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企业的文化建设

2024-06-15

旅游企业的文化建设(精选十篇)

旅游企业的文化建设 篇1

一、旅游企业文化相关概论

作为旅游企业来说,和其他企业不同的是,旅游业以服务为核心,它的商品就是服务,因而服务质量显得很重要,但服务质量又难以控制,因而作为旅游企业来讲,旅游产品的特点决定了整个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中旅游企业文化的作用尤显突出。

(一)旅游企业文化的内涵。旅游企业文化是在长期的旅游经营管理活动中,通过企业领导者主动倡导和精心培育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和遵守,具有旅游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企业精神、行为准则、传统习俗、员工文化素质,以及蕴含于企业形象、企业制度、企业产品之中的物化精神的总和。

(二)旅游企业文化的个性特征。旅游企业文化以旅游企业自身特有属性为出发点具有如下特征:1、服务性;2、旅游消费属于文化消费,文化意识是旅游企业文化的重要特点;3、国际性;4、独特性;5、人性化。

二、目前我国旅游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旅游企业文化建设总体来看与我国旅游企业发展程度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意识观念出现理解偏差。企业文化理论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了一种管理理论,是发达国家企业管理达到相当水平的产物,我国由于刚刚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许多观念还停留在旧有的框架中,旅游企业管理者对于一些新的观念还无法全面理解与贯彻。因而出现了诸如将旅游企业文化等同于旅游企业整治思想工作、等同于企业精神、等同于企业文化活动、等同于CI战略的理解偏差。

(二)实践程度不均衡。一些改革开放较早的沿海地区或特区新区,在旅游企业文化的实践上要比一般地区优越;规模相对较大的旅游公司要比一般的小型旅游企业好;诸如此类不均衡现象表现的非常明显。

(三)雷同现象较为频繁。许多旅游企业并不能够真正理解旅游企业文化的内涵,因而照搬其他旅游企业甚至是非旅游企业的文化运行模式,包括文化活动、文化精神等,雷同现象频繁。

(四)缺乏系统性。一些旅游企业的文化建设也涉及到企业文化的很多方面,如培育企业精神,开展文体活动等,但都缺乏系统的整合目标及长远发展规划,其着眼点仍在于搞好企业内部生产管理,而忽视围绕企业经营和环境的变化适时企业文化管理和建设。

四、旅游企业文化的建设

旅游企业文化对旅游企业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旅游企业文化具有凝聚作用、能够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具有振奋精神激励情绪的作用、能够优化企业结构等。因而从我国旅游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现状来看,明确建设途径、建设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以下根据我国旅游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些意见和看法:

(一)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念。企业文化价值观念在企业文化内容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它规定着企业全体员工共同的努力方向和行为准则。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价值观要做到:(1)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员工理解和接收企业价值观。可以通过舆论导向、文化传播等方式,使员工、公众对旅游企业文化游一定的基本认识和了解。(2)领导要起到先锋模范作用,给员工一个示范式的展示。(3)精心设计企业文化仪式,使员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认同和体现共同信念。

(二)设计人性化旅游产品。旅游企业文化产品主要以服务为主,因而具有旅游企业文化的服务也是体现旅游文化价值观的重要形式。旅游企业文化建设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它要求旅游企业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努力培育忠诚的员工队伍和相对稳定的顾客群体,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旅游概念的实施。旅游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在发展旅游、树立旅游企业文化时要将生态旅游、绿色旅游作为企业追求的目标。提倡环保、注重资源的节约等成为新时代旅游的主要趋势,也是企业生命的“常青树”。

(四)旅游企业文化成体系。旅游企业文化作为旅游企业活的灵魂,要有本质上的正规和统一,因而建立属于本企业的系统化的旅游企业文化体系是有一定必要的。建立属于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尤其是针对旅游业这特殊的产品提供形式的企业而言,企业文化显得尤为重要,故而需要将旅游企业文化放在比目标管理、利润管理更加重要的地位上。

综上所述,旅游企业文化随着旅游业经济的飞速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旅游企业文化的建设也成为众多学者、企业管理人研究和学习的重要知识内容,无论是学界还是商业,旅游企业文化建设应给与高度的重视和良好的发展。

对推进旅游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篇2

(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广西桂林 541002)

摘要:首先,讨了论旅游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旅游文化具体化的表现;其次,对企业工会进一步做好旅游文化的几点思考。认为做好凝聚力量工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加强职工文化建设,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大力提升职工素质,造就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努力将旅游企业工会建成员工之“家”等几点措施,有利于进一步做好旅游企业工会的旅游文化工作。关键词:工会;旅游文化;思考

工会的英文全称为Trade Union,英文缩写为TU。工会组织的产生源于西方的工业革命,当时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赖以为生的农业涌入城市,为城市的工厂雇主打工,但工资低廉且工作环境极为恶劣,在这种环境下,单个的被雇佣者无能为力对付强有力的雇主,从而诱发工潮的产生,导致工会组织的诞生。1900年美国琼斯夫人所领导的工会运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一、有关旅游文化的理论

(一)、论旅游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广义的理解,旅游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旅游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有其特定的内涵和相应的外延。广义的理解,旅游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以普通文化的内涵价值为判断理念,以旅游各种要素为根据,发生在旅游行为整个过程中形成一种新兴文化。旅游业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表现形式,旅游形成的文艺理论概念是一些具有现代化理念,能够代表旅游文化、经济、旅游行为等特殊观念需要的部分内容,例如,旅游价值观、旅游产业学、导游艺术学、旅游管理学、旅游广泛社会学、旅游人员心理学、旅游行业工作人员教育学、旅游文学、旅游美学、旅游产品营销学、旅游自然及人文资源学、国内外旅游发展史、旅游服务学等等,以及各种旅游过程中产生的娱乐、游戏等。除旅游科学理论之外,广泛的旅游文化科学还有具有外延内容。它涉及少数民族学、民间民俗科学、考古理论、国内外文学、民族宗教理论、中文艺术、中外哲学思想、博物科学理论、旅游体育科学、民族饮食学、中外建筑风格学、自然生态价值观、自然植物园艺观、自然景观色彩观理论、旅客关系学等多种学科与旅游具有关联的科学理论;旅游文化还体现在旅游饮食、居住、旅游观光、旅游购物、旅游各种游乐、游客各种服务、旅游景观建设,以及旅游导游、司机、管理、领导等各类专业队伍建设中。总之,旅游文化表现在在与旅客的住宿、饮食、行动、游览观光、购物、娱各种要素之中。

(二)、旅游文化具体化的表现 旅游文化绝对不是那种抽象的、形而上学的东西,而是包括旅游者、旅游从业者、旅游资源、旅游生活设施和接待地环境等在内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它一方面包括具体的、客观的内容,如:人、财、物等;另一方面还包括不可见的文化成分,如旅游者如何使用他的钱、财、物,旅游业如何开发资源、增添设备、提高质量以满足旅游者的各种心理动机和需求,这种从酝酿到实施完毕的过程,莫不带有文化传统、民族习惯之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和制约。而旅游者玩 购 娱,的结果以及从中可以看出的明显动向,旅游从业者为旅游者开发的旅游资源、提供的各种服务设施本身,则更物化的体现了种种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和制约。-随着旅游企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旅游企业文化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快速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纵观一些现代旅游企业的成功经验,就会发现一个旅游企业的成功背后,无不有着丰厚的旅游企业文化。旅游企业文化是一种文化氛围,包含并体现着生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企业文化是灵魂。旅游企业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加强职工文化建设,必须顺应时代发展,主动占领文化阵地,牢固确立把旅游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战略资源的思想,着力打好旅游企业文化服务品牌。

二、关于企业工会进一步做好旅游文化的几点思考

工会,或称工人联合会。工会员工自己组织,维护员工自身利益而自发组织的社会团体。在西方,这个共同利益团体诸如为同一雇主工作的员工,在某一产业领域的个人。在西方,工会组织成立的主要动因之一,是组织员工与雇主谈判工资薪水、工作时限和工作条件等等。

(一)、做好凝聚力量工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企业工会组织要紧贴旅游经济发展这一中心,不断推进旅游企业文化建设,做好凝聚力量的工作。具体要做到如下几点:

1、要积极配合党政及时解决职工存在的各种思想矛盾和实际问题。当前企业改革不断深化,涉及到职工的切身利益,职工思想活跃,情绪波动大、不稳定因素多。作为工会组织,要针对职工在改革中出现的思想波动,大力加强政策教育,多做释疑解惑、提高认识的工作,引导职工树立市场经济观念,提高职工对改革心理承受能力。对旅游市场中,员工出现的思想问题,应该加强人文关怀思想教育,各级领导对员工要多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认识思想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各类旅游企业均要动员员工,树立科学的经济观念,进一步提升各级职工对市场变化的心理认识能力及科学分析力。

2、要坚持和发展以职代会为载体的民主管理形式,推进企务公开,建立职工联系卡、坚持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让广大职工参与到企业各项民主管理活动,切实保障维护职工的知情、参与、选择和监督权益。

3、要把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经营目标、方针政策、规章制度、作业标准等列入旅游企业文化建设范畴,大到企业标志、机械设备,小到工地彩门、宣传标语,都要有声有色、有型有款,不断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4、要积极开展经济技术创新工程,通过劳动竞赛、技术攻关、合理化建议、“五小”成果等活动,把广大职工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起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5、要在职工中树立企业“大家”思想,把企业建成温馨的“职工之家”,让每一位职工都具有把企业当“家”的归属感。

