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和谐的化学课堂

2024-06-02

营造和谐的化学课堂(精选十篇)

营造和谐的化学课堂 篇1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曾说过:“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 我得到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 ‘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 我具有极大的力量, 能够让孩子们获得愉快或悲伤, 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 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 我能让人丢脸, 也能叫人开心, 能伤人也能救人。”可见, 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中, 教师应不断提高各项业务能力, 不断掌握新的信息和教育技术,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永葆课堂的新鲜、趣味、活泼、宽松、民主、和谐。因此, 教师应当从思想意识里摈弃那种“师道尊严”的旧观念, 从行动上做学生学习成长的良师益友和合作伙伴。

二尊重学生人格

学生, 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有着自己的思想, 渴望得到尊重。教师不仅要尊重他们, 而且要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 这对创造融洽的心理气氛起着关键性作用。事实上, 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 教师的态度和情感会引起学生的情感反应, 而学生相应的态度和行为又反过来影响老师。双方的相互影响伴随着师生关系的始终。因此, 教师的良好行为表现, 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受尊重等社会性的需要, 必然会引起学生肯定性的情感体验, 从而使他们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自我个性。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兴趣和爱好, 无论属于何种类型, 这些都需要老师们给予心理呼应, 引导他们有条理的思考, 给学生恰如其分的指导, 使他们获得启迪, 让理想在拼搏中、在成功和喜悦中得到概括和升华, 使他们成为某个方面的专才、偏才或奇才。总之, 要追求教育的成功, 就要协调好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教师要以学生为本, 凭借爱和尊重, 教会学生肯定自我, 热爱、尊重自我和他人, 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帮助学生与他人建立各种和谐的关系。这样, 学生才能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冶情操, 发展个性;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接受教育, 健康成长, 成为与自然、与社会、与自身发展相和谐的人才。

三民主管理课堂

师生间没有民主平等就不可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要实现民主教学就必须营造课堂民主平等气氛, 一是给学生平等参与教学的机会, 在教学方法上要突出双向性、参与性、互动性, 多一些师生诸如对话、问答、互动、交流等多边活动, 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变独角戏为群英会, 变单调为丰富, 变枯燥为愉悦;二是给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 让学生有发现、思考、想象的空间, 进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三是给学生质疑的权利, 允许挑战, 允许探索和允许错误, 要使学生形成尊师而不畏师、重本而不唯本、好问而不耻问的良好习惯;四是要高度的信任, 信任就是要相信学生有发现问题、探索方法、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能力, 信任就是相信学生的参与不会影响、干扰正常的教学气氛和秩序, 信任就是允许学生挑战结论, 挑战教师;五是热情的鼓励, 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于突发奇想、敢于表达。这样, 既有利于课堂效果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四发展和谐师生情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有利于学生个性的社会化发展。但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并非易事, 除了要求教师把学生当成平等的独立的个体, 热爱并尊重每个学生, 还要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和技巧。如用表情和身体语言表示赞许和喜爱, 学生会从这些细枝末节的地方感知教师的温情进而真正接纳你。另外要尊重人格, 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 在转化他们的教育中, 光用批评和处分是不能奏效的, 必须对他们倾注爱心, 尊重他们的人格, 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 坚持“五不”的教育方式: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用爱心融化困难生冰冷的“心理防线”, 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 更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认识和评价, 有效控制自己情绪, 树立成功的自信, 维护学生内心的和谐。学生的内心是愉快安宁的, 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

赏识学生 营造和谐高效的课堂氛围 篇2

摘要:任何人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赏识,学生也不例外。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认为我们应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经过实验研究认为,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低期望则会使学生越来越差。实事也证明,赏识学生能让学生更有自信,能使学生积极地面对困难,面对学习。赏识学生,尽量为每个学生的发展营造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信息技术 赏识 和谐 高效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愿望是能被人欣赏。”因此,哪怕是表面再不在乎的学生,都会有强烈的赏识需要。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经过实验研究认为,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低期望则会使学生越来越差。实事也证明,赏识学生能让学生更有自信,能使学生积极地面对困难,面对学习。赏识学生,尽量为每个学生的发展营造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

一、赏识学生,首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

赏识学生的前提条件是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一双手十个手指有长短,世界上找不到完成相同的两片树叶,更何况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我们要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感受每个学生他们想什么,希望做什么,我们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在上信息技术课遇到这样的一个事例:在课堂上每次老师提问,黎永康同学总是兴高采烈地把手举得高高的,但每次提问他时,他站起来摆出认真思考的样子想了想,接着说不知道。课后找他谈话,他的理由是:“我很想老师提问我,所以每次都举手。”我记得在某一本报刊看到一个类似的案例,我采用它的做法就是——我们之间有了个约定:以后在课堂上老师提问时,你还可以举手,当你遇到不会的问题时,你就举左手,遇到能回答出来的问题,就高高举起你的右手,这样,老师看到你举左手时,就不提问你,你举起右手时,老师就提问你,好吗?他很高兴地点了点头。从此以后,他勤奋学习、认真思考问题,多数情况下能把右手举得高高的,大胆地回答了问题。看到黎永康同学的改变与进步觉得很欣慰。当老师充分地理解学生,知道学生想什么,希望做什么的时候,这时要尊重学生的意愿,但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同时把学生引向一个好的方向发展。当学生的意愿得到老师的认可时,他是无比的开心,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向着目标前进,就像黎永康同学一样,他会认真思考问题,希望自己能 把问题回答出来。

