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语言文学

2024-06-07

日语语言文学(精选十篇)

日语语言文学 篇1

关键词:日本文学,语言文学,家园意识

一、日本文学的内涵及发展史

( 一) 日本文学的内涵。日本文学是利用现有的日本文字所创造出来的不同类型的艺术表现形式, 其最早形成于8世纪。对于日本的文字来说, 由于其形成与文化的发展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所以日本最初形成的艺术表达形式与中国的艺术表达形式类似, 且带有较浓的中国风。但是随着日本政治、社会经济的不断更新与发展, 受一些先进文化思潮的影响, 使得日本的文化逐渐脱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 开始探索具有自己特色的新文化。所以在以后的发展中, 日本通过实施开放的政策, 与西方先进国家之间建立了友好往来关系, 使其文化在受到了新思想冲击的基础上, 又鼓励大量的学者到国外学习先进的文化, 从而为日本文学的发展提供新的理论支持。

( 二) 日本文学的发展史。日本文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七个阶段。

1. 奈良时期。奈良时期是日本文学概念的形成时期, 其主要的作品和中国的文学形式具有许多相似之处, 其创作时主要采用的是一些当时流传比较广泛的民间文化形式以及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接受的文学形式。其文字简练、语言浅显易懂且便于传唱, 为日本文学以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如《万叶集》, 是奈良时期最著名的文学著作, 同时也是日本文学的里程碑。

2. 平安时期。这一时期日本文学受中国文学的带动, 以诗歌创作为主, 且成就较为突出。在小说方面,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源氏物语》, 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在写作风格上具有阴郁、哀婉的特点, 其对现实的写作更是具有哀美的特点。自《源氏物语》以后, 在这一时期日本还出现了许多女性作家以及散文家, 其成绩较为突出, 为日本小说界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促进日本小说界的蓬勃与发展。这些女作家的作品大多笔调端庄秀丽, 充分表现出了女性的柔美以及对事物比较敏感的特点。这些作品的出现, 将日本文学作品转向纤细、柔弱见长的文学风格, 为文学作品的表达创造了更大的空间。

3. 镰仓室町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在写作方式上主要流行连歌和俳谐, 其主要创作群体为僧人和作家。这一时期诗歌已经走向衰落, 出现了许多的散文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鸭长明的作品。此外, 这一时期中的文体主要有“能乐”和“狂言”这两种形式, 其文体较为相似, 其写作特点都是语言诙谐幽默, 生动活泼。

4. 江户时期。这一时期日本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其创作内容开始转向描写市民的生活, 其中比较著名的是近松门左卫门的《景清出家》, 描绘的一个充满悲剧性的复仇故事, 情节曲折动人。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更多表现出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态以及其情绪特征, 为以后文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这一文学样式也为后来日本文学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

5. 明治时期。明治时期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所以其文学开始进入现代文学。受明治维新的影响, 日本与西方国家交往日益密切, 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带有一些西方文学的样式, 但是这些文学样式在日本本土也得到了发展。如浪漫主义小说、现实主义小说等。到了20 世纪, 随着自然主义的兴起, 这一时期又涌现出了许多批判性的作家, 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学语言主要以辛辣讽刺见长。

6. 大正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有芥川龙之介。芥川龙之介的文学作品大多数对社会现实反思以及对社会中的一些黑暗现实进行无情的披露, 从总体上来看, 文章含有较浓的悲观色彩。

7. 昭和时期及其以后。这一时期是日本现代文学的诞生时期, 最先开始文学的主流为无产阶级文学样式。无产阶级文学内容平和, 比较贴近下层人民的现实生活以及无产阶级的理想生活, 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但是这一时期中, 还有一些作家其作品表现出来的是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其作品表达的是一种哀美, 如川端康成。昭和时期后的二战到现在, 日本文学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文学样式, 这些文学样式各具特色, 这些文学共同形成了日本文学界的繁荣局面, 使得日本小说也受到了极大的推崇。

二、日本语言文学的特点分析

( 一) 具有较为显著的时代标记。日语语言文学在大程度上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再加上日语的发音与拼写和我国汉语的发音有很大的区别, 所以在日本的语言文学中, 具有较为显著的时代标记。以日本抒情诗为例, 对这一特征进行分析。日本的抒情诗在刚开始创作的过程中, 有三十一个音节, 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变后缩短为十七个音节, 虽然音节减少了, 但是其表现力比三十一个音节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更加强烈。从抒情诗的创作变化过程中, 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的文学创作过程是在新文学形式与旧文学形式不断碰撞下结合而成的, 所以具有显著的时代标记。

( 二) 具有较强的社会性特征。不管是早期的日本语言文学, 还是近现代的日本语言文学, 从其典型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大多具有较强的社会性特征, 这也是日语语言文学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形成的一个特点。对于强烈的社会性这一特点来说, 近现代文学著作中对其特点的体现尤为突出, 因为这一时期的日本文学作品不仅是对日本国家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再现, 表现出了日本民众对这一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美好社会的憧憬。除此之外, 日本文化还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征, 受这一特征的影响, 日本国内的一些语言文学会随着不同地区而发生变化。如在远古时期, 由于当时的京都是日本政治、文化、经济比较集中的地方, 所以日本语言文学以城市化方向为主发展, 语言文学作品大多以京都为背景进行创作。而在江户时期, 出现了武士, 这一时期的武士被当作是当时日本的新贵族, 这些武士参加到文学创作的队伍中去, 使得日本语言文学的重心发生了转移, 其主要代表作有橘成季的《古今著闻集》、芥川龙之介的《今昔物语》等。这两部作品是在当时日本古典语言文字的影响下利用借古喻今的方式将现实与人生充分反映出来的。从上面的分析中, 我们可以看出日本语言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性。

( 三) 具有较浓的家园意识。从大量的日本文学作品以及日本文化中, 我们可以看出日本是一个非常注重家庭的国家, 人们认为家庭的和谐对社会的稳定、社会的发展以及维系情感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在许多的语言文学作品中, 体现出了比较浓厚的家园意识。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离愁诗和思乡诗, 这些诗歌中都表现出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此外, 在战争的影响下, 日本的语言文学作品还表现出了诗人对由于战争而遭到破坏的家园眷恋之情。

三、日本语言文学中家园意识的体现

( 一) 家园意识在日语语言文学中被认为是安宁的象征。不管传统的日语语言文学的特点及其表现形式, 还是近现代日语语言文学的特点及其表现形式, 有许多日语语言文学家在创作的过程中致力于表现“安宁”这一意义。这里所指的“安宁”不仅仅指人们生活和谐平静, 而且还象征着人们内心中的一种宁静的感觉。从日本文学的历史演变过程中, 我们可以看出日本文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受“闭关锁国”政策以及人们传统思想的影响, 发展过程并不顺利。但是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 日本终于挣脱了“闭关锁国”的枷锁, 其农耕文化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日本的经济形式也发生了变化。日语语言文学中所表现出来的“安宁”正是由于日本传承下来的农耕文化所带来的, 但是当这一份安宁被战争所破坏时, 日本国家也在对其他国家带来灾难的同时, 使得自己国家的人们处于战争的侵害中, 在这样的社会现实的影响下, 民众渴望“安宁”的情绪不断高涨, 而这一现象则能够在这一时期的文学中体现出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日本文学创作中仍然带有浓烈的家园悲剧色彩, 这都是战争带给人们心灵的创伤, 所以在这一时期, 出现了许多女作家, 在她们的作品中通过细腻的描写, 将失去家园、亲人的痛苦表现了出来, 如作曲家武满彻的《安魂曲》, 将人们对家园安宁感的追求以及向往充分表现出来了。

( 二) 体现出“缩小”的意识特点。日本文学中一个较为典型的“缩小”意识的特点, 体现在许多文学作品中。文学家在创作的过程中, 喜欢将一个大的认知和观念缩小, 由较大范围缩小到一个小的范围, 并在写作的过程中, 采取以大见小的表现手法, 表达出自己对社会的感知和感悟。这一表达方式能够真实反映日本民众的生活, 将日本人民所向往的生活如生活环境、庭院布设、饮食文化等通过缩小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而对于日本作家来说, 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 将其缩小为家庭, 并通过对家庭的描写来体现浓厚的亲情以及日本国民所向往的生活方式。但是, 现在有许多现代作家, 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 将庭院作为描述的重点, 作家的文学作品中不仅要体现出庭院的设计思路和整体布局, 还应该体现出日本民众的生活观和文化观。而在日本的语言文学作品中, 塑造了很多的庭院, 这些庭院并不是简单写其整体布局, 而是表现某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 作家将这些意义集中在小小的庭院中的这一写作手法, 也正体现出了其“缩小”意识的特征, 从而增加文章的真实性。