(二)、加强职工文化建设,丰富职工文化生活

企业文化是精神形态文化、物质形态文化、制度形态文化的复合体。在新形势下,旅游企业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通过创新旅游企业文化观念,创新旅游企业文化的内容和载体,创新旅游企业文化的建设方法,围绕建立学习型旅游企业,培养智力型职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达到鼓舞思想斗志,丰富精神生活,陶冶人们情操的目的,使旅游企业步入持续发展的轨道。笔者认为以下几点较为重要:

第一,要建立旅游企业文化网络,从加强职工文体活动的基础和载体入手,形成以职工兴趣小组为骨干,以单项活动为依托,以基层文化工地为龙头的点、线、面职工文化生活框架,为职工提供各种活动形式。要培养一支文体骨干队伍,制定活动制度,定期研究活动内容,并抓好活动布置、检查、总结,为职工提供一批高品位的精神食粮,包括文艺节目的演出、体育比赛、影视作品、学习资料、报纸杂志等。

第二,要不断巩固发展工会文化阵地,以文体活动凝聚职工,充分发挥职工文化阵地作用,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吸引广大职工踊跃参加,用多种有益的文化熏陶,增加职工的文化底蕴。

第三,要坚持与时俱进,使旅游企业文化建设与基层联系更近,与职工贴得更紧。

(三)、大力提升职工素质,造就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在旅游企业文化中,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技能、精神面貌决定着旅游企业文化的整体水平。因此,旅游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人为本,通过对人的培育来提高企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市场竞争力。因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也是企业先进文化所要关注和影响的对象。因此,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提高职工素质来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一方面,应该通过科学思想观念充实员工头脑,坚持用党十八大的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勤俭节约思想对各级员工进行引导,鼓励广大职工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扬旅游企业集体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树立热爱祖国的观念,在各级员工中进一步提倡优秀的社会公德、敬业的职业道德和和谐的家庭美观,提高各级员工的思想理论修养与现代化政治素质。另一方面,要大力组织各种旅游技能、技巧培训及竞赛活动,要以培训旅游员工各种高级技工、高级技术,提升优秀员工技术等级为目标,运用各种岗位练兵和技术竞赛,组织各级员工,特别是青年职工在旅游行业的拜师学习技巧、培养科学绝技等等活动,应该组织各种旅游企业培养一批:“技术标兵”、“技术工种带头人”、科学能人、能人巧匠、名师高徒。要运用各种方式提倡和引导员工依据自己的工作职业岗位,积极参加各类技术培训,考取技术资格证书和学历证明,努力造就一支有各自专业技能特长、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高素质、高技术的员工队伍。

(四)、努力将旅游企业工会建成员工之“家”

第一,旅游企业工会应该履行“家”的职责,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公司工会成立后,一是妥善处理劳资关系,积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不维权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因此,我们积极宣传、贯彻、落实《劳动法》相关规定,按照“维护员工合法权益与投资者合作共事,共谋企业健康发展”的原则,代表职工与企业签定了集体合同、工资协议,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同时,推行厂务公开,就员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定期公开,使员工的知情权得到很好的维护。三年来,公司员工的工资从未拖欠过。公司没有上访告状现象,劳动纠纷为零,履约率达100%。2006年公司被市总工会、市工商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评为“三星级劳动关系和谐单位”,被县总工会、县工商联、县劳动人事和社会保障局评为“劳动关系和谐A级企业”。

第二,要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提高旅游企业员工的素质。许多旅游城市旅游公司的员工大部分来自于农村,80%以上是青年人,面对旅游企业不断走向正规化管理的要求,公司工会围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个中心,着力把青年职工变成适应企业发展的新型员工,对人员相对集中的餐饮部、客房部、导游外联组、景区管理等进行岗位培训;对接待游客的礼貌、礼仪、餐饮、客房服务技能,后厨的厨艺进行技术练兵。2013年,我们利用旅游淡季会同县总工会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星级饭店管理”培训,并从公司工会经费中拿出10000元,对闭卷考试中成绩在80分以上的24名员工进行了表彰。三年来,参加岗位培训的职工达340人次,参加技术练兵的职工达280人次。8名普通员工因岗位工作表现突出被提拔为中、高层领导。

第三,充实“家”的内涵,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创建活动。我们按照公司党支部的统一部署和号召,通过宣传橱窗等阵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组织和动员广大职工群众开展“创企业精神,树主人翁形象”、“学身边劳模,争做优秀员工”主题教育,使他们心系公司,立足岗位多做贡献。开展“爱岗敬业标兵”评选活动,三年来,涌现出“爱岗敬业标兵”36名。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每逢“五一”、“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都组织员工举办文艺联欢会、飞狐杯卡拉OK歌手大奖赛,举办乒乓球、棋类、拔河比赛等活动,丰富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积极组织“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几年来,公司共拿出3000多元慰问金,对生病员工进行慰问,使广大职工感受到了党组织和工会的温暖与关怀。通过开展活动,不仅丰富了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充实了企业文化建设内涵,有力促进了企业“三个文明”建设。

三是营造“家”的温馨,增强党工组织的影响力。做好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政府支持、工会运作、职工参与、多方配合的工会工作格局。为此,我们本着“到位不越位、参与不干预、支持不拆台、帮忙不添乱”的方针,把工会建设列入党建的重要内容,依靠工会组织来开展好党建工作,形成了党建工建良性联动、互为促进的良好局面。一是突出重点,扩大党在企业中的组织基础。我们注重从企业经营管理和一线优秀员工特别是优秀青年员工中发展党员,坚持把符合条件的生产经营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骨干,使党员成为企业最优秀的人力资源,使企业优秀人才成为发展党员的后备力量,提高了发展党员工作水平,也扩大了党在企业中的组织基础。二是健全机制,使党支部的决策转化为会员的自觉行动。在工作部署上,我们坚持党支部工作与工会工作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共同实施、共同考核;在运行机制上,自觉把党支部工作从安排部署转变到搞好服务上来,推动党支部、工会工作规范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在工作方法上,加强协调,使党工互相沟通、互相支持,增强了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的整体活力。三是率先垂范,增强会员参与党组织活动的吸引力。我们针对企业生产经营任务的变化,通过工会组织开展劳动竞赛和争当业务能手、青年标兵等活动,发挥职工搞好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和党员责任区等,让党员到急、难、险、重的工作岗位上挑大梁、当先锋,以无声的力量把会员凝聚到企业经营上来。三年来,在工会组织的积极运作下,公司先后投资25万元高标准装修了可供300余人吃饭的职工食堂;出资100多万元,对4000多平方米办公院区铺设彩砖进行硬化,创造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每年组织员工免费进行健康检查。在景区啤酒广场建设中,为美化周边环境,党支部和工会组织党员和会员参加义务植树,仅10多天时间就栽植风景树600余株。广大职工为企业发展在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无私奉献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员工。客房部经理侯建文、餐饮部服务员章凤丽分别被县女工委员会评为“女职工服务明星”和“女职工工作先进个人”。许多员工向党组织靠拢,先后有12名员工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有4名员工被吸收为入党积极分子,有2名被发展为预备党员。

作者简介:王琳娉(1968---)、女、江西人、研究生,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政工师、研究方向:政治思想工作教育。

通讯地址:广西桂林市翠竹路27-2号 邮编:541002 联系人:王琳娉

旅游企业的文化建设 篇3

【关键词】 旅游产业;企业文化;优势

 二十一世纪,旅游业飞速发展,人们对旅游概念再不陌生,对深化旅游企业文化内涵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的旅游消费从根本上是对文化的消费。对于旅游企业来说,今天的竞争力是昨天的文化积累,今天的文化是明天的收益,旅游相关企业在高层次上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体验旅游企业文化,享受旅游企业文化,从而形成对旅游企业的内涵认识,形成认知。新的历史时期,旅游业面临全新挑战,如何增强企业文化意识已成为旅游学界共同探讨的课题。

一、 旅游企业文化的内涵

旅游企业是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有形的空间设备、资源和无形的服务效用为基础,在旅游消费服务领域中独立经营核算的经济单位。旅游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真正实行的价值观念就是旅游企业文化。它包括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还有相应的审美观、信念、企业形象、企业精神、企业传统、企业风气以及组织机构、规章制度、道德规范等。从内容上讲,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旅游企业思想观念的与时俱进,旅游企业文化必须是先进文化。第二个层次是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计算机和网络的出现使旅游进入全新时期。第三个层次是旅游企业的文明程度要合乎时代的节拍。旅游企业文化必须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引领时代潮流的。

二、打好旅游企业“文化牌”的意义

计算机和网络使旅游进入了全新的时期,新生事物及新理念不断注入旅游的概念里。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旅游企业迫切需要职工增强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旅游企业文化能对企业整体和企业每个成员起导向作用。它能够引导和规范每一位员工的行为,让职工有强烈的责任感,形成持久的动力,变成无穷的精神的力量。旅游企业文化还能使员工形成共同价值观,真正做到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

三、旅游企业文化建设和谐发展的思路

旅游企业应该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创新思维方式,要善于汲他人之精华,扬自己之长。

(1)打造传统文化,做好推陈出新的工作。我国旅游文化底蕴深厚,山川田园秀丽,文物古迹星罗,名人贤哲辈出。旅游企业文化是有本之木,有根之源,应该是富有生命力的。不同的历史造就不同的旅游文化,形成不同的旅游特色。大力开发我国旅游文化资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强调群策群力的重要性。旅游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强调以人为本,只有加强人才培养,才能增强旅游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其共同的价值观念,培育国家和民族利益观念,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旅游经济的腾飞。

(3)培养特色观念。首先是行业特色,不能做得“四不像”,旅游行业的司机言行举止应该讲究规范性,接人待物不能像跑货运的;其次是要追求卓越,努力打造品牌特色。塑造一个优秀的品牌来代表企业形象,甚至代表一个地方的特色。充分利用本地特色资源,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格局,这是我国很多旅游企业真正實现自身价值之所在。

