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优势

2024-06-03

对比优势(精选十篇)

对比优势 篇1

一、对波特看法的质疑与修正

在《国家竞争优势》一文中, 波特提到, 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是:在各国的技术相等的情形下, 生产方式会决定于土地、劳动力、天然资源与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差异。每个国家比较自己与其他国家在生产要素上的差异后, 选择发展条件最佳的产业, 出口比较优势高的产品, 进口比较优势低的产品。但是这种比较优势并不足以解释丰富多元的贸易形态, 例如产业内贸易与公司内贸易。而且, 生产要素比较优势法则的假设: (1) 不考虑经济规模, 认为技术具有普遍性; (2) 生产本身没有差异性, 连国家资源也被设定; (3) 资金与熟练的工人不会在国家之间移动与大多数产业的实际竞争行为无关。特别是波特认为比较优势是一个完全静态的概念。波特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一) 波特所提到的比较优势的假设技术具有普遍性, 这一点是不对的。

在比较优势理论中, 最重要的假设就是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 而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劳动生产率的不同决定了生产技术的不同, 即技术并不具有普遍性。在这种假设前提下, 即使是不存在规模经济, 劳动生产率差异所造成的成本差异也足以推动贸易的进行。

(二) 波特认为比较优势理论中假设生产本身没有差异性, 这一认识也是不正确的。

众所周知, 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讨论贸易发生的原因, 而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低价进口, 高价出口决定了我们可以从市场角度分析各国之间物价产生差异的原因。从经济学的供求定理可知, 均衡价格由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这也就决定了国际贸易理论可以从供给或需求方面分析贸易。比较优势理论正是从决定价格的供给面入手, 进行国际贸易动因研究的。供给曲线反映了不同的生产成本, 不同的生产成本又反映了不同的生产技术和要素价格差异。李嘉图的比较优势从劳动生产率差异的角度说明了生产的差异, 而要素禀赋理论则从要素价格的角度解释生产差异。在两国生产技术条件相同的条件下, 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的差异, 最终会影响到两国商品的生产能力, 从而引起供给能力的差别。关于国家资源的事先设定, 则是模型讨论的必要, 因为两个供给需求完全一样的国家之间是不存在贸易的动力的。

(三) 关于资金与熟练工人在国际间的流动问题。

蒙代尔在《国际贸易与要素流动》一文中解释了国际贸易和要素流动的关系。如果两国生产函数相同, 按照俄林的要素禀赋比例定理, 可以得出国际投资与自由贸易是完全替代关系的结论。蒙代尔指出, 在自由贸易下, A国出口Y产品, 并从B国进口X产品, 在实现了自由贸易平衡的条件下, A、B两国的劳动力报酬和资本报酬的相对量和绝对量是一致的, 因而不存在要素流动的必要。假如B国对进口的Y产品征收高额关税, 势必提高A国出口的Y产品在B国的国内价格, 从而刺激B国Y产品生产的扩大。B国国内对原来较稀缺的资本要素的需求上升, 从而使B国资本的价格上升。此时, A国资本在高利率的驱使下, 流向B国, 扩大B国Y产品的生产, 但资本流动并没有增加X、Y两种商品的总产量, 只不过用B国Y产品产量的增加替代了A国出口产品Y产量的下降;用A国进口产品X产量的增加替代了B国出口产品X产量的下降。可见, 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是一种完全替代的关系, 即:国际资本流动取代了国际贸易, 属于一种逆贸易倾向的投资。因此, 在研究贸易动机时提出要素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的假设是必要的, 当我们更多的关注要素流动时, 研究的重点已经转向国际投资了。

(四) 关于比较优势的动态问题。

波特认为, 比较优势是一种静态的优势, 仅仅是某个时点两国进行商品生产的机会成本的比较。但是在下列情况下, 一国原来具有出口优势的产品会丧失其比较优势:第一, 进行贸易的两国要素禀赋的相对变化。罗伯津斯基定理就描述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 生产对要素禀赋变化的反应, 即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 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 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这种偏向型增长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可能会改变一国比较优势的形态, 使以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现在由于经济增长可能变成比较劣势产品, 而原来处于比较劣势的产品现在具有比较优势。这种比较优势的变迁可以以美国经济增长为例。1920年以前, 美国土地密集型的产品具有比较优势, 而劳动与资本密集型产品处于相对劣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 资本得到不断的积累使资本密集型产品成为比较优势产品。第二, 技术变化对贸易产品比较优势的影响。根据产品周期理论, 随着技术的变化, 产品成本中不同投入成本的比例也相应变化。在产品的初始期研发费用占据成本的较大比重;在成长期受到专利技术上的限制, 资本投入占较大成本比重, 因此, 这时的发达国家占据了该产品的比较优势。在产品进入成熟期以后, 原材料和劳动工资成为主要成本, 导致比较优势变迁, 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二、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关系

(一) 从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含义来看它们所要解释的对象是不同的。

比较优势是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形下, 其中一国在两种商品上均占据绝对优势, 另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商均处于绝对劣势, 则优势国可以专门生产其优势较大的那种商品, 劣势国可以专门生产其劣势较小的那种商品。1936年奥地利经济学家戈特弗里德·哈伯勒将机会成本 (在资源既定条件下, 额外生产一单位一种商品所必须放弃生产的另一种商品的最大数量) 引入比较优势理论中, 放宽劳动时唯一的生产要素且是同质的这一概念, 重新定义了比较优势的概念, 即当一国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中相对另一国具有较低的机会成本时, 该国在这种商品上便拥有比较优势, 而在另一种商品上处于比较劣势。根据由机会成本决定的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和交换, 可以给有关国家带来贸易利益, 两国机会成本差异越大, 比较优势越明显, 由贸易带来的利益也就越大。从上述概念的阐述中可以看出, 比较优势要解释的是贸易发生的原因或动机。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的含义是, 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就是行业、企业的竞争优势, 也就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优势。一国要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 关键在于能否使主导产业具有优势, 而要使主导产业具有竞争优势, 则企业必须有创新的机制, 提高生产效率。而竞争优势一般可以分成两类:一是低成本竞争优势, 以较低的成本更有效率的设计、生产及营销产品;一是差异性竞争优势, 通过对设备、技术、管理和营销等方面持续的投资和创新而创造更能符合客户需求的差异型产品。它所要解释或者回答的是产生并保持比较优势的生产率差距和技术差距从何而来, 企业或行业该怎样做以找到这种比较优势。从这一点来看, 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是一种互补的关系, 一方是寻源, 即寻找贸易的动力所在;一方是保持源头, 即保持贸易的动力始终有利于本国。

(二) 从理论分析框架来说,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分析逻辑之上。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以管理学的分析模式, 从企业、行业的竞争战略谈起, 分析产业结构五大作用力: (1) 新加入者的威胁; (2) 替代产品或替代服务的威胁; (3) 供应商谈判力量; (4) 客户谈判力量; (5) 与现有竞争对手竞争和价值链与价值体系来寻找并创造竞争优势, 最终落脚于钻石体系来打造国际优势。比较优势理论则完全建立在一个微观的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之上, 抽象的建立模型来分析各国供给市场和需求市场差异所导致的产品数量、品种、价格差异等对贸易的影响。这种分析角度及方法的不同, 既是研究问题多面性的必然结果, 也导致了各种分析结果的互相补充。

