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变动

2024-06-08

政策变动(精选十篇)

政策变动 篇1

关键词:国际移民,移民政策,利益集团

自从出现移民现象开始, 不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包括中国的移民政策始终呈现不断调整的不稳定状态, 甚至在同一时期同一国家面对同一群体也会存在两种政策相矛盾的现象, 移民政策常常处于一种限制和放宽的双重困境之中。

一、国际移民政策特征

美国、西欧、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人口曲线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 在吸收外来移民满足经济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同时, 却不愿意接纳外来移民成为本国公民, 因为授予外来移民公民权就意味着让他们分享本国公民的政治经济利益和平等参与就业的权利。国家主体民族甚至执政者对此有着本能的排斥。移民浪潮常常是和工业化高潮同步到来的, 伴随着工业化而来的城市贫困人口增加、政治腐败和阶级冲突更加剧了主流社会对外来移民的疑虑, 造成外来移民与主流社会之间的紧张。

美国移民政策作为美国社会运行机制中的组成部分, 在40年代以来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自建国以来, 美国一直实行的是自由放任的移民政策。19世纪末20世纪初, 经过各个利益集团的争论, 美国国会于20年代确立了“限制移民人数、控制民族来源的移民限额制度”, 结束了自由放任的移民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源源不断的军事订货刺激了美国的经济, 是的美国对劳工的需求大大增加。而美国青壮年因奔赴战场导致劳动力工业不足。为此, 美国政府于1942年和墨西哥、芬兰等国家签订了引进劳动合同的协议。劳动合同制度的实施以及合同劳工的到来推翻了当时移民法关于禁止引进合同劳工的规定, 之后又废除了实施长达61年之久的排华法则。这使得美国严格限制的移民政策又转向了灵活放宽。欧洲国家移民政策也存在变动和矛盾的现象。移民政策本身存在诸多矛盾, 因为它一方面排斥移民, 一方面又需要移民。二战结束后, 欧洲由传统的移民迁出地渐渐转变为移民迁入地, 欧洲国家对移民的接收与拒绝、容纳与排斥的矛盾心态构成了其移民政策的基础。一方面国家处于经济、政治的考虑需要接受外来移民, 另一方面移民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和压力以及国家内部的排外情绪使得国家又必须采取措施严格限制移民的进入。

从历史上看, 欧洲人口曾经长年大批向外迁移。但是二战以后, 却出现了大量外国移民不断涌入欧洲的现象。大概从战后到七八十年代, 欧洲人对外来移民基本上比较宽容, 种族歧视论调遭人唾弃。另外, 欧洲很多国家实行的是高福利政策, 人口出生率很低, 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的老龄化造成欧洲福利国家劳动力的严重短缺, 这就决定了它们对外来移民和劳动力的需要。可以说, 移民对欧洲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从这一点上来看, 欧洲国家队移民的需要是旺盛的, 在政策制定上, 一些人士甚至呼吁政府开发移民劳动力市场, 一些国家在人才培训和有序引进移民方面制定更有力的政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欧洲国家经济波动, 福利水平下降, 失业率上升, 欧盟各国民众普遍认为是移民抢走了他们的工作, 享受了他们高福利制度并且威胁着他们的生活方式, 因此与移民的冲突加剧。”自美国9·11事件以来, 恐怖主义对欧盟威胁的危险一直存在, 因而欧洲国家对外来移民尤其是中东移民保持着高度的戒心, 甚至是排斥的心理, 且对他们进行重点监控和防范。

日本是一个典型的限制移民的国家。近代以来日本的移民政策经历了四个阶段: (1) 1853-1945年开放的移民政策, 这一阶段进入日本的多为殖民式移民; (2) 1945-1981年的严格控制移民政策。即使在50至80年代经济飞速发展时期, 日本也不愿意接受外来民族而宁愿靠延长工作时间和雇佣年长者和学生从事兼职工作来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 (3) 1981-1990年, 仍然严格控制移民, 但开始接受难民, 外国侨民的权利、地位有所提高; (4) 1990年至今, 日本移民政策相对宽松。大量因战争生活在海外, 特别是韩国的日本侨民可通过侨民遣返政策回到日本, 而外国非技术劳工, 也可以通过劳动合同、短期培训等渠道进入日本, 前往日本的留学生也开始大幅增加。

二、移民政策变动的原因

究其原因, 有学者认为和政策面对的移民群体多样化有关, 有学者认为和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关, 还有观点认为和移民国本地居民的反对声不无关系。归结起来, 最终都离不开移民国不同利益集团的自身利益的博弈。正如所说, 移民政策的多重性源于西方社会对移民作多样化的认识, 并通过利益不同的各个社会阶层、团体在对移民政策的法案、决议的制定与通过的整个过程中以施加影响的方式表现出来。美国学者弗里曼也说过, “移民的本质问题在于其利益的涉及面, 各个团体通过强大的院外集团的活动, 或维护既得利益, 或争取新的利益, 而院外集团活动的费用则可以转嫁到最下层的居民之中。”

这些利益集团归结起来主要涉及到当地政府执政党、当地居民、当地企业家、维权组织等。政府考虑的是自己支持的移民政策是否可以赢得民心, 是否对自己的上台执政有帮助。“在20世纪80年代, 法国、联邦德国和英国的保守党派上台执政, 在某些方面得益于他们所进行的反对移民的演讲、宣传和煽动。上述三国政府在遏制移民势头的同时, 却又在企业家院外活动的攻势下, 取消了对雇佣外国劳工的限制。之后又在维权组织的压力下, 不得不根据人道主义原则采取某些接受移民的步骤。”

当地居民则普遍存在着排外的情绪, 特别是一些福利较好的国家和地区, 居民认为这些福利和利益只有当地人才应该享有, 对外来移民的欢迎只是因为他们是必要的劳力, 没想到移民大多过来享受了本属于自己的福利, 这对于当地的很多居民来说是难以接受的。欧洲的很多国家都是福利国家, 针对本地居民的一些福利措施都是相当优越的, 这也是后来吸引众多移民移入欧洲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他们来说, 主要考虑的是对自己的工资以及劳动条件的维护, 他们希望能国家限制移民数量, 严格控制对外国劳工的控制。

企业家更感兴趣的是雇佣低廉的外国劳动力;维权组织则站在维护难民权益的立场上, 主张移民的家庭团圆和接纳某些范畴的移民;具有种族主义情绪的团体和民众担心移民会损害国家的民族统一性;遭受过种族主义和排外情绪之害的民众也从心理上反对外国移民。

各个移民国的政策调整内容主要涉方面因国而异, 但是不难看出, 当代西方国家对经济移民政策的调整, 旨在有选择地改善劳动力的来源状况, 以移民的教育和专业情况为基点, 纠正移民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根据移民政策的不同将各个移民国家划分为传统移民国家、西欧北欧国家和南欧国家三种类型。他认为传统移民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 这几个国家中, 移民对其发展历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移民政策相对来说比较稳定, 不会出现非常大的震荡和根本性的变化。

移民政策的变动对移民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尤其是限制性移民政策。但是不论政策如何, 都阻止不了更多移民迁移他国的决心。国家合适的移民政策对于移民和自身而言起着双赢的作用, 这是一个值得政府部门长期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李强.当前我国城市化和流动人口的几个理论问题[J].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一期

[2]叶裕民, 黄壬侠.中国流动人口特征与城市化政策研究[J].2004年第二期

[3]张兆安.世界级城市:上海城市形态和产业布局的基本架构[J].社会科学.2003 (10)

[4]斯蒂芬·卡斯尔斯全球化与移民:若干紧迫的矛盾.1997年6月16日于社会转型管理政府间理事会会议上的讲话稿

[5]杨恕.西方国家移民政策的结构及其调整国际论坛2002年7月第4期

[6]汪鲸.场域理论视角下的国家移民研究[J].华人华侨历史研究

[7]华金·阿朗戈.移民研究的评析.国际社会科学杂志 (中文版) [J].2001年第8期

[8]梁茂信.1940-1990年美国移民政策的变化与影响.美国研究[J].1997年第1期

2015年 中国停车政策变动。 篇2

2015年进入到了下半年,对于中国停车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一切都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全国各地政府都不约而同地开始出台或即将出台最新的停车政策,大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现象级表现。一直以来为大家所叹息停滞不前的停车相关法规或政策瓶颈,如同全面开启的历史车轮,各地争先恐后地纷纷往前掘进。这,兴许就是量变到质变的开始。2015,堪称中国停车政策的元年。本刊编辑部搜集整理了最近一段时间七个城市以上的停车政策动态,以此为证。青岛

