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关节炎

2024-05-31

痛风关节炎(精选十篇)

痛风关节炎 篇1

选择在我院风湿科门诊就诊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240例, 均为男性, 发作时间均在2天以内的病人,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120例, 年龄28~72岁, 平均47.35岁;对照组120例, 年龄26~70岁, 平均46.88岁, 两组所选病人年龄、病程等均无明显差异。诊断标准: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1977年制订的痛风性关节炎分类标准, 具备以下12项 (临床、实验室、X线表现) 中6项者可诊断为痛风。 (1) 急性关节炎发作>1次; (2) 炎症反应在1天内达高峰; (3) 单关节炎发作; (4) 可见关节发红; (5) 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 (6) 单侧第一跖趾关节受累; (7) 单侧跗骨关节受累; (8) 可疑痛风石; (9) 高尿酸血症; (10) 不对称关节内肿胀 (X线证实) ; (11) 无骨侵蚀的骨皮质下囊肿 (X线证实) ; (12) 关节炎发作时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

2治疗方法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使用秋水仙碱和扶他林片治疗, 秋水仙碱每次1mg, 每日2次;扶他林片每次25mg, 每日2次。治疗组加用痛风消中药口服, 每日1剂, 每剂煎2次, 上下午各1煎口服。秋水仙碱和扶他林片一般使用1周;痛风消方连续使用1个月或以上, 以后每个月服用1周, 连续半年。痛风消组成:土茯苓30g、三七12g、徐长卿12g、延胡索12g、知母12g、蒲公英15g、川牛膝20g、赤芍12g、青皮12g、紫丹参3g、生地18g、生甘草6g、白花蛇舌草18g、蚤休12g、珍珠母30g。记录半年内以及1年内的发作情况。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

3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所有发病关节肿痛消失, 并持续2周以上;显效:大部分发病关节肿痛消失, 仅个别关节稍感隐痛;有效:虽较多发病关节肿痛消失, 但仍有少数关节疼痛反复;无效:大多数关节仍然肿痛或持续疼痛。

3.2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愈88例, 有效26例, 无效6例, 治愈率为73.33%, 有效率95.00%;对照组治愈73例, 有效28例, 无效19例, 治愈率为60.83%, 有效率为84.17%, 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有明显差异 (P<0.05) 。

3.3 两组发作情况比较

治疗组120例, 半年内发作16例, 1年内发作43例;对照组120例, 半年内发作74例, 1年内发作132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4讨论

痛风性关节炎什么原因 篇2

关节部位受凉、受潮是诱发痛风急性关节炎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是关节在受凉受潮的状态下,肤温进一步降低,这样有利于血中尿酸在局部沉积,遂诱发关节炎;二是关节在受凉受潮情况下,局部血管发生痉挛性收缩,关节组织的血液供应减少,血循环处于不良状态,于是诱发关节炎。

二、药物

临床上使用的促尿酸排泄和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在某些易感个体,由于血中尿酸水平的突然降低,促使原有尿酸盐结晶脱落,可导致关节炎加重或转移性痛风的发作。由于心肺疾病而长期使用利尿剂,也可导致痛风的发作。

三、创伤

痛风关节炎 篇3

【关键词】 关节炎,急性痛风性;中药治疗;萆苓痛风方;实验研究;动物;大鼠;尿酸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长期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造成白细胞趋化而产生的急性炎症反应所致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关节红、肿、热、痛及痛风石的形成,严重者可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属于祖国医学痹病、痛风、历节病等范畴。李景良教授运用萆苓痛风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数10年,疗效较好,为更客观地评价其疗效,笔者进行了本次动物实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健康雄性Wister大鼠70只,体重为303.15±24.464 g,动物许可证号为SCXK鲁2008002,由郑州大学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采购提供。

1.2 实验药物 萆苓痛风方浓缩药液由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煎药房提供。主要由川萆薢20 g、土茯苓15 g、忍冬藤20 g、炒苍术10 g、薏苡仁30 g、川牛膝15 g、黄柏10 g、金钱草30 g、汉防己10 g、泽兰10 g、赤芍20 g、山慈菇20 g、白芍30 g等组成。吲哚美辛片(山西临汾制药厂生产,批号为010325)。别嘌呤醇片(广州市市桥制药厂生产,批号为011101)。尿酸(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进口分装,批号为0001210)。尿酸钠溶液参照Coderre氏等的方法制备,由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免疫室提供。

2 方 法

2.1 动物分组与造模方法 将70只雄性健康Wiste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A组)、萆苓痛风方低剂量组(B组)、萆苓痛风方中剂量组(C组)、萆苓痛风方高剂量组(D组)、别嘌呤醇组(E组)、吲哚美辛组(F组)、空白对照组(G组)7组,每组10只。A、G组每次灌服灭菌注射用水10 ml·kg-1,B、C、D组每次分别灌服浓度比例为1/4∶1∶4的萆苓痛风方浓缩药液10 ml·kg-1,E组每次灌服别嘌呤醇药液10.4 mg·kg-1,F组每次灌服吲哚美辛溶液7.8 mg·kg-1,各组均为每天1次,连用5天。并于第3天第1次用药后1 h将尿酸钠溶液0.2 ml注入到前6组大鼠右侧踝关节腔内。7组均自由饮食与饮水,不控制其入水量。

