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2024-05-30

中职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精选十篇)

中职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篇1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观是对学生的基本看法, 怎样认识学生就会用怎样的态度和方法对待学生, 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发展方向和体验。在看到学生群体缺点的同时, 我们要更多地看到学生的可爱之处, 全面地看待他们并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1. 职业学校学生是国家建设不可缺少的人才

我们人口众多, 但高级人才资源并不丰富,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粗放型制造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离不开技能型的生产操作人员。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将会快速发展。我国是制造业大国, 但却不是制造业强国。“中国制造”的产品虽多但却十分粗糙, 技术含量也不高。有资料显示, 中国制造业总体规模仅相当于美国的1/5, 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的1/23, 日本的1/25, 德国的1/18。我国技术工人的技术等级, 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全国城镇企业有1.4亿的职工队伍, 技术工人还占不到一半, 而技术工中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1.5%, 发达国家35%;高级工占3.5%, 发达国家35%;初级工占60%, 发达国家15%。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昌盛呼唤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中国的崛起, 离不开大量高素质的职业高校毕业生。

2. 人的发展是多方面的, 职业学校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职业学校学生和普通学校学生的差异主要在于发展类型不同, 而不是智力层次的高低。职业学校学生在学术领域较弱, 但并不表明他们的人生比普通学校学生差。他们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 完全可以创造辉煌的人生。他们也许成不了大学教授、科学家、文人、学者, 但他们很有可能是成功的企业家、政治家、优秀运动员、能工巧匠、卓有成就的管理者……因此, 我们应看到每一个学生的独特的天赋, 尽可能地为其创造适合其发展的条件。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 克服按照统一标准衡量学生的思想的毛病, 创造出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方式。

3. 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关心, 需要受到尊重和重视

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不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 他们大多有挫折感、失败感、自卑感, 自认为失去了上高中、上大学的机会, 成“名”成“家”的希望破灭了, 感到前途渺茫。因此, 他们更需要老师, 尤其是班主任的关心和爱护。学生是有人格尊严的个体, 尤其是职业学生, 更需要教师去培养他们的自信、自强、自立的人格品质, 没有了尊重, 一切都无从谈起。

4. 职业学校学生有很强的可塑性

14~19岁的青少年心理发展特色表明:一方面是智力迅速发展, 逻辑思维逐渐形成;另一方面是情绪和情感比较强烈, 很容易动感情, 处于激动状态。他们面临着学习、生活和就业的多重压力, 对未来有自己的设想, 但现实又不尽如人意, 再加上自控能力差, 他们常常会用偏激的言行来表达发泄内心的困惑、迷茫和痛苦, 让人们觉得中职生不可救药。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 应透过学生这些不好的言行, 去把握他们内心真实的“自我”, 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 相信他们都会成才, 帮助引导他们改正错误, 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 每一个班主任还有责任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 使他们明确符合实际的职业理想和人生方向。

二、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1. 关于学生教育

职业学校的学生教育包括理想教育、道德教育、遵纪守法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职业理想教育等多个方面, 现就其中几个方面谈谈看法:

(1)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种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发展, 甚至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就业和人生取向。班主任有责任、有义务教育要求并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心理健康教育。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 提高应对挫折、匹配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惑和心理行为问题, 并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与咨询,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 职业理想教育。职业理想教育是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期望。职业学校的学生已经具有明确的职业方向, 班级管理中应加强职业定向教育, 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 使他们认识到职业只体现社会分工的不同, 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只要干得好, 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会受到社会的尊重, 取得成功, 让他们懂得“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的道理。

(4) 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学校安全工作中, 学生的安全是重中之重, 其中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又是最基本的环节。同时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学校的职责, 是班主任的义务。作为班主任, 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活动。

2. 关于学生管理

(1) 组织管理。班级的组织管理包括成立班委会、选拔班干部, 制定班级规章制度三项内容。班主任, 尤其是中职一年级班主任, 在班集体成立伊始, 就要做好班级组织管理工作, 从以上三个方面入手, 选拔有责任心、热心为集体服务、有组织管理能力、个人品质好的学生担任班干部。既放手让他们开展工作, 又严格要求, 悉心指导, 一定要形成团结向上的良好班风, 为三年的顺利发展奠定基础。

(2) 学习管理。班主任老师在关注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同学的同时, 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经常与任课教师交流学生学习情况, 做到心中有数, 教育学生时有的放矢, 努力使班上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3) 后进生管理。在职业学校, 后进生不少。要做好他们的管理工作, 达到转化为好学生的目的, 对学生个人、对班集体、对社会都有重要意义。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分析原因, 对症下药。 (2) 对后进生不反感、不歧视、不放弃, 用关心、耐心、恒心去对待他们, 感化他们。 (3) 善于发现并抓住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 因地制宜, 鼓励他们树立信心, 战胜自我, 走出困惑, 走向成功。 (4) 要持之以恒, 正确对待“反复”, 反复是后进生思想转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 班主任要树立信心, 找出反复的原因, 激励他们学会管理自己, 减少反复, 直至转化成功。

中职班主任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 不断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 严格履行班主任职责, 进一步做好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 继续保持学校的稳定和发展, 才能不辜负学校对班主任老师的信任和期望, 才能使学生家长放心、满意, 才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从事中职学校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实践, 站在班主任角度深入思考, 对中职学校班主任提高对学生的正确认识, 进一步做好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中职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途径 篇2

双柏县职业高级中学

侯群丽 双柏县妥甸中学

鲁中清

【摘要】目前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冲击、家庭环境的影响、个人素质修养的差异及学校礼仪教育的不足等因素,出现了某些中学生礼仪行为不文明的现象,特别是中职学生的礼仪不符规范尤其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难点。加强中职学生礼仪教育事不宜迟。学校和有关部门应齐抓共管,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其礼仪教育,提高中职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社会输送较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

【关键词】中职学生;礼仪教育;重要性

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但是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冲击、家庭环境的影响、个人素质修养的差异及学校礼仪教育的不足等因素,这对学校的礼仪教育形成很大的冲击,特别中职学生成为当前教育的牺牲品。在社会道德教育及礼仪修养教育等方面存在盲点,而中职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基石,他们的行为表现及礼仪规范是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劳动者的基本水平。可见,对中职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一、中职学生不文明的行为表现急需礼仪教育

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过度强调升学率,对后进生的德育工作存在缺失现象,许多中职学生行为散漫,我素我行。他们在仪表方面受社会风气影响较大,追求标新立异,男生留长发,戴耳环;女生打扮时尚,着装新潮,与中学的形象完全不符;在言行方面,随口脏话,乱丢垃圾,不遵守公共秩序,大大咧咧,争强好胜;更令人不安的是,有的中职学生无视校纪校规、行为不羁,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看作是有个性。有的学生只是强烈地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却不知道尊重为何物。中职学生的缺乏教养问题,直接影响着中学生的整体素质。究其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是与初中学生的素质教育过空,质量欠佳不无关系,造成学生难以“入耳、入心、入脑”。所以职校应明确认识,把礼仪教育列入素质教育的内容,开设礼仪课,并有的放矢地将现实生活与理论联系在一起,使学生了解各类型的礼仪规范并在日常生活中严格履行,使之成为习惯。

二、中职学生礼仪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需

(一)礼仪教育有利于强化中职学生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质

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因为讲文明、讲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实际体现。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的需要。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让中职学生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而且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

