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促进小班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2024-07-03

家园共育促进小班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精选11篇)

篇1:家园共育促进小班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家园共育促进小班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未来社会是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文明人,是一个国家进步与发展的标志。良好的卫生习惯作为文明人的素质之一,如何养成尤为重要。中国有句古训:“先入为主”。所以,对幼儿期的孩子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便是重中之重,也是幼儿园课程内容之一,幼儿园和家长们共同从幼儿的卫生和常规习惯入手,更好地开展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

首先,让家长知道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内容是什么。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卫生习惯包括:个人卫生。洗手洗脸的习惯,洗头、洗脚和洗澡的习惯,早晚刷牙和饭后漱口的习惯,剪指甲和保持衣服整洁的习惯等。除个人卫生外,还要养成不随地吐痰、大小便,不乱扔纸屑瓜果皮等。

生活习惯包括:饮食习惯。饮食要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等。遵守时间习惯。要有生活规律,在规定的时间里就餐、睡觉、休息、学习和游戏活动等,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生活自理习惯。根据孩子年龄的特点,让孩子做一些自身的、家庭的力所能及的活,诸如:自己吃饭、擦脸洗脸、穿脱鞋袜、学习系鞋带、穿脱衣服、睡眠习惯。要培养幼儿养成独自上床、按时睡觉起床、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不骚扰他人等。

卫生习惯对孩子的一生将会产生重大影响。因为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都是在平常生活中耳濡目染,自然养成的,所以它的形成并不感到困难。例如,家长平时教育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要趴着或蒙头睡觉、经常洗澡、修剪指甲等卫生习惯。同样的,如果幼儿时期由于家长教育失当而形成了不良卫生习惯,成人后要想加以矫正就非常困难。

其次,家园共同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方法

在幼儿园通过儿歌、主题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了解习惯养成的内容。儿歌以其琅琅上口一直为小班幼儿所接受,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加入与好习惯养成教育相关的内容,让小朋友学会儿歌,同时将所学的儿歌布置在《家长园地》,让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学习,真正做到家园共育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幼儿良好卫生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形成的,它是一个不断养成、不断巩固提高的过程,所以一定要有耐心、持之以恒。干任何事情都贵在坚持,不要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应让幼儿“有章可循,违章必究”。在幼儿园中要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和必要的规则,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幼儿每天回幼儿园必须用毛巾擦手、喝水;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等,这些规则的制定幼儿必须遵守,最后习以为常,形成自觉的行动,严格地要求和幼儿的反复练习促进了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

最后,幼儿园和家长要标准统一,家园合作,形成家园教育环节的一致性。如果在幼儿园老师说“左”、家长又偏偏说“右”,模棱两可,小朋友无所适从,不知该怎么办,结果随心所欲,永远也达不到目的。如在要求幼儿喝水时,老师也应与幼儿同时进行,家长也必须做到,并在与幼儿共同活动中,做出洗手的正确方法,让幼儿模仿。

篇2:家园共育促进小班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摘 要:人的行为习惯是长期逐渐养成的,幼儿期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同时,拥有良好的习惯是幼儿健全人格的基础。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和幼儿园教育等原因,也有自身发展水平较低的原因。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不能只期望幼儿园的教育,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只有家园联手才能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家园联手 幼儿 良好习惯

《幼儿园指导纲要目标》中指出,幼儿要“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可以看出一个好的教育应该是非常重视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的。纵观历史,大凡获得成功的人,他们的良好行为是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形成自然。小时候的鲁迅先生,就养成不迟到的习惯,他小时候曾在自己的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来时时提醒自己,他要求自己抓紧时间,时时刻刻地叮嘱自己凡事都要早做,他这样长时间地坚持下去,就形成了习惯。这位以“小跑走完一生”的作家,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业绩,成为世界有史以来十大文豪之一。可见,良好的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它足以成为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从人的一生来看,幼儿期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时的幼儿心智尚未发展成熟,加上其好模仿、可塑性强的特点,因此,这时期的良好习惯很容易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使他们有好的生活节奏,这对幼儿一生的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所说:“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同时,良好的习惯养成是幼儿健全人格的基础。幼儿期培养良好的习惯有助于幼儿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从而培养其形成健全的人格。而拥有健全的人格特征正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重要要求。

(一)道德习惯

道德习惯是指在道德意识支配下出现的较为稳定、持久的道德行为,它是确定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的基础。道德习惯具体包括以下内容:文明礼貌,关心他人、关心集体,遵守纪律的习惯,诚实守信,爱护公共财物,不欺弱凌小的习惯等。

(二)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多次重复和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内心需要的行为方式,它包括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习惯等。

(三)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是幼儿每天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有关饮食、起居、卫生、消费等习惯,如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积极锻炼身体,不随地乱丢瓜皮果壳,不随地吐痰,饭前便后洗手等。

(四)劳动习惯

劳动习惯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劳动,并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的行为习惯,如做好班级值日工作,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等。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和幼儿园教育等原因,也有自身发展水平的原因。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不能只期望幼儿园的教育,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

二、家园合作,共促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一)幼儿园在家园合作中的作用。

幼儿园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和重视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幼儿园不能单独搞良好习惯培养的活动。幼儿园只有与家长合作才能使这一活动得到最大最优的效果。那么幼儿园在与家长合作促进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

1.宣传。幼儿园在实施计划和活动时,一定要向家长宣传其活动的理念和目标,使家长对其计划有一定的了解。这种宣传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比如活动板报、宣传册、家长会等等。如果幼儿园不向家长宣传,家长就不可能清楚幼儿园的计划安排,那么幼儿园实施的任何活动都只能是纸上谈兵,起不到任何果。

2.沟通。沟通是真正架起家园合作的桥梁,如果说宣传是迈向合作的第一步的话,那么沟通就是向合作的延伸。如果幼儿园只是停留在宣传的层面,那么是失败的。一个良好发展的幼儿园,一定是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的幼儿园。同时,沟通能进一步走进家长的心理,进一步听取家长的主张,进一步反馈家长的建议。幼儿园在家园合作中一定不要吝惜自己的言辞,一定要主动与家长沟通和交流。

3.指导。幼儿园的指导作用是实施家园合作的最直接的方式。有些家长在观念上存在误区,比如过分娇惯孩子、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幼儿园等,对这些家长,幼儿园要在理论和思想上对其点拨和指导;而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常常存在困惑,不知道合理的培养孩子的方法,这时幼儿园就要结合幼儿的特点,在实践方面帮助家长共同培养幼儿。

4.组织。幼儿园应该多组织活动,增加与家长见面交流的机会。家长参加的幼儿园的活动是家园合作最面对面的方式。幼儿园组织的活动可以有多种类型,比如幼儿汇报表演、公开课、亲子活动,还可以以最直接的家长见面会的形式。

