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教学

2024-06-17

四维教学(精选十篇)

四维教学 篇1

数学以其高度的抽象性, 严密的逻辑性, 广泛的应用性, 一直在大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 不仅自然科学数学化, 而且社会科学也数学化, 甚至人文领域中许多研究对象的数量化趋势愈发加强, 加之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 这些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每一个想成为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现代人都应当具备较高的数学素质。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 加强文理渗透, 推进素质教育已成共识, 绝大多数高校已将高等数学作为文科类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通识课程。笔者所在学校也较早开始开设文科高数课程。

1 文科数学课程开展的现状

从全国范围来看, 普遍开设文科高数也就十来年的时间。目前在教学大纲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教材选择,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是百花齐放。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少新问题, 总结如下:

1.1 课程建设的问题

理工科的数学课程对大学阶段的专业课程有着理论指导和通用工具的作用, 文科数学课程不具有明显的上述特点, 所以在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上并不明确, 国内大体分两类:第一类, 沿袭传统理工科高等数学的教学模式, 将其精简, 讲授较系统的数学知识, 第二类, 讲授数学文化, 介绍数学分支, 不过多的要求具体的数学知识和逻辑推理。第一类比例较大, 笔者所在学校的情况均属于第一类。

1.2 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

这个问题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都有体现。教师将文科数学看做理工科高数的简单化, 忽视文科学生的特点。学生认为文科数学不能学以致用, 没有明确的动力和兴趣。

1.3 高等数学的要求和文科学生的特点之间的不相容问题

高等数学有结构严谨, 概念抽象, 注重逻辑推理和计算, 系统性强的特点, 这些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 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而文科生往往缺乏这样的基础和能力。

1.4 教师经验不足, 缺乏因材施教的能力。

正因为第3点, 更需要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让其领悟数学思想。这些问题导致目前文科高数课程出现教师不好教, 学生不好学, 课堂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的情况。不少学校开展了文科数学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 也出现了不少令人欣喜的成果, 比如模块化教学, 合理运用多媒体, 数学实验, 启发式教学, 撰写读书报告等等。

2 四维一体的文科数学教学新思路

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数学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指出数学教育在理工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数学工具, 理性思维, 数学文化, 审美情操, 终身学习。当然最重要的作用还是作为工具, 为专业知识的学习服务。数学教育在文科人才培养的作用, 我们认为不应仅仅以掌握工具为目的教会学生解题, 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 提高数学素养。因此, 针对文科数学教学实践中面临的问题, 提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践立足数学知识, 培养数学思维, 传播数学思想, 介绍数学文化四维一体的文科数学教学的新思路。

2.1 问题与对策

我们首先给出文科数学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问题1对数列极限, 函数极限, 无穷小, 函数连续性和间断点, 函数导数等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认识。高等数学知识结构严谨, 系统性强, 概念抽象。基本概念是知识体系的基础, 它体现了重要的数学思想, 并且对理论有着指导作用, 而概念往往很抽象, 如何正确的理解它, 认识它的本质, 甚至来指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透过现象看本质。

对策1用简洁通俗的语言去解释表达抽象的概念, 对相关的典型选择题, 判断题剖析, 注重反例的作用。反例在学习数学过程中, 尤其是在初学者的学习中作用非常重要, 教师要认识到反例在文科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性, 一个具体的反例胜过你大量的解释, 可以立刻消除学生思想上的困惑。

问题2重结论不重背景, 重知识不重思想, 重计算不重推理的方式。

许多教师也满足与教会学生辨别类型题, 照猫画虎的解答类型题, 考试也几乎全是计算题。但是这种做法教给学生形式的东西居多, 本质的东西较少, 学生学到的是照葫芦画瓢的术, 而不是数学思想。学生由此可以应付考试却难以提高数学素养, 培养辩证思维, 逻辑思维的能力。

对策2采用启发式教学, 通过不同的现象引导学生总结问题的本质, 从中提炼出重要的数学思想, 并且让数学思想贯穿整个教学体系中。重视几个重要定理的推导和应用。例如闭区间连续函数的性质, 微分中值定理等, 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强, 注重逻辑推理, 在应用中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要求高。我们需要有意识的锻炼,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特别是在运用构造法证明时还原思考过程, 让学生形成认识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否定———再认识———再解决螺旋式的思考习惯, 从而提高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

问题3学生对具体函数的性质, 具体方法掌握不住。

对策3结合多媒体和数学软件,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让学生形象直观的认识重要函数及其性质, 甚至可以再现具体方法的实现过程, 例如微元法求旋转体体积。

问题4学生有对数学的恐惧感, 缺乏学好数学的信心。许多文科生数学基础差, 高中阶段就对数学避而远之, 会对大学阶段继续学习高等数学产生抵触情绪。

对策4注重课堂前5分钟, 在讲授新内容的时候把相关的历史人物, 知识背景做一下简单介绍,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中可随时穿插一些数学文化和典故, 让学生保持一种轻松积极地的态度学习数学。

2.2 案例分析

下面是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践四维一体的文科数学教学新思路的两个典型案例。

案例1定理有限个无穷小的和是无穷小。

这个定理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但是需要强调前面的限定词有限个。这就会使得有很多同学有疑问:这个限定词不能去掉吗?首先, 有学生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值得肯定的, 说明他思考了。那么我们遵循这个思路去掉这个限定词, 结论就是:无穷小的和是无穷小。提问:这个结论和定理有何区别?互动:对比很明显, 后面结论的前提更广泛, 这个结论若成立不仅可以推出定理而且还会有什么推论?这时就会有同学立刻反应:无限个无穷小的和也是无穷小。很棒!到这一步, 很多同学明白了, 关键就要看这个结论是否成立。如果成立, 那么定理中的那个限定词就得去掉。可定理中既然有那就说明这个结论是不成立的。提问:为什么不成立?哪位同学可以证明或者解释一下?互动:这时可以让同学们讨论一下。同时老师可以提示一下在证明否定性命题或说明某个结论不成立通常有力的办法就是举反例。尽管找到无限个无穷小的和不是无穷小的例子对于文科生来说有些困难, 但是整个分析过程体现了数学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养成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最后给出反例:

其实当把这个反例呈现给学生时, 学生恍然大悟, 反例很简单。

整个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数学的逻辑去思考和推理, 让学生养成一种理性的思维习惯。如果我们将这种方法贯穿于整个课程中, 不仅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思考方式, 而且会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面临问题时能够理性分析。

案例2定积分的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定积分计算最重要的工具就是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这个公式也给出了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联系。如果只给结论不给证明的话学生就会觉得难以理解。如果给出证明, 过程并不简短, 需要让学生保持足够的专注度。怎样能使学生对这个公式产生浓厚的兴趣呢?我们可以对历史上关于牛顿和莱布尼茨到底谁先提出微积分的争议做一个简介, 学生也就明白这个公式命名的由来, 自然就对公式的证明有了兴趣。这样课堂效果就会很好, 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并掌握这个公式。

这个过程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而且让学生对数学文化产生兴趣。

首先要求教师要对相关的历史知识和背景要学习了解, 整个课程中这样的机会并不少见, 这也对教师的数学素养的提高有着促进作用。同时给学生介绍了数学的历史知识, 为他们了解数学文化提供的一扇窗。

3 总结

文章结合目前的文科数学的教学模式, 提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践立足数学知识, 培养数学思维, 传播数学思想, 介绍数学文化四维一体的文科数学教学的新思路, 为文科数学的教育改革不断地探索与改进提供有益的尝试.四维一体的文科数学教学模式具有可移植性, 坚持实践, 对教师和学生的数学素养都会有提升, 会对学生今后的人生起到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理工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顾沛.文科数学的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 2004 (8) .

