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指导模式

2024-06-27

作文教学指导模式(精选十篇)

作文教学指导模式 篇1

一、营造氛围,诱发创新热情

创新的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环境,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尝试为学生创造宽松、民主、平等的和谐氛围,起到较好的效果。有一次指导学生写“你喜欢的一种蔬菜”我采用了实物演示,让孩子们把喜欢的蔬菜带入教室里,进行现场演说,学生轮流上台,按外观、作用等方面去说,错误之处,其他学生现场指正。教室里气氛活跃,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从不敢说到敢说、愿意说,从没有内容可写到有内容可写。既达到了写作目的,诱发学生创新热情,又让所有学生进入“我要写”的精神状态。

二、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生所接触的每篇课文都是提高习作能力的好范文,老师若有效利用教材,必能给学生提供创新习作资源。结合课文指导进行创新习作,我采用了以下形式。1相关迁移式,学习《搭石》一课,让学生写自己身边最美的人,学了《凡卡》,让学生写《我与凡卡比童年》。2续写式,如学了《穷人》一课,让学生写桑娜一家今后生活命运如何?学了《跨越生命的海峡》之后,让学生想象写一写大陆青年小钱与台湾同胞见面后的情景。老师只要把教材这个资源用好,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展示个性,拓宽思维空间

当每次看到众多的雷同作文,心中就很惆怅,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没有很好地把学生习作与他们发散性思维有机结合。这就需要老师的指导、启发。例如,指导写《我的妈妈》大多数学生就写自己生病时妈妈怎么照顾自己的,下雨时妈妈会送伞这些千篇一律之事,没有新颖之处,主题不鲜明。我就引导学生从妈妈的性格、脾气、品德、才能、爱好、工作等方面去选材,起到很好的效果,有利于学生展现妈妈的优秀品质,也让学生感觉有用不完的材料。真正做到了把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与习作有效结合起来,学生创新思维才真正实现。

小学作文指导教学模式 篇2

当我们语文教师在批改作文的时候,往往发现这样的问题:学生的习作千篇一律,写人题材的作文基本都是千人一面,写事题材的作文往往都是同类事情,文章内容空洞,没有任何新颖性,甚而至于抄一些范文来顶替;同时,学生习作缺少学生的个性张扬,空话、大话、写作知识面窄,无大量的信息储备。新《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文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要求,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很显然,这要求给我们语文教师的启示就是:作文课堂教学应是以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新的有效教学方式,从而让学生习作时变被动为主动,从“要我写”向“我要写”转变。所以,以下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新思路。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传统的作文训练不注重情境的创设,因而写作训练过于呆板、无趣味性,不能吸引学生,学生也就不会乐意去写.。这是因为小学生受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的制约,在把握学生的心理、思维特点,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教师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然地融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当中去利用已有的知识,发现新问题,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这是保证学生写一篇较高水平作文的前提。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写作素材,又营造了宽松的氛围,增加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减少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让学生乐于写作。

二、自主审题,明确要求

有的学生一看到题目,特别是比较浅易的题目,就掉以轻心,不等审明题意,就急于动手写,一下笔就离了题。有的学生开头尚能扣题,越写离题越远。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提示了写作的重点,找准了关键词语,也就找到了写作的重点或中心。全力捕捉题目的关键词语是审题的中心环节。有的题目关键词语突出,一看便知。如:《我真后悔》、《我爱妈妈》、《一件难忘的事》等,只要抓住了“后悔”、“爱”、“难忘”等“关键词语”,然后围绕关键词语选材组材、谋篇布局,就能做到详略得当,层次分明。有时候,题目中除了中心词语、关键词语外,还 可能会有一些修饰或者限制词语,我们对此不可忽视,可通过它确定写作范围,即明确题目对所记叙的事物在时间、地点、数量等方面的限制。指导学生善于扣住写作范围,写作就会切合题意。

三、围绕中心,精心选材

新《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这再次表明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为教师,则须时时刻刻引导学生留意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寻找发现,在生活中获得感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作文透露出浓浓的生活气息,焕发出生活的光彩。

四、妙笔生花,个性写作

作文是学生思想感情的流露,过去,我们语文教师只重视习作方法的指导,文章的“开头、过程、结尾”用什么样的方法写,怎样写都一一讲述得深刻透彻,这种指导总会导致学生的习作千篇一律,毫无创意。束缚了学生的个性,束缚了学生在习作中的自我表达的情感的手脚。然而,小学作文教学是学生大力发挥创造力的机会,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想别人不敢想,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想象内容。想象就成了一支有着自主思维的神笔,即使在一张空白纸上也能绘出富有个性的曼妙的图画。

五、互动交流,修改润色

作文教学的电脑模式 篇3

问题一:真情=回收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可是,小学生作文题目,有的偏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摸不着边际。而且作文题目一眼就能看出老师判分的价值“导向”,例如《我为xx做了一件有益的事》,学生为了应付老师的作业任务,为了屈从于题目或老师的暗示,于是编出了一堆无奈的套话和假话。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的作文变得“更有深度,更有内涵”,作文老师便倾其所学,绞尽脑汁地向孩子传授着习作技巧,如开篇点题、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先贬后褒、一线串珠……于是在这些枯燥技巧的熏陶下,学生的习作慢慢地出现了很多空话连篇、虚情假意甚至无病呻吟的现象。

就这样,学生在一次次“摔倒、磨练”的过程中,慢慢地学会了虚情假意,而“真情实感”则慢慢被删除到“回收站”中。

解决策略——博客

博客,因其平民化、随意化,而深受网民喜爱。无论是谁,都可以注册自己的博客,都可以拥有释放自己心灵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们可以信手涂鸦,可以尽情地释放自己的喜怒哀乐,博客中的文章可长可短……