2.2 观察指标与观察方法 ①对造模后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鼠继续喂药,48 h后观察其步态变化。步态分级按Coerre介绍的方法进行,0级正常行走;I级为轻微跛行,受试下肢略有弯曲;Ⅱ级为中度跛行,受试下肢只能触及地面而不能受力;Ⅲ级为重度跛行,受试下肢弯曲离开地面,三足着地行走。②造模前及造模后6 h、24 h、36 h、48 h分别测量各大鼠右侧踝关节周径1次,于踝关节最突起处(造模前)或肿胀最高处(造模后)用细棉线松紧适度绕3周,取其平均值。所有测量工作由同一个人完成,并于同一位置处测量。③造模48 h后处死动物,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常规和血肌酐、血尿酸。

2.3 统计学方法 各指标计量数据计算及其95 % CI,组内治疗前后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多维度频率分布表分析;组间比较采用两组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

3 结 果

3.1 一般情况 除F组大鼠死亡2只(可能与吲哚美辛的胃肠道副作用有关)外,余无异常。

3.2 药物对大鼠关节局部的影响 各组大鼠均于造模后出现关节部位皮肤充血,触之皮温升高,继之出现关节软组织肿胀,随着时间的延长,关节肿胀度逐渐减轻,皮肤逐渐出现皱褶。

3.3 药物对踝关节周径的影响 结果如表1所示,A组以造模后24 h踝关节肿胀最为严重;B、C、D、E组以造模后6 h踝关节肿胀最为严重,说明药物能减轻该模型的关节肿胀度;C组优于B组,C组与D组、E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F组疗效优于C组、D组与E组。

3.4 药物对步态的影响 结果如表2所示,B、C、D、F组均能减轻大鼠的急性关节炎症,改善其步态。

3.5 药物对白细胞的影响 结果如表3所示,各组对白细胞均数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但A、B、D、F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白细胞减少,而C、E组未出现,各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3.6 药物对肾功能的影响 结果如表4所示,C组降血尿酸作用优于B、D组,与E组相当,优于F组;A组与F组血尿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对血肌酐均无明显影响。

3.7 药物对大鼠精神状态的影响 观察到仅F组大鼠精神差,不喜运动,与造模前差别较大,余各组大鼠精神状况良好,与造模前相似。

3.8 药物对关节病理变化的影响 正常关节组织,表面覆以滑膜组织,内衬滑膜细胞,下为疏松结缔组织,间有小血管及脂肪组织;A组可见滑膜下层大量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D组可见滑膜细胞不同程度增生,滑膜下层黏液样变性,间质中性粒细胞减少甚至消失,散在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

3 讨 论

萆苓痛风方源于李景良教授的经验方,对湿热阻络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明显。李景良教授认为湿热阻络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病变主要发于下肢,且反复发作难愈,病变特点符合“湿邪”致病特点。根据“湿性趋下”“湿盛则肿”“热盛则痛”等理论研制而成。

萆苓痛风方是由《成方便读》的四妙散加味而成,方中苍术燥湿清热健脾;黄柏清热燥湿;牛膝补肝肾、强筋骨、活血祛瘀、引血下行;薏苡仁祛湿热、利经络;四味合用,为清热利湿之妙剂,外加川萆薢性味淡薄,长于渗湿,分清浊利尿而不伤肾;土茯苓清热解毒、除湿邪利关节;山慈菇清热解毒、消痈散结;赤芍清热凉血、散肿止痛;泽兰与防己以活血化瘀、利水消肿,白芍柔肝止痛等,上方共奏清热解毒、祛湿通络、消肿止痛之功。另外,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土茯苓具有利尿、抗炎镇痛作用[1];泽泻具有利尿[2]、抗结石形成作用[3];川萆薢有促进尿酸排泄而降尿酸作用[4,5];牛膝总皂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6];白芍中含有的白芍总苷成分对多种炎症性病理模型如大鼠佐剂性关节炎、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爪肿胀和环磷酰胺诱导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增高或降低模型等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和免疫调节作用等。

实验结果表明,中药萆苓痛风方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抗炎镇痛、降血清中尿酸含量的作用;A、B、D、F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白细胞减少,C、E组未出现,各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分析原因可能与别嘌醇的用量偏小有关,这说明小剂量的别嘌醇片对白细胞的影响较小;也可能与吲哚美辛则剂量偏大,吲哚美辛对造血系统有抑制作用,造成白细胞减少;中药萆苓痛风方中剂量组(C组)对造血系统无明显影响,中药萆苓痛风方大剂量组(D组)可能对造血系统有一定的副作用。综合来说,中药萆苓痛风方可用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中药各组以C组为好。正常剂量的萆苓痛风方组(C组)无大剂量组(D组)及别嘌醇组所致的白细胞减少、诱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加重的风险或急性关节炎迁延不愈的可能等副作用,以及吲哚美辛组等明显的胃肠道副作用。但是,该实验样本量小,加之测量及实验误差,其作用及不良反应尚需进一步扩大研究。

4 参考文献

[1] 孙晓龙,王宽宇,张丹琦,等.土茯苓注射液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4,11(4):231-232.

[2] 胡萍,李志琴.泽泻在痛风治疗中的应用探讨[J].北京中医,2006,25(5):294-296.

[3] 尹春萍,刘继红,章咏裳,等.泽泻水提取液预防草酸钙结石形成的体外及动物实验研究[J].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97,26(2):99-101.

[4] 费洪荣,毛幼桦,朱玮,等.粉萆薢降尿酸作用研究[J].医药导报,2007,26(11):1270-1272.

