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真菌感染调查分析

2024-06-05

医院真菌感染调查分析(精选十篇)

医院真菌感染调查分析 篇1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各种临床标本真菌培养阳性的住院及门诊患者。

1.2 培养鉴定及药敏

常规标本接种血平板、沙保劳琼脂,血液标本采用上海奥淼双相血培养瓶培养。常规标本培养前作涂片染色镜检见大量真菌孢子,平板上酵母样菌落呈优势生长,进一步用长沙天地人酵母样真菌鉴定及药敏卡作真菌鉴定及药敏,按使用说明使用,同时辅以科玛加真菌显色鉴定培养基鉴定。

2 结果

全部患者都有基础性疾病,经验性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达100%,用药时间在1~4周不等,部分患者用药时间更长。

2.1 酵母样真菌在临床标本中分布及构成

在真菌感染中分列前3位的依次是白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光滑假丝酵母菌;主要从痰及中段尿中检出,见表1。

2.2 酵母样真菌在患者年龄及基础疾病中的分布

酵母样真菌感染年龄以>60岁老年人为最多,与基础疾病有关分列前3位依次是肺部疾病,恶性肿瘤、血液病,颅脑损伤(出血),见表2。

2.3 真菌感染主要病原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注:肺部疾病包括肺心病、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结核、重症肺炎。颅脑损伤(出血)包括各种颅脑术后、高血压性脑出血。

白假丝酵母菌对常规抗真菌药物具有较好的敏感性,相反,近平滑假丝酵母、光滑假丝酵母菌敏感性较差,见表3。

3 讨论

近几年,真菌感染在医院感染中占有较高比例,多数报道在10%以上,且以假丝酵母菌为主(70%以上),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其次为多器官感染、菌血症。易感因素主要包括年老、长期住院的慢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血液病、器官移植、诊疗性异物进入宿主以及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等[2]。该资料显示与基础疾病有关的肺部感染占48.1%,位居第一,恶性肿瘤与血液病位居第二,占17.3%,颅脑损伤(包括各种颅脑术后、高血压性脑出血等)、糖尿病分列第三、第四。从感染的年龄看,>60岁年龄占54.3%,位居首位,且以肺部感染为主,其次为颅脑损伤;主要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及严重的基础疾病如肺心病、哮喘、COPD、肺结核、重症肺炎、高血压性脑出血、糖尿病等有关;20~60岁年龄占34.6%居第二位,与基础疾病有关的则以恶性肿瘤及血液病、肺部感染、颅脑术后、糖尿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为主。<10岁年龄与基础疾病有关的主要是重症肺炎,主要与幼儿免疫功能发育不全有关。10~20岁年龄感染率最低,主要与颅脑外伤和恶性肿瘤有关。

酵母样真菌在临床标本中分布痰列首位(64.2%),主要与真菌易感年龄和严重基础疾病有关;中段尿列第二位,主要与泌尿道导管广泛使用有关。酵母样真菌的构成主要以白假丝酵母菌(60.5%)、近平滑假丝酵母14.2%)、光滑假丝酵母菌(13.0%)为主。值得注意的是从脑脊液中检出5例新型隐球菌,从AIDS患者血液中检出1例马尔尼菲青霉菌,而本地是AIDS流行区,应加强AIDS患者的管理与相关检测。

体外药敏显示常规抗真菌药物对白假丝酵母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与文献报导基本一致[3],近平滑假丝酵母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较差,而近平滑假丝酵母和光滑假丝酵母菌感染有上升趋势,真菌感染治疗难度进一步加大。

总之,真菌感染在医院感染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新的诊疗技术推广使用,患者人群将发生新变化,老年患者、严重基础疾病患者(恶性肿瘤、AIDS、糖尿病等)以及广谱抗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的广泛使用等导致免疫力下降的人群不断增多,加之各种导管等介入性诊疗手段广泛使用带来的粘膜损伤使得真菌感染的机会不断上升,对上述易感人群进行病原性真菌检测和分析对预防医院内真菌感染、医院感染管理和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病原性真菌的感染现状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07年12月临床分离162株真菌感染感染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都有基础性疾病,经验性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达100%,>60岁患者占54.3%;真菌感染主要以假丝酵母菌为主。结论:高龄患者、严重基础性疾病、经验性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导管留置等是真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加强真菌检测和分析对预防医院内真菌感染、和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真菌感染,酵母样真菌,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李湘燕,赵彩芸.真菌败血病17例回顾性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1):1241-1243

[2]龙北国,江丽芳.高级医学微生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05

医院感染科调查分析报告示例 篇2

为了解我院感染现状,对我院20xx年8月8日00:00~24:00所有住院病人进行现患率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xx年8月8日全院所有住院病人。 1.2 调查方法

向医院领导汇报,并与相关职能科室如医务科、护理部协调,争取全方位的支持;在调查开始前,向相关临床科室发出通知,说明调查目的,要求病区对住院病人完善各项与感染性疾病诊断有关的检查;调查小组由医院感染科、病区组长及以上医生和病区护士长组成;组织相关人员集中培训,包括调查方案、诊断标准、调查表项目填写说明等;根据调查方案采取床旁个案调查和病历调查相结合,并结合查阅抗生素使用情况及检验结果,填写统一的个案调查表。 1.3 诊断标准

按《临床医院感染学》诊断标准。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应查人数495人,实查人数489人,实查率98.8%,达到了计划要求。489人中发生医院感染病人5例,感染例次5例,现患率为1%,例次现患率为1%。

2.2 病区医院感染现患率 见表1

2.3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调查489人中,有351人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1.78%。其中一联用

药348人,占99.15%,二联用药3人,占0.85%,无三联、四联以上用药。病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见表2。

3 讨 论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又称横断面调查,系收集一个特定时点或时段病人发生和不发生医院感染的资料,对医院感染与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性研究。

