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对策探讨

2024-05-12

原因、对策探讨(精选十篇)

原因、对策探讨 篇1

会计信息是指企事业单位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 通过企业会计报表等资料反映其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真实的会计信息可以如实、客观地反映会计主体在过去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经济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 会计信息对于企事业单位本身, 甚至于整个国民经济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状

(一) 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1、经济交易失真。

利用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资产评估、交易时间差等多种手段, 虚构经济业务、从事不等价交换, 从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

2、会计核算失真。

指会计核算过程不能真实记录和反映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具体可分为原始凭证失真、会计账簿失真和会计报表失真。

3、会计信息披露失真。

指隐瞒应披露的会计信息或不及时披露应及时披露会计信息。

(二) 会计信息失真的手段

1、操纵利润。

公司通过多计收入、少计成本提前确认收入或滞后确认成本的方法来虚增利润或通过相反的操作手法来虚减利润, 或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利润。

2、调节资产。

包括通过虚假的资产评估和虚拟资产的方法虚增企业资产和通过加速折旧、隐瞒债权的方法虚减企业资产。

3、其他方法。

如为了逃税虚减应纳税所得和增值税销项税额, 虚增进项税额等等。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 法制约束因素

诚信固然重要, 但不可能解决所有的会计信息失真, 必须有法律来保障。虽然我国近年在会计法律法规的建设上有了长足进步, 但法规的质量和效果不尽如人意。表现在:

1、会计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人责任的认定模糊;

2、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力度不够, 使得法律法规形同虚设,

起不到应有的震慑和规范作用, 以至虽有法可依, 但执法不严, 违法不究。我们很少听到会计人员因违反<<会计法>>而被制裁的事例。

(二) 社会环境因素

1、会计工作社会监督体系不完善

作为会计监督体系中重要一环的注册会计师制度, 当前还很不完善。其表现为, 政府和企业之间没有真正理顺财产义务关系, 会计师事务所也不是以独立的中间人身份出现, 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错位的审计关系。

2、会计制度和证券市场规则落后于时代发展。

会计制度、证券市场规则等方面的滞后给会计的审计工作带来困难, 随即也产生了各种不相容性。

三、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 加强会计法制化建设

1、要明确会计信息失真的责任承担主体, 应该将会计信息

失真归入企业负责人约束机制中, 而不应该让会计人员充当不应充当的角色。

2、明确会计信息失真的衡量标准和处罚标准, 让违规者倾家荡产!

让犯罪者牢底坐穿!或许只有这样, 才能从经济利益上消灭其造假的动机。

(二) 完善社会监督体系, 增强社会监督的全面性和权威性

社会监督体系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以注册会计师、市场参与者为主体的社会监督力量。

1、保证信息质量, 企业内部控制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要以

政府的力量来强制推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 使企业有章可循, 有律可依, 并且明确内部控制的检查权。

2、促使信息充分披露, 增强社会监督力量, 就必须使市场

的参与者利益多元化, 市场的参与者从自身的利益出发, 会更多的刺激上市公司披露符合自己利益的信息。

四、结束语

会计信息是社会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而真实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最基本的要求。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既有主观上的因素, 也有客观的限制条件, 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 只有综合全部影响因素, 才能找到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办法。

参考文献

[1]刘晓, “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的研究”, 《财务与会计》, 1999年第4期.

[2]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用性究竞谁更重要”, “金蝶杯”会计专题交流辩论赛实录.

[3]吴联生, “会计信息失真的三分法:理论框架与证据”, 《会计研究》, 2003第1期.

执行难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篇2

【摘要】法院“执行难”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也是法院审判工作中存在的难点,有效解决该问题有赖于我国政治文明的逐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健全,全社会法制观念的进一步增强,国家和社会各项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本文将从造成“执行难”的多方面原因入手,探索解决“执行难”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法院;执行难;原因;体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8-117-01

“执行,或称强制执行或民事执行,是运用国家法律的特殊强制力保护权利人权利的一种法律制度。“执行难”,是指人民法院在执行工作中,由于受到地方保护主义、拒不履行以及暴力抗法等多种行为和因素的干扰,导致生效判决无法顺利兑现,以致当事人利益不能及时实现的情况。人民法院“执行难”使生效的法律文书成了“空判”“空调”“法律白条”,使法律成了一纸“空文”,使国家司法形象遭到严重破坏,使国家的改革、发展和稳定遭到严重影响。本文将就当前“执行难”的原因及解决对策提出粗浅的见解。

一、造成“执行难”的内外因素

(一)内部因素

1.执行员的设置不合理,业务素质不高。根据我国人民法院组织法和民诉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员的设置和职责与审判人员有着根本的不同,然而实际中,执行员不属法官之列。执行员由审判员担任,两种身份重合,不仅浪费了法官资源,还影响法官恪守中立正义的职业形象。在执行工作岗位上,执行人员法律知识不熟,遇到问题不知道如何处理,往往简单地认为,执行就是拿着判决书、调解书向被执行人讨帐,这是一种普遍的错误观念。

2.人民法院自身工作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法院的执行人员数量、执法水平、执行装备、执行经费等,都不能适应执行工作需要,有的法院执行人员少,无力完成大量的执行任务;执行工作的装备、通讯手段落后,对付转移财产、抗拒执行,快速反映能力差,法院执行系统自身管理体制无法形成一盘棋的执行格局,使整体执行力量难以形成合力,法院内部上下之间,部门和部门之间配合、监督不够,推委扯皮现象时有发生。

(二)外部因素

1.强制执行立法滞后,执行体制不健全。强制执行程序被规定在民事诉讼法中,关于执行的条文仅有三十多条,而多年来,全国法院有待执行的案件不少于四百多万件,而且情况千差万别。尽管现在有些相关的规定和司法解释,但仍未改变内容过于概括,原则抽象,可操作性差的状况,立法滞后也是造成执行难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2.地方政府部门的干扰因素。受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利益驱使,或由于被执行人不正当的社会活动,一些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充当了被执行人的保护伞,插手法院工作,或以权压法或以权谋私,干预法院执行工作,甚至假查封、假保全、假破产,致使司法地方化,阻碍外地法院的异地执行工作。

3.申请人法律意识淡薄。近几年来,随着普法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群众的法律意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实践中,群众对法律意识中的诉讼风险意识还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是简单地认为“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申请执行人作为当事人一方,是执行案件中的债权人,其往往过分看重自己所享有的权利而轻视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4.被执行人规避执行。被执行人是执行案件中的债务人,其个人思想道德、法律素质和财产状况直接关系到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给付义务能否予以履行,直接关系到执行案件能否顺利执结。不少被执行人为躲避执行,长年外出躲藏,甚至全家搬迁,使案件无法执行。

二、探索解决“执行难”的对策

(一)制定统一的《强制执行法》

制约民事执行工作的因素,无论是法院内部的因素还是社会上的外部因素,在法律法规层次上都有反映。鉴于我国目前民事强制执行法律法规内容分散、规定简单、漏洞多的情况,应当以解决实践中的“执行难”为其出发点,加强立法工作,为执行难的解决提供法律保障。

(二)完善现有执行体制,建立国家执行威慑机制

国家执行威慑机制,是指人民法院联合公安、工商、银行、出入境管理、房地产管理等部门,对拒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被执行人,通过限制其进行工商登记、贷款、投资、出境、购房、取得有关荣誉等方法,促使其自动履行生效裁判,让“老赖”无处藏身,让不守信用者受到严厉的制裁。目标是建立公开、公正、高质、高效的优良运行机制,提高执行效益,降低执行成本,统筹兼顾,讲求实效,将执行体制的改革完善与法院的其他体制改革相互衔接配合。

