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学的发展方向

2024-05-31

我国经济学的发展方向(精选十篇)

我国经济学的发展方向 篇1

1 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现状

1.1 调整产业结构, 茶叶种植面积不断扩增

为了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新农村建设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高效增收的农产品, 茶的商品价值高, 在市场竞争中具有独特优势。目前我国茶叶的总种植面积已达上百万公顷, 且还在不断增长, 其创造的经济价值也达数百亿元,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产茶国。

1.2 有机茶发展取得一定成绩, 但发展缓慢

有机茶是国外引进的, 是改革开放后的产物。它是一种高品质、无污染的产品, 是各类茶叶中的佼佼者。目前国内有机茶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通过国家有机茶认证的茶叶生产企业已达到300 余家, 种植面积已达数十万亩, 且经济效益明显。但有机茶的总产量占我国茶叶总产量比例很低, 其发展速度比较缓慢。

1.3 市场供应充足, 供求基本平衡

茶叶生产持续发展, 种植面积、总产量也保持持续上涨的状态。整个茶叶市场质量不断改善, 供应充足, 价格趋于稳定, 即时是季节性引起的价格差异, 也得到了进一步缩小, 茶叶市场状态良好。

1.4 茶叶产业国际地位不断得到稳固加强

首先是我国茶叶的种植面积、总产量居世界首位, 我国还是世界上茶叶出口大国。尤其是近年来, 茶叶栽培技术商品化、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我国茶叶产业已占据世界茶叶生产的主导地位, 而在中国众多出口茶叶中, 绿茶的竞争力最强。其次中国茶叶进出口整体状况, 茶叶出口总量所占的世界比例有下降趋势, 还需要加强茶叶的出口贸易总量, 真正成为茶叶出口大国。

2 我国茶叶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 机遇

2.1.1 世界茶叶消费市场不断增长

21 世纪将是茶饮料的世纪, 世界茶叶消费市场不断增长。俄罗斯和美国是茶叶消费大国, 每年进口茶叶总量已达数十万吨;英国不产茶, 但其茶叶进口总量居世界首位。由此可以看出, 在未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局势下, 茶叶消费市场将会不断扩大。

2.1.2 茶叶出口环境逐步改善, 刺激国内产业出口

自从我国加入WTO后, 茶叶在国际经济中越来越具有竞争优势, 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茶叶也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另一方面是我国已经形成多年贸易经济体系, 取消了非关税, 促使我国茶叶出口种类增加, 由被动发展变为主动出击, 茶叶贸易成本也得到一定控制, 有利于为茶叶产业发展营造公平、公正的贸易环境。

2.1.3 世界茶叶消费市场出现“绿胜红”现象

低纬度地区适合生产红茶, 而高纬度地区适宜种植绿茶这一直以来都是世界茶叶种植规律。我国处于高纬度地区, 生产的绿茶具有芳香、保健、解渴等多种有益功能, 越来越受到各国人们的喜爱。由于我国绿茶产地大多是在山区, 这些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 劳动力成本较低, 茶叶种植过程中容易控制残留的农药等。如今绿茶已胜于红茶, 尤其是世界范围兴起的绿色消费之风, 更是将爱茶者的目光吸引到绿茶上。

2.2 挑战

2.2.1 茶叶产业劳动效率和组织化程度较低

茶叶生产需要经过采摘、加工和销售等环节, 而这些环节都需要大量人力, 即茶叶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对产茶的西方国家与中国调查, 我们发现中国茶叶产业劳力投入较多, 劳动效率低下, 人均产茶较低。此外, 在农户产茶专业技能方面, 我国很多茶农都不是专一从事茶叶种植产业, 还兼顾其他农产品生产。他们没有经过职业技能培训, 普遍存在专业技能缺乏现象。国外茶农彼此之间通过社会化服务组织联系, 而中国的茶农呈分散状态, 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2.2.2 茶叶产业科技转化能力低, 茶叶单产量低

我国地大物博, 茶叶种植面积占世界茶叶种植总面积的近一半, 但茶叶单产量却占四分之一。印度仅仅用了我国茶叶种植面积一半, 单产量却与我国基本持平。究其原因则是我国对茶叶生产投入力度不足, 生产管理粗放, 生产效益低下。

2.2.3 我国茶叶产业标准化较低

首先是尚未建立健全的标准体系, 我国茶叶产业虽具有较多的方法标准、质量标准, 但生产和加工技术要求、运输标准等欠缺, 无法有效确保茶叶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的质量与安全。其次标准体系繁杂, 如茶叶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不仅无法相互补充, 且存在多处矛盾、冲突之处, 技术标准各个地方地区也要求不一。

2.2.4 茶叶产品质量与安全存在隐患

近年来, 我国环境污染严重, 许多地区都面临严重的污染危害。茶叶种植也逐步受到污染。如有些茶农为了延长茶叶的保质期, 就滥用各种化学药剂, 甚至使用含有镉、汞、铅、砷等有毒性的包装材料。对于茶叶中硫丹的限量, 我国也没有给予限制。与国外相比, 我国茶叶生产质量与安全, 管理水平等都存在较大差距, 其未来的经济发展面临更多、更严峻的挑战。

3 我国茶叶产业经济增长的对策与建议

3.1 继续大力推进茶叶产业的集约化生产模式

以往单纯通过扩增茶叶种植面积增加总产量的粗放型增长轨道已无法提升茶叶产业的经济效益。改革开放以来, 茶叶单产在茶叶经营体制改革和种植技术推广下, 已成为决定茶叶总产量的关键因素。虽然我国茶叶单产与国外相比, 还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但继续推行茶叶生产的集约化生产方式, 仍是提高其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科学发展集约化生产模式, 并非是过度投入单位耕地面积的生产要素, 而是要通过管理水平的提高、优化分配生产要素, 引入科技, 提高要素产出率。此外, 茶叶产业发展还必须面临劳动力不足现实, 经济发达地区, 劳动力成本高, 山区又面临劳动力大量外出现象。由此加快实现茶叶产业集约化生产方式是解决当下问题的最佳途径, 但要想实现集约化采茶, 并非易事, 需要政府支持, 制定一个茶叶种植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体系。