此次共调查489人,发生医院感染5人,医院感染现患率为1 %。 在调查中发现,本次调查感染部位均为下呼吸道感染。分析原因:多数高龄患者卧床不起,伴多种基础性疾病,加上老人咳嗽反射减弱,痰不易咳出,从而增加呼吸道感染机会。

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本次调查日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71.78%,多为单用药,主要为预防用药和治疗用药。

通过此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更好地了解了病区医院感染情况,增强了全院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监控意识,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加强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学习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结合临床开展必要的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以利于掌握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蒙城县第二人民医院院感科

医院真菌感染调查分析 篇3

关键词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FI) 痰细菌培养 白色念珠菌

资料与方法

我院2005~2006年共收治各种呼吸道疾病819例,其中女170例,男649例;年龄14~93岁,平均59.48±16.38岁。其中COPD476例、肺炎(包括吸入性肺炎)105例、肺间质纤维化(包括结缔组织病)77例、晚期肺癌85例、结核性胸膜炎36例、矽肺7例、韦格内氏肉芽肿2例、结节病1粒、白血病骨髓移植术后1粒、其他(包括发热原因待查、肺结核等)29例。

其中80%的患者病因复杂,多同时合并或伴发多种疾病,应用2种以上抗生素治疗均达2周以上。部分肺间质纤维化、结缔组织病、结节病及韦格内氏肉芽肿患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达2个月以上。

做过痰液细菌检查者549例(67.03%),其中痰培养检查次数为707次,每人检查1~5次不等,平均1.28次。

一般连续3次痰检阳性且为同一种菌时,对诊断有意义。

痰检结果:707次痰细菌检查中,阳性323次(45.69%);其中细菌检出阳性134次(占全部菌检阳性的41.48%),真菌阳性者为189次(58.52%)。真菌检出者中,菌量>30%者97例,占51.31%,对临床治疗有明显的指导意义。全部真菌阳性者中白色念珠菌145次(76.71%)。从年龄分布来看,50岁以下14例(7.40%),50~59岁13例(6.88%),60~69岁26例(13.75%),70岁以上136例(71.95%),有明显的高龄分布。97例患者均为继发性肺部真菌感染。

判断及治疗:由于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征性,确诊较困难,因此对痰液真菌检查的结果还应结合临床加以判断,以便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痰培养出真菌量>30%者,对于临床治疗有明显指导意义,可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及患者的全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治疗。

痰培养出真菌量<30%,而患者又无临床症状,可考虑标本污染所致,应加强口腔护理及临床监测。

对菌量<30%或痰细菌检查阴性者,如有下列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之一者,均应考虑有肺部真菌感染的可能,需及时给予相关的检查及治疗。①70岁以上的老年人,长期大量应用广谱、高效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患者;②接受化疗、放疗后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时;③原有肺部细菌感染,经足量抗生素治疗无效,病情持续恶化或好转后又恶化;④体温持续不退,或退后复升或体温退后病情又恶化者;⑤胸部X线片、CT片检查示,肺部出现新的病变或两中下肺野呈弥漫性斑片影或圆形块状影,不能用细菌、病毒性肺炎解释者。

菌量<30%或痰细菌检查阴性者,如伴有下列症状,也要考虑真菌感染的可能,应及早给予抗真菌治疗。①咳嗽,咳白色黏痰或脓痰,痰多呈胶冻样,黏稠,可抽出长丝,不易拉断,难咳出,偶带血丝,气急等。②口腔咽部可见覆盖点状白膜,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另外,还需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综合考虑,以防漏诊。

结 果

97例IFI患者,治愈29例(29.89%),好转31例(31.95%),放弃9例(9.27%),死亡28例(28.86%)。患者住院17~88天,平均32天。

讨 论

据统计为2000年我国医院真菌感染率已达24.4%[1],而肺部真菌感染占内脏真菌感染的首位[2]。正常人发生念珠菌肺炎的发病率为0.23%~4.5%[3],其疗效及转归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早期诊治。另外防患于未然,加强空气消毒和净化,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防止病从口入,保护高危人群,加强宣传教育,也尤为重要。

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基础疾病,控制诱发因素,在真菌感染的高危人群中开展系统性连续监测。

对新入院患者,先按经验选用抗生素,同时做痰培养及药敏检查,待痰培养及药敏结果回报后,再调整为敏感的抗生素。尽可能使用窄谱抗生素,严格控制剂量和疗程;严格掌握激素、抗生素的适应证、剂量和疗程。

减少医源性感染因素,加强支持治疗,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对存在肺部真菌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加强预防。

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是指在免疫缺陷、长期应用激素后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广谱抗生素治疗7天无效者,或者起初有效但3~7天后再发热者,在积极寻找病因的同时,可经验性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其疗程以3~4周为宜。

抗真菌药物的应用:由于真菌细胞和人类细胞相似,因此抗真菌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多。因此应尽可能按痰培养及药敏的结果,并综合考虑广谱、有效、安全和效价比等因素,同时还考虑患者全身情况及肝、肾功能等因素选择抗真菌药物。

参考文献

1 钟南山.深部真菌感染.新的挑战与展望.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5).

2 孙铁英.常见继发性肺部真菌感染的特点.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 23(6).

