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性抗结核治疗

2024-06-26

诊断性抗结核治疗(精选九篇)

诊断性抗结核治疗 篇1

近年来结核病的发病率在许多国家中呈逐渐升高趋势, 结核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双重感染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耐多药结核菌的增加, 加上艾滋病的增加, 女性盆腔结核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 缺少特异性症状、体征, 病情隐匿易造成误诊。杨燕生等[1]报道临床误诊率高达65.3%, 结果延误了早期有效的治疗[2], 成为原发或继发不孕最常见的原因之一[3]。过去由于检查方法单一, 多以临床表现或诊断性治疗效果作为诊断的主要手段[4], 一旦病变形成包裹后, 全身抗结核效果更差, 给诊断及治疗造成困难。随着超声诊断、CT扫描和腔镜技术的开展应用, 治疗上使用强化治疗方案和介入治疗等方法, 基本上能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现就女性盆腔结核的诊断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1 盆腔结核的诊断

1.1 临床症状女性盆腔结核多属继发感染, 经血行传

播多见, 以腹部胀痛、腹部包块、不孕及月经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40%~5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下腹疼痛[5], 在结核活动期往往有血沉增快, 部分患者可出现低热、乏力、消瘦和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患者多数因不孕而首诊, 或是以慢性盆腔炎经抗炎治疗无效而复诊。

1.2 体征妇科检查多数有盆腔包块, 大多为囊性, 活动受限, 部分患者有腹水征。

老年患者往往表现为附件肿块伴腹水, 常误诊为卵巢癌。

1.3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90%患者血常规检查正常, 近80%血沉增快。

X线检查:生殖器结核是全身结核病的表现之一, 约10%的肺结核患者伴有内生殖器结核, 而多数患者发现生殖器结核时肺部病灶已愈合, 但X线胸片可发现陈旧性病灶, X线盆腔片也常会发现孤立的钙化点。

PPD (结核菌素试验) :强阳性反应说明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灶存在。

B超:B超图像多样, 有分隔的腹水、包裹性腹水、腹膜和网膜增厚、附件包块, 粘连性肿块边界不规则, 如蜂窝状。

腹部CT:当B超发现盆腔病变后进行盆腔CT检查, 它可清晰显示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通过CT值预测病变性质。

体液检查:取腹水检测结核菌特异性DNA (脱氧核糖核酸) 确定结核感染;检测血清内的抗结核抗体;90%女性盆腔腹膜结核伴有血清CA125 (癌抗原125) 升高, 因CA125而误诊为卵巢恶性肿瘤的报道很多, 这可能是误诊的主要原因之一。

1.4 子宫内膜病理检查阳性可肯定盆腔结核的诊断, 是临床诊断的常用方法。

1.5 内窥镜检查:

腹腔镜、宫腔镜直视下观察盆腹腔情况, 有无粟粒样结节、干酪样坏死物和 (或) 钙化灶, 直视下准确取病理活检组织, 两者结合诊断符合率可达94%.腹腔镜是一种安全、诊断率高的检查方法, 对腹腔疑难症的诊断有重要价值[6]。

2 盆腔结核的治疗

2.1 经典疗法:

女性盆腔结核的治疗仍以抗结核菌药物为主, 在加强营养, 增强机体抵抗力及免疫功能治疗的基础上遵循早期、联合、规律、适量、全程的原则。治疗时注意药物对肝、肾、血象、神经系统的副作用, 并做好应对措施。

2.2 介入治疗:

对已形成包裹性盆腔积液者, 在全身抗结核基础上, 经后穹隆穿刺注入尿激酶10万U+生理盐水20 m L, 每周2次, 疗程1个月~2个月;腹腔抽液后注入雷米封 (H) 0.3~0.6 g, 链霉素 (SM) 0.5~1.0 g, 地塞米松5~10 mg, 每周1~2次, 以提高局部药物浓度而达到治疗目的[7]。

2.3 激素治疗:

疾病初期病理反应以炎症渗出为主, 在强有力的抗结核基础上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 可减少炎症渗出, 促进炎症和积液的吸收, 防止或减少腹腔脏器粘连增厚[8]。

2.4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是盆腔包块经药物治疗后缩小但不能完全消退;治疗后复发或治疗无效;包块较大或较大的包裹性积液;子宫内膜病变严重, 破坏广泛而药物治疗无效者均考虑手术治疗。术前先进行强化治疗, 手术主要以切除病灶为主, 也可以通过腹腔镜做微创手术切除病变[9]。

参考文献

[1]杨燕生, 郝敏, 祝育德, 等.输卵管不育及输卵管病变的腹腔镜诊断[J].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6, 31 (6) :327.

[2]Ahmad M, Ahmad A.Tuberculous peritonitis:Fatality associated with delayed diagnosis[J].South Med J, 1999, 92 (4) :406-408.

[3]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76-279.

[4]楼方岑.传染病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4:402-405.

[5]蔡雄, 王国俊, 瞿瑶, 等.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肝临床疗效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1997, 18 (1) :47-49.

[6]顾芳, 吕愈敏, 林三仁, 等.腹腔镜检查对疑难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内镜杂志, 2000, 6 (4) :20-22.

[7]王晓楠.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与治疗[J].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02, 9 (6) :9-10.

[8]Light RW.Tuberculous pleural effusious.In Lighted pleuras Diseases3rd[M].Baltmore:Williams&Wilkins, 1995:154-156.

食管结核的诊断与外科治疗临床观察 篇2

【关键词】 食管结核;临床诊断;外科治疗;效果观察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06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462-01

结核可以累及人体全身的多个器官,而肺是最常见的一种器官,其次便是纵隔以及脊柱等。虽然食道位于身体当中最容易发生结核部位的附近,但是食道结核在临床当中却是比较少见,极为容易出现误诊或者是漏诊。在临床当中,食道结核的临床特征以及影像学检查跟平滑肌瘤或者是食管癌的鉴别较为困难,通常是在术中或者是术后通过病理报告才能够确诊[1]。本院2005年8月-2011年8月收治了17例食管结核患者,现将患者的X线检查结果与食管镜检结果比较分析如下,以提高食管结核诊断的准确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当中,男10例,女7例;年龄19-76岁,平均47.5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1-5个月,平均3个月;其中管壁内型有2例,管壁外型有3例,增殖型有5例,溃疡型有7例。17例患者均伴有程度不同的吞咽困难,进食不畅有3例,轻度梗阻患者有5例,重度梗阻患者有9例;在吞咽的时候胸骨后疼痛有11例,反酸有4例,上腹部疼痛有2例。

1.2 诊断方法 给予患者X线检查以及食管镜检。

1.3 治疗方法 17例患者均给予外科手术治疗,手术发生主要有结核切除胃代食管术以及结核清除术。其中6例患者行结核切除胃代食管术,余11例患者行结核清除术,常规抗结核治疗6个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 果

2.1 诊断结果 X线检查与食管镜检均出现误诊,其中X线检查误诊率为64.71%,食管镜检误诊率为52.94%,两种检查方式误诊率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详细结果,见表1。

