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副反应量表

2024-05-30

治疗副反应量表(精选七篇)

治疗副反应量表 篇1

70例肺结核化疗副反应患者均为本院近几年的患者, 男40例, 女30例;年龄最大67岁, 最小8岁, 以青壮年居多;病程2个月。临床多见肝、胃、肾损害, 表现肝区疼痛、腰痛、恶心、头晕、耳鸣、口苦等, 肝区压痛, 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异常。

2治疗方法

予口服自拟中药汤治疗。方药组成:蛤蚧1对、紫河车1具、川贝母50g、白芨50g、桔梗50g、款冬花50g、百部50g、寸冬50g、五味子50g、百合50g、三七50g、黄芪50g、陈皮50g、甘草50g、阿胶50g、莱服子50g、黄芩50g、山药50g、党参50g、鳖甲50g、茯苓50g、黄瓜子50g、当归50g、桑白皮50g、白果50g。每日1剂, 水煎, 早晚分服。15天1疗程, 共服用2个疗程。同时服用常规抗结核药物。

3治疗结果

70例全部治愈, 不良反应全部消失。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病例。

4体会

肺结核属中医“痨病”范畴, 多因人体正气不足、饮食不洁、疫毒侵袭、痨虫侵肺、肺叶被蚀而成。肺病日久, 耗伤正气, 加之长期服用利福平、乙胺丁醇、雷米封等化学药物, 必然伤及肝肾脾胃, 故出现诸多副反应。临床辨证多见气阴两虚, 肺经燥热之征象, 应采用滋阴润燥、清肺益气、扶正固本的整体疗法予以调整, 使正气复, 则诸症自愈。

应收票据在现金流量表中的反应 篇2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加之银行库存现金的降低,银行承兑汇票成为目前大多数企业交易和流通的工具。文章重点对应收票据在现金流量表中的反应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应收票据 现金流量 反应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现金流转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现金充裕,就可以及时购入必要的材料物资和固定资产、支付工资、偿还债务、支付股利和利息;反之,轻则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重则危及企业的生存。现金管理已经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现金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现金流量表,与其它报表相比,也因此更被报表使用者所重视。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相比,其编报更少采用会计假设和主观判断,又因其在反应企业经营状况中更具客观性而更受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监管部门的关注。因此正确编报和解读现金流量表就显得尤其重要。

然而,在当今金融环境下及会计准则下,不同企业对应收票据在现金流量表中的表述各不相同,导致对现金流量表与实际的业务交易产生很大的偏差。其核心焦点在于企业是否将银行承兑汇票作为现金等价物在现金流量表中进行反应。我们来进行以下的分析和探索。

在企业应收票据这个项目里,多指企业收到的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可以将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转让作为货款支付出去,也可以在票据到期时到银行委托收款收回现金,另外也可以在企业急需时将该票据贴现转变为现金,而根据一定时期的贴期率这个金额基本是确定的。从某种层面来说,银行承兑汇票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流通中实际充当了第二货币的角色。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之规定,现金流量表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基础编制,划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编制,将权责发生制下的盈利信息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现金流量信息。其中:现金是指企业库存现金及可以随时用支付的存款。不能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不属于现金,例如:企业为开立银行承兑汇票而存入银行的保证金,其虽在企业的银行账户上反应,但企业并不能随时用于支付而不能在现金流量表里作为现金进行反应。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判断一项投资是否属于现金等价物包含四个条件①期限短;②流动性强;③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的现金;④价值变动风险很小。按以上条件,企业收到的银行承兑汇票除了不是企业的一项投资活动外,是应该充分符合现金等价物的条件的。但是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现金流量表编制的讲解举例中,是将企业的应收票据等同于应收账款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中予以剔除的。这就导致大多数企业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将应收票据等同为应收账款,而不是现金等价物进行反应。

《现金流量表准则及其指南》也同时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现金等价物的范围,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果发生变更,应当按照会计政策变更处理。

此项规定说明,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确定现金等价物的范围。也就是说企业收到的银行承兑汇票,即使不属于企业的投资行为,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将之划分为现金等价物。