医院真菌感染调查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7月至2008年12月在丰都县高家镇中心卫生院内科住院期间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的病例45例。其中男性29例, 女性17例, 年龄47~89岁, 平均年龄71岁。

1.2 诊断标准

院内肺部真菌感染以2006年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发布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草案) 》作为依据[2]。

1.3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

临床症状消失, 肺部阴影吸收。好转:临床症状减轻, 肺部阴影未完全吸收。无变化:临床症状和肺部阴影均无变化。恶化:临床症状加重, 肺部阴影增多。

1.4 研究方法

本组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病史资料、易患因素、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和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有关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χ—±s) 表示, 并计算百分比及统计列表等。

2 结果

2004年7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内科住院患者1857例, 其中45例发生了院内肺部真菌感染, 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率为2.4%。其中确诊病例2例, 临床诊断病例43例。死亡3例, 死亡率为6.6%。

2.1 基础疾病

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可发生在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上, 本组资料中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5例, 占55.6%) 最为多见, 肺炎及哮喘分别占30.1%和14.3%。

2.2 感染的易患因素

长时间应用广谱抗生素 (指静脉及口服应用广谱抗生素超过2周) 41例 (91.1%) , 最短3d, 最长时间15d, 合并低蛋白血症 (指血清白蛋1~1<35g/L) 19例 (42.2%) ,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指静脉或口服相当于强的松0.5mg/ (kg d) 以上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超过2周]者16N (35.5%) , 合并糖尿病l2例 (26.7%) 。此外, 45例中合并2种或2种以上可能易患因素的患者35例 (77.7%) 。

2.3 肺部真菌感染的真菌类型

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酵母菌属, 本组资料中酵母菌属38例 (84.4%) , 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32例 (71.1%) 。其次为曲霉菌属。

2.4 临床特征

临床表现上均可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 有无色透明的“拉丝”样痰31例 (68.9%) , 口腔内颊黏膜、舌表面可见白色斑点26例 (57.8%) , 肺部真菌感染在X线胸片或胸部CT上的表现也无特异性, 与普通细菌性肺炎类似, 常见3种类型, 即肺炎型19例 (42.2%) 、支气管肺炎型20例 (44.4%) 、炎性结节型2例 (4.4%) 。

2.5 治疗和预后

已发生了肺部真菌感染的病例, 全部接受抗真菌治疗, 其中40例用氟康唑治疗, 氟康唑用量用法:第1日400rag (顿服) , 以后200mg/d, 疗程4周。5例用伊曲康唑治疗, 伊曲康唑用量用法:200mg/次, 2次/d, 连服7d。45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痊愈或好转39例 (86.7%) , 无变化2例 (4.4%) , 恶化死亡3例 (6.6%) 。

3 讨论

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可发生在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上, 其中以COPD (占55.6%) 最为多见, 肺炎及哮喘也占重要位置, 分别占30.1%和14.3%。在感染的易患因素中常见的是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 低蛋白血症,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 合并糖尿病也是一个重要的易患因素。患者多为老年人, 这些患者年龄大, 多有反复肺部感染, 呼吸道防御屏障受损, 呼吸功能不全, 免疫功能低下, 菌群失调, 另一方面可能存在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等多种问题,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因素, 本组资料中合并2种或2种以上可能易患因素的患者就有35例, 占77.7%。由此可见, 内科病房患者特别是有严重基础疾病, 同时存在多种易患因素的患者极易发生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本研究发现, 真菌中酵母菌属最多, 其中自色念珠菌占71.1%, 光滑假丝酵母菌占12.3%, 其他酵母菌占16.9%。与国内外大多数报道相似。肺部真菌感染在临床表现以及胸部x线表现上无特异性, 并且因多是继发感染, 常与肺部原发病很难完全区分, 早期诊断比较困难。但在原发病的诊疗过程中, 出现呼吸系统症状、体征;发热、白细胞增加;影像学提示有新的不能解释的肺部浸润影: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 病情恶化, 用一般细菌感染不能解释的病例应考虑肺部真菌感染的可能, 合格的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经直接镜检发现菌丝, 真菌培养2次阳性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可做出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在治疗方面, 目前针对真菌感染治疗可选择的药物不多, 主要有三唑类, 如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多烯类, 如两性霉素B、5.氟尿嘧啶和制霉菌素等。国外资料认为对于严重的真菌感染病例特别是全身真菌感染者应首选两性霉素B治疗, 但其毒副作用较大。本组资料中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酵母菌属, 对于60例患者我们选择了同样对酵母菌有较高的抗菌活性, 但相对毒性低, 半衰期长、口服生物利用度高, 在组织体内分布广泛的氟康唑治疗, 痊愈或好转39例, 有效率为86.7%。5例曲霉菌感染患者用伊曲康唑治疗, 有效率60.0%。我们在抗真菌治疗同时亦积极的控制原发病, 合理选择使用抗生素, 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的用药指征, 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 纠正低蛋白血症,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积极控制血糖等综合治疗, 有效地提高了肺部真菌感染的治愈率。因此, 在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中, 及时应用高效的抗真菌药外, 积极控制原发病和易患因素的综合治疗对于提高真菌感染的治愈率同样极为重要的, 应引起广大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钱小顺.朱元珏.许文兵, 等.127例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0, 23 (7) :417-419.

[2]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草案) [J].中华内科杂志, 2006, 45 (8) :697-700.

医院真菌感染调查分析 篇5

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4〕839号)精神,我市开展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对基层医疗机构院感现状进行调查摸底,同时进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培训。本次现场调查与培训由市院感质控中心成员(参加全省基层医疗机构院感管理师资培训人员为主)承担,现将本县现状调查分析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调查对象为全县3家二级医院,33家乡镇卫生院(其中1家乡镇卫生院正在建设中),2家民营医院。由市医院感染控制中心制定统一表格,统一内容、统一方法、统一标准。

二、调查结果

2.1 37所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调查基本情况统计,见表1。

2.2 37所医院开展医院感染综合监测的情况汇总,见表2。

2.3 37所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室)管理情况汇总,见表3。

2.4 37所医院消毒灭菌设备(设施)的情况汇总,见表4。

通过对调查结果汇总表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级别的医院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管理工作的开展深度和广度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的,导致实际的管理工作开展水平参差不齐。二级医院医院感染管理趋于规范,各个乡镇医疗机构和民营医院在医院感染组织、管理、培训、综合监测、手卫生、消毒中心清洗、消毒工作、灭菌工作、设备购置等问题上都反映出了比较大的问题。