2.2 治疗结果 17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均痊愈出院,经过6个月-2年的随访,无一例患者复发。

3 讨 论

在临床当中,食管结核的发病率极低,患者的临床体征以及症状都缺乏特征性的改变,再加上一些医生主观上对本病的认识存在不足,诊断的警惕性比较低,再加上与食管平滑肌瘤以及食管癌的临床特征接近、因此容易误诊为食管平滑肌瘤或者是食管癌。

从本研究资料可以看出,无论是X线检查还是食管镜检的误诊率都超过了50%,X线检查的误诊率更是达到了64.71%,为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笔者分析误诊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2]:①确诊方法极其有限,虽然食管镜检是诊断的首选方法,但是阳性率较低,除却之外还有细菌学检查,但是阳性率也不高;②临床医生过于依赖影像学的检查结果,对食管结核行X线检查与食管镜检,其征象跟食管肿瘤等疾病相比缺乏足够的特殊性,如果医生诊断思路有局限的话,会出现以偏概全的现象而导致误诊;③食管结核的食管结核起病症状没有特异性,与食管癌较为接近,不进行全面检查而导致误诊;④食管结核的发病率极低,临床报告也多是零星报告,因此在诊断以及鉴别诊断方面容易忽略食管结核。

因此,在临床当中,除却进行X线检查与食管镜检之外,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3]:①对于高度可疑的患者可以采取诊断性的抗结核疗法;②要重视结核抗体以及PPD等结核病相关的检查方式,以有助于进行鉴别诊断;③对于疑似的患者要及早进行食管镜检,取得病理以及细菌学的诊断结果,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重复进行检查;④全面询问患者的病史以及症状体征等,要避免遗漏结核病史。

食管结核发病率比较低,但是一旦确诊之后治疗方案都比较明确,诊断患者的具体病情确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而且患者的预后一般较佳。本组17例患者经过治疗之后,随访6个月-2年发现无一例患者复发。所以,本病关键之处就是在于术前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以减少或避免手术进行探查,减轻对患者的创伤。

参考文献

[1] 夏冠斌,沈一鸣,俞爱芬,陈静.食管结核的诊断与外科治疗[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06(11):1220-1221.

[2] 李凤君,曹玉杰,杨桂云,崔颖.食道结核临床诊治2例报告[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1,11(17):1131-1132.

肾结核的诊断及治疗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6年5月经病理或细菌学检查证实的肾结核患者121例, 其中男65例, 女56例, 年龄20~75岁, 平均34岁, 病程2个月至20年, 其中单侧肾结核左侧51例, 右侧54例, 双侧肾结核16例。合并肾外结核16例, 其中合并肺结核9例, 合并结核性胸膜炎1例, 合并腰椎结核4例, 合并肺结核及附睾结核2例, 合并多囊肾伴肾功能衰竭1例, 合并急性肾盂肾炎1例。

1.2 诊断及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常规行胸片、泌尿系彩超及CT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85例患者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了解肾功能及尿路情况。常规实行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尿结核菌涂片、结核菌培养及结核分枝杆菌快速鉴定等进一步明确诊断。对于有发热、咳嗽咳痰、咯血等肺结核症状患者常规行胸部CT、痰结核菌涂片、痰结核菌培养等检查明确诊断。合并其他部位结核患者常规行相应部位CT或MRI检查, 病情允许可取组织活检进一步明确诊断。

121例中, 25例肾结核病变较轻, 行保守抗结核治疗, 其中6例抗结核满6个月后疾病无改善或病情进展行肾切除手术, 1例肾结核合并多囊肾伴结核性脓肿形成, 1例肾结核合并肾盂肾炎伴脓肿形成行肾穿刺引流术, 引流液行结核菌涂片及培养证实肾结核诊断。96例因发现时已是肾结核中晚期而行手术治疗, 全部患者术前至少抗结核治疗2周。其中腹腔镜肾切除术5例, 其余均为开放手术行肾切除术, 术后常规留置腹膜后引流管。36例肾结核侵犯输尿管行输尿管全长切除术。2例输尿管末端狭窄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后常规抗结核治疗半年至1年。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发病部位

121例患者最终确诊为肾结核, 其中左侧肾结核51例, 其中男24例, 女27例;右侧肾结核54例, 其中男26例, 女28例;双侧肾结核16例;双侧发病率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合并肾外结核的性别差异

本研究肾结核患者中, 肾外结核16例, 其中男9例, 女7例, 男女肾外结核发病率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治疗及预后

121例患者中, 19例抗结核治疗后保留肾脏, 随访8个月至5年对侧肾脏均正常, 6例抗结核治疗后病情进展行肾切除术, 96例患者因发病时肾结核已中晚期而直接行手术治疗, 术后伤口愈合良好, 无1例伤口裂开或窦道形成。术后常规抗结核治疗6个月至1年, 合并其他部位结核患者视合并疾病情况制定抗结核方案。110例患者获得随访, 11例患者失访, 随访时间2个月至7年, 术后肾结核无复发。术后规范抗结核至少6个月, 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及血常规。

3 讨论

肾结核是男性泌尿生殖系中常见的特异性感染, 由结核菌经血行抵达肾脏而引起。在泌尿生殖系结核中, 肾脏通常是先被感染的器官。泌尿系其他部位的结核都是由肾结核直接播散的。由于肾结核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 且发病隐匿, 目前临床上没有肾结核早期病变筛查的有效手段, 加上临床医师对于肾结核认识及重视不足, 一般肾结核诊断时病情已经较晚, 因此, 肾结核具有较高的误诊率。

