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检疫范文

2024-04-10

害虫检疫范文(精选7篇)

篇1:害虫检疫范文

*1.疫区: 用行政手段划分的,已发生检疫对象的地区,需采取封锁消灭的措施,防止检疫对象传出。*3.保护区:在检疫性对象已普遍发生的地区用行政手段划定的未发生区。*2.检疫性害虫发生区:有检疫性害虫发生而未正式划分为疫区的地方。

4.检疫性有害生物: 尚未发生但对某地经济重要性具有潜在威胁的有害生物,或者已 发生但尚未广泛传播并且正在被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

5.产地检疫: 在植物种子、苗木及其他繁殖材料调运前,由当地检疫人员在植物生长 期间到原产地进行检验、检测的过程。预检:在植物或植物产品入境前,输入方检疫人员在植物生长期间或加工包装时到产地或植物加工场所进行检验检疫过程。6.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 以生物学、经济学或其他学科的证据为基础的评估过 程,以确定某种有害生物是否应该被管控以及管控所采取的各种植物检疫的强度

9.检疫处理: 检疫机构根据检验、检测的结果及相关规定,采用一定的方式对检疫物 实施处理的法定程序。

子坑道: 由母坑道向外分支的由细渐粗的坑道,幼虫发育至老熟后在其内化蛹

11.检疫许可: 是在输入某些检疫物时,输入单位向检疫机关提前提出申请,检疫机关 审查并决定是否批准输入的法定程序。

12.检疫申报: 是检疫物输入或输出时由货主或代理人向检疫机关及时声明并申请检疫 的法律程序。

13.熏蒸剂: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能够保持气态且维持将有害生物杀灭所需的足够的 气体浓度的一类化学物质。

根据有害生物发生的情况、危害性和经济重要性,有害生物可以区分为限定性有害生物和非限定性有害生物两种类型。限定的有害生物可以区分为检疫性有害生物

和 限定性非检疫性有害生物 两种。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包括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启动、有害生物风险评估和 有害生物风险管理 3个方面的内容.IPPC和SPS分别是指 国际植物保护公约 和 实施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协定。

ISPMs植物检疫措施国际标准

4、马铃薯甲虫属 鞘翅 目 叶甲 科,头顶上的黑斑多呈 三角形,前胸背板中域有一 U型或倒八型 黑色纹。每侧又有5个黑斑,每鞘翅有 5 条黑色条纹。它的越冬虫态是成虫。

5、苹果蠹蛾成虫全体灰褐色,臀角具椭圆形深褐色大斑,有 3 条青铜色条纹。

6、小蠹虫类交配后蛀食形成的坑道称为母坑道。

7、实蝇隶属于双翅目,实蝇科。检疫性实蝇害虫有橘小实蝇 苹果实蝇 地中海实蝇。

8、美国白蛾别名为 秋幕蛾,形态上有两型: 红头型,黑头型,包括我国在内的亚洲属 黑头型 型, 以 蛹 越冬,成虫一般产卵 一 块/♀,700-900 粒/块,单层排列,上面覆盖一层白鳞毛,幼虫 6-7 龄,初孵幼虫营 群居 生活,随食量增大,而形成似天幕一样的网巢,所以据此特性美国白蛾又被称为秋幕蛾,美国白蛾属典杂食性昆虫,可为害除 松柏 科植物外,几乎所有果树、林木。

9、植物检疫除害处理中常用的熏蒸剂有: 溴甲烷、磷化氢、氯化苦、氢氰酸 等。

10、苹果实蝇现仅分布于 美国、加拿大、墨西哥。该虫主要卵和幼虫而传播。

11、地中海实蝇成虫产卵于 果皮下的产卵穴中,果表面留下 产卵孔痕迹,每雌虫产卵 200-500 粒,卵孵化后在果实内蛀食;引起果实 腐烂,幼虫脱果后 入土 化蛹。

12、墨西哥棉铃象成虫在 落叶下 树皮中 越冬,成虫在 蕾或铃 上咬食一孔穴,产卵,100-300 粒卵/雌, 幼虫 3-4 龄,在 蕾铃内 化蛹。

*

13、检疫处理方式有哪些,如何进行合理应用退回,销毁,除害,隔离。*

1、实蝇科昆虫在形态方面与其他双翅目昆虫比,有哪些主要特点?

⑴成虫:小至中型,常有黄、棕、橙、黑等色⑵翅广,常有暗色斑纹,很少无斑纹⑶C脉在Sc脉末端处折断,翅亚前缘脉(Sc)末端呈直角弯向前缘,然后逐渐消失⑷基部R脉消失,中室2个,臀室三角形,末端呈锐角⑸中足胫节有端距 *

2、简述检疫处理的基本原则.(1)检疫处理措施必须符合检疫法规的有关规定,有充分的法律依据。(2)检疫处理措施时必须采取的,应设法使处理所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3)处理方法必须完全有效,能彻底除虫灭病完全杜绝有害生物的传播和扩展。(4)处理方法应当安全可靠,不造成中毒事故,无残毒,不污染环境。

(5)处理方法还应不降低植物和植物繁殖材料的存活能力和繁殖能力,不降低植物产品的品质、风味,营养价值,不污损其外观。

(6)凡涉及环境保护,食品卫生,农药管理,商品检验以及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的措施,应征得有关部门的认可并符合各项管理办法,规定,标准。*

4、.分析检疫性害虫防治和一般性害虫防治的异同。检疫性害虫防治:彻底铲除目标有害生物,具有预防性,权威性,战略性,法制性,国际性。一般性害虫防治:把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以下。

5、简述植物检疫的基本程序。

检疫许可;检疫申报;现场检验与实验室检测;检疫处理;出证放行。

6、简述产地检疫和预检的意义⑴ 提高检疫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⑵简化现场检疫手续,加快商品流通 ⑶避免货主的经济损失

7、检验检疫方法在植物检疫上的应用情况。现场检验:X射线,检疫犬,肉眼检查,过筛检查,随机抽样实验室检验:比重检测,染色检测,病毒病染色,洗涤检测

8、植物检疫的主要处理措施有哪些?退回处理 销毁处理 除害处理 隔离检疫。其中除害处理常用方法有熏蒸处理、辐照处理、热冷处理等。

9、植物害虫检疫的性质是什么?它与一般植物保护的区别在哪几方面?