除了感受个别学生的需求,还可以整体感受学生的需求。信息技术教师都能体会到学生希望每节课老师能给些时间他们自由上机,做自己想做的事,哪怕是几分钟时间。我与学生之间确定了一个约定:我们认真、快速地把相关知识学好,再留几分钟时间给同学们自由上机,但前提是同学们认真上课,完成任务,通过老师的验收才能自由上机,谁先完成谁就可以先自由上机,学生十分高兴地答应了。每次上信息技术课,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自由上机,兴高采烈、认认真真地听课,积极地完成任务,同学之间还互相帮助。通过这些事例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理解学生,尊重学生。

二、赏识学生,激励其潜能的发展

赏识学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迈向成功的彼岸。著名教育家周弘所说:“赏识取得成功,抱怨导致失败”。的确,赏识学生能让学生更有自信,能使学生积极地面对困难,面对学习。

1、赏识“问题学生”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他们的性格各异、脾气不同,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要努力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特别是“问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好的学生经常受到老师的赏识,因为他们在学习、思想、行为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现,而“问题学生” 却很难得到老师的赏识,因为他们经常出现上课不认真、不按时完成作业、行为不端等等问题。他们由于长期知识匮乏导致学习困难,他们一般具有较强的自卑心理,我们应该多关注他们,对他们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与讽刺;多一些关心与支持,少一些责骂。一方面,要看到他们的不足之处,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方法,引导向好的方面发展;另一方面,努力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表扬与认可,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有这么一个个学生,上课从来不拿出书本,老师叫他拿出来,他把书拿出来之后,不一会儿,他就把书本放好在书包里;上课玩玩具,老师叫他不要玩,过了一会儿,又拿出来玩,老师把他的玩具拿到讲台上,他就哭闹,没办法上课;全校的学生在操场上认认真真地做广播体操,他就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不管老师怎么劝说,还是不做,老师站在他旁边与他一起来做,他还是一动不动。把这些情况与家长反映,家长也拿他没办法。他种种行为都让大家觉得奇怪,对老师、家长不理不睬,我行我素。我向家长了解他的一些情况,对于他的这种行为家长都觉得奇怪,最近的一两年他才是这样的。我有意地亲近他,与他聊天,比如:今天什么事令你最开心的;班上有什么趣事;放学在家里做些什么;你喜欢哪个老师等等。每当我发现他有进步时,我总少不了表扬他,发现他的闪光点时,及时说出来;例如:你今天把班上的趣事说得很生动,也用上许多好词,然后向他竖起大母指;原来你跑步这么快的,经常多练习跑步,校运会时参与跑步比赛拿个 奖回来„当我发现他的不足时,我会间接、婉转地引导他,例如:他写的字不端正,我在他的作业本里找出一些写得比较好的字,然后跟他说:“如果你能把所有的字都写成像这些字那么工整,那你的作业本就会给别人一种美的享受,老师、家长与同学都会喜欢。慢慢地写,慢慢地改正,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得到的。”渐渐地他也会跟我说些不开心的事,我会开导他,一起分析问题,给予他鼓励与支持。有时,他会悄悄地在办公室门口看看我在不在办公室,但又害怕我看见他;有时,他会跟踪我;这都是他想与我谈话的行为表现。现在他开朗了许多,不再我行我素了,能与同学融洽相处,许多老师对他另眼相看。“问题学生”在老师眼里就是“问题”较多,总是得不到老师的赏识;“问题学生”正是因为“问题”较多,我们更要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他们鼓励,或者间接引导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帮助与爱护,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2、赏识学生,要真诚

赏识学生,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发自内心的赏识,真诚的赏识才能产生效应。去听课学习遇到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位老师一节课下来,对学生的表扬如“你真棒”、“你真聪明”、“非常棒”、“把掌声送给他”等等,次数不少于30次。新课标提倡尊重学生、赏识学生,并不意味着一味地喊好,这样的表扬学生感觉不到老师是发自内心的表扬,反而觉得有点应付性。我们要根据不同对象,不同特点和不同场合,选择不同的赏识激励方法。有时点点头、一个眼神、向他竖起大母指或一句精短的话,都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赏识了,赏识的方式是多种多样,不管怎样的方式,一定要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赏识才能达到效果。

3、赏识学生 要宽容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作为教师,面对这些性格不同、脾气不同、智力不同、能力不同的学生,必须有一颗仁厚宽容的心,包容下他们所有的优点和缺点,才有可能从不同角度挖掘到学生的闪光点,才能欣赏到不同学生不同的美。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虽说学生的性格还在塑造的过程,但也并非教师的一两句话就能改变学生的性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耐心地、细心地加以引导,允许学生出现反复,坚信每个学生经过教育和自身的努力都可以取得进步。

