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非一致性

2024-07-01

数据非一致性(精选四篇)

数据非一致性 篇1

1978~2008年, 我国GDP平均增长率为9.5%, 而就业增长率平均增长仅为1.96%, 并且呈下降趋势。从分段时间看, 1978~1991年, 就业率变化不大, 经济增长变化没有和就业增长呈现相向变动关系, 就业对经济增长变化的反应不灵敏。在计划经济占主导地位情况下, 就业受到政府计划的配额, 形成了这期间就业增长率变化不大。1992~2000年, 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呈现出同向变动, 随着经济增长的速度放缓, 就业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2000~2008年, 我国经济显现出逐步增强的迹象, 在经济初现新一轮增长的情况下, GDP的平均增长速度为9.9%, 但较高的GDP增长率并没有带来就业快速增加, 反而便其呈现逐步下降趋势, 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的效应不太明显。

原因分析

1. 经济体制的变革

在计划经济时期, 与整个经济体制的高度集中统一相适应, 我国劳动就业体制也呈现高度集中性, 国家对城镇劳动者的劳动就业实行统包统配,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没有自主权, 企业不是独立的经济实体。在劳动用工上不讲究效率, 国家实行“低工资, 高就业”的政策, 形成了城镇劳动者名义上的“充分就业”和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的大量隐性失业。进入转型期以后,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 企业的效率意识不断增强, 国有企业不再以“社会责任”作为自己的用人目标, 再加上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和内部体制问题的逐渐暴露, 大批国有企业被迫关、停、并、转, 续存的国有企业纷纷采取“减员增效”、“下岗分流”的措施, 使占用绝大多数社会经济资源的国有经济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增反降。据统计, 从1978~2003年, 25年间国有企业创造的工业总产值由3289.18亿元, 上升到53407.90亿元, 增长了16.24倍, 但国有企业的从业人数却从6086万人下降到3785万人, 减少了2301万人。这是我国就业增长大幅度落后于经济增长的第一个原因。它使得同期由于GDP高速增长, 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就业增长效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被抵消, 从而使经济增长的净就业效应明显低于经济增长本身。

2. 产业结构调整

在转型期内, 从产业结构变化来看:一方面, 无论是从产值比率, 还是从就业比率来看, 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 都呈现出第一产业比率下降, 第二、三产业比率上升的总趋势。这与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是一致的;另一方面, 第二产业一直占主导地位, 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靠第二产业, 特别是制造业的高速增长来推动的。而相对于第三产业而言, 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 由于资本密集程度或资本有机构成要高得多, 同量的资本投入所能拉动的就业增长要小得多, 这是转型期内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同步的重要结构性原因。

3.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通常而言, 一个国家选择的经济增长方式也会对就业产生影响。在我国转型期初期, 经济增长始终是政府的首选目标, 而就业增长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为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出于赶超思想, 政府将稀缺的资金大部分投向资本密集型的大型企业和产业, 从而影响了劳动密集型行业和吸收劳动力强的中小企业的发展, 结果在促进经济系统技术进步的同时, 也导致了用人减少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4.劳动者就业观念不正确

劳动者就业观念不正确指的是主观因素, 劳动者尤其是下岗职工, 由于固守原来的福利待遇, 认为原来的工作, 社会评价度高, 不愿意接受新的工作岗位。这种求稳、守旧的心理, 使他们抵触新的就业方式和就业机会, 从而人为增高了失业率。

对策建议

1.继续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

保持国民经济快速、持续、稳定增长, 不仅有利于避免由于经济波动产生的周期性失业, 而且有利于提高有效就业, 扩大就业规模。反过来, 就业量的增加, 可以有效利用劳动力资源, 提高劳动者收入, 促进经济增长。但并非有了经济增长就一定有就业增长, 因为这种拉动效应, 还要受经济增长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要实现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还要有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配合。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 实现经济与就业的同步增长, 为扩大就业和再就业, 提供了新的有利条件。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不断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 应兼顾劳动密集、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型产业和企业的协调发展与合理布局。既要使国民经济发展具备足够的科技实力, 具有竞争力, 又能在经济存量和经济增量中保持相应的就业密度, 兼顾更多的劳动就业。