(三)加强装置设备,提高人员素质

1.加强装置配备。执行机构应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通讯设备、音像设备和警械用具等,以保障及时有效地履行职责。2.加强人员配备。建立科学的职责考核制度,定时进行必要的异地交流;加强对执行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其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建立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廉洁奉公、严肃执法的执行队伍,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四)积极依靠党委领导,人大监督和政府支持

建立执行工作联动机制,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确保执行工作的顺利进行。紧紧依靠当地党委的领导,请党委牵头建立解决执行难联席会议制度;广泛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把执行工作纳入平安建设的大格局中,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大体系中,建立起有关单位参与的执行工作联动机制,通过切实建立的解决执行难领导机制和协作联动机制,创造解决执行难的良好执法环境。

通过对人民法院“执行难”现象的剖析,我认为“执行难”问题的存在不是偶然的。“执行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社会问题。“执行难”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要以创新执行理论与制度为先导,以改革执行体制为保障,以拓宽执行路径为突破口,勇于改革,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并在探明形成“执行难”原因的基础上,对“症”下“药”,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既治标,又治本。坚信在全社会的关怀和支持下,通过不懈努力,艰苦奋斗,必定能打胜“执行难”之仗。

参考文献:

中职生流失原因及对策探讨 篇3

笔者所工作的南宁三职校是南宁市教育局直属的一所自治区重点职校,在校学生近2000人,开设有商业、电子商务、计算机、烹饪、旅游、饭店、电工等专业。学校生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南宁市本地生源,二是全区县镇、农村学生。在这两部分生源中,都出现了“招进来,留不住”的现象,学校学生流失情况比较严重。笔者在此对自己所在学校学生流失现象进行分析,希望能对解决这一问题有所帮助。

一、学生流失的基本情况

笔者所在的南宁三职校学生流失包括退学和转学两种情况,流失率的计算则是(转学人数+退学人数)/(入学人数+转入人数)。从近三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年均学生流失率为14.63%。学校每学期末统计一次,从统计数据来看,主要是在高一下学期和高二上学期学生流失较多。

二、学生流失的原因

针对我校的具体情况,分析造成学生流失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受“读书无用论”和社会用工不规范的负面影响。

这是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在流失的学生中,有些是学生本人受到这种“读书无用论”错误观念的影响,有些则是他们的家长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他们认为现在的大学毕业生都难找到工作,清华北大毕业的都在卖猪肉,更何况是职业学校的学生。于是,部分学生和家长对读职校的态度动摇了。

另一方面,我国劳动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很多企业没有按要求让员工“持证上岗”,这种招工上的不规范,对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甚至有些学生更是偏激地认为学校要求学生考“职业资格证”是骗钱,这对学校的声誉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2.受家庭经济困难的影响。

我校不是国家重点,而一些学生却选择就读我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校学费比国家重点学校低。因此相对而言,我校经济困难的学生还是挺多的,而且我校除了南宁市生源外,更多的是面向全区县镇、农村招生,很多农村学生家庭经济并不富裕。一些学生就读半年、一年后,因为家里供不起,于是选择了外出打工。因此,家庭经济困难是学生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3.受学生自身条件的影响。

(1)学生个人素质较差。众所周知,由于近年来职业学校招生困难,因此很多学校降低了对学生的素质要求。所谓“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这类学生虽少,但自己上课不听,还妨碍别人听课,甚至无视校纪、法规,对于这类学生,学校按照相关规定给予劝退。

(2)学生学业基础较差。一些专业对学生来说门槛较高,由于学业基础差,一些学生听不懂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又不强,因此厌学而放弃学业。例如,我校电工专业的一些学生学了一年物理还分不清楚并联、串联等基本知识,只好转专业或退学。

(3)学生身体条件受专业限制。例如烹饪专业和旅游、饭店专业要求从业人员不能携带乙肝病毒。而广西在全国来说又是乙肝高发区,因此一些学生发现携带乙肝病毒后,转专业或退学。

4.受学校条件和教学质量的影响。

南宁一职、南宁六职两所国家重点学校有国家、政府大量资金投入,他们的教学设备比我校先进。学生感到学校的设备不如其他学校时,就会进行再选择。同时,由于个别教师的理论知识教学相对枯燥无味,学生无兴趣学习此专业,从而转专业或转学。

三、控制学生流失的对策

为了不让学生辍学,流向社会,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

1.国家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

虽然前些年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扶持职业学校的发展,但职业学校在资金方面仍然是非常短缺。这两年,职业学校才真正看到了希望。2006年,国家已拨出专款支持职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获得每年1000元的国家级助学金,或是每年800元的自治区级助学金。2007年,国家加大了扶持职业学校的力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农村学生可获得每年1500元的国家级助学金。这对很多农村家庭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真是雪中送炭。

2.学校多渠道帮助学生,解决经济困难。

家庭经济困难是学生流失的重要原因,虽有国家助学金的发放,但杯水车薪,远远不能解决家庭的很多实际困难。为此学校在这方面也做出了很大努力。

(1)组织学生进行勤工助学活动。我校从2004年开始,每年利用寒暑假的时间组织自愿参加的学生到广东东莞、惠州等地进行勤工助学活动。学生两个月来不仅能挣回本学期学费,还能留下小部分作为本学期生活费,这解决了学生及家长的后顾之忧。

在平时的课余时间和双休日时间里,介绍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到肯德基、麦当劳做兼职,或是到大排档帮工等,这样也能为学生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

(2)学校为了不让想读书的同学辍学,甚至从学校财务中借钱出来帮助少数最贫困的学生作为生活费,真正做到了“一切为了学生”。

3.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

特别是教师和班主任,了解到哪个学生有辍学的想法时,便与其谈心了解原因,并进行家访,做好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与他们分析就业形势,劝学生坚持完成自己的学业,否则既浪费了之前的学费,将来没有文凭更会后悔。笔者作为班主任就遇到了这样的例子,三年前某学生当时认为读书无用而退学,结果现在没有毕业证,别人看不起,该学生现在处于打算深造却因无毕业证无法报名成人高考的艰难处境。

4.努力改善学校的教学设备,改进教学质量。

改善学校的教学设备需要资金,这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一些学生对听课不感兴趣,需要教师在授课时多下工夫。特别是上一些较难的专业理论课时,要深入浅出,才能被基础差的学生理解接受。少讲高深理论,多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做”中“学”。

动脉采血失败原因探讨及对策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呼吸科采血失败病例199例, (同期采血3956例, 失败率为5.03%) 。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从采血工具、失败类型方面进行统计, 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以例数, 率或百分比表示, 并行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调查3956例中, 使用普通针筒3015例, 失败169例, 失败率5.60%, 专用动脉采血针941例, 失败30例, 失败率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普通针筒失败的169例中, 混入空气95例, 占56.21%, 血量不足39例, 占23.08%, 误抽静脉血35例, 占20.71%。动脉血气针失败30例中, 错采静脉血最高, 20例, 占66.67%;血液凝固6例, 占20.00%, 混入空气2例, 血量不足2例 (表1) 。