三、学生赏识学生

作为教师,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我们的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美;作为学生也是一样,学生来到学校是群体生活,学会赏识别人,发现同学身上的闪光点,可以借鉴,使自己的人格更完美;同学之间相处更融洽。在教学过程中特意制造环境让学生学会赏识同学,例如:《美化校园》一课的学习内容是使用“刷子”、“喷枪”工具的各种不同样式进行画图。我把本校的“校园一角”、“校园生物园”的平面图发给学生,让学生当设计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给校园设计绿化带;接着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向,同学们之间互相赏识对方的画,各抒己见,最后进行修改。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在巡视,有的学生对老师说:“老师,袁嘉仪设计的绿化带很有特色”;有的学生说:“老师,张林画的花草树木很漂亮”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得到同学的不同方面的认可,促进学生在这方面的信心;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又例如:《制作个人小名片》一课的学习内容是文本框、图片的插入。我在课前为所有学生拍摄了数码照片,并让学生自己选择拍摄地点、拍摄姿势以及自己喜欢的表情„„让课时,就让学生给自己制作小名片,要特出自己的性格。完成作品之后,要求全班一起说说每一位同学的闪光点,每个学生把同学说自己的优点写在书本上,好的学生,同学说他们的优点既多又容易;当要说“问题学生”的闪光点时,同学们都认真地想,黎伟标是出了名捣蛋的了,他的闪光点还是挺多的,如:上课较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幽默风趣、敢作敢为。

同学之间互相赏识,首先让他们知道自己的闪光之处;其次让他们知道自己原来有很多优点被同学认可的;再次,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课堂中,不但只学到了课本的知识,更懂得挖掘别人的闪光点给予肯定与认可,从而使大家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根说得好:“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因此,大家不应吝惜自己的真诚赞美。

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我们的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美,对他们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关心与支持。哪怕是一个慈爱的微笑、一句表扬的话语、一个肯定的眼神,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或帮助他们重拾信心,或引导他们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诚如肖川博士所言:“良好的教育一定能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茫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刚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赏识学生,尽量为每个学生的发展营造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

营造“和谐”的数学课堂 篇3

【关键词】和谐融洽;师生和谐;以人为本;课堂环境;全面发展

和谐产生美,和谐是“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一篇文章的美就在于它的语句、篇章结构等各方面的和谐。同样,一堂数学课若能做到师与生、教与学之间的互动与和谐,教学效果一定高效!那么在数学课堂上如何做到和谐高效呢?

一、和谐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和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师生关系和谐、生生关系和谐,有利于增进师生间、学生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消除彼此间的情感障碍。课堂环境的和谐、人与知识的和谐,才能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实现自主学习,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创造过程。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更有效的提高数学教学。

二、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过程。教师要放下尊严和架子,与学生做朋友,要通过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方式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使学生在课堂上处入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实践证明,教师尊重和赞赏学生是师生和谐的前提。另外,教师提升自身的感染力,是奠定和谐课堂的基础,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也可以有效促进师生和谐。

三、营造和谐的生生关系

学习虽是个体行为,但在教学中不可忽视集体行为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间、学生间的活动,只有全班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才会产生高效的课堂教学效益。因此,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在这里就显得尤其重要。教师要善于掌握和正确处理学生与学生的关系,提倡和鼓励积极的、有利的生生关系,另外,在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达到共同进步与提高的目的。

四、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

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精心打造的课堂环境,课堂的各个方面完美的配合、协调和多样化的统一,在心理上使人愉快、满足,并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向往与热爱。因此,教师对课堂环境的优化、对教学工具的多样化、对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的应用等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课堂导入时精心创设情境,组织生动优美的教学语言,也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变好奇为浓厚兴趣,很自然地成为学习的主人,把学生引入无比绚丽的知识世界,为上新课创造出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

五、营造和谐的教学过程

和谐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和谐教学设计应以学生的学习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位。

精彩的导入——和谐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导入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师的帮助下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充满了期待,为实现课堂高效奠定基础;精讲精练——和谐课堂教学的关键。要求教师把复杂、困难的问题变成简单、容易的问题,通过教师的语言手段,灵活多样的练习方式,去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讲的针对性与练的有效性;精彩的学习过程——高效课堂教学的核心。 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精练的课后小结——课堂教学中的“点睛”。课堂进入尾声,及时的小结、反思是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应该给学生留适当的时间,让他们自主归纳、小结和提炼,将老师讲述的知识转变成自己的东西。

六、协调的课堂内外关系是构建和谐课堂的保证

课堂教学决不仅仅局限课堂的45分钟,课堂教学从很大意义上取决于学生课外的学习。教师要善于将学生课堂内外的学习有机地协同起来,应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巩固复习;还应指导学生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积极开展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做到内引外联,相辅相承。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拓宽教育教学资源,丰富教育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天地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为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有力的保证。

和谐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教师应增强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努力创建各方面的和谐课堂氛围,才能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使学生能够主动、乐观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各种素质协调和谐的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培养好人才。

参考文献:

[1]《数学教学参考》2011年11期

[2]《构建和谐课堂的策略的研究》 泸州市龙马潭区鱼塘镇中心学校课题组

作者简介:

如何营造和谐的英语课堂 篇4

关键词:英语课堂,和谐教学,有效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 心理因素会对人的认知活动产生影响。人在情绪压抑时, 自我创造能力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而当人处于轻松愉快的环境下, 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却会比较活跃, 思维也会敏捷。语言学习本质上其实是一个认知过程。他主要通过感觉, 想像, 思维, 记忆等一系列的认知活动来完成, 但心理因素对于整个认知活动中又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对语言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都有着重大的影响。所以, 在英语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关注学生情感, 建立和谐愉快的师生合作关系

随着现代教育的改革, 学生情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积极健康的情感可以使学生思维敏捷, 想象力丰富, 记忆力增强, 有利于语言学习者潜能的发挥, 帮助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相反, 消极压抑的情感, 比如说自卑, 焦虑, 紧张, 失望等则会阻碍学习者学习潜能的正常发挥, 对学习效果造成反面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情感, 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是师生感情互动交流的过程。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认知效率。由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他们理智很容易受到情感的支配。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往往决定于老师和学生关系的亲疏, 对老师喜爱与否而决定。因此, 初中阶段的老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 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交往,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多接触学生, 时刻在学习上生活上关心学生。布贝尔曾经说过:“具有教育效果的不是教育的意图, 而是师生间的相互接触。”学生和老师之间只有建立和谐愉快的合作关系才能使学生对英语和老师产生积极的情感。

二、设定和谐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师生之间教与学互动交流的媒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教育要以人为本,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 思维水平, 心理特点, 知识水平等, 结合教学目标灵活的,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 对教材内容的详略, 讲练, 先后顺序, 取舍组合上做出精当的安排。和谐的设定教学内容才能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 使课堂充满活力。同时也可激活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从单一的被动学习模式发展到积极主动有效的学习。

三、转变教学模式, 创建和谐课堂

新课程和传统教学的共同点都是始终存在较与学的关系。从传统的, 单一的授受式教学方式到今天的新课程理念的提出, 教育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从根本上讲这一改变的核心内容是教与学方式的转变。纵观新旧课堂, 我们会发现课堂教学模式出现自主化, 合作化, 创新化的转变。

所谓的自主化即教师在教学过中应该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 自主性, 让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到日常教学活动中,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 水平和效果, 还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技能, 增强个性意志品质, 树立学习自信心,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合作就是师生之间建立平等, 自由的合作交际关系。在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不再是孤立的学习者。师生通过互相合作, 平等交流, 共同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失败和成功。创新化则是指在教学模式上求新, 求变, 主动地为学生营造浓厚的英语氛围,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发散性思维能力。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 为学生创设情境, 给予每位学生公平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 鼓励他们积极运用所学知识, 大胆的进行发散性思维,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四、开展和谐的教学评价, 学生乐学

初中生这个年龄阶段正处于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的关键时刻, 十分关注自己在老师以及同学心目中的形象。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 利用有效的评价方法, 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和鼓励, 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语言学习是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生各种各样的语言错误也属于正常现象。教师一定要善于保护和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避免因为不当的评价引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受挫的现象发生。教师决不可以少数几次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定位。应该从学生知识掌握, 实践能力, 阅读能力, 听说能力, 合作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全面, 准确, 公正的评价学生。

五、做一个和谐有效的教师

中国有句古语说得好:“亲其师, 才会信其道。”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 而对其所教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的魅力主要体现在语言知识水平和示范作用上。首先, 教师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提高教学能力。只有知识渊博的教师才能不断发展教学的有效性。其次, 身教重于言教。在课堂上, 教师的言行应该富有感染力。教态应优雅大方, 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 心灵上也潜移默化的受到感化和影响。

营造教师魅力 构建和谐课堂论文 篇5

“亲其师而信其道”,许多学生因为自己对教师的喜好来决定是否认真地学习这一学科,这就要靠教师无穷的魅力来征服学生,让学生喜欢自己,进而爱上我们的学科。

教师的魅力分为人格魅力、学识魅力、语言魅力。

一、教师的人格魅力,从平日的点滴做起。

教师的人格魅力体现在为人处事上,和学生交往的点滴之处。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会让学生对我们的看法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课堂上不起眼的一个细节,让学生对我们赞叹不已;课间的一次不轻易的交谈,也会让学生对我们心生敬意;一声简单的`问候,也会让学生感到温暖……生活中的一个个小的细节,我们并不在意,但有时在学生心中会留下永恒的记忆,这些记忆中有对我们的赞赏也有对我们的贬低。

课堂上突发事件的处理更会让学生见识老师的真面目,处理得当,学生心服口服;反之,老师的人格魅力便会大打折扣。细节决定成败,教师应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从平日的点滴做起。

二、教师的学识魅力,让学生领略到学科知识的迷人。

学识魅力通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渊博的课外知识来体现。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学科功底,才有可能全面理解学科结构和内在逻辑联系,敏锐地把握学科的发展方向,真正“站得高看得远”,在课堂上才能以丰富的学科知识为后盾,以灵活的教学方式为手段,以一定的教学机智为保障,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让学生领略到学科知识的迷人,从而喜欢上本学科。