反思习作教学,必须做到博客化。首先,习作应该淡化文体训练、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消除其习作的恐惧感;其次,习作题目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有话可说,有事可叙。只有这样,学生的真情实感才能从“回收站”还原到作文中。

问题二:内容=盗版软件

现在的小学生由于受升学的压力,整天忙于上课——补习——上课,他们的生活仿佛就是鲁迅笔下“四角的天空”。

为了让孩子学好作文,避免“摔跤”走弯路,家长总会乐此不疲地购买大量的作文书籍,针对这一硕大诱人的“蛋糕”,市场上一下子出现了五花八门的作文指导书籍,甚至还推出了“快手作文”编辑软件,这些书籍或编辑软件对作文的内容和形式可谓无所不包。于是,很多学生对这些书籍或编辑软件未能正确处理,抄袭或变相抄袭现象随处可见。长此以往,孩子的习作内容慢慢地变成了一个个似曾相识的“盗版软件”。

解决策略——“QQ宠物”

“QQ宠物”深受孩子们的喜欢,瞧!它们的模样煞是可爱,饥饿、想洗澡的时候,都会有系统提示主人。如果不注意它们的卫生清洁,不久它们就会患上各种疾病,出现发抖、脸色发青等症状,需要买药治病,它们还会不时提出要去游乐园玩的请求……养“QQ宠物”,让孩子从中体会了生活的原汁原味,体会了为人父母的艰辛。

“QQ宠物”让我深受启发:作文也要生活化。教师可以让学生走进生活,欣赏生活的绚丽多姿;可以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秀丽;可以让学生走进书籍,与名著人物亲密接触……学生从中获得的丰富材料、真实感受,势必会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充实写作的内容。

问题三:课堂=防护墙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是:第一课时教师教写作方法,第二课时学生写作文。具体步骤是:教师布置作文、学生写作文、教师批作文、学生听教师评讲作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由于教师扶得过牢,抠得过死,学生一旦离开教师的指点就无从下手,这造成了学生写法单调、内容平淡等现象。这种作文课堂犹如一道坚不可摧的防护墙,将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挡在了课堂外。

解决策略——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作为一种刺激、直观的电脑游戏,使无数孩子痴迷于此而不能自拔。在网络游戏中,孩子是游戏的主角,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和武器,进攻、后退都可以由自己来决定。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不能局限于优等生),鼓励学生的发言富有个性的见解,自然地展示自己的特色与风采,让学生真正成为堂课的主人,让作文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喜悦。

作文教学互动评改模式的探索 篇4

第一, 宣传互改的意义

在与学生接触中, 很多学生写完作文不希望首先给同学看, 而希望让教师过目, 并得到教师的认可和评价。如果教师不批作文, 又不作解释说明, 而直接让学生自己批改, 学生会很反感, 甚至误以为教师不改作文是偷懒, 不负责任, 下次作文便敷衍了事, 消极怠工, 甚至不写。这样不仅不利于师生的交流与合作, 更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为此我向学生指出当前作文批改“教师高投入, 学生低收效”的现状, 并向学生讲清叶圣陶先生关于“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养成自己改的能力, 这是终身受用的”的道理, 为作文互批互改的顺利进行奠定思想基础, 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互批互改的实践之中。

第二, 确立评改小组

一般以4—5人为一组, 小组内交叉批改, 按学生作文水平高低组合。每组安排一名写作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担任批改小组长。为便于组织, 原则上分组以座位为序, 灵活调动, 每组重点修改一篇, 争取每学期每小组成员的习作至少有一次重点修改的机会。每组选出1—2篇有代表性的作文向全班推荐。值得一提的是, 小组成员一经形成, 不要固定不变, 随着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变化及每次作文训练的特点, 小组应常建常新, 这样可以避免长时间合作中彼此间的审美疲劳, 有利于互相取长补短, 获得新的合作体验。

第三, 定好评改标准, 教师示范批改

优秀作文的标准, 一般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一看格式是否正确;二看文面是否整洁;三看有无错别字;四看有无病句;五看标点有无明显错误;六看文章中心是否集中;七看选材是否围绕中心, 是否符合生活实际, 是否具有典型性;八看文章结构层次段落是否清晰, 过渡是否自然, 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九看表达方式是否恰当;十看语言是否简练、准确、生动、形象。

每次作文, 教师要确立本次作文训练的目标, 克服修改的随意性, 盲目性。一开始, 可把重点放在一些浅层的问题方面。例如:一看文章模式是否正确、书写是否工整、标点符号使用正确与否;二看有无错别字、病句;三看审题准不准确, 有没有跑题现象;四看结构有无条理。在熟练掌握浅层次的批改方法后, 宜进行写作专项训练。比如, 在记叙文的写作中, 分专项训练为叙述, 抒情、描写等表达方式的运用;在议论文写作中, 分专项训练为中心论点的提出, 分论点的拟定、论据的运用、议论的深入、说理的形象性等等。专项训练也应制定相应的专项批改标准, 让学生批改时突出重点, 具有针对性。

评改之初, 教师的示范作用不可缺少, 教师在浏览全班学生作文的基础上, 利用投影仪做示范批改或选出一二篇有代表性的文章示范批改后, 印发给每一位学生, 让各小组参照比较, 从中发现问题, 找出差距。