四维高效课堂教学反思大全 篇2

陈金娥

我校从去年的三式互动到今年的四维课堂,实际上都是高效课堂模式,我的心情也是经历了几次变化,首先是觉得不可能到后来的向往、渴望,渴望自己也能这么给学生上课,渴望自己教出的学生不光是学会了知识同时也锻炼培养了各种能力,如交际能力,表达能力,渴望自己的课堂真正能实现和达到学生为真正意义的主体,改变以前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动起来。但是,当我真正做起来的时候,感觉很难。

首先学生刚开始不适应这种模式,不知道在课堂如何讨论,如何展示,如何小结归纳,尤其是讨论。往往在讨论环节浪费的时间太多,导致后面展示和小结归纳的时间少,而且一节课下来所展示的内容太少,一个导学案往往需要两节课完成,就这样学生感觉还不会,感觉自己没有学到东西。许多同学为此而失落。我也经常反思该怎么做。学校领导只不过是给我们指引了一个方向,而我们要做的必需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再去摸索与探究高效课堂之路。

反思“单项式”一课的教学过程,我进一步得到了以下几方面的认识。

1、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新课程标准指出“抽象数学概念的教学,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 1

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单项式概念的形成,力图从实际问题出发,使学生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代数式表示出来。在本节课上列出的一般代数式,引出了“你所填入的这五个代数式有什么相同点?”的问题。这使学生进一步探究代数式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和代数式这一概念的特点,从而进一步深化了对代数式这一概念理解。

2、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正如爱尔兰著名作者肖伯纳所说:“我是你的一个旅伴,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俩的前方。”四维高效课堂要求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习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我在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启发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如何区分不同单项式。在本课教学的第一至第四环节,师生之间的互动交往,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交往较为频繁,为学生掌握知识与训练思维的起到了积极的效果。

3、数学教学也是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认识的过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并结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储备和已有经验,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适宜操作的教学方法,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基本实现了“四维目标”的整合和落实。但是,反思自身教学实践,我感觉自己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较深,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并没得到充分发挥。一是因为与学生接触时间不长,师生这两大教学主体之间理解程度和默契程度欠缺,教师对学生的兴趣

爱好和学生差异了解不够,教学环节的开放度和自由度不高,没能让所有学生都有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有些学生提问发言不够大胆积极;但有些学生的概括能力却很强,超出了课前的预设。因此,我意识到,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应充分适应学生的特点和在教学过程中的反应。同时,应努力提升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丰富课堂教学智慧,及时处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的失误和教学疑难,并善于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节教学策略,以增强教学目的实现的效果。

现在一段时间已经走过,虽然我们慢慢的一点一点的改进,一点一点的在前进,许多同学包括许多老师在内真正感受到了高效课堂的好处和意义的所在。许多同学已经开始适应它了,开始爱上这种教学模式了,这是值得我们欣喜的。结合我上课的体会,我感觉:

1、教学目标要正确,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学理念,整体把握教材,深刻理解教材中每章每节的教学意图和目的。

2、自己必需学习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要总是老一套,也要有自己的创新。

3、培养和锻炼学生,首先要相信他们,他们一定会比你想的要做的好。

4、培训好小组长,让他带领其他小组成员一起搞好课上讨论,展示和归纳小结;让他及时督促和收发导学案;让他检查好本组完成作业情况。

5、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和竞争。

6、自己要多总结多反思多学习,努力提升自己。

总之,四维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四维高效课堂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础上。

高中英语四维教学模式 篇3

关键词:系统性;分割式;开放性;封闭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246-01

随着社会的进步,英语教学改革也与时俱进。作为新形势下的高中英语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引进新的教学模式、正确引导学生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本人在多年英语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四维立体式教学模式”,即:系统性、分割式、开放性、封闭式。

一、系统性

所谓系统性,指的是教师全面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实施英语教学。

1、教材使用的系统性。江苏省高中英语教材是《牛津高中英语》。该套教材共11个模块,其中前5个模块是必修教材,每个模块含有3个单元,后六个模块是选修教材,每个模块含有4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是由“Welcome to the unit, Reading, Word power,Grammar and usage, Task, project和Self-assessment 组成。无论是模块的编排,还是每个单元环节顺序的设计都体现了这套教材的系统性,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

2、基础知识学习的系统性。英语语言知识学习的系统性:words—phrases—sentences—passages。其中words和phrases 是基础,sentences 是关键,passages 是运用。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遵循这一规律,由浅入深,系统地训练学生,才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语法学习的系统性。

虽然近几年来高考已经淡化了对语法的考查,但语法知识在运用英语方面的作用依然不能忽视。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初步地学习了语法知识,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语法知识,使之系统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运用。

二、分割式

所谓“分割式”,就是“化整为零”、“逐个击破”,从而使英语学习更有阶段目的性和针对性,有利于实施分层教学和巩固已学知识。

1、分割所学的语言知识。针对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容量。青少年的心理特性决定了他们不能像成年人那样拥有较强的容忍度、耐挫能力和自控能力。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我们不要急于求成,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要将学习内容分割成若干部分,分层推进。例如每个单元的词汇教学,可分成两到三次完成;课文的背诵可分段实施。

2、分割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也是英语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所有学生同时进行同样的活动,这样势必会影响课堂容量,也无法实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久而久之,就会有学生掉队。所以,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视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容量和不同难易程度的活动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课堂中都有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3、分割语言的实践与运用。语言的实践与运用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以“写”为例,江苏英语高考的书面表达试题要求考生完成一份词数为150词左右的短文。而事实上,现在很多学生很难独立完成一份高质量的书面表达。

三、开放式

所谓“开放式”,指的是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解放思想,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

1、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尽管说课本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但不是唯一的。课本之外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生学习。教师在完成教材教学的前提下,要适当地拓展和延伸课外知识,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背景和常识,这对学生更好地理解所阅读的文章很有帮助。

2、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这是英语教学所有环节中最为重要的改革。徐州市现在正在实行“学讲计划”,即“学进去,讲出来”。其主旨就是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就是教师“一站到底”、“一讲到底”。“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弊端众所周知,无需赘述。作为新形势下的英语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改革教学模式,开放课堂,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只要当好组织者、管理者即可。当学生遇到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才可以出手相助。切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3、学生活动的开放性。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毫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和机会。这显然违背教学规律。没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课堂就是低效率的课堂。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大胆开放学生的活动,让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而不是一味的“老师问,学生答”。

四、封闭式

所谓“封闭式”指的是学生要在“双规”的环境中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尤其在语言实践方面。所谓“双规”,指的是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规定场所完成学习任务,要是考试训练时,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规定区域规范答题。这样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1、检查环节的封闭式。无论是教师的检查还是学生的自我检查,我们都应该要求学生在完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如背诵文章、默写单词等,我们要要求学生不得询问他人、不得偷看等。这不仅是在学习方面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更是在做人方面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2、独立学习环节的封闭式。“与他人合作”是高中英语学习的主要方式,但“独立学习”的环节也不能忽视。很多知识的学习必须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这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进行“独立学习”时,我们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封闭式的学习空间,从而让学生摆脱其依赖性,避免外界干扰,集中精力,认真学习。