(二)礼仪教育是中职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

许多中职学生面临毕业就业,在校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中职学生的成长和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的研究结果显示,那些懂得以适当的方式解决身边问题和处理生活中烦心事的孩子,其身心更加健康,而且更会关心他人,更富有同情心,朋友更多,更善于适应社会。戴尔·卡耐基的《成功之路》及吉米·道南与约翰·麦克斯韦尔合著的《成功的策略》都导出同一条公式:个人成功=15%的专业技能+85%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因此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在交往中获得友谊,是中职学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迫切需要,是从“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独立”的人的迫切需要,也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功地走向社会的迫切需要。中职学生如能掌握基本礼仪规范及知识,掌握基本的交往技巧,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平等友爱等原则,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建立起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中职学生的社会化,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礼仪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为任何一个生活在某一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自觉地接受社会礼仪约束的人,就被人们认识为“成熟的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反之,一个人如果不能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要求,他就会被该社会中的人视为“警世骇俗”的“异端”,就会受到人们的排斥,社会就会以道德和舆论的手段来对他加以约束。

中职学生处于向成人过度的阶段,他们有一种强烈地走向社会的需要,同时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与领导、同事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进行自我形象设计,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等社会交往问题。然而中职学生的接人待物的方式直接影响到交际活动的质量。一个具有良好的礼仪素质的人,在交际活动中总能恰当地处理好各种关系,懂得尊重他人,举止得体,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从而迅速融入社会,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相反一些基本礼仪素养的人,经常会无意中得罪人,处处碰壁,从而面临职场困境。因此对中职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让其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不仅满足中职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而且,还可以培养中职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得到更多的成功机会。

三、多种方式相结合,将中职学生礼仪教育落到实处。

(1)有关部门要齐抓共管,制定系统的中职学生礼仪规范,并将其纳入学生综

合素质评价中,同时将其列入学生品德考核制度。

(2)学校在人文素养课中开设中职学生礼仪修养课程。首先 开设专门的《中职礼仪修养》课,对中职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基本理论和具体规范的教育。课堂教学是系统学习训练的良好途径,礼仪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有机结合,既可以丰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内涵,又能教会他们如何规范自身行为、塑造良好的仪表形象。事实上受过良好礼仪教育或礼仪行为训练的人,无论是内在素质还是外在行为方式,都与缺少训练的人截然不同。目前我国大多数中职学校的礼仪教育仍是一片空白,礼仪教育处于德育的边缘地带:一方面多数德育工作者对礼仪教育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礼仪教育处于德育的盲区;另一方面在我国高校开设的课程中,重视专业理论和技术,但基本不涉及交往礼仪问题,不进行相应的礼仪教育。结果礼仪教育普遍空缺,部分学生甚至认为,上学与礼仪问题不沾边,学好专业知识就行。所以加强礼仪教育首先必须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

(3)通过校园各种媒介形式,将礼仪文化融入校园活动之中,形成良好氛围。加强礼仪教育必须发挥中职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礼仪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例如:开展“明礼诚信”活动,制订修身计划,发挥礼仪的自律作用;发动全校师生寻找校园中的不文明现象,开展辩论、演讲、小品表演、礼仪讲座等活动,弘扬文明礼貌之风,使礼仪之花遍地开放;还可以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栏、学校网络等媒体工具,介绍名人处世修身的轶事,推动学校的文明建设。

(4)积极开展礼仪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活动交际中亲自体验到拥有礼仪知识、技能的成功感受,提高自身礼仪修养。

当然,中职学生礼仪素养的提高,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大力配合才好。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大学生的礼仪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社会心理学(第10版)(美)泰勒,佩普劳,希尔斯著,谢晓非 等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社会心理学:第十版(上下册)(美)巴伦,伯恩 著,杨中芳 等译 华东师大出版社

[3]、日常关系的社会心理学

史蒂文·达克

中职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篇3

【关键词】中职生 专业素质 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B-0004-02

中职生在我国教育事业中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年龄介于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之间,很多学生的心理年龄属于未成年。进入中职学校之前的文化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相对较低。如何让他们在短短的中职生涯中既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又学会处理好社会人际关系,是一大难题,需要广大中职教师加强对他们进行专业素质教育和思想教育,从而破解这一难题。

一、中职生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习能力差

从一名初中生过渡到一名中职生,期间不管是生活习惯还是学习环境都有很大区别的:初中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安排和学习、作息时间有严格的规定,有教师随时跟班督促检查,学生被限制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学习、生活。可是,一到中职学校,面对相对宽松得多的学习、生活环境,很多学生的缺点一下子马上就暴露出来,没有具备起码的自制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他们大都文化基础知识较差,在以往的学习中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到了中职学校后没有了像初中老师那样时刻在身边的管教,就更加放松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就放弃。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更加注重的是学生自我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如果不经过自己亲自动手操作,根本学不到技能。但是很多学生对授课内容听不懂,学不会,因此就不想学了。在课堂上玩手机、睡觉、聊天等,能做到静下心来自己慢慢研究或者向指导教师、同学请教的很少。

(二)自卑心理突出

1980年代后期,1990年代初期,能成为一名中职生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当时的中职生社会地位较高, 毕业后国家包分配工作,考上中专学校是那个时代无数人的理想和骄傲。但曾几何时,中职生沦为了一种接近社会教育边缘的群体,他们被归为学习成绩差、纪律差,在中学就被放弃或者主动放弃自己的学生,初中毕业后到中职学校就读很大程度是为了混日子。目前社会中有一些人对中职学校存在偏见,认为就读中职无用,中职生都是一群学习成绩差、没有上进、纪律散漫的学生,因为读不成书才来中职学校学点技术。一部分学生也接受了这种思想,出现了破罐破摔的现象,穿着打扮上追求奇装异服,行为上则抽烟、喝酒、打架斗殴、早恋、沉迷网络游戏等。从某种方面看,这何尝又不是我们的学生向这个社会的教育模式提出的一种抗议呢。这种种原因,导致他们在行为上用这种不良行为方式来表达他们的复杂心理。他们把自己归为学习中的弱势群体,这种过于自卑的心理,导致了他们内心的害怕,害怕学习、害怕接触社会。

(三)情绪不稳定,行为容易过激

良好的情绪可以使人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使人更容易融入周围的环境,能很快适应环境的需要,良好的情绪也是保持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然而正值青春年华的中职生情绪很不稳定,一旦遇到不如意或者不顺心的事情立刻就会垂头丧气,而遇到高兴或者满足自己需要时就会得意忘形。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对外界事物十分敏感,很容易感情用事,一激动就会做出过激行为。他们缺乏社会实践,对事物的看法也比较片面、极端,但是,他们成长的环境又是一个信息量巨大、信息良莠不齐的网络社会,一冲动之下,很容易就会模仿网络中的不良行为,给自己和家人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四)就业压力大

中职校没有升学任务,不再强调考试分数的重要性,学生一下子就自由了,没有压力了。由于他们没有很好的自制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对新环境新要求的正确认识,导致了他们毕业即失业。中职教育不强调考试分数,但是重视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更加侧重实训教育,让学生亲自体验每一个操作步骤,但是遗憾的是,很多学生不管是上文化课还是操作课,都不认真。上文化课觉得无聊打瞌睡,上实训课则玩手机、聊天。一个学期下来,一个实训项目都没有完成,累积两年下来,用一句话总结他们的中职生涯,就是一无所会。工作岗位很多,但是他们没有能力适应。毕业面临失业,就会产生悲观的想法,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失望。

