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方法综述

2024-06-04

高中政治教学方法综述(精选十篇)

高中政治教学方法综述 篇1

1、学术方面

自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产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作为学科理论体系的重要部分取得了迅速的发展,20多年来出版了的专著和发表的论文形成了一些有影响的理论观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成果在学术期刊上的发表始于2000年。至今为止,在中国期刊论文上按照“精确”匹配,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或“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为篇名检索词,可查到论文上千篇,其中发表在核心期刊的上百篇。

2、研究领域

近年来,研究领域主要是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基本问题、具体方法、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研究。其基本问题又是主要从研究对象、功能与特点、理论基础以及其理论体系方面进行研究。具体方法的研究既研究比较各类方法的异同,运用综合与分析的方法进行对比和借鉴,又着重方法创新方面的研究。同时针对研究方法本身也提出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很多研究者在研究中使用了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于推动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促进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转化有着很好的作用。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分析

1、大学生自身的特点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虽然他们成年,但仍然生活在校园里,接触社会太少。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他们把握不准事物的本质和主流。马新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中认为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初高中学生的任务只有学习,一旦由备受束缚的初高中生活进入相对宽松的大学后,他们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丧失理想和斗志。其次,从思想观念上讲,大学生思维活跃,价值、思想观念呈现多元性激发了大学生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行为,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大学生接触错误思想和树立不良价值观的机会,导致集体主义观念淡化,个人主义思想明显、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

2、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

马新等学者认为在我国应试教育下,中小学存在只看重成绩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在这阶段学生已经形成了一些不良的道德观念,一旦出现大学生思想道德缺失的情况,社会便将责任归于高等学校。此外,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跟不上学生思想的变化。内容上枯燥,理论教学方式不被学生接受,教学方法落后单一,教学观念陈旧。刘永清和李淑娟认为在长效性机制建设方面,多数高校都比较薄弱,缺乏规划性、系统性、宏观性与长期性。最后,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队伍并未得到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是由辅导员进行,很多辅导员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同时也不重视对学生的关心和交流。

3、网络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媒体成为高校师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它给高校师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催茜等认为近几年很多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商业化的网站大幅度增加。大学生是接触网络的成员的主体,商业机构利用一些情色内容、网络游戏来诱惑大学生的好奇心,谋取更多的利润。很多大型的合法商业网站,或门户网站,都充斥着八卦新闻、情色笑话、网络情缘交友等不利于青年身心健康的内容。有关部门虽然加大了网络监管的力度,但也只限于对黄色网站和反动网站的打击,对于灰色思想内容,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合法性,所以网络监管部门也无可奈何。

4、社会经济体制转型对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冲击

当代大学生处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殊时期,新旧体制的交替、中西文化的碰撞带给大学生极大的冲击。马新提到:传统的以集体主义、奉献主义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及道德观念易受到西方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的挑战。而大学生往往存在着心理年龄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没有定型的情况,容易被这些价值观念所迷惑,在理想和信念上发生动摇,放松对自己的道德要求,在监管缺失的情况下就会做出某些不良道德行为。

三、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方法与途径

1、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方法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很丰富,不同的研究者对其有不同的分类方法。蔡仲儒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中提到灵活的运用多种方法。主要有说理教育法、实践锻炼法、榜样示范法、心理咨询法、纪律约束法、评价激励法、自我完善法、自我修养法等,运用各方面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实现各种方法的融合。从不同的角度解决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遇到得瓶颈。由郑永廷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中,划分为基本方法、一般方法、特殊方法、综合教育法。其中基本方法包括理论教育法、实践教育法、批判与自我批评的方法。一般方法包括疏导教育法、比较教育法、典型教育法、自我教育法、激励感染教育法。特殊方法包括预防教育法、心理咨询法、思想转化法、冲突缓解法。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要达到目标就必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只有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开拓思维,以创新的视角对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马新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中提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途径有三个方面:(1)构建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2)加强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3)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从宏观到微观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蓝图。刘永清、李淑娟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点途径:(1)充分交接教育对象,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针对性(2)创新教育方式,从观念、管理、学生个性方面进行。(3)强化组织建设和优化教育队伍的工作(4)跟上时代的步伐,建设积极健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团队。

3、网络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随着网络的发展,运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条必经之路。崔茜在《网络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认为主要通过四大方面进行方法创新。(1)教育观念由灌输型向引导型转变,网站具有互动性,能让学生平等、深入的交流,提高学习兴趣。(2)网站要由宣传型向服务型转变,切实的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得到学生的信任同时启发他们的兴趣。(3)网络的监管要体现平等自由和百花齐放的精神,既要坚持原则,又要根据网络的特点做出切合实际的举措。(4)高度重视和警惕“灰色思想文化”的侵蚀,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只有历史20多年的新兴学科,其方法研究仍然处于探索阶段。随着社会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其方法的使用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情况。信息化社会飞速发展,网络无处不在,大学生在感受到网络给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深深受到网络观念的冲击。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章的阅读,从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方法以及网络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原则和途径这些问题做一综述。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途径,网络

参考文献

[1]张毅翔.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综述[J].学术论坛,2007(4).

[2]蔡仲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11(3).