肾结核常见的临床症状以尿频、尿急、尿痛为特征的膀胱刺激征。尿液的典型特点是无菌性脓尿, 但是近20%的患者尿液中没有白细胞, 通常患者的症状是间断性的, 仅10%患者有肉眼血尿, 多达50%的患者有镜下血尿。不典型病例多以腰痛为主诉来院, 部分肾结核无典型临床表现, 因查体发现肾脏病变来诊。对于男性青年患者, 如有轻微症状, 发现尿液中常有包细胞或红细胞时应作进一步检查, 以排除肾结核可能, 不要仅满足于前列腺炎或尿道炎的诊断[1]。实验室检查应常规行尿常规检查、尿结核菌涂片、尿结核菌培养等, 以进一步明确诊断。本研究中, 尿结核菌涂片阳性率29.8% (36例) 。与国内文献报道24.6%~42.7%一致[2]。随着实验室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 新的PCR技术如结核分枝杆菌RNA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检测、Gene Xpert等新技术也逐渐应用到临床, 大大提高了泌尿系结核细菌学检查的阳性率, 对于泌尿生殖系结核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有助于肾结核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对于改善部分肾结核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超声检查作为一种简单、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被广泛用于泌尿系结核的筛查及诊断。根据肾结核彩超声像图不同特点, 将肾结核超声图像分为5型:即积水型、无回声型、混合回声型、钙化型、强回声型, 不同的声像图代表不同的疾病表现及分期。由于不同病理阶段可同时存在于同一肾脏中, 因此为肾结核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带来困难。伴有输尿管病变的肾结核一般表现为输尿管僵硬、增粗、壁厚、管腔扩张, 伴有不同程度肾积水, 且积水与肾脏病变不成比例, 是肾结核性积水区别于普通肾积水的临床特点, 有助肾结核的早期诊断。静脉肾盂造影因能完整反映整个尿路情况及双侧肾脏功能, 一直作为肾结核诊断的主要影像学检查。其典型表现为肾盏破坏, 边缘不整齐, 呈虫蚀状, 或者由于肾盏颈部狭窄, 肾盏变形消失, 严重者形成空洞, 肾盏完全不显影, 如果肾脏重度破坏无功能, 可以表现为患肾不显影。此外, 对于肾结核侵犯输尿管及膀胱的患者, 可以表现为输尿管僵硬、扩张, 膀胱挛缩等。但是因为多数肾结核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 部分患者肾脏破坏致不显影, 导致静脉肾盂造影在部分患者中应用意义不大。CT检查因具有更高的分辨力, 能够清楚地显示扩大的肾盏、肾盂、空洞、钙化, 亦可以显示纤维化管壁增厚的肾盂及输尿管, 而肾盂及输尿管增厚是肾结核的病理特征之一, 尤其对于肾脏局部病灶的显示更加清晰而具有独特的优势, 在一些有条件的医院已经取代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文献报道[3]IVU和CT诊断肾结核的阳性率分别为30%~69.1%和76%~97%。本研究中, IVU诊断肾结核阳性率42.1%, CT诊断肾结核阳性率80.2%, 因此, 我们认为, CT检查在诊断肾结核的阳性率方面更有优势。

在肾结核的治疗方面, 药物治疗是肾结核的主要治疗方案。目前推荐的治疗方案为2H3R3Z3E3/4 H3R3, 并强调要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全程使用抗结核药物。本研究121例中, 25例因肾脏病变较轻行规律抗结核治疗, 其中6例抗结核治疗半年后病情无改善或进展行肾切除术, 其余19例治愈未复发。因此, 抗结核治疗作为肾结核治疗的基本方法, 有利于保护肾功能、保留肾单位及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手术治疗是肾结核辅助治疗手段, 因绝大部分肾结核最终进展为无功能肾, 肾切除术是常见的外科治疗方法。欧洲泌尿外科协会指出单侧肾脏切除使用于以下情况: (1) 肾无功能无论钙化与否; (2) 广泛的病变累及全肾合并高血压或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3) 合并肾肿瘤[4]。一般术前至少抗结核2周。既往肾切除术多行开放手术治疗, 腹腔镜结核肾切除术被视为相对禁忌证, 随着手术技巧的进步, 多数结核肾可行腹腔镜肾切除, 减少了对患者的创伤, 缩短了住院时间及花费。对于肾脏周围粘连明显的病例, 可于肾包膜下行肾切除术[5]。本研究中5例行腹腔镜肾切除术, 术中虽然粘连明显, 但术中肾包膜及肾周脂肪之间分离组织, 可降低手术难度, 减少出血及副损伤风险, 降低了中转开放的概率, 减少了创伤, 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目前认为, 除非输尿管明显受累, 一般不强调输尿管全程切除, 规律的抗结核治疗可有效防止术后出现残端综合征。肾结核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肾脏积水, 而积水的肾脏不利于结核菌及脓性尿液的排出, 导致肾损害进一步加重。本研究中, 保守治疗的25例均行输尿管镜检查, 输尿管插管留肾盂尿作结核菌涂片及结核菌培养, 其结核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尿液结核菌检出率, 此外, 留置双J管后行药物抗结核治疗, 可保护肾功能, 加速病灶愈合及缩短抗结核治疗时间[1]。

参考文献

[1]于满, 赵鲁文, 于爱平, 等.非典型肺结核45例诊治分析[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1, 26 (4) :296-297.

[2]丘少鹏, 刘卓炜, 陈俊星, 等.肾结核281例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2, 23 (7) :398-400.

[3]张屹, 孔垂泽, 李泽良, 等.多层螺旋CT在肾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9, 30 (8) :528-531.

[4]Gek M, Lenk S, Naber KG, et al.EAU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genitourinary tuberculosis[J].Eur Urol, 2005, 48 (3) :353-362.

诊断性抗结核治疗 篇4

方法:将肺结核的患者举出150例,然后分成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肺结核患者各75例,且两组肺结核患者均具有可比性。观察组的75例肺结核患者都使用纤维支气管镜术进行局部的治疗,而对照组则的75例肺结核患者只是简单的进行传统的治疗。

结果:根据统计学将两组的肺结核患者进行对比,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术的观察组的治愈率要比对照组的治愈率高很多。

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术对于肺结核的患者的治疗效果是非常显著的,非常值得临床应用的推广。

关键词:肺结核纤维支气管镜术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76-01

肺结核是有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肺结核会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的疾病。纤维支气管镜术简称为纤之境,纤维支气管镜术在医学的呼吸以及其他的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了,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某些疾病的治疗,以及一些重危患者的抢救等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我院对纤维支气管镜术对于肺结核患者的诊断价值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在2003年7月至2004年7年接收了150例肺结核的患者,随机给这150例肺结核患者分成观察组75例,对照组75例。观察组的肺结核患者的年龄是20-80周岁,平均年龄为54.9±21.8岁,观察组的肺结核患者的病史是3-15年,平均的病史是9±3.9年。对照组的肺结核患者的年龄是22-85周岁,平均年龄是57.5±21.8岁,肺结核患者的病史是4-20年,平均病史是12±5.04年。观察组的肺结核患者和对照组的肺结核患者无论是病史、性别、病情、年龄等均具有可比性的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的肺结核患者根据轻重病情,适当的使用抗肺结核的药物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传统治疗。而观察组的肺结核患者则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术进行局部的治疗,将纤维支气管镜的镜头插入肺结核患者的肺叶开口处,然后再经活检孔插入外径为1.4mm,内径为0.8mm的铅细导管或者活检钳,最后每周1次的进行相应的术式的次数4-10次。

1.3治疗判定。有效的运用痰菌、病理学、PPD实验、X线影像学、临床的表现等检查方法进行对两组肺结核患者的治疗判定,当肺结核患者治疗一段时间后,检查肺结核患者的痰菌是否呈现阴性,如果痰菌显示阴性,那么就说明肺结核患者的治疗得到了有效的好转,痰菌的阴性可以从空洞、肺结核球、支气管粘膜等方面检查,如果空洞缩小了1/2以上,或者肺结核球被病灶吸收了1/2以上,或者支气管粘膜的炎症消退,而且肺葉也完全恢复等,这几方面都可以检查痰菌是否呈现阴性[2]。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经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两组肺结核患者的数据差具有显著的意义。