四、结语

在日本的文学创作中, 家园意识体现最多, 是其语言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的题材。作家在创作的过程中, 不仅能够表现出亲人之间的浓浓的情感, 也表现出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通过对日本语言文学特点的分析, 我们也可以看出其作品大多以家园为题材, 以思乡之情为主要的创作主题, 这样一来就能够使创作出来的作品来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使读者与作品产生共鸣。所以, 我国在对日本语言文学进行研究时, 可以从家园意识入手, 从而完善我国对日语语言文学的研究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正鸿.论日语语言文学中的家园意识[J].时代教育, 2013, 8

[2]薛一河.日语语言文学中的家园意识分析[J].文学教育, 2016, 25

日语语言文学个人简历 篇2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91年4月

工作经验: 应届毕业生

毕业年月: 7月

最高学历: 本科

毕业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

所修专业: 日语语言文学

居 住 地: 北京市 市辖区 海淀区

籍 贯: 四川省 遂宁市 大英县

求职概况 / 求职意向

职位类型: 全职

期望月薪: 面议

期望地点: 上海市 市辖区 ,四川省 成都市 ,重庆市 市辖区

期望职位: 销售 管培 人力资源

意向概述: 希望从事销售、人力资源等工作。喜欢有挑战性、有发展潜力的工作。希望能够做到管理层。

教育经历

时间 院校 专业 学历

9月 - 12月 北京师范大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其它

9月 - 207月 北京师范大学 日语语言文学 本科

工作经历/社会实践经历

时间 工作单位 职务

208月 - 年8月 第七届北京-东京论坛 会场工作及日语志愿服务

2011年7月 - 2011年8月 北京泰维实业有限公司 日语翻译

2011年5月 - 2011年6月 第八届中国大学生访日团 外事组副组长

4月 - 2011年5月 北京移动有限公司北京师范大学营业厅 大厅业务员

207月 - 年8月 北京博雅日语培训学校 网络宣传员

校内奖励

获得时间 获得奖项 学校

2010月 唐仲英德育奖学金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2011年10月 专业奖学金三等奖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2011年10月 广岛大学作文演讲比赛三等奖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2010月 三菱商事奖学金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2009年5月 师英爱心社“爱心天使” 北京师范大学

年10月 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优秀个人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校内职务

担任时间 职务名称 学校

2008年9月 - 年7月 班长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2008年10月 - 2010年5月 外文学院团委组织部副部长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2008年10月 - 2012年7月 师英爱心社成员 北京师范大学

自我评价

●性格踏实,勤奋热心,有责任感和激情。有一定的`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执行力。喜欢结交朋友,重视团队合作。

●爱好旅游、阅读、体验不同文化。

语言能力

国际日语水平能力测试(JLPT)一级 大学英语水平测试六级 普通话等级考试二级甲等 91.6/100

计算机能力

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软件(PPT、Word、Excel)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手 机:

日语语言文学中的家园意识分析 篇3

关键词:日语 语言文学 家园意识分析

中国与日本是隔海相望的友好近邻,两国的文化具有深层的底蕴与广泛的共同点。日本文化一直受到中国历史文化的熏陶及影响,从而保留了很多中国历史传统文化中的固有印记。但随着日本明治维新的开展,日本文化开始受西方思潮的影响,因此带有明显的西方文化特点。在一定时期内,日本还存在本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现象,两种文化最终融合形成了日本先进的社会主流文化。通过对日语语言文学的艺术特点及发展规律进行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日本国内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演变过程,进而完善我国的日语语言文学研究来了理论体系。

一.日语语言文学的主要特点

1.1日语语言文学中具有明显的语言标记

研究日语语言文学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日语语言文学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因此带有中国传统文化鲜明的特点及固有的印记。日本自从明治维新以来开始打破闭关锁国的局面,西方文化开始涌入日本,进而对日本的语言文学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日本的文字虽然与中国有很多共同点,但日语的发音及拼写规律与汉语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日语语言文学便带有鲜明的印记[1]。日语语言文学的发展史并不是简单新陈代谢的过程,而是新旧文化不断交替融汇的过程。

1.2强烈的社会特征是日语语言文学的又一特点

不管是早期日本的作品还是日本的近现代作品,都在文学中表现出了强烈的社会性,这是日语语言文学的一个重大特点。日本的近现代文学作品,都会集中地展示日本历史发展每个阶段的社会现状,及表达对未来的向往与憧憬。由于受日本地域的影响,日本的文学作品与时代的变迁息息相关。日本的文学作品呈现出了城市化的倾向,一般是以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京都为时代背景。直到日本进入江户时代,日本的武士开始成为新的贵族,进而登上历史舞台,武士中的一些从事文学创作的人便带动了国内文学创作中心的转移。

1.3日语语言文学中常常饱含浓厚的家园意识

纵观日本文化的发展进程,日本非常重视家庭,他们认为家庭是促进社会发展、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是维系情感的重要纽带[2]。因此,在很多日本的早期创作作品中,都会蕴含浓厚的家园意识。特别是以表达离愁别绪及思乡为主要情感的抒情诗歌,这些作品将作者对家庭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充分地展现出来。特别是在日本近代以来,由于日本国民受到战争的袭扰及摧残,家园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进而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就将日本人民对家园的深深眷恋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在日语语言文学中,有许多作品都以家园为题材,进而赋予了日语语言文学创作的主要特点。

二.日语语言文学中家园意识分析

2.1家园具有安宁的象征意义

正像前文所说的那样,家园是日语语言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题材。无论是早期日本的文学作品,还是日本近现代的创作作品,家园始终被文学家赋予了安宁的象征。这种安宁不仅仅是对生活的安宁,更是内心深处的那片宁静。日本在近代以来,它的社会发展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黑船来航事件,佩里叩关以来,日本的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日本的农耕文明开始被西方先进文明所侵袭,进而使得社会发展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从而导致了农耕文化给日本国民所带来的安全感及安宁感意识被完全打破[3]。等到了二十世纪,日本军国主义的崛起给世界人民带来了重大的灾难,也给日本本国带来了严重的浩劫。因此,日本人民对家园的安宁有着前所未有的渴望,这可以从这一时代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体现。

2.2家园在日语语言文学中有缩小的意识特点

缩小意识是日语语言文学中的一个典型特点,日本文学家善于将很多大的事件、认识及观念通过一些特殊手法来把它们缩小到家园之中,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来表达作者对社会及人生的感触。在日本文学家的笔下,所写的家庭饱含着无限的亲情,是日本人民内心最美好的象征。

三.结语

家园意识是日语语言文学创作的重要特征,可以将日本人民对美好家园的追求与向往表现出来。所以,我国在研究日语语言文学时,要从作品创作的家园意识出发,进而不断完善我国对日语语言文学的研究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正鸿.论日语语言文学中的家园意识[J].时代教育,2013,17:131.

[2]蔡啸.日语语言文学中的家园意识探究[J].金田,2014,02:317.

[3]高春荣,杨凤莲.浅析日本近代文学的发展规律[J].外国语文,2012,S1:37-39.

也谈日语语言的暧昧性 篇4

关键词:日语语言,暧昧性,表达方式,原因

1. 引言

日语中存在着很多含有暧昧性的表达方式。这些都是日本人为了避免给听者留下“过于强硬”的印象而使用的较为婉转的表达方式。暧昧性语言是日语语言中显著的特征之一, 所以掌握好日语的暧昧性表达, 对于学习者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通过四个角度理解暧昧性的一些表达方式。

2. 暧昧性的表达方式

(1) 委婉表达。在崇尚“以和为贵”的日本社会文化中, 为了不影响双方良好的人际关系, 日本人通常不会直接拒绝对方, 他们往往会采用非常暧昧的表达方式拒绝对方。例如:ちょっと。我们可以来看以下对话了解这个词。A:今度の土曜日、一緒に映画を見に行きませんか。B:さあ、ちょっと…对于刚学日语的学生来说, 也许就不太清楚是什么意思了。ちょっと在《新编日语1》中解释为“一点, 稍微”的意思, 如果按照这个解释, 那么肯定是翻译不通的, 因此, 这就要求我们对这个词有深入了解, 才能判断出, 其后的对话省略掉了:都合が悪いんです之类的句子。比起直接拒绝对方, 他们更喜欢通过婉转的回应, 让对方察觉出自己的心情。