“四维五段”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报告 篇4

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学习而采用的教学方式就是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不同课堂以及对待不同学生而采取不同教学模式会取得不同效果。如何构建高效的课堂模式呢?从学生角度来讲优效课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 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 优效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充分合作、深入探究的课堂, 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 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是师生在互动过程中实现知识增值和生命成长的课堂。从教师角度来说, 优效课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一是科学恰当的目标设计。教师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 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 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做出适时调整, 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 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二是开放互动的教学过程。教师要以开放的眼光组织教学, 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 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灵活激动的反馈调整。教学过程是学生全面参与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解, 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为了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屏障, 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着力打造高效课堂, 建设学校课堂文化。近年来, 我们摸索出了适合学校校情的“‘四维五段’课堂自主学习模式”, 并申报了成华区学校自主发展工作目标和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区域教育研究课题。经过三年的研究, 培养了学生自主独立学习、协作学习、合作探究和分享交流的能力, 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 体验成功或失败, 更好地理解知识, 掌握技能, 领会情理。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参与体验收集、处理、运用学习资源和信息的过程, 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 提高分析比较、综合评判、质疑反思, 批判创新等综合素质。

我校申报四川生以及示范学校的评审过程中, 通过汇报交流和深入课堂, 专家给予了高度肯定, 同时给了我们高屋建瓴的指导。我们通过深入研究和认真总结, 形成以下报告。

二、研究成果述评

1. 认识成果——重视四个维度

所谓“四维”, 就是要从研究对象、目标、内容和方式 (过程) 四个维度出发, 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

(1) 研究学生实际, 因材施教

研究学生的潜质、兴趣、习惯、个性、最擅长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掌握知识的程度与现有学习能力, 了解不同学生的薄弱之处和学习需求, 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为了避免出现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同质化和学生需求多样化所造成的“吃不了”和“吃不饱”的矛盾, 我们提出“按需而教”、“学有所得”、“学得其所”的口号, 根据新课标和考纲要求, 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处理, 原则就是对优生“吃多少给多少”, 对中等生“能消化多少给多少”, 对后进生“消化多少算多少”。

(2) 研究教学目标, 分层要求

我们将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和需求, 再进行切片似的分为若干有梯度的微型目标链,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到自己能就近实现的目标点, 然后在老师帮助下通过个性化学习逐步生长, 以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高目标。对学生进行适当分层, 设计多元目标, 提出分段要求, 分层布置练习, 适当降低标高。对非毕业班提出“标高适当上浮, 工作适当前移, 重心适当下移”;对毕业班要求:“适当降低标高, 反复抓基础过关;分层提出要求, 跳一跳可摘桃子”。

(3) 研究学习内容, 按需而教

依纲务本明确学习内容, 吃透大纲和教材, 融会贯通, 确定内容维度, 根据学生情况“增 (加) ”、“减 (少) ”、“ (合) 并”、“ (修) 改”、“删 (除) ”。结合学生实际, 做到知识点明确、重难点突出、能力点分明 (掌握、应用知识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非智力因素点清晰、知能结合点到位。课堂教学容量要科学适当, 量过大, 学生受不了;量过小, 学生吃不饱。因此, 在保证完成教材规定教学任务的前提下, 我们要求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出发, 随时调控教学容量。为了保证教学内容的贯彻, 我们要求控制“三量三度”。

(4) 研究教学方法, 择优组合

最优效方法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变课堂为学堂, 变会“教”为会“学”。贯彻“兵教兵、兵练兵”, 同伴互动、小组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为了克服“以讲带学”, 我们倡导“四不讲”:能自主学习解决的不讲;能同伴互动解决的不讲;教材上解决了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我们知道, 教学方法有三类:一是进行认知活动的方法, 二是进行技能活动的方法, 三是进行情感活动的方法。这三类方法都包括了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方法。一是教法, 主要是讲授、指导、点拨、组织等;二是学法, 主要是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教和学的方法本无优劣, 关键在于选择和组合, 我们要求教师研究多种方法的筛选组合, 发挥组合优势, 提高课堂效益。

2. 操作成果——落实“五段”教学 (1) 建构“五段”教学课堂模式

学习是一个系统建构过程, 课堂上教师必须遵循的教学组织程序:一是智能形成的固有序列, 任何缺漏、颠倒、重复都可能影响学生认识整个智能体系建构。二是学生的认知程序:“知识学习—能力训练—素质形成”。三是课堂的结构程序, 即根据不同课型而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所谓“五段”就是:“学、教、练、测、评”等五段活动程序。如图:

(2) 完善“五段”教学操作规程

第一段:学。无论是新授课, 还是复习课, 必须贯穿“以学为先”的主线。做法是:

①课前做好导学。

基本要求:“教师先个人研读教材 (将知识转化为问题) ——再集体备课 (汇总、研究、讨论、统一) ——执笔人写出导学案 (梳理问题, 形成问题驱动链条) ”。

具体做法:导学案, 要将教学任务、内容和目标, 转换为问题, 作为学习载体, 知识明线和思维发展暗线有机结合。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层次性、可测性、启发性和思考价值, 有利于体现知识结构、突出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利用导学案, 尽量要求学生课前自主解决基础问题, 以便课堂上带着各自的疑问和困惑难点有目的、有重点地上课;教师通过预设, 及早地把握住课堂教学的主方向, 以利于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做讲解、点拨和引导。一定要严格检查、督促每一个学生按照导学案要求做好预习。

②创设问题情境。

基本要求:教学伊始, 教师营造学习氛围, 设置问题情境, 展现学习内容和目标, 布置学习任务, 提出问题, 提出学要求 (时间、学法、路径) 。

具体做法:依据导学案中精心设计的基础性、思考性、探究性问题作为提问的内容。问题既可以由教师提出, 也可以由学生提出, 作为学习探究的基础。

③质疑探究讨论。

基本要求:围绕“导学案”梳理的问题, 教师组织学生和学习小组进行学习和探究。

具体做法:启发引导学生学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提出问题、展示问题、分享问题, 培养学生发现和质疑的能力;对学生的问题和困惑, 不要简单回答, 要提供材料、方式、方法, 搭建解决问题的技术平台, 或营造契机, 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 或者合作研究、讨论, 师生和生生之间合作学习, 形成互相研讨、质疑、辩论、批判, 师生互动的态势, 进而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答案, 发挥学生主动性。在此过程中, 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给予引导、鼓励、表扬。

第二段:教。学生学的结果不外两种情况:优生完成了任务, 通过思考解决了问题, 并发现新的问题;学困生没有完成学习任务。针对学生学习中暴露的问题:知识、方法、思维的缺失, 以此作为“由头”, 确保“精讲”, 按需施教, 注意“需”使学生所需。这里的“教”, 不单指“讲授”, 它包括组织学习、引导路径、指点迷津、点拨方法、讲解疑难等。这是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以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活动, 即所谓学然后教。

基本要求:要求教师要遵守教学程序, 循循善诱, 科学引导学生。精讲, 讲在当口上, 讲重点, 点拨疑难、困惑点, 引思路, 导学法, 按需而教。坚决反对教师先入为主, 越俎代庖, 满堂灌, 填鸭式。

具体做法:要坚决贯彻“六要五不讲”:

六要:①教材要让学生读;②问题由学生提;③过程让学生说;④规律让学生找;⑤实验让学生做;⑥结果让学生写。

五不讲:①学生会的不讲;②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③不会的讲了也不会的不讲;④通过实验弄得懂的不讲;⑤课标或考纲不要求的不讲, 做到“按需而教”、“分层教学”、“精讲精练”、“以教促学”、“以讲促思”、“以讲促练”。坚持运用“分类要求, 分类指导, 分层推进”的教学策略, 要尽可能扩大收益层面, 使各类学生在教学中均有所获, 均有所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启发及点拨。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 学生存在的共性的疑点、难点, 教师进行精讲, 讲解要力争做到引导点拨, 一语破的, 简洁透彻, 准确无误。

