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制造业

2024-06-22

通信制造业(精选九篇)

通信制造业 篇1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从单一的企业角度来看, 是指企业通过改善上、下游供应链关系, 整合和优化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 以获得企业的竞争优势。

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的有效性管理, 表现了企业在战略和战术上对企业整个作业流程的优化。整合并优化了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的业务效率, 使商品以正确的数量、正确的品质、在正确的地点、以正确的时间、最佳的成本进行生产和销售。

2 通信终端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特点

通信终端制造业的供应链管理与传统制造业的供应链管理更为复杂, 分工更细, 节点更多, 要求更高。其特点主要分为以下三点:

2.1 产品类型和层次的多元化:

通信终端制造业提供给客户的不单单是单纯的设备, 它其实是应客户需求打造的一系列解决方案, 由硬件、软件以及服务组成, 其中软件的稳定性以及服务的及时性才是整个产品的重点。由于此类销售的特殊性, 便造成了制造中半成品以及原材料的多元性, 各种半成品的数量可达几十甚至上百种, 原材料的种类更是能达到上千种。并且多个企业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 必须协作设计、开发、交付同一个产品, 这也为供应链管理带来了交期长、多角色商务合作、技术集成等方面的问题。

2.2 不断新增的客户需求

通信终端制造业不同于传统制造业商品, 将产品销售到消费者手中然后做好质保以及售后就可以了, 由于客户的需求是随科技的演进而不断增加的, 因此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地设计、升级以满足自身产品能达到客户的最新要求, 这也对供应链管理有了一个新的要求, 必须随时整合上下游资源, 协调各合作伙伴共同达到客户的要求。

2.3 极为快速的技术更新

为掌握自主知识产权, 行业内企业均对研发重点投入, 促使行业具备了技术迅速创新的特点。此外, 下游行业的新业务需求变化很快, 尤其是电信运营商为保证竞争优势, 向各种细分客户群提供专门的业务支撑, 也推动通信制造业不断更新其产品特征和内容。

3 通信终端制造业供应链管理问题与难点

3.1 库存控制和成本控制问题

由于通信终端产品更替周期较短, 使得原材料以及部分半成品的库存难以把握, 库存较少容易影响大批量生产的交期, 而库存较多时会因为产品的升级而成为呆滞物料。特别是产品研发初期由于器件的选型都不是很确定, 更会造成多品种、多数量的物料废弃情况。并且在我国大多采用人工成品核算, 而此核算只能计算产品成本, 不能精确计算零部件成本。成本费用分摊很粗, 并且研发人力成本难以计算, 所以作为通信终端制造业成本核算与控制是十分突出的问题之一。

3.2 通信终端制造业应变能力相对较差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级世界, 市场瞬息万变, 需求多样化。按订单装配、制造、设计、定制, 品种规格繁多, 生产、采购异常复杂。这是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 只有动态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 才能适应千变万化市场和客户定制化的要求。

4 供应链管理优化策略

4.1 从战略角度重视市场预测

市场预测是连接市场销售以及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环节, 尤其在通信制造业里面更为突出, 因为通信制造业所生产的产品具有极强的客户化特征, 即该行业的成品一般为按需装配, 无法像汽车、家电等行业可预先生产大量相同的产品后再设法销售。因此这就要求有极其准确的市场预测, 不然就会造成大规模的原材料、产成品的呆滞和废弃。

单就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内部的供应链运作而言, 市场需求预测已成为供应链前端的指导性环节, 但很少将需求预测提高到企业经营战略的高度, 没有充分认识到预测工作需要企业内外部的广泛合作, 尤其是销售部门应在预测工作中承担相当重要的角色。

特别对于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而言, 其承担成本压力的能力弱于同行业大型企业, 而又比小型企业拥有更多的产品种类, 更加需要谨慎平衡争夺市场与控制成本风险之间的关系, 市场需求预测不但应作为企业的大事, 而且也比大型企业更容易实现跨部门协作。

4.2 加强供应链成员企业间的合作

在通信设备供应链中, 不但要求各企业之间的联系紧密, 而且需要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紧密联系。供应链管理通过企业之间的合作, 共同开发和分享市场机会。随着合作形式从收集信息到制定决策的不断提高, 合作程度与信息共享程度不断增加, 所产生的经济价值也会增加。据调查, 企业之间进行了合作, 就会使销售收入稳步上升, 供货时间大大缩短, 原材料成本大大降低。

4.3 建立有效的集成信息共享系统

在传统的供应链流转中一般包括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概念, 不过深层次的供应链流转中还应包括控制流、决策流、价值流和知识流。一般在大中型企业中建立集成信息共享系统中都是以MRP (物料需求计划) 或者ERP (企业资源计划) 为主, 但此类系统的主流模块和架构思想源于国外生产模式和市场环境, 即使在国内进行二次开发式的本地化工作, 但相对于中国更加无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企业更加脆弱的抗风险能力, 其适应性仍不能令人满意, 所以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 应利用企业自身的力量建设辅助的外部信息系统, 与MRP/ERP主系统集成, 才能较为理想的达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杨云霞沈厚才:基于项目的通信设备行业供应链管理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试论通信设备制造业供应管理的优化 篇2

关键词:通信设备制造业;企业管理;通信设备;供应链

管理活动是时代发展的产物。然而,管理活动真正形成为理论,却是在工业企业产生之后,工业企业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这就是一种优化。

自从加入WTO后,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规模越来越大,使得管理工作不断复杂,仅仅凭借个人的经验管理企业已不能适应企业管理的发展与需要,本文将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实际管理情况分析通信设备制造业供应管理的优化。

一、通信设备制造业

制造业是指经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后成为了新的产品,不论是动力机械制造,还是手工制做,也不论产品是批发销售,还是零售,均视为制造,通信设备中的各种制成品零部件的生产就是制造。通讯设备包括无线产品、网络产品、终端产品三大产品系列,但在通信设备制造工地,把主要部件组装成线路、网络设备等组装活动,均列为通讯设备制造活动,从事这个活动的行业就是通信设备制造行业。

二、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特点

1市场需求复杂。通信设备市场需求一般可分为电信级需求和企业级需求。相比企业级需求而言,电信级需求更大更强,此外,由电信运营商带来的网络设备需求更加稳定。一般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业均在不同程度上参与电信级市场的竞争,从而导致企业所面对的市场需求较为复杂。

2能充分利用工作人员优势。网络设备往往以整机机型作为研发目标,但生产任务一般分制造任务和装配调试任务两种。制造任务以半成品为对象,制造完成后将进行装配调试,对确实没有问题的入库管理。当客户实际订单来到后,由装配调试任务的工作人员对半成品进行组装成成品。这样做的好处不但使技术积累的优势得以充分的利用,而且客户订单下达后能够迅速交付成品。

三、通信设备制造业目前管理中存在问题

1成本计算不准确。在我国通信设备成品一般采用人工成本核算,而人工核算只能计算产品成本,无法计算零部件成本。成本费用分摊很粗,无法准确进行数据处理,使得成本计算存在相当大的误差。人工一般不进行标准成本的计算,也很少进行成本分析,因此所生产产品价格昂贵,根本无法与世界同类产品形成竞争机制。

2管理工具落后。大部分企业仍处于手工分散管理,有的企业虽建立了全厂的计算机网络,但应用仍是分散的,没有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的优化配置。现代化管理的新思想、新方法很少应用到这些企业当中。因此提高管理工具的性能成了摆在通信设备制造企业面前的首要任务。

3通信设备制造业应变能力差。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多级世界,市场瞬息万变,需求多样化。按订单装配、制造、设计、定制,品种规格繁多,生产、采购异常复杂。这是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只有动态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才能适应千变万化市场和客户定制化的要求。

四、通信设备制造业管理优化的建议

1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要真诚合作。在通信设备供应链中,不但要求各企业之间的联系紧密,而且需要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紧密联系。供应链管理通过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开发和分享市场机会。随着合作形式从收集信息到制定决策的不断提高,合作程度与信息共享程度不断增加,所产生的经济价值也会增加。据调查,企业之间进行了合作,就会使销售收入稳步上升,供货时间大大缩短,原材料成本大大降低。