我们来看看是否将之划分为现金等价物对现金流量表的影响。

假定一个冷饮生产企业6-9月生产,其它季节停产,6-9月销售收入中收到的银行承兑汇票为2000万,且期限都是6个月。企业将其中的1000万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转让支付供应商货款,800万元于12月至次年3月到期托收到800万元现金;200万元于8月贴现收回现金196万元。如果不将应收票据作为第二货币或现金等价物处理,那么6-9月销售旺季时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中将不包含这个2000万;而用于背书转让购买的原材料1000万元也不会在“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之中反应;倒是企业在8月贴现收到的196万元现金会在8月现金流量表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里反应。汇票到期收到托收的800万现金是在企业停产期间的12月-次年3月。企业基本处于关停状态时期的现金流量表里“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中却反应了800万元。这样的现金流量表将对现实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极大的偏离。

而如果让银行承兑汇票的功能在现金流量表里让它名至实归作为现金等价物来处理,我们将看到这样的一些现金流量表:

生产销售旺季的现金流量表里,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的金额为2000万元;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的金额为1000万元,贴现的200万元作为现金等价物之间的转换对现金流量表不产生影响,其中贴现利息作为支付的其它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来反应,也可以在支付的其它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里反应。另外800万元到期托收时也现金等价物之间的转换,对现金流量表不产生影响。这样的现金流量表就更真实地反应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治疗副反应量表 篇3

索拉非尼 (sorafenib) 是一种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及其受体的多激酶抑制剂, 它既可以直接抑制肿瘤生长, 又可以通过间接抑制肿瘤周围供血抑制肿瘤生长[1]。索拉非尼是目前治疗肿瘤的一种新的靶向药物, 其疗效显著, 但具有较强的副反应, 尤其是手足部皮肤反应, 主要表现为麻木感、肿胀、脱屑和 (或) 皮肤剥脱[2]。因此, 密切观察病人不良反应并采取适当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我院收治1例肝癌术后经索拉非尼治疗出现严重手足综合征病人, 经过悉心治疗和护理, 及时纠正。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 病例介绍

病人, 女, 62岁, 已婚, 于2011年3月自觉易疲劳、乏力、食欲下降, 外院就诊查肝脏核磁共振成像 (MRI) 示“肝右叶肝癌”。3月19日中山医院行肝右叶部分切除术, 术后病理示 (肝右叶) 肝细胞、肝胆管细胞混合型肝癌, 癌组织侵犯神经, 周围肝未见硬化。术后坚持胸腺肽α及干扰素α-16治疗, 于2011年4月24 日行肝动脉栓塞化疗1次, 后随诊甲胎蛋白 (AFP) , 发现缓慢上升, 随访B超及肝脏MRI, 周围血白细胞偏低, 停用干扰素4个月, 发现AFP逐渐上升达58 ng/mL左右, 中山医院彩超提示“胆管占位”, 而MRI未发现异常, 至今年5月中旬MRI检查并专家会诊发现原手术区胆管右支近段及右后支局部占位 (栓子可能大) , 门脉右后支栓子可能, 即住院治疗, 于5月26日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 , 注入氟尿嘧啶、奥沙利铂、法玛新化疗药物并碘油栓塞, 术后病人自觉乏力、食欲不振, 随访AFP较前回落, 现继续应用胸腺肽、干扰素及保肝药物治疗中。病人于7月13日开始索拉非尼0.4 g, 每日2次靶向治疗, 服药治疗后病人曾有一过性腹泻, 双手指末端麻木感, 肝区出现皮疹。6 d后出现手足皮肤疼痛, 后渐加重, 伴口腔出现溃疡, 骶尾部及肛周皮肤破损。病人确诊“2型糖尿病”6年余, 自2011年3月19日肝癌手术治疗后用双时相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控制血糖, 现早12 U, 晚8 U, 血糖控制不理想。

2 护理

2.1 皮肤护理

多数使用索拉非尼病人易出现皮肤毒性, 主要表现为手足综合征。对本例病人出现的手足综合征, 应用润肤霜保护手足皮肤, 穿柔软的衣服和鞋袜, 以减少对皮肤的摩擦、挤压, 避免手足接触化学类药物;用低浓度1%~3%的硫酸镁温水浸泡手足部患处皮肤20 min, 再用金银花温水浸泡30 min, 用氧气吹干破损处, 均匀涂抹云南白药, 每日护理2次;及时修剪手足部脱落的皮肤, 减轻病人疼痛[3];骶尾部患处皮肤先用碘伏消毒, 再用红外线烘烤5 min, 最后涂上氧化锌, 每日护理2次;口腔黏膜溃烂时给予生理盐水漱口, 必要时使用呋喃西林漱口, 口服维生素B2, 给予高维生素饮食。 同时, 在生活上指导病人穿宽松衣物、软底拖鞋, 嘱其禁止长时间站立, 温水淋浴, 避免手抓皮肤, 避免日光辐射[4]。