2.2 在失败分类中

混入空气方面普通针筒明显高于动脉血气针, 在误抽静脉血方面动脉血气针高于普通针筒;血液凝固的6例均来自动脉血气针, 在血量不足方面, 使用普通针筒明显高于动脉血气针,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2) 。

3 讨论

使用动脉血气针采集动脉血气标本的总体失败率低于普通针筒, 与彭氏的研究一致[2], 但在错采静脉血和血液凝固方面, 使用动脉血气针反而高于普通针筒, 应当引起注意。其原因是护士未把握动脉血气针的采血要领, 应通过加强护士专业培训, 提高采血成功率。可采取以下对策。

3.1 使用动脉血气针采血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 动脉血气针的采血成功率总体高于普通针筒, 但在多因素分析中, 使用动脉血气针可以克服混入空气弊端, 原因是动脉血气针的孔石结构, 疏松多孔, 可排出空气;遇湿后封闭, 隔绝空气, 封闭标本;双重密封活塞有效隔绝空气采血时不需回抽针栓, 避免了空气进入血液标本, 使得血气标本与空气隔绝, 从而保证标本的真实。因此, 建议尽量采用动脉血气针进行动脉采血。

3.2 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 避免错采静脉血

在错采静脉血中, 使用动脉血气针反而高于普通针筒, 应当引起注意。采血时, 是否自动回血取决于血管内压力与针筒阻力, 根据力学原理, 当血管内压力大于针筒阻力时, 就能自动回血。普通注射器针筒与针栓内壁接触面摩擦力大, 血液通常不能靠动脉压进入注射器;专用采血针由于采用了孔石结构, 提高自动回血率, 但对于动脉压低的病人, 采血时回血速度较慢, 而为静脉压高的病人采集动脉血时, 如果误入静脉, 可造成静脉自动回血。呼吸科病人由于心肺功能不全、使用呼吸机等因素极易导致静脉压高于正常, 这时可造成误将自动回血的静脉血当做动脉血。因此, 根据以上原因分析, 为了提高采血成功率, 在采血前, 根据病人的实际动脉压、静脉压、局部情况, 做出判断, 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3]。静脉压高的病人应特别注意, 避免误采静脉血。

3.3 根据血液颜色, 协助判断

观察抽出的血液标本, 直观判断是否属于动脉血。一般情况下, 动脉血鲜红, 静脉血暗红, 指的是一个人自身的动、静脉血对比, 不同的病人没有可比性, 如极度贫血病人, 由于血液稀释, 可造成静脉血在感官上表现较红色, 而血液浓缩病人, 动脉血也可呈现较暗颜色。所以, 应当根据病人情况, 结合专业知识、临床经验, 综合考虑, 做出正确判断。

3.4 掌握正确操作程序

在血液凝固方面, 动脉血气针明显高于普通针筒, 其原因分析:动脉血气针采用肝素锂喷雾技术, 将抗凝剂肝素锂喷在针筒内壁上, 抗凝剂呈固态并严格控制在血标本中的剂量为50U/mL, 如未充分混匀可造成凝血;而在使用普通针筒时的抗凝剂普遍使用肝素钠液体作为抗凝剂, 剂量不易确切掌握而导致偏大, 容易混匀, 不易造成凝血, 但由于肝素钠本身含水分, 造成血液稀释, 而肝素钠中的钠离子也对标本中的电解质产生影响, 剂量不准确会影响血气和离子的检测结果, 大剂量的抗凝剂会严重使离子钙偏低, 误导临床。所以, 应尽量使用动脉血气针抽血, 采血后即刻必须充分摇匀, 避免凝血;如选择普通针筒采血, 应严格把握肝素钠的剂量, 避免造成检验结果偏差。

3.5 根据采血部位选择正确的采血工具

在血气分析检验中, 不同的分析仪器要求的血量不同, 一般需0.5~0.8m L, 使用1mL针筒, 只要1mL血量足够, 使用2mL针筒, 需要1~2mL血量, 使用5m L针筒, 需要2m L血量, 同时要结合采血部位的深浅选择针筒, 足背动脉细而表浅, 可用1m L针筒, 桡动脉可用1~2m L针筒, 肱动脉可用2m L针筒, 股动脉由于血管较深, 应选择5mL针筒。

4 小结

为了提高动脉采血成功率, 应尽量选择动脉血气针作为采血工具, 并综合考虑病人所患疾病、采血部位的状况、动脉压、静脉压, 并加强护士的培训, 掌握正确的采血方法, 使所采血气标本能够真实反映临床变化, 更好地为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34.

[2]彭德珍, 刘雪群.2种动脉血气采血针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J].护理研究, 2009, 23 (5B) :1262.

原因、对策探讨 篇5

作者:张新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与此同时,收

入差距也在逐渐拉大甚至悬殊,已成为困扰中国改革和发展的一大社会问题。文章对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的内在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原因;对策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然而,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也越来越大。如何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建立科学、公正、规范的收入分配机制,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我们面临的严重挑战。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分析

当前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现实的原因;既有体制的原因,又有政策的原因;既有市场的原因,又有非市场的原因;既有经济原因,又有非经济原因。

1.1 “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体制因素

(I)长期以来,中国城乡形成了典型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造成城乡居民在就业、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机会不平等,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

(2)现代城市工业与乡村传统农业之间生产力存在显著差异。工业化组织和生产的特点是:劳动、资本、技术投入大,流水线生产工艺产、供、销循环,资本周转快,资本利润率高。相应的参与这种工业化生产的劳动、资本、技术就能获得较高的分配收入。而中国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农业人口多,人均占有土地资源少,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其依靠土地资源不可能获得高的收入;二是中国现行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不利于土地的市场化和集约化经营,不利于提高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大大制约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三农业生产受天气等自然条件影响大,导致农业产量变化大,进而引起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不利于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农民收入。

(3)农民工外出务工待遇不平等。十几年来,广大农民为了摆脱贫困,提高收入水平,纷纷外出打工。他们为国家和企业创造了大量的税收和利润,但却享受不到与城市职工同样的劳动工资和社会福利标准,缺乏基本的获得体面劳动和社会保障的权利,全国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待遇的不平等也直接拉大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1.2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因素

中国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拉大了东、中、西部居民收入差距。发展不平衡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先天的区位环境、基础条件等自然历史因素。东部地区经济基础好,城镇化率高,居民受教育机会多,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好,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则相

差很多;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采取的由东向西的经济推进序列和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更加剧了这种差别的扩大。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出台了大量向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特区倾斜的政策以及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了东部地区经济更快地增长和发展,进一步拉大了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差距水平。

1.3 市场机制的内在缺陷因素

(1)市场与垄断相结合促成中国垄断行业职工收入超分配。改革开放以后,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主体,在市场竞争中,大批国有竞争性企业被市场淘汰,国有资产陆续退出竞争性和低盈利行业;而一些政策壁垒和市场壁垒高的国家垄断行业和高盈利性行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得到了市场和政策的双重支持,获得了更快的发展,获取了大量超额利润。这些垄断行业一方面凭借其市场垄断地位大肆攫取高额垄断利润。另一方面又凭借产业进入限制和行政权力,在交易方式、价格制定等方面与非垄断行业及居民形成非公平交易,将非垄断部门创造的一部分财富和居民部门的一部分收入剩余以经营收入的形式转变为垄断行业利润。同时,垄断行业排斥新经营者进入,使该行业发展不充分,效率低下,造成社会就业面缩小,失业人口增加,劳动者通过就业增加收入的机会减少,加剧社会不公平程度。