(2) 一词多义。在日本, 也有用同样的言语表达两种截然不同的语义的词语。比如:いいです。这个词的汉语意义是“好的、可以”。使用时既可以用来表示“接受、赞同”等肯定意思, 又可以表示“拒绝、反对”等否定意思。曾经听说有位学生去机场接外教, 他看到外教拎了很多行李, 就问道:“お荷物お持ちしましょうか”。外教回答:“いいです”。结果学生迅速地将外教的行李硬拿了过来…不用说这位学生一定是将外教的“いいです”理解成了“接受”的意思。但他不知, 其实外教的意思是“不需要”。据说日本人之间也存在着因把握不准用语的含义而引起误解的情况。这些表达以委婉、间接的形式表明了说话人的态度, 并在语言上给听话人留下了余地, 这种暧昧的表达方式被日本人视为美德。

(3) 暧昧省略表达。日语的表现方法就如日本民族的性格一样, 是在不明确的氛围中, 互相揣摩, 猜测而达成的一种独特的传达方法。因此, 多数情况下日本人才说到半句, 对方就领会了意思。日语中有许多暧昧性的省略表达, 最典型的莫过于“どうも”一词。因为“どうも”这个词可以在许多场合下使用, 所以人们把它称之为“万能语”。有人开玩笑说到只要会说“どうも”就能走遍全日本。例如:どうも (ありがとう) 、どうも (すみません) 、どうも (お世話になりました) 、どうも (ご苦労様でした) , 等等。可见“どうも”表达的含义如此之多。因此在实际交际中务必要准确把握谈话的语境及当时的具体情况, 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どうも”后面的省略意思。

(4) 模糊表达。在生活中, 日本人在谈及有关具体场所、时间和数字时往往不会很明确地指出, 通常都会使用含混模糊的语言词汇。日语中存在很多这一类的词汇, 如“ほど”“ぐらい”“ごろ”等, 相当于汉语的“大概”、“大约”。它们既可以表示数量的概述, 又可以表示时间、程度的大约, 其意义用法远比汉语丰富。此外, 尽管说话人已有相当把握的意见、观点, 但在日语中仍然较少用判断句, 多采用推测句体现意见观点。比如“…だろうと思う”“たぶん…でしょう”“ではないでしょうか”等。

3. 暧昧性产生的原因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日语中的暧昧语言是在日本的特殊文化条件下产生发展的, 这些特殊的文化条件与日本所处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日本的暧昧文化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环境的影响。日本是个四面环海, 国土面积狭小的国家。在当时的社会中, 这种环境就造成了日本长期处于封闭状态, 使日本人在用语言进行思想交流方面非常方便, 相互之间讲话不用直说, 仅采用暧昧婉转的言辞, 就能心领神会, 这在外国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在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中, 他们逐渐形成了统一的国民性格。

(2) “以和为贵”思想的影响。日本人自古重视“和”的精神, 信奉【和を持って贵しとなす】的处事原则。 (1) 日本的文化被称为“察しの文化”, 也就是察言观色的文化。另外, 由于日本与中国大陆一衣带水, 其文化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很深, 儒家的“和为贵”、“礼义谦让”成为日本人处世的原则。人们喜欢通过一种微妙的、直觉的相互理解过程取得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不善于在公开的场合下发表个人见解。即使在发表个人看法时, 为了不伤害对方的感情, 日本人也会尽量用和谐客气的语言表达, 不喜欢将个人意志强加于人, 这种习惯使得他们在讲话时, 常常留有余地, 相互间留有面子, 不使对方难堪。

4. 结语

暧昧语言文化是日语语言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 它的表现形式体现在以心传心, 以暧昧代替明了, 它的产生与发展深受日本独特的社会文化条件的影响, 折射着日本民族的个性及其历史心态。因此, 我认为在日语教学中, 对于暧昧表达这特殊的语言现象既要重视, 但又不能过于生搬硬套地效仿, “以心传心”毕竟要靠谈话的语境实现。

参考文献

日语语言文学 篇5

楼主准备的时间比较短,看别的初试经验已经很具体了。政治英语基本不需要太准备的。楼主英语写了三四套真题,自己搜索了答案,没错,虽然上外英语二外自命题没有答案,但是其实它的单选完形之类百度都可以找到的。单选的重复率也挺高,楼主写了三四套题,初试时候就碰到一模一样的好几题,初试英语难度介于四六级之间吧。政治的话,楼主没什么经验,实在是没有准备啊,但是最后的肖秀荣四套卷一定要背下来是真的,毕竟楼主只背了四套卷(逃。然后日汉互译,听一起进复试的有说做二级笔译的题当练习,楼主有看天声人语,但是感受不到有太大的作用,对于这个楼主也没什么经验。

楼主能说的就是日语综合了,我总结一下,上外就是考:1.单词,2.惯用语,3.语法,4.填助词,5.阅读,6.古典日语,7.文学史,8.作文,9.翻译;

134基本上要吃透课本,也就是综合日语5678,看法就是全篇阅读,不认识的单词都要记住,楼主有同学来回看了4遍。235689买专八真题和解析,7可以看《30天突破简明日本文学史核心考点》就够了。楼主记性不太好,觉得惯用语很麻烦,大家最好买一本惯用语的书来背,楼主就是只背了课本上的惯用语导致复试笔试成绩太低被刷了。

重中之重就是真题了。楼主某宝买的,没有答案,自己慢慢查辞典问老师找的答案。楼主有总结每个部分的每年的真题,今年的试题简单的原因就是和往年真题的重复率太高了,题目基本上都见过。这也导致了复试笔试迷之变很难。总之大家一定一定一定要吃透+记住真题,的每一部分。

考试时的经验来说,今年单词惯用语填助词什么的很多都跟往年一样,所以不难。古典日语跟专八里的相当差不多,但准备古典日语需要理解,光记忆是不够的。文学史部分,那本简明文学史,不要放过细节,都要背下来。今年考了吉本芭娜娜和伊势物语,都是往年没考过的。今年的作文题是感銘した言葉,大家作文也要时不时练习一下。

对了,楼主的初试成绩是61,81,125,127,排名14。

二:复试

近几年的复试经验都在千研万语论坛里了。今年复试的笔试真是相当的难,无论是单词还是惯用语还是翻译都比初试又上了一个或者几个档次。当然了,会者不难。每年复试题型都会有变化,但基本上就是初试的日语综合去掉古典日语,文学史和作文。今年还新增了语法题,问一些词比如くれる在句子中起的作用。楼主吃了自己的亏,看以前的经验以为惯用语并不重要,结果今年的笔试里惯用语一共6个每个2分,当然了大家别担心,也不是变态难的那种,只要不像楼主这样只背5678里的惯用句,那些还是基本上都能背到的。什么猫相关的惯用语之类。

面试部分相当随意。说起来每人十五分钟准备十五分钟面试之类,其实老师们也很随意的,楼主顺序靠后,到楼主的时候只有5分钟左右准备时间,面试也只面了6,7分钟感觉老师也没话说了。内容就是念一个小短文,里面的单词有些不认识,那只能瞎扯。

短文是说,笔是一把双刃剑。两刃和剑都不会念(捂脸)。然后老师根据文章问两个为什么说笔是双刃剑之类的问题。之前准备时候是可以看到那句话下面有下划线的,所以之前如果有足够准备时间也可以想想怎么回答。然后简单介绍

日语语言文体研究中的计量方法 篇6

关键词:日语语言 文体 计量方法 语料库

一、相关研究回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研究者开始借助语料库来研究文本,并通过定量分析来探究文本的特征。人们通常用语料库文体学、计量文体学等词语来描述这一新兴的研究方法。但无论哪种说法,其根本均为基于语料库对文本进行定量分析。

近年来,国内对文本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主要分为两大类。分别为汉语言文学作品分析和英美文学作品分析。前者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唐宋诗词等古代汉语言文学作品的词汇语义、诗词语言风格评价等方面。[1]其用途之一在于通过字、词、标点等出现的频度统计来分析文本的文体风格。在此基础上,还可用于通过字、词、句的出现频率来确定文学作品的创作者。如通过对《红楼梦》前80回和后40回的用词统计,确定后40回是否为曹雪芹所作。也就是说,通过文学作品的计量研究分析文本的语言风格,可以确认未知作者的文本或作者有疑义的文本的真实创作者。国内对文学文本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的第二类为英美文学作品的量化研究。[2]

尽管人们认为量化研究文学文本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事实上,以日本为例,早在1950年,波多野完治即有所涉及。他随机抽取了500个小说片段进行字数统计,并与报纸、杂志中的文本进行了比较。尽管这只是一个雏形,但可以说开创了日本定量分析文学文本的先河,为后来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

二、定量分析日语文本的文体

目前文本的量化分析方法主要运用于分析其文体特征。所谓文体即是文章“内容的展开方式”“作者的表现态度”和“所选取的表达方式”的结合(桦岛忠夫,1968:76)。文体考察实际上是对某一语言特征的考察,即运用语言学的方法将文本作为语言形式来进行文体分析。这种文体分析具体来说即分析、统计文章的音韵、文字和文的具体形态。例如,文章有无音韵规律,经常使用的词语类型,文的构造和功能,多运用短文还是长文,等等。