第三段:练。也就是“学思结合”、“学行结合”是我国传统教学中的重要思想和法则, 在课堂教学中的“讲练结合、学练结合”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基本要求:“先学后教, 当堂练习”, 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课堂教学中在学、教之后, 要求及时穿插各种小练习, 以便检测实效, 反馈矫正和巩固迁移。“讲讲练练、学学练练”, 认真贯彻“以考代练, 以练代学, 以评代讲”的有效教学模式和方法, 注意落实“不挖井, 只挖坑”就是不让学生只抓难题, 从某一点深下去, 成为井底之蛙, 而要抓基础, 多练适度的题, 让学生成为池塘中的蛙, 视野开阔, 心理开放, 潜能释放。

具体做法:围绕重难点, 结合学生, 精选习题, 形成梯度, 满足各类学生练习需求。在学生学习和教师点拨之后, 或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穿插练习, 形式灵活, 做法多样:口头提问、幻灯投影、发放习题等。充分运用投影及时反映学生答题情况, 针对学生的共性错误进行及时评讲矫正。在设计和布置练习题, 要体现“分类要求, 分类指导, 分层推进”的精神, 要对试题进行精心选择, 科学整合, 合理布局, 使之形成层级和梯度, 让各类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 达到相应的目标。课外练习, 做到“有留必阅”、“有阅必析”、“有错必纠”。

第四段:测。也就是课堂检测, 也包括阶段性、诊断性考试等。

基本要求:在一堂课后或者一个章节完了以后, 根据集中与分散的原则, 组织课堂检测。首先, 我们坚持“学什么考什么, 考什么教什么, 教什么练什么, 练什么考什么”的原则, 出题以考纲和课标为准, 题型以中高考题为标, 立足学生实际, 不出深、难、偏、怪题, 适当降标, 既检测问题, 又考出信心。其次, 按中高考要求规范检测方法、程序进行, 为考而测, 提高学生应是应试能力。

具体做法:①课堂测试采用小、短、快检测, 当堂反馈, 重在考查点上的知识和分项能力。②集中测试, 含周考、月考等测试相对系统的知识和综合能力。③要做到“有考必阅”、“有阅必析”、“有析必评”、“有评必改”。检测做到固定性与灵活性结合, 坚持非毕业班实行期末和半期考式制度, 非毕业班实行月考制度;

第五段:评。①课堂练习和检测的评判与评价;②对学生作业的评判与评价。

基本要求:一要对学生作业和试卷, 及时评改, 及时反馈。通过评阅了解学情和教情, 反思自我, 找出问题, 及时解决。二要坚持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发挥课堂评价的激励和调控作用。

具体做法:课堂练习与检测, 尽量引导学生自评、同互评、小组评为主。对学生评判不了和不准, 以及和重难点、困惑点, 由教师评价, 但要少讲“是什么”, 多讲“为什么”, 重讲“怎么办”。对学生分类讲评指导, 坚持面对面评讲和“五不讲”, 多鼓励学生, 多夸奖学生, 讲得学生心悦诚服, 讲得学生信心倍增。这就要求教师在“评”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由深变浅, 由窄变宽”。现在的教学要求不在深度上, 而在宽度上, 而在立足本学科拓宽层面放大角度上。注意探索“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益”优质复习课的教学经验, 注意探索抓“讲、评、练、改、补”五个复习教学环节。

3. 展示“五段”教学操作流程

三、结语

“四维五段”课堂教的内在逻辑:教师根绝教学任务和目标, 引导学生“学”, 即“自学” (自主学习) , 在自学的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教师再引导学生“互学”即探究和讨论 (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 。针对学生在自学和互学中解决不了或发现的新问题, 如重、难、疑点, 教师灵活运用讲授、启发、引导等方法,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这就是“教”, 所谓学然后教, 实现“精讲”“少讲”“有针对性讲”的目的。为了及时巩固和迁移知识, 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就需要及时巩固训练, 所谓“学行结合”“学用结合”, 也就是通过“练”来实现能力目标。学生知识和能力掌握情况如何, 教师教学效果如何, 有什么学要弥补和改进, 这就需要诊断检测, 及时反馈, 这一步就是“测”, 非常关键。“评”则是“练”和“测”反馈信息、积极反思、弥补缺陷和进一步深化学习内容的管道。可见“四维五段”课堂教学法是一个比较科学、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当然这五段不是每堂课都一成不变的,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课堂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应用。

摘要:近年来, 我校为了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出了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四个“维度”:“学生、目标、内容、方法”, 落实“五段”教学:“学、教、练、测、评”。简而言之, 就是“四维五段”课堂教学法。本文主要阐述“四维五段”教学法的课堂操作模式。

四维彩超什么时候做好 篇5

我们要了解了什么是四维彩超以及采用四维彩超来检查有什么优势,另外孕妇需要了解和知道的一件事情就是四维彩超应该在什么时候做会比较好。

四维彩超除了能让准父母提前跟未出生的宝宝“见面”,它最主要的功能在于还能对胎儿进行各种检查,及早发现胎儿生长中出现的问题,如唇裂、脊柱裂等,另外,四维彩超的图象显示比传统彩超、B超更清晰、更准确,因此,为了孕妇和胎儿的健康,产检选择做四维彩超检查非常有必要。

1、孕妇在任何孕周都可以做四维彩超。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早孕期(孕12周以前)是否能做四维B超目前存在争议,为安全起见,建议在孕20周以后再做胎儿四维彩超。

2、胎儿在怀孕20周以后肢体及各主要脏器已经全部发育。其最佳检查时间是怀孕24周-28周,因为这一阶段胎儿结构已经形成,胎儿的大小及羊水适中,胎儿骨骼回声影响比较小,图像清晰,因此这个时期是进行胎儿畸形检测最为理想的时期,检查可排除大部分的畸形。

四位彩超使用的仪器叫“四维彩色超声诊断仪”,这种技术能够实时获取三维图像。提供包括腹部、血管、小器官、产科、妇科、泌尿科、新生儿和儿科等多领域的多方面的应用,对胎儿排畸,避免缺陷儿的出生有很重要的作用。

四维教学 篇6

近年来,我校着力构建以“启释固延四维教学法”(启思自学·质疑释惑·典例巩固·拓展延伸)为模式的高效课堂体系。课堂教学突出三本: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以多元发展为本,学习以能力发展为本;追求三化:学科目标本色化,教学组织范式化,课堂效果优质化;落实三效:自主学习高效,合作探究高效、个性发展高效。学校鼓励各学科教师根据课程特征、学生实际以及教师自身风格特点,在“启释固延”模式基础上创造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形成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践中,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的探索。

一、“启思自学”——从积极的视角发现和解读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启释固延四维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信任学生自学的能力并为之创造自学中发现问题的积极性环境。古语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教师激励启发学生自主进入学习状态,兴致盎然、颇有成效地完成学习过程才是重要的。

自学过程中要注意从积极的角度鼓励学生发现和解读问题,使学生的身心逐渐地处于一种积极状态,主动的态度,大胆的思考、积极的实践,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从这方面而言,这包括课前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激趣、启迪,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预习;课堂中教师创设情景,学生带着情景疑问自学;教师针对课堂学习的实况,指导学生课外的实验实践、强化延伸、研究性学习等等,从而落实好“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来源”。

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自学过程中有目的地设计问题难易梯度,并对学生的提问给予及时鼓励,这样调动了学生直接解决自学过程中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信心和成就感。而有些内容则可以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完成,学生有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而较难的问题在于发现和生成的积极心理的培养。