三、原因分析

3.1思想不重视,认识不足,组织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 基层医疗机构的领导和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医院感染管理意识淡薄,缺少健全的医院感染的组织,除了3家二级医院有专职人员外,其余乡镇卫生院与民营医院均是兼职人员,专业队伍极其不稳定,以致各项医院感染和消毒隔离制度不健全或者没有及时更新,医务人员接受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少,对医院感染了解甚微,对新的规范、标准熟悉和掌握程度不够,手术室、产科及消毒供应室等不同程度存在布局、流程不合理等情况。

另外,我市开展“手卫生活动”一年来,仍有18.75%的乡镇卫生院存在重点部位手卫生设施配置不符合要求,没有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手卫生的正确率、依从性及知晓率均处于较低水平。医疗废物处置除了二级医院及交通便利6家医院医疗废物交市医疗废物中心集中处置外,均自行处置,处置方式是焚烧,焚烧不彻底的进行填埋。

3.2消毒灭菌工作不到位

3.2.1空气消毒的紫外线灯消毒不规范 紫外线灯安装不合理,重点科室缺少紫外线灯,未进行消毒时间登记,未做紫外线强度监测等。

3.2.2消毒液的使用不规范 ①消毒剂种类选择不当,不能根据物品的危险程度和被消毒物品的性能来选择消毒方法,没有中、高效消毒剂;②消毒剂浓度不达标,更换不按时,无定期更换制度。③使用消毒剂浸泡重复使用的手术器械方法不正确等。

3.3综合性监测缺乏 乡镇卫生院缺乏必要的监测技术与设施,无医院感染监测数据及反馈。81.25%乡镇卫生院没有开展目标性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只能委托县疾病控制中心每年做1~2次;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存放不规范等。

3.4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室)管理及消毒灭菌设备(设施)配备不规范 乡镇卫生院多数只有一间消毒供应室,没有布局和流程,更谈不上生物监测及对灭菌物品质量的追溯等。目前消毒供应问题是我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存在最严重的问题。

由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室)建设没有被重视,消毒灭菌设备(设施)配备存在严重缺位,一部分乡镇卫生院酶洗剂、润滑剂、高压水枪、气枪等基本设施没有配备等。

四、对策

4.1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培养高素质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加快基层医务人员消毒隔离知识的更新,规范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关键。

4.2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明确职责,加强对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和指导。

4.3进一步加强管理者及工作人员培训,开展好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好医务人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大投入,对不符合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要求的科室布局、流程进行全面改造,加强医院感染事件监测和报告工作,有效控制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

4.4医疗行政单位应该加大力度对这类医院进行比较有效的帮助和资源定向性流动。通过加强相关领导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和资源合理配备来加强这类医院的感染管理工作,确保人民的安全就医和医院的安全医疗工作顺利开展。

2、加大力度进一步加强落实资金规范管理实施程序,一是要设置专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财政人员。军队住房资金的管理工作理应由专业的管理机构和专业的资金管理财政人员进行实施管理。针对管理机构交叉权责不明确,设置专门机构和专项管理,可以有效解决管理政策落实不认真的问题。二是要加强住房资金规范化管理工作,理顺各部门之间的权责,建立健全的目标考核、业务培训、信息公开、限时办理、统计报表、档案管理、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各项制度建立和规范考评制度,可以更好地贯彻落实军队住房资金政策制度,规范住房资金管理,调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三是建立与完善监察监督机制,防患于未然,将权力关进“笼子”里,阳光操作,堵塞漏洞,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特别是对容易发生问题的重点环节和岗位开展风险防范,将关口前移,确保资金的运作安全。

3、加大力度进一步加强落实资金规范管理实施程序,一是设置专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财政人员。军队住房资金的管理工作理应由专业的管理机构和专业的资金管理财政人员进行实施管理。针对管理机构交叉权责不明确,设置专门机构和专项管理,可以有效解决管理政策落实不认真的问题,对于缩减管理成本、加大住房资金服务含量,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规范军队住房资金,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专业的财政人员,可以准确操作住房包铁决算报表和资金报表的编排,并且能够把握资金运营过程中的各重要环节,统一而明确的管理机构设置和专业人员进行规范管理,也可以有效解决对房改政策认识不清而导致的对住房资金使用不规范的问题。二是切实提高对个人档案管理的重视。做到万无一失,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准确、合法。要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对档案信息进行纸质与电子化“两条线”管理,在日常工作中根据每一位人员的具体情况进行做到数据的及时更新与维护,以确保对军人个人账户资料数据的完整和准确。三是严格规范个人账户管理,加强审核发放管理。严格规范个人账户管理,加强审核发放管理,根据符合住房补贴条件的军队人员供应实力,建立军人住房资金个人账户,不得擅自扩大建户范围,对与不符合条件而且已经建户的,该封存得要封存,该注销的要注销,以便保证军队住房资金的挂账准确。四是要加强对调动人员的住房资金个人账户管理。对于调入人员住房的转移关系,军务、干部、营房部门一定要审核盖章;调出人员住房资金转移关系,要凭军务、干部部门的正式通知。对于住房资金账户的日常管理工作,个人账户录入必须准确及时,除每月及时录入以外,还应注意对相关软件之间的操作顺序进行审核,以避免数据提取错误,而账户转移封存、冻结等业务处理手续必须齐全,需要出示有关证明做相应的处理。在加强个人账户审核时,首先要明确界定享受补贴的人员范围;其次是查清个人住房状况;同时,还要审核其配偶的住房状况等。

四、结语

把握大势才能赢得未来。近年来我国军队住房资金的规范化管理工作为推进部队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今后要在扎实地开展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整顿实践活动成果中,进一步做好军队住房资金的规范化管理工作。

爱是一条双向的大河。当前,我军正在深入抓好铸魂育人、抓好练兵备战、抓好正风肃纪,努力开创部队建设的新局面。笔者相信,经过部队财经、房管、后勤部门以及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在新的历史时期一定能够认真分析军队住房资金问题和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解决住房资金规范的方法,为凝聚起强军兴军的强大的正能量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调查研究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特征分析 篇6