(二)老师在家园合作中起重要作用。

《纲要》中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纲要》中还指出,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幼儿期的孩子学习具有模仿性强和易受暗示的特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他们,教师怎么说、怎么做,他们都学的惟妙惟肖。例如:在与幼儿共同活动中,我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带幼儿散步、游戏时,帮他们擦鼻子的纸一定要放进垃圾箱,孩子们吃的水果皮、糖纸,我会引导他们放进垃圾箱。并让幼儿知道不应该乱丢垃圾,因为它会把环境弄脏的。让孩子知道怎样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懂得保护环境是好处,初步形成幼儿正确的环保意识观念。

(三)家长在家园合作中的作用。

陈鹤琴认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说:“如果父母的知识习惯好,儿童早已受到好的家庭教育,再加上学校教育,自然就相得益彰。父母的知识习惯不好,那么儿童在未进学校之前,无形中早已养成不良的习惯,学校教育就算很好,也收效甚微了。”可见,在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方面,家长只有与幼儿园合作才能产生1+1>2的现象。孩子在家中是最放松的状态,在这种没有约束的状态下,各种不良习惯很容易形成。那么如何在家庭中很好的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就是家长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了。

(1)关注和了解幼儿园的活动。许多家长只关注孩子在幼儿园生活的怎么样、表现的怎么样,对幼儿园其他的事情则一概不关心。其实,一个真正负责任的家长,会持续关注和了解幼儿园的计划与各种活动目标、内容安排等。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幼儿园的活动计划贯彻进家庭中,才不会使孩子在幼儿园学的好习惯在家中被抵消了。

(2)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教育孩子不只是幼儿园的责任,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其中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家长要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相一致。在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方面,幼儿园已经把好了幼儿在园那道关。那么,要与幼儿园教育活动一致,家长就应该把好幼儿在家的这道关。让幼儿在园和在家都能严格要求自己,按良好的习惯去做事。

①弥补幼儿在园表现的不足。在养成良好习惯方面,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可能有欠妥的地方。那么家长在及时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后,就应该结合生活中的小事,耐心地教育孩子,从细微处培养孩子,从而使孩子向着良好的习惯发展。②按幼儿园的标准要求孩子。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在家和在园的要求是一致的,任何霸道无理的行为都是被禁止的,任何有害的习惯都是不允许的,任何不尊重不礼貌的行为都是不被接受的。家长只有对孩子的行为严格要求,才能真正培养一个健康、向上、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具有良好习惯的孩子。

③利用家庭特有的资源。既然家庭中的状态是最自然的,那么幼儿的各种习惯表现也是最本质、最发自内心的想法。所以,父母就要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孩子的各种习惯的表现,对孩子暴露的恶习要严格要求,坚决将其扼杀在摇篮中。父母也可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小事来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总之,家长只要细心和耐心,就会发掘家庭中有许多可利用的教育资源。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应把好习惯融于孩子的一日生活之中,为孩子们创设轻松、愉快地环境,在尊重幼儿的好玩、好奇、好赞扬的特点基础上,让幼儿在和谐的家园合作氛围中进行练习和实践,养成良好习惯,让他们在你我共同的合作中更加茁壮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叶圣陶教育文集.开封:河南出版社,1990 [2]陈卫东.良好习惯是健全人格的巩固基础——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论习惯[J].少年儿童研究,2002(02)

篇3:家园共育促进小班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让孩子成为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 是教师和家长的共同愿望也是共同责任。幼儿从说礼貌话开始, 到学做文明人、做文明事, 既需要得到家长和教师的培养指教, 也需要教师和家长良好的文明行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 幼儿从入园开始, 幼儿园就应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将幼儿在园期间要形成的文明礼貌习惯告知家长, 与家长达成共识, 教师与家长共同培养幼儿, 从见面的“您好”、得到帮助的“谢谢”、妨碍了别人的“对不起”、与人告别的“再见”开始, 到学习礼貌待客, 进入他人房间要敲门、文明接听电话、尊敬长辈, 逐步养成不乱翻别人的东西、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等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教师与家长更应该以身示范, 做幼儿的榜样。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一个人拥有聪明才智和健康体魄的重要因素, 所以家长与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第一要养成幼儿一日三餐、定时定量的科学饮食习惯。家长一定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 为幼儿的健康着想, 基本保证幼儿按时进餐和进餐时间, 让幼儿有一定的时间做到细嚼慢咽, 但不可任由幼儿吃到什么时候都可以。第二是培养幼儿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习惯。父母、教师都要以身作则, 不但不挑食、不偏食, 而且还能在言谈举止中不表现出对某种食物的厌恶感。教师还可以通过表扬不挑食、不偏食的幼儿来鼓励其他幼儿。家长则可以运用更多的烹调方法来调动幼儿的食欲。第三, 要养成少吃零食的习惯。爱吃零食使人的胃部总是处于工作状态, 会给胃增加更大的工作量。同时幼儿每天活动较多, 经常吃零食, 卫生很难保证。第四, 教给幼儿饮食卫生常识, 拒绝不合格食品。父母带幼儿购买食品时, 要教育幼儿认清出厂日期和保质期;拒绝购买路边小摊小贩不卫生的食品和变质食物;外出吃饭一定要到讲卫生的饭店。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要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不仅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指导和训练, 也需要家长在生活中有意无意地培养。比如外出旅游、散步、逛超市等, 都是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好机会。第二, 培养幼儿质疑发问的好习惯。大部分幼儿的天性都好奇、愿意问: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有时让大人也难以回答。这时无论教师还是家长千万不能训斥孩子, 更不能随意搪塞, 要把握好时机, 引导幼儿探索未知。第三, 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幼儿在“咿呀”学语时, 家长就应该把带有色彩鲜艳图画的幼儿读物读给幼儿听, 幼儿稍大时则可以根据图画说出意思。在幼儿园更要在教师的引领下每日与书相伴, 让幼儿觉得书中的意趣无穷。第四, 养成背诵的好习惯。“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何况熟记在心呢?教师、家长应指导幼儿把好句、好段、好篇背诵下来, 一是让幼儿积累更多的知识, 再就是增强幼儿的记忆能力。

四培养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目前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 从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习惯。许多本该自己去做的事情, 被家长毫不犹豫地取代了。使得绝大多数孩子上了小学还不会自己收拾书包, 更不用说收拾房间、清扫教室、服务他人了。一个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自理的孩子, 试想又怎能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未来社会?因为不具备生存能力, 终究将会被社会淘汰。所以, 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培养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家长在幼儿的不同年龄阶段, 要教会孩子使用勺子、筷子, 自己洗手、洗脸、穿衣服、系鞋带。到了幼儿园教师要进一步指导幼儿学习整理书包、打扫房间、收拾餐具等自我服务性劳动, 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进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进步的动力。