[5] 陈光亮,刘海鹏,韩 茹,等.萆薢总皂苷合用牛膝总皂苷降血尿酸和抗炎作用的组方合理性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7,23(11):1467-1471.

痛风关节炎 篇4

痛风性关节炎是因尿酸排泄减少和 (或) 嘌呤代谢障碍导致尿酸盐沉积在关节软骨、滑膜等结缔组织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病病情反复, 病程较长者可合并肾损害, 而在临床上常使用秋水仙碱来治疗该病, 此类抗痛风的药物大多有肾损害等不良反应, 这就使得患者难于得到安全、高效的治疗[1]。我科近年来广泛使用自拟痛风膏外敷患处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患者200例。收到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痛风性关节炎患者200例, 其中男157例, 女43例。

年龄分布:20~30岁35例;30~50岁100例;>50岁65例。发病时间:≤1周92例, 1周~1个月85例;≥1个月23例。发病部位:跖趾关节102例;踝关节72例;膝关节23例;掌指关节35例;髋关节25例;肩关节21例;其他4例。饮食因素:有饮食因素者117例;无饮食因素者83例。纳入标准:参考《痛风性关节炎诊疗指南》, 标准如下:关节液中有特异性尿酸盐结晶或用化学方法或偏正光显微镜证实痛风石中含尿酸盐结晶或具备以下12项 (临床、实验室、X线表现) 中的6项: (1) 急性关节炎发作>1次; (2) 炎症在1d内达高峰; (3) 单关节炎发作; (4) 可见关节发红; (5) 第1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 (6) 单侧第1跖趾关节受累; (7) 单侧跗骨关节受累; (8) 可疑痛风石; (9) 高尿酸血症; (10) 不对称关节内肿胀 (X线证实) ; (11) 无骨侵蚀的骨皮质下囊肿 (X线证实) ; (12) 关节炎发作时, 关节液微生物培养呈阴性。

1.2 治疗方法本组200例患者采用我院自拟痛风膏治疗。

1.2.1 方药组成:苍术100g, 黄柏100g, 川牛膝50g, 厚朴30g, 丹皮50g, 青黛50g, 冰片30g, 苡仁50g, 银花藤50g, 苦参50g。

1.2.2 制法用法:

以上诸药加工成细粉, 以温水调成膏状, 每个部位选料10g, 均匀涂抹于自制药垫上, 敷贴于患处, 8~12h后拆除, 每天1次, 7d为1个疗程。

1.2.3 注意事项:

(1) 皮肤破溃者, 破溃处禁贴; (2) 对该药过敏者禁用; (3) 该药物拆除后皮肤会呈青色, 属正常现象, 一般情况下, 10d后可自行消失。

1.3 疗效标准痊愈:

疼痛和肿胀均消失;显效:疼痛和肿胀明显好转;有效:疼痛和肿胀有较微好转;无效:疼痛和肿胀无好转。

2 结果

200例患者中, 痊愈85例 (42.5%) , 显效39例 (19.5%) , 有效71例 (35.5%) , 无效5例 (2.5%) , 且不良反应少。

3 讨论

中医认为, 痛风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之品, 损伤脾胃或素体不足, 脾运不健以致运化失调, 酿湿成痰, 日久化热, 湿热痰浊, 阻滞关节经络而成。《类证治裁·痛风》谓“寒湿风郁阴分, 久则化热攻痛”, 痛风乃血分伏毒[2]。自拟痛风膏方中:方选“四妙丸”为主方加减。方中黄柏为君, 取其苦以燥湿, 寒以清热, 其性沉降, 善于清下焦湿热;苍术为臣, 辛善苦燥, 健脾燥湿;加用川牛膝能活血强筋, 引药下行;苡仁能渗湿, 舒缓筋脉;厚朴健脾燥湿, 助苍术之功;苦参清热燥湿, 助黄柏之力;丹皮活血凉血, 有化瘀消肿之功;银花藤以清热为主, 兼入络, 故有通络之功;青黛清热解毒之功, 助黄柏之力;冰片具有开窍之效,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其具有扩张毛细血管, 增强局部皮肤对药物的吸收作用。纵观全方, 清热解毒与利水消肿并用, 动静结合, 实为治关节肿痛之良方, 尤以下肢为擅长。

总之, 自拟痛风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稳定, 安全性高, 不良反应小。

参考文献

[1]卢笑倩.痛风急性期的药物治疗与分析[J].哈尔滨医药, 2009, 29 (4) :46.

痛风关节炎有什么治疗方法 篇5

1、治疗中急性期常用西药秋水仙碱,该药对急性痛风有特效,但其作用较大,不宜久用。故配合中药治疗,方中苍术健脾燥湿,祛风除湿;牛膝活血祛瘀,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薏苡仁、茯苓、萆?利水渗湿,健脾舒筋;秦艽祛风湿,通经络,止痛,清湿热;黄柏、白花蛇舌草、忍冬藤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利湿通络;丝瓜络祛风通络,解毒化痰;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燥湿,祛风利湿,清热解毒,通络止痛之效。中西医结合治疗取长补长,可较快地解除患者症状、体征,降低血尿酸。缓解期用党参、黄芪、白术益气健脾,燥湿利尿;补骨脂补肾阳,温脾阳;丹参、赤芍活血祛瘀,通络散结;蜈蚣,防己、威灵仙、海风藤祛风湿,通经络,散结止痛;甘草补心益脾,缓急止痛,调和药性。诸药合用共奏健脾补肾,化瘀散结,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之效。急性发作期以祛邪治标为主,缓解期以扶正治本为主,标本分期辩治,能较快地控制症状、体征,降低血尿酸,减少复发,达到较好的疗效,同时应告诉患者注意饮食宜忌,不要狂饮暴食,以免诱发或加重病情。

