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学方法创新

2024-06-17

高等学校教学方法创新(精选十篇)

高等学校教学方法创新 篇1

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不是针对教学管理、教学条件、教学质量的专项检查, 而是对人才培养这一学校中心工作的全方位、立体式、整体性的评估。评估可以促进学科建设, 调整专业结构, 促进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改善教学环境, 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 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 将“因材施教, 分流培养”落到实处, 构建以学生为本, 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和个性发展需要的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通过评估可以促进高校重视本科教学工作软硬件的建设, 不断增加教学经费的投入, 保证学生的教学环境、教学条件改善以及实验、实习、实例和社会实践活动的高质量开展。高等学校加强硬件投入的同时更需要在软件上下功夫, 强化教学管理, 建立健全学校基本的管理规章制度, 促进教学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

高等学校的教学评估工作不仅是一项建设工程、教学改革工程、质量提高工程, 也是一项团结凝聚人心、提升整体办学水平的工程。评估坚持“以评促改, 以评促建, 以评促管, 评建结合, 重在建设”的原则, 牢固树立“评估是手段, 建设和改革是关键, 提高是目的”的评估观, 正确处理手段、过程和目的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全面总结过去的基础上系统分析现状, 科学规划未来, 把评估的过程变成提高与转变、建设与改革的过程, 通过评估缩短我国高等学校与世界发达国家高等学校之间的差距。

中国的高等教育评估工作是在大众化教育来临后, 为适应世界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 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孕育而生。由于时间短, 任务急, 仅在参考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发展完善起来, 目前由政府部门直接负责制定评估标准, 民间机构和社会团体参与有限。中国现有2000多所高等学校, 各学校的起点、发展历史不同, 客观上不可能按同一个标准衡量, 评估标准必须是多样化、多层次化、多类型化。坚持“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办学思路, 办出特色, 才能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还未走出计划经济的框架, 高等教育评价作为一项行政工作由政府直接制定标准、规划和组织评估, 是典型的行政性评估, 政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政府作为评估者、学校作为被评估者, 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管与被管、控制与被控制、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政府根据自己的意愿需要对高校的教育质量进行检查评估, 评估结果常常作为奖励的依据, 政府的管制职能无法调动被评院校参与评估的积极性, 容易造成高校的迎合, 消极应付, 严重的可能导致评估双方对立, 其结果是无法获得科学、客观、真实的质量信息, 得不到准确的评估结果, 客观上难以推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改进与提高。政府的管制行为模糊了其在教育活动中的服务角色, 使评估结果缺乏科学性和公正性, 难免出现一些形式主义做法, 学校容易重视表面的现象, 忽略教育质量主体教师和学生内在价值取向、内在成就动机以及自我实现的价值目标。由政府部门组织专家制定的指标体系, 高校只能执行而不能有所质疑, 缺乏相互监督和竞争机制, 其科学性难以认定, 加之短期的“突击性”检查, 高校常常要花较大的精力与财力来应付, 过长的评估周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和削弱了高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在实际评估中发现存在很多问题, 具体包括:

1. 个别学校指导思想存在严重的错误, 重表轻里, 不从学

校基础特色办学出发, 用评估鞭策自己, 促进学校自身的建设, 而是把评估工作错误地理解成“整”材料, 甚至是“编”材料, 组织教师和学生补做试卷和论文, 甚至编造假文件、假数据, 不愿意暴露学校存在的问题。

2. 部分高校办学中违背科学发展规律, 不以自身现有条件对照标准对号入座, 而是就高不就低。

3. 为了在评估中获得好成绩, 重硬件轻软件, 不做充分的

可行性分析, 盲目征地扩建, 使学校背上巨额债务无法偿还, 严重限制了学校未来的发展。

4. 评估准备时间过长, 专家入校评估考核时间短, 导致评

估前紧张, 加班加点不放假, 评估后住院, 停课休假解疲劳等现象出现, 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评估准备时间长, 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评估时间短, 信息收集仅为专家入校考核时间内学校提供的“少部分标准优秀材料”, 评估方法单一, 仅以少数专家测评作结论, 社会大众、行业专家参与数量极其有限, 这些都使评估的准确性、公正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5. 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评估结论上

缺乏透明度, 不向社会公布, 缺少社会的监督, 其公正性受到影响。

6. 一次评估定终身的原则, 使大多数学校用所有的精力应

对评估, 忽视基础建设、教学科研人才的培养以及教学工作的持之以恒, 短期突击行为严重, 不能够循序渐进, 持续发展, 一次性的终结性评估结论限制了高等学校未来的竞争发展。评估工作应是一项周期化、制度化、长期化的工作, 不应是终结性的工作。学校应把每一次的评估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动力, 扎扎实实做好基础工作。评估应该形成一个好的制度习惯, 通过评估让高校形成一种自觉的行为, 开发学校与教师潜在的能力, 重视教师与学生内在价值的体现, 重视用人单位的评价, 通过特色办学增强市场竞争力。

大学是多样化、多层次的, 如何在竞争中确定自身的位置是每一所大学未来应该思考的问题。随着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日益加大, 办学体制的多样化, 教育质量评价越来越复杂, 对全国2000多所院校进行评估单靠国家教育部评价显然不太现实。因此, 对现有评估方法的创新改革势在必行, 当务之急是建立市场社会的评价体系, 打破以往由教育行政部门独自掌握和发布信息的局面, 对权威性的垄断和行政命令性的评估方式进行变革, 参考非官方的质量评估, 让社会全员参与, 增加透明度。政府应该转变职能, 提供资金、服务与培训, 使高等学校教育评价的公正性、科学性得到基本保证。引进市场竞争机制, 把发展的自主权、约束权还给学校, 将大学与社会的联系途径由“政府中介”转向直接的面对面方式, 以特色求生存, 以特色求发展。

二、具体设想

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主要采取中央集权模式, 政府承担着高等教育的投资者、承办者、管理者与评估者多种角色。高等教育体制是中央集权型, 国家和政府是评估的主体, 学校是被评估的对象, 教育活动的管理和决策权力都在政府, 目前评估中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但我国的管理体制模式决定我国在今后一定时期内教育评估仍将以政府为主导。改革创新评价体系, 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度, 提高评估透明度, 促进评估的公正性、科学性, 是评估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设想为:

1. 评估标准多样化。

欧洲的高等教育评估标准的制定者多是评估机构、政府部门、专家团体、专业组织, 也可能是各利益团体。我国的评估标准由国家高等教育评估领导小组制定。由于我国地域广阔, 人口众多, 各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 学校的起点、发展历史存在较大的差距, 制定标准应该考虑不同的地区、层次、定位和不同的特色学校的实际, 分类评估, 力求不同类型的学校都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2. 评估结果公开化。