二、加强专业素质教育的策略

(一)转变思想观念

中职学校和中职生在中国的教育史中曾经有过一段令人羡慕的时光,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社会发展和进步,中职学校和中职生的美好时代逐渐消失了,甚至一些当年很辉煌的中职学校,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人们看待中职学校及中职生的目光也从羡慕变成了不屑,出现比较严重的偏差。这跟我们中职学校本身的改革和我们学生本身的素质有相当大的关联,要消除社会对中职学校和中职生的误解,需要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

首先,中职学校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实力。中职学校必须要用实力说话,招生宣传讲得再好,招生简章做得再漂亮都是虚的,社会和学生家长要的是实际效果,关心的是学生在学校学到了哪些知识,懂得了多少为人处世的道理,三年后毕业能否凭借所学知识找到一份谋生工作。所以,学校要凭实力说话,将学生培养成专业知识过硬、思想品德优秀的中职毕业生作为立校根本,让学生感觉到能在学校学习是一件自豪的事情。

其次,学生个人要注重素质的养成。中职生大部分是不参加中考或者考不上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入学时不管是文化基础知识还是纪律都比较差,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来到中职学校,我们要让他们认识到,他们面临的不再是分数,不是升学考试,而是就业。今天所学都是明天的谋生技能。专业知识方面只有认认真真学习,才能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同时,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能吃苦耐劳,这些品质都是他们将来立足社会的根本。从思想观念上灌输给学生就业理念,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就业观,树立学校主人翁观念,让学生觉得学校就是我的家,家荣我荣。只有掌握了过硬的专业技能,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才能赢得企业的肯定,社会人士的好评,才能更加茁壮地成长。

(二)以就业为导向,合理安排课程内容

职业教育是以职业为导向的教育,从狭义范围来讲,职业教育是一门针对专业培养的就业教育。学校在开设课程之前先通过调查研究,然后设置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课程,配备具备专业知识的教师及与时俱进的实训设备。

首先,合理安排课程。在满足国家教育部门规定的,必须要安排的文化基础课外,要优先考虑专业课的安排,每个学期尽可能多地安排专业课。专业课一般包含理论课和实训课。由于中职生的文化基础水平较低,独立思考和深入研究方面的学习习惯缺乏,单在课堂静坐听讲,很容易让他们对学习失去耐心。他们在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方面能力.有限,但是,中职生又是比较活跃好动的,实训课是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中职生的好动性决定了他们更加喜欢上实训课,所以,要因对象制宜,将教育培养重点放在实训课,课程开设侧重于实训课,强调实践课的重要性。

其次,设立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就是一个浓缩版的小型社会和企业机构,在社会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职业学校,学校都匹配有实训基地。因为一些专业性要求较强的专业,例如汽修、电子商务、客户信息服务、计算机、市场营销等专业,对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强。学生如果在毕业前,就已经在学校实训基地参加过系统的学习培训,那么他们对专业的了解和掌握,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肯定比没有在实训基地学习过的学生强,他们能更加快速融入到社会生活和企业工作中。

最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理念。个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为了不让学生在毕业择业时出现眼高手低,朝三暮四等现象,学校在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该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不断灌输职业道德的重要性给学生,教育学生学会先就业再择业,一步一个脚印,脚搭实地地干。到了企业要有企业团队协作精神,尊重企业文化,遵守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养成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习惯。

(三)重视师德培养

师范类院校都树立有一块牌匾,上面写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说明作为一名教师,首先,本身文化知识水平至少要达到本专业知识所需;其次,言传不如身教,教师本身的个人修养品德要端正,教师自己都做不到的,何言去教育学生,并让学生接受自己的教育教学?目前国家大力扶持发展职业教育,很多职业学校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扩大了招生规模,随之也扩大了教师人数规模,但是,中职教师的综合素质良莠不齐,表现在三个方面:(1)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理论与实践脱离,理论课还能滔滔不绝,讲得有声有色,可一到实践操作课就不行了。(2)师资来源复杂。部分教师来自非师范类院校,有些甚至是来自工厂车间的师傅,上岗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师德培训,上课过程中没有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把一些粗俗的言语当成了豪放,把一些不符合教师的行为规范的作法当成了不拘小节。中职教师是一个特殊岗位,跟义务教育和高等院校的教师的教育教学模式都应有所不同,面对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对中职学生不但要教专业技能,而且更加要教会他们学会为人处世之道。有才无德的学生,是无法适应社会需求的。(3)过度拉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身份距离。一些教师没能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处理师生关系。中职生是介于学生和社会人员之间的群体,他们渴望得到尊重和理解,而不是纯粹地要求他们或者命令他们如何如何,但是遗憾的是,我们有些教师的思想观念还没能转换过来,还是将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不管是课堂还是课余时间,一副圣神不可侵犯的样子,让学生不敢靠近。教师要克服这些不足,在正己律己的前提下,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要跟学生密切相处,相互融合,搞好教与学的关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中职学校和中职学生的未来,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社会和企业的认可,所以,能否立足于未来,还需要中职学校及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中职学校的改革发展中来,加强我们本身的硬件及软件基础设施建设,只有我们自己强大了,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挣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袁紫燕,徐丹.以学生职业道德形成为导向的班级文化建设[J].职业教育,2015(7)

[2]林琳,柯晓扬,袁忠霞.提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18)

中职护校学生德育现状的分析和教育 篇4

1 中职护校学生德育现状分析

1.1 从学生生源现状来看

我校学生有下列类型:1) 入学成绩相对较差, 存在厌学情绪;2) 大多是独生子女, 入学后不能适应集体生活;3) 有些来自边远山区和农村的学生, 家庭经济比较困难, 他们有些自卑、不合群;4) 有些是单亲家庭, 父母的离异使得他们的心灵受到了伤害;5) 学生还存在着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

1.2 从社会环境看:

在当今信息与通信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 学生会用玩电脑、这上网是好事, 会也是现代社会生活必备的技能, 但网络是把“双刃剑”, 带来大量有用信息的同时, 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网络给学生多彩的天空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但许多时候学生沉醉于网络这个无边的世界, 甚至部分学生上网成瘾, 影响了学习成绩, 还对其人格健全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1.3 从家庭教育看

90后的孩子独生子女家庭多, 很多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 从小很少有情感的交流, 也缺少父母的管束, 使其变得自私, 缺乏同情心, 是非观念不明确, 怕苦怕累, 经受不起大的挫折, 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也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增加了难度。

1.4 从学校教育来看:

1) 德育方法传统化、单一化。目前学校相当一部分教师的德育工作还多采用传统方法, 就是责之、禁之、压之多, 缺少科学的理论指导, 多以说教为主, 效果不明显, 有时只起治标不治本的作用, 不能使学生的道德知识得到内化和践行。

2) 德育工作缺乏个性。一是任务型, 上边布置什么就做什么, 不考虑自身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来开展育人, 德育工作缺乏长远的打算和统筹安排。二是集体型, 经常以集体活动、集体会议、集体讲座牵头, 内容单一, 形式单一, 只注重学生的共性问题, 不注重学生道德认识与觉悟的个体差异, 缺少针对性。

2 根据学生现状, 谈德育教育

几年来, 根据学生在校不同阶段, 结合专业学习贯穿德育教育, 我在班级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做了些尝试。

2.1 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

进入职业学校后和初中、高中比较, 学生的课余时间增多了, 文化生活变丰富。这个阶段正是他们由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过渡时期, 辨别事非的能力很弱, 他们往往正恶不分。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诱惑和网络的冲击。因此, 学校和班级在进校后第一学期的要尽量多安排一些坚定学生正能量信念的活动, 老师要花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 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 及时给她们正确的引导, 使她们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