痛风关节炎 篇6

摘要:目的:通过对痛风利湿口服液抗炎和镇痛的作用研究,探讨该方剂的药效学作用,为临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运用小白鼠足跖肿胀试验和小白鼠扭体镇痛试验研究痛风利湿口服液的抗炎和镇痛作用。结果与结论: 实验结果显示该制剂具有明显的抗炎和镇痛效果,痛风利湿口服液具有治疗急性痛风的作用。

关键词:痛风利湿口服液;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药疗法;药效学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Lishi Liquid anti-inflammatory and analgesic Research,for the treatment of acute gouty arthritis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Methods: Using mice foot swelling test and mouse writhing test of gout Lishi analgesic anti-inflammatory and analgesic Liquid role. Results & Conclus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paration has obvious anti-inflammatory and analgesic effects,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paration has obvious anti-inflammatory and analgesic effects.

KEY WORDS Gout Lishi liquid;Acute gouty arthritis;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Pharmacodynamics

【中图分类号】R6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246-02

痛风利湿口服液是我院正在研制和开发的用于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口服制剂,本实验主要研究痛风利湿口服液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抗炎和镇痛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试药

1.1 动物

纯系昆明小白鼠、体重(20±2)g,雌雄各半(均由第三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合格证号 SCXK(军)2002007)。

1.2 药物及试剂

痛风利湿口服液(医院自制);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湖南正清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为0701102);生理盐水(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 E070421E);冰醋酸(重庆川东化工有限公司化学试剂厂,批号为 050512)。

1.3 设备及器材

游标尺(天津市量具厂);架盘药物天平(上海医用激光仪器厂)。

2 实验方法

2.1 抗炎实验[1]~[4]

采用小鼠足趾肿胀法,取小白鼠50只,体重 (20±2)g,雌雄各半,随机的分成5组,根据等效剂量的直接折算法,空白组(生理盐水 剂量0.2mL/只)、模型组(蛋清 剂量0.2mL/只)、阳性组(正清风痛宁缓释片15mL·kg-1 实际含生药量为18.18mg·kg·d-1)、供试品高、低剂量组(痛风利湿口服液 剂量 15mL·kg-1、10mL·kg-1实际含原生药量为13.50mg·kg·d-1、9.00mg·kg·d-1)每组10只,每日给药一次,连续灌胃 5d,末次给药后30min再给药1次,然后在小白鼠右后足跖皮下注射鸡蛋清致炎。小鼠造模后 30min、60min、120min、240min分别测定右后足体积。以小白鼠足体积的改变(至炎前后毫米数之差)表示炎症肿胀度。以上各组治疗前后观察小白鼠体重、进食量等情况并做记录。

2.2 镇痛实验[5]~[7]

取小白鼠50只,体重(20±2)g,雌雄各半,随机的分成5组,即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供试品组。按小白鼠足跖肿胀实验剂量和方法灌胃给药。然后每只小白鼠腹腔注射0.6%的醋酸溶液(0.1ml/只)观察并记录10min内小白鼠发生扭体反应的次数和潜伏期。

3 实验结果

3.1 痛风利湿口服液对蛋清所致小白鼠足跖肿胀的作用

通过抗炎实验表明,给药30min后阳性组、供试品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低剂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见表1。

结果表明,供试品高、低剂量组能明显抑制小鼠足肿胀,治療后与阳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3.2 痛风利湿口服液对冰醋酸所致小白鼠扭体反应的作用

通过镇痛实验显示,阳性组、供试品高、低剂量组均能明显抑制冰醋酸所致小白鼠发生扭体反应,潜伏时间有明显的延长,扭体次数有明显的减少;供试品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4 讨论

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患者体内血尿酸浓度升高或者尿酸排泄减少而导致尿酸盐在组织的沉积,造成高尿酸血症及其由此引起的急、慢性关节炎和软组织损伤。患者常可伴发胖、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心脑血管病等。中医认为痛风性关节炎属于“痹证”范畴,治疗以清热利湿活血补肾为主,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嘌呤正常代谢,抑制尿酸的生成,并促进尿酸的排泄缓解关节肿痛。痛风利湿口服液是我院中医教授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认真筛选的方剂,通过药效学实验研究证明,该制剂具有一定治疗急性痛风的作用,从而为本制剂临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徐叔云,卞如濂,陈修.药理实验方法学第三版[M].北京: 人民卫生出社,2002,第二版: 25~30.

[2] 刘金元,陈沛嘉,等. 痛风止痛散治疗急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J].吉林中医药,2005,25(3): 52~53.

[3] 韩静.痛风宁对实验性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治疗作用的研究[J].天津医科大学,2002,12(4): 77~79.

[4] 张明.金若敏,等.痛风冲剂对急性痛风性关节抗炎作用的研究[J].天津中医药,2003.20(4): 32~35.

[5] 孙晓波.藏方猫乳儿散的抗痛风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5.2(5): 47~48.

[6] 孙晓波.藏方猫乳散镇痛的实验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5.9(5): 25~27.