在计算机技术发展之前的定量分析文体方法只适合于“诗歌或语篇片段的分析。对篇幅较大的小说、剧本或一个作家的全部作品困难较大。”(刘世生、朱瑞清,2006:69)就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也确实如此。虽然现代文体研究通过抽取文章语言并进行统计,可以明晰某一类文学作品或是某一位作家的语言特征,但到目前为止,所研究的文学作品多为诗歌、短剧等篇幅短小、统计起来较为方便的文学类别,并且统计分析对象大多集中于英语圈作家的作品。国内这类对文体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也大多集中在唐宋诗词等古汉语作品这类篇幅相对短小的作品上。“对具体作家的文体风格的研究,以国外居多。”(刘世生、朱瑞清,2006:65)目前国内对日本文学作品和作家的文体研究现状也是如此。但是随着语料库的发展,通过语料库这一平台,分析长篇的日语文本或某一作者的文体成为可能。

但从具体的分析考察内容上来说,日语的语言特点决定了其文本与汉语及英语文本存在较大差异。在量化分析汉语及英语文本时,大多采用统计词频的方式,即统计某字或词语出现的频率,进而分析文体风格。但是在日语文本分析中,统计词频较为困难。首先,日语的表记方法多样,有汉字、平假名、片假名以及罗马字等多种方式,有的词语还有多种汉字写法,如「変える·替える·代える」,因此同一词语可能会出现多种书写方式;而同样的假名也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如「蟻(あり)·有り(あり)」,这无疑大大增加了词频统计的工作量。其次,日语词汇中活用变化较多,同一含义的单词根据上下文的不同可能会变化成五六种不同的活用形,这同样给词频统计带来不便。

因此,在试图运用语料库量化分析日语文本时,需要结合日语的表现特点重新确定考察对象。通过比较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句子长度

这项指标考察每一句中字数或自立语数或文节的数量。由于日语中每一文节仅包含一个自立语,因此该项指标考察的自立语数量和文节数应为一致。一篇文章中,若每句句子越长(即包含的自立语数或文节数越多),则文章越难理解;相反则浅显易懂。波多野完治曾对日本的小说、报纸、杂志文章中的句子长度进行过统计,结果如下:[3]

表1:

类别小说报纸杂志

句子长度/字数34.59861

也就是说在日语文章中,与报纸、杂志报道相比,小说的句子长度是最短的,平均每句句子只有34.5个字。但是与日常对话相比,其结果又将如何?桦岛忠夫曾对具体数值进行过统计,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4]

表2:

类别日常对话小说日本文学大辞典新闻报道

句子长度/自立语数3.412.120.214.6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对小说句子长度的统计中不包括会话文。在这项统计中可以看出小说的平均句子长度大约是日常对话的3倍。以上两组表格中,虽考察项目有所不同(前者统计的为句子字数,后者统计的是自立语数量),但所指向的内容均为句子长度。

2.名词比率

名词比率是指文本中名词的数量在所有独立词中所占比例。根据桦岛忠夫的统计,各类型文章中名词的平均使用率如下:

表3:

谈话语社说日本文学大辞典俳句新闻报道标题

43.251.159.662.768.374.0

可以看出,在标题文本中名词的使用率最高,谈话语则最低。这表明了名词较多地使用于归纳性、说明性文本中,而在描写性文本中则使用较少。

3.MVR

MVR为Modifier and Verb Rate的缩写,即修饰词与动词的比率。Modifier包括形容词、形容动词、副词、连体词等起修饰作用的词语,V即动词。在计算时,通常会在M和V的比值下再乘以100以方便标记。文本中,MVR的值越高,说明该文本运用了较多的描写性的修饰词语,阅读起来容易理解,不晦涩。反之则表明文本的说明性倾向越大。

4.会话文的比率

会话文的比率是指一部文学作品中引用的对话在全文中所占的比例。我们已知日常对话的平均句子长度约为小说平均句子长度的三分之一。文学作品中,作者常常引用对话使读者身临其境地把握人物的心理、情绪和环境氛围等。因此,文本中如果较多地引用对话的话,不仅通俗易懂,且能够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人物性格特征及场景气氛等,因而更加引人入胜。

以上四项指标中,第一项直接关系到文本阅读时的难易度,即相对于长句来说,短句更容易理解;第二、三、四项指标直接关系到文本的描写性倾向。即名词比率越低、MVR和会话文比率越高,则文本越倾向于描写性。而相对于说明性文本,描写性倾向越高的文本阅读难度越低。因此,对该四项指标的考察除了能掌握文本(或作者)的文体特征之外,还均能从实证角度论证文本的阅读难易度。

三、关于宫泽贤治童话作品的句子长度分析

宫泽贤治的作品在日本广受欢迎,并且其读者群并不限于儿童。为了解这位作家的语言风格,笔者将利用原文语料库和日语解析软件对其作品进行大规模的数据提取和对比分析。

(一)数据采集

为使结论尽量客观而全面,在数据采集上,笔者选取了宫泽贤治各个时期所创作的18篇童话作品。其中因为1921年为宫泽贤治创作的高峰期,本文选择的该时期作品也略多一些。具体作品情况如表4所示(其中*为其生前未发表作品)。

表4:

作品创作时间 作品创作时间

1双子の星*1918年10烏の北闘七星1921年

2蜘蛛となめくじと狸*1918年11注文の多い料理店1921年

3土神ときつね*1919年12水仙月の四日1922年

4グスコーブドリ伝記1920年13やまなし1923年

5貝の火*1920年14氷河鼠の毛皮1923年

6どんぐりと山猫1921年15猫の事務所1925年

7ヨタカの星*約1921年16銀河鉄道の夜*1931年

8月夜のでんしんばしら*1921年17風の又三郎*1931~1933年

9雪渡り1921年18蛙のゴム靴*不詳

前文已述,由于日文表记方法的多样性,为避免在计算句子长度时使用字数统计造成不尽客观的结果,笔者还将在字数统计的基础上采用解析软件统计文节数量。由于每一个文节只包含一个自立语数量,因此句子的文节数也反映了自立语数,即句子长度。通过解析软件可得出上述18篇童话作品的字数、句子数以及文节数,将这些数据进行计算之后可以得出宫泽贤治该18篇童话作品的句子长度数据,结果如图1所示(横坐标的数字为表4中各童话作品的编号)。

图1: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统计的宫泽贤治的18部童话作品中,除了第1、2、18号作品,其余15部作品每句平均文字数几乎都集中在25-35字之间。其中有一半的作品都是在30字左右。而每一句的平均文节数大体也呈现这一规律。总体来说,这18篇作品的平均文节数都在5-10之间。其中第1、2、18篇作品的数据更低一些。具体来说,每一文的平均文节数为9或10的只有三部作品,其余作品大多为7个或8个文节。经计算,所有18部童话作品的每句平均字数为27.5,平均文节数为7.7。

(二)对比分析

定量分析文学作品的目的在于总结作家或作品的文体特征。而特征是相对的,因此在该例中,要想总结宫泽贤治童话句子长度的特征,就必须有参照对象。桦岛忠夫通过统计得出的结论为“口语中,平均每文使用的文节数为3.2-3.6,大约为小说的三分之一。”由此,我们可知,小说中每文的平均文节数大约在9.6-10.8之间。但是,根据上文对宫泽贤治十八篇童话作品的统计,其每文的平均文节数只有7.7,仅为小说文节数的四分之三。在此基础上笔者又进行了对比研究。在比较对象的选择上,考虑到要兼顾时代特点和作品特点,因此选择了同时代的岛崎藤村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岛崎藤村(1872-1943)和宫泽贤治的(1896-1933)生活年代大体相近,因此避免了因年代不同而造成的作品文体差异。表2为本文所要统计的岛崎藤村的五篇作品及各作品字数、句子数和文节数的相关数据。这五篇作品均为其代表作,创作时期也各有不同,时间跨度达二十余年。其中《ふるさと》为童话。

表5:

作品创作时间字数句子数文节数

19破戒1906年201286615465425

20家1911年266017693180486

21新生1919年332091746495198

22ふるさと1920年42622117412990

23夜明け前1929年80110018932209157

由表5数据经过计算可以得出岛崎藤村五部作品中每句平均字数和每句平均文节数。数值分布如图2所示。

图2:

从图2可以看出,岛崎藤村的五篇作品中,除了《破戒》以外,每句平均字数均在35-45之间。此外,五篇作品的每句平均文节数均为10-13左右。通过计算,这五篇作品的平均句长为每句38.8字和11.4文节。这一数据与宫泽贤治的有相当大的差距,图3可以直观反映出来(每组左边的柱状图为宫泽贤治作品的数据)。与岛崎藤村的作品相比,宫泽贤治作品的每句平均字数少十余字,每句平均文节少近4个。