第四, 学生评改需注意的事项

一是总评应以正面肯定为主, 挖掘优点, 但要中肯地指出不足之处, 诚恳地提出修改建议。二是多就少改、精要点评, 改笔惜墨如金, 点化语言, 点评具有启发性和导向性。三是重点突出, 主要针对训练重点批改, 不宜面面俱到。四是切合实际, 有的放矢。每次批改可以是材料是否典型, 也可以是选材是否详略得当, 主次是否分明;还可以是议论文分论点设置是否合理。高中作文可对“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进行分项评改, 争取使每一次, 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得。五是小组打分要认真谨慎, 经小组内斟酌, 协调地打出建议分。如小组中对批语有不同看法, 甚至有意见分歧, 成员间可以辩论, 教师相机点评, 促其达成一致意见。

另外, 须掌握常见修改符号, 除传统“删、增、调、换”等方法外, 还要教会学生旁注式、后记式, 圈点式、口头式, 甚至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贴子式”等评改方式。

第五、作文讲评

对学生互评过的作文, 老师不能不闻不问, 毕竟学生的写作能力, 赏析能力, 批改能力不高, 老师对批改后的作文须认真验收, 查漏补缺, 对评改认真的小组及执笔者进行表扬, 对态度不认真或对评改重点把握不准的要重新个别指导, 使其及时改正。对个别批改不准确的地方或学生看不出来的地方, 如需下批语。老师的批语应尊重学生的观点, 多用鼓励性的语言, 适当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 增强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第六, 评改后的交流展示

作文评改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更好地与他者 (自己、他人、社会以及自然) 交流, 而展示是满足作者愿望的最好形式, 展示的目的是将学生的作文作为一项成果与其他同学一起阅读、分析与评价, 让学生在比较、欣赏、体会别人的原文及修改提升作文的同时, 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通过实践, 我们形成了一套由低级到高级的展示交流形式。学生可依据文章的评改状况, 选择适合自己的展示交流方式。1.登台朗诵。这是一种传统的展示交流形式;2.多媒体投影。这种形式便于分析原因和好处。3.榜上有名。这种交流方式是将学生的作文张贴在教室里或学校宣传栏内供同学们阅读评价的一种展示形式。好处是有助于保持作文的原貌, 便于从卷面到评改全方位的进行展示交流。4.每周一星。这种展示交流形式特别有助于发现, 培养有写作专长的学生。5.投稿发表。在评改的基础上, 根据文章的不同质量, 可以多途径发表, 这样有助于调动各个写作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如可以在学校刊物上发表, 也可以在知名网站上发表, 还可以直接投稿给相关报刊发表。6.结集成册。这是一种将学生的作文打印成册或结集出版的展示形式。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模式 篇5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由此可见,小学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语文老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写作的水平。在高年级作文教学中,我们边行走边思考,在构建有效课堂方面积累了点滴的做法,我们从课前准备、课堂指导、课后评改三方面入手,做了初步的探索。

一、课前准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传统的习作教学老师们大多只顾在作文课上下功夫,但却忽视了课前准备这一重要环节。只有营造自由、开放的习作教学氛围,灵活巧妙地把习作指导延伸到课前,引导学生事先轻松获取习作之所需,这样才能为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1.提前示题,了解内容。

我们通常的作文教学往往是作文课才开始告诉学生要写什么,面对突然而至的习作任务,学生往往会手忙脚乱,无从下手。因为他们没有充分的材料准备和思想准备。每次作文课,提前一周告诉同学们下次作文课的题目,并给他们提出详细的要求,让孩子们提前预知习作任务和习作的基本要求。为了防止孩子们遗忘,在这期间,不时地检查孩子们的习作准备,及时了解孩子们的习作动向。正是因为有了课前的充分准备,孩子们的作文就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不再是胡编乱造,而是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2.引导观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而老师和家长是引领学生汲取营养的引路人。为了写好一篇文章,带领参与活动,或者布臵家长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营造良好的写作情境。例如春天来了,从早春抽出的第一个小嫩芽开始,我就带领孩子们到校园去寻找春天,并及时记录自己的观察。同时,利用周末让家长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感受初春的景象。正是因为老师和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引领,使孩子们对春天有了感性的认识,因而孩子们的笔下,春天是那样充满活力。孩子们在一系列的准备活动中观察父母的表现,记录父母的言行。同时,表达完毕之后让家长也写写自己的感受。父母与孩子双方的共同参与,使孩子们深深地懂得“爱,要大声说出来,也要真心做出来。”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情实感。

3.情景创设,捕捉灵感。

学生写作文最怕的是无话可写,言之无物。小学生现在生活单调,因此作为语文老师要善于捕捉生活的素材,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用心体验。

作文前对素材的有意搜集十分重要。比如说明文、读后感等题材的文章都需要提前搜集材料。比如有一次让孩子们写潍坊博物馆,就布臵孩子们提前去网上搜集资料,甚至不少同学在家长陪同下亲自观察。还有读后感、观后感,都要提前阅读,并及时记录好词佳句,摘抄打动心灵的一个精彩瞬间或者一句话。因为有了这样的积累,孩子们在写作时就会轻车熟路,抓住重点,并真实感人。

二、课堂指导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写作状态,并经过指导,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和创新能力。如果课堂上给予学生太多的条条框框,往往会束缚住学生的手脚,使学生不敢放开手脚,因而说假话、胡乱编造、套话就会一大堆,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1.畅谈交流,相互启发。

叶圣陶说:“作文就是用笔说话,说话就是用口作文。”所以,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学会表达。因此在写作前我们都是根据每次的写作要求,让学生之间相互畅谈写作意向,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然后在师生共同参与讨论下,梳理习作素材,整理习作思路。学生喜欢交流,箫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一下,一个人就有两个以上的思想。”的确这样,每次的交流都看到孩子说得不亦乐乎,侃侃而谈。交流,让孩子相互取长补短,从中受益。