3.2 大力发展有机茶, 优化茶品结构

目前, 我国茶产品结构调整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大力发展有机茶等“绿色”茶叶。近年来, 我国的名优茶发展尤为迅速, 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带动了我国茶叶产业的整体发展, 名优茶的发展再次肯定了质量效益理念。但名优茶发展已近顶峰, 再次突破性进展难以实现。在此情况下, 我国茶叶产业发展需要与时俱进, 积极响应“生态茶叶”口号, 有效开发“绿色”茶叶, 如有机茶、无公害茶和绿色食品茶叶等。对于“绿色”茶叶的标准, 还需要政府统一制定, 并将其作为绿色茶叶的市场标准。由于我国山区面积较多, 且环境污染程度较低, 在此地区推行绿色茶叶中的最高端产品———有机茶, 建立有机茶生产示范基地, 统一进行规范化管理与布局, 将是我国出口茶叶冲破绿色壁垒的有力举措。有机茶的种植不同于普通茶品和茶园, 它在管理技术、生产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都具有较高要求, 生产、运输、贸易等过程都需要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 同时技术部门需要不断创新技术, 否则, 将会导致有机茶生产流于形式, 给不法分子带来可趁之机, 给人民群众人身安全带来隐患。

3.3 进一步加大茶叶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力度

茶叶深加工产品主要有茶饮料、茶叶保健制品等, 而这些产品的深加工不仅含有较高的技术含量, 还能够适应现代工业化发展要求。目前, 茶叶深加工产品已经形成系列化、标准化, 具备产业化生产规模优势。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茶叶深加工产品的产业链较长, 具有高产业关联性, 不仅能解决大宗茶原料堆积问题, 还能激发茶农生产积极性;二是茶叶深加工产品能满足年轻一代的口味需求, 具有独特竞争优势;三茶叶深加工产品得到大型企业如康师傅、娃哈哈等支持, 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需要强调的是, 工业化产品要想长久发展, 势必要加快更新换代速度, 因此, 为了促使茶叶深加工产品结构不断高端化、新颖化, 系列性更强, 政府与有关部门要大力引导与支持, 加快新产品研发, 抢占市场先机。

3.4 进一步改善茶叶进出口经营机制, 提高市场运营效率

对于我国茶叶产业化发展而言, 其出口还无法成为决定产业发展进程的核心因素, 这主要是因为表面上我国茶叶出口种类、数量快速扩增, 经济效益有很大提升, 实则还有很多根本性问题未得解决。一是出口茶类茶品结构调整滞后于国内销市场, 很多出口茶依旧是传统茶, 无新颖性。种类多, 但就某一特定出口品牌而言, 主销面较窄, 缺乏较强的市场应变能力。如蒸青茶无法打进西北非市场, 珠茶无法畅销日本等。二是出口茶市场信息滞后, 与销售环节脱节。供不应求、供过于求等现象时常发生, 量价关系失衡。为了能够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政府与有关部门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采取适当、针对性措施。如进一步优化与提高传统茶叶的加工深度, 研发更多产品, 如速溶茶、茶多酚之类的产品, 以有效适应和满足世界各地的需求;为了提高茶叶出口贸易信息的透明度, 便于群众监督, 要进一步完善茶叶交易制度, 可以实行新颖、高效的制度, 即拍卖与合同订购相结合的交易方式;进一步扩大名优茶影响, 加快茶叶内销市场与外销市场的结合;为了能够加大我国茶文化对国外的影响力, 使其更好的了解中国茶, 我国可以适当举办国际性的茶叶博览会、茶叶论坛会等, 吸引世界各地的茶叶爱好者前来参与, 以此将我国茶文化传播的更远、更深, 真正提高我国茶叶产业的市场运营绩效。

4 结语

综上所述, 茶叶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其作为我国蕴含悠久历史的产业, 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 我国茶叶的产业化发展要正确看待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认真分析茶叶发展现状, 汲取教训, 采取有效措施, 促使茶叶产业发展经济效益着实提高。

参考文献

[1]管曦.中国茶产业链纵向整合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 (06) .

[2]黄廷.清代前、中期福建茶叶的种植及其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2 (05) .

[3]郎萍萍.竞争优势视域下贵州茶产业转型研究[D].贵州大学.2015 (06) .

[4]陈忠华.浙江松阳县茶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04) .

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 篇2

班级:会计(本)学号:1033001277135姓名:李洁

根据温州电大西方经济学(本科)实践性环节课程要求,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进行调查,经过网络文案调查法,得到初步结论如下:

回顾2009年,我国经济形势由“V”型的下行转入到上行。受国际经融危机巨大冲击,年初经济持续下滑形势严峻;工业生产低迷,企业效益骤减;外贸出口受阻,贸易摩擦增多;房地产短暂冷落,景气触顶徘徊。为了保持我国近年来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国家实施了一系列“保增长,调结构”的刺激经济政策。如:四万亿投资刺激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等。

我国经济经过短暂的急剧下滑后,逐步开始平稳回升。在这样良好的基础上,我国当前的经济才能保持着良好的势头。但我们还是看到经济运行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依靠投资为主要拉动力的经济增长模式没有得到改变,消费需求动力不足;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过快,资产价格泡沫扩大;就业压力有增无减;经济对出口贸易依赖性依然较大;通货膨胀趋势加大等。

国内消费市场拓展空间广阔,但难度增大。国内消费市场仍有很大的潜力:首先,农村消费市场将会迅速启动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信心增加,有利于刺激本轮消费升级。但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农民增收困难情况下,同时受未来支出和消费习惯等多重因素制约,我国消费增长难以持续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就业压力和改善现状的迫切愿望,形成了高涨的投资热情;房地产、汽车工业发展带来的产业规模扩大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变化,为投资提供了广阔空间;巨大的国民总储蓄和国外投资,为投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于是,投资成了推动经济的主要动力。

2009年前三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9%。房地产重新升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2008年底国家稳定房地产市场的若干新政策。因此一旦过多的投资性与投机性需求进入房地产市场,那么房价上涨就会过快,投资、投机往往大于消费,虚拟资产的特征就会明显突出。