2结果

2.1数据对比。经过统计学方法,观察组肺结核的患者有75例,其中有53例都有明显的好转,痰菌都呈现为阴性,占总例数的70%。而对照组的肺结核患者也是75例,其中有15例患者的痰菌呈现为阴性,病情有明显的好转,占总例数的20%。两组肺结核患者的数据差P2.2不良反应。两组肺结核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75例肺结核患者,其中有10例出现短暂少量出血的现象,有7例出现胸口疼痛的现象,8例出现胸口闷气的现象,1例出现短暂窒息的情况,5例出现发烧的现象,75例中没有1例出现肺结核播散的现象,继续保持治疗,就能够治愈。而对照组的75例肺结核患者,其中有20例出现短暂少量出血的现象,有10例出现胸口疼痛的现象,9例出现胸口闷气的现象,5例出现短暂窒息的情况,10例出现发烧的现象,75例中有1例出现肺结核播散的现象。

3讨论

肺结核是有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肺结核会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的疾病,肺结核会经过呼吸道,例如:肺结核患者的咳嗽、喷嚏、大声说话的时候经过空气传染给新的宿主。经过统计学方法的对比,观察组肺结核的患者经过治疗后痰菌呈阴性,治疗有效果的概率是70%,没有效果的30%的肺结核的患者与纤维支气管镜术的应用无关,由于这30%的患者病史都过长,所有治疗的效果不是很明显。而对照组的肺结核患者经过治疗后,有效的概率是20%,两组肺结核患者的数据差具有显著的意义(P<0.01)[3]。

综上所述,观察组肺结核患者的有效率要比对照组肺结核患者的有效率高出许多,也就是说有效的将纤维支气管镜术应用在肺结核中,不仅可以有效缩短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时间,还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因此,纤维支气管镜术非常值得肺结核临床的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南山,代克英,涂庆祥,黄汉平,代希勇,肖长生.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术治疗肺结核病的疗效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00,17(05):287-288

[2]王海宾,赵磊,康书慧,刘海云,田红卫,刘玉肖,曹金凤.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肺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0,32(18):2533-2534

肠结核的诊断与治疗体会 篇5

资料与方法

1994年2月-2014年2月收治肠结核患者68例, 男42例, 女26例, 年龄17~72岁, 平均38.5岁。出现腹部肿块患者5例;出现腹泻23例, 每天腹泻次数3~6次, 以软泥便和水样泻为主。出现腹痛52例, 进食后腹痛加剧, 多位下腹部隐痛;出现结核中毒症状60例, 包括纳差、乏力、盗汗、消瘦和低热。

方法: (1) 检查与诊断方法:病变位置为回盲部60例, 占患者总数的88%;对28例患者进行内镜检查, 结肠其他部位、回盲部同时受累8例, 占内镜检查患者的28%;累及末段回肠8例, 占内镜检查患者的28%;左半结肠6例, 占内镜检查患者的21%。进行胸部X线检查48例, 活动性和陈旧性肺结核32例, 占胸部X线检查患者的66%, 活动性肺结核24例。纯化结核菌素实验和旧结核菌素实验为阳性16例, 经纤维结肠镜、钡灌肠或钡餐检查40例, 发现30例阳性。入院时被初步诊断为肠结核28例, 由于腹痛, 被拟诊为急性阑尾炎8例, 被拟诊为右下腹肿块性质待查10例, 被拟诊为不全性肠梗阻和肠粘连6例, 被拟诊为结肠炎4例, 被拟诊为阑尾脓肿4例, 被拟诊为回盲部癌4例, 被拟诊为卵巢囊肿2例, 被拟诊为附件炎2例。 (2) 治疗方法:行手术治疗24例患者, 行非手术治疗44例。手术治疗中行右半结肠切除术12例, 肠梗阻行手术6例, 肠瘘行手术4例, 肠穿孔行病变肠段切除术1例, 侧腹膜与回盲部肿块广泛粘连固定行短路手术1例。所有手术患者术后0.5~1年内继续进行抗结核治疗。非手术治疗使用吡嗪酰胺、链霉素、乙胺丁醇、利福平、异烟肼进行二联或三联治疗, 治疗时间0.5~1年[1]。

结果

所有患者行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之后, 病情稳定或痊愈, 血沉正常、腹部肿块和腹痛消失, 全身症状消失。

讨论

肠结核主要是由于回盲部受到结核菌的侵入而导致病变,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回盲部具有丰富的淋巴组织, 而结核杆菌对淋巴组织具有亲和性;结核杆菌对淋巴组织具有亲和性肠管逆蠕动和蠕动;肠内容物在回盲部有较长时间的停留[2]。

由于肠结核没有特异性的体征和临床表现, 给确诊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在诊断时应该注意, 如果患者出现粪便性质和大便习惯的改变等腹部症状;空洞性肺结核, 而且痰内发现结核杆菌;在非肺部结核灶能解释范围内的不规则的体温;难以用肺部病变解释的病情反复等情况, 应该怀疑肠结核的可能[3]。患者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则可以确诊为肠结核:病变组织中存在结核杆菌;手术过程中出现病变, 通过肠系膜淋巴结活检得到证实;有干酪样肉芽肿出现在纤维结肠镜活检中[4]。在本研究中36例患者纤维结肠活检中检测出了干酪样肉芽肿, 检出率44.1%。这也说明在肠结核的诊断中纤维结肠镜的诊断价值较大。

在对肠结核进行治疗时, 一般情况下使用药物治疗早期肠结核, 使用吡嗪酰胺、链霉素、乙胺丁醇、利福平、异烟肼进行二联或三联治疗, 治疗时间为0.5~1年。大多数早期肠结核患者可以经非手术治疗而治愈。手术治疗肠结核的指征:与恶性肿瘤难以鉴别, 患者出现并发症, 如出血、肠瘘和穿孔、肠梗阻, 经长期内科治疗后均不见效, 出现结肠或回盲部增殖型病变[5]。

一般情况下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要对病变肠管端端吻合处进行切除, 据病变部位>5 cm为切缘。如果患者的病变位于回盲部, 则应该切除右半结肠或切除回盲部, 而非单纯行短路手术。患者在手术前应该经过>2周的支持治疗和抗结核治疗, 患者术后要继续接受抗结核治疗0.5~1年, 对于急诊患者也要进行术后的抗结核治疗, 以保障术后的预后效果。治疗过程中要适当应用保肝药物, 并配合营养支持。

肠结核的病变经常在非好发部位发生, 也无典型的临床症状, 病理组织学和结肠镜下也可能会出现非典型性改变, 给确诊造成较大的难度。对于难以确诊的患者, 要结合其有无肠外结核病变和不同的病程、临床表现, 如有需要可以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多次多部位取活检, 如有必要可以对患者进行诊断性治疗, 尽量减少误诊率, 提高确诊率。

综上所述, 肠结核诊断的主要检查方法是纤维结肠镜、钡灌肠和钡餐,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式, 如果患者出现并发症可以采取手术治疗。

摘要:目的:对肠结核的诊断与治疗方法进行总结。方法:收治肠结核患者68例, 对其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总结。结果:肠结核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腹部肿块、低热和腹痛。对肠结核的诊断要结合活检、纤维结肠镜、X线检查等检查方法。68例患者中通过非手术方法治愈患者44例, 其他24例患者由于出现肠瘘、腹部肿块、肠穿孔和肠梗阻等并发症, 进行手术治疗, 所有患者均治愈。结论:肠结核诊断的主要检查方法是纤维结肠镜、钡灌肠和钡餐,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式, 如果患者出现并发症可以采取手术治疗。

关键词:肠结核,诊断,治疗

参考文献

[1]阳凡, 程家欣, 余传定, 等.1220例纤维结肠镜检查结果分析[J].浙江实用医学, 2010, 23 (20) :1152-1153.