2.指导方法,编写提纲。《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学生习作的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教师平日阅读课写作方法的渗透已经无形地浸润了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自然地掌握了写作的要领。首先要求孩子们编写一个简单的写作提纲。如果说方法是学生写作的重要基石,那么写作提纲也让孩子们理清了写作的思路,明确了文章的详略,避免了层次混乱重点不突出和流水账式的作文。因为有了方法的指导,孩子们的作文中充满灵性,写景与抒情的巧妙结合让文章有了大师风范,耐人寻味,水到渠成。

3.示范引领,抛砖引玉。

示范引领,抛砖引玉,能开阔学生思维的大门,引出学生的好词佳句。写作贵引,依引写文,文思如泉。

4.尊重个性,完成试写。

课程标准给了小学生充分的写作自由。因为小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避免给学生定下许多的条条框框,鼓励他们从自身生活经验入手,“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还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的不同给予学生更多选择的空间和自由。习作中还要把写作的自主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创新,避免千人一面。同样一件事无论是选材还是布局,语言表达上要独立思考,尽显个性。

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完成作文,一气呵成,不能拖拖拉拉。教师在学生写作时最好巡视,对写作速度快、书写认真的同学及时表扬鼓励,激发其他同学用心写作。巡视中出现的错字及时纠正,发现的好词佳句当场表扬激励。

三、作文赏评

学生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完成了作文,很多学生总是认为作文写完了就是写完了,放在一边,开始做别的事情。殊不知,刚才一气呵成写成的文章,还有很多地方欠思考。如果不进行修改,只是一篇比较粗浅的草稿而已。在一些大师的笔下,确有一气呵成、流芳千古的美文,但是大部分好文章却是改出来的。古人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颈须”,都是告诉我们不下苦功夫锤炼语言,是写不出生动有文采的好文章的。“推敲”的典故,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故事都是说明好词佳句需要反复斟酌的道理。吕叔湘也说:“古今中外有不少作家曾经修改他们的作品三遍五遍乃至十几遍才定稿。在文学史上传为佳话,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有些同学寄希望老师批阅后,再进行修改。这样一来时间不那么及时,作文的灵感也会随着时间拉长而慢慢消失。所以,引导学生学会修改作文,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当务之急。那么,该怎样引导学生改作文呢?

1.对照要求,自读自改

老舍先生告诉我们:“一篇文章写完后,一定念几遍,你念给别人听也好,轻声念给自己听也好,念了一遍又一遍,看看文中的每句话念得顺口不顺口,用词准确不准确,听起来会不会感到别扭。”老舍说的这段话实际上就是一种修改文章的方法。只有通过反复地读文章,自己就会知道哪里需要修改。这个方法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很适合学生。因此,学生写完后,对照习作要求,反复诵读自己的文章,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语句修改通顺。

2.互评互改,取长补短

课程标准对修改作文也有明确的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学生由于受到自己的思维定势,一些作文中的问题找不出来。这时候就需要同学们之间的合作。一开始,学生面对同学的作文,怎样进行评改,无从下手。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评改方法的指导。利用班级的电子白板,教师分别把好中差三类文章展示出来,指导学生评析这些文章好在什么地方,哪些地方需要修改。从书写、标点符号是否正确,到词语搭配是否得当;再到布局谋篇是否合理,教师一一引导学生用标准的符号进行标记。根据学生提出的修改意见,接着在电脑上写好眉批,进行修改,学生看起来一目了然。最后请学生对全文进行总评。在这个环节,我总是把比较优秀的作文给写作较吃力的学生改,让他们有机会欣赏学习到优秀文章,修改时也不会感到太吃力;把水平较差的作文给写作能力较高的学生改,让他们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在互改中提高写作水平。拿到别人的作文,我要求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别人的文章,既要看到别人的进步,也要看到别人的不足。对同学的优点要不吝赞美之词,对不足要诚恳地提出,使之愿意接受同学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在小组之间进行赏评。课程标准指出:“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学习小组之中,一个人念自己的作文,其他三人提修改意见。大家一块儿修改一人作文,集思广益,有利于修改意见的统一,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学习。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这种小组互评的方式,提高了同学们合作探究能力。小组赏评的时候,教师也参与到小组讨论之中,发现学生们有争议的意见,及时进行分析、指导,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修改方法。

3.集体赏评,明确方向

教师在小组赏评的过程中,通过巡视,明确学生作文的基本情况。找出代表,在全班交流自己的作文或是典型片段。通过交流,发现本次作文出现的共性的问题,教师通过点拨指导,学生明确修改的方向,有目的地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结尾也是如此,一件令人兴趣盎然的童年趣事写完了,这件事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回味,启示,感想,一一写出来,留下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尾,让人读来绵绵回味……

4.教师批改,多样评价

教师批,学生改”是我们日常教学中最常用的作文批改方式。但是限于班级学生人数多,教师批改作文慢,导致批改周期长。这周的作文往往到下周才能够反馈,使得学生修改作文的热情降低,只是看看批语,改改错别字了事。教师费了大量的时间批改出来的作文最终这样的结局收场,真正是高耗低效。鉴于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一种快速的批改形式,教师能够及时反馈学生作文情况;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教师对自己的作文评价,明确自己的问题所在,利于修改作文。因此,教师需要找到一种高效快捷的方式。面批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评改作文的方式。学生的文章得到及时正确的评价,心中有数,再去修改便胸有成竹。但是限于班额较大,这样的批改作文方式操作起来有难度,教师不可能在每一次作文课都对全班学生面批,所以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分类进行面批,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老师有针对性地指导,这对他们作文评改是大有帮助的。为了鼓励学生主动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师必须对学生习作有恰当、及时的评价,使学生体验到写作的成就感。

网络作文教学模式初探 篇6

【关键词】网络资源 网络环境 语文课堂 作文教学

随着网络的大众化、普及化,课堂教学也由“多媒体教学”趋向“网络教学”。网络,更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力量,为作文教学开创了一片新天地。那么,借助网络的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作文写作水平极为重要。

那么,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组织好作文教学呢?