【关键词】医院感染;横断面研究;预防控制;危险因素

随着医学的发展[1],医院感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近年来医院感染暴发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使得医院感染成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了国际上卫生行政部门、医院管理者和广大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受到社会广大百姓的关注,由此引起的医疗纠纷也呈上升趋势[2]。本研究通过对淄博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0~2013年四年医院感染的资料收集,研究医院感染情况,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奠定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淄博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对从2010年1月20日到2013年12月20日的医院感染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连续四年每年调查人数均为调查当日的所有住院人数(包括当天出院的患者,但不包括当天入院的患者)。总共调查201385例住院患者。排除类型:在入院前即已存在的感染;因创伤引起的炎症反应;新生儿经胎盘获得的如水痘、疱疹和弓形体等感染;患者原先已有的慢性感染急性发作。

1.2 医院感染范围 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间或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护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没有明确潜伏期且在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患者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医院感染;新生儿在分娩和产后的感染;在诊治过程中被激活的如病毒、结核杆菌、疱疹等潜在性感染。

1.3 方法 与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培训监控基地组织的全国统一医院感染横断面研究调查一致。按科室每50张床位配备1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这些医务人员需为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感染监控医师。对以上医务人员要进行培训,使其明白诊断标准、调查方法、调查表项目填写说明。医务人员在进行调查时要注意记录体温、抗菌药物使用原因、入院诊断、病理学检查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软件SPSS 15.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对定性资料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对定量资料进行分析,当P<0.05时,表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调查研究该院201385例住院患者有5689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平均感染率为2.82%,其中每年度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依次为3.21%、3.11%、2.82%、2.38%,見表1。率并未随着病例数的增加而升高,而是相对平稳,有下降趋势,说明该院医院感染控制有方。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日趋进步和发展,医院面临的医院感染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医院感染也随着感染患者在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等方面在不断改变。医院感染的病原体日趋多样,病原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易感人群队伍迅速增加[3]。已经使得医院感染的问题愈来愈突出。尤其是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了近年来医院感染的暴发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这样导致医院感染成为了日渐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也逐渐引起了科研人员的高度重视和国内外卫生行政部门、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而且医院感染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其处理不好会导致患者治疗变得复杂,严重者甚至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住院患者一旦发生医院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而且也会给患者带来经济负担。所以搞清楚患者在医院发生感染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可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因此做好医院感染管理显得非

常重要[4]。

对于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有如下对策:①建立优化医院感染的管理模式。首先应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其次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绩效考核机制,再者注重院内感染控制继续教育管理。②充实与构建结构合理的医院感染管理队伍。首先应合理、专业构成医院感染管理队伍,其次充实医院感染管理队伍。③运用监、管、控技术。首先应做到监、管、控一体化管理,对主要患者全过程监控,监测医院感染症状、严格执行医院感染风险管理流程,并进行床旁监测。其次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对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再者现场督查全面实现过程管理,制定督查项目,边督查边整改,并重视反馈。④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首先应用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软件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监测。其次对消毒供应中心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建立可追溯的质量管理系统。⑤推行标准预防。使用个人防护装备进行防护,掌握隔离预防技术,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注重医护人员手卫生的管理,并进行防护技术培训与指导。

参考文献

[1]王美华,龚光明,周红芳.强化医院感染管理 提升内涵工作质量[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4):148-149.

[2]何红燕,林伟青,黄雪琴,等.手污染的控制与医院感染的预防[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0):1407-1409.

[3]张永忠.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西南军医,2009,11(1):61.

医院真菌感染调查分析 篇7

一、对象

本校区11级695名学生, 其中男生67名, 女生628名, 年龄在15~25岁。

二、方法

1.问卷调查

由课题组汇总各实验小组的设计方案, 形成调查问卷, 以实验小组为单位, 在课题组成员的协助下, 到其所负责的班级进行宣传和讲解, 发放并协助填写调查问卷, 并将收回的问卷进行整理、登记、统计。

2.检验

(1) 标本采集:

课前对10级高职检验专业学生进行标本采集的培训和实训后, 以小组为单位对其负责的班级进行标本采集, 主要采集足部皮肤标本, 有病损或特殊要求采集其他标本。先用75%酒精消毒, 正常无病损人群刮取趾 (指) 间皮屑, 有皮损者取边缘的皮屑。采集的标本放于无菌小瓶中, 整理、登记收回的标本。

(2) 直接镜检:

皮屑标本用10%KOH液, 指甲和毛发用25%KOH处理后, 不染色直接压片镜检, 找到孢子及菌丝判断为阳性。

(3) 培养:

镜检见孢子及菌丝 (或可疑) 或镜检阴性而又有明显病损部位的标本用75%酒精浸泡5min, 生理盐水洗3次后接种沙保琼脂斜面, 28℃培养2~4周, 无菌落生长为阴性。根据菌落特点、色素及镜下形态进行鉴别。

三、结果

1.学生真菌感染情况

参加调查的695人中, 镜检阳性者139人, 镜检阴性但培养阳性的10人, 故浅部真菌感染者149人, 感染率为21.4%, 具体见表1。

2.病种及病原菌分布情况

对镜检阳性 (139份) 和镜检阴性但有病损 (17份) 的156份标本进行培养, 其中85份标本分离出病原真菌, 分离率54.4%, 分布见表2。

3.真菌感染的可能影响因素调查情况

4.学生对真菌感染的认知情况

四、讨论

1.学生对浅部真菌感染认识不足

调查显示, 学生对皮肤浅部真菌感染相关知识的总体认知较低, 只有14.5%~17.6%的学生了解癣病相关知识。而且发现, 122名了解癣病相关知识的学生中, 真菌感染者38人, 感染率31.1%, 经x2检验 (x2=8.28, P<0.01) , 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我校学生对癣病的了解主要是因为自己感染而被动知晓, 并非主动学习。由于认识不足, 没有足够的防范意识, 导致一人感染, 殃及全寝, 调查中就有同寝5人皆感染足癣的例子。患病后不予重视, 不积极治疗或者进行不规范治疗 (痛痒时涂抹一些药膏) , 导致病程迁延或复发, 也是癣病在学生中传播的主要原因。

