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

2024-06-24

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精选十篇)

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 篇1

我们要让幼儿保持良好的食欲, 在饮食方面要卫生保证幼儿平时的规律和正确的习惯, 这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它能保证幼儿幼儿健康。[1]

由于现在很多家里都是六名大人养育一个幼儿, 造成了对幼儿的溺爱, 加上家庭因素、生活情况的不同, 使幼儿在饮食方面出现挑食偏食的毛病、进餐时看电视、过多摄入零食等不良饮食习惯。这样发展下去会造成幼儿营养不良、肥胖甚至引发疾病, 严重的话影响幼儿一生的身体健康。所以, 我们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纠正幼儿饮食方面的错误, 这对于幼儿的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我们必须要从幼儿期抓起, 从幼儿入园开始抓起。如何纠正幼儿的不良饮食习惯,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采取哪些措施策略来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不良饮食习惯在幼儿身上的表现以及成因

(一) 不良饮食习惯在幼儿身上的表现

1. 幼儿在饮食方面出现偏食、挑食

偏食是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 它会给孩子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从实践中我发现, 幼儿在家中偏食的现象明显多于在幼儿园。

2. 幼儿在饮食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

有一些幼儿无论是幼儿园还在在家里, 在吃饭的过程中喜欢边吃边玩或是边发呆边吃饭, 部分幼儿在吃饭的过程中将吃饭用的小勺含在嘴里不吃饭, 当在旁边去喊他时才会继续吃饭, 不一会又去玩。还有一些幼儿需要大人喂才肯吃饭, 等大人喂完一口饭的时候这部分幼儿将饭含在嘴里不咀嚼, 还有的观望四周的情况, 还有的是到处抓东西玩。

3. 幼儿厌食

因为家长缺乏喂养的相关知识幼儿产生厌食, 很多家长对于小儿生活饮食方面没有规律, 造成幼儿饥饱无度导致孩子脾胃损伤引起厌食情况。有的幼儿会在吃饭时, 表现出无聊的状态, 不去进食。他们会情愿选择撑着脑袋发呆, 也不去进食, 就算是大人去喂他也不愿意吃。

(二) 出现以上不良饮食习惯的原因分析

1. 家庭因素

幼儿养成不良饮食习惯大多数都是因为父母平时的教育方式而养成的。还有家庭在饮食方面存在陋习给幼儿带来负面, 很多幼儿模仿家长的饮食习惯, 一些家长饮食习惯不规律暴饮暴食, 饮食方面全凭个人喜好, 还有一些家长在饮食方面不注意卫生生熟乱放, 对幼儿饮食习惯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2. 外部因素

另一部分由于幼儿园对幼儿饮食工作的欠缺原因导致的。[2]从而造成幼儿形成不良饮食习惯和规律, 影响幼儿健康发展。所以, 作为幼儿园我们要为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做到合理膳食。虽然说起来简单, 但是操作起来却是很难。作为教育和养育幼儿的核心人物——父母, 在培养幼儿的饮食习惯时, 也会因观念的不同或经验缺乏而举棋不定。[3]

三、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主要策略

(一) 幼儿园实施的主要策略

1. 示范法:我们要根据幼儿“喜模仿”“爱表扬”的特点, 在饮食的时候利用集体氛围进行渲染, 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

2.“打预防针”的方法:

有些幼儿对某种食物有着抵触情绪, 比如糖蒜头, 面对这种食物这些幼儿选择不吃或者扔掉。对于这类幼儿我们在吃饭之前做一些安静小游戏, 比如:让宝贝们猜猜今天会有什么菜让我们品尝, 最后教师告诉孩子这些菜的营养价值和多吃这些菜的好处, 这样, 能够充分调动孩子们的情绪。

3. 物质鼓励法:

对于一些吃饭困难的幼儿一旦在饮食方面有进步我们要进行及时的奖励和鼓励, 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幼儿吃饭的积极性, 改正幼儿饮食上的不良习惯。

(二) 家长实施的主要策略

1.现在的幼儿挑食、剩饭的现象很严重, 我们家长首先让幼儿了解农民伯伯种田的辛苦, 播放一些关于农业方面的电视节目和动画, 让幼儿了解, 粮食的来之不易, 让他们爱惜粮食, 不浪费一粒粮食。

2.在纠正幼儿偏食、挑食的过程中我们家长也可以采取奖励的办法, 对进步的幼儿进行物质奖励, 或是微笑、拥抱等精神奖励。这些积极有效的措施, 能够纠正幼儿偏食、挑食的坏毛病。

3. 幼儿模仿能力非常强, 我们要利用这一特点在家庭饮食方面让幼儿模仿家长饮食, 以具体生动的形象的饮食方式引起幼儿注意, 激发幼儿模仿家长吃饭的积极性。所以, 进餐时, 家长应树立些正面的形象, 以一个正面的榜样去感染和教育幼儿。

综上所说, 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能够提高幼儿的美德教育。我们为幼儿要安排合理的三餐, 制定科学的饮食结构, 必须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要以此为主要基础, 让幼儿了解正确饮食的重要性, 从而调动幼儿自身积极性, 从而达到综合素质教育的目的。我们要经常提醒幼儿饭前便后要洗手, 瓜果蔬菜要洗干净后才能食用, 为幼儿养成终身受益的良好的饮食习惯, 这样幼儿才能健康成长。[5]

很多幼儿在成长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我们作为家长要做到不训斥、不埋怨, 教会幼儿运用自己的大脑想办法解决问题。当然, 为幼儿树立良好的饮食习惯需要我们家长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 只有多方的相互合作但, 幼儿们才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为国家培养健康的人才。

摘要:人的习惯养生主要在幼儿期形成, 所以这个阶段属于最关键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我们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可以帮助幼儿一生的发展, 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身体素质。在当今社会中存在着许多让幼儿产生各种不良饮食习惯的诱因, 有些可能是家长导致的, 有些还有可能是幼儿教师导致的。幼儿的这些不良饮食习惯的表现如何, 幼师又可以用什么方法去帮助幼儿去除不良饮食习惯,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关键词:关键期,重要性,行为表现,纠正策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编写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2.9.

