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放射治疗

2024-06-21

四维放射治疗(精选三篇)

四维放射治疗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97例,其中男64例,女33例,最大47岁,平均年龄36岁。L5-S1突出者43例,L4-5突出者30例,L3-4突出者8例,L4-5、L5-S1双突出者16例。向左后突出的54例,向右后突出的40例,中央型3例。以上患者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者96例,均有腰痛及下肢反射性疼痛、麻痹。X片示腰椎生理曲度变直95例,反弓2例。CT均示髓核突出或膨出。

1.2 治疗方法

1.2.1 理筋法

患者俯卧位,暴露腰背部并放松。 (1) 药熨:在腰、骶部用2个药包交替推熨15~30min。 (2) 拔罐疗法:用闪罐法在气海、大肠俞、关元俞、阿是穴等穴位拔罐,5~10min。 (3) 推拿:在腰背部循经或循肌肉纤维走行方向用捏拿、揉搓、击打等手法治疗20~30min。

1.2.2 四维牵引疗法

患者俯卧于四维牵引床上,用牵引带将双下肢吊起,使胸腰段与上半身呈25°~45°角,双下肢和下半身呈悬吊状,牵引时间20~30min。

以上操作推拿、药熨、牵引每日1次,拔罐疗法隔日1次,均严格掌握治疗禁忌症,合并严重心肺疾病及传染病、局部皮肤破损者禁做,有出血倾向、体质虚弱者慎做。

1.3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

腰腿疼痛消失,无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直腿抬高达70°以上,恢复原工作;有效:腰腿疼痛减轻,症状体征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腰突症属慢性疾患,反复反作,经久不愈,患者由于疼痛、麻木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工作,使其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护理人员通过模型或实物耐心讲解该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等情况;同时向其详细介绍相关治疗步骤、方法和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不适等,并经常询问患者感受,使其解除焦虑、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

2.2 生活起居护理

2.2.1 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卧硬板床。

2.2.2 翻身活动时注意全身以脊柱为轴缓缓滚动,坐起及如厕时要佩戴腰围,以减轻椎间盘的压力,保持脊椎骨之间的稳定关系,减轻疼痛。

2.2.3 指导患者吃清淡易消化饮食,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少吃或不吃油炸等肥腻食物,以促进胃肠蠕动,防止便秘。同时,患者在进行各种治疗前后不要进食过多,防止过饱,有烟酒嗜好的患者建议戒烟戒酒。

2.3 理筋法的护理:

(1) 室内保持温暖无风,温度在24℃~25℃之间。 (2) 嘱患者排空二便,屏风遮挡,协助患者取俯卧位,暴露腰背部,冬季注意暴露部位保暖,避免受凉。

2.3.1 药熨护理药熨前检查药包是否平整(药包以酒、醋、水按1:

2:7润透,加热至45℃~50℃。每周更换1次),热量透入是否均匀;于药熨部位涂少许凡士林。药熨过程中注意药包的温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避免烫伤皮肤,对皮肤知觉迟钝的患者尤其注意;推熨力度和速度随药包的温度高低先轻后重,先快后慢;询问患者感受,如局部皮肤出现灼痛、瘙痒等不适,应避开该部位、缩短熨烫时间或停止;如出现晕厥等意外时,立即停止操作报告医生作相应处理。药熨后擦净局部皮肤,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2.3.2 拔罐护理拔罐前检查罐口边缘是否光滑,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选择大小适宜的罐。

拔罐过程中随时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防止烫伤[3]。中途用手提拿罐体时以患者无不适感为度。起罐时操作轻缓,切不可强行上提或旋转提拔,以防拉伤皮肤。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待自行吸收,如水泡过大,应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无菌注射器吸出液体,再敷盖无菌敷料。操作完成后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对刺血拔罐者,在拔罐部位3d内慎推拿,当天不予药熨。

2.3.3 推拿护理:

协助患者俯卧两端稍高位,在其腹部、双踝下垫枕,以感觉舒适为度。操作过程中,根据治疗部位或穴位及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法及刺激强度,用力由轻→重→轻,动作由慢→快→慢,先上后下,先左后右;仔细观察患者对手法的反应,及时调整手法;若出现头晕、胸闷等现象,立即停止操作报告医生作相应处理。操作后仍按原体位休息15~20min。