五培养幼儿与人共享的习惯

要培养幼儿乐于交往、善于合作的性格, 家长和教师要从培养幼儿与人共享的习惯做起。比如:幼儿喜欢吃的菜肴, 家长要告诉幼儿与家人共享;幼儿喜欢吃的食品和水果要先送给长辈, 与长辈共享;自己喜欢的玩具, 家里来客人了, 要与小客人共享等等。幼儿来到幼儿园, 教师要教育幼儿学习用品可以借给小朋友使用;自己的玩具可以与小朋友一起玩。这种与人共享的习惯, 会让幼儿在以后的生活中逐步学会与人交往、合作, 形成健康和谐的性格。

六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习惯

在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时, 要让幼儿懂得人的生命是宝贵的, 保护自己是对家庭、对幼儿园、对老师、对社会的负责。教师要经常对幼儿进行安全常识教育, 教育幼儿上下楼梯要有序行走;与小朋友游戏时不推搡、不拥挤;不带尖锐的刀、剪等物品入园;不随便跟陌生人走;万一走失, 知道怎么办等等。家长对幼儿的自我保护教育更是方方面面的, 如吃饭时, 防止烫伤;亲近小宠物, 防止被咬伤;远离电源;出去游玩不要随便离开家长等等, 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习惯, 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篇4:家园共育促进小班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1.创设有趣的图书角吸引幼儿。在班里我设置有趣的图书角,在长长的凳子上准备了不同形状的彩色垫子,让孩子们喜欢拿着书去坐坐。在孩子们阅读时,放上合适的音乐来衬托温馨的气氛。这样使幼儿对图书角的兴趣更浓了。

2.开展评比活动,肯定幼儿的学习成果。每个幼儿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励,我就运用幼儿的这一心理,开展“阅读之星”评比活动。每周评出“阅读之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如:小红花、小卡片或各种动物图片等,激发幼儿阅读的积极性。

3.设置悬念引起幼儿的阅读兴趣。在阅读前我经常用语言创设一种好像是不合常规的情景,引起幼儿阅读的欲望,如:在故事《小汽车》中我问幼儿:你见过什么样的小汽车?幼儿说有红的、黑的、面包型的、甲壳虫型的等等。那你们见过萝卜汽车、靴子汽车吗?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一下子上来了,迫不及待的打开书看了起来。

二、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幼儿阅读的机会和内容。把握时机,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促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不仅采取相对集中的阅览形式,让小朋友集中阅览,教师可在集中阅览中,全面观察多数幼儿的活动情况,予以集中指导。“有这样一个小朋友,他端着饭碗在院子里吃饭……”这是一个我们以集中阅读的形式进行的故事阅读——《大公鸡和漏嘴巴》。孩子们首先通过观察图片,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猜猜故事的内容,紧跟着在随老师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熟悉了故事的内容。之后绘声绘色的边复述边表演故事让幼儿兴奋不已,抓住这个契机,我及时引导幼儿理解了故事的寓意,对幼儿进行了爱惜粮食的教育。还采取比较分散、较随意的阅览形式,幼儿选择阅读资料后,可三三两两地、自由地、分散地到小型活动区或个人活动区进行活动。教师可在休闲式的阅览活动中,观察个别幼儿的活动情况,予以个别指导。我们还以游戏方式、玩具性质等引导幼儿自由地去阅读书籍,并适当地进行复述故事。在阅读过程中,我们根据实际阅读情况,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背景,展开丰富的想象,推测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等手段来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提供有趣的阅读材料,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1.有的放矢地提供阅读材料。在早期阅读活动中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有的放矢地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材料,在为幼儿提供阅读材料时应注意三点:(1)图画色彩鲜明、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2)与幼儿生活有关,图画内容简单具体有趣,能让幼儿有兴趣看下去,并让幼儿有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机会。(3)文字正确优美、朗朗上口,句型短而重复。并摆放在幼儿容易拿到的地方,让幼儿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探索。

2.教给幼儿有效的阅读方法。在班级里我经常发现幼儿在看一本书,一页书只看一眼就翻过去,一本二十几页的书,只用半分钟就翻完了,马上又拿另一本,并以同样的速度看完了第二本书,然后又去换第三本书。于是我走过去,拿起他刚刚翻完的两本书,请他给我讲讲书中的故事,结果他什么也讲不出来。我想有了丰富的阅读材料还要教给孩子有效的阅读方法才行。首先应让幼儿观察图书的结构,知道每一本图书都有封面、封底,为了便于幼儿理解,可让幼儿把封面比作前门,把封底比作后门,中间就像是一间小房子。看书时,先把前门打开,然后走进小房子里去看故事,看完了把后门关上,有了这样生动形象的看书方法,幼儿就不会出现乱翻的现象了。

3.丰富感性经验掌握阅读技巧。由于幼儿期正是处于具体形象思维这一阶段,他必须有一定的直接的感性经验,才有可能更好地理解书上的相关知识。幼儿“阅读”图书,实际主要是观看图书中的“图画”。在阅读中教师应该指导幼儿怎么看图画,以培养他们对图书画面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使他们懂得既可以从画面中,也可以从文字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使其掌握阅读的技巧。

四、培养幼儿爱书、珍惜书的情感

良好的习惯是进行早期阅读的有效保证。教师应在幼儿的阅读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如:坐姿端正,一页一页地翻书;不折书、不撕书、不用脏手触摸书;看完书主动放回原处;专心读书,保持安静,善于倾听。教师还要带领幼儿经常检查图书,发现破损的应及时指导幼儿修补图书,逐步培养起幼儿爱书、珍惜书的情感。

五、家园密切配合,共同指导幼儿阅读

为了保持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更高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建议家长要做到:

第一:家长要以身作则,自己也应该有阅读习惯。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你在家营造一种阅读的氛围,孩子也会被你感染的。

第二:要替孩子创造一个很好的阅读条件,例如孩子有自己的书房、书桌、书架、家庭要预备一个好的阅读环境。

第三:家长要为孩子买一些符合其年龄的书籍,但并非一定要买许多的书。比较好的做法是利用节假日等休息时间,多带孩子去商店转转,告诉他们书的种类很多,读书可以使人变得更聪明,从而激发孩子求知的欲望,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选书,还可以鼓励孩子和其他朋友交换书来看。

篇5:家园共育促进小班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小一班

张平

未来社会是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文明人,是一个国家进步与发展的标志。良好的卫生习惯作为文明人的素质之一,如何养成尤为重要。幼儿时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对于人的一生是致关重要的。具有良好交际行为特征的孩子,其德商与情商都很高。中国有句古训:“先入为主”。所以,对幼儿期的孩子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便是重中之重,是幼儿园课程内容之一,通过上学期在大班进行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在幼儿期对幼儿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为了在以后能更好地开展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我们小班本学期将从幼儿的卫生和常规习惯入手。具体实施办法:

一、幼儿行为习惯的分析:

良好的卫生习惯必须从幼儿期开始培养,其原因有:

第一,幼儿最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幼儿时期,对周围环境十分敏感,愿意听从成人的教导,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极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和影响,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行成一些定型的概念并逐渐养成行为习惯。但幼儿知识贫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学好学坏都在无意识之中。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所以家长要特别注意对幼儿加强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尽力避免不良卫生行为对幼儿的影响。

