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平台

2024-06-10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平台(精选十篇)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平台 篇1

一、校企合作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采用“工学交替”模式。但在实施过程中, “工学交替”模式有诸多困难, 一方面, 企业要有一定的规模, 方能接纳较多的学生, 另一方面, 实习岗位还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更重要的是, 由于企业生产进度造成实习时间和内容上存在着不确定性, 学生在企业的实习质量难以保证。造成上述困难的因素有许多, 但其主要原因在于学校与企业缺乏深度融合, “工学交替”模式没有稳定的校企合作教育平台, 在课程建设上缺乏方向感和创造力, 使得校企共同开发课程、营造课程教学环境、实施课程教学等课程改革的主要环节难以实现。

课程改革离不开校企合作教育平台, 课程改革应以企业岗位或岗位群的能力需求为目标, 以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课程内容改革要按企业典型产品生产工作过程展开, 而课程教育的环境建设更离不开企业真实工作环境。校企合作教育平台建设只有以课程改革为抓手才不会迷失方向, 才会充满生机。

二、构建三位一体校企合作教育平台, 营造合作教育环境

2002至2004年间, 我院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师调查了珠江三角洲近百家企业, 企业性质以外资企业 (如香港、台湾、美国、日本、韩国等) 、私营企业为主, 兼有少量大型国有、集体企业, 企业产品涉及模具、家电产品、玩具产品、家具、塑料及五金日用品、灯具等。同时跟踪调查第一届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毕业生, 全面了解专业的核心岗位技能, 通过调查和分析, 我们发现家电企业对本专业学生需求最大, 学生就业岗位与专业核心课程结合最紧密。佛山是全国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 家电产业是佛山传统支柱产业, 是广东省、佛山市未来若干年国民经济和社会重点发展产业。因此, 选择典型家电企业, 建设校企合作教育平台, 深入进行课程改革, 不仅具有广泛的市场基础, 而且具有普遍意义。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以佛山市三水合成电器实业有限公司、南海西樵雷特电器有限公司、佛山伊力浦电器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依托, 有步骤、分阶段推进与企业产学研培的全面合作, 逐步搭建了“实训基地”、“培训基地”、“研发基地”三位一体校企合作教育平台。

1. 校企共建实验实训基地, 实现高职教育与企业生产快速接轨融合

南海雷特电器公司为学校提供专业工程设计实训场地, 学校购买相应设备, 双方配备专门教师团队, 成立了“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南海雷特电器公司共建CAD/CAM专业实训室”, 06级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已经利用该实训室完成了“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模具CAD”、“CAD/CAM应用”三门核心课程的实训;三水合成实业有限公司提供塑料模具和五金模具共70套和塑料成型设备两台, 价值200多万元, 与学校共建了“模具拆装与成型实训室”, 已接受四届学生进行“模具设计”课程的实训。

2. 校企共建培训基地, 互利互惠。

每年, 学校教师到企业培训班组长,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培训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家电产品设计、制造、检验能力。企业定期根据学院素质拓展计划要求来学校培训教师, 不仅针对模具技术、机械传动技术、微型电机制造技术、数控加工技术、产品结构设计等专业核心技术培训教师, 还针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就业、择业和创业方面的培训。

3. 校企共建研发基地, 共同进行产品研发、技术改造。

从2002年开始, 学校聘请企业能工巧匠作为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 企业聘请专业教师担任企业高级工程师, 教师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 承担了《家电行业生产车间监控及管理系统》研发项目、完成了《搅拌机工作头实现空间对称旋轮轨迹机构分析与设计》、《小家电机械传动系统的故障分析与排除》技术改造项目, 通过项目合作建立长期的研发基地, 定期派教师到企业学习, 参与家电新产品的研发。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多年来与佛山地区家电、装备制造企业建立了良好的顶岗实习合作关系, 目前有优秀基地3家, 能提供整班建制的实习;良好基地20多家, 能提供稳定的实习机会。05、06两个年级的学生在前5个学期都完成了工学交替、顶岗实习1个月的任务。

实践证明, “实训基地”、“培训基地”、“研发基地”三位一体的合作教育平台能产生优秀的合作教育基地和良性互动的环境, 为专业课程的改革提供强大的支撑和有力的资源保证。

三、依托合作教育平台进行专业核心课程改革

在几年的理论探讨和实践中, 我们在“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理论”的指导下, 依靠“三位一体”的合作教育平台, 以一类典型产品的生产过程和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为线索组织课程内容, 开展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通过以点带面, 分析岗位群的共同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各职业的入门技术, 加以系统组合, 在优化校企共建学习领域课程的同时, 推动自主学习领域课程构建, 完成了如下工作。

1. 以小家电企业典型产品为对象, 分析提炼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课程设置、内容和环境训练要求, 核心课程体系见图1。

2. 以“三位一体”合作教育平台为基础, 全面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构建校企共建学习领域课程, 改革课程设置。《机械设计基础》增加了“Matlab应用实训”, 《CAD/CAM技术应用 (PRO/E) 》课程增加了以小家电产品开发为目标的《CAD/CAM技术应用 (PRO/E) 实训》, 《塑料模具设计》增加了以企业赠送的生产模具为对象的《模具拆装实训》, 以及家电产品为对象的《塑料模具设计课程设计实训》, 《数控编程加工》增加了以家电产品模具零件为对象的“CAD/CAM技术应用 (UG) 实训”。

3. 以“三位一体”合作教育平台为基础,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改革教学内容。将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结构设计、模具设计、数控加工整个生产过程的知识、技能需求作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依据, 以小家电产品为具体对象, 将小家电每个生产工作过程的岗位知识、技能作为教学和实训内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以小家电传动系统设计作为案例进行剖析, 并在《Matlab仿真分析实训》课程中进行深入学习;《CAD/CAM技术应用 (PRO/E) 》课程引进榨汁机、搅拌机、打蛋机等产品进行产品造型技术训练及产品结构装配与分析训练;《数控编程加工》则根据模具设计得到的零件进行自动编程和加工训练。整个核心课程的教学是一个完整产品工作生产流程, 课程间知识、技能以产品为主线相互渗透, 课程的关联、综合度大大增加,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

4. 以“三位一体”合作教育平台为基础, 以构建良好的学习情境, 改革核心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采用项目驱动教学, 《塑料模具设计》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 《数控编程加工》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等, 专业课程的专用周实训进入企业实训室, 在真实环境下训练。比如, 06级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在南海雷特电器公司共建CAD/CAM专业实训室实训, 由企业工程师 (本专业的兼职教师) 5人分组指导10名学生, 完成“鼻毛器RY-854N”、“专业电推剪RY-891N”、“充电电剪RY-3118N”等产品的外观造型设计、结构设计、模具设计等工作。

四、课程改革成效

2005年,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CAD/CAM) 专业被评为广东省高职高专示范性建设专业;CAD/CAM专业学生连续3年在广东省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个人和团体优异成绩, 2006年获广东省高校数控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 2007年获广东省第一届大学生三维创新设计竞赛团体第一名, 2008获全国数控大赛教师学生广东高校选拔赛团体一等奖。教改项目“基于校企合作教育平台的CAD/CAM专业核心课程改革”获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并代表学校参加广东省2009年第六届教学成果评奖。

实践证明, 坚持培养高质量、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把握互惠互利的基本原则, 创新“实训基地”、“培训基地”、“研发基地”三位一体的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加强企业与学校深度融合, 以三位一体校企合作教育, 校企共建学习领域课程, 改革课程设置;按工作过程, 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构建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情境, 改革核心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 可以突破专业建设的难点———课程体系的改革。

摘要:文章阐述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 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实训基地、培训基地、研发基地”三位一体合作教育平台, 以及基于此平台的高职核心课程改革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探索。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平台 篇2

创新教育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强烈要求,是根据创新的基本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为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创设条件的教育。它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开发学生的自我潜能,使学生在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创新能力。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地方,实验教学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环节。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培养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一流的实验室和高水平的管理,是衡量实验室科研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建立起以信息化、网络化为基础的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是高职院校实验教学重大改革之一,是建设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实验室信息特点

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是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集知识获取、知识应用与管理为一体的数字化平台,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和实用价值。实验室的信息是包含各个层面的信息,其信息组成包括实验室人员、实验设备、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等。实验设备的差异,造成实验室信息种类的多样性,有文本文件、图像文件、影音文件等。实验室信息的流向也是多向的,既有信息的采集录入,也有信息的查询打印等,同时需要对不同的信息种类赋以相应的访问权限。因此,合理的信息管理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的管理,并能体现不同种类信息流之间的关系,还要充分考虑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二、平台需求分析