2.2 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低估

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后, 认为从此可以摆脱家庭教育了;没有升学的压力, 家长也因此减少了教育孩子的责任心;在外地的父母平时和孩子的交流少, 孩子的思想动态变化家长也没进行恰当的引导。这使德育教育在离开学校后也没得到很好的监督作用, 使德育教育就没得到良好的效果。

2.3 学校是学生德育教育的关键

1) 医学“实用型”人才, 首先必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我是一名从医院来到学校从事老师职业的, 我有深刻的体会,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危。所以除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外, 还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高尚的医德修养。所以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要从观念上重视。

2) 让护士生尽快了解护理的专业特点、职业使命,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 产生对护士的崇拜、向往、追求和潜心学习的精神。通过专业课《护理学基础课》介绍南丁格尔事迹, 学习南丁格尔精神, 介绍护理的发展是多少代前辈同行辛勤劳动的结晶, 护理学发展到今天, 仍有许多未知的问题需解决, 随着科学的发展, 又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需要后来人去研究、去探索、去解决, 为学生展示护理学的广阔发展前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勇于攀登医学科学技术高峰的进取精神。使学生对护理专业有良好的认识, 从而明确学习目的, 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3) 在学习中树立护士形象, 坚持课堂教育为主, 强调课外教育结合专业教育。结合专业知识教学进行医德医风教育。我深深体会到,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 医德医风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我们缺乏医德, 即使掌握了专业知识, 业务技术过得硬, 也可能贻误病人, 甚至可引起不堪设想的后果。一定要让学生知道, 在救治病人的过程中, 医务人员的丝毫差池, 病人付出的代价可能是生命, 这并非危言耸听, 不时发生在临床上的医疗事故可为学生敲响警钟。要防止这样的事件出现, 单有技术是不行的, 贵在良好的医德、高度的责任心和对失职所引起的后果严重性的认识。教师在讲授相关内容时, 应密切联系临床实际, 强化这种认识, 将这种医德教育、职业责任心的教育自始至终渗透在专业医风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护生时代就培养起职业责任心和良好的医德。

4) 在实习期培养学生刻苦学习业务技术, 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勇于为护理专业献身的良好职业道德。

第一, 实习前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实习目的、实习任务、实习纪律、实习作风等, 使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时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 有一个思想准备, 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护理能力。

第二, 实习中检查考核, 根据德育大纲要求, 制定德育计划随实习计划同时下达各个实习点。由于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中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 耳闻目睹到医患之间的胜似亲人的情景和体贴入微的精神风貌, 从中能受到很多教育, 增长许多知识, 学到本领, 提高医德修养的自觉性, 坚定献身护理事业的信念。

第三, 医院和学校共同配合做好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离开学校, 进入医院实习, 管理工作主要依靠医院。应定期召开实习点联系会, 研讨实习工作, 交流经验, 总结和探讨教育改革。

中职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篇5

近年来,我国中职学生的数量呈上升趋势,中职生一般处于 15 到 18 岁间, 正处在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青春期阶段。 因文化基础较差进入中职院校学习,普遍存在厌学、自卑、孤僻等心理。 所以,中职院校的教师和社会、家长应该重视中职生青春期的心理问题, 进行积极有效的教育管理,以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

一、中职学生青春期心理问题

(一)厌学问题厌学心理是中职生最常见、最普遍的心理问题,由于中学阶段的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而产生学习无成就感的心理,情绪消极、自卑。主要表现在:

1.缺乏学习动机,一些中职生对学习认知的动力不足, 目标不明确,且不重视文化基础和思想道德课的学习。

2.学习情趣不浓, 不管是专业课还是基础理论课,因内容增加、难度加大、抽象等,使得中职生学习兴趣缺乏。

(二)人际问题人际关系是中职生主要的问题, 许多学生因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而引起不良的情绪,主要表现在:

1.亲子关系存在一定的隔阂。

2.师生间的信任感缺乏, 朋友关系不能良好处理;

3.异性间的交往存在一定的误区。

4.网络关系不能正确对待。

(三)情感问题情绪和情感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 良好的情感和情绪是中职生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 而当前中职生青春期的情感问题主要有:

1.情感心理趋于稳定,但是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不良影响。

2.感情较为冷淡,缺乏应用的朝气和热情。

3.情感压抑,但不懂得如何正确宣泄。

4.异性间亲密度增强,容易产生早恋。 同时,对两性不能正确看待,而产生性心理问题。

(四)个性问题积极向上的个性是中职学生心理正常发展的关键, 但是中职生因自身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性格心理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缺乏兴趣特长和爱好,使得他们上进心不强。二是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不强。

二、中职生青春期心理问题的教育管理对策

(一)加强心理教育,普及心理知识应设立心理咨询和教育中心, 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跟踪监测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并开设心理课程,要重视心理教育。 首先,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教学中, 每学期安排心理教育的课程,并要强化心理课程教育的师资建设;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安排相应的心理课程,不同年级的侧重点不同,一年级进行适应心理教学,包括中职校园生活、学习;二年级则开展人际关系、学习方法、情绪调控等;三年级则以就业指导和社会能力培养为主, 让学生建立良好的就业心理,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人生观。

(二)组织心理课堂,加强团体辅导团体辅导是中职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 根据中职学生的年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及身心发展规律等要适时的开展心理课堂,实现团体性的心理辅导,比如,青春期心理知识讲座,让学生能够正确的了解自身的特点,以建立良好的方式平稳度过青春期; 组织开展关于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异性关系等人际关系的讲座、网络健康教育讲座、职业生涯规范讲座等,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各种人际关系,促进他们的健康心理的形成。

(三)开展团体活动,强化心理训练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及技能培养为基础,积极开展各种心理训练的团体活动。根据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可从“适应能力训练--人际关系、学习动力及情感引导--就业指导”这一过程来进行。每个阶段进行相应的心理训练活动,比如,心理知识专题讲座、成长小组及团体心理游戏等,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指导和训练;同时,还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 让师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广播等形式进行心理教育的指导。

(四)结合家庭教育,提高教育效率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 离不开家庭的教育, 因此应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首先,父母应营造温馨、有爱、融洽的家庭环境,让子女能够感受家庭的关爱。其次,价值应以身作则, 调整自我态度, 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性格水平,因为家长的态度、性格和素质对子女有着极大的感染作用,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子女的心理。最后,要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端正教育态度,不能采取粗暴、打骂等形式来教育,应建立一个民主、科学的教育模式。

三、结论

中职卫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的探索 篇6

关键词:中职卫校 学生 安全教育 管理

校园安全事关中职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是学生生存、成长、发展、幸福的前提,是学校教学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校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针,以确保校园安全为目的,始终把学生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突出位置。如何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把安全教育贯穿教学的始终,是示范校建设的要求,也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

首先,我校确定了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及总体目标,即以树立安全意识为主线,以强化层层管理责任制为核心,以落实具体措施为重点,及时排查、清理和整顿校园内的安全隐患,努力创建一个管理有序、防控有力、整改迅速、环境安定、校风良好的安全文明校园,确保学校在良好的教学及生活秩序中稳步发展。