2通信设备制造业要实行信息化。由于通信设备制造业专业行业多,经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基础条件也不相同,解决的问题也不一样。因此,通信设备制造业实施信息化必须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确定信息化的范围、内容、进度。推进通信设备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应该坚持:经济市场引领、分类分别引导的方针,遵循互利互惠的原则。

3建立有效的集成信息共享系统。在一般的认识中,供应链各环节中流转的主要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控制流等的概念。这些“流”的存在,大都离不开一个高效集成的信息和数据共享系统。在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选择MRP系统成为世界主流,但相对于中国更加无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企业更加脆弱的抗风险能力,其适应性不可乐观,所以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应利用企业自身的力量建设辅助的外部信息系统,才能较为理想的达到预期目的。

五、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前景

1金融危机使大部分通信设备制造企业效益不佳,但我国通信设备制造行业整体上处于一个较平稳的发展阶段。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预计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在经过近两年的下降通道后,有望出现回升。

通信设备制造业供应链管理优化研究 篇3

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 使得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高科技成分日益增强, 不断涌现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 他们成为新时代中国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提出大力发展以大型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精尖工业门类, 这其中通信设备制造业就是典型代表。

通信设备制造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可大体分为网络端设备和终端设备。网络端设备主要用于通信业务提供者或拥有者构建其基础设施网络, 如构建中国电信宽带网络、中国移动全球通网络、各个金融机构内部网络等的设备。终端设备主要指用户接收通信服务所需要的接收端工具, 如手机、固定电话机、电脑等。本文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网络端设备。

通信设备制造业不同于一般的批量制造型行业, 其行业主要特点有:

1. 产品类型和层次多样化:

通信设备制造业需要提供给客户的不单单是硬件设备, 它其实是因每个客户的不同需要而帮助客户量身打造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由多层的硬件、软件和服务组成。正因为如此, 往往在同一家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中, 各种半成品组件的数量可达数百甚至上千种, 而更底层的原材料种类则可达万种以上, 所以不但其采购体系具有全球化背景, 甚至产品设计领域也集合了全球的力量。多个企业为满足客户需求, 必须协作设计、开发和交付同一个产品, 这就带来了较长的交付周期、多个角色协同运作、技术集成等方面的难度。

2. 不断新增的客户需求和极为快速的技术革新:

为掌握自主知识产权, 行业内企业均对研发重点投入, 促使行业具备了技术迅速创新的特点。此外, 下游行业的新业务需求变化很快, 尤其是电信运营商为保证竞争优势, 向各种细分客户群提供专门的业务支撑, 也推动通信设备制造业不断更新其产品特征和内容。

一般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可分为计划 (含需求预测) 、采购、制造、交付 (含物流) 、逆向反馈5个领域, 如图。

在通信设备制造行业中, 上述模型一般以产品为主线进行实施, 即在对不同产品的客户需求进行预测并汇总的基础上, 统一进行原材料采购, 并根据对市场的前瞻性分析和预测, 通过建立安全库存等的方式对部分组件或成品进行预先制造, 以便客户订单下达后能够迅速交付。

在企业的供应链实际运作中, 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对客户需求的响应和内部运营管理效率孰更优先?随着行业的发展, 企业的供应链策略已经不再是以往的“推式”战略模型, 即通信设备供应商比客户在链条中拥有更多的权利, 其控制或推动供应, 而是改为以“客户为中心”或需求“拉动”的模式, 客户在整个链条中享有更多的权利, 并有效拉动供应。以客户响应为首要目的的策略对通信设备供应商的运营成本造成较大的影响, 突出表现在库存增加上。尽管增加库存可以较为明显的改善响应客户需求的速度, 但整体效果仍不能令人满意。通信设备供应商们既要迅速响应客户需求, 又要使自己的运营管理成本得到控制, 就必须设法改进供应链的运作策略, 以实现在复杂产品的基础上, 进行客户化、低成本、快速的交付。

二、通信设备制造业供应链管理优化的建议

1. 从企业战略高度重视市场需求预测。

市场预测是连接市场销售和供应链运作的关键环节, 尤其重要的是, 通信设备制造业所生产的产品具有极强的客户化特征, 即该行业的成品一般为按需装配, 无法象汽车、家电等行业可预先生产大量相同的产品后再设法销售, 故其各种产品组件之间的可能销量会随着市场波动而不断变化, 鉴于该行业产品组件的种类成百上千, 并且生产成本高昂, 如不能对各种组件之间的比例提前进行合理的预测, 供应链的后端运行将无法有效展开, 并最终极大的影响企业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 以及可能造成大量的呆滞、呆死库存。

单就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内部的供应链运作而言, 市场需求预测已经被普遍的接受为供应链前端的指导性环节, 但很少将需求预测提高到企业经营战略的高度, 没有充分认识到预测工作需要企业内外部的广泛合作, 尤其是销售部门应在预测工作中承担相当重要的角色。

特别对于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而言, 其承担成本压力的能力弱于同行业大型企业, 而又比小型企业拥有更多的产品种类, 更加需要谨慎平衡争夺市场与控制成本风险之间的关系, 市场需求预测不但应作为企业的大事, 而且也比大型企业更容易实现跨部门协作。

2. 实施项目重要度分级支持制度。

对于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而言, 可能实现销售的项目数量往往数以百计, 并且项目最终签单的可能性和进度各异, 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实施完全基于项目的供应链运作策略, 但可在以产品为主线的基础上对重要项目给予倾斜。

(1) 在给定的预算范围内, 对重要项目实施专项采购计划、库存计划或二者并用, 并设置否决性触发条件, 一旦满足条件则取消采购计划或将库存挪作他用。

(2) 在给定的安全库存预算范围内, 重要项目所需资源在安全库存设置中占据一定权重, 从而保证项目所需的某些特殊组件在签单后能够迅速交付。

(3) 预测和计划可为重要项目单独编列专门内容, 并以重要项目所需资源检验和调整预测和计划的数据。

3. 供应链系统与研发系统有效互动, 提高产品标准化程度。

各个产品标准化程度低是造成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供应链运作成本高的重要原因。

(1) 市场需求预测:可将市场上的同类及近似需求合并考虑, 小范围内的需求波动不会在企业内产生明显的牛鞭效应。

(2) 生产计划:可减少生产批次, 加大批量, 更利于安排生产计划。

(3) 采购:原材料品种大幅降低, 有利于与供应商的谈判和长期合作, 进一步保证供应商的交付及时性。

(4) 制造:可充分利用产能, 降低制造成本。

(5) 交付:通过对标准模块的现场装配, 更好的满足客户化需求。

4. 加强外部合作关系。

(1) 掌握和引导客户需求:准确掌握客户的需求影响到包括供应链在内企业各个部门的运行。在与客户的交互过程中, 应与客户进行深层次交流, 在互利双赢的前提下, 主动引导客户需求向有利于企业的方向发展, 以减少企业为实现客户的特殊需求付出的成本。

(2) 充分利用分销商/经销商的信息平台:更加全面的了解市场需求, 并利用其资源共同赢得市场。

(3) 与供应商结成利益共同体:通过与供应商共享预测信息、共同规划库存设置、达成长期采购协议等方式, 将双方的成本风险进行分摊。

5. 建立有效的集成信息共享系统。

在一般的认识中, 供应链各环节中流转的主要是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 还提出了存在控制流、决策流、价值流、知识流等的概念。这些“流”的存在和发挥作用, 大都离不开一个高效集成的信息和数据共享粹统。在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 选择MRP (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 系统或进一步选择ERP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系统成为主流, 但此类系统的主流模块和架构思想源于国外生产模式和市场环境, 即使在国内进行二次开发式的本地化工作, 但相对于中国更加无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企业更加脆弱的抗风险能力, 其适应性仍不能令人满意, 所以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 应利用企业自身的力量建设辅助的外部信息系统, 与M R P/E R P主系统集成, 才能较为理想的达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杨云霞 沈厚才:基于项目的通信设备行业供应链管理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4) :183~184