第二,幼儿正处于生长 发育的旺盛时期,但也是十分娇嫩时期,如不养成良好讲卫生、爱清洁、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就会给身体发育带来危害,影响身体健康发育。

第三,对孩子的一生将会产生重大影响。因为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都是在平常生活中耳濡目染,自然养成的,所以它的形成并不感到困难。比如,家长平时教育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要趴着或蒙头睡觉、经常洗澡、修剪指甲等卫生习惯。同样的,如果幼儿时期由于家长教育失当而形成了不良卫生习惯,成人后要想加以矫正就非常困难。

二、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内容

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卫生习惯包括:个人卫生。洗手洗脸的习惯,洗头、洗脚和洗澡的习惯,早晚刷牙和饭后漱口的习惯,剪指甲和保持衣服整洁的习惯等。除个人卫生外,还要养成不随地吐痰、大小便,不乱扔纸屑瓜果皮等。

生活习惯包括:饮食习惯。饮食要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等。遵守时间习惯。要有生活规律,在规定的时间里就餐、睡觉、休息、学习和游戏活动等,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生活自理习惯。根据孩子年龄的特点,让孩子做一些自身的、家庭的力所能及的活,诸如:自己吃饭、擦脸洗脸、穿脱鞋袜、学习系鞋带、穿脱衣服、睡眠习惯。要培养幼儿养成独自上床、按时睡觉起床、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不骚扰他人等。

三、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方法

第一、通过儿歌、主题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了解习惯养成的内容。

儿歌以其琅琅上口一直为小班幼儿所接受,因此,本学期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加入与好习惯养成教育相关的内容,让小朋友学会儿歌,同时将所学的儿歌布置在《家长园地》,让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学习,真正做到家园共育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第二、守规则常坚持。

幼儿良好卫生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形成的,它是一个不断养成、不断巩固提高的过程,所以一定要有耐心、持之以恒。干任何事情都贵在坚持,不要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应让幼儿“有章可循,违章必究”。在幼儿园中要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和必要的规则,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幼儿每天回幼儿园必须用毛巾擦手、喝水;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等,这些规则的制定幼儿必须遵守,最后习以为常,形成自觉的行动,严格地要求和幼儿的反复练习促进了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第三、标准统一,家园合作,共同监督

活动中需要统一的规则,教师和全体幼儿要牢记于心,这样良好卫生习惯才能很好地培养起来。如果在幼儿园老师说“左”、家长又偏偏说“右”,模棱两可,小朋友无所适从,不知该怎么办,结果随心所欲,永远也达不到目的。如在要求幼儿喝水时,老师也应与幼儿同时进行,家长也必须做到,并在与幼儿共同活动中,做出洗手的正确方法,让幼儿模仿。第四、培养集体促个别

良好的班风可以约束个别幼儿不良的行为。因此,要善于发挥集体的力量来转变个别幼儿的不良行为。如:有些幼儿不喜欢剪指甲,老师可通过情境故事讲述形式教育幼儿要勤剪指甲,因为指甲长了很容易藏着细菌。在集体的合作和带动下,个别的幼儿就改变了原先的不良习惯。

第五、发挥榜样的作用

幼儿的模仿力极强,他们模仿的主要对象是教师,教师在幼儿的眼中是最伟大、最有权威的偶像,言行举止具有很大的感染力。为此,作为老师我们首先检点自己的行为,真正成为孩子的表率。幼儿在教师良好行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自然也形成了好的习惯。另外,故事、诗歌、歌曲、影视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也有很强的榜样力和感染力,幼儿也很喜欢模仿。因此,教师注重引导幼儿接触好的艺术作品,通过这些最直接、最具体、最形象的影响来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第六、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形成家园教育环节的一致性

积极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定期召开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经验交流活动.教师经常通过各种方法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生活常规及卫生习惯的要求和教育方法,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要求家长密切配合,积极支持,取得教育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各方面的良好常规及卫生习惯。

篇6:家园共育促进小班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陈静

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如果光靠幼儿园的培养,不充分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不会得到充分的提高。为此,为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家园共育,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促使家园同步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以园为指导,帮助家长明确重要性。

首先,理念先行,指导家长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从哪里开始?重点在什么地方?这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先将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向家长说明。利用开学第一周的家长会、家长园地、联系手册等,首先让家长明确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着名意大利教育家蒙台索利指出,对小班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将促进孩子的大小肌肉群的发展,和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如吃饭,幼儿不仅学会手喂饭的动作技能,还发展了孩子的手指肌肉的灵活性及手眼协调性。

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信、社会责任感。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要学会独立用勺吃饭、拿杯子喝水、会洗手、会穿脱简单的衣裤等,在孩子学习自理过程中,让他们试着自理,并给予适当的鼓励,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就培养了敢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去争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独立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

其次,指导家长用游戏化的口吻,激发幼儿自理的兴趣。

运用拟人化的语言和游戏的口吻提出要求,幼儿乐于接受而且印象深刻。例如:洗手时教幼儿一边洗一边念儿歌:“搓搓搓,搓手心,搓手背,换只手再搓搓,关好水龙头,轻轻甩三下,擦干手指头”。这样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根据儿歌引导的步骤完成了洗手的任务同时也培养了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指导家长运用简短易懂的儿歌,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养成。小班孩子思维的特点还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他们的模仿性强。很喜欢学舌,儿歌内容具体、直观、形象,琅琅上口,易读易懂。另一方面儿歌内容直接有指导学习的作用。例如:《叠衣歌》关关门,关关门,抱抱臂,抱抱臂,弯弯腰,弯弯腰,我的衣服叠好了。通过这些琅琅上口的《穿衣歌》、《脱衣歌》儿歌,幼儿会有兴趣地边说儿歌边穿脱,逐步学会了穿脱衣服。

指导家长创设情境,增强幼儿自理技能的训练。在家庭中,可以让孩子当老师,教爸爸妈妈洗手,巩固所学的技能。家长还可以利用早晚睡觉、起床的时间,用激励的话语和竞赛的形式,调动幼儿主动练习穿脱衣服的积极性。通过和爸爸妈妈比赛,让孩子知道只有天天自己穿衣、整理玩具等,比赛才能获胜。刚开始,家长可以放慢速度,让孩子有成功感,然后逐步提高穿衣要求。

二、家园齐力,行动统一,目标一致。

首先,家园共育有计划的递进性的进行培养,小班幼儿主要以自我服务为中心,自理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学会进餐、穿脱衣服、洗手、入厕等,以这些为主要内容贯穿一日生活,渗透于教育教学。

其次,有针对性的及时跟踪和记录。在有计划的递进性的目标培养下,很多幼儿已有明显的进步,但仍有个别幼儿进步不明显,我们设计一张表格进行家园的及时追踪记录,以这种方式促进其进步。