学生的兴趣广泛,要想走进他们的心灵,必须从他们最感兴趣的事和物入手,才能有较深层次的交流,学生才会允许我们走近他们的身边,自然地和他们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三、教师的语言魅力,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教师的语言魅力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文字语言和肢体语言。课堂上语言的运用得当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幽默的语言,让学生笑口常开,在欢乐声中让学生学会深奥的知识,在享受中听课谁不喜欢?课堂上一个姿势,一个夸张的动作都会给自己的课堂增加情趣,吸引学生的注意;课下拍肩膀或轻轻地“打”一下,会给学生带来亲切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教师赞许的目光给学生以鼓舞,严厉的目光给学生以震撼;课堂上抑扬顿挫的语调给学生以奋进向上的勇气;充满抒情的语言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平淡亲切的话语给学生以温暖。但是漫不经心的一句话也会给学生造成负担,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师敬而远之。请看下面两段对话:

生:“老师,这个问题我未听明白。”

师1:“这个题型我不是讲过吗?怎么还不明白?以后上课要注意点。”

师2:“噢,这个题可能是我没讲明白,你什么地方不懂呢?”

显然,第二种回答比第一种回答会更令学生接受,教师先坦然承认自己的不足,无形中减少了学生的压力,也减少了师生间的隔阂,学生有问题也愿意主动去找老师帮助。

如何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篇6

关键词:和谐微笑激趣魔术文学陶冶激励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和谐社会”新理念,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和谐,同样物理课堂必须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建立起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罗杰斯也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因此,我在物理教学中,创设了几种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的方法,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乐学、善学。

一、让微笑传递给学生

我们都知道,几乎每个学生都具有“惧师性”,因害怕老师而不敢张扬个性,也不得不限制潜力的发挥,这是老师最大的悲哀,许多问卷调查显示,学生都不喜欢整天板着面孔的老师,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期待通过微笑传递,学生就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受到鼓舞,从而亲其师,信其道,记得有一次公开课,由于听课教师较多,学生非常紧张,使得课堂气氛异常沉闷,学生紧张得都不敢举手,为了打破僵局,我笑着说:“同学们把《杠杆的应用》学得太好了,知道手臂是费力杠杆,大家都不愿费力,所以不举手,请同学们‘高抬贵手吧!”学生们被我的微笑感染了,课堂气氛顿时变得活跃起来,还有一次,我走进教室,只见几十个学生如野马归巢般奔进教室,个个满脸通红,手忙脚乱,这时我并未着急,如果这时我板起面孔训斥一顿,学生会安静下来,但分散的心不会一下子收回来,因此我和颜悦色地说:“同学们,有的同学还没有做好上课的准备,现在老师走出去,看谁先做好,”等我再次走进教室,学生们个个坐得整整齐齐,全神贯注地等待老师上课,虽然耽搁了几分钟,但课堂教学效果却非常好,不要吝啬我们的微笑!用我们的微笑拉近彼此的距离,用我们的微笑创造教学中的闪光点,用我们的微笑谱写教学风采。

二、以“趣”激趣

以“趣”激趣实质上是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在愉快中获得知识,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我在讲“参照物”时,插入古代小说《镜花缘》中奶公讲的趣事,他说:“前几天刮了一阵大风,把咱家的一口井突然吹到‘墙外去了,”学生听后提出疑问:为什么井会吹到墙外去了呢?我点拨说:“古代小说中的墙实际上是篱笆做的,风吹动的不是井,而是篱笆墙,以篱笆墙为参照物,井则跑到墙外去了,”这样,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了。

三、把观察、实验带进课堂

观察、实验是研究物理的根本方法,教师必须加强实验教学,因为实验具有综合的教育功能,它不仅为学生提高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了解和掌握探索自然的科学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理解重要的科学概念和规律,比如在探究《光的直线传播》一课时,我利用投影仪的灯光,把一根米尺放在灯光下,问学生:在屏幕上观察到了什么?打一成语,课堂气氛一下宽松、活跃起来,在《惯性的应用》的实验中,我在杯子中放些水,再在杯口放一块硬塑料片,拿一个生鸡蛋放在上面,问学生:若用木尺迅速击打硬塑料片,鸡蛋会怎么样呢?学生们睁大眼睛紧张地注视着实验,生怕鸡蛋会飞出去,没想到鸡蛋却稳稳地落入杯中,学生一阵紧张之后马上兴奋起来,这些直观的实验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安全用电》中,教师拿两把米尺代替火线和零线,让学生上来模拟双线触电和单线触电,既简单又直观形象的实验使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但掌握了触电的常识,更注重了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用电。

四、把魔术、游戏带进课堂

玩是学生们的天性,因而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做点魔术,恰如其分地设计一些游戏,就会使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和物理知识趣味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平面镜》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弄清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这一知识点,我事先做了一个魔盒,先让学生观察盒中有什么?学生回答:什么也没有,然后我在盒子开口处放进了一张面值十元的钞票,问:你们看到了钞票了吗?是不是被我“变”掉了?通过这样的“变”使得课堂气氛变得宽松、和谐,学生乐学,在讲授《动能、势能、机械能》一课时,学习到在动能、势能的相互转化时,由于空气、摩擦等阻力存在时,机械能要减少,我设计了一个游戏:在门框时上系了一根长绳,长绳下端系上一个大钩码,我问学生:“从鼻子下释放钩码,鼻子位置不动,钩码摆过来能打到鼻子吗?有哪位同学有胆量来帮助老师完成这个游戏?”有些学生一看这个阵势,吓得不敢举手,有几个男同学自告奋勇举手了,我请了一位男同学上来做这个游戏,结果钩码根本就打不到鼻子,通过这个有惊无险的游戏使学生加深了对本节内容的理解。