1.规范实验室管理和提高办公效率,适应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优化管理体制,实现资源合理配置,节约更多的资金用于教学及校园设施;便于教务教学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充分共享,提高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减轻教务人员工作负担;推动学校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适应现代化工作要求,充分体现学校管理工作的先进性。达到了教育优化和资源合理利用的目的。

2.适应实验室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当前虚拟技术在高职院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很多高职院校都相继建立了虚拟实验室。并且校园网的建立在高职院校中也日趋成熟。这就使建立可靠的信息信道以实现尽可能有效的信息传递成为实验室建设的主要课题。

3.创新教育的要求。创新教育的主要特征是重视教学过程的学生参与性和实践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在平台中学生可以浏览到实验室的信息,可以查询实验要点,预习实验,预约实验,并且可以进行虚拟实验、创新实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充分发挥实验室的综合作用。建立起以网络化、信息化为基础的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它的目的不仅是要实现资料的网络化共享、无纸化办公、降低资源管理成本、减少社会固定资产投入,使资金的投入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为实验室与设备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和实验室管理效益的明显提高提供技术基础,更重要的还在于引导人们转变传统观念,开始一种新的工作方式,让更多的人享受新方式带来的方便、效益和快乐。

三、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构建要求

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作为实验和信息管理的支撑系统,在功能和性能上应遵循以下设计要求。

1.可靠性。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的可靠性对资源的安全共享是至关重要的,而任何一个系统都可能发生故障。因此,在平台的设计时,要考虑好相关的容错系统,让联网的计算机可以相互备份。同时,系统必须采用性能优越的数据库系统。这样有利于提高大批量资料的吞吐时间,使整个系统管理规范化;而且随着资料量的增大和操作扩展到一天24小时、一周7天,能够执行备份操作而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转。此外,在灾难性故障发生后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还原数据库,使资料的完整性、安全性得到保障。

2.灵活性。建设一个实验室数据库系统有助于实现资料的集中管理,但由于数据库的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许多功能还需不断完善。因此,设计时应考虑基于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将各功能抽象概括成相对独立的单元,从而增加系统的可伸缩性,也为今后的功能扩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并使资源得到有效的应用。

3.开放性。构建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实现信息资源在网络上的安全流动,增强实验室信息的交互性和适时性,使得有限的实验室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因此平台的建设应具有足够的开放性,不仅是时间和空间上的开放,更为重要的是实验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开放。这不仅充分利用了实验资源、提高利用率,并且通过鼓励学生自我设计实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他们的创造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丰富了实验教学层次。

4.统一性。将全校各部门中准备共享的数据库打包成网格服务的形式,向外提供统一的接口,不更改数据库的结构,也不更改信息系统程序。仅仅共享系统的后台数据库,通过服务的形式将分布异构的数据库共享起来。

5.安全性。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联结形式的多样性、终端分布的不均匀性和网络的开放性、互连性等特征,致使网络容易受到*客、病毒、蠕虫、恶意软件和其它恶意的攻击。无论是有意的攻击,还是无意的误操作,都有可能给系统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系统在设计之初,就要充分考虑到安全因素,防患于未然。

四、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的组成根据实验教学的需求,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包含用户认证、预约、实验教学、管理、数据维护五个模块。这些模块在基础信息交换平台支撑系统的支持下实现信息的全面集成,以满足实验室的实验教学、实验管理、实验学习等各种功能要求。

1.用户认证。用户认证模块由用户登录、用户管理、权限管理等功能模块构成。用户登录模块负责所有用户的登录管理;用户管理模块对教师、学生、管理员三类系统用户进行管理;权限管理负责给不同类型用户设置不同的权限。

2.预约模块。用户是教师和学生。分为实验室设置查询、实验仪器查询、管理制度查询、仪器预约、预约查询等模块。在此模块,教师和学生可以了解实验室的详细信息,包括实验室的地理位置、可容纳学生的人数、仪器详细信息等。并可以预约实验室及仪器。

3.实验教学。用户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可以录入相关的实验大纲、实验介绍、实验说明、注意事项等实验信息,可以查看学生的预约选课情况,获取实验室以及实验台的安排,审批学生自设计实验申请,批改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如果是实验时间登陆可以对学生实时监控功能获取实验信息。学生登录可以查询实验要点,预习实验,进行实验预约,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申请自设计实验,查询自己做过实验的成绩并能够提交实验报告。

4.管理模块。用户是管理员。分为实验室设备管理、实验教学管理功能模块。实验室设备管理模块包括对实验室设备的更新、实验室信息录入、实验台的管理、使用设备的工作日期、每天的工作时间等日常使用信息的管理。实验教学管理包括实验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试题管理模块,从整体上安排实验内容、实验时间、实验场地、实验辅导教师等。

5.数据维护。对面对象是系统管理员,属于后台管理。主要是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数据备份可以协助管理员备份系统所使用的网络数据库,当数据遭到攻击受到损坏时恢复数据库,提高系统模型可靠性。

五、结束语

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的建立,把学生实验预习、预约和对实验室的日常综合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规范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减轻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并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实验室对外交流与信息共享,使实验室更好地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不仅符合创新教育下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也为将来全面应用新理念下的实验室管理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平台 篇3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云计算 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 G5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09—0025—02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有高等教育的一般特点以外,还有自身的特征。由此,高等职业的教学管理也有自身的特点。如何构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现代化平台,是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不能简单地套用以学术教育为主的教学管理方式来处理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问题。

一、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云平台

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云平台是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教学管理平台,其含义有三:第一是云平台主要是为考虑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考虑教学管理特殊性而专门开发的;第二是云平台管理侧重于教学管理,而不是学校管理,所谓教学管理是指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的管理,为师生提供教学资源服务;第三是其技术实现基于云计算技术。它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它在技术上将网络计算、分布式计算、网络存储、负载均衡等传统计算机技术相融合,产生了新的应用形式,改变了服务提供方式。因此,云计算是网格计算的一种商业模式,它通过网络按需提供动态伸缩的廉价计算服务。

二、高职教学管理云平台的设计

(一)高职教学管理思想

教学管理要体现落实环节,提高质量,服务师生的思想。

落实教学环节包括建立教学秩序、制定行为规范、建立工作标准、执行规范和标准、评价规范和标准等重要内容。

提高质量包括确立正确的培养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践基地、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和第三方参与的质量评价体系。

服务师生包括为教师的工作提供“技术透明性”,所谓“技术透明性”是指将教师从计算机等专门技术细节中解放出来,让教师专心从事本专业教学,为教师的终身学习服务。

(二)高职教育管理的特点

1.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重点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教学要有利于岗位迁移能力的培养。

2.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要科学地处理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关系,应当采取“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范式。

3.高职教育具有开放性。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其学生应当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4.高职教育具有适应性。要适合区域经济发展和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要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

5.高职教育的教学要遵循工学结合的原则。要牢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而技能型人才是不可能靠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会的,必须在“做中学”。

(三)教学管理行为的抽象

要将教学管理纳入以云计算为技术基础的管理平台中,首要工作就是对教学管理行为进行抽象,使之与计算机的技术手段结合起来。

有不同的结论,本系统不作讨论,仅从系统实现的角度抽象为三大类:一是运行管理,二是计划管理,三是资源服务。

教学运行管理主要是解决一般日常教学环节的管理问题,如空间上分散的教学秩序维持、并发的学生评教及成绩查询、地理上分散的顶岗实习、巨量成绩的安全性等。

教学计划管理主要是解决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目标的相对稳定性与课程计划的岗位适应性之间的矛盾。如专业课程计划的提交、审批、实施、变更等。

资源服务主要目的是为教师提供海量教学资源,并将教师从技术细节中解放出来,为学生提供跨时间、空间的学习平台,并在技术上支持突发的并发访问,这是云计算的特点。

(四)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云平台要解决的问题

对问题的抽象并与技术手段映射是软件工程的一个重要任务。教学管理要处理的问题很多,性质各不相同,无法用统一的标准来细分这些问题,如果采取问题罗列逐步解决的办法,最终会导致系统只有功能,没有性能,不能达到实用的目的。因此,应该从前述抽象的三大行为中进行问题抽象,经过不断探索,这些问题应为规模性问题、并发性问题、分散性问题、一致性问题、安全性问题,与计算技术的映射关系为基于负载均衡的服务器集群设计、大量并发用户同时访问服务器、客户端采用多种模式跨平台接入服务器、基于对称和非对称加密算法对数据加密并向客户端提供云服务订阅。