第三,家园共育贵在坚持,重在鼓励。幼儿的自理技能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我们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平时对孩子应耐心细致,还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篇7:对小班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爱心加耐心,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于刚进入幼儿园的小班幼儿来说,出现哭、闹、喊、跑、不肯吃饭、不肯上课的情况司空见惯。为了改变这种现象,老师每天都应该微笑接待每一个孩子,即使孩子们对我们拳打脚跌,我们也毫无半句怨言。为了让孩子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教师可以运用有趣的有关生活常规的故事、儿歌等,如开学第一周,我给孩子们讲述了《宝贝的一天》、《幼儿园也是我们的家》等故事图片和儿歌,让孩子了解幼儿园,喜欢幼儿园,学着故事、儿歌中的主人公的样子做。

经过一个学期,我们的孩子自理能力大大地提高,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们学会了自己安静的吃饭、吃点心,学会了排队喝水,学会了自己穿脱衣服、裤子、鞋子,学会了安静的睡觉。而且,每次午睡,孩子脱下鞋子都会整齐地放在鞋架上,起床后,孩子们穿好衣服、鞋子后会安静地坐在床上,耐心的等待,等全部的孩子都穿好后,一起排队出去。

二、细心引导,让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的关键,所以我们在平时很注意这个方面的培养。孩子刚入园,从一个集千般宠爱于一身的小王子、小公主走向另一个一切行动听指挥的集体环境,他们的年龄、以前的生活习惯制约着他们。利用晨间谈话、各种活动等机会,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篇8:小班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

一、利用多种形式培养习惯

小班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念儿歌、做动作是他们特别喜欢的,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利用儿歌来培养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将日常生活中经常做的事,如吃饭、洗脸、刷牙、梳头等,编成儿歌。使幼儿通过娱乐的形式学会本领。比如我班的《吃饭歌》“小调羹手中拿,一口饭一口菜,吃饭时不喧哗,垃圾放进小盘里,自己的饭菜都吃光,桌面地面都干净。”幼儿边说儿歌边做动作,玩得很是带劲。每次吃午饭前再一起说一说,玩一玩。吃饭时再比一比谁说到做到,这样幼儿在说一说、做一做、比一比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吃饭的要领。通过儿歌的方式培养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幼儿乐学、易学、易记,增加兴趣,效果显著。

幼儿故事以其口语化的语言,优美的景色,典型的人物形象塑造,生动的情节,深深吸引着幼儿,幼儿从故事中可以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并受到感染和教育,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比如,我发现刚入园时小班部分幼儿挑食、偏食、边吃边玩,有少部分幼儿甚至连吃饭用具都不会拿,面对饭菜束手无策,只会坐等,更不用提自己独立进餐了。每次孩子们吃完饭,桌上、地上就一团糟。针对这一情况我就开展了讲故事活动,我给他们讲了《大公鸡和漏嘴巴》,通过故事,幼儿知道了吃饭时如果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就会造成桌面、地面、身上不干净。每次吃午饭时在我的提醒下,绝大部分的幼儿能够对照大公鸡要求自己,认真吃饭,爱惜粮食。借助故事对幼儿进行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比空洞的说教更易于让幼儿理解和接受,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引导幼儿学会自我服务

培养孩子的生活卫生习惯,还需要从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入手,引导幼儿把生活卫生习惯的要求逐渐主动自觉地落实到行动上,学会自我服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的指导要点中明确提出“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我在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有效的尝试。

(1)采用多种形式。采用游戏、儿歌、故事等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如穿脱衣服和鞋袜、洗手洗脸、擦鼻涕、擦屁股等的正确方法。

(2)提供生活自理的条件。例如,我班在活动区角提供一些纸箱、盒子,柜子供幼儿收拾和存放自己的玩具、图书或生活用品等,并提醒家长为幼儿准备的衣服、鞋子等简单实用,便于幼儿自己穿脱。

(3)提供宽松的心理环境。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我班有一个小朋友生性胆小、平时也不爱说话,动手能力较弱。秋天天气渐凉,衣服渐多,中午午睡时他坐在那儿不动,似乎等我去帮他脱衣服,我悄悄地走到他身边,轻轻地摸着他的头,微笑着鼓励他:“自己试着脱衣服,老师相信你是能行的。”他真的慢慢地脱起来,在自己的努力下终于完成了,他对我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这既培养了他的自我服务能力,也逐渐培养了他的自信心,利于该幼儿形成良好的情感和个性心理品质,又有什么不好呢!

三、家园合作共育幼儿习惯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重要的责任。”的确,家庭是幼儿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幼儿的很多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我们常常遇到这样几种典型的情况:1很多幼儿在幼儿园里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但是一回到家里就完全变成了另一副模样。2父母本身就没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3有的父母在培养幼儿习惯时,时而执行时而不执行。要改变这些状况,就需要重视家长工作,就需要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的密切联系,只有让孩子做到了在家与在园一个样,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真正的意义。

针对以上几种典型情况,在家长工作上,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1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园地、家园热线等途径积极向家长宣传养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引导家长正确教育幼儿并请家长在家中做好幼儿的榜样。2在家园联系园地中提出近期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目标、要求及提出请家长配合的内容。这样便于家长了解幼儿园的要求,在家庭中保持一致,做到家园同步。3根据家长反映幼儿在家出现的生活卫生习惯问题,及时进行集体或个别教育。通过以上几条途径,我班教师与家庭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实现了家园同步同态,使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得以巩固、强化。

总之,小班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教师有长久的耐性、坚实的态度、和蔼的言语,还要有一颗爱幼儿、包容幼儿的心。它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相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一定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摘要:好的习惯要从小养成,好的习惯成就事业。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养成应该注重以下方面:确定阶段性培养目标;利用多种形式培养习惯;引导幼儿学会自我服务;重视家长工作。

篇9:家园共育促进小班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行为习惯;家园共育;幼儿发展;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155-01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因此家长和教师们都十分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但却忽视对孩子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从人的一生来看,幼儿阶段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的身心健康和事业发展影响深远。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这种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因此,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使他们有好的生活节奏,这对幼儿一生的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我教学的几点浅。

一、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内涵

1、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界定

习惯,就是在某种时间,某个地方,某种条件下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定型的动作和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和倾向。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在一定的情景下自然而然的“自动化”地表现出来。

人类的行为十分之八九是习惯,每个人都有自己多方面的习惯,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习惯、交往习惯等等,而这种习惯有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之分,习惯养得好,终身受益,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累。良好习惯是一个人心理素质良好的重要表现,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基础。

2、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规律

根据有关调查说明,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一是趋早性。即人的良好习惯萌发于幼儿期,宜从小培养。二是渐进性。幼儿习惯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内容由少到多,要求由低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三是反复性。幼儿在习惯形成过程中会出现反复,他们的行为起伏变化,表现不稳定。而且,幼儿期善于模仿,容易接受外界影响和成人教导,他们正处于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的关键期。“少小若无性,习惯成自然”,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3、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表现