国外大学的绩效评估与大学的投资相关联, 评估结果直接决定对大学的投资。我国的教育评估结果不完全公开, 评估结果对教育拨款的影响有限。应该提高教育拨款的透明度、公正性、合理性, 调动院校的积极性, 促使其关注学校的办学效益。同时政府应该改革拨款制度, 把学校的评估结果与拨款结合起来, 促使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结合。

3. 评估材料要有针对性、层次性、原始性和真实性。

高等学校在自评自建过程中应将精力放在回忆总结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办学特色、优势和长处, 勇于暴露问题, 找出不足和差距, 在评估基础上进行整改, 规划未来, 切忌把时间放在材料的准备上。在评估过程中除了对学校进行教学评估外, 还应针对被评估学校存在的问题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与帮助, 加强自身建设, 缩短差距, 这样也会避免学校一味地报喜不报忧, 从根本上杜绝编造假材料。

4. 评估质量的监督保证。

重视吸收各专业组织和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参与, 保证评估质量, 使评估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同时, 社会力量的参与能及时将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其有关的信息直接反馈给学校, 使学校及时了解关心社会经济部门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 保证高等学校按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新闻媒体也是世界各国最常见的一种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监督系统。美国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评估具有较高的透明性和开放性, 认证的信息向社会公布, 能很好地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检查。我国的教学评估工作在条件成熟时也应参照国外的经验, 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

高等学校教学方法创新 篇2

主席,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

古人也云“名不正,则言不顺”,只有对概念进行清晰地界定,我们才能展开一场有意义的辩论。按照权威的《现代汉语辞典》解释,创新指的是创造性的革新,本科教学评估指的是本科大学对近阶段教学质量的审核。而爱因斯坦又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那提出问题是不是就需要发现问题?那发现问题是不是就需要评估呢?连李政道都说,“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所以,我方认为本科教学评估有利于学校教学创新。

第一,本科教学评估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教育部官网解释,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是由被评学校自我评估、专家组现场考察和学校整改三个阶段构成的。自评工作阶段是指从教育部确定对学校进行评估并明确了专家组进行考察的大体时间开始到专家组进校考察前的这个时间;学校整改阶段是指从专家组进校考察结束后的一年时间;中间则是专家组现场考察阶段。这三个阶段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过程,不能认为只有专家组现场考察才是评估。通过学习教育部的有关文件,掌握评估的目的、意义、评估的工作方针与原则,树立正确的评估观。评估是手段,建设与改革是关键,改进与提高才是目的,不要搞错这三者的关系,不要错误地把评估本身作为目的,为评估而评估,为获得好的结论而评估。商汤《盘铭》上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如果能日去旧染,不断更新自己,就能够永葆青春。那良好的本科教学评估是否有利于创新呢?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

第二,正确的本科教学评估是一种标准和规则,一种夯实的基础。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要想教学创新,离不开教学评估的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要砌墙,先打夯!学校可以通过学习评估方案着重掌握它的精神实质,在学习方案时要注意指标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这种联系,掌握方案所力图反映的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回顾办学的历程,归纳、总结办学指导思想。注意从宏观上、整体上把握自评工作,防止单纯对照指标、简单对号入座,把自评工作与日常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有了良好的体制,教学这棵小苗才能健康的茁壮成长。十成稻子九成秧,插壮秧,谷满仓!

第三,本科教学评估是教学创新一个有利的动力机,有了目标和计划才是创新的开始。让我们再来更加仔细的析词意,《现代汉语辞典》解释,创新是个动词,顾名思义就是要做的行为,其反义意为保守、因袭、套用、守旧、抄袭、沿袭。试想如果没有本科教学评估这一平台,怎样才能创新呢?如果没有本科教学评估这一手段,怎样知道问题所在,又如何才能摆脱墨守成规的弊端呢?综上所述,本科教学评估有利于找出教学的弊端,有利于教学评估。粗丝难织细绢,粗瓷雕不出细花。本科教学评估也是给学校教学反省的一个机会,激发未知的潜能,才能织出“创新”的细绢,才能雕出“创新”的细花。就像马克.吐温说的一样,“你挣得了安适的睡眠,你就会睡得好;你挣得了很好的胃口,你吃饭就会吃得很香。这儿的情形和人间是一样的——你得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地挣一样东西,然后才能享受它。你决不能先享受,然后才来挣得。”

总而言之,本科教学评估有利于教学创新。利在能发现问题,利在夯实了教学基础,利在给了教学创新一个推动力。狄德罗说,“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的人;知道事物实际是什么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样使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那你们想做聪明的、有经验、有才能的人吗?

中职学校会计创新教学探索 篇3

关键词:中职学校;会计;创新教学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对会计人员专业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理论及教学方法都比较落后,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中职会计教学必须尽快进行改革。创新是会计教学改革的重要策略,以创新的理念改革会计教学,可以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培养出合格的会计人才。

一、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现状

1.师资力量薄弱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师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及五年以上的会计工作经验,通过职业教育培训后,才能成为合格的职业教师。但是,目前中职学校的会计教师大都是大学毕业不久的会计专业学生,教师招聘不够严格。这些教师缺乏会计工作的经验,学校也没有组织会计教师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的教学水平较低。此外,部分中职学校因为教职人员不足,让其他文化课程的教师承担会计教学的工作。

2.轻视实践操作

中职学校的会计教学是以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满足当前社会对技能型会计人才的需求。会计专业技能只有在实践操作中才能得到提高,因此,中职学校应当加强实践操作教学。但实际的教学情况却与教学目标不相符,传统的教学思想依然占主导,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理论知识要多于实践操作,学校的课程安排也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只有少部分课时进行会计实践操作。中职学生单纯依靠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无法适应社会工作的需要。

3.教学设备不足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能力不足,还体现在教学设备的不完善。要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校就必须为学生提供与实际工作相同的会计模拟实验室,让学生在仿真工作环境中进行会计实践操作。中职学校对会计实践教学一直不够重视,学校长期不更新维护会计模拟实验室,导致模拟工作环境与实际工作环境的差距越来越大。在缺少学校资金投入的情况下,由于会计教学设备不足,会计模拟实验室无法保证会计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导致中职学生对会计工作的环境感到陌生,难以满足工作单位对会计人员的要求。

二、中职学校会计创新教学的策略

1.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会计专业注重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会计专业的教师不仅需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足够的实践经验。因此,中职学校要实施会计创新教学,就必须保证教师队伍的质量。对此,中职学校应当从社会中聘请一批工作经验丰富的会计人才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弥补学校青年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为了长期保持会计教师队伍的质量,中职学校还应为教师提供专业技能培训,通过内部培养,培养出能够承担起会计教学任务的专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更多的经验。除此之外,会计教师的培训内容还必须包括创新思想的培养,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2.强化实践操作理念

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的创新要以正确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打破传统的理论教学思想,逐渐强化实践操作的理念。要让学生的技术水平满足会计用人单位的要求,学校可以展开校企合作,到企业进行调查,根据实际会计工作制定出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各项工作能力,使之掌握会计工作的操作规范。在学生实习期间,学校要为其提供实习岗位。创新实践教学最重要的是与社会实际相结合,把实践教学当作真实的工作。

3.增加教学资源投入

为满足会计创新教学的要求,中职学校需要增加会计教学资源的投入,为会计专业的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创新能力。会计模拟实验室的设备要及时更新和维护,根据社会工作的会计电算化标准选用最有效的模拟设备。在更换设备的同时,学校要对会计教师的模拟操作能力进行培训,使其能熟练操作新设备。

总之,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的创新需要结合会计教学的现状,消除落后的教学模式对会计创新教学的阻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在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根据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采用创新性的解决方法,逐渐完善中职学校会计创新教学的策略。

参考文献:

[1]沈永军.中职学校会计实践性教学的思考[J].今日科苑,2009(2).