性质:预防性、战略性、法制性、权威性、国际性。区别:⑴植物检疫制度具有强制性,而一般植物保护是利用组织和发动群众自愿的方法⑵植物检疫的对象具有特殊性,主要检疫尚未发生的或已传入但分布不广泛的危险性病虫草,而一般植物保护工作者的对象是历史性的或广泛分布的各种植物病虫草害⑶植物检疫除害处理要求彻底性,而一般植物保护工作只要求把危害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之下⑷植物检疫具有国际性,而一般植物保护工作则主要是根据当地病虫草害的发生情况和要求进行工作⑸植物检疫制度的实施具有多部门性,而一般植物保护工作主要是农业和农药机械部门的实施⑹植物检疫的机构和人员具有权威性,而一般植物保护工作是任何专业工作者或生产者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

10、简述豆象科害虫常用的检验检疫方法。

(1)肉眼观察,过筛检验(2)比重检验(3)染色检验,油浸检验(4)X光检验

11、马铃薯甲虫的传播途径有哪些?检疫处理方法有?传播途径⑴主要随来自疫区的薯块、水果、蔬菜等寄主植物或其他农产品及其包装和运输工具和土壤,进行远距离传播;⑵季风、(3)气流、水流传播。检疫处理方法:采用熏蒸剂熏蒸处理(溴甲烷,二硫化碳)

12、谷斑皮蠹的检疫处理有哪些方法?⑴化学熏蒸:常用溴甲烷和磷化氢 ⑵高温处理

13、针对黑森瘿蚊的抗性小麦有哪些品性特征?

1叶片多毛 2分蘖和再生能力强,发育快3叶鞘紧密 4茎秆坚实

14、地中海实蝇的传播途径与检验检疫方法有哪些?途径:以卵、幼虫、蛹和成虫随水 果、蔬菜等农产品及其包装物、交通工具等远距离传播,还可为苗木所带的泥土传播,检疫方法:直观检验,解剖检验,水浸-解剖检验,塑料袋密封检验,水盆观察法,饲养检验

15、松突园蚧为例,简述如何对蚧类进行检验和检疫处理? 直观检验,室内检验;检疫处理:对疫区的松属植物的枝条、针叶和球果,应严格禁止外运,一律就地做薪材使用或药剂处理;木材调运要剥皮,当发现松突园蚧虫情时,对有虫苗木应进行彻底灭虫处理,主要为熏蒸发。

16、如何做好苹果蠹蛾发生区的综合防治工作? 老疫区IPM,新疫区TPM ①农业防治:随时消除落果消灭落果中未脱果的幼虫,果实采收后销毁残留包装物,填空物,新果园由于幼虫在土表内越冬,秋耕深埋。刮树皮填树洞:早春花芽膨大前, 刮除老树皮, 填树洞,树干涂白(除越冬幼虫和蛹)。③药剂防治:以氨基甲酸酯类防治,敌百虫防治高龄幼虫于。④生物防治:繁殖广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等天敌。⑤遗传防治国外γ-射线处理雄蛹和羽化1天的雄虫,进行不育防治。⑥诱杀防治:在主枝或主干上束一段药草,杀死潜入幼虫。人工合成的苹果蠹蛾性诱剂+适量杀虫剂,在春季成虫羽化盛期。17.小蠹虫的检疫处理有哪些方法?(1)熏蒸:溴甲烷。(2)水渍

18.葡萄根瘤蚜的发生为害有哪些特点?为什么在不同的葡萄品种上为害状和生活史不同? 叶瘿型:叶片被害后在背面形成粒状虫瘿,妨碍光合作用,严重时叶片萎缩,影响植株生长。根瘤型:根部被害后逐渐形成较大瘤状突起,其中须根被害后端部膨大,形成菱形的瘤状结,蚜虫多集中在凹陷处;侧根和大根被害后,形成关节形肿瘤,蚜虫多集中在肿瘤的缝隙处。寄主是决定葡萄根瘤蚜生活史类型的关键。在美洲系葡萄品种上具有完整生活史循环,根瘤型叶瘿性均发生。在欧洲品种上只有根瘤型。19.简述葡萄根瘤蚜的检疫处理和防治方法。

检疫:不从疫区调运,热处理,熏蒸处理,药剂浸泡 防治:培育抗蚜品种,培育无虫苗木,药剂处理XX 20.对蚧类如何进行检疫和检疫处理?

检疫:直观检疫、解刨检疫检疫处理:喷药处理,不从疫区调运,生物防治(花角蚜小蜂)21.苹果蠹蛾传播扩散的主要途径有哪些?应采取哪些检疫措施?

借助果品及其包装材料可调运远距离传播。检疫措施:药剂熏蒸,高温处理 论述

1.写出2种一类进境检疫性害虫并分析其鉴别特征,传播途径及检验检疫方法。

苹果蠹娥:(1)特征:成虫全体灰褐色,前翅基部浅褐色,翅的基部、中部和前缘有深色的斜波状纹;臀区有一椭圆形深褐色圆斑,内有3条青铜色条纹,其间显出4,5条褐色横纹;幼虫老熟时背面呈红色,腹面色淡,前胸气门前的毛片有刚毛3根;蛹肛门孔两侧各有2根鈎状毛。(2)传播途径:远距离传播主要借助果品及其包装材料的调运传播。(3)检疫方法:①对来自疫区的水果,包装材料,集装箱及运输工具进行现场检验,对来自疫区的入境旅客严格检查其携带物。②禁止从有苹果蠹娥发生的国家和地区输入新鲜苹果,杏。③检查时可根据苹果蠹娥幼虫的为害状和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剖开被害果观察是否有幼虫和蛹。

地中海实蝇:⑴特征:成虫中胸前缘具一纵斑,中部横列3个小圆斑,下面是2个大圆斑和2个较大的后缘角,小盾片黑色,雌虫产卵器针状,红黄色,短而扁平。卵纺锤形,白色至浅黄色。幼虫前气门有指突7~12个,后气门板有3裂孔。⑵传播途径:以卵、幼虫、蛹和成虫随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及其包装物、交通工具等远距离传播。⑶检疫方法:禁止从有地中海实蝇分布的国家和地区进口水果。入境旅客不得携带水果、蔬菜。对于从疫区进口的果品和苗木等进行严格检疫。对于从疫区来的其他物品包装物实行检疫。对入境果蔬应观察表面有无火山口状突起包围的产卵孔。有无手按有松软感觉的水渍状。简述美国白蛾的检疫重要性。(可从传播方式,危害性,防治难易程度等方面认识)

⑴食性杂,可危害300多种植物。⑵繁殖量大,一头雌蛾一次可产卵800~2000粒,年均繁殖后代3000万头,最多2亿头。⑶适应性强,幼虫有极强的耐饥饿能力,15天不取食仍可正常繁殖危害。⑷传播途径广,一年四季均可随各种货物,交通工具远距离传播。⑸危害严重,爆发时可以在一夜之间吃光一片果园、绿色植物。⑹严重扰民,老熟幼虫有进入农户,居民家中以及公共场所寻找食物和化蛹场所习性。⑺防治困难,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药剂防治方法。

*

1、Anthonomus grandis Boheman 墨西哥棉铃象(Cotton boll weevil)鞘翅目象甲科 *

2、Acanthoscelides obtectus(Say)菜豆象(bean weevil)鞘翅目豆象科

*

3、Scolytus multistriatus(Marsham)欧洲榆小蠹(small elm bark beetle)鞘翅目小蠹科 *

4、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马铃薯甲虫(Colorado potato beetle)鞘翅目叶甲科 *

5、Trogoderma granarium 谷斑皮蠹(khapra beetle)鞘翅目皮蠹科 *

6、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棕榈象甲(Palm Weevil)鞘翅目象甲科 *

7、Hypothenemus hampei 咖啡果小蠹(coffee berry borer)鞘翅目小蠹科

8、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 稻水象甲(rice water weevil)鞘翅目象虫科

9、Hemiberlesia pitysophila松突园蚧(pine scale)同翅目盾蚧科

10、Ceratitis capitata 地中海实蝇(Mediterranean fruit-fly)双翅目实蝇科

11、Cydia pomoella 苹果蠹蛾(codling moth)鳞翅目卷蛾科

12、Zabrotes subfasciatus(Boheman)巴西豆象(mexican bean weevil)鞘翅目豆象科

13、Viteus vitifoliae Fitch 葡萄根瘤蚜(grape phylloxera)同翅目根瘤蚜科

篇2:害虫检疫范文

选择、判断、简答题

1.马铃薯甲虫如何危害寄主?远距离传播途径包括哪些?