《办法》和《规划》进入征求公众意见阶段看点:2020年新增车位92.7万个/机械式停车等立体停车方式将得到大力的推广《青岛市机动车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和《青岛市停车场发展规划(2015-2020年)》目前正在征求公众意见。根据两份文件要求,青岛市将加大停车场规划管理力度,充分利用市场行为撬动社会和公共两种资源,形成以配建停车为主,公共停车为辅,道路停车为补

北京易泊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Beijing Eparki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充,临时停车场设置等方法破解停车难。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青岛市内三区及崂山区现有机动车保有量61.61万辆(汽车保有量约为52万辆)。根据调查,市内三区及崂山区现有停车泊位35.2万个,其中,路外停车泊位31.4万个,占89%;路内停车泊位3.8万个,占11%。停车需求为70.2万个(不包含公交车和货车等专用车辆停车需求),是现状停车泊位的2倍。根据有关规划,至2020年,青岛市规划新增停车泊位92.7万个。其中,结合项目配建停车泊位86.7万个,建设公共停车场243处,新增停车泊位6万个。停车泊位总数达到127.9万个。较2014年增长约3.6倍。泊位数与机动车比例为1.2:1,达到国际公认的合理比例。文件加大了对停车场建设的政策扶持。市、区政府应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公共停车场建设,并每年在储备土地中确定一定数量的用地,专项用于引进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土地使用权者利用自有土地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其建设不受现有用地属性及规划控制性用地性质限制。企事业单位可依法利用空地、厂房、仓库等自有用地建设公共停车场,符合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要求的,可依法利用周边相邻的市政道路、公共绿地的地下空间建设地下公共停车场。在保证停车功能、不影响区域环境的前提下,允许社会投资的公共停车场每100平方米附加不超过25平方米面积的汽车美容、洗车及商业服务设施。符合广告设置规划和标准的,可以设置、发布商业广告。机械式停车等立体停车方式将得到大力的推广。文件要求,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大力推广垂直升降(塔式)停车设备、巷道堆垛式停车设备、升降横

北京易泊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Beijing Eparki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移式停车设备、简易升降式停车设备等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应用。探讨利用地铁建设中施工竖井改造为机械式公共停车场。允许个人经批准后建设简易升降式停车设备,满足家庭停车需求。停车管理上,文件要求建立权责清晰的停车设施管理体系,同时利用经济手段,提高配建停车场的利用率。鼓励绿色出行,提高群众乘公共交

通出行的比率。天津

新政全新实施 收费全面改革看点:智能停车管理写进《办法》日前,《天津市机动车停车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出台。《办法》自2015年5月21日起施行,《天津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同时废止。与原规章相比,新《办法》有了更多新变化和突破。管理部门更为明确:与原规定中停车场管理由多个职能部门按照规划、建设、使用等不同分工进行管理相比,《办法》第五条明确了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机动车停车场、道路停车泊位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监督检查。发展改革、规划、建设、公安交管、市场监管、市容园林、国土房管、税务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机动车停车场、道路停车泊位的管理工作。权利下放: 《办法》第六条明确规定,区县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机动车停车场和道路停车泊位实施属地管理。同时,《办法》也对相应的区县财权进行了规定,明确停车场异地建设费与停车场经营性招标或拍卖收入上缴区县财政。强化涉及道路停车泊位的信息公开: 在《办法》中涉及信息公开的相关表述由原先规定中的2次提高到5次,并明确对社会开放的机动车停车场、道路停车泊位的经营者未将相关情

北京易泊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Beijing Eparki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况向社会公布将处罚。对于新增道路停车泊位,除举行听证或者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外,《办法》第十三条还新增了“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停车场经营关系更清晰: 《办法》第十九条规定,道路停车泊位和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停车场、临时停车场应当通过经营权招标或者拍卖确定经营者。招标或者拍卖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改为区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收入全额上缴区县财政。智能停车管理写入《办法》 :第十七条规定,天津市建立统一的机动车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对停车泊位进行编号,对公共停车场、道路停车泊位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并实时公布公共停车场、道路停车泊位的分布位置、使用状况、泊位数量等情况。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市机动车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建设区域停车引导设施,并负责运行、维护和管理。公共停车场、道路停车泊位向社会开放并收费的,应当将配建的停车引导系统接入所在区域停车引导设施,但专用停车场向社会开放的除外。2015年7月1日,天津市人民政府还印发了《我市机动车停车管理有关工作配套文件的通知》,并就配套文件《天津市机动车收费改革方案》进行了官方解读和发布。太原发布实施意见 逐步增加泊位供给看点:7项保障措施/多种形式建设2015年6月,山西省会太原市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太原市2015年公共停车场(库)建设的实施意见》,从2015年起,太原市将逐年增加全市公共停车泊位供给。今年将新建10000个公共停车泊位,其中利用立交桥下空间建设停车泊位4500个,独立选址建设停车泊位5500个。多种形式建设:太原市将用多种形式建设公共停车场(库),具体包括9

北京易泊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Beijing Eparki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种形式:根据规划选址要求,单独建设专门提供停车服务的公共停车场(库);利用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道路等地下空间,高架桥下空间及地下人防工程建设公共停车场(库);企事业单位利用自有用地建设公共停车场(库);对既有公共停车场(库)进行扩容改造;建设项目超出配建比例,为社会提供停车服务的公共停车场(库),包括采用与商业、办公合建地上停车库;对未开发地块局部调整建设公共停车场(库);在住宅小区空地上,征得三分之二业主同意,在小区自有土地范围内建设公共停车库;利用闲置集体建设用地或政府储备地块建设临时公共停车场(库);在部分交通条件允许的路段划定临时和错时停车位。多个渠道筹措资金:在筹措资金方面,太原市将采取优先支持龙投、国投等政府国有投资公司,采用“土地补偿、拆迁安置、停车场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模式,利用公园、绿地、广场、道路等地下空间建设地下公共停车场,在规划停车场用地建设公共停车场(库)。鼓励社会资金采用PPP等方式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鼓励企事业单位利用自有土地(包括地下空间),通过租赁、合作经营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公共停车场(库)建设。提出七项保障政策:《实施意见》还提出了规划、用地、商业配套、费用减免、停车收费、运营、审批等七项保障政策。在费用减免方面,新建公共停车场(库),按照相关规定,将免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免收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临时占用绿地、道路等,由停车场建设主体按审核预算缴费,相应主管部门恢复。建成后,停车收费按照“地面高于地下、路内高于路外、白天高于夜间、商

北京易泊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Beijing Eparki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业区高于住宅区”的差异化收费标准和“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谁受益”原则,以出让方式获取土地的,实行政府指导价;以划拨方式获取土地的,实行政府定价,并鼓励行政企事业单位开放自有用地内部停车场。《实施意见》强调,公众开放的新建停车场(库),不得挪为他用,一经发现,将取消所享受的一切优惠政策,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停车场(库)及配套商业经营权,并依法予以处罚。

武汉

“停车场年”频频出重拳看点:七项鼓励政策今年是武汉市明确提出的“停车场年”,因此当地政府针对停车政策频频放出大招。2015年4月召开的武汉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就透露,该市将出台七项政策鼓励停车场建设缓解停车难,今年内武汉市中心城区要新建停车位1.5万个以上。截至目前,武汉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190万辆,较上一增长21%。据统计,中心城区机动车总需求约132万个,将已规划的约4万个路内临时泊位计算在内,中心城区提供的总停车泊位约106万个,停车泊位缺口约为26万个。武汉市提出,新建的公共建设项目及住宅小区,要严格按照新的规范标准要求配建停车位。针对医院、商场、学校、银行停车难问题,武汉市提出,停车位不足的公共服务部门,要利用单位空闲地或采取与周边单位合作的形式建设停车场,尽量不将本单位职工或外来办事人员、客户的车辆推向公共市政道路。同时,鼓励公共服务部门积极建设停车设施后对社会开放,包括错时开放等。对具备增配停车设施条件,却仍占用相邻道路停车的,由辖区政府会同公安交管等部门督促相