2.2 疼痛护理

本例病人在使用索拉非尼后1周出现手足疼痛不适, 给病人解释疼痛的原因, 得到病人理解, 消除其焦虑、恐惧心理。给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单人病房, 并嘱病人疼痛时尽量深呼吸, 以胸式呼吸为主, 减轻腹部压力刺激;取舒适的体位, 患侧卧位及半卧位可减轻腹壁紧张, 减轻疼痛;保护手足部皮肤不受刺激, 以减轻疼痛;保持大便通畅, 减轻腹胀, 以免诱发疼痛;保持情绪稳定, 焦虑的情绪易引起疼痛加重;告知病人可以转移注意力, 可看些小说、漫画等分散病人的注意力, 以减轻疼痛。

2.3 饮食护理

由于该病人胰岛素分泌缺陷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 所以在护理上应当重视饮食, 选清淡、高蛋白、低糖、低脂、无刺激的易消化食物, 不宜过饱, 少量多餐;饮食多样化, 注意食物搭配, 做到色、香、味俱全, 同时做好口腔护理, 以利增进食欲[5];鼓励病人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饮用果汁饮料, 补充维生素;尽量选用优质的动物性蛋白质, 如乳、蛋、瘦肉等;有腹腔积液时应限制钠的摄入, 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静脉输注营养药物。经过饮食指导后病人体重逐渐恢复正常, 血糖控制较好。

2.4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耐心听取病人的倾诉, 给予适当安慰, 减轻病人心理负担的同时, 向病人解释药物的不良反应, 解除其顾虑, 鼓励病人多听音乐, 分散其注意力[6]。对病人家属进行一定的健康宣教, 指导家属对病人心理进行疏导, 关心病人, 要求家属尽可能陪伴、安慰病人。

2.5 使用索拉非尼后其他不良反应观察

由于索拉非尼是一种多靶向药物, 其副反应除了手足综合征之外, 其常见不良反应还有皮疹、血压升高、脱发、瘙痒、恶心、食欲不振等。因此, 应每日测3次血压;对病人头发进行护理, 避免用力梳头等方式, 预防脱发发生;仔细观察其饮食情况。

3 小结

索拉非尼是一种多靶向的药物, 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生长, 但是正是由于其多靶向性, 药物在抑制肿瘤同时也给病人带来了痛苦, 特别是手足综合征尤为严重, 加之肝癌病人病程短、预后差、心理活动复杂, 正确和合理的护理是索拉非尼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病人症状给予适当的护理是医务人员的职责, 在不断总结经验中获取护理索拉非尼治疗病人的最佳护理方法, 同时提高肿瘤病人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周爱萍, 孙燕.多靶点抗肿瘤新药索拉非尼的研究进展[J].癌症进展, 2006, 4 (6) :529-533.

[2]安林静, 徐漠研, 张丽娜, 等.甲苯磺酸索拉非尼治疗进展期肝细胞癌常见不良反应的护理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 (1) :45-47.

[3]丁群芳, 叶小红.1例口服索拉非尼致重度皮肤不良反应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报, 2010, 17 (14) :64.

[4]豆秋江, 曾丽珍, 叶海丹, 等.肝癌肝移植术后患者服用索拉非尼不良反应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 (22) :2046-2048.

[5]商秀贞.索拉非尼治疗转移性肾癌的观察和护理[J].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9, 30 (7) :542-543.

治疗副反应量表 篇4

干扰素 (IFN) 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制剂, 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 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 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 (NK细胞) 、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 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 并增强抗病毒能力。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 以肝脏炎症和肝细胞坏死病变为主的传染病。现回顾性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行干扰素治疗中出现的副反应, 总结其护理措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5年—2009年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行干扰素治疗病人123例, 男85例, 女38例;年龄19岁~68岁, 平均37.4岁。均符合2000年9月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 均行干扰素治疗。

1.2 治疗方案

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 3×106 U, 肌内注射, 前7 d连用, 每次3×106 U , 后改为隔日1次, 疗程为24周~48周。