痛风关节炎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数据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20例, 将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枳椇痛风汤组 (以下简称治疗组) 和美洛昔康组 (以下简称对照组) 各60例。所有患者均来自茂名市中医院风湿科门诊及病房, 均为男性, 病程1~5年。此次观察前1周未服用美洛昔康等非甾体类药物及影响尿酸代谢药物。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治疗前血尿酸、肿痛总分数的比较等方面, 无统计学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西医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2]。

1.3 中医辨证分型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痛风的证候分类[3], 按湿热蕴结和瘀热阻滞分型。

1.4 排除标准

(1) 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疾病、精神病者。 (2) 1周内服用美洛昔康等非甾体类药物及影响尿酸代谢药物者。

1.5 治疗方法

治疗组服枳椇痛风汤 (由枳椇子15g、黄柏12g、生薏米30g、忍冬藤30g、怀牛膝15g、土茯苓30g、田七片10g、萆薢15g、车前子10g组成) , 一日一剂, 早、晚分服。对照组服美洛昔康7.5mg, 每日2次。以上2组疗程均为1周。两组患者均低嘌呤饮食, 多饮白开水, 多食蔬菜, 争取每日尿量超过1500ml, 以助浊毒排泄。

1.6 疗效评价

关节肿痛指数计算标准参照卫生部“新药 (西药) 临床及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4]”进行。

1.6.1 关节休息痛评价

0为尤疼痛;1为轻度疼痛, 可以忍受, 不影响睡眠;2为不活动有明显疼痛, 可以忍受, 不影响睡眠;3为不活动有不可忍受的疼痛, 影响睡眠, 稍作活动疼痛加剧。评分数值与分级相同。最后相加得出疼痛总分数。

1.6.2 关节压痛评价

0为无疼痛, 重压或作最大被动活动时无疼痛;1为轻度痛, 在关节边缘或触及韧带时重压, 患者称有压痛, 但被动活动时不受限;2为中度痛, 重压患者称有压痛, 且皱眉表示不适, 活动轻度受限;3为重度痛, 重压患者称有压痛且退缩, 被动活动严重受限。按以上标准逐一登记各受累关节的压痛级别, 评分数值与分级相同。最后相加得出压痛总分数。

1.6.3 关节肿胀评价

0为无肿胀;1为软组织肿胀 (即滑膜肿胀, 无明显关节积液) ;2为在1级基础上, 伴关节积液。按以上标准逐一登记各受累关节的肿胀级别, 评分数值与分级相同。最后相加得出肿胀总分数。

1.6.4 临床疗效判定

将关节休息痛、压痛、肿胀分数相加得关节肿痛总分数。计算公式:关节肿痛指数= (治疗前肿痛总分数-治疗后肿痛总分数) /治疗前肿痛总分数X100%。临床痊愈:1周内关节肿痛指数≥75%;显效:75%>1周内关节肿痛指数≥50%;有效:50%>1周内关节肿痛指数≥30%;无效:1周内关节肿痛指数<30%。

1.7 统计学方法

用SPSS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数据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分布情况见表1, 经统计学处理, 均无显著性差异。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肿痛指数变化情况比较

见表2。由表1可以看出,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痛总指数自身比较明显下降, P<0.05, 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肿痛总指数组间比较, P>0.05, 无统计学差异。

*与本组治疗前相比, *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治疗组有效率为91.7%, 对照组93.3%, 两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 见表3。

2.3 治疗前后血尿酸下降结果比较

治疗后血尿酸平均下降 (125.20±11.20) μmol/L, 其中降至正常者23例, 下降10%以上者32例, 无明显变化者5例, 治疗前后比较血尿酸下降明显 (P<0.05) 。美洛昔康不是降尿酸药, 故未作降尿酸比较。

3 讨论

痛风性关节炎是体内血尿酸含量增高, 尿酸盐沉积于关节、关节周围组织和皮下组织引起关节的红肿热痛。长期可导致骨与关节破坏、畸形、功能障碍, 晚期还可并发肾炎、结石、高血压病和心血管疾病[5]。痛风属中医痹证的范畴, 多发生于中老年形体肥而嗜食肥甘者, 肥甘厚味, 蕴久内生湿热, 湿热郁久不化酿成湿毒, 痹阻经络, 气血瘀滞致病, 乃本虚标实之证。《济生方痹》曰:“皆因体虚, 腠理空虚, 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中医临床辨证多将痛风归属于风湿热痹, 为湿邪内蓄, 郁而化热, 血脉瘀阻, 经络凝闭而致, 故治以清热利湿、活血止痛为主。本方有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之效。枳椇子[5]为鼠李科植物, 性味甘、平, 能解酒毒, 清湿热;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 性甘、淡、平, 归肝、胃经, 能除湿, 解毒, 通利关节。方中枳椇子为主药, 辅以土茯苓解毒除湿利关节, 萆薢祛风湿、利关节、分清浊, 黄柏、生薏米以清利下焦湿热, 四药伍用祛风除湿, 分清别浊之力更佳, 可增强泄浊利湿之功;“治湿不利小便, 非其治也”, 故选用车前子利尿通淋, 实践证明, 在利小便的同时可促进尿酸的排出。忍冬藤有祛风湿, 通经络, 止痹痛之功;牛膝、田七片活血祛瘀止痛, 且能改善微循环, 疗效显著。

现代研究表明, 生薏米、黄柏、牛膝、土茯苓等药制剂而成的痹清胶囊通过抑制急性痈风性关节炎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中细胞因子IL-1β分泌, 减轻炎性反应。另一方面通过抑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中细胞因子IL-8的分泌, 抑制血管扩张、中性粒细胞启动和向炎症局部趋化, 来降低其炎性反应和免疫应答, 保护关节[6]。现代研究亦证明, 基本方中土茯苓、萆薢有降低血尿酸作用;车前子能增加尿量, 促进尿酸的排泄。

研究结果显示, 枳椇痛风汤与美洛昔康均能有效地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疼痛与肿胀, 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表明枳椇痛风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止痛消肿作用与美洛昔康相似, 而美洛昔康为非甾体抗炎药, 存在胃肠道不良反应, 并对中枢系统、肝脏、造血系统均有损害, 不宜久服。故枳椇痛风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很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张乃峥, 临床风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365.