[2]成钰.1546例纤维结肠镜检查结果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 2010, 32 (3) :88-100.

[3]覃红娟, 李艳, 刘秋玲.55例肠结核临床分析[J].现代医院, 2012, 3 (1) :69-70.

[4]吴周山.肠结核14例误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 2011, 21 (1) :801-802.

附睾结核的诊断及治疗(42例)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2例均经病理证实, 年龄22~73岁, 平均35岁;病程1个月至20年;其中左侧14例, 右侧20例, 双侧8例。42例中, 合并肺结核11例 (26.2%) , 合并肾结核8例 (19.0%) , 合并骨结核7例 (16.7%) 。合并附睾外结核16例 (38.1%) 。其中合并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2例 (4.8%) , 合并肺结核、骶髂关节结核2例 (4.8%) , 双侧附睾结核合并右侧肩关节结核1例 (2.4%) , 合并左侧踝关节及右手指关节结核及肺结核患者1例 (2.4%) , 肾结核外院误诊肾囊肿行囊肿去顶减压术后伤口窦道形成发现附睾结核1例 (2.4%) , 合并肾结核及腰椎结核1例 (2.4%) , 合并肺结核、肾结核睾丸结核1例 (2.4%) , 合并肺结核、肾结核及腹腔结核1例 (2.4%) 。附睾结核侵犯输精管4例 (9.5%) 。其中主因发热伴咳嗽咳痰入院5例, 阴囊红肿热痛就诊6例, 发现阴囊无痛性结节就诊17例, 发现阴囊肿物伴破溃8例, 阴囊破溃伴窦道形成3例, 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征3例。

1.2 方法

均完善阴囊彩超检查, 部分患者行CT检查或MRI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常规实行结核抗体检测及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尿结核菌涂片、结核菌培养及结核分枝杆菌快速鉴定等排除泌尿系统结核。对于有发热、咳嗽咳痰、咯血等肺结核症状患者常规行胸部CT、痰结核菌涂片、痰结核菌培养等进一步明确诊断。对于疑诊骨结核及其他浅表部位结核患者常规行相应部位CT或MRI检查, 必要时在抗结核治疗后行病灶清除术进一步取得病理学诊断。全部患者均在抗结核治疗基础上行手术治疗, 对于单纯附睾结核, 至少抗结核治疗14 d后行病灶切除术;对于合并肺结核患者, 尤其活动性肺结核, 一般在痰菌阴性、病情稳定后行手术治疗;对于合并骨结核患者, 常规抗结核后分别行骨结核病灶清除术及附睾病灶切除术。术后常规抗结核治疗6个月, 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及血常规。

2 结果

42例中, 左侧14例, 右侧20例, 双侧8例。术后常规抗结核治疗至少6个月。38例获得随访, 4例因电话号码不实失访, 随访时间4个月至8年, 术后附睾结核无复发。

3 讨论

附睾结核是男性泌尿生殖系中最常见的病变之一[1]。一般继发于泌尿系结核, 如前列腺结核、精囊结核, 多经逆行感染侵入附睾。由于附睾结核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 且发病隐匿, 目前临床上没有附睾结核早期病变筛查的有效手段, 加上临床医师对于附睾结核认识及重视不足, 一般附睾结核发现时病情已经较晚, 因此, 附睾结核具有较高的误诊率。

临床上对于疑诊附睾结核的患者除常规行彩超检查、尿常规检查、尿普通菌培养外, 还需要进行T-SPOT、尿结核菌涂片、尿结核菌培养、尿结核分枝杆菌快速鉴定等, 以进一步明确诊断。随着结核相关化验技术的发展, Gene Xpert、结核分枝杆菌RNA检测等新技术也逐渐应用到临床, 对于泌尿生殖系结核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尤其对于有阴囊破溃伴窦道形成的患者, 有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

附睾结核的影像学检查首选阴囊彩超检查。超声一般表现为附睾呈低回声非均质肿大或伴有睾丸低回声, 一般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2]。如附睾结核侵及输精管, 彩超下输精管呈串珠样改变。附睾结核患者多数伴有睾丸及前列腺结核, 当附睾结核侵及睾丸时则认为是附睾结核的直接蔓延, 是附睾结核的晚期并发症[3]。本研究4例侵及输精管, 彩超下患侧输精管呈串珠样改变。阴囊有破溃或窦道形成等寒性脓肿表现对附睾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随着MRI的普及, 其在附睾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日益明显。因MRI具有较强的组织分辨能力, 可清晰显示睾丸及附睾的结构。当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 实验室检查阴性, 对常规的抗炎治疗效果不明显时, 进行MRI检查发现单侧或双侧附睾弥漫增大或单发、多发实性或囊实性结节灶, 实性部分在T1WI上呈等、稍高信号, T2WI呈低信号或以低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 增强扫描T2WI低信号区明显强化, 则强烈提示附睾结核的可能, 若同时合并有其他泌尿生殖系统或肺结核, 则很可能是附睾结核[4]。MRI既能清楚地显示病变位置, 又能显示附睾结核的侵犯范围, 可用于早期诊断[5]。

对于阴囊破溃或窦道形成有分泌物流出的患者, 可取分泌物送结核相关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而对于以无痛性结节或肿块就诊的患者, 穿刺活检则是确诊附睾结核的重要方法。穿刺的组织不仅可以行病理学检查, 且可进行结核菌涂片、结核菌培养、结核分枝杆菌快速鉴定及Gene Xpert等实验室检查, 以达到快速诊断, 指导治疗的目的。

附睾结核一旦明确或高度怀疑, 即可行抗结核治疗。一般常规抗结核治疗至少2周后行病灶切除术, 如有窦道形成, 应将窦道及受侵皮肤一并切除, 术后常规抗结核治疗半年, 多可达到治愈的目的。对于合并其他部位结核的患者, 如肺结核, 应在痰菌阴性、抗结核治疗至少2周, 病情稳定后, 行附睾肿物切除术, 对于合并肾脏结核患者, 视肾脏病变程度, 给予抗结核治疗或行肾切除术。对于骨关节结核、皮肤软组织结核患者, 可与泌尿外科医师联合, 同时行病灶清除术或分期手术。本研究中, 附睾结核合并其他部位结核的可能性较大, 或者患者患有附睾结核数年后出现其他部位结核, 因此, 对于附睾结核的患者, 应常规进行泌尿系统、骨骼系统等易合并疾病的部位进行相应筛查, 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参考文献

[1]仵春云, 徐绍源, 唐开发, 等.单纯性附睾结核诊断与治疗 (附68例报告) [J].中国男科学杂志, 2013, 27 (2) :41-43.