一、要充分享用网络上的无限的甚至爆炸的信息,解决“米”与“源”的问题

事实上,高中学生的学业负担很重,升学的压力更是不小。让他们“行万里路”是办不到的,让他们去“读万卷书”也不切合实际。但让他们走进网络世界,在有限的生活空间里,让视野变得宽广,让生活阅历变得丰富多彩,却是完全有可能的。凭借网络,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搜索引擎”,按照主题词、关键词进行网上快速检索;指导学生对搜索到的大量信息进行快速阅览、筛选、复制、排列、归类;帮助每一个学生按照一定的主题或一定的形式建立自己的写作素材库。其实,帮助学生建立写作资料库的过程,也是一个专题式学习和研究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将会获得无尽的收益。

二、要充分利用图文声像并茂的网络环境优势,解决作文教学手段单一的问题

多媒体的使用,可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形象;使“静态的”事物变成“动态的”,甚至是“现场的”。作文指导课上,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为学生提供一个同时调动多种感官刺激的机会。如多媒体的文字、图像和动画;旁白解说、示范朗读、背景音乐和逼真的音响效果。交互式操作则更是发挥了学生的耳、眼、手等器官的协同作用。学生作文时,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字体设计版面,配上合适的剪贴画,使作品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这种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表达形式,使写作成了一项极富趣味性、挑战性、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活动。进行作文评讲时,可以通过网络系统的“屏幕广播”途径,实现全班同时研究某一篇有代表性的作文,将作文显示在每个学生的屏幕上,教师和学生一起修改:可以对文章的具体词句进行点评,也可以对整篇文章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实现点对点的单独评点和修改指导,或通过单机对话,或通过电子邮件,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还可以发动学生相互阅读批改,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第三,要充分利用网络易于发表、便于交流的优势,解决学生作文发表难和一人评价、读者惟一的问题

作文发表的意义谁都明白,但在传统媒体的报刊上能够发表文章的学生却是屈指可数。而网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表作文,民主公平,机会均等;让学生的作文拥有大量的不同类型的读者,文章优劣得失也可以得到及时的反馈。学生可以即时提交作文,并能马上在屏幕上反映给全班学生看,互相阅读评改,还可以开展投票评比活动。目前,有条件的语文教师都已经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网站或网页,开辟了作文教与学的专栏,设有发表园地、习作簿、指导站等各种利于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栏目。有些报刊编辑也能主动参与到有特色的网站中来,发布约稿信息,主动评点作文,选用优秀习作。有的教师还请优秀学生出任有关版的主编,让他们主持栏目,充分发挥“小先生”的榜样作用。学生一旦把作文贴上网页之后,他的心就跟着网页走了,他会时刻关注自己的那篇文章有没有人看:没人看,他急,马上修改,再发;这篇不行,再贴一篇。点击率有了之后,还关心跟帖如何评价:评价好,就感到开心;有中肯的意见,便欣然接受;有不同的意见,便立即展开讨论和交流。当然,他还希望有编辑部的老师能看中并录用他的文章。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借助网络的有利条件,不断地开辟新的项目,提出新的课题,举办有意义的语文学习活动,如网络作文大比武、网上辩论赛、网上作文专题研讨等,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作文写作水平。

浅探语文作文教学模式 篇7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文作文,解决方式

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 我发现从篇幅上看, 学生作文的不足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篇幅太短, 常表现为语言贫乏, 缺少生动的描写;另一类是篇幅冗长, 常表现为废话连篇, 中心不突出, 详略不当。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的现象呢?笔者认为, 前者一是因为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二是没有打开写作的源泉;三是“说”的训练严重不足, 说与写脱节。后者, 则是因为学生写作文时不会布局谋篇, 不善根据中心选材等造成的。所以, 要想改变这种局面, 教师就应该在作文教学中注意“放”与“收”的指导与训练, 即想方设法将短的扩长, 长的缩短。

1 放

1.1 引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无形的动力。当学生对语文作文产生兴趣时, 就会产生“如鲠在喉, 不吐不快”的欲望。为了激发兴趣, 我采用了下列形式:

(1) 联想激趣。上语文课时, 我在黑板上写了“钢笔”二字, 请三个同学上黑板写出与之有关的内容, 时间为一分钟, 其他同学在本上写。一分钟很快过去了。同学们写下了:钢笔的种类、外形特点、内部构造、使用与保护方法、发展历史……。练习之后, 我进行了总结:“听说同学们最怕写说明文, 感到没有材料可写, 今天我们共同来解决这个问题。”接着, 我介绍了这种在规定时间内, 对同一信号做出不同反应, 反应越多越好的思维方法叫急骤联想, 是美国心理学家马尔茨曼提出的。写作时运用它, 既可以汇聚材料, 还可以产生新意。至此, 同学们才真正解开了心中的谜。课下, 同学们都认为这样的作文课很有趣。

(2) 批语激趣。对学生的作文沙里淘金, 寻找闪光点, 加上批语。如“构思新颖!”“结尾意味深长!”等。

(3) 高分激趣。对语文学习较薄弱, 作文较差的学生, 坚持高分制。或者先批较差的作文草稿, 一处一处的进行指导。形成正文后, 再打上较高的分数, 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产生对作文的兴趣。