北京易泊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Beijing Eparki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关单位自建停车设施,限期退出占用道路。很多老小区原来就没有规划停车位,不少老小区居民停车被迫停在公共道路上。对此,武汉市提出,在老旧住宅区,由辖区政府、街道办事处动员业主委员会集中业主意见,选择合适的场地建设停车设施。武汉市提出,年内全市中心城区要新建停车位1.5万个以上,停车设施项目列入市政城建计划,纳入绩效目标予以考核。七项鼓励政策:

1、公共停车场按成本划拨供地项目用地原则上按成本划拨供地,已建成社区经业主大会同意,且符合规划的,可引入企业投资建设停车设施,收费、收益分配由业委会与投资企业约定。

2、自有土地建停车场免收出让金建设公共停车设施,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和项目报建过程中的其他行政事业性收费。社区、机关、事业单位以及企业利用自有土地建设停车设施,免收土地出让金,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和项目保荐过程中的其他行政事业性收费。

3、社会投资停车场自主定价除其他法规必须实行政府定价的场所外,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的停车设施停放服务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其收费标准由经营者自行确定,但收费水平保持相对稳定。

4、每超建一个泊位减免8000元配套费按照相关标准配建的停车设施,不计入项目容积率,并免收相关规费。同时,每超建一个泊位,另减免8000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5、鼓励单位停车场对外收费经营单位或住宅区配建的停车场,满足自身需求外,可以采取错时对外开放等方式收费经营。

6、简化审批手续停车设施建设项目实行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合并审批,施工图实行集中联审。临时停车设施方案通过联席会议

北京易泊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Beijing Eparki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审批。

7、加强指示系统建设加强停车诱导指示系统建设,加强公共停车设施周边一定范围内占道停放车辆的管控。武汉汉王科技以车牌识别为基础、云平台为支撑、移动互联为应用的智能泊车一体化解决方案,颠覆了传统卡模式的停车管理方式,全面解决当前停车管理的各种问题。北京易泊最有发言权。

北京易泊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新西兰移民政策最新变动 篇3

自从2003年7月开始实行过渡政策以来,新西兰移民部已经收到了9000份申请,这一数字远远高于预期。因此,过渡政策比预期提早结束实行。这一变动会影响那些在2003年7月后接到移民部关于申请失效通知的申请人。即使移民部在原通知中允许他们在三个月内递交新申请以及雇用书,他们也不能在三个月中再次递案。这些申请人必须等到2003年12月中旬以后才能提交“意向陈述”并申请定居。

为了具备提交“意向陈述”的资格,申请人必须达到100分的要求。他们的意向陈述会被集中起来,而新西兰移民部将定期从中选拔优秀的申请人。但达到100分的申请人并不一定能获得新西兰移民部颁发的申请定居约请。

从评估表格中可以看出,选择奥克兰以外的地区作为工作地点以及具备新西兰工作经验或新西兰资格证书之申请人都会获得额外加分。获得额外加分的申请人有可能被优先选拔。因为越来越多的新移民都把奥克兰选作定居地,政府已经开始关注奥克兰的基础设施。计分标准如下:

1,工作。已经并正在新西兰工作12个月或者12个月以上:60分;新西兰工作聘用邀请或者正在新西兰工作12个月以下(最低3个月):50分;在新西兰工作或者新西兰聘用邀请是在未来发展地区,或者是属于绝对紧缺专业:5分;工作在奥克兰地区以外:10分;配偶工作或者有工作邀请:10分。

2,相关工作经验。2年:10分;4年:15分;6年:20分;8年:25分;10年:30分。新西兰工作经验,2年:5分;4年:10分;6年:15分。在未来发展地区工作或者在专业短缺地区工作,2—5年:5分;6年或者更多:10分。

3,学历。大专、本科:50分;研究生或以上:55分。学历加分,被认可的新西兰两年以上学历:10分;在未来发展地区或者紧缺专业的学历:5分;配偶学历:10分。

4,年龄(20—55岁)。20-29岁:30分;30-39岁:25分;40-44岁:20分;45-49岁:10分;50-55岁:5分。

市场为何对货币政策变动如此敏感 篇4

对于中国来说, 由于金融体系及所面对的危机与美国不同, 因此中国从来就没有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央行存款准备金率没有上调之前, 无论是数量工具还是价格工具, 央行货币政策可调整的空间仍然很大, 特别是在国内金融体系基本上是由政府主导及管制的情况下, 这种政策空间更是游刃有余。可以看到, 央行货币政策由从紧到适度宽松, 银行信贷就出现井喷式的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 央行一个月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从传统理论上来说, 这是央行货币政策收紧。但是实际上, 既无法用传统理论来解释2009年国内商业银行信贷井喷现象, 同样也无法用传统理论来解释这两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是信贷政策收紧。只不过, 央行针对当前市场存款活化、M1增长过快及保证信贷增长平稳而对这些现象采取的应对政策。有人认为中国央行收紧政策会影响中国企业对国外产品的需求、影响全球经济的复苏, 这更是考虑得过度。我在这里重申, 中国央行之所以敢于在一个月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正说明央行对中国经济前景十分有信心。

至于美联储2月18日上调再贴现利率, 并非如亚洲投资者所认为的那样, 这是美联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退出的开始。因为, 从传统理论来看, 再贴现利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贴现利贷款所收取的利率, 或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贴现贷款时所支付的成本。贴现利率变化将影响商业银行通过贴现申请贷款的意愿, 进而影响其准备金和基础货币, 因此, 再贴现率下调或上升意味着货币政策放松或紧缩。但实际上, 无论是从美国现行的金融体系来看, 还是从美国金融危机之后所设立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体系来看, 美国贴现机制及运作方式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新西兰留学主要政策的变动情况 篇5

新西兰留学政策主要的变动  C 从2011年7月25起执行,也就是说目前已经生效:

1、移民局加强对学校发出Offer的资格检查。例如学校要提供该学生达到了入学要求的证明(在开具OFFER之前);

2、学生要求达到100%的出勤率,除非能提供有说服力的不上课原因。这里特别强调一下,根据7月25日政策变化后的许多案例,我们看得出来移民局在出勤率上的要求确实是比以前要更为严厉,很多80%以上的申请依然被质疑。所以希望同学们一定要保持出勤,不要报侥幸心理。

3、学生的学习进度会根据学校本身的教务政策来判定;

4、学生必须提供真实的存款证明。这里也要再次提醒大家,移民局对存款单上的大额交易是会提出质疑的,所以在递交申请时要注意这点。

5、对于帮助学生提供存款证明的担保人,必须是朋友或亲戚,并且是有真实的担保意愿,有足够的资金;

6、对于真实的学生放宽存款担保的条件。担保人可以是政府机构,组织。申请人在本地续签可以继续使用在海外第一次申请时的.存款担保人;

7、移民局将会有更大的权利在发放学生签证时会确保学生在高质量的学校中学习;

8、对于博士学生以及他们的配偶孩子,体检报告会从24个月有效期延长至36个月;

9、对于工签持有者,将不需要申请“条件转换”便可以进行雇主指定的工作所需的学习和培训;

10、配偶工签将只能对于学习研究生课程和长期短缺列表里的本科及以上课程的学生配偶发放(而不是之前的所有长期短缺列表的课程)。

STUDY TO WORK工签的变动:

1、学生必须持有通过学满2年得到的文凭(包括短期的研究生课程或是接受过转学分的本科课程),才能申请STUDY TO WORK工签;

2、对于继续学习并取得更高文凭(本科或研究生)的学生将可以获得第二次的毕业生开放式工签(大家熟知的OPEN工签)。

新西兰留学技术移民的变动:

1、从2011年7月25日起,技术移民的加分系统会有所变动:

a) 3-6级的文凭加分将降到40分

b) 7-8级的文凭保持50分

c) 9-10级的文凭将上升至60分

2、只有本科或以上的学历才能有学历的额外加分;

l  本科学历,并且在新西兰的学习时间至少四个学期并16个月以上(额外加分10分)

l  一年的研究生学历,至少在新西兰学习2个学期8个月以上(额外加分10分)

l  两年的研究生学历,至少在新西兰学习4个学期16个月以上(额外加分15分)

3、技术移民将一定需要有技能的工作担保。

从2012年4月起:

1、毕业生OPEN工签的资金担保要求从$2100增加到$4200

2、新西兰留学的学生签证的资金担保要求将从$10,000每年增加到$15,000每年,少于36周的课程按每个月$1250的生活担保计算

★ 德国留学政策:打工政策

★ 新西兰留学信如何撰写

★ 新西兰留学名校奖学金有哪些

★ 新西兰留学礼仪常识介绍

★ 新西兰留学传媒专业名校

★ 高中生新西兰留学的基本条件

★ 新西兰高中留学面试技巧

★ 新西兰本科留学申请步骤介绍

★ 新西兰留学融入新西兰生活的建议

政策变动 篇6

关键词:生育政策;代际关系;对策

引言:代际关系有社会代际关系与家庭代际关系之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代际关系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我国传统的家庭代际关系中以亲子关系为中心,父母将子女养育成人,子女长大后必须赡养父母[1],家里的长辈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妇女特别是媳妇的家庭地位很低,改革开放之后,妇女的地位有所上升,长辈的地位有一定的下降,其中造成代际关系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生育政策的变动,本文主要从生育政策变动对代际关系的影响角度出发,以改革开放1978年为界分析改革开放前的生育政策变动和之后的生育政策变动对代际关系分别产生怎样的影响,并对此因地制宜地提出缓解代际关系视角下的对策。

一、1978年之前生育政策对代际关系的影响

第一个阶段,由于受到苏联的影响鼓励人们多生育子女,造成了这个时期家庭总和生育率达到了6个人,年均出生率达到了3%。第二个阶段,总和生育率明显下降,主要是因为这三年我国经历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了很多人死亡。第三个阶段有重新引来了有一个生育高峰期,总和生育人数与第一个阶段相同,但是其年均生育率达到了最高水平,在这个时期,每一对夫妻差不多需要生6个孩子,生育期很长,父母在将所有的孩子都养育成人之后,他们的生命也差不多到了终点,第四个阶段和,我国生育水平明显下降,主要是这个时期国家对生育政策进行了调整,规定一个家庭只能生育1个或者两个孩子。但是在农村地区,由于计划生育政策落实不严格,依旧还是有很多家庭生育了三、四个孩子。到这个时期为止,一般家庭的子女数量依旧较多,而且父母的寿命也没有现在那么长,人口老龄化也不严重,基本上是父母养育子女,子女为父母养老,两代人的关系属于“反哺”关系,父辈养育子辈,子辈负责赡养父辈。这样关系依旧是传统社会的家庭代际关系,而且家庭孩子多,也不会分开居住,父母养老有保障,这种传统的家庭代际关系中,父母养育子女,子女为父母养老送终,家庭的关系还是很密切很和谐的[2]。

此阶段人们的生育观念中普遍存在家庭子女越多,劳动力就越多的思想,养老也就更有保障,因此对于父母来说,子女的经济价值很高,同时在这个时期,父母是子女生活的重心,子女是父母的希望,父母尽最大能力为子女付出。由于女儿不需要担负起养老的责任,所以人们普遍喜爱生儿子,因为当自己没有了劳动能力之后,只有依靠儿子来赡养,同时父母的财产也是由儿子来继承。而且此阶段的代际关系中,父子关系在家庭中占有重要地位,父辈和子辈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父母在家里居于绝对的优势地位,只要父辈还在,就不允许兄弟之间,儿子与父母之间分家,子辈处于从属地位,子辈要无条件的服从父辈,听从父辈的安排,及时是父母错了,子辈也要忍气吞声,不能够出言顶撞父母,否则就会被认为不孝,在父辈面前也不能表现自己的忧思与困难,在父辈利益与子辈利益发生冲突时,牺牲子辈利益。可以说传统社会的家庭代际关系是不平等的,以父权为主,家庭代际关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男性在家庭处于领导地位,有长幼辈分之分,严格遵循长幼有序的观念,子女与父母在养育与赡养方面护理互惠,这种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家庭关系的和谐。

二、1978年以后生育政策变动对代际关系的影响

(一)生育观念发生转变。生育政策的转变,使代际关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中生育观念的变化就是代际关系发生变化的一个表现。生育观念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们的生育目的发生了变化,人们传统的生育目的是生儿育女,是为了传宗接代,养儿防老,换句话来说,父母生育子女是为了保障整个家族的利益,是为了老了之后有人赡养,而现在人们的生育目的明显的发生了变化,父母在制定生育计划的同时,更多的是从子女的角度思考,考虑子女未来的发展,然后是考虑自己,可以说是人们的生育目的从家庭、个人向社会发展了。其二,人们的生育数量发生了变化。在传统的生育观念中,为了增加劳动力,为了兴旺家族,普遍存在生得越多越好的思想,因为生的越多,家里的劳动力也就越多,老了之后也就有更多人赡养自己。而现在,人们会根据家庭的经济实际来考虑生育的数量,而且一般只会生育两个子女。其三,对子女抚养的时限发生了变化。传统观念中,父母对子女的抚养年限是没有限制的,妇女对子女的抚养一般会持续到父母失去劳动能力为止,现在,父母对子女抚养的年限有限制,只要子女参加工作后,父母就不在抚养子女。其四,赡养的内容发生了变化,以前,赡养父母仅仅是满足父母的基本物质要求就可以,现在,赡养父母不仅仅停留在物质上,同时还要满足父母的心理与精神要求,与父母多沟通,多进行情感的交流。其五,赡养老人的性别发生了变化,以前,只有儿子才需要担负起赡养老人的责任,女儿不需要赡养父母,也不允许赡养父母,现在儿子和女儿都需要担负起赡养父母的责任。其六,赡养结果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以前以儿子是否孝顺父母、是否光宗耀祖为评价标准。现在以子女是否与父母关系融洽、子女是否取得了成就为评价标准。其七,养老方式发生了变化。以前是儿子养老,家族养老,不允许社会养老,现在是老人可以自己选择养老方式。其八。家庭类型发生了变化,以前提倡多代同居。现在一般是父母与子女分居,但保持联系。其九,家庭代际关系。老人在家庭中处于绝对的优势,晚辈要孝顺父母、以长辈为中心,不能忤逆长辈。现在,平权代替了父权,重心逐渐向夫妻关系转移,但是同时家庭矛盾增多,所子女家庭赡养父母方面存在推脱的现象。其十,处理代际矛盾方法发生了变化。以前,长辈与晚辈发生矛盾时,晚辈必须顺从长辈,忍气吞声。现在是通过平等的沟通缓解消除矛盾,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通过法律来解决。

(二)家庭人口规模发生变化

从表2中,可以看出,自从改革开放之后,家庭的人口数量在不断的减少,主要是由于1978前以后,国家规定一个家庭最多只能生育两个孩子,而且随着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很多家庭只生育一个孩子。平时子女外出养家,父母在家帮忙照看子孙,子女尽量满足父母的需求,这样有利于三代人的和谐,但是同时随着人口数量的减少,同时也给家庭和谐的代际关系造成了威胁,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或者两个孩子,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子女赡养老人的重任也就更大,而且子女不仅要满足老人的物质需求,还要满足老人的心理与精神需求,子女的压力很大,容易造成父辈与子辈的矛盾,也造成了老年人依靠子女养老难以得到保证的问题。而且,现代大多数子女父母分开住,在满足父母心里与精神需求方面很难得到实现。另外,在农村家庭,基本有两个子女,这样在赡养父母方面就容易出现推脱的问题,从这三个方面来看,生育政策的变动给代际关系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三、解决现代代际关系中问题的对策