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最高, 将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 最主要的就业岗位增长点, 第三产业中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和金融保险业的发展, 对于其内部的就业增长, 具有较大的潜力。其中, 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广阔, 蕴藏着大量的潜在和现实的就业岗位。要通过不断完善城市功能, 加快城市化进程, 刺激服务业发展, 扩大全社会对服务需求的增长, 不断扩大第三产业就业容量。通过大力发展包括金融、保险、邮电、电信、信息咨询、各类中介服务等, 不断提高高端服务业的实力, 参与国际竞争, 促进高素质劳动力的就业。同时通过大力发展面向机关、团体、学校、工厂和提供后勤保障服务的社会服务业, 以及面向城镇居民的便民利民和特殊服务的社区服务业, 发展更多社会服务和社区服务就业岗位, 促进素质相对较低的劳动者就业。

3. 积极发展中小企业

以同样产值计算, 中小型工业企业吸纳的就业容量, 为大型工业企业的1.43倍。同样的固定资产投资, 中小企业吸收的就业容量, 为大型工业企业的14倍。显然, 中小企业在增加就业机会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发达国家, 90%的人是在中小企业就业的, 我国也有75%的人在中小企业就业。今后应考虑把政策支持的重点, 放在鼓励中小企业创造就业上, 根据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就业岗位的数量多少, 对企业主给予奖励或补贴, 或提供税收优惠。

4. 促进就业模式向非正规就业模式转变

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与尖锐性, 在相当程度上是和就业模式转变的滞后性联系在一起的, 它意味着传统的正规就业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转型的要求, 必须向非正规就业转变。非正规就业, 主要指广泛存在于非正规部门和正规部门中, 有别于传统典型的就业形式。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经济结构加速调整的时期, 就业问题日益严重, 传统就业模式明显不符合人口众多、农村人口比重大、低技能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的基本情况。这就决定了就业模式必须向“非正规化”转变。非正规就业不仅是解决严重失业问题的必由之路, 也符合未来人们选择就业模式的新趋势。

如何检查数据库中数据的一致性 篇2

2.使用checkstorage, checkalloc, 或 checkverify, tablealloc, 及indexalloc 检查页分配。 在下列情况中需要使用 dbcc 命令:

1.作为数据库日常维护工作的一部分, 数据库内部结构的完整性决定于sa 或dbo 定期地运行 dbcc 检查。

2.在系统报错以后, 确定数据库是否有损坏。

3.在备份数据库之前, 确保备份的完整性。

4.如果怀疑数据库有损坏时, 例如, 使用某个表时报出表损坏的信息, 可以使用 dbcc 确定数据库中其他表是否也有损坏。 下面是dbcc的简单用法:

1.dbcc checktable (table_name)

检查指定的表, 检查索引和数据页是否正确链接, 索引是否正确排序, 所有指针是否一致, 每页的数据信息是否合理, 页偏移是否合理。

2. dbcc checkdb (database_name)

对指定数据库的所有表做和checktable 一样的检查。

3.dbcc checkalloc (database_name,fix|nofix)

检查指定数据库, 是否所有页面被正确分配, 是否被分配的页面没被使用。当使用”fix“选项时,在检查数据库的同时会自动修复有问题的页面。(若数据库数据量很大,则该过程会持续很长时间。)

4.dbcc tablealloc (table_name,fix|nofix)

检查指定的表, 是否所有页面被正确分配, 是否被分配的页面没被使用。是 checkalloc 的缩小版本, 对指定的表做完整性检查。当使用”fix“选项时,在检查数据表的同时会自动修复数据表中有问题的页面,

关于上述命令的其它选项及详细使用方法和checkstorage, checkverify, indexalloc 的详细使用方法, 请参阅有关命令手册。

举例1: Unix平台检查pubs2数据库的一致性

1.单用户模式启动Server:

$SYBASE/install startserver -f RUN_server_name -m

2.vi dbcc_db.sql

use master

go

sp_dboption pubs2,”single user“,true

go

use pubs2

go

checkpoint

go

dbcc checkdb(pubs2)

go

dbcc checkalloc(pubs2,fix)

go

dbcc checkcatalog(pubs2)

go

use master

go

sp_dboption pubs2,”single user",false

go

use pubs2

go

checkpoint

go

quit

go

3.isql -Usa -Pxxxxxx -SSYBASE dbcc_db.out

4.grep Msg dbcc_db.out 举例2: Unix平台检查pubs2数据库中titles表的一致性

1.vi dbcc_table.sql

use pubs2

go

dbcc checktable(titles)

go

dbcc tablealloc(titles)

go

2.isql -Usa -Pxxxxxx -SSYBASE < dbcc_table.sql >dbcc_table.out

数据非一致性 篇3

2001-2008年,中国经济高速运行,同期全国高校待就业率约为25%,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就业率的降低与经济增长相伴随,尤其是大学生等高知识群体的就业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因此,探讨经济增长与大学生就业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外学者对经济增长与失业关系的研究历来已久。Fagerberg(1997)将人均GDP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等变量纳入模型,研究欧洲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与失业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贫困地区受不利的产业结构的影响,使得经济发展不能有效地降低失业率。Daniel(2007)利用印度1994-2004年就业的省级面板数据,考察印度的就业问题。他认为印度的失业人口大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Ismail Aktar(2009)考察了东京2001-2007年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经济增长并没有解决东京的失业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国内学者针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展开了多角度研究。嵇小怡(2006)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就业信息不完全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因素。李晓勤(2008)认为大学生对待就业和择业的非理性行为等自身因素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张翠英(2008)采用2000-2005年相关数据,利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大学生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认为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得以解决。刘大勇(2008)认为劳动力市场的失真现象与人才结构性困境,使得大学生的求职需求与社会产业需要不一致,人才流动意向与社会人才结构布局相违背。

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来看,国外学者考察经济增长和就业关系的定量研究较多,但是很少涉及大学生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国内学者对大学生就业的研究则多是从定性方面入手的,定量分析的文献较少。笔者利用2001-2008年经济增长和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数据,试图把经济增长和大学生就业纳入同一个框架下进行分析,考察经济增长与大学生就业之间的关系。文章的结构安排为:第二部分考察经济增长与大学生就业动态;第三部分介绍数据来源以及研究方法;第四部分为实证分析过程与结果讨论;最后为简短的结语。

二、中国经济增长与大学生就业动态

(一)中国经济增长动态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改革的逐渐推进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经济增长迅速。从图1中可以看出,2001-2008年,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国内生产总值从2001年的95 933亿元增长到2008年300670亿元,年均增长率在10%左右。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1-2008)》,参见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

(二)大学生就业动态

自1999年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向大众教育转型,并已基本实现了大众教育的目标。高等教育的规模迅猛发展,大学毕业生的人数也不断递增(见表1)。

资料来源:2001-2007年数据根据2002-2007年《经济参考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和教育部新闻资料整理所得;2008年数据从教育部新闻中整理所得。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1-2008年,中国大学生毕业生人数从114万增加到559万,年均增长64万大学毕业生。2001年就业人数为102.6万,2008年就业人数达到了380万,以年均32万人的速度递增。相对于毕业生人数的增幅,就业人数的增幅相对较小,因此,未就业人数逐年递增,就业率逐年下降。2001年大学生就业率为90%,而2008年下降到68%,年均下降4%,平均每年约有25%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就业或者不愿意就业。

从上述分析可知:2001-2008年中国经济稳步增长,大学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大幅度递增,而大学生就业率呈下降趋势,经济增长与大学毕业生就业之间似乎存在非一致性变动关系。

三、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建模的样本区间为2001-2008年,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反映经济的变动情况,数据来源于2001-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本文采用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作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指标。其中2001-2007年就业人数、未就业人数和就业率是根据2002-2007年《经济参考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媒体和会议报道整理所得。2008年毕业生人数和就业率是从教育部新闻中整理所得。