图3:

通过以上对数据的统计和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宫泽贤治的童话作品句子长度特别短小,介于口语和小说的长度之间(口语为3-4文节,小说约为11文节,宫泽贤治童话约为7.7)。但这一特征究竟是其个人写作特征还是作为童话的普遍特征,我们可以通过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童话作品进行比较。以下将从杂志「赤い鳥」中选取四部童话作品作为参照进行对比。「赤い鳥」为铃木三重吉于1918年创办的童话杂志,于1935年停刊。表6为从上述刊物中选取的作品的相关数据。

表6:

作品作家创作时间字数文长文节数

24蜘蛛の糸芥川龍之介1918年284061734

25ぽっぽのお手帳鈴木三重吉1918年7月55111741583

26一本足の兵隊鈴木三重吉1919年5月53511721623

27ごん狐新美南吉1932年47981431272

由表6可以看出,用于对比分析的四部童话作品的创作年份与宫泽贤治童话作品的创作年代相符,因此可以排除由于年代差距而导致的文风差异。比较结果可以直观表现为图4所示。两道虚线分别为宫泽贤治童话作品每句话的平均字数和文节数。显然除了芥川龙之介的数据较大以外,其他三部作品表现相当,但均高于宫泽贤治的童话作品。事实上,芥川龙之介其他非童话的作品的句子长度均较同时期小说家的数据要高;此外,「赤い鳥」也曾经收到过宫泽贤治的投稿,但并未采用。因此宫泽个人的写作风格与杂志其他作品风格的差异由此可见一斑。

图4:

以上数据和分析都表明,无论是与一般小说相比,还是与其他作家的童话作品相比,宫泽贤治童话作品的句子长度均偏短,每句话的中心词数量偏少。这一发现从实证的角度说明宫泽贤治的作品浅显易懂。笔者认为,这也是其在日本广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四、关于宫泽贤治童话语言的描写性分析

所谓描写性语言,即能让读者在阅读时产生种种关于样态、方式方法等的联想的语言表达。在一篇文章中,描写性语言成分越多,文章就越容易理解。通过上述关于句子长度的分析,我们获取相关数据并得出宫泽贤治童话作品浅显易懂的结论。在该部分,我们将提取宫泽贤治作品中描写性语言的数据,以对上述结论进行补充或驳斥。数据来源仍然与上文相同,抽取宫泽贤治于不同年代创作的18部作品,分析对象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名词比率、MVR和会话文比率。

(一)名词比率

在说明性的文本中,由于作者需要论述或推测机制、理由,又或者要判断某事物的价值,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在说明性的文章中名词的比率较高。宫泽贤治的18部作品和岛崎藤村的5部作品中的名词比率如图5所示。

图5:

图5中垂直虚线以左为宫泽贤治18部童话作品的相关数据。名词使用率最低的为18号作品(32.68%),最高的为15号作品(44.06%),平均数值为39%。右边岛崎藤村5部作品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数值最低的20号作品(46.71%)都高于贤治的最高值,而最高值的23号作品更是高达54.49%,藤村作品的平均数值为50.2%。图5中水平虚线为日本小说中名词比率的平均数值,可以看出该数据远远高于贤治的童话作品,整体上与岛崎藤村的作品较为接近。通过图6也可以看出,宫泽贤治童话作品的名词比率也低于同时期其他童话作品。

图6:

(二)MVR

MVR(Modifier and Verb Rate)为修饰词与动词的比率,是判断文章描写性特征的又一指标。修饰词包括形容词、形容动词、副词和连体词。因此,动词较多的文本MVR值偏小,相反,修饰词较多的文本MVR就偏大。也就是,越是详细描述表现对象样态的文本,MVR也就越大,这样的文本自然属于描写性文本。在统计并计算宫泽贤治的18部作品和岛崎藤村的5部作品的MVR值之后,得出图7。

图7:

横轴为名词比率,纵轴为MVR值,虚线左右两边分别为贤治和藤村作品的数据。可以看出左边宫泽贤治作品中MVR值在100以上的有6部,占全部作品的1/3,MVR值在70以下的作品仅两部,其他作品大部分在80以上,所有18部作品的MVR平均值为89.32。而岛崎藤村的5部作品中,MVR值最高的也仅仅为82.84,低于贤治作品的平均值。图8为与「赤い鳥」中作品的对比图。直线连接的四点为「赤い鳥」中四部童话作品的数据分布,MVR值最高的为24号作品(77.56),与贤治作品的平均值还存在较大差距。可以看出这四部作品在图中位置都位于虚线以下,虚线以上均为贤治的作品。

图8:

(三)会话文比率

判断文章的描写性倾向还可以通过会话文比率这一指标。即文本中对话字数与文本总字数的比率。在文本中,通过引用对话,能够创造出身临其境的感受,直观地向读者传达人物的感情、身份、环境特征等。

图9:

图9为本文考察的27部作品的会话文比率。其中前18部宫泽贤治作品的数值明显高于其他9部,其平均数值为34.65%,几乎全文的三分之一以上均为直接引用的会话文。相比之下,岛崎藤村的作品数值最低,除22号童话作品以外,其他四部均低于4%。而有3部「赤い鳥」中童话以及藤村的童话(22号)的会话文比率几乎都在15%左右。此外,芥川龙之介的23号作品,虽然为童话,但数值却仅为4.19%,再比较此前对比句子长度时的数值,23号作品远高于其他「赤い鳥」中的童话,不得不说这是芥川龙之介的个人写作特点。

图10:

文本中的名词比率、MVR和会话文比率均表现了作者行文时的描写性倾向。如图10所示,通过这三项指标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宫泽贤治的作品具有较强的描写性特征。其作品的MVR和会话文比率远高于同时代其他作品(包括同时代童话作品),而名词比率却最低。再结合前文关于句子长度的相关数据,每一项指标的数值均说明宫泽贤治童话作品的通俗易懂,也解释了其作为作家在日本人气居高不下、其作品在日本广为流传的原因。

五、结语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语料库的不断完善,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借助语料库,使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文本,尤其是文学文本。但尽管如此,研究大多局限于汉语言文学和英美文学作品,鲜见对日语文本,尤其是长篇文本进行量化研究。究其原因,除了日语长篇文本语料库不够充分之外,主要是先前计算机技术的局限性和日语自身的语言特点制约了日语语言的量化分析,导致大规模的词频统计无法完成。但是,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目前已有相关软件可以分析日语文本的文节特征,在此基础上,在对日语文本进行定量分析时,可以跳出词频统计的束缚,通过句子长度、名词比率、MVR和会话文比率,来探究日语(文学)文本的文体特征。本文利用语料库和日语解析软件,尝试分析并对比了宫泽贤治童话作品的句子长度特点和描写性倾向。笔者认为,结合语料库和日语解析软件,可以深入探究文本和作者的文体风格。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4年江苏省教育厅项目“小松左京作品的日本文化意义”[项目编号:2014SJB804]、2015年江苏省教育厅项目“中日传统‘家文化与百姓幸福观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2015SJB838]、江苏大学2015年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语料库技术辅助高校日语专业词汇搭配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5JGYB0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1]如试论古代文学中计量方法的应用、仓央嘉措情歌的用词风格统计研究。

[2]如任艳,陈建生,丁峻:《英国哥特式小说中的词丛——基于语料库的文学文体学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第9期。

[3]数据来自波多野完治:《現代文章心理学》,新潮社,1950年版,第153页。

[4]数据来自樺島忠夫:《日本語のスタイルブック》,大修館書店,1979年版,第214页。

参考文献:

[1]樺島忠夫.表現の解剖——続文章工学[M].三省堂,昭和43年:27-94.

[2]波多野完治.現代文章心理学[M].新潮社,1950:153-164.

[3]樺島忠夫.日本語のスタイルブック [M].大修館書店,1979:211-216.

[4]橋本進吉.国文法研究第二冊(橋本進吉博士著作集)[M].岩波書店,1948:5-12.

[5]前川喜久雄.コーパスとは何か(国文学解釈と鑑賞 特集=日本語研究とコーパス)[J].至文堂,2009,(1).

[6]宮島達夫.図説日本語——グラフで見る言葉の姿[M].角川書店,1982:373-392.

[7]原子朗.真の文体論的批評への期待」[J].『日本語学』特集,1997,(9).

[8]刘世生,朱瑞青.文体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61-69.

[9]李文中.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视野[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3):37-40.

[10]李晋,郎建国.语料库语言学视野中的外国文学研究[J].外国语,2010,(2):82-89.