[2]于孟学.现代风湿性疾病诊疗手册[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357.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3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司.新药西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3:110.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枳椇子[M]//中华本草.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中药配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8例患者均为我院就诊病例, 其中男31例, 女7例。有痛风家族史8例, 首发病例26例, 另4例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症, 发病部位为踝关节、膝关节、跖趾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入人体, 闭阻经络, 气血运行不畅而致, 常表现为关节的重着、麻木、酸痛、屈伸不利或关节肿胀等, 属于祖国医学“白虎历节风”、“历节风”等范畴, 其描述痛风的症状“两腿痛甚, 动则甚痛, 夜则痛甚, 走住疼痛, 或麻木不遂或半身痛, 痛有常处, 其痛处赤肿灼热, 或浑身壮热, 寒痹之证, 风痹之证, 着痹之证兼而有之”。

1.2 治疗方法

地骨皮、知母、白藓皮、天花粉、苍术、青皮、炙甘草各20 g, 秦艽、威灵仙、黄连、桃仁、益母草、五灵脂、元参各15 g, 紫草、萆薢各15 g, 薏苡仁、鸡血藤各30 g。痛甚者加元胡、郁金各15 g;大便秘结者加芒硝10 g;热重者加金银花、穿心莲各20 g, 每日服1剂, 分3次口服, 15 d为1个疗程, 并药渣再煮, 泡患处。

2 结果

38例患者用药2个疗程后, 临床治愈12例, 显效16例, 有效8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达95%。患者用药后, 大多数感觉疗效满意, 自觉症状消失, 关节各项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理化检查也趋于好转。

3 讨论

痛风病多由气血痹阻不通、瘀血阻于关节引起, 故拟此汤以清热祛湿、活血理痛。以知母、黄连、苍术、萆薢、薏苡仁清利湿热活血止痛;白藓皮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很好;而威灵仙通行人体十二经脉, 专治痹痛[1], 为治疗痛风的首选;鸡血藤、益母草、五灵脂活血散瘀通络;青皮行气, 甘草调和诸药。方药配伍中, 知母配地骨皮治骨蒸劳热, 苍术配黄连除湿效果甚佳。诸药合用, 确能起到清热除湿化瘀止痛之功。如若痹证日久, 关节变形僵硬者, 未可先治其痹, 而应先养血气;如小儿鹤膝风, 非必为风寒湿所痹, 多因先天所禀肾气衰薄, 阴寒凝聚于腰膝而不解。

长期以来临床运用中医痹证的理论方法, 治疗西医的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足以证明前人理论与经验之可贵, 值得进一步加以发掘提高。

摘要:目的 观察活血止痛、清热利湿类中药配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中药配伍 (知母、地骨皮、苍术、黄连、威灵仙、桃仁等) 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患者38例。结果 患者用药后, 大多数感觉疗效满意, 自觉症状消失, 关节各项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理化检查也趋于好转。治愈12例, 显效16例, 有效8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达95%。结论 中药配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较佳。

关键词:痛风,关节炎,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参考文献

痛风性关节炎误诊33例分析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3例, 其中男28例, 女5例, 年龄32~76岁;其中40岁以下5例, 有痛风家族史者9例, 发病至确诊时间5~90天。

1.2 误诊情况

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23例, 骨关节炎6例, 化脓性关节炎2例, 创伤性关节炎2例。

1.3 确诊方法

误诊为其它关节炎的痛风性关节炎, 经化验血尿酸 (有时一次血尿酸正常, 须反复多次检查才能免于漏诊) 增高;关节腔穿刺滑膜液查有尿酸盐结晶;秋水仙碱诊断性治疗有效;而最终确诊。

2 结果

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及创伤性关节炎患者, 经控制饮食, 抗痛风治疗后, 短期内关节肿痛症状减轻及消失。而误诊为化脓性关节炎2例患者因局部切开引流, 经抗痛风治疗及创口局部换药, 分别于误诊后17日及26日, 创口愈合, 疼痛消失痊愈。

3 讨论

3.1 误诊分析

3.1.1 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鉴别要点

本病常呈慢性经过, 周围型约10%病例在小关节附近有皮下结节, 易与不典型痛风混崤, 其特点如下: (1) 指趾小关节常呈对称性梭形肿胀, 与单侧不对称的痛风关节炎不同, 常发于上肢; (2) X线显示关节面粗糙, 关节间隙变窄, 有时部分关节面融合, 骨质疏松, 但无骨皮质缺损表现; (3) 活动期类风湿因子阳性, 关节液无尿酸盐结晶。