1.3 副反应

①流感样症状123例, 主要表现为发热、寒战、头晕、头痛、乏力、肌痛、四肢关节酸痛等, 其中以发热、肌痛多见。②血液系统症状26例。一般发生在用药后2周至2个月, 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 血小板降低。③脱发37例, 在停药后脱发症状消失, 并逐渐长出新的头发。④精神抑郁4例, 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 失眠、情绪改变、行为异常。⑤其他副反应, 如消瘦、肾脏损害、抗干扰素抗体的产生、心血管并发症、视网膜病变等。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护士应消除病人的自卑心理, 多与病人沟通, 使病人正确认识治疗的重要性、传播途径及其所能达到的治疗效果、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调动病人自身的积极因素, 配合医务人员完成疗程。

2.2 副反应的护理

①流感样症状的护理。第1次用药安排在睡前或同时服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 减轻病人自觉症状, 24 h后自然消退。一般对体温波动在38.5 ℃以下病人, 让其多饮水, 注意卧床休息;38.5 ℃以上病人, 可使用退热药对症处理, 减轻病人不适;进食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饮食;做耐心的解释, 消除病人的顾虑。②由于干扰素的作用, 大多数病人的白细胞、血小板降低。护士应遵医嘱做好病人血常规的监测, 口服升白细胞药物, 并辅以食疗, 如红枣、桂圆、薏米等食物;注意体温变化, 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区域, 预防感染;做好个人卫生, 做好病室的通风, 保持空气的新鲜。③精神抑郁的护理。做好入院评估, 密切观察病人言行动态, 做好相关防护措施, 若病人出现轻度精神异常症状时, 遵医嘱服用抗精神类药物[2];若症状严重时, 应立即停药。④脱发严重病人可戴假发, 以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遵医嘱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及早发现对其他脏器的损伤, 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血糖变化、呼吸系统的变化、心律失常、听力损伤等。

2.3 其他

病人住院时, 做好评估工作, 详细了解病人既往病史, 严格履行告知程序;鼓励病人多进食, 尽量选取病人平时喜爱的食物, 少量多餐, 适当使用调味品, 提高色、香、味, 以促进食欲, 改善味觉, 必要时与医生沟通使用一些辅助药品。加强局部肌内注射部位的护理, 严格无菌操作, 认真执行“二快一慢”的原则, 操作前避开硬结、红、肿、压痛点, 交替变换注射部位。加强巡视、沟通, 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 对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解决。抗病毒治疗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根本方法, 它通过清除或抑制病毒复制, 可减轻肝脏炎症, 延缓或阻止病情进展, 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3]。加强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行干扰素治疗中出现的副反应观察与护理, 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病学杂志, 2000 (8) :324-329.

[2]陈素勤.干扰素治疗慢性肝炎出现精神神经症状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6, 20 (2C) :524.

治疗副反应量表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伴精神行为症状的老年痴呆患者,共36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61~88岁,平均年龄(75.3±4.7)岁。病程0.5~6.0年,平均病程(2.5±1.6)年。其中,阿尔茨海默病20例,血管性痴呆16例。轻度痴呆6例,中度痴呆30例。入选标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痴呆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合并有其它类型的痴呆及精神发育迟滞的患者;(2)既往有精神疾病史的患者;(3)严重心、肾功能不全及活动性癫痫的患者;(4)近1周来未使用各种精神药物[1]。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利培酮口服液首次剂量0.25ml/d,根据病情加量,至病情稳定后不再加量,利培酮口服液剂量范围为(0.5~2.0)ml/d,平均(1.5±0.4)ml/d,疗程为8周。

1.2.2 疗效判定

1.2.2. 1 评定工具:

(1)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患者伴发的精神病性症状;(2)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定患者智能情况;(3)日常生活自理量表(ADL),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况;(5)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的副反应。

1.2.2. 2 评定方法:

根据MMSE评分提高及BPRS的减分率评定疗效。显著进步为MMSE评分提高≥4分,BPRS的减分率≥75%;

进步为MMSE评分提高1~3分,25%≤BPRS的减分率≤75%。无效为MMSE评分不变或评分减少,BPRS的减分率<25%。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末作临床疗效评定[2]。

1.3 统计学方法

对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末、8周末各量表评分结果,应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检验,主要方法为t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

利培酮口服液治疗老年性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有效。36例老年性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患者中,显著进步7例,进步18例,变化不明显或无变化11例,有效率69.4%。