[2]孙雅丽, 成瑞明.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在干酪样坏死性附睾结核诊断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 2015, 55 (3) :76-77.

[3]刘纯红, 敬秋华, 马彬, 等.干酪样坏死性附睾结核声像图特征分析[J].中华男科学杂志, 2005, 11 (12) :912-914, 917.

[4]罗琳, 何炳均, 方友强, 等.附睾结核的MRI诊断价值[J/CD].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 (电子版) , 2012, 6 (4) :312-315.

诊断性抗结核治疗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0例, 年龄为12~63岁, 平均38.5岁, 已婚143例, 占88.4%, 未婚17例, 占11.6%, 其中原发性不孕31例, 继发性不孕为7例, 既往有明确结核病史者17例, 占10.6%, 有结核接触史者为30例, 占18.8%。

1.2 主要症状及体征

入院最初诊断:本组病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胀痛, 腹部包块、消瘦乏力, 发热盗汗及月经不调等, 其中表现为腹部胀痛者为133例, 占83.1%, 表现腹部包块共121例, 占75.6%, 消瘦乏力者105例, 占65.6%, 发热盗汗者86例, 占53.8%, 月经不调者30例, 占18.8%, 入院最初诊断为卵巢肿瘤者最多, 为82例, 占51.3%, 诊断为盆腔腹膜结核者44例, 占27.5%, 诊断为盆腔炎者28例, 占17.5%, 诊断为子宫肌瘤6例, 占3.7%, 妇科检查中发现大多数包块呈囊实性感, 表面不规则或呈结节状, 边界不清, 活动度差, 其中有9例患者高度怀疑为卵巢恶性肿瘤并腹水。

1.3 辅助检查

B超检查诊断为卵巢癌19例, 盆腔肿瘤37例, 输卵管积水14例, 盆腔结核40例, 子宫肌瘤8例, X线胸片检查有39例, 发现肺结核, 血沉有142例加快, 18例正常, 3例行盆腔CT检查报告盆腔结核。

1.4 确诊方法

经手术剖腹探查病理证实为结核者56例, 占35%, 诊断性刮宫58例, 有46例报告结核性子宫内膜炎, 占28.8%, 行宫腔镜活检证实为结核者12例, 3例CT检查报告盆腔结核, 因治疗效果好, 未行手术探查, 另外43例主要靠临床诊断, 有结核病史, 原发不孕史, 胸部X线片示陈旧性肺结核, 且抗痨治疗有明显效果。

1.5 治疗方法

本组抗结核联合化疗104例, 用药方法:①2SHRZ/4HRE;②2SHRZ/6H3R3E3;③2SHR/2S2H2R2/5S2H2;④2SHRZ/4~6TH。以上4种方法均取得较好的效果, 用药剂量, 链霉素0.75g~1.0g/d。异烟肼0.3g/d, 对氨水杨酸8~12g/d, 利福平0.45~0.6g/d, 吡嗪酰胺1.5~2.0g/d, 乙胺丁醇0.75~1.0g/d, 另手术治疗56例, 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12例, 全子宫加一侧附件切除8例, 次全子宫切除加双侧附件切除术6例, 盆腔包裹性积液加附件切除术5例, 盆腔结核病灶切除及粘连分离松解, 加一侧卵巢切除术23例, 盆腔结核病灶加一侧输卵管切除术1例, 术后仍继续进行抗结核化疗, 均痊愈出院。

2 结果

本组160例中有132例获得随访, 随访率达82.5%, 随访时间最长5年, 最短6个月, 病人均恢复良好, 无结核复发征象及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但无1例恢复生育。

3 讨论

女性盆腔结核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炎症之一, 近年来全国发病率均有上升趋势, 且女性盆腔结核由于女性盆腔脏器解剖生理学特点, 其病变范围广, 常累及多个部位, 导致临床表现呈多样性而缺乏特异性, 给临床确诊带来一定困难, 本组160例, 仅44例入院时诊断为盆腔结核, 故为提高诊断水平及减少漏诊情况, 本文160例病例的诊治有以下几点体会。

3.1 女性盆腔结核多见于20~40岁, 本组平均发病年龄为38.5岁, 其中不孕症者共38例, 占23.8%。故对年轻患者的盆腔肿块尤其伴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不孕患者, 在未明确肿块性质之前, 不可轻易排外盆腔结核。但据文献报道, 绝经后老年妇女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1], 并有报道1例绝经12年65岁妇女, 以“卵巢癌”为诊断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发现为盆腔结核[2]。故老年妇女, 如遇盆腔包块, 消瘦乏力者, 除考虑恶性肿瘤外, 还应想到盆腔结核的可能。

3.2 凡遇到有长期发热而无明显细菌感染与其他原因者, 应想到盆腔结核可能, 文献报道盆腔结核发热约占36%~66.97%[3]。本组病例发热者占53.8%, 与文献报道相符, 本组有8例长期发热患者, 其中2例因呈持续高热及驰张热 (体温为38℃~40℃) 而考虑为盆腔炎性包块, 忽视了结核诊断, 并有报道1例患者于产后20d发热1周入院, 体温达39℃ , 疑为产褥感染并卵巢囊肿, 入院后检查盆腔有一边界不清楚包块, 囊性伴腹水, 经抗生素治疗后体温下降, 症状减轻后出院, 2月后出现消瘦乏力并头痛、嗜睡状态, 经多科会诊后诊断为脑膜结核转神内科治疗, 抗结核治疗后好转, 分析此例患者第一次入院时应诊断为盆腔结核并感染, 因当时在产后, 误诊为产褥感染, 卵巢肿瘤而忽略了结核的存在。

3.3 女性盆腔结核的诊断, 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 又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 往往易造成误诊, 据Falk报道[3], 其误诊率高达65.3%, 且临床上女性盆腔结核往往与腹膜结核, 肠结核和腹腔结核等共存, 病变涉及范围及其病理性质差异较大, 有时与盆腔恶性肿瘤或陈旧性异位妊娠等疾病混淆, 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以下作出诊断:临床上出现下腹痛、腹部包块、发热、月经紊乱、婚后不孕、过去或现在有肺结核病史, 应考虑盆腔结核, 同时可辅以宫颈涂片、宫颈活检、分段诊刮、宫腔镜、B超或 CT、血沉、X线检查等检查措施辅以诊断, 有条件时可用腹腔镜检查及治疗。