规模性问题的解决: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现有学生人数15000人,教职员工1000人左右。教学环节如何落实,是每个教育管理者都要思考的问题。如简单的排课工作,目前尚无适当的排课策略来解决自动排课问题,本系统采取按管理角色进行复杂任务分解的策略。在教务处的统一规划下分解教学资源,各二级院系负责教学时间的分配,本系统的任务是检查冲突,而不解决冲突,解决冲突的任务由人的角色来完成。在这种策略下,本项目很好地解决了班级课表、教师课表中的棘手问题,诸如合班、分班、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分时上课,分段式、多学期排课等等看似无解的问题。

分散性问题的解决:高职教育要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每个专业的岗位特点具有多样性,比如旅游专业的实习实践、顶岗实习就要安排在旅游旺季,制造类专业的顶岗实习应当安排在企业订单充足的时候,师范专业的实习不能安排在假期等等。这是时间安排上的分散性,另外,地理上也具有分散性。高职院校这种专业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不可能希望全院有统一的教学安排。如何在这样分散的环境中实施有效的管理?本系统采取了云计算支持跨平台多形式通信的技术,用手机短信、互联网、电话等多种通信方式将学生、教师、管理者集中在一个平台上,在平台上运行教学管理规则,并由本系统自动运行。例如,当学生或教师一段时间之内没有完成实习日志或指导日志,系统应当以短信、E—mail、电话等形式向学生或教师发出提醒信息,如果没有反馈,系统应该考虑是否出现了更高一级的问题,例如安全问题。

并发性问题的解决:教学管理的并发性问题是指在短时间内师生均从事某一项具体工作,比如学生评教、成绩查询、在线学习、答疑、选课等。对系统而言,反映在对某一资源的突发需求上。本系统采取了云计算的思路,使用户的并发性需求成为动态的、可配置的,解决了并发性问题。

一致性问题的解决:主要是解决了成绩分发,教学计划执行中的一致性,避免因为各种变化的因素导致数据的不一致,相同专业的教学计划执行因人而异的问题。

安全性问题的解决:本系统采用云计算的思路,在数据存储、访问两个方面做到了安全可靠。

三、教学管理平台的技术实现

教学管理云平台的设想及整体设计由笔者提出,由武汉新宏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技术开发实现,并经武汉市科技局申报了成果鉴定,鉴定结果为国内领先。其功能已在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精品课程建设、顶岗实习、选课、在线学习等教学管理活动中运用。下面简要阐述教学管理云平台的技术实现思路,具体实现由软件公司完成。

平台基于REST(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和ORM(Object Relational Mapping)架构,采用云计算和ajax技术,使用json数据交换格式,提供基于因特网的包含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实践(顶岗实习)管理、网络资源建设、教学计划与运行管理、学生学籍和毕业去向管理、成绩管理、作业考试、智能选课与排考管理、招生就业管理、毕业设计管理、音频或视频或文本在线学习与辅导、短信平台和智能手机客户端等模块的教学管理云平台。

四、结论

通过对教学管理行为的抽象和对高职教育要解决的问题的抽象,找到技术解决办法,利用云计算技术特点,将各种技术手段融合到一个平台中,构建高职教学管理云平台,是教学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实践证明是可行的,高效的。

[参考文献]

[1] 黄若宏,向健极.基于REST和ORM架构的教学管理云平台[J].武汉市科技成果,2012,(5).

[2] http://baike.baidu.com/view/1316082.htm.

[3] 张为民,云计算:深刻改变未来[M].北京:科学出版社.

[4] MICHAEL MILLER(美),姜进磊;孙瑞志;向勇;史美林译,云计算[M].(原著名称《Cloud Computing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4.

[5] 刘鹏.云计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3.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平台 篇4

在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方面, 如何结合职业特点和贫困生自身特点, 做到物质资助、精神资助有效结合, 加强和改进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众多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民航经营管理学院在探索中努力, 通过建立以贫困生为主要成员的爱心服务队, 将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有效结合, 积极开展典型宣讲, 校内、外公益等实践活动, 促使贫困生在价值观、心理素质、生活信念、综合能力等多方面受到积极教育, 最终增强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也为开展好高职院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实践平台。

一、爱心服务队建构

爱心服务队全称为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民航经营管理学院爱心服务队, 是加强和改进民航经营管理学院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平台。爱心服务队经领导批准, 于2011年4月正式成立, 由获得学校各类奖 (助) 学金的民航经营管理学院在校贫困生组成的学生组织。其以“感恩”、“感激”、“感动”三感为目标, 秉承"爱心永驻校园, 真情奉献社会"的活动宗旨, 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其口号是“用心经营, 用爱管理”。爱心服务队队徽的含义是:“两个人手牵手、心连心, 代表了团结合作”;心形表明了我们用爱心凝聚成了爱心服务队, 背景的蓝色:“祝福我们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在蓝天下展翅翱翔!”爱心服务队按大、中、小队分为三级建制, 大队长由素质导师 (辅导员) 担任, 中、小队长由学生骨干担任。中队按专业设置, 各专业为一个中队, 小队按班级设置, 各自然班为一个小队。共8个专业, 分8个中队, 每个中队设置2名中队长, 大一、大二各1名, 名称统一为专业班级中队, 中队长共16名。小队按班级设置, 各专业自然班为一个小队, 名称统一为专业班级小队, 小队长共55名。

民航经营管理学院爱心服务队组织、指导所在学院获得奖 (助) 学金的贫困学生, 在每年的爱心服务月 (6月、10月) 、爱心服务日 (6月、10月的每周三) 参加多种形式的校内外公益性活动, 以促进校园和谐环境构建、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提高广大青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二、积极建设爱心服务队的具体实践

1. 典型宣讲活动

为了更好地树立贫困生的典型榜样, 在爱心服务队具体实践中计划每年邀请一些典型励志人物现场宣讲、播放励志人物事迹等方式让更多的贫困生参与到活动当中来, 帮助更多的贫困生重拾信心, 战胜眼前困难。如2011年10月, 邀请典型人物王昱人 (华师大2011级行政学与政治学专业学生, 曾获感动吉林十大人物称号) 、韩宁 (民航经营管理学院2011级电商专业在读学生, 陕西电视台《诉说》节目的某一期主人公) , 以视频+当事人演讲的形式进行宣讲。在两位典型人物的带动下, 在典型励志事迹的感染下, 爱心服务队全体队员都接受了一场生动的教育课, 激起了贫困生勇于面对困难的决心。

2. 校内公益活动

高职院校是资助体系的执行者, 贫困生是资助体系的受益者。高职院校有责任、有义务教育、引导受助贫困生体会诚信感恩的深刻内涵, 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有义务对国家、社会、学校、个人等的关爱做出积极回应。校内公益活动的开展为高职院校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实践平台, 使贫困生在主动参与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

爱心服务队在实践中积极开展校内公益活动组织贫困生参加, 锻炼了贫困生的语言表达、沟通等方面的能力, 形成互助友爱的健康人格。如结合大三毕业生, 大二实习生有大量学生离校的实际情况, 开展旧物 (书籍, 衣服、生活用品等) 回收的活动, 以达到资源共享, 低碳生活, 资源利用最大化的效果。在2012年6月, 组织爱心服务队队员, 开展以“友爱、互助、节约资源”为理念的旧课本 (专业书籍, 公共课书记、考试辅导用书等) 回收活动, 旨在充分利用同学们旧书资源, 发挥最大效益, 同时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献出自己的爱心活动。开展以“谨记考试纪律, 切莫因小失大”为主题的诚信考试宣传、联合签名活动, 使服务队成员和周围同学们都能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并学会将诚信融入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 真正做到诚实守信。

3. 校外公益活动

“把爱心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引导大学生将爱心内化为自身的良好品质、外化为爱心行动的有效方法。”爱心服务队在具体实践中, 通过开展校外公益活动, 使贫困生形成自觉奉献, 自觉感恩等责任意识加强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比如, 爱心服务队在每年的爱心服务月定期组织队员开展探访广州心慈养老院校外公益活动。广州心慈养老院是民航经营管理学院人文素质教育基地, 组织爱心服务队成员进行探访, 探访活动主要包含以下5个方面:安排服务队成员与老人的互动, 聊天、下棋等活动;帮助老人打扫清洁卫生, 晾晒被褥;给老人们讲述生活保健、养生之道, 读报等;聆听老人特别是革命老前辈追忆年轻时代的往事;才艺表演, 与老人们一起联欢。