[11]毛文伟.日语语料库建设的现状综述[J].日语语言研究,2009,(6):42-47.

[12]唐磊.试论古代文学中计量方法的应用[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2):126-132.

[13]陈晨,陈小莹等.仓央嘉措情歌的用词风格统计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46-50.

[14]任艳,陈建生,丁峻.英国哥特式小说中的词丛——基于语料库的文学文体学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9):16-20.

篇章语言学与日语阅读教学 篇7

关键词:信息,篇章,主位,述位,阅读理解

引言

任何一门语言在学习过程中, 都要经过从单词到语法, 从句子到文章的过程。人们往往认为单词和语法是基础, 只要有了足够的积累, 文章就能够读得懂, 写得出。但是往往学生会遇到学习上的瓶颈:语法知识和词汇掌握了很多, 能看懂文章的句子, 却无法掌握文章的意义。为了脱离这一窘境, 外语教育界已经达成一种共识:培养学生重点不仅仅在于培养其说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这种纯语言能力, 更应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能力。阅读能力的训练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在阅读能力教学中, 既要传授语言知识, 又要培养学生从句子水平逐步发展到语篇水平上进行阅读。

韩里德和哈桑 (1985) 认为功能是语言的一种根本属性, 我们可以把生活中任何能在情景语境中发挥某种作用的实例称作语篇, 它可能是是口语的, 或书面语的。语言学习者学习语法, 应该把语法形式和意义联系起来, 最终目标是把语言运用到交际之中。大多数的言语交际主要是基于语篇的。一个语篇通常都是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 前者由后者构成。篇章是指一段有意义的, 传达完整信息, 逻辑连贯, 语言衔接, 具有一定交际目的的功能的语言单位或交际事件。篇章语言学发展到今天, 研究范围非常广, 无论对词汇、语法、阅读、写作、等外语教学方法都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广阔的思考空间。笔者希望能够从篇章语言学知识的角度, 为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提升阅读教学效果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1 日语主位推进模式类型

语言的信息功能有句子层面的, 也有超句子层面的, 即段落和篇章层面上的。但无论句子层面还是段落或篇章层面, 都存在一个主位结构。主位结构由主位和述位构成。华邵 (2005) 在《语言经纬》指出:在单独的语句中, 主位是话题, 而述位是话题的表述。而从超句的角度看实际切分, 或者说从语句间关系着眼, 主位体现交际接应, 体现话语的推进程序。而大多语句的述位功能体现超句的主题。可见把握主位述位推进模式可以掌握超句乃至篇章的主题和内容的走向, 对提升阅读语感和速度都有所帮助。虽然日语主位界定比较困难, 但是主位推进模式与英语大致相同。日语主位推进模式为如下4类。

1.1 主位同一型

同一主位指几个句子的主位相同而述位不同。 (T-R1, T-R2, T-R3……) (T表示主位, R表示述位, 以下相同) 比如:

例1:徐福は博学多才の人で、航海、医薬まで学識の及ばぬところはなかった。徐福の一行は海を漂流したすえ、ある島に上陸した。一行はそこを開拓し、連ねてきた少年少女を育てた。そして、先住居民に農耕技術や医薬の知識を教えて尊敬され、ついにそこにとどまり、帰国することはなかった。 (新编日语4十八课徐福)

例 (1) 由四个句子组成, 这四个句子都是主位-述位结构。他们的主位都是徐福。从徐福的评价、人生经历、归宿等方面进行了介绍。这种信息推进方式表述的信息非常好掌握, 就是同一主题的不同侧面的描述。

1.2 述位同一型

述位同一即主位不同而述位一致。 (T1-R1, T2-R1, T3-R1) 如:

例2:春が来た。春が来た。どこに来た。山に来た。里に来た。野にも来た。

(高野辰之『春が来た』)

这段中除一二句重复以外, 各句主位都不相同。但述位都是“来た”。这种同一述位的信息推进方式主要是为了扩充一种主题或观点的例子。

1.3 阶梯型

这种后一句子的主位是前一句子的述位, 句子与句子之间呈阶梯式推进。如 (T 1—R 1, T 2 (=R 1) —R 2, T 3 (=R2) —R3……) 比如:

例3:幼児を連れたお母さんが停留所で降りた。その子が道路から運転手のお姉さんを見上げて手を振っている。彼女は胸元で小さく手を振り返して、バスを発進させた。このバスの!行はできるだけタクシーのサービスに近付けることが目的だったという。 (朝日新聞1998年9月11日)

这种模式信息连接成链形结构, 环环相扣、表达清楚。学生在阅读时, 若能把握这一模式, 便能很快掌握篇章细节, 在头脑中对信息形成清晰脉络。

1.4 派生型

派生型是指由第一个句子的主位或述位派生出的几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成分作后面句子的主位, 并生成各自的述位。派生主位一般有两种情况:后一主位是与前一主位或者述位相关的派生成分;后一主位是与前一主位或述位相反的派生成分。 (T1—R1 (T2-R2, T3—R3, T4—R4) 等) 如:

例 (4) 水質汚染にはさまざまな原因と種類がある。栄養負荷の増大 (肥料分や栄養塩の増大) は富栄養化という結果になるであろう。都市の下水などの有機性廃棄物は受容水系への過剰な酸素の負担を掛け、生態系に対する重大な影響を与えかねない酸素の枯渇という結果を引き起こしている。 (ウィキペディア水質汚染)

对于这种信息推进模式, 只要掌握第一句即主题句的大意, 余下的内容围绕主题句进行说明。

2 主位推进模式在阅读中的应用

上述模式只是主位推进的基本模式。在实际阅读中, 不难发现, 大多数篇章的主位推进比较复杂, 往往是几种模式的结合使用。主位述位推进模式可以用来表示段落或者语篇的语义连接方式。它可以帮助阅读者准确理解语篇。理清主位述位推进模式, 有助于探索和揭示语篇的构成规律, 有助于理解作者的语义意图和语句的组织手段, 从而更好地把握作者的目的和思路, 使阅读者能够以最契合作者思路发展的方式对篇章进行解读。下面我们试用这种方法对下面的文章进行分析。

(1) 何事につけても中国の歴史や故事はスケールが大きい。 (2) 親孝行ひとつ見てもなかなかのものだ。 (3) 古今の孝行話を集めた『二十四孝』には、身をなげうって親に尽くす孝行息子らが顔を!べる。 (4) 真冬に魚を食べたがる母親のために、王祥は川の氷に腹這って、氷を解かして魚をとった。 (5) 郭巨は母とわが子を養えず、子を生き埋めにして母親の食いぶちを保とうとした。 (6) 呉猛は、母親が蚊に刺されないように、自分は裸になって寝た。 (7) 蚊をおびき寄せるために体中に酒を塗ったというから、恐れ入る。 (8) いずれ劣らぬ24話だが、息子が老母を敬うタイプが名高いのは、世の琴線に触れるからか。 (天声人语集萃

我们可以把这段落的主题用下列公式表示:

通过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1) (2) 引出 (3) 。 (4) (5) (6) 进步一佐证 (3) 。 (7) 是 (6) 的引申。 (8) 对 (3) 进行了总结。本段, 我们只要掌握 (3) 就能对整个段落有所把握。对日语主位推进模式的熟悉, 会帮助学生对文章把握,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分析语篇主位推进模式的目的是使阅读过程简单化。它主张的阅读方法是“自上而下”的, 从语篇的整体入手, 看清主题的展开方式, 把握句间的语义关系。

3 结语

在阅读教学中灵活运用篇章语言学知识, 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解读文章。通过主述位结构分析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句子是如何组建成篇章, 语义是如何连贯的, 作者是如何阐述自己观点的。从篇章角度对学生的阅读进行讲解与训练, 不但能使学生正确理解篇章内部的逻辑关系, 而且能培养他们分析、总结、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为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俊.日语主位及其推进模式[J].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9 (01)

[2]华劭.语言经纬[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

[3]刘辰诞.教学篇章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论日语对鲁迅小说语言的影响 篇8

一、日语的幽灵:无形的传统

中国近现代涌现出一大批文豪大家, 可人们唯独把鲁迅称之为先生, 并且“鲁迅先生”这四个字已成为一个约定成俗的称呼——倒不是说其他作家在文学素养上不如鲁迅先生, 而是鲁迅的“先生”的这一叫法, 由日本而来, 因为早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就开始在日本发表文学创作, 而在日本, 熟悉日语或日本文化的人都知道, “先生”的这一叫法是很高贵而神圣的。在日本, 一般只有文学家、律师和老师等才配得上这种称谓。到了中国就一直把鲁迅称之为“先生”也就不奇怪了。