(2)劳动市场的非完全竞争特性决定了初次分配的非公平性。劳动市场是非完全竞争市场,这是劳动市场的内在属性所决定的。一是资本所有者在劳动市场中具有天然的强势地位,劳动者处于天然弱势地位,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者为了维持生计,必须到资本所有者提供的岗位上就业,并被动地接受其制定各项工作标准和工资标准;二是市场信息不对称。一般来讲,资本所有者出于资本经营的需要,会想方设法获取充分的市场信息,包括相关用工信息。而劳动者抑于各种条件限制,比如没有工作经历、文化水平较低、来自外地等等原因,往往对劳动市场信息缺乏了解;三是资本的私利性会促使其最大限度地来压低工人工资而提高自己的收益;四是在市场上劳动者个体无法与资本所有者就劳动权益进行平等搏弈,使劳动力价格失去市场公平。

(3)市场的外部性致使一部分人获得收益。长期以来,我们片面追求CDP的高速增长,而不关注GDP增长对环境和资源造成的破坏。由于环境污染和治理的市场外部性特征,许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获取高额利润,不进行环保评估和增加治理污染投入。这种市场的外部性使一部分人获得超额收益,扩大了收入分配差距。

1.4 制度转型中的不合理收入扩大了收入差距

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对的,也极大地激励了生产力的发展,问题在于许多人似乎忘了先寓的前提条件是“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特别是股份制改造,在一些地方竟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最后一次“免费午餐”。这些年,因为监督机制缺位,甚至是权力的介入,产生大量黑色收入,导致—部分人暴富,为广大人民深恶痛绝。另外,还有一些介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灰色收入”。这些不合理收入,在新一轮的角逐中,进一步扩大了贫富差距。

1.5 对高收入阶层的税收调节机制不到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收入方式日趋多元化,收入分配差距不断加大,而体现社会公平的税收调节机制却未建立起来。当前,中国只有个人所得税对居民收入进行调节,缺乏财产税、遗产税、赠与税等多层次税收调节手段。由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偏低,使得本该成为纳税主力的高收入阶层却往往成为漏税逃税大户,而不该纳税甚至应该成为政府补贴对象的中低收入阶层却成为了纳税的主力。

1.6 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有利于起点公平,也是市场竞争的社会安全阀。但是目前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和保障机制不完善,不能有效保障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加大了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支出负担,进而导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危害

(1)不利于投资、消费和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协调拉动。

(2)不利于中国经济结构的优化。

(3)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决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对策

由于中国实现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的根本原则,如果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必然导致两极分化,就会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所以应采取“适度差距”原则,在坚持市场经济的平等法则、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加强宏观调控,调节收入差距,把收入差距控制在社会可容忍的限度内,最终达到既合理拉开收入差距。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又不让收入差距过分拉大,在促进经济效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社会公平的目的。为达此目的,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4项对策:

(1)注重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为从总体上消除城乡之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差距应努力做到:一是注重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二是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三是认真研究和做好农村的社会保障工作;四是为农村劳动力流动创造公平的环境;五是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逐步取消各种税费以减轻农民负担;六是不断推进基层民主建没,有效制约变相增加农民负担的行为。

(2)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全面改革现有的收入分配制度。在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制度建设,通过建立公平、透明的制度环境,使得分配秩序和分配行为合理化、有序化,建立起有效的收入分配机制。

(3)切实扩大中等收入人群以缩小收入差距,这也是目前中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具体是通过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备类企业、事业单位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及技术工人的收入水平。努力增加新型农业、规模农业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同时通过加强再分配,调节过高收入,规范分配秩序。

(4)建立对低收入群体保护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近年来,一方面下岗人员增多,职工货币收入增幅下降,导致社会中低收入阶层规模急剧扩大,另一方面企业保障制度正向社会保障制度转变,旧的福利制度被打破,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形成,必须尽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低收入群体问题、增加就业、扩大就业的有力措施。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对缓解收入差距的扩大起着重要的作用。

锅炉结焦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篇6

【关键词】结焦;原因;措施;煤质;配风

一、设备概况

包头第二热电厂#1炉型号为DG670/13.7—22型锅炉,是一次中间再热超高压自然循环汽包炉,呈∏型布置,单炉膛,燃烧器四角布置,双切圆燃烧,固态排渣,采用三分仓回转式预热器,设计为带基本负荷并可调峰的运行方式。过热蒸汽温度调节采用两级给水喷水减温,再热蒸汽温度调节采用烟气挡板,喷水作为细调。制粉采用5台ZGM80中速磨煤机冷一次风直吹式制粉系统,设计煤粉细度R90不大于22%。

二、现状

20万机组#1炉自投运以来锅炉均发生了比较严重的结焦问题。锅炉结焦使炉膛出口温度及蒸汽温度大幅度升高,减温水量剧增,常常在减温水全部投入的情况下仍不能维持正常的主汽温度。

且由于主汽温度偏高,为了维持锅炉不降出力运行,运行人员频繁使用吹灰器,至使1号炉因省煤器吹灰器内漏而吹伤蛇形管,造成受热面泄漏,被迫停炉检修。

综上所述,锅炉结焦问题不仅影响锅炉运行经济性,而且严重威胁锅炉运行的安全性,是影响锅炉稳定运行的主要问题。

三、原因分析

结焦机理:锅炉正常运行中,炉内火焰中心区域温度在1500℃以上,此处煤灰粒子呈熔融状态。但如果运行中操作不当,配风不合理使燃烧中心偏斜、火焰冲墙或产生还原性气氛以及热负荷过高则会使炉墙附近烟温过高,熔灰不能凝固,碰到水冷壁就会粘附在面上形成结渣。当水冷壁结焦时,其吸热能力下降,会使水冷壁附近及壁面温度进一步升高,而加剧结渣的发展。

针对20万机锅炉#1炉结焦情况,经长时间的观察、分析、总结认为有以下主要原因:

(一)煤质;20万机锅炉设计燃用煤为东胜万利川烟煤,煤种挥发分高而灰熔点低。设计煤种变形温度DT为1090℃,软化温度ST为1168℃,熔化温度FT为1189℃。由于电煤市场供应紧张,无法有效控制来煤煤质,难以符合或接近锅炉机组的设计煤种。(二)炉内热负荷高;机组自投产以来,由于地区电负荷及热负荷供应紧张,锅炉长期高负荷连续运行,炉内温度水平高,煤灰不能得到充分冷却,呈熔融状态状态的灰粒在旋转气流离心力的作用下触及水冷壁就会粘结成渣。(三) 一次风速过高、煤粉粗;锅炉设计一次风速为22-30.5m/s,煤粉细度R90≯22%,而实际运行中因磨煤机碾磨能力不足,按设计工况风量12.46kg/s(考虑入口温度、气压修正为63~67m3/h)配风,磨煤机排渣量大,故一次风量常保持在70~80m3/h,一次风速高达34m/s以上。(四) 燃烧调整不当,配风不合理;1、因磨煤机出力不足,煤质差等原因在机组额定负荷运行时,锅炉常投入五台磨运行。在此工况下,汽温偏高时运行人员常错误地过分强调压火(降低火焰中心位置),采用倒宝塔型配风方式,即全开第五、四层二次风,由上到下逐渐减小开度,而底层二次风常常开度不足40%,风速不足20m/s。因燃用煤种为高挥发分易燃而灰熔点低的易结渣烟煤,故此种配风方式仅能瞬时降低汽温而加剧结渣发展。2、为降低火焰中心位置,运行中各磨煤机负荷分配往往呈正塔型,此方式不仅会使1、2层喷燃器区热负荷过高引起结焦,而顶层反切风不能将气流的强烈旋转有效的消除,气流在燃烧器区上部仍会有较强的旋转动量,将熔融的灰粒甩到炉墙上形成焦渣。(五)一次风速不平衡,火焰中心位置偏离几何中心;现在因无一次风测速装置,不能准确知道各管一次风速,燃烧调节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不能根据一次风速的偏差采取正确的调节手段,以纠正偏斜,保证燃烧切圆中心正常。(六)各二次风小风门运行状况不稳定,个别风门不能参与调整,造成炉内燃烧空气动力场紊乱,火焰中心偏斜,这也是造成壁温偏高的一个原因。(七) 吹灰器运行不稳定,无法全部投入使用,使个别结焦处无法吹到,炉膛吸热能力降低等,都是造成汽温、壁温偏高的原因。(八) 炉膛各处漏风偏大,如液压关断门处,看火孔处、烟道处等,造成火焰中心上移。