[2]幼儿教学研究[J].2008 (9) :17-19.

[3]李季湄.幼儿园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万鸿平.中国保健营养[J].2001 (10) .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 篇2

合理安排幼儿零食

正确选择零食品种,合理安排零食时间,既可利于补充能量,又可避免影响正餐食欲和进食量。给予零食的时间最好在两正餐之间。零食应选择水果、乳制品等营养丰富的食物,控制糖果、甜饮料等含糖高的食品,以利于维持儿童能量平衡,使儿童保持合理体重增长,避免儿童瘦弱或肥胖。

如何选择幼儿饮料

水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1-3岁幼儿每日需水总量约为1250-毫升,幼儿需要的水除了食物中所含的水分(特别是奶类、汤之类食物含水较多)外,大约有一半的水需要额外补充来满足,约需600-1000毫升。幼儿最好的饮料是白开水,应该严格控制含糖饮料和碳酸饮料的.摄入。

重视幼儿饮食卫生

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 篇3

饮食习惯是卫生习惯的一个方面。为了使婴幼儿得到充分、均衡、全面、合理的各种营养,除注意膳食的调配以及烹调技术和饮食卫生外,良好的饮食习惯也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呢?

一、要给幼儿一个宽松、安静的进食环境

幼儿吃饭时,不要在餐桌上对孩子直接进行批评教育,以免影响孩子的情绪,孩子受到训斥后精神紧张、情绪低落,势必影响孩子的食欲。

二、合理制定食谱

根据不同时节和幼儿生长发育的所需营养,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干稀搭配,科学合理地为幼儿制定食谱。有些家长不考虑幼儿的特点,大人吃什么就给孩子吃什么,还有的家长根据自己所患的病情需要搭配饭菜,完全没为孩子着想,这样自己是省事了,可孩子正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

三、杜绝偏食和挑食

当孩子在吃饭时有不正确的喜好时,我们成人总用"孩子还小"、"他们不懂事"做借口,偏袒孩子、安慰孩子,但成人的迁就却无形助长了孩子的坏习惯。孩子在餐桌上随意放纵,影响的不仅仅是营养摄取的平衡、全面,其实也滋生了孩子的其他坏习惯,容易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自利等不良习惯。

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幼儿要从小养成饭前便后洗手,早晚刷牙的习惯。在餐桌上注意尊敬长辈,还要注意饮食卫生。吃饭时成人应该给孩子提出保持餐桌整洁的要求,如果不小心弄脏了餐桌,应该自己用抹布清理。虽然看上去这些要求对孩子有些严格甚至苛刻,但是可以帮助幼儿学会关心他人、礼貌待人。

五、不剩饭菜、不浪费粮食

让幼儿在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千万不要一次盛得过多,吃不完倒掉就是浪费。教育孩子珍惜粮食,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自己能吃饱饭不要忘了还有贫困地区的儿童每天连肚子都填不饱。

六、进餐前后不剧烈运动

进餐前,保持平和的心态,安静地等待开饭。进餐后,不能做剧烈运动,以免引起胃部的不适,影响消化功能,应先休息半小时左右,再逐渐做适量的活动。

七、不要暴饮暴食

俗话说:"若要小儿安,须带三分饥和寒。"孩子一有风吹草动就得病,十有八九是由于吃得过饱,穿得过暖而致。孩子小遇到爱吃的就有可能吃过头,这时成人就要在旁边把握着,吃饱了就让他放下碗。饭后过一会再加点水果就行了,千万不能给孩子吃的过饱,一方面容易积食,另一方面还会增加脾胃的负担。

八、要控制孩子的零食

现在商店的儿童零食五花八门,品种繁多,幼儿对其很感兴趣,成人就要限制孩子的零食,不要养成吃零食的习惯,否则到了饭点孩子就不感到饥饿,势必影响了正常的进食。再说零食中很大一部分是垃圾食品,其中不但没有营养,还含有一定的添加剂、防腐剂等有害成分,孩子吃了百害而无一利。

总之,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幼儿的健康尤为重要,我们成人要多关注孩子、重视孩子,趁孩子小早早养成,否则等长大成人就难了。

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 篇4

关键词:幼儿教育,饮食习惯,培养策略

一、案例呈现:凸显问题

午饭时间到了, 孩子们开始用餐了, 我一如既往地在孩子们旁边走来走去, 观察孩子们吃午餐的情况。大多数孩子都吃得津津有味, 只有凡凡虽然手里拿着筷子, 但碗里的饭根本没动过。于是, 我走过去问:“凡凡, 你怎么不吃饭呀?看别的小朋友吃得多快呀! ”听我这么一说, 他象征性地用筷子往嘴里送了一小口饭。我发现他拿筷子的方式不对:“凡凡, 你拿筷子的方法不对, 应该这样拿。”我见他开始吃了, 就去看别的孩子。过了许久, 大多数幼儿都吃完了, 搬着小椅子到外面晒太阳去了, 只有少数几位孩子还没吃完, 其中包括凡凡。没想到走到凡凡那边一看, 桌上都是米饭, 筷子又拿错了, 碗里还是一碗饭, 菜好像根本没动过, 我有点生气地说:“凡凡, 你怎么还是一碗饭, 桌上都是米饭, 菜也没吃? ”他看我生气了就低着头轻声说:“我不要吃了。”听了他的话我又劝道:“你一点饭没吃, 会饿的, 再吃点。”“我不想吃了, 这个菜不好吃。”他轻声地嘀咕了一句。我引导道:“你看其他小朋友都吃完了, 加油, 再吃一些, 吃完我给你奖红苹果! ”