近期人民币升值压力有所上升,美元出现较大幅度贬值。美元中长期弱势格局难以根本改变,而中国拥有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和巨大的贸易顺差,人民币升值压力近期有所上升,不利于中国出口回升。其次,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中国成为最大的受害国。中国未来要想重现出口20%、30%及以上的持续高速增长局面已不太现实。这就给我国依赖对外出口贸易的经济带来相当不利的影响。

由于美元贬值和国际市场上一些商品价格上涨的推动,我国资源品和农产品价格也开始上升。而且随着当前房地产价格重新反弹,也促使房产及其他资产价格快速上涨。同时,也由于2009年货币供应量和信贷增长过快,过多的货币投放也推动了物价上涨。再加上水、电、气等垄断行业的涨价,更是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法经济学在我国的发展及应用 篇3

关键词:法经济学发展应用

法经济学经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蓬勃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范式,并取得了独立学科的地位。从学科研究的性质来看,法经济学已明确将自己定位为一门“用经济学阐述法律问题”的学科;从研究范围来看,法经济学对法律制度问题的研究基本搜盖了整个法律领域,包括民事、刑事和行政程序;惩罚理论及其实践、立法和管制的理论及其实践;法律的实施和司法管理实践;以及宪法、海事法、法理学等各个方面,并把自己研究的重点集中到普通法的中心内容—财产、合同和侵权—三方面;从研究方法来看,法经济学以“个人理性”及相应的方法论个人主义作为其研究方法的基础,以经济学的“效率”作为核心衡量标准,以“成本—收益”及最大化方法作为基本分析工具,来进行法律问题的研究。理查德·A·波斯纳关于法律的经济分析的核心思想就是“效率”,即以价值得以最大化的方式分配和使用资源;或者说,财富最大化就是法律的宗旨。波斯纳认为,所有的法律活动(包括立法、执法、司法、诉讼等)和全部法律制度(私法制度、公法制度、审判制度等)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财富。①

在中国法制建设逐步完善与法治建设逐步取得进步的同时,法经济学的侵入对我国法学理论及其法律实践的发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近几年来,法经济学的经济分析方法以效率作为目标已经开始全方位渗透。经济学的中心问题是效率,对于法经济学来说,“效率”不仅是其核心概念,同时被假定为一切法律应遵循的最终标准。那么,我国法律应如何改革才能提高效率呢?一方面,要重新配置公权力和私权利资源,通过重新配置资源产生效率。例如:行政法涉及领域广,干预力度大,形成了供大于求的状况,也即供给的行政法远远超过了自由的市场经济所需要的行政法,多余的部分则产生了资源浪费。而票据法、破产法等这些有利于规范市场的法却又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立法的进程完全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脚步。另一方面,效率目标的实现还依耐于对成本的分析。

国内也有学者对法经济学的发展方向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认为法经济学在当代的发展实际上是理性选择理论在法律问题上的应用、深化和反思的过程。但是,在理性选择理论被更深人地应用的同时,人们越来越感到其解释力的下降,缺乏应有的现实性。所以,未来的法经济学必须克服既有分析的缺陷,放弃那些辅助性的、不现实的假设(如完全理性、完备信息、环境不相关等),从内容和形式上对“理性”概念进行进一步精练,从而不再限定行为所迫求目标的内容,同时把理性限定在“一致性”之上,只要求行为手段与所要实现的目标保持一致,这样就构筑起一个开放的、纯粹工具性的“新理性选择理论”。作者认为,在“新理性选择理论”的指引下,法经济学会有一个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对法经济学发展历史的研究表明,经济学家或法学家对法律与经济关系的异常关注往往出现在制度的急剧变革时期,社会制度环境越不稳定,法律往往就越容易被利用和被关注,法律与经济的关系问题也往往容易凸显出来。毫无疑问,法经济学在中国的兴起,与中国正在经历一个制度变迁的时代有关。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给法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记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勒在谈论中国经济问题时曾说过“中国需要的不是更多的经济学,而是更多的法律”这样的话。道格拉斯·C·诺思也在分析中国的改革进程时指出,中国的改革还有很多路要走:一是需要国有资产民营化;二是建立保护产权的有关规则和法律制度;三是建立独立的司法体系,有效解决合同中出现的各种纠纷,保障社会稳定;四是建立起有效合理的政治体制的基本框架,保证在产权方面实行法制。②

从对法经济学的简要回顾,得出基本结论是:法经济学是法学家和经济学家智慧的结晶。它不仅体现了经济学向其他领域的广泛扩展,同时预示了更多的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比较、交融的趋势。法经济学有待于进一步发展,使其理论更加普遍化,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发展水平、历史传统、法律文化都很特殊的国家要发展市场经济,更需要法经济学这个理论参照系来评估并促进法律规则的效果,使我们的法律规则取得更高的效率。

注释:

①黄少安.《制度经济学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②钱弘道.《经济分析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参考文献:

[1]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法和经济学(中译本)》.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理查德·A·波斯纳著.《法律的经济分析(中译本)》.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浅谈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向 篇4

首先,在农业经济组织方面,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并不理想。纵观世界农业历史,当代农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其农业经济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过去的农业合作社,规模小,模式单一,并没有真正充分的发挥合作的优势。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部分农产品市场也越来越接近完全竞争市场,农民要保证自己产品的竞争力就不能再依靠过去的小农经营,只有规模化才能掌握定价权,处于竞争的有利地位。然而我国并不像美国等发达国家一样,地广人稀,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能够以大农场的模式进行运作。我国的客观状况决定了合作社在未来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与我国情况类似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日本和我国台湾等的经验应该更值得借鉴,但又不能完全照搬,必须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合作社发展之路。