(三) 从战略角度而言, 动态比较优势的实现有赖于竞争优势战略的实施。

从国际分工的促进因素来说, 有两类因素导致了分工格局的形成。一类是外在因素, 即一国的自然资源与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一类是内在因素, 即产业的规模经济, 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和由集聚产生的外部规模经济。由要素禀赋特别是自然资源禀赋决定的分工是静态比较优势的表现。完全遵循这种要素禀赋理论加入国际分工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 极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具体来说, 基于要素禀赋的分工格局比较稳定, 一旦分工格局确定, 各国的发展水平也相对固定下来, 以生产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家, 因为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创造的附加值有限, 而且初级产品的需求弹性小, 国际价格的不断下降, 就会使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 陷入流动性陷阱, 甚至进入贫困化增长;以制成品出口为主的国家, 同样因为处于价值链的微笑曲线的最低点, 不仅加工贸易的附加值不高, 而且对于上游技术的依赖性较强, 资助创新能力若长期得不到提高, 也会陷入比较优势陷阱。而要避免这种比较优势陷阱, 发展中国家就必须寻找其竞争优势, 通过波特的钻石体系培育这种优势, 才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较高的地位。而另一类分工因素规模经济因素, 其实现更是依赖于资金、创新及政府政策及行业制度的支持。所以, 从实现动态比较优势这方面来说, 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现今, 产业内贸易特别是产品加工国际化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大, 使要素禀赋为主的传统比较优势形成的分工体系越发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这样, 研发、服务等价值链环节分工的争取对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意义更为重大。这就要求我们在现有产业优势的基础上, 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及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这四个方面入手, 强化具有潜在优势行业的竞争优势, 并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的机会, 发挥政府的产业引导作用, 最终将潜在竞争优势变为比较优势。

参考文献

[1].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2].海闻.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3

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对比 篇2

润泽学校 罗毅娟

在教学过程中引进信息技术, 用信息技术技术开发来辅助教学, 已成为了一种学科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就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进行分析比较, 谈谈二者的优势与不足, 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传统教学相对于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媒体而言,指利用口头语言、板书、教科书、挂图等教学手段,以教师是信息的组织者、传播者的教学方式。

一、传统教学的优势

1、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情况的把握:传统教学有较大的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对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存在差异,传统教学法注重语言表达交流,互动性强,更能增加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使学生与教师的思维同步,师生相互配合,共同来完成教与学的两个重要环节。

2、有利于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传统教学对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能力等方面要求更高,这就促使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专业知识等方面要多下工夫,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积极学习其他教师好的教学方法技巧,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后,采用学生能接受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这不仅锻炼了教师的学习、钻研能力,而且锻炼了教师的书写、绘图、组织和应变能力。

二、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

1、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传统教学方法在教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没有足够的时间乃至容易忽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学的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听觉刺激接受信息,视觉刺激少,对枯燥的知识缺乏学习热情,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阻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当代学生思维活跃,对教师的教学要求高,希望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传授知识,又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施展特长,学有所需,学有所用。

2、教师工作量大:教师备课需要通过人工的方法查阅大量资料,而现在知识的更新速度很快,教科书版本更换快,教师经常依照新书写教案。此外,上课的时候,还需要书写大量的板书,教师既辛苦、劳累、费时,又有损于健康。

3、影响教学效果的发挥: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板书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所以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传授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如果教师板书不规范,字迹不工整也会影响学生接受信息。教科书上的内容往往是滞后于科学发展的,有很多学科前沿的知识不能及时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缺乏对新进展、新知识的了解,阻碍知识的更新与拓宽。此外,很多形象、直观、生动的画面不能有效的展现给学生,这对加强学生的认识、理解和记忆也是很不利的。

三、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

1、提高教学效率:信息技术课件将教学提纲、教学重点、讲授内容等预先进行编排,节省了教师板书、绘图的时间,平时需要一节课完成的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节省些时间,这样教师就有更多的时间,多举实例,深入浅出,启发引导,把教学重点、难点讲清讲透,同时也增加了单位时间内的授课信息量。此外,信息技术课件取材广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既可以完善自己的课件,又可以及时了解学科的新进展,和一些交叉学科的相关理论,把学科领域最前沿的知识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及时了解新技术、新动态。

2、增强了教学效果:信息技术电脑恰好能将图像、文本、声音、动画有机结合起来,给学生形象、直观、生动的画面。21世纪的教育是开发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培养创造性、创新性人才的教育。当代学生思维敏锐,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技术,能很好抓住学生的视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被动性学习变为主动性学习,把书架型人才变为创造性人才。

3、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从培养的角度看,更需要人人都能运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工作以及获取信息。信息技术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容量大、速度快,能够使学生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接受教学信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同时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学会使用计算机是一个人将来能够在竞争激烈的信息社会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能够熟练地使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教学服务,正在成为信息社会衡量一名合格教育者的条件之一。

四、信息技术教学的缺点

1、影响教师的全面发展:通过网络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很多青年教师利用自身较好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可以制作出精美的课件,但容易忽视对学科知识的钻研,以及教学方法技巧的把握,对板书、绘图等基本技能的疏漏。部分教师过于依赖信息技术,以至于在停电、电脑出故障等情况下,无从着手。

2、课件的制作质量有待提高:课件的设计、开发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而部分教师这方面知识较薄弱,所以制作的课件质量不高,并没有充分体现出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

五、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的整合

1、学习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技术课件制作既需要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又需要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结合学科特点,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可以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件制作中综合应用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方法:课件制作中以传统教案为基础,综合应用信息技术,将抽象、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知识采用形象的动画或图形加以描述,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他们的思维活性。制作的课件也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计划的安排,同时利用网络资源,完善课件,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适当扩展前沿学科知识,使整个课件形式活跃,而内容紧凑、重点突出、条理清楚。

3、我们教师应加强传统教学方法的培养:教师通常具备较好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制作精美,但精美的课件必须结合恰当、灵活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传统教学对知识、教学方法以及板书、绘图等基本技能的要求更高,更能体现一名教师的教学水平,而青年教师缺乏的正是对知识、教学方法的把握,应特别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4、授课过程中综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和传统教学: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件优势的同时, 应注意结合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信息技术教学授课信息量大,要控制好合适的语速,对于重点内容可采用板书的形式,给予学生适当的缓冲时间,教学内容应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随时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课件及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桑树栽培中滴灌的优势对比实验 篇3

摘要:桑叶产量是影响蚕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辽西地区,春旱问题是制约桑树生长发育以及桑叶产量的主要矛盾。本文根据辽西地区气候条件的区域特点,兼顾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前提下,克服了春旱对桑叶产量的影响,增加产叶量达30%以上。