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如作息定时、独立进餐、安静就寝,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讲卫生、爱整洁等,可以保护幼儿娇嫩的器官,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

良好的品德习惯,如文明礼貌、友爱同伴、诚实勇敢、爱集体、守纪律等,可以发展幼儿活泼的性格,适应集体生活,有利于亲社会行为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培养。

良好的认知学习习惯,如观察敏锐、注意集中、勤思考、爱提问、坐姿和写姿正确,爱护玩具和图书等,可以发展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启迪思维与想象,提高学习效率。

二、家庭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基本要素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任意进行的,而是需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家庭教育在儿童早期发展中影响极大,孩子从出生到进入社会,约有60%的时间是家庭中度过的。家庭教育是幼儿的第一课程,对儿童的思想品质、文化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有着全面影响,家长们应当在家庭教育引导孩子发挥好这些优势,这样既能促进幼儿早期的成长发展。否则,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就会受到阻碍。 虽然大多家长都熟悉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问题,但在具体的日常生活中家长却往往会忽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应当加强家庭环境和幼儿园的协同配合,共同引导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2、主动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幼儿最直接的榜样则来自于成人,尤其是家长。蒙台梭利说:“在幼儿的周围,成人尽量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幼儿说话。”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父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习惯。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幼儿的眼睛,必须以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幼儿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三、幼儿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策略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时期是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是人生的启蒙阶段,幼儿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大,自我控制能力差,既能养成良好习惯,又容易沾染不良习惯,如不抓紧这个关键时期的习惯培养,便会错失良机,养成不良习惯,而且积习难改,习惯成自然。幼儿时期是人生智力开发的特殊阶段,在这阶段时间里,脑细胞中的所有染色体都在健康发育,是人生的一个最敏感期,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品德和性格,都是这时期培养的。抓好常规培养工作,不但使幼儿从小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更可有效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对幼儿一生的成长,都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

篇10: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叶城幼儿园 王燕萍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此话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正如陶行知所说的“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的确,良好的习惯是孩子进步的阶梯,而不良的习惯一旦形成,等长大了,再想纠正已十分不易。俗话说:“三岁看大,八岁看老。”正是这个道理。孩子早期获得的经验,将在一生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因此,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点。

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注意力的不稳定性以及好模仿的心理特点,针对幼儿目前的需要,对幼儿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是小班学期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结合自己工作以来的幼教经历,联系自己教学实际,针对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初浅谈谈自己体会和见解。

一、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是指什么,包括哪些方面?

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指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其中包括生活行为习惯,卫生行为习惯,礼貌行为习惯,爱学习、爱劳动的好习惯,礼貌交往、文明举止等等。

二、在一日活动中,小班幼儿呈现的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始终呈现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按其呈现的形式归纳为:生活活动行为,运动活动行为,学习活动行为和游戏活动行为。

生活活动暂不作交流。运动活动:

1、不独占、争抢活动器械,学习轮流使用器械和与同伴一起玩。

2、行动时能听从指挥,集合时能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分散活动时能认真活动,不在场地内任意追逐。

3、爱护体育器具,轻拿轻放,玩后会放回原处。

学习活动:

2007学第二学期专题讲座

1、能正确的搬椅子,不推挤,椅子轻轻放。

2、能保持正确的坐姿(以感觉自然舒服为宜)。

3、安静的倾听,说话先举手,发言时站姿自然大方。

4、活动时不乱动桌上放置的学具。游戏活动:

1、能与小朋友一起友好地玩,不大声喊叫。

2、知道玩具是大家的,不争抢和独占玩具,学习轮流着玩,会互相谦让。游戏中能运用“请”“谢谢”“不用谢”“请你给我玩好吗?”等礼貌用语,与同伴商量着玩。

3、爱护玩具,不把玩具放在嘴里,轻拿轻放玩具,能自觉拣起地上的玩具,不擅自将喜欢的玩具带回家。

4、游戏时,愿意听信号做相应的事情。

5、自由活动中会和同伴友好地玩,不推人、打人,不在场地上乱跑。

6、自由活动时能注意保持衣服的整洁,不故意在地上爬滚,不玩脏物。

7、不摘花草树叶,爱惜公物,不随地涂痰,乱扔纸屑、脏物,注意环境整洁。

三、从实际案例中分析与思考

实录一:在玩大型玩具的时候,孩子们总喜欢停留在上面的小亭子里面不肯下来,于是出现了推挤的现象。

实录二:在一次户外游戏活动中,旗旗站在那大声的哭了起来,我连忙跑过去,问怎么了,旗旗边哭边指着祯祯手说:“这个红色的圈是我的,她抢我的圈。”

实录三:乐乐是个控制能力和约束力比较弱的孩子,在一次户外活动结束时,我请小朋友把器具整理好,然后排队。当我带着孩子们排好队准备回活动室时,发现乐乐还在原地玩皮球,当看到我们集合了时,乐乐把球一扔就跑了。

实录四:在一次谈话活动中,孩子们都安静的坐着,突然,华华连着坐着的椅子噗咚一下翻倒在地。孩子们都惊讶的看这华华。

实录五:集体活动时,老师请小朋友们都坐到前面来,乐乐飞快的揣起小椅子连拉带拖的往前走,在这过程中不小心碰到了几个小朋友的椅子。

实录六:游戏活动时,君君在追逐并大声尖叫着,其他小朋友捂起了耳朵。

2007学第二学期专题讲座

实录七:游戏活动中,浩浩着急的跑到老师跟前指着利利大声的说:“老师,她拿东西藏口袋里了!”

这些实录都是来自我们的一日活动中,反复的存在着每个环节,教师要及时的捕捉到孩子的点滴行为,及时的进行分析思考与处理,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针对这些实录,我们应该来分析处理呢?

(一)、寓理于生动活泼的谈话中。幼儿年龄小,对良好的习惯的形成并没有多少认识。因此老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要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等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幼儿明白不好的习惯会给人们带来危害。针对实录一,我会通过一个小小的谈话活动,通过挂图、事例的讲解,使幼儿了解不同做法的后果,让幼儿明白大家一起运动时不能拥挤,通过比较式的谈话让幼儿感受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愿意与同伴分享游戏空间。

(二)、寓教于深动的角色扮演。通过扮演角色来再现活动场景,让孩子自己来判别对错,在角色中,通过教师或同伴正确的示范来帮助孩子解决活动中的存在的问题,为幼儿树立初步的判断意识和简单的处理方法。如实录二。

(三)、寓教育于反复的操作中。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积淀与形成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操作,对控制能力相对弱的幼儿来说,重复操作尤其重要。正如实录三,乐乐没有把器具放回原处的习惯,我就会有意识的在一次次的运动游戏中反复让乐乐进行器具整理,从而形成不用提醒的前提下,乐乐会自觉、及时地将玩具放回去的好习惯。如果同时辅之以鼓励教育,充分发挥同伴的鼓励肯定作用,那么乐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更有动力与信心了。