(4) 投稿激趣。把优秀作文推荐给杂志社。上学期, 杨为民等同学的文章被《少年大世界》刊登后, 他们喜不自禁, 同时更激发了其他同学的写作兴趣和学习语文的热情。

1.2 打开作文源泉

常听老师说:“学生作文内容匮乏。”“作文无内容可写。”怎样使学生作文内容丰富, 学生有话可说呢?这里有个帮学生找“米”的问题。“米是有的”, 而且不少, 只要帮助学生找到“米仓”, 他们就不难自己去取。那就让我们来研究一下学生的“米仓”。学生作文内容的来源, 大约有三个方面。

(1) 生活, 青少年自己的生活, 就是直接的知识。如一次拔河比赛, 一次看电影, 一节体育课……只要对自己印象深刻, 对别人有裨益, 都是作文的好材料。所以学生的生活并不贫乏。问题在哪里呢?问题在学生有种误解, 总以为作文应该写一些高深的东西, 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不可入文。孰不知, 平凡中见真情, 平凡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认识到这一点, 学生就会用明白如话的语言, 把自己熟悉的事情清楚地写出来, 以唤起别人的共鸣, 达到心口如一, 手口如一。澄清了误解, 我便让学生准备了随笔本, 让他们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 写一些热闹话题, 如足球世界杯、大连的服装节等等, 即写“放胆文”。这样一来, 多数学生再也不愁无事可写了。

(2) 资料, 即间接知识。中学生已经有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一些知识, 而且他们的求知欲很强, 渴望吸收更多更新的知识。怎样用语言来表达他们已经和正在获得的知识, 他们是非常感兴趣的。比如, 我在进行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学时, 常就某一专题 (某种事物的特点, 某种电器的性能等) , 指定学生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或查找相关教材, 然后指导他们按照一定的要求写成说明文。凭资料写作文, 即训练了读, 也训练了写, 读和写的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了。

(3) 幻想。我们指导有一类作文是允许虚构的, 比如童话、故事、寓言等。青少年是富于幻想的, 正好因势利导, 引导他们张开幻想的翅膀, 自由地翱翔。这对于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以及今后更好地学习语文也是大有好处的。

认识到学生作文的三个“米仓”, 学生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的问题是可以逐步解决的。

1.3 以说促写, 说写结合

大家都知道“我手写我口”这句话, 它告诉我们应该重视说与写的结合, 由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入手可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基于以上的认识, 结合克林顿访华时, 中美双方领导人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向学生推荐了《白宫口才》一书, 同时加大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的力度,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敢说, 能说, 会说, 进而实现敢写, 能写, 会写。在写作文前, 上好信息交流课, 让学生互相交流, 又训练了“说”的能力, 为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 在作文批改结束后, 我还让作文优胜者朗读自己的佳作, 对语文能力较薄弱的学生, 哪怕是一句话、一个片断写得好, 也让他朗读, 这样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 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极大地鼓舞了他们写作文、学语文的积极性。

2 说

2.1 用“六步作文法”解决布局问题

即每次作文都要求学生按照审题、确定中心、选材、构思、起草修改、誊写这六步方法。要求学生注意审题和确定中心, 学会根据中心选材, 重视文章的构思和起草修改。在讲评时, 还指定本次作文水平高的同学在班级介绍自己是怎样构思的, 怎样使用材料的。时间长了, 学生作文就可以避免无中心, 材料堆砌, 无详略之分等毛病。

2.2 用加强听说训练的方法, 解决作文废话多的问题

可以采取学生在听了故事之后说出梗概, 经常口述阅读提纲, 用最简明精确的语言回答老师的问题, 限定字数归纳主题, 限定作文字数或作文删改的专项训练等措施。这样坚持下去, 就可将废话过多, 冗长的作文压缩得短小精悍。

作文教学指导模式 篇8

一、培养观察能力, 创新思维方式

在日常教学中, 有些学生作文脱离实际, 生编硬套, 字词不够废话凑, 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观察能力低, 缺乏生活素材。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一) 要让学生学会观察

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 用自己的眼, 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 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东西。

(二) 要让学生学会思考

引导学生学会突出时间、空间界限, 大胆联想, 展开想象的翅膀, 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感知事物;学会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通过现象看本质。二是要让学生学会创新思维。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多向思维、逆向思维训练, 鼓励学生“求异”“求新”, 不断创新思维模式, 挖掘生活内涵。让学生在观察中想象, 在想象中思考, 在思考中创新, 在创新中升华。

二、拓宽材料渠道, 创新积累方式

在日常作文教学中, 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 有物可写, 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杜甫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 书读得多, 知识才厚实, 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 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 没有读的“耕耘”, 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 要让学生注重写作素材的积累。要积累写作材料, 就必须拓宽渠道, 发挥现代教学技术手段, 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 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手段广泛涉猎写作材料, 本着“精而少”为学生开出中外文学名著必读书目, 提倡多阅读。要求学生对所读之书进行熟读精思, 融会贯通, 积累材料, 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 学会迁移, 学会运用到作文中去。

三、创新训练方式, 提高表达能力

(一) 模仿写作训练

针对不同文体, 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训练。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 有法可循, 既降低学习的难度, 又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吴增祺说:“文章之体, 往往古有是作, 而后人则仿而为之, 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模仿是创新的一步, 但不能一味地模仿, 开始求“与古人合”, 其后必须“与古人离”, 所以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 以培养好的文风。

(二) 写实训练

让学生通过观察事物, 挖掘生活内涵, 写真人真事, 抒发真情实感。

(三) 口语训练

实行常规训练, 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 培养学生口头作文能力, 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 这样说说写写, 写写说说, 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 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汶川发生地震后, 我让学生通过电视了解抗震救灾进展情况, 以此为题让学生发表演讲, 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 片断训练