(一)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制。由于现代代际关系中,老人依靠子女养老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国家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予以缓解或者解决。国家需要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制,这样有利于减轻子女的经济负担,提高老人的自立能力。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并不能完全解决老人的生活问题,特别是对于没有养老金的农村老人来说,还是需要子女承担起赡养责任。因此在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制的同时,还需要对子女加强道德化的教育,对老人进行教育,降低老人对子女的依赖程度,对子女进行教育,增强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心,从而缓解代际矛盾,促进佳通代际关系的和谐。

(二)缓解代际财产传承存在的问题。目前,无论是城市,还是在乡村,大多数子女在婚嫁方面大多数是依赖父辈给予必要的物质条件,这样就造成子女在成年之后依旧支配了父母的财产,造成父母的财力下降,也就降低了父母自我养老的能力,而且对于有两个孩子的家庭来说,如果父母给予子女的婚嫁资金存在偏差,还容易造成矛盾,另外还会因为财产传统引发一些现实问题,因此,建议成年子女应通过自己的能力获取自己婚嫁的物质基础,成年之后就不应该依靠父母,这样也有利于减轻父辈的压力,减轻父辈与子辈存在的攀比心理,减少攀比行为。

(三)加强社会公共组织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以及家庭成员的分散,给家庭代际关系的功能造成了威胁,同时也造成了一些代际矛盾,如,子女难以市场陪在父母身边,难以满足父母的需求,难以给予父母必要的照顾,为了保证传统代际关系的功能,就需要社会公共组织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不断增强自己的作用,不断完善社会会福利体系,适量的为父母与子女承担一些责任与义务,同时还需要完善一些制度规则,以保障与鼓励子女多照顾父母、关心老人,尽可能满足老人的需求。

结束语:总而言之,生育政策的改变造成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使家庭人员规模也发生了变化,对家庭代际关系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针对负面影响,社会需要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加强对老人与子女的道德性教育,采取有效的措施缓解代际财产传承存在的问题,同时还需要充分发挥社会公共组织的作用,代替父母与子女承担一些责任与义务,鼓励子女尽可能的照顾老人,满足老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跃生.中国家庭代际关系的维系、变动和趋向[J].江淮论坛,2011,(2):122-129.

政策变动 篇7

我国近年来多次运用利率工具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从2010年10月至2011年7月,进行了五次加息,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2010年10月20日调整之前的2.25%,每次上调0.25个百分点,历经五次调整,2011年7月7日后上升为3.5%;2012年6月8日进行降息,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下调0.25个百分点,并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时隔不到一个月,7月6日再次降息,并将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

银行理财产品是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授权管理资金,投资于一定领域,收益与风险由客户或客户与银行按约定的方式承担的一种理财产品。利率政策调整影响市场资金面,必然也会对银行理财产品产生一定的效应。五次加息距今已有一段时间,样本数据比较全,本文选取每次加息前后银行理财产品的样本数据,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利率变动产生的效应。理论上降息产生的效应与加息相反,但也会因为具体情况略有出入;而利率浮动区间有所变动则会推动利率市场化,使商业银行扩大理财业务规模。本文的研究对银行如何在利率政策变动时期设计理财产品、客户如何进行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决策提供了参考。

二、加息效应分析

(一)研究设计和数据选取

本文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加息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效应。相关分析可以判定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动方向,进一步通过回归分析可以得到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程度并进行量化计算。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指银行预计的最高年化收益率,是客户选择理财产品最重要的参考指标,也是银行理财产品的基本要素,因此本文将预期收益率作为回归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研究加息对银行理财产品产生的效应,必然要把利率作为解释变量。为使每款理财产品所处的央行利率水平有明确归属,又因央行加息以一年期存款利率为基础进行调整,所以解释变量中的利率为每款理财产品发售第一天时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预期收益率与理财期限、产品类型也有密切联系,为增加模型的稳定性,也将两者作为解释变量加入模型。理财期限是银行接受客户委托管理资金的天数。产品类型有组合型、票据型、信托类、结构型,因其平均收益率由低到高,按此顺序分别赋值为1-4。变量的定义见表1。用C0表示常数项,□表示随机误差项,本文所建模型为:

本文数据来源于从第一理财网理财产品数据库随机选取的发行于2010年8月1日至2011年8月31日的2104条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涵盖2010年10份加息前至2011年7月份加息后的6个利率水平,经过必要的数据处理后得到每款理财产品发售第一天时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理财期限、产品类型、预期收益率。

(二)研究假设

本文用SPSS16.0进行回归分析,并做出如下假设:理财产品发售第一天时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理财期限、产品类型均同预期收益率正相关。利率越高,理财期限越长,预期收益率越高。组合型、票据型、信托类、结构型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依次递增。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1. 相关分析

通过SPSS16.0将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得到表2的相关系数表。

注:**表示P<0.01,相关性显著。

可以看出,利率、理财期限、产品类型均同预期收益率呈正相关关系,且都达到了1%的显著性水平。利率同预期收益率的正相关关系表明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随着加息逐渐提高,一是因为存款基准利率是银行设计理财产品时参考的重要因素,利率提高,银行为加大理财产品吸引力,设定的收益率也必然提高;二是基准利率上涨也会带动市场利率的普遍上升,理财产品投资领域的收益率必然水涨船高,所以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随着加息出现了“上涨”效应。

而理财期限和产品类型均同利率呈负相关关系,也达到了1%的显著性水平。说明理财期限随着加息呈现缩短趋势,这是因为投资者在加息通道下的加息预期影响投资决策,收益率随加息上涨,短期内加息的可能性使其更倾向于短期产品,希望避免因加息错过更高的收益。银行也抓住投资者心理设计更多的短期理财产品。利率同产品类型的负相关关系从赋值情况来看,说明随着加息,银行更倾向于设计组合型和票据型产品。因为加息背景下不确定因素增多,投资风险也加大,组合型产品能更好的分散风险。票据型产品投资于商业汇票、央行票据、短期债券和金融融资债,其收益率会随利率上升有明显增加,因此也是银行和投资者青睐的产品。

2. 回归分析

将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表3的结果,建立回归方程:

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F统计量为487.233,P值为0,且各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t统计量的P值也都为0,都达到了1%的显著性水平。说明回归方程的线性相关关系和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线性相关关系都很显著。

从建立的回归方程可以看出,随着利率的提高,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也有显著提高。在加息背景下,银行和投资者可以根据不同的利率水平,结合理财产品的期限和类型,得出参考的预期收益率,进行设计和选择理财产品。例如,计算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为3.5%时、理财期限为90天的票据型产品的参考预期收益率,可以把interest=3.5,term=90,type=2代入回归方程得到return=4.7645,参考的预期收益率即为4.7645%。银行和投资者再综合其他因素,进行此类理财产品的定价和投资决策。

(四)实证分析小结

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 加息使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产生“上涨”效应,使理财产品期限产生“缩短”效应,并且组合型和票据型产品增多。因此加息背景下,短期产品是银行设计的方向和投资者关注的重点;而组合型产品分散风险效果好、票据型产品收益上涨显著,投资者也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2. 加息背景下,根据以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为被解释变量,利率、理财期限、产品类型为解释变量建立的线性回归模型,可以计算出某一利率水平下某类银行理财产品的参考预期收益率,为银行理财产品定价和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提供一定依据。

三、降息效应分析

与加息效应相反,降息会使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下降,短期产品降幅会更多,而长期的、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则投资价值增大。据统计,2012年6月份降息以后,各期限人民币债券与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收益率和5月份相比全面下滑,平均下滑16个基点左右,其他类型的理财产品也有不同程度的收益下降。实质上两次降息都是不对称降息,表明央行加大了宽松货币政策的力度,释放了更多的流动性,市场资金成本下降,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而银行理财产品定价整体以存款利率为基准,也与流动性宽松还是紧缩密切相关,因此受到降息的冲击会收益下降,特别是信托类理财产品,因为降息后企业融资成本降低,贷款相对较易,信托类理财产品投资收益缩水。虽然如此,银行理财产品仍是很好的投资渠道,投资操作相对容易,收益高于同期存款,风险类型也属稳健。在市场仍有降息预期时,应趁收益还未大幅下降时购买固定收益的中长期产品,及时锁定收益。而银行也应减少短期产品和信托类产品的设计。