二、指南引导:寻求策略

(一) 营造宽松、愉快的用餐氛围

《指南》依据幼儿情绪特点与发展需要, 提出了不同年龄段幼儿在稳定情绪、保持愉快情绪、适度表达和调节情绪等方面的具体发展目标。幼儿的情绪表现与幼儿所处的环境及其内在感受直接关联, 而幼儿进餐是否有食欲与情绪好坏紧密相关。因此对幼儿来说, 能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进餐一定会增进幼儿进餐的食欲。教师可以在进餐时为幼儿播放轻音乐, 使幼儿在优美轻松的音乐中安静、愉快地进餐。同时, 对进餐表现好的幼儿, 教师可给他们赞许的目光, 用亲切的摸头等形式表示赞扬, 激励幼儿积极用餐。但同时, 教师要避免对进餐中有过失幼儿的训斥行为, 当有的幼儿掉饭菜、剩饭、不小心把饭倒在地上时, 教师要采用亲切、关心的态度宽容、谅解孩子。

(二) 纠正偏食、挑食的用餐习惯

《指南》在健康领域“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中针对幼儿进餐提出的“教育建议”有: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其中包括合理安排餐点, 帮助幼儿养成定点、定时、定量进餐的习惯, 帮助幼儿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 引导他们不偏食、挑食。教师可以尝试采用以下方法。

1.情境夸张法

幼儿普遍有很强的向师性和模仿性, 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 用充满激情的话语和夸张的动作感染他们, 为他们树立榜样。如进餐前, 教师可以用夸张的语气说:“哇, 今天的菜好香啊, 看, 今天有番茄炒鸡蛋, 好香啊! 营养很丰富, 肯定好吃极了。”教师热情、亲切的语气能引发幼儿的食欲, 这样幼儿就会学着教师的样子, 开始吃饭。对于班里不喜欢吃蔬菜的孩子,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激发他们进餐的欲望。如吃菠菜时, 有的幼儿不爱吃菠菜, 教师可以问:“小朋友有没有看过《大力水手》啊? ”再引导幼儿发现大力水手吃了菠菜会变得很厉害, 能完成很多本来做不了的事。这样能有效激发幼儿吃蔬菜的兴趣, 保证幼儿摄入有均衡的营养。

2.强弱结合法

幼儿除了对教师有模仿性, 对同伴同样具有模仿性。在进餐时, 教师可以为幼儿树立吃饭小能手的典型榜样, 教育其他幼儿学习他主动把饭菜都吃干净。同时, 教师还要有意识地把进餐表现好的幼儿与偏食、吃得慢的幼儿座位安排在一起, 用身边的榜样影响带动他们, 以强带弱, 慢慢提高幼儿的进餐速度。

3.循序渐进法

在盛饭时, 教师往往会给幼儿盛满一碗饭, 但有的幼儿看到教师给他盛了满满一碗饭后, 就开始产生心理压力和畏难情绪。因此, 教师在给幼儿盛饭时, 可以不用盛得太满, 留一点饭菜, 等幼儿吃完时再酌情增添。在实际工作中, 我发现, 幼儿对盛饭、添饭很感兴趣, 添饭的次数越多, 幼儿越有自豪感。盛菜也一样, 有的幼儿不爱吃绿色蔬菜, 教师一开始可以少给他盛点, 以后逐渐增加, 让他慢慢适应, 逐渐改掉挑食的毛病。

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 篇5

对儿童来讲维持生命和保证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是通过吃各种食物来取得,所吃食物的质量直接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可是,在当前物质条件日益提高的前提下,孩子偏食、厌食、肥胖和营养缺乏症等情况屡见不鲜,其主要原因是孩子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

1.饮食要有规律2.不挑食、不偏食3.不随便吃零食4.不暴饮暴食5.注意饮食卫生

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增进食欲,保证营养供给,避免过瘦或过胖,对孩子的健康十分有益。而自幼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必须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共同配合。怎样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老师和家长们一直关注的话题。本学期,我们班进行了中班幼儿教育活动(食)生活化的课题研究,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庭中我们都要为幼儿创设平等和谐的气氛与就餐环境。

家庭、•幼儿园要保证幼儿在最佳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下进餐。餐前不能训斥幼儿,不能强迫进食,造成环境压抑。进餐前,家长、教师以亲切的口吻,热情的态度向幼儿介绍饭菜,让幼儿看一看颜色、闻一闻香味,尝一尝味道,并可播放优美舒缓的音乐。使孩子进餐时感到愉悦,促使唾液分泌,激发幼儿的食欲。从很大程度上讲,孩子的饮食习惯是由家长给养成的。有的家长比较粗暴,总是恐吓孩子,你不吃饭,我马上打电话告诉老师。有的家长边吃饭边在旁边放一把尺子。有的家长正好相反,过分溺爱孩子。

比如,一些家长,惟恐孩子吃的少,让孩子边看电视边喂饭;也有的边讲故事边喂饭;还有的追着赶着喂饭;更有甚者蹲着便盆喂饭。久而久之,形成了一顿饭要吃很长时间的习惯。于是我们便通过家长问卷、家长讲座、发放问卷的形式向家长宣传怎样为孩子创设一个平等和谐的安静进餐环境,以及如何让孩子在安静发环境中就餐。