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 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我让学生平时多记日记, 多写片段, 要求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 大至对时政国事的评述, 小至遣词造句, 不一而足。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 就“绿色奥运”这一主题, 让学生写片断。从而, 让学生们增强环保意识, 珍惜资源, 反对浪费。

(五) 限时训练

针对学生写作练习的教学目的, 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作文。经过训练, 学生的写作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创新评价方式, 激发学生兴趣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改“以老师评改为主”为“以学生评改为主”。

(一) 坚持学生自改

倡导学生“自改自评、互改互评、同改同评”, 让学生“在改中学习, 在改中提高, 在改中完善”, 从而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二) 坚持鼓励原则

在书面批改或口头评价时, 努力寻找和发现学生作文的优点、闪光点, 以表扬、鼓励为主, 尽量肯定学生的优点, 用委婉的方式指出不足, 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在作文中, 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 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也要多给予赞美, 以激发其创作的兴趣。

倡小组互评模式,促高效作文教学 篇9

一、合理建组,制度维护

小组是形式,是互评质量的保障;互评是内容,是小组学习的核心。互评互改就是学生的相互评议,充分发挥学生在作文评价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变一支笔批改作文为几支笔甚至几十支笔批改作文,在批改、比较、品味中获得“共振”的最佳效果。唯其如此,作文教学才能体现立体化思维能力培养,才能体现富有个性的创造性,才能体现群体中的借鉴性,才能使解决问题体现集体思维的升华──集中优势、打歼灭战。

为保障互评质量,使之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必须构建学习小组。但反思自身以往互评式作文教学, 却遗憾有余,成效不大;课堂气氛虽热闹,但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却甚微。而且几次尝试下来,学生兴趣与日递减。究其原因,在于互评式小组是临时拼凑的,流于形式,没有根据学生写作能力强弱等诸多因素合理分组,也没有制定相应的评价制度维护,且老师对小组的指导很不到位。因此,要让小组型互评式作文教学真正行之有效,教师必须科学合理地组建小组,民主制定评价制度加以保障,使之长期有“组织”、有制度地运行。

合理分组源自教师对学生习作能力的准确判断与评估,这对于任课老师来说并非难事。为保障各小组均衡发展,笔者的做法是秉承强弱搭配、男女合作、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全班42人(另一班44人)分成七组,选拔班中写作能力强的七位同学担任组长(他们都曾参加过校、市级作文比赛或有习作发表),选拔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同学为副组长,每组各搭2位写作能力相对较弱的同学和2位能力写作能力中等的学生为组员。

二、教师范批,指导引路

叶圣陶先生指出:“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教师只给予引导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 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

由于学生水平有限, 他们对自己作文水平的高低往往不能了然于胸, 即使觉察到自己的作文有些不妥, 也看不出问题所在。这时让他们互评互改,不仅不能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反倒会影响他们的写作兴趣,挫伤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因此,这种互评互改活动一定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尤其最初教师要示范评改、指导引路,逐步教给学生评改方法。

首先教师应把学生的作文全部浏览一遍, 根据本次作文要达到的目的及要求,从中选择两三篇有代表性的习作(最好是水平高低各一篇),打印出来分发给每个学生。然后用一节课时间,先引导学生明确互评互改的具体要求,统一互评互改符号和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参照“中考作文分项分等评分标准”)。接着组织指导学生按一定步骤和方法集中精力评改两篇习作,使学生心中有例,从而使互评互改步入正轨,为下一步分组进行互评互改奠定坚实基础。教师示范评改、指导引路、教给方法这一步很重要,要重复多次,待学生真正掌握互评互改的方法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三、小组互评,切磋技艺

在学生真正掌握互评互改方法的基础上, 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合作小组。用一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小组内轮流评议批改本组成员的习作。每次互评互改之前,教师都应在黑报上或课件中呈现本次互评互改的侧重点及一些具体要求, 以免学生胡子眉毛一把抓。互评互改包括评价、改动、建议和学习等内容。

具体步骤是:小组内每个学生先朗读自己的习作,接着大家传阅习作,对每个同学的习作,大家都必须谈自己的看法,既要谈好的方面, 又要指出做得不够的地方; 可以向作者发问,要求当即回答问题;可以直接评论作文本身,也可以由一篇或若干篇作文引出一个共同问题探讨。最后组长根据大家意见,用红笔在作文簿上将错别字、病句等画出来,根据本次互评互改的侧重点及要求对习作进行评改 (待积累了一定经验后,对习作则可从审题立意、取材剪裁到篇章结构、表达方式等方面全面批改),以鼓励为主,将小组成员的意见综合起来写成总批,并写上经讨论评定的分数。

四、全班交流,推优表彰

在组内互评互改完成后, 各小组选出一两篇最好的作文进行全班交流,由善于口语表达的副组长阐述推荐理由,其他组员可补充。完成了以上程序后,教师把互评互改过的作文全部收上来,过目复查一遍。在讲评课上,对做得出色的给予表扬, 对做得一般的给予鼓励, 对做得不太妥的给予中肯的批评、指正。精心选出5~6篇评改得出色的作为典型例文,在例文上写上教师的意见后张贴到班里的“习作天空”上,让学生反复观赏比较、借鉴学习。同时可推荐到《太仓日报》、《关心下一代周报》等报刊,争取发表。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应做学生习作的伯乐,善于认可和发现小组推荐的优秀习作,从而激发写作者的热情和互评组员习作的积极性。在习作最终发表后,给予小组全体成员嘉奖表扬。

