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格训练

2024-07-02

微格训练(精选十篇)

微格训练 篇1

说到语感不得不谈及语气和语调。就字面理解, 语是通过声音表现出来的话语, 气是支撑声音表现出来的话语的气息状态。说话者丰富的内在思想感情蕴含相应复杂的沉缓、满少、短提、舒足、粗细的气息, 通过高淡、促缓、柔硬、抖重、粘平的声音表现出来, 形成平日所说的语气;其声音形式上快慢、高低、强弱、长短、虚实等的总和就是语调。语气是语调的内在情感气息基础, 语调则是语气外在声音形式的表现。

《现代汉语词典》指出:“语感是言语交流中对词语的理解、使用习惯等的反映。”若具体地从语气、语调方面看, 语感则是对不同内涵的语句在语调上快慢、高低、长短、强弱、虚实的感知和把握。其中, 语调的根本特征是曲折性。在有声语言中, 它具体体现为语句趋向和态势发生高低虚实的曲折变化。在口语表达中, 除内容因素的影响外, 不能准确地将一定情感外现在声音的具体曲折变化上, 常常会使得语言平淡枯燥, 缺乏传情性和感染力。从这个角度来说, 为达到让学生尽快而有效地感知和把握语感深层次问题这一最终目标, 从语气、语调方面进行微格语感训练, 自有其特定的积极作用和现实意义。

(一) 微格语感训练的必要性

多种多样的内在情感通过复杂的声音形式外现, 对此的感受和把握的能力即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语感能力。它是一种综合能力, 是说话者熟练掌握语气语调技巧后得心应手地应用语言的能力。全国小学教师基本功训练教材《教师口语表达》明确了这一点, 认为“什么样的语气和情感用什么样的语调来表达,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只有在有声语言表达实践中, 反复实践和探索才能得心应手, 运用自如”。而传统的语感训练是教师像师傅带徒弟似地讲授、分析, 学生练习。初学者笼统地看、听和模仿, 难免顾此失彼, 往往只能有个大概的印象, 很容易淡忘, 而且回忆和模仿或者说将其真实的再现乃至放大每一个细节, 以逼真地显现于眼前, 似乎总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 初学者只能根据自己的感受, 对老师讲解的诸多知识与技巧, 只能有个囫囵吞枣般的认识, 而往往不能熟练地运用。为了让初学者能清晰、准确而完整地理解与把握应具备的语感能力, 可以把语感综合能力分解为具体的一个个语调技巧, 再将它们继续分解为某一种情感对应一种或几种声音形式, 通过反复地感知、比较、熟悉和运用这一种或这几种声音形式表达相应的情感内涵, 继而综合各种声音技巧, 形成一定的语感能力, 这就是微格教学训练技能的分析还原法。

前苏联教育家马雅科斯基分析“你来了”这句话可采用二十多种不同的语调和语气来表现。对于这句话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表现, 仅仅学会其中某一两种并不足以适应多变的情境。即使老师在课堂上反复强调多模仿、多练习、多积累, 反复要求学生在实践中积极摸索, 但语气语调本身的复杂多变性还是使得他们不清楚语气语调的实际运用, 不明确究竟怎样才能具体感知某种语调形式, 致使他们在语感的学习和实践探索方面带有很大的模糊性、片面性和主观性。学生越是觉得语感方面不容易把握, 也就越是怕进行语感方面的学习与训练, 这种畏惧感构成语感学习及训练教学中的不易克服的阻力, 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与训练的积极性, 许多学生疏于对语感的学习或干脆舍弃这方面的学习与训练。此种情势下的语调语感的课堂教学非常被动。

总之, 对于语调这种深层次、带有经验性的语感问题, 传统的笼统学习与训练的方法是一种过于简单化了的轻描淡写式的处理。它无助于培养学习者在语感方面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技巧, 甚至还可能将语感的训练、能力的培养引向死胡同。相较而言, 微格语感训练法则在另一种训练思路的导引下, 以期取得切实的训练与培养学生语感及能力的最终效果。具体说, 它是把汉语语调语感具体分解为多种声音形式, 并提供相应示范, 要求学生照此模仿 (包括情感蕴育和声音外现) , 仔细比较并找出自己的表达和示范的技能标准之间的差距, 进行反复的琢磨和训练, 缩小与示范的技能标准之间的差距, 从而让学生正确而熟练地掌握运用某种声音形式表达某种情感的具体语感技能, 然后让学生再进行另一种具体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如此下去, 直至学生全面掌握应具备的技能。因为微格训练规模小, 目标明确, 便于控制和操作, 所以它打破了一般语感训练的整体模式, 为语感训练和培养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实践证明它很适宜于培养语感深层次综合能力, 更宜操作, 更富有实效。

如教授文章的读说方法时, 可将下列语句列出, 示范其中重音词语的读说技巧, 学生反复模仿训练, 直至把握内容情感和气息的表达技巧。

(1) “我们站在天安门前, 深情地呼唤”。 (《周总理, 你在哪里》)

(2) “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想念你呵, /想念你, /想念———你” (同上)

(3) “小槐树晃动着脑袋说:爷爷, 你多大年岁了?” (《院子里的悄悄话》)

又如在《为了我们的父亲》一文中:“面对这样一位父亲, 怜悯、同情、崇敬、热爱, 万般思绪一下子在我心头翻滚起来。特别是父亲那双欣慰、期望的眼睛, 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他为什么在历尽人间忧思之后, 却感到无限欣慰呢?在为时不多的晚年, 他又热烈地期望什么呢?”这段话描述了对油画《父亲》的感情抒发, 流露出的是激动感奋的情感;声音表达技巧上综合运用重音、顿连、疑问语气、体态语等, 表现出来的是气息深缓、声音沉蓄, 语调凝重有力。如何才能准确感受和把握这段话的情感内涵的外在声音形式呢?在微格语感训练中可分步骤依次对各种声音表现形式进行感知和训练, 每一步、每一环节都突出集中所训练的目标, 其它声音表现要素可暂不考虑, 最后综合形成对这段话整体语感的技巧把握。

(二) 微格语感训练可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

不同的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发展不均衡, 说的能力远远低于听写读的能力, 不具备一定的说话心理品质。应试教育在题海中进行理性分析的思维训练, 使他们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 即习惯于听写, 缺乏足够的读说意识, 尤其是没有必要的说的意识。总的来看, 学生在语感训练中往往有三种心态。一种是不会说, 他们口语表达中信息支离、零碎, 毫无生动情感而言, 既不能赋予语言一定的情感, 也挖掘不出语言固有的内在情感。一种是不敢说, 怀有此种心态的学生具有想用有声语言表达一定思想情感的愿望和能力, 但鉴于环境影响, 唯恐自己说不好, 因而说出的话结结巴巴, 声音技巧不到位, 无感染力。还有一种是不习惯说, 这样的学生深受传统教学模式心理定向思维的影响, 习惯于以无声语言进行内思维, 而不能将各种语音技巧自然地运用于口语表达中。这三种心态都是语感训练与培养过程中的严重心理障碍。微格语感训练消解这三种心理障碍的办法是, 将他们分为三组, 针对他们不同心理倾向、实际能力水平进行不同层次、有针对性地系统程序训练。针对不会说的那一组, 可从最基本的字词句调开始逐步进行有声语言训练, 先模仿、后反复练习, 自我观照, 自我分析, 大家评议, 逐步提高。针对那些不习惯说的, 可多设置情境, 鼓励他们结合示范进行口语练习, 训练形式可多样化, 如演讲, 小品, 讲故事, 配音等。针对那些不敢说的, 应用一定的录音、录像形式记录与保存他们练习实践方面的真实过程, 供他们细致入微地反观自己的练习, 在与示范标准之间的比较中他们某些方面的技巧得到肯定, 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心理压力, 促使他们自由而恰当的说话意识源源不断的涌现。

(三) 微格语感训练中要注意教师导评和学生自能检测相结合

引导学生评价完成训练目标的程度, 使学生关心自己训练的结果, 做到对自己负责;引导学生反思自己达到目标的思路过程及所采取的学习训练方法, 使之强化巩固并形成习惯, 在以后的学习训练中得以发挥;引导学生回味解决训练中遇到问题时的情感体验, 特别是经过自己的努力所获得的成就感, 将促使学生更有信心, 更感兴趣于语感深层次问题的学习。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实事求是分析成功、失败的具体原因, 促使学生不断提高语感能力。

摘要:针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关于“培养语感”的课程基本理念, 本文试从微格教学的角度提出微格语感训练的概念并加以阐述, 从微格语感训练的必要性、微格语感训练可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微格语感训练中还要注意教师导评和学生自能检测相结合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解决语感训练这一语言训练深层次问题的办法, 以期对当前处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广大中小学教师贯彻新课程《标准》有所启发和帮助。

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指南 篇2

一、训练目的与任务

使用微格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课堂教学中基本教学技能的类型,理解各项基本教学技能的概念,掌握各项课堂教学技能的执行程序和要求,通过微格教学方法的训练能根据教学任务和中学生的特点把课堂教学技能应用于教学实践。