二、质疑释惑——用积极的过程提供积极的情感体验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根据预习情况提出预习当中遇到的问题,教师针对本节课学习内容引发学生产生疑惑,并通过各种方法与手段,使学生及时解除疑惑,有信心学好本节课的内容。这需要让学生形成这样的学习习惯:先通过“自己独立”和“小组合作”解决能够解决的大部分问题,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发现并提出需要教师指导、分析、提升的问题。从教师而言,通过与多组同学的交流,充分了解学生情况,清楚学生存在的疑惑和需提升的“点”,从而为落实“质疑是创新思维培养的起点”打下基础、找到途径。

从学生角度而言,主要是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合作探究的过程解决自学过程中较难的问题和探究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这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的关键点。心理学界有个著名的问题“一块砖有什么功能”,它不仅检测思维的变通性,也检测思维的流畅性,它要求学生摆脱定势,排除固着功能,从不同的视角作出尽可能的解释。“启释固延四维教学法”在这一阶段中注意鼓励学科小组展示探究成果(小组代表回答、实物展示台展示、前后黑板展示等),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使探究问题得以解决,特别应该鼓励生成性问题的提出与指导,教师要注意少讲精讲。在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上其重要点在于学生体验到在展示合作探究成果中或发现新问题中被肯定和认可的情感,有助于保持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同样也体现了共同成长的快乐。

三、典例巩固——用积极的反馈强化积极的效果

心理学中强调用积极的反馈强化积极的效果,按照“体验――感悟――再实践――再感悟”的路径;教学中强调“温故而知新。”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以典型的例题来诠释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在这一过程中有多样选择的形式,如“启释固延”四维教学法配套练习例题,根据学生学习的实情设计的即时练习例题,个性化练习例题,实验操作例题,高考命题方向的模拟例题,能力提升强化练习等等。选择形式的过程中,从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角度而言,我们强调的“举类迩而见义远。”以求由此及彼,触类旁通。这样,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学到得知识得以成功运用的乐趣,显然学习的兴趣得以保持。

四、拓展延伸——用积极的态度塑造积极的人生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就像一片肥沃的土地,如果自己不在上面播种下成功意识良种,就会野草丛生,一片荒芜,“启释固延四维教学法”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得以呈现,得到同学、老师的肯定,同样在课外要得以延伸。同样,“一见树木,再见森林。”“启释固延四维教学法”强调教师通过课堂、课外作业或探究性学习题目等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把握,激发思维,延伸学习兴趣。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内容拓展,提升能力。这一阶段强调学生的自觉性和课堂效果的检测性。根据学习内容和目标的不同,可以是研究性学习课题、分组的各种实践实验活动、相关能力提升的练习等等,而通过这些活动拓展学生的文化、学术视野,并使知识内化为情感、意志,发展为行为能力。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在中学阶段打下了良好地基石,于大学学习与社会生活会有一个良好地开端。

作者简介:

四维教学 篇7

一、我国成人远程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 成人远程网络教育起步较晚, 但发展迅速。1999年我国的成人远程网络教育刚刚起步, 之后, 教育部先后批准从事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试点的高校 (包括中央电大) 共有68所, 网络教育本专科招生数量逐年递增, 2008年底累计招生800多万人, 2010年这一数字上升到1000万人。尽管远程网络教学非常适合成人教育, 也受到了成人学生的极大欢迎, 然而在实际的远程网络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不能保证其教学质量。

1. 学习资源建构不足或缺失。

主要表现在, 要么学校不顾现有资源, 为求经济效益盲目扩招;要么网上挂出的学习资源过于形式化, 以教学大纲、教学要求、教案等为主, 即使有的网络平台挂有教学视频和教学课件, 但也过于简单或不全, 缺少必要的参考资料、习题、视频等学习资源;要么网上的教学资源更新较慢, 或者根本不更新;要么教学内容过于陈旧, 与现实脱节。这种状况使学生的网上学习索然无味, 也因而失去了网络学习的兴趣。

2. 教学主体 (施教者与受教者) 之间的交流不足。

有的学校远程网络教学平台的交流版块形同虚设, 一方面因为师资不足, 大多数成人网络教学人员均为高校教师兼职, 教师或者缺乏对远程网络教学的兴趣和责任感, 或者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网络教学中, 从而不能为学生提供网络教学的时间, 有效地开展网上交流;另一方面, 由于教学主体间在线时间不同, 学生有问题不能即时求解, 也便置之不解。

3. 受教者学习动机或者具有较强的功利性, 或者自控

能力弱, 自主学习意识较差或兴趣不浓, 因而对这个群体而言, 只要应付过考试就万事大吉, 平时缺乏自主学习的动机和热情;有的受教者自控能力较弱, 在缺少学习氛围和学校监管的情况下难以主动和自觉地学习, 使远程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资源难以发挥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4. 学习的过程性监管和科学的成绩评价体系缺失或不足。

由于远程网络教学的管理人员有限, 有的学校对受教者的监管缺失, 不注重对受教者过程性学习的监管, 不关注受教者网络资源的使用状况, 或者对受教者平时的网络学习状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程性学习脱离成绩评价之外, 成绩评价只取决于期终考试成绩。上述种种问题的存在对成人远程网络教学的教学质量均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也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我国成人远程网络教学的发展。

二、提高我国成人远程网络教学质量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教学质量和效果是成人远程网络教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成人远程网络教育必须改变现状, 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才会不违背这种教学模式设立的初衷并得到继续发展。为此, 应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1. 受教者人数众多与学习资源建构不足的关系。

上级主管部门应根据不同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规定招生上限, 招生规模以不超出学校教学资源的承载力为限。这样做也可以促使学校完善学校硬件和网络软环境的建设。

2. 施教者与受教者教与学的关系。

成人远程网络教学主体是提高网络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使施教者认真教, 受教者认真学, 激发教与学的动力是网络教学管理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网络教学具有不同于传统教学的特点, 保证其教学质量同样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 学校应提高专职网络教学教师的比例, 将兼职教师人数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同时建立各种奖励机制, 增强教师的教学责任感, 鼓励教师更新教学内容, 开发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以提高受教者的学习兴趣。

3. 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的关系。

网络学习的一大特点是学习的分散性, 易使学生产生惰性, 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网络讨论平台, 讨论主题可以由教师设定, 或由学生自由设立, 使同时在线的学生间可以共同讨论某一话题;或者成立学习小组, 小组成员人数不宜过多, 成员间可以自行约定时间, 共同进行网上学习, 这样可以相互监督, 相互督促, 制造集体学习的氛围。

4. 自觉学习和过程性监管的关系。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应从教学内容入手。教学内容要考虑到成人学生和所学专业的特点, 教学内容应不断更新,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知识传授之外, 应适当增加讨论和实验, 在网络教学平台上给学生表达观点的机会,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应通过一定的手段对学生的过程性学习进行有效的监管, 如监管学生的网上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等, 将过程性监管纳入最终成绩中。

三、提高我国成人远程网络教学质量的四维体系构建

远程网络教学是由一个共同体共同完成的教学活动, 这一共同体主要包括受教者、施教者和助教者。其中受教者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 施教者是重要的教学主体、助教者主要包括辅导人员、管理人员、网络技术人员等。为保证共同体成员各负其责, 各司其职, 应构筑起其他体系:课程资源体系、过程监控体系和成绩评价体系。