三、爱心服务队实践活动的几点思考

1. 正确的教育活动方式是基础

高职院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物质资助是前提, 精神资助是关键。应结合学校实际, 充分调研贫困生群体的思想状况, 了解贫困生个体的具体情况, 不断创新方法、体制, 选择正确的教育活动方式, 通过开展典型事迹宣讲、校内外公益等实践活动, 给他们以爱心、信心和毅力, 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成长成才。

2. 引导主动参与是目的

爱心服务队各种公益性活动为高职院校开展好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多彩、切实有效的实践平台。组织公益性活动必须各班素质导师 (辅导员) 积极动员、大中小队骨干对活动的宣传两者相结合, 使贫困生从思想上给予足够的重视。活动初期可以先按照各中、小队轮流参与, 保证队员们全员参与, 使学生们在组织协调和交际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 后期应以队员们的主动报名为主, 强调主动参与性, 促使贫困生形成团结、互助、友爱的健康人格、团队意识。

3. 激励评价机制是保证

爱心服务队实践活动中正确的教育活动方式是基础, 正确引导主动参与是目的。同时, 对参与爱心服务队实践活动的贫困生, 正确的激励评价机制是爱心服务队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达到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爱心服务队应以学期单位, 定期召开队内表彰大会, 总结实践活动的收获, 综合考核, 并对爱心服务队各中、小队表现优异的先进个人, 给予公开地表彰, 颁发荣誉证书。通过正确的激励评价机制, 在他们内心深处自我产生一股强大的精神动力, 自我激励, 形成更有效的动力循环机制。

参考文献

[1]戴国立.爱心教育与校园和谐[J].中国青年研究, 2008, (3) .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平台 篇5

文章给出了高职院校软件开发技术专业教学实训平台的设计和实现方案。该系统采用SSH体系结构,实现了表示层和逻辑层的分离。该平台可以让学生完成模拟参与软件系统开发的全过程。通过该系统学生熟悉软件项目的规范化开发过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效率。

1 实训平台需求与功能模块的设计

1.1 系统需求

通过在实训平台上模拟参与软件系统开发的全过程,可以熟悉软件项目的规范化开发过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将实践开发所积累的经验和传统课程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从而能够灵活的应用平时所学的知识。同时仿真模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利用实训平台统一管理实训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实训平台中的实训由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组成。单项实训注重于软件开发环节中的特定阶段的练习,主要是完成模块开发。综合实训是让学生按照真实的软件开发流程系统的完成一个项目开发的全过程。

实训平台也要进行实训安排,并且对学生的实训全过程进行管理,包括实训成果、实训进度控制等内容。

1.2 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本系统由教学实训平台系统、文档管理系统、评分系统和知识管理系统组成。

(1)教学实训平台系统。在教学实训平台系统中,学生和老师的分工都是基于角色来划分的,学生可以通过教学实训平台模仿实际的开发过程,教师可以对实训项目进行安排与管理。通过和企业的合作,在本系统中会引入软件企业规范的开发文档和开发标准,保证学生在实训平台上进行实训时所用到的技术标准和开发流程是软件企业在进行软件开发中所真正用到的,提高实践过程的`有效性。

(2)文档管理系统。文档管理系统主要用来管理实训过程中的各种文档,包括教师所提交的各种项目资料和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所提交的项目文档。

(3)评分系统。评分系统主要是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成绩进行打分和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包括计算机对学生所完成的任务的客观部分的打分,和教师对任务主观部分的打分,通过教师和系统相结合的评估办法,对在学生在整个开发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并对成绩进行分析。

(4)知识管理系统。知识管理系统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查找到软件实训过程中的技术文档,获得系统的帮助。该模块是首先需要有资料完备的知识库,然后在实训过程中不断的积累的开发文档。同时为了提高知识检索的准确率,要能够对多个不同检索条件进行组合查询,对关键字能进行模糊查询,保证查询的数据量。最后在设计时还需考虑到当查询条件不严格时查询结果数量会非常大,这个时候对平台和数据库的负载都非常大,需要考虑到对结果的分段取出和显示。

2 实训平台系统开发技术

2.1 选用技术

本平台基于B/S(浏览器/服务器)结构设计,实现选用SSH(Struts+Spring+Hibernate)开源框架,框架的系统分为四层: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持久层和域模块层,能在短期内搭建可复用性好、维护方便的Web应用程序。其中Struts负责MVC的分离和业务跳转;Hibernate框架负责数据持久层;Spring负责Java对象的管理。分析时首先构建模型,然后将这些模型实现为Java对象,再编写的数据访问接口,并通过Hibernate来实现Java类与数据库之间的转换和访问,最后由Spring来管理Struts和Hibernate对象。SSH模型把业务逻辑层与持久层进行了分离。这样当任何一个部分发生改变时,对另外的层次都影响较小,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开发效率。本平台的开发后台数据库为MYSQL,WEB服务器选用的是Tomcat。平台的的运行环境为 Window XP以上,其他操作系统,如Linux也都支持。

2.2 开发工具

开发过程中主要使用的开发工具有:

(1)MyEcpliese8.6。它集成了很多针对WEB程序开发的插件,还对SSH的类库进行了集成,可以加快开发效率。

(2)Dreamweaver和AptanaStudio。它们有所见即所得的优势,用来写HTML和JAVASCRIPT代码。

(3)SQLYOG。因为MYSQl自身本没有带图形界面的管理程序,每次都需要编写命令行语句操作数据库,所以使用第三方的数据库图形界面的数据库辅助工具可以方便的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4)ROSE。用于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建模。

(5)Project。Project用于对进度进行控制管理。

3 实训平台系统开发

3.1 数据库的连接

在整个实训平台中,数据库的打开在系统中是很重要的,使用SSH框架连接数据库的字符串可以在applicationContext.xml文件中配置,增加了灵活性,保护了数据库的安全。

3.2 实训平台实现的关键技术点

在实训平台的开发过程中要重点考虑以下的一些问题:

(1)当用户同时登录数过多时,对服务器会产生较大的负荷压力,实训平台的并发性控制将变的格外重要,如何保证系统能在多用户的情况下稳定运行,需要仔细设计方案。

(2)评分系统中如何设计好评分标准,提高自动评分的准确率,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评分系统的作用是本课题的难点之一。可以考虑多学科的结合,把软件开发、软件工程等科目的实际技术结合起来进行评分设计。

4 小结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平台 篇6

【关键词】教育云平台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交互系统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C-0104-02

一、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学生素质不高加大了学生管理工作难度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高校实行了扩招。伴随着高校的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生源质量不高的问题,特别是高职院校。由于国情的原因,大部分家长内心都难以接受自己的孩子到高职院校去学习,这就使得在高考中分数没有达到本科线的学生相当部分选择回高中补习而不愿意到高职学习,这就加剧了高职生源质量的下滑。此外,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多样,有普通高考入学的,也有单招的、中职升上来的,他们的文化基础普遍较低,素质参差不齐,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反映了高职生源质量不高的现状。这些特殊性都给学生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对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学生多样化个性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特别是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他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我行我素,常常对家长和教师的管教置之不理。同时,由于心理素质较差、自控能力弱、容易受外界影响,他们的个性表现得更加强烈。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学生管理都不太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只是简单地命令与服从。对个性鲜明的高职生来说,简单的命令与服从更容易造成他们的反感,从而使工作很难推进。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三)网络的发展进一步加大了学生管理工作难度

高职生也属于社会的一个群体,他们更加活跃、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当前,计算机网络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由于网络信息具有丰富、快捷以及开放等特点,使得学生通过台式机、手机或者移动的平板电脑,就能很方便地连接到互联网上,从而轻松获知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网络中良莠不齐的信息时刻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可以说,计算机网络已经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以及习惯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高职生们更愿意通过QQ、微博、微信以及E-mail等新兴媒体的方式进行沟通。而且,通过新兴媒体进行沟通更加隐蔽,如果管理不到位,更容易出现问题。

此外,在计算机网络构成的虚拟世界里,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加突出、个性体现得更加明显。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很多高职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难以自拔,这使得他们缺乏与人沟通,久而久之,他们的心理就会受到不利的影响,容易出现精神上的问题。这些情况的出现,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给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虽然现在的计算机网络网络给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问题,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网络也是一个很好的师生沟通、交流的平台。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如果能有效利用这个平台,那更容易搭建起师生沟通的桥梁,这对进一步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二、教育云平台概述