四、以上是造成#1炉结焦过热器管壁温度偏高的主要原因,对此我们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一)合理配煤

适当掺烧灰熔点较高的包头混煤。但应同时兼顾磨煤机出力,防止因煤质太差而不能满足带负荷的要求,200MW负荷应控制总煤量100-110t/h之间,尽量向额定200MW负荷下的设计煤量(106.9t/h)靠近,并且对各地来煤进行煤灰熔融特性试验分析,以进行合理的入炉煤调质处理。为输煤专业配备了专用配煤设备,做到煤质均匀。

(二) 降低了一次风速及煤粉细度

在进行磨煤机调整试验时,重新标定了加载油压-给煤量关系曲线,并调整磨煤结合面间隙,使间隙≯8mm,增大了磨煤出力。在此基础上五台磨煤机装设了煤粉取样装置,根据化验结果调整煤粉细度,降低3、4、5号磨煤粉细度,为使锅炉整体出力不下降,对于1、2号磨煤粉细度控制在R90不大于30%。

(三)合理安排磨煤机运行方式,并合理分配各磨负荷

现#1炉已重新标定了各磨煤机加载油压-给煤量关系曲线,并经磨煤机调整试验,在正常煤质变化范围内,各磨煤机出力可达如下值:#1磨28t/h、#2磨27t/h、#3磨26-27t/h、#4磨23-25t/h、#5磨26t/h,入口风量维持70km3/h左右,排渣量正常。

(四)合理调整燃烧,优化配风结构

在燃烧调整中采用了保持较大的过量空气系数,高负荷时氧量保持5%左右。经常观察燃烧情况,根据各火咀来粉多少情况适当加大来粉多的火咀的周界

(五)合理安排吹灰,及时打焦

1、制定了<<200MW机组吹灰打焦制度>>,发现喷燃器结焦时及时进行清除,以防喷口结焦过多,改变一次风射流方向,使煤粉气流冲墙而产生严重的结焦。2、合理安排了吹灰方式。在保证各吹灰器无内漏的情况下,每6小时对炉膛水冷壁吹灰一次。3、加强了吹灰系统的维护工作。成立了一个吹灰器班,统一负责吹灰器的检修维护,及时消除吹灰系统缺陷,保证了吹灰器良好备用,以便在结焦汽温高时随时投运。

(六)加强了设备缺陷管理,当机组停运时检修人员对需要停炉消除的缺陷进行了集中消除。如本体漏风、吹灰器故障等。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措施的有力执行,#1炉过热器管壁温度大幅度降低。#1炉日平均负荷可达165MW,对应负荷下第九点过热器管壁温度只有542℃,而且在进入供暖期后,带负荷能力进一步提高,汽流量最高可达630T/H,折算为电负荷可达200MW,日均负荷按汽量折算为185MW以上,对应负荷下第九点过热器管壁温度只有545℃,日平均带负荷能力由年初的75%MBR,上升到现在的90%MBR,甚至可达100%MBR,而壁温由年初的556℃下降为现在的545℃,壁温下降11℃,而且机组运行情况良好,对全厂的安全生产也是一个有利保障。

参考文献:

[1]章德龙.《锅炉原理》.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篇7

我国会计诚信的法制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 但由于法规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利益驱使、会计人员素质不

一、会计人员的从属地位等原因, 仍然存在会计诚信缺失的问题。一、诚信缺失的不良影响

1. 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社会是一个靠信用维系的社会。市场经济中的赊销、货款等一切经济活动, 都要对信用进行评估, 以评价经济活动的风险。信用越高、风险越小, 经济活动就越活跃。市场经济越发达, 信用的特点就越突出和至关重要。

会计诚信的缺失, 会提高人们对市场风险的预期, 动摇人们的信心, 中断信用链条, 使市场陷入信用危机, 扰乱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2. 损害了企业利益。

会计信息是企业活动的“经济名片”, 企业注册、借款、上市都需要会计信息, 诚信是企业赢得合作伙伴和相关各方信任的条件, 是成功企业的必备品质。所以企业选拔会计既要重视职业素质, 又要重视道德素质。

会计诚信的缺失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失真的会计信息会给经营管理者的决策带来失误。会计诚信的缺失会失去相关各方的信任, 增加企业经营的风险, 降低市场竞争力。如果会计诚信的缺失违反了国家的法律, 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3. 给投资者造成损失。

对于上市公司, 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许多投资者并没有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 财务信息主要来源于企业公布的会计报表。会计诚信的缺失会使会计信息失实, 严重扭曲了公司股票的价值, 使投资者收益得不到保障。

4. 危害会计人员自身。会计人员的不诚信行为, 轻则会失去执业资格, 重则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诚信缺失的原因

1. 会计法规体系不健全, 监管力度不够。

目前, 我国相关会计法律法规滞后于经济发展, 尚不健全, 如没有严格的民事赔偿制度, 对会计诚信的缺失主要以行政处罚为主, 这有可能使会计造假的成本偏低。面对巨大的利益, 会计人员可能会放弃诚信原则。而且法规体系并没以赋予会计人员以足够的权力, 去抵制上级的造假指示。有些会计法规可执行性不强, 使得执法标准不一, 监管力度不足。

2. 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

企业内部控制结构不完善, 使得监督制约机制不严, 给会计造假以可乘之机。企业管理者为谋求个人或企业暂时的利益, 可能会命令会计人员调整会计账目。

3. 利益驱使。

会计造假可能会带一时的巨大收益。企业可以通过提供虚假信息获得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的信任, 从而得到投资、股票升值、贷款、税收减免等种种好处。

4. 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有限。

会计人员对会计准则、会计方法的理解、掌握、运用水平参差不齐, 因业务素质有限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无意中影响了会计诚信。如果会计人员道德素质有限, 那么在监管不严等条件下, 就会出现会计造假的行为。

三、建立会计诚信的对策

1. 建立和完善会计诚信法律机制。

通过法律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为建设会计诚信机制提供法律依据。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 变行政处罚为刑事处罚或民事处罚, 让不诚信者付出巨大的代价, 使得诚信在法律规范下成为一种理性的行为。另外要明确职责, 便于法律法规的操作。