2.生理特点和不良生活习惯与癣病高发相关

调查显示, 男生真菌感染率高于女生, 但经x2检验,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癣病感染与性别无关, 男生感染率高可能与其卫生习惯和生活管理能力较女生差有关;住校生感染率高于走读生, 农村学生高于城镇学生 (P<0.05, 均有统计学意义) ;足癣感染率最高, 为75.1%, 与其他报道基本相符[2,3] 。分析原因: (1) 学生的代谢旺盛, 爱出汗, 又经常穿运动鞋, 透气性差, 致使脚部和鞋袜经常潮湿, 由于条件所限, 又不能及时清洗和晾晒, 导致真菌滋生。 (2) 住校生入学时学校统一发放生活物品, 同一寝室学生的盆、毛巾、拖鞋都是一个样式甚至一个颜色, 极易用混, 再加上学生对传染性疾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寝室中串用生活用品比较普遍, 特别是混穿拖鞋的现象更为严重;洗澡时不自带拖鞋而使用公用拖鞋或赤足;由于热水供应定时, 学生很难保证每天洗脚或泡脚, 足部卫生很难保证, 是住校生感染率高于走读生、足癣高发的原因。 (3) 多数农村学生高中甚至初中就开始住校, 大学之前就已经有3~6年的集体宿舍生活经历, 可能是其感染率明显高于城镇学生的主要原因。

3.措施

将检验结果以恰当的方式反馈给受检者, 并就预防和治疗给予指导。将调查结果反映到相关部门, 加强宣传教育, 合理安排《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的开课时间, 使学生尽早系统掌握真菌知识, 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对全校学生以发放宣传单的方式进行了癣病知识的普及和强化。

参考文献

[1]周正任, 李凡.医学微生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2]刘彦, 梁瑜, 艾新春.某高校2000级本科生脚癣流行病学调查[J].皮肤病与性病, 2003, 25 (3) :23.

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现况调查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8年10月22日0时至24时期间全院住院患者, 包括当日出院、转科、死亡患者, 不包括当日新病人。

1.2 调查方法

按每50张床配备1名调查人员, 采用床旁调查和住院现病历调查相结合方法逐一填写现患率调查表, 按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应查患者420例, 实查416例, 实查率99.05%。其中男236例, 女180例, 年龄最大89岁, 最小15天;发生医院感染26例, 现患感染率6.25%, 例次数为28, 例次现患率为6.73%。

2.2 各科室医院感染现患率

科室医院感染现患率较高的依次是肿瘤内科13.16%, 妇产科5.56%, 外科3.7%, 见表1。

2.3 医院感染部位分布

医院感染发病率最高部位是下呼吸道, 其次是口腔及泌尿道, 分别占医院感染的42.86%、17.86%、14.29%, 见表2。

2.4 医院感染病原体

28例次医院感染病例中, 送检标本13例, 标本送检率为46.43%, 检出阳性率76.92%;检出病原体7种, 13株, 有3份标本检出两种细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7株, 革兰氏阳性菌2株, 真菌4株。

2.5 医院感染易感因素

26例医院感染病例中男性15例, 女性11例, 年龄最小36岁, 最大79岁。其中20例为恶性肿瘤患者, 且有5例放疗、4例化疗、6例放疗+化疗;作气管切开2

例;导尿2例。

2.6 抗菌药物使用

416例调查患者中有200例使用抗菌药物, 使用率48.1%。其中治疗用药占52%, 预防用药占41.5%, 治疗+预防用药占6.5%;一联用药138例占69%, 二联用药61例占30.5%, 三联用药1 例占0.5%。

3 讨论

3.1 医院感染现患率

本院医院感染现患率为6.25%, 例次现患率6.73%, 比任玲等[1]所报道现患调查感染率高, 比文献[2]所报道的低;高于本院10月份及2006年、2007年前瞻性全面综合性监测平均医院感染率4.05%及3.78%和4.1%。提示临床科室存在漏报现象, 需深入病房了解病情及医院感染动态变化, 指导督促医护人员采集标本作病原学等检查, 切实做好前瞻性的调查和防控工作。

3.2 医院感染部位和病原体

医院感染部位居前3位是下呼吸道、口腔和泌尿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为本院医院感染的首发部位, 感染率2.88%, 占医院感染42.86%;与近2年来本院前瞻性全面综合性监测感染率处在1.99%~2.23%之间基本相符, 且一直是医院感染最高发生部位, 占医院感染38.8%~39.85%;亦与国内相关文献[3,4]报道相似。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肿瘤内科, 易感人群为肺癌及老年患者。日常监测中还有部份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布在ICU。其原因为这些科室患者基础疾病严重, 常需反复放化疗、机体免疫功能受损、长期卧床、肺活量降低以及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等侵入性操作易致下呼吸道感染发生。口腔感染患者均发生在肿瘤内科, 其中4例行放、化疗。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由于行放疗时射线通过组织产生电离, 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也造成一定损伤;化疗时因化疗药物毒副作用、粘膜细胞分裂增殖受抑制、化疗药物经血循环直接刺激口腔粘膜等导致口腔粘膜损伤以及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 极易引起口腔感染。泌尿道感染率为0.96%, 占医院感染的14.29%;感染率相对偏低, 可能与临床医生未重视留置导尿患者的尿常规及尿培养检查使无症状菌尿症患者漏诊有关。4例泌尿道感染中有2例为留置导尿患者, 说明留置导尿容易引起泌尿道感染。综上分析, 应将预防控制下呼吸道感染作为工作重点, 加强肺癌、肿瘤放化疗、老年及气管切开患者的基础护理和开展针对性健康宣教等工作, 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有重要意义。28例次医院感染病例中, 分离出病原体13株, 主要来自下呼吸道、咽拭子及泌尿道标本, 病原体以革兰氏阴性菌占优势, 其次为真菌。