二、微格教学方法训练的主要课堂教学技能

1、教学语言技能

(1)概念:教学语言技能是教师用正确的语音、语义,以及合乎语法逻辑结构的口头语言,对教材内容、问题等进行叙述、说明的教学行为方式。

(2)教学语言的种类:课堂口语,书面语言,体态语言。

(3)教学语言的基本特征:教育性、学科性、科学性、简明性、启发性、可接受性。

(4)教学语言技能评价标准: 语言——规范,使用普通话。吐字发音——正确、清晰。

音量——适度。音量有控制,科学用嗓。

语速——一般情况下,200—250字/分钟为宜。语调——抑扬顿挫,与教学内容情景相适应。节奏——和谐。张、弛、停顿合理。词汇——规范、准确、生动。

语法——符合用词造句的规则。合乎语法、合乎逻辑。

2.教学导入技能(1)概念:导入技能是教师在进入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时,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2)导入的类型:直接导入、经验导入、旧知识导入、实验导入、直观教具导入、故事导入、设疑悬念导入等。

(3)导入技能评价标准:引起注意、激发兴趣、主题衔接、教学目的、时间把握、态度情感。

3.教学讲解技能

(l)概念:教师利用语言及各种教学媒体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方法,启发思维,表达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理解重要事实,形成概念、原理、规律、法则等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

(2)讲解技能的类型:按照不同类型的知识可以分为不同的讲解方法。事实性知识的讲解,概括性知识的讲解,方法性知识的讲解、应用性知识的讲解。

事实性知识的讲解有:叙述性讲解法;描述性讲解法;启发性讲解法;解释性讲解法。

概括性知识的讲解有:归纳法,演绎法。(3)讲解技能的评价标准:过程与内容、内容条理性、语言逻辑性、普遍联系、得出结论、方法与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学生参与。

4.教学提问技能(l)概念:教师以提出问题的形式,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方式。

(2)提问的类型:回忆提问、理解提问、运用提问、分析提问、综合提问、评价提问。

(3)提问技能评价标准:体现教学目标、问题的类型、提问的时机、问题的表述、停顿与速度、提示与探询、问题的分配、反馈强化。

5.教学变化技能

(l)概念:变化技能是教师运用变化教学媒体,变化师生相互作用的形式,以及变化对学生的刺激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把无意注意过渡到有意注意,保持学生学习动机,丰富学生学习活动,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的一类教学行为。

(2)变化技能的类型:

教态的变化:声音的变化、目光的变化、表情变化、手势的变化、位置的变化。信息传递通道与教学媒体的变化:视觉通道和媒体、听觉通道和媒体、触觉、嗅觉通道和学生操作。

师生相互作用的变化:教师与全体学生、教师与个别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学媒体。

(3)变化技能的评价标准:提供刺激物媒体、师生相互作用形式、教态;

6.教学强化技能(l)概念:强化技能是教师运用各种肯定或奖励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和增强学生的某一行为变化朝更好方向发展并保持学习动力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

(2)强化技能的类型:语言强化,标志强化,动作强化,活动强化。(3)强化技能评价标准:准确性、有效性、适时性、内部强化。

7.教学演示技能(l)概念: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运用各种教学媒体把事物的形态、结构或变化过程等内容展示出来,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

(2)演示技能的类型:实物演示、标本标本、模型演示、多媒体投影演示、课堂实验演示、典型操作演示等。(3))演示技能评价标准:媒体选择、媒体介绍、指导观察、演示操作、媒体配合、语言配合。

8.教学板书技能

(l)概念:板书技能是指教师利用黑板上书写文字、图表、图形、符号等,与学生进行视觉信息交流为主的教学行为方式。

(2)板书的类型:提纲式板书、线索式板书、表格式板书、图示式板书、板画式板书。(3)板书技能评价标准:恒常性、概括性、生成性、整合性、规范性。

9.教学结束技能

(l)概念:教学结束技能是教师在完成一项教学任务时,通过重复强调,概括总结、实践活动等,对所教的知识或技能进行及时的系统化巩固和应用,使新知识稳固地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取得一类教学行为方式。

(2)结束技能的类型:

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有:系统概括、分析比较、拓展延伸。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有:学生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评论。

(3)结束技能评价标准:提供心理准备、方法选择、概括性、完整性、启发拓展性、练习与作业、态度情感。

三、训练建议

1.使用微格教学法训练学生的课堂教学技能要根据学生情况,训练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在单项技能训练合格的基础上开展综合训练;

2.微格教学训练中要及时反馈,及时开展评价。

3、教师的评价要实时录像,保存好训练的音像资源,便于学生课后反复观摩学习。

微格训练 篇3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高师教育中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日益受到重视,并正从多方面探索新的途径。在我国,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训练虽然还未形成系统,但在教学法课中一直把这项工作作为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在录音机、录像机等现代教学设备运用于教学之后,探索利用电教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教改的突破口,其中微格教学以其特有的优势成为电化教学辅助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运用微格教学有效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水平的可行性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始创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它的基本思想是把教师的工作当成一种职业,强调教师同医生、律师等一样必须通过持续不断的训练才能获得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微格教学对传统的模拟教学进行了技术上、方式上和理论上的改革。在技术上利用现代视听技术于模拟教学,让模拟教学主体同时成为教学的客观评价者;在方式上把学科课堂教学的综合技能分解成无数单项技能的“格”进行更扎实具体的训练;在理论上运用系统论、控制论对教学技能训练进行有效控制,运用还原论将复杂的教学技能还原为单项技能,分项达标后又实施系统化综合,从而形成整体的教学技能。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而教学的科学和艺术是建立在教师具有广博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教学技能基础之上的。一个教师如果只有广博的知识而没有过硬的教学技能,也就谈不上教学的艺术,更不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对如何有效提高教学技能的研究已成为热门话题。

盖奇(美国)在微格教学的研究中就曾经指出:“教学研究的全盘宏观方法已遭失败,因而教育家应采用科学家剖析微分子的方法来作为理解复杂现象的手段。”

过去,由于传统的教学思想、方法和手段的局限,高等师范院校对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始终是薄弱环节,微格教学的引入,改变了传统的“三一教学模式”,即仅凭一根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开展教学活动,尤其是音像摄录设备的运用,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

作为一种教学训练方式,微格教学为师范生的教师专业技能的训练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包头师范学院作为内蒙古西北部的一所本科师范院校,它承担着为西部培养合格教师的重任,如何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提高师范生专业教学技能,一直是我校探索教改的课题。为此,近年来,学校建立了微格教室,并配置了相应的教学录像软件,这对学生课堂教学技能的培训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物质条件。因此,笔者充分利用学校的现代化教学技术和设备,在语文教学法课中开展微格教学的研究和尝试。实践证明,微格教学方式的引入,带来了师范生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普遍提高。

二、微格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中的实践

微格教学一般遵循“理论——实践——评价”的训练模式,笔者在实践中,参照斯坦福大学的训练方式,并依据语文教学的特点,确立了自己的微格教学模式如下:

第一阶段:语文课堂教学技能微格训练前的准备:

1.相关的语文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任何教学行为都是教师教学理念支配下的产物。微格教学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对教师教学技能进行培训的实践活动。因此,训练前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至关重要,否则缺少理论指导的实践会走弯路。实践前的理论知识储备有:教学目标的分类,教材分析,课堂教学设计,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课堂教学观察的方法及教学评价,《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

2.确定语文课堂教学技能的微格

微格教学把复杂的综合的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进行科学分格,使各格技能具有一定的单一性。因此教学中首先要把语文课堂教学技能分解成若干具体的“格”,它包括:①导入技能;②讲解技能;③提问技能;④板书技能;⑤朗读技能;⑥演示技能;⑦反馈技能;⑧结束技能;⑨调控技能;⑩辅导技能。然后对每一格进行逐项训练,降低难度,讲求收效。每次只训练1-2格技能,多次训练后实现总的学科技能训练目标。

3.编制微格训练计划

微格训练的计划性很强,可以分层次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技能的10个微格中,第①、②、③、④、⑤、⑧格是基础教学技能,称为“前置格”,必须放在前边训练,另外4格属提高性教学技能, 称为“后置格”,可放在后边训练。

第二阶段:语文课堂教学技能微格训练的尝试。

在掌握语文教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展开语文课堂教学技能的微格实践,具体操作如下:

1.明确微格训练的目标。明确所训练的“格”以及这个“格”在语文教学技能系统中的地位和功用。

2.提供示范。教师可利用文字材料、录像或实际角色的扮演的方法对所要训练的技能进行示范,给学生树立样板。

3.微格备课。微格教学必须预先编制微格教案,教学内容要严格控制在5-10分钟之内。

4.微格试讲,同步录像。学生模拟教师角色进行试讲;操作人员可同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行为进行实况录像,以便能及时准确地进行反馈。

第三阶段:语文课堂教学技能微格实践后的评价与反馈。

能否对被培训者的角色扮演过程给予准确,及时的反馈和恰如其分的评价,是被培训者通过微格教学能否得到提高的关键。这一阶段的教学包括如下环节:

1.重放录像。被培训者亲眼观察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与事先的设计相对照找出不足。

2.自我与他人一起来评价实践过程。总结出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努力的方向。

3.结束和修改教案。本次教学技能训练如顺利达到训练目的,则此微格训练结束;如未达到要求,被培训者可根据自我分析和他人的讨论评价中所指出的问题修改教案,再次训练,直到达到训练目的为止。

三、语文课堂教学技能微格教学实践后的收获与反思

现代视听技术的发明,带来了人们处理传播信息方式的变革,与此同时,现代视听技术可以作为一个教育工具使用的思想也随之产生,其中微格教学就是这种先进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媒体、教学模式的樊篱,有效地实现了个别化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具体表现如下:

1.目的明确,可操作性强

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在《教学设计原理》一书中指出:“设计者开始任何教学、设计之前必须能回答的问题是:‘经过教学之后,学习者将能做那些他们以前不会做的事?’或者‘教学之后学习者将会有何变化?’”很显然,这里“必须能回答的问题”,就是指教学目标。微格教学的教学目标要求用行为目标来表述,明确具体,能较好地指导教学实践。再加上,由于所用时间短和教学内容少,每次只集中训练某一教学技能,训练目标很明确。同时,练习的环境条件容易控制,为培训目标的实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经过微格的技能训练,每项教学技能的掌握相对以前的训练扎实熟练。

2.反馈及时,便于自省

在微格课上,被培训者讲授方式和交流方式的优劣,一般由学生的反应可直接观察到。为了使被培训者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当微格课完成后,及时组织讨论和评价,指导教师和学生提出的意见能现场获知,反馈明确具体。而且,通过重放录像,被培训者可以亲眼观察到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与事先的设计相对照,找出不足,而且,录像带的放映可使用暂停、慢放、重放、特写等方法,可把讲课者所有的缺点暴露无疑,这种方法所产生的强烈刺激,被培训者看后印象深刻,对缺点的改正会更强烈,更快速。

3.有利改进,便于创新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教育是知识传播和创新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摇篮。最好的教育必须是有利于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微格教学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发挥创新能力的平台。

微格教学中,被培训者根据观看录像的自我分析和听取讨论的建议,集思广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联想力,重新修改自己的教学程序和策略;或另辟新的途径,进行新的实践,通过这样的反复练习,某种教学技能的应用会逐渐趋于完善。因此,微格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创新教学的机会。

通过几轮的实践,我们感觉到:微格教学的引入,确实给沉闷的教学法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很好地实现了知与行的良好统一。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反思微格教学实践过程,其中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些问题,有待于今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改进:

1.要树立把具体的“微格”进行有效整合的意识

微格教学要求在理论上运用系统论、控制论对教学技能进行有效控制,运用还原论将复杂的教学技能还原为单向技能,分项达标后又实施系统化综合。而目前,微格教学中过多的注意单一“格”的技能训练,而忽略了将多种“格”进行科学整合的能力训练。实际上,一节语文课,需要教师多种教学技能的综合运用。因此,对微格进行整合的能力,才是微格教学最终的归宿。

2.要完善微格教学的评估标准

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教育家泰勒就曾指出:“评价过程在本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克龙巴赫(美国)认为“评价能完成的最大贡献是确定教程需要改进的地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下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出发点,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这种评价观认为:课程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评价的功能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师的发展,促进课程的发展。

微格教学在科学地解决了教师专业技能的微格分解之后,又以目前先进的方式,解决了教学过程的全面反馈问题。通过对模拟课堂的超前反馈,同步实录的适时反馈,观察录像后的后续反馈,使得师生能及时获得直观的、生动的、完备的反馈资料,并对每一教学细节进行反复的检查、分析,这样,不论是从教师掌握教学进度来看,还是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来说,微格教学中的反馈机制都在客观上提供了很好的评估条件。

但是,在现实的微格教学中,虽有着完备的反馈机制,但大多落实不到位,以致流于形式,为微格而微格。其主要表现为:或者只重视外部反馈,不注意内部反馈;或者只重视结果的评价,忽略对训练过程的分析。这样的教学,虽使用了现代化媒体,然而由于保证微格教学顺利进行的反馈机制没有真的落到实处,因而不仅不会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反而会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3.正确处理微格教学中师生角色的定位问题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强调师生平等交往、平等对话,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于平等对话,定位于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对话,交往,就是共在的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新的课程理念倡导师生平等交往的教学行为,这种交往具有互动性和互惠性,师生平等交流,可以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主人要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某种意义上,这又要由老师来帮助完成。

微格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让学生做主角进行教师专业技能的训练。现代教学媒体本身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能独立地传递教育内容,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有人认为,微格教学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也能发挥其主体作用。事实上,现代化教学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教师的部分活动,但不能替代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组织、调控作用。相反,微格教学中,教师对教学活动控制的要求更高。如果教师放弃对整个教学活动的参与、控制,必然会导致教学活动的失控,更不用说学生主体的发挥了。实践证明:在微格教学中,要想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依靠教师的指导。所以,教师在整个微格教学中,只有事先周密组织,其间严格控制,并随时进行内容和方法上的指导,才能使学生在微格教学有限的时空中自主、充分地进行教师专业技能的训练和展现,从而发挥其主体作用。

四、结论

总之,在语文教学法课中引入微格教学对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进行科学训练,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为解决高等师范院校“教学理论下不来,教学实践上不去”的问题,提供了合理而有效的中介,因而,它对于推动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改革的现代化工程,必将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魏传献.语文教学概论[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2]秦训刚,晏渝生.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郭友等.教师教学技能[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网络环境下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探讨 篇4

一、微格教学技能训练的基本特征

所谓微格教学 (Microteaching) 又称微型教学, 它是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基础, 利用先进的媒体信息技术, 依据反馈原理和教学评价理论, 分阶段、有目的、系统地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活动。是师范生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对各项教学技能逐一进行学习和训练, 从而集中解决某一特定技能的教学行为。微格教学技能训练突出表现出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训练课题———微型化。就是把复杂的综合的课堂教学技能分解为许多容易掌握的单一教学技能。如导入、提问、演示、讲解等。对每项教学技能进行逐一研讨并借助先进音像设备、信息技术, 对师范生或在职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系统培训。

2.技能行为———规范化。对每一单一技能进行训练时, 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 而且每一技能都有具体的评价标准, 依据评价标准进行规范训练, 直到达到目标为止。

3.记录过程———声像化。进行技能训练时, 对每一训练环节都借助于媒体音像设备和信息技术进行实时记录, 为小组讨论和自评提供直观的现场资料, 使受训者能够及时看到自己的教学行为, 获得真实的、客观的自我反馈信息, 收到“旁观者清”的效果, 产生“镜像效应”。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指导教师的教学负担, 以便腾出更多的时间用于对学生教学行为进行评价和指导, 提高了培训质量和效率。还可利用其存储功能, 经过一定阶段后再次视听音像带, 对受训人员进行教学技能的再强化, 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利用积累的大量教学声像素材, 可编辑制作典型的微格教学片, 构成微格教学系列教材, 用于微格教学实录前的观摩及第二课堂学习。

4.观摩评价———及时化。参加训练的师范生和指导教师可借助于媒体音像设备和信息技术的记录资料, 重放录像, 及时地进行观摩和评议。

二、网络环境下微格教学技能训练的优势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微格教学技能训练, 既吸收了传统的微格教学技能训练的优点, 同时又弥补了时空利用等方面的不足, 具有自己其独特的优势。

1.提高了师范生的现代教育意识和能力, 特别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能力。这种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 要求学生既要应用各种常规电教媒体, 又要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教学媒体, 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师范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使他们更充分利用网络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有效地提高了校园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为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设计和制作有效的教学资源提供了锻炼的园地。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现代教学意识和现代教学能力效果明显。

2.增强了训练者自主学习的灵活性。网络环境下微格教学技能训练, 训练者可以在多媒体教室、办公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学生或教师宿舍等, 通过校园网进行点播, 随时随地地调用录像资料进行观摩、点评, 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也方便了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反思, 使得训练者自主学习的灵活性得以增强。

3.提供了训练者交流形式的多样化。传统的微格教学技能训练, 都是在微格教学训练室进行, 采用的是试讲—录像—重放录像—师生评价的单一模式。而在网络环境下, 我们可以把录像资料存储在教学视频点播服务器中, 师生可以进行非实时交流与评价。或也可以把录像资料刻录成光盘, 随时进行观摩和评价。视频的回放和讨论不再仅仅局限于微格教学训练室, 只要有网络连接的地方都可以进行, 这样既提高了微格教学训练室的利用率, 也给训练者提供了更多的反馈和客观的评价信息。

4.提高了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及客观性。借助校园网络对学生实施评价有两点好处:其一参与者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打破了班级界限, 师生可以就某个问题即时地在网上进行交流, 这种非面对面式的“谈话”, 更有益于真实意见的表白, 使评价更趋客观;其二被评价者更能接收评价意见, 可以冷静地去思考对方提出的建议和意见, 改正自己的不足, 而且评价是对照着声像记录结果的, 更直观、具体、有针对性, 评价结果更客观、符合实际。我们还可以把大量评价数据输入计算机, 从而构建评价模型, 使评价结果更直观、可靠。