[2]王友琴.中职学校会计创新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8).

高等学校教学方法创新 篇4

关键词:创新教育,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一、前言

“创新教育”这一新的教育概念最早来源于“三创(创造、创新、创业)”教育,并且创新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方向,高等数学作为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其在与其他科学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中开始不断的壮大,高等数学对于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的重要性开始受到社会各领域的关注.因此,围绕创新教育来推动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推动高等数学向教学研究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转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高等数学提出新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科技领域培养出更多的研究型应用高等数学人才.

二、目前高等院校中高等数学教育教学现状

1.教学方法过于陈旧

现阶段部分高等院校在推动高等数学教育教学改革中,尽管将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论应用其中,但是依旧有很大一部分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包括国内一些著名的高等院校也存在这一现象,教师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仍然采用“念讲稿”、“抄板书”的教学方法.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对于一些数学基础好的学生来说或许可行,这是因为这一部分学生自身的接受能力很强,但是对于一些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显然是不适合的,同时也不利于大学生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现代教育技术依赖性过大

现代教育技术的大范围推广使高等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对于一些青年教师来说现代教育技术成为不可或缺的教育教学手段,这也是一些教师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的主要原因,无庸置疑的是现代教育技术对推动高等数学教育教学改革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过分依赖于现代教育技术并不代表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就青年教师过分依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这一现象来说,不但没有达到提升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积极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使现代教育技术成为了羁绊学生学习的绊脚石.

三、创新教育大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

新一轮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指出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此,对于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来说必须要围绕着“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尽量多学一些新东西”的核心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新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实际需求,同时也可以发挥出提升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积极作用.

1.深浅有度,提升大学生自信心

对于高等数学教师来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由浅入深”的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师所讲授的新知识可以被学生所接受,同时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在高等数学课堂中的自信心.

2.示范加练习,调动学生积极性

大学生在高等数学课堂学习中面对一些有难度的问题时,尤其是一些在学习和练习中没有遇到过的新问题,其分析问题的思路往往是不够畅通的,不能规范的书写出该类新问题的求解过程,教师不应该的一味指导解题思路而指导学生解题,而是要对该类问题进行解题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分析思路才能有助于其正确的解题.再者,教师可以针对该类难度较大的问题来适当讲解一部分,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后,由大学生自主来完成后续问题的解答,这样有助于大学生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3.重视基础练习,分散解题难度

现阶段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阶段,均暴露出基础性知识和方法掌握程度较差的现象,这样不仅容易造成大学生学习高等数学效果相对较差,同时也容易导致大学生在后续学习中出现解题难度大的现象,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花费一些时间来进行基础性知识和方法的强化训练.例如,高等数学教师在讲授“计算平面图形面积”过程中,要明确解方程组求交点是该章最为基础性的知识点,对于一些大学生来说在学习该章时也是最薄弱的环节,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出示一些关于计算平面图形面积的题目,在教师的指导下大学生以解方程组作为主要练习内容,并不是急于求成让大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来求面积,这样有助于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大学生突破这个并不难的“难点”.再者,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讲授二重积分计算题过程中,如何正确画出积分区域并用集合来对其进行表达是最基础性的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列举出一些题目让大学生画出积分区域,在此基础上利用集合来对其进行表达,确定每一个大学生都掌握基础方法后再进行二重积分的计算,这样不仅有助于强化大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中的薄弱环节,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在后续学习中面对该类问题的难度降低,对进一步提高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创新教育大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的几点思考

1.重视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实用性

上文中指出部分青年教师在高等数学教学实践中过于重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但是并没有进一步提升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因此,在推动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持续创新中,必须要高度重视高等数学创新教学方法的实用性.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劳厄曾经说过:“重要的不是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对于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创新来说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将其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避免出现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忽略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现象,将创新教育理念始终贯穿于高等数学课堂教学全过程中,确保高等数学教育可以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2.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趣味性

“趣味性”并不是要求高等数学教学要像语言类课堂一样充满欢笑,而是要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调动大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知识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大学生在课内、课外更加愿意去学习高等数学.例如,高等数学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课外兴趣小组的方式,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调动大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设置与高等数学有关的课题,并指导大学生根据所选课题来开展一项或多项研究,最后教师可以将大学生课题研究成果来撰写数学论文,针对一些成绩优秀的论文可以帮助其发表到各类刊物上,这对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学习高等数学的信心有着重要作用.

3.强化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针对性

高等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彻底打破传统课堂中知识传递、知识被动接受、被动接受训练的过程,而是要重视高等数学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交往与互动,通过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交流来帮助大学生构建高等数学知识体系,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刺激大学生的思维活动,对培养大学生在高等数学课堂中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结语

高等数学教育教学改革在面对创新教育这一时代大背景,如何推动高等数学教育教学方法的持续创新,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十分关键的问题,只有推动高等数学教育教学方法的持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对培养研究型应用高等数学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参考文献

[1]司志本.让高等数学课走进大学文科的课堂[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0(2).

[2]陈均土.大学生就业能力与高校的课程设置——来自美国高校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2(3).

