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美术分析

2024-06-25

艺术与美术分析(精选十篇)

艺术与美术分析 篇1

关键词:舞剧,舞台美术,艺术特征,作用

近年来, 随着先进科学技术逐渐进入舞台美术的应用中去, 舞台的艺术变现形式更加多样、视觉效果更加形象, 因此舞台美术在舞剧中表演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舞剧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的舞台美术所涉及的艺术领域也是很广泛的, 包括了表演者的化妆和服装设计、舞台灯光设计、舞美设音响道具设备等多个领域。舞台美术设计师为了舞剧演出而服务的, 因此必须随着舞剧的具体要求以及人们的审美观的不断变换而不断的进行改进与创新, 要突破对视觉审美的需求, 不断丰富舞台美术的审美内涵。同时要充分了解舞台美术的概念与特点、舞台美术的艺术特征充分运用舞台美术不同艺术手段, 将各种艺术功能有机的结合到一起, 才能更好的实现观众、演员与观众的统一与完美结合。

一、舞台美术的概念与特点

(一) 舞台美术的概念

舞台美术是指为了满足舞剧剧本和舞台演出的需求, 在统一的艺术构思的基础上通过光影、服装、音效、演员装扮的变换, 营造出与剧情环境相适宜的舞台氛围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是舞剧演出的重要环节之一, 可以说舞台美术设计的好坏的直接影响了一场的舞剧的成败, 完美的舞台美术设计是舞剧成功的基础性一步。它们的综合设计称为舞台设计。它们的综合设计称为舞台设计。其任务是根据剧本的内容和演出要求, 在统一的艺术构思中运用多种造型艺术手段, 创造出剧中环境和角色的外部形象, 渲染舞台气氛。“舞美是寂静的戏剧”这句话十分形象地阐明了舞台美术与“戏”的对立统一关系。舞台美术设计的任务是根据剧本的内容和演出要求, 在统一的艺术构思中运用多种造型艺术手段, 创造出剧中环境和角色的外部形象, 渲染舞台气氛。

(二) 舞台美术的特点

要更好的进行舞台美术设计首先就要充分了解舞台美术的各个特点, 在实际舞台美术设计工作中结合各方面的特点使得舞台美术设计更加合理。舞台美术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特点:

1、综合性。舞台美术设计涉及到了多种艺术领域, 比如在演员方面就需要专门的化妆师以及服装设计师, 在舞台布景方面需要专门的设计人员, 在舞剧的背景音乐方面需要专门的音响师, 还有舞台的光线变换、幕布变换等等都需要该领域的专业人员来进行。同时多种艺术领域必须相互协作、做到高度的统一才能保证舞台美术设计更加完美。所以说, 舞台美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

2、服务性。舞台美术不是一个独立的主体, 它依附于舞剧表演根据舞剧表演的需要而产生不同的表现形式, 不能够脱离舞剧表演的需要而存在, 因此说它是附属于舞剧表演的服务性的艺术表现形式。

3、再创造性。一个舞台需要演出各种不同的舞剧, 在面对不同的舞剧的时候就要运用不同艺术手段进行艺术再创造。作为舞台美术的最重要的特点, 再创造必须要在简洁清晰的表达出剧本与舞台构思的基础上进行, 以保证舞台美术设计能够呈现出剧本与舞台构思的艺术内涵。

4、现代性。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审美观念也产生了变化, 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 舞台美术设计不断的引进了现代技术手段使舞台表现形式更加形象与丰富。例如, 在光影效果的转换上, YX-ATC型数控吊杆控制系统可以实现电脑上自动控制、触摸屏控制、文本模拟控制和电器柜上手动控制吊杆的上、下行, 增加了设备使用的灵活性。

5、时空性。舞台美术充分融合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 舞台背景和演员的造型主要是空间艺术的表现, 舞剧演出的全过程是时间艺术的主要表现, 它是随着时间不短流动的。

二、舞台美术的艺术特征

(一) 艺术观赏性特征

艺术观赏性是舞台美术最重要的艺术特征, 它将平面观赏性、空间观赏性和时间观赏性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者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舞台美术的艺术观赏性特征。