(四)、寓巩固于教师的身传言教中。实录四,当看到孩子连同椅子一起摔倒时,老师很多会因为自己教学的正常进展而轻描淡写的忽略了孩子这一行为,而以为是孩子不小心造成的。但是,值得关注的应该是这个现象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或许是别的小朋友恶作剧,或许是这个孩子没有好好的坐造成的。而孩子的行为习惯的纠正与培养是不能忽略的。像这样的行为一般都是些顽皮的孩子造成的,单靠老师的说教是不足以要求孩子的,更要靠教师平时规范行为上潜移默化地引导和鼓励,同伴的榜样,以及及时的表扬与肯定才能逐渐养成的。同样,实录五中,教师的以身作则和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赞许,可以使正确的幼

2007学第二学期专题讲座

儿肯定自己,使其他的幼儿看有形象,学有榜样,这不但有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更是极大地促进了幼儿好习惯的巩固与提高。

(五)、寓教于儿歌与故事,音乐等多形式的活动中。

实录六中,孩子在随意性较大的区域游戏中大声的尖叫,那是小班幼儿固有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很多时候教师会用“请轻声的说话”来引导孩子小声一点,但仅在这么一句提示的语言上对孩子的触动并不大,而且维持的效果也不长。针对这样的孩子,可以利用儿歌《小猫走路静悄悄》,故事《不打搅别人有礼貌》,让孩子从喜爱的活动中感受其中的乐趣,借助音乐活动中对节拍的控制来提高孩子自我的控制力与约束力。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轻轻说话,轻轻走路的习惯。

(六)、寓教于家园共育。

实录七中,针对孩子将材料藏于口袋中的现象,首先要分析孩子的出发点是什么,为什么要拿?可能是孩子喜欢这样的材料,可能孩子不是喜欢材料而是一个习惯性藏东西。对于这样一个不定性的可能,教师不能对其进行批评,而是要心平气和的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意图,从而与孩子进行商量:“如果喜欢的话,老师把它会送给你,但你要先让老师知道你喜欢它好吗?”在与孩子沟通好之后,不能忽视的是家长工作,当孩子离开幼儿,在家里时也不排除会有藏东西的现象存在。与家长取得一致的教育,确保孩子得到家园双方教育保持同步,才能提高教育的有效性,真正提高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总结: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中教师的作用:

(一)、教育环境的创设:利用故事、儿歌等孩子喜欢的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

小班幼儿年龄小,喜欢模仿,所以我们老师可利用故事、儿歌等教育幼儿。《玩具送回家》则可以让孩子们知道要把物品归放好,除了儿歌、故事,我们还可以通过图片教育幼儿,如:在楼道张贴正确行走的图片,提醒幼儿安全行走。户外排队,随机性较强,老师可以与孩子边念儿歌:“小手小手拉一拉,眼睛眼睛看一看,小脚小脚站站齐,火车火车要开了”等,小朋友就会很自然的跟着做了。又如在区角活动中,各个游戏中又蕴含着不同的行为习惯培养,如:游戏开始时搬小椅子,老师可提醒轻拿轻放,还可以以拟人化的口吻“抱抱小椅子,把你轻轻放”等。

2007学第二学期专题讲座

(二)、关注一日活动细节。

抓住日常生活的各个细节,把行为习惯教育始终渗透在一日活动中。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一日活动包括了孩子在园的所有的活动,教师细微敏锐的关注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

(三)、艺术的沟通。

不管孩子还是家长,他们都是一个完整的具有思维的复杂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自己的想法,如何去站在他们的角度上进行艺术的沟通是需要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的积累的。用我最为通俗的话来说,首先是要去尝试理解,其次是为他们找可得益之处,再次是建议如何得意,最后是肯定他们的配合。我们很难向作家一样拥有华丽的辞藻和艺术的语言,但求我们老师有真诚的心。

五、对幼儿终身发展的可持续行为习惯教育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而是存在于生活的每个点滴中,是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关注和引导的。我们老师(特别是新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去捕捉孩子的活动,要有一双灵巧的双手去创设环境,要有智慧型的分析与思考去反思活动,抓住一切时机,尊重孩子的个性,让不同的孩子都受到最好的教育,在帮助孩子塑造个性与习惯的同时,为孩子的终身发展考虑,让他们成为国家、民族的有用之材,成为对社会、家庭负有责任的人,这样才无愧于教育的真谛。

篇11: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叶城幼儿园 王燕萍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此话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正如陶行知所说的“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的确,良好的习惯是孩子进步的阶梯,而不良的习惯一旦形成,等长大了,再想纠正已十分不易。俗话说:“三岁看大,八岁看老。”正是这个道理。孩子早期获得的经验,将在一生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因此,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点。

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注意力的不稳定性以及好模仿的心理特点,针对幼儿目前的需要,对幼儿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是小班学期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结合自己工作以来的幼教经历,联系自己教学实际,针对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初浅谈谈自己体会和见解。

一、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是指什么,包括哪些方面?

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指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其中包括生活行为习惯,卫生行为习惯,礼貌行为习惯,爱学习、爱劳动的好习惯,礼貌交往、文明举止等等。

二、在一日活动中,小班幼儿呈现的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始终呈现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按其呈现的形式归纳为:生活活动行为,运动活动行为,学习活动行为和游戏活动行为。

生活活动暂不作交流。运动活动:

1、不独占、争抢活动器械,学习轮流使用器械和与同伴一起玩。

2、行动时能听从指挥,集合时能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分散活动时能认真活动,不在场地内任意追逐。

3、爱护体育器具,轻拿轻放,玩后会放回原处。

学习活动:

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专题讲座

1、能正确的搬椅子,不推挤,椅子轻轻放。

2、能保持正确的坐姿(以感觉自然舒服为宜)。

3、安静的倾听,说话先举手,发言时站姿自然大方。

4、活动时不乱动桌上放置的学具。游戏活动:

1、能与小朋友一起友好地玩,不大声喊叫。

2、知道玩具是大家的,不争抢和独占玩具,学习轮流着玩,会互相谦让。游戏中能运用“请”“谢谢”“不用谢”“请你给我玩好吗?”等礼貌用语,与同伴商量着玩。

3、爱护玩具,不把玩具放在嘴里,轻拿轻放玩具,能自觉拣起地上的玩具,不擅自将喜欢的玩具带回家。

4、游戏时,愿意听信号做相应的事情。

5、自由活动中会和同伴友好地玩,不推人、打人,不在场地上乱跑。

6、自由活动时能注意保持衣服的整洁,不故意在地上爬滚,不玩脏物。

7、不摘花草树叶,爱惜公物,不随地涂痰,乱扔纸屑、脏物,注意环境整洁。

三、从实际案例中分析与思考

实录一:在玩大型玩具的时候,孩子们总喜欢停留在上面的小亭子里面不肯下来,于是出现了推挤的现象。

实录二:在一次户外游戏活动中,旗旗站在那大声的哭了起来,我连忙跑过去,问怎么了,旗旗边哭边指着祯祯手说:“这个红色的圈是我的,她抢我的圈。”