高等学校教学方法创新 篇5

创新教学课程改革

办好新型特色学校--学校教学工作总结

回顾一年来的教学工作,我校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贯彻XX年全市中小学教研工作会议精神,创新发展,团结协作、拼搏进取,在市教育局、城东中心校正确领导下,本着“以人为本,制度育人,环境育人”的原则,引导全体教职员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树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使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工作取得了喜人的业绩。

一、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师德水平

我校现有教职员工30名,其中中级职称22名,拥有大专以上学历18名。教师的高素质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不竭动力,我校教师师德过关,专业素质过硬,教师文化优良,被社会广泛认可,这都得益于我们多年坚持不懈的教师培训。

1、狠抓师德建设,苦练教育内功。师德是每一位教师的立身之本,兴德之源。为此,我校成立师德师风建设领导组,多年坚持把“铸师魂、扬师德、树新风”作为师德的重点和目标。我们坚持每周一的政治学习,要求教师平时自学有关德育材料,并每学期写一篇师德论文。结合近几年的“师德师风大讨论”活动,学校每年都进行教师作风整顿,既教书,又育人,既言传,又身教。把加强师德教育同建立和完善各种制度结合起来,依法治校、从严治教。从源头上杜绝教师的一些不良行为,教育广大教师能以高尚的仪表、文明的语言、健康的思想面对学生、面对社会,自尊自律、为人师表。

2、强化时间观念,规范队伍管理。为了使学校教育赢得社会、家长认可,确保教师在校时间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关键。我校规定教师必须早到校、晚离校,实行到岗和离岗签到制度,专人负责,并给予教师一定的出勤奖励。做到日收集,月公布,月发奖,期末设考勤综合奖,对学期坚持出满勤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同时,学校实行教师和领导班子值日制度。分片包干,领导班子分别负责不同年级和不同班级,专人负责,以便及时处理课前课后的突发事件。

3、落实校本培训,提高专业知识。我校成立校本培训的相应组织,利用学校现有教育资源,不间断地组织教师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更新观念,真正把校本培训落到实处,做到有记录,有总结,并归档,规范管理校本培训资料。同时学校每学期狠抓两头,开学初,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制定计划,掌握教材的重难点,明确教学目的,以便驾轻就熟的驾驭教材;每学期临近结束时,全校教师利用放晚学的时间,集体组织总结报告会,每位教职工将本学期的工作作一书面报告,逐一听讲,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教师间通过报告会,及时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严抓教育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我们深知,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因此,多年来我校一直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每学期开学前,我们都要求广大教师对照教材认真制定各项计划,并经教导处审验方可执行。重视音体美常识科的教学工作,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要求教师平时认真做好备课、上课、批改、辅导、检测等工作。学校班子成员采取经常性随堂听课,并定期检查教师的备课、作业等形式,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对常规工作中存在的优缺点,及时总结指正,促使教师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教学态度,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2、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教改活动。为了加强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便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扬长避短,我校多年来,认真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教改活动。我们坚持每周五的业务学习,鼓励教师自学和参加各类培训学习。目前我校先后有5位教师参加市级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有1位同志多次参加县级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培训。另外,结合校本培训,我们要求广大教师每一学年至少上一节公开课、互相听课不少于二十节。我校被定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学校后,我们利用下载的资源,经常组织教师学习优秀教师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引导教师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制作用于教学,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我们还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研论文及心得体会,多年来,我校有一大批教师的论文分获市县级奖。所有这些都大大促进了教师业务素质的普遍提高,从而真正做到了“学高为师”。

3、认真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做好留守生的教育工作。我们始终坚持“教育重在育人”的办学理念,要求教师不放过一个学生,因材施教,认真做好后进留守生的转化工作。每学期,我们都对各班的后进留守生进行摸底登记,掌握每个学生的后进原因,然后要求课任老师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加强课后辅导,并经常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共同教育,从而形成一种家校联合的教育体系,促使他们尽快提高成绩。学校也因此受到了学生家长的一致。

三、寓教寓乐,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发展

我校多次举行了学生作品展示、古诗诵读、作业展评活动,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大力加强体育、艺术类课程的教学,认真的组织多种形式的学生课外活动。我们学校还组织了大型体操比赛,锻炼了我们师生的团体精神;进行了少先队仪式,全体师生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音乐、舞蹈、美术方面,我们经常组织师生参加一些上级单位组织的相关活动,在校内,我们也举办各种形式的歌伴舞、腰鼓队文体活动。让器乐真正走进课堂、走进了我们的学校。

四、工作展望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化课程改革,加强常规管理,加强教学研究,紧紧围绕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一中心,常抓不懈。引领各教师抓住如何加强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启发学生的思维、如何巩固学习效果等现实问题开展教学研究工作,是教学工作能够重实际,有实招,出实效,给我校及全村的父老乡亲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来!

谈职业学校的创新教学 篇6

关键词:创新教学;“行为引导型”教学法

谈论起教学,我们并不陌生,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这种教学模式早已成为人们的教学习惯。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体制的逐步转型,职业教育面临新的考验、新的挑战。一方面,由于科技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界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受多种因素制约,职业学校存在生源锐减、入校学生整体素质骤降的现实困难。面对新情况,如何从实际出发,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技术工人,这是当前职业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解决这一重大课题就必须深入研究,开拓新型教学模式,其中德国推出的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在教学改革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它使广大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树立了创新意识。下面是笔者对这种新型“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几点认识。

一、更新理念,与时俱进

近几年来,很多职业学校部分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自信心不足、厌学;而教师也普遍反映现在的学生难教、难管。如何从实际出发,把学生培养成受企业欢迎的技术人才,是职业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就必须改革传统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重视对“经”的传授,忽视了“人”的发展,注重教学的结果而轻视教学的过程,而创新教学则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我们知道,学生既不是一个待灌的容器,也不是一个无血无肉的物体,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既可学习掌握知识,又能得到各种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要打破传统的管与被管的关系,建立起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也就是说,学生变成了教学中的主体,其学习方法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而教师则退居到幕后,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转变,学会当主持人和学习辅导者,这就是创新教学所带来的理念转变问题,也恰恰是“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所倡导的“以人为本,能力至上”的宗旨。现在很多职业学校适时地提出了诸如“三个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三转一响(学校围着教学转,教学围着学生转,学生围着市场转,打响学校名牌)”“四个牢固(牢固树立能力为本的教育思想,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思想,牢固树立创教学品牌的意识)”等新的创新理念,反映了当今信息社会的办学思想。可以看出,推行“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关键是人的理念,尤其是领导、教师的理念,只有认真学习,及时扭转理念,才能真正做到教与学的统一。

二、积极探讨,推动实施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特别强调的是关键能力的培养。所谓关键能力是指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适应不断变换、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所需要的一种综合职业能力,也是一种跨职业能力。它包括大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法、模拟教学法、引导课文法等。其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获取信息(即教师下达任务书)、独立制作计划、实施计划、成果展示、自测等环节的“完整行为模式”。在教学手段上经常采用较直观的现代化的展示技术,如多媒体、投影仪、大黑板、小黑板、卡片等媒体,使教师改变了以往“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个黑板擦、一本教材、一本教案,老师台上讲、学生座下听”的呆板单一化课堂教学,形成了多种课堂教学模式、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生动活泼、富有生命力色彩和激情的课堂教学氛围。