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 篇6

【关键词】肿瘤;学生;饮食习惯

肿瘤,是人体中正在发育的和成熟的正常细胞,在不同有关因素长期作用下,出现过度增生或异常分化而形成的新生物。它与正常组织和细胞不同,不按正常细胞的新陈代谢规律生长,而变得不受约束和控制,并呈无规律的迅速生长,以至可以破坏正常组织的结构并影响其功能。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有结构、功能和代谢的异常,它们具有超过正常的增生能力这种增生和机体不相协调。人体各部位是由不同细胞和组织构成,除头发、牙齿和指(趾)甲外,几乎所有的器官和组织,细胞都可以发生肿瘤。根据肿瘤生长的形态学特征和对人体危害程度的不同,可将肿瘤分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交界性肿瘤3种。

恶性肿瘤其因危及生命,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近20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病死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而居第2位。

1 引起腫瘤的因素

肿瘤的确切病因且尚未明了,但长期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及临床研究发现,肿瘤的发生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

外源性致癌因素

(1)环境因素:包括化学、物理及生物等因素。

化学因素:①多环芳烃类。主要由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生,存在于煤烟、香烟的烟雾中,或熏烤食品如熏鱼、熏鸡、火腿、腊肉、烤牛羊肉、烧烤中。这类化合物的特点是小剂量长期作用能引起局部组织发生癌变,主要为胃癌和肠癌。②香胺类。广泛用于染料、药物、杀虫剂、塑料橡胶的制备中,能引起泌尿系肿瘤,如膀胱癌。③亚硝胺类。有很强的致癌作用,致癌范围广,小量1次作用即可致肿瘤。亚硝酸盐是贮存食物的一种常用的防腐剂,能使食物长期存放并颜色艳丽,午餐肉、香肠、火腿、腊肉、各种罐头及蜜饯食品的加工中,亚硝酸盐被广泛使用。④烷化剂。有机农药。硫芥等属于烷化剂,其生物学作用类似X线。可致肺癌及造血器官肿瘤。⑤霉变食物。大米、小麦、黄豆、花生、玉米等食品易变潮霉变,从而含有大量的霉菌及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其致癌性是三氧化二砷的100倍,易导致肝癌、胃癌。

物理因素:如电离辐射、X线防护不防所致的皮肤癌、白血病等。一度成为放射性工作者的职业病。紫外线也可导致皮肤癌,油漆着色性干皮病病人作用明显。

生物因素:有些病毒有致癌作用,乙肝病毒可致肝硬化、肝癌,单纯疱疹病毒反复感染与宫颈癌有关。

(2)不良生活习惯:

如经常进食霉变、腌制、烟熏、油炸食品及高脂肪、低纤维素,低维生素等饮食与有些肿瘤的发病有关;另外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肝癌;吸烟可引起肺癌、胰腺癌、肾癌、膀胱癌。

(3)内源性促癌因素

包括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

2 肿瘤的预防

肿瘤虽可怕,早在数千年前《黄帝内经》就有“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精辟论述,提出了预防胜于治疗的思想。世界卫生组织(WHO)曾在1981年就指出:“如能采取正确的措施,利用足够的资源,在现有各种癌症中,三分之一是可以预防的。”肿瘤的发生有80%以上是由各种环境因素引发的,且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一般需要十几年或更长的时间。因此,当引发肿瘤的因素被发现和认识之后,避免或减少这些因素的工作,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是可以做到的,而且越早越好。

3 学生饮食习惯的调查

对我校2010届护士1—13班,助产1—2班653位住校生进行饮食习惯的调查,发现喜欢吃烧烤的占70.5%,其中37.1%的学生作为正餐,每周吃1—2次占58.6%,每周吃3—4次的占32.8%,每周吃5—6次的占8.6%;喜欢吃麻辣烫的学生占80%,其中55%的学生作为正餐;经常吃方便面的学生占20%;经常吃火腿肠的学生占19.8%;喜欢喝可乐的学生占33.5%;喜欢吃臭豆腐的占25.1%;经常吃剩饭的占5%;喜欢喝酸奶的占27.3%。此外,学生中还有极少数抽烟、饮酒的现象。

4 讨论

机体内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是严格有序进行的,并受到精细的调控。但某些情况下,细胞摆脱了正常调控而进行异常分裂增殖时,这些细胞克隆逐渐增大就形成了肿瘤。得了肿瘤很可怕,人们面对肿瘤往往感到无能为力,不自觉的陷入“得了肿瘤就是被判处了死刑“的困境。其实肿瘤可防可治,通过净化生活环境,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可激活对健康有利的基因,抑制不利基因的表达,从而达到防治肿瘤的目的。我校住校生饮食习惯调查结果显示,一定比例的学生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为此,通过肿瘤病人的学习,可使学生对肿瘤的概念及引起肿瘤的因素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对饮食有一个重新正确的认识,从而在以后的生活中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即多吃富含维生素A和B族的食物,如蛋、奶、肝及胡萝卜等,减少肺癌的发生;不吃霉变的食物,减少肝癌的发生;应减少动物脂肪和动物蛋白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菠菜、西红柿、红薯、土豆、水果,可减少肠癌的发生;提倡吃天然食品,少吃含大量添加剂的食品;少吃或不吃熏烤、煎炸食物,不吃烧焦食物,不用反复煎炸过的油,因其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虾酱、火腿、腊肠、咸菜含有较多的亚硝胺类致癌物,应尽量少吃;多饮绿菜,绿茶比红茶或乌龙茶保留了更多的茶多酚,其抗氧化力很强,可有效清除氧自由基和脂肪类自由基,可阻断亚硝胺在体内的合成,同时也有抑制亚硝胺致癌的作用;戒烟防癌,香烟中的焦油和放射性元素都能致癌;养成细嚼慢咽的吃饭习惯,多嚼几次,唾液中的有益成分能消除相当部分食物中的致癌成份。