实录三:乐乐是个控制能力和约束力比较弱的孩子,在一次户外活动结束时,我请小朋友把器具整理好,然后排队。当我带着孩子们排好队准备回活动室时,发现乐乐还在原地玩皮球,当看到我们集合了时,乐乐把球一扔就跑了。

实录四:在一次谈话活动中,孩子们都安静的坐着,突然,华华连着坐着的椅子噗咚一下翻倒在地。孩子们都惊讶的看这华华。

实录五:集体活动时,老师请小朋友们都坐到前面来,乐乐飞快的揣起小椅子连拉带拖的往前走,在这过程中不小心碰到了几个小朋友的椅子。

实录六:游戏活动时,君君在追逐并大声尖叫着,其他小朋友捂起了耳朵。

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专题讲座

实录七:游戏活动中,浩浩着急的跑到老师跟前指着利利大声的说:“老师,她拿东西藏口袋里了!”

这些实录都是来自我们的一日活动中,反复的存在着每个环节,教师要及时的捕捉到孩子的点滴行为,及时的进行分析思考与处理,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针对这些实录,我们应该来分析处理呢?

(一)、寓理于生动活泼的谈话中。幼儿年龄小,对良好的习惯的形成并没有多少认识。因此老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要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等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幼儿明白不好的习惯会给人们带来危害。针对实录一,我会通过一个小小的谈话活动,通过挂图、事例的讲解,使幼儿了解不同做法的后果,让幼儿明白大家一起运动时不能拥挤,通过比较式的谈话让幼儿感受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愿意与同伴分享游戏空间。

(二)、寓教于深动的角色扮演。通过扮演角色来再现活动场景,让孩子自己来判别对错,在角色中,通过教师或同伴正确的示范来帮助孩子解决活动中的存在的问题,为幼儿树立初步的判断意识和简单的处理方法。如实录二。

(三)、寓教育于反复的操作中。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积淀与形成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操作,对控制能力相对弱的幼儿来说,重复操作尤其重要。正如实录三,乐乐没有把器具放回原处的习惯,我就会有意识的在一次次的运动游戏中反复让乐乐进行器具整理,从而形成不用提醒的前提下,乐乐会自觉、及时地将玩具放回去的好习惯。如果同时辅之以鼓励教育,充分发挥同伴的鼓励肯定作用,那么乐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更有动力与信心了。

(四)、寓巩固于教师的身传言教中。实录四,当看到孩子连同椅子一起摔倒时,老师很多会因为自己教学的正常进展而轻描淡写的忽略了孩子这一行为,而以为是孩子不小心造成的。但是,值得关注的应该是这个现象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或许是别的小朋友恶作剧,或许是这个孩子没有好好的坐造成的。而孩子的行为习惯的纠正与培养是不能忽略的。像这样的行为一般都是些顽皮的孩子造成的,单靠老师的说教是不足以要求孩子的,更要靠教师平时规范行为上潜移默化地引导和鼓励,同伴的榜样,以及及时的表扬与肯定才能逐渐养成的。同样,实录五中,教师的以身作则和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赞许,可以使正确的幼

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专题讲座

儿肯定自己,使其他的幼儿看有形象,学有榜样,这不但有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更是极大地促进了幼儿好习惯的巩固与提高。

(五)、寓教于儿歌与故事,音乐等多形式的活动中。

实录六中,孩子在随意性较大的区域游戏中大声的尖叫,那是小班幼儿固有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很多时候教师会用“请轻声的说话”来引导孩子小声一点,但仅在这么一句提示的语言上对孩子的触动并不大,而且维持的效果也不长。针对这样的孩子,可以利用儿歌《小猫走路静悄悄》,故事《不打搅别人有礼貌》,让孩子从喜爱的活动中感受其中的乐趣,借助音乐活动中对节拍的控制来提高孩子自我的控制力与约束力。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轻轻说话,轻轻走路的习惯。

(六)、寓教于家园共育。

实录七中,针对孩子将材料藏于口袋中的现象,首先要分析孩子的出发点是什么,为什么要拿?可能是孩子喜欢这样的材料,可能孩子不是喜欢材料而是一个习惯性藏东西。对于这样一个不定性的可能,教师不能对其进行批评,而是要心平气和的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意图,从而与孩子进行商量:“如果喜欢的话,老师把它会送给你,但你要先让老师知道你喜欢它好吗?”在与孩子沟通好之后,不能忽视的是家长工作,当孩子离开幼儿,在家里时也不排除会有藏东西的现象存在。与家长取得一致的教育,确保孩子得到家园双方教育保持同步,才能提高教育的有效性,真正提高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总结: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中教师的作用:

(一)、教育环境的创设:利用故事、儿歌等孩子喜欢的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

小班幼儿年龄小,喜欢模仿,所以我们老师可利用故事、儿歌等教育幼儿。《玩具送回家》则可以让孩子们知道要把物品归放好,除了儿歌、故事,我们还可以通过图片教育幼儿,如:在楼道张贴正确行走的图片,提醒幼儿安全行走。户外排队,随机性较强,老师可以与孩子边念儿歌:“小手小手拉一拉,眼睛眼睛看一看,小脚小脚站站齐,火车火车要开了”等,小朋友就会很自然的跟着做了。又如在区角活动中,各个游戏中又蕴含着不同的行为习惯培养,如:游戏开始时搬小椅子,老师可提醒轻拿轻放,还可以以拟人化的口吻“抱抱小椅子,把你轻轻放”等。

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专题讲座

(二)、关注一日活动细节。

抓住日常生活的各个细节,把行为习惯教育始终渗透在一日活动中。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一日活动包括了孩子在园的所有的活动,教师细微敏锐的关注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

(三)、艺术的沟通。

不管孩子还是家长,他们都是一个完整的具有思维的复杂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自己的想法,如何去站在他们的角度上进行艺术的沟通是需要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的积累的。用我最为通俗的话来说,首先是要去尝试理解,其次是为他们找可得益之处,再次是建议如何得意,最后是肯定他们的配合。我们很难向作家一样拥有华丽的辞藻和艺术的语言,但求我们老师有真诚的心。

五、对幼儿终身发展的可持续行为习惯教育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而是存在于生活的每个点滴中,是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关注和引导的。我们老师(特别是新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去捕捉孩子的活动,要有一双灵巧的双手去创设环境,要有智慧型的分析与思考去反思活动,抓住一切时机,尊重孩子的个性,让不同的孩子都受到最好的教育,在帮助孩子塑造个性与习惯的同时,为孩子的终身发展考虑,让他们成为国家、民族的有用之材,成为对社会、家庭负有责任的人,这样才无愧于教育的真谛。

上一篇:讨论省党代会报告发言提纲下一篇:等差数列第一课时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