关键词:桑树栽培;滴灌;桑叶产量;桑园;蚕业

中图分类号: S88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8.042

桑树是一种温带亚热带落叶性多年生乔灌木,株高大多在3~5米之间。叶片可以作为桑蚕饲料,桑果、桑皮、桑根可以入药,经济价值和绿化价值极高。

水在桑树的栽培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一般全株桑树的含水量在60%左右。树体内有机物合成以及转化必须在水的参与下进行,土壤中矿物质的溶解,树体温度的平衡也依赖水来调节。干旱会抑制桑树的生长,降低桑叶产量和品质。适时调节土壤的水分,合理灌溉是提高桑叶产量和品质,保证蚕体健康的重要手段。

实验基地以中性森林褐土土壤为主,氮、磷、钾、钙、硒等营养物质含量丰富,有机质含量在1%左右,适宜各种农作物耕种及树木生长。实验基地位于东经119°北纬40°,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区。冬季盛行西北风,寒冷干燥。夏季盛行东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9.1℃,年降水量627.2毫米。但是,降水量年分配不均,7~8月降雨量约占年降雨量的70%。年蒸发量1227毫米,而4~5月蒸发量约占年蒸发量的40%,春旱问题是制约桑树生长发育的主要矛盾。

1 实验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判断桑树在栽培过程中采取滴灌技术,是否可以克服春旱对桑树的不良影响,达到桑叶优质、高产、稳产的目的。同时,通过本次实验获取桑树在辽西地区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参数。

1.2 实验对象

本次试验选取的桑树品种为“选792”,是山东省蚕业研究所从梨叶大桑中选出的变异单株,其特点是叶片产量高、品质好且营养丰富,抗寒、耐旱,适宜在辽西地区广泛栽培。

1.3 实验方法

实验基地采用低干密植的栽培形式,株行距0.3米×2.1米。实验区域采用滴灌方式,以滴灌带为基础,建立低压管道系统,将水直接输送到实验区域,滴灌带每米有三个滴头,每个滴头在0.1MPa压力下出水1.38升/小时。将水一滴一滴地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桑树根区附近土壤中。对照区域采用传统漫灌方式,在田间不做任何沟埂,灌水时任其在地面漫流,借重力作用浸润土壤。2015年4~6月,在两种灌溉方式条件下,对单个桑条、单片桑叶的多种参数进行测量和比较。

2 实验结果及分析

2.1 实验结果

针对两种不同的灌溉方式,分别比较单条叶重、最大叶重、最小叶重、最大叶长、最大叶宽、最小叶长、最小叶宽。实验结果对照表(见表1)。

2.2 结果分析

本次实验时间选在2015年4~6月。此时,降水量较少,而且桑树处在萌发到茂盛的过渡阶段,水需求量大,对干旱反应敏感。为了尽量减小自然降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所以本次实验安排在降水量较大的7~8月前结束。

从本次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单条产叶量、单叶重与平均条长均有明显增加,增加产叶量30%以上。

根据滴灌区与漫灌区数据对比,能够得出以下结论:滴灌可以使桑树根系土壤经常保持适宜的湿度,及时调整桑树生长期的土壤水分,使土壤的水、肥、气、热、微生物活动始终处于最佳状况,为桑叶高产稳产创造有利条件,促进桑树生长,提高桑叶产量,滴灌优势明显。

参考文献

[1]范业君.北方桑树栽植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02).

[2]任海萍,魏强,任海霞.浅谈桑树的栽植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11).

对比优势 篇4

1 模拟电子技术分析与应用

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研究对仿真信号进行处理的模拟电路的综合性学科, 它与数学、物理、电气、自动化等多重点学科息息相关。在模拟电子技术使用的领域中, 其使用范围最为广泛, 在电路以及工业控制设备中, 模拟电子技术都有所应用。其中自动化的实现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就是的自动控制电路。而晶体管则是模拟电子技术应用中最基本的电子元件。模拟电子技术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高效实用地改善着我们的生活。工厂化农业就是以计算机技术与数学模型为基础对农业生产中的现象、过程进行模拟大大改善了生产环境, 节约生产成本, 为生态环境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 数字电子技术分析与应用

数字电子技术一般应用于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设备中, 数字电子技术是一种相对技术, 即通过抽样定理, 对模拟信号进行抽样, 从而形成相对精度较高的电子信号。在数字电视中, 使用的就是数字电子技术, 可以将信号的传播精度有效提高, 并且在传输的过程中, 可以减少噪声对于信号的影响。在加密过程中, 由于数字信号可以使用较高级的加密系统, 因此对于信号传递的安全性, 数字电子技术有一定的保障。数字电视的推广, 实际上就是由于信号传播一般都要使用译码和解码的过程, 而收到噪声影响的越少的信号, 其还原和解码的过程就越简单。因此, 数字信号的优势也非常明显。在实际生活中,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数字电视就是采用的数字信号进行传输的, 数字电视的效果更好, 画面更清晰, 原因也就是因为数字信号的优势体现。

3 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发展前景

目前, 模拟电子技术的现状在器件上实现多端化、集成化;在分析方法上实现系统化、通用化、计算机辅助化;在体系上从线性扩展到非线性、从无源扩展到有源、从单元件分立扩大到电路系统的集成;新的研究方向迭起, 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模拟电子技术不仅已被列为有关专业如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电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而且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理论中一门活跃、举足轻重而又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引人注目的学科。

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突飞猛进, 用数字电路进行信号处理的优势也更加突出。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 这种用数字电路处理模拟信号的所谓“数字化”浪潮已经席卷了电子技术几乎所有的应用领域。电力电子及开关电源技术因应用需求不断向前发展, 新技术的出现又会使许多应用产品更新换代, 还会开拓更多更新的应用领域。

4 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对比分析

电子技术通常会与计算机技术进行结合, 从而实现电子技术的多功能性。在电路领域中, 数字电子技术与模拟电子技术才会真正可以进行优势对比, 从而根据不同的电路实现不同的功能。一般情况下, 电路以信号为主导, 信号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使用怎样的电子技术。

4.1 信号形式与电路形式对比

在电路工程中, 信号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采用怎样的电子技术。或者是根据电路的要求, 进行相应的技术匹配。模拟电路中, 一般采用的是模拟电子信号, 从而根据模拟电路的特点, 进行模拟电子技术的相关技术标准进行设计。例如需要设计增益与放大器的电子电路中, 模拟电路就会更加适合。此外, 在电路的精度要求方面, 会相对比较明显。模拟电路一般造价相对较低, 使用的技术也会比较娴熟, 但是其传输的效果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由于容易受到噪声的影响, 对于信号的接收效果也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 即便模拟信号有一定的缺陷, 但是依然有较大的市场占有率。原因就在于其原理相对简单, 并且造价较低, 在一些低端的应用中比较适合。

而数字电子技术一般适合采用高端的电子电路中, 尤其是对信号传播的精度要求高的电路中, 一般都要采用数字电子技术。数字电子电路的设计比较高端, 对于信号的传播效率以及接收效果要求也比较高。但是, 数字电子电路的造价相对较高。所以, 一般都会在比较高端的设备中使用。因此, 不同的电子技术对应不同的信号形式, 模拟电子技术一般就针对模拟信号进行使用, 数字电子技术一般就会针对数字信号进行使用。电路形式方面, 则会根据电路的要求以及其复杂程度和精度进行相应的使用。总之, 要依据电路的形式以及信号的传播要求, 进行相应的电子技术选择。