(二)研究方法

1. 单位根检验。

在对变量进行协整分析前,首先必须对分析中所涉及的变量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即单位根检验。常用的单位根检验包括ADF检验和PP检验。本文采用的是适用于两个变量的ADF检验。

2. 协整检验。

设所涉及的变量都是n阶差分平稳。如果这些变量的某种线性组合是平稳的,则称这些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协整检验即检验这些变量间是否有协整关系,用OLS(Ordinary Least Squarts)对方程进行回归分析,考察方程的回归残差et是否平稳,如果et平稳,则说明存在协整过程,该方程为协整方程,且该方程表达了长期稳定关系。序列xt和yt若是d阶单整的,用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作回归,即有:

用和表示回归系数的估计值,则模型残差估计值为:

若),则Xt和Yt具有协整关系,公式(1)为协整回归方程。

四、回归过程与结果分析

(一)ADF检验

为了考察经济增长与大学生就业数量变动的相互关系,选定样本期为2001-2008年的时间序列。在实际中,尽管多数经济时间序列都是非平稳的,然而这些非平稳的经济时间序列的某种时间序列可能是平稳的。也就是说,这些经济变量之间看起来似乎不会存在任何均衡关系,但实际上若干这种时间序列的某种线性组合却有可能是平稳序列。为了避免“虚假回归”,找到经济增长与大学生就业变动之间的真正关系,笔者首先对其进行ADF检验。

ADF检验的一般形式为:

对于Y(大学生就业率)、X(GDP总值)的ADF检验结果[8]如表2所示。

注:表2中的所有检验结果由软件Eviews6.0运算得到;D(,1)表示变量的一阶差分,D(,2)表示变量的二阶差分,检验形式中的(C,T,K)分别表示带有常数项、趋势项和所采用的滞后阶数。

单位根检验的结果表明:在5%显著水平上,原序列X(GDP)和Y(大学生就业率)自身非平稳,但是二者的二阶差分序列都是平稳的。由于序列都是二阶单整的,所以下文可以进行协整关系检验。

(二)协整检验

目前,常用的协整检验方法有两种:EngleGranger(1987)两步法和Johansen(1988)极大似然法。本文采用适用于两个变量的Engle-Granger两步法进行协整关系检验。第一步用OLS方法估计回归方程,做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第二步利用ADF检验回归残差的单整性。对于具有同阶单整的两个时间序列,可以通过判断其线性组合的残差是否平稳来判断两序列的协整关系。如果残差检验结果是平稳的,就可以认为两序列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反之,就不具有协整关系。

第一步:用2001-2008年的GDP的数值对大学生就业率做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为:

方程中变量(含常数)下方圆括号中的数值为t检验值,说明相应的变量与Y线性相关的显著性;R2为拟合优度,F值为F检验,SE为估计标准误差,它们是说明全部变量与Y线性相关的显著程度。

第二步:对(4)式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注:表3中的所有检验结果由软件Eviews6.0运算得到。

由检验结果可知,残差的ADF统计量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表明残差序列是平稳的。由(4)式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和大学生就业增长之间存在非一致性变动关系,GDP每增长1%,大学生就业率减少3.81594%。究其原因,从总量上来说,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很快,就业没有跟上经济增长的步伐,经济增长提供的就业岗位不能完全满足大学毕业生对工作岗位的需求数量。虽然,就业的总量是增加的,但是,未就业的大学生人数也在增加。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就业率是下降的。从结构上来说,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由制造业推动,同时也拉动了制造业的就业,但对大学生集中就业的第三产业拉动力较弱。

五、结语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2001-2008年中国经济稳步增长,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大幅度递增,就业率却呈下降趋势,经济增长与大学毕业生就业之间存在非一致性变动关系。因此,政府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1)政府可以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和金融支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如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减免税款和提供小额的创业贷款等。(2)政府可以开拓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尤其是到中西部地区就业或应征入伍。(3)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宏观政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从而创造更多适合大学生就业的岗位,增加劳动力市场吸纳大学生的数量。

参考文献

[1]Fage rberg,Verspagen,Cauielsm.Technolo gy,Growth and Unemployment across European Regions[M].Routledge,part of the Taylor&Francis Group,1997.