(一)教育云平台的基本定义

教育云是首个把云计算技术运用到教育领域的专业教育平台。云计算辅助教育是一门计算机和教育相互交叉的新兴学科,它主要利用自身提供的、强大的计算能力来辅助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探索与主流学习理论融合的应用规律,为教育教学提供强大的资源共享以及各种教学的设计与管理等。整个素质教育云平台架构主要实现以云计算为架构、集中托管提供平台,资源共建共享摒弃信息孤岛,以学校教育社区为现有的教育网、校园网升级,为无网站的学校提供新一代教育网、校园网、班级网。教育云平台实现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跨平台使用并且手机短信支持联通、电信、移动全网覆盖。教育云平台主要为广大用户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综合素质教育云平台,平台中所有系统平台实现一码通及一卡通统管理,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教育云平台根据用户类型不同所提供的内容有所不同,主要实现个性化服务。

(二)教育云平台的基本功能

教育云平台提供了很多实用的功能,比如基于云的协作互动平台、在线论坛、在线文档、Wiki、Blog等。学生在辅导员老师的引导下,在教育云平台的环境下,可自主协作创建班级资源、班级动态、班级公告、班级相册、班级作文以及班级竟赛等栏目,利用这些栏目开展相关的活动,能有效拉近班级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同时,这些栏目也给家长参与班级活动建设提供了渠道,从而使家长参与班级的建设和管理成为可能。为学校、教师、家长、学生提供管理、教学、沟通一体化的服务平台。

教育博客便于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讨论,相互沟通,共同进步;还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在博客或微博里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孩子的父母可以随时关注孩子的成长,且培养学生具有思想,善于并勇于表现的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事务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工作,特别是高职学生管理,更具有重复、实践和复杂等特点。为了能更好地开展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建立更多、更好的管理平台,才能对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教育云平台的出现,为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研究和发展带来了契机。

三、基于教育云平台的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创新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教育、育人”,不断提升每一名学生的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使他们符合社会需求,成为生产一线的蓝领技术人才。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围绕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来展开。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为了把这一原则落到实处,高职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适应教育对象思想和行为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对于学生管理工作来说,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只有互动起来,才能使班级各方面的工作得到更好的开展。而通过教育云平台的互动系统,可以充分实现各个不同地理位置的校区之间信息的互通、全院各个班级之间的互通以及全院学生间的互通等多种交互功能。因此,该教育云平台的搭建可以为全校师生提供一个开放共融的班级交流互动平台。

具体来说,教育云可以为学校提供服务器支持,也可以帮助学校建设独立的校园社区,同时让每个班级都拥有自己的班级互动社区。在每个班级的社区中,每位学生都可以将自己对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或者自己的个人感悟和思考发到社区的论坛中。社区中的每一名成员都可以对所有的帖子进行回帖,这样就提高了班级成员的互动性。当代大学生渴望理解和尊重,特别是个性强烈的高职生,通过在网络虚拟社区中的发帖与回帖,班级社区中的每个成员都可以在网络的互动平台中平等的交流。这种方式能进一步提升班级同学之间的感情,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校园社区这个平台可以成为各班级文化建设的新阵地,实现师生间的零距离交流和班级事务的全方位展示,并充分记录学生在校园的成长点滴,同时也可以加强班级间随时随地的交流,让学生一起随时分享成长点滴。班级互动社区满足了教育信息化要求“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需求,同时教育云平台为学校搭建的“学校互动社区”是一个实现班班之间交流的平台。通过学校互动社区,学校可以新增校园动态内容、方便学校展示优秀教职员工的个体情况及班级活动情况,有利于学校开展校园思想品德建设,展示校园风采。同时,学校师生及家长的优秀博文也能通过该平台展示。

为了方便所有用户通过移动终端进行访问,还可以利用“教育云终端”的无线接入接口,搭建一个无线校园网络。通过该平台,每一位学生都能及时查询到自己的相关信息,比如所学的每门课的成绩、个人的档案、个人的综合素质考评成绩、学生月度评测成绩等。通过教育云平台,学生管理工作者可以轻松地创建和管理每个学生的虚拟学习档案,进一步提升工作的效率。

通过教育云平台,不仅能很好地对学生信息进行管理,还能进一步加强院内各系部的合作,从而在教学资源以及学生管理工作上互相学习和借鉴。在校园网接入教育云平台后,以学院教务处为主导,调动院内各部门,共同合作建立学校的教学资源库,实现校内资源共享和统一管理。搭建好的教学资源库支持校内跨班教学、同步广播、课程录像点播及实时课程录制等功能。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仍存在较多问题,给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对此,高职学生管理者应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到学生管理工作中,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又可以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从班级到学校到区域,充分利用教育云平台提供全校全班级范围的交流,同时提供共享平台和开放的观点,让师生友好互动,有效增强高职学生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曹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与对策研究[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8(1)

[2]戴海群,陶薇.做好高职高专班主任工作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

[3]陈志彬.关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工作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23)

[4]王建林,梁军刚,祝凤清.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J].山东高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5]董素玲.专业思想教育是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J].高等建筑教育,2003(2)

[6]罗峥.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

[7]蔡玉云.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浅谈[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1)

[8]艾丽.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探究[J].职教论坛,2013(2)

[9]石芳娟.智能手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浅议[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6)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1C0187)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平台 篇7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物流专业大胆实践“行业—企业—学校”三方共建专业等高职工学结合教育平台的多种实现形式,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

1 搭建高职物流专业工学结合教育平台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工学结合教育平台,是一座校企合作立交桥,需要进行全方位搭建。学院主要从人才培养模式平台、组织平台、工学结合实训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工学结合教育保障平台五个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1.1 搭建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平台

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根据物流人才需求日益细分的现状,提出“一专多向”的专业发展思路,实施“1+X”分流人才培养模式。“1”指1个平台,即物流管理专业基础平台;X指多个专业方向,具体包括由学校设计的“菜单式模块”和由用人单位设计的“订单式模块”。其中“菜单式模块”由学校设计,由物流运输管理方向模块、仓储与配送方向模块、企业物流方向模块组成;“订单式模块”由用人单位设计,如港口物流方向、国际物流方向模块等。从第三学期开始按专业方向进行分流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个性、兴趣选择一至二个“定单式模块”或者“菜单式模块”进行学习。

1.2 搭建高职工学结合教育组织平台

为深入推进工学结合,学院积极探索和构建“行业—企业—学校”三方共建专业的机制,成立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工作委员会,搭建高职工学结合教育的组织平台。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工作委员会由重庆市物流协会、市内七家知名物流公司和学院三方组成,负责落实专业建设、实习实训、师资培养、课程建设、就业推荐、项目合作等。三方充分利用物流行业和企业的社会资源及学院的办学优势,发挥协会的行业影响和协调作用,形成“三位一体”(“行业—企业—学校”)的产学合作办学模式。

在三方共建专业的框架下,学院先后与多家物流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与重点合作单位在物流管理专业教育领域的深度合作,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用人的零缝隙对接,按照企业要求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

1.3 搭建工学结合实训平台

工学结合的实训平台由各类专业实训中心、实训基地构成。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在校内投入300余万元建成的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现代物流实训中心”,功能齐全,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物流操作技能实训平台;通过与合作物流企业在其生产作业场地共建专项物流实训基地,保障了学生练在职场、学在职场。

1.4 搭建高职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高职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主要是在聚合社会公共资源的基础上为同行和顾客群提供共享型的公共服务。学院主要进行了以下四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1)积极为兄弟院校、企业提供资源共享平台。学院现代物流实训中心面向兄弟职业院校开放,学院牵头建设物流教育网站,为兄弟院校和物流企业搭建资源和人才供需的平台。

(2)利用行业搭建平台,与企业密切合作。学院积极参与行业活动,担任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电子商务与物流专业协作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物流协会常务理事,切实履行职责和义务,充分发挥行业的桥梁作用,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开展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3)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争取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学院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争取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如协助市教委对重庆市物流类专业基本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协助市外经贸委参与筹备重庆市第二届市长国际经济顾问团年会,参加物流发展规划专题研讨等。学院先后被市劳动局确定为高技能物流人才培养基地、被市教委确定为中职物流师资培训基地。

(4)加强与香港及境外院校的合作交流。学院多次派人到香港职业训练局、澳大利亚TAFE学院、德国的物流学院进行考察学习,了解发达国家和地区物流专业的教育情况,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职教经验。

1.5 搭建工学结合教育保障平台

工学结合教育的顺利实施,离不开资金、政策等保障措施。

学院在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方面给予了充分的资金保障和政策保障,目前为该专业已配套投入资金近200万元,规划在二、三期建设中再配套投入600万元人民币;优先资助专业教师到国内外交流、学习、培训;出台系列文件提供政策保障,通过制定《教师到企业参与实践活动的管理办法》等政策,促使教师回炉到行业、企业锻炼,不断密切校企关系。