2.2 各量表评定结果

P≤0.01,其中BPRS和ADL分值变化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2.3 不良反应

利培酮口服液治疗8周内有1例患者嗜睡,未经处理2~5d后消失;1例患者出现肌张力轻度增加,减量后症状缓解;1例出现一过性谷丙转氨酶轻度上升,在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双下肢水肿1例,对症治疗后好转,心电图T波改变1例,经处理后均好转。无其它不良反应出现。

3 讨论

利培酮口服液是一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是DA受体和5HT受体的平衡拮剂,对于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均有良好的效果,广泛用于临床治疗精神病性症状。由于老年痴呆患者大脑代谢功能降低,导致脑内神经递质缺乏,其中,最常见的神经递质异常是胆碱能系统低下。胆碱能系统是维持人的短期记忆力和注意力所必需的,胆碱能系统功能减退与患者出现某些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亦有关。本研究发现,利培酮口服液治疗痴呆患者有其特点:(1)对于治疗痴呆患者的精神症状、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有一定疗效;(2)在药代动力学方面由于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退,对药物吸收慢、排泄时间长、导致药物敏感性相对增高,因此在治疗中利培酮口服液剂量应较小;(3)利培酮是选择性多巴胺受体拮抗药,主要作用于边缘系统的多巴胺受体,而对黑质纹状体通路作用少,因此锥体外系反应小,其它副反应也少。本研究中发生不良反应有4例次,且不良反应程度轻。对于老年期精神障碍这一特殊群体,利培酮口服液初始剂量为0.25mg/d,剂量调整能够更精确,服用也更方便。低剂量利培酮口服液对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有效且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关键词:利培酮口服液,精神行为异常,老年痴呆

参考文献

[1] 马振武,李梅香,万予新,等.利培酮口服液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对照研究.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7;33(2) :118~119

治疗副反应量表 篇6

1材料与实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来我院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0例, 随机分成分为两组, 即对照组 (孕三烯酮组) 和观察组 (米非司酮组) , 每40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1~55岁, 平均 (30.05±3.21) 岁, 孕0~6次, 产0~2次;观察组年龄23~55岁, 平均 (31.23±2.23) 岁, 孕0~5次, 产0~3次。两组患者年龄、病因、营养状态等经过统计学处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手术结束月经来潮后第一天, 两组患者同时开始服药。对照组给予孕三烯酮治疗, 1周2次, 每次2.5mg, 连续6个月。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 每日1次, 每次12.5mg, 同样连续6个月。两组同时辅助中医治疗, 两组患者分别于手术结束后的第1、3、6月进行复查B超了解盆腔结节及附件包块有无复发, 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是否缓解并记录患者服用药物后出现的不良反应。

1.3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一般可分为[3]:1显效:妇科检查未出现阳性体征, 病症全部消失, 未发现盆腔包块;2有效:妇科体检无明显阳性体征, 病症明显减少, 未发现盆腔包块;3无效:病症复发, 腹痛, B超检查发现盆腔内出现包块。 (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为检测标准。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详见表1。

从表1可知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 约高于对照组的85.0%, 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比较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详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 观察组不良反应显著小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子宫内膜内异症是一种良性疾变, 但是目前发现它也可以像恶性肿瘤一样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 尤以侵犯卵巢最为临床常见[4]。主要临床表现为痛经、不孕、月经失调等。目前病因仍不明确, 中医上认为最主要的病理机制是“瘀血”, 疾病初期以实证为主, 病久伤正。寒湿凝滞、脾肾气虚、运血无力, 导致气血不畅、瘀血停滞, 阻于冲任胞脉, 不通则痛;两精不能相合则不孕;瘀血不去、新血不能归经, 则月经量异常, 经期延长。要想根治只能切除双侧卵巢,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患者并不能接受该法。经研究发现, 药物治疗不仅可以预防病灶复发, 还具有预防病灶恶变的效果, 成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

目前, 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主要有米非司酮和孕三烯酮, 其中米非司酮是孕激素拮抗剂, 与孕酮受体结合可抑制排卵, 诱发黄体溶解从而可以干扰子宫内膜的完整性。且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及子宫内膜均有间接或直接的抑制作用, 从而使雌激素、孕激素无周期性变化, 处于低水平状态。而孕三烯酮是19-去甲基睾酮的衍生物, 其可与孕激素受体和雄激素受体结合导致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从而最终可以使异位内膜萎缩;同时对异位病灶具有显著的消减作用从而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但是该药的不良反应多, 易引起肝功能的损害, 多为转氨酶的增高[5]。

故综述所述, 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时米非司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孕三烯酮少, 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邱琳, 邓姗.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及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13, 40 (5) :451-453.