以技师学院近期开展“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活动为例,谈谈创新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首先,要根据各学校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部分学科为试点,培训骨干教师。其次,组织全体教师听讲座,进行观摩,开展大讨论,循序渐近,陆续在部分学科及相关教研室试行。最后,将使用创新教学作为教学任务以一定比例下达给全体教师,在全校开展创新教学竞赛活动,明确奖惩,并与教师本人年终考核、评先评优、进修学习等挂钩,鼓励教师不断学习,钻研教材,积极开发新的学习领域,推动创新教学的广泛实施。

三、开拓创新,稳步发展

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使广大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提高了改革意识、创新意识和育人意识,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探讨问题的能力和社交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

当然,“行为引导型”教学法远不止这些,只要是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有利于掌握技能知识,都是可行的,有借鉴意义的。同时,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课程,所有的内容都要采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德国才达到30%~50%,国内学校就更低了,但这就涉及到一个学习领域的开发问题,值得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探讨研究。

论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篇7

1 什么是创新教育

学校中的创新教育就是充分挖掘人的创新能力, 把学生的主体精神张扬出来, 以促进其个性的和谐发展。创新教育的本质就是遵循人的创造思维活动规律与创造性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规律, 其宗旨是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其目标也是培养创造型人才。创新教育不是一种我们常常说的教学模式, 而是一种思想, 它包涵了深远的教育思想, 创新教育思想是新时期发展的必然产物, 也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对学校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在高等职业学校, 体育教学也要求对学生的创新力的形成, 其理念是:第一, 以“健康第一”为的指导思想, 这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指导思想, 目的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第二, 以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让学生对一到二项体育项目产生兴趣, 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第三, 以人为本, 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第四, 在共同提高的基础上, 更关注学生的体差异, 发现他们的不同需求, 让学生在学习都有所收获。它的任务是让学生先是掌握基本的体育与保健的理论知识, 更好地认识体育, 再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 提高体能, 以达到增进健康的目标, 进一步发展个性、培养综合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体育的创新教育可以有效地针对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地不足而提出的, 当然, 也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愈来愈迫切需要创新型的人才而提出来的。体育创新教育的本质在“创新”二字, 有新的教学模式, 有新的教学结构, 有新的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传统的体育课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有很多不足之处, 那就是对不同个体的学生却教一样的运动技术, 没人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对于学生的特长与兴趣的发展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致使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另一个不足之处是教学任务过分强调对学生的体质增强, 不注重对他们进行体育知识和健身方法的教授, 忽视了体育能力、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2 体育新理念指引体育教学方法的改变方向

体育教学方法的变革与更新是由教学理念的变化而引起的, 也是由于教学思想的变化而变化的, 教学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发应了教学思想。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如果有不同的教学思想, 所产生的教学方法不同, 产生的效果也不相同。另一方面社会的不断发展也在影响着体育教学思想的不断地变化与更新, 从而间接地影响着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 从而推动了体育教学方法向整体方向发展。学校体育教学逐步向学生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注重体育教学方法的整体性效应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社会性等综合方面发展, 必须要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作指导, 以先进的教学思想、科学的教学原则、正确的教学方法为前提。同时, 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环境设施的巨大变化, 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体育教学方法变革的进程和发展。

3 创新教育要求在课堂教学上要有创造性地进行

3.1 观念的转变是先导

要想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就要从老师的思想中开始重视, 把素质教育教学观牢固地树立起来, 从转变新的教学观念, 把工作重心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倾斜, 而那些机械地重复与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要彻底改变, 让教学方法灵活起来, 主要是让学生在有生气的情况下有创造性的教学。所以, 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要跟上形势, 转变旧的教育观念, 改变多年习以为常的, 陈旧的教学思想、方法和习惯, 接受新的思想, 勇于实践, 开拓新的教学、教育思路。

3.2 切实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素质

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 如果教师素质没有得到的提高就谈不上什么改革。创新型的学生培养是来自于创新型教师地悉心指导。学校体育思想靠老师来传播, 内容、方法的执行者也是老师, 老师的素质高底是贯彻力度好坏的重要因素, 教师的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实施体育教学改革的根本保证。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大潮的冲击下, 教师队伍中也难免有“落伍者”, 他们失去了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热爱, 不安于体育教师这个岗位, 怎能够产生教改意识, 去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实践。所以作为教师, 就不能因循守旧, 要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 善于吸收新的知识, 在教育改革中不断获得更新和发展。要制定有效的提高教师素质的措施方法, 加强自身建设, 让教师了解教学思想, 掌握新知识, 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建立有效的岗位竞争机制, 以深厚的知识能力储备来推进体育创新教学。

3.3 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改革的重点

(1) 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体育教学模式在很久以来一直采用前苏联的三段式教学模式, 当前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模式亦是如此, 所以教学模式的改革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新课程标准下, 要求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 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地发挥, 学生的主体意识也得到培养。在这种体育教学模式下,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 学生是学习的参与者, 是知识的主动发现者和探究者。教学过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 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建立教学情境, 创设宽松的教学环节,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 在讨论与协作赛程中使学生达到发现知识、理解知识, 并通过意义构建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才逐渐发展起来的,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由于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 能提供图文、声像等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 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 促进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 这也是其他的教学媒体或其他学习环境无法比拟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就是在先进的体育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适应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和框架。教法和学法是有机联系的整体, 有什么样的教法, 就会有某种相应的学法, 或者为了建立某种新的学法, 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教法。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的出现, 有的取向于各种模式的综合运用, 有的取向于师生关系的建立, 有的取向于教学内容, 有的取向于技能学习与学生心理发展。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从生理改造到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从能够学习到学习水平的提高, 都是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学方法的创新成果。

(2) 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法非常单一, 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 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社会文化水平也不断提高, 单一的课堂教学格局已经被现代的教学技术所取代。学校多媒体的投入使用为多样化的教学提供了可能, 这种可能表现在教学内容由平面到立体, 由静止到运动, 由文字到声音图像, 这些都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从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计算机和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上的运用在成为主角, 引起了体育课堂教学的深刻变化, 不但能让学生主动地获取与健康知识, 并运用这些知识处理生活中的问题, 也可以创造超时空的课堂, 给课堂教学带来教学领域突破性的变革。大学体育电子软件、多媒体教案、电子课件的研制和使用, 要求我们认真思索, 努力寻求教学新方法。

总上所述,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体育课堂教学变改革, 教师要从自身做起, 解放自己的思想, 切实提高自身素质。在工作中还要有改革意识, 敢于大胆尝试, 积极进行创新与探索。不但能增强学生体质, 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 真正做到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更新体育教学理念, 把改革现行的体育课程为主要任务, 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 关于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创新式的学习,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自学、自练、自评、互评, 设置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方红, 谢钢.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探析[J].咸宁学院学报, 2011 (5) .

[2]刘洁.体育与美育结合的有效途径——谈体育教学中的艺术追求[J].改革与开放, 2011 (12) .

[3]刘欢.浅析高职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走向[J].新课程学习 (下) , 2011 (6) .