2.马铃薯甲虫与伪马铃薯甲虫如何区分?

3.Rice water weevil的成虫、幼虫是如何为害寄主植物的?稻水象甲的远距离传播途径有哪些?

4.如何认识稻水象甲的检疫重要性?

5.简述墨西哥棉铃象的远距离传播途径(皮棉是否可能携带?)

6.谷斑皮蠹的抗逆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可以采取逐仓处理的方式予以铲除?

7.进境大豆中是否可能携带菜豆象幼虫?如何判断进境豆类中是否携带危险性豆象?

8.Medfly如何危害寄主果实?如何判断进境水果中是否携带实蝇类害虫(即检验方法)?

9.如何处理柑橘大实蝇和桔小实蝇造成的落果?

10.简述地中海实蝇、柑橘大实蝇、桔小实蝇成虫的主要识别特征。

11.如何监测实蝇类害虫?不同方法各有何优点和局限性?

12.Hessian fly为害寄主的什么部位?如何远距离传播?

13.针对Hessian fly 调运检验中,可采取哪些检验方法?

14.高粱瘿蚊在寄主的什么部位取食?调运检疫中如何检验?

15.苹果蠹蛾目前在我国哪些地区局部分布?远距离传播途径包括哪些?(寄主鲜果、果干、运输工具、包装物)。

16.调运检疫中截获水果中携带有食心虫,如何判断是否为苹果蠹蛾的幼虫?

17.美国白蛾的远距离传播途径有哪些?

18.蔗扁蛾如何危害寄主植物?

19.葡萄根瘤蚜主要以什么方式远距离传播?(带根苗木)

20.调运检疫中针对葡萄根瘤蚜的检疫除害处理方法有哪些?

21.苹果绵蚜远距离传播方式有哪些?(寄主植物的苗木、接穗、果实及包装物调运传带)

22.针对葡萄根瘤蚜和苹果绵蚜,产地检疫或预检中,何时开展虫情调查易获得可靠结果?为什么?

23.松突圆蚧如何危害寄主?(部位、明显害状)

24.非洲大蜗牛的为害表现在哪些方面?其远距离传播途径有哪些?

33.外来红火蚁入侵可能造成哪些为害?

34.大家白蚁的远距离传播途径包括哪些?

论述题

1.根据所学知识,试论稻水象甲的检疫重要性。

2.如何认识马铃薯甲虫的危险性?

3.试根据所学知识制定一套苹果蠹蛾疫情监测及根除方案。

篇3:浅谈植物害虫检疫处理技术

1 植物检疫的概念和发展

1.1 概念

通过立法手段防止植物和产品在流通环节里传播有害生物的措施, 就是植物检疫。它具有从宏观的整体上预防一切, 尤其是在本区域范围里没有有害生物的传入、定植和扩展等, 而不单单只是植物保护工作一个方面。

1.2 发展

植物保护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植物检疫, 这是一个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植物保护方针的一项根本性的举措。国家为了阻止危险性的病、虫、草害等的传播蔓延, 进而制定出一整套的法令法规, 这就是常说的植物检疫, 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保障农业生产和促进对外贸易, 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大环境、大格局下, 要根据法律法规做好相应的受检疫的植物产品、种类和禁止植物检疫对象的传入和传出等相关工作。目前我国和世界各地物资交流日益频繁, 在进出口的农副产品的数量和种类上增长都十分迅速, 因而危险性的病、虫、草的传播机会更多, 对于植物检疫工作的加强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非常必要。因此, 国内植物检疫部门正采取各类有效措施, 不断加大检疫执法力度, 促进本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良性发展。

2 植物除害检疫处理原则

要达到预期的检疫处理目标, 对植物的害虫检疫处理还要遵循相应的基本原则。

2.1 这些检疫处理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精神, 必须源自充分的法律依据;

2.2 处理措施要恰当, 把损失应当要降到最小;

2.3 处理方法尽量干净、彻底, 杜绝后患;

2.4 在处理方法环保无残毒等副作用影响的前提下, 还应该注意不降低植物产品的品质、风味及营养价值。

一般采用单一的方法进行检疫处理即可, 但是却需要采用多种防治手段协调处理植物保护的对应措施。

3 植物除害检疫处理的方式

3.1 采用物理处理的方式

对于植物害虫检疫处理的方法, 采用物理处理的方式包括:低温处理、热水处理、速冻处理、辐照处理、湿热处理、干热处理、高频处理、微波加热处理、水浸处理等多类方式。在这当中, 辐照处理是个不错的选择。由于辐照处理具备不受季节条件限制、处理快速迅捷、没有化学残留和环保安全等多个优势, 在经过60多年的研究和技术不断升级后, 这项技术逐渐走向成熟, 必定更加广泛应用于今后的检疫除害的处理技术中, 从而为替代溴甲烷熏蒸以及保护臭氧层发挥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2 采用生物处理的方式

另外, 对于一些带有病毒苗木来进行苗木的脱毒处理, 需要把带有检疫性的病虫的货物运到生态条件对这个病虫发生不太适宜的地区, 这就是对于植物的害虫检疫采用生物处理的方式。这里可以举些简单的例子, 比如对于一些寡食性和单食性的害虫活寄主范围单一的病原物的植物产品, 就有必要把它们运送到没有这一类的病虫的寄主植物分布的地区, 并且来进行加工和销售, 这类方式一般主要针对于名贵的植株来进行, 对于它们的根尖和茎尖进行脱毒培养。

4 植物害虫检疫处理技术的分析和未来展望

对于贸易活动的影响, 从植物害虫的检疫处理技术的效果就可以直接决定其成败。因而各国加大了在此领域的投入和开发力度, 并且对于处理方法和技术的改进和研究高度重视, 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国际上对于各类相对成熟的处理方式, 已经指定了相应的国际标准和适用各国的国内标准, 这些措施都对于规范植物害虫检疫处理技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制约, 目前还无法彻底消除有害生物的影响, 并且一些处理方式对于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周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对于检疫除害技术的充分完善和开发新型处理技术, 就是当前该领域科研人员要着重研究的重要课题。

5 结束语

物理方式需要比较高的技术和设备, 化学方式则能对环境产生相应的破坏作用, 生物方式的处理非常有限, 这就需要在对于植物害虫的检疫处理中, 通过结合实践并且根据情况的不同需要, 合理选择、综合运用各类方式达到检疫的目标, 在保证损失最小的情况下, 实现最大的成效。

随着近年来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快速应用, 我国的植物害虫检疫处理技术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和进步, 但是和国外先进技术相比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和差异。虽然目前我国的相关科研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并且提高了进出口的效率和缩短了海内外进出境的实践, 极大满足了对外检疫的要求, 但是我国农业科学基础仍然相对薄弱, 对此研究和投入仍然明显不足, 国际间的合作也比较少, 需要对此领域的合作空间进行大力拓展。

参考文献

[1]姚文国.我国植物检疫的现状及技术进展[J].植物保护, 2007 (05) .[1]姚文国.我国植物检疫的现状及技术进展[J].植物保护, 2007 (05) .