其次,为确保安全工作的正常开展,我校制定了一系列安全制度,落实了安全工作责任制,加强了有关人员的安全工作责任心,真正使学校安全工作落到实处,杜绝责任事故的发生。第一,我校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各班工作的开展,第一时间传达、贯彻和落实上级有关部门关于安全工作的指示、任务和要求;第二,各班班主任具体负责一线安全管理,明确分工和职责,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带队、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谁验收、谁负责”的原则,把校园安全工作成效与各班级、班主任学期评估挂钩,实行安全责任事故一票否决制,确保了各项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预防人为安全隐患

随着中等职业学校的扩招,生源情况日趋复杂,学生年龄一般在14~18岁之间, 独生子女、单亲离异家庭的学生增多,他们独立生活能力和适应能力不强, 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个性张扬, 思维活跃,集体观念和责任感淡薄, 人际关系紧张,经常出现拉帮结派、争风吃醋、打架伤人的恶劣事件,已成为中职学校管理的安全隐患。

中职学校的管理者应用情感感化和激励学生,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准则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在学习和生活上指导学生健康成长,为他们指明发展的方向,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认可他们的点滴进步和成就,并及时发现和疏导学生个人的心理问题。

三、强化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

安全工作的重点是及时消除隐患,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树立六种意识、开展“七防”教育、克服四种心理、坚持“四不放过”。具体来说,六种意识即“大于天”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第一”意识、“防范”意识、“共管”意识;“七防”教育即防盗、防火、防震、防溺水、防触电、防交通事故、防食物中毒;克服四种心理,即凑合心理、侥幸心理、麻痹心理、疏忽心理;坚持“四不放过”,即问题原因不查清楚不放过、问题责任不明确不放过、问题处理无结果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此外,每学期我校都会安排“安全教育宣传周”,并举行知识竞赛、演讲赛、作文比赛、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等各种宣传教育活动;保卫科都会进行消防演练,教会学生防火、防震、逃生等基本常识。

假期,我校也不放松学生的安全教育。每学期放假前夕,我校都印发《致学生家长公开信》,请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安全教育,严防学生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一个都不能少”。第一,克服四种心理,即“凑合”心理、侥幸心理、麻痹心理、粗疏心理;第二,坚持“四不放过”,即问题原因不查清不放过、问题责任不明确不放过、问题处理无结果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甚至,我校还提出了对安全工作要小题大做、捕风捉影的要求,以保持对安全工作的高度敏感性;第三,营造“四讲”氛围,即利用横幅标语、校园广播、班级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营造出一个“人人讲安全,处处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的浓厚氛围。

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有效培养了学生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意识,保证了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建立各种报告制度,加强安全管理

首先,我校制订了一系列学校安全自查制度。在全校各班级和学生会设立了安全检查员,要求每天检查、记录各自范围内的学生动态,并向班主任、学工处和相关处室汇报;保卫处在校园各区域配备、完善消防设施,做到专人负责,定期检查,使学校安全管理网络覆盖校园的每一个区域、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时段。

其次,各部门带领学生参加大型校外活动时,实行申请登记制,相关科室负责领导签字后方可进行。

第三,严格执行值勤值班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安全检查制度》,严肃帮教、处理违反纪律的学生,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总之,各项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严明了学校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使学校安全工作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不留盲点、不出漏洞。

五、突出学生安全重点,抓好学生安全管理

做好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笔者认为,学校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严格门卫及班主任值班制度,严肃校规校纪;第二,加强课间管理,杜绝学生在课余时间滋生事端;第三,进一步发挥校外辅导员的作用,邀请校外辅导员(消防、公安)经常对学生进行法制及安全知识教育;第四,崇尚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第五,加强交通安全法规教育,经常进行交通安全常识讲座,教育全体学生注意交通安全;第六,定期联系家长,齐抓共管,不断提高家长对安全工作的认识。如寒暑假、双休日、五一和国庆长假,学校都会分发《致家长一封信》,重要内容就是提醒家长注意子女在假期中的安全,严防事故的发生;第七,加强食品卫生管理,经常进行检查,杜绝食物中毒的事故发生。

六、定期检查安全工作

首先,建立、完善检查制度,落实长效管理。目前,学工处制订了部门自查、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这三种形式的安全检查制度,认真落实了校园安全工作实施方案规定的各项措施,学生会安全巡查员和各部门责任人每天都会检查各自范围内的安全工作;其次,除了每周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一次大检查之外,学工处还会不定期地抽查、排除宿管方面的安全隐患。如每学期初、学期末和每年雨季前,保卫处、总务处、学工处都会检查所有楼房、水电线路、消防设施,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最后,我校会不定时召开安全工作专题会议,研究做好安全工作的方法,解决工作出现的问题,把隐患和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以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中职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篇7

一、中职生思想道德品质现状

近几年, 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 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规模也在扩大, 由于宽进严出政策的实施, 所招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下降。虽说主流是好的, 但相当一部分学生行为习惯和自控能力差, 他们法制、纪律观念淡薄, 旷课、打架斗殴、甚至顶撞辱骂教师的现象时有发生, 他们对家庭、集体和社会缺乏责任感,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明知不可以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但由于自控能力较差, 时常有违规行为, 且屡教不改。在初中阶段没有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主动性差, 不爱学习, 也不会学习。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差,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进入中职, 并非是自愿, 而是服从家长的意志, 思想上总觉得低人一等, 总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好, 前途渺茫, 于是自暴自弃。意识偏狭消沉, 对周围一切冷漠, 遇到挫折就更难承受。没有良好的吃苦精神, 在班级工作中,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愿意承担力所能及的工作, 总是考虑自己的得失。有些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 只追求安逸, 不能吃苦, 而被单位辞退或自行离职。在一些学生身上, 还出现早恋现象。

二、中职生出现思想道德问题的动机分析

通过反思, 我觉得, 我们以往同样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但现在我们所面临的教育对象是新的一代, 他们生活的环境, 他们的思想, 他们的处世态度与以前的学生有了很大的差别。他们之所以形成这样的思想道德观念, 同很多因素有关。具体说来, 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 社会环境的影响。中职生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 进入职校的学生, 绝大部分刚初中毕业, 自我约束能力很差, 一起交往的大多是和自己同病相怜的, 甚至是流落到社会的充满“哥儿”意气的朋友。“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这对心理发展未成熟的未成年人危害有多大呀!

市场经济冲击了部分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人们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加上一些影视、书刊对奢华消费生活的渲染, 使有的学生出现了严重的拜金主义思想, 金钱成为一些学生衡量人生价值的主要尺度。学生在这方面出问题, 绝大部分是因为虚荣心过强, 受社会不良习气影响, 攀比享乐等造成的。社会上出现的腐败现象对学生的思想也有较大的影响。

第二, 家庭环境的影响。现在的家庭, 生育的孩子都少, 其中一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这样的家庭不论贫富, 对孩子都比较娇惯, 家长不论吃多大的苦, 都要给孩子一个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但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 显得简单、陈旧。过分的迁就、溺爱, 诱使孩子走上不正之路。我市的一名初三学生, 父母都搞生意, 家境很好,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 大把地给钱, 使孩子养成了好逸恶劳的习性, 结果后来一次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 孩子的尖刀扎进了父亲的胸膛。也有一些家庭, 孩子送进学校, 只问学习成绩, 不管为人处世。一心“望子成龙”, 给孩子无形的压力, 久而久之, 孩子的性格扭曲了, 心理出现了问题。还有一些家庭, 孩子上了职校, 认为已经成人, 疏于管理。个别家庭甚至因孩子未考上普高, 加上孩子的顽皮不听话, 放弃管理。正是这样的多种原因, 导致学生出现了各种不良行为。