2.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实施严密的企业监管, 加大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稽查力度, 这需要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中介机构、媒体舆论等多方积极参与。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中介机构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对企业会计诚信进行监管, 此外, 媒体舆论还可以对企业行为进行道德上的监督。

3.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制度安排。建立政企分开、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建立包含内部稽查、内部牵制、内部审计监督的有效治理结构, 约束管理者和会计的行为, 减少会计造假现象。

4. 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

通过社会道德教育, 宣扬诚信, 启发人的良知, 使人们认识到诚信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是市场经济的灵魂, 使维护诚信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企业定期为会计人员举办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操作者和会计诚信的执行者, 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使会计人员深入了解会计准则和会计方法, 减少了会计信息的失真,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使得会计人员自觉遵守会计准则, 抵制会计造假行为。

四、结语

诚实守信是会计人员的基本道德素质, 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石。会计诚信的缺失会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企业利益、给投资者造成损失, 最终危害会计人员自身。造成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有法律法规不健全、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会计人员的职业或道德素质有限等。本文提出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机制、建立有效的企业治理结构、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道德素质, 使维护诚信成为会计人员的自觉行为。

参考文献

[1]王丽萍:现代市场体系呼唤会计诚信[J].经济师, 2009 (04)

SLE误漏诊原因与对策探讨 篇8

关键词:红斑狼疮,误漏诊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表现多样化。但早期可仅侵犯单个系统或器官, 缺乏特征性, 临床上误诊率较高, 国内文献报道达31.5%。本文回顾性地分析了88例SLE患者的首发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误诊情况, 旨在减少早期误诊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住院的SLE患者88例, 男6例, 女82例, 年龄13~60岁, 平均 (38.07±9.24) 岁, 病程3~22个月, 平均 (13.07±5.41) 个月。诊断均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协会 (ACR) SLE分类标准。就诊前曾诊断为其他疾病并治疗1个月以上视为误诊。

1.2 误诊疾病

30例患者误诊的疾病分别为类风湿性关节炎7例, 风湿性关节炎2例, 骨关节炎1例, 慢性肾炎4例, 肾病综合征2例, 急性肾炎1例, 急性肾盂肾炎1例, 肌炎1例, 心包炎1例, 结核性胸膜炎3例, 肺部感染2例, 肺结核1例, 结核性淋巴结炎1例, 血二系减少2例, 血三系减少1例, 白细胞减少症1例, 多发性骨髓瘤1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1例, 药物过敏1例, 多形性日光疹1例, 癫痫1例, 亚急性甲状腺炎1例, 急性黄疸性肝炎1例。

2 结语

2.1 误诊原因分析临床表现错综复杂、首发症状无固定模式是构成SLE早期误诊的主要因素

SLE患者起病初期往往仅有单系统损害, 常表现为局部非特征性的症状、体征, 而非多系统的表现, 因而容易导致误诊。不重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 且对SLE的多系统损害特点认识不足是导致误诊的重要原因。部分医生忽视了男性也有发生SLE的可能, 使一些典型的病例也未能及时确诊。对SLE诊断标准的应用缺乏辩证性, SLE发病初期, 其免疫指标可因免疫力下降而出现假阴性, 随狼疮活动增强才呈现阳性。如若仅凭一次检测结果阴性就排除SLE诊断, 则可能发生误诊。目前皮质激素在各种疾病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激素的应用会掩盖和延缓SLE典型症状的出现, 使临床表现更不典型, 是长期误诊的另一重要因素。

2.2 预防和减少误诊的对策

(1) 临床医生对SLE多系统损害及其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复杂性、不典型性应有充分的认识, 尤其对SLE首发症状要有基本的了解。 (2) 详细询问病史, 认真体格检查, 注意有无皮疹、关节、肌肉、血液及内脏系统的损害等症状和 (或) 体征。 (3) 对患者呈现出的多系统损害表现保持足够的警惕, 一旦发现患者有2个以上器官或系统损害表现, 不能用一元论解释时, 应及时联想到本病, 并进行相应检查以明确诊断。 (4) 重视实验室检查尤其是免疫学检查, 但亦应结合临床, 综合分析各项化验结果, 不要仅凭一次检测结果阴性就贸然排除SLE诊断。对高度怀疑而证据不足者, 应进行长期随访, 定期复查, 尽可能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5) 下列情况应高度怀疑本病, 有必要进行相应检查, 对育龄期女性等SLE好发人群更应常规做有关免疫学等方面检查: (1) 不明原因的反复发热, 尤其是常规抗生素疗效差者, 特别是使用青霉素后病情加重者; (2) 反复发作的不遗留畸形的对称的多个关节肿痛; (3) 无痛性口腔溃疡

综合征, 尤其妊娠期发病或加重者; (6) 非特异性血小板减少, 白细胞减少或贫血。

参考文献

[1]陈维广, 梁鸿健, 胡学车.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损害辅助检查特点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06, 22 (17) :2036~2037.

[2]林小军, 蔡小燕.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肾损害与血清脂蛋白 (a) 水平相关性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06, 22 (7) :773~774.

[3]陶洪群, 李小龙, 温怀凯, 等.抗核小体抗体测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 2006, 22 (3) :338~339.

[4]叶任高, 刘冠贤.临床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85~94.

[5]王海燕.肾脏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861~873.

[6]李志坚, 李幼姬, 刘思明.狼疮肾炎与白细胞介素-12[J].新医学, 2000, 31 (12) :745.

[7]张乃峥.临床风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192.

[8]傅建斌, 王宏远, 史晓飞, 等.系统性红斑狼疮常见误诊原因研究及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1, 1 (8) :1139.黄顽强.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30例临床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3, 4 (11) :667.

钢质渔船船体腐蚀原因及对策探讨 篇9

根据农业部渔船检验局“十省百县万船”渔船安全状况调研结果, 抽样渔船中船体状况保持良好, 腐蚀轻微的船舶仅占总数的8.69%, 主要以船体腐蚀为主。影响渔船腐蚀的因素很多, 航区、作业方式、舱室划分等条件不同, 腐蚀状况也不同。对于整条船来说, 腐蚀程度也极不均匀。调研中发现, 外板沿船长方向鱼舱后端壁附近腐蚀最为严重。鱼舱内湿度较高, 大量鱼鳞粘附在构件和舱壁上, 接近船底水下都有片状和疤状腐蚀。型深方向, 随着大气中氧气不断溶入海水, 干湿交替区部分的钢板腐蚀最严重, 腐蚀速度达0.3~0.6 mm·年-1。渔船设计有尾纵倾, 尾部由于网具、渔获等对船体的摩擦, 同时受螺旋桨水流冲击, 遭受空泡腐蚀造成船尾腐蚀速度比船首快。机舱外板腐蚀十分轻微, 腐蚀速度仅为0.09 mm·年-1。而机舱内由于常年积水和油污, 加之涂层脱落、维护不到位等原因腐蚀也相当严重。船体板腐蚀导致渔船寿命减少, 机器不能正常运行, 甚至影响安全航行, 在渔业船舶腐蚀中危害极大。

1 船体腐蚀原因

金属腐蚀有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两类。化学腐蚀也就是通常说的“生锈”, 作用过程没有电流产生。电化学腐蚀是金属在电解质中, 表面发生电解作用而使金属受到腐蚀, 特点是反应过程中产生电流。近岸渔场中有许多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排出, 形成很强的电解质, 渔船长时间浸泡在这种液体中, 船体腐蚀特别严重, 电化学腐蚀成为钢质渔船腐蚀的主要原因[3,5,6]。