长期看来,公司赞助型合作社应该是最符合市场要求和我国实际情况的合作社形式。合作社中既有公司出资,又有农民入股,以公司的模式进行市场营销,以合作社的形式运作生产环节,既可以发挥公司的资金、人才和技术优势,又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形成双赢。首先,在生产前由公司的专业人才进行市场调研,以销定产,给农民提供相关信息。同时公司可以和农民签订订单,对农产品的规格进行标准化,既保证了自己的货源和品质,又保障了农民的收益。再有,公司可以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提前锁定风险和收益。在生产过程中,合作社可以为农民提供免费的技术指导,集体购买优质农资,对经济暂时困难的农民提供无息或低息贷款等,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降低他们的生产成本,使其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另外,通过合作社相关规则的制定对产品的质量予以保证。在销售的环节,合作社的优势就更为明显。首先,集体销售规模效益明显,有利于价格谈判。其次,公司的高素质人才在市场营销方面能够极大的发挥优势。在销售后,再按入股情况对销售利润进行返还。如此一来,农民不仅可以获得其生产产品的高价格,还能够享受额外的股利,能够大幅促进其收入的增加。这种“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是非常有特色的,既有效地降低了农民生产的风险,保证其收入,又打响了公司的品牌,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以上这种合作社的模式,只是一个范式而已,并非我国合作社发展的统一标准。对于不同地区来说,其大致发展方向是一致的,但同时要结合当地情况,必须符合大多数村民的利益,才能得到农民的支持和积极响应,实现规模经济。

除了加大力度发展合作社外,农村金融的改革和现代化也至关重要。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法律法规制度的不断健全,农村金融也应该进一步深化。过去,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不够繁荣,金融产品单一,交易也不够活跃。而当今时代,金融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自然农业也不例外,如何利用农村金融的创新来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是十分值得探讨的课题之一。传统的农村金融产品局限于小额信贷等传统形式,伴随着金融衍生品的逐步发展,将农业纳入新兴金融市场,发展和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作用不仅仅是金融资本的投资运作,更是对农民收益的一种切实保障。通过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信息,能够有效的引导农民对农产品的种植结构进行调整,使其产销能够同步,保障最基本的收益。同时,由于农场品期货市场对于产品的等级有着一定的要求和限制,农民会更加注重提高自己产品的品质,也就更加有利于产品的批发和销售。当然,由于我国大多数是小农经营,单独参加期货市场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在此时更可以发挥作用。用公司的大资本在期货市场上进行运作,既保障了农民的基本收益,又替公司提前锁定了风险。另外,如果操作得当,农民还可以取得额外的收益,对于农民增收来说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式。现代金融产品的引入,是我国农业经济所面临的新的发展机遇。但是,机遇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挑战。能否把握并且正确的加以利用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倘若发展不当,不但无法发挥金融市场分散风险、发现价格的优势,反而会造成农产品价格的大幅波动,导致农民的利益受损。因此,要保持谨慎的态度面对农村金融的创新和发展,用制度规范市场,保证市场的公平、公开、公正,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论文 篇5

1.1粗放型的农业发展方式没有得到有效转变农业发展我国到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精细化的家庭耕种,不能够形成规模效应,不能够形成产业化,经济效应难以获得突破性的发展,造成了高成本低效益的难题。大部分农村还是处于家庭化种植状态,并且这种生产方式效益极其低下,导致了农民收入很低,农村发展缓慢。农民思想意识僵化,只是按照老规矩办事,不能接受先进的生产理念,这样就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1.2农村经济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我们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业生产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并且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波助澜之下,一些由于短视造成的问题日趋严重。其一,农村建设缺少规划,随意性很强,发展方向模糊,造成了土地利用率比较低,浪费比较严重,土管所以及当地党政领导严重失职。其二,农业种植环境日趋恶劣,工业化的无序发展,造成了地下水开采比较严重,水位不断下降,农业用水得不到有效保障,甚至生活用水也出现了困难。其三,毁林现象比较严重,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很多树木被砍伐一空,种植短期高利作物,造成了农村环境不断恶化,风沙进一步加大。其四,农村成为了高污染企业的转移阵地,一些企业废水直接排入低下深井,农村地下水遭到严重污染。一些企业的废气排放没有任何处理措施,一些养殖性产业造成的地标污染也日趋严重。

1.3农民收入进入一个迟滞期,小康奋斗目标任务艰巨“十二五”时期,我们的任务很繁重,困难比较大。在当前,由于农村发展进入了瓶颈,相对于工业发展的成就来说,农业的发展我国大多还是小农经济,农民收入比较低,城乡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可以说当前依赖农业的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低迷,粮食作物价格受大环境的影响,价格偏低,而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以及农业机械所使用的燃油价格不低,农民的实际收入下滑。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放缓,工资性收入增速降低,就业的机构性矛盾突出,转移难度较大。另外政策性的补贴增速下降,对农业收入提高的作用降低。

关于我国煤炭经济发展方向的思考 篇6

关键词:煤炭经济;产业结构;资源整合

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态势,对煤炭产业的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长期以来,煤炭一直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占70%左右。尽管新能源的开发有了新的发展,然而煤炭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这一战略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各种发展中所伴生的问题与现象也层出不穷,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目前,国家已经着力对煤炭产业进行宏观调控,煤炭产业的发展已经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来抓。

一、我国煤炭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煤炭工业“多、小、散、乱”的发展格局没有得到彻底改变,其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资源浪费、安全隐患增多等问题,使产煤地经济陷入了“因煤而兴,因煤而衰”的资源诅咒之中。一是资源浪费惊人、综合利用程度低。二是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三是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且矿难不断。

1.资源浪费惊人、综合利用程度低

我国大多数地区对于煤炭资源的开发、煤炭产品的加工等综合利用程度不高。不少地区并不具备煤炭综合利用技术,对资源的利用主要集中于洗选、炼焦、发电等;而对于一些具备较高的科技含量,且顺应清洁能源产品和技术理念的开发模式,如工业型煤以及煤焦油深加工等,不具备雄厚的技术实力,难以达到产业化发展。

2.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

煤炭的生产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往往涉及到很严重的环境问题与生态问题。由于煤炭产业的发展而滋生的环境问题与生态问题屡屡涌现。2002年以来,我国煤炭消费和生产强度持续增加,煤炭资源和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煤炭有效供给主要靠晋陕蒙地区,晋陕蒙地区的煤炭产量增量占全国煤炭总增量的80%左右,给矿区生态环境保護带来巨大压力。以产煤大省山西省为例,该地区已经成为中国生态环境最差的地区之一。不少地区地表大面积塌陷,大气烟尘污染严重。