[7]苏含刚.浅谈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J].中小学电教 (下) , 2011 (7) .

[8]唐丽君, 徐金芳.高职院校开展体育舞蹈教学的探讨[J].科技信息, 2011 (20) .

军校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篇8

1 目前军校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以我校为例, 其高要求严纪律的管理模式在全国军校都是出了名的, 而任何事物都会有两面性, 过于严格的管理难免会造成思想的局限性, 不仅体现在学员自身对数学重要性的意识淡薄, 甚至还认为学好数学对未来就业并无多大帮助, 更加在意其他方面能力的锻炼, 而且数学是门发散性思维较强的学科, 军校传统刻板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落后了。

2 军校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的构想

现代化战争是在高技术、高强度、高合成下的多兵种甚至是多军种协同配合的信息化战争, 面对的是高度透明的、复杂万变的战场, 各种斗争手段综合运用, 而在紧张激烈残酷的战争中, 决定战争胜负的还是人的因素。司令官要能根据战场上的即时状况, 进行快速、准确的科学判断和处理, 自主地驾驭战争的进程。这就对现代化军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必须具备扎实的知识, 广阔的视野, 科学的思维, 才能掌握各种高端技术, 适应不断变化的现代化战争的特殊要求。数学素养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培养具备数学素养的军事人才变得非常紧迫, 针对目前军校高等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提出以下几点改革建议:

2.1 端正学习高等数学的态度

培养学员积极的学习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首先要让学员意识到数学不仅是后续专业课学习的基础工具, 还是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舰艇指挥员必备的科学理性思维的重要培养手段, 而且还是建立正确世界观的有效方法。数学除了可以培养理性思维, 还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工具来定量地描述战场上敌我战斗力的变化, 如著名的兰切斯特战争方程[2], 该方程特别适用于现代战争中分散化军队和远程火炮装置发生变化的战斗。只有明确了数学的重要性, 学员才会重视这门课的学习, 配合上丰富生动的教学手段, 翔实的例证解释数学与军事的关系, 让学员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2 联系实际, 精讲精练

数学概念是用严谨的语言和符号揭示对象的本质属性和特征的高度精简的思维模式, 往往很抽象, 学员普遍反映很难理解, 那能不能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去表达呢?法国哲学家皮法洛认为, 凡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东西, 都可以通俗而明白地表达出来。高等数学中的许多重要概念都是从具体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具有某种共性的数学描述, 都有着广泛的几何、物理或工程背景。在引入数学概念时, 应从实际生活中熟悉的, 或者涉及军事前沿技术的典型例子出发, 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

2.3 丰富教学模式, 加强理论应用

合理使用多媒体设备。与传统的黑板教学模式相比, 多媒体教学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在短时间内, 使学员多个感官并用, 提高信息的吸收速度, 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因而实现更高密度的知识传授, 大大提高课堂授课效率。此外, 计算机可以显示动态变化, 从而将数与形有机结合, 自然地实现由形象的认识过渡到抽象的概括, 这对培养学员良好的思维习惯起到很好的作用。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对文字、图像等资料进行加工, 适当添加一些动画处理、视频插播, 通过精心设计将这些材料有效组织起来, 利用多媒体演示使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以直观明了的形式出现, 引起学员的学习兴趣, 克服不喜欢学数学的心理障碍, 营造愉悦的教学气氛, 帮助学员更好地联系实际达成认知结构的形成。

2.4 注重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培养

恩格斯说过:“数学是人类悟性的自由创造物。”自由创造性思维, 是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前进的大轮, 而数学最能激发人的自由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数学的创造过程, 这就需要我们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活化教材内容, 优化教学结构, 使教学过程既能体现逻辑演绎的特点, 又能展示数学发现的渠道, 这对教员自身对教材的理解和驾驭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5 收集反馈信息, 及时做出调整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 知识作为载体构建起师生间交流的平台。讲课不是照着课件或教案滔滔不绝地背诵、朗读, 要善于捕捉学员的反馈信息, 从他们的眼神、表情和动作判断他们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情况。对课堂上打瞌睡、看不相关书籍的学员要管。如果学员眼神发呆, 一脸迷惑, 说明他们很少接受信息, 已经跟不上了, 这时就需要停下来, 重讲或强调一遍, 适当缓解一下课堂气氛, 添加一些趣味性小故事, 介绍数学家取得的最新成就, 在军事上的运用, 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 让数学课不太枯燥。

3 实现军校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的思考

根据军校学员的层次以及专业的要求应有所侧重, 突出数学“工具性”特点, 体现其思维能力培养和数学文化教育。在教学环节有意增加理论联系实际部分, 尽可能使数学与军事相结合, 向实战化靠拢, 以展现数学的广泛适用性和数学思维方法的美, 增强学员应用数学的意识, 提高他们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现代化高等教育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革新不断地转变模式, 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军队人才培养的需求, 高等数学教学落后的现状要求军队院校打破原有的模式, 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和理念,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使数学这门学科真正融入到部队建设中, 为军队培养具有数学素养的人才, 早日实现伟大的强军梦。

参考文献

[1]波利亚.数学的发现[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2.

学校武术教学现状与创新 篇9

关键词:武术教学,高校武术,教学创新

1 学校武术教学的困境

武术,一个让国人为之振奋,却又让专业推广者尴尬的话题。振奋,是因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博的文化内涵。尴尬是因为武术发展的现状极不乐观,相对于篮球、足球等体育运动,群众基础薄弱,普及率低。缺乏强劲的群众基础,就一定会制约它的发展。

作为专业的武术工作者,长期从事武术教学和研究,笔者常在反思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武术的民间力量,使其像金字塔的塔基一样雄厚而稳固?如何让武术真正走进校园,从学生起就掀起武术学习的热潮?其实,民间对武术的热情度并不低,从一部部功夫片的票房就可管中窥豹。但武术推广者若想将武术大规模普及,任重而道远,特别是现阶段的青少年,娱乐生活丰富,对具体事物而言,兴趣转移快,持久性差。因此,若想武术的根基牢固,就必须打破过去填鸭式教学的固定格局,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而需要根据现阶段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创新和改革,开拓一条全新的武术普及发展之路。

2 学校武术教学的创新

2.1 视觉、听觉的双重刺激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任何新技术,首先要做到的是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保证饱满的激情和充足的热情,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对于学生群体,最容易让他们产生兴趣的是直观的视觉冲击,其实每个男孩子内心都有“武侠”情结,都想拥有一身绝活以凸显自己的男子气概;巾帼不让须眉,女孩子也同样希望自己能拥有一身好武艺,像黄蓉、周芷若、牧羊女那样,通过练武,不但可以强身塑体,更能起到防身自卫的效果,从而提升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适时地利用电教室播放一些动作片的剪辑、武术宣传片、散打赛事剪辑等等,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提高武术学习的原动力,在训练期地播放,更有助于学生平稳心态。课余休息之时,也可以随机抽取一些武术前辈除暴安良、为国争光的故事以生动的语言讲述,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兴奋度。