肿瘤的预防不但要让同学们懂得必须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而且还应要求家长、学校和社会对此予以高度重视,给青少年们进行必要的指导,让他们掌握防癌的知识和具体方法,养成有利于健康的良好习惯,并长期坚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作者简介: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 篇7

幼儿园大班的幼儿需要各方面的知识, 这时的家长不再只关心幼儿学多少知识, 而更注重激发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儿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才能真正学会学习。我园一致认为培养5-6岁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应加大力度, 主要从看、听、说、想、读、写、整理等方面入手, 现将总结如下:

首先, 让幼儿学会“看”。

学会“看”即学会观察。良好的观察力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条件, 也能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提高观察力就要像巴甫洛夫所提倡的“观察, 观察, 再观察”那样, 让我们的幼儿知道他要观察什么, 该怎样去观察。如:在《认识梯形》中, 教师通过形象、直观的课件, 让幼儿通过看, 得出结论:像滑梯一样的图形, 我们叫梯形。而在《小蝌蚪找妈妈》的活动中, 从幼儿对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现象特别感兴趣出发, 我们在自然角饲养了小蝌蚪, 幼儿每天都去观察, 看看小蝌蚪每天都有了哪些奇妙的变化, 它是怎么慢慢变成青蛙的?变成青蛙需要多长的时间?这些都需要幼儿去观察和实验。这一活动中, 幼儿从中学会了观察, 学会了思考问题。不仅仅是这样, 我们还带幼儿到外面去接触社会, 踏青等活动, 让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观察, 经过适当的引导后, 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在远足时, 我们带上笔、纸, 让幼儿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画出来, 这样加深了幼儿对观察事物的印象。每次活动后回到幼儿园, 我们请每个幼儿都说说自己观察到的事物, 这时每个幼儿都会争着说自己的感受。如:我们学习《交通乐园》这一主题, 带领幼儿了解船的世界, 从幼儿对船很感兴趣出发, 激发幼儿都能仔细观察各种船的样子, 里面有些什么, 有什么作用。最后达到幼儿都能正确地讲述, 对船的印象也特别深刻。又如:在一节科学活动中, 教师取同样长的两只蜡烛, 将其点燃后分别用两个大小不同的杯子罩住, 请幼儿观察哪只蜡烛先灭。经过观察、思考幼儿提出了蜡烛燃烧需要空气, 当空气用完之后就会自动熄灭。在此基础上, 部分幼儿还总结出燃烧需要空气的道理。小班计算活动《比较大与小》, 通过活动使幼儿会比较大小, 并能对3个以内的物体进行比较。生活中类似的例子还很多, 只要我们去发现我想孩子们敏锐的眼睛和聪明的头脑一定能发挥出其创造性。

其次, 让幼儿学会“听”。

(1) 教幼儿学会听。认真倾听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人与人交往中体现出一个人良好修养的重要标志。幼儿在活动中能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和同伴的发言, 并在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能做到多思、多讲、多说。这样, 既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 让其活而不乱, 而且能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地发展。我们在实践中, 教给听的方法:要求幼儿既要学会倾听老师讲课, 又要学会倾听同学发言。听时, 要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 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讲课中, 在探讨问题时, 先独立想一想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再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 逐步学会记住他人发言的要点, 并能用体态语做积极的信息交流。

(2) 训练倾听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听的习惯, 训练听的能力。例如, 在课堂中, 可以随时请幼儿复述前一位幼儿的回答, 并及时给予肯定。倾听时, 要求幼儿不能打断别人说话, 要等别人把话说完了, 再发表自己的意见或看法, 学会理解别人的意思。幼儿的天性是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又有强烈的表现欲望, 时时刻刻需要成人的关注。为了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 在区角活动中, 我们经常告诉幼儿进区的要求:要轻轻的进区, 自己做自己的工作, 结束时听到音乐, 收拾材料, 然后安静的坐回坐位。这样有好的效果, 但过几天后, 又跟原来一样, 所以, 倾听习惯不好, 教师的工作会更累, 因此, 在平时我们注意时刻提醒幼儿, 说多了, 幼儿记住了, 成了习惯, 就不用老师整天说了。在平时, 我们还请幼儿讲故事, 请班内的其他幼儿安静的倾听, 教师及时的表扬安静倾听的幼儿, 幼儿为了想得到表扬, 都变的安静倾听了, 倾听的习惯慢慢好转。我园要求幼儿听到音乐就知道回坐位, 长期的训练, 使他们已经养成了这个习惯。

(3) 设疑激趣法。在教幼儿认真倾听的过程中, 为了让幼儿在轻松地情景中学, 从而养成好思考等良好习惯。大多数教师用了设疑激趣法, 如:在《认识梯形》的活动中, 我们先引出了两只小兔分积木的故事, 一只小兔把长方形积木和梯形积木放在一起, 而另一只说不能放在一起, 以它们的争吵作为疑问, 激起幼儿帮助小兔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 从而促使幼儿主动地去比较和思考长方形和梯形的不同。