(4)以适应旅游业新形势为旅游企业文化的导向。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休闲旅游产品和养生保健旅游产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并逐渐成为国内外旅游界的一种趋势和潮流。注重旅游者的精神享受和文化满足,通过观光生态美景、体验生态环境、享用生态食品、感受生态文化等途径,从而达到消除疲劳、保健养生、发展自我之功效。创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特点,不懂创新的旅游企业就没有生存空间。将创新作为旅游企业追求的目标和企业文化精神的核心,这对旅游企业走向世界、与世界接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点、线、面”结合,全社会共同打造旅游企业文化平台

按照从事旅游产品经营的产业链划分,旅游企业可分为(1)直接旅游企业:包括旅行社、饭店、餐馆、旅游商店、交通公司、旅游景点、娱乐场所等。(2)辅助旅游企业:包括管理公司、服务公司、影视公司、出版单位、通讯设施以及食品、卫生等生活服务部门和行业。(3)开发性组织:包括相关的政府机构、旅游院校、旅游科研机构等。打造旅游企业文化平台,必须以政府导向为点,直接旅游企业强化文化意识为主线,辅助旅游企业组合成面。形成氛围,形成地方旅游行业企业文化特色。

1、政府支持、倡导企业文化建设为关键点。旅游文化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政府主导的重要性。实践证明,我国现阶段的旅游业发展,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是契合我国旅游业发展实际的。政府必须用良好的宏观文化环境来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是政府要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要有“大旅游”的发展思路,引导全社会共同打造优良品牌,形成政府主导、部门主管、企业主体、全社会参与的旅游发展格局。(二)政府要引导企业打造企业文化,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地方旅游吸引力。充分利用媒体宣传、举办和参加各类旅游交易会、举办特色节庆活动等,增强旅游吸引力。(三)政府要加强旅游总体布局,深挖旅游企业文化,保持后劲,促进旅游企业可持续发展。(四)政府要保障旅游资源开发和企业文化的开发同步。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旅游企业文化同步进场,保障企业发展的持续性和长远性。(五)政府要加强旅游队伍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管理,提高地域旅游服务声誉。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充分利用“评级”、“考证”、 “竞赛”等活动,将地域特色文化发扬光大,提升地区形象,提高旅游地知名度,引导旅游企业文化正确的发展方向。

2、直接旅游企业相连成线。旅游相关企业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国有企业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三高”打造企业文化:一是要求高起点。各直接旅游企业要明白“站得高,才看得远”的道理;二是产品高质量。明确目标,才能打造相应的企业文化,才能“多快好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三是高品位。员工必须高素质,才能形成应有的责任心,才能真正做好内强素质、外塑形象,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3、旅游院校、社会社区形成辅助面。旅游院校的教学、科研直接向企业文化贴近,加强校企合作,一方面旅游院校直接向企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直接参与企业管理,另一方面企业人才进院校,学习先进理念,共同促进企业文化上档次;社区文化对于企业文化建设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各个社区的建筑风情、饮食习惯、服饰打扮、民俗节庆、歌舞乐奏等本身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源泉。社区形成的特色氛围有力地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旅客来享受到的不仅仅表层次的自然风光,而且感受到社区居民的彬彬有礼的人文素质和热情洋溢的好客之道,与本地企业文化形成一道和谐的风景,形成独特的地域特色文化。

五、旅游企业“文化牌”前景展望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关联带动性强的产业。“点、线、面”结合,打造地方企业文化,是形成企业文化高境界的必由之路。只有这样,才会形成旅游企业工作的高效率,企业带给社会的必然会是产品的高质量,必然会带来旅游业的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新红.试论企业文化建设在我国旅游企业中的现状与作用[D]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2] 张建星,樊春梅.旅游文化与旅游企业发展关系研究[J].《中国商贸》,2011(05)

[3] 许欢.文化内涵与旅游产业的发展研究[J].消费导刊,2008(05)

(作者单位: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企业的文化建设 篇4

关键词:江苏沿海,旅游带,旅游企业,品牌化,建设

旅游企业品牌就是旅游企业传达企业特定属性、 核心价值观念和便于消费者识别的产品或服务。 旅游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具有强势竞争力的品牌。 旅游产品不同于实体商品, 具有价值不可转移、生产和消费统一等特点,使旅游者在购买旅游产品之前无法预先知道旅游产品的功能效用、服务质量。 因此,旅游企业品牌形象的好坏,将对游客对旅游产品的选择起很大的影响作用。 在江苏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贯彻沿海开发国家发展战略,串联连云港、盐城、 南通三市,建设沿海海韵旅游带。 然而,目前江苏沿海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低于江苏全省平均行业管理水平,旅游企业经营规模小,品牌意识淡薄,缺少有效的品牌建设管理手段。 本文对此进行探讨,以期为江苏沿海地区旅游企业品牌建设提出有益的参考意见。

一、江苏沿海旅游带发展概况

江苏沿海旅游带地处我国沿海的中北部,北起苏鲁交界的绣针河口,南抵长江口,区域总面积约3.06万km2,人口2040万,标准海岸线954km。 江苏沿海地区南邻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北接环渤海地区,东与东北亚隔海相望,西连新亚欧大陆桥, 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和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其独特的山海风貌、湿地景观、森林草地、珍稀动植物、岛洲沙滩、海滨文化组合,形成了一条绵延九百千米的沿海旅游带。

然而,江苏沿海旅游仍没有形成旅游资源的整体联动效应。 江苏沿海地区旅游发展在江苏整体旅游发展中处边缘地位,从旅游接待量来看,连云港、 盐城和南 通三市2012年国内游 客接待量 为3146.78万人次,占全省接待量的12.05%。 入境旅游游客接待量分别为42.16万人次, 占全省入境游客接待量的7.75%。从旅游收入上来看, 江苏沿海三市2012年的旅游总收入为336.83亿元 , 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10.3%。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上的不断扶持,该地区旅游业正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2009年,国务院将江苏沿海开发纳入国家战略层面,《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的制定为江苏沿海城市群的旅游发展发带来了新的机遇。 《江苏旅游业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发掘江苏海岸带资源禀赋,科学规划和整合开发旅游资源。

二、旅游企业品牌建设现状

1、旅游企业数量少,实力弱

江苏沿海地区旅游企业数量较少。 截止2012年底,沿海地区共有国家等级景区79家,占全省的19.9% , 星级饭店225家 , 占全省的24.9% , 旅行社324家,占全省的17.4%。 在旅游企业数量较少的同时,与江苏省其他地区相比,旅游企业的竞争力不强。 以旅游业的支柱———旅行社企业为例,目前江苏沿海地区没有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旅游集团企业。 具有出入境旅游业务的国际类旅行社仅为4家,与全省49家的数量相比,规模较小。 2011年全省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前十旅行社也与沿海地区无缘。

2、旅游企业品牌知名度不足

目前江苏沿海地区的旅游企业规模普遍较小, 经济实力与宣传推广能力有限, 品牌建设意识不强,游客对于旅游企业的了解也较少,影响了企业品牌知名度。 目前,江苏沿海地区仅有南通濠河风景区2012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3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处。 这与江苏省内其他区域旅游景区相比 ,竞争力和影响力较弱。 酒店企业方面,南通市近年来发展较快,引入洲际集团、宙辉国际以及金陵酒店等国内外知名酒店管理公司, 建设了中南大酒店、绿洲假日大酒店等一批高星级酒店项目,但从总体上看,沿海地区高质量的酒店较少,本土品牌缺乏。 地区内创建的“家十分酒店”经济型酒店品牌,影响力只局限于区域之内,游客认同度不强,在与锦江之星、如家快捷、汉庭等连锁酒店集团品牌的竞争中劣势明显。 旅行社方面,没有本地的知名旅行社,较大的旅行社例如南通康辉旅行社、南通中国国际旅行社一般是依托大型国际旅行社集团的子公司。[1]

3、旅游企业品牌战略缺失

江苏沿海地区旅游产业链处于初步形成阶段, 旅游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无暇顾及品牌建设和企业长远发展,甚至也没有专业的部门负责企业战略规划或品牌关系维护。 旅游企业在旅游产品开发上缺乏创新观念,品牌意识淡薄,缺乏创新的内容,从而影响了区域旅游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以沿海地区旅行社为例,目前沿海地区旅行社以传统的观光度假型旅游产品为主,忽略了市场的其他需求,经营范围雷同、产品无特色,相似旅行社之间竞争激烈。 这就造成旅游企业在低端竞争中不断消耗自己,缺乏特色经营,也无法形成品牌。[2]

三、旅游企业品牌建设策略

1、景区品牌建设策略

旅游品牌的建立是发展旅游的关键。 江苏沿海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涵盖了全国所有的8个主类, 其中28个亚类占全国31个亚类的90.3%,而117个基本类型约占全国155个基本类型的四分之三(75.48%)。江苏沿海地区应依据其海滨、湿地、海岛等特色旅游资源,打造“江苏滨海”这一大品牌,将众多零散资源融合一体,形成较为统一的形象品牌,从而提升江苏滨海地区景区的吸引力与市场感召力, 促进江苏滨海地区旅游的飞速发展。 各地可以围绕 “江苏滨海”这一大品牌,深度挖掘品牌内涵,构建品牌体系。 在现有的基础上建设以连云港花果山风景区为代表的山海神话文化旅游品牌、 以丹顶鹤国家珍禽自然保护区、 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大潮坪生态旅游品牌,以南通濠河、吕四渔港为代表的江风海韵休闲度假旅游三大子品牌。