[2]Dniel.Reducing Unemployment in Indonesia:Results froma Growth-Employment Elasticity model,Smeru ResearchInstitue Working paper,(January)2007

[3].Ismail Aktar.Can Unemployment be Cured by EconomicGrowth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urkey?[J].Intern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2009,(27).

[4]嵇小怡.信息不对称理论与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完善[J].大众科技,2006,(3).

[5]李晓勤.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就业问题分析——以大学生就业为例[J].经济问题,2008,(7).

[6]张翠英.大学生就业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J].数学实践与认识,2008,(15).

[7]刘大勇.基于劳动经济学的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分析[J].经济经纬,2008,(2).

数据非一致性 篇4

关键词:移动数据库,事务处理,数据一致性

随着网络计算技术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需要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访问任意所需的数据, 而迅速发展并逐渐成熟的移动通信技术与移动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使之成为可能。在移动计算环境中, 大量功能相对较弱的计算机通过无线通讯信道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这就形成了一种新的数据处理技术———移动数据库。

1 移动数据库概述

移动数据库系统与传统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相比有很多相似之处。一般认为, 移动数据库技术是分布式数据库技术的继承与发展, 是对分布式数据库的推广, 而分布式数据库则是移动数据库的一种特殊形式。在传统的分布计算系统中, 各个计算结点之间都是假定通过固定网络连接, 并保持网络的持续连接性, 而这种假设条件在移动计算系统中发生了改变。移动计算系统是由固定结点和移动结点构成的分布计算系统, 它使用户不需要停留在固定位置不变, 可以携带着移动计算机自由移动, 并在移动的同时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保持与固定结点或其它移动结点的连接, 这种移动性使得人们能够更加方便地访问各种信息。

移动数据库的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固定网络连接着两类结点, 一类结点配备有无线通讯接口, 可以支持一个无线网络单元的移动支持结点 (MSS) ;另一类结点为不带无线通讯接口的固定结点 (FH) 。两类结点通过高速固定网络进行连接。每个无线网络单元中有若干个移动计算机 (MH) , 它们通过无线网络与MSS之间进行连接, 从而最终连入固定网络。在移动计算环境中, 移动计算机可以从任意一个无线网络单元经MSS连接到固定网络, 并且在无线通讯单元内或单元之间进行移动时仍然能够保持通讯连接, 从而实现自由的移动性。

移动数据库系统的目的就是有效地支持移动计算环境中的各种数据应用, 满足人们能够在任意地点、任意时间访问任意数据的需求。而移动数据库的研究主要包括复制与缓存技术、位置管理、查询及其优化技术、数据广播、安全机制、移动事务处理以及人机界面技术, 其中移动事务处理技术是移动数据库关键技术之一。

2 移动事务处理技术

事务处理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一个基本功能, 主要是用于维护数据的一致性, 支持多用户的并发访问, 使用户可以可靠地查询和更新数据库信息。一般来说, 用户对数据库系统的访问都是通过事务来完成的。在移动计算环境中, 通常将移动主机发出的事务称为移动事务, 它属于分布事务, 部分计算工作在移动客户机上完成, 其他工作则交给固定节点服务器完成。一个移动事务可以分解成多个子事务, 每个子事务本身就是一个事务, 它由一些对数据对象的读写操作及事务的提交和终止操作组成, 各个子事务所包含的操作满足一个偏序关系, 任意两个对同一数据对象的操作必须有先后顺序。MH从一个无线网络单元迁移到另一个无线网络单元, 随之而来的是事务的状态、被访问的数据对象的状态以及位置状态等信息的移动, 并要求该事务在新的区域内可以继续执行, 同时保证数据一致性。移动事务是不同于传统事务的一类新事务而且需要访问更加复杂的数据资源, 因此移动计算机频繁的可预见的断接, 意味着系统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以保证活动事务的顺利执行, 为此Alonson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办法:如果一个事务不再需要和用户交互, 则可以把该事务的执行迁移到一台非移动的计算机上完成;对于仍需要继续交互执行的事务, 可以在断接之前将事务要用到的远程数据下载到移动计算机上, 以支持该事务在断接之后的继续执行;移动计算机在断接之前, 主动向其参与的分布式数据库协议 (如多数一致协议) 宣告退出, 这可简化分布协议处理网络分割故障的开销。