通信制造业 篇4

关键词: 成本结构;制造难度;供应商评价体系

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将他们的业务重心向中国转移,从最初简单的生产制造代工,到现在的设计,采购,物流,销售这一整条供应链。

电信设备巨头X公司也处在这样的一个进程之中,以前X公司的战略是,对全球市场,全球客户,都采用相同标准,设计性能相同,技术指标相同,质量相同的产品。但近年来,尤其是中国市场需求量的增长,让X公司发现了原战略的问题所在:例如日本的电信市场比中国领先5年以上,为日本市场设计的产品,其性能,稳定性,适应性……都远远超过了中国市场客户的要求,这样的产品在中国销售,某种程度上是浪费。因为,严苛的性能指标要求,必将带来原材料,零部件采购的高标准,直接增加了成本。在面对中国本土厂商的竞争时处于下风。

目前X公司在国内主要通过EMS巨头F1和F2两家公司进行代工。产品基本分为两大类生产方式: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和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ODM的是指由购买方提出规格和要求,代工厂商参与设计,采购,生产等一整套流程,最后贴上购买方公司的商标供其销售。而OEM则是指购买方自行设计,委托代工厂商采购(或自行指定供应商),运输,生产,最后交付购买方贴牌,销售的过程。OEM也常被称为CM模式(Contract Manufacturing)。本次论文主要研究的,是X公司在F2代工公司通过OEM,也就是CM模式生产的产品。

现实生产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在F2公司的生产线上,同时生产着X公司和其在中国的竞争对手公司的产品。规格相同,用途相同。理论上来说,应该由F2公司统一采购,备料,运输等,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规模经济效应。但由于X公司对产品性能指标的严苛要求,他的原材料,零件都是独立采购,或者是指定供应商,由F2公司代为采购,这样,无疑,在起点上,就比竞争对手的成本高出一截。此外由于单独备料,单独运输等,也增加了供应的不稳定性,反过来驱使F2公司增加X公司产品零部件的库存,又变相增加了其成本。而最大的问题则在于,X公司所指定的供应商,多数为国外的公司,其生产成本高,物流成本高,供应链被拉长,响应时间拉长,相应的,服务水平也下降了。

一方面是降低成本,增加和中国企业相比的竞争力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是对中国这个市场越来越看好,越来越重视。为了表示X公司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和培育,X公司总裁在和中国领导人会见时,承诺了5年160亿美元的在华采购额度。此次论文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为X公司找到一条本土化采购的解决方案,试图论证X公司产品的零部件本土采购的可行性,并在对质量,成本,可靠性等因素综合评价后,为X公司本地化战略提出建议并形成标准流程,便于X公司以后全面推广。

通信制造业 篇5

《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突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支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 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战略部署;强调坚持把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根本任务, 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作为主攻方向, 把科技惠及民生作为本质要求, 把增强科技长远发展能力作为战略重点, 把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作为强大动力。作为一国综合国力和整体竞争力的重要先导产业, 我国的通信设备制造业更是中国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我们课题以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佼佼者华为为例, 采用扎根理论定性研究方法深入剖析华为价值链升级的成功经验, 为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价值链低端向高端升级提供创新有效的概念及理论。

二、现状分析及理论基础

(一) 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现状分析

通信设备制造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 从20 世纪80 年代以来, 作为高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 并逐渐成为了世界通信设备加工制造的中心。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处于高速发展之中, 就2009 年1 月~11 月, 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486.18 亿元。 然而, 在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和技术实力明显提升的同时仍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空心”现象, 虽然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技术实力近年来明显提升, 但即使是专项技术也并非产业核心技术, 我国总体通信设备制造业技术水平甚至不及发达国家平均技术水平。另一方面, 在国内外市场影响力即市场份额同样无法抗衡发达国家通信设备制造商。国家之间比较优势的不同使得不同国家在全球价值链的不同环节各自具备了相对优势,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深入, 国际分工形势不断改变, 产品的价值增值过程随着演变成片断化的价值增值区段, 从这个角度来看, 这条价值链呈“U”型分布, 研发设计和销售、售后服务等知识密集型生产环节位于两端, 而劳动力密集型生产环节位于低端。 比如, 当前我国仍以劳动密集型要素为主, 发达国家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要素为主, 相较于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具有技术上的相对优势。

(二) 华为现状分析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于1987 年在中国深圳正式注册成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集生产与销售通信设备为一体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 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坂田华为基地。从华为的公司业务分析, 华为的产品涵盖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 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在对华为市场分析时, 华为的知名度通过益普索全球调研数据来看, 2014 年华为品牌知名度从52%提升至65%, 同比增25%。其中, 在亚太、拉美已成为领导品牌, 品牌知名度由高至低分别为缅甸 (100%) 、中国 (90%) 、危地马拉 (88%) 、哥斯达黎加 (88%) 、南非 (84%) ;而华为的占有率, 2014~2015 年度华为交换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6.8%, 位居第二;华为手机市场份额目前全球第三, 中国市场份额第一, 国内市场份额达15.9%, 全球市场苹果公司通信设备占有率依然第一。

(三) 理论基础

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在所著《竞争优势》中提出价值链这一概念, 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他将价值增值过程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 认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价值链。在价值链中, 制造环节由于技术含量低、易模仿等特性, 产品附加价值较低, 而研发和服务环节拥有较高的产品附加值。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全球价值链理论应运而生, 价值链中的制造、服务等环节在各国之间形成分工。其中发达国家制造企业占领了研发服务、技术咨询、金融服务等价值链中附加值较高的环节, 而中国的制造业主要是在发达国家将越来越多的生产制造环节大规模外移, 致力于价值链上附加值和利润更高的环节的契机下凭借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优势发展起来的。

1992 年施振荣为了“再造宏基”提出了“微笑曲线”, 描述了现代制造业的价值链。曲线左右两边分别为上游、下游, 代表着研发与营销环节, 曲线中间则代表制造环节。在价值链中, 附加价值更多体现在研发与营销, 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价值最低, 因此企业未来应该朝微笑曲线两端发展, 实现价值链由低端向高端的升级, 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和永续经营。通信设备制造业作为我国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这种价值链的攀升显得尤为重要。

三、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 研究方法

研究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升级历程, 仅仅通过定量方法来直接测量比较困难, 因为定量研究通过对事物可量化部分及其相关关系的测量、计算与分析来掌握事物本质, 用其来直接测量行业成长这类复杂且动态的现象有一定难度。定性研究则是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对象之间的互动来进行深入、细致研究, 然后对事物的本质得到一个比较全面的解释性理解, 定性方法更符合制造业价值链成长这一研究主题和研究目标。 本研究采用被公认为最科学的定性研究方法———扎根理论。

扎根理论方法的核心是资料收集与分析的过程, 该过程既包含理论演绎又包含理论归纳。资料的搜集与分析是同时发生、进行、连续循环的过程, 其资料收集方法与其他定性研究相同, 而资料分析则要求严格Strauss将扎根理论对资料的分析称为译码, 指将所搜集或转译的文字资料加以分解、分析现象。将现象进行初步概念化, 然后再将初步概念化的现象第二次概念化、抽象化, 再以适当方式将概念重新第三次抽象、提升和综合为范畴以及核心范畴的操作化过程。该过程要忠实于资料, 挖掘出资料的范畴, 识别出范畴的性质和性质的维度, 范畴间复杂交错的本质关系就是研究所得的理论。

资料来源:根据Pandi.t The Creation of Theory:A Recent Application of the Grounded Theory Method[J].The Qualitative Report, 1996, 2 (4) :4.编制.