4.2 应用优势对比

数字化已成为当今电子技术的发展潮流。与模拟电路相比, 数字电路有很多无法超越的优点。数字电路广泛应用在通信系统、控制装置、电子计算机等领域。值得肯定的是, 数字电路采用开关电路, 它不要求物理量的精确值, 能够确定大致适用范围即可, 极大提高了使用方便性。数字电路更便于信息的存储与传输, 而且数字电路可以控制精确数字, 可靠性高, 抗干扰能力强。数字电路便于实现程控, 便于集成化、系列化生产。高精度就代表这高造价, 而数字电子技术可以实现高精度, 但是要考虑市场造价。而模拟电子技术虽然存在一定不足, 但是由于电路要求相对简单, 而造价也有一定的优势, 因此才会依然有很大的市场。从实际的案例中分析, 电视信号的接收就是非常常用的案例, 一般的电视信号就是采用的模拟电信号。因此, 对于电视的效果而言, 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有时候电视的效果不佳, 或者是存在一定的失真, 就是模拟信号在传输的过程中, 出现了噪声的混杂。而数字电子技术, 一般是将原有的模拟信号进行抽样处理, 从而生成数字信号。数字信号虽然是相对存在, 但是在优势方面比较突出。数字信号可以进行高精度的加密, 这样就可以避免噪声的影响, 同时也保证了信号传播的安全性。

结束语

对比优势 篇5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对而言的。传统教学手段主要指一部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几副挂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各种电化教育器材和教材,即把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计算机等等搬入课堂,作为直观教具应用于各学科教学领域,它是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和教学改革的进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两种教学手段各有所长,下面对二者做个优势对比。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

1、传统教学方法的讲授优势,突出言传身教的作用。

传统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注重把知识讲授给学生。这样一个讲授过程,更加突出教师作为教育者的言传身教作用。课堂教学中师生面对面的感情交流、独特的语言魅力、教师人格力量的感染熏陶等等,是任何教学方法所不能取代的。如相当多的数学教学,教师的讲授才会使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起来,使抽象的东西在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默契传递。

2、传统教学方法的亲合优势,突出师生的情感交流作用。

传统教育教学方法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近,交流的形式丰富。教师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暗示对学生的学习影响都非常大。教师带着鼓励的表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警示,会约束学生走神;教师的一个暗示,会启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教师的一个引导提示,会帮助学生的思维提高。在这些活动和行为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很亲合,也才更能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传统教育教学方法亲合优势,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健康发展。

3、传统教学方法的表演优势,展现教师的示范作用

如讲解习题时,教师通过板书形式,采用边写边说边演示的传统教学方法,学生更容易领会到运算的规则和方法,体会教师生动形象的的解题思路,这种示范作用对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效果非常突出。同时具有教师的个人特点的粉笔字,使学生倍感亲切。

4、传统教学方法的导向优势,引起教师与学生的共鸣。

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学习活动,更容易产生师生间良好的心灵感应作用。如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讲授法中所表达出来的多种蕴含感情色彩的教学手势、语言及营造的气氛,对教学目标实现是相当重要的,它对学生的心理会产生深刻的共鸣作用。特别是针对有关纪律、道德、思想、品格和情感教育等教学内容时,应有意识采用传统教育教学方法,会达到鲜明的导向作用。

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

1、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媒体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现代化媒体的类型很多,主要包括文本、声音、图画、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因素。多媒体表现形式,也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所以现代化教学方法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不仅内容量丰富,而且学习资源的形式也丰富。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学生不仅能接触书本教材的内容,而且可以广泛的接触教材以外的学习资源。

2、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形象明了,优化教学过程。

多媒体具有很强的模拟优势,可以把真实的教学内容或真实或模拟呈现出来,对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效果突出。如林果教学中,把树木的病虫害真实的展现在影幕上,所达到的教学效果非同一般。在此基础上开展理论教学,可以很好的突破教学重难点。所以,现代化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方法中死板的说教活动和呆板的文字表述,实现向学生展现形象、直观的媒体情境。

3、现代化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克服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

传统教学的实施一般都是基于课堂形式进行的,具有很强的时间约束性和空间限制特点。课堂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离开课堂就几乎不能再继续组织教学。我们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提供灵活的学习时间和广泛的学习空间,它是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一个有益补充。如通过电子邮件来收发作业,这种方式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是方便快捷的。

4、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段的互动优势,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精神。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相对传统教育,教师更容易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共同参与学习互相交流,合作解决问题。

5.多媒体教学使课堂容量大大增加,丰富了教学内容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40分钟或45分钟)内扩大知识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在上课前将教学目标、板书设计、练习题、地图、图片、视频等做成多媒体课件,课堂上配合教学进行展示,这样做既加大容量又节省了时间,同时补充的内容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扩大了学生的眼界。

对比优势 篇6

1.1 经济型酒店和星级酒店的概念

经济型酒店又称有限服务酒店, 是指软硬件标准达到或接近一、二、三星级酒店, 但不提供或只提供小型餐厅等一些基本配套设施, 以住宿为主要服务范围的酒店, 其服务模式为“住宿+早餐”, 而其最大的特点是房价便宜。

高星级酒店, 是指内部设施、设备相对豪华、完善, 除了提供设施豪华的房间外, 还提供包括功能完善的宴会厅、会议厅、餐厅、休闲娱乐厅等服务设施及场所的酒店。它是社交、会议、购物、消遣、保健等活动中心, 但是相对于经济型酒店其价格高昂。

1.2 经济型酒店和星级酒店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各类公务、商务以及个人旅游等活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酒店业的发展, 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型连锁酒店也得到了迅速扩张。根据中国酒店业门户网站迈点网公布的数据截止至2009年第三季度末, 中国经济型酒店数量已达3423家, 客房数达到37.6万间, 同比增长36%, 客房数达到37.6万间, 同比增长32.85%, 可见其增长速度之快。

然而,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发布的《2010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指出, 目前中国星级酒店的客房总数为200万间, 预计5~7年内能够增长到500万间。并且截至2010年初, 我国在建或改建的五星级酒店已经高达1700余家, 可见我国高星级酒店的投资热度也没有因为经济型酒店的大量涌入而降温。

2 经济型酒店的优势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进步, 带来的商务和个人交际的扩展, 收入增加和闲暇增加等扩大了人们的生活半径, 随即也带来了住宿需求的增长, 而经济性酒店就是针对这个核心而快速发展的, 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 突显经济型酒店的核心价值——住宿

经济型酒店是一种有限服务酒店, 其服务模式仅为住宿+早餐, 所以其去除了一些非必需的服务内容, 把其核心价值定位于住宿, 这样不但降低经济型酒店的运营成本, 而且还可以把有效资源用于提供高品质的住宿环境和条件这个核心价值上。

2.2 提供个性化、优质化的产品和服务

经济型酒店的核心价值就是住宿, 所以其非常强调客房设施的舒适性和服务的个性化以及优质化, 其在突出住宿环境干净、整洁、卫生的同时, 还强调酒店的定位是否时尚和富有创意, 而且要尽可能地提供个性化和优质化的服务, 满足当前顾客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的需求。同时, 个性化、优质化的服务可以使酒店摆脱同质化竞争, 开创个性化、主体化的营销模式。