高中地理教学效果综述论文 篇2

2.运用创新手段提升地理的教学效果

2.1提高创新意识,开发新型教学方式

地理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应当根据学生生活实际的需要,提高教学创新意识。首先创新教学目标,要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的三维目标的创新。在具体教学设计中,要进行生活化教学设计构思,如对有些地理课程完全可以把课程放在教室外进行,让学生通过实地的野外观察,实现对课本知识最直观的认识。笔者在讲解河流相关知识内容的时候,就曾经带领学生到离学校比较近的一条地方河流进行野外实地考察。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对河流的形成原因,甚至流域内地形外贸等都有了最直观的理解。开发新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可以改变传统“填鸭”教学方式,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提升他们主动学习和主动参与能力。实践证明,这种体验式探究学习方式,不但能够节省教师大量教学时间,还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学习效率获得空前提高,学习成绩亦会随之水涨船高。

2.2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重视程度,刺激他们学习兴趣

要从学生思想理念出发,改变对地理学习忽视的做法。要让学生深刻知道,学习地理知识不但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地理素养和能力,为以后的生活工作储备必要的地理方面的知识。改变创新学生地理学习的理念,让他们能够对这一课程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对高中理科班的学生,虽然地理科目不是其高考应试科目,但是学好地理知识也有助于其未来的理科学习。学校在地理教学上,要给足课时,尤其是理科学生学习地理时间不能过短,否则不会提高学生实际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对地理学习重视的理念,同时学校提供足够的学习课时,相信高中地理教学不再是学生头脑中“副科”,会极大提升他们对地理学习的学习兴趣。未来的高中地理教学不再会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会成为学生手中的“香饽饽”。

2.3提高创新使用现代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的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中,要对地理教学手段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远程网络教学必然会成为未来高中地理教学的趋势。运用投影仪、播放器、白板等新型多媒体教学设施,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中小学教学手段。这些新的教学设施可以打破原有狭小的教室课堂的限制,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开放、宽广的教学空间。同时借助于现代网络平台,地理教师可以搜集大量所需要的教学资源,通过整合这些教学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形象生动的教学参考内容。如有时与其教师浪费口舌大讲特讲,还不如制作一个形象的教学微视频更加有教学效果。因此,要对现有高中地理教师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新手段的培训,提高他们应用能力,甚至通过自己的创新形成更加符合学生需要的现代化新型教学手段。

2.4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进行生活化教学

实际上地理是一门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关系的学科,以语文来说,课文中出现的很多内容都与地理有关。例如像一些写景的文章中,特别是有具体地点的,则可和地理有机结合。让学生可在学科中穿插学习,提升地理的学习兴趣。同时,地理与学生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例如,之前的汶川大地震,所感受到震感的城市非常多。由此引出地震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学习关于:纵波、横波的知识。在将地理知识与生活结合后,可更好帮学生理解、记忆。当然,做好上述地理教学的创新工作,需要学校的支持,广大一线地理教师的积极参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也要真正转变学校应试教育的现状,把素质教育引领下的新课程改革理念真正落得实处。

3.结束语

高中政治教学方法综述 篇3

关键词 网络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对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网络文化给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极大地冲击着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同时还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带来了很多始料未及的机遇。对于如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网络文化的研究,不仅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的成果。现今在学术界,已有很多专家及学者针对如何在网络文化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做了有益探讨。

1 网络文化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几种概念的界定

1.1 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的概念,从狭义的角度理解,指以互联网作为媒介所进行的学习、生活、娱乐等各种文化活动;从广义的角度理解,指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延伸和多样化的展现。就实质而言,指网络上具有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及文化产品,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①

1.2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对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界定,有代表性的有两种定义:第一类是从工具的角度出发,认为“所谓的网络文化下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社会阶级、政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政治、道德修养以互联网为载体,对受教群体进行一系列的思想心理教育,从而使他们成为符合一定社会阶级、群体的实践能力的实践活动。”②第二种定义则从网络与人、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本质关系出发,总结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透过网络本质,利用网络影响,通过网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网络的受教者施加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的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网上信息规范的网上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的活动群体。③

笔者认为将以上两种定义综合起来会更好地对其进行定义:网络文化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主体依据思想宣传理论,针对网络本质,利用网络这一载体对大学生有目的有计划进行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等各方面影响,使他们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必须具备的品德和素养的网上虚拟实践活动。④⑤

1.3 网络文化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刘新庚在其所著书中将其定义为:建立在网络平台基础上,为了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完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而采用的各种途径、手段和方式的总和。⑥这说明教育的主体是通过利用网络文化来分析和作用于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等过程中,采用的方式、方法、载体等的总和,就是网络文化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2 网络文化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用

网络文化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用就是指怎样运用网络这一载体以及网络文化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于这一问题,按照要求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种是具体方法。宋元林在其所著的《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论》一书中归纳了情理交融法;示范比较法;教乐协调法;自我教育法。⑦一种是基本方法。有两点:(1)优化高校的教学资源,提升教学应对能力。(2)改变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加强网络监管力度。从以上层面,可将其运用系统的总结为以下方面:(1)完善信息传播方式,如建立一些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融于一体的有关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网站或网页;开设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体的blog;(2)改善主客体间的互动交流方式,拓宽聊天工具,包括电子邮件、校园BBS、QQ、飞信等;(3)在积极占领网上思想阵地的同时,加强高校网络信息安全与舆论建设。