篇4:害虫检疫范文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动物检疫操作,统一动物检疫记录格式,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规定了动物、动物产品产地检疫,动物屠宰检疫,跨省引进乳用、种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等检疫工作情况的记录及有关要求。

第三条 动物检疫工作记录单(表)和动物检疫工作汇总表由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制定,由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监制、发放、登记。记录单编号由省(简称)加数字编码组成,数字编码部分由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统一编排。动物检疫工作记录单(表)和汇总表采用A4纸单面印刷。

第四条 动物检疫工作记录分为三类。一是按检疫行为发生次数记录,即检疫工作记录单(附件1-3);二是按日记录,即日汇总表和日记录表(附件4、7、8);三是连续记录,即检疫审批工作情况记录表和检疫情况记录表(附件5、6)。“检疫工作记录单”由官方兽医实施产地检疫时同步填写,《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情况日汇总表》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其派出机构汇总填写,《屠宰检疫工作情况日记录表》及《屠宰检疫无害化处理情况日汇总表》由驻场官方兽医每日填写,《跨省引进乳用、种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检疫审批工作情况记录表》由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组织填写,《皮、毛、绒、骨、蹄、角检疫情况记录表》由实施检疫的官方兽医填写。第五条 动物检疫工作记录单(表)和动物检疫工作汇总表采用纸质版形式,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电子版形式。

第六条 动物检疫工作记录单(表)和动物检疫工作汇总表纸质版填写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使用蓝色、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填写;

(二)逐一填写所列项目,不得漏项、错项;

(三)填写准确规范,字迹工整清晰;

(四)一经填写,不得涂改;

(五)具体填写要求分别见每个单项单(表)的填写说明。第七条 动物检疫工作记录单(表)和动物检疫工作汇总表电子版的填写应使用EXCEL制作,内容和格式应与纸质版相统一。

第八条 动物检疫工作记录单(表)和动物检疫工作汇总表填写后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按月统一收集整理,并做为动物卫生监督业务报表的依据。动物检疫工作记录单、《屠宰检疫工作情况日记录表》及《屠宰检疫无害化处理情况日汇总表》应与《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跨省引进乳用种用动物检疫审批表》、《检疫处理通知单》等一一对应后归并存档。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设专人专柜妥善保管,不得遗失。

第九条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派出机构应按规定汇总动物检疫工作记录数据,并按月上报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按月对数据进行统计汇总。第十条 动物检疫工作记录单(表)和动物检疫工作汇总表的保存期限、销毁程序与《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的保存期限、销毁程序相同。

第十一条本规范自二〇一四年五月一日起实施。

附件:1.动物产地检疫工作记录单 2.乳用、种用动物检疫工作记录单 3.种蛋、胚胎、精液检疫工作记录单 4.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情况日汇总表

5.跨省引进乳用、种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检疫审批 工作情况记录表

篇5:害虫检疫范文

职权类型:行政许可 法定期限:20个工作日 权力来源:法定本级行使 承诺期限:10个工作日 实施机关:南宁市武鸣区林业局 咨询电话:0771-6211541 责任单位:南宁市武鸣区林业局营林股 监督投诉电话:0771-6221188 办事对象:申请植物检疫证书的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办理地点、时间:南宁市武鸣区政务服务中心林业窗口(南宁市武鸣区兴武大道161号);工作日:上午9:00-12:00、下午15:00-18:00(夏令时);工作日:上午9:00-12:00、下午14:30-17:30(冬令时)

申报条件:根据《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1994年7月26日林业部令第4号发布)第十七条规定:调运检疫时,森检机构应当按照《森林植物检疫技术规程》的规定受理报检和实施检疫。《森林植物检疫技术规程》3.1.4.3签证依据

a.根据查核结果签证。对从无检疫对象发生的县调出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经查核后签发《植物检疫证书》;凭有效期内《产地检疫合格证》或中转换证签发《植物检疫证书》;

b.根据现场检疫结果签证。适用于经现场检查可确定合格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

c.根据室内检验结果签证。适用于必须通过室内检验才能确定

26.监管责任:建立实施监督检查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开展检查,依法采取相关处置措施。

7.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应履行的责任。

责任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

篇6:在江苏检验检疫局学习实践.范文

(2008年11月27 日)

王 伟

同志们:

根据江苏省委的部署,省局机关和直属企事业单位从今年11月到明年4月,参加全省第一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今天,我们召开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总局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部署要求,从推进检验检疫事业和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理解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和紧迫性,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上来,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头等大事,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有力契机,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抓紧抓实,为全省系统做出表率。

下面,我代表省局党组就如何开展好全局学习实践活动讲四点意见。

一、强化学习,深刻认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

(一)充分认清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 战略思想。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一句话,是更好地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的需要。当前,全国和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处于前所未有的发展和变革时期,全社会从来没有如此关注和重视检验检疫工作,从来没有对检验检疫工作提出如此高的要求;检验检疫部门也从来没有承担如此巨大的压力、挑战和责任。能不能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切实履行好我们的职责,实现检验检疫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说到底还是要不要科学发展,会不会科学发展的问题。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统一思想,应对挑战,解决矛盾的重大契机。江苏检验检疫系统全体党员,特别是处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牢牢把握这个契机,用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来武装自己,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认识,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只有打牢坚实的思想基础,我们才能站在适应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高度,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审视和统领检验检疫工作,真正转变不适应、不符 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真正改革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从而更好地为“建设美好江苏”做出贡献。