再次, 让幼儿学会“说”和“读”。

(1) 创造机会。在我园的活动中, 我们经常给幼儿创造机会, 让它们大胆的说和读, 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力, 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我们在户外远足时, 幼儿都看到了很多。回来时, 幼儿都有很多的话说, 我们会给幼儿交流的空间, 幼儿跟幼儿交流是互相借鉴和学习的一个好机会, 他们都能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 由小组推荐一个幼儿来讲述, 当这个幼儿讲完后, 教师与其他幼儿一起来重复, 这个幼儿的话, 久而久之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了。而当教师给幼儿讲完故事后, 启发幼儿个别和集体来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这样也可以培养幼儿大胆的说, 并且可以让幼儿来讲这个故事, 从而养成良好的说的学习习惯。在幼儿说的过程中, 教师重要注意纠正幼儿错误的读音和用词, 还要教会他们长句短说, 用示范的方法调控语速, 使幼儿养成正确、有序、说完整话的好习惯。对于那些胆子比较小, 不善于表达的幼儿, 教师想法设法积极引导, 多多给予表扬鼓励, 让幼儿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创造机会, 让幼儿多说多练, 逐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小班看图讲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幼儿通过完整的句子, 较清晰地表达图意, 懂得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儿在大班语言活动《学说动词》, 在玩游戏中让幼儿学习了动词:滚、拍、接、提、背、抬、抱。

(2) 在阅读中体验快乐。教师通过各种形式帮助幼儿理解阅读内容, 搭设一个交流分享的平台, 让幼儿体会到阅读不仅仅是视觉的活动, 也是听觉的、口语的活动, 甚至还是触觉的活动和愉快的游戏, 从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如在阅读《小熊搭积木》中, 通过阅读, 让幼儿知道凡事都要坚持, 有耐心, 才能干成大事, 否则一事无成。

还有, 让幼儿学会“想”。

“想”即独立思考的习惯。现代家庭, 独生子女占了绝大部分, 他们大多依赖性太强, 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幼儿表现得更为突出。要想让他们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 家长和老师还得狠下决心, 努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幼儿园活动教育中必须重视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习惯, 使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摆一摆、讲一讲来获取新知识。比如在《学习二等分》的活动中, 教师事先并未进行二等分的示范演示, 而是先让幼儿进行二等分尝试, 让幼儿在不断的尝试操作中寻找二等分的正确方法。在幼儿的失败, 再失败然后到成功的过程中, 他们不断地探索, 不断地验证, 为自己的成功而骄傲, 为自己的“发现”而欣喜, 自信心得到了增强, 而且幼儿在尝试与他人不同的二等分方法时创新思维习惯得到了很好培养。又如:在歌表演《洗手绢》中, 教师通过启发、引导让幼儿用动作对歌曲创编, 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热爱劳动,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行为习惯。S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篇8

一、从小抓起, 从身边的小事抓起

幼儿在年龄小时, 不管是好还是坏习惯都容易养成, 也易于巩固, 一旦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 若不能及时发现并纠正, 这些不良习惯会逐渐固定成形, 并且还影响到良好习惯的形成。因此在幼儿时期一定要注意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并且要从身边的小事抓起, 不能因为事小, 就不加注意, 往往是积少成多, 小事养成了坏习惯。比如:正在玩玩具的幼儿园小朋友一听到要吃饭了, 就扔下手中的玩具, 跑向饭桌, 这时老师就要针对这种情况, 及时的教育幼儿, 要先把玩具放回原处, 才能去吃饭, 谁第一个放好, 谁就第一个吃上饭, 老师还要给予奖励, 但不能惩罚幼儿, 更不能说放不好玩具, 就不能吃饭之类的话。通过老师的教育, 幼儿会很快的把玩具放好, 高高兴兴的去吃饭去, 久而久之, 孩子们去养成良好的习惯, 每次做完游戏都会把玩具放回原处, 这种习惯还会延伸其它方面, 对生活用具和学习用具也会做到用完放回原处, 方便下次取回。身边的这种小事很多, 在教育过程中要时时注意, 坚持不懈, 才能培养出幼儿良好的习惯。

二、言传身教, 树立榜样以激励幼儿

老师在幼儿的心目中是最伟大的, 幼儿的很多行为都是在模仿老师, 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所以在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时, 老师不但要靠说教, 还要以身作则, 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规范, 注意自身的修养, 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 以大方得体的仪表, 稳重端庄的举止, 亲切和蔼的态度, 文明礼貌的语言, 严谨持重的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时时处处做幼儿的良好榜样, 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 老师也要按照要求做, 做到正面示范和引导教育。同时教师在工作中, 要及时的发现并表扬表现非常好的幼儿, 哪怕是有一个幼儿有了一些比较小的进步, 老师都可以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 激励幼儿继续进步, 这样也给其它幼儿树立起了身边的小榜样, 使幼儿互相学习, 从而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注重环境, 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 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单纯的说教式教育并不能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很难达到教育的目的和结果。所以在幼儿教育中, 要注重环境建设, 通过环境的暗示作用来影响幼儿的行为习惯。一方面是物质环境, 例如针对有些孩子认真洗手的问题, 我们就通过对盥洗室的重新设计, 以提醒幼儿必须认真的洗手, 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具体的做法就是在每个洗手盆的上方贴上二幅图片, 一幅是手上细菌的放大图, 另外一幅是正确洗手的流程图, 每次洗手时幼儿都会看到这二幅图, 知道手上有好多细菌, 必须认真洗手。时间长了, 自然而然的就养成了认真洗手的好习惯。另一方面是心理环境, 良好的心理环境能让幼儿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 有利于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 也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例如在进餐教育中, 通过餐前引导, 帮助幼儿巩固用餐习惯, 对一些有偏食习惯的幼儿, 老师通过一些小故事的形式, 来让幼儿重新认识即将食用的食物, 消除恐惧心理, 从而尝试着接受各种食物。在进餐结束后, 要让幼儿互相检查, 看谁吃的最干净, 并适时教育孩子, 粮食来之不易, 要养成节约每一粒粮食的好习惯。