3.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且矿难不断。

由于煤矿分布点多面广,布局不合理,矿井基础差。不少企业为了压低成本,难以做到及时对设备进行更新维修,造成矿井隐患增加。煤矿往往缺乏安全管理人员,人才素质低,不具备应有的安全意识,不能接受正常的安全教育培训,这些状况均引发了煤矿安全隐患增加。

二、我国煤炭经济发展方向

1.对煤炭经济进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产业链条

从国家层面看,“十二五”发展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并将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因此,煤炭消费增长速度减缓是大势所趋。“十二五”期间的煤炭供给,由于晋陕蒙地区的煤炭铁路运输“瓶颈”逐步得到缓解,积蓄的煤炭产能将逐步释放出来,西煤东调能力将大幅度上升,全国煤炭供给能力呈现出逐步增强走势,煤炭市场逐步转向供给过剩。同时,在煤炭产品成本中,人力资源成本所占比重较大。“十一五”期间,虽然煤炭企业职工薪酬有所增长,但是大多数企业职工薪酬仍然偏低,“十二五”期间煤炭企业职工薪酬的增长速度将会超过经济增长速度。“十二五”期间,国家将陆续出台资源税改革措施,提高资源税征收标准;研究出台环境税和碳税,加大煤炭开采损坏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恢复力度。煤炭产品制造成本、期间费用和税收负担的增长速度会超过煤炭价格的增长速度,若不推动煤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煤炭产业,实施煤炭深加工,提高煤炭的附加值,将打破我国煤炭市场供需基本平衡走势,导致经济效益出现滑坡。

2.加快资源整合,壮大煤矿企业规模,提高单产能力

煤炭资源整合对于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加快煤炭企业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煤炭安全生产根本好转的必由之路,是煤炭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高煤炭利用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由之路。

3.夯实基础,上标准,为经济发展提供安全保证

通过多年来的煤矿整顿与关闭,我国煤矿安全基础得以整体提升,但威胁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方面非常之多,这就要求煤炭企业强化服务,夯实煤矿安全基础,结合我国煤矿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推进煤矿企业质量标准化建设促进标准化矿井进档升级,严把安全关,安全是永恒的主题,坚持不懈地严抓隐患排查治理,确保煤矿企业合法生产,确保制度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安全保证。

4.加大政府推动和政策导向力度,促进我国煤炭经济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

奥运经济与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发展 篇7

奥运经济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围绕举办奥运会所发生的一切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活动以及由这些经济活动所衍生的一切经济联系和经济效益的总称。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美国商界奇才尤伯罗斯创造性地将奥运和商业紧密结合起来, 首次引入商业运作模式, 使得洛杉矶奥运会成为“第一次赚钱的奥运会”, 奥运经济初现端倪。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将移师北京, 为北京乃至全国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强大动力, 房地产由于其行业特性, 将在奥运经济的刺激下迎来高速发展的高潮。

二、奥运经济对房地产经济的影响分析

2008奥运会带来的投资拉动效应主要集中在北京, 根据《2008年奥运行动规划》, 2002年至2008年总投资将达2800亿元。为筹办奥运投入的巨额资金对房地产投资将发生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的影响。在直接影响方面, 有一小部分投资是直接用于房地产开发, 其余投资中也有一部分将转化为房地产投资, 如用于征地、拆迁安置、搬迁重建等的投资。在间接影响上, 奥运投资使北京的总投资增大, 将使居民收入相应增加城市基础设施, 改善了投资环境, 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增加。这都将促进房地产需求的增长。今后5年, 通过大量投资建设, 将有可能使北京的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比正常的发展速度加快20-50年。北京将在全国率先接近现代化都市的水平, 城市生态环境改善, 交通、通讯便捷, 商务中心区、城市重点功能区初步形成, 城市现代化服务和承载能力显著增强等等。这种巨大的改善, 将吸引大量的商务贸易、文化教育、旅游及居住人群, 从而带动饭店业、写字楼、住宅以及服务设施的房地产投资。

总之, 奥运经济促进北京房地产市场在短期内发展增速, 房地产的投资额、销售额和竣工面积等指标都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增加;同时受交通设施建设的影响, 也刺激了部分地区租金和房地产价格不同程度的上涨;而北京的危房改造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从长期来看, 奥运经济将推动房地产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奥运会不但有助于提高房地产业的规划和设计水平, 而且也将有助于提高北京房地产业的管理水平和项目的开发和运作水平。然而随着奥运会的日益临近, 奥运地产“泡沫”却越来越使人担心。例如, 在所谓的“奥运地产”中, 主打奥运景观与题材的楼盘表现尤为抢眼。位于国家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端的世茂奥临花园以30000元/平方米的天价成为了该地区楼市新的标杆。日前,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发布报告认为, 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后, 北京房价将实现理性回归至有被拉低的可能。奥运之后, 北京的房价会掉头向下吗?随着奥运会的逐渐临近, 开发商、投资机构、市场, 都开始担心这个问题。因此, 政府、投资商及消费群体应该理性分析奥运经济下的房地产市场, 采取积极措施避免“房地产泡沫”的产生和破灭。

三、奥运经济下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政策建议

首先, 需要建立有效的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体系。为了避免奥运会前后房地产市场出现过热或暴跌现象, 必须加快建立房地产宏观调控体系, 需要政府及时地对市场发展态势进行宏观监测分析, 通过土地供应政策、税收政策或价格限制政策对其进行调节, 尤其要尽快设立房地产市场预警制度。在控制奥运地产价格方面, 应以调节市场供需为主线, 运用市场经济手段, 多管齐下降低住房价格:引导鼓励开发企业建设小户型、低价位商品房, 促进住房供应结构合理化;充分发挥政府政策的导向作用, 鼓励开发企业建设小户型、低价位商品房。控制高档住宅用地;加强对经济适用住房户型的指导;尝试政府一级开发土地, 以限定售价的方式卖给开发企业进行开发, 对建设90平方米以下小户型住宅在发放预售许可证等销售管理中给予优惠政策。