(二) 资料收集与整理

本研究通过多种方法从各个渠道收集到的资料有:①2015 年5 月份我们浏览并搜集了大量有关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及其价值链升级的资料, 包括论文、论坛、企业公告及言论等, 企业内部发布的资料等;②2015 年6 月份, 我们在导师的协助下与正在华为工作的学长学姐们取得了联系, 展开了一次关于华为价值链升级的内部访谈活动;③2015 年7 月份我们走进华为实体店, 统观整个华为荣耀7 发售现场, 并与营销人员进行了对话;④2015 年~10 月制作问卷并发放问卷, 采集并分析数据, 对华为的品牌营销能力进行测试的报告。通过对以上资料进行整理、整合、可信度监测, 以确保资料真实准确地反映研究内容, 保证所有文献以及资料的可靠性。

(三) 资料分析

扎根理论方法对资料的分析过程可以明确分为三个主要步骤:开放性译码、主轴译码和选择性译码。

1.开放性译码

开放性译码指将企业资料记录逐步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 也就是根据一定原则将大量的资料记录加以逐级缩编, 用概念和范畴来正确反映资料内容, 并把资料记录以及抽象出来的概念打破、揉碎并重新综合的过程。开放性译码的目的在于指认现象、界定概念、发现范畴, 也就是处理聚敛问题。 使用开放性译码, 主要是为了将研究的内容细化, 首先发现现象, 接着定义现象即概念化现象, 然后发掘范畴并为范畴命名, 确定范畴的性质。为了说明开放性译码的过程, 对华为企业进行资料研究整合后用开放性译码进行如表1 操作。

概念和范畴的命名有多重来源, 有的来自文献资料, 有的来自访谈记录, 有的是笔者根据工作中收集和整理的大量笔记和内部刊物 (不对外公布) 的结果。概念和范畴的得出也并不是一劳永逸的, 为了找到最能反映资料本质的概念和范畴, 需要在资料和概念范畴间不断循环往复考察。 开放性译码的过程, 首先是对所有搜集到的资料贴标签, 这些资料来自整个项目进程中的访谈调研、企业内部资料、论坛等渠道, 相对于整个研究内容, 他们就是文字碎片的组合。首先, 用a为碎片文字贴标签;第二步, 对所有a (a1、a2...ai) 进行初步概念化, 得出aa (aa1、aa2...aai) , 初步概念化这个环节相当于是对标签定义, 在此环节如果发现资料不足还可以进行补充;第三步, 是概念化的确定, 将所有aa分组定义, 归类为A (A1、A2...Ai) , 这一步将所有资料确定各自的概念范围, 不能再有添加和更改;最后一步, 是将概念化的内容范畴化AA (AA1、AA2...AAi) 。整个开放性编码过程中对资料的精炼和缩编均在深入。在整个开放性译码中, 共集结54 个初步概念、21 个最终概念、以及8 个范畴。

2.主轴译码

主轴译码是指运用“原因条件→现象→情景→中介条件→行动/ 互动策略→结果”。 这一编码范式, 将开放性编码中得到的所有概念集合起来形成主轴范畴。主轴译码这个环节, 任务是将范畴具体化, 即把以上总结的八个范畴发展成主范畴和副范畴。本环节并非是把理论框架设计出来, 而是基于性质更近一步。在该环节, 典范模型成为译码的主要手段。典范模型是扎根理论方法的一个重要分析工具, 用以将范畴联系起来, 并进一步挖掘范畴的含义。利用产生某个事件 (主范畴) 的条件、这个事件所依赖的脉络 (也就是该范畴性质的具体维度指标) 以及在事件中行动者采取的策略和采用的结果, 更多、更准确地把握该事件 (主范畴) , 因此, 条件、脉络、策略和结果虽然也都是范畴, 但都是与某一主范畴有关而用来帮助了解该主范畴的, 故将其称为副范畴。 通过典范模型, 我们得到四个主范畴, 分别是技术研发 (AA1) 、品牌营销 (AA2) 、国际化趋势 (AA3) 和聚焦思想 (AA4) 。技术研发是由多元化创新这个范畴和持续创新、产品多元化、自身技术、解决空心化问题四个概念构成;品牌营销是由企业内外关系管理、战略成本管理、营销三个范畴及企业文化、擅长媒体关系、人力资源、价格优势、战略成本管理、品牌营销、消费者感知七个概念构成;国际化趋势是由市场扩张、国际化趋势两个范畴及扩宽国外市场、开拓高端市场、国际竞争力、国际化营销四个概念构成;聚焦思想是由聚焦思想、产业链构建两个范畴及聚焦思想、与运营商合作、形成终端产业链、客户关系管理、渠道开发、行业环境六个概念构成。关于典范模型分析过程举例如图2 所示:

典范模型使我们对范畴的界定更加明确, 通过概念、副范畴到主范畴的循序渐进, 展现了和企业资料的照应, 衔接整个研究过程。就主范畴的典范模型品牌营销举例, 营销是因, 结果是品牌营销。企业以营销作为手段, 做到价格上的优势以及企业文化的体现, 再结合媒体宣传, 将企业产品理念宣扬给消费者, 再在产品成本上作战略规划, 有效应对其他竞争者的价格竞争, 在人脉的扩张中获得更多消费者的肯定和拥护, 最终起到品牌营销该有的作用。

3.选择性译码

选择性编码是指选择出核心范畴, 并将核心范畴与其他范畴联系, 深入分析, 验证其间的关系, 并将概念化尚未发展完备的范畴补充完整, 即综合的过程。主要步骤是:①借助于得到的范畴, 找出核心范畴与次要范畴;②阐明“故事线”, 纵观整个研究过程, 运用文献、观察或访谈得到的资料, 研究其范畴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说明所有现象;③通过典范模型将核心范畴与其他范畴联系, 并用所有资料验证之间的联系;④继续开发范畴使其更加细微和完备。

在对华为价值链升级的研究中, 通过对多元化创新、产业链构建、聚焦思想、企业内外关系管理、战略成本管理、市场扩张、国际化趋势、品牌营销这8 个范畴的考察及对技术研发、品牌营销、国际化趋势、聚焦思想这4 个主范畴与其相应副范畴的深入分析, 同时对于原始资料记录进行互动比较、提问, 发现可以运用技术研发、品牌营销、国际化趋势、聚焦思想这一核心范畴来对其他范畴进行分析。华为公司充分展现了这一概念的内涵, 即以技术研发为基础, 通过品牌营销, 在产品、技术和客户等方面聚焦, 顺应全球一体化趋势, 将自己的技术研发与营销国际化。其故事线可概括为:华为由初建立时以技术为主导逐渐转变为技术与营销双主导, 形成以客户为主导的服务理念, 积极处理企业内外关系, 并将产品的研发与客户偏好联系, 进行多元化创新, 打造自己的品牌, 并顺应全球通信制造业发展趋势, 积极开拓国内国外市场, 不仅在产品上, 也在技术上应用国内外先进技术, 构建全球终端产业链, 尽快实现价值链由低端向高端的升级。

(三) 研究结果

通过扎根理论三层次编码, 本文得出结论, 华为企业在价值链升级道路上应围绕技术研发、品牌营销、国际化趋势和聚焦思想四个主范畴升级, 相比通信设备制造业普遍遵循的“微笑曲线”理论, 我们在技术研发与品牌营销两方面多添加了两个应关注的创新理论。2015 年华为的销量步入全球前三、国内前二, 势头迅猛, 作为一家通信设备制造商, 华为的积极创新及全面发展为其带来了良好的市场前景。在技术研发方面, 华为成为我国首屈一指的国产芯片制造商, 通信设备制造商拥有核心技术不仅能在同业领域获得较高的地位, 还能够创造更大的研发空间。在品牌营销方面, 通过华为2015 年荣耀系列宣传活动看出了通信设备制造商的学习导向。作为一家以“技术流”标签的企业, 华为难以在红利日渐消退的网络营销中胜过以“人性化”宣传的其他手机品牌, 因此华为于2015 年成功推出跨界营销, 赞助冬奥、与大学生一起攀岩、音乐节等跨界营销活动充分利用目标消费者的传播能力, 迅速提升品牌“人性化”方面好感。本文认为寻找合适的营销手段极为重要, 通信设备制造商必须根据产品形象及时提升产品知名度, 以更加符合消费者感知的产品理念引起消费者购买欲望;国际化趋势, 是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共同的目标, 2015 年发布的企业国际化排名中, 我国企业中华为第一、万达第二。华为在2014 年9 月收购了英国蜂窝物联网芯片和解决方案提供商Neul, 并且华为计划以Neul为中心打造一个全球级物联网, 这是构建全球产业链的关键一步, 不仅提高了国际知名度, 并且在扩张市场过程中可以获得无限可能存在的商机, 抢先构建产业链可以规避渠道被垄断等风险。华为的聚焦思想主要来源于华为于2011 年成立的企业业务集团, 华为拥有的聚焦理念值得我国通信设备制造商学习, 通过聚焦每一项核心业务有利于持续创新、技术领先。华为在聚焦的原则上与战略合作伙伴来完成被集成战略, 通信设备制造商如果想凭借基础设施垄断行业的发展最后只能走向灭亡, 只有趋利避害学会与某些领域更优秀的企业合作, 才能带动整个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全面发展。总结起来, 通信设备制造业首先要坚持研发核心技术和优化品牌营销才能在业界站稳脚跟, 而企业从小区域迈向大范围的发展过程中, 必须善于与优秀企业战略合作构建完整的、安全的、多元化的产业链结构, 才能真正实现全球化。

