或血液, 其尿发黄、黏稠。

1.3 饮食状态检查健康猪饥饿时发出叫声, 吃食时, 嘴巴伸入食槽底大口吞食, 发出有节奏、清脆的进食声。健康猪吃食时有力, 两耳及鬃毛震动, 尾巴甩动, 时间不长腹部即圆满。

病猪懒上槽, 有的上槽后吃食无力, 两耳、鬃毛不震动, 吃上几口就退槽, 有的只嗅不吃, 有的只饮稀汁, 不吃干食, 有的呕吐, 咽下困难, 流口水。

2 一检

对病猪和疑似病猪要逐头进行系统检查, 主要检查猪是否患有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猪口蹄疫、猪传染性水疱病、猪支原体肺炎、猪副伤寒、猪流行性感冒、猪传染性胃肠炎等传染病和其他普通疾病。

检疫要点 篇4

检验检疫证单的签发程序及更改、补充和重发:

检疫机构签发的补充证书与原证书同时使用时有效。

申请签证需注意的有关事项:

签证日期和有效期:

检疫机构签发的证单一般以验乞日期为签发日期。

出境货物的出运期限及有关检疫单证的有效期:

1.一般货物为60天;

2.植物和植物产品为21天,北方冬季可适当延长到35天;

3.鲜活类货物为14天;

4.交通工具卫生证书用于船舶的有效期为12个月,用于飞机、列车的有效期为6个月,除鼠/免于除鼠证书为6个月;

5.国际旅行健康证书有效期为12个月,预防接种证书的有效时限参照有关标准执行;

6.换证凭单以标明的检验机构有效期为准;

7.信用证要求装运港装船是检验,签发证单日期为提单日期三天内签发(含提单日)。

签证流程:检务部门收到施检部门的证稿后,出境签证应在2个工作日内,入境签证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

检验检疫证单有关栏目的填写要求:

(1)报检数量/重量:一般以净重填写,如填写毛重,或以毛重作净重则需注明。

(2)包装种类和数量:指本批货物运输包装的种类及件数。如采用木质包装,应详细列明。

通关与放行:

《出境货物通关单》的有效期:一般货物为60天;植物和植物产品为21天,北方冬季可适当延长至35天;鲜活类货物一般为14天,检验检疫机构有其他规定的,以《出境货物通关单》标明的有效期为准。《出境货物通关单》超过有效期的,海关不予放行。

以下货物,海关可一律凭检疫机构签发的《出(入)境货物通关单》验放,不再加验原检疫机构签发的各种单证:

1.对进口可再利用的废物原料,备注:上述货物经初步查验,未发现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物质。

2.对进口旧机电产品。备注:《旧机电产品进口备案》。

3.对出口纺织品标识查验。备注:纺织品标识查合格。

4.对输往美国、加拿大带木质包装的货物。

5.对美国、日本、韩国输往我国的,不属于《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法检商品)内的非木质包装货物。凭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出境货物通关单》或在报关单上加盖检验检疫专用章验放。

生猪屠宰检疫的程序要点和意义 篇5

1 屠宰检疫的程序要点

1.1 宰前检疫

1.1.1 查证验物:

查证向畜主索取《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和《重大动物疫病非疫区证明》。验物核对生猪数量,了解途中发病、死亡情况,并查验免疫标识。

1.1.2 消毒:

消毒包括运输车辆出入口消毒池消毒、卸车前带猪消毒和卸车后空车消毒。消毒池消毒是生猪运输车辆进场前的清洗消毒, 以保证出入车辆轮胎的消毒;卸车前带猪消毒是减少生猪体表携带的病原微生物进入待宰仓, 在查证验物程序完成后对生猪及运载车辆进行全面消毒之后方可卸猪;卸车后还必须经过空车消毒, 并凭动物防疫部门出具的《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离开屠宰场。

1.1.3 盐酸克伦特罗等抽样检测:

抽样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 生猪屠宰前必须进行“瘦肉精”抽样 (尿样) 检测。经过抽检合格的生猪方可进入待宰间待宰。

1.1.4 群体检疫和个体检疫:

经过“瘦肉精”抽样之后, 在待宰猪仓对同一批次的猪群进行群体检查, 主要观察生猪的精神、活动等动态、静态和饮食表现。若发现可疑患病生猪应当隔离,并进行详细的个体检查, 包括对皮肤、可视黏膜、体温、呼吸系统和脉搏等临床检查。

1.1.5 巡检及送宰检疫:

巡检是生猪待宰期间, 值班检疫员每1 h进行巡查1次, 发现病猪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送宰检疫是屠宰前对生猪进行最后一次全面检查, 防止遗漏的可疑病猪进入屠宰车间。

1.1.6 宰前检疫结果处理:

经过以上5个程序, 检疫合格的生猪签发宰前检疫合格证准许屠宰, 不合格的生猪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急宰、缓宰、销毁等处理措施, 杜绝一切不合格生猪进入屠宰车间。

1.2 宰后检疫

1.2.1 头部检疫:

剖检两侧颌下淋巴结和外咬肌, 主要检查局部炭疽和囊虫病, 并视检鼻盘、唇、齿龈、咽喉黏膜和扁桃体等。

1.2.2 皮肤检疫:

主要是观察皮肤的色泽, 有无出血斑 (点) 、疹块、充血等。如全身皮肤发黄提示黄染、黄疸;皮肤出血点提示猪瘟;全身皮肤充血和特征性疹块提示猪丹毒等。

1.2.3 内脏检疫:

(1)胃肠检验:视检胃肠浆膜, 剖检肠系膜淋巴结, 必要时剖检胃肠黏膜;(2)脾脏检验:视检外表、色泽、大小、触检被膜和实质弹性必要时剖检脾髓;(3)肝脏检验:视检外表、色泽、大小、触检被膜和实质弹性, 剖检肝门淋巴结。必要时剖检实质和胆囊;(4)肺脏检验:视检外表、色泽、大小、触检被膜, 剖检支气管淋巴结,必要时, 剖检肺实质;(5)心脏检验视检心包及心外膜, 并确定肌僵程度。剖开心室视检心肌、心内膜及血液凝固状态。特别注意二尖瓣情况。

1.2.4 肉尸检疫:

包括放血程度、肌肉、脂肪、淋巴结和肾脏等方面检疫。首先判定放血程度, 视检皮肤、皮下组织、脂肪、肌肉、胸腔、腹腔、关节、筋腱。摘除肾上腺, 剖检颈浅背 (肩前) 侧淋巴结、股前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腹股沟深 (或骼内) 淋巴结, 必要时增检颈深后淋巴结和胭淋巴结。

1.2.5

摘除甲状腺。

1.2.6 复检盖印:

在加盖检疫合格验章前对肉尸进行全面的检查, 防止漏检、错检, 合格的加盖检疫验章。

1.2.7

签发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

1.2.8 宰后检疫结果处理:

对于合格的猪胴体加盖检疫合格验章及签发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对于不合格的病猪、残猪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剔除、高温、销毁及工业用等处理。详细做好检疫结果记录, 包括各个岗位的检疫情况, 病猪的主要病变、诊断结果及处理情况, 并保存资料2年以上。

1.3 待宰猪仓的管理

由于生猪来源广泛, 健康情况复杂, 虽然已经过宰前检疫三个环节的消毒, 但待宰猪仓往往还会有病原微生物存在, 因此对待宰猪仓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工作是生猪屠宰检疫工作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1.3.1 清洗:

每天宰完猪后立刻对待宰猪仓进行全面的清洗工作, 包括清理粪便, 清洗待宰圈、墙壁、通道、排水道等。

1.3.2 消毒:

在清洗工作完成后对待宰猪仓进行全面的消毒, 消毒药的浓度按使用说明书配制, 建议交替使用消毒药物, 以求达到最佳消毒效果。

1.3.3 空仓:

清洗和消毒工作完成后至早上10点钟, 禁止生猪进入待宰猪仓, 10点钟后方可恢复正常工作。

2 屠宰检疫的意义

2.1 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传染病的传播

通过检疫可以检出病畜及其被污染的产品,并通过法律手段进行隔离、封存、消毒及无害化处理,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和人体的健康。

2.2 有效预防人畜共患传染病

在动物传染病中,约有120多种为人畜共患传染病,其中通过肉用动物及其产品传染给人得几十种,主要有:炭疽、布氏杆菌病、结核病、囊虫病、旋毛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通过检疫和行政监督管理,可以有效地预防人畜共患病的传染。

2.3 保证动物及其产品的质量安全

浅谈梅花鹿的检疫要点 篇6

对于梅花鹿的宰前检疫很重要, 因为一些传染病在宰后病理变化不明显, 只有在宰前通过临床症状才能做出判断。

1 梅花鹿的宰前检疫及处理

宰前主要关注结核杆菌病和布鲁氏杆菌病, 这两种病是危害最严重的人畜共患病, 尤其是对动物检疫人员也有一定的危害性, 需要特别注意并做好个人防护措施。这两种病检疫人员可通过观察被检鹿只的精神状态、营养状态、运动状态做出初步判断, 然后根据所疑似疾病做进一步检查和实验室检验加以确诊。

鹿宰前检疫的一般程序包括入场验收、待宰检疫和送宰检疫, 在待宰期间, 应进行群体检查 (动态、静态、饮食状态) , 发现异常的送隔离圈进行个体检查 (看、听、摸、检必要时进行实验室检验) 检疫合格的准予屠宰, 发现疑似患病的按所患疾病作相应处理。

2 宰后检验和处理

宰后检验主要是要求检疫人员对于动物胴体和内脏以及重要淋巴结的位置, 分布以及走向的掌握程度, 以及对于一些重要传染病的病理变化的熟悉程度, 通过剖检、对比准确做出判断。宰后检验的程序包括头部检验、内脏检验、胴体检验和终末检验 (复检验) 。宰后检验主要采用视检、触检、嗅检和剖检等检验方法。

2.1 头部的检查

首先观察唇、齿龈及舌面, 注意有无水疱、溃疡、烂斑 (口蹄疫) , 剖开颌下淋巴结, (炭疽、出败、结核) 内脏检验检疫人员应先观察摘除掉的乳房、生殖器和膀胱有无异常, 随后对摘出的胃肠脾和心肝肺进行全面的观察和触检。

2.2 胃肠脾

先注意浆膜面上有无异常, 脾脏是否正常。然后剖检肠系膜淋巴结有无肿大、出血和干酪变性等变化。

2.3 心肝肺

从肺开始, 先观察外表, 再剖开支气管淋巴结, 然后触检两肺叶, 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剖检, 注意有无结核、实变、寄生虫及各种炎症变化。接着检查心脏先剖开心包, 观察心脏外形及心包腔、心外膜, 同时剖开心室肌肉, 观察心肌、心内膜及血液凝固状态。肝脏的检查, 先察外表, 触检弹性及硬度, 注意大小、色泽、表面损伤, 必要时剖检肝实质。