习读鲁迅的作品, 便会感觉到鲁迅小说的语言, 有时显得较生硬——除了某些有意为之的艺术追求外, 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日语的影响。众所周知, 日语借用汉语词汇较多, 同时日语也根据汉字创造了一些自己的词汇, 后来又被借用到汉语中来。《记念刘和珍君》一篇, 题目中的“记念”二字, 明显是日本的词汇, 通晓日语者都知道中文的“纪念”用日语写作“記念” (きねん) 。曾有人认为这是鲁迅先生的错别字, 课文尊重原著就把它将错就错了, 其实不然, 真实因为鲁迅先生接受了日本的词汇才将日语词汇当成汉语词汇写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 新文化运动初期, 汉语的一些词汇和语法尚未在语言界形成规范 (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规范的) , 因此书写方面完全有一定的自由性,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读二三十年代中国现代作家的作品时, 有些句子往往读起来会比较拗口的原因。

日语属于黏着语、通过在词语上粘贴语法成分来构成句子, 称之为活用, 其间的结合并不紧密、不改变原来词汇的含义只表语法功能。众所周知, 日语极富变化, 不单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 还有简体和敬体、普通和郑重、男与女、老与少的区别。不同行业和职务的人说话也不同。鲁迅的小说语言既体现小说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 又符合人物在小说中所处的场合及身份地位, 使小说的整体氛围达到一种惟妙惟肖的境界。

在鲁迅的小说中, 诸如此类以简练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内涵的地方很多。如:《狂人日记》中的“有许多的, 这是从来如此……”“从来如此, 便对么?”[5]连用两个“从来如此”, 不仅体现着鲁迅对传统的批评与质疑, 同时也是借此提醒人们“从来如此”的东西就一定是对的么?再如大家都很熟悉的孔乙己的对话语言:“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 能算偷么?”[6]“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7]“跌断, 跌, 跌……”[8]等等, 都将孔乙己这个没落的知识分子死爱面子, 满口之乎者也, 而又不乏爱心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需要指出的是, 鲁迅作品的语言具有日语的诸多痕迹, 但是我们不能认为这是鲁迅本人故意去套日语的语法或者词汇, 因为这种影响往往不是刻意的, 而是无形之中的使用, 毕竟作者本人具有留日七年的经历, 其日语水平是毋庸置疑的, 而在写作中夹杂些许日语词汇, 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无意识的惯性所致。

二、幽灵的日语:有形的痕迹

日语对鲁迅写作潜移默化的影响除了鲁迅本人留学日本七年的经历, 也与他对中国汉字的偏激态度有关, 鲁迅早期对汉字的态度其实是持排斥态度的。1934年8月, 鲁迅在《汉字和拉丁化》一文中写道:“不错, 汉字是古代传下来的宝贝, 但我们的祖先, 比汉字还要古, 所以我们更是古代传下来的宝贝。为汉字而牺牲我们, 还是为我们而牺牲汉字呢?这是只要还没有丧心病狂的人, 都能够马上回答的。”同年12月, 他在《关于新文字》一文中进而表示:“方块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汉字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 病菌都潜伏在里面, 倘不首先除去它, 结果只有自己死。”他之所以这样说, 主要是因为他认定“劳苦大众没有学习和学会 (方块字) 的可能”。当然, 需要指出的是, 在历史的长河中, 确有很多劳苦大众由于没有条件学习而成了文盲。但这是社会的罪恶, 怎能让汉字来承担?拉丁化只有二十多个表声的符号, 学起来确是比方块字省力, 然而也必须通过学习才有可能去认识和运用。不知他有没有想过, 假如劳苦大众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得不到提高, 那也将失去学习的机会, 这一来, 就算实现了拉丁化, 不也同样产生大量文盲?

日语对鲁迅作品语言的影响, 除了因鲁迅本人精通日语, 无形中使用日语的某些词汇外, 还有一点就是鲁迅还受到日本一些作家的影响, 如芥川龙之介, 一个作家受另一个作家的影响, 除了内容、结构、思想上受影响外, 往往在行文风格、遣词造句方面也会受影响, 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鲁迅在《写在<坟>的后面》中说:我以我倘十分努力, 大概也还能博采口语, 来改革我的文章。鲁迅的这番话, 恰好“博采”了日语的一些特色, 并将这一精神贯之于作品当中。

此外, 我们注意到, 鲁迅的小说不但留有某些日文词汇的痕迹, 在语法上也会自觉不自觉的受日语语法的影响。我们发现在鲁迅的名篇《藤野先生》中, 用了很多类似于日语的语法, 像“我就是叫做藤野严九郎的”这句话, 其实鲁迅完全可以把它写为“我叫做藤野严九郎”, 但是在日语语法里, 是经常用到“の”这语法的, “の”这一用法, 如果非要翻译成中文的话也只有“的”最合适了, 还有“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等等都用了很多的“的”字, 而这些“的”字有些在中文里明显是不必要的。

小说中的对话描写本身就是一种语言的交涉, 而口语自然占据着不可低估的分量。鲁迅小说口语描写也留有某些日语的痕迹。从鲁迅小说的对话中, 不仅能强烈地感受到其中口语的纯熟与融合, 而且从这个性化的口语中, 我们能听其声辨其人, 读其文而识其趣。应该说, 这是鲁迅小说对话语言的又一精妙之处。

三、结语

高校日语语言教学现状与策略研究 篇9

一、当前高校日语语言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学方法落后

我国部分高等院校选用传统的日语语言教学机制, 在此类教学机制中, 教材为决定教师教授内容的唯一凭证, 课本是课堂的重要角色, 换言之, 教师仅仅凭借单一的日语语言教材完成日常的教学行为, 而学生亦认为只需通过背诵、理解教材便可提高日语语言学习成绩。然而, 教学实践结果表明, 传统、落后的日语语言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活动更加僵化与封闭, 造成教师与学生共同成为了教材与课本的附庸品, 导致日语语言教学课堂失去了本该有的灵活性与主动性。此外, 我国高等院校日语语言教学教师在教学方法上, 严重忽视了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综合能力的重要性, 致使很多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语言类大学的学生面临就业难的窘境, 而造成该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便是日语语言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落后。

2. 教学资源不足

现代化建设目标确立之后, 社会对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 受此影响, 日语教学也相应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同时,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 为顺应国家对复合型、外向型人才的需要, 部分高等院校对所招进的学生进行了专业细化, 所以, 科技日语、经贸日语等新专业不断受到关注。然而, 尽管高等院校在响应政府号召的前提下增设了日语语言细化专业, 但实际上却面临经费缺乏、师资力量不足的现状, 造成细化之后的日语语言科目仍然为与语言学习相关的基本知识, 并未涵盖科技、经贸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 由于日语语言教师承担着十分繁重的教学任务, 因此, 教师外出进修与深造的机会被完成日常教学所替代。

3. 学生听力能力差

相关调查显示, 造成我国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日语语言听力能力差的原因包括: (1) 学生尚未真正理解第二语言语句的含义, 无法全面掌握日语语言的语法结构; (2) 熟记或接触的词汇量不足, 造成大脑不能在听力练习过程中能够产生相应的联想; (3) 日语语言正规发音不准确, 无法与他人用日语语言进行顺畅的交流; (4) 学生对学习日语语言的兴趣不高, 致使其在完成日语语言听力的同时始终处于抑制大脑的状态。同时, 我国许多高校并为聘请日本教师, 使得学生无法拥有充足的日语语言交流机会, 且国内教师自身所具备的口语能力较为有限, 造成教师在选择听说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时亦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致使听力课堂的形式单一。

二、针对问题的教学改革策略

1. 更新教学模式

为增强高等院校日语语言教学的综合效果, 教师应以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兴趣点为依据, 对国内外现有的优秀日语语言教材进行分析与整合, 从中选出与学生水平相当的基础类教材, 以便带领学生从基础层面理解日本语言的文化背景与即时信息, 即做到将素质教育与知识传授深度融合。此外, 高等院校日语语言课程教师还可将现代化网络技术作为媒介, 使互联网成为跟踪日语语言教学信息的平台, 以便保证课程内容始终具有先进性与时代性, 并实现日语语言教学资源的无限性。在新型日语语言教学模式中, 教师可将概况、听说、语法、精读等方面的内容融合成基础性较强的有机日语课程系统, 且在维护基础性知识传授的前提下, 把握与研究各课程之间技能与知识的局部联系与横向联系, 突出语言交流、技能掌握的重要作用。

2. 充分发挥师资力量

与国内日语语言课程教师相比较, 留学日本的专业师资力量可被称为沟通国内外日语语言科研与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 若高等院校日语语言课程教师能够与赴日本的留学生保持长期、密切的联系, 则教师可及时了解日语语言的最新变化信息, 掌握日语语言学术领域内的最新动态, 从而在此基础上, 充实国内现有日语语言教学研究的成果, 并以此作为凭证, 更好的完成日语语言教学实践活动。由此可见, 我国高等院校还可聘请赴日本的留学生回国针对本校日语语言专业学生开展短期讲学活动, 亦可让高素质留学生担任学校的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 从而为提高国内高等院校日语语言教学力量做出贡献。