3 网络文化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当前运用网络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问题是教育方法单一。尽管教育的载体运用了网络,但对课堂内容完全照搬,理论知识的乏味,说教方面极强却感染力不足,这就造成了事倍功半的效果。只改形式不改内容,就仍然解决不了实际的问题,这就是高校基于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有关学者认为,该现象存在问题有以下几点:一是网络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硬件及软件还不完善;二是教育主体自觉通过网络载体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愿不强;三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比较单一;四是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结果不理想。

4 合理、有效地运用网络文化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如何有效的运用网络文化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成为我们目前研究的重中之重。虽然还没有系统化的总结,但从这些对策和途径研究中,我们得到了很大的启示。许多学者在这些对策和途径中已达成共识:建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占领网络阵地;建立健全网络法规,加强监管;开展网上专项活动;加强大学生自律教育,提高自身免疫力;建立一支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队伍。⑧

另外,梅元媛、马可认为,应创新教育模式,改革教育方法;加强网上引导,建立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加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加强网络安全防范技术,加强网络舆情监控。⑨陈山源、蔡鸿新认为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占领网上思想教育的阵地;创建心理咨询网络平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⑩巢桂芳认为建立红色网站的信息使用和管理机制;“两课教学”要适应网络文化时代要求,推进两课教学改革。 吕红伟认为要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

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可提出以下对策:一是建设支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平台;二是提升教育主题综合素质;三是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网络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要如何有效地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实际中去,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还有待我们进行深一步的研究。

注释

① 李德敏.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新媒体思政),2012(1):60-62.

② 曾令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47-65.

③ 韦吉锋.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走向——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学[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14.

④ 王刚,周希贤.基于网络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57-160.

⑤ 王伟.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实效性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73-175.

⑥ 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05-209.

⑦ 宋元林.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115-122.

⑧ 王凤莉.主题网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完善[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135-138.

⑨ 梅元媛,马可.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10): 179.

⑩ 陈山源,蔡洪新,林涛.网络文化流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与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电化教育研究),2011(17):161-162.

巢桂芳.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网络文化的必要性及对策[J].常州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30-33.

高中政治教学方法综述 篇4

1 网络文化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几种概念的界定

1.1 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的概念,从狭义的角度理解,指以互联网作为媒介所进行的学习、生活、娱乐等各种文化活动;从广义的角度理解,指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延伸和多样化的展现。就实质而言,指网络上具有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及文化产品,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1)

1.2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对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界定,有代表性的有两种定义:第一类是从工具的角度出发,认为“所谓的网络文化下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社会阶级、政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政治、道德修养以互联网为载体,对受教群体进行一系列的思想心理教育,从而使他们成为符合一定社会阶级、群体的实践能力的实践活动。”(2)第二种定义则从网络与人、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本质关系出发,总结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透过网络本质,利用网络影响,通过网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网络的受教者施加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的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网上信息规范的网上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的活动群体。(3)

笔者认为将以上两种定义综合起来会更好地对其进行定义:网络文化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主体依据思想宣传理论,针对网络本质,利用网络这一载体对大学生有目的有计划进行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等各方面影响,使他们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必须具备的品德和素养的网上虚拟实践活动。(4)(5)

1.3 网络文化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刘新庚在其所著书中将其定义为:建立在网络平台基础上,为了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完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而采用的各种途径、手段和方式的总和。(6)这说明教育的主体是通过利用网络文化来分析和作用于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等过程中,采用的方式、方法、载体等的总和,就是网络文化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2 网络文化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用

网络文化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用就是指怎样运用网络这一载体以及网络文化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于这一问题,按照要求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种是具体方法。宋元林在其所著的《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论》一书中归纳了情理交融法;示范比较法;教乐协调法;自我教育法。(7)一种是基本方法。有两点:(1)优化高校的教学资源,提升教学应对能力。(2)改变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加强网络监管力度。从以上层面,可将其运用系统的总结为以下方面:(1)完善信息传播方式,如建立一些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融于一体的有关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网站或网页;开设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体的blog;(2)改善主客体间的互动交流方式,拓宽聊天工具,包括电子邮件、校园BBS、QQ、飞信等;(3)在积极占领网上思想阵地的同时,加强高校网络信息安全与舆论建设。

3 网络文化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当前运用网络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问题是教育方法单一。尽管教育的载体运用了网络,但对课堂内容完全照搬,理论知识的乏味,说教方面极强却感染力不足,这就造成了事倍功半的效果。只改形式不改内容,就仍然解决不了实际的问题,这就是高校基于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有关学者认为,该现象存在问题有以下几点:一是网络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硬件及软件还不完善;二是教育主体自觉通过网络载体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愿不强;三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比较单一;四是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结果不理想。

4 合理、有效地运用网络文化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如何有效的运用网络文化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成为我们目前研究的重中之重。虽然还没有系统化的总结,但从这些对策和途径研究中,我们得到了很大的启示。许多学者在这些对策和途径中已达成共识:建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占领网络阵地;建立健全网络法规,加强监管;开展网上专项活动;加强大学生自律教育,提高自身免疫力;建立一支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队伍。(8)

另外,梅元媛、马可认为,应创新教育模式,改革教育方法;加强网上引导,建立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加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加强网络安全防范技术,加强网络舆情监控。(9)陈山源、蔡鸿新认为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占领网上思想教育的阵地;创建心理咨询网络平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10)巢桂芳认为建立红色网站的信息使用和管理机制;“两课教学”要适应网络文化时代要求,推进两课教学改革。吕红伟认为要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