四、结论与建议

(一) 研究结论

本文运用扎根理论定性研究方法研究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从价值链低端向高端升级的理论方法, 以华为为例, 得出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价值链升级路上应给予重视的研发、营销、聚焦与国际化趋势四个范畴。基于微笑曲线理论, 根据扎根理论研究方法, 在围绕核心范畴、副范畴等概念构建立体网络关系后, 我们得出结论:首先, 华为由聚焦运营商客户需求、聚焦产品和技术的研发, 转为以客户为中心, 以客户需求和前沿技术驱动为创新, 根据最终消费者体验来打造解决方案, 真正将技术与营销结合起来, 其技术的持续创新与研发是为了为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更加优质便利的服务;其次, 华为一直在提升企业在国际的竞争力和知名度, 努力向国际与高端市场拓展, 在走国际道路的同时提高产品本身的质量与其产品在客户心中的质量;再者, 华为自2013 年来坚持“被集成”战略, 聚焦ICT基础设施, 对电信基础网络、云数据中心和智能终端等领域持续进行研发投入, 使公司始终处于行业前沿, 引领行业的发展, 并为客户合作伙伴提供具有全球领先的技术水平和开放的架构, 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努力构建健康完整的终端生态系统。

(二) 建议

我国通信设备制造商不仅要在研发与营销上下游站稳脚跟, 还要坚持基于聚焦思想的被集成合作战略构建全球产业链, 实现价值链低端向高端的升级。本文通过扎根理论定性研究方法, 对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价值链的升级提出一些建议:①建议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多元化。急需改善的一方面是增加研发投入, 我国设备企业同国外同行相比研发投入比较少, 国内多数设备企业采取跟随战略, 导致模仿性较强且技术研发能力停滞不前。另一方面是技术研发方向的单一化, 我国通信设备制造商多数以发展数字通信领域为主, 事实上当前通信设备制造业已经进入成熟期, 数字通信技术的创新过程已是标准化过程, 短期内难以有革命性创新, 欧美技术领先地区已将研发创新放在计算机技术与IT领域管理方法上。我国通信设备制造商应做到技术多元化创新, 紧随世界领先水平, 研发具有核心价值的产品。②建议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业务向多元化发展。一方面, 随着我国通信产品呈现宽带化、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发展方向, 市场需求旺盛, 作为运营商应加大资本投入以此直接带动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快速成长, 我国通信设备制造商应抓住需求结构升级的机会, 稳固国产移动应用主流市场地位。另一方面, 设备商要主动出击寻找国内外运营商、渠道商, 增加各方面业务合作范围, 强化战略合作能力。③建议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构建全球产业链。作为全球第二大综合通信设备提供商, 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140 多个国家, 服务全球运营商50 强中的40 余家企业及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整合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 应积极开发前端至终端的业务发展能力, 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产业链。坚持被继承战略, 善于利用资源并敢于应用新的合作方式。④建议制定国家层次目标和战略, 大力发展通信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是我国信息电子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综合国力的表现形式之一。我国政府应积极制定战略, 加大对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支持, 尽快实现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又强又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段增辉.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辽宁大学, 2011:1.

[2]刘念.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升级策略优势[D].浙江大学, 2015:65.

[3]郭腾飞.制造业服务化理论分析[J].经营与管理, 2016, (01) :112-114.

[4]李志刚, 李兴旺.蒙牛公司快速成长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运用[J].内蒙古财经学院, 2006, 19 (3) :3.

[5]黄清.“扎根理论”方法及其在课程理论建构中的运用[J].研讨会会议交流论文, 2006, (05) :4.

[6]Anse lm Strauss, Ju liet Corb in.徐宗国译.质性研究概念[M].台北:巨流图书公司, 1997:165.

[7]韩炜.基于扎根理论的企业战略定位探讨[J].现代财经, 2008, (10) :4.

[8]李志刚.裂变型创业[M].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7, (12) :66-69.

通信制造业 篇6

一、模糊综合评判 (FCE) 和层次分析法 (AHP)

1.模糊综合评判 (FCE) 。模糊综合评判就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 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 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化的因素定量化, 从多个因素对被评价事物隶属等级状况进行综合型评价的一种方法。其基本原理是:确定被评价对象的指标集和评语集;确定各个因素的权重及隶属度向量, 获得模糊评判矩阵;把模糊评判矩阵与因素的权向量进行模糊运算并进行归一化, 得到模糊评价综合结果。

2.层次分析法 (AHP) 。层次分析法 (AHP) 是美国著名的运筹学家T.L.Satty等人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 将决策问题的有关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 用一定标度对人的主观判断进行客观量化, 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一种决策方法。

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内涵。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包含三层含义:一是产业竞争者在行业中所做出的过程即为竞争过程。二是该行业竞争力主要是各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比较优势的体现。三是比较优势, 指各省的素质或能力、对竞争者的吸引力、最终取得某种利益或目标的能力。

2.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河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构建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三、运用模糊综合评判 (FCE) 和层次分析法 (AHP) 评价分析

以28个省市 (除去西藏、青海和宁夏三个地区)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分析对象, 利用层次分析与模糊综合评判的集成法对各省区行业竞争力进行评价与分析, 得到各省区的整体情况及排名。

1.评价模型的选择。由于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评价分析比较复杂, 且很多要素反应的内容不确定, 具有模糊性, 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故主要选用模糊综合评判法 (FCE) , 结合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 (AHP) 对各评价指标赋权, 确定评价模型, 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进行评价, 得出结论并进行综合分析。

2.确定模糊集合及模糊评语集合。根据表1, 确定模糊评价集合, 各指标符号如表1所示。U={U1, U2, U3, U4}, U1={U11, U12, U13, U14}, U2={U21, U22, U23, U24}, U3={U31, U32, U33}, U4={U41, U42}。

评语集是对评价对象可做出的各种评价结果所组成的集合。设定V={V 1, V2, V 3}, 即设定评语集为{高, 中, 低}三个档次。

3.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所确定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间会有显著的差异, 由于对其竞争力的评价相对比较复杂, 因此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分别对各层构造判断矩阵, 计算指标权重, 求特征根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得到各评价指标权重如表2所示。得到各评价指标权重向量:

4.数据来源。数据主要来源于2013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年鉴》, 对收集到的28个省区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得出各指标数据,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河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进行分析评价。

5.隶属度的确定。采用折线隶属度法确定28个省市 (除去西藏、青海和宁夏) 13个指标的隶属度。设收集到的指标值为X, 确定每一指标所有省市指标值的平均值 (总平均值) 、高于该平均值的所有数值的平均值 (高平均值) 以及低于该平均值的所有数值的平均值 (低平均值) 。

权重和隶属度确定之后, 使用Fuzzy软件对28个省市的竞争力进行分析, 评分赋值结果为10, 6, 2。对各省区各个指标的隶属度进行计算, 得到河北省各评价指标隶属度。