5.扩大了技能训练的规模, 提高训练效果。传统微格训练的一个缺陷是训练过程只能局限在固定的专门训练室, 随着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 而场地、设备有限, 大多数情况下每个学生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在固定教室观看音像资料和自己的教学过程, 很难满足师范生技能训练的需求。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微格教学技能训练, 训练者不再受时间、地点和人数的限制, 可以随时通过校园网观看自己或他人的教学录像进行保存和观摩, 从而扩大了训练范围, 提高了训练效果。

三、网络环境下微格教学技能训练的实施

网络环境下的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是基于校园网环境下对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进行训练的活动模式。是以先进的“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依据建立起来的, 整个训练过程既强调教师的训练指导作用, 又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各种便利条件。

(一) 准备阶段

1.“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主页”的建立。

为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 扩大训练范围和影响, 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首先应在学校校园网上专门开设“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主页”。主要栏目包括:参训必备基础知识、精选教案、视频案例库、专家点评、师生互动平台等。

2. 理论知识的学习。

主要是使训练者通过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 理解操作规程及要领, 掌握技能的结构和程序。在观念上懂得在某种情况下应该怎样做, 并且能够举一反三, 为实践做好准备。学习的内容有:教学基本理论、微格教学操作流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分类、教材分析、教学技能分类、课堂教学观察方法、教学评价和学习者的特点等。即可以由教师系统讲授, 也可以由学生通过校园网自主学习。

3. 标准化微格教学实验室设置。

微格教学实验室通常由中心控制室、教学训练室和音像资料室或教学视频点播中心组成。微格教学训练室需要有较好的隔音条件, 其面积20平方米左右。除配有常规的电教媒体外, 还应配有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教师教学控制平台、视频展示台、液晶投影机等数字化教学设备, 并与校园网和Internet网联接。为了更好更全面对学生进行现代教学技能训练, 可依托学校的网络教学实验室, 模拟远程网络教学, 以便为未来网络教学的需要提供支持。

(二) 实施阶段

1. 确定训练目标。

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目标主要有导入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演示技能、提问计能、板书技能、媒体使用技能、组织技能、结束技能等。

2. 编写教案。

依据训练要求, 师范生选取一段10分钟左右的试讲内容编写试讲教案。为了更好地强化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除了编写一般文字教案之外, 还要求编写适合于多媒体教学的简易课件, 以便在微格训练室使用。

3. 观摩学习。

训练者在试讲前, 先播放几段录像资料, 这些录像资料可以是正例, 如优秀教师的典范教学录像, 或前一届师范生留下的优秀案例等, 为师范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也可以是反例, 如前一届师范生训练中出现的典型问题等, 为师范生即将进行的训练做好预防。在播放过程中, 指导教师要及时点评, 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每一项教学技能训练的要领, 使学生能自己归纳、选择对应的教学实践策略, 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 在微格参训视频案例库中自由地查找相应的资料, 进行自主学习。

4. 模拟练习。

师范生按照训练程序依次登台试讲。参加试讲的人员主要有模拟训练的师范生、训练者的同学及其评议人员。并依据训练目标提供每一单项技能训练的评议表, 为评议人员打分提供依据。

5. 全程录像。

在试讲过程中, 中心控制室教师将其试讲过程依次录制下来, 并将学生的训练情况上传到校园网, 方便学生的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

6. 建立微格训练视频案例库。

把经过编辑和整理的参训录像存储在微格训练视频案例库中, 以易于查询和检索。视频案例库以流媒体方式对学生和教师提供服务, 通过校园网可在有网络连接的任何场所自由地下载或在线浏览。案例库中的案例可包括“精选案例”、“名师授课”、“典型范例”、“实况录像”等, 每个案例应附有背景介绍、分析说明、教师解说和评论、专家点评、适用对象、参考资料等。通过建立数字化的视频案例库, 可以有力地支持微格教学技能训练。

(三) 评价反馈阶段

学生试讲录制完成之后, 要组织师生进行评议。师生评议可采用两种形式。

1. 实时评价。

试讲完成之后, 电教人员可及时播放该生的教学录像过程, 同时进行评议, 使被培训者及时、准确地获得反馈信息。也可以在网上进行评议, 即参训者不受时空的限制, 可依据自己的时间通过校园网平台与教师或同学进行讨论和评议, 以获得更多的建议和经验。

2. 非实时评价。

由于课时的限制, 有时很难做到完全的实时评价, 就可以采用非实时评价方式。充分利用“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主页”上师生相互平台, 师生均可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参加评议, 参评学生在浏览他人的教学技能训练视频录像的过程中, 也可以发表自己见解。这种评价打破了班级界限、时间限制, 也没有了身份上的差别, 更有益于真实意见的提出, 使被评价者接纳起来更容易, 评价更趋客观和全面, 极大地增加了师生交流的灵活性, 参训学生得到了一个全方位的评价和反思。

(四) 综合技能的形成阶段

每一单项技能训练如果没有达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需要循环进行。通过检查和验收合格之后, 则可进入下一单项技能训练。单项技能训练完成后, 就可以把各种单项技能训练结合起来, 进行综合技能的训练,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修正错误, 最终形成较完美的教师教学基本功。

总之, 网络化境下的微格教学训练是对传统的微格教学训练的提升, 有其独到的优势, 具体的实施步骤是训练前的准备阶段、训练过程中的实施阶段和评价反馈阶段, 以及最终的综合技能的形成阶段。

参考文献

[1]周剑辉, 丁芳.基于网络的微格教学环境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 2007, (1) .

[2]吴全洲.基于校园网的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 2009, (2) .

[3]杨建良.基于网络的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的设计[J].中国教育的信息化, 2010, (1) .

[4]武海明, 刘瑞儒.网络时代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模式新探索[J].现代情报, 2006, (9) .

微格教学技能训练09.12 篇5

步骤:

1、熟悉微格教学系统

2、观摩(师范教材、课堂教学技能)

3、编写教案

4、角色扮演

5、分组讨论、评价

实验指南:

课堂教学技能的分类及意义 1.分类

基本教学技能:教学语言、提问、演示、变化、强化、板书 综合教学技能:导入、结束、讲解、课堂组织、试误。2.意义

培训目标明确、示范清楚具体、培训方法科学、培训结果客观

微格教学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 1.导入技能训练

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在教学中采用正确而巧妙的方法进行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求知的欲望,从而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的课题上来。

利用微格教学系统可将导入技能分解为开门见山直接导入、利用旧知识导入、利用直观演示导入、巧设实例导入及利用生动故事导入等多项不同技巧进行训练。2.教学语言技能训练

教学语言技能是教师利用基本的语言技能和特殊的语言教学技能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的行为方式,在语言表达时要注意学科性和科学性;简明性和情感性;针对性和影响性。3.变化技能训练

变化技能是教师利用对学生不同的刺激变化来组织学生的注意,生动地传递知识和交流感情,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变化技能有三种类型:教态的变化、传媒及通道的变化和师生相互作用方式的变化。

利用微格教学系统可把教态变化技能分解为面部表情变化、身体动作变化和声音变化等技巧来进行训练。4.讲解技能训练

讲解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是通过语言对知识的分析,揭示事物及其构成要素、发展过程,使学生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讲解技能是教师利用语言及各种教学媒体引导学生理解重要事实,形成概念、原理、规律、法则等行为方式。

利用微格教学系统可将讲解技能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分解为描述性讲解、描绘性讲解、论证性讲解、启发性讲解、归纳性讲解和演绎性讲解等多种技巧来进行训练。5.提问技能训练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的方式,提问技能是教师以提出问题的形式,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

利用微格教学系统,可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能分解为回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知识运用提问、分析性提问、综合性提问和评价性提问等技巧来进行训练。6.演示技能训练

演示一般是教师为了说明某个事实、过程等运用各种教学媒体,提供感性材料的表演和示范操作,以及利用这些媒体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因此,演示技能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需要,运用各种教学媒体把事物的形态、结构或变化过程等展示出来,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传递教学信息的行为方式。7.强化技能训练

强化是塑造行为和保持行为强度不可缺少的关键。强化技能是教师在教学中一系列促进和增强学生某一行为变化朝更好方向发展的行为方式。

利用微格教学系统,可把强化技能分解为语言强化、符号强化和活动强化等技巧来进行训练。

8.板书技能训练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递教学信息的有效教学手段,是教师口头语言书面表达形式。板书板画技能是教师利用黑板以凝练的文字语言和图表等形式,传递教学信息的行为方式。9结束技能

结束技能是在完成一个教学内容或活动时,教师通过归纳总结、实践创新、转化升华等教学活动结束教学任务的行为方式。它可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形成系统,以及转化、升华,使新知识有效纳入原有的认识结构中。

结束教学技能分解为归纳式、活动式、比较式、联系式、拓展延伸式等多种技能进行训练。

10.课堂组织技能训练

组织教学技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的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进行学习的行为方式。