2 搭建高职物流专业工学结合教育平台的思考

高职工学结合教育平台的搭建和作用的发挥,需要各方密切配合,尤其学院方在资源的聚合和共享方面要发挥主动作用。学院搭建高职物流专业工学结合教育平台的成功经验,提供了如下启示:

2.1 增强专业实力,才能更好地发挥资源聚合效应

有为才可能有位,有位更需要有为。一个专业的生源规模较大、人才培养质量较高、师资力量强、实训条件完善,才具备较强的示范辐射能力和社会认同度,行业、企业、同行等相关资源才容易聚合在专业载体周围,形成聚合效应。

学院以物流管理专业为载体,以中央财政支持项目现代物流实训中心为平台,先后被确定为高技能物流人才培养基地和中职师资培训基地,惠及周边10余所高职学院和市内数十家中职学校,为市内外用人单位输送了大批急需人才,学校承建的物流教育网为全市物流教育单位和用人单位搭建了一个公共信息平台。正因为如此,大批同行愿意支持配合,一些有影响的企业愿意合作。

2.2 构建利益共同体,才能保障工学结合教育平台见实效

合作企业在为学生提供工学结合教育平台时,除了履行社会职责的考虑外,合作能够为企业带来多少直接或间接效益,是合作能否持续和见实效的关键。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必须构建合作利益共同体,让双方或多方均能够在合作中分享更多的利益。

学院在与相关企业合作时,以企业需求为主,主动提出“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企业”并付诸实施,在企业业务繁忙需要用人之际,校方积极协调教学安排,协助挑选符合要求的学生,保证企业的用人所需。合作企业在合作中分享到利益的同时也巩固了合作基础、扩大了合作的领域。一些企业在尝到校企合作的甜头后,会主动接洽学生实习或招聘学生的事宜。

2.3 树立错位竞争、共谋发展的指导思想,才能发挥好公共平台的作用

树立合作基础上错位竞争、共谋发展的指导思想,才能跳出同行相妒的怪圈,主动让同行或顾客群分享工学结合教育平台资源,发挥好公共教育平台的作用。

一个学校及其某个专业的发展,不是真正的发展壮大,只有区域职业教育水平得以提升、行业需求不断增长,才是真正的发展壮大。学院在专业定位方面,力求错位竞争,独辟蹊径,在大家都还没有顾及的“企业物流”领域挖掘空间,在市外开辟实习就业基地。

总之,搭建区域性高职物流专业工学结合教育平台,为培养、储备紧缺型高技能物流专门人才、引领地区高职教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摘要:搭建高职物流专业工学结合教育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功能。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在搭建高职物流专业工学结合教育平台方面大胆实践,成效明显。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教育平台,资源共享平台

参考文献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平台 篇8

一、常州高职教育园区艺术设计专业“专接本”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之所以想通过建设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这种方式来解决目前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专接本”教学方面所暴露出的问题, 是因为当前这五所高职的地理优势决定的, 五所高职聚集于一个教育园区, 院院相通。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优势也是因为接本的学校之间存在衔接。建设常州高职教育园区艺术设计专业“转接本”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之所以必要, 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 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专接本”招生生源不足所带来的负面问题, 需要建设教学资源共享平台。通过了解, 发现各个高职院校都有类似的问题。比如每个高职院校在“专接本”的招生中, 会有好几个本科院校的几个专业在同时招生, 但开办的前提是有人数限制的, 不达到人数, 就只能合班才能开课, 否则就无法开班。如果当年招生情况不好, 几个专业就只能合成一个专业来开班, 这样就导致该学校一些设计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学习其他的设计专业, 相当于夸学科或者跨专业。学生跟不上来, 教师上课进度缓慢, 困难重重, 学生的负面情绪比较严重。一旦学生有负面情绪, 下一步的招生就更加困难, 这就陷入了一种逆流。

其次, 常州高职教育园区内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专接本”教学资源现状要求建设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教学资源包括很多, 师资、软硬件设备、教学环境、良好的教学管理等等。各高职自己单干“专接本”, 生源的影响除了带给学生负面情绪外, 也会导致教师的队伍跟不上来。由于之前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大量扩招, 各高职都面临着学生多, 教师严重不足的现状。每个高职维持自身的教学进度都比较吃力, 还要腾出力量发展“专接本”, 这对每个高职都是一个压力。高职中能担当“专接本”课程的教师资源也并不富裕, 有很多老师的个人水平, 还不足以担当本科课程的重任, 强行要求一个不合格的老师去给“专接本”的学生上课, 会给学生一种敷衍的感觉, 接下来的“专接本”招生和发展任务就慢慢走向死胡同。

再次, 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专接本”教育中的高成本、低效率的解决有赖于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高成本主要高在无论“专接本”的人数多少, 都需要一套专业的教学管理和教育班子来为“专接本”服务。由于“专接本”的这种体制属于继续教育的范畴, 与全日制的专科生在管理上和教学进度上都有所区别, 因其特殊性, 需要专门的人才来管理。教室、教学器材、管理人员、师资等的配备, 而这一切的配备可能仅仅是为了学校十几个或者几十个学生服务, 这就直接导致了高成本和低效率。

从上面的几个方面来看, 艺术设计专业“专接本”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有利于完好的解决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专接本”教育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

二、常州高职教育园区艺术设计专业“专接本”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可行性

1.方便的地理位置。各高职在一个共同的教育园区内, 方便学生去任何一个校区学习;也方便教师去任何一个校区上课

2.共同的接本学校。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选择要接本的本科院校都相同, 如南京艺术学院、江南大学等。在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上一致。便于建设共享的教学资源

3.共同的目标。在艺术设计专业“专接本”的发展上, 各高职有着共同的目标, 要致力打造好这个教育平台。

4.各高职的资源优势可以做到互补。每个高职自身在发展中, 在硬件和软件的发展上, 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有利于建设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做到资源优化。

三、如何建设常州高职教育园区艺术设计专业“专接本”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1.保持各高职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专接本”招生自主、管理自主以维持各高职自身权益。各高职对每一届的“专接本”学生, 配备专业教室、专门的班主任进行集体学习管理。成立常州高职教育园区艺术设计专业“专接本”管理委员会。

2.根据高职教育园区内所有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选择的学校和专业进行分班组合, 配备各高职学院班长。课程根据各高职自身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来分配授课的地点, 学生没课期间在自己的学院学习, 有课的时候, 就去课程所在学校上课。

3.根据“专接本”本科院校对师资要求、以及课程内容对师资的要求, 由常州高职教育园区艺术设计专业“专接本”管理委员会对各高职符合师资要求的教师发出邀请, 采取公开竞聘的方式, 选择优秀的教师担当课程教师, 以保证优良的师资队伍。

4.常州高职教育园区艺术设计专业“专接本”管理委员会由各个高职学院分别配备人员, 这些人员可以身兼两职, 即既管理本院的“专接本”, 也管理高职教育园区内所有的“专接本”, 以减少成本。也可以请专门的人员来管理学生的上课时间地点, 以及教师人员, 负责考试等等。

5.委员会成员的工资以及教师的课时费, 由各高职共同承担, 其承担的比例根据各高职招生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 由各高职每年缴纳一定费用给委员会来共同支付管理委员的工资和教师的课时费。

四、常州高职教育园区艺术设计专业“专接本”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价值

1.方便管理。各高职只需要负责招生, 负责管理招入进来的

《新闻编辑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王芹 (东莞理工学院文学院广东东莞523808)

摘要:《新闻编辑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亦称为“务实编辑学”, 其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而随着新媒体技术和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 《新闻编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应随时代变化而变化, 设计一套科学、系统的切合实际的新闻编辑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新闻编辑培养目标体系, 显得十分迫切。本文就新闻编辑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并针对其应用性教学提出一些改革建议。

关键词:新闻编辑学;实践性;应用性;教学;改革

一、《新闻编辑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新闻编辑学》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内容覆盖面较广, 涉及从宏观的整体报纸的版式风格设计到微观的选稿、组稿、制作标题、排版等。同时, 随着广播、电视、网络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 新闻编辑的业务又朝着新媒体方向发展。因此, 新闻编辑逐渐从单一的传统文字编辑向多媒体形式并存的编辑方向发展。然而, 面对多元的编辑实务的深入与发展, 在《新闻编辑学》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教学上存在明显的不足, 如教学理念落后于实务的发展, 对新闻前沿实践关注较少等。下面就《新闻编辑学》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一) 教学理念滞后于实务发展