2.3 超强的性价比优势

相对于高档的星级酒店, 经济型连锁酒店在满足了为房客提供较为舒适、干净的住宿条件的前提下, 去除了大量不必要的休闲娱乐、商务会议等配套设施, 这样也就无需房客为酒店分摊这些并不需要的娱乐等设施的折旧和运行费用, 从而大大地降低了酒店的经营成本和顾客的入住费用, 进而凸显了经济型酒店的超强性价比的优势。

2.4 明确、清晰的市场定位

经济型酒店是一种拥有广大的客户群体的酒店形式, 并且它有着清晰、明确的市场定位, 其目标市场就是一般的商务人士、工薪阶层、普通自费旅游者和学生群体等。这些目标人群消费水平一般相对较低, 无法承受高消费的高星级酒店的消费水平, 但又有住宿需求, 而经济型酒店恰恰就是主攻这样的市场群体。

2.5 先进的经营模式——连锁经营

经济型酒店一般都采用先进的连锁经营模式, 并通过连锁经营快速扩展其经营网络, 从而达到规模经济, 同时通过连锁经营又能快速提高其品牌价值, 可谓是一举两得。经济型酒店的连锁经营模式通过统一市场定位、统一品牌形象、统一服务质量、统一运作标准、统一市场营销、统一信息管理, 可以对成功案例进行快速的复制, 在减小酒店的经营风险的同时又能降低酒店的经营成本。

2.6 先进的酒店营销理念和酒店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

网络营销、会员制的成功引入为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据相关资料表明, 经济型酒店25%的顾客来自于网络营销, 加之会员制的实行, 更加稳固其宝贵的客户群, 同时酒店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对经济型酒店而言更是如虎添翼。这些对于酒店展示形象和服务, 建立与客户良好的互动关系, 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培养顾客忠实度以及降低酒店运营成本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3 高星级酒店的优势分析

高星级酒店的这种形式虽然比较传统, 但是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仍稳定不衰, 可见其必然有其经济型酒店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 其优势主要体现在:

3.1 高水平的硬件配置、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模式的运用

首先, 高星级酒店的在建造之初就是参照国家旅游局的星评标准, 硬件质量和设施配置都是高水平的, 远比经济型酒店大多是后期改建硬件设施要好的多, 同时其运行过程中严格贯彻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化的管理模式, 以提供给顾客百分之百满意的服务, 使酒店产品更具吸引力。

3.2 强大的星级招牌和品牌效应优势

酒店的星级是参照星级标准, 经过严格的评定程序产生的, 所以其星级评定就是一个对酒店服务、设施予以肯定的认证, 顾客自然会参照星级去选择酒店。品牌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 对于酒店来说品牌就是一个免费的广告, 一个好的品牌可以有助于加深顾客对酒店形象的认知程度, 有利于维护酒店的竞争优势和酒店的市场扩张。

3.3 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

一般而言, 高星级酒店大多建于成熟的闹市区或风景旅游区, 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 这样无论顾客是公务、商务还是旅游休闲都可以提供便利的交通、优越的购物环境以及优美的自然环境等等, 而这些又是高星级酒店抢占市场的利器之一。

3.4 完善的休闲、康体、娱乐、餐饮、会议等硬件配套和服务设施优势

高星级酒店在提供了豪华、舒适的房间外, 还配备了完善的休闲、娱乐、康体设施, 同时还提供了高质量的餐厅配套以及满足会议需要的大型会议服务设施等等, 这些都是经济型酒店所无法比拟的, 也是高星级酒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仍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3.5 彰显客户身份的优势

高星级酒店的星级和品牌可以从侧面反映出顾客的身份价值, 因此一些商务人士为了满足其企业形象的需要, 也要选择高星级酒店。高星级酒店的大堂氛围给顾客所带来的自信也是经济型酒店无法超越的, 因此, 彰显顾客身份价值也是高星级酒店的竞争优势之一。

4 结语

综上所述, 面对中国酒店业快速发展, 无论是新起之秀经济型酒店还是沙场老将的高星级酒店, 都在发展的机遇中面临着市场的考验, 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 高星级酒店和经济型酒店其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有着各自的市场细分, 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两者的核心竞争优势, 利用错位营销理念, 明确两者的市场定位, 避免恶性竞争。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分析经济型酒店和高星级酒店的优势, 为两者错位营销的可能性提供佐证, 希望能为经济型酒店和高星级酒店的管理者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黄鉴中.中国酒店管理模式[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2]刁志波.酒店管理[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9.

[3]许俊.经济型酒店营销战略研究[D].扬州大学, 2009.

[4]梭伦.星级宾馆酒店经营管理[M].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9, 3.

[5]李斌旭.享受管理——星级酒店管理行思录[M],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8, 2.

对比优势 篇7

关键词:油品,管道输送,公路输送,优势对比,差异对比

油品, 是石油产品的简称, 是对石油进行不同程度的炼制、加工后所产生的附属产品。石油属于一次性能源, 无法再生, 作为一种必需的战略和先导资源, 在当前世界上占有无法取代的重要位置。从八十年代开始, 全世界的石油开采量大大超过探明量, 可以预见, 石油在世界上的供求量将更加紧张。这几年我国经济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 对于石油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庞大, 有预测表明, 到2020年我国的石油消耗总量将从1990年的1.8亿吨剧增到4.5亿吨。而作为石油的加工产物的油品, 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建设和在世界经济中所处的竞争地位都有着无比巨大的影响, 如油品的价格、供给量、供给途径等, 并且在我国现代工业原材料中占有重要一席。面对油品如此庞大的需求市场, 怎样能保证它的输送与供给, 是一个备受瞩目并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油品属于易燃易爆、挥发扩散性强、易生成静电并且容易泄露的流动性的物质, 我国目前的油品输送的方式主要包括管道、公路、水路和铁路四种。本篇文章主要就目前国内常见的油品输送方式管道输送对比公路输送的优势与差异进行分析。

一、关于管道输送和公路输送的介绍

1. 管道输送

理论上来讲, 在化学性质上相对稳定的液体类或气体类物质都可以通过管道来完成输送。在国际上, 管道输送是油品的主要运输方式。管道输送量大、占地面积小、安全可靠且密闭性强等优势, 是公路输送无法比拟的。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油品消耗大大增加, 管道建设呈现突飞猛进的趋势。

下表就是汇总美国中央情报局近年发布的数据得到的, 从此表中不难得出一个结论, 我国油品管道输送正以一种显而易见的速度飞速发展。

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 我国油品市场的供应能力和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得益于油品管道的加速建设。

2. 公路输送

公路输送是大多使用汽车在公路上完成油品运输的一种输送方式。在最早几年, 油品行业规模不大并且产量较小, 受地理位置因素等影响较大, 油品的输送主要通过公路来完成。但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单一的公路输送已无法满足整个市场经济的需求, 但由于公路输送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便逐渐成为管道输送等其他输送方式的疏散形式, 来完成中量或者小量油品的短距离、定地点的输送任务。