利用微格教学系统可将组织教学技能分解为管理性组织、指导性组织、诱导性组织等多种不同类型技巧进行训练。11.试误技能训练

试误技能是教师修正学习者的错误,推动尝试的行为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情景,推动学生不断尝试,使学生在尝试过程中错误的出现频率逐渐减少,错误的性质不断地向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向变化,直到避免和杜绝错误。

微格训练 篇6

关键词:微格教学;健美操;教学;训练

中图分类号:G83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12-1693-03

1微格教学简介

微格教学是一种建立在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上系统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基本教学技能的教学方法。它是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它使准备成为或已经是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微格教学实际上是提供一个练习环境,使平常复杂的课堂教学得以分解简化。使练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摄、录像设备等)获得大量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地进行调控和矫正。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实验对象为浙江省台州学院体育学院2002级选修健美操的36名女学生;实验于2004年2~6月在浙江省台州学院体操房进行。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在研究应用过程中,阅读国内外文献以及有关微格教学专著,健美操专业教材等,为理论探讨提供依据。

2.2.2实验法将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组后经测定两组的素质、理论知识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按常规教学进行,实验组按微格教学模式进行,时数相同并由同一健美操教师实施教学;技评成绩由3名专业教师按规定标准评分。

2.2.3分析比较法应用专业理论知识对实验进行分析比较,然后得出分析结果。

3分析与讨论

3.1微格教学实施过程与修正微格教学一般都用于对教师基本技能的训练,其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而把微格教学应用于健美操教学训练过程中,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根据训练学生实际情况和健美操教学训练特点,对原微格教学实施过程进行了修正,健美操教学训练中运用微格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如图2所示。

师范院校学生是未来的教师,需要自己创编套路,培养其创新能力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在学习了成套动作后,还要求学生自己创编一套健美操,创编能力培养的微格教学实施图如图3所示。

3.2微格教学应用于健美操教学训练的具体方法在把微格教学应用于健美操教学时,如图2所示。

对于学生自己创编健美操的学习,我们采取也是从学习理论开始,如图3所示,这时的理论学习,主要学习健美操的创编理论,如健美操的创编原则、编排的方法和步骤等。接下来的创编示范是播放成套健美操创编过程的示范教学录像,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联想,开发思维,并注意积累动作素材。然后让学员自己创编,编好后再让学生把自己所编套路表演出来,同时做好摄像记录工作,接下来的反馈评价,由师生一起观看学生表演的自编套路,同时分析优缺点,供创编同学修改套路时参考,也可供其他同学借鉴。

在把微格教学应用于校健美操队训练时,由于动作要求比一般健美操教学高且训练周期也相对长些,所以各个环节都更加仔细、认真,而且安排反馈的次数也更多,其实施过程同图2。

3.3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从表1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健美操的表现力、准确性、力度及编操能力的成绩,实验组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在健美操动作的熟练程度、协调性、节奏感以及动作与音乐的合拍等方面实验组也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表明,两组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因此可以认为实验组取得好的成绩是因为运用了微格教学法后,加强了技术动作的示范和及时反馈等,使总体方案趋于优化的结果。

在微格教学中,由于加强了技术的示范,使学生便于模仿,有利于动作技术要领的掌握。在传统健美操教学中,操场上干扰因素比较多。教师示范、讲解时,学生不一定能看明白、听清楚。更有一些动作,不仅结构复杂,需瞬间完成,而且在空中不能停留或放慢速度,教师很难在示范中讲解,示范后的讲解学生又很难听得明白。但结合录像教学后,通过电视屏幕将上述动作,用慢镜头或用“定格”方式,逐渐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教师可从容不迫把讲解动作的要领,把动作的关键部分讲深、讲透,技术动作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生动、直观、立体、形象、清晰的动作印象。学生再通过实践,很快就能掌握技术要领。

在微格教学中,反馈及时,评价准确,有利于学生改正错误动作,调动学习积极性。在传统教学中,评价手段往往来自指导教师所做出的反馈,而这种反馈通常建立在教师记忆基础上,总体印象和主观因素的比重较大。学生难以全面了解和直接看到自己教学的真面貌,也就无法真正理解教师的意见,甚至有时会产生不相信教师的情况。在微格教学中,运用摄像机把学生表演的技术动作拍摄下来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观看重放的录像,分析学员动作存在的错误和不足,并帮助学员分析错误形成动作的原因和纠正方法。另外根据需要运用定格、慢放、倒带的方法进行反复观察、讨论和分析,学生从中得到自己动作练习的直接反馈,从而获得完整的自我形象,从而深刻感受到自己的动作是否与示范动作相一致,避免了许多主观因素。由于这种方法产生的刺激强烈,当他们看到自己不正确的动作时会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并竭力去改正,对错误动作改正快;而看到自己优美的健美操动作、姿态时,会更加增强他们学习健美操的信心。这种把学生接受间接的主观评价,转为直接的自我评价的方法,导致学生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被评议者,也是评议者,做到“旁观者清”,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学好健美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反馈评价后,老师再组织学员观看标准示范时,可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不需要整段地播放,可有选择地播放某几个动作的分解慢动作示范,使学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形象、准确且有重点地理解和掌握没有学好的几个动作。同时教师在指导训练时,也可根据学员掌握的情况,及时地调整指导方法和训练计划,以达到动态地调控整个过程,使教学过程最优化。

在学生编操能力的培养中,运用微格教学法,在反馈评价过程中,由于教师与同学一起来分析所创编的套路,因而学生不仅能正确估量自己创编套路的特点、优缺点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和如何改正;而且在与教师一起对其他同学创编套路的评价中,学会对健美操套路如何去评价;同时,在评析过程中,可以借鉴许多其他同学的长处;另外,通过观摩评析等,当看到其他同学所创编套路中漂亮动作、优美组合、巧妙连接等,会极大地激发自己的创新灵感,创编出优秀的健美操套路。

我校健美操队运用微格教学模式进行训练,短短的一年课余训练时间内,成绩大幅度提高,在浙江省第十届大学生运动会健美操比赛中,一举夺得乙组团体总分、混合双人、女子单人三项冠军和男子单人、三人、混合六人三项亚军的好成绩;而用传统模式进行训练的第九届,只取得了一项第四名和一项第五名,其余各项均未能进入前六名。因此可以认为,在健美操队训练中运用微格教学模式能极大地提高运动成绩。

在健美操队运用微格教学模式训练时,由于运动员所学自选套路是本校教师自己创编的,考虑到竞技健美操中有些较难掌握的复杂难度动作,当教师现场示范时,不能充分显示动作结构、过程、关键点与细节的时候,可通过录像镜头的调度,采用远景、全景、近景、特写,或利用镜头的推、拉、摇、移、跟等方式,有效地从各个角度、侧面来表现动作的方位、距离、相对位置、运动轨迹等空间特性;也可将瞬间的动作缓慢地表现出来,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因而也制作了专用的教学示范带。在观看示范阶段,除了给学生看自己制作专用示范录像带外,还增加了一些国际、国内的健美操比赛实况录像,使运动员感受比赛的气氛,增强其表现力和表情等。同时这些电视录像中漂亮标准的动作,尢其是一些体坛健将,体育明星的风采,能够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节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自觉而认真地参与训练,提高动作水平。由于运动员人数比一般健美操教学时要少,而且训练周期也相对长些,要求也比一般健美操教学高,所以在指导训练和学员表演等都要比一般健美操教学时更加仔细、认真,而且安排的反馈次数也更多。每学习一段时间后,就用摄像机将每个运动员的表演拍摄下来,然后,通过编辑合成等技术,将运动员的动作与教师的同步动作,一齐在同一电视画面上慢放出来。这样哪怕只有细微的差别也能看得很清楚,便于教师和运动员及时发现问题,针对每个运动员各自训练的具体情况,变换和调整训练目标,适当调整套路动作。另外,多人项目的动作,用慢动作放出来,哪些动作还不够整齐,哪个人动作没有到位等都一目了然。同时在反馈评价的过程中,也能激发灵感,使教师和运动员一起创编出最适合受训练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起着十分有益的激励作用,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训练水平。

4结论

1) 通过实验对比研究及健美操运动队所取得的成绩,证明在健美操教学训练中运用微格教学模式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因此在健美操教学训练中运用微格教学模式是完全可行的,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2) 运用微格教学模式,加强了示范和反馈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动作,及时调整训练计划,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处于反馈、调控的动态过程中,能在有限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效果。

3) 在反馈过程中,反馈信息准确、客观、直接,使受训者能够自视,并获得心理体验;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了学生思维;在创编过程中,运用微格教学模式,有利于加强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培养。

4) 运用微格教学法不仅在健美操教学训练中是可行的,还可推广到武术、体操、艺术体操等其它体育项目的教学训练之中。

参考文献:

[1] 孟宪恺,主编.微格教学基本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 孙立人.微格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3] 薛俊,主编.体育科学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4] 曹锡璜,田赐福,主编.健美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5] 张绍程,等.健美操[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2.

[6] 应国良,杨林.微格教学实验及其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0(5):18-19.