3. 加强网络教育

网络教学具有显著的不受地点、时间限制的特点。为此, 高等院校日语语言专业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日语学习能力, 以网络为平台, 查阅与日语语言学习、听力练习相关的资料, 并选择适合的学习进度, 进而完成进一步的日语语言学习任务。将网络教育与日语语言教学机制相结合, 能够使得该种个性化教学模式更具灵活性与高效性, 更加突出日语语言授课的重点与效率[7]。此外, 网络教育还可显著缩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使得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同时, 帮助学生了解在听力方面存在的不足与优势, 充分提高自身在日语语言听力等方面的能力。

综上所述, 传统的日语语言教学方法仅将日语作为一种需得到讲解的知识点, 而并不是将其作为一种交流工具, 因此, 该种方法既无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日语语言的积极性, 还严重违背了日语语言自身的规律。为此, 我国高等院校日语语言课程教师, 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能力, 以更新教学模式为起点, 通过引进具有留日经验的师资人才、将网络作为主要辅助性教学工具等方式, 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听力能力、口语能力等日语语言实际操作能力, 从而真正提高日语语言教学的质量与最终效果。

参考文献

[1]许锦.试论高校日语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中旬) , 2012, 02:15-16.

[2]姜洋.试论高校日语教学模式的创新[J].科教导刊 (上旬刊) , 2014, 02:177-179.

[3]许晓旭.试析高校日语教学模式改革的途径[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 05:67-68.

[4]赵小平.高校日语专业翻译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04:247-248.

[5]黄海珍.关于民办高校商务日语专业教学改革的新思考[J].河南科技, 2013, 01:232-233.

[6]卢小英.关于民办高校旅游日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黑龙江史志, 2013, 09:260+262.

探究日语网络新闻的语言表达特点 篇10

在平时的生活中,不管是写文章还是讲话,相同的意思却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不同,表达效果也就不同。将话语从无趣平淡变得生动有趣,使用修辞十分重要。修辞是用来修饰语句的艺术手法,能够美化语言的表述,传达出最有效的信息,从而感动读者、听众。可以看出,修辞在语言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如今,新闻传播的行业竞争十分激烈,网络新闻要想吸引读者,不仅要创新新闻的内容,也要通过不一样的修辞手段创新新闻形式。网络新闻正是因为传播媒介具有特殊性,其标题才能够吸引读者,所以,新闻标题也可以适当运用修辞手法。新闻是把事实当作基础,新闻语言要如实地呈现出客观事实,它不仅要真实客观,还要具有趣味性,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出新闻事件,从而吸引读者阅读,在新闻语言中恰当地应用修辞手法就可以达成目的。要在新闻标题或者新闻语篇中根据实际情况使用修辞手法,新闻报道才会引起读者的共鸣。[1]

二、日语新闻中语篇的特点

1. 概述日语新闻中语篇的特点

一般的新闻不会按照时间顺序详细具体地撰写,从读者的角度考虑,每一个读者在看新闻的时候都不希望读完整篇报道才理解新闻中的内容。从新闻撰写人的立场考虑,新闻版面大小十分有限,不可能刊登出撰写的所有内容。假如新闻报道内容较多,有时会删减几段内容,甚至只刊登几段内容,拿掉后面的大部分内容。所以将重要内容放在开头是新闻报道语篇中的一般叙事模式,不要将重点内容放到后面,这样就算有删减也不会使新闻整体内容受到影响。因此,纸质新闻语篇中的结构特点与新闻语篇中的结构特点的差别不大,其不同的地方只是纸质新闻会限制语篇版面,它的新闻长度可能会小一些,有些事件不会叙述得很详细;而网络新闻由于篇幅较长,说明以及叙述内容会更加具体详细。而且,在网络新闻的语篇中,可以对关键词设置超链接,这样就会扩大新闻事件的内容。因此在语篇的结构上,比起纸质新闻,网络新闻更加灵活多变,叙事的内容也更加全面丰富。

2. 分析日语网络新闻中的语篇特点

在平时的生活中,人们只会选择一家报纸来购买以及阅读,很少有人会买多家报纸进行对比阅读,但是,如今网络的发展十分迅速,新闻网站越来越健全,通过网络对比各家报纸进行阅读也变得十分便捷。很多读者觉得如今的新闻内容都差不多,但是如果进行仔细对比的话,就会发现每家新闻都有独家报道,对相同事件的报道所持的主张以及角度也不尽相同,新闻网站要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吸引读者、留住读者。[2]

三、日语网络新闻中句式的特征

日语的句式有很多种,通过不一样的分类标准可以分成不一样的句式。以下是根据新闻报道过程中句式表达方面的特征来进行分析。

1. 引用

传递信息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功能,所以在新闻报道中要对有关人士的话语进行引用,包括引用新闻当事人、政府要员、普通老板姓和专业权威人士等。在新闻报道的语言表达上使用直接或者间接的引用手法十分重要,从结构上看就是简单句,但是比起短小精悍的简单句稍微复杂一些。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直接引语句以及间接引语句。无论如何对这种语言表达形式进行定义,在新闻报道中应用引用手法就是要尽量客观、直接地向大众传递信息。依据不同的新闻报道题材,应用直接引用以及间接引用的比例也不相同,比如说,通讯方面的新闻语篇,因为其充足的叙述空间,应多用直接引用。如果是消息方面的新闻语篇,由于篇幅短小,应多用间接引用。

2. 省略

一句话中缺少的那部分通过应用不完整的语言进行替代就是省略的含义。省略有很多方面,包括笔画、词性以及音的省略等。网络新闻的报道是由正文以及标题组成的,因为会受到版面以及字数的限制,使用词汇时要十分的谨慎,用较少的字数传达较多的信息,还要给读者带来视觉信息,吸引读者的目光。所以,我们所看到的大多数网络新闻的标题是在语言精练的基础上,进行浓缩化处理,而由于版面无法限制网络新闻,所以新闻文本的浓缩化处理体现得不是很明显。

新闻标题是新闻文本连接读者的桥梁,它在网络新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闻文本与新闻标题在传统纸质新闻中能够同时看到,但在网络新闻中两者是分离的。人们在浏览网页时,最先看到的是新闻标题链接,人们如果对标题产生兴趣,才会点击页面查看新闻内容,这也是纸质新闻和网络新闻的不同点。从中可以看出在新闻事件报道中网络新闻标题起到关键作用,网络新闻的标题需要具有视觉吸引性,对新闻报道中的主要内容进行高度概括,需要形式一目了然,文字短小精悍。[3]

3. 表推测的方式

在新闻报道的表达方式上要体现出其客观性,尽量避免使用直接进行推测、判断的表达形式。比如说,语气以及命题构成了句子,语气是表达事件内容的方式,包含说话人的表达情感、判断以及传达给听话人的方式,命题是句子要表达的事件内容。通过以上概述不难看出,语气以及命题组成了句子,命题是通过句子传达的内容,语气是在传达这一内容时运用的叙述方式,传达同一内容,运用不一样的叙述方式可以产生不一样的表达效果。

4. 被动句

在新闻报道中经常可以看到被动表达形式,日语被动句结构较为复杂,表现的形式十分丰富多样,所以,可以根据不同的主语,将被动句式分为所有者被动句、间接被动句以及直接被动句。依据日本被动句中不同的表达效果以及结构分为主被动语态的交错句、使役被动句、自动词被动句、客观叙述的被动句与一般被动句。[4]

现如今,社会不断地发展,互联网技术不断地进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网络已经不可或缺,由于使用快捷、传播速度很快,网络新闻超越了传统的电视广播媒体以及纸质新闻媒体,成为人们获得新闻信息的首要方式。本文通过修辞、语篇与句式等方面分析了日语网络新闻的语言表达特点,给日语学习者提供了新的学习日语途径,也为日后研究相关方面提供了一些可以作为参考的理论依据。在如今的生活中网络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这也是语言学习者学习日语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对日语网络新闻进行阅读,不仅可以使在课堂上学到的日语知识得到巩固,还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掌握了解了课外知识,而且还可以通过网上的日语新闻音频或者视频,使日语的听、说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孟瑞娟.日语新闻标题的结构分析[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3.

[2]李正政.从目的论对日语新闻标题汉译的考察[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4.

[3]杨嬿琳.日语新闻标题的特点[J].新闻爱好者,2010,(8):96—97.

上一篇:电子通信模拟系统下一篇:教师的TP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