2.4 胴体检验

先观察整体和四肢有无异常, 有无淤血、出血和化脓病灶, 臀部有无注射痕迹, 发现后将注射部位的深部组织和残留物剔除干净。

剖检两侧肩前淋巴结、髂内淋巴结, 有无肿大、出血、淤血、化脓、干酪样变化和钙化结节病灶。

检查胸膜及胸腔有无结节状增生物, 腹膜有无脂肪坏死、黄染等病症。

检查肾脏是否正常, 有无充血、出血、变性、坏死和肿瘤等。

2.5 终末检验

主要结合初检的结果, 进行一次复查, 检查有无漏检、相关腺体是否摘除。

检疫要点 篇7

1 检疫程序

1.1 检疫前准备

上岗前须做好个人防护, 穿好防护服、胶靴、乳胶手套和戴口罩, 检查检疫专用工具是否齐全, 配备好显微镜。

1.2 生猪宰前检疫

1) 当生猪由产地运到屠宰场后, 在未卸下车之前, 动物检疫员先向货主查阅当地动物防疫监督部门签发有效的《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 防疫佩耳标识等;核对生猪头数, 了解运输途中有无病死情况。如发现运输途中病死头数达到一定数量时, 即将该批生猪全部转入隔离圈, 并作详细的临床检查和实验室诊断。经过初步视检, 认为基本合格的允许卸下, 并由货主将生猪赶入候宰圈休息。在此过程中, 动物检疫人员在场部管理人员的配合下要逐头观察猪的外貌、步态、精神状况等。发现异常者, 立即剔出作体温检查, 并放入隔离圈中继续观察, 待验收健康猪后再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进入候宰圈的生猪须按产地、批次分圈管理, 不可混杂, 并按批次和比例抽样采集猪尿液检测“瘦肉精”, 同时做好票证收集和登记工作。

2) 鉴于当天送宰生猪数量较多, 待宰时间又不能拖长, 尤其是在旺季或节假日, 实行逐头临床测温检查有一定难度, 因此, 在实践中对同批次猪多采用静态、动态和个体检查相结合的办法。主要观查精神状态、睡卧姿势、步样、呼吸、饮水和排便等, 听声音是否异常, 对在检查中发现异常和可疑患猪, 要及时隔离, 并进行系统的个体临床检查, 重点是检测体温, 体温升高或降低是生猪患病的重要标志。最后要做好处理情况的详细记录。

1.3 生猪宰后检验

宰后检验是肉品卫生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 是控制病肉进入流通环节的最后一道关卡。对于保证肉品卫生质量、消灭疫病及防止疫病传染都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宰后检验的目的是发现处于潜伏或症状不明显的早期患畜, 因此, 宰后检验时, 必须严格遵循一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

头部检验在放血之后, 烫毛之前剖解两侧颌下淋巴结。查看有无充血、出血、肿胀等, 退毛后再检查暴露部位、自然孔、皮肤、脂肪、肌肉、内脏器官, 检查鼻腔、口腔, 观查鼻镜、唇和齿龈的状态 (注意口蹄疫、水泡病) , 舌面、舌根及咽喉黏膜有无溃疡、出血点等病变。并剖解两侧咬肌看有无囊尾蚴, 必要时剖解颌下副淋巴结 (检查炭疽) 。

内脏检验按照脏器在畜体内的自然位置, 由后向前, 分步进行。离体检查, 可根据脏器摘出的顺序, 一般由胃肠开始, 依次检查脾、肺、心、肝、肾、膀胱、子宫或睾丸等, 逐一检验, 并判定这些器官的形态、大小、色泽、实质、弹性等是否正常, 有无病变。剖检支气管淋巴结、肝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 看有无充血、水肿、炎症。

胴体检查皮肤、皮下脂肪、肌肉、胸膜、腹膜、脊椎、骨骼 (重点是剖开的脊椎骨、骨盆及胸骨) 、关节及腱鞘的状态, 看有无出血、皮下和肌肉水肿、脓肿、蜂窝组织炎、肿瘤、外伤、肌肉色泽异常、四肢等病变。观察颈部有无打针迹象, 注意耳根、四肢内外侧、胸腹部、背部等处有无点状、斑状、弥漫性发红或出血的变化。

借助检验器械, 主要剖解颈浅淋巴结、髂下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腹股沟深淋巴结、髂内淋巴结、腰淋巴结和腘淋巴结。仔细查验有无囊尾蚴寄生。用刀尖切剥肾包膜, 察看肾的色泽、大小, 有无充血、郁血、出血点、脂肪变性、肿瘤、寄生虫病等病变;再触其弹性和硬度。