2.4牵引疗法的护理

操作前嘱患者排空二便,协助其俯卧在四维牵引仪上,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受凉。然后根据病情及体重选择合适力度(30~60kg)和悬吊角度。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牵引反应,询问患者感受,如出现疼痛加剧、难以耐受等,及时除去牵引并立即报告医生作相应处理。解除牵引后让患者保持平卧位,休息的时间与牵引时间相同。

2.5 腰背肌康复功能锻炼指导:

治疗1周后,患者即可开始逐步进行腰背肌锻炼。根据年龄体力不同而采取适当的强度,动作不宜剧烈,不能有过多的弯腰、扭转和跳跃动作,并避免劳累。

2.5.1 金鸡独立式:

双手叉腰,单下肢直立,弹跳,左右下肢交替各10~20次。

2.5.2 过伸腰肢式:

仰卧,屈膝,双手抱胸,挺腹挺腰,反复10~20次;俯卧,伸腰,双上肢后展,下肢后伸,作飞燕式,反复5~10次。

2.5.3 前弓后箭式:

站立,双手叉腰,右下肢前跨,身体前倾,并屈膝(前弓),左下肢后伸直(后箭),后退回伸右膝,身体后倾,一前一后反复10~20次。

2.6 出院指导 (1) 出院6个月~1年内避免重体力劳动,保持正确的坐、站、卧姿,减少诱因,避免复发。

(2) 注意腰背部保暖,避免受凉。 (3) 尽量不要弯腰提重物,应屈髋、屈膝、直腰取物[4]。 (4) 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要注意持之以恒。

3 结果

97例以上患者经过2个疗程(10次为一疗程)的治疗与护理,治愈57例,好转3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1.75%。

4 小结

腰突症属祖国医学痹症、腰腿痛范畴,认为腰腿痛为风、寒、湿等所致,主要为气血凝滞,筋脉失养。理筋是根据肌束、肌腱起行方向作推、摩、揉、按等动作以治疗局部伤损的手法,有舒筋、消肿、止痛、活血祛瘀的作用[5]。四维牵引治疗可恢复腰椎曲度,使椎间盘内压力降低,有利于髓核回纳,调整椎间关系的紊乱,恢复正常的椎间孔,松解神经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治疗期间正确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害怕和焦虑,增强其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正确规范的功能康复锻炼,增强腰背部肌力,增加了腰椎活动度和腰脊柱的稳定性,对减轻病痛,缩短病程,促进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临床护理实践,笔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护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根据祖国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思路,护理也要有整体观念,结合现代护理观,以提高临床护理水平,使护理更有针对性,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摘要:对9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理筋法 (推拿、药熨、拔罐) 及四维牵引的护理, 予以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并指导患者进行正确规范的康复功能锻炼。经系统的治疗与护理后, 治愈57例, 好转32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91.75%。认为理筋法配合四维牵引治疗腰突症, 注重全程的护理及康复功能锻炼, 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理筋法,四维牵引,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

参考文献

[1]韦以宗.中国整脊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411, 263.

[2]郑筱萸.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202.

[3]赵辉德, 黄惠亮, 林宣, 等.手法牵引拔火罐治疗颈性肩痛[J].华夏医药:2006, 2:121~122.

[4]张凤荣, 魏丽琴, 王琪.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5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 2006, 12 (4) :320~321.

放射治疗规程 篇2

1、放疗工作人员应具有高度责任心,具有忠于职守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具有业务精业求精的高尚品质。对患者和家属热情耐心,态度和蔼,讲究医德。熟悉相关法律、法规。

2、放疗技术人员必须经过专业训练,考核合格,掌握放疗设备性能(基本结构,射线性质,工作范围),严格按规程操作,爱护设备,注意设备安全。

3、严格掌握放射治疗适应症。实施放射治疗的病人应先经病理学或细胞学明确诊断,了解病理特性,并经医生诊断确属放射治疗疾病。完善相关检查,给出分期,评价治疗。

4、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及合并疾病,评估放射治疗风险,治疗合并疾病。

5、科室讨论确定放疗目的及放疗方式。调整放射治疗计划必须经过科室讨论。

6、与患者和家属沟通,说明病情、治疗方法、放射治疗方式、风险、副反应、注意事项、预后,消除患者及家属对放射治疗的恐惧心理,鼓励患者及家属接受放射治疗,签署放射治疗知情同意书。调整放射治疗计划需再次签署放射治疗知情同意书。