[7] 裘大彭,等.微格教学与教学技能[J].人民教育,1994(1):39-40.

[8] 易淑梅,郑吾真.培养大学生健美操创编能力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1):100-102.

[9] 汪振海,张东慧. 微格教学法在教学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 电化教育研究,2000(3):51-56.

[10] 李秀芹,等.开展微格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探索,1997(6):48-49.

微格训练 篇7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文章都是反映“亲情”这一主题的, 几篇文章都非常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世界。下面我就以《羚羊木雕》的教学为例, 谈谈我在“开发利用教材, 引导微格作文”时的几点做法。

微格训练一:复述故事

复述是培养学生口头作文的好办法, 通过复述, 学生既了解了文章的结构思路、谋篇布局, 又培养了概括、表达能力。如在教学《羚羊木雕》时, 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复述故事, 允许学生按照原文顺序复述或者自行创造性复述。通过复述, 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对整体结构的把握能力, 还可以使学生从中学习别人的构思, 锻炼自己的语言再现能力。

微格训练二:生动描写

教学课文的真正意义不仅仅是揣摩词句表达的精妙, 也不仅仅是从作品中获得心灵的洗涤、情感的碰撞、思维的启发,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中领悟到表达的方法, 明白如何准确地将自己对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悟用恰当的方式, 以文字的形式表述出来。

学生作文普遍存在以叙代描, 内容干枯的现状。我觉得《羚羊木雕》文本中生动的描写对学生写作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文中对话形式多样, 感情丰富, 符合人物个性特点;在对话中加上动作或神态描写, 人物性格更丰富细腻, 形象栩栩如生。如妈妈“突然问我”“目光紧紧地盯着我”“变得十分严厉”“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作者用语气、语态、目光、神态和动作修饰了母亲的语言, 可谓步步紧逼。而“我”“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小声地说”“站在那儿一动不动, 低着头不敢看她”“声音有些发抖”“哭着喊了起来”……语言描写揉入了语调、心理、动作、神态, 将一个柔弱、胆怯的孩子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而这些恰恰是当前许多学生作文中最薄弱的环节, 教师可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刻画人物只有抓住了“一言一动之微, 一沙一石之细” (朱自清语) , 才能使形象丰满起来。教学后, 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练笔, 学习借鉴《羚羊木雕》中人物对话片段, 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等的描写, 再现某一生活场景。

微格训练三:以景衬情

细节描写的确能让文章增色不少, 但并非作文时只要有了细节就能吸引读者,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清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曾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 而景生情, 情生景, 哀乐之触, 荣悴之迎, 互藏其宅。”可见, 在叙事、抒情中融入景物描写, 效果非凡。如《羚羊木雕》文末写“我”走在路上, “月亮出来了, 冷冷的, 我不禁打了个寒战”。虽然只有这么简单一句景物描写, 却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此情此景。景情相互映衬, 文章才体现出独特的情韵来。文中将此景放在万芳突然“不见了”和忽然“跑了过来”之间, 让读者在不同情感阶段、不同情境的转折点上体会作者用意, 更能凸显作品的深意。但许多学生在写作中不懂得景物描写的特点, 有的描写模糊不清, 有的分不清主次, 有的“情感苍白”, 出现了许多不应有的败笔。因此, 教师应让学生进行此项训练。

微格训练四:巧妙结构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 没有一副好的骨架, 文章就站不起来。设计好文章的骨架是作文时不可忽略的问题。文章结构安排一般遵循这些要求:线索清晰, 构思完整;有头有尾, 布局合理;巧妙衔接, 自然过渡。《羚羊木雕》在结构的安排上可圈可点, 非常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

1.开篇:“未见其人, 先闻其声”

《羚羊木雕》的开篇恰当地选择了“起点”, 直入事件, 特别值得学生借鉴。“那只羚羊哪儿去啦?”直接从妈妈的追问开头, 自然给人“未见其人, 先闻其声”之感, 做到了先声夺人, 构成了一个悬念, 吸引了读者,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在微格训练时, 应直接出示文题让学生写开头, 或者出示文章后文、结尾, 训练拟开头, 学习这类以人物描写直入事件的新颖简洁的开篇。

2.巧妙叙述:“文似看山不喜平”

叙述故事从哪里开始, 过程怎么叙述, 这是写记叙性文章的重要问题。《羚羊木雕》如果按故事情节的原始顺序写, 文章势必拖长了, 内容就不集中, 文中的“插叙”部分就要取消, 整个故事情节的叙述就会显得平铺直叙、毫无波澜了。作者在构思时没有采取这种平板的叙事方法, 巧妙采用“插叙”, 节省了篇幅, 内容变得集中而又生动活泼。人物出场也是颇具匠心:妈妈最先出场, 担任“主攻”;爸爸“走了进来”, 随后支援, 担任“后盾”;奶奶“站在门口”却“无能为力”。最后, 万芳妈妈“接过来”“火上浇油”……一波又一波攻势, 让“我”不得不就范。在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这种自然而巧妙的过渡运用到作文中。

3.对比突显:“不见高山, 不知平地”

对比是一种较常用的写作方法, 写人时对比法大有用场, 通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型的人或事物进行比较分析, 使被比的人、物更加突出。教学《羚羊木雕》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品味人物间的对比:妈妈的“突问”“紧盯”“严厉”“坚定”和我的“小声”“低头”“发抖”“哭喊”之间的对比;“我”、万芳和双方父母之间的对比;“我”的父母和奶奶之间的对比……不同层次的对比使人物形象更生动, 主题也更鲜明。

当然, 究竟采用哪一种巧妙结构方式, 并没有固定的框框, 完全可以根据行文的需要与写作时的灵感来决定。总的说, 结构层次安排的要求是突出主题, 吸引读者, 并做到严谨、自然、完整、统一。

微格训练五:模仿续写

《羚羊木雕》的故事比较贴近学生生活, 容易引起学生共鸣, 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日常生活中, 学生总免不了跟父母、他人产生矛盾冲突,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察、积累生活细节, 学习通过小事、细节写人, 充满情感写人的手法, 要求学生模仿写一篇有关亲情或友情的记叙文。

对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地方, 教师可适时安排学生进行续写练习, 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消化原作, 还能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如《羚羊木雕》结尾“我”从万芳那里要回了“贵重”的羚羊木雕, 教师可让学生想象“我”要回羚羊木雕到家后的情景将会如何。

总之, 作文训练的方式很多, 但我更希望每一位教师教学时学会“用教材教”, 而不仅仅是“教教材”;学会如何去开发利用教材资源, 通过对教材的开发, 帮助学生从细微处探究为文之道, 以学生的成长为经, 以写作技巧指导为纬, 利用课堂阅读教学, 精选角度, 帮助学生建构起写作的“语言”“结构”, 使学生通过借鉴整合、模仿创造, 最终学会超越。那么, 教师作为一名教材的开发者, 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教育科学出版社.

微格训练 篇8

微格教学 (Microteaching) 是一种以教育学、心理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为基础,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师范生或在职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一种“微型”教学方式。由于其具备“训练课题微型化、记录过程声像化、观摩评价及时化”等特点, 因此是师范院校培养和提高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 是师范生在校期间必须接受的一项基本训练。经过多年的实践改进, 现已发展成为一个稳定完善的教学训练系统。

本校于1997年在老校区建成第一代模拟信号微格教学系统, 2004年改造升级为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 共有一间总控室、一间示范教室、9间微格小教室;随着学校升级和校园的搬迁, 2012年, 我们在新校区建成一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 共有7间微格教室一间总控室。面对全校6000多师范生的微格教学训练, 这几间微格教室 (虽然学校还要再建) 显然是杯水车薪, 哪怕是所有微格教室全天都要在运转, 也远远不能满足微格教学训练的需要。如果能利用现有多媒体教室进行微格教学训练, 既解决了微格教学设备和场所的不足, 也大大提高了训练的质量, 为教学解了燃眉之急。

1 拓展方案的提出

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是由多媒体教学系统、摄像系统、视频点播服务系统组成, 融入了现代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视音频技术和存储传输技术, 是一个集音视频录制、实时监控、局域网内点播一体化的系统。每间微格教室的设备有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中控、音响设备、摄像机、投影机、投影屏幕、音视频采集卡和录播软件等。本校多媒体教室中的设备除音视频采集卡外, 其它都有, 工作原理也相似。因此, 只要在多媒体教室中增加音视频采集卡和配套的录播软件, 因地制宜实现本地录像是完全可能的。

目前本校共有多媒体教室156间, 分布在四幢教学大楼里。所有多媒体教室均由学校教务处按各院系教学计划统一排课使用, 已全部进入校园网并与互联网连通, 实现了智能化管理。具有远程控制、实时监控、教学直播、资源共享等功能。从理论上来讲, 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的构成是在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基础上构成的。现在本校新建的微格教学系统还没有入校园网, 在校园网上实时转播和点播功能还不具备, 所有信号的传输只在微格系统构成的局域网内进行。而多媒体教学系统总控室的服务器上是可以实现对其中某间教室的教学实况进行录制和转播的, 这一点与微格教学系统相似, 只是传输范围较微格系统要广泛得多。最先我们在总控室内对同时在多间多媒体教室内进行微格教学训练的学生现场录像, 结果出现了因网络拥堵而导致的声音滞后、图像出现马赛克的现象, 效果较差, 没有实用性;因此选择了在多媒体教室中添加视频采集卡的方法, 既经济实惠 (每间教室的投入不超过千元) , 又效果显著, 具体方案如下:

在不改变和影响多媒体教室功能的前提下, 按图1所示, 把摄像机输出的音视频模拟信号用AV线输给音视频采集卡, 在多媒体计算机上安装相应的录播软件, 经过调试正常后, 就可启动本地录像功能, 由于多媒体系统是联网的, 所录的文件可通过网络中控上传至服务器或本人邮箱, 方便过后随时点播查看, 甚至可用智能手机浏览, 不占用教室资源, 实现微格教学训练及时反馈的功能。

2 实施方案的条件

方案是否能实施, 取决于多媒体教室设备是否满足视频采集卡运行要求, 其中最主要的是多媒体计算机和摄像机, 以目前本校使用最多的一批多媒体教室设备配置情况来进行分析。教室中的计算机选用联想启天4350, 主板:H61;CPU:intel I5-3470;内存4G DDRIII;独立显卡GT630 1G, 前置2个USB2.0后置4个USB2.0接口, 主板集成教育应用 (可实现硬盘保护和网络同传功能) 、集成千兆网卡, 完全满足处理视频信号需要;摄像机选用海康威视DS-2DF528X-YZW 200万像素5寸网络高速智能球机, 能在照度0.051Lux情況下获得最低223万像素的图像, 变焦范围4.7mm-94mm, 变倍速度2.7秒, 20倍光学镜头, 视频压缩格式:H.264/MPEG4/MJPEG, 支持多种协议和报警功能, 支持三维智能定位功能, 有多种信号输出。其中的模拟信号输出有一路音频输出和一视频输出 (BNC头) , 这是拓展多媒体教室功能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而三维智能定位功能能使摄像机自动跟踪录像对象, 保证画面里有“人”。当启动多媒体系统时, 摄像机也就同时启动了, 不需人操作摄像机。

其次, 现成的校园网为上传多媒体教室计算机上录制的训练内容提供了保证。本校校园网的格局是:多媒体总控室中心服务器与各楼宇间通过交换机用光纤组成1000M主干宽带, 楼宇与各教室间用双绞网线组成100M用户宽带;中心服务器再接入互联网, 教室内的多媒体计算机就可上网, 完成一系列的浏览各种网页、上传信号、下载文件、接发邮件、视频点播、网络共享等操作。在计算机上建立FTP网络文件传输协议, 应用校园文件传输与共享服务, 将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时计算机所录制的视频文件传输到数据库、QQ群或个人邮箱, 方便指导老师与受训学生通过网络及时访问相关训练视频, 让微格教学技能训练实现异地及时交流、反馈、指导和评价, 既降低了受训成本, 又大大提高了训练的范围和效率。

最后是视频采集卡技术的支持。视频采集卡种类按接口分有USB接口和板载内置AV视频采集卡。优选USB视频采集卡, 主要是其连接方便, 体积小巧, 携带方便, 兼容USB2.0接口, 能够即插即用, 支持热插拔, 无需拆计算机的机箱。随着制作技术与工艺的提高, USB视频采集卡的价格也从千元走向百元, 但信号采集效果很好, 所以得到广泛应用。由于性价比高, 大大降低了拓展多媒体教室功能的成本。

3 方案的实现

3.1 选择同三维T510 USB音视频采集卡

集卡这是一款广播级外置USB视频采集卡, 音视频采集卡兼容录像机、DVD、摄像机等模拟信号的输入。图2所示, 单卡带有AV、S端子、左右声道接口, 输入视频支持PAL、NTSC制信号;USB2.0接口, 支持热插拔;传输视频速率快而又稳定。全屏幕采集分辨率最高可达720*576, 图像不抖动。且系统能自动完成所有的环境设置, 兼容Amcap软件进行视频捕捉, 接收来自视频输入端的视频信号, 并实时录制成你所需要的音视频格式, 同步实现在校园网或internet上视频直播或点播, 实现远程“零距离”沟通。

T510安装接入比较方便, 只要多媒体计算机操作系统和硬件配置达标就可。要求Windows 2000及其以上的操作系统, CPU:Intel R Pentium R/AMD R Athlon R 1.4 GHz, 采用1 GB内存, 显卡64 MB显存128 MB, 1 GB以上硬盘。我们现有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的操作系统都是Windows XP, 配置均超过要求, 所以把T510接入多媒体教室是完全可行的。

3.2 T510 USB音视频采集卡与信号源 (智能摄像机) 的连接

多媒体教室中的智能摄像机由支架固定安装在教室最后一排座位的上方, 距多功能讲台里的计算机有10米左右, 考虑布线的需要, 用两根20米长的同轴电缆, 一根接摄像机的音频输出, 一根接视频输出 (用BNC头连接) , 把两根同轴电缆放入线槽, 布好线后, 另一端引入多功能讲台里, 以音视频采集卡接线头为准, 分别接上莲花头 (公头) ;由于采集卡有音频左右声道, 要用一个2转一的转接头连接, 这样就把摄像机输出的音视频信号接入采集卡了, 最后再把采集卡的USB接口插入计算机后置USB口, 音视频采集卡外部连接就完成了。

3.3 启动采集卡进行录像

有了音视频采集卡, 还要有相应的驱动软件, 才能进行视频录像。启动多媒体系统, 电脑提示找到新硬件, 依据安装向导, 选择视频标准为PAL、音频输入为组合;按提示安装配套的TSW-Live软件。该软件集成了音视频采集、压缩、存储、发布、用户认证、远程管理及Web服务等众多功能为一体, 视频可选择采用MPEG4、WMV7、WMV9等多种流媒体压缩格式, 音视频压缩率低, 系统占有率低。

安装完后, 进入TSW-Live界面, TSW-Live还具有友好的操作界面, 支持智能录像、支持标准的Flash音视频编码, 客户端接收无需下载播放器, 录像文件直接发布供网络点播, 支持插入字幕、台标;支持电脑、手机、机顶盒等多种终端接收;全面兼容KMS流媒体服务系统及FMS平台。受训者在开始进行教学技能训练前完成录制管理设置, 软件会根据设置情况自动录制视频信号, 而受训学生训练时不受任何干扰 (进行设置时可通过浏览器输入摄像机的IP地址, 查看图像, 并可对摄像机进行操作, 只到获得满意的图像为止) 。TSW-Live提供完善的系统日志记录与查询, 自动记录下何时由系统产生的日志信息, 方便查询;支持SQL Server数据库, 提供第三方论证接口, 轻松与多媒体系统平台安全对接, 进行数据交流。

4 结束语

采用以上方法对多媒体教室功能进行拓展, 满足了因微格教室设备欠缺而导致训练师范生训练不足或没地训练的问题, 从受训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反馈信息表明:这种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实践证明, 在现有多媒体设备基础上, 因地制宜构建简易的微格教学技能训练室, 是从根本上解决师范生微格教学技能训练设备、场地不足问题的有效途径。

摘要:师范类院校的学生通过微格教学训练, 在入职前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是非常重要的。文章就多媒体教室和微格教室系统的构成进行分析, 探讨拓展多媒体教室功能的方案和方法, 以解决师范生微格教学技能训练设备和场地不足的问题。

关键词: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学,技能训练,视频采集卡

参考文献

[1]孟宪恺.微格教学基本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2]郑京生, 谭南林等.USB视频采集系统性能提高与实现[J].微计算机息, 2012, 28 (3) :46-48.

[3]李小志, 黎启龙, 叶新东.基于网络的微格教学系统设计及其评价[J].现代教育技术, 2012, 12:53-56.