第三, 学校环境的影响。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 但近年来招生政策的改变, 免试入学的招生方式使学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 而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模式依旧, 大量低素质的学生进入职校, 再加上德育工作不够及时, 也有一些教师对个别“顽固不化”学生的放弃, 导致部分学生自觉性越来越差, 自我控制能力越来越弱, 很容易走上违法歧途。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着形式主义倾向, 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缺乏科学性、预见性和针对性。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呆板, 主要是传统的“灌输型”教育, 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学校定标准, 学生对照标准的模式接受教育, 学生缺乏自己的道德信念和自律意识。这样的德育教育失去了生气, 也没有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和对策

社会在发展变化, 我们的教育对象也在发展变化, 传统的教育方法已难适应, 而我们还因循守旧, 还是采用以说教为主的老套套,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怎么能行得通呢?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和改进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把硬性的说教、灌输、训斥转化成理解、引导、鼓励和帮助, 切实和具体的实际联系起来。

首先, 应努力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传统的教育方法把教师放在主体的地位上, 教师对学生是管教、是控制。学生是被管教的对象, 他们必须按照学校和班级各种规章制度行事, 不能出现行为上的偏差。教师和学生在思想道德工作中成了对立方, 当其中一方要严格管理, 另一方消极对抗时, 其结果必然是冲突。要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工作, 必须改变这种师生关系。我们应当清楚:不论采取多么严厉的手段, 都不可能把每一个学生“制造”成我们心中理想的“优质产品”, 我们的工作应该是努力激发学生的个性和潜力, 帮助他们形成德育目标中所期望的素质。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 教师是外因, 学生是内因, 只有诱发内因的变化, 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因此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前提。要形成这样的师生关系, 教师必须真正地深入到学生中去, 多和学生交流, 多了解并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多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赢得学生的信任, 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使学生感觉老师就是我们中的一员。学生对老师有了亲近感和信任感, 那么我们的思想教育一定会有生气、有活力。

其次, 营造良好的校园德育环境和氛围。学校应该把形成良好的德育环境和氛围作为学校德育的主要环节来抓, 而且要把这一工作常抓不懈, 落到实处, 全方位贯彻教育部等六部委下发的《意见》。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将德育工作有机地融入进去, 渗透进去。在课外我们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相结合的有效形式。校园文化中应该有更多吸引学生参加的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 同学们在这些活动中既发挥了自己的才能, 学会与人交流合作, 又受到先进文化、优秀思想的熏陶, 更吸引了学生课外的精力和注意力, 是一举多得的好事。要营造德育氛围就必须由全体教职员工人人关心德育工作, 参与德育工作, 每个人都应该思考将自己所担任的工作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联系起来, 齐抓共管。

另外, 要调动其它方面的育人因素, 参与到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来。特别是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因素, 我们要很好地利用进来。

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思想道德形成中, 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俗话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现在的学生, 特别是中职学生, 他们的综合素质远远比不上以前的学生, 可是现在的学生家长对于自己孩子的期望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 正因为这样, 家长怕孩子失败, 怕听到学校的批评。有时孩子出现了问题迁就包容, 和学校的配合显得较为被动, 尤其是一些文化层次较低或离异的家长更是如此。于是学生出现问题, 往往抱怨学校不负责任。其实, 学校和家长都希望孩子成人、成才, 出发点是一致的。因此, 我们应当和家长联合起来, 发挥家长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共同完成对学生的教育。让他们多了解学生的情况, 多了解老师的辛苦。那么, 家长一定会理解学校的工作, 参与和配合学校的工作, 这样, 我们的德育工作就更有效了。

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学生思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的学校就办在活生生现实社会中, 我们的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 我们不可能离开具体的社会环境。当然, 社会环境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德育要素和实践场所。因此, 我们要把学生的德育工作从学校内拓展到社会。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 既有很多正面的东西, 又有不少负面的东西。相当多的人怕负面的东西影响学生, 但仔细想一想, 我们的孩子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 再说中职学生两三年后就要走上具体岗位, 如果我们把他们与社会的负面影响隔离, 是不是减弱了他们的防疫力?只有让他们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 既看到社会迅猛发展的现实, 又看到社会中的负面影响, 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正确的是非观, 那今后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站稳脚跟, 真正成为有思想、有独立见解的人。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可能会增加我们很多工作量, 但是这也是对中职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中职学生管理工作的体会和思考 篇8

一、正确的认识他们, 从另一个角度看待他们

有一则寓言讲的是一个农民伐倒一棵大树, 用笔直的树干盖了一座小木屋。他打量了一番, 心想:把这剩下的树根劈成柴, 要费多少工夫哇!于是就将它扔在了野外, 一位雕塑家无意中发现了这个树根, 如获至宝, 他小心地把树根带回家, 精心雕刻, 终于制成了一件精妙绝伦的根雕艺术作品。故事短小引人深思:农夫厌弃它、瞧不起它, 树根就只能是一件废品;而雕塑家关心它、发掘它的潜力, 它又变成了一件有价值的东西了。我们的育人工作不正是如此吗?任何学生的本质都是可以教育、培养、转化、雕塑的, 不要总以为他们已是“朽木”不可雕, 不要对他们失去信心, 不要总把他们看成是“坏材料”。只有坚持用全面发展的观点认识和带着移动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既要看到他们相对落后的一面, 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要相信他们身上蕴藏着可以不断进步的潜能。面对他们要在理解信任和平等的基础上, 真正的站在关心他们成长进步的立场上, 和他们一起共渡难关, 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 增加认同感, 使得他们放下包袱, 倾吐真言, 从而全面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 找出原委, 并对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加以肯定, 鼓励和引导让他们确立新的行为目标, 在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 不断肯定他们新的行为模式和进步表现。这样在不断交流中, 他们就会从教育者那里吸取力量, 不断进步。像我们班王某在原来的 (一) 班处分是不断的升级, 思想也不见好转。转到我们班后我很关注他, 抛开成见, 挖掘他身上的闪光点。现在比原来有很大的转变。全校大合唱比赛前的训练, 我对他喜欢跟着节奏抖动身体不赞同, 给他讲明原因:这样会影响到班级整体的精神面貌, 影响我们班的名次。他给我一句话是:“老师, 您放心, 我不会给你丢脸的”。家长会时他父亲对我说:“邵老师, 不瞒你说, 我们原本对他在现在这个班的表现的情况是有些担心的, 因为他前面一些情况, 怕老师对他有什么成见。可是, 从孩子的变化来看我不再担心了。有一次, 小孩闹肚子, 我说打电话给他请假, 他坚持到学校上课, 说不然对不起邵老师。真是太谢谢您了, 邵老师!”听到了这句话, 我感到很欣慰。

二、增加教育的可信度, 用真诚促进心理认同

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学生对于老师的教育, 只有从心底里感到老师的话是对的, 也就是说只有取得了心理认同, 才能接受并改正。依据心理学原理,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应遵循真诚, 因此班主任要用诚心去不断感化他们。是他们心理上获得顿悟, 使他们具有良好的情感迁移能力。他们转化并非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 因而做他们工作要注意用耐心和爱心去感化他们。我班的吴某同学, 刚入校时曾在宿舍抽烟, 还常恶语伤人。我采取和她谈心的方式, 询问她生活和学习上有没有困难?告诉她和别人相处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将来才能很好的融入社会, 并了解到她家的一些情况, 父母离异对她的影响很大, 接下来我有意识地关心她的学习和生活。终于, 我的真诚感动了她, 她变得和同学能和睦相处啦!言语、行为变得规范了。于是, 我不失时机地教育她做一个文明的好学生, 委任她做班级的劳动委, 她欣然应允, 而且做得相当好, 得到了各课老师和全班同学的认可。在周记中, 她曾写道:“老师, 过去我太不懂事给您带来不少的麻烦, 谢谢您给我的关心和鼓励!今后, 我会尽职尽责把班级卫生工作做好, 请您放心!”看到这些着实让我感动半天, 我真诚的努力终见成效了。