目前, 《新闻编辑学》课程的教学仍存在理论脱离实际、“学”与“用”脱节的问题, 课程教学较多地停留在纯理论教学

学生日常生活状况, 以及提高良好的学习环境即可。学生在“专接本”的课程学习上有专门的管理员委会管理。真正做到管理与教学分开, 方便管理。

2.有利于招生。由于“专接本”开班上课的人数有一定要求, 低于这个人数, 该专业方向只能和其他专业方向合班上课, 导致很多学生被“跨专业”, 这样的怨声会影响下一届的招生, 也影响学生未来的专业发展和工作方向。

3.利于教学资源优化。基于上面各高职在专接本的培养和招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巧妙利用现有的常州高职教育园区这样一个大环境, 将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专接本”课程教学资源共享起来, 共同打造一个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因为是处在高职教育园区, 这里的常州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虽然各办各的高职, 但是处在一个共同的园区, 方便学生去不同学校学习。还有一个很好的优势, 各高职学生专接本的本科学院校相同, 比如江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 都是学生共同的选择, 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一致, 更方面联合培养。课程教学资源共享既解决了各高职教师资源不富裕的问题, 也解决了为了开班, 强行要求学生组班的现状。比起十几个学生一个任课老师, 二十几个学生一个班是比较理想的, 节约大量课时费。集中教学资源管理, 几份钱要做的事情, 一份钱就能做好, 为各高职节约大量资金。最大限度的利用各高职自身的硬件设施优势, 避免花钱重复购置。

4.提高效率, 节省人力。学生的管理和教学分开进行, 各高职可以花更多的精力去管理“专接本”的学生, 把更多精力放在招生上。也不影响各高职学院自身的发展。

5.利于品牌推广。随着模式的成熟和正规化, 常州高职教育的层面, 而较少落实到学生的实务编辑与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上。对于大多数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而言, 新闻编辑教学更多地停留在对文字、信息、理论、概念的分析与探讨, 而较少关注当今日益竞争的媒体环境的需要, 课程教学也缺乏翔实的案例教学与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最终导致学生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 但创新能力与灵活应变能力不足。另外, 教学过程缺乏有效的互动, 《新闻编辑学》课程的填鸭式教学忽视了学生对知识和信息能力的能动吸收能力的培养, 最终导致学生对多变的信息资源缺乏认识、有效选择以及灵活应对。再者, 课堂上缺乏互动性的案例讨论教学, 导致一大批学生失去对新闻编辑学知识的兴趣。

(二) 传统的新闻编辑教学对当今新闻前沿实践的关注不足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以及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的深入发展, 新闻编辑业务也呈现多元化趋势, 如今单一的传统媒介新闻编辑已不能满足时代需求, 而传统的新闻编辑教学实践缺乏对新兴媒体 (如手机媒体、网络媒体等) 编辑实践的重视[1];新闻学教材“视角偏窄, 重视由上而下的传播流向, 传播者本位的倾向比较明显”[2], 这些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较差, 视野狭窄, 无法适应实际工作中对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

二、关于《新闻编辑学》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的若干探索

基于以上对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的分析与讨论, 本文认为, 《新闻编辑学》作为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 应注重研究新闻编辑工作方法和技巧,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力性, 以

园区艺术设计专业“专接本”这一教育模式容易产生品牌效应, 便于当作品牌推广。也能有利于各高职自身的高职招生, 吸引那些想读本科, 却考不上本科而选择来这里的高职学习的学生。

常州高职教育园区艺术设计专业“专接本”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为接下来的艺术设计专业“专接本”招生开拓了一条更新更宽广的大路, 甚至会吸引很多想读本科, 却考不上本科而选择来这里的高职学习的学生。这也为高职的招生带来意外的收获。常州高职教育园区艺术设计专业“专接本”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 有利于常州高职教育园区艺术设计专业“专接本”品牌形象的推广, 能更好更完善的发展这一教育形式。

摘要:在当前生源竞争激烈的情况下, 一个拥有完备“专接本”教学体系的高职也能成为增强其竞争力的有力工具。在具备良好地理优势和科学的管理条件下, 无论是从成本还是最终产生的效果来看, 几所高职共同发展艺术设计专业“专接本”的力量远胜于单独一所高职的发展。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有利于“专接本”教育的良性发展, 能节约资源, 学校与学生双向互赢。

关键词:高职,专接本,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艺术设计

参考文献

[1]陈炳和熊威《常州大学城专科、本科层次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对接的途径选择》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8月第4期第11卷.

[2]杨贤超《从零开始的探索—高职院校“专接本”工作的思考》职业教育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

[3]董新伟《关于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形势思考》辽宁高职学报, 2007.

[4]赵伯庄《高等职业教育的“专接本”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北京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 (2005-2007) 研究报告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平台建设研究 篇9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平台

创业教育是为培养学生创办企业、推广商业活动等过程所必需的各种综合能力的教育,从而使学生从单纯的求职者转变为岗位事业的创造者[2]。创业平台是指为推进创业活动建立的组织、服务和制度三者相互作用而共同构成的系统,从而将创业者、机会和各种资源有效结合在一起,为创业者提供必需但不容易获得的服务和信息,降低创业成本,提高创业的成功率[3]。针对高职院校,本文将创业教育平台定义为实现提高高职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教育目标而构建的各类平台。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平台建设的背景

(一)理论背景

近年来,我国学者越来越重视创业领域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创业环境、创业压力、创业团队、创业能力等方面,但创业教育平台的研究还是相对较少。创业教育平台仅限于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并没有深入研究创业教育平台的构建。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同创业教育平台的构建,不能只进行简单的课堂式创业教育,更要进行社会实践式创业教育,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提供实践机会,调动学生参与创业积极性。马永斌、柏(2015)提出了“大学—政府—企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网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大学、政府和企业是利益相关体,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4]。黄本笑、黄芮(2014)认为,要建设软、硬两个平台,而软平台主要包括社会文化基础、政策支持和法律保护等,硬平台主要是创业活动所需要的硬件设施。刘化波、王云龙(2011)认为,在校大学生创业平台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创业教育培训平台和创业支持平台。李丽芳(2010)的创业教育平台,则由创业教育主体、创造价值链、资源平台以及创新环境四部分组成[5]。

(二)现实背景

自高等职业教育以来,我国高职院校普遍面临着同类学校多、生源少、人才培养与本科同质化、在就业市场没有竞争优势、学生就业难等问题。为了解决本校学生的就业问题,很多高职院校通过推动创业促进就业,但是高等职业教育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研究时间尚短,经验不足,水平还有待提高,虽然某些高职院校也提出了一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方案,但是总体来说其专业性、科学性、系统性还需要检验。但随着我国高职院创业教育的大力开展,创业教育的成果初见成效。

三、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平台的构建

(一)创业教育理论平台

1. 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课堂教育。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既涵盖创业理论、创业风险、创业政策与法规等“创业学”内容,也包括市场经营和企业管理课程等基础性课程[6]。如果所有课程都开设将会大量占用有限的教学课时,影响创业教育的实施效果,所以要根据“适用和实用”的原则,开发分专业的创业教育教材,将创业意识与技能培养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另外,由于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更贴近应用,实训条件相对完备,学生实践能力较强,而本科院校的学生往往更注重理论性。所以,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如果高职院校能够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相对于本科院校具有一定的优势。

2. 创业教育讲座。

创业教育讲座是创业课堂教育的重要补充。高职院校在知名校友、高级教授、社会资源方面比不上本科院校。但高职院校与企业的互动更为频繁,学生的创业激情更高;高职院校还可以邀请技术、税务、法律等各个领域的专家来校讲学,把最前沿的科技技术、最及时的信息和最关键的创业因素传授给学生。此外,将本校创业成功的学生作为榜样,邀请他们现身说法,讲述他们成功的经验和遇到的挫折。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

3. 在线创业教育。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职院校创建创业教育平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工具,让创业教育惠及更多的学生。因而,高职院校可以立足本校的优势搭建一个关于创业的网络平台,分享与创业相关的在线课程,学生在平台里面留言,教师及时答疑,发布政策走向。只要考虑创业的学生都可以通过上这个网站,从这个网站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在线平台能够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比课室学习更具灵活性,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即使在家里,也可以在学校的网络平台上了解创业知识,把握创业的最新动态。

(二)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1. 依托校内资源,进行创业实践。

围绕创业协会、创业社团等学生组织,积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创业大赛等竞赛。对理工科专业背景的学生,提供专业的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重点实验室,极力促成科技成果转化为创业成果。对在校内创业的学生,提供各种优惠政策。通过搭建校内创业平台,让学生了解创业,有机会参与创业,扩大创业覆盖面。