四、家、园配合, 巩固幼儿的良好习惯

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离不开学校、教师的教育指导, 同时也离不开家庭的熏陶。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可见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情况下, 家庭熏陶的作用就越发的明显。家长对子女的溺爱, 往往使幼儿养成自私自利、骄蛮、无理等不良行为习惯, 但幼儿的生理和心理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 这些不良行为习惯并不是固定成形的。当幼儿在幼儿园接受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后, 如果家长不能和幼儿园的老师保持同步, 幼儿在家很可能就把学校的教育弃之一旁, 依然我行我素, 这样就达不到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目的。所以家庭和幼儿园必须密切配合, 可通过开家长会、家园信箱等形式, 使家、园之间保持密切联系, 在幼儿教育中保持目标一致, 进度一致, 并对幼儿家长进行适当的培训, 以提高家长的育儿知识, 指导家长正确的育儿方法。最终通过家、园的共同努力, 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并逐步巩固这些良好的习惯。

总之,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但良好习惯可将使人终生受益, 所以我们要注重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通过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使幼儿都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成长为对社会有用之才。

摘要:幼儿时期是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阶段培养出幼儿的良好习惯, 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校、老师、家长要共同努力, 密切配合, 从身边的小事抓起, 通过不同的方法, 以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幼儿,良好习惯,培养

参考文献

[1]姚双.“优秀是一种习惯”在教育中的渗透[J].中国教育学刊, 2010年S1期

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 篇9

一、充分利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 从细微处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1.根据幼儿实际情况, 向幼儿提出合理要求, 让幼儿逐步提高, 循循善诱。针对小班幼儿年龄小、好模仿的特点我们通过利用游戏的方法, 让幼儿习惯遵守纪律, 餐前便后洗手, 自己动手吃饭。进餐后, 自己收拾桌子、放碗、洗擦嘴的小毛巾。午睡前后, 让幼儿自己穿脱衣裤、鞋子, 主动收拾玩好的玩具, 整理图书等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中、大班幼儿我们利用轮流当值日生, 帮着擦桌子、端饭、分点心等, 培养幼儿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高尚品德, 强化他们劳动习惯的养成。还利用各种活动, 教给幼儿一定的劳动知识和基本技能。

2.好模仿是孩子的天性, 老师平时的勤劳、肯干、讲卫生, 是孩子的榜样。所以经常出现这种现象:老师刚扫地, 孩子就拿来了簸箕;老师要去洗抹布, 孩子就给你拿肥皂。老师抓住了幼儿平时的这些良好行为, 及时表扬鼓励, 并教给他们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比如教幼儿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老师示范讲解:如何挤牙膏, 如何使用牙刷, 如何放置牙刷, 等等, 幼儿听清楚了, 看明白了, 然后练习, 慢慢地就能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了, 除此之外, 还有洗手、洗脸、穿脱衣服、叠被子、整理床铺等, 我们也通过各种活动, 进行了随机教育。

3.通过晨间谈话及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实现幼儿良好的习惯的培养与不良习惯的纠正。晨谈时, 通过讲述雷锋、列宁等名人助人为乐的故事来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利用课间教育活动, 如教材中的《不爱用手的小河马》、《小兔的妈妈病了》、《小手的秘密》、《我自己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帮你》等内容来教育幼儿什么事都要学会自己动手, 不能懒惰。我们还通过编排童话剧、情景剧、故事等来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

二、以系列活动为载体, 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应渗透于丰富多彩的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中, 通过综合活动的开展, 使其形成好的习惯。如大班通过组织开展“幼小衔接”系列活动, 让幼儿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 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班通过综合活动《友谊》、《小仙女的云》、《给熊奶奶读信》等内容的学习, 帮助幼儿养成乐意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等良好的社会性习惯;小班通过学习儿歌《洗小手》、歌曲《漱口》等活动, 帮助幼儿形成正确刷牙、漱口、洗脸、洗手等基本生活能力, 慢慢的, 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养成了, 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家园配合, 共同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幼儿大部分时间都与家人在一起, 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延伸与深化。培养幼儿常规教育要重视家园配合, 幼儿园的教育如果离开了家庭教育的支持与配合, 就会使我们的工作效果大打折扣。如果老师在幼儿园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习惯, 在家任其自然, 就会产生二大于五的负面效应。因此, 我们利用家长会、家园通短信平台、家长之窗、家长接送等时机, 进行全方位、多途径的联系与沟通, 使家长明白、参与、监督, 使家园教育同步。

四、发挥评价的功能, 全面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明确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 调整和改进工作, 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 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为了提高有效性及巩固培养成果, 我园把教育评价当做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1.先是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 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

2.是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 防止片面性, 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 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培养。

3.是在日常生活与教育活动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通过幼儿间的互评、教师对幼儿的点评、家长的参评等形式的评价活动, 各班还开展了“每日之星”、“每周之星”、“每月之星”的评比活动, 把小朋友的照片、名字展示在园班内的风采展示台。使激励效果更明显。