7、做好放疗前准备工作:如口腔处理,剪头发,穿衣要求等。

8、模拟定位:必须由1名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人员参与;确定病人体位,制定病人固定装置;确定靶区范围;查对模拟机参数;拍定位片或CT扫描,CT图像数据传输。

9、确定靶区体积:由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生确定肿瘤体积及剂量,确定危及器官及剂量。

10、制定治疗计划:物理师设计照射野并计算照射剂量,选择最佳方案,90%的计划靶区应在85%-95%的等剂量曲线内,危及器官在可接受的剂量范围内;确定治疗计划;制作铅挡块或光栅文件;由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生在模拟机下验证治疗计划;调强放疗需在膜体中做剂量验证;计算照射剂量应由放射物理师及医生进行校对核实;由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生和物理师签字确认。

11、治疗前与患者及家属谈话,主要是交待注意事项:1)保持照射野的清晰,照射时不要紧张,不能移动。2)治疗结束不能自己下治疗床。3)治疗时尽量不要咳嗽。4)机房内装有监控器和对讲机,有不适可呼叫技术员或举手示意。5)定位及治疗时患者最好脱去外衣,只穿一件较薄的衣服等。及时安排放疗时间,对老年残疾患者耐心帮助,保证放疗过程安全。

12、放疗技师每日工作前检查机房、操作室及设备,如有异常气味,烟雾,积水等情况,请维修工程人员检查。

13、放疗前放疗技师要认真做好患者治疗单的查对工作:1)至少两人当班,全班工作密切配合,相互核对,对本班放疗质量及安全共同负责。2)对姓名、对性别、对诊断及医嘱、对患者的联系电话及地址;查治疗单是否清楚、是否有主管医生签名。3)查机器类型、射线性质、时间、剂量、分割方式、投照方式(角度、挡铅、锲形板时间、锲形板角度)、分次及累积剂量。4)查对野号、体位、摆位

说明。5)查患者体表照射野标记是否清楚。6)如有疑问立即请主管医生更正说明,否则不予治疗,首次请主管医生和物理师共同摆位,向放疗技师交代计划的内容和注意点。

14、数据的输入:按医嘱正确的输入该次治疗所需的全部数据及指令,核对所用技术文件是否正确。

15、将患者引入治疗室:需要两位技师共同进机房,一人在前,一人在后,确保患者安全进入治疗室。

16、放射治疗前摆位:1)检查治疗机机架,光栏,床体是否归零。

2)将患者所需的填充物、挡铅、楔形板等物质准备好,便于使用或避免漏用。3)放置并查对患者辅助摆位固定装置(如头架、头枕、体架、体膜、面膜和真空垫等),按照医嘱使患者处于治疗体位。注意真空垫有无漏气、变形,发现漏气及时与医生联系。4)充分暴露照射野,清除照射野区异物,确定照射野及等中心标记清晰。5)两位技术员共同确认辅助摆位固定装置使用是否正确。6)源皮距照射时,让机架旋转至照射角度,切记垂直照射各立档铅不可转机架;操纵手控器上、下、左、右移动治疗床使射野中心至医嘱位置。7)等中心照射时,对激光线,让机架旋转至照射角度;8)若非共面照射时,应做到先转床再转机架。9)机架角大于90°时,必须检查射线是否被床的钢性支架所挡。10)转角治疗时,在旋转机架前应检查机头托盘上是否有铅块或其他附件,防止掉下砸伤患者或砸坏机器。应在机头正方向看机架刻度盘,防止因斜视而发生的角度误差。11)做旋转治疗时应把治疗床尽量放在零位,并在第一次摆位时做一次全程模拟演示,以确保机架旋转时患者的安全及机器的安全。12)查对射野及光栅射野的适形情况,观察灯光野十字与治疗野十字一致性,必要时调整。

13)放置填充物、挡铅、楔型滤片,注意填充物的厚度,注意楔型滤片的方向。放置正确与否需两位技术员共同确认。14)摆位结束,请随行人员出门,技术员走在最后一位。确保治疗室中非治疗者全部出门,才能关闭治疗室电动门。