6.运行结果。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及上述计算方法, 运用Fuzzy软件得到各省区得分及排名如表3所示。

7.综合评价结果。从得到的对28个省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综合得分及排名结果中可以看出:

(1) 河北省的综合得分为2.8520, 排名第24位, 竞争力很弱, 且与发达省区相差较大;

(2) 由河北省指标各等级隶属度可以看出, 我省各评价因素均体现行业竞争力很低, 其中规模、创新和市场竞争力均隶属于低水平, 竞争力水平很低, 效益竞争力相对较强一点;

(3)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 我国各省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行业竞争力强省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 中部地区省区相对于发达省区较弱, 河北省属中部的省区中竞争力很弱的省。

总之, 河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整体水平很低, 不具备竞争优势, 要提高其竞争力, 应该积极采取措施, 使其快速稳定地发展, 以促进省内工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推动经济发展。

四、对策建议

基于河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水平现状, 对其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 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提高竞争力, 促进行业的发展, 推动经济进步。下面从以下4个方面分析, 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1) 加大投入力度, 对市场深入调查, 适当扩大产业规模,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提高规模竞争力, 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以提高行业规模竞争力;

(2) 提高产品研发经费和人员投入, 增强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率, 加大产品研发力度, 加强新产品开发, 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提高行业创新竞争力;

(3) 建立高效产业链, 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 以达到对市场需求变化能够做出快速响应, 提高投入产出转化率, 增加成本费用利润率等, 以提高行业效益竞争力的目的;

(4) 深入市场调研, 了解市场需求, 根据市场调整行业发展方向, 采取措施提高市场占有率, 全面增强行业市场竞争力。

总之, 提高行业竞争力, 需要脚踏实地, 加大产业投入, 建立健全体制, 形成高效合理的产业链结构, 完善管理机制, 注重高科技人才的培养, 综合利用宏观调控及市场自主调节, 全面增强河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赵喜仓, 陈晓阳, 吴继英.江苏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产品竞争力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6) :26-31

[2]董延宁, 邢相勤.企业产品创新竞争力的模糊综合评价[J].商业研究, 2009 (1) :38-39

[3]陶良虎.湖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J].评价与预测, 2012 (3) :85-97

[4]赵珏.中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1 (1) :116-120

通信制造业 篇7

一、文献回顾

技术创新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研发资金投入和人员投入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国内外学者通常认为研发人员投入和资金投入对企业市场价值、技术创新、产品产出等方面有正向促进作用。然而, 并非所有的研究都一致认为研发投入对技术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 有的学者认为研发投入不一定对创新有影响, 或许有但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也有认为选取的行业不同, 样本差异等原因导致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也有研究认为R&D投入中, 人员投入的产出弹性较大。但是不同的行业不同的样本选择情况下, 研发人员投入与资金投入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本文将要探讨电子与通讯设备制造业的R&D人员与资金投入是否均对技术创新绩效产生显著影响。因此, 提出以下两个假设。

假设1:R&D人员投入对创新绩效有正相关作用;

假设2:R&D经费投入对创新绩效有正相关作用;

技术创新投入往往分为R&D投入和非直接R&D投入, R&D投入主要包括R&D人员投入和R&D经费投入, 非直接R&D投入包括购买国内技术、技术引进经费、技术改进、引进消化。周新苗用上海工业企业6年的数据作为样本, 实证分析了大中型企业技术引进活动和自主研发活动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 该类企业相比其他未通过技术进步寻求发展的企业均对企业绩效产生了积极作用。华海岭等通过DEA等方法进行研究, 认为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效率普遍较低, 技术对外依存度近年来普遍开始下降。近二十多年来, 我国企业通过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和直接购买国外技术等方法, 获取国外的先进技术。然而, 有的学者认为, 通过获取国外技术可以使我们通过较快的方式补齐技术短板, 弥补我国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当然, 也有学者认为, 国外技术购买会造成我国制造企业对于外国技术的依赖, 并且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较快, 国外对我们实行技术封锁, 使我们不得不寻求新的出路。然而国内技术购买, 技术引进, 技术改造, 以及引进消化吸收是否都能对电子与通讯设备制造行业起到正想促进作用?因此, 本文中为了探讨了电子与通讯设备制造行业中这四种非直接R&D投入对创新绩效是否都有显著影响做出了一下四个假设:

假设3:国内技术购买对创新绩效有正相关作用;

假设4:技术引进对创新绩效具有正相关作用;

假设5:技术改进对创新绩效据有正相关关系;

假设6:引进消化对创新绩效具有正相关关系。

二、实证分析

1. 指标与模型确定

(1) 被解释变量

我们衡量技术创新绩效选用新产品销售收入。由于有些高科技产业专利指标较小, 有的甚至为零, 不足以衡量技术创新绩效。此外, 由于某些工艺流程或者产品质量改进等无法用专利来具体体现的创新绩效也可以通过产品或服务的产出来实现, 并且所有产品最终都要经过市场的检验, 新产品销售收入这一显性指标更能反映研究成果的商业化水平。

(2) 解释变量

R&D经费投入选用R&D经费内部支出和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两个指标, 非直接R&D投入选用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统计、技术引进经费支出统计、技术改进支出统计、消化经费支出统计四项指标来衡量。

本文所选用的数据均来自于《中国高技术统计年鉴》, 选用了1995年-2013年共19年的数据, 根据上面构建的指标体系, 通过eviews7进行回归分析。

(3) 模型确定

假设将创新过程作为R&D投入和非直接R&D投入的函数, 技术创新绩效的衡量指标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确定为:

其中Y代表创新绩效即新产品销售额, A为常数项, L1为R&D人员折合当时当量, K1为R&D经费内部支出, K2为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 F1为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统计, F2为技术引进经费支出统计, F3为技术改进支出统计, F4为消化经费支出统计。ε表示随机误差项, i为观测单元 (i=1, 2, 3…19) , t为时间序列 (1995-2013) 。

2. 回归结果

本文通过逐步回归, 回归结果如下:

确定最终回归模型为:

从上表中的F值 (690.5701, p=0.0000) 可以看出整个模型是显著的, 调整后R2值0.9923可以看出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 而且根据D-W值2.090, 可以判断自相关现象不太明显;从上述回归结果中, 我们可以看出R&D经费内部 (b=0.40, p<0.01) , 即在1%的水平下显著;新产品开发经费 (b=0.29, p<0.05) , 即在5%的水平下显著;技术改造费用 (b=0.39, p<0.01) , 即在1%的水平下显著。而其他变量如劳动投入, 以及技术引进, 引进消化吸收, 国内购买技术等都不能对新产品销售额产生明显的影响, 故剔除在模型外。

三、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1) 从上述回归模型中, 我们可以看出电子与通讯制造业R&D人员投入对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 我们拒绝假设1。

(2) R&D经费内部支出和新产品开发经费都对电子与通讯制造业的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因此, 接受假设2, R&D经费支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更为明显。

(3) 非直接R&D投入中只有技术改造经费对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他国内技术购买, 技术引进支出, 引进消化支出对电子与通讯制造业的创新绩效无明显影响。接受假设5, 拒绝假设3, 4, 6。

2. 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对于我国电子与通讯设备制造行业, 研发资金的投入是最为关键的, 远远高于研发人员的投入。适当减少人员投入, 保证人才资源合理配置, 加强相关方面的人才培养, 提升管理能力, 科研能力等。合理配置研发资金投入内部配置, 如R&D经费内部支出和新产品开发支出之间的关系, 努力掌握关键和核心技术, 促进工艺流程和产品升级, 对提高行业绩效起促进作用。

另外, 需要根据行业自身的特点, 合理对待技术来源, 配置非直接R&D投入结构。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行业非直接R&D投入中只有技术改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是正向显著的, 其他三项指标都无明显正向促进作用。所以将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的各个领域 (产品、设备、工艺等) , 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等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以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 从实际出发, 从而实现提质增效、促进产品更新换代, 带动电子与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创新发展。所以, 我们在制定政策以及考虑研发投入时, 着重考虑技术改造投入, 而不是盲目的购买新技术, 引进新技术, 或者吸引外商资金。

最后, 注重R&D和非直接R&D投入的平衡。不能顾此失彼, 应当将资源投入在二者之间合理配置, 顾及短板效应。非直接R&D投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促进快速的获取产品和服务的利益。在行业中有多种不同资源投入时, 应当优化整合, 有机利用, 协同促进产业发展, 提高创新绩效。调整优化行业投资结构, 避免无谓投入等现象, 尽量实现投入最大化,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实现经济新常态下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荣, 高飞, 张皓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 2015 (10) :135-136.