2. 校企结合,进行创业实践。

大多数高职院校可以开拓社会资源,推动校企联合搭建平台,在校内外建立一批孵化基地、科技园、实习实训基地,对有意识和有意愿创业的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理论渗透、创业技能提高等实习、实训项目,选择有创业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或与创业相关的行业骨干企业、创业基地,建立不同类型的创业实习实训平台[7]。

3. 围绕新兴产业和互联网领域创业,进行创业实践。

以电子技术、新材料应用、生物科技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依然面临较大的人才缺口。高职院校可以依赖自身的优势,抓住时代机遇,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新兴产业发展。另外,互联网为各个领域、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成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载体,将掀起大学生创业的浪潮,是实现大学生创业梦想的强大武器。

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平台实现路径

(一)搭建创业竞赛平台

高职院校要关注创业大赛的各类信息,对有创业意愿和好项目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配备专业教师,对获奖的项目在创业大赛结束后要进入实际运作阶段,使创业大赛项目产生实际的意义。创业竞赛能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检验创业教育成果,从而推动各校创业教育水平的提升[8]。

(二)搭建创业实践基地平台

高职院校应整合和改善大学生创业园的物理空间,拓宽创业孵化基地的面积,建设较为完备的创业服务体系。在创业项目信息提供、经营模式设置、市场应用推广、资金筹措支持等方面给予保障,完善创业孵化基地的功能。加强各高校创业园的互动与合作,促成大学生创业实践从封闭校园经营模式进入开放的市场竞争模式。

(三)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大学生创业的真正意义是将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应用于新的生产领域,为社会创造财富和价值。高职院校要特别注重发挥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作用,提升创业教育平台建设的实效性。据有关机构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中国高校真正能够实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比率还不到10%。“科技成果少、转化率低、推广难度大”,是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9]。因此,对于有科研成果或专利的学生,高职院校要鼓励他们大胆进行创业尝试,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五、结语

尽管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师资队伍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其中的不足,高度重视创业教育,着力构建高效的创业平台。最近几年,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高职院学生创业的政策。因而,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学生投身到创新创业这项伟大的事业中,成为我国实现创新型国家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摘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平台的搭建乃当务之急。立足于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平台建设的背景,提出要同时构建创业教育理论平台和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两个平台,并找到具体的平台实现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平台建设,实现途径

参考文献

[1]王鉴雪,杨兔珍.高等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3):26-28.

[2]童晓玲.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3]韩信传,王伯良.我国创业平台比较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5):123-125.

[4]马永斌.生态网——大学、政府和企业的创新模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51-54.

[5]李丽芳.基于创造力价值链的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构建[J].现代教育管理,2010,(11):126-128.

[6]刘化波,王云龙.普通高校大学生创业平台建设[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4):102-103.

[7]曲秀琴,吕秀丽.构建“多维度”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研究与实践——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新思维[J].科技创业家,2013,(19):180-181.

[8]黄兆信,王志强,刘婵娟.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之维[J].教育研究,2015,(2):59-157.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平台 篇10

1 系统功能

学分银行系统的用户主要有四种, 分别是系统管理员, 教学秘书, 学分监管员和普通学生。对于不同的用户学分银行系统所实现的功能不同。管理员可以实现添加学员、其他管理员、教学秘书和学分监管员, 可以上传和修改学分转换协议;教学秘书可以查看学生的选课信息, 添加和修改学生的成绩, 添加和修改学生的课程信息;学分监管员实现对申请学分转换同学的申请协议的审批, 对非学历证书学分转换进行审批并查看学分转换协议;普通学生可以在此系统上查看系统的开课课程信息并选择自己要上的课程, 当课程获得相应的成绩后, 可以查看学分转换协议并对可以进行学分转换的课程进行学分转换申请, 在申请学分转换后规定的时间内可以取消学分转换申请, 学生也可以查看相应课程学分转换后的学分。通过此平台学生也可申请学历证书的学分转换。

学分银行涉及到不同类型的用户, 数据量较大, 参考其他系统, 根据需要将学分银行系统分为前台服务系统和后台管理员系统。后台管理员系统主要是管理员的操作界面, 包括学员管理, 管理员管理, 其他用户管理, 学分互认协议的操作, 密码维护模块等, 其具体描述如下:

1.1 学员管理模块

主要包括添加学员和删除学员。添加的学员信息包括学员的学号, 姓名, 性别, 生日, 所在学校, 所在专业及联系方式等。

1.2 管理员管理及其他用户管理模块

添加删除系统管理员。对于其他用户管理主要是指对教学秘书与学分监管员的添加删除, 在这里由管理员为其他用户设置系统的登录名与密码。

1.3 学分互认协议管理模块

由管理员添加或删除修改学分转换协议, 学分互认协议以word的形式保存在服务器数据库指定的文件夹中, 当管理员添加了学分转换协议后, 其他用户可以下载并查看学分转换协议。

1.4 密码维护与退出模块

密码维护模块为管理员修改系统登录密码, 退出模块为退出登录到系统登录界面。前台服务系统主要是系统用户的操作界面, 系统用户包括教学秘书, 学分监管员和学生, 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定登录后系统界面的不同。

(1) 教学秘书登录后对应的功能模块为课程管理模块, 学员成绩管理模块, 密码维护与退出模块。其各模块功能如下:

课程管理模块:教学秘书登录后可以添加和删除课程, 其中课程信息包括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课程类型, 课程学分, 课程学时, 课程考查方式, 是否可以进行学分转换等。学生成绩管理模块:查看学生的选课信息, 教学秘书可以添加和修改学生已完成的课程的成绩。密码维护与退出模块:密码维护模块为管理员修改系统登录密码, 退出模块为退出登录到系统登录界面。

(2) 学分监管员登录后对应的功能模块为学分转换审批模块和密码维护与退出模块。学分监管员登录后可以查看学分转换协议, 查看学生的学分转换申请, 根据学分转换协议对满足要求的申请进行批准并转出学校, 提交转入到对应学校的学分监管员。

(3) 学员登录后对应的功能模块为选课管理模块, 学分转换申请模块, 密码维护与退出模块。其各模块功能如下:

选课管理模块:学生每学期在规定的时间内登录后可以浏览学校的全部课程信息, 根据自己的专业需要及兴趣选择自己需要上的课程, 也可根据需要删除自己选择的课程, 当课程结束并参加完考试后, 教学秘书会根据考核添加相应的成绩, 学生可以通过此模块查看自己的成绩并查看课程是否能够进行学分转换申请以及进行学分转换后的标准学分是多少。学分转换申请模块:学生在此模块可以查看自己的课程哪些可以进行学分转换, 并提交学分转换申请, 学分转换申请包括申请人的信息, 申请转换的课程信息, 转入学校的信息。学生一旦提交学分转换申请, 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撤销申请。学分监管员根据申请的情况进行审批并决定是否拒绝申请或转出学校, 学生可以通过此模块查看学分转换申请的实时处理情况, 通过此平台学生也可申请分学历证书的学分转换。

2 系统架构

本文所述系统的四类用户通过在线Internet访问学分银行服务器, 服务器接收请求指令并从数据表中提取数据, 然后反馈给用户, 其物理架构如图1。

系统采用B/S结构, 分为三个层次:表示层、功能层、数据层。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表示层即客户端, 客户端只需安装一个浏览器, 如Internet Explorer即可, 它的任务主要是通过浏览器向第二层的Web服务器发出服务请求, 并接受来自服务器的主页文件, 并在浏览器上显示处理结果, 浏览器实际上就是一个将标准语言转化为界面的解释器。功能层即Web服务器, 系统的应用程序全部集中在服务器端, 主要通过运行应用程序接受客户端的请求, 并将其转换为SQL语句, 通过ODBC或其他方式传给数据库服务器, 而后等数据库服务器将数据处理的结果提交给Web服务器, 再由Web服务器将返回的结果用HTML文件格式传回给浏览器。数据层即数据库服务器, 连接Web服务器与数据库, 其任务是接受来自Web服务器对数据库操作的请求, 实现对数据库的查询、修改和删除等功能, 并把运行结果返还给Web服务器。

3 结语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 学分银行管理系统将不断完善, 功能将更加全面和便捷, 将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为现代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提供应有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李艳岭.浅析成人高等职业教育自学考试制度[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 2012 (3) .

[2]牛立薇.试论成人高等职业教育自考学分银行模式[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 2012 (12) .

上一篇:资本主义文化管理下一篇:结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