3.3 科室医院感染现患率

医院感染在肿瘤患者中发生率较高[5], 本次调查中科室医院感染现患率以肿瘤内科为首位, 现患感染率13.16%, 与日常监测结果基本相符;妇产科、外科则明显高于日常前瞻性全面综合性监测, 说明其科室漏报存在。肿瘤内科因患者基础疾病严重, 并进行反复放化疗, 机体免疫功能受损;且本院为基层综合性医院, 收治的肿瘤患者以中晚期恶性肿瘤为多, 晚期肿瘤患者常伴有多脏器转移, 全身情况差等因素, 致医院感染发病率高, 为本院医院感染高发科室和高危人群, 需作重点监控, 开展目标性监测, 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以延长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其生命质量。本次调查时ICU仅新病人3个, 不列入调查病例。但ICU因危重病人多, 使用呼吸机、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动静脉置管等侵入性操作也多, 日常监测时ICU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儿科未发现医院感染病例, 与日常监测不符。其原因可能是本次调查季节气候温和, 天气冷热变化不大, 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低。儿科医院感染常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 其感染的发生容易受天气, 社会流行因素的影响[1], 患儿经治疗常在较短时间内体温恢复正常, 住院时间短床位周转快, 使得本次现患率调查时无上呼吸道感染病例。日常监测时可能存在小的暴发流行趋势。因此, 工作中仍需注意加强ICU、儿科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 防止暴发流行出现。

3.4 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调查资料显示, 本院抗菌药物使用率48.1%, 达到卫生部要求控制在50%以内。但与日常监测不符, 较日常监测使用率降低近30个百分点, 因此不能完全说明本院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取得成效。其原因可能是本院首次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调查前对临床科室发出通知调查内容, 要求完善医院感染相关检查, 有些科室尤其是外科系统停用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从而使全院总体抗菌药物使用率降低。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面仍需加强管理力度, 制订合理使用管理制度及奖惩制度管理体系, 并要有效实施, 进行全面综合管理, 才能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

参考文献

[1]任玲, 周宏, 茅一平, 等.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资料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17 (1) :24-26.

[2]黄琴香.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与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7, 27 (2) :122-124.

[3]王瑞臣, 沈钺, 杨又力, 等.926例医院感染现患率及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 (1) :89-91.

[4]杨雪英, 陈华, 李志伟.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5 (4) :393-395.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时间与对象

2010年8月23日 (0:00~24:00) 我院所有住院患者, 包括当日出院、转科、死亡的患者, 但不包括当日新入院的患者。

1.2 调查方法

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参与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 调查前要求各科室完善所有住院患者的各项相关检查, 采用床旁调查和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1], 逐一填写《个案登记表》, 最后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进行资料的统计与分析。

1.3 诊断标准

参照执行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现患率

应调查住院患者525例, 实际调查525例, 实查率为100% (符合现患率调查实查率应高于96%的标准) 。其中男318例, 女207例, 发生医院感染14例, 15例次 (其中神经外科1人为2个部位感染) , 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67%.见表1.

2.2 医院感染部位构成

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 占46.67%;其次是胃肠道感染, 占26.67%;上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各占13.33%.见表2.

2.3 病原菌监测

本次调查发现医院感染15例次, 病原菌送检11例, 送检率为73.33%, 标本来源于痰和大便。见表3、表4.

2.4 抗菌药物应用

调查日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54.86%, 其中治疗用药占63.19%, 预防用药占28.82%, 治疗+预防用药占7.99%.一、二、三联使用率分别为44.79%, 54.51%, 0.69%.见表5.

例 (%)

3 讨论

3.1 医院感染现患率

本次调查显示, 我院的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67%, 医院感染例次率为2.86%, 低于吴安华等报道的193所医院感染率5.22%和例次感染率5.58%[2], 但高于我院同期平均医院感染率。提示以往全院综合性监测中, 存在临床医生有漏报医院感染病例现象, 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加强《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培训, 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疗质量考核项目, 与科室质量考核相结合, 加大监管力度, 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3.2 医院感染部位与科室

本次调查中, 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 占46.67%, 应作为医院感染监控的重点。本次调查医院感染率排前3位的科室依次为神经外科 (18.52%) 、心血管科 (7.32%) 、神经内科 (6.45%) , 科室分布与日常调查情况基本相同, 提示现患率较高的科室, 医院感染的发生与科室收治的患者大部分存在病情较重、侵入性操作多、呼吸机应用、气管切开、插管、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患者免疫力低下、应用免疫抑制剂、住院时间长等因素有关[3]。我院神经外科、神经内科下呼吸道、泌尿道的医院感染率一直较高, 已纳入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的科室之一。应积极采取如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指导患者正确咳嗽, 必要时翻身、叩背;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口腔、会阴部护理;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对使用呼吸机及留置导尿管的患者, 及时评估各种置管的必要性, 缩短留置导管时间等预防控制措施, 降低医院感染率。

3.3 抗菌药物使用

本次调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4.86%, 使用目的以治疗为主, 高于卫生部抗菌药物使用率<50.00%的要求。其中妇产科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4.62%, 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9.45%, 说明我院抗菌药物滥用情况严重, 需引起高度重视。本次调查中, 医院感染部位细菌培养送检率为73.33%, 社区感染细菌培养送检率仅为30.54%, 说明我院临床医生抗菌药物使用大部分为经验性用药, 忽视病原学的检查, 这可能与临床医生送检意识较差以及检验时间较长、费用较高等因素有关[4]。通过本次调查, 我院医院感染管理科与药剂科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我院制定的《抗菌药物实施细则》中的相关规定, 加大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培训及管理, 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