[2]罗芳.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联合孕三烯酮与米非司酮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1) :154-156.

[3]赵晓棠.腹腔镜手术后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1, 17 (4) :44-45.

[4]孟祥娟.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 2013 (3) 25:101.

治疗副反应量表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 年1 月至2012 年12 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小儿神经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癫痫患儿110例, 其中男性58 例, 女性52 例; 年龄2 ~ 10 岁, 平均 ( 6. 5 ± 2. 6) 岁。简单部分性发作25 例、复杂部分性发作42 例、部分性发作泛化全身23 例、全身性发作27 例。诊断参照1981 年国际抗癫痫联盟癫痫发作分类与1989 年关于癫痫发作分类及癫痫综合征分类标准。

1. 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纳入本研究患儿的标准为: 年龄≥2 岁, 典型癫痫发作≥2 次, 至少12 h动态脑电图记录到癫痫波发放,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 头颅MRI正常, 未曾接受过抗癫痫治疗并同意应用药物抗癫痫治疗。排除标准为有严重全身器质性疾病或脑部疾病, 头颅MRI异常, 有热性惊厥, 不能坚持治疗, 非癫痫发作如屏气发作、癔病性发作、晕厥、偏头痛及电解质紊乱等。两组患儿的首发年龄、性别、发作类型、病程等临床基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1. 3 治疗方法

符合纳入条件的患儿按入院就诊分成TPM组和LEV组, 每组55 例, 其中TPM组男性28 例, 女性27例; 年龄3 ~ 10 岁, 平均 ( 6. 6 ± 2. 7) 岁; 简单部分性发作13 例、复杂部分性发作20 例、部分性发作泛化全身12 例、全身性发作13 例。LEV组男性30 例, 女性25例; 年龄2 ~ 9 岁, 平均 ( 6. 4 ± 2. 5) 岁; 简单部分性发作12 例、复杂部分性发作22 例、部分性发作泛化全身11 例、全身性发作14 例。

TPM组给予TPM ( 规格为25 mg·片- 1) , 起始剂量0. 5 ~ 1. 0 mg·kg- 1·d- 1, 晚上1 次口服, 1 周后每周增加0. 5 ~ 1. 0 mg·kg- 1·d- 1, 分早、晚2 次口服, 维持量为2 ~6 mg·kg- 1·d- 1; 加量期间若不发作即停止加量。LEV组给予LEV ( 规格为0. 25 g·片- 1) , 初始剂量10 mg·kg- 1·d- 1, 每周增加上述剂量1 次, 分2 次服用, 维持剂量为20 ~ 50 mg·kg- 1·d- 1。

1. 4 临床观察及指标

疗效判定标准为: ( 1) 控制, 完全不发作; ( 2) 显效, 临床发作减少≥75% ; ( 3) 有效, 发作减少≥50% ~< 75% ; ( 4) 无效, 临床发作减少< 50% 。有效率指控制、显效、有效病例数占总观察例数的百分数。疗效观察由患儿家长负责详细记录患儿发作次数、频率、持续时间及服药后出现的副反应。两组在治疗的半个月、1个月及以后每隔3 个月复查血、尿常规, 3 个月复查1次动态脑电图, 肝、肾功能, 如有发作随诊。根据副反应程度副反应评定为3 级: ( 1) 轻度, 症状轻不需处理; ( 2) 中度, 有明显症状需给予处理或减慢加量或稍减量好转; ( 3) 重度, 症状突出不能耐受需停药。

1. 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以Excel建立数据库, 以例数和百分率表示。应用SSPS 17. 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进行 χ2检验, 以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治疗1 年药物保留率比较

TPM组中2 例治疗6 个月后因发作加重退出, 治疗1 年药物保留率为96. 4% ( 53 /55) ; LEV组中3 例发作加重退出, 治疗1 年药物保留率为94. 5% ( 52 /55) 。两组治疗1 年药物保留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χ2= 0. 210, P = 0. 647) 。