17、开机前应再次复核治疗单。包括姓名、性别、野号、射线的性质、能量、剂量、MU、机架的角度,床角度、机头角度、光野大小以及所调用的放射技术文件等,确保准确无误。

18、开机治疗。治疗过程中,技师应密切监视病人和设备运行情况,照射结束要检查病人体位移动情况,及时记录和提醒病人注意。患者一旦不适应应及时终止治疗,并及时与主管医生取得联系。记录有关参数,汇报给主管医生。

19、精确放疗要求第一次放射治疗摄验证片,由医生和物理师核对,以后每2周摄验证片,医生每周核对治疗单,每周检查病人。

20、如遇机器发生故障立即中断治疗,切断电源,及时告之患者,确保患者安全离开治疗室。保护现场,记录有关参数,汇报给维修工程人员及主管医生。检修结束后须经物理人员检查后方能操作,必要时向科主任汇报,请示处理意见。

21、治疗结束:1)机器归零。2)床尽量放低位。3)让患者下床穿好衣服,必要时可搀扶患者。4)出治疗室门,技术员应走在最后。

22、放疗中出现任何疑问应及时告之主管医生。

23、做好治疗单登记:日期、次数、分次及累积剂量;实施技术员双签名制度。

24、技师不得擅自修改治疗计划,不得涂改数据,若发生摆位和测量差错及事故,不得隐瞒,实事求是,及时汇报主管医师,并向科主任、医务科汇报。

25、工作完毕,设备各种条件复位,治疗用具放回原位,打扫,保持清洁,关闭水电,二人重复检查一次,关好门窗。

26、各种治疗记录及时登记填写,字迹工整、清晰,数字准确,不得涂改,撕贴,每周定期检查,记录本轮换后要签名以示负责。

27、认真做好交班,每日做好工作日记(本班设备情况及物资交班记录),如遇工休,换班时,应将特殊照射及摆位交代清楚,提前交班。班班责任明确,交换完毕方能离岗。

28、当班人员严肃劳动纪律,操作室内不会客,不闲谈,不做与操作无关的事,非操作人员不得无故在操作室内逗留谈天。

29、治疗过程中严禁任何人进入治疗室,非本科室人员谢绝进入操作室及机房,外来参观学习人员须经医务科批准,由本科室负责人陪同。

30、治疗中评价治疗效果,必要时调整放射治疗计划

31、治疗中评价副反应及合并疾病,根据评价给予治疗,保证放疗效果及顺利进行。

32、治疗结束后完善检查,评价疗效和副反应。

33、交代出院医嘱及注意事项,密切随访。

肺癌放射治疗分析 篇3

【关键词】放射治疗;肺癌

原发于支气管黏膜和肺泡的恶性肿瘤称原发性支气管肿瘤简称肺癌。不包括气管癌及转移性肺癌。治疗前积极治疗患者的并发症,放疗期间应加强支持治疗措施,积极处理放射反应,以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放疗[1]。我院2012~2013年对肺癌病放射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收治的肺癌病60例,男46例、女12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65岁。经临床影像和组织细胞学检查确诊为肺癌。病理分类:鳞癌26例,腺癌 13例,小细胞未分化癌14例,大细胞未分化癌7例。

1.2 方法

1.2.1治疗前准备 治疗前应有完整的诊断、分期、患者一般状况的资料,并及时处理相应的合并症,如糖尿病、肺炎、肝肾功能异常、高血压等。

1.2.2放射剂量 非小细胞肺癌,根治剂量通常为:鳞癌55~65 Gy/6~7周;腺癌60~70 Gy/6~8周、术前放疗或亚临床处治疗剂量可控制在35~45 Gy/3~4周。肺野内实质性肿瘤实际受照剂量比软组织中的肿瘤照射剂量大10%~20%(因射线经过的肺组织厚度不同而变),临床上应特别注意。近年來也有采用48 Gy/4次/4天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报道。小细胞肺癌,以往认为小细胞肺癌的合适剂量为45~50 Gy,超分割放疗或高剂量常规分割放疗,1.5 Gy,每天2次的超分割放疗同步化疗的5年生存率为26%。CALGB 8837的研究发现常规分割70 Gy合并化疗的6年生存率高于30%。