3.4 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预防与控制

本次调查中检出1株铜绿假单胞菌为多重耐药菌株, 标本来源于痰液。多重耐药菌感染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极易引起交叉传播甚至暴发流行, 医院感染管理科将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纳入考核目标, 及时指导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避免引起医院感染暴发。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的科室严格执行我院制定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实施方案》, 对患者采取单间隔离, 限制陪护, 在病历、一览表、床头分别有醒目的蓝色隔离标示, 固定诊疗器具;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和处理分泌物、排泄物之后均洗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增加物体表面的消毒频次;加强对陪护及保洁人员的宣教;规范处理各种医疗废物;及时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 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结果, 该患者住院期间同一病区其他住院患者无交叉感染发生。

通过此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发现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不足, 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加强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 加强重点科室、重点部位目标性监测, 以有效控制交叉感染, 保障患者安全。

摘要: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现状, 为有效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的方法, 于2010年8月23日对我院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 调查住院患者525例, 医院感染现患率2.67%, 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 占46.67%;医院感染率排前3位的科室依次为神经外科、心血管科、神经内科;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4.86%, 细菌培养送检率为34.07%.结论通过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全面了解医院感染现状, 对重点科室加强监控, 提高临床标本送检率, 规范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 不断降低医院感染率。

关键词: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张淑敏, 朱熠, 娜伊兰.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4) :656-657.

[2]吴安华, 任南, 文细毛, 等.193所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 12 (8) :561-564.

[3]马桂霞, 富秀玉, 张莉.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3) :436-437.

精神科医院感染特点调查分析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住院的精神病患者869例,其中53例发生医院感染。

1.2 调查方法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要求,对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的所有医院感染报告卡和出院病历进行筛查。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率

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住院患者869例,发生医院感染53例,医院感染率为6.1%。

2.2 医院感染发生部位分布

感染部位以胃肠道、上呼吸道、泌尿道、下呼吸道、皮肤软组织为主,见表1。

2.3 医院感染发生月份分布

7月、8月、9月最多,其次是3月、4月,见表2。

3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医院感染率为3%~20%,平均9%[1]。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院精神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1%。精神疾病为非感染性疾病,抗生素使用少,各种侵入性操作也少,治疗以服药为主,但精神科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并不低,有报道称,精神科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2],这可能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有关。首先,精神病患者精神活动异常,会有伤人、自伤等行为,自理能力差,生活懒散,自我保护能力差;其次,精神科管理模式以封闭式管理为主,患者接触密切,会有混用生活用品、乱睡床铺的行为,这无疑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另外,精神病患者住院周期长,医院感染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而有所增加[3]。还有精神病患者大多缺乏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病,致使其在入院时,不能及时完成必要的辅助检查,容易将一些传染性疾病带入病房,造成感染的发生。

由表1可以看出,胃肠道感染位居首位。这是因为精神病患者由于精神症状所致,大多不懂得讲究个人卫生,疾病初期,不能很好地控制饮食,有的还会“见啥吃啥”,吞食异物、污物,导致胃肠道感染的发生。其次,精神病患者多是“集体生活”,碗筷集中管理,他们之间会混用,也会增加胃肠道感染的机会。

上呼吸道感染仅次于胃肠道感染位居第二位。精神病患者在接受抗精神药物治疗时,大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如氯氮平会导致患者白细胞数量降低;有的药物会导致腺体分泌增加,为病原菌的侵入造成可趁之机;另外,抗精神病药物所产生的过度镇静作用,会有不同程度的嗜睡,咳嗽反射、吞咽反射减弱,容易导致口腔分泌物误吸入呼吸道引起感染。其次,封闭式管理生活起居集体化,病房居住面积小,不易通风,病毒或细菌很容易通过飞沫在患者之间传播。

由表2可以看出,医院感染多发生在7, 8, 9月份,与有关文献[4]报道不一致,这可能与研究对象不同有关。精神科医院感染以胃肠道最多,而7, 8, 9月正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季节。上呼吸道感染多发生在春季,3, 4月份感染人数也较集中。

精神科使用抗生素不多,但在调查中发现在使用抗生素之前无1例进行过细菌培养,均是经验用药,这也会增加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4 措施

4.1 加强医院感染的宣教工作

通过培训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使护理人员能够严格执行医院感染规范,医生能够做好消毒隔离措施,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

4.2 加强新入院患者的生活护理

对新入院患者进行彻底的卫生清理。督促个人卫生,进餐时专人照顾,将“见啥吃啥”的患者严格控制在护理人员的视线之内。尽早完成入院常规检查,必要时强制进行。

4.3 严格餐具管理制度

患者餐具编号,每餐由专人发放、收回,并严格按制度消毒。

4.4 加强病房管理

在保证病室温度的情况下,多开窗通风换气,每天紫外线照射30 min~60 min。

4.5 多组织户外活动

精神病专科医院都有患者活动场所,可以组织患者做广播体操,进行慢跑,打羽毛球等活动,以增强体质,增加抵抗力。

总之,精神科医院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应根据精神病患者的特点在执行医院消毒隔离措施的同时做好患者管理,对造成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时干预,采用正确的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精神科医院感染特点, 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我院869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率为6.1%, 感染部位以胃肠道、上呼吸道、泌尿道、下呼吸道、皮肤软组织为主。感染发生月份以7月、8月、9月最多, 其次是3月、4月。结论 精神科医院感染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有关, 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关键词:精神科,医院感染,特点,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王枢群.医院感染[M].重庆:科学技术出版社重庆分社, 1990:2.

[2]吴建杰.精神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5) :526-528.

[3]郭宏川, 罗毅男, 郭永川, 等.神经外科医院感染部位及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 13 (7) :640-642.

上一篇:自我发展压力下一篇:北海市人民医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