利率浮动区间的变化推动了利率市场化,银行理财产品是利率市场化的试验田,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会导致商业银行在经营模式、盈利模式上进行改革与转型,加大理财业务的投入,在理财业务模式、产品设计理念方面寻找适合自己的市场定位。各家银行的理财产品定价会更加差异化,未来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差异也会拉大。因此,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应“货比三家”,认真比较分析各银行发售理财产品的收益、风险、期限、投资领域、产品类型、起息期等各个因素,筛选出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

四、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利率政策变动会对银行理财产品产生显著效应:加息使收益上涨,期限缩短,短期产品、组合型产品、票据型产品应多关注;降息使收益下降,长期、固定收益类产品应受到重视;利率浮动区间的变化则驱使银行在商业模式上改革和转型,重视理财业务和理财产品的研发,合理定位,提高市场竞争力,投资者则应甄别筛选、灵活选择。但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个人理财者,都应该对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有较强的前瞻性和敏感性,时刻关注其变化和趋势,分析利率政策变动可能带来的影响,这样才能降低系统性风险,提高自己的获利能力。

摘要:近年来,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央行多次通过利率政策变化调节经济。从2010年10月至2011年7月,进行了五次加息;2012年6至7月进行了两次降息,并调整了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加息使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上涨,理财期限缩短。降息则使收益下降,中长期产品投资的价值增加。调整利率浮动区间会推动银行盈利的重心从传统存贷业务转向理财业务等中间业务,推动利率市场化。实证分析上次加息周期对银行理财产品产生的影响对降息周期产生的效应有借鉴意义;理论分析降息的影响则为如何在降息通道中把握好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利率政策,银行理财产品,个人理财,利率市场化

参考文献

[1]第一理财网[DB/OL].http://product.amoney.com.cn/Fron-tEnd/Product/ProductList.aspx?ProductType=Currency.2012-06-20

[2]黄祝华,韦耀莹.个人理财[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3]张鑫.中国利率政策效应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9

[4]纪融,刘兆云,王誉霏.加息对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效应分析[J].新金融,2011(7):40-42

[5]王学武.加息的利剑我们如何应对[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1

[6]辛晓.个人理财投资组合策略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1

[7]牟君清.加息时代个人理财策略分析[J].经济师,2011(5):65-67

[8]康会欣.银行理财产品“家谱”[J].大众理财顾问,2012(5):61-63

[9]翟立宏,孙从海,李勇等.银行理财产品运作机制与投资选择[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10]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办公室编.个人理财[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龙岩市经济结构变动特征及政策选择 篇8

一、经济结构变动特征

工业化任务完成后, 资源型地区都面临着如何克服二元经济结构更好向工业化社会--信息经济、知识经济转型升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问题。从“10+3”产业到“155”产业基地, 再到“四大金刚”“八大天王”, 都是龙岩市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 既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又跳出现有产业格局, 所进行的一系列的产业选择、政策调整, 极大促进了经济结构的显著变化和积极调整。

1. 三次产业。

结构调整积极变化, 工业成为经济发展最主要驱动。上世纪70年代前, 龙岩仍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经济社会, 1970年第一产业比例达50.80%。改革开放初期, 龙岩提出“吃饱饭, 上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 仅用7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半工业化的转型升级, 1985年三次产业结构为38.72:39.50:21.78, 实现由“一二三”到“二一三”的升级。1987年, 龙岩市第三产业首次超过第一产业,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9.63:38.78:31.59, 实现了由“二一三”到“二三一”的跨越。90年代“撤地设市”后, 龙岩提出了“工业立市”, 仅用5年多的时间完成了半工业化向工业化的过渡, 2003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2.01:40.24:37.75, 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也首次降到50%以下。2015年, 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为11.5:52.7:35.8, 其中工业占GDP比重达41.8%。

2. 工业经济。

制造业比重显著上升, 主导行业变动不明显。21世纪以来, 龙岩市在新经济发展规划的引导下, 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制造业比重显著上升。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2005年68.1%和2010年74.8%提高到2015年83.7%, 十年间提升了15.6个百分点。同时制造业资本投入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也由2005年的61.8%提高到2015年达84.7%。2005年~2015年, 产出占比大于1%的制造业行业从9个增加到18个, 但制造业产出总量居前三位行业的始终烟草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现代制造业或战略性新兴产业均为能替代传统的资源型产业。

3. 服务业经济。

传统与现代并举, 现代服务业日渐成为重要增长点。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近10年来, 随着龙岩经济发展战略和城市功能定位的转变, 龙岩服务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1977年龙岩服务业增加值刚刚突破亿元关, 1989年突破10亿元, 2003年突破100亿元, 2015年达到623亿元。近40年来服务业年均增长13.2%, 比同期GDP增长速度高1.5个百分点, 占GDP比重从23.8%提高到35.8%, 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的发展, 以及住房、养老制度的改革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多层次的市场需求, 一些新兴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保险业、信息、计算机服务等服务业的繁荣发展,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呈上升趋势。到2015年, 龙岩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提升为43.5%, 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引领龙岩这座老工业基地城市加速转型。与此同时, 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传统服务业继续稳定增长, 虽然比重呈相对下降的态势, 但对服务业的发展仍然起着较强支撑作用。

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政策选择

总体看来, 龙岩后工业化时期提出的一系列发展战略取得了一定成效, 经济结构积极调整, 但战略新兴产业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预期完成得不够好, 做强做大支柱产业的困难较多, 我们认为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作为一个设区市, 产业政策手段选项不多, 除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外, 地方特色的扶持办法很难做到有特别的吸引力;第二, 龙岩选择发展的重点产业, 从产出的角度看, 几乎囊括了全部行业。在大多数行业都是发展重点的情况下, 不仅有限的要素资源难于集中, 也可能使下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不知所措, 造成主要行业长期不变而新兴行业无法脱颖而出;第三, 不仅重点产业多, 而且对重点还不够“坚持”。比如, 在目标管理和绩效考评制度中, 奖励计划总投资大的项目, 不管它属何行业, 最终是否落地, 何时建成;奖励产出大或发展快或纳税多的企业, 不管它属何行业。

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总体目标, 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 资源型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政策导向惟有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才能破解发展难题, 厚植发展优势。

1. 强化创新驱动, 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适应创业创新要求, 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研究经费分配等激励机制, 完善科技成果评价、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利用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 建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服务平台, 解决初创企业融资难、市场难、场租贵等问题;以科技创业园、高校、科研院所、老厂房、旧仓库、存量楼宇等为载体, 吸引各类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 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参与企业协同创新, 深入实施大中专学生返乡创业计划、农村青年创业富民行动, 实现创新型创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支持以企业为主承担实施科技重大项目, 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品质检中心等研发机构, 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 加快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应用, 突破一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转化一批科技成果、研发一批重大产品与核心部件。

2. 转移工作重点, 确立发展新坐标。

近年来, 龙岩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致力于迅速增加上规模企业, 培植亿元企业, 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无论是从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角度, 还是从加快壮大产业发展规模, 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 都迫切要求将现行目标管理和绩效考评制度中的“三个一百”、“十百千工程”中注重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的考核, 转变为注重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考核。出台扶持、激励政策, 着力做大、做强现有规模以上企业, 充分发挥其龙头、示范作用, 提振企业活力和综合竞争力。

3. 壮大优势产业, 走地方特色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新路。

当前经济转型的实质就是适应新常态, 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 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 矫正要素配置扭曲, 扩大有效供给, 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提高发展中的科技含量。其核心有四点:一是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 生成新的发展动力;二是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使之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开发和应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装备, 在提升品质和控制污染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四是发展科学技术, 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 提升高科技产品的市场份额。龙岩市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描绘了新的产业发展蓝图, 提出了培育5个千亿级产业、5个超500亿产业、5个300亿~500亿级产业的发展方向, 产业发展重点涵盖了制造业、服务业、区域经济等方方面面。本文认为, 走龙岩特色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新路就意味着, 无论产业方向有多么丰富, 只有符合创新、绿色的发展要求的产业, 才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政策选择方向。