1.2.3射线选择 适合的射线选择应根据肿瘤的大小及其在肺内的位置而定,对巨大且贴近胸壁的肿瘤,用相对斜野照射时,15 MV以下X射线,因其70%剂量区可大于野间距的1/2,故剂量分布明显优于10 MV以下的X射线。对位于肺内位置深、体积小的肿瘤,射线能量则不宜选择太高,以免在肿瘤表面形成二次剂量建成区会影响肿瘤的受照剂量。

1.2.4三维适形和调强放射治疗 定位CT的扫描范围上界为环甲膜,下界为肝下缘。 GTV应在肺窗勾画,包括肺癌原发灶、短径大于1.0厘米的淋巴结。鳞癌CTV为GTV外放6毫米,腺癌需外放8毫米。并发肺不张患者应事先进行葡萄糖代谢显像,以准确确定GTV的范围、减少正常肺体积的受照射剂量。

2 结果

显著改善46例,部分改善13例,无改善1例,改善率98.3%。

3 讨论

肺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无特异性,早期诊断率低,各种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生物学行为相差颇大,近年来的疗效有所提高。

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原则接受50~60 Gy/5~10次/1~2周立体定向放疗,其中18例在立体定向放疗之前接受常规放疗40~60 Gy/20~23次/4~6周的常规放疗。术前化疗能够提高患者生存率。多项随机研究标明手术切净的仅有肺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不需要术后放疗、术后放化疗,术后放疗会使2年生存率由55%降至48%;但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可以考虑术后放疗。Ⅳ期病例都有转移[2]。对于有症状的脑转移、骨转移患者应首选放疗,尽快缓解患者症状,然后化疗;对于无症状的患者应首选化疗,适当辅以小范围的姑息放疗。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原则,局限期20世纪70年代的随机研究证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放疗疗效优于手术,放疗的5年生存率为4%,手术组为1%(并且这一例也是起初选择手术,后来改为放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原则是:首选放化综合治疗,其疗效优于单纯放疗,也优于单纯化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能耐受该方案足量化疗和同步50~60 Gy放疗;化疗期间早加放疗优于晚加放疗;化疗后放疗的照射范围以化疗后的病变范围为主;放化疗后胸部完全缓解的患者应接受全脑预防性照射,荟萃分析表明脑预防照射把3年生存率提高5.4%。广泛期以化疗为主,配合放疗可以较快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数十年来最基本的照射方法是每周治疗5天,每天照射1次,每次照射1.8~2 Gy。对非小细胞肺癌的局部有效率大约30 %~40%。近年来基于对肺组织属于放射迟反应组织的认识,有的单位采用减少每次照射剂量,增加照射次数,总疗程时间不变,总剂量增加的超分割射照方法,旨在保护肺组织免受过分损伤的前提下,提高肿瘤受照剂量。通常采用每周治疗5天,每天照射2~3次,间隔4~6小时,每次照射1.1~1.2 Gy,该方法早期放射反应比常规分割重[3]。加速超分割照射主要是期望通过缩短疗程时间,克服分割放疗期间肿瘤细胞的再增殖,而又不增加正常组织的后期反应。方法是减少每次照射剂量,增加照射次数,并缩短疗程时间,增加总剂量,称为加速超分割照射。例如采用每周治疗5 d,每天大野照射2次,间隔8小时,其间针对肿瘤灶局部补充小野照射1次,每次各1.1 Gy。分段照射在疗程中休息一段时间,一般为2~3周;意在便于减轻前一阶段的急性放射反应或中间插入化疗。但若仍按常规分割,则疗程时间延长,故放疗进度或总量应作适当调整,才不致降低生物效应。大剂量少分割照射对旨在缓解症状、减轻痛苦的姑息治疗病例,可采用每次照射3~5 Gy,每周2~3次,个别情况下可1次给予10 Gy,每周1次,2~3次结束,以减少往返搬动病人的负担。也可用于术前放疗。

【参考文献】

[1] 殷蔚伯,谷铣之主编.肿瘤放射治疗学.第3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107-1111.

[2] 马胜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单纯放射治疗.中国癌症杂志,2005,15:224-227.

上一篇:单频技术下一篇:网络架起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