同时,整个国际旅游市场的发展都在推进旅游区域一体化、这已成为强化区域旅游竞争力,打造区域旅游品牌的共识。 旅游品牌的构建通过相互之间的区域协作完成,众多城市共同打造世界闻名的蓝色海岸。 区域协作就是在一定范围的区域内,通过不同地区特色将资源进行有机组合,尽可能地发挥各地的潜力。 因此,江苏滨海地区不应该是一个被行政单元分割的旅游目的地,而应通过从体制到资源的整合优化,建立以连云港、盐城、南通三个旅游中心城市为依托,整合周边旅游资源,挖掘、提炼旅游品牌,打造经营江苏的滨海品牌。

2、酒店企业品牌建设策略

江苏沿海地区应结合自身资源情况与旅游市场情况,建立特色酒店品牌。 目前,江苏沿海地区的连云港、南通和盐城市是江苏的中等城市,酒店企业经济实力有限,和一、二线城市相比,商务客人还没有形成高星级酒店足够的客源。 因此,不应盲目的投入到高星级酒店的激烈竞争中去,而是结合自己的生态旅游特色, 发展针对游客的特色酒店,以独特的市场定位,取得品牌优势。

江苏沿海地区应建设与生态旅游相适应的生态酒店品牌。 生态酒店是指那些坚持绿色管理,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生态和合理使用资源的酒店。 昆明世博城附近建设的“IN的一家”生态公寓酒店依照国际标准(BRREEAM)制定有关环境、能源与资源效率分析,采用生态建筑系统与节水设施、建立绿色题材的书吧、生态主题的儿童公园和健康体验的森林水疗,受到客人的欢迎。 江苏沿海地区自然生态环境优越,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生态旅游区、 连岛旅游度假区、花果山风景名胜区等景区发展潜力巨大,又亟需可持续发展的支持,生态主题酒店的建设是对江苏沿海地区良好旅游环境基础的利用与保护。 同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酒店业自然也不例外,通过绿色发展,必将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江苏沿海地区应建设与乡村旅游相适应的乡村旅馆品牌。 1951年,在法国诞生了第一家乡村旅馆,经过近60年的发展,法国乡村旅馆联合会已经成为遍布欧洲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超大型乡村旅游度假住宿体系,每年接待3500万人次的过夜量,由此产生的年直接经济收入为4.5亿欧元。[3]与星级酒店的大而全相比,乡村旅馆的优势在于为客人提供舒适、温馨的住宿条件和切身体验。 江苏沿海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乡村成为游客旅游的重点之一,像区域内的连云港现代农业示范园、赣榆县谢湖有机茶果观光基地、射阳县洋马镇十里菊香景区、江苏永丰林农业生态园等都是可以吸引游客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许多游客乐于安静地选择一处生态环境怡人的景区, 享受度假的休闲与快乐, 乡村旅馆无须高档、豪华装修,以自然、简洁为主, 这使其可以在投资较少的情况下得到发展。 江苏沿海地区可以建立类似法国乡村旅馆联合会的组织或公司,对乡村旅馆进行统一管理,注意充分利用农村当地的特色资源、独特风景和特有文化民俗来建造别具特色、形式多样的乡村旅馆,打造乡村旅馆布局体系与品牌。

3、企业品牌建设策略

旅行社企业品牌的建立对于地区整体旅游的影响力提升也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江苏沿海地区各个旅行社普遍规模较小,形不成规模。 我们应该通过打造旅行社联合体和旅行社集团,创立自主旅行社品牌。 鉴于江苏沿海地区旅行社企业规模小、 财力弱,缺乏核心企业的情况,可以考虑采用旅行社联合体打造旅行社品牌。 目前,旅行社联合体在我国已经有初步的发展态势。 上海著名的春秋旅行社在起步阶段也是通过吸引中小旅行社加盟的方式,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众多的分社与网络营销系统,代理点运用春秋的营销网络和品牌,可以自身获得90%的利润。 实现旅行社网络化布局。 这种旅行社的联合模式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江苏沿海地区政府可以支持悦达集团等龙头企业在建立悦达旅行社的基础上,增大资金投入,建立旅行社联合体,提升核心竞争力。[4]

4、旅游新业态企业品牌建设策略

目前沿海旅游带内的旅游新业态企业数量还比较少,品牌效益尚未形成。 因此,旅游行业应抓住机遇,着重培育邮轮度假、文化创意产业等旅游新业态品牌。邮轮旅游产业市场方兴未艾,潜力巨大。[5]据国际邮轮公司联合会(CLIA)资料显示,邮轮旅游自诞生以来, 一直以远远高于国际旅游业的整体发展速度发展,年平均增长速度达8.6%。 亚太地区凭借其丰富的旅游资源、 快速的经济发展和不断兴建的专业邮轮港口,成为世界邮轮旅游市场中新的增长点, 发展速度令人瞩目。江苏应积极抓住这一机遇,扩大邮轮产业影响力。[6]

另外,还要通过举办旅游商品博览会、旅游商品促销会等活动,发展集设计、生产与销售于一体的特色经营模式,打造一批具有国内和国际知名度的旅游装备制造企业。

四、总结

旅游企业文化教学大纲 篇5

【课程基本情况】

一、课程代码:040053

二、课程类别及性质:

1.旅游企业文化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专业教育课。

2.开设、教课时间及学分:第三年级开设,本课程学习一学期。每学期总时数为36(周2,18周),每学期2分。

3.先修课程:旅游管理学原理。

4.课程教材:《旅游企业文化》,朱成全,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版第2版

4.开设系(部):旅游管理系

【教学目的】

开设本课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掌握最新的管理理论;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了解企业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的基本内涵,并懂得运用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开展企业管理,让学生懂得思辨和推理,使学生获得心智、人格和学识的成长,做一名合格的被管理者和管理者。

【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课时分配】

上篇基础理论

第一章企业文化概述(教学时数4)

第一节 企业文化课程的内容、性质、意义

课程内容(掌握)、课程性质(难点)、课程研究意义(理解)

第二节企业文化的兴起

日本经济的兴起对美国的挑战(掌握)、从日本热转向企业文化运动(理解)

第三节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的定义(掌握)、企业文化的结构(难点)、企业文化的功能(重点)

第二章 企业精神文化(教学时数6)

第一节 企业精神文化的内涵

企业精神文化内涵(掌握)、企业精神内涵(掌握)、企业精神的表达(理解)、企业精神的特性与功能(难点)、企业精神的塑造、企业精神塑造的原则(难点)、成功企业案例----沃尔玛的业精神(理解)

第二节 企业价值观

价值观的内涵(掌握)、价值观的作用(理解)、价值观的类型(了解)、成功企业价值观的共性(理解)、1

著名旅游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掌握)。

第三节 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企业文化创立的关键(理解)、企业家精神的基本内容(掌握)、华人企业家的商业精神(了解)、华人企业家的文化价值观(理解)

第三章 企业制度文化(教学时数3)

第一节企业制度文化内涵

企业制度文化概述(了解)、企业领导体制(掌握)、企业组织文化(掌握)、企业管理文化(了解)

第二节企业制度文化选析

案例评析----不一样的员工守则(了解)、恩威集团的行为守则(理解)、《华为基本法》(理解)、迪斯尼公司的员工意见沟通制度(掌握)

第四章 企业行为文化(教学时数3)

第一节 企业人的行为

企业家的行为、企业模范员工的行为、企业员工大众的行为(掌握)

第二节 企业人际关系

企业行文化的内涵(理解)、企业人的行为、企业人际关系、企业人际关系的文化沟通(了解)、企业人际关系关系摩擦的原因、企业团队行为的引导、企业公共关系行为、企业服务行为(掌握)。

第五章 企业物质文化(教学时数2)

第一节企业物质文化内涵

企业环境与企业容貌、企业工具文化、企业管理物质文化体系(了解)、企业产品文化(掌握)、企业广告文化、企业价格文化(掌握)

第二节企业形象与产品

企业形象设计标志(掌握)、企业广告中的文化因素、企业营销、企业产品(理解)

中篇操作实务与技能

第六章 企业文化与精神文化建设(教学时数4)

第一节企业人本理念及管理要求

人本理念的基本内涵(掌握)、“以人为本”的管理要求(重点)、以人为本思想与企业用人(难点)

第二节员工忠诚理念培养

员工忠诚理念调查及研究(了解)、如何引导员工忠诚理念(掌握)、员工忠诚度测量及选择(难点)

第七章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文化建设(教学时数4)

第一节企业行为规范设计及现场管理

企业行为规范的基本内容(掌握)、行为规范设计的原则(难点)、旅游企业行为规范设计要点(掌握)、5S行为规范管理法、5S行为规范管理法的5大效用、案例:海尔的6S符号管理(掌握)

第二节视频教学《首席执行官》观赏及讨论

视频中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体现(理解)

第八章企业文化与企业行为文化建设(教学时数2)

企业积极人际关系的培育、如何建设企业人际关系规范(重点)、企业人际关系评判体系与案例分析、(了解)企业模范员工行为、企业家如何进行自我行为管理?(掌握)

第九章企业文化与企业物质文化建设(教学时数2)

企业形象的定义、基本特征、分类、企业形象的识别、企业视觉识别、企业名称、企业标志、企业标准字

下篇案例分析与企业文化实践应用

第十章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时数2)

第一节 A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

项目背景、诊断、构建、推进(全节理解)

第二节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文化与薪酬、企业文化与员工激励、企业文化与员工招聘、企业文化与员工培训、企业文化与内部沟通(全节理解)

第十一章 企业文化与文化营销(教学时2)