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可提出以下对策:一是建设支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平台;二是提升教育主题综合素质;三是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网络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高中政治教学方法综述 篇5

很多同学现在才开始学习考研政治,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对考研政治的基础学科――马原进行学习。喻攀老师特意为同学们说明马原的学习综述,包括学科概述、框架体系、命题规律和学习方法等等。

【学科概述】

政治学科,即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前突击背诵就没问题,这是偏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学习难度最大的学科,这也是偏见。

考研政治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少有死记硬背和生搬硬套。所以,学好政治,首先得上心,其次得用心。

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整个考研政治的复习中举足轻重。首先,清楚学科“是什么”。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考试的一个学科,与其它四个学科一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也是一门政治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结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高度说明了社会历史的客观性,对社会主义实现的必然性作了一般的历史观论证;政治经济学则立足于生产资料私有制论述了剩余价值的来龙去脉,对社会主义实现的必然性作出了具体实证的证明。从这个角度来说,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其次,清楚学科“考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重点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的唯一考查范围,分值比重高达学科分值的2/3,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只以选择题的方式进行,其中政治经济学的分值比重为学科分值的1/4.

【框架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思想政治理论考试中的分值为24分,共有八章内容:考点分值占到了24分中的16分,政治经济学考点分值4-6分,科学社会主义考点分值2-4分

第一章,绪论。第一章从不同角度界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含义,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实践的科学性与革命性,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说明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它明确了马克思主义“是什么”、“怎么样”以及“怎么学”,在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之前,理解绪论所言大有裨益。

第二、三、四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章唯物论和辩证法、第三章认识论、第四章唯物史观展开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是材料分析题唯一的出题范围。唯物论的关键词是物质和意识,辩证法的关键词是联系、发展和矛盾,认识论的关键词是实践和认识,唯物史观的关键词是社会基本矛盾和人民群众。

第五、六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五章在说明简单商品经济后转向了商品经济在出现雇佣劳动力之后的新阶段――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层次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在价值规律作用下出现的优胜劣汰使得资本主义走向垄断资本主义新时期,第六章介绍了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以及当代资本主义的一些新变化,但信念坚定地表明资本主义终将成为历史。

第七、八章,科学社会主义。从历史规律和资本主义两方面论证说明了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之后,主题显然就是共产主义如何实现。如何实现共产主义,有两个层面:其一,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其二,社会规律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第七章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以及十月革命成功实践之后的探索及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然后在理论上说明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从现实出发说明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多样性。第八章以同一逻辑在理论上详尽阐述了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并清楚论证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当然,也同时在现实性上说明了共产主义实现的长期性,现实与理想并不冲突,它们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清楚明白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什么”以及“怎么考之后”,摆在我们面前最要紧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应该“怎么学”。两方面工作要做好:一要坐得住,二要学得好。

坐得住,这是态度问题。保证基本的学习时间,心无旁骛。

学得好,这是方法问题。你要做到:1.标题。各级标题在帮助我们掌握基本框架的同时能够帮助我们深刻领会所学内容。2.关键词。能否找准关键词是学习有效性程度的标志,理解准确了关键词自然不难找。3.顾名思义。认真思考新老概念的深层含义,把握概念之间的关联和理解逻辑。

3S技术应用高中地理教学研究综述 篇6

3S技术是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三者的统称,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3S整体集成技术在测绘、农业、林业等领域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尤其是近年来,3S技术教育逐渐被引入高中地理教学中。但由于我国3S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起步较晚,教育部门和高等院校还未全面积极介入,故目前3S技术的教学主要以教师讲解简单知识为主,学生大多不具备利用3S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战能力。本文通过比较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意在提出3S技术综合应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二、3S技术应用高中地理教学研究进展

1.国外研究进展

经济发展状况不同的国家对地理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有很大差异。总体上,经济越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其地理信息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就越早,相关研究成果也越丰富。例如,发达的欧美国家中,3S技术不仅作为教学内容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被引入,而且有效地用于辅助中学地理教学。1994年,美国制定“生活化的地理学”国家地理标准,着重培养学生理性地、科学地分析和解决生活地理问题的能力。随着首届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会议召开,美国着手实施Mapping Our City计划,试图引导学生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当地社会热点问题,使美国城市的中学生学会将地理课程学习与所在城市的社会、环境等问题联系起来,并运用GIS技术将这些问题可视化和寻找解决方案。随后,美国ESRI公司推行的K-12计划对地理信息技术的教育影响深远,同时也改变了许多国家中学地理信息技术落后的状况。