4. 按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和要求, 由市场决定产业升级方向。

实践证明, 市场的选择是最有效益的, 也是最具权威的。现在成功的民营企业有哪一家是政府选择、扶持的?现在发展好的行业有多少是政府主动选择、扶持的?都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闯出来的。因此, 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 以自我革命的精神, 在行政干预上多做“减法”, 把“放手”当作最大的“抓手”。要把企业真正当作经济发展的主体, 通过功能性的产业政策加以引导, “放水养鱼”, 让企业去创造有效供给和开拓消费市场, 而不是由政府去确定具体项目, 或选择把钱投向哪一家企业, 具体的商业机会、投资机会还是由企业家来摸索和把握。产业发展政策要一项一项出台、一项一项督导, 特别是要进一步发展、壮大市县两级国有、股份担保公司, 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 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金融环境, 既不要随便放水, 也要防止顺周期紧缩,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增长, 解决好“钱从哪里来, 投到哪里去”的问题。

5. 发展现代服务业, 实现产业发展新跨越。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 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增效、比重提高, 提升服务业综合实力。将市级服务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转变为商业投资风险基金, 支持符合条件的非金融企业发起设立金融租赁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 逐步扩大融资租赁公司群体, 完善中小微企业 (含涉农企业) 融资服务体系, 建设区域性股份制合作银行, 支持更多企业上市融资;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以担保产业的发展为基础, 鼓励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规模、创新金融产品, 切实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和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建立大型专业化和社会化配送中心, 建设以1小时都市圈为特点的市域物流配送体系;聚焦“互联网+”, 加快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的融合, 高起点发展信息服务业和电子商务平台, 鼓励更多企业总部、交易平台进驻;促进旅游资源、文化资源、生态资源的融合, 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及城市功能的建设, 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 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 加快医疗保健、养老健康等新兴服务业发展, 满足群众多元化消费需求。

摘要:本文以福建省龙岩市为例, 揭示资源型地区经济结构变动特征, 论证龙岩市产业结构调整政策选择的得失, 找寻资源型地区经济结构进一步转型升级的路径及相关政策选择。

关键词:资源型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产业政策

参考文献

[1]五问中国经济[N].人民日报, 2015-05-25.

[2]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N].人民日报, 2016-01-04.

[3]龙岩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EB/OL].人民网, 2015-05-23.

[4]温晓明:促进龙岩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思考[EB/OL].中国龙岩网, 2012-06-13.

[5]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意见[EB/OL].中国福建网, 2016-01-19.

[6]《龙岩统计年鉴2015》[M].九州出版社, 2015.

政策变动 篇9

2010年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扩大增值税的征收范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一系列通知, 并于2012年1月1日开始率先在上海市展开 “营改增”试点。2013年4月,国务院决定自2013年8月1日起,把交通运输业和一些现代服务业 “营改增” 试点在全国推行, 预计在2015年将继续扩大 “营改增” 试点范围,将建筑业、金融保险业、生活服务业也纳入 “营改增” 试点范围内。

2“营改增”政策对建筑安装企业的理论影响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根据2015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建 筑业总产 值达176713亿元, 比上年增 长10. 2% ,占国内生产总值27. 76% 。

建筑业营业税税目分为建筑、安装、修缮和装饰及其他工程作业。电力多经产业中的建筑安装企业主要是面向火力发电企业的基本建设施工需求,以土建及安装施工项目为主,以修缮、绿化等其他工程作业为辅的综合性建安企业。

建筑业一直以工程产值的全额作为营业税的计税依据, 而占建筑业较大成本的工程物资中包含的已缴纳增值税,并没有在计征营业税时扣除,这意味着该部分材料既缴纳了增值税又缴纳了营业税,导致重复征税。2013年 “营改增” 全国试点后,作为建筑业主要成本的运输费用及设备租赁费用也开始计征增值税,更加重了建筑业的纳税成本。另外, 在建筑业市场中普遍存在着工程分包现象,大部分集团公司都是采用先统一对外投标,中标后再分给各分子公司或再分包其他分包商,环节非常复杂。而目前的营业税暂行条例取消了建筑工程总承包方对分包工程代扣代缴税金的义务,总包方仅以扣除分包款后的余额来缴纳营业税,但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到将分包额全部剔除,也势必形成重复缴纳营业税。 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纳税人的负担,不利于建筑企业的发展。

“营改增”后,建筑业由原来的营业税纳税企业转变为增值税纳税企业,企业只承担增值税的税收负担,理论上讲具有一定的积极正面影响。

第一,避免企业重 复征税,减轻企业 税负。建筑业 “营改增”前营业税税率为3%,“营改增”后增值税税率为11% 。取得的进项税额抵扣税率包括: 主要原材料如水泥17% ,商砼6% ,设备租赁费17% ,运费7% ,部分建筑劳务11% ,可抵扣项目几乎囊括建筑业的全部成本,建筑业分包项目同样可取得增值税发票,分包工程的重复计税现象会大大减少,增强了企业的投标竞争力,从而减轻企业税负。

第二,督促企业改良设备,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 提高企业竞争力。建安业企业把价值高、固定资产比重较大作为特点,实施 “营改增”后,企业税收减少,会注重对机器设备的改良,同时购进技术先进、生产效率高的机械设备,新购置的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也符合增值税进项税抵扣项目要求,予以抵扣相应税额,从而促进企业提升硬实力,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

第三,对于电力行业中的建安企业在理论上则更多些优势,众所周知,火力发电厂都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但是电厂成本中的基建、大修、技改费用中会存在大量建安营业税发票无法抵扣。“营改增”后,建安业务归属增值税范畴,符合规定的电力建安企业也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间接降低发包方发电企业的税负成本,从而扩大电力建安企业的投标范围,提升市场竞争力。

3“营改增”后电力建安企业的税负变动分析

该模型假设建安企业 “营改增”前后的工程产值不变, 为X,工程成本为C,其中,含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成本总额为Y ( ≥0) ,含3% 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成本占Y的比例为W ( 0≤W≤100) ,则含17% 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成本比例为1 W。其他费用总和为A,营业外收支为Q。附加税费中的城市建设维护税及教育费附加总和为10% ,不考虑其他税费。 假设没有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利润总额与应纳税所得额相同,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建筑企业 “营改增”前后各项目的变化见下表。

由上表可以得出, “营改增” 后企业的税负变动方程为:

当0. 0958W - 0. 1199 > 0,即W > 125. 16% 时,税负变动 ΔS与Y、W呈正比例 关系。但W最大值只 可能是100% ,所以建筑企业在改征增值税的形势下,税负变动 ΔS与W成正比例关系,与Y呈反比例关系。

当 ΔS = 0时,税负平衡点为Y/X = 0. 057 / ( 0. 1199 0. 0958W) 。( 2)

当W = 0时,即所有含税成本中增值税进项税率为17% ,此时的税负变动公式为 ΔS = 0. 057X - 0. 1199Y,税负平衡点为Y/X = 47. 54% 。

当W = 100时,即所有含税成本中增值税进项税率为3% ,此时的税负变动公式为 ΔS = 0. 057X - 0. 0241Y,税负平衡点为Y/X = 236. 51% 。显然,这个平衡点中含税成本Y与工程成本X的比值为236. 5% 是不实际的,企业要达到这个平衡点,必然面临严重亏损。所以在企业不亏损的前提下,即使所有成本都按3% 进项税率抵扣,以11% 的销项税率征税,税收负担也必然高于征收营业税时。

通过上述模型分析,“营改增”后建筑企业的含增值税成本与工程产值的比重越大,且成本中所含可抵扣的进项税比例越高,对建筑企业在降低税负、提高净利润方面效果越好。

4“营改增”后电力建安企业的应对策略

首先要提高建安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营改增”实施后,建安企业应当在日常经济业务中注重精细化管理,转变粗放的发展方式。针对不同岗位和人员进行关于增值税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积极宣传 “营改增”相关业务知识,加强企业有关岗位及人员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的具体要求的理解。

其次要注重纳税筹划研究。“营改增”实施后,建安企业应加强作为一般纳税人身份的纳税筹划,开展针对固定资产采购、施工机械设备租赁等活动的业务学习,尽可能多的运用增值税抵扣条件,选择具备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优质供应商,严把发票入口,减轻企业税负。