三、注意捕捉他们的闪光点, 引导他们重塑自我

由于成绩不高, 中职学生在初中时, 就常有自卑感, 很少受到表扬和激励, 作为中职学校老师, 面对这类学生引导他们正确分析看待自我, 帮助他们寻求自尊自信的有力支点。“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积极利用良性的刺激方法去激励学生的上进心, 以满足他们尚未被他人重视和理解的心里需要和实现自我的需要。老师要发挥正向的引导和刺激作用, 对于学生取得的成绩或闪光点要加以赞扬和鼓励, 对他们不要吝啬表扬, 成功的体验的积累正是他们缺乏的。而成功体验丰富的人会保持一种良好的心境, 而这种良好的心境有着稳定的特征, 可以扩散、迁移到学生的智力生活、道德生活, 审美活动中, 成为提升学生学习其它功课的动力和信心, 成为学生自信的增强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暂时在学习领域里上不去, 那就让他们在别的领域首先取得成功, 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而在别的领域里达到‘完美的高度’后, 他就不肯在学习领域里自甘落后:自尊感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上)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年版, 第199页) 。而心理学表明, 教师的期望能给学生以希望和力量, 问题是这类学生的不良习惯常常阻扰他们自己的前进步伐, 使他们无法看到自己的进步一面, 这需要我们教师帮助他们寻找自己的闪光点, 并寻找不足。制定出可行的、具体的奋斗目标。要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 充分展现自己的特长和才华。关注他们的每次成功, 和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就像我班全校大合唱比赛一等奖, 全班同学很是开心, 我不失时机的鼓励他们:“老师将关注你们在其他方面的成功, 并很想和你们分享。”学生们开心得、自信的做出握着拳头的姿势。这达到了与之同呼吸、共悲欢!激励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爱戴, 他们处在这样的环境里, 就不再有自卑感和孤独感, 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生活的温暖、美好!

四、持之以恒, 反复教育, 巩固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

中职学生从小学到初中, 长期以来已养成的不良习惯是导致他们没有能考试普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中职教师光靠一朝一夕的教育是不可能马上就立竿见影的, 尤其是他们的行为习惯难以纠正, 为什么中职学校学生违法犯罪要比普通高中学生多, 其原因之一也在于此。中职教师在感化学生的情感教育中, 所花费的力量远远超过普通高中的教师。社会的各种偏见造成他们具有比普高学生更多的自卑感、失败感、自暴自弃等现象屡见不鲜。积聚了这种难以抹去的失败心里阴影, 这些学生们同病相怜, 相互影响, 有的甚至抱成团来对付老师, 犯错误一起犯, 老师的教育难度可见一斑。教师要耐心开导, 以爱心去唤回他们的爱心。有时, 有些学生一面在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开导, 而时隔不久就会又犯错误, 甚至, 刚离开办公室后又会马上闯祸, 叫人气恼。但教师一定要有信心, 不怕反复、耐心、耐心、再耐心, 如果教师失去了信心和耐心, 学生就更无药可救了, 诚然哪怕只有几天甚至一天一小时的进步, 这样的积累, 对他们的终身都能产生极为重要的积极影响。做教师的大多有这样的体会, 在路上遇到毕业后的学生时, 那些越是调皮捣蛋受尽教育的学生, 越会主动地亲切地招呼老师。

总之,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 我们更应牢固“只有失败的教育,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育观念:“通过学生身边的事来教育学生, 杜绝空洞的说教”的教育理念。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切实摆正师生位置, 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 尊重信任这些学生, 挖掘这些学生的闪光点, 因势利导, 帮助他们正确地分析自我, 增强自信, 克服自卑, 健康心理, 健全人格, 将他们培养成为有素质、有技能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儿童、青少年情感发展需要.给教师的建议 (上) .

教育出版社.1980版

[2]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版

作者简介

学校;职务:教师;职称:中学一级。

摘要:中职的学生是中考竞争中淘汰下来的, 他们的负面性的行为习惯就更多, 需要我们中职学校的老师在精神方面去关心他们, 用真情去感化他们, 使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 让他们为将来的就业和创业努力学习。要做好这些工作, 关键是教师对他们要有信心、耐心和爱心。

关键词:信心,耐心,爱心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儿童、青少年情感发展需要.给教师的建议 (上.) 教育出版社.1980版

关于中职学生教育管理的思考 篇9

首先当代中职学生处在一个身心和思维方式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第一, 当代中职学生一般是家庭独生子女, 在性格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比如缺乏一些生活阅历, 依赖性比较强, 心理表现不够成熟, 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另外, 当代中职学生一般普遍缺乏文明的学习习惯, 缺乏较强的学习自觉性, 学习目的不明确, 缺乏自信心。学习纪律涣散, 学习缺乏兴趣。第三, 当代中职学生一般缺乏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相对于一般的青少年的教育方式, 中职学生的教育要求有它自己的特点:首先是在文化基础方面。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一般入学成绩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的水平, 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他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一般很少受到家庭、学校或社会的重视, 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信心不足的现象, 表现出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着一定的自卑心理。另外是当今社会网络因素的影响。现代社会科技突飞猛进, 网络技术信息日新月异, 电脑、网络等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进入了寻常百姓的家庭。随着家庭电脑网络的日益普及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日益大众化, 青少年学生已经成为互联网用户的主力军。这给中职学生的教育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为网络的“虚拟化”的特点, 青少年学生利用虚拟化的网络与人发生交流, 可以表现出自由性非常高的难以控制的虚拟人格, 表现出与现实社会道德规范不相符合的状况。由于青少年的意志力不够坚定, 辨别信息的能力较弱, 青少年很可能会将虚拟网络里的性格带到现实生活中来。而且网上良莠不分的的信息增加了青少年学生辨别好坏、真伪信息的难度。不良网吧和网上的有害信息致使一些青少年学生是非观念模糊, 政治意识淡薄, 社会责任感弱化。从目前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状况来看, 爱国热情高, 关注社会, 关注经济体制改革是主流趋势, 但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趋于功利, 以自我为中心, 学生的思想品德有下降的趋势, 同时中职德育教育也存在着教育理念相对滞后, 与时代精神脱节, 与中职学生的思维方式脱节等问题。从目前来看, 中职德育教育仍然保持着说教式脱离实际生活的理想化教育。中职学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普通劳动者的基地, 在德育创新中应该注意学生德育教育的目的和方法。相对于中职学生来说, 当学生接受的理想化的道德观与社会现实发生矛盾时, 学生必然会产生强烈的怀疑和困惑, 这就要求中职德育教育要注意正确的方法。道德规范教育一定要和社会现实和理想实际结合起来。具体的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 要以理想教育为基础, 加强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

首先可以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另外针对中职学生心理、性格上的特点, 以学生身边的成功事例进行对照教育,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坚定“我要成功, 我能成功, 我一定成功”的信念, 或者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请专家或权威人士为他分析形势, 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 使学生树立起自己的奋斗目标, 避免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漫无目的。