二、油品管道输送对比公路输送的优势

1. 输送量大, 占地面积小

输油管道的管径大小不同, 输送量从百万到千万吨不等, 更有甚者可达亿吨。由于管道大多数埋在地下, 一方面, 对土地的占用面积小, 只是公路的3%, 这对节约我国土地资源具有深远且重大的意义;另一方面, 受地理位置、地质环境、气候条件因素影响较小, 即便在恶劣条件下也能完成不间断的输送任务并缩短输送距离, 最大程度地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求, 从而从根本上保证了油品输送任务的长期稳定进行。而公路输送的运量较小, 单车输送量仅为几吨到十几吨不等, 最大载油量也仅为三十吨, 即便是不间断工作, 也远远不能满足庞大的输送任务, 更何况恶劣的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更是对公路输送任务造成妨碍甚至阻断。

2. 密闭性强, 安全可靠

油品是易燃易爆、挥发扩散性强、易生成静电并且容易泄露的流动的物质, 通过公路输送, 一方面具有很大的危险, 对输送路线和输送人员都有着较强的要求, 在罐车装油、卸油、运输过程中对稍有不慎, 就容易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 在国外, 输送油品的油罐车被称为“活动的炸弹”;另一方面, 通过公路输送时, 装油、卸油的过程中以及运输过程中受气温、气候、沙土、灰尘的影响, 会降低油品的质量。而通过管道的密闭输送, 可以从根本尽量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且整个输送过程中油品不挥发, 质量得到保障的同时, 大大规避因为泄露而导致的空气、水、土壤的污染, 使油品输送更加绿色化。

3. 成本低, 经济实用

管道输送较公路输送, 跳过了公路输送的中转环节, 缩短了输送的周期, 从而在经济上大大降低了输送成本, 据不完全统计, 陆上运输方式中, 管道对比铁路的输送成本比为1:1.7, 公路输送成本未做具体统计, 但是远超过铁路输送成本, 与管道输送相比, 差距不言而喻。而且通过理论和不同程度的实践证明, 管径口径的大小、输送距离的长短、输送量的多少, 与输送成本是成反比的。

三、油品管道输送对比公路输送的差异

油品管道优点很多, 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油品管道的建设虽有大幅度的飞跃, 但仍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 且由于油品资源产地与需求市场的的分布不均, 输送管道不能随意施建, 管道输送远不如公路输送灵活, 常常要通过公路输送等其他运输方式配合才能完成油品的整个输送任务, 公路输送的直达性和机动灵活性是管道输送目前不可弥补的差距。另外, 当输送量较小时, 管道输送成本反而会大于公路输送。

综上, 针对油品的在经济建设发展中的特殊意义, 它的运输和供给能力将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和人民的发展和生活, 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维护社会稳定秩序的作用, 而重视和发展油品管道输送能力, 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

参考文献

[1]程玉明, 方家乐.油品分析[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1993.

[2]魏君.现代石油运输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物流科技, 2010 (9) :125一l27.

对比优势 篇8

锻压装备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材料不断出现,产品形状日趋复杂化。高精度、高效率,能加工复合材料和难加工材料,具有复合加工功能的智能化、柔性化新型伺服压力机与传统压力机相比,不仅具有结构简单、维护容易、能耗低等优点,而且能完成复杂加工工艺,提高生产效率,有效降低工艺噪音[1]。

1 伺服压力机的结构优势

以单柄曲轴压力机为例,伺服压力机的机构如图1所示,与传统的压力机相比,伺服压力机减少了飞轮、离合器等部件,直接以电机驱动,带动曲轴运动。由于离合器、飞轮等零件长期处于动作状态,磨损严重,需定时更换,问题出现频率也比较高。相比下伺服压力机结构更加简单,维护起来也更加容易,费用也降低了。

2 伺服压力机的能耗优势

由于没有飞轮、离合器等结构,不做功情况下,伺服压力机无需运行,其能耗几乎为零;而传统压力机要保持飞轮运转,会产生一部分无功损耗。即使在加工同一工件时,传统压力机受机构局限,曲轴只能做周期性的圆周运动,相应滑块在最大行程作往复的上下运动。但伺服压力机可以根据工艺要求,随客户要求改变曲轴运动曲线,如保持曲轴在下死点附近作往复圆弧运动而不做整个圆周运动,使滑块在最短行程中进行加工,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相应能耗也大大降低了。

3 伺服压力机功能优势

3.1 伺服压力机能实现复杂工艺

传统压力机与伺服压力机运动曲线对比如图2和图3所示。

通过对不同金属材料设定最合适的滑块运动模式,可以使制造业中采用的高张力材料、铝合金及钛合金等难加工材料的成形成为可能。

3.2 最大做功行程更长

传统压力机主要是利用飞轮产生的惯量,再通过离合器带动滑块向下运动,从而产生巨大动能,提供压力。当需要更大的压力时,就要求飞轮足够大,滑块向下运动的距离足够长。所以传统压力机的最大做功行程只能在下死点附近。图4为传统的单曲轴1100k N压力机压力曲线,可以看出只有在离下死点约6mm内,传统压力机才能提供最大的1100k N的压力。

而伺服压力机不依靠飞轮的惯量,其采用的伺服电机不仅扭矩大,还有短时间的过载能力,可以达到1.5到4倍。所以伺服压力机不仅可以实现低速出大力,而且除了在下死点附近,其他任意位置仍然能够发挥出机器的最佳性能。不受只能在下死点附近提供最大压力的局限。只要机械机构允许,伺服压力机的压力与位置曲线几乎是直线的(图5)。

3.3 节省工序

在冲裁过程中,由于金属的延展性,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毛刺。有学者研究出上下冲裁、平压以及对压冲裁等方法来解决这一难题,但是这些方法都要加上精密模具或者级进模具,大大增加了成本,应用范围也受到限制。而在伺服压力机上,只要采取有反压装置的模具,采取先下冲工件一定深度——上移一段距离——再向下冲裁工件的方法,如图6所示曲线,便可实现去除毛刺的效果。

3.4 提高材料成形极限

在加工过程中,传统压力机附加特殊的振动发生装置,利用机械振动或者在模具中加入超声波振动的方式来提高板材成形极限。但这样不但增加成本,也不便于在生产线上应用。而在伺服压力机上,利用伺服电机控制位置的精确性与柔性,可以让滑块完成振动下行的方式,模拟出传统压力机上添加振动发生装置的效果。同样可以满足提高材料成形极限的要求,而且节约了成本。

4 减噪减振

4.1 降低噪音

传统压力机由于有飞轮结构,所以即使在不加工时,飞轮转动依然会产生噪音。而伺服压力机在不加工时,电机处于准备状态,此时电机是静止的,所以伺服压力机不加工时几乎不产生噪音。在加工过程中,主要噪音源是冲裁时产生的[2],而传统压力机的冲裁过程有4个阶段:

(1)冲头接触板料,板料产生弹性形变;

(2)冲头压入,压力增加,板料应力达到屈服极限,产生塑性变形;

(3)刃口附近材料在拉应力作用下出现裂纹时,冲裁力达到最大值,冲床吸收了大量弹性变形能,板料裂纹很快扩大,至全部分离,冲裁力在极短时间内消失;