1. 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是远程网络教学四维体系构建的核心。如上所述它由受教者、施教者和助教者组成。受教者即学习者, 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 也是共同体中最主要的活动主体。合格的受教者应能够做到自觉学习和主动学习, 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个教学内容的学习, 并能熟练掌握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内容, 顺利通过课程考核。施教者是重要的教学主体, 是知识的主要传授者, 主要负责课程资源体系的构建, 调动受教者的学习兴趣, 与受教者在线交流, 回答受教者的问题, 是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助教者由辅导人员、管理人员、网络技术人员等组成。辅导人员主要辅助施教者的教学工作, 此外, 还应负责网络平台教学板块的设置, 了解受教者对教学的要求, 以及对施教者的教学评价和意见反馈等;网络技术人员主要负责网络平台的维护, 解决网络技术问题以及保持网络的畅通。学习共同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应各负其责, 各司其职, 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网络教学任务, 达到远程网络教学的教学目的。

2. 课程资源体系。

构建完善的课程资源体系是成人远程网络教学教与学的关键。课程资源体系的构建应以丰富网络教学资源为核心, 探索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表现形式。鉴于成人网络教学资源不足的现状, 上级主管部门应将网络教学平台上的教学资源建设情况作为批准办学机构是否有资格从事远程网络教学的重要指标。成人网络教学资源除包括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课件等常规内容外, 还应配有教学的全程录像, 建立完善的习题库、视频库、资料库等。网络教学平台还应设立讨论区、提问区、作业区等板块, 在网络教学平台上给学生表达观点的机会,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也应结合成人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及所学专业特点, 适当增加自主学习资源建设。此外, 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不应僵化, 而应时常更新。

在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上也应在传统网络授课内容表现形式的基础上探索更加多样化的表现形式。目前, 网络授课内容主要有静态和动态两种表现形式。静态表现形式以网络文字资源为主, 学生根据需要阅读和学习;动态表现形式以流媒体形式为主, 即播放教师的讲课录像, 或同步播放Power Point。这种传统的教学形式使受教者成为学习的主动方, 若其主动性不够, 自控力差, 则会造成网络学习资源的浪费, 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因而, 探索更加多样化的表现形式确实非常必需。

3. 过程监控体系。

过程监控体系是检查受教者自主学习状况和施教者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过程监控体系应主要监控受教者的过程性学习状况和施教者履行教学工作的状况。过程监控体系可以对受教者的学习状况和施教者的教学状况进行有效的监督, 增强受教者学习的自觉性和施教者网络教学的责任心, 有利于提高成人远程网络教学质量。

4. 成绩评价体系。

构建科学的成绩评价体系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是检查网络学习效果、评价学生是否已经掌握该课程所学内容并顺利结课的重要标志。在构建科学的成绩评价体系时应本着以下原则:第一, 过程性评价与卷面评价相结合。网络学习的特殊性使得过程性评价成为考核学生必不可少的环节, 过程性评价可以与过程监控体系相结合, 将受教者的在线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参与讨论等情况进行量化, 最后与卷面成绩按一定比例相加, 给出最终成绩。第二, 主观题与客观题相结合。在卷面考试中尽量做到题型的多样化。客观题重在对基础知识的考察, 主观题重在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第三,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试卷应结合成人的学习特点和所从事的职业设置发挥的内容, 让成人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就所学知识进行运用。

摘要:成人远程网络教学模式因其学习时间和空间的灵活性而受到成人教育的青睐。然而, 我国成人远程网络教学存在着学习资源建构不足、教学主体间交流不足、受教者自主学习意识较差、学习的过程性监管不到位、缺乏科学的成绩评价体系等问题。提高我国成人远程网络教学质量必须努力构建包括学习共同体、课程资源体系、过程监控体系和成绩评价体系在内的四维体系。

关键词:成人远程网络教学,教学质量,四维体系

参考文献

[1]俞菊芳.论网络教育模式下学员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0, (6) .

四维教学 篇8

关键词:实践教学,四维一体,卓越工程师,土木工程专业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是为了培养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并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把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培养成为一名具有创新精神的卓越工程师, 是我国土木工程高等教育的终极目标, 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1]。土木工程专业具有极强的实践性, 基于目前培养卓越工程师的需要, 结合土木专业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 本文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和探索。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隶属土木工程学院, 创建于1986年, 有近30年的办学历史。在其办学过程中, 土木工程学院就强化实践教学进行过深入研究和探讨, 建立起具有鲜明特色的“四维一体”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并以江苏省特色专业、重点专业建设和住建部土木工程专业评估为契机, 结合江苏省土木工程基础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的建设,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也取得相当的成效。

一、“四维一体”式实践教学新体系

在专业教学的改革过程中, 其重点包括如何强化本专业的实践教学, 构建出适合本校专业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因此, 围绕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建立起一套“四维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2]。首先, 通过组织维和制度维的建设, 形成机制激励实践与创新教学活动, 保证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完整有序。其次, 通过条件维的建设, 让学生在校外接触实际工程进行实习和实践, 在校内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验、设计实验, 通过实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 通过创新维, 让学生自主开展各种竞赛等创新活动, 在学习过程中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 以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潜力和创新精神[3]。

1. 实践教学环境系统 (制度维) 。

实行四阶段的考核与奖励机制:一年级强化基础课程, 进行基础课程优秀率的考核;二年级注重基本技能, 进行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通过率的考核;三年级加强科学文化素质, 进行科技文化知识、英语、计算机水平竞赛的考核;四年级培养发展素质, 进行升学率、就业质量和就业率等的考核。在本科四年教与学的过程中, 实现全阶段的考核与奖励激励机制。此外, 制定出科技创新活动与素质拓展指标体系与学分规定。包括: (1) 实行低年级优秀本科生 (10%) 和特长生 (20%) 导师制, 四年级 (100%) 导师制与毕业设计、思想工作及就业指导相结合; (2) 实施学生创优、科技创新奖励机制, 奖励对象包括教师和学生、个体和集体; (3) 毕业设计实行双选制, 选题紧密结合实际。

2. 实践教学组织系统 (组织维) 。

建立实验教学中心平台, 组成相应的工作机构, 成立实验室管理委员会, 对实验教学进行管理研究。理论教学教师和专职实验教师共同承担实验教学任务, 协同工作, 做到优势互补, 实现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有机融会。成立与所开设专业相对应的由学生自主管理、专业教师担任顾问的学生科技创新组织———桥梁工程协会、现代建筑协会、工程造价与管理协会、市政工程协会、交通工程协会等专业社团组织, 自主开展各类科技创新活动, 已有70%的学生参加了各种组织。

3. 实践教学基地与实验室条件系统 (条件维) 。

建立29个校外实习和实践基地, 通过聘请校外导师, 介绍实际的工程情况以及存在问题, 解决了学生工程背景知识缺乏的问题。通过省级、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 实验教学实现网络化、开放式的管理模式, 在具体时间、内容和对象上能够达到全开放。突出提高型和创新性实验, 编著《土木工程提高型实验教程》, 解决实验教学开放的教材问题, 且该教程已被遴选为“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4. 拓展实践教学系统 (创新维) 。

拓展实践教学系统, 创新开展学生自主项目训练, 参加各种专业竞赛和创新竞赛, 指导优秀本科生参与科研及技术服务, 以实验室项目和自制仪器等项目带动学生进行创新实验, 以研究生和优秀本科生联动培养方式促进本科生创新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二、“四维一体”式实践教学的新内容

根据建立的“四维一体”式实践教学体系, 土木工程专业开展的实践教学内容包括下列几项。

1. 立足实践创新计划, 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大学生实践创新是以学生为主体, 对某一选择项目进行设计、研究的实践活动。[2]近5年来, 土木工程专业充分立足于国家级、省级及校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立项项目和大学生实验室创新项目, 让学生可以自主到实验室进行设计、实验等, 为他们提供十分完备的开放创新实践平台, 培养科技及创新工程应用能力。