[2]曹勇, 苏凤娇.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投入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全产业及其下属五大行业面板数据的比较分析[J].科研管理, 2012 (09) :22-27.

[3]罗勇, 李玉.全球价值链的因子植入与路径选择:剖析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J].全球化与中国, 2011 (11) :110-119.

[4]金颖.R&D投入绩效相关研究综述[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1 (10) :6-10.

[5]陈四辉, 王亚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省区差异与投入绩效实证研究[J].2015 (2) :120-126.

[6]刘焕鹏, 严太华.基于省际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4 (8) :42-49.

[7]何勇达, R&D投入.技术引进与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J].企业战略, 2008 (10) :19-22.

[8]周新苗, 唐绍祥.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企业绩效:基于平均数处理效应估计得微观考[J].2011 (4) :104-110.

[9]卢方元, 靳丹丹.我国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 2011 (3) :149-157.

[10]华海岭, 高月姣, 吴和成.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获取投入效率的DEA分析[J].科研管理, 2011 (4) :43-50.

[11]毕克新, 样朝均, 艾明晔.外部技术获取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 2012 (11) :55-61.

通信制造业 篇8

关键词:通信设备制造业,创新效率,链式关联网络DEA,管理效率,获利效率

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 3G) 迈入规模化加速发展阶段以及网络宽带化进程明显加快,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据统计,2011 年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 17 万亿元,同比增长22. 3%[1]。然而,现阶段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的贡献力量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LTE网络的建设带动了对移动通信系统设备的较大规模市场需求; 二是在智能手机体系带动下推动了手机终端产品平均价格上扬,促进了产业收入规模增长。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目前主要还是通过低成本的劳动力来获得竞争优势的方式,这不仅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不符合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通过对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创新效率进行分析,发现其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 主要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通信设备制造业创新( 技术进步) 效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刘树林等[2]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对湖北省1992—2003 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规模过小,从而导致规模经济效益无法发挥; 同时对影响生产效率的外部因素进行回归分析,认为湖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与湖北省的开放程度和科技竞争力呈显著的相关关系。万兴等[3]运用超越对数函数的随即前沿分析( SFA) 模型和基于Malmquist指数法的DEA模型测算了1998—2004 年期间江苏28 个部门的全要素生产力的增长率、效率变化以及技术进步,并对两种方法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徐盈之等[4]使用非参数Malmquist方法研究了1996—2005 年中国各地区信息制造业的全要素成产率( TFP) 的变动、区域差异以及影响因素。严兵[5]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创新效率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产业创新效率整体偏低。Shiang - Tai Liu等[6]运用两阶段DEA对电路板印刷制造业效率进行了分析,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制造企业在2 个子阶段都是有效的,并且DEA总体无效主要是由利润获取过程无效引起的,提出企业想要提高盈利能力和生产性,需要考虑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提高。袁晓林等[7]基于通信设备制造业23家上市公司2001—2006 年的面板数据,利用非参数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测算了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效率和技术进步效率,结果表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效率主要来源于规模效率而不是技术进步效率,并且技术效率一直是退步的。Lee等[8]、赵萌[9]、Shu - Fei Yang等[10]、刘纯彬等[11]也对通信设备制造业及相关产业的效率进行了深入分析。

天然石英砂制造通信光纤的研究 篇9

在大规模信息网络建设需求的带动下,全球光纤通信行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态势,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光纤光缆生产和消费的第一大国。光纤预制棒作为光纤光缆生产的“源头”,一直被认为是光纤光缆产业链的核心竞争点。其中芯棒作为光纤导光部分是预制棒的核心,因此是各光纤预制棒生产厂商研究开发的重中之重,但鲜有关于石英套管研究的报道。石英套管占光纤的石英材料90%以上的比例,其作为外包层材料与大尺寸掺杂芯棒匹配成光纤预制棒以降低光纤预制棒的生产成本,经拉丝后形成完整的波导结构,可保证光纤的几何尺寸和机械性能,实现光纤的全反射、低损耗并提高传输距离。但是高效低成本的外包层制备技术目前掌控在欧美以及日本的少数几家公司手中,它们垄断了合成石英套管的市场份额。

使用天然石英砂作为原料来制备大尺寸的光纤预制棒套管以取代目前的合成石英工艺,不仅能够节约成本、提高效率,还可以避免SiCl4工业带来的严重腐蚀性和环境污染[1]。本研究采用天然石英砂作为原料,制备出了优质的光纤产品,为光纤产业开发了一种新型原材料。同时,针对原料的不同性质制定了低掺杂、高张力的工艺路线,光纤产品的衰减优于目前的工艺水平。

1工艺简介

PSOD(等离子固态外部沉积)工艺使用高频感应等离子发生器电离空气产生的等离子火焰来加热熔化天然石英砂并沉积到中心管上,沉积结束后的毛砣经过冷加工形成尺寸规则的中空套管。套管作为外包层,根据其几何尺寸设计匹配合适的芯棒,经RIC(套管技术)工艺处理后,形成大尺寸的光纤预制棒,再进行拉丝,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为了保证光纤产品的质量,PSOD过程中石英砂的熔化质量、杂质的含量以及石英产品冷加工的精度都非常重要。

合成法制备石英材料的原理是在氢氧焰条件下将SiCl4水解形成玻璃粉体(soot棒),该反应过程会在石英Si-O网络中产生大量的Si-OH,必须经过脱水工艺才能消除OH引起的光信号吸收峰,再经过烧结工艺形成玻璃体。而PSOD使用等离子火的特点是能量集中、温度高(空气等离子火焰温度>5000℃),石英砂在等离子体状态下一次熔化成型,粉料的收集率>70%,远高于合成法。而且电离经过纯化后的空气不会产生-OH,羟基含量经检测在10×10-6左右,通过拉丝验证,能够完全满足光纤的低水峰要求[2]。与合成法相比,PSOD工艺沉积效率高,可直接形成玻璃,省去了烧结和脱羟工艺,工艺控制简单,设备维护和环保处理费用低。

2材料选型

选择光纤材料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下:(1)光衰减性降低的潜力;(2)折射率的可控制性;(3)形状的可控制性;(4)光纤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以及制造成本等[3]。

光纤衰耗的降低有利于各种较长中继距离传输系统的建设。为了保证光纤的低衰耗,对于光纤材料而言,要求过渡金属离子的含量低于10-9,但是对于不导光部分的外包层材料,只需保证金属离子的扩散不会对预制棒的芯层和内包层产生影响。不同于合成石英套管,PSOD工艺使用天然石英砂作为光纤外包层套管,虽然天然石英砂经过多道工艺筛选并去除杂质,但是相对合成料10-9级别的杂质含量,PSOD工艺原材料的杂质含量仍然很高,这就要求从光纤预制棒和拉丝的各个工艺流程着手,降低外包层杂质对光纤各项参数的影响。根据天然石英矿的原料品质,选择了A、B、C三种不同等级的天然石英砂材料进行实验,其杂质含量依次增加(金属杂质含量见表1),通过工艺调整,在低成本的前提下保证光纤的低衰耗。

A、B、C三种不同级别材料的杂质主要是Al、Fe、Ca、Ti、Na等几种影响玻璃粘度以及光纤衰减性能的金属离子。在芯棒制备过程中,设计了足够厚度的缓冲层以保证金属离子的扩散对芯棒产生影响最小。针对不同的原料,我们在相同的制棒和拉丝条件下进行了对比实验,主要考察三种材料光纤的衰减,结果如表2所示。