其次, 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北京土地供应体系。奥运场馆、城市基础设施以及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 需要大量的建设用地。这就要求北京市有关房地产管理部门进一步完善土地供应制度和管理手段, 既要保证奥运场馆及市政设施的建设用地, 吸引中外各种资金参与建设;又要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 正确引导房地产开发, 避免一哄而上而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 实现北京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保证北京》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 要加快发展多层次的北京房地产市场体系。房地产一、二、三级市场必须均衡发展, 相辅相成。北京市的二手房市场发育明显的落后于国内的其他城市。这也是北京房地产价格长期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为此要加大培育北京二手房市场的力度。同时, 要积极培育房屋租赁市场。房屋租赁市场将是房地产业中受奥运影响比较大的一个部分。在北京市筹办奥运会的几年间, 城市流动人口会以较大幅度增加, 使房屋租赁市场会由于奥运的举办而有一个明显的需求上升过程, 因此在新形势下需要进一步培育和规范房地产经纪业。

四、结语

2008奥运会的举办能够使中国经济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 有利于在国际上打造“中国品牌”效应。作为奥运会的主办地, 北京市房地产业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和整顿, 已经具备一定的行业发展基础, 但是在土地供给、商品房销售、住房二级市场发展, 房屋租赁市场发展等多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问题, 这是北京市房地产业在奥运前后的几年间要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

摘要: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 北京市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近几年来总体经济保持着良好发展态势宏观调控成效显著。目前奥运经济对北京房地产市场的拉动作用已经逐步显现, 地产开发投资项目保持强劲增长态势。本文开篇阐述了奥运经济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奥运经济对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影响, 进而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奥运经济,房地产,政策

参考文献

[1]、毛新凯.奥运经济对北京房地产市场影响分析[J].证券导刊.2007, (03)

[2]、闰立飞, 冯迪, 叶倩文.浅析奥运之后北京房地产经济的发展[J].科协论坛.2007, (08)

[3]、李启明.论中国房地产与国民经济的关系[J].中国房地产.2002, (06)

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篇8

一、国际经济贸易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1. 强化外贸引资,提升竞争力

当前,我国仍处于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发展尚不成熟和完善,而在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作用下,能帮助我国外资的有效引进和对外的投资。近年来,跨国公司迅速发展,跨国经营的模式日益成熟,为国际资本的流动增加了助力。另外,现阶段我国经济得到复苏,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吸引了国外大量闲余资本参与进来。同时,一些新兴经济体因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逐步呈现疲乏无力,清偿能力严重受损,流入这些经济体的资本大幅降低,而我国经济复苏形势良好,并保持平稳增长,竞争力大幅提升,为国内外贸公司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2. 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生产力

自加入WTO以来,我国经济逐步进入并融入到世界经济市场和经济全球化发展中,这有助于国内经济在互为有利的世界经济的分工和专业性生产,充分利用了我国大量剩余的资本、技an术-、劳动力,优化了各种生产资源的分配。国际分工和协作的进一步细化不仅有助于扩大国内产业规模,还有利于国内企业有效引进和利用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进而推动生产力的提高,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可以看到,国际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推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3.多元化贸易,提升发展速度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各国积极展开对外贸易,这对我国经济发展在一定情况下面临更大的挑战,同时也推动了国内经济朝着新的方向发展。当前,我国国际贸易的方式日益多样化,从以往单一化对外贸易形式,逐步转变成多元化的发展路线,为能有效扩大市场和生产面,许多企业逐步重视国外市场的拓展,不断加大对外投资,在国外建立可靠的生产、营销、服务等基地。如此可推进企业多方位、多渠道的经济交流和沟通,大大降低了贸易保护带来的影响。与此同时,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伴随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通过互联网络便捷,推进了我国国际电子商务的发展,提升了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速度。

4. 强化企业管理,增强竞争力

对于国内企业而言,要想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实现科学经营和管理。然而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为国内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机会。一个企业发展的核心就是人才和技术,以往的经营管理思想和理念已然不适合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以此,企业应该充分重视人才和管理的发展,积极借鉴和学习国外优秀企业的人才培养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经验,加大投入,提升发展的实力。另外,在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过程中,能使企业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及时调整和改进策略,同时还能促进企业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更新发展理念,进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二、国际经济贸易对我国经济的消极影响

1. 不利于外资引进

资金是对外贸易的基本资源,招商引资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基础。但是,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给我国外资引进带来极大的不利。原因在于:一是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使得亚洲区域的经济缓慢发展,区域经济的竞争力有所降低,使发达国家、世界金融机构对亚洲区域投资更为谨慎,资本流入减少,对我国经济和国际贸易产生直接性的不利影响。二是越来越多的新兴经济体的不断参与到外资引进中,加大了我国外资引进的压力,制约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2. 不利于经济的稳定

现阶段,世界各国及地区相互间的交流和沟通日益增加,在此环境下,国际经济的波动影响性更为显著,不仅仅是金融危机,还包括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而产生的波动会对全球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每个国家和地区。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够完善,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波动对我国经济会带来极大的影响,使得国内经济结构产生不稳现象。在此形势下,倘若我国不及时调整和改进经济政策,则有可能出现经济危机。同时,国内外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而通过封闭市场来保护自身的经济发展俨然是不可取的,以致于我国经济更易受到国际经济贸易的冲击。在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进程中,国内经济的安全会受到一定的威胁,首先是优势企业会受到国际自由经济和贸易理念的冲击,而影响到国内产业和经济市场。其次是跨国企业的加入到国内一些重要产业和经济领域,对我国民族产业和市场带来极大的威胁。

3. 阻碍了对外贸易全面发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不断推进,基于此形势,产品的技术性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这不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这对我国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带来极大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信息密集型产业成为当前国际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而我国经济的信息化较低,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当前,贸易和资本自由化程度日益提高,使得我国对外贸易政策受到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极大影响,如不及时进行经济体制转型,深化改革,当前的对外贸易政策将无法适应当前国际经济的发展形势。