2. 立足竞赛, 创新实践能力。

专业竞赛作为学生工程创新能力的重要提高环节, 要求学生具有将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土木工程专业开展国家和省级数学建模、力学、测绘仪器技能、交通科技、结构创新等科技竞赛。通过团队的方式参加比赛, 可以促进学生养成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开展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学生应深入企业开展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生产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最后两周及暑假内, 毕业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毕业设计前两周进行。在实习过程中, 企业要委派一位有经验的工程师作为实习指导教师, 加快学生就业与上岗之间的过渡。

4. 依托项目真题进行毕业设计,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毕业设计是大学四年过程中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5]。通过毕业设计,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他们获得从事实际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训练和具有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一般选题分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两种类型, 通常只允许攻读研究生的学生选择毕业论文且总数控制不超过10%。而90%的学生所选择的是对设计院中的真实设计工程进行毕业设计, 通过真实工程项目的设计, 可训练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四维一体”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应用效果

1. 教学研究成果。

经过“四维一体”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土木工程专业被江苏省2005年批准为首批特色专业, 2010年被批准为省品牌专业建设点, 2012年建设成为省品牌专业, 并被遴选为省重点专业建设点。“基于创新和应用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2009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 实践教学平台实力增强。

已申请到中央与地方共建、省优势学科以及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建设项目, 建成省级土木工程基础教学示范中心, 并以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依托, 设计出开放性的实验教学模式, 实现实验时间、实验对象、实验内容的开放, 提高了实验教学平台效率。已建立的29个稳定的实习、实践基地, 正式聘请的校外实践指导教师, 可满足每届300名土木工程学生的实习和社会实践。近年来利用承担的南京地铁、南京长江第四大桥等重大工程科研和技术服务项目, 可结合有关课程的理论教学, 安排学生深入工程现场实习, 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3. 项目教学方法的实施。

实施将工程项目及科研成果贯穿整个实习过程的教学模式, 在实践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中心, 革新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让所有课程实践教学均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不断更新和补充课件中的实际工程项目案例, 并在课外安排3~4次的结合课程教学的工程参观实践。理论教学教师和专职实验教师协同工作, 共同承担实验教学任务, 实现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有机融合。

4. 学生综合素质有所提高。

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成绩优秀率和英语四级通过率稳步提高, 考研录取率逐年增加。在深化教学研究和改革的过程中, 始终注重学生创新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近年来, 土木工程专业共有300多人次在国家和省级数学建模、力学、结构创新、测绘仪器技能等竞赛中获奖, 分别获得第十届 (2007年) 、第十一届 (2009年) 和第十二届 (2011年)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与三等奖, 四名学生还获得“全国土木工程优秀毕业生”称号。学生在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共17篇。毕业生供不应求, 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 这是高校目前教学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从而导致大学生整体能力的相对不足。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提高理论认识的必要途径, 是培养具有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人才的重要环节。“四维一体”式实践教学体系经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和应用, 成效明显, 使得该专业已成为江苏省的重点专业建设点, 也让学生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 综合创新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曲建光, 曹先革, 杨金玲.测绘工程专业“四维一体”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冶金教育, 2013, (4) :42-45.

[2]黄新.构建四维一体实践教学体系, 建设品牌特色专业[EB/OL].第二届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论坛.http://jgcxlt.njau.edu.cn/webnews/display.do?wnid=71&newsid=87, 2011-11-09.

[3]杨平.构建四维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奠定工程类专业论证基础[N].南京林业大学报, 2012-05-15 (4) .

[4]薛素铎, 李庆丰, 李振泉, 等.“四维一体”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思想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08, (6) :64-67.

四维教学 篇9

“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 (以下简称为项目驱动) 的理论基础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在学中做, 在做中学”的教育理论。它目的为通过项目的设计、管理、开发和制作,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培养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 为教、学、研以及就业市场提供对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但是“项目驱动”教学法没有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基础好坏、能力高低、自我约束性强弱, 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在传统的教学中关心的往往是学生是否掌握了教材中的知识点, 学生关心的是考试能否顺利通过, 学生很难跳出教材和教师讲授的内容, 构建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针对这些情况, 本文提出了“四维项目驱动”教学模式, 在保证“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优势的基础上又加强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化管理, 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1“四维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简介

“四维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核心是“四维”及在项目驱动的基础上加强过程化管理。“一维”为课堂讲解, 为基本的课堂教学内容;“二维”为同学间的相互“结对”学习与编程, 提高学生的“互助”意识, 加强团队合作。教师根据学生的意愿, 或借助软件随机分组, 或由学生自由组合分组, 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 针对授课内容和学生程度, 教师适时创设场景, 通过分组协作学习给学生创造更多自主探究和思维碰撞的机会, 让学生在互动和交流中, 共同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三维”为项目的驱动, 设计好小组的项目计划, 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围绕着项目开展;“四维”为学生小组相互评价体系。项目实施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育实践活动, 师生为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产生的师生关系极大地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不仅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提高教学效率, 而且有利于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相互间的评价体系不仅能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还能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2“四维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应用

程序设计课程是我院地信专业专业方向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GIS二次开发的原理、方法、过程和实现技术;掌握应用型GIS从数据生产、数据分析、数据库设计、系统设计、程序实现的全过程。但是学生普遍缺乏相应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开发知识背景和算法思想, 因而对这门课程缺乏兴趣, 有畏难情绪。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利用计算机去解决专业领域中的问题以及日常事务等问题,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维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此教学平台上有其践行的可能性。

本学期的GIS专业开发课程教学中, 教师首先对命题案例的要求进行大致描述, 完成过程以小组讨论会的形式完成, 各小组间互相展示自己的项目, 互相启发。特别是项目展示会中, 负责该项目的学生将自己置身于专业开发团队中, 其他组的学生作为用户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通过课堂上积极的表达与沟通, 使学生不再局限于以自身现有知识去理解所学内容, 而是通过借鉴他人的经验吸引新知识, 可以让学生在不断的质疑和辩论中去共享知识和智慧, 发现真理, 掌握规律, 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 通过互相帮助甚至彼此质疑, 看清自己, 证明自己, 既增长知识, 又发展能力。同时, 教师利用项目汇报等机会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学习和思考成果的舞台, 并且教师、学生双方即时评价、交流和沟通, 教师对学生信任的鼓励, 无疑会有利于学生理性认识的深入, 使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 达到某种领悟的境界, 意识到自己在软件设计方面的潜能, 从而大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成为更加孜孜不倦的课程学习者。在实践教学环节上, 以案例为载体培养学生编程能力和团队的组织协调能力。将创新能力培养渗透在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中。具体措施是对于要求完成的项目, 由学生小组或者个人根据不同的思想、设计独立完成, 这样做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独创性, 不会禁锢他们的思想, 最后由其他组的学生评价项目的得分计入总成绩。课程成绩为理论考试+项目评分+平时成绩得到最终成绩。成绩的分布和分析如下:全班共47人, 其中一人缺考, 实考人数46人, 统计规律如图1:

从图表分析可知, 整个区间分布为正态分布符合课程设计要求, 同时也说明了理论考试的难度适中。但是从实践分数与理论分数比可以看出, 其比值基本上都大于1, 说明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更多的同学注重实践经验。特别是比值大于1.0小于1.2的同学项目实践分数较高, 与之对应的成绩分布, 说明班级上绝大部分同学通过课程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比值在1.2以上的情况与之对应的成绩, 说明这两名同学实践成绩还算可以, 但是理论知识掌握不牢, 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通过具体成绩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四维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

3 结论

1) 教师需要加强学生项目实践的过程控制, 如何更加有效地把理论和项目实际结合的更好, 不要片面的提高和放低某一方面。教师善于提出问题, 避免过于频繁, 以致于提出一些缺乏质量的问题。真正有效的提问, 本质其实是倾听, 这需要教师在提问之后, 给学生留出足够等待的时间, 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 而有些教师急于求成, 问题提出以后, 学生反映不强烈的话往往急于帮助学生回答, 其实学生一旦主动学习后, 教师的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

2) 学生们分组设计的项目的难度、大小, 相互之间的分工以及最后的评价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和讨论。

总之, 我们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借助正确、优秀的教学模式和理念, 勤于实践, 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杨海.体验式教育模式的哲学基础刍议[J].科教纵横, 2010 (9) :244-245.