第二, 树立良好的校风。

校风的好坏是一个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志, 也是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首先学校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督促学生的思想行为, 规范抓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其次是以各个班级为单位开展建设和谐班级的活动, 教师配合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第三, 要培养勤奋好学的学习习惯,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根据学生心理上的特点, 学校有目的地进行教育意义就显得更为重大。首先是在学校中形成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其次是实事求是地执行教学大纲, 从而制定出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然后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总的思路是, 突出专业技能的培训, 辅之以其它基础知识的学习, 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培养起来了, 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解决学生沉迷于虚拟网络的状况。

中等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中一支不可低估的力量, 中职教育对中国工业生产、社会稳定和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事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综合的工程, 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共同努力。要对中职生进行纪律约束和思想引导上的养成教育, 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让这些习惯成为学生的一种综合能力, 更好的适应社会, 发挥他们的特长, 达到我们德育教育的目的。

摘要:中职学生是我国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 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的素质, 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面临严峻挑战, 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道德规范教育一定要和社会现实和理想实际结合起来。第一要以理想教育为基础, 加强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第二树立良好的校级校风。第三要培养勤奋好学的学习习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中职学生,教育,管理

参考文献

[1]托马斯.利克纳.美式课堂:品质教育学校方略[M].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1.

[2]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3]杨眉.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9.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蕴藏着财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中职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篇10

1.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职学生的年龄普遍在15~18岁之间,从生理学角度来说,正值青春期,心理、生理都处于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容易出现许多矛盾与困惑等,存在难管难教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班主任应当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正确分析,积极寻找相应的办法,努力引导学生积极健康成长。中职学生除了有同年龄阶段学生共有的特点之外,其心理上往往还有以下特点:

1.1 存在厌学心理,缺乏学习动力。

中职学生群体最大的特点便是由于初中毕业成绩不理想,考不上理想的高中或者对高中学习没有信心,直接进入社会就业年龄太小,并且没有任何技术经验。精神层面,他们往往缺乏明确的理想目标,学习上缺乏动力,对学习生活没有任何期待和热情。由于本身基础较差,因此厌学心理较重。

1.2 自信心缺乏。

社会普遍认为,中职学生不如普通高中生学习能力强,这对中职学生伤害性很大。而一些中职学生同样会认为自己不如普通高中生,因此,产生自我否定,自我挫败感,丧失自信心。同时,职业技术学校在学习方式上更为强调灵活运用,这让已经习惯了听从老师安排的中职学生无所适从,更加降低了学生的自信。

2. 中职班主任在管理学生上的一些常见问题

由于中职学生在心理和学习上与普通高中生有很多不同,一些中职学生知识能力薄弱,思想和心理与普通学生相比更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无形中给班主任带来了压力,教育和管理水平达不到应有的要求。

2.1 专业化程度不够。

目前,多数中职学校的班主任没有接受过专业的中职班主任训练,基本技能欠缺。中职学校的学生群体相对特殊,与普通中学生不同,与高校学生更不同,如果依照管理普通中学生的方式管理中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必然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中职班主任必须接受专业性教育,认识到不是随便一位普通教师就可以从事中职班主任工作。中职班主任既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又是学生实用性技能的指导者,必须具备与专业对口的知识和技能。

2.2 责任心不强。

在现阶段中职院校班主任工作中,某些教师责任心不强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中职院校的班主任不仅需要像普通中学的班主任那样抓好学生的学习工作,加强日常教学管理,更需要重视中职学生在学习实用性技能和操作这类技能时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沟通。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怎样学习并不是首要之事,重中之重的是学以致用。如果班主任仅注重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书本知识,那是绝对不够的。

3. 提高中职院校班主任教育和管理水平的途径

前文已对中职院校学生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当前中职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误区。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几条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期对中职班主任今后更加有效地展开工作有所帮助。

3.1 提高中职班主任的专业化水平。

中职班主任的专业化主要体现在显性能力和隐性能力上。所谓的显性能力是指中职班主任自身具有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这是衡量班主任的外在因素;隐性能力则是班主任在教师道德基础上形成的人格魅力及在精通专业知识情况下形成的专业素养。中职班主任在发展这两种能力时,也就是不断加强自身专业性的过程。

除此之外,中职班主任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目标。时代在发展,在不同条件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会有不同思考。因此,班主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掌握适合当今中职生的工作方法同样是加强班主任专业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3.2 注重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中职班主任面对的学生与普通高中老师不同,中职学生毕业之后一般进入各行各业工作,因此,中职班主任在做好教育管理工作的同时必须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首先,在学生入学之初,班主任就要帮助他们树立就业观念,做好就业准备。中职学生入学时往往对自身以后发展茫然而无所知,而且通常因为没有考上高中而沮丧,甚至丧失学习信心。这个阶段对于中职班主任来说是一个挑战,在此期间,班主任不仅要帮学生树立信心,还要通过不断沟通和入学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就业目标。教育学生一切以就业为目的,在此基础上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项活动,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其次,班主任应该加强对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中职学生毕业时年龄比较小,工作中会因为一些小小的挫折而沮丧并丧失工作信心。因此,中职班主任在平时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应当注意激发学生的抗压能力,塑造学生坚韧的性格。

3.3 合理选择工作方法。

中职班主任的工作若要有效开展,就离不开有效的工作方法。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时,班主任应该注重将班级整体教育与个体学生具体教育结合起来,首先从班级整体落实相应的教育管理任务,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班主任应加强学生个性化教育,针对不同个体采取不同教育方法,针对学生各自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解决方式。在与学生交流沟通时,应当注意对学生的理解,多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3.4 有效确立工作目标。

班主任在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确立该阶段相应的工作目标,也就是说要针对某一特定阶段的学生从不同方面采取措施。确立好工作目标,给班主任工作提供很好的指导作用,让班主任开展工作时有的放矢。

3.5 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很难用强制性措施进行教育管理。但是班主任如能在自身工作过程中实现对学生的心理征服,那么其在今后开展工作时必将事半功倍。因此,中职班主任在工作中应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和自我修养。首先,要尽可能多地掌握专业知识,关注当前热点问题,更新自己的观念,与时代同步发展。其次,班主任应当有正直的品行和健全的人格,用善良和关爱感动学生,用博爱的胸襟包容学生,让学生在跟随班主任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人格的魅力。

4. 结语

中职教育中,班主任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班主任在教育和管理学生的过程中的有效性可以大幅度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正因如此,在教育和管理学生时,班主任必须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因人而异地实行教育,与时俱进地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使自身更加专业化,有效提高教育和管理能力。

摘要:近些年来,高等院校不断扩招,导致中职院校生源素质有所降低。中职学校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给班主任工作带来困难。在中职院校的课程改革中,班主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现阶段班主任的工作状态并不能满足课程教育改革的需要。本文在阐述中职学生心理方面的特点对班主任工作的影响及现阶段班主任在教育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有利于提高中职班主任教育管理水平的措施,希望对中职班主任的教育和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中职院校,班主任,教育,管理

参考文献

[1]袁继飞.提高中职班主任教育和管理水平的途径和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36):108-108.

[2]董珺.探讨提高中职班主任教育和管理水平的途径和措施[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6):253-253.

[3]秦晓辉.解析提高中职班主任教育和管理水平的途径和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4,(8):190-190.

[4]金相和.提高中职班主任教育和管理水平的途径和措施[J].教育界,2012,(12):72.

[5]施卫莲.尊重赏识———让中职班主任教育更有魅力[J].金田,2013,(1):219.

上一篇:软件人才标准下一篇:红色休闲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