五、让历史、文学陶冶情操

鲁迅说过:“学理科的也要懂点文学,”在探究物理知识的同时,正确、恰当地结合历史、文学知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机械运动》对于如何选参照物时,有诗一首:“仔细看山山不动,看山却是走来迎”和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有时,适当地应用俗语、成语、歇后语等对理解消化物理知识也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如在分子运动论教学中,引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来说明扩散,在研究杠杆原理时,引用“四两拨千斤”,在运动和静止的教学中,引用成语“刻舟求剑”,在研究阿基米德原理时,引入曹冲称象的故事,让学生更主动、更自然地走进物理情境,充分、准确地理解、掌握物理知识,物理学中有许多物理量单位是用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如力的单位:牛顿,能量的单位:焦耳等,在学习这些物理量及单位时,教师顺便介绍这些科学家的事迹或布置学生课后查阅这些科学家的资料后再上课交流,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振奋学习,掌握知识有很大帮助。

六、把鼓励带进课堂

在教学中努力地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适当地给予肯定、鼓励、赞美,可使教学双方在心理和感情上拉近距离,如提问时有些学生一站起来就紧张得回答不出来时,教师就势说:“某同学可能是想把这个问题考虑得更完美,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我们再多给他一些时间思考,”这样既给这个学生一个台阶下,保护了他的自尊心,更激发了其他学生积极发言的热情,教师还要热情地鼓励学生善思多问,鼓励学生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见解,要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七、把竞争带进课堂

根据中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课堂上创设问题抢答、笔答题竞赛,可允许先看完做笔答题的学生板演或当“小老师”,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有时老师应应用语言,如“看谁说得更清楚?”“谁的办法最好?”“哪个小组合作得既快又好?”“看谁的想法最新颖?”也会给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

八、把民主带进课堂

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创新,正如陶行知先生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人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把课堂气氛激活,也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良好、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教学顺利的保障,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温床,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力求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善思、乐学。

营造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 篇7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顾此失彼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 语文教学应该是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共同体”中孕育成长的。在时下的阅读教学课堂中, 老师们创设情境的手段的确丰富多彩, 课件、绘画、音乐、表演、实物直至语言渲染等, 都极大地丰富和美化了阅读教学的课堂。但是, 如果我们对此进行仔细的考察, 就会发现一种普遍的现象, 那些情境几乎都是为了让学生入情入境、理解课文内容、接受情感的熏陶, 很少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文本的语言或者发展学生的语言。

案例:《特殊的葬礼》的教学

1. 朗读课文, 思考:赛特凯达斯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说说你的感受。

2. 请你结合实际说说,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 保护我们生存的地球?

3. 请你设计几条保护环境的广告词, 然后进行环保广告的交流与评比。

在以上案例中, 教者过于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精神成长, 忽视了对文本内容的感悟, 淡化了对文本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这种脱离文本、舍弃语言文字的人文关怀, 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有什么用呢?人文性应该是在工具价值实现的过程中, 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 而不是刻意追求, 是“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无痕境界。

反思:

那么, 我们怎样运用情境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呢?一般说来, 主要有以下方法:

1.直观地理解词语。通过对文本的学习、感受、模仿、迁移, 直观地理解语言, 掌握语文规律, 形成语文能力。如《小稻秧脱险记》中“气势汹汹”一词的理解, 我们不要让学生机械地理解工具书上的解释, 可以让学生当杂草, 教师当小稻秧, 模仿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的情景, 让学生想象杂草会干什么、说什么。通过创设情境, 学生自然而然就理解了该词的意思。教师继续追问:“杂草讲不讲道理?野蛮不野蛮?杂草让小稻秧说话吗?”学生在回答的基础上, 又能够理解“蛮不讲理”“不由分说”的意思了。

2.欣赏文本语言。借助录音、图片等媒体, 将课文的语言还原成具体形象, 让学生入情入境, 领悟文本语言的表达技巧。《荷花》中有“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一句, 为何用“冒”而不用“生”或“长”?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查字典, 了解“冒”是往外透、往上升的意思, 然后借助课件, 展示一池挨挨挤挤、长势旺盛的荷花, 动画演示白荷花透过繁茂浓密的荷叶上升的过程, 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冒”字使用的精当、传神。

二、自主感悟中缺失思维训练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然而, 有些教师对这一理念不能正确理解, 步入了一些误区。

案例:《长江之歌》的教学

师: (出示句子:“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同学们, 仔细读读这句话, 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

生:“走”和“奔”这两个词用得好。

师:为什么?谈谈看法。

生:我从这两个词中读出了作者把长江当作人来写。

师:你还从“走”和“奔”中读出了什么?