五、利用环境的育人功能, 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培养良好习惯要“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种行为, 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习惯, 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 你将收获一种命运。”这些话道出了一个道理:良好的习惯是人生的基石。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 同时也是各种习惯的养成阶段, 人离开环境, 就无行为可言。因此, 我们特别注重发挥环境对人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首先体现在各班的主题墙的布置上, 其布置应与培养相联系, 并配以相应的教育内容。如小班是对幼儿进行良好生活习惯培养, 小 (1) 班主题墙的布置就是以“小蚂蚁搬粮食”为主题, 配以儿歌“小蚂蚁, 搬粮食, 嘿哟嘿哟搬不动。忽然有了好主意, 大家一起来帮助。一、二、三, 嘿哟嘿哟搬进洞。”这种形式能使幼儿在无意识中受到教育。其次体现在幼儿园整体环境的布局上, 我园力求建设一个花园式的幼儿园, 给孩子一个美化、香化、绿化、儿童化的教育环境, 利用文字图片等形式来提醒幼儿哪些事是可以做的, 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最后体现在幼儿所处的人文环境上, 教师们很重视自己的言行, 因为在孩子的心中, 教师的地位是最高的, 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用自己良好的习惯为幼儿树立榜样, 力图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文明有序的习惯。时时处处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心理环境, 利用自身的榜样作用, 于无形之中向孩子们展示哪些习惯才是好的。

总之, 幼儿时期, 良好的习惯易于养成, 不良的行为易于纠正, 行为日久形成性格, 性格日久决定前途。

参考文献

[1]幼儿尝试教育活动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

[3]冷静.关注幼儿进餐环节的健康教育[J].当代学前教育, 2010, (01) :17.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篇10

一、幼儿倾听习惯现状

工作中,我注意认真观察,发现幼儿的倾听习惯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性:(1)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听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2)较之小班幼儿,中班幼儿的倾听专注程度有一些提高,但理解能力还比较弱。(3)对相对较长的讲话内容,幼儿还不太能够听清和理解,从而阻碍各自的表达。

二、建立有意倾听常规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其在听方面的特性,我认为在平时教学中要帮助幼儿建立一些有意倾听的常规。

1. 学会安静,培养耐心。

在活动中,如果是吵吵闹闹、你言我语,看似氛围活跃,但效果往往会很不理想。首先让幼儿学会安静,才能够真正听到、听清同伴和老师的讲话,才能为有效的发言和交流做好准备。其次,要引导幼儿倾听他人的发言要有耐心,同伴或老师讲话时,不要随便插嘴,这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这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真正创造出一个有益于专注倾听的环境,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2. 创造机会,听说结合。

培养幼儿倾听习惯要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教师要多为幼儿创造听的机会。如在音乐活动中的听音和模仿节奏游戏等。当然,听和说是相辅相成的,在听后不妨多给予幼儿说的机会,这也是检查幼儿听的效果的一种手段。如讲故事讲到一半,让幼儿说说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每天让幼儿讲讲自己开心或难过的事,说说自己周末有哪些有趣的见闻,等等。这些与幼儿的生活靠得很近,幼儿很感兴趣,因此表达欲望强烈,听起来格外专注。

三、优化培养倾听的方式

1. 教师语言简明,有吸引力。

活动中,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有吸引力,这样才能使幼儿集中注意倾听。比如,语言活动课《动物的本领》中,活动开始部分,教师用简洁、浅显的一句话引出活动主题:“在动物王国里,每一个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本领,非常有趣,今天老师带来了三个动物,你们想知道它们有什么本领吗?”教师的语言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幼儿都想知道动物有什么本领,接下来听得非常认真。

2. 明确倾听任务,主动参与。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会倾听,教师适当地提供给幼儿一些倾听的任务,让他们带着任务去听,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提高听的质量。比如在欣赏故事《三个好伙伴》第一遍时,教师提出问题:“故事里有哪些人物?他们想要干什么?”第二遍教师提出问题:“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这些问题将幼儿带入故事中,幼儿倾听特别专注,更深刻全面地理解了故事的内容。再如我在本班教室内开辟了“我会讲故事”“娃娃讲新闻”专栏,需要幼儿准备好新闻和故事内容,并把自己准备好的内容呈现给全班幼儿。讲故事和新闻的幼儿会在专栏内展示自己的照片和红星,听故事和新闻可以与主讲者进行交流,你问我答,在这个过程中我指导幼儿要做文明的听众。经过一段时间,我欣喜地发现孩子们渐渐地养成了较好的倾听习惯。在任务驱动的引领下,幼儿们的倾听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3. 鼓励幼儿提问,及时引导。

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在班级活动中,每一个幼儿的首要任务便是“听”,听的时候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不做小动作,有意识地识记听的主要内容。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幼儿进行思考,想想听懂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还可以进行一些自己想法的补充。即鼓励幼儿针对听的内容大胆提问。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幼儿倾听的欲望,了解幼儿对哪些地方比较感兴趣,为下面的深入理解倾听内容作准备。

鼓励幼儿提问,刚开始时,可以鼓励幼儿提出一些浅显、简单的问题,如听完故事后,可以提问:“故事发生在哪里?”“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等等,主要是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当幼儿提问变成一种习惯后,教师要引导幼儿关注故事的细节,抓住故事情节的重点进行提问。久而久之,幼儿能够在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逐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4. 搭建展示平台,注重表扬。

幼儿养成了倾听的习惯,会学到更多的东西。这时,老师就要给幼儿搭建一个展示平台,如开展游戏活动、讲故事比赛、我是小记者等,让幼儿尽情展示自己的风采。如拷贝不走样、你做大家猜、比比谁的记性好等游戏,这些都是适合幼儿的易操作而且有趣的游戏,能自然地引发幼儿的有意注意,增强幼儿的倾听效果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幼儿的长处,注重表扬激励,保护每一个幼儿的积极性。

上一篇:物流服务提供企业下一篇:数学新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