3.1.2 与骨关节炎鉴别要点

(1) 常见于肥胖患者; (2) 有关节强硬, 滑脱感, 有时伴有关节绞锁, 多为单一关节受累; (3) X片仅在关节的压迫部位有关节间隙的狭窄表现。

3.1.3 与化脓性关节炎鉴别要点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单发大关节受累时与化脓性关节炎表现为受累关节红、肿、热、痛, 发热, 关节腔积液, 白细胞升高, 血沉增快, 关节穿刺液含大量白细胞, 但化脓性关节炎发病前常有败血症或关节局部感染病史, 发病时寒战、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关节腔穿刺滑膜液混浊, 稠厚脓血及滑膜液培养阳性。急性痛风性膝关节炎有其临床特点: (1) 以男性为主, 约35%患者有痛风史; (2) 起病更急, 发展快, 关节疼痛更剧烈, 被动活动剧痛加重; (3) 关节积液量更多, 抽尽后再生成速度较快, 穿刺液不黏稠;常有发热 (38~40℃) , 全身中毒症状较轻, 秋水仙碱治疗有效, 关节腔穿刺滑膜液查有尿酸钠结晶, 细菌培养阴性。而急性化脓性关节炎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 两者的鉴别要点为: (1) 可发现原发感染或化脓病灶; (2) 多发生于重大关节如髋、膝关节, 并伴有高热、寒战等症状; (3) 关节腔穿剌液为脓性渗出液, 涂片镜检可见革兰阳性葡萄球菌和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4) 滑液中无尿酸盐结晶; (5) 抗痛风药物治疗无效。

3.1.4 与创伤性关节炎鉴别要点

(1) 有关节外伤史; (2) 受累关节固定, 无游走性; (3) 滑液中无尿酸盐结晶; (4) 血清尿酸不高。

3.2 误诊预防

3.2.1 医生对痛风的认识不足, 痛风既往发痛率低, 接诊医生对本病缺乏认识, 甚至遇到典型病例也不能及时确诊, 特别是对首发症状为第一跖趾关节外的病例不能轻易排除, 须测定血尿酸, 由于尿酸本身的波动性及其他药物 (如利尿药、激素类药物) 的影响, 有时一次血尿酸检查可以正常, 需反复多次检查才能免于漏诊。

3.2.2 年青医生缺乏临床经验, 未经详细了解病史, 只简单地附和以往诊断。在服用一般止痛药物与糖皮质激素能缓解症状的情况下, 往往对诊断不再置疑, 这是造成本病长期被误诊类风湿关节炎的原因。痛风、类风湿关节炎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激素治疗, 都能起到对症治疗的效果, 疼痛迅速减轻和好转, 容易造成混淆, 也是误诊的一个原因。

3.2.3 痛风患者发病年龄多偏大, 本组50岁以上9例, 且常合并其他慢性病造成病情复杂, 临床症状多样是形成误诊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孟昭享.痛风[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7:19-258.

[2]贾伟, 孙丽荣.痛风性关节416例临床分析[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9, 15 (1) :125-128.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治疗 篇10

1 传统药物回顾

在2013年痛风诊断和治疗推荐中指出:急性痛风发作时需药物治疗, 在关节炎发作24小时内即开始治疗。其急性发作期的一线推荐用药包括, 非甾体抗炎药 (或环氧化酶-2抑制剂) 、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和秋水仙碱。

秋水仙碱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特效药物, 指南建议在痛风急性发作24h内即开始使用。其作用机制为通过与微管蛋白结合, 阻止微管形成, 抑制酪氨酸的磷酸化、白三烯的产生, 从而达到消炎止痛目的。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秋水仙碱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十分接近, 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 如恶心、腹泻等, 同时可有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肝细胞损害、脱发等[2]。不仅如此, 研究中人们发现在慢性反复发作的痛风患者中, 即使按药品说明书中常规剂量服药, 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 其不良反应逐渐表现出来, 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提示存在用药剂量的累加效应[3]。因而限制了其应用。在一项关于健康志愿者的秋水仙碱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的研究中发现, 当秋水仙碱的峰浓度达到即可起到减轻痛风引起的疼痛的作用, 因此药物的过度暴露可能正是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4]。在一项关于小剂量与常规剂量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系统评价分析研究结果中显示: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组相对于常规剂量秋水仙碱治疗组疗效没有统计学差异, 且发生不良反应风险更低。因此, 在使用此类药物时, 需严密监测药物浓度, 尽可能减少药物剂量, 警惕不良反应发生。

非甾体抗炎药 (NSAIDs) 是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之一, 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化酶 (C0X) 阻断前列腺素合成过程来实现抗炎作用。但在治疗的同时也存在大量副作用,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5]:1) 消化道症状。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痛、胃和十二指肠糜烂溃疡, 甚至病情严重的可诱发胃肠穿孔或出血以及胃肠排空障碍等情况, 其主要多见于非选择型非甾体消炎药。但目前临床主要使用选择性非甾体消炎药 (C0X-2抑制剂) , 临床推荐药物为依托考昔。因其不影响在胃肠黏膜中起保护作用的前列腺素的合成, 从而降低和减轻消化道症状。2) 肾脏损害。在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后能引急性肾间质肾炎, 在严重情况下, 大剂量非甾体抗炎药和代谢物增多, 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使肾脏灌注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从而诱发肾乳头坏死, 表现为水钠潴留, 少尿, 血肌酐上升等不适。因此, 在有肾脏疾病及其高危因素患者应慎用。3) 心血管。目前, 临床应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均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延长出血时间, 抑制粒细胞的再生等, 如安乃近、氨基比林、对氨基水杨酸、保泰松、吲哚美辛、双氯芬酸存在血液系统不良风险危险。4) 肝脏损害。抗炎药几乎均对肝脏有损害, 因此需定期检测肝功。