(4)冲床突然卸载,贮存的弹性变形能急速释放,引起冲床振动,产生强烈噪声。

从以上可以看出,适当延长弹性变形能的释放时间或者把弹性变形能分阶段释放,都可以有效降低噪音。如果再进一步利用两步冲裁降低噪声的原理,采用其他冲裁方式还可更有效地降低冲裁噪声。而对于传统压力机,如果延长时间,相当于把速度降低,其扭矩有可能达不到冲裁要求,即使能达到要求也大大降低了效率;而分阶段这种方式,因为传统压力机的结构所局限,是不能实现的(图7(a))。对伺服压力机而言,可以控制冲裁工件时速度减慢,这样延长弹性变形能释放时间,降低噪音。因为只在冲裁时速度减慢,所以效率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图7(b))。再如:采取低频振动的冲裁方式,把弹性变形能在每次振动中分阶段释放,对噪音降低更为明显(图7(c))。

4.2 减少振动

传统压力机由于有飞轮、离合器等部件,更多的机械连接导致振动源增多。而伺服压力机取消了这些机构,相对传统压力机电机、飞轮、离合器等部件产生的振动,伺服压力机产生振动的源头只有电机,而伺服电机的振动可以通过对其PID调整优化,降低振动,这是传统压力机不能比拟的。所以伺服压力机在减振减噪方面有巨大优势。

5 安全性

传统压力机在紧急停止时,只能靠离合器脱开动力源,凭摩擦片产生的摩擦力来制动,使滑块停止。而伺服压力机在紧急停止时,可以靠电机的精确位置控制,强制让电机马上停止。即使在失控状态下,伺服电机内部的断电锁死抱闸功能,也能马上制动电机,让滑块停止。相对传统压力机而言,伺服电机无疑是更安全的。

6 小结

从实际生产应用来看,伺服压力机比传统压力机节能30%以上,所产生的噪音也大大降低,是一种安全节能环保压力机[3]。而且由于其能实现柔性加工,无论拉深、冲裁、保压等多种复杂工艺均能实现,根据不同材料,不同工艺可以设定合适的加工曲线,不仅应用广泛,而且在滑块行程足够的情况下还完全可以取代油压式压力机。可以满足企业生产设备统一化,方便管理及维护。随着新材料的应用,新工艺技术的开发,以及全球对节能减排的重视,伺服压力机在这些方面优势得天独厚,将来必定会慢慢取代传统压力机,得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阮卫平,李建平,李振石.伺服压力机的研究及其发展前景[A].2009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文集[C].2009.

[2]陈威,刘钢,陈维民.冲床噪声产生的原因频谱特性与传播途径分析[J].锻压技术,1999(5):40-43.

对比优势 篇9

面对这样的可能, 本刊记者专门走访了专业从事食品杀菌技术研发和设备制造的上海康久消毒技术有限公司, 公司技术经理沈杨先生, 针对食品包装环境中使用何种方式进行杀菌展开了深入讨论, 希望帮助更多是食品加工企业的技术人员选择适合自身的杀菌方式。

沈经理介绍说, 对于食品加工业而言, 有效地灭杀空气环境中的细菌, 方能保证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免遭二次污染。所谓的“人工杀菌”与“机械自动杀菌”的优势比较, 即就是“传统”与“现代”杀菌方式的较量。人工杀菌方式包括药剂喷洒、甲醛熏蒸、臭氧、紫外线杀菌方式等;机械自动杀菌包含:括食品动态杀菌机、洁净室动态杀菌组件等。目前, 药剂喷洒、甲醛熏蒸已基本被淘汰使用, 剩余的都是空间环境常使用的杀菌方式, 且至于说哪种各种杀菌方式效果更好, 不能明确界定, 因为各有优缺点。以下从各种消毒方式的杀菌特性来进行综述。

紫外线杀菌原理及优势

紫外线杀菌原理为:细菌吸收紫外线后, 引起DNA链断裂, 造成核酸和蛋白的交联破裂, 杀灭核酸的生物活性, 致细菌死亡, 杀菌效率可达96%~99.9%。其安装方式为, 固定吊装在天花板距地面2米 (1.5米效果更好) 的高度向下直接照射, 按每立方米紫外线灯瓦数≥1.5W计算出装灯数, 每次照射30分钟以上。由于紫外线的穿透力较弱, 在每次使用前建议使用酒精棉球擦拭灯管, 因此在消毒时, 车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 减少尘埃和水雾, 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应该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紫外线灯的使用时间和辐照强度成反比, 一般使用寿命不得超过1000小时就须需更换灯管, 建议使用过程中配备紫外线照度计监测辐照强度, 也可记录使用时间作为更换灯管依据。由于紫外线的辐照对人体皮肤、眼睛有危害, 所以也不能在有人的情况下使用。

紫外线消毒技术具有较高的杀菌效率, 运行安全可靠。紫外线消毒仅需几秒钟即可达到同样的灭杀效果, 且由于不投加化学药剂, 而不会对水体和周围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臭氧的杀菌原理及优势

臭氧的化学式是O3, 比空气重。臭氧是一种广谱杀菌剂。臭氧灭菌属溶菌级, 杀菌彻底, 无残留, 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芽孢、病毒、真菌等, 并可破坏肉毒杆菌毒素, 不仅对各种细菌有极强的杀灭作用, 对杀死霉菌也很有效。影响臭氧杀菌的因素有湿度、温度、新鲜空气量、臭氧发生量、臭氧杀菌时间等, 可同步对空气、物体表面、水进行消毒。

臭氧消毒并不是闻到臭味就表明在杀菌, 一般而言, 臭氧消毒时室内相对湿度≥70%, 臭氧浓度≥20mg/m3, 消毒时间为30分钟以上, 杀菌率达93%~100%。臭氧产生的原理为:将空气中的氧离子电离成活性氧, 所以, 所以工业使用需要配套制氧机或氧气管, 方可保证足够的新鲜空气。臭氧消毒时对人体有毒性作用, 因此不能在有人的情况下使用, 而且消毒后须在关机40分钟后方能进入车间。

食品动态杀菌机的杀菌原理及优势

食品动态杀菌机是近年来才被广泛使用的消毒技术, 主要用于食品企业的包装、冷却及灌装环节。其杀菌消毒原理为:通过特殊的脉冲信号使得NICOLER发生腔产生逆电效应, 生成大量的杀菌因子, 整个杀菌过程只需0.1秒, 使生产车间的环境保持在相对的“无菌无尘”状态。在对车间进行消毒时, 人可同时在车间内工作, 对人体没有任何危害。所以, NICOLER空气消毒机也称作“NICOLER环境杀菌技术”。

该机器使用方法很简便, 在工人上班时开机、过程中不关机持续不间断杀菌, 工人下班后同步关机。据北海某饼业有限公司在2011年7月15~16日的杀菌效果检测如下:采用YKJ-2500型食品动态消毒机在60平方米的车间内, 开机前1281个/m3, 消毒机开启1小时候小时后156个/m3, 开机2小时后93个/m3, 符合企业标准及国家标准。