港口码头工程中通常采用强度较高的钢质结构。这些钢质结构浸在具有强腐蚀性的海水介质中遭受严重破坏, 平均腐蚀速度为0.11~0.14 mm·年-1, 局部高达0.6 mm·年[2,7], 严重的部位10年左右就达到蚀耗极限。渔船经常采用牺牲阳极的方法防腐, 当渔船停泊在港口时, 海水、辅助阳极、直流电源等形成电流回路, 产生电场。在渔船靠泊的海水区域, 由于电位分布不均形成电位梯度, 在电位梯度作用下, 钢质结构内金属电子有的向船体湿表面流动, 有的离开湿表面向船体钢质结构中更深处流动, 产生电流从而腐蚀船体。随着电子流动速度加快, 腐蚀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船体表面出现麻点、坑状甚至穿孔。腐蚀程度取决于水温、水流速度、逸出路径的电阻、电压、电流等因素[8,9,10]。腐蚀不仅导致金属变质, 设备丧失部分或全部技术功能, 而且增加工期和工作量, 严重影响渔船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2 防腐蚀对策

基于上述关于渔船腐蚀原因的分析, 不难发现腐蚀不但影响渔船美观, 降低船体钢料的强度, 而且给安全航行带来隐患。因此, 对钢质渔船定期保养, 选择合适的防腐方法尤为重要。为消除船体腐蚀, 船舶工程中通常有2种防腐蚀对策。

2.1 涂层保护法

涂层保护即涂油漆, 使钢板表面与空气、海水、腐尸等微生物隔绝, 这种方法是防止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有效手段, 目前具有不可代替性。涂料一般采用强度和韧性较好的醇酸调和漆、酚醛树脂等, 只要防锈漆完好无缺, 一般不会发生腐蚀。但实际上漆层存在肉眼看不见的微孔, 海水仍能穿过微孔与钢板作用产生电流, 发生电化学腐蚀。加之渔船涂刷和使用过程中存在漏涂、破损等现象, 导致涂料耐腐蚀性能降低[4,11]。

2.2 阴极保护法

阴极保护法是通过辅助阳极或者外加直流电源的办法, 使被保护金属表面通入足够的阴极电流, 使其结构电位低于周围环境受到保护, 进而减小阳极的溶解速度。避免保护区域离子化可通过2种途径实现:1) 牺牲阳极法。即把阳极金属材料, 也就是将一种电位更负的金属或合金合理布置在船体适当部位。阳极板在电化学腐蚀作用下, 一边连续产生电流, 一边不断受到腐蚀, 直到全部腐蚀掉, 保护作用终止;2)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对渔船施加低电压大电流直流电, 负极接船壳, 正极接辅助阳极, 使船壳具有负电位回路, 成为阴极受到保护[12,13]。

牺牲阳极法和外加电流保护法都是符合规范、技术成熟的保护法, 在工程中都有广泛的应用。2种保护方法进行对比见表1[6,14,15,16]。

牺牲阳极和外加电流2种阴极保护法本质是一样的, 但提供保护电流的方法不同。牺牲阳极法是将电位更负的金属与船体焊接, 通过阴极材料自我消耗提供电流, 而外加电流法是施加外部直流电源以提供保护电流。通过对比可以看出, 牺牲阳极法前期投入少, 使用寿命短, 工程越小越经济;外加电流保护法相对复杂, 一次性投入费用较高, 但使用寿命长, 工程越大越经济。

通常阴极保护法与涂层保护法同时使用, 设计水线以上采用涂料涂装的方法, 水线以下采用阴极保护法。涂层保护法首先起到物理隔离作用, 涂层可以降低阴极保护所需电流, 有效改善保护电流分布, 使阴极保护更为经济。同时, 阴极保护法可有效抑制渔船船体板孔蚀增大, 增强保护效果。阴极保护法中牺牲阳极法为大部分渔船采用, 外加电流保护法因其设备复杂几乎不被渔船采用。但是渔民保护措施不到位, 油漆性能不佳, 牺牲阳极使用寿命不足等原因, 导致渔船船体腐蚀严重。随着远洋渔业的发展, 渔船逐渐大型化、现代化, 捕捞区域和码头规模都在扩大, 常规的牺牲阳极保护法, 其使用寿命将不能满足渔船的实际要求。如果阳极设计过大, 又会增加船体粗糙度而影响航速[15]。外加电流保护法由于其经久耐用, 经济环保成为现代渔业中防腐方法中值得探讨的方向。

3 数值模拟计算

数值模拟采用有限元和边界元相结合的方法。由金属腐蚀机理可知, 掌握渔船保护区域的电位分布状态, 是解决电化学腐蚀的有效技术手段。目前普遍认为边界元方法是数值模拟仿真计算腐蚀电压电流的较可靠、理想的方法。对于电场问题, 控制方程是拉普拉斯方程[1,17,18,19]:

渔船在修造期间由于码头或船上使用各种用电器, 泄露出的电流流经船体, 或可应用的牺牲阳极不能提供足够的保护, 在码头靠泊时更容易遭受腐蚀[2,17]。下面利用ANSYS软件建立海区电场计算模型, 模拟渔船靠泊时采用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的情形[17,20,21,22,23,24,25,26,27], 设码头为耐腐蚀的钢板桩结构, 取其中150 m作为数值模拟计算对象, 将靠泊渔船模拟一个长100 m、宽20 m、高8 m的长方体置于钢板桩码头附近, 两者之间的距离为3 m。设钢板桩码头沿水深方向长度为25 m, 分为3个区域, 计算参数为潮差涂层区长度3 m, 电流密度30 m A·m-2;海水涂层区长度11 m, 电流密度120 m A·m-2;海泥埋没区长度11 m, 电流密度20 m A·m-2。

外加电流保护系统由外加电源、参比电极和辅助阳极组成[6]。采用为银/氯化银作为参比电极, 锌块作为辅助阳极。辅助阳极尺寸为 (130+140) mm×150 mm×550 mm, 设计电流密度为100 m A·m-2。在计算范围内共设置15个辅助阳极, 安装在钢板桩码头水面以下10 m处, 即海水涂层区[17,25], 计算模型见图1。

为了实现码头钢板桩表面完全保护,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通过辅助阳极向钢板桩表面提供充分的保护电流, 使钢板桩表面阴极化到850~1 100 m V的电极电位范围[27,28] (相对于银/氯化银参比电极) 。依据牺牲阳极法原理, 在被保护金属构筑物上连接一个电位更负的合金做阳极, 依靠它不断溶解所产生的阴极电流对金属进行阴极极化。因此船体结合自身结构形式及电力线分布特点合理布置牺牲阳极, 在船体结构深处流动的船体湿表面布置2个牺牲阳极, 在底面和船首、船尾分别布置1个牺牲阳极。此时, 通过边界元数值计算得出模拟船体和码头表面电位分布 (图2) 。

钢板的自然腐蚀电位为600 m V[27,28]。从该渔船船体表面电位分布状态可知, 靠近钢板桩码头的一侧电位低于600 m V, 该区域遭到电化学腐蚀情况最为严重。由于渔船在码头靠泊期间是一个相对静止的过程, 根据外加电流保护法的描述, 将船体与码头用导线连接合为一个整体, 纳入钢板桩码头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 使其成为临时被保护对象。通过计算可得靠泊渔船与钢板桩短接后的结果 (图3) 。