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中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 具有强大的抗炎、抗免疫作用。在全身给药后效果良好, 起效快, 可以使90%患者的症状在短时间内缓解。但糖皮质激素并非是治疗痛风的常用药, 主要用于伴有较重全身症状的严重急性发作, 且经秋水仙碱或NSAID治疗无效的痛风患者。但不宜长期使用, 因其可虚弱机体及抗力, 增加感染风险, 且撤药时易反弹。在2013年痛风诊断和治疗推荐中指出:在联合用药方面不推荐糖皮质激素联合NSAID治疗, 因为这两类药物均有消化道副作用, 联合用药会增加消化性溃疡和出血的可能性, 应避免[6]。

非布司他是一种新型的非嘌呤类选择性黄嘌呤氧化酶, 自2013年在国内上市以来, 广泛应用于痛风患者的降尿酸治疗。与传统的降尿酸药物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 非布司他主要在肝脏中通过葡萄糖苷酸形式和氧化形式代谢, 药物排泄途径多, 对于轻度或中度肝肾损伤的患者, 应用时不必考虑剂量的调整, 药物安全性较高[7]。2) 在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中显示, 非布司他与别嘌醇降尿酸效果相比, 其短期、长期达标率均优于别嘌醇, 且发生复发及不良反应事件少[8]。3) 因传统降尿酸药物在急性期使用过程中出现多种副作用, 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而非布司他是目前唯一能用于急性期降尿酸的药物。诚然, 非布司他具有多种优势, 但在研究中发现其不良反应, 主要包括肝功能异常、腹泻、头痛、恶心、皮疹及其他一些少见不良反应[9]。

同时在急性期治疗中, 我们常常应用一些辅助用药, 如碳酸氢钠片、药用炭片等。通过减少吸收、碱化尿液, 促进尿酸的排泄等, 从而起到治疗痛风的作用, 但因其疗效微弱, 并未作为指南推荐。临床用药需进一步评估其获益与风险。

2 新型生物制剂

随着人们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 多种生物制剂应运而生。根据其不同作用靶点, 其临床特点各异。

2.1 抗IL-1类

阿那白滞素:阿那白滞素是首批应用于抗痛风研究的重组人IL-1受体拮抗剂。单尿酸钠结晶可诱导关节组织巨嗜细胞分泌产生IL-1β, IL-1β诱导其它巨嗜细胞释放TNF-α、IL-6等炎性介质产生炎症反应, 因此IL-1受体拮抗剂可作为急性痛风的靶向治疗[10]。阿那白滞素能够有效缓解痛风急性期的炎症反应, 短期应用耐受性良好, 特别是当传统治疗方案无效或禁忌时, 阿那白滞素疗值得肯定[11,12]。但有研究显示感染等并发症较传统药物更为突出, 将成为其长期用药的限制因素。

利纳西普:利纳西普作为IL-1受体1、IL-1受体辅助蛋白, 通过与IL-lβ、IL-α结合, 阻断其生物活性。近些年临床研究表明, 利纳西普能够有效降低急性痛风的发生率, 且半衰期长, 方便患者每周进行皮下注射, 避免治疗中断后的暴露延长, 为其主要特点。其不良反应主要为:头晕、头痛、感染等。因此, 利纳西普是否作为痛风急性发作时的一线药物仍需进一步探讨。

康奈单抗:康纳单抗为IL-1β阻滞剂, 能显著降低痛风的急性发作率, 对预防痛风的急性发作有更持久的作用[13]。So等于2010年研究发现, 康奈单抗效果良好, 且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康纳单抗不仅在痛风急性发作期中抗炎止痛疗效较好, 而且能够有效预防痛风发作, 疗效明显优于标准剂量的秋水仙碱。与此同时, 关于康奈单抗治疗1型和2型糖尿病的研究也成为学界热点, 很可能为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痛风患者提供一个崭新的治疗方向[14,15]。

2.2 TNF-α拮抗剂和托珠单抗

TNF拮抗剂:TNF-α是大部分关节炎症的始动因子。Chapman等通过阻断TNF-α的产生显著抑制了E选择素的表达和多形核细 (polymorphonuclear cell, PMN) 募集, 进而起到抑制炎症反应的效果。然而, 研究显示, 部分患者对TNF拮抗剂反应不佳, 且因其不良反应明显, 价格昂贵等因素局限了药物的广泛应用[16,17]。

托珠单抗:IL-6作为一种多向性细胞因子在多种风湿疾病中起到重要作用。IL-6转基因小鼠体内试验证明, 人IL-6基因导入会导致风湿性关节炎。由此证明IL-6在这些疾病病理学中的重要影响及抗IL-6受体治疗的潜在效用[13,14]。托珠单抗是一种人源化IL-6受体单克隆抗体。托珠单抗可特异性结合可溶性及膜结合的IL-6受体, 抑制其信号传导, 从而达到治疗效果。近期一项临床报道显示, 托珠单抗成功治疗1例有12年痛风史的患者[15]。但目前无进一步更广泛深入的临床研究。

3 结语与展望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痛风关节炎】相关文章:

痛风性关节炎:临床06-05

痛风性关节炎什么原因05-01

痛风性膝关节炎06-17

痛风患者06-20

痛风药物总结04-28

痛风怎样治疗05-20

雏鸡痛风诊治07-06

原发性痛风05-11

中医治疗痛风研究06-16

痛风临床表现综述04-12

上一篇:语义特点下一篇:教师德育工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