旋毛虫检验。当开膛取出猪的内脏之后, 由横膈膜脚肌采取小样品, 两侧各取重约15 g编上与胴体同一号码, 然后撕去肌膜, 先用肉眼观察肉样, 如在肌膜下、肌脚近腱膜部发现淡白色点状病灶, 即有可疑, 应及时送旋毛虫检验室检查。

嗅检是上述检验方法的一种必要的辅助性方法, 嗅肉尸和内脏的气味正常与否。如猪宰前患尿毒症就有尿酸味;黄疽的有特殊臭味;还有使用过樟脑、松节油、克辽林等有药物异味的;未阉割的种公猪、母猪肉的异常气味, 均可用嗅觉判断出来。

触检可判定组织、器官的弹性和软硬度, 在发现组织中每一硬结的病变上具有重要意义, 如肺、肝外表好好的, 触时发觉有结节。

检查猪肉量大时, 为防止漏检, 须对胴体、内脏、旋毛虫采样盘编上同一号码, 以便查对。

2 检疫技术要点

1) 针对屠宰场每天屠宰生猪量大且时间短, 为了保证检验和处理的准确性, 对肉尸、离体头部及内脏, 必须编上同一号码, 检验时必须按规定的程序和顺序进行, 先检头、脏器, 后检肉尸。

2) 为保证商品的完整性, 宰后检验操作方法要正确, 在检验过程中不允许对肉尸、脏器任意切割。每切一刀都要沿着肌纤维的方向, 防止横割、拉锯, 以缩小污染面并保持肉品美观。

3) 由于淋巴结多包埋在皮下脂肪里, 较难固定, 为防止碰伤手指, 应顺着手指平行的方向切割在握的淋巴结。检验胴体淋巴结时, 不要横切, 要求纵切, 让淋巴结充分暴露, 便于观察其全面病变。当发现不明显的病变时, 应将整个淋巴结割下, 按其长度切成薄片仔细观察。

4) 在屠尸解体之前, 当发现有可疑传染病时, 为避免扩大污染范围, 不行解体, 同时打上记号, 由叉道转到患猪检查点, 进行全面剖解和诊断。

5) 当检疫中要切开脏器或组织的病变部位时, 要采取一切措施, 防止病变材料污染产品、地面、设备、器具和检疫人员的手。

6) 为了顺利地进行检疫, 检疫人员在工作期间, 每人应具备两套检疫器械, 以便被病料污染时替换之用。每次检疫完毕, 应将所用过的检疫器械、衣服等及时洗涤和消毒。

7) 对来自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有效的健康生猪, 经宰前和宰后感官检验合格的猪肉, 沿胴体中线两侧, 加盖滚轮推动长条形“验讫”印章, 准予出场。并出具《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 证明当日有效, 出具的票证日期印章与胴体上滚的印章日期须相符。

8) 对检出患法定传染病、寄生虫病或死因不明、药物中毒;抗生素、激素残留超标的胴体和内脏,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有关规定, 一律不准出场, 加盖“销毁”章, 出具由官方兽医签发的《病死猪肉无害化处理通知书》交屠宰场当班负责人, 并由屠宰场负责进行彻底无害化处理;动物检疫员要亲自监督好场方直至病害肉的处理完成。

检疫要点 篇8

1 猪肺疫

猪肺疫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急性型主要呈现败血症和炎性出血, 慢性型常为皮下组织、关节、各脏器的局灶性化脓性炎症。

1.1 临诊检疫要点

1.1.1 急性病例

表现高热达42℃, 呼吸困难, 继而哮喘, 口鼻流出泡沫或清液。颈下咽喉部急性肿大、红色、高热、坚硬。腹侧、耳根、四肢、内侧、皮肤可发生红斑, 指压褪色。口、眼粘膜紫红色。最后, 呼吸极度困难, 窒息而死。