2. 2 药物治疗疗效比较

TPM组患者治疗1 年的总有效率为90. 6% ( 48 /53) , 其中无发作38 例 ( 71. 7% ) 、有效10 例 ( 18. 9% ) 、无效5 例 ( 9. 4% ) ; LEV组患者治疗1 年的总有效率为88.5% ( 46 /52) , 其中无发作37 例 ( 71. 2% ) 、有效9 例 ( 17. 3% ) 、无效6 例 ( 11. 5% )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χ2= 0. 147, P = 0. 929) , 见表1。

2. 3 两组药物副反应比较

TPM组患者发生副反应10 例 ( 18. 9% ) , LEV组9例 ( 17. 3% ) , 两组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χ2= 0. 043, P = 0. 836) , 见表2。

3 讨论

癫痫是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癫痫的年发病率为 ( 50 ~ 70) /10 万, 患病率约为5% 。癫痫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 近年研究表明,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的不平衡主要与离子通道、神经递质及神经胶质细胞的改变有关[2]。癫痫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 尤其是对处于发育期的儿童, 药物疗效和安全性同等重要。有研究报道, 抗癫痫药物可以诱导儿童过敏反应, 在儿科应用时应严格掌握药物说明书, 并交代家长注意观察不良反应, 保障儿童用药安全[3]。TPM、LEV在儿童应用较晚。国外多中心双盲对照研究证实TPM是一种广谱有效的抗癫痫药[4]。有报道显示LEV单药治疗婴幼儿各型癫痫均有效, 尤其对于部分性发作、肌阵挛发作等具有较好治疗效果, 且不良反应轻, 是一种安全性好、疗效佳的抗癫痫新药, 对婴幼儿癫痫的治疗值得推广使用[5]。本研究应用TPM单药治疗儿童癫痫1 年总有效率为90. 6% , 与Glauser等[6]报道的总有效率78% ~ 90% 相似; 本研究应用LEV单药治疗儿童癫痫1 年总有效率88. 5% , 与易兴无[7]报道的总有效率85. 0% 相似。

注: 括号中为所占百分比

注: 括号中为所占百分比

抗癫痫药需长期口服, 因此药物保留率和安全性是值得重点评价的指标。本研究TPM治疗1 年药物保留率为96. 4% , 而LEV药物保留率为94. 5% , 稍低于TPM组, 表明患儿对两种药物依从性均好。本研究发现患儿TPM副反应发生率为18. 9% , 多发生在用药后1 ~ 3 周, 起始量过大反应重, 经调整剂量后均能耐受, 以后继续用药副反应逐渐减轻或消失。胡雁等[8]的研究显示, LEV副反应的发生率为28. 6% , 以乏力、嗜睡为主, 也有研究报道LEV治疗小儿癫痫不良反应少而轻, 对认知功能无不良影响, 患儿对LEV有较好耐受性[9]。本研究中患儿LEV副反应发生率为17. 3% , 副反应表现与国外Weintraub等[10]报道相符。在本研究中, 两组患儿的药物副反应均较轻, 无一例因副反应停药。

综上所述, 在小样本水平进行短期评价, TPM与LEV对于儿童癫痫的疗效与安全性基本等同。

参考文献

[1]崔建平.32例小儿癫痫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 2013, 34 (9) :1725.

[2]金戈, 朱美达, 于洪娟.癫痫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2, 14 (2) :111-113.

[3]陈静, 郭虎, 吴春风, 等.抗癫痫药物诱导儿童过敏反应病例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3, 33 (2) :159-160.

[4]PERUCCA E.Pharmacokinetic profile of topiramate in comparison with other new antiepileptic drugs[J].Epilepsia, 1996, 37 (2) :8-10.

[5]程艳, 谭忠友, 何扬帆, 等.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婴幼儿癫痫56例临床观察[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7 (11) :1022-1024.

[6]GLAUSER T A, DLUGOS D J, DODSON W E, et al.Topiramate monotherapy in newly diagnosed epileps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J Child Neurol, 2007, 22 (6) :693-699.

[7]易兴无.比较卡马西平和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J].中国医学工程, 2013, (9) :89-89.

[8]胡雁, 廖建湘, 陈黎, 等.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4岁以下儿童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0, 12 (4) :256-258.

[9]王惠萍, 石世同.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53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2012, 14 (310) :178-179.

上一篇:滨河道路下一篇:写作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