销售文化、产品中的文化因素、品牌与文化、价格文化、广告文化(全节理解)

第十二章中外知名企业企业文化案例分析(教学时数2)

案例一:海航---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道贯古今,会通中西、制度第一,科学规范

案例二:红蜻蜓:鞋道哲学的诠释

道、天--企业环境、地--资源整合、将---卓越代表人物、法(全章理解)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练习、案例讨论与课后复习、练习、课后时间相结合。课堂与课后时间比约为9:1。

【考核方式】

期中考和期末考。其中考核为考查、社会调查报告,考核方式为闭卷、笔试。

【主要参考书目】

《企业文化实务与成功案例》,申望;《当代企业文化与知识管理教程》,王超逸;《企业文化建设》,王吉鹏;《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徐震宇;《企业文化建设实务与案例》,李玉海;《企业文化诊断评估理论与实务》,王吉鹏;《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徐震宇;《重塑》,叶生;《私营公司企业文化管理实务必备手册》,时英中。

【有关说明】

由于教材是企业文化的概论,对于企业文化层次内容的划分也不同于目前流行的划分方法,对于当前本科生的培养应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故而,本课程需让学生依托教材掌握企业文化的基础理论、并在掌握基础理论后结合大量的企业实例,探讨企业文化的实践应用,最后以全面的企业案例分析总结本课程的内容。故而内容编排分为:上篇基础理论,中篇实践应用,下篇案例分析。

【后注】

执笔人:罗志勇日期:2010年09月08日

审核人:日期:

旅游企业的文化建设 篇6

【摘要】主要介绍了旅游日语专业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的建设背景、研究内容及主要特色、创新点和前景展望。建設旅游日语专业的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和素养,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案例中受到启发,把所学具体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

【关键词】旅游日语、企业生产、案例库、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9.29

一、案例库建设背景

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15年上半年,我国旅游业逆势上扬,呈现旅游消费和投资两旺的良好态势。入境旅游继续回升。在投资增长乏力、新的消费热点不多、稳增长难度加大的情况下,旅游业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扩大内需新增长点的优势进一步显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入境外国游客人数中日本游客占第二位,仅2015年1-9月就高达184.62万人①。随着中国旅游市场的不断规范和基础设施条件的逐步改善,来华的日本游客还会持续增长。这将对旅游日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

这样的市场环境对高职高专旅游日语专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机遇是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能为旅游日语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广阔的发展平台。挑战是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出更多专业素质高、职业能力强、日语运用熟练并能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

现阶段,在旅游日语专业课教学中,教师授课苦于真实工作任务案例素材的导入。教师备课、学生自主学习上缺乏有效的资源支撑,而网络上搜寻的案例缺乏实用性、系统性、规范性。因此,加强旅游日语专业各个岗位案例库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教育部《关于做好行业指导职业院校专业改革与实践有关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4]36号)中也专门提出了要开发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引入企业真实课题和项目,开发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推动学生在真实职业环境中应用知识、技术和技能。指导学校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强化专业实践教学,推动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和技术技能训练相结合。

在此背景下,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各个高职院校进行了专业改革与实践立项项目“语言类(日韩)专业企业生产实践教学案例库”的建设。该案例库包含四个专业、八个专业方向的案例,本文只讨论旅游日语专业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的建设情况。旅游日语专业案例库的建设主要由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安徽外国语学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四所院校合作完成。

二、案例库建设的内容

案例库的案例必须来自企业中的真实案例,调调企业生产的重要性。学校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加以改编,但是不能脱离企业的生产性。

四所院校的课题组成员分别赴各自的校企合作单位、实习实训基地或毕业生就业单位,通过深入调研,力求采集的案例与实际岗位工作切合度更高,更具针对性、实用性。然后按照“精品案例”“原创案例”“典型案例”“热点案例”“一般案例”和“实习项目案例”不同类别集中成库。明确每个采集到的案例与实际课程内容对接的嵌入点,对案例的应用背景、要点内容、相关链接资源等进行归纳,按照案例呈现、案例讲评、案例实操等既定流程,通过微课、PPT、PDF等多种形式呈现于网络平台。通过整理、总结案例库内容,再借助信息化手段,上传网络平台,采用中日双语媒介语言,呈现真实的教学案例供同类院校资源共享。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实际事件中得到启示,在真实的工作任务中参与工作过程,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为高职高专旅游日语专业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知识的迁移奠定基础。为了保证案例库的延展性、创新性以及与时俱进,案例库设置了查询及新案例录入等功能。

以笔者所在的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为例,介绍一下客房服务员岗位案例采集、整理、上传平台的过程。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课题组赴校企合作单位日照君临天下大酒店、岚桥锦江大酒店,咨询酒店的客房经理、客房服务人员,收集客房服务一线资料。客房服务人员提供了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案例。详细介绍了案例发生的背景、客人的表现,客房服务人员如何应对、解决,酒店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等。课题组成员及时做好记录,并与客房经理、客房服务员进行讨论,遇到不同状况,作为客房服务人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目前,旅游日语专业6个工作岗位,23个案例已经按照要求上传到了教育部相关网站。案例还会继续更新。

三、案例库建设的特色、创新

本案例库的建设在旅游日语专业的教学改革中走在前列。案例库以微课程等信息化手段呈现于网络平台,量大面广,形式多样,凸显职业性。通过真实工作任务对学生进行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使学生能够在校学习期间很好地锻炼适应将来职业生涯的职业发展能力。这也符合高职院校让学生获得技能和职业能力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本案例库的特色、创新总结为以下几点。

1.案例库建设成果的使用让学生在学习中占主体地位,推动日语教学改革

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案例库的建设有助于学生在真实工作任务中,探究式学习,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目前正在进行的日语教学改革提供深远影响。

2.成果辐射、带动作用显著

开发旅游日语专业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总机接线员、日语导游等岗位案例库,供同类院校相关专业共享。对高职院校小语种相关专业提供借鉴,对提高高职类外语专业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四、前景展望

教育部公布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中提出要引进境外优质资源。加强与信誉良好的国际组织、跨国企业以及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开展交流与合作,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的新途径、新模式。现阶段的案例库的案例来源还局限于国内企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发展道路不断拓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外优秀旅游企业的案例也会走进高职高专院校,企业生产案例库的案例会逐渐丰富起来,为旅游日语专业的教学提供更丰富的资源。

[注释]

①http://www.cnta.gov.cn/zwgk/lysj/201510/t20151026_750102.shtml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局网站

[参考文献]

[1]杜小平.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旅游日语专业课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09.05

[2]崔亚蕾.关于开设旅游日语课程的思考[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8(5)

[3]丁勤.刘万辉.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案例库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9)

【作者简介】刘胭脂(1981—),女,山东省滨州市人,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日语专业教师,讲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齐羽羽(1983—),女,山东省日照市人,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日语专业教师,讲师,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日语翻译;

李庆君(1988—),女,山东省聊城人,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日语专业教师,助教,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日语翻译。(山东日照,276826)

【基金】2014年教育部行业指导职业院校专业改革与实践项目“语言类部分

业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案例”(项目编号[2014]29)子课题的研究

对文化旅游企业预算管理的几点思考 篇7

一、着眼文化旅游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突出解决预算管理科学定位的问题

预算管理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和支撑作用,文化旅游企业在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需要改变传统的较低层次的预算管理模式,重新思考和定位自身工作。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有的认为文化旅游企业规模发展比较快、形式内容更新快,实施预算管理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对预算管理不够重视、流于形式。二是有的在选用预算管理模式上不够科学,特别是结合自身发展阶段特点选取预算模式上出现偏差。三是有的在实施预算管理时与文化旅游企业现实特点结合不紧,没有充分考虑到自身需求和工作重点。预算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必须科学认识、准确定位。一要站在促进企业战略贯彻实施的高度去认识。预算管理中的“预算”重点是要筹划企业发展规划和未来工作,其中的“管理”重点是规避产业和资金风险,不能简单地把预算管理看成财务对资金的管控,应该将预算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协同作用起来,与长远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二要处理好预算管理“严”与“松”的关系。产业比较单一的文化旅游企业,由于经营稳定性较强,适用于比较严格的预算管理;而对于产业多元化的文化旅游企业,为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适用于比较“宽松”的预算管理,从而有效降低内部博弈成本。三要科学设定预算管理的内核和外延。企业发展在起步期、成长期、稳定期各阶段,对应的预算管理的核心分别为资本、销售和成本,而外延就有所不同,对于文化旅游企业,要突出营业收入、文化演艺、设施改造、维护环境、处置特情等方面的预算管理,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着眼文化旅游企业市场经营条件,突出解决预算管理有效实施的问题

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控制成本、提高收益,这就要求预算管理必须紧紧围绕市场经营条件来组织开展工作。文化旅游企业市场特点主要表现在消费人群变化大、季节性明显、不确定因素多,在这样的市场条件下,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有的在预算管理中不能坚持市场导向,导致起点偏离文化旅游市场。二是没有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或人员,在预算管理编制的程序上更是缺乏规范性系统性。三是有的对市场经营条件认识比较单一,预算管理漏项目、不到位的现象依然存在。预算管理作为企业成本效益的重要保障,必须做到以市场为起点,实现整体预算体系被市场接受。一要认真组织编制期间调查研究工作。科学的预算管理首先要有科学的顶层设计,除了重点考虑市场因素,更需要深入到各部门和一线岗位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发展进度、运营模式、资金运作和影响预算落实的困难问题,把编制工作与企业发展需求结合起来。二要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调整行政、人事、市场、工程、财务等部门负责人及有关领导组成预算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常设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的编制、实施、协调、控制和指导工作,强化预算管理的组织领导力量。三要建立健全预算局部调整机制。为适应文化旅游企业高速发展的形势,规范预算局部调整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完善经费流用、追加追减、预算划转、预算调剂、用预备费等制度规定,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维护预算管理的严肃性。