欧洲各国对地理信息技术教学提出较高要求。以英国为例,其教育和职业部在1996年8月颁布的新《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增强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要求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辅助处理、分类和呈现数据。英国部分地理学者已从不同角度讨论如何将地理信息技术更好地引入中学地理教育中。在荷兰,地理信息技术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也得到普及,荷兰实施EduGIS 计划,创建专门的地理信息技术学习网站,为中学生提供相关资料和学习课程。总体而言西方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地理信息技术教育,不论公司、高校,还是地理学者个人,都致力于地理信息技术教育,他们的学生不仅对GIS软件操作熟练,而且能运用GIS软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国家如马耳他,则对3S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相对较少。据调查,该国中学只有35%的学校使用电脑作为地理学习工具,大部分教师使用网络工具(如Google Earth)辅助教学,还有些教师使用航空影像和可视化地点支持教学。但是,被调查学校中基本没有教师使用3S技术进行教学。根据Yan Liu等人所做研究,在经济相对发达的新加坡,也很少运用3S技术进行中学地理教学,主要表现在:①有50%的学校没有安装任何GIS软件,安装GIS软件的学校中,很少有同时安装ArcExplorer和ArcView软件;②仅50%左右的学校有GIS资源库,在有资源库的学校,仅有3%的学校有属于自己的GIS资源,其余学校都依赖NIE和ETD合作项目提供资源库。虽有国家财政支持,但是资金缺乏仍是普遍问题;③少于50%的教师有过地理信息技术培训经历,且大多在五年前培训过,过时的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已无法满足现今教学需要,并且其中也只有38%的教师在地理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GIS软件。虽然目前新加坡中学地理教学涉及3S技术应用内容较少,但该国计划在中学课程标准中对3S技术应用提出要求,将有助于3S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推广和应用。

2.国内研究进展

20世纪80年代初,3S技术在我国中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开始起步,90年代逐渐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并取得一定研究成果。以我国台湾学者研究为例,主要研究方向包括:3S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功能分析、3S技术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应用、3S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有效应用的影响因素分析、3S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应用中存在问题和3S技术课程课时安排等。有学者指出:小学阶段并不适合设置3S技术课程,应将3S技术知识融入高中地理课程中,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3S技术知识和进行实践探究学习。

高中地理实践教学方面,1999年,台湾教育主管部门编制的《高级中学选修地理科目课程标准》将3S技术内容纳入高三地理选修课程,主要单元内容包括地理信息获取、地理信息处理和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对于高三学生而言,学习3S技术知识主要为应付高考,因此3S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没有受到重视。2002年,“GIS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研发”计划和“E时代GIS资讯人才培育计划”在台湾开始实施,计划工作项目包括GIS资料库建立、GIS教育训练和GIS资料库整合等,搜集大量优秀教学案例,编制适合高中学生使用的电子地图。学校不仅对教师进行培训,也对学生展开课外训练。在地理奥林匹克竞赛中,台湾学生将GIS作为地理问题分析工具,并取得优异成绩。

与台湾学者不同,我国大陆学者主要将注意力集中于3S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和3S技术辅助教学应用的研究。如潘立新、刘晓等学者都明确指出3S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包括作为课程教学内容的必要性和作为教学手段的优越性等。从3S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作为一门选修课程独立之后,段玉山等对高中地理课程3S技术应用的选修模块内容进行详细解析。随后,有些学者对3S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展开研究,阐述高中地理课程中3S技术的课堂教学策略。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发展和国外学术研究深化的影响,有学者呼吁把3S技术应用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并取得一些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3S技术辅助教学,如利用Maplnfo、ArcView等软件制作地图,简单分析并讲解教学内容。②3S技术辅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将3S技术渗透到地理学科相关的实验教学中。③对作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3S技术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如段玉山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对“作为基础教育内容的GIS”和“作为教育技术的GIS”的教学模式进行构建,并设计GIS软件平台——BISPGIS;④适合中学地理教学的GIS软件模块的开发和利用。如设计适合中学教师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块和便于高中生学习的课后练习、研究性学习模块等。很多学者在研究过程中意识到我国3S技术教学还存在较大障碍。如林培英从教师知识背景和设备软件两方面分析现行3S技术教学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可见目前3S技术教学任重而道远。

我国中学3S教育起步晚,目前处于探索阶段。据调查,2002—2011年发表的学术论文中,涉及地理信息技术的论文70 600余篇,其中与中学地理教育相关的仅79篇。从论文数量看,目前我国对有关地理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文献非常有限;从研究内容看,对于中学地理教学应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理信息技术如何有效辅助教学,而较少涉及引导学生将3S技术作为学习工具,用于收集、分析、利用地理信息,解决生产生活存在问题等研究。

三、存在问题及未来展望

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地理学中研究地理信息科学成为发展最快的专业方向之一。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地理学研究的领域、方向及其变化,基本代表世界地理学的整体发展规律。由此可知,世界地理信息技术将不断发展,而3S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将越来越凸显。国外不仅对3S技术应用教学理论研究较成熟,其实践教学进展也推进很快。欧美国家的教育部门甚至是地理学者个人、公司都十分重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3S技术等问题。

高中政治教学方法综述 篇7

美国学者阿尔温·托夫勒曾说:“谁掌握了信息, 控制了网络, 谁就拥有了世界。”虽然有些夸大, 但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的普及与应用, 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样, 网络也对教育思想与体制、教育内容与方法、教育条件与管理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网络教学的实效性、广泛性和开放性、互动性恰恰适应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特点, 因此基于网络的互动性特点的网络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 从2005年提出网络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 (刘应春, 2005;喻国华, 2005) [1,2]开始, 关于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在思政教育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文章就不断的涌现, 现将主要研究情况概述如下:

(一) 关于网络互动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

在关于网络互动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上学者们的观点颇多:有的学者认为网络互动式的教学理念来源于传统的互动式教学。而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就是把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远程教学技术应用于互动式教学中, 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借助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创造的网络氛围进行个别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多向互动、多维反馈、多元发展。 (申永春等2004;傅丽秀, 2010) [3,4]。有些学者主要通过对网络互动教学模式活动描述来界定此定义。如:喻国华认为;网络互动教学模式是指在一个良好的网络教学的环境下, 在教师的帮助与指导下, 学生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计算机等手段进行主动地对话和合作, 激发学习兴趣, 体验学习过程, 感受学习乐趣, 使学习成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师—机—生”立体交叉式互动的学习活动过程 (喻国华, 2005) 。颜廷华、盛树东等认为;网络教学互动是通过以互连网为背景, 以计算机网络和媒体技术为工具, 构建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学习互动环境, 除了教学主体间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外, 还包括教学主体与网络工具、信息资源和学科知识的互动 (颜廷华, 2008;盛树东等2011) [5,6]。牛海林则进一步总结到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就是基于网络的几种互动活动, 这里主要包含学生与学习媒体资源环境的交互活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活动 (牛海林, 2009) [7]。从研究文献中可知对网络互动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并没有形成一直的意见。每个学者都是根据自己的研究侧重点和研究内容给其下了一个定义。

(二) 关于网络互动教学模式的特点和优势

学者们大多在文章中论述了网络互动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它特有特点和优势。如有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时间和教学空间、对知识信息进行整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平和的学习氛围 (陈国超2010) [8]。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探索、研究精神有利于协作学习方式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牛海林, 2009) 。信息多、容量大, 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极大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真正使得教学互动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申永春等2004) 。

(三) 关于网络互动教学模式的具体方式

学者们在研究中对如何在教学中运用网络互动教学模式提出了多种设计方案。如高雅荣学者提出的实施程序包括三方面:一是课前准备 (包括教学设计、资源准备、材料呈现、课件设计) 上;二是上课时对课堂的控制;三是课后与同学们利用网络进行的课外辅导和在线答疑上 (高雅荣等, 2004) [9]。刘应春提出的1.同步讲授模式。主要是利用网络作为教师和学生的通讯工具进行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过程。2.个别辅导模式。主要是通过网络提供给学生富有个性特点的教学资源和内容,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自定步调的学习, 有针对性的加以训练和提高。同时, 教师充分利用E-mail或者BBS等方式辅导学生的学习, 根据学生不同的反馈和要求提供针对性的教学服务。3.协作学习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道德品质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的价值。教师通过网络组织学生开展竞赛、协同任务和互教互学, 能够促进学生的彼此合作和交互, 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提升学习效率 (刘应春, 2005) 。赵兰香学者提出了三种类型的网络互动教学分别是:任务引领性网络互动教学、情感互动型网络教学、评价互动型网络教学 (赵兰香, 2011) [10]。颜廷华学者提出通过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交流网站、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课堂、教学中注重网络与现实结合来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网络互动教学模式 (颜廷华, 2008) 。傅丽秀学者提出构建网络环境下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五步骤:首先, 明确教学目标, 创设网络环境, 编写互动教学软件, 建立应用模式框架。其次, 以网络为依托, 分层指导、自主学习、共同讨论等形式, 从疑问、分析到问题的解决。第三, 引导学生实践, 提高应用水平, 师生通过网络互动。第四, 利用网络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效果, 调查研究教学过程中的不足。第五, 组织网上交流, 归纳总结学习心得, 发布学习体会 (傅丽秀, 2010) 。综上可知, 关于网络互动教学模式的具体方式, 学者们大多简单罗列, 少有提出划分依据, 更缺乏深入系统的阐述。

(四) 关于网络互动教学模式的运用问题

学者们在论述网络互动教学的优势的同时, 也对其运用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如程艳敏认为网络互动教学运用问题主要集中在这样五点:首先, 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其次, 教师的水平及精力有限;第三, 网络互动教学的意识不强;第四, 网络教学资源不充分;第五, 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偏低 (程艳敏, 2011) [11]。王宗力则认为多媒体教室的设施状况;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应用以及网络资源共享问题;教师的网络技术的掌握和责任心的培养;以及如何学生为主体, 发现其互动的兴趣所在是网络互动教学模式的主要问题所在。同时他们都对此提出了一些对策程艳敏认为首先要提高学校重视程度, 加强网络教学管理;其次要转变教师观念, 加强教师技术培训,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第三要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第四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第五要加强对学生的培训 (程艳敏, 2011) 王宗力则提出:教学目的要明确、教学方式要优化、教学资源要适度, 教学环境要到位 (王宗力2012) [12]。纵观现有的研究文献对网络互动教学模式的问题和对策研究涉及的很少, 且缺乏实践探索和系统论证。

(五) 关于网络互动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

首先在网络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中有一些学者关注于借助学校的校园网网络教育平台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互动教学的开展。如, 《利用校园网推动“网络互动”教学模式》 (高雅荣等, 2004) 、《论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建构与应用》 (董强, 2011) [13]、《试析“思政课”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的创建与应用》 (唐晶晶2012年) [14]、《关于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杨红云, 2012) [15]。

其次在研究中对于教师在网络互动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也成为学者们的关注点。学者们认为首先, 教师应该在学生网络参与中发挥积极作用。其次, 教师应成为学生网络互动的推动者、指导者而不是控制者。如《教师在网络互动中的角色分析》 (张艳红, 2012) [16]、《网络互动教学及此背景下的师生互动》 (杨眷燕, 刘露2005) [17]。