1.1.2 慢性病例

主要表现为慢性肺炎和慢性胃肠炎症状。持续性咳嗽与呼吸困难, 食欲不振, 伴有下痢, 进行性消瘦, 有的发生关节炎。

1.2 检疫方法

1.2.1 血清学检查

比较快速的方法有玻片凝集反应试验:试验取每毫升含10~60亿菌体的抗原, 加上被检血清, 在5~7min凝集者为阳性。

1.2.2 综合判定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呼吸道常在菌, 在实际检疫工作中, 必须将镜检与临诊检疫结合起来作综合判定, 才能得出可靠的检疫结论。

1.3 检疫后处理

病畜不得调运, 采取隔离, 防治措施。具体方法由各地自行规定执行。

2 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病是由不同血清群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多种疾病的总称。猪急性败血型链球菌病的特征为高热, 出血性败血症, 脑膜脑炎, 跛行和急性死亡。

2.1 临诊检疫要点

各种年龄的猪都易感染, 新生仔猪和哺乳仔猪的发病率、病死率高。

2.1.1 急性败血症

突然高热稽留, 绝食、流泪、结膜充血、出血、流鼻液、呼吸急迫。颈部皮肤最先发红, 最后于腹下, 四肢下端和耳的皮肤变成紫红色并有出血点, 跛行。便秘或腹泻, 粪带血。

2.1.2 急性脑膜脑炎型

除有上述症状外, 还有突发性神经症状。尖叫抽搐, 共济失调, 盲目行走, 转圈运动, 口吐白沫, 昏迷不醒, 最后衰竭死亡。

2.1.3 慢性型

主要表现为关节炎, 心内膜炎, 化脓性淋巴结炎, 子宫炎, 乳房炎, 咽喉炎, 皮炎等。

2.2 检疫方法

2.2.1 涂片镜检

病料 (病猪的耳静脉血、前腔静脉血、胸腹腔和关节腔的渗出液或肝、脾等组织) 涂片染色镜检, 可见革兰氏阳性的链球菌。

2.2.2 动物试验

10%病料悬液接种于小白鼠 (皮下0.1~0.2ml) 或家兔 (皮下或腹腔0.5~1ml) , 12~72h死亡。

2.3 检疫后处理

检疫中发现病猪急性败血性链球菌病时, 病畜不得调运, 采取隔离治疗病猪, 认真无害化处理病死猪。污染的场地、用具应严格消毒, 并采取预防性防疫措施。

3 猪丹毒

猪丹毒是由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有急性型或亚急性型、慢性型。

3.1 临诊检疫要点

主要发生于猪, 本病常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 个别情况也呈暴发流行。

3.1.1 急性型

个别病猪突然死亡, 其他猪相继发病, 体温在42℃以上稽留, 有时呕吐。结膜充血。粪便干硬呈栗状, 附有粘液, 下痢。皮肤有红斑, 指压褪色, 病死率高。

3.1.2 亚急性型 (疹块型)

皮肤表面出现疹块, 呈方形、菱形、偶或圆形, 稍突起于皮肤表面。初期疹块充血, 指压褐色;后期淤血, 紫蓝色, 压之不褪。若长期不愈, 变成革样痂皮。

3.1.3 慢性型

常见有多发性关节炎和慢性心内膜炎。关节炎主要表现四肢关节的炎性肿胀, 病腿僵硬、疼痛。心内膜炎主要表现消瘦、贫血, 全身衰弱。听诊心脏有杂音, 心跳加快, 亢进, 心律不齐, 呼吸急促, 通常由于心脏麻痹而突然倒地死亡。

3.2 检疫方法

3.2.1 细菌学检查

取高热期的耳静脉、皮肤疹块边缘部血液或其他病料, 涂片染色镜检, 可见革兰氏阳性小杆菌。

3.2.2 血清培养凝集试验

灭菌3%蛋白胨肉汤, 按1:40~80加入猪丹毒高免血清, 再加入0.05%叠氮钠及0.0005%结晶紫即成猪丹毒血清诊断液。试验时将诊断液装入小管, 取被检猪耳静脉血一滴或组织病料少许, 接种培养4~24h。若管底出现凝集颗粒, 即为阳性反应。