(二)充分认清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提高检验检疫把关服务有效性和贡献率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七大对检验检疫工作提出了“要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立足以质取胜”等一系列明确要求。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强调质检工作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体现管理”。王勇局长在10月15日的动员报告中提出了质检工作要实现的七个“新”的要求。江苏省委要求要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国际化,坚定不移地落实好改善民生和维护稳定的各项措施,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些都对检验检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标准。这些年来,全省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紧紧围绕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和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攻艰破难,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江苏“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发达国家经济出现衰退趋势,国际市场需求不振。由此导致的国际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会进一步加剧,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一些发达国家把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作为技术性贸易壁垒,使经贸问题趋向于国际化、政治化。同 时,国内产品质量的社会大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企业的诚信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江苏是外贸进出口大省,进出口总值位居全国第二,全省经济外贸依存度大,出口产品品种多、数量大、任务重,近来有些地区的出口报检数量已有减少,形势非常严峻。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如何理清自身的职责,做到不越位、不错位、不失位;如何健全和完善检验检疫监管机制,监督企业把“以质取胜”战略真正落到实处;如何加大对企业的服务指导力度,做到既严把国门、又促进出口,这些课题都迫切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办法,更好地适应形势和任务需要。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要把科学发展观要求贯穿于检验检疫工作的各个方面,努力探索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认真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检验检疫工作的有效性和贡献率。

(三)充分认清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加强检验检疫自身建设的内在要求。近年来,通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员先进性教育等重大活动,全省系统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的能力素质有了长足的进步,大家面对一系列的突发性事件,迎难而上,勤奋工作,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经历了风雨,锻炼了队伍,全省系统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执法把关和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形象地位明显提升,在江苏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无论是在思想观念,检验检疫工作机制还是工作作风方面,我们还存在很多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问题,需要不断克服和改进。在思想观念上,有些同志对科学发展观还存在片面认识,觉得科学发展的要求主要是针对地方党委政府的,与检验检疫关系不大。在体制机制上,检验检疫与其他监管部门的职责分工还有不够清晰的地方,越位和缺位的现象同时存在;“重检验轻监管”的传统思想仍然较为顽固,传统的检验模式已明显不适应江苏大发展趋势的要求。在能力建设上,前瞻性研究不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足。在资源保障上,一方面基层人力资源不足,财力紧张;另一方面工作战线越拉越长,实验室建设贪多求大的现象仍然较为突出。在工作作风上,还存在一定的浮躁现象,平常深入了解基层需求和存在问题不够,新措施出台不少,但这些新措施对现实的适应性、产生的效果,以及基层的反应研究不够等等。我们要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着力转变这些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这些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水平,使省局更好地发挥全省系统的领导机关、管理机关作用,把中央、总局、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在江苏检验检疫系统贯彻好、落实好,带领全省系统切实履行职责,维护好国家经济安全、人民群众生命健 康和国家的声誉,实现检验检疫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明确要求,全面把握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要始终坚持“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

按照中央的要求,根据省委和总局党组的部署,我局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概括起来说,就是高举一面旗帜、突出一个主题、抓好三个着力点、实现一个总要求。

高举“一面旗帜”,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突出一个主题”,就是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抓好“三个着力点”,就是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制约检验检疫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检验检疫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把关服务能力,提升服务科学发展水平;实现“一个总要求”,即: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二)要全面完成学习实践活动的目标任务

根据中央和江苏省委、总局党组提出的“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要求,结合我省系统实际,我局此次学习实践活动将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再创检验检疫新辉煌”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总的要求是:坚持以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坚持以机制创新,促进科学发展;坚持以基础建设,支撑科学发展;坚持以加强管理,保障科学发展;坚持以提高素质,服务科学发展。

一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科学发展意识。要用科学发展观理论武装党员思想,指导党员行动,使广大党员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认识,在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工作信心的同时,牢固树立服务科学发展大局的意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牢固树立忧患意识,牢固树立责任意识,为推进全省检验检疫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要进一步破解科学发展难题,特别是要解决不适应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处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理清促进科学发展的思路问题,在全面分析检验检疫工作面临各种机遇和挑战的同时,按照科学发展的新要求,认真研究服务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新途径新方法,提出加强江苏检验检疫内部管理、基础建设、队伍建设和业务改革的新思路,重新定位和确立江苏检验检疫工作的总体战略,为促进江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

三要进一步创新科学发展体制机制。把建立健全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检验检疫监督管理体制机制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重点和关键,加大制度创新力度,研究制定加强食品安全、源头监管、电子监管、分类监管、直通放行、应对突发事件等工作,提高把关服务和防范风险能力的有效机制,逐步建立起一整套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和总局党组要求的检验检疫管理体制机制,为推进改革建设各项工作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

四要进一步提高科学发展能力。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提高党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为重点,切实解决党员干部特别是处以上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能力水平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问题。要通过学习实践,推动各级领导班子不断提高科学决策能力、科学规划能力、科学管理能力、科学探索能力;推动各级领导干部不断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解决复杂问题和突出矛盾的能力、集中群众智慧实现有效监管的能力;推动广大党员不断提高学习能力、把关服务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实践科学发展的能力。努力建设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经得起任何风浪考验的检验检疫职工队伍。

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努力实现党员在思想观念上有新境界,基础管理上有新突破,队伍建设上有新举措,工作目标上有新追求。使广大党员特别是处以上领导干部真正做到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

(三)要牢牢把握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原则 这次学习实践活动要牢牢把握4条主要原则: 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学习实践活动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更新发展观 念,转变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完善体制机制,使江苏检验检疫系统广大党员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使江苏检验检疫各项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二是突出实践特色。要紧密结合江苏检验检疫工作实际,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对质量安全和检验检疫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结合起来,与落实江苏省委、总局党组对江苏检验检疫的新要求结合起来,与总结全省系统科学发展的典型经验、推动全省系统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与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检验检疫监管工作体制机制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推动实践,在推进实践中深化学习。

三是贯彻群众路线。要充分发扬民主,吸收群众全程参与,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虚心向群众学习,真诚接受群众监督,努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把群众满意作为评价活动成效的重要依据。

四是正面教育为主。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组织广大党员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地查找存在的问题,深刻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全面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查找和剖析问题既要严格要求,又不搞人人过关,注意保护党员干部的积极 性。通过正面教育形成民主团结、务实创新的良好氛围。

(四)要扎实抓好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工作

这次学习实践活动分为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加上活动开始前的准备环节和结束时的总结测评环节,共11个环节。在前一阶段的准备环节,党组多次专题研究,成立了组织机构,并在系统内外组织开展了广泛的调研。我局的活动方案已经省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今天的动员大会后,就进入学习调研阶段。

一是学习调研阶段,要抓好集中学习培训、深入调研和解放思想讨论这三个环节。要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培训、专题辅导、集体研讨等多种形式,认真学习胡锦涛等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以及相关的中央文件,认真学习规定的学习篇目。努力做到深刻理解、准确把握、融会贯通。党组领导班子要围绕建立健全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检验检疫工作体制机制,广泛听取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对检验检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掌握情况,认真撰写调研报告。各处室、直属单位也要认真分析本单位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工作建议和思路。要及时开展调研成果交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将组织开展“我为江苏检验检疫科学发展献计策”等多种形式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确立科学发展理念,形成科学发展共识。二是分析检查阶段,要抓好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组织群众评议这三个环节。省局党组要召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入查摆问题,深刻剖析原因,确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和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形成分析报告;最后,在一定范围内组织对党组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并根据评议情况对报告进行修改。