二、存在问题分析

(一) 缺乏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运用的系统性理论研究。

目前关于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运用的理论研究还显得相当薄弱。尤其是关于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因遵循的原则, 具体的实施方法、运用的途径问题等重大理论问题尚无人论及或论之极少。在仅有的成果中, 学者们的研究重点大多集中在其含义、特点、功能、确立依据及主要方式上, 并且这几个方面的研究也才刚刚展开, 尚不深入。

(二) 缺乏针对特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网络互动教学设计方案。

现有研究中网络互动教学的具体方法没有针对特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没有具有全面详细的网络互动教学案例的方案设计, 因此不具有可操作性。

(三) 缺乏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的调查与分析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方法综述 篇8

郭民, 史宁中的 《中英两国高中数学教材函数部分课程难度的比较研究》一文是对中英两国高中数学教材中函数部分内容的课程难度进行比较研究, 研究中英两国高中数学教材中函数部分课程难度的差异, 进而分析课程难度对学生学业负担的影响, 为我国数学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资源和参照。刘少平 《中美高中数学教材函数内容的比较研究》选取中学数学的核心内容—函数内容, 对我国人教版高中新课标 ( A版) 数学教材与美国Mc Graw - Hill Companies出版社的 《Core Plus Mathematics》教材对比研究, 通过分析两国教材函数内容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差异, 教材综合式编排方式, 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途径, 进而为我国教材编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为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提供崭新的思路。曾荣的 《螺旋式上升背景下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研究—基于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必修1、必修4 函数图像变换编写的比较》, 笔者指出教材编写应坚持螺旋上升的原则, 既要在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上做到螺旋上升, 同时也应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做到螺旋上升。

2. “高中数学思想方法” 文献综述

韩雪丽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笔者通过阐述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含义、国内外究现状、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理论基础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研究意义以及在高中教学中应如何使用属性结合思想进行教学, 强调了数行结合思想的重要性以及笔者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感悟以及建议。张硕 《高中数学思想方法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通过对高中课本的研究, 统计了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在高中数学教材中出现的频数, 并自编调查问卷和测试题, 对石家庄高一到高三15 个教学班的学生进行调查和研究, 通过笔者的研究和分析得出数学思想方法水平与教学成绩有较显著相关。

黄东, 苟一泉, 赵中玲 《浅谈高中数学思想方法》总结了一些高中数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 并对每种思想进行举例说明, 通过笔者的总结希望能为读者在认知数学的过程中予以启迪。李燕 《浅谈高中数学思想的培养》笔者从平常的教学中、基础知识的复习中、解题教学中几个方面均需要教师有意的渗透教学思想, 另外需要开设专题讲座, 激发提升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 主要讲述了如何培养高中生的数学思想意识。骆雯琦 《高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现状研究—以江西省戈阳一中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为例》笔者对江西省弋阳县2 所高中, 以及52 名数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得出高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现状, 在研究结果基础上, 提出高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策略。李剑评 《浅析高中数学思想在高考考查中的渗透》笔者阐述了高中中常考的几种思想方法, 结合例题加以分析、探究, 并给出了学习思想方法的注意事项。赵文莲 《透过高考试题看高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主要透视2002 年、2003 年高考试题, 分析考察的数学思想方法, 并提出了几条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的建议。

3. 总结

( 1)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 对 “高中数学教材”研究的论文和期刊都相当多, 如: 不同内容的研究、同一内容的比较研究、新课标教材特色研究、对教学的研究等。但是对高中的核心内容的研究少之又少, 在别的内容方面进行研究的学者相对很多。

(2) 总的来说, 研究 “数学思想方法”的文献比研究 “高中数学教材”的文献要少很多, 研究的方向主要是思想方法的举例概述以及数学思想方法对教师教学的重要性, 对教师进行教学中的一些建议等。较少系统的研究某一内容中渗透的思想方法的学习以及对学生学习会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

( 2) 研究展望

基于对以往学者研究过的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 笔者拟采用如下的研究方案对高中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在高中的学习现状和教学渗透策略进行研究。

研究目标: 通过函数与方程的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 以及教学渗透策略的研究, 以期教师能够重视函数与方程思想方法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 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实现新课标的要求, 培养学生的能力。

研究内容: 第一: 高中函数与方程思想方法的学习现状调查研究。第二: 通过高中函数与方程思想方法的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与分析, 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给出课堂中渗透函数与方程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

研究方案: 笔者根据高中数学思想方法频数统计情况, 编制调查问卷和数学测试试卷, 以研究高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现状, 数学成绩与数学思想方法知识的关系, 以及数学思想方法与年级、性别的关系, 以期从中发现高中数学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试图寻找以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 以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为目的的学习和教学方法。其次, 分析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与学习中起到的作用, 此模块采用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分析函数与方程思想方法在高中数学中所起到的作用。

高中政治有效教学探讨 篇9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 :“能实现预期目的 ;有效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指出:所谓“有效”, 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 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具体表现在:在认知上, 从不懂到懂, 从少知到多知, 从不会到会, 从学会到会学;在情感上, 从不喜欢到喜欢, 从不热爱到热爱, 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从想学到乐学。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率, 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否认真, 学生的学习是否努力, 不是衡量教师的有效教学。所谓有效教学是看三维目标的实现度, 看学生是否学到什么或者学得好不好。如果教师教得很辛苦, 学生学得也很辛苦, 但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的话, 那么这样的教学就是没有效果的教学;同样, 如果课堂上“莺歌燕舞”, 教师教得很轻松, 学生学得也很轻松, 但学生的发展甚微的话, 那么这样的教学就不是有效教学。因此,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率的唯一指标。