3.3 检疫后处理

(1) 病猪应立即进行消毒、无害处理, 病死猪尸体应深埋或化制。

(2) 同时未发病的猪应进行药物预防, 隔离观察2~4周, 表现正常时方可认为健康。

(3) 急宰病猪的血液和病变组织应化制。

4 猪瘟

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的传染病。特征为高热稽留, 皮肤局部广泛出血、梗死和坏死。

4.1 临诊检疫要点

仅限于猪发病, 不同品种、年龄、性别均能感染, 发病率和死亡率高, 无季节性。急性暴发时, 最先为急性型, 以后出现亚急性型, 至流行后期少数呈慢性型。体温在40.5℃以上, 倦怠、食欲不振、精神委顿, 弓腰, 腿软, 行动缓慢, 间有呕吐、可视粘膜充血、出血或有不正常分泌物、发绀、便秘腹泻等交替;鼻、唇、耳、下颌、四肢、腹下、外阴等处的皮肤点状出血, 指压不褪色。非典型猪瘟常出现神经症状。

4.2 检疫方法

血清学检查:补体结合反应试验、琼脂双向扩散试验已被荧光抗体试验, 接标记免疫吸附试验所取代。这些标记技术能获得可靠的确定检疫结论。

4.3 检疫后的处理

发现猪瘟时, 应尽快确诊上报疫情, 立即隔离病猪, 严格消毒场地, 禁止向非疫区运生猪及产品。对无利用价值的病猪尽快扑杀、深埋, 其他健康猪群立即免疫处理。

5 口蹄疫

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口腔粘膜、蹄部、乳房皮肤发生水泡。人也可感染。

5.1 临诊检疫要点

传播迅速, 流行猛烈, 良性经过, 侵害偶蹄动物。潜伏期1~7d。表现为发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 蹄冠、蹄叉、蹄踵部出现水泡。水泡破裂后表面出血, 形成暗红斑, 如有感染, 则化脓、坏死、蹄壳脱落, 卧地不起。鼻盘、口腔粘膜、舌、乳房也发生水泡和糜斑, 仔猪死率高, 幼畜呈急性胃肠炎。

5.2 检疫方法

(1) 反向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 判断出现“++”以上凝集的被检抗原的最高稀释度为反向间接血凝效价, 或某种毒型的效价高于其他毒型效价2个对数 (以2为底) 滴度以上者, 即可判为某型口蹄疫。