洁净室动态杀菌组件的杀菌及优势

洁净室动态杀菌组件是洁净车间专属的动态杀菌技术。众所周知, 所谓的洁净室就是将室外的循环风, 通过初、中、高效过滤器过滤后引入室内的一种净化方式, 其本身不具备杀菌功能, 且只能通过控制尘埃的方式降低微生物含量。洁净室内设备只要运营20天, 其“微污染源”将逐一显现, 如空调表冷器滋生细菌、管道内壁繁衍细菌、过滤器蔓延细菌等。据此推算, 原工艺技术建造的洁净室只能做到“无尘”, 但做不到“无菌”。

因此, 对洁净室的空调系统及通风系统内安装动态杀菌组件, 同净化机组同步开启, 等同于把整个洁净室变成大型的空气动态杀菌机, 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正压无菌无尘室”。这个无尘无菌空气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其“无尘”主要依靠初、中、高效过滤器过滤器循环过滤得到;“无菌”则是在净化机组内配套安装“动态杀菌组件”, 空气每被循环一次即进行一次杀菌, 使得受控环境始终控制在在线杀菌状况, 对人体无任何害处。

综上所述, 紫外线、臭氧属于静态杀菌方法, 食品动态杀菌、洁净室动态杀菌组件属于动态杀菌措施方法, 4种方法在加工车间的消毒中都有优缺点, 而把4种方法结合起来, 恰好能取长补短。

现以福建某大型食品集团运行案例来讲述4种消毒方法的综合应用: (1) 在其饮料事业部, 灌装车间、内包车间分别是千级、万级空气洁净度, 在设计时即含有动态杀菌组件, 生产时同净化机组同步启动, 未生产时, 则开启采用紫外线用以抑制细菌滋生; (2) 其烘焙事业部, 工人上班后, 采用食品动态杀菌机杀灭内包车间、冷却车间空气中细菌; (3) 包材间采用紫外线灯管持续杀菌, 取材时关灯反则开灯, 工人下班后, 内包车间、冷却车间采用臭氧持续杀菌。 (4) 在其农产品深加工事业部, 所以的农产品清洗时, 均将臭氧通过硅胶管注入水中制成臭氧水进行清洗, 不必加洗涤剂或杀菌药剂, 即可洗掉农药。不但成本低廉, 且对农产品无任何二次污染。

对比优势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被确诊为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作为治疗的研究对象, 对患者进行病况咨询, 实验室检测, 这些患者的病史均在5年以上, 但并未发现有其他重大疾病史。在这些接受治疗的患者中, 其中最小年龄为21岁, 最大年龄为67岁, 平均年龄为45.6岁, 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进行治疗跟踪检测。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采用CT灌注治疗成像跟踪检测治疗, 对照组采用B超跟踪检测治疗, 两组患者均根据跟踪检测结果采用相对应的治疗方法, 使两组患者在治疗上无性别、年龄、病况、以及治疗条件上的差异, 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一经确诊, 根据患者身体实际情况及病情, 及时予以对症治疗, 而进行B超检测治疗与CT灌注成像检测治疗是一个治疗过程中的常规手段。为了较好的观察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CT灌注这一跟踪检测治疗手段的优势, 对治疗组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只采用CT灌注成像治疗, 对照组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只采用B超检测跟踪治疗的手段, 对两组患者在治疗检测过程中进行一个检测数据的记录, 基于两组的治疗结果以及检测结果, 对二种跟踪辅助治疗进行一个临床治疗结果分析, 与跟踪检测项目的治疗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流量, 血容量, 平均通过时间及组织通透性的情况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 治疗组与对照在肾透明癌情况上患者的血流量, 血容量, 平均通过时间及组织通透性等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均<0.05, 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进行治疗7d之后的BF、BV、MTT、PS值情况结果记录流量

从表2两个治疗组进行治疗7d之后的身体检测可以发现, 实验检测BF、BV、MTT、PS情况优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非常明显, P均<0.05, 均具有统计学意义。CT灌注成像跟踪辅助治疗临床疗效明显优于B超检测跟踪治疗疗效。

3 讨论

肾透明细胞癌是一个严重威胁到人类生存的疾病, 对于大多数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来说, 很多在发现肾透明细胞癌时已经到了患者的癌症的晚期, 从而进一步的加大了治疗的难度与患者治疗的生存率[3]。因此, 及早发现肾透明细胞癌病症在对于肾透明细胞癌的治疗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医学治疗价值,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B超检测、CT检测被用于更多的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检测与治疗上。现代化的临床跟踪检测治疗手段可以较好的获得医学治疗上的有效数据, 对于肾透明细胞癌的治疗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治疗用药指导意义。

灌注CT可以对肾细胞癌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数据检测分析, 它的检测优势不仅表现在对肾细胞癌患者的早期预防治疗上, 利用CT灌注成像技术对肾肿瘤患者的各项肿瘤细胞参数的检测数据说明此项技术在肾肿瘤的检测方面精确度高, 灌注CT辅助治疗的优势还表现在对肾细胞癌的中晚期临床跟踪治疗方向指导上, 院方通过医生对二个治疗组患者进行患者口述病情记录可以发现, 治疗组患者在接受治疗7d之后, 有38例患者感觉身体明显有所好转, 身体舒适感增加, 且所有患者的痛感均有所减速轻。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7d之后, 有32例患者感觉身体明显有所好转, 身体舒适感增加, 其中有一例患者表现为身体痛感增加。可以得出, 患者在运用灌注CT辅助治疗时的效果明显优于B超检测辅助治疗。

摘要:目的 对比肾透明细胞癌治疗过程中使用B超检测与CT灌注成像辅助检测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3月到2011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被确诊为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作为治疗的研究对象, 对两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 在这些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治疗过程中进行一个常规的治疗用药时, 对治疗组患者采用CT灌注成像检测跟踪辅助治疗, 对照治疗组则采用B超检测跟踪辅助治疗。根据两组的治疗过程中的跟踪检测数据来判断患者病况将以检测报告作用一个依据用患者进行相对应的治疗。根据两组治疗组的患者治疗情况来判定二种跟踪治疗检测手段的临床检测价值。结果 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发现, 肾透明细胞癌CT灌注成像技术可以得出较好的跟踪检测数据对肾透明细胞癌进行治疗, 治疗组的在临床治疗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均<0.05, 均具有统计判定意义。结论 CT灌注成像在对肾透明细胞癌的跟踪治疗上检测结果精确, 对于肾透明细胞癌的治疗效果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医学参考价值。

关键词:CT灌注成像,肾肿瘤,肾透明细胞癌,表现

参考文献

[1]许楠, 华佳, 殷焱, 等.早期和中晚期肾透明细胞癌CT灌注成像的差异[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08, 14 (3) :231-235.

[2]许楠, 华佳, 许建荣.不同分组肾透明细胞癌CT灌注成像的差异[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7, 26 (6) :571-574.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对比优势】相关文章:

英国留学A-level和预科的优势和劣势对比04-11

发挥优势创造优势06-28

对比体广告中的显对比式广告05-22

对比研究06-04

体制对比06-19

对比测量05-02

对比强化05-04

语序对比05-07

对比05-07

对比意识05-14

上一篇:合并重组下一篇:集团财务危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