微格教学法在点钞技能训练中的应用 篇9

微格教学法的“微”是微型、片段及小步;“格”摘自“格物致知”, 是推究、探讨及变革。微格教学就是把复杂的某一种技能分解为许多容易掌握的单一技能, 对每项技能进行逐一研讨并借助先进音像设备、信息技术, 对学生进行技能系统培训的微型、小步教学。微格教学具有训练课题微型化、技能动作规范化、记录过程声像化、观摩评价及时化的特点。点钞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科技 (多媒体、录像、录音等) , 将点钞技能分解为若干部分, 按部分进行分解教学的方法, 对少数人进行点钞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培训和挑选学生参加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竞赛训练中, 我校使用了点钞微格教学法。根据点钞技能教学的特点和要求, 把点钞微格教学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五个阶段:备课、教学示范、学生实践 (速度训练、准确度训练) 、组织讨论、心理素质训练。 (如图1所示)

第一阶段:备课

教师要设计好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教学目的, 以及课堂掌控和评价, 要准备一定的音像资料, 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第二阶段:教学示范

此阶段以教师教学行为为主。教师进行示范, 对点钞的坐姿、抓钞的数量、点钞动作连贯协调、记数等技巧, 墩钞、扎钞、盖章等一系列连贯动作, 钞券、纱纸、印台、印章等的合理摆放进行逐一分解、讲评、示范。同时, 播放点钞示范录像, 再进一步详细讲授要点, 以便让学生领悟与掌握。

第三阶段:学生实践

这是教学的重要阶段。此阶段分为两步:一是速度训练 (分解练习、综合练习) ;二是点数准确度训练。可将学生训练过程摄录下来, 以便于与学生在后一阶段共同讨论。

(一) 速度训练

分解练习手工点钞一般分为抓钞、清点、墩齐、扎把、盖章等五个环节, 要提高点钞速度就要从这几个环节下功夫。在教学过程中, 首先, 将整个过程分解为以上五个环节, 对每个环节进行细化训练, 要求学生动作标准、规范、到位。例如, 在清点环节, 要求点钞手臂提起的高度适中、捻钞的指尖触票面要小、动作摆动幅度要小。其次, 在每个环节训练后, 要求达到规定的速度, 例如, 抓钞速度不超过1秒, 清点速度单指单张30秒内、多指多张20秒内, 墩钞不超过1秒, 扎把不超过3秒, 盖章不超过1秒。

综合练习当学生对每个环节的练习速度达到要求后, 便要求学生将抓钞、清点、墩齐、扎把、盖章五个环节衔接起来练习, 要求动作协调连贯, 同时, 提醒学生不要将时间浪费在墩钞、扎钞上, 减少、杜绝多余的小动作, 以提高点钞速度。教师可以进行逐一指点, 还可以通过录像回放, 让学生反复观看整个点钞过程, 观察各环节之间的衔接, 找出不足, 反复练习, 不断提高点钞速度。

(二) 点数准确度训练

在手工点钞过程中, 出错通常的原因是夹带张数, 因此, 清点前要求学生将钞票打开成微扇形或坡形, 便于捻动并可防止夹张, 能提高点钞的速度和准确率。另外, 手、眼、脑三者的配合尤为关键, 要求学生手指快速清点、眼睛与手相配合, 在手指迅速捻动票面时头脑中记着已清点的张数。记数方法:单指单张以十当一记数法, 即1、2、3、……9、1;1、2、3、……9、2;1、2、3、……9、10。多指多张以一手清点的张数为一组记数。点钞时双手手指相互协调配合, 注意调整点钞速度:顺畅时加快速度, 不顺畅时调慢速度, 切忌急躁。

第四阶段:组织讨论

在此阶段, 教师与学生共同观看学生点钞录像。通过重放录像, 学生在点钞时的多余小动作、假动作等都显现出来, 然后, 让学生以“假如我再重来, 该如何处理”为题展开讨论。通过大家相互交流沟通, 不但对自己改正缺点有较好的矫正作用, 而且还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点钞方法。解决了技能竞赛训练中最普遍存在的问题:掌握容易, 提高速度难。

第五阶段:心理素质训练

在竞赛中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 就是现场发挥。对于水平相当的选手, 谁发挥得好, 谁就可以胜出。有不少学生平时练习得又快又准, 可一到赛场就不能正常发挥, 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心理素质不好,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

为此, 在赛前安排各班的学生分批前来观看参赛选手的模拟比赛, 时间一般为10分钟 (单指单张、多指多张各5分钟) , 并把模拟比赛情形摄录下来。刚开始效果很差, 参赛选手一见人多便紧张, 越数越快, 越快就越乱, 准确率很低。通过录像的回放、讨论, 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不足, 在训练中有针对性地作出改进。随着模拟比赛次数的增多, 参赛选手心理素质逐渐增强, 速度、准确率也恢复到正常水平。

心理学研究表明:反馈在学习上的效果十分显著。在传统点钞教学中, 由于点钞过程时间短、心情紧张, 学生难以发现自己不规范的动作细节, 常常需要教师事后指正, 学生需要领悟, 提高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通过录像回放, 学生可以立即进行自我观察, 发现自己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利用录像机暂停、慢放、重放等功能, 使点钞中存在的问题表露无遗, 在自评和他评中不断总结经验, 提高自己的点钞技能。这体现了微格教学的教学内容集中、学生参与性强、研讨性教学特点突出等特点。

点钞微格教学是一种特定的教学模式, 它克服了传统教学的缺点, 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 实现了从“教师发现问题”到“学生发现问题”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杜培恩.技能训练中引入微格教学技术略谈[J].职教通讯, 2005, (6) .

[2]雷玉华.点钞与计算技术[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8.

微格训练 篇10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我院24名参赛护理专业学生为训练对象, 年龄17~18岁, 均为女性。参赛学生来自各班级自荐, 而后采取了多层次的选拔方式, 赛前进行了集中训练。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l2人, 两组年龄、日常一般护理技能考试成绩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具有可比性。

2.研究工具

(1) 技能比赛评定标准:均参考2013年全国护理技能大赛评分标准, 比赛项目为独立连续完成单人徒手心肺复苏、静脉输液、鼻饲技术和口腔护理技术四项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每项操 作总分100分, 同一比赛项目的指导教师相同。

(2)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GSES) [3]: 用于选手的自我效能评价, 共10个条目, 采用Liken4级评分法, 总分10~40分, 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感越强。

3.培训方法

首先, 指导学生一起研讨竞赛项目和竞赛要求, 确定集训操作内容, 两组均先通过多媒体设备集体观看标准操作演练视频, 每项操作步骤由指导教师做详细分析, 并做操作示范。然后, 对照组在指导教师操作示范后, 各自进行练习, 遇到问题后, 再请教指导教师给予纠正指导。观察组则边练边有同伴通过数码摄像机或智能手机对全部操作过程录像, 操作练习后, 利用暂停、重录、重播等按钮同步播放自己的操作集训过程和标准规范操作视频并进行比较, 反复观看, 及时听取指导教师和同伴的反馈与建议, 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 直至技能比赛规范而美观, 并将其灵活应用到后续的集训中去检验和提高。下图是该过程的具体流程图。

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自我效能及操作比赛得分比较均采用t检验。

结果

备赛选手在比赛前经历了两个月的集训。结果显示, 两种集训模式护理技能训练成绩有明显差异, 其中观察组鼻饲技术、静脉输液、口腔护理技术等三项操作集训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心肺复苏成绩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 见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选手在集训前后, 一般自我效能有显著差异 (p<0.01) , 见表2。这说明微格教学法在护理技能比赛训练中明显优于传统集训法。

讨论

众所周知, 技能比赛优异成绩的获得不仅需要选手自身辛苦的努力, 更重要的在于赛前所组织的科学系统的训练。我们在护理技能集训中通过运用微格教学模式, 不仅解决了训练中的困惑, 而且大大提高了比赛成绩。

1.有助于提高比赛选手的自我效能及集训成绩

20世纪90年代, 李新辉将微格教学尝试运用到护理学教学中, 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4]从本研究结果看, 经过微格教学模式集训后, 观察组操作技能比赛成绩得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同时选手的心理效能水平也得到显著增强。有研究指出, 开发比赛选手自我效能感和自信的最有效方法是让其经常能体验成功的感觉。微格教学模式使选手不仅能看见自己的比赛操作, 还可以听到自己护患沟通时的描述, 享受到一个个“小成功”, 提高了自我效能感, 也使她们更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后面的集训活动中。

2.有助于发挥榜样和替代学习的作用, 促进自我反思

当前, 广大师生配备有智能手机, 均可将优秀选手技能比赛的录像拷贝, 可随时观看研究。通过回顾比赛, 观摩与分享同伴的榜样示范, 有助于提高自信心。同时让选手从“旁观者清”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比赛过程, 产生镜像效应促进自我反思, 从而扬长避短, 找到改进的方法和策略。指导教师也对训练过程加以反思, 不失时机地调整集训思路, 师生共同完成集训任务, 使学习效果最优化, 真正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

3.有助于锻炼选手的心理素质

针对2012年护理技能大赛以临床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要求, 微格教学训练均按照比赛场景进行模拟, 每位选手都要多次进行比赛操作, 真实场景的多次模拟, 有效淬炼了选手的心理素质。

4.有助于体现新教学理念

微格教学模式的训练设计原理是将复杂的操作技能进行分解和简化, 其基本核心是“以生为本”。在微格教学模式集训中, 由于信息反馈及时、效率高, 在选手之间、指导教师与选手之间能快速沟通交流信息, 有利于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

5.建议

微格教学在护理技能集训中的应用, 训练方法是科学的、实用的、高效的, 也是值得推广的。未来, 我们将进一步扩大样本量, 不断改进和提高微格教学模式的训练效果, 并继续推广。

参考文献

[1]胡勇花, 黄晓华.微格教学法在心肺复苏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 2010, 17 (10B) :29-31.

[2]王琨.微格教学在护理技能竞赛训练中的运用[J].职教通讯, 2012 (9) :68-69.

[3]龙君伟.自我效能感与学习:从理论到实践[J].现代教育论丛, 2005 (3) :37-38.

上一篇:广西建工集团下一篇:现场四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