此外, 课后各组组长需对本组各成员在互评活动中的表现予以客观评价,做好相关记录,便于教师在指导课上进行表彰或学期表扬。对于脱离小组活动的同伴,组长可和其他组员协商,进行帮助引导,如无成效,则可寻求老师的意见。

小班化模式下初中英语作文教学 篇10

小班化教学的基本模式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载体, 有步骤地提出问题———个体自学———互帮互学———小组交流——小组代表汇报———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教师讲授时间少, 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交流讨论。笔者以牛津初中应用8A U1 Main task部分为例, 逐步探讨如何有效地应用这种基本模式来教学作文。

在这课的开头部分, 根据教材的安排, 展开小组讨论, 讨论用哪些词汇可以描述不同人的外貌、性格和能力。给出如下框架:Words about people———Face、Eyes、Nose、Hair、General appearance、Personality、Abilities.

小组成员充分挖掘记忆中的单词, 按照这一格式, 合作填写相关表格。每组派一名成员到黑板上填这个表格, 老师和全班同学讨论每组代表填的表格内容的正确性, 最后形成最认同的如下内容:

Words about people

(1) Face:long、short、round、bright、smiling

(2) Eyes:big、small、round、bright、smiling

(3) Nose:long、short、big、small

(4) Hair:black、dark brown、long、short、shoulder-lengthe、straight、ponytail

(5) General appearance:slim、thin、fat、strong、tall、short、beautiful、smart、good-looking、handsome、pretty、neat、sporty

(6) Personality:friendly、kind、polite、happy、honest、helpful、cheerful、pleasant

(7) Abilities:smart、clever、hard-working、musical

然后, 全班同学朗读, 以巩固这些词汇。这种方式, 先让同学积极思维, 说出记忆中的单词和表达, 再组内讨论, 丰富学生个体的词汇量。这样, 既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参与的积极性, 又使学生在参与中丰富自己。

那么,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词汇来描述他们自己的朋友呢?可以先引导他们自学“Daniel’s article about his best friend”, 设计问题, 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自学, 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自学的过程。比如, 可以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 Who is Daniel’s best friend?

(2) Where does she live?

(3) What does she look like?

(4) What is she like?

(5) What would she like to be when she grows up?

在阅读过程中, 为了防止有的同学卡在某些问题上, 使阅读不能正常进展, 可鼓励每小组的两个或三个成员共同讨论合理的答案。为了纠正认识的偏差, 弥补认识能力的差异, 老师和全班同学可以再讨论这些问题的合理答案。在这个过程中, 老师进行有效地引导, 适当点评, 合理质疑, 以促进学生深入地理解。学生充分思考后, 老师的点评和质疑对他们的作用非常大, 能够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 更深入地理解, 其阅读能力必然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这种互动的感染, 对那些照搬别人的答案的同学也是极大的触动, 为了融入这种氛围, 他们不自觉地打开思维的大门, 认真去读, 去理解。

对整个范文的语言和意境理解后, 学生需要了解整个范文的篇章结构。可以先让小组集体讨论, 然后老师和全班同学讨论。由于这个部分较难, 老师在讨论过程中, 要更多地点拨、引导、提示, 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 也让学生充分表达意见, 以形成较认同的范文结构。

(1) Introduction:say who his best friend is.

(2) Main body:describe his best friend kate’s appearance describe his best friend kate’s personality.

(3) Conclusion“describe kate’s future plans.

到此, 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 已经熟悉描述朋友外貌、性格、能力方面的词汇, 又通过合作学习方式分析理解了范文, 学生再写关于他们自己朋友的文章, 就有了词汇、表达、框架结构方面的基础。为了便于指导学生作文, 老师给出一道半开放式命题作文:假如Jack是你的好朋友, 请根据要点, 写一篇介绍你朋友Jack的文章。要点如下:一是长相, 大眼睛, 方脸, 深褐色头发, 朋友中个头最高, 总是面带笑容;二是个性, 乐于助人, 慷慨大方;三是有音乐天赋, 钢琴弹得好。四是未来计划:……

对于这篇作文题目, 老师可要求学生采用小组间两两合作的方式, 互相口头作文, 互相点评和指正。为了深入指导, 全班抽一到二名学生当着全班同学口头作文, 师生共评, 促进全班同学形成更流利的口头作文。最后, 学生把自己的口头作文形成书面文字, 同学互评, 互相找到明显的词汇、语法、表达方面的错误。老师批改时, 主要看文章的逻辑结构, 词汇表达的丰富程度, 有必要时对个别同学进行面批点评, 促其改正提高。较认同的范文如下:Jack is my good friends.He has big eyes and a square face.He is the tallest of all my friends.He has dark brown hair.He always wears a smile on his face.He looks very smart and cool.He is helpful and generous.He is a musical boy and can play the piano very well.He wants to be a singer when he grows up.He hopes to raise money for poor children but singing in thefuture.

在这种小班化作文教学课上, 以分组的方式合作学习, 老师的观念需要有很大的转变, 需要树立四种意识。一是“主体意识”, 学生是作文教学的主体, 学生处于作文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二是“服务意识”, 教师要全力服务于学生的发展需要。三是“引导意识”,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有效地组织作文教学活动。四是“全体意识”, 作文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 双方共同学习, 教学相长。

总之, 小班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应用到作文教学中, 可以通过小组成员的互动, 促进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在参与过程中, 发现自己的不足, 通过自己的改进或老师同学的帮助, 真正有所提高。老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 更有利于引导和操控, 更能有效地督促, 特别是督促后进生。

上一篇:急性菌痢下一篇:太阳能光伏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