三、着眼文化旅游企业制度机制架构,突出解决预算管理监督考核的问题

预算管理是激励员工、评价业绩的重要抓手,是企业正规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标志,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建立一套系统可靠的考核和评价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有的在预算执行上制度原则把握不住,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不能区分处理,影响部门执行力和员工积极性。二是相应的控制、协调和评价机制不健全,缺乏科学的预算考核制度。三是相关奖惩制度不完善不合理,预算管理业绩评价没有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利益挂钩。预算管理的执行和落实是一个多部门、成系列的活动,必须建立完整的控制体系和评价程序。一要合理发挥预算管理的约束作用。预算是计划的量化,是计划就不可能预测到企业发展的全部情况,应当着眼发展大局和预算原则来处理新情况新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一杠卡死”,使预算失去企业信任和自身权威性。二要适度下发预算管理的“责”和“权”。要把预算管理与计算机辅助管理相结合,实施网络条件下按层次、按岗位的预算管理负责制,使每名员工、每个岗位职责明确、界线清楚。三要配套预算管理奖惩措施。充分考虑企业文化背景和员工的认同程度设定奖惩制度,适当挂钩绩效福利,重点惩治没有实现预算目标而需要承担责任的管理人员,积极鼓励员工参与预算管理,真正使预算管理落到实处、落到末端,全面提高文化旅游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晓国.浅析旅游文化企业实施预算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2014,05

[2]刘承发.旅游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问题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09

[3]郝玉萍.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北方经济,2006,14

我国旅游企业诚信建设反思 篇8

一、旅游企业缺乏诚信的原因分析

1. 消费者重视价格诱发旅行社劣质采购

从旅游消费偏好角度来讲, 我旅游者更青睐于成本低的产品, 旅游服务产品的成本主要包括时间、金钱和情绪, 其中金钱是最主要的因素。加之旅游产品为体验型消费, 旅游者很难通过旅游企业的广告营销判别产品质量, 因此直观的价格变成了人们选择旅游产品的主要依据。

旅游者的消费心态使得旅游企业在残酷的竞争中不得不杀价竞争, 尤其是对旅行社来讲, 问题更为严重。旅行社为了降低成本, 必然会进行低价格采购, 住宿、餐饮、交通、游览都会相应的降低质量, 与其说旅行社的利润来自于批量采购, 不如说来自劣质采购。最终, 旅行社自然不可能自己消化“零团费”、“负团费”带来的利润损失, 必然会将其转嫁到导游和旅游者身上。

2. 导游服务薪酬制度不合理

导游的薪酬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基本工资、导服和回扣。从行业发展来看, 越是旅游业发达的地方, 导游基本工资的比例就越低, 甚至缺失, 而回扣比例越高。通过调查, 大部分正式导游往往每个月只能得到400元~800元不等的基本工资, 有些得不到任何工资, 甚至还要向旅行社缴纳“人头费”等等。旅行社由于自身不给导游员报酬, 因此就要为替他工作的导游提供生存的可能, 留出利益空间, 于是就形成了这样一个行业潜规则——导游可以收取各类回扣。迫于生存的压力, 导游不得不把精力集中在与商家串谋欺客宰客上。

3. 信息不对称

旅游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往往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旅行社与旅游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旅游是一种异地消费, 正是由于对于异地的“吃、住、行、游、购、娱”完全不了解, 而旅行社却掌握了旅游产品各方面的详细信息, 人们才会参加旅游团。换言之, 旅游产品买者与卖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是旅行社存在的前提。但是反过来说, 这种信息不对称也就提供了旅行社利用旅游者的无知来进行恶意诱导、虚假宣传的机会。二是导游与旅游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游通常利用旅游者不了解旅游计划等信息, 更改旅游项目, 诱导旅游者购物和游览自费景点。三是旅游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旅游业作为一个综合性强的产业, 每一次旅游活动都离不开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由于涉及到多个行业, 旅游企业之间无法了解彼此的信用状况, 不利于它们之间的甄别选择。

二、我国旅游企业诚信经营的措施

1. 整顿旅游市场秩序, 加强监管, 健全旅游相关法规

虽然为了保障我国旅游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各级政府在依法治旅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 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标准与法规, 但是至今旅游业的基本大法尚未出台。并且,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现象在旅游业中也表现得较为明显。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整顿旅游市场秩序, 对诚信的经营者予以奖励, 在业内形成良好的风气, 用正面效应带动其他旅游企业诚实守信、规范经营, 对违规操作者严厉查处, 规范市场。

2. 完善薪酬制度, 加强导游管理

目前我国导游不合理的薪金制度既不能全面评价导游的工作质量, 又不能保证导游的劳动得到合理补偿, 这极大地挫伤了导游服务的积极性。导游的薪酬制度, 应该由行业主管部门做出明文规定, 将服务酬金制度化。导游服务的收费标准可以根据导游的等级定出全国指导价, 根据导游的实际工作技能在同级别导游中有所差别, 但不能低于最低标准。至于购物回扣, 重点要治理的不是导游而是旅游商品的销售者。旅游商品市场没有了假冒伪劣产品和虚高的价格, 导游又有了合法稳定的收入, 购物回扣现象也就会大为改观。

3. 建立诚信档案, 增强业内信息的透明度

对定期公布各旅游企业的诚信等级, 让那些恶意拖欠款的组团社登上黑名单, 使各类旅行社之间信息畅通, 既有利于旅游企业之间甄别优劣选择盟友, 又便于消费者选择信得过的旅行社。

4. 倡导游客理性消费, 增强维权意识

广大旅游者应培养理性的旅游消费心理, 养成诚信消费旅游的习惯, 自觉抵制各种违背旅游诚信的不良行为。旅游者要选择正规的旅行社, 不能盲目追求低价格。在旅行过程中明确旅游的目的, 尽量避免各种人为的诱导消费。当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 应及时向旅游行业协会以及旅游管理部门投诉。

5. 加强道德建设, 提高旅游行业的诚信意识

行业的发展取决于其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而诚信水平则是衡量从业人员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有赖于全行业人员的诚信建设。诚信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道德问题, 诚信在本质上反映了经营者的道德行为与道德品质。从某种意义上讲, 道德约束比法律约束的范围更广, 约束效果更佳。因此, 要把强化诚信意识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使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明白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 又是诚信经济和道德经济, 没有诚信就没有市场秩序, 旅游业就不能健康发展。

旅游企业的文化建设 篇9

近年来, 我国旅游业发展蒸蒸日上, 旅游企业所面临的竞争也发生了改变, 各国、各地区旅游市场的竞争逐步表现为旅游品牌的竞争。同时, 旅游产品的不断创新, 消费者对于服务要求的提高, 市场营销理念的革新, 这些变化在逐渐强调消费者、消费者与企业关系的重要性。然而, 旅游产品不同于其他工业产品, 它具有无形性、不可储存性、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等主要特点, 使消费者更依赖旅游企业品牌信息所表达出来的质量与品质。消费者可以从旅游企业的品牌中感知产品与服务的质量、特点、价格等多方面的信息, 这将对消费者的决策行为起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 基于消费者———品牌关系的旅游企业品牌建设研究正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2012年, 江苏共有旅行社、星级饭店、旅游景区等旅游企业4327家, 在全国各省市中, 江苏省旅游企业数最高, 营业收入位居前列, 但与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省份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 江苏没有一个旅游企业进入全国旅游企业集团前20强, 更加缺乏有国际品牌影响力的现代旅游企业。长期以来江苏旅游企业对品牌的认识有所局限, 单纯地从企业自身价值的体现方面认识品牌, 忽略从品牌与消费者关系上认知品牌价值。本文以江苏旅游企业的品牌建设为例, 通过调查分析江苏旅游企业的品牌关系管理和品牌建设现状和问题, 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二、消费者—品牌关系理论研究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企业营销观念的发展, 传统的以单纯销售为目的营销理论被以重视客户关系为特征的关系营销理论所取代。消费者对品牌的需求不止局限于产品的属性与信息提供, 而是追求品牌所特有的价值、文化和个性, 追求品牌的精神内涵, 也是品牌价值的核心内容。同样, 企业的品牌建设也应该与时俱进。企业不应再将消费者视为利益博弈的对象, 而是与消费者建立共生共赢的合作关系来提升品牌价值。在此背景之下, 品牌理论研究的新领域———品牌关系理论应运而生。

品牌关系理论最早由布莱克斯顿 (Max Blackston) 提出, 他将人际关系与品牌关系作比较, 指出品牌与顾客之间通过互动可以形成亲密、持久、稳定的关系, 从而开辟了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布莱克斯顿根据人际关系交往的原理, 将品牌关系定义为一个双向互动的概念, 包括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和行为以及品牌对消费者的态度和行为两个方面, 消费者与品牌被视为同等重要的两个部分, 彼此之间的态度互动构成品牌关系体系。这种研究消费者与品牌之间关系的模型被称为狭义品牌关系模型, 也是本课题主要研究的范畴。

随着品牌关系研究的深入, 品牌关系被扩大到不同品牌与不同消费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不仅考虑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 同时还考虑品牌与品牌、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形成了广义品牌关系模型。

富尼耶 (Fournier) 品牌关系分析模型考虑的关系主体最多。该模型将消费者与品牌关系分成四个层面的关联来研究:消费者与产品关联、消费者与品牌关联、消费者与消费者关联以及消费者与公司关联。这个复杂分析框架的提出表明富尼耶已经将品牌关系的外延扩展, 从多个层面对品牌关系进行考究。周志民、卢泰宏借鉴人际关系结构理论的研究成果, 将人际关系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三种成分构成运用到广义品牌关系结构矩阵的构建中, 进一步细化了广义品牌关系模型, 包含了不同主体之间不同性质的所有品牌关系假设。