生:我从“走”字中读出了水流的速度很慢, 从“奔”字中读出了水流的速度很快。

师:还有吗? (学生沉默)

师:长江从雪山走来时像个款款而来的少女, 是那么的从容;奔向大海时又似千军万马, 汹涌澎湃, 气势磅礴。来, 让我们有感情地读出来。

(生齐读)

反思:

从以上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 教者让学生对文本值得玩味的语言文字进行了品味, 但遗憾的是, 教学过程只是浅尝辄止、浮光掠影, 炼词炼句也不过是停留在表面, 没有思维含量, 其后果是造成学生不着边际地感悟。教师的这种“无作为”行为, 导致课堂上该深化的没有深化, 该训练的没有训练, 阻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与超越。

对上述片段, 我们不妨作一些调整。第一步:让学生找出紧扣中心、值得咀嚼的“走”和“奔”两个字。第二步:请学生说一说“走”“奔”与“流”的区别。第三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会是什么人、带着什么心情、怎样走来?在脑海里“奔”会是怎样的画面?第四步:教师指导朗读。

当学生理解不深时, 教师不能包办代替, 应采用一些方法, 适时给予点拨、引导, 可以通过比较词语、想象画面, 使语言文字具体可感, 从而让学生体会到长江“走”来时的从容, “奔”去时的热烈、活力。这样的品味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三、“充分”朗读中缺失情感体验

实践中, 我们常常看到学生在课堂上“丰富多彩”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挑战读、表演读、想象读, 读了一遍又一遍;我们也经常听到:“来, 把这段话有感情地读一读”“带着愉快的心情把这句话读一读”“读出悲伤的语气”等。这样的读只是停留在理清情节、模仿人物语气的层面上, 读出来的效果总是让人失望。

案例:《长江之歌》的教学

师: (出示句子:“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 仔细读读这首诗, 你从哪里读出了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生:我从“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这句话中读出了长江养育了我们。

师:是呀。 (引读“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

生:我从“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这句话中读出了长江把高山大海连接起来, 不让它们分开。

(教师再次引读“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

生:我从……

(教师再次引读)

反思:

上述片段中的朗读, 原本应该是一次比一次深情、一次比一次坚定的朗读, 却由于教者问得不当, 学生启而不发、无动于衷而变得有些刺耳, 最后只能让学生声嘶力竭地读, 教师也茫然了。为什么优秀教师在课堂上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朗读形式, 到我们用的时候却变味了?我认为, 问题主要还是出在教师身上。教师对文本解读得如何, 对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感受了多少, 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

以上片段, 教师在学生作答的基础上追问:“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过去是吗?现在是吗?将来呢?对贫穷的民族怎样?对落后的民族又怎样?一次次地扣问, 一次次地情感积蓄, 最后出示:“你是一位_____的母亲, 因为你_______。”让学生练习说话, 从而升华情感, 此时学生再去朗读就会水到渠成。

用差异教学营造和谐的物理课堂 篇8

差异教学追求高质量的学习, 它要求教师时刻思考:怎样教, 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 才能使所有学生都有所收获。要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前提下, 营造“和谐、高效”的物理课堂, 必须做到以下几条。

一、因性施教

因性施教, 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性别而教。心理学家研究指出, 多数女孩在言语上的能力较优, 而多数男孩在数理方面的能力更佳。针对这种情况, 物理老师应给予女生更多的关注和鼓励, 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回答问题、参与活动。鼓励男女生合作, 让女生“热衷表达和交流”的特点影响男生, 同时女生也可以从男生的思维方式和视角的多样性上受到启发而获益。

二、因趣施教

众所周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关键的动力支持。教师通过观察、交流和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 以更多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展现教学内容, 为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 鼓励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里深入地研究和学习。

三、因知施教

因知施教指的是, 根据学生的认知准备状态进行教学。布鲁姆认为, 学生学习上的差异缘于学习开始时掌握知识技能上的差异……如果教师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不同经历, 在教学中予以充分注意, 则可以减少学习差异。分析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 实际上就是确定学生的学习原点, 并根据学生的准备水平来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以便提供给学生更多成长的机会和可能, 使物理课堂更加和谐。

和谐是人类的美好理想, 一个尊重差异、面向全体的和谐课堂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我们的物理课堂也会在尊重个别差异、满足学生个别需要的努力中和谐成长, 并不断向着“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和优势都得到最大发展”的理想迈进。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新论.河北教育出版社.扬善德等编著.1998.290

营造和谐数学课堂的几点体会 篇9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营造和谐课堂的前提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学生通常是先喜欢教师,继而喜欢上这位老师所任教的学科.因此,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觉得老师是最可信任的人.在日常教学中,笔者每接收一个新班级,总是把培养师生的良好情感放在首位,尤其注重与学困生建立融洽的关系.如我们班有一个男生,刚进入初中时,沉默寡言,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不喜欢发言,与老师、同学在学习上不合作,这跟和谐的课堂格格不入.我多次找他谈心,发现他的父母离异,且都在外面打工,他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加上自己的学习成绩较差,所以感觉到自卑且不愿与人交往,有着明显的厌学情绪.了解情况后我就多次在思想上引导他,动员班上同学关心、帮助他,驱散他心中的阴云.一段时间后,他也变得开朗多了,课堂上也积极举手发言了,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终于转变成了和谐课堂的一分子.对学困生我也没有放弃他们,总是在课堂上结合课本内容出一些简单的练习,分别让他们“表演”一番,使他们有成就感.于是他们对数学学习逐渐产生了兴趣,成绩也在逐步提高,从不及格到及格.师生之间有了情感,教与学就能产生互动,我也从中找到了因材施教的依据,对他们进行辅导,从而更好地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对学生充满爱心和信心.当教师与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关系时,学生原来认为“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因为插上感情的翅膀而变得更加有趣味和魅力,为营造和谐课堂提供了保证.