三、国际经济贸易环境下推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建议

1. 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为积极有效的推进我国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应强化进出口贸易的衔接性。这要求充分认识到自身具备的资源和优势,有效把握跨国企业的战略与技术,如此才可推进跨越式进步和发展,积极把握资本溢出效应,不断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提升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同时,还应提高投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如此不但能满足国内技术设备的需求,还能提升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贸易。

2. 健全对外贸易机制

要实现我国国际贸易的良好发展,应健全对外贸易机制。首先,应不断强化对外投资,鼓励国内企业积极“走出去”,参与到跨国发展中,打造出国际影响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品牌,以提升企业的国际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其次,应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好国内的剩余劳动力和资本,促进经济的发展。其次,应充分利用好国际资源,为补充国内某些资源的缺乏,应积极参与到世界资源市场中,以缓解国内资源压力,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资源保障。最后,应改进和完善外贸结构,扩大出口,应推进科技技术、设备及服务等方面的出口贸易,强化国际投资。

四、结语

全球化和一体化,是当前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在此形势下,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对世界各国及地区产生极大的影响,诚然对于最具潜力新兴经济体的中国而言,影响更为明显,不仅是机遇,也是挑战。这就要求政府、企业充分认识到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对国内经济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结构,健全相关政策,优势互补,以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摘要:伴随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国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在此背景下国际经济贸易迅速发展。国际经济贸易是一个国家外汇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一国经济发展实力的重要表现。本文从积极和消极两个层面分析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影响,中国经济

参考文献

[1]常晓婷.浅析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北方经贸,2014(03):8-9.

[2]马明均.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初探[J].经营管理者,2014,11(7):204.

[3]孙肖.基于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4(28):20.

[4]陈蕾.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及其经济效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05):20-22.

我国经济学的发展方向 篇9

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体育俱乐部都是在业余体育俱乐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外早期的业余体育俱乐部属于民间自发的团体组织,俱乐部根据申请者的职业、收入、社会地位来决定是否接纳其为成员。就其体制而言,其组织的形成基本上是自愿的。俱乐部组织的活动目的主要是社交。

后来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一些体育项目由传统娱乐消遣活动转向竞技争胜项目,俱乐部间的比赛增多,竞争更加激烈,对运动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一些俱乐部为了达到获胜的目的,开始向社会招募运动员,并提供报酬以支持他们的训练比赛。

伴随着以体育训练比赛报酬为生活来源的职业运动员出现,业余体育俱乐部性质也转变为职业体育俱乐部。我国的职业篮球俱乐部都是从以前的部队、省市专业队基础上成立的。

这些部队、省市专业队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符合计划经济和举国体制背景下组建起来的。它们属于国家发起组织的,由各部队和省市体育系统具体招募篮球运动员。组建成立的专业篮球队虽然也接受一定的酬劳进行训练比赛,但并不是通过市场实现价值。

这些专业球队的活动主要是每年参加国家组织的比赛,为各代表单位争得荣誉。

1995年开始的篮球赛制改革,以“职业化”为改革方向,为各专业篮球队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一些成绩优异的专业篮球队根据职业篮球比赛的需要,进行内部规章制度和产权改革,迎合市场经济需要,逐步转变为适应职业篮球比赛要求的职业篮球俱乐部。我国职业篮球俱乐部的建制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地方体育局或部队(以前的专业队主管单位)与企业合办的俱乐部。

这种形式主要是地方体育局或部队提供教练、队员和训练条件等人员和技术支持,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双方各占有一定的俱乐部股份,共同经营俱乐部。

另一种是企业独资办的俱乐部。这种形式以广东宏远俱乐部为代表,企业控制所用股份,在产权问题上比较清晰,管理体制上较为成熟。最早参加1995-1996赛季CBA联赛的俱乐部有12支队伍,这12支球队在1996-1997赛季全部成立了较为规范的篮球俱乐部,在当时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我们的这12只篮球职业俱乐部并不像美国职业篮球俱乐部那样完全处于私有化,但是这12只队伍的成立也标志着我国篮球运动真正的走上了职业化道路,篮球经济也走上了市场经济。

到了2002-2003赛季,参加联赛的队伍扩大到了14支,到了2006-2007赛季,参加联赛的队伍又扩大到了16支,并且在2006年12月22日,由八一体工大队和宁波富邦集团共同建立的八一富邦男篮正式挂牌成立,这也意味着,我国职业篮球联赛中最后一支专业队从此不复存在,职业联赛终于成为了清一色职业队的联赛。

到2008-2009赛季度,参赛俱乐部的数量最多达到了18家,后来由于云南队退出,从2009-2010赛季开始到如今,参赛俱乐部维持在17家俱乐部。

2 我国职业篮球的历史回顾

由于我国篮球的职业化进程开始于1995年的CBA联赛,可以说CBA联赛就代表了中国的职业篮球,所以在本文的研究中把我国职业篮球和CBA联赛作为同一事物对待。在CBA联赛之前,代表我国国内篮球最高水平的全国男篮甲级联赛一直实行的是赛会制,并且参赛队伍中的部队球队所占比例大。该比赛缺乏包装,既没有真正的商业赞助,也没有有效地媒体推广,比赛期间的现场观众数量很少。

为了打破国内篮球市场的消沉局面,在原国家体委“抓住有利时机,继续深化改革,发展体育事业”的精神指引下,中国篮球协会坚持“积极稳妥,健康有序”的改革方针,于1995年推出了以赛制改革为突破口的CBA联赛,目的就是要通过把专业篮球俱乐部转变为职业篮球俱乐部,和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来打造中国自己的职业篮球联赛。