3.4 盆腔结核应注意与卵巢肿瘤鉴别诊断, 由于盆腔结核患者肠管、大网膜与内生殖器官等发生炎性粘连, 形成不规则包块。或由于炎性渗出形成包裹性积液及输卵管本身结核增粗肿大, 在临床上极易与卵巢肿瘤相混而不易分辨, 本组病例最初诊断为卵巢肿瘤者为82例, 占51.3%, 达一半以上。通过本组病例的分析, 笔者认为有此病可结合年龄、原发不孕史、结核病史及阳性体征诊刮及实验室检查提高阳性率, 但仍可能有些病史, 经上述检查仍不能确诊者, 剖腹探查是非常必要的, 近年来由于卵巢癌发病率的升高, 临床上常有腹胀, 腹部包块状诊者与盆腔结核难以鉴别, 故认为在盆腔结核与卵巢肿瘤, 特别是卵巢癌难以鉴别时, 可做剖腹探查术, 有条件时可作腹腔镜检查, 以明确诊断以免误诊, 延误病情, 提高早期诊断率。

3.5 本病一旦明确诊断, 应根据病情轻重, 有无盆腔包块等情况采取抗结核化疗和手术治疗, 但抗结核化疗是通过药物控制机体结核病的重要措施, 药物治疗可减轻炎症反应, 促进病灶吸收, 使病灶处于稳定状态, 粘连易于分离, 达到不再复发的痊愈标准, 但抗结核化疗疗程长, 病人难于坚持服药, 故现多采用短疗程, 联合用药化疗等方法, 取得较好疗效, 并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 病人也乐于接受, 但也有一部分病人需手术治疗, 才能获得痊愈, 手术主要适应证是:①盆腔有较大包裹性积液形成, 在通过正规而足量用药后效果不满意者;②女性盆腔结核同时伴有部分或完全性肠梗阻时, 应手术治疗;③经药物治疗后短期内又再复发, 经再次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④女性盆腔结核合并生殖器肿瘤, 而需要手术切除者。⑤在抗结核治疗中病人不能坚持用药或正规用药后症状不见好转, 且病情又需要手术治疗者。手术切除范围应根据病人全身情况、有无其他合并症及病变程度, 年龄大小, 局部病灶范围, 粘连情况来决定, 但女性盆腔结核往往引起盆腔紧密而广泛粘连, 手术时应小心谨慎地解剖和分离, 以免造成邻近器官的损伤或术中术后大出血可能, 此外手术后病人仍需要继续进行抗结核化疗, 以巩固其疗效。

摘要:目的:总结女性盆腔结核160例诊断与治疗的体会。方法:分析1996年2006年160例各种类型女性盆腔结核的临床资料。104例用抗结核药物治疗, 56例手术治疗。结果:132例得到随访、随诊率82.5%, 随访时间最长5年, 最短6个月, 病人均恢复良好, 但无1例恢复生育。结论:各种类型女性盆腔结核, 主要采用抗结核化疗或手术治疗, 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这些治疗仍为现在最佳治疗方法。

关键词:女性盆腔结核,药物治疗,手术

参考文献

[1]王淑珍.实用妇产科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7.598.

[2]刘富元, 李孟达.女性盆腔腹膜结核 (附50例分析) (J) .广州医药, 1987, 2:20.

诊断性抗结核治疗 篇8

关键词:COPD,肺结核,早期诊断,临床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1]。主要由慢性支气管炎发展而来, 难以根治。肺结核疾病主要由结核杆菌引起发生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累及患者全身多个器官。近年来,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指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逐渐成为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杀手之一。有文献研究表明[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会提高肺结核感染率, 特别是老年患者, 具有更高的发病率。一般情况下, 老年患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较高的漏诊率, 会给患者疾病的治疗产生影响。该研究对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5例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与75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其进行早期诊断, 并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75例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与75例COPD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将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组, 将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 其中, 研究组:男36例, 女39例, 年龄19~84岁, 平均年龄 (59.2±5.2) 岁;病程4~41年, 平均病程 (25.2±5.7) 年;对照组:男37例, 女38例, 年龄20~85岁, 平均年龄 (60.2±5.9) 岁;病程5~42年, 平均病程 (25.9±56.3) 年;COPD患者诊断标准以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为主要依据;肺结核患者诊断均将《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作为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 临床症状分析

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形态检查结果。

1.2.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主要给予西医治疗, 主要采取解痉平喘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及抗感染治疗, 给予持续性低流量吸氧治疗, 并将维持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平衡以及祛痰等对症治疗;研究组患者在该基础上制定统一常规的化疗方案, 方案具体如下:初次治疗给予2H3R3Z3/4H3R3, 复治则给予3H3R3Z3E3/6H3R3, 其中, H指的是异烟肼, R指的是利福平 (国药准字H36021181;0.3 g) , Z指的是吡嗪酰胺 (国药准字H32022328;0.25 g) , E为乙胺丁醇 (国药准字H36020719;0.25 g) 。另外, 咯血患者可予安络血治疗。大咯血并予垂体后叶素, 介入栓塞处理。同时给予止咳、抗感染、止咳以及对症支持治疗。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对比

研究组患者均不同程度伴有反复咳嗽、咳痰、气喘、胸闷等症状, 17例伴有发热症状;14例咯血, 25例肺部啰音, 8例淋巴结肿大, 50例呼吸困难, 25例乏力, 62例消瘦。对照组患者中, 5例患者发热症状;6例咯血, 9例肺部啰音, 4例淋巴结肿大, 12例呼吸困难, 12例乏力, 11例消瘦。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237, P<0.05) 。

2.2 影像学形态检查对比

对所有患者均采取胸部X线正侧位片检查, 两组患者的斑点状片状阴影、胸腔积液、肺不张或者团块状阴影、弥漫性病变、钙化影以及胸膜粘连等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72例患者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 康复出院;2例患者出现严重肺感染, 经治疗无效死亡, 1例患者发生呼吸衰竭, 治疗无效死亡, 总治疗有效率为96%。

3 讨论

目前, 大量国内外文献研究表明, COPD的发病人群主要为老年人, 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强, 老年人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5]。COPD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患病人数较多, 且具有较高的病死率, 其病情缓慢发展, 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产生严重影响。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过后, 虽然临床症状一定程度得到缓解, 但肺功能持续性发生恶化, 并受到老年患者自身免疫功能、自身防御能力的降低以及各种外界有害因素的影响, 导致反复性发作, 最终逐渐形成各种心肺并发症。其主要发病因素如下:

(1) 老年人群身体的免疫力逐渐下降, COPD易导致发生呼吸道反复性感染, 进而大大降低老年人的呼吸道免疫力, 提高结核感染率。

(2) 部分老年人患者年轻时发生过结核杆菌感染, 年老后大量使用激素药物, 进而抑制老年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 激起潜伏在老年患者体内的结核病灶再次开始重新活动。

(3) 部分患者长期吸烟导致肺结核反复发作。

老年肺结核患者具有的临床症状不够典型, 起病症状不明显, 经X线检查症状不典型, 且患者对结核菌素的敏感性不高, 约有10%~25%的结核菌素试验为阴性。老年肺结核患者自身的免疫力下降后, 易合并发生全身性、呼吸系统并发症。肺结核疾病的主要合并症为肺部感染, 是导致肺结核发展、恶化以及死亡的主要原因。老年性肺结核影像学特点主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老年性肺结核男女发病比例, 男性较女性多;老年性肺结核主要为Ⅲ型;大多数为双侧发病, 病变范围比较广泛;病变性质主要为干酪性坏死, 形成支气管播散;易出现空洞, 空洞数目较多;老年性肺结核患者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6]。