二、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有效性

政治课的教材理论性强, 枯燥乏味, 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单凭教师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而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供生动、逼真的正反案例和由简单到复杂的案例, 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如在讲解“公民作为纳税人应依法自觉纳税”时, 可选用冯小刚拍摄的《甲方乙方》后纳税的正面案例和厦门特大走私案偷逃税款300亿元的反面案例。选用学生较感兴趣的案例, 会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变厌学为愿学, 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习。

此外,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做好上课的各种准备, 通过讲述、板书或提出问题引入教学内容。比如在内容上, 可以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知识;或者提供学生平时并不一定了解, 但能很快激发学习热情的新领域信息, 使学生迅速集中对新课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循循善诱, 并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

三、巧妙提高和认真倾听, 提高教学有效性

对话式和互动式教学是有效教学中最常见的。“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的主要形式, 可以使教师将关注的焦点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 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问题”的有效性,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另外, “问题”的有效性还在于提问方式的选择、词句的深刻、音调的变化及问题的语境等, 都能决定它是否会被学生理解为一个问题, 会被理解成一个怎样的问题, 会通过怎样的方式思考和研究。

有效的“问题”提出了, 教师还应善于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声音, 关注学生的想法。在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追问、补充学生的回答, 让学生感到教师一直在关注问题的进展, 这样会自然而然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倾听是一种对话, 好的对话者总善于倾听, 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 这是许多课堂中生成的一个亮点。

四、理论联系生活实际, 提高教学有效性

政治课教学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及社会相结合。“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 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它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 突出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主动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能力;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能力;自主学习、选择、探索的能力;采用多种方法, 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1.理论联系 实际要体现 教育性、科学 性。政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充分发挥其在培育新人素质方面的作用。因此, 在理论联系实际中, 要以科学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理论联系实际还要注意科学性, 某些教师备课不充分, 教材未能吃透, 实际材料处理不当, 继而盲目联系实际、牵强附会, 让学生怀疑理论的科学性或对实际问题的认识感到迷惘, 从而不利于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素质。

2.理论联系 实际要与实际 相结合。政治课的理论观点 , 通常给人以抽象、单调、枯燥乏味的感觉, 这就需要我们理论联系实际, 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观点。理论联系实际还必须把握学生思想认识的疑惑点, 例如:“市场经济讲求物质利益原则, 为什么还要讲发扬集体主义大公无私的精神? ”“公民有信仰自由, 为什么还要对中学生进行马列主义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社会主义目标是共同富裕, 为什么允许一部分先富起来? ”这些都是学生在理解理论观点的同时, 思想上常出现的疑惑点, 只有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 才能使理论观点与学生思想认识撞击产生共鸣。这时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解惑, 就能使学生心悦诚服, 自觉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

3.理论联系 实际要有归宿。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书本理论知识, 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还有助于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 使他们自觉指导自己的行为, 实现知识、能力、觉悟和行为的统一。更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生动活泼地学习, 最大限度地开发潜能,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这是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与方法的目的与归宿, 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也是进行有效教学的根本途径。

高中政治教学如何提高教学效率 篇10

一、明确高中政治课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现代社会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本质上是人的素质的竞争, 所以,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提高全民素质, 是教育的根本所在。而思想政治教育有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我们只有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 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作为政治课的任课教师, 我们必须让学生明白思想政治课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公民道德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 学生通过对本学科的学习, 可以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任务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探讨中学思想政治课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不仅是加强和改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大课题, 而且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由于思想政治课具有知识性强、理论抽象的特点, 所以好多教师在讲授知识时总感觉很累, 学生学的时候也会感到枯燥无味。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学生一旦对某一事物有了兴趣, 他就会积极、主动、执著地去探索, 使学习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 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使他们学会主动求知、善于求知, 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师上课只讲抽象的理论, 交待知识要点, 把思想政治课当成纯粹的讲授知识的过程, 就会造成学生厌恶的心理, 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通过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把课本知识由学生的间接需要变成学生的直接需要, 以形成强烈的内部动机, 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什么是问题意识?它是指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产生探究的心理状态, 进而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素质。智慧的根本就是好发疑问, 对问题质疑是深入问题、了解问题的必然条件。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 更是思维的动力, 只有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才能保证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提出疑问, 共同讨论分析, 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对于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以及他们自学探究的能力, 让他们去自学思考, 探究疑点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时政热点、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探究问题本质, 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对于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率可谓是事半功倍。

四、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是提高政治教学效率的延伸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 它应以提高学生的情感水平和实践能力为最终目标, 这些说明了把社会实践引入政治课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实践证明, 一个人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情感的陶冶、意志的磨炼, 都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如果没有对现实的观察分析, 没有对现实问题的亲身体验, 必将会导致思想政治课的知行脱节, 也会使思想政治课失去它的德育功能而变成空洞说教。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手段。社会实践活动, 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具有课堂教学所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

上一篇:规划交通需求预测下一篇:低压无功功率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