将靠泊渔船与钢板桩结构短接, 纳入其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后, 船体表面电位高于自然腐蚀电位, 电位线分布均匀, 可认为整个船体处于比较好的保护状态, 不会发生腐蚀现象。因此,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能大幅减小渔船靠泊期间腐蚀区域, 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4 结论

研究表明, 渔船腐蚀会导致重大经济损失和生命安全危机, 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十分必要。防止渔船电化学腐蚀最主要就是掌握易腐蚀船体表面的电位梯度, 控制其电位差值。可靠的数值模拟仿真技术, 可以实现渔船寿命期内防腐系统优化设计中的可控性和预见性。具体结论为:

1) 文章通过数值模拟计算, 确定了渔船在停靠海区产生的电场及电位分布, 证实了靠泊渔船靠码头一侧表面电位低于自然腐蚀电位, 遭受电化学腐蚀的危险更为严重。

2) 钢板桩码头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中, 用金属导体将靠泊渔船与其短接, 为渔船提供足够的电流, 使船体湿表面电位在其自腐蚀电位之上, 起到临时保护作用。说明模拟的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 设计参数合理, 辅助阳极数目和布置合适, 符合规范要求, 该方法可以减少甚至消除电化学腐蚀。

探讨成人静脉穿刺失误原因和对策 篇10

关键词:静脉,穿刺

静脉穿刺术是临床护理最基本技术之一, 在临床各种穿刺技术中是较简单而易于掌握的。但是, 在具体操作时, 往往发生困难和失误。准确快速的完成静脉穿刺, 可表现出术者具有良好的基本功, 而且有着很重要的临床意义。静脉穿刺的失误或迟缓, 不仅给病人带来较多的痛苦, 而且影响危重病人的抢救。如果不能一次成功的刺准一条静脉, 而是反复多次的穿刺一条或者多条静脉, 会给再次穿刺造成困难, 并延误临床诊断或治疗, 如在采集血标时, 如果穿刺失误采不到足够的血量, 就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时常发生静脉穿刺失误现象, 本文对静脉穿刺失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探讨。

1 静脉选择及穿刺技术

选择暴露显著、清晰、易固定、无弯曲的粗大静脉。通常采用肘窝部位的正中静脉和下肢的大隐静脉及手、足背等部位的浅静脉。这些部位的血管表浅明显, 便于穿刺。前者最为常用, 后者多适用于儿童。

2 穿刺技术

(1) 针头刺入的方向应与静脉成10~15°的角度。然后顺着静脉徐徐向前推进。当针刺入静脉腔内, 立即感觉到阻力减低, 血液自然回流到注射器中。 (2) 当针刺入静脉的角度调好, 将针头顺着静脉控推进0.5~1.0cm左右, 然后固定好, 在进行注射。

3 常见的穿刺失误原因

3.1 技术原因

(1) 静脉穿刺的技术不够熟练:由于对穿刺技术的要领掌握不够娴熟, 手法不够熟练, 进针不够准确, 用力过大或猛, 进针角度过大或过小, 或穿透血管, 造成穿刺失误。 (2) 选择静脉穿刺的部位及血管不当:有目的选用血管即是关系到能否穿刺成功, 又能否长期使用血管的关键之一;临床工作必须按静脉使用原则去有计划的使用血管, 不遵守先远端后近端, 从小静脉开始逐渐向大静脉进展, 先用侧支保留主干的原则;而是先用粗的暴露明显的大血管, 造成血管的大面积破坏, 使穿刺难度加大, 致使穿刺失误。 (1) 对于肥胖或者浮肿的病人来说, 其静脉血管不暴露, 如不采取局部加压的手法, 血管显示不明显, 穿刺易失误。 (2) 对于脱水或休克病人, 由于组织的灌流量不足, 血管充盈度减低或不充盈, 在没有充分补足血容量纠正休克之前, 如选择四肢的小静脉, 血管极易被穿透使静脉穿刺失误。 (3) 消瘦或老年患者, 由于皮下脂肪含量减少, 皮肤松弛, 血管壁脆弱, 弹性差, 再加上血管的活动度大, 不易固定, 针头穿过松弛的皮肤针头随着血管左右摆动就是刺不到血管, 造成穿刺刺失。 (4) 对穿刺能否成功判断不准确:一个熟练的操作者, 在通常的情况下, 应有能力凭着手感鉴别出针头是否进入血管内, 当针头穿过真皮层常常感到组织松了很多, 进入血管后, 又有一种阻力消失或落空感觉, 仅有的阻力是来自血管壁和血管外组织对于后半部针头的牵拉, 对此判断不准也是造成穿刺失误的因素。 (5) 穿刺过程中的心理状态:遇到有一定难度的血管, 在穿刺时, 操作者往往会出现心情紧张, 另外给熟人穿刺会出现心理压力更大, 唯恐不能一次成功, 不能从容大胆的进行操作, 静脉穿刺失败现象时有发生。特别在临床抢救中, 遇到危重或急症病人争分夺秒的静脉给药, 病人的自身条件又差, 由于时间紧迫, 接二连三的医嘱也是形成心里状态不稳定导致穿刺失误的原因。

3.2 条件因素

(1) 选择穿刺针的大小不合适:危重病人由于静脉血和暴露部分较短, 而进针的距离过近或过远, 或选用的静脉血管较细, 却使用较大号的针头, 穿透血管;或选择的针头过小, 使针头不能或不完全进入血管, 也有的因针头过短造成针尖斜面一半在血管里一半在血管外, 造成静脉穿刺失误。 (2) 病人狂躁不安, 抽搐而不能有效的固定血管, 容易刺破血管壁而使静脉穿刺失败。 (3) 静脉血管的营养状况不良或痉挛:长期输入高浓度, 刺激性强的药物, 往往引起静脉炎, 血管壁硬化, 弹性减低, 针头稍一触血壁管就穿漏, 穿刺处的血管壁不能很好的包固针头, 使药液沿针头流道血管外, 使穿刺失误。 (4) 机械性压迫坏死:在家输液时, 有时出现液体外渗, 对局部组织产生机械性压迫, 使组织间隙压力升高, 静脉受压, 血管被压迫后无弹性, 摸不清看不到, 盲目穿刺导致失败。

4 失误的原因分析

一般来说, 都是静脉部位选择不当、病人体位不当、技术操作不熟练、基本功不过硬、临床经验不足或操作时不够细致, 忽视这些就易失误。如何正确的掌握静脉穿刺技术, 就要苦练基本功, 从失误中找出原因,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达到一次穿刺成功的目的。只要我们技术熟练操作认真细致, 就会减少在穿刺失误方面给病人造成的痛苦, 配合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

总之静脉穿刺术是一项即简单又复杂的护理技术, 在静脉穿刺时必须做到认真细致、大胆、准确, 对于穿刺失败者要真正找出存在的技术因素和条件因素, 采取相应的措施, 才能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全莲花.成人静脉穿刺失败原因的探讨[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4 (1) .

[2]陈志红.浅谈成人周围静脉穿刺技术应用的体会[J].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2010 (2) .

[3]田巧莲.成人静脉穿刺失败原因的分析和预防对策[J].医学信息, 2010, 3:23.

上一篇:幼儿舞蹈教学策略下一篇:高中数学情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