目前, 临床中治疗老年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不够理想, 在临床中对老年人COPD合并肺结核进行诊断时, 易被患者原发病代替, 进而延误患者病情, 出现误诊、漏诊, 误诊率高达70%。与雪胡拉提, 哈力木拉提[7]研究的文献结果较为一致。

影像学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组患者的影像学分布主要以非典型部位和双侧部位为主, 其中, 上肺野和全肺野较多, 中肺野和下肺野相对较少。其形态具有多样性, 渗出性病变主要以斑片云絮结节为主, 肺气肿和胸膜病变较为多见, 主要伴有空洞、纤维条索影以及钙化等陈旧性改变。另外, 研究组患者的空洞、胸膜病变以及钙化与对照组相比, 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是受到患者一侧、双侧中下肺野具备的不典型性特点, 一定程度提高误诊率, 易被误诊断为老年COPD加重或者COPD合并肺炎。

为有效提高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诊断率, 首先, 要对伴有免疫抑制剂应用史或者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提高警惕性;认真阅读胸片, 对下叶肺炎和下叶肺结核进行准确鉴别, 进而提高老年肺结核诊断率;此外, 积极检查痰菌, 告知患者准确留痰方法, 早查、勤查, 提高阳性率[8]。在该组研究中, 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形态检查结果后可以了解到, COPD与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在临床症状表现上不具有较大差别, 只单纯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 不能对患者病情给予正确诊断。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的斑点状片状阴影、胸腔积液、肺不张或者团块状阴影、弥漫性病变、钙化影以及胸膜粘连等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命体征不具有典型性, 患者往往伴有较多的并发症与合并症, 具有较高的误诊率, 因此, 临床医师要高度重视, 对其及早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1]饶强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及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21) :113-114.

[2]张秀莲, 蒋胜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探讨[J].临床肺科杂志, 2011, 16 (1) :67-68.

[3]覃林珍, 魏巍, 王健.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的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19) :121-122.

[4]于德禄.COPD合并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探讨[J].临床肺科杂志, 2011, 18 (4) :9714-715.

[5]李志伟.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 2012, 31 (15) :47-49.

[6]雪胡拉提, 哈力木拉提.COPD合并肺结核诊治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 2012, 31 (5) :19-20.

[7]张振洪, 张玉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36例诊治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29) :121-122.

诊断性抗结核治疗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组患者当中, 男24例, 女6例, 年龄35~71岁, 其中年龄在60岁以下的患者共有18例, 平均年龄为61岁。其中共有24例患者有长期吸烟史, 占其中的80%。有结合密切接触历史的患者共2例, 肺癌家族史的有1例。

1.2 统计学方法

以国际肿瘤TNM分期和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诊疗规范作为参照标准, 结合本院的临床观察效果, 对于其中12种能对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手术预后特征性临床因素挑选出来, 将选择出来的因素进行量化赋值。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在本组的30例患者当中, 出现了咳嗽特别是刺激性咳嗽的患者有21例 (70%) 、咯血16例 (53.3%) , 胸背痛的有3例 (10%) , 发热的有7例 (23.3%) , 声嘶的有1例 (3.3%) , 除此之外还有5 (16.7%) 例患者在一定程度出现消瘦、乏力以及盗汗的现象。

2.2 手术方式

在30例患者当中, 进行楔形肿瘤切除手术方式的有2例, 切除肿瘤所在肺叶的有17例, 两个肺叶都进行切除手术的有2例, 全肺切除的患者有8例, 姑息性肿瘤切除方法的有1例。在进行了手术之后, 有1例患者发生了肺不张的现象, 经过纤维支气管镜吸痰之后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30例患者没有在围手术期时候死亡。

2.3 患者生存率

在30例患者当中都进行了平均时间为5年的随访, 患者在1年的生存率是66.7% (20例) , 在3年的生存率是36.7% (11例) , 5年的生存率是23.3% (7例) 。

2.4 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以α=0.05作为标准把12个因素全部引到模型当中, 将指数之间的交互作用完全排除之后使用前进发将因素挑选出来。经过COX模型多因素对各变量的分支嘻哈显示出来患者的预后受到以下两种因素的影响最为明显, 就是手术的方式还有原发肿瘤的分期状况。

3 讨论

一般情况下老年是肺结核发病的年龄高峰期, 而肺癌最为经常的发作年龄却是在40岁以上, 而现在很多的肿瘤疾病发病都出现了一种年轻化的趋势, 肺结核的发病年龄提前之后和肺癌的高发年龄也在不断的接近, 而这两种在临床上都是属于比较常见的多发病, 所以两者并存的概率不断上升也就不是多么稀奇的事情。经过本院对患者细心的观察之后, 如果有以下情况的话那么就要堤防两种病症一起并发的可能性: (1) 年级比较大的男性患者, 而且本身还有着长期的吸烟史; (2) 出现了刺激性咳嗽的状况, 痰中带血的现象经常出现, 发热状况没有规则, 消瘦现象相当明显, X线胸片显示出来的和症状有很大的出入, 而且并且出现了进行性加重; (3) 本来已经稳定的结核病灶, 在短时间之内出现了扩大或者是发现新阴影的状况。或者是患者的肺在某一个部分侵润病灶吸收而其他的部位却出现了新的病灶, 特别是肺内的病灶出现了扩大而且反复对痰进行检查呈现了阴性的患者, 很有可能是因为一部分静止的结核病变因为肺癌的并存而重新活动[2];活动期排菌的患者, 可有可能因为肿瘤将支气管阻塞之后导致痰菌转为阴性。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患者, 本身的免疫功能并不会太高, 这样使得患者的生存期更加严重的缩短。在治疗上面应该首先争取能够使用手术将肿瘤切除, 在手术之后以放疗和化疗作为辅助手段, 还有抗结核的治疗。

摘要:目的 探究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诊断方法还有影响外科治疗预后的因素。方法 以计算COX比例的风险模型以及累积生存率的方法, 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0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进行因素分析。与此同时还对这3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分析的这30例患者当中, 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刺激性干咳、咯血, 还有极少数的患者表现为胸背痛、发热还有声嘶。本组的30例患者, 都进行了5年的平均随访时间, 患者在1年的生存率是66.7% (20例) , 在3年的生存率是36.7% (11例) , 5年的生存率是23.3% (7例) 。对多种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了, 肿瘤进行的手术方式以及分期, 对于患者的预后有很大关系 (P<0.01) 。结论 肺癌的部位和肺结核的部位, 两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充分的对两者并存时候的临床表现以及X线特征, 对于肺癌的早期诊断以及早期治疗有很大的帮助。肿瘤手术进行方式以及分期对于患者的手术预后有一定关系。

关键词:肺结核,肺癌,治疗预后

参考文献

[1]赵铭, 陈晓峰, 刘鸿程.肺结核合并肺癌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实用医学杂志, 2010, (12) :135-136.

上一篇:软件测试知识库下一篇:双块式轨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