三是整改落实阶段,要抓好制定整改落实方案、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三个环节。要明确整改落实的目标、方式、时限和具体措施,明确责任,公开承诺,接受监督。解决突出问题时,要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出实招、办实事,切实解决一批影响制约科学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完善体制机制环节,积极稳妥地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着力解决制度缺失和制度障碍问题,建立起检验检疫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框架。在总结测评环节,要对活动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并进行满意度测评。要注重全面、系统地总结学习实践活动的经验,把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保护好、巩固好、发展好。

三、解决问题,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突出实践特色、解决突出问题是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关键,也是实现检验检疫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我们要以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在以下七个方面深入思考、积极 实践,力争取得新的突破。

(一)要在解决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上实现新的突破。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场深刻的观念变革,只有思想解放才能实现科学发展。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要在“学”字上下真功,在“悟”字上求真谛,在“用”字上见真效。“学”就是要采取多种形式,原原本本地学习科学发展观有关文件选编及相关的辅导材料。“悟”就是要在全面理解学习原文的基础上,深刻理解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厚思想内涵、深厚理论渊源、深厚实践依据和深厚群众基础,系统掌握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照个人思想工作实际,把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找准析透,切实把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转变到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上来。“用”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转化运用,把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转化为推动检验检疫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服务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转化为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的自觉行动,转化为领导检验检疫科学发展的工作能力,使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适应,能力素质与履行职责的需要相匹配,工作实绩与干部职工和服务对象的期盼相吻合。

(二)要在推进依法行政,转变全省系统检验检疫监管机制上实现新的突破。要按照总局推进依法行政、完善监管制度、促进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的总体部署,结合江苏检验检疫工作实际,按照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要求、更加符合江苏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更加符合检验检疫事业发展要求,对全省系统检验检疫监管机制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进展:一是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要求,加快推广政府牵头负总责的区域化管理模式,继续促进江苏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提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积极贡献。二是要积极推进检验检疫模式改革,在加强对重点敏感商品的检验检疫监管的同时,优化完善过程检验、抽批检验等新的检验监管模式。三是要加快建立检验监管并重的进出口产品质量长效机制,加快建立对企业、检测机构的过程监管体系;在理清职责的基础上,加快建立抓源头工作机制和执法联动机制,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三)要在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上取得新的突破。

多年来,我们一直强调“为地方经济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群众服务”,每年都会出台一系列的帮扶措施,但是这些服务措施大多局限于改善服务态度、减少环节、降低收费等固定思维的框框,其效果到底怎样,缺乏数字的支撑;地方政府、企业、群众反响如何、有无新的需求,我们也没有全面 深入的收集。王歧山副总理对质检系统多次提出“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体现管理”的工作要求;总局王勇局长近日指出,“加强监管是对企业最大的爱护和服务”;江苏省政府张卫国副省长则指出,“服务不仅仅是服务企业,还要为消费者服务。”这些是中央、总局和地方政府对我们的新要求。我们要结合学习实践活动,认真学习领会,将这些新要求切实贯彻到检验检疫工作实践中去。尤其是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我们一定要从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找准工作定位,转变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在服务大局、服务外贸、服务企业中把职责履行到位,从“管”字当头向强化服务转变,实现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的转变。

当前:一要充分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拓展渠道,广泛地、经常地听取地方政府的意见;沉下身来,深入一线,听取企业的意见,听取群众的意见,结合检验检疫的工作特点和优势,推出政府认可、企业受益、群众欢迎的有效服务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检验检疫部门在党和政府中心工作中的作用,树立检验检疫部门良好服务型机关的形象,提高在社会公众中的认可度和公信力。近期省局就将组织苏南、苏北、苏中片会,邀请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与我们共同座谈研究推进地方经济发展、扩大出口的新举措。二要明确服务硬指标。总局前不久推出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服务企业工作的若干措施》,提出了十五条为企业服务 的具体措施;为应对去年下半年以来江苏出口增幅下降的严峻形势,促进江苏外贸出口又好又快发展,省局先后制定了《促进江苏外贸出口的十二项优惠扶持措施》、《关于进一步做好服务企业工作的十项措施》;近日又推出了“深化‘检企牵手行动’,实施百千万亿服务工程”活动,力争在2009年底之前,全省检验检疫系统重点帮助扶持100家中小企业走出困境,走访1000家企业了解其需求解决其困难,为10000家企业进行送法上门服务,全省减免检验检疫费用达1个亿。这些措施都把服务作为硬指标而不是软任务落实下来,并且体现在数字上,得到了地方政府和广大企业的一致好评。今后我们要根据总局要求,进一步巩固细化这些措施,并且注意收集量化成果及服务对象的反馈信息,切实把服务成效作为推动工作落实,彰显检验检疫工作地位的重要抓手,把服务成效作为衡量一个单位成绩、一个领导政绩的重要标准。三要形成制度性保障。我们决不能被动的把服务作为一时的应付,要为服务提供长期的制度动力。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观念,建立一种长效的服务机制,改变那种以收费多少、罚没款多少为导向的工作思路,把服务成效真正摆上重要位置,变成评价标准,大力提高全省系统的服务意识,在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上不断取得新成效。

(四)要在提高执法把关能力,加强进出口产品质量监管上取得新的突破。提高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水平是检验检验检疫部门的重要职责。近年来,西方国家在我国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上大做文章,大肆炒作,肆意抵毁,极大地损害了中国产品在国际上的声誉。我们在积极应对的同时,也要认真反思在提高把关能力,加强质量监管方面还有哪些值得改进的地方。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要充分认清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无小事,它事关国家形象,事关千家万户,事关人民健康,决不允许我们有半点的松懈。要警钟常鸣,举一反三,联系检验检疫工作,查一查在思想认识、工作作风方面还有哪些是与科学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深入查找在业务规范、业务流程、产品监管环节方面还有哪些薄弱环节,进一步健全完善监管机制,加大监管力度,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确保江苏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要加强口岸检验检疫监管能力建设,提高疫病疫情和有毒有害物质检出率,强化口岸卫生突发事件和进出口产品、重大动植物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建立相关的分析评估和预警工作机制,确保重大疫情不从江苏口岸传入传出,提高出入境商品查验工作有效性。要加强对进口敏感商品和大宗资源性产品及民用商品的检验监管,进一步提高检验监管工作的有效性,维护国家利益,保护国内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