三、基于消费者———品牌关系的江苏旅游企业品牌建设调查

(一) 旅游企业品牌建设质量评价体系

基于消费者视角的品牌建设质量衡量与品牌关系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 一些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过有关研究。布莱克斯通 (B1ackston) 认为成功的、受到肯定的品牌关系都具有两个元素:顾客对品牌的信任和顾客对品牌的满意。凯文莱恩·凯勒 (Keller) 把品牌关系的建立分为四个阶段:设计品牌特色和识别、建立品牌形象和性能、使消费者对品牌产生评价和感觉、消费者与品牌共鸣。一旦达到品牌共鸣阶段, 消费者会对品牌产生行为忠诚, 态度依赖, 最终实现品牌的价值。邓肯等学者 (Duncan&Moriarty) 对于品牌关系的评价标准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八个指标:知名度、可信度、一致性、接触点、同应度、热忱心、亲和力、喜爱度。许雯雯通过对服务型企业品牌关系实证研究, 认为企业品牌关系指标体系应包括认知、自我概念联结、交往、情感、信任和承诺。许基南认为, 从顾客的角度考虑, 品牌产品价值是由品牌的让渡价值与品牌的认知价值构成的。其中, 品牌的让渡价值是由顾客获得的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减去顾客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成本而得到的。品牌的认知价值包括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度、品牌忠诚度、品牌联想和品牌的文化、形象等相关资产。

本文着眼点是分析旅游企业的品牌建设情况, 因此在建立品牌建设评价体系时, 一方面需要总结提炼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观点;另一方面注意充分考虑旅游企业的自身特点。鉴于此, 本文遵循操作性强、科学系统的原则, 初步选择了以下指标作为旅游企业品牌建设质量评价的要素 (表1) 。

以下指标作为旅游企业品牌建设质量评价的要素 (表1) 。

(二) 江苏旅游企业品牌建设调查

为了进一步了解江苏旅游企业品牌建设的情况, 笔者在旅游企业品牌建设质量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设计了相关问题和调查问卷, 让消费者对江苏旅游企业的品牌发展进行打分, 每个单项指标根据优劣程度被赋予2-10分, 从而了解江苏旅游企业品牌建设的主要问题。调查选取了江苏4家旅游企业作为调查对象。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80份, 回收问卷174份, 回收率96.7%。其中, 市民问卷142份, 占总样本的81.6%, 游客问卷132份, 占总样本的18.4%。现将调查结果得分情况汇总如下。 (见表2)

四、江苏旅游企业品牌建设问题诊断

(一) 品牌战略规划缺失

品牌规划战略为品牌发展设立目标、方向与指导策略, 是品牌建设的基础。作者调查几家江苏大型旅游企业的时候, 均未能展现给消费者一个很明确的品牌规划蓝图。他们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和品牌价值仅仅处于一般的水准, 与其他的江苏著名企业例如苏宁电器、苏果超市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知名度相比差距明显, 这作为江苏旅游业的领军企业是远远不够的。江苏旅游企业由于规模偏小, 迫于自身规模和经济实力的限制, 只能将精力和资金都投入到短期市场行为当中, 忽视了品牌规划战略对于品牌建设的综合引导作用。另外, 企业缺乏一套切实可行的品牌战略理论, 导致一些品牌定位模糊、品牌规划与实际相脱离, 无法引导企业品牌合理发展。

(二) 品牌价值认知局限

江苏旅游企业对于品牌的理解比较局限, 往往习惯从企业的角度认识品牌价值, 将品牌价值等同于品牌资产, 把资产规模、销售额或销售的产品作为品牌价值的基础。从调查统计上看, 在关于价值一项的得分上, 最低的心理价值 (均分6.3) , 最高的是使用价值 (均分8.15) 。说明部分江苏旅游企业的产品品质优良, 都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然而这种产品的使用价值并没有转化为消费者的心理价值, 说明企业品牌缺乏对消费者市场需求转变的把握。在体验经济时代, 消费者评价和选择品牌的标准, 不再局限于品牌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功效和特色, 而是更加关注品牌体验, 追求品牌的心理附加值。这说明江苏旅游企业依然延续旧的产品生产模式, 尚未真正关注旅游者的内心需求, 忽视了品牌关系给企业带来的顾客资本价值。

从调查中发现, 金陵饭店的品牌心理价值达到9.2分, 远远超过其他几家旅游企业。通过查阅相关资料, 我们发现金陵饭店最大的一点区别在于, 金陵集团展示的企业口号是“细意浓情、体验金陵”。这句口号反映出, 金陵集团并未突显它的服务与硬件设施, 而是从情意、从体验方面体现品牌价值。所以, 旅游企业应该更全面认识品牌价值的含义, 从企业和消费者的不同角度全面看待这一问题。

(三) 品牌形象不够鲜明

品牌形象是指消费者怎样看待你的品牌, 既表现为标志、外观等外在要素, 又体现在品牌价值、文化等内在要素方面。目前江苏旅游企业品牌形象不鲜明, 存在盲目抄袭、照搬别人的模式的现象。部分旅游企业注重就产品的外在形式进行创新, 而忽略了以品牌文化和品牌价值观为核心的形象打造, 导致企业无法从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独树一帜, 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调查中, 消费者对于江苏旅游企业品牌形象知之甚少, 有的消费者只知道企业名称, 对其业务范围认识错误, 品牌知名度及美誉度更加无从谈起。部分消费者脑中只有单一的企业形象, 没有办法产生有效的品牌联想 (均分5.13分) , 这样的品牌效应也是弱小的。

(四) 品牌关系维护不足

江苏旅游企业的品牌建设多以产品销售为中心, 缺乏品牌关系维护机制, 忽视消费者关系管理。调查中发现, 旅游者对几家旅游企业的关注度 (均分5.325) 、喜爱度 (均分5.85) 不高。这一方面因为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还存在问题, 另一方面是没有给消费者便捷的关注渠道, 企业并没有和消费者进行良好的互动, 关系联系薄弱, 所以消费者缺乏对企业的信任度 (均分7.05) 与忠诚度 (均分5.55) , 品牌在大多少消费者心目中品牌感情尚未建立。例如, 金陵饭店集团虽然有宾客点评和反馈系统, 却缺乏主动的宾客信息收集机制, 使得酒店无法及时与顾客保持沟通。而国际知名的希尔顿酒店通过建立顾客档案, 记录顾客的偏好, 使得饭店能够为顾客提供量身制作的服务, 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客户。可见, 品牌关系维护的不足是企业服务理念缺失的表现, 也是江苏旅游企业品牌建设的问题之一。

(五) 品牌文化缺乏个性

品牌文化是品牌在经营中逐步形成的文化积淀, 代表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认知、情感归属, 是品牌与传统文化以及企业个性形象的总和。既然每个品牌的成长历程是不一样的, 那么他们所积淀的文化也应该有所区别。这样才便于消费者识别, 有利于品牌竞争。所以我们更应该了解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文化是有区别的, 品牌与品牌之间的文化也是有差异的。目前江苏旅游企业都提出了自己的品牌文化, 例如, 金陵官方网站把金陵经营文化表述为:“合理利润求长效, 节约节流减重负;宣传销售赢市场, 优质服务悦宾朋;系统建设夯基础, 扎实执行果硕丰;沟通协作保大局, 考核评优赛英雄;公正智慧好领导, 细致踏实佳员工;好学善思谋未来, 勇于实践建奇功;透明公道尽诚意, 信誉卓著四海拥;自信自立闯难关, 创新创造立顶峰。”我们认为这些理念是旅游企业乃至所有企业应该提倡的内容, 过于空泛而无法体现企业或品牌的具体特色。

五、江苏旅游企业品牌建设发展对策

(一) 加强战略规划以保障品牌发展

合理的品牌战略能让一切的企业活动都尽可能地促进品牌的增值, 让品牌建设有的放矢。目前, 江苏已经认识到品牌战略的重要性, 在《江苏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通过推进品牌战略促进旅游企业品牌化发展。品牌战略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制定以品牌核心价值为中心的品牌识别系统, 然后以此系统为骨架整合企业的一切品牌建设工作, 包括品牌定位、品牌形象设计、品牌管理方式和品牌延伸方式等。品牌战略规划制定实施过程中, 应当注意前瞻性与可操作性并存, 既要有创新的理念和思想, 又要符合企业品牌自身的特色和实际情况, 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指导江苏旅游企业的品牌建设。

(二) 重视顾客体验以提升品牌价值

旅游产品是旅游品牌依附的基础, 游客对旅游企业品牌的认识是以旅游产品价值为基础的。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游客需求的多样化, 单纯从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上来做文章, 吸引消费者的方法已不奏效。在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 游客更加重视产品所带来的心理价值和体验价值, 而这也是品牌价值和意义的来源。这就要求旅游产品的设计, 需要重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让消费者以个性化的、互动的方式参与旅游活动, 从而产生对品牌的喜爱。目前, 江苏出现的以游戏动漫为主题的环球动漫嬉戏谷, 以春秋文化为主题的常州春秋淹城公园在增强游客体验方面都作出了有益的尝试。江苏旅游企业应进一步开拓思路, 运用新颖的方式, 将旅游产品与动漫设计、工艺美术、影视休闲等产业结合起来, 通过提升游客体验来展现产品价值和品牌价值。