移动事务处理是移动数据库关键技术之一, 移动事务处理模型则是移动数据库设计和实现的基础, 而数据一致性的维护是事务处理的根本任务, 因此根据事务处理模型支持的数据一致性可分为:严格一致性事务处理模型、弱一致性事务处理模型和可变一致性事务处理模型。对于传统数据库中的事务处理模型, 都是严格一致性模型;而目前大多数移动事务处理模型采用的都是弱一致性复制协议, 允许不同复制或缓存中的数据存在一定的偏差, 以换取数据的高可用性和系统的高效率;可变一致性事务处理模型比较少, 支持可变一致性的事务处理模型具有更好的可适应性, 尤其适合于网络状况动态变化的移动计算环境, 因此可以更好地满足弱一致性应用中某些操作对严格一致性的要求, 同时也兼顾了整个系统的效率。

3 数据一致性

移动事务处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维护数据一致性, 对于移动数据库系统来说, 本质上就是维护复制服务器之间的一致性, 也就是维护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对象的一致性, 提高数据库系统的整体效率和可用性, 尤其是使移动用户在断接情况下仍然可以操作数据库。为此一般移动数据库都使用了复制和缓存技术, 同时为了提高系统并行度, 很多系统还采用了数据广播技术, 定期将用户频繁访问的热点数据通过广播信道广播给移动用户。数据库复制是服务器之间进行同步的数据库技术, 它将某个服务器上的某些表中的数据复制和分发到远程或本地的数据库服务器中, 保证数据的同步更新, 从而使引用复制的数据和本地表在本端完成分布式查询操作, 减少了网络的开销, 复制提高了分布数据库系统的可用性、可靠性以及访问性能。

由于移动设备需要在断接状态下不断对数据进行操作, 因此在移动环境下复制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在移动计算系统中, 复制服务器数目可能非常大, 但关键问题是如何管理可以执行更新事务的复制服务器上的复本。复制服务器也称核心复制, 由于维护核心复制越多代价越高, 因此通常核心复制的数目比较少, 大多数的复制为只读复制, 只能执行查询事务, 而且在这些复制上的数据可能是不一致的。针对移动计算的特点, J.Gyar和J.J.Kisder等人提出了两级复制的概念。两级复制系统中第一级复制就是在服务器之间的复制, 而第二级复制则是在移动结点上保存数据库的复制。为了处理移动计算系统中断接操作, Bayou系统实现了一种弱一致性的数据库复制机制, 采用Read-Any-writeAny工作方式和渐进式的同步方法使系统趋于一致, 而且允许动态地增加、减少复制结点, 同时优化了不同复制服务器上更新事务之间的冲突率。传统的复制策略都是静态的, 移动客户机的频繁移动使得静态复制策略难以达到满意的性能, 因此提出了一种便于对核心复制结点集合进行重新配置的协议, 该协议引入了仲裁结点, 这些结点负责对核心复制集更新和存储进行描述, 但仲裁结点并不参与对核心复制集的访问, 本身没有对数据库中数据对象的复制, 如果一个复制结点需要改变复制布局, 则必须将配置发往仲裁结点。另外, Ouri wolfson等人提出了两个动态复制的分布算法, 这两种算法均能够根据各个结点上数据项的读写范型的变化而动态地改变复制布局, 使之分别在通信代价和通信时间上趋于最优化。

4 结束语

移动事务处理是移动数据库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移动事务处理的数据一致性是移动应用的关键问题。因此, 研究数据一致性问题以提高移动事务处理的效率, 保证移动数据库的应用可靠性, 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荣幸, 程小辉.移动数据库中保持数据一致性的一种方法[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8 (2) .

[2]徐进辉.移动事务处理中数据一致性问题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

上一篇:国网电子商城下一篇:用电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