(五)要在提高资源整合与保障能力上取得新的突破。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充分 发挥综合效能,提高保障能力。一是要加大机构与人力资源的整合力度。近年来通过积极争取,全省系统的机构和人员数量已经有了明显的增长。对比“三检合一”成立之初的1999年,我们的编制数已由1939名增长到现在的2668名,增长幅度超过三分之一;编外聘用人员则由500多人增长到了现在的2026人,增长近4倍;对近年来形成的70多个工作点,我们主动进行了机构整合,通过向总局积极争取,使全省系统的处级办事处由99年的12个增长到现在的46个,增长了3.8倍。从这组数字可以看出,全省系统的人力资源近年来确实得到了持续的补充,我们事业的盘子越做越大,但和快速增长的检验检疫业务量相比,人力资源紧张仍将是我们长期面临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我们科学整合已有资源,要根据业务量和区域辐射情况合理设置机构,在科学量化测评的基础上合理分配编制与细化职能分工,实现人力资源和职能的最佳配置。二是要加大技术设备资源整合力度。技术执法是我们检验检疫部门特点,也是基础工作。积极应对国外技术贸易壁垒挑战,保证进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都离不开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近年来,我们通过改革创新,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加大投入,技术保障综合实力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全国系统也是处于前列位置的,现有65个实验室,其中包括2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8个区域性重点实验室。但是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在做到布 局合理,重点突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方面还有差距。我们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积极改革创新,在设备投入、实验室建设、技术人才培养、科研攻关、信息化建设上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建立起功能完善、设备先进、技术过硬、保障有力的江苏检验检疫技术保障体系,为事业发展提高坚实的技术支撑。同时,要积极探索与社会检测资源合作的有效形式,提高综合检测实力。

(六)在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能力上取得新的突破。王岐山副总理针对目前质检系统人力资源紧张的现状,提出了“人的质量”问题,深刻指出了队伍建设的极端重要性。队伍素质是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因素,过硬的干部队伍是提高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全省系统通过抓培训、抓岗位技能竞赛、抓交流、抓考核、抓科研等多种形式,有力地促进了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较好地保证了工作质量。如我们在全国系统内率先推行岗位技能培训工程,得到了总局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质检系统推广;今年启动的“检地”干部交流制度,也走在了全国系统前列;全省系统的科研成果获奖数多年来也一直位居全国系统前茅。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对队伍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必须承认我们目前正面临着高层次人才缺乏、复合型人才缺乏等人才储备问题。这一点在我局前不久迎接总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验收时,我们已有了深刻体会。验收 的时候,我们最紧张的不是设备硬件问题,而是实验室科研攻关能力与高级人才配备等软件。同时,我们很多干部的综合管理能力、行政执法能力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相对缺乏。我们必须直面这些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发现人才,争取打开新的局面。

在全面提高队伍素质的同时,我们还要明确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重点是各级领导班子和处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这是因为党员领导干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所在。对我们检验检疫工作来说,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也对检验检疫事业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必须以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理论武装,加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建设,积极探索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和管理机制。要引导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立足本职岗位,忠实履行职责,扎实干好工作,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真正使自己成为科学发展观的模范实践者,成为干部职工的表率。也让干部职工和服务对象从我们的学习实践活动中,看到我们的新变化、新进步,新成效。

(七)要在完善检验检疫系统内部管理,提高工作质量 上取得新突破。

近年来,全省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实施了多种新型内部管理方式,如引入ISO9000标准管理、建立把关成效评级系统、开展全员岗位培训、举办技能竞赛等工作在全国检验检疫系统均属首创,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目前正在推进建立卓越绩效评价标准。我们在总结成绩的同时,必须正视不足。近年来全省系统因内部管理不到位引发的质量事件还时有发生,有的还比较严重,说明我们的内部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还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因此,全省系统各级干部职工,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深刻反思,勤于思考,充分认清部门职能和岗位职责,明确工作思路,梳理现有管理制度,从自己身边查找内部管理不到位的工作项目和原因,找出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和管理的真空地带,利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契机,在完善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效能上实现新的突破。同时,进一步强化政策理论研究工作,发挥系统内专家优势,加强内部管理、监管模式等政策和制度的科学论证与定期评估,加速成果转化,配合做好现有管理制度的立、改、废等工作,使全省系统内部管理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四、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是全省系统广大党员政治生活中 的一件大事。各单位要把学习实践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实施,把深入学习、提高认识贯穿始终,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贯穿始终,把解决问题、完善体制机制贯穿始终,把依靠群众、发扬民主贯穿始终,坚持形式服从内容,坚持进度服从质量,切实推动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一)要健全组织机构,落实领导责任。省局成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由我担任领导小组组长,陆永贵、李旭辉同志担任副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内设综合组、调研组和宣传保障组,抽调相关部门和部分分支局人员共同组成。活动开展过程中要认真严肃地落实领导责任制,我是第一责任人,各分管领导对分管单位负责,各处室、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学习实践活动的直接责任人。全局上下要形成党组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处室/直属单位负责人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省局机关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还要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带头学习,带头查找问题,带头分析原因,带头调查研究,带头落实整改。

(二)要加强检查督导,注重活动成效。学习实践活动的每一个阶段,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要求和责任,并不定期地对各党支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进行督查。各党支部要建立领导带头、全员参与、制 度保证的工作机制,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有序开展。要建立学习制度,处以上党员领导干部确因工作需要外出的,必须说明事由,并报经分管局领导批准;要严格考勤、笔记展评、集中交流和领导宣讲制度,确保人员、时间、质量、效果四落实;对因故不能参加学习的,要认真进行补课,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要视情况追究本单位领导责任。要把理性提高与实践活动统一起来,做到在实践中解放思想,在实践中查摆问题,在实践中整改提高。要坚持时间、进度服从质量和效果,力戒形式主义。

在坚持学习实践活动总体要求的前提下,要针对不同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努力做到贴近党员、贴近实际。对于党员领导干部,重点是运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认真查找在发展思路、发展战略、政策措施方面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对于普通党员,重点是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要做到指导到位、监督到位、信息反馈到位,及时掌握学习实践活动情况,督促各项工作落实。

(三)要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坚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学习实践活动始终,进一步解放思想,在高标准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和组织符合江苏检验检 疫实际、具有鲜明特色的“自选动作”,切实增强学习实践活动的效果。要紧密联系全省系统和本单位、本部门实际,把学习、思考、整改、创新结合起来,着眼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着眼于贯彻落实省委和总局指示要求,着眼于推动当前工作,着眼于提高检验检疫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不断丰富活动方式,不断创造新的经验,努力使学习实践活动扎扎实实,有声有色,富有成效。

(四)要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要创新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舆论强势。充分利用简报、网络等阵地,深入宣传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省局内网开辟学习实践活动专栏,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编发《江苏检验检疫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简报》,及时向省委和总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活动信息和工作动态,及时反映学习实践活动的进展情况和工作成效,全面展示学习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新典型。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江苏检验检疫局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在扩大社会影响的同时,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评议。

(五)要坚持统筹兼顾,全面稳步推进。当前,距年底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各项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各单位、各部门要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正确处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做好日常检验检疫工作的关系,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中央部署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等重大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与当前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与谋划明年工作思路结合起来,要用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推进检验检疫业务改革和队伍建设,用各项工作的实际成果来检验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真正做到统筹兼顾,稳步推进,真正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篇7:害虫检疫范文