(三) 整合传播渠道以强化品牌形象

为适应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的需求, 必须整合拓展旅游企业品牌传播渠道, 以扩大品牌影响力, 提升品牌形象。一方面, 政府应该为为企业创建品牌构建宣传平台, 鼓励企业利用会议、展览、节庆活动等机遇扩大自身的知名度;另一方面, 企业应积极与游客进行沟通, 改进自身的产品和服务质量, 并利用网络营销、形象营销、关系营销等手段来提升品牌的美誉度。同时, 品牌形象还包括给顾客传递积极的品牌联想, 使品牌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例如, 迪斯尼会让我们想起米老鼠和唐老鸭, “香格里拉”酒店会让人联想到和平宁静的世外桃源。然而, 江苏旅游企业品牌知名度普遍不高, 品牌形象模糊, 能给予我们这种自然而然联想的品牌较少。这些都有赖于通过多元化的品牌推广和交流沟通, 来为企业树立起鲜明的品牌形象。

(四) 构建管理体系以稳固品牌关系

旅游本身追求的是一种舒适和体验, 相对于物质而言更讲究精神的享受。与游客进行广泛的接触, 建立长期的关系对于旅游企业尤为重要, 而这种关系需要依靠合理的体系进行管理。品牌关系管理体系是建立在企业对品牌关系重视的基础上, 依托优质服务满足顾客需求, 通过个性化的设计吸引顾客, 通过维系情感纽带锁定顾客。同时, 应与游客建立互动的学习关系, 企业可以从游客的反馈和交流中吸收到促进企业品牌变革与进步的信息, 找到对顾客有价值的品牌要素, 取得顾客对品牌的信任, 以稳固品牌关系, 从而提升品牌价值。

(五) 挖掘文化内涵以突出品牌个性

品牌个性是联系品牌与消费者的情感纽带, 是消费者表达自己的价值观、获得社会地位和群体归属的途径。个性使得旅游品牌从一个客观符号转变为具有美丽的精神含义, 而构建品牌个性的方法之一就是挖据品牌的文化内涵。例如, 美国人到异国他乡, 一看到麦当劳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去食用, 并不是因为食物多么丰盛, 而是因为麦当劳品牌是便捷、清洁、舒适、活力的美国文化的体现。江苏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享誉世界的水乡文化和现代精致的城市风貌, 但是在旅游品牌与文化的结合上却有所欠缺, 旅游企业品牌文化内涵尚显匮乏。所以, 江苏旅游企业应围绕自身特色, 从水乡文化、城市文化、餐饮文化等方面入手, 塑造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品牌个性。

六、结论

近年来, 江苏旅游业蓬勃发展, 入境旅游人数不断增多, 也出现了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旅游企业, 然而企业发展往往缺乏品牌建设意识, 或者对于品牌建设的认识存在偏差, 忽视了消费者——品牌关系的重要性。旅游企业品牌的培育与发展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 而建立良好的消费者———品牌关系是企业品牌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江苏旅游企业应将以企业资产为中心的品牌价值理念转变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品牌建设思想, 强调品牌与顾客之间的交流与关系, 通过品牌关系管理, 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从而提升品牌价值, 从而把握市场竞争的先机。

参考文献

[1]卢泰宏, 周志民.基于品牌关系的品牌理论:研究模型及展望[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3 (2) .

[2]Fournier, S.Consumersandtheirbrands:Developing relationshiptheory in consumer research[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998, 24 (Mar) .

[3]周志民, 卢泰宏.广义品牌关系结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200 (411) .

[4]Blackston, M.Observations:Buildingbrandequityby managingthe brand’s relationships[J].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1992, (5-6) .

[5]凯文莱恩·凯勒著, 李乃和等译.战略品牌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6]Duncan T, Morarty S E.A Communication-Based MarketingModel for Managing Relationships[J].Journal of Marketing, 1998, 62 (2) .

[7]许雯雯.服务型企业品牌关系实证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 2007.

旅游企业的文化建设 篇10

一、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发展中的问题

云南地处西南边陲,其中境内少数民族文化众多,风景各异。云南少数民族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以发掘和弘扬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可以有力的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从而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随着旅游者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旅游在现下时代潜藏着巨大的增值空间。所以,近年来云南境内旅游企业以此为契机,着重对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做了大范围的开发与推广,初步实现了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飞跃发展。但由于旅游企业承担着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经济责任,不可避免的会忽视甚至忘却了自身对少数民族文化所应承担的保护责任,为了达到最大化的经济利益,而不加限制的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严重的歪曲、篡改和滥用。

1、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中的民族文化日趋商业化。

经过笔者的实地调研,云南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中,民族文化已经遭到严重的歪曲,并失去了原有的底蕴,对真正传统的少数民族文化展示大打了折扣。如远近闻名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代表性景点大理古城、丽江古城,其分别作为白族和纳西族生活聚居区本应是少数民族文化气息浓厚的区域,如今却是大量外地人的商铺,且所经营项目譬如饭店、客栈、饰品店、酒吧等严重缺乏民族特色,且大程度的粗制滥造。

2、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大范围山寨化。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也日趋强烈。来到云南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域旅游的目的是想真正的体验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一睹真实的少数民族文化风采。然而现在的云南境内存有为之不少的山寨性少数民族文化旅游景点,严重的人工痕迹使其丧失了原有的旅行体验意义。最为值得诟病的便是位于云南昆明境内的云南民族村景区,其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建有多个少数民族村寨,却实则全是伪造的山寨品,其中的外部建筑和内里陈设均为高仿,缺乏固有的原汁原味,里面的各“少数民族人员”均是由工作人员扮演,不利于真正的少数民族文化展示,容易使游客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产生认识偏见和误区。

3、少数民族旅游文化日渐淡漠并有消失之势。

在先前,云南作为西南边陲之地,地域偏僻且交通相对闭塞,导致云南大部分地区与外交流较少,此种情况下,大量的少数民族精品文化得以原始保留,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外来文化的迅猛冲击,致使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保留也受到严重冲击。譬如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地区,寺庙教育是西双版纳傣族传统的教育形态之一,南传上座部佛教及其寺庙教育与傣族人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密切联系,可以说,西双版纳傣族的传统文化就是通过寺庙教育加以整合和传承的,但随着外来现代学校教育文化的介入,导致傣族地区的寺庙教育与现代学校教育产生了严重的对立与竞争,且明显现代学校教育更占据优势。从这个视角便可看出,少数民族文化正受到外来文化的严重冲击,原汁原味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也在逐渐消散。

二、云南旅游企业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责任的具体内容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少数民族文化保护责任的主体正是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企业,责任的客体便是针对少数民族及人类社会的传统文化。笔者认为,旅游企业对少数民族旅游文化的保护责任应从积极义务和消极义务两个方面予以探讨。

积极义务方面,旅游企业在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构建策划、具体实践开发及经营中均负有不能推卸的保护义务。譬如在对某景区的先期策划中,首要因素就是要转变固有传统的竭泽而渔式的开发观念,取而代之的应是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科学模式构建观念;加强预防机制的创立,巩固对特殊且重要民族文化的保护;在具体实践与开发经营中,严格按照既定的方针路线和规划实施,不能造成过渡的商业开发,确立相关的责任惩戒追究机制,加强对文化设置的保护;加强民族旅游企业景区工作人员的民族文化培训,加强保护意识等。同时,旅游企业还应承担不破坏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消极义务。时刻以身作则,加强企业观念自身保护意识的培养,在开发和推进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同时也能考虑到其中的不和谐因素,切实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健康、良性发展。

三、强化云南景区旅游企业少数民族文化保护责任的法律对策

以上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问题现状以及旅游企业对其责任保护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从法学的视角对云南旅游企业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责任进行思考研究,从而力图通过法这种最有力的社会调控手段来达到云南旅游可持续发展与少数民族文化开发、利用、保护的和谐发展。

1、立法层面

旅游企业虽非保护文化的主要责任者,但在少数民族旅游文化的保护领域中应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有的旅游法、文物保护法、环境法中或多或少的已经有了相关规定。文化保护有专门规范,商业行为(企业责任)也有专门规范,都能够在不同层面进行规制。所以是否需要进行专门的立法来赋予其责任,还有待商榷。但毋庸置疑的是,在相关法律中增设必要条款,且完善配套的实施细则却是必行之路。

2、执法层面

首先要对旅游企业进行有效的法制宣传,树立企业规范的经营意识,定期对其经营现状进行监察考量,规范纠正不正当经营行为;同时着重发挥行政处罚对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强有力的手段作用,对只顾私人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将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进行的恶意开发、歪曲开发、掠夺式开发的企业,坚决予以打击惩治,将事前监察与事后处罚科学的结合。

3、社会层面

在社会管理中,政府应加强文化管理和服务职能,逐步提高旅游企业对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意识和责任;并可采取媒体与网络等现代手段对旅游企业的行为进行严格监督,从而使旅游企业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责任的违反行为得到有力救济。

摘要:现行旅游开发模式下,大量少数民族文化被用于吸引旅游者,但云南旅游景区的部分旅游景点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歪曲、滥用等不合理的开发方式已经给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带来了极大负面影响。在此现状下,为更好的做到云南旅游可持续发展与少数民族文化开发、利用、保护的和谐发展,有必要从法学的视角对云南旅游企业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责任进行法律对策研究。

关键词:旅游企业,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保护责任,对策

参考文献

[1]付健.论旅游企业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责任[J].社会科学家,2006(6).

[2]李振南,敖姣莉.云南旅游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区域经济,2016(1).

[3]梁恩树.民族文化旅游中旅游企业的文化保护责任——以法理论证为视角[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7(3).

上一篇:中国传统图形语言下一篇:热水采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