浅谈猪丹毒病的检疫要点及防控对策 篇9

1 猪丹毒病的检疫要点

1.1 产地检疫中的检疫要点

产地检疫就是在生猪出栏前根据生猪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对生猪开展感官检疫, 有条件的地方进行必要的实验室诊断。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细菌学检查。镜检如果发现有紫红色细长小杆菌, 可确诊为猪丹毒。当前, 规模养猪场发生该病较少见, 主要发生在散养和中小规模等饲养管理条件较差的猪场, 重点加强来自这两种类型的猪场的检疫。基层检疫条件设备差, 检疫手段多是个体和群体的摸、视、听和测体温等感官检疫, 要准确地在产地检疫中判断出该病, 不能单从临床症状, 更多的是借助猪场流行疫病特点和临床诊治、检疫经验作出判断。猪丹毒病按照病程长短和临床特征分为败血性猪丹毒、疹块型猪丹毒、慢性猪丹毒。败血性猪丹毒常突然死亡, 病死率为80~90%, 体温突然增高到42~43℃, 呼吸困难, 病初便秘后腹泻, 卧地不起, 部分猪在耳后、颈部、胸腹侧等部位皮肤上出现各种形状红斑, 检疫时须用手触摸体表, 注意有否隆起的区域。用手按压时褪色, 停止按压后则又恢复。有的不表现症状就很快死亡, 一般从发病在2~3天内死亡, 病死率多在20~34%。败血性猪丹毒检疫较为困难, 只能从皮肤上出现各种形状红斑进行初步判断, 需要再结合该病的地方流行性特点, 对于不表现临床症状的病猪, 如果是同群生猪, 可以判断为该病。该病与猪瘟、仔猪副伤寒等病在临床症状上有相似之处, 需要鉴别诊断。患猪瘟病和仔猪副伤寒的猪皮肤和粘膜发绀, 耳根、四肢内侧、腹下及外阴等处皮肤出现出血斑点, 但是猪瘟死亡率低于猪丹毒。此外, 猪瘟病猪全身皮肤、浆膜、粘膜和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变化, 特别是回盲口有钮扣状溃疡。仔猪副伤寒主要是由猪霍乱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在鼻端、耳、颈、腹及四肢内侧皮肤出现紫色斑,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大肠壁增厚, 有大小不一的坏死灶。疹块型猪丹毒通常发病后2~3天, 在胸、腹、背、肩、四肢等部位的皮肤发生疹块, 呈方块形, 菱形, 偶呈圆形, 指压褪色并有硬感, 稍突于皮肤表面, 俗称“打火印”。随着疹块的出现, 则体温下降, 病情减轻。慢性猪丹毒病猪常伏卧、驱赶时行动困难, 主要症状是关节炎或心内膜炎。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咳嗽、被毛无光。病程数周至数月。常因心肌麻痹而突然死亡[2]。

1.2 屠宰检疫中的检疫要点

屠宰检疫是在生猪屠宰后根据病例剖检特点检疫。猪丹毒以全身出现败血症变化和体表皮肤出现红斑为特征。急性型胃底及幽门部薄膜发生弥漫性出血, 胃和小肠有严重的出血性炎症;脾肿大, 呈樱桃红色;淋巴结、肾淤血肿大。淋巴结充血、肿大, 切面外翻, 多汁。胃底及幽门部粘膜弥漫性出血和小点出血尤其严重。慢性型的死猪, 可见左心二尖瓣有菜花样赘生物, 或有关节炎。肾被膜易剥离, 呈花斑肾。

2 防控措施

2.1 预防

每年要定期注射猪丹毒菌苗, 每头猪肌肉注射三联冻干疫苗1毫升, 可免疫6个月。防母源抗体干扰, 一般8周以前不做免疫接种。杜绝传染来源, 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饲养管理, 搞好环境卫生, 保持栏舍清洁卫生和通风干燥, 定期用消毒药消毒, 对猪圈定期用10~20%生石灰乳喷洒消毒。不随便从外地买猪买肉, 防止病菌带入, 要坚持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制度的方针。发现病猪立即封锁疫点及时隔离治疗, 立即对全群猪测温, 对病猪尸体要焚烧或深埋, 污染场地及用具彻底消毒。预防性投药, 全群用清开灵颗粒1千克/吨料、70%水溶性阿莫西林600克/吨料, 均匀拌料, 连用5天。

2.2 治疗

对急性型最好首先按每千克体重1万单位青霉素静脉注射。发病初可皮下或耳静脉注射抗猪丹毒血清, 效果良好, 其剂量按瓶签说明。抗菌素类药物治疗:青霉素按每千克体重2万单位肌肉注射, 每日2次效果很好。链霉素按每千克体重50毫克, 每日2次, 肌肉注射疗效佳。恩诺沙星可按每千克体重2.5毫克肌肉注射, 其效果也很好。该病在治疗过程中, 不能停药过早, 否则容易复发或转为慢性。

摘要:猪丹毒病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粘种急性热性传染病, 要防止该病发生和传播, 需要准确检疫该病, 掌握其特点, 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本文就猪丹毒的检疫要点进行综述, 并提出几点防控措施。

上一篇:知识管理发展阶段下一篇:国画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