关键词:植物害虫检疫学,教学改革,教学内容

我国是农业大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迅速增加,有力保障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伴随着进出口贸易的增多,检疫性有害生物传播频率大大加快,尤其是害虫的传播更加频繁。据统计,2007年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病、虫、软体动物、杂草共435种,其中害虫146种;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43种,其中害虫17种;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20种,其中害虫12种。由此可见,植物虫害检疫是关系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的大事,对于保护农业的生产安全和国内农产品市场具有重大意义。为了有效降低害虫的入侵,严防毁灭性昆虫的人为扩散,保护本地农产品的安全生产,各国通过不断提高检验检疫的技术性要求来限制进口商品对本国经济和农林生产的冲击,这些更新和变化均要求具有更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从事植物检疫工作,进而也对高等农业院校植物害虫检疫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多数高校已经逐步开展植物检疫学课程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直接针对植物虫害检疫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相对较少,因此进行植物虫害检疫学课程的改革探索是十分必要的。

1 课程特点及现状

《植物害虫检疫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植物害虫检疫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主要危险性检疫害虫的分布状况和传播方式,掌握检疫性害虫的形态特征和检疫检验技术,进而能够开展风险分析,提出检疫决策和方法,以利于相关部门制定与执行检疫法律法规,阻止对植物及其产品有严重为害的害虫随应检货物的调运而传播。

目前,高校植物害虫检疫学课程仍以教师课堂授课为主,该教学方法无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锻炼和发展,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高新科技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与农业昆虫学和普通昆虫学等其他课程不同,教学标本不足是植物检疫学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是因为许多检疫性害虫类群为国外物种,国内一般很难获得,且有些标本已严重腐化,形态已很难辨认,实验课组织困难。此外,植物害虫检疫学课程对教师和学生的知识结构要求较高,要求其对普通昆虫学、农业昆虫学、植物检疫法学均有较扎实的基础,这也成为限制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

为适应当今形势的需要,近年来笔者对《植物害虫检疫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进行了改革、探索和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课程改革

针对植物害虫检疫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从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和综合成绩评定3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成效。

2.1 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材是教学之本,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选择新版教材作为参考书,主要包括杨长举和张宏宇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植物害虫检疫学》(第二版)、李尉民主编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编著的《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图鉴》等。在授课过程中,不断查阅《植物检疫》和《昆虫学报》等期刊杂志,并登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各地进出口检验检疫局的官方网站,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和法律法规的变动情况,插入与之相关联的国际最新进展,使学生们及时了解前沿知识。同时,把与课程相关的一些优秀教科书以及国际著名教育网站、优秀学术期刊等直接推荐给学生,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2.2 授课方式的改革

2.2.1 知识点的故事性和系统性

以往的植物害虫检疫学课程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课程内容主要是单调的文字知识,无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了授课效率。为改善这种局面,笔者对授课方式进行了有力地调整,增强了内容的系统性和故事性,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当讲到日本松干蚧在世界范围内的扩散时,先讲述该害虫的发生地,然后故事性地讲述其在世界各地的扩散,并用实际数字展示该害虫造成的经济损失。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该知识点,更重要的是使他们认识到了植物害虫检疫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该课程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2.2.2 师生互动

教学本质上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动态的认识过程。学生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反馈者,任何课程的教学脱离学生都将无法达到教学目的。为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植物害虫检疫学教学过程中采取启发式教学,加强师生互动,将以往“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听课”的模式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形式。例如,在讲述墨西哥棉铃象时,笔者首先向学生展示1 91 0年特大象鼻虫灾害对美国经济造成的巨大损失,然后引出1919年美国亚拉巴马州建立的第1个昆虫纪念碑-象鼻虫纪念碑,最后启发学生思考美国政府为检疫性害虫建立纪念碑的原因。结果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们的答案五花八门,但都紧紧围绕主题展开。通过启发式教学,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使他们认识了变害为益和“一分为二”的哲学思想。

2.2.3 触类旁通

任何一门课程都不会游离于其他课程之外,而是与之紧密结合。笔者在讲述植物害虫检疫学课程的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回忆和联系之前所学习的普通昆虫学和农业昆虫学等课程,一方面巩固了学生之前所学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对当前课程的掌握;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了各门课程的重要性,意识到了课程与课程间的关联。此外,在讲述同翅目蚜虫的有翅型和无翅型时,笔者向学生解释了“环境是外因,翅原组织是内因”的观点,并向学生说明许多生物学现象都是环境因子和内部组织器官发育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该实例的学习,学生不仅理解了内外因共同作用的哲学思想,而且能够触类旁通,了解生物界其他有趣的生物学现象产生的原因。

2.2.4 人性化教学

熏蒸是针对检疫性害虫的重要检疫处理方法,但熏蒸剂对人体的毒害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学生看到该类知识点时难免会恐慌。在这种情况下,应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实验用药品的毒性,使其明确只要正确操作就可以将毒害降到最低。同时,还应告诫学生在进行其他生物学实验时不要过分惶恐有毒性的试剂,应按规范操作,必要时在通风厨中或带口罩和手套后进行实验。这样不但可以解除学生对生物实验和化学药品的恐慌,而且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从而实现人性化教学。

2.2.5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有效利用学校现有的检疫性害虫标本资源,构建检疫性害虫实物标本库。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检疫性害虫形态特征都是抽象化概念,通过实验课上对标本的观察,可以使学生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加深对害虫的认识和理解。此外,还可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实践教学:(1)教学实习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应安排学生对与检疫性害虫相关或相类似的种类进行野外采集、制作与鉴定;(2)以检疫性仓储害虫豆象为例,开展熏蒸等整个植物检疫过程的模拟训练;(3)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植物检疫流程,组织学生到包括省级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内的各级检验检疫部门现场参观,真正体会植物检疫工作的实质,并邀请部门专家开展讲座,为学生提供与检验检疫专家密切交流的平台。

2.3 综合成绩评定改革

传统评分机制主要以闭卷考试成绩为主,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平时学习态度与表现,使部分学生仅凭考前突击便能轻松过关,完全背离了植物害虫检疫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因此,笔者对学生综合成绩的构成进行适当调整,平时成绩和实验课成绩各占20%,闭卷考试所占比例降低至60%。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堂互动式讨论及课后与老师主动交流情况,实验课成绩包括撰写实验报告和实习报告。在考试管理上,建立了试题库。每套试卷分A、B 2套,试题重复率小于1 0%。考试结束后,认真进行试卷分析,以便掌握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理解情况。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极大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从以前的为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转变为主动掌握知识点,活学活用。

3 展望

通过对植物害虫检疫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实践教学、综合成绩评定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促进了师生的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在今后的教学中仍需要进一步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性,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同时,还应进一步重视实践课教学,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加大实践与理论的结合程度。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对高校教育水平和教学方法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在积累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更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也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革探索,才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合格的高素质专门型人才,才能实现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杨长举,张宏宇.植物害虫检疫学(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崔建新,吕文彦,任向辉,等.植物检疫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1(21):13240-13241,13243.

[3]朱明旗,张浩,谢芳琴,等.植物检疫学教学过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9(32):423,425.

[4]汪敏,焦睿《.植物检疫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1(10):23,25.

[5]于显威,卢娟.植物害虫检疫实验课的结构化设计[J].辽宁高职学报,200(36):108-109.

上一篇:正切平方的导数是什么下一篇:甲分包补充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