2.2 教学中对动作深层次的剖析

2.2.1 突出攻防含义

武术最初作为军事训练手段,与古代军事斗争紧密相连,其技击的特性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以套路还是散打的形式出现,其技击本质是不变的。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套路的教学,由于教师自身业务水平不够,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只注重其形似,而忽略其意(即每个动作的技击含义)。这也使得学生认为武术只是“花拳绣腿”,表面功夫而已,从而降低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深对每个动作的动作要领、攻防含义的剖析,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2.2.2 多学科知识融合

传统的武术教师由于文化基础薄弱,对动作的理解缺乏深度和广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动作的释义,仅仅只是就动作让学员模仿动作,出现较高频率的是机械性模仿,较少有对动作的分析,即使有,也多浮于表面,泛泛而谈,缺深度解析。而现阶段的学生,综合知识强,眼界较为开阔,若想让他们拥有持续性的兴趣,教师就必须懂得利用物理学、数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多角度地阐述动作,而不是简单的机械性的喊“一、二、三、四”的口令让学生模仿照做。例如,一个简单的散手格斗式,就可以利用数学中的三角形稳固性来解释脚步动作,利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来解释脚步的移动,利用生物学中的肌肉收缩与舒张来解释如何整体综合调动。当教练员或者老师展示自己渊博的综合知识,并能让学生感觉自己所掌握的其他专业知识均能用来解释武术的科学现象时,学生就很容易被其吸引,并愿意自发主动、身体力行地去探索这门学科。

2.3 教学语言的合理运用

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够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而在很多时候,人们都将其理解为一般的讲话或背诵教案。语言是一种工具,更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色彩的艺术语言。在武术教学过程中,一个简单的技术动作,很多教师费尽心机去讲解,学生却始终不得要领。这就要求当今武术教师除了具备较深厚的技术功底外,还要加强自身语言修养并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教学语言应做到准确、精炼、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动作要领,生动形象的语言还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对提高学生的兴趣及技术动作的动力定型起到显著的效果。

2.4 武术与其他体育运动及生活的融合

传统的武术,严格的区分课上和课下,训练的内容完全与生活脱节。其实武术并非某些大师渲染的那么深不可测,武术起源于人类与野兽的搏斗,其本质无非也就是肢体的运动而已,只是融入文化内涵和科学原理使武术体系化系统化。但武术与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密不可分。或许近日有朋友观赏成龙的新片《功夫梦》会对武术有了全新的认识,其实也仅仅就像穿衣脱衣那么简单,甚至在广播体操中,伸展运动就包含了格挡和手刀攻击,全身运动跳跃运动可以提高全身的协调性和腿部爆发力;篮球中就包含了步法训练和手掌手腕的发力训练等等。多让学生拿武术同不同的运动之间做对比,并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运动中找出共性,这样不但开拓了思维,同时也提高了武术学习的积极性。

2.5 套路、器械、实战的结合教学

校园武术的教学和专业队训练大相径庭,专业队训练要求足够的强度和密度,对动作的精细程度和训练水准要求更高。而校园武术不强调让学生对单个技术掌握的多么精纯,而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徒手套路、器械套路和一些散手技术,所强调的是:快速、高效、全方位地去尽可能多的了解武术。

传统的套路教学法,是先练基本功,然后训练拳术动作组合,再训练套路,最后进行器械学习。传统的散手训练法,是先练习基本功和基本素质,然后训练拳法单个动作,再然后是拳法组合,最后训练腿法。

在校园武术中,学时短,任务多,想在有限的课时内迅速掌握全面的技术就相对困难。如果等拳术全部训练结束再训练器械,会出现对器械原理理解不够,掌握进度慢等状况。因此,可以在前期就让学生同课时所安排的器械建立“亲密感”,可让学生持器械做准备活动,做弓步马步的同时,结合器械中基本功的要领做准备活动,这样,既可避免徒手训练的枯燥性,又可让学生提早熟悉器械的原理轨迹,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器械。因此,当真正学习器械课的时候,学生已经能较熟练地掌握使用器械的一般方法,通过几个课时训练后,学生掌握器械的水平要比常规教学好得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女生学习初级剑术套路动作,弓步刺剑、虚步架剑提膝劈剑(平衡)望月平衡、反撩剑等均为饶有兴趣的步型、平衡与剑法的结合。同样,传统的散手训练是先训练手部动作,等手部动作熟练之后再训练腿部,这样就容易造成上下脱节,做组合动作时连贯性较差。创新训练法中让手部动作结合腿部动作进行训练,比如,先熟悉冲拳,而后再进行鞭腿教学,再进行冲拳和鞭腿的不同角度不同距离的组合训练,之后再进行摆拳加侧踹的分动联动训练,此种训练模式能让学生快速地对所学动作理解更加全面深透,并有足够的时间强化复习,可以对大脑皮层建立长期、充分的刺激,更便于动作的掌握。

2.6 准备活动的多样化

传统的武术教学,准备活动虽然有所差异,但大部分力求从手到脚,从下到上活动四肢躯干各关节,将全身肌肉、韧带从静止调动到兴奋状态,继而大运动量的活动,避免伤害事故。常规热身较为枯燥,除了简单的跑步就是弓步压腿马步压腿等流程式的训练,长久下去,学生必然产生厌烦情绪,难以提升对武术的兴趣,其实准备活动看似时间短,不是主体训练课程,但是却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至关重要,准备活动并非孤立,而是与整体训练息息相关。

2.6.1 徒手操

徒手操教师可根据课时进行不同的安排,将准备活动和正式训练的动作有机结合起来,比如上课学了马步冲拳,此课即可结合马步冲拳进行由慢到快的运动,期间可结合步法、身法,在闪躲移动中进行训练,此种训练法需要教师指定完整的教案,并根据教案教学课时不断调整阶段性内容,使内容不断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既保证内容不断创新,又可以对所学的内容以全新的形式巩固复习,让动作更趋熟练。

2.6.2 双人或集体游戏

准备活动除了做徒手操之外,还可以适时的安排一些双人或者集体游戏,例如:双人相互的摸肩踩脚的反应力训练,多人追赶一人的身法反应力训练,总之,要以各种形式活动开全身关节又不致枯燥。或者集体小型抢夺篮球比赛,跨越障碍跑等等。虽活动形式多样,但期间教师可以要求学员必须用武术的身形身法去完成一些动作,或者始终要求保持一定的武术手型,这样,既富趣味性又巩固了武术基本功。

3 结语

校园武术教学不是枯燥的教师一人的独角戏舞台,而是要学会如何全面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武术的学习训练中来。同时,通过武术技术的教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为武术在校园的传播开拓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李胜恒.我国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0(8):59-60.