CBA联赛在竞赛方面的变化有:参加1995-1996赛季的12支球队,实行的是首个跨年度的主客场比赛。1996年,浙江中欣队聘请了乌兹别克斯坦运动员米哈依尔·萨芬科夫,成为CBA历史上的首位外援。为了更好的包装比赛,引起社会的更多关注,1996-1997赛季开始有了联赛的全明星比赛。参加首届联赛的6支部队球队经过市场竞争,到了2001-2002赛季就只剩下八一俱乐部一家了。2004-2005赛季取消了升降级,推出了一周三赛,并首次将参赛队分成南、北两大区,同一区球队进行主客场双循环,不同区球队主客场单循环。2005年制定并实施《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俱乐部准入实施方案》,推动了参赛俱乐部的职业化建设,保证了联赛的健康发展。CBA联赛在各项推广上的措施有:品牌方面包括有,2000-2001赛季有了联赛的主题歌,2004-2005赛季提出了“为球迷服务,为赞助商服务,为媒体服务”,在2005-2006赛季开赛前设计并推出了援引中国京剧脸谱理念的“篮球面孔”新联赛标志等;赞助商方面的变化,根据国家对广告赞助的管理规定,冠名赞助商从开始的555和希尔顿烟草,转变为摩托罗拉和联通新时空。后来又为了树立CBA联赛独立品牌,取消冠名赞助形式,以商务合作伙伴的方式进行市场合作。

3 我国职业篮球发展所依托的宏观环境和内部动因

3.1 我国职业篮球发展所依托的宏观环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地位逐步确立,商品经济步入繁盛时期。此时,人们的精神和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体育的消费和体育消费的能力也随之变强,人们愿意把钱花在购买体育服装、器材、纪念品等实物消费上,也乐意花钱观看各级各类体育比赛上。这一新的变化极大的促进了我国体育市场的繁荣,同时也为我国各类体育项目职业化发展营造了更为适宜的外部环境。

同时,奥运会允许职业篮球运动员参赛,这一变化也为奥运会的商业发展带来了更大的空间和活力;对于篮球项目本身而言,这一变化极大的推动了全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美国男子职业篮球的商业运作是全球篮球职业赛事运作的典范,在新的时期它在全球范围的主动拓展与渗透,在现代媒体技术的帮助下,使得全球范围内都能欣赏到NBA职业篮球,从而进一步推动着世界篮球运动朝着职业化方向发展。

3.2 我国篮球职业化后其发展的内部核心动力

20世纪80年代末期,各省竞技体育在“全运战略”的导向下,篮球项目由于其投入大(集体项目)而产出少(金牌)的特点,导致了许多省市原有专业队伍及后备人才队伍的萎缩,出现了大型厂矿、大专院校、行业(企、事业单位)联合办专业球队,少数民营企业也开始承办各类篮球俱乐部及篮球学校。成立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后基本承袭了相同的政府主导管理模式,篮球运动管理中心拥有联赛主办权,省市体育局及有关单位是联赛承办单位。

4 我国职业篮球的供给者和消费者

4.1 我国职业篮球的供给者

我国职业篮球的供给主体是职业篮球俱乐部和CBA联赛组织机构。职业篮球俱乐部是直接生产职业篮球竞赛服务产品的供给主体。

目前,已加入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联赛)的大多数俱乐部均已按照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对职业俱乐部的要求,完成了俱乐部的改造和重组工作。我国的职业篮球俱乐部不可能完全独立完成职业体育产品———比赛的整个生产活动,必须与其他俱乐部合作,因此必须建立某种组织进行合作生产。

可以说CBA联赛组织机构是我国职业篮球产业的实际供给主体,参加CBA联赛的各职业篮球俱乐部是我国职业篮球产业的基本供给主体。

4.2 我国职业篮球的消费者

我国职业篮球消费者主体主要包括:个体消费者(球迷)、商务消费者(赞助商、媒体)和地方政府(行政或自治体)。球迷作为职业篮球产业的个人消费者,是职业篮球竞赛产品的直接和最终用户,是职业篮球产业的消费主体。刚刚结束的2011-2012常规赛,平均上座率是78.83%,其中有79场常规赛达到了百分之百的上座率。

我国职业篮球产业的商务消费者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第一,通过体育赞助获得CBA联赛的赛事冠名权或赛事官方赞助商。2004-2005赛季以前,曾经的CBA联赛的冠名赞助商有“摩托罗拉公司”、“中国联通”等;后来,安踏(中国)有限公司从2004-2005赛季起连续独家赞助CBA联赛所有俱乐部球队的运动装备,成为CBA联赛运动装备惟一指定合作伙伴。

第二,通过赞助职业篮球俱乐部获得俱乐部球队的冠名权,充当俱乐部球队冠名赞助商。

第三,通过购买CBA联赛电视转播权,获得国际性、全国性或区域性的电视转播权。虽然这种情况在我国属于凤毛麟角,但上海文广传媒公司确实曾经在2003年以500万元左右的价格买下了CBA联赛随后2年的电视转播权。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梳理了我国职业篮球俱乐部的组建和发展,对我国职业篮球历史进行了回顾,剖析了我国职业篮球发展所依托的宏观环境和内部动因,归纳出我国职业篮球的供给者与需求者。

关键词:产业,篮球,发展

参考文献

[1]范金,郑庆武.应用产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12.

[2]刘家顺,杨洁.等产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5.

[3]徐忠.我国职业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浅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26).

[4]杨伟.我国职业篮球市场创新经营理论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12).

[5]卢亮球.我国职业篮球俱乐部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02).

[6]白喜林.中国篮球运动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3.

[7]鲍明晓著.体育产业[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2.

[8]何斌.中国职业篮球竞赛市场需求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7,(08).

[9]胡立群著.体育产业经济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7月.

我国经济学的发展方向 篇10

一要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加快推行清洁生产, 在农业、工业、建筑、商贸服务等重点领域推进清洁生产示范, 从源头和全过程控制污染物产生和排放, 降低资源消耗。加强共伴生矿产及尾矿综合利用, 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和建筑、道路废弃物以及农林废物资源化利用。按照循环经济要求规划、建设和改造各类产业园区, 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 构筑链接循环的产业体系。

二要健全资源循环利用回收体系。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加快建设城市社区和乡村回收站点、分拣中心、集散市场“三位一体”的回收网络, 推进再生资源规模化利用。

三要推广绿色消费模式。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 推动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上一篇:电视收视市场营销下一篇:基因敲除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