最后要加强对增值税发票的管理。针对增值税发票的取得、管理、使用、作废等环节,财务部门应加强重视,建安企业应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及时制定本企业的 《增值税发票管理规定》,严格按照规定的管理流程开展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营改增”实施后,电力建安企业要严格按照会计准则中增值税相关核算要求,设立相应会计账户,依法合规的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并进行纳税抵扣。

5结论

实施 “营改增”的政策,使电力建安企业面临机遇和挑战。企业要应对大多数新建发电企业施工地点偏远取得发票不及时、建筑材料市场发票管理不规范、具备开票条件的供应商物资价格偏高、运输及设备租赁行业的发票管理尚未完全规范等不利因素,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在可控工程成本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可抵扣进项税率较高、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强财务部门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对开具的有效发票及作废发票备案登记,遵守增值税发票管理流程。同时,企业需提前应对形势,运用历史数据详细预测分析税改影响因素,寻求合理的税负平衡点,重新调整纳税结构,适时做好纳税筹划,以达到减负增利的目的。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营业税在流转税征收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同时,对营业税和增值税的混合应税行为的界定和区分也越来越模糊。营业税和增值税平行征收,一方面给企业带来双重征税的负担,另一方面导致课税对象划分不明确,增值税合理抵扣的链条被切断,增值税调节作用受到影响。

政策变动 篇10

一、当前宏观政策对我国经济结构影响现状

1. 我国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综合判断当前中国经济形势, 既有助于稳增长, 又尽可能避免刺激经济的最好政策, 就是实施结构性减税。

结构性减税一方面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 同时又能通过民间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推进结构调整, 对扩大内需也将有很好作用。”高培勇表示, 明年中国经济政策的制定, 不管出于宏观调控的目的, 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考虑, 都必须瞄准“内需”这个新的经济发展引擎。

2. 中国经济发展要有新的突破, 立足内需

在当前, 这也是一个能够达成共识的政策操作。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定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要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 把钱用在刀刃上。围绕结构性减税, 目前中国已经推出了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从目前试点经验看, “营改增”已经具备继续推而广之的基础, 相信这一试点在明年还会在区域和行业间扩大。从这一角度, 中国已经踏上了大规模推行结构性减税的道路。

3. 从财政政策看, 我国正处在结构调整时期

我国正在严格控制赤字规模和债务余额规模, 特别要加强对地方债务的监管, 反对铺张浪费, 避免出现年终突击花钱的现象。同时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更多发挥财政政策在改善民生、调整经济结构中的积极作用。要加快结构性减税的步伐, 减轻企业的负担;加大出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

二、当前宏观政策变动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作用的内驱性

1. 实现宏观调控机制

实现宏观调控机制民主化、法制化及程序化是地方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 以此有助于保障地方的持续稳定发展。国家宏观调控过程中, 极有可能出现调控目标和政策重点的选择与地方政府利益和发展要求不相符, 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并且不同地区对宏观调控目标及其政策的要求也存在着较显著的差异性。

2. 为了推进我国平稳发展

政府部门相继提出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 如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战略、中部崛起战略等。同时, 为确保这些区域发展战略更好的落实到位, 政府部门将区域性增长点上升为国家战略, 并充分展现出区域发展极的战略思想。值得注意的是区域发展极布局只有建立在区域核心竞争优势之上才能够实现宏观调控的高效性。受经济差异性的影响, 使得大国经济呈现梯度效应, 这种梯度效应促进欠发达地区率先形成带动经济增长发展极, 推进欠发达地区快速稳定发展, 不断赶超发达国家经济水平。

3. 为保证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的统一性

各地区必须落实到宏观调控工作。近年来, 由于我国经济持续下行, 再加上通货膨胀日益显著, 以至于我国宏观经济失衡趋势较严重。此背景下, 若我国政府一味强调需求管理, 忽视了供给管理, 将导致宏观调控的有效性难以充分发挥, 并且也不利于对宏观经济政策作出科学合理的选择, 久而久之, 造成宏观经济目标在保增长和反通胀之间难以实现均衡。为规避这一现状, 需要政府部门在做好需求调整工作的同时, 进一步加大供给管理力度。北大经院院长刘伟提出, 运用多种政策手段, 调整区域经济结构, 转变宏观调控方式, 推进我国需求管理转向供给管理。在整个过程中必须重视起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供给效应, 如信贷政策、汇率政策及利率政策对企业成本和效率的供给效应产生重要影响;财政支出政策和财政政策对企业和劳动者的供给效应产生重要影响。

三、当前宏观政策变动对我国经济结构作用的结果

1. 从供给管理来看

供给管理是通过对总供给的调节来达到宏观经济目标。其中供给管理政策包括人力资本政策、区域政策、产业结构政策、收入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企业激励和劳动者薪酬政策及经济增长政策等。基于供给管理直接关系着生产者和劳动者的效率, 而政府部门直接面向生产者和劳动者, 因此政府部门在调控供给管理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需求管理方面, 地方政府部门难以发挥作用, 其原因在于, 受某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导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投资需求方面处于对立状态, 当区域经济处于繁荣期时, 地方政府不断扩大投资规模, 为了协调各区域经济保证投资平衡, 中央政府控制地方政府投资扩张;当区域经济处于萧条期时, 地方政策不断缩小投资规模, 甚至不作出任何投资行为, 为了协调各区域经济保证投资平衡, 中央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刺激地方政府投资。

2. 从投资需求体制角度看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隶属于行政上下级关系。在这层关系的基础之上, 中央政府可采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强制性要求地方政府扩大投资规模或控制地方政府投资扩张。当前, 我国地方政府与经济投资商存在市场性联系, 并且地方政府在选择投资项目时通常不考虑自身所拥有的财力, 其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可采用“招商引资”的手段吸取更多的资金, 以保证投资项目资金的正常流动性, 给予投资项目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同时, 中央政府可运用行政手段强制性要求地方政府扩大投资规模, 而地方政府却不能够运用行政手段强制性要求投资者进行投资, 仅能够采取市场谈判的形式说服投资者进行投资。当陷入投资热潮时, 中央政府为保证各区域投资增长平衡, 可采用行政手段强制性要求地方政府控制投资扩张, 而地方政府不能够运用行政手段强制性要求投资者退出, 否则地方政府将承担高昂的投资费用。由此可见, 在投资需求调节上看,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呈现周期和反周期差异, 以此造成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对立矛盾日益显著。

3. 从消费者需求调节上看

内部需求包括市场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 所以为弥补地方政府内部需求不足需着眼于上述两大方面, 当前我国多个地方政府调节内部需求时偏向于刺激市场需求, 不注重消费需求, 究其原因在于通过刺激消费者需求虽能够弥补地方政府内部需求不足的缺陷, 但会造成市场需求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扩大消费者需求关键在于增加消费者收入, 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时, 消费者不一定在当地消费, 即使在当地消费也不一定购买内地企业产品, 以此不仅不能够实现弥补内部需求不足的预期目标, 而且还会造成大量的资金流失。实现宏观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的统一性, 有助于保证保增长与反通胀的均衡。

四、结论

对于供给管理来说, 其以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和质量为基本目标, 地方政府通过落实供给管理能够刺激经济发展, 降低企业成本通货膨胀, 在保证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下, 遏制需求过快扩张, 从而促使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稳定提升。另外, 地方政府在调节投资需求的同时, 必须重视起调整投资结构, 提升投资效率和质量问题, 保证供给管理能够在宏观管理目标实现过程中发挥积极效应;地方政府在调节消费需求的同事, 必须重视起保障消费安全, 维护消费秩序, 规避当地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 推进地方经济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1]张炎涛.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再研究—基于阈值协整的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2 (01)

[2]黄茂兴, 李军军.技术选择、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9 (07)

[3]车春鹂, 高汝熹, 李铁霖.低消费率对中国经济危害的实证分析及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2008 (11)

[4]黄志钢.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经济界.2008 (06)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政策变动】相关文章:

环境变动05-29

变动关系06-20

汇率变动论文04-15

变动成本核算05-06

货币结构变动05-28

经营规模变动05-29

物价变动会计06-08

工作变动祝福短信05-24

货币结构变动论文04-16

变动成本论文范文05-10

上一篇:初中课程资源下一篇:早期ICU监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