[2]林松,章颖.“内外共融”武术教学理念的探讨[J].福建体育科技,2010(4):45-46.

[3]侯顺子,马玉德,聂晶.武术教学与训练[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0(6).

[4]黄寿军.武术教学徒手操化的原因及纠正[J].中国学校体育,2007(9):40-43.

高等学校教学方法创新 篇10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应用与教学改革创新的结合, 是一种新型的思维能力训练。具有超前、强化、有意识的创新精神的培养, 使得知识教育变为智力教育, 被动教育变为主动教育。所以, 多媒体教学对于培养新的教学思维方式, 启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寻找教学改革的创新点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多媒体教学和创新思维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运用多媒体技术, 根据教学要求, 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 采用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集视频、音频、图形、文字于一体, 化抽象为形象, 化静态为动态, 化板书为展示, 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 以形成合理的学习环境, 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信息领域发展最快、运用最广的技术之一。国内外学者、专家无不运用多媒体技术传递他们最新、最先进的知识。其中我国教育领域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最多和最广, 将其广泛应用于多媒体教学。除了课堂教学外, 还制作成精品课和交互式多媒体课件等在网上供大家交流学习。随着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完美结合, 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已经形成和迅速发展。

创新思维是不受常规思维的约束, 对寻求问题有独特的、全新的解决方法的一种思维。如两个推销员到一个岛上去推销鞋, 第一个推销员上岛一看, 全岛的人都没有穿鞋, 赶紧打电话回去说, 不要运鞋来了, 这个岛上没人穿鞋;第二个推销员上岛一看, 非常高兴, 他想:要是一个人一双鞋, 那得要多少双, 赶紧打电话说:赶快运鞋来, 用空运, 这个岛上的需求量太大了。所以, 创新思维的特点是差异性, 同一件事,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

我们的学生每一个人都有创新思维, 但是,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用它, 当你对一件你认为不可能的事产生不信任时, 你的创新思维就被埋没了。平常人用传统的思维去思考问题, 常规性思维占据主导, 他的创造性就发挥不出来。所以, 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要敢于对事情产生置疑, 勤于思考, 一方面认真学习科学创新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另一方面要有勇于经受挫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 主要是培养其意识、能力、精神和习惯几方面的创新。首先要打破思维定势, 不要钻牛角尖。因为思维一旦进入死角, 智力就比一般人还低。其次要打破思维惯性。将第一件事解决的方法直接应用到第二件事的解决中是不行的, 每一件事都会有一个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定要善于思考。

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 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以它的直观性传达着更深、更广的知识信息;图、文、声、像并茂, 从多角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件的动态性可以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交互性使学生能有更多的参与, 形成新的认知结构;针对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自己的选择;大信息量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在运行软件的过程中接受教育, 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 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

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过程就是学习认知的过程, 学生在认识客观事物时, 会对其规律产生心理活动, 也就是心理上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能轻松地理解课件中的内容。

3. 使教学过程自主化、智能化

多媒体课件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 具有极强的交互性和智能性, 学生通过人机对话, 自主地进行学习或自我测试, 课件会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帮助。同时, 还可以和网络中的同学、老师进行交流。

4. 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提高

智能化的教学课件使得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完全可以独立操作, 按照自己的网状思维结构,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 通过学习, 主动性得到提高, 思维得到锻炼和发展。

5. 网络技术的发展, 使得网上教学和协作更容易

由于网络教学覆盖面广, 可以实现更多的信息资源共享, 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 学生接受教育的方式不再局限于课堂和在校教育。学习知识不再是一种奢望, 而是可以任意选择的, 这种多形式的教学方式, 就是学习的多元性。现在或将来, 在校大学生在网上不仅可以和同学及授课教师进行交流, 甚至还可以与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进行交流, 与高层次专业人才进行交流。

以上所述仅是多媒体教学的初步功能, 思维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学习知识的最终结果是要利用所学知识通过创造性思维的分析、判断, 形成探究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的认识不是外部刺激所给予的, 而是外部刺激加上内心活动相互作用产生的。因此, 多媒体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学习知识这一点上, 而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在跳跃性网状思维活动中, 认识科学, 理解科学, 逐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多媒体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形成的重要作用

创新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过程。对学生来说, 多媒体教学的多元化和信息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 知识面更广了, 求知欲更强了, 思维也更加活跃和丰富了, 应充分发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强烈探索愿望, 鼓励他们迅速提高运用已有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 我们感觉到,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由于媒体的互动性和大信息量性, 较之传统教学, 课堂气氛明显更加活跃, 学生思维更加敏捷和多样, 对教师的依赖性相对减少, 逐渐形成了正确阅读、理解、思维、再思维的现象,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

通过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经过认真观察和分析, 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教师没有创新意识, 就培养不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作为教师, 教育创新的实施者, 在教学过程中, 不仅要按照教学规范去进行, 更要在规范的基础上开展创新, 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 更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考。教师要站在更高的层次思考问题, 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平台和环境, 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 不失时机地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贯穿在教学始终, 能持之以恒, 在教育创新实践的进程中不断加深自己对新教育理念的领悟, 提升本身的学识和科研能力。

2. 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开发上狠下工夫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开发可以由专业人员或教师自己完成。多媒体课件必须满足以下条件:符合教学对象;符合教学大纲;符合教学原则;符合人的网状思维形式, 也就是交互性要强。

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设计是重要的一环, 整个过程就是对教材的再加工, 产生独特和新颖的教学形式的过程。主要包括结构设计和功能设计。针对教学内容, 设计最佳表现形式, 使教学内容得到最充分和最生动的展示。

交互性和智能性是多媒体课件的重要功能。在交互式学习环境中, 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和学习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 学习更主动, 有利于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课件的智能性, 一般表现为课件的运算、判断、评估等方面。

另外, 多媒体教材的启发性是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重要指标, 课件的内容设计要把创新精神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从一个目标出发, 沿着不同的途径去思考, 探求多种答案, 关键是挖掘所有方法。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思维, 努力尝试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和思路解决同类型的问题。

3.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 优化课堂结构, 随时进行知识更新, 添加学术前沿的内容, 充分调动学生的多向思维和主体积极性, 使多媒体真正成为学生认知和思维的工具, 成为学习的主体。所以, 经过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专业化、大众化, 多媒体教学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思维能力方面、学习的主动性方面、思维的扩散性方面、创新的独创性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结束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 人的开拓创新能力是面向21世纪的三张“教育通行证”之一, 可见加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是天生的, 人的天赋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的教育培养和正确引导。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推动下, 才有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育要引导学生并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教师也必须树立创新教育的观念, 掌握创新教育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朱意.大学要怎样培养有素质的人才[J].中国教育创新与实践杂志, 2010 (12)

上一篇:时代漫画下一篇:学前教育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