[2]孟虹, 李道波.教改探索:新型课业教学的研究与实施[J].教育教学, 2008 (6) :72-73.

[3]钱学森.钱学森的最后一次系统讲话:谈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N].人民日报, 2009-11-05 (11) .

四维教学 篇10

一、课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课程体系中最具特殊性的课程, 从课程性质上来说它既是教学活动, 又是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对于该课程本身而言, 其基本的形式即课堂上的理论解析还是有必要的。学生一方面可以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系统讲解, 掌握这门课程的精神实质, 了解该课程的基本内容;另一方面还可以把利用其他渠道了解到的一些零散的、浅显的知识, 通过系统梳理而更具条理性, 并学会分析复杂表象后的本质问题, 学会科学的思考方法。目前各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大都是采用同学们十分关注的国内外热点和焦点作为专题来授课, 多以讲座、报告的形式进行, 由于更多地运用多媒体、视频等方式, 因此, 受到同学们的普遍欢迎和喜爱。另外笔者认为还可以增加学生观看录像、案例分析、学生讲授、课堂讨论、课堂辩论等互动式实践教学方式, 以提高该课程的效果。

二、校园

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程本身知识更新快、涉及面广, 因此, 在实践中必须要营造一种浓厚的氛围, 让同学们养成关心时势与政治的良好习惯, 以保证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连续性。大学校园中的校园文化具有凝聚、导向、开发等重要功能, 而之前的许多实践证明, 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有利于指引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的;而一种优秀的校园文化也为我们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因此, 笔者认为, 可以通过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为形势与政策教育营造一种可持续性的教育氛围。例如, 可以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党团活动、演讲、征文活动、论坛、巡讲、辩论赛和校园里的宣传橱窗、报栏以及黑板报、广播等宣传阵地宣传国家大事, 通过“三充”式的实践教学即充分讨论、充分互动、充分表达, 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全员参与进来, 变要我说为我要说, 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辅导员担任形势与政策课兼职教师的有利条件, 把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与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辅导员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同时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另外还可以让相关课程的教师主动参与到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中, 如担任特邀嘉宾、评委, 也可以指导学生开展某些方面的专题讨论、专题演讲、知识竞赛、成立各种兴趣小组以及开展经常性的研究活动等等。

三、网络

网络给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是形势与政策课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化的学习资源, 通过网络平台运行和下载一切学生感兴趣的资料, 包括音频、视频、网页、课件等, 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中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 可以使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和理解老师所传授的知识, 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使同学们在听觉和视觉的冲击下获取大量的思维材料。另外, 新闻宣传的新方式、互动学习的新园地, 为该课程提供了引导凝聚学习兴趣的新载体, 也给该课程的拓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学们可以在课前以小组形式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研究, 可以在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培养同学们的创新能力。还可以充分运用网络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源、智力资源和软件工具, 进行实践调查, 研究社会, 以获取新知识。

还可以运用网络环境开办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网站, 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如通过大量调动网络优秀资源, 开辟网上学习园地, 开展网上多项活动, 完善网络各种功能等等。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网站要通过科学设置网站的内容和板块, 以同学们的需求为切入点, 以推动大学生的发展为目标, 以提高同学们对形势与政策的判断力为着力点, 经常优化网站的操作功能和视觉效果, 使网站符合同学们的阅读习惯和普遍的审美标准, 吸引同学们关注, 让同学们在声情融合、图文并茂的情境中感受和体会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 提高学习效果。

以形势与政策课为例, 可以把该课程的主题网站设置为“先锋论坛”、“风云天下”、“互动园地”、“时政视频”、“网络测试”、“网上课堂”等板块。“先锋论坛”可以为同学们提供一个挥洒才情、各抒己见的平台, 同学们可以在论坛上发表独到的见解, 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 让同学们在互相的交流、沟通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风云天下”可以聚焦国内外热点, 提供最全、最快、最新的资讯内容, 让同学们了解各方动态, 及时掌握天下大事;“互动园地”可以让同学们网上留言和给老师发电子邮件, 也可以制作课堂材料和下载教师的课件, 还可参加各种各样的网上比赛, 浏览有特点的博客和权威文章;“时政视频”为同学们提供具有权威性的时事报告、专题报道、优秀采访、专家讲座录像、红色电影, 使同学们通过听觉和视觉享受, 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网络测试”提供在线测试系统, 定期举办在线有奖答题或竞赛等融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活动, 充分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 推动该课程教育的开展;“网上课堂”则选择同学们感兴趣的主题, 定期安排嘉宾或优秀教师进行互动交流或主题报告, 及时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社会

社会是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是形势政策课实践教学活动的最大舞台, 而大学教育就是为大学生走向社会而做准备的。因此, 中宣部、教育部都明确指出:“要把形势与政策课教育与‘三下乡’、‘青年志愿者’等活动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因此, 我们一定要充分运用好社会这一广阔的平台, 鼓励大学生走出课堂, 接触社会, 了解社会, 学会思考和分析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我们还可以利用寒、暑假, 让学生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他们自身的条件、兴趣爱好、优势等, 选择适合自己的社会实践课题, 开展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调查我国的乡情、民情和国情,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变化;参观革命老区和传统教育基地;跟踪寻访优秀校友;寻访老少边穷地区;也可以对当地或一些贫困、边远山区进行有组织的扫盲与文明教育活动等。此外, 还可以利用各自专业所长, 借用一些专业实习的机会安排社会调研, 指导大学生了解当前中国国情、经济现状等真实情况。通过社会这个大舞台, 利用同学们的自身地域优势, 通过广泛地参与实践这样一个过程, 让他们更多地直接接触百姓, 并通过他们之间相互面对面的交谈和沟通, 加深同学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认识, 更加全面、客观地体验和了解我们党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 此外还可以增强同学们客观分析和辨别社会现象的能力, 提高同学们对社会复杂性以及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的认识。

课堂、校园、网络、社会是我们当今大学生实现成长与发展的四大情境, 也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系统资源的四大载体, 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关注和开发好这些系统资源, 它们对我们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尤其是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因此对以上四个方面我们要在教学中更加充分地予以考量:增加学生和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更多的讨论和对话空间, 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网络等媒体中;包容差异性、尊重个性, 将大众传媒的视点适量、适度地引入到课堂中来;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党、团活动的品质, 将理论的真、思想的美引入到我们的活动中来, 以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 丰富我们的实践教学的形式。

实践证明,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是形势与政策课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目的, 实践教学模式必须在知识传授和创造能力培养间找到了一个最佳结合点, 而四维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实用性和针对性的一条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宣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Z].教社政[2004]13号.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上一篇:中波发射台的建设研究下一篇:时代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