注:光纤参数的定义和试验方法参考采用ITU-TG650、IEC793-1标准

根据ITU-T(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局)标准,A、B两种材料的衰减水平都符合G.652光纤的要求,而C粉料在1383nm波长的衰减偏高甚至达到了报废标准,不适合作为预制棒材料。使用PhotonKinetics公司生产的PK2600对不同材料制备的石英的折射率进行了测试,结果如图2所示。25℃时@632.8nm ,B类石英的折射率为1.4573,低于合成料与A类料的折射率1.4575。为了保证光纤剖面结构,针对B粉料的折射率,需要对芯棒的折射率进行调整,可通过适当的掺杂降低芯棒折射率以匹配预制棒的光学波导设计。掺杂量的降低,不仅降低了芯棒的制备成本,同时也降低了光纤的瑞利散射,对降低光纤的衰减有一定的帮助。因此,在优化工艺参数后,B粉料理论上可以达到更低的衰减水平。同时考虑到A、B等级粉料在成本上的差异,B粉料更适合作为本工艺的原材料。

3芯棒匹配与拉丝条件优化

光纤的质量与制棒工艺和拉丝条件密切相关,选择合适的工艺条件是天然石英砂能否用作光纤材料的关键。针对B粉料制备套管的光学和物理性质,我们优化了芯棒的参数和拉丝条件[4]。

天然石英砂材料与合成料的杂质含量不同,天然料的铝含量高而合成料的氯含量高,因此天然料硬度更大。在光纤拉丝过程中,由于高温下芯层和包层的粘度差异,包层材料传递给芯层的张力呈现不同的规律。玻璃材料本身是各向同性的介质,因而不同方向的折射率是相等的,当玻璃受到拉应力和压应力时,其折射率在沿应力和垂直于应力方向会发生相应的变化[5]。

由于天然石英砂硬度较高,拉丝时张力必须大于正常拉丝张力才能保证光纤的几何参数,我们选择了1.4~2.4倍的张力进行拉丝实验。为了保证光纤达到合格的光学参数,有必要对芯棒应力分布进行分析,以进一步优化芯棒的掺杂成分。光纤应力测试使用的是FOSE公司的FSA-100光纤应力分析仪,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拉丝张力在1.4~1.6倍时,光纤的外包层分担了大部分的张力,外包层的拉应力保持在15 MPa左右,芯层部分受到的压应力稳定在-100 MPa附近。而拉丝张力在1.8~2.4倍时,外包层承担的张力已经达到熔化状态下玻璃的极限,外包层拉应力随拉丝张力的增大而增大,芯层受到的压应力也随之增大。芯层的压应力在-100~ -180 MPa,远远高于 普通工艺 芯层-50 MPa水平。芯层挤压力会导致芯层部分的折射率增大,因此我们可以针对大拉丝张力时芯层受到的应力适当地降低芯棒中的掺杂量,以调节这种应力造成的光学参数的漂移[1]。

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与材料相关的损耗主要来自光纤的材料吸收、缺陷吸收和散射损耗[6,7]:

式中,a为瑞利散射系数;λ为光信号的波长;b为缺陷吸收;IR为材料吸收(单位为dB)。光信号的这种衰减的大小除了与材料杂质含量有关外,还取决于材料的微结构和瑞利散射的大小。b与材料缺陷有关,对于相同的拉丝条件,loss的大小主要由a决定,对氟锗掺杂的预制棒工艺,a可以分解为

式中,ac为掺杂系数;ad为密度系数。loss与掺杂晶体氟锗的浓度相关。

天然石英砂套管工艺制备的芯棒掺杂晶体的浓度较低,从而降低了芯层中的瑞利散射,使得光纤材料的衰耗降低,这一点是合成石英材料无法做到的。当然,拉丝张力也不宜选择过大,否则会导致芯层应力偏大,缺陷过多,对光纤的强度不利。通过对光纤拉丝结果的比较和应力的分析,最终选择了合适的张力范围(1.8~2.0倍),并设计了一定厚度和粘度的缓冲层以保证拉丝工艺的稳定性。

研究表明,纤芯与包层材料粘度不匹配容易使光纤中产生残余应力和断键,会增加光纤的缺陷、衰耗和氢损[8]。经过光纤可靠性测试,在一定范围内(1.4~2.4倍拉丝张力),包括拉伸强度、剥离力和动态疲劳参数(Sigma公司光纤拉断力测试设备)在内的光纤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的氢损测试(PhotonKinetics公司PK2210光纤分析仪)结果均在合格范围内,如图4所示。这证明天然石英砂材料适合大张力拉丝条件,并且对芯层玻璃材料的微结构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缓冲层的厚度和粘度设计尤为重要,良好的设计不仅可以阻挡天然料中的金属离子扩散对芯层衰减产生影响,还可以缓冲大张力拉丝时来自外包层天然料的压力,保证芯层应力折射率的稳定。根据图3的结果对比,拉丝张力超过1.8~2.0倍时,外包层在充分熔化的情况下拉应力随张力增大而增大,如继续提高拉丝张力,对芯层的影响较大,会导致芯层的应力折射率不稳定。拉丝张力在1.8~2.0倍时,外芯层受到合适的拉应力作用,内芯层受到的压应力也较为稳定,此时既可以保证在低掺杂量的条件下,芯层折射率达到光纤光学设计要求,又可以保证较好的光纤机械性能。因此天然石英砂套管拉丝工艺的拉丝张力范围应为1.8~2.0倍。在高张力、低掺杂条件下,我们成功拉制出了衰 减水平为0.315dB/km @ 1310nm、0.183dB/km @ 1550nm的低衰减光纤,拉丝速度达到2000m/min。

4结束语

对比三种材料性质不同的粉料,通过合理的预制棒设计,确定了以B粉料为外包层原料的大尺寸光纤预制棒工艺路线。结果显示,杂质含量在10-6级别的天然石英砂也能用于制备光纤预制棒。制备的单根预制棒可一次拉丝2000km以上,光纤产品完全符合甚至优于ITU-TG.652标准。在光纤通信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填补了国内企业不能自行制备高纯石英管材的空白。同时,通过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工艺优化,针对天然料的材料特性建立了高张力、低掺杂理论,为低衰减光纤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基础材料和工艺路线,其在下一代超低衰减通信光纤制备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摘要:将PSOD(等离子固态外部沉积)、光纤预制棒制备技术以及光纤拉丝技术相结合,成功开发了芯棒+天然石英砂套管的预制棒制备技术。该技术以成本相对较低的天然石英砂为原料,等离子体为热源,干燥压缩空气为工作气体,熔制了符合光纤生产要求的套管,并研究出了合适的光纤生产工艺路线。该套管的工艺路线简单,无需合成套管工艺中的脱水和烧结处理,且生产过程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的尾气,对环境无污染。针对天然石英砂材料的特殊性质,制定了低掺杂的预制棒沉积技术以及高张力拉丝的工艺条件,成品光纤各方面合格,并具有更低的衰耗。

关键词:天然石英砂,等离子固态外部沉积,光纤预制棒,低衰减光纤

参考文献

[1]王玉芬,刘连城.石英玻璃[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王振延,孙俭峰,王永东.材料表面工程技术[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3]伊泽立男,须藤昭一.光导纤维[M].曹文聪,胡先志,译.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

[4]Varshneya A K.Fundamentals of Inorganic Glasses[M].2nd ed.Sheffield:The Society of Glass Technology,2006.

[5]Raine K W.Measurement of mechanicalstress in optical fibers[M].London:Crown copyright,Reproduced by permission of the Controller of HMSO,1998.

[6]Garrett I,Todd C.Components and systems for longwavelength monomode fibre transmission[J].J Opt Quan Electron,1982,14(2):95-143.

[7]Walker Stephen S.Rapid modeling and estimation of total spectral loss in optical fibers[J].J Lightwave Technol,1986,(4):1125-1131.

上一篇:英汉介词对比与翻译下一篇:LiFePO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