二、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营造和谐数学课堂的催化剂

在数学教学中巧妙的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使教师的讲解变得风趣、诙谐、睿智,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如,在解方程中移项要改变符号,但不少学生在初学时,移项仍然忘记改变符号.于是,我这样对学生说:当一项从左边移到右边(或从右边移到左边)时,说明这一项就好像一个人发生了“叛变”,所以移到另一边时,身份改变了,不能用原来的符号了,应该和原来的符号相反,既移项要改变符号了.这样学生对移项要改变符号就记得非常牢了,同时学生的兴趣也被大大地调动起来了.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趣.通过挖掘教材及内在的联系,加上幽默风趣的语言,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有趣,使学生“乐学”,真正起到和谐数学课堂催化剂的作用.

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营造和谐数学课堂的关键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有旺盛的求知欲,相信学生有发展的潜力,要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得到主动活泼的发展.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达到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的目的,从而使数学课堂真正和谐起来.首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教学中,教师在讲授知识时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一元一次方程”时,我就先请一位学生想好一个数,把这个数经过加减乘除一系列的运算后的结果告诉我,我很快“猜”出那个数是几,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我指出奥妙如在,引入课题,十分生动有趣,学生在兴奋、热情的状态下投入到对知识的探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其次,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学会”到“会学”,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数学不是单纯的给予,更重要的是应当引导学生获取.教师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概念、法则和定理,还要引导学生去探索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又是如何运用的,让他们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理解知识形成与运用的过程.教师的这种引导,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逻辑性和灵活性.这样既能促进学生探索,又能将思维引向深入,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而且在能力上完成了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化,促进了学生智能的发展和提高.

四、现代信息技术是营造和谐数学课堂的重要手段

浅谈如何营造和谐的课堂生态氛围 篇10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是满足教学需要, 是协调教学活动, 实现教学目标的保证。创造自由、开放、和谐的课堂氛围, 无一不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来后, 学生才会更加信任与尊重教师, 正如古语中所说的“亲其师, 信其道。”学生会把对教师的兴趣转移到对学科的兴趣上来, 爱屋及乌,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众所周知,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但同时, 教师也是学生的朋友, 正所谓“良师益友”。韩愈在《师说》中曾说过, “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现在, 教师的职责已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而应该越来越多地侧重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鼓励学生去思考, 培养学生的自学和运用能力。

二、创造和谐的课堂交际氛围

传统的公式化问候形式呆板、机械, 长期下去学生只会用毫无生气的语言敷衍了事。如果在一节课开始时, 师生间能够即兴地“寒暄”几句, 对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吸引学生兴趣都会大有好处。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如果教师总用生硬的语气进行提问 (如:Tell us what did you do during the weekends) , 或对学生的提问一味加以否定 (如:You are wrong) , 学生就会畏畏缩缩, 模式化地迎合教师的指令。在这种课堂氛围下, 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充分发挥, 英语交际能力也无法形成。教师提出问题时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展现自己对学生的殷殷期望。

三、坚持“三个带入”

1. 把激情带入课堂

和谐的课堂气氛, 需要师生有热烈而执着的精神面貌, 教师必须热情洋溢、精神饱满, 用振奋的精神感染学生。在课堂上, 教师应保持轻松活泼的情绪, 放射自己的激情。学生受到感染后, 就会学而不厌, 时而跃跃欲试, 时而津津有味, 表现出对知识、对真理的无限向往和追求。

2. 把微笑带入课堂

在课堂上, 教师要常以眼神或者语调来表达对学生的爱, 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生态氛围。教师上课时和颜悦色, 学生就会感到教师可亲可敬, 师生间达到情感共鸣, 教学质量也就提高了。微笑是最美好的语言, 能够给学生无穷的信心。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 微笑就是一剂良药, 能让学生勇敢面对挫折。微笑背后蕴含的是宽容, 唯有宽容的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敬爱。

3. 把幽默带入课堂

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幽默风趣的话语来拨动学生的心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渐渐做到乐学、善学。唯有这种幽默的氛围, 教师才能心情愉悦, 热情洋溢, 专心致志地教, 学生也能情绪高涨, 聚精会神地学。这样, 整个课堂才会变得生动活泼。

四、构建民主的评价方式

1. 赋予学生评价的权利

例如:在考核学生口语能力时, 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让学生充当评委互相评价, 而教师只作为指导者和观众;在检查“听写”时, 让学生互相批改打分, 教师只在学生批改后, 随机抽查了解情况。评价方式越民主, 师生间就越相互信任, 学生越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2. 多样化、层次化的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多样化、层次化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开自我教育、自我评估, 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民主的氛围。这样他们就能在自由的环境中矫正自我行为, 从而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上一篇:五忌下一篇:血脂康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