1、平面观赏性。平面观赏性主要指的是舞台的色彩、道具、光线等的艺术观赏性。舞台美术的设计者通过严谨的构思和规划, 设计出的一种适合剧情发展需要的具有特殊形式感的平面设计形式。例如, 在舞台美术设计中由于剧情需要可能会用到树木、山石、床椅和建筑物等道具, 而这些道具在整个舞台中的摆放位置、平面比例以及相互之间的组合都需要进行严谨的设计, 制作其平面图。在平面设计图中, 光线色彩的应用直接影响到了其观赏效果, 比如在剧情发展平缓的阶段通常会采用比较柔和互补的色彩, 而在剧情跌宕起伏的阶段通常采用的是具有强烈对比性的色彩。可以说色彩的主基调是有剧情决定的, 不同剧情在平面图上就能够让人感受到不同的平面观赏风格, 例如情感表达较为强烈的外国舞剧多呈现出油画风格, 我国的传统戏剧多采用国画风格, 对于一些情感表达细腻的抒情类舞剧采用的多是抽象的表现风格。正是由于美术设计风格要充分服务与舞剧剧情发展的需要才使得舞台美术设计具有很好的平面观赏性, 这种观赏性具有绘画艺术的一般特性。

2、空间观赏性。平面图的制作只是舞台美术设计的基础, 而在舞台的实际布置中就需要考虑到立体道具所占据的空间问题。通过道具的摆放将舞台模拟成为一个接近剧情发生环境的空间作为演员的表演场所, 也就是说这个创造性的空间是一个假定的真实空间。同时道具的设置具有典型的空间象征性, 例如在中国传统的舞剧表演中通常只采用桌椅的组合来表现室内环境, 用蓝天白云表现室外环境。空间的变换要依据剧情的发展, 演员对于剧情的表演也要依托于空间来进行, 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同时又相互制约, 所以在舞台美术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将舞剧演员与舞台空间环境结合到一起加以考虑, 因此就使得舞台美术具有独特的空间观赏性。

3、时间观赏性。舞剧表演的剧情以及服务于剧情的舞台背景都是具有鲜明的时间性的, 随着时间的流动而不断的变换推进。通常大型的舞剧表演都分为多个部分, 这就需要不断的进行舞台场景的变换, 通过更换不同的道具、灯光色彩等达到空间流转的目的, 以适应每一部分的剧情需要。因此我们可以再舞剧表演的不同时间段感受到季节、地域、天气等的变换, 从而表现出时间流逝的特点使得舞剧表演更具观赏性, 这种幻变的观赏性是其他艺术形式所做不到的。同时灯光色彩的变换仅仅依托于剧情的发展, 通过不断的明暗交替和局部强化产生造型、色彩和气氛的丰宫变化 , 形成流动、转化、跃迁一般的幻变审美效果。这种动态的审美特性更是其它视觉艺术形式所不具备的。

(二) 艺术表现手段多样性特征

舞台美术中的艺术表现主要是通过空间形态、服装与灯光三种手段来实现的。艺术表现手段的多样性是舞台美术设计的一项重要的艺术特征。

1、在服装方面, 首先, 服装必须要较为宽松, 这是舞剧中方面演员舞蹈的基本要求。其次, 服装的款式、颜色必须要符合剧中的人物性格, 类似于京剧中不同的人物根据其性格的不同有不同的脸谱。最后, 在同一个出场中服装式样和颜色要一致。

因此舞台美术中服装的艺术特征是具有极强的象征性、代表性。同时为了使得角色特征更加鲜明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夸张性的艺术特征。

2、在灯光色彩方面, 舞台背景的转化较为复杂、转换速度慢, 因此通过转换空间背景来处理舞剧表演中的细节变换就有点不现实, 而灯光色彩的转换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例如利用强化光来吸引观众对于重点剧情的关注, 利用光线快速的明暗变换来表现紧张激烈的氛围, 利用不同的色彩表现主人公不同的心理活动。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也为灯光色彩控制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更有利于通过灯光色彩处理舞剧细节。

因此舞台美术设计在灯光方面具有象征色彩、强烈对比、诗化节奏的艺术特征。

3、在空间形态方面, 舞剧的表演环境其实是一种抽象的空间, 在这个假设的模拟空间中通过表演者的表演以及观众的丰富联想不断的将空间背景加以充实。为了给表演者和观众创造更大的发挥与联想空间, 在道具的布置上必要要符合剧情发展的需要, 通过紧密的逻辑性将各个道具拼接与组合到一起。

因此舞台美术设计在空间形态方面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强、可联想性、形象延展性强的艺术特征。

三、舞台美术的艺术功能

(一) 深化舞剧主题, 表达强烈的艺术情感。

舞台美术的本质就是通过艺术手段来为舞剧表演服务, 达到深化剧情主题的目的, 让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虚拟象征性的艺术表现手法是舞台美术中最常用的手法, 在舞台既定的空间内采用虚拟的道具达到突出人物的作用, 以人代景、从情见景。

(二) 营造典型环境, 烘托舞台氛围

舞台环境是演员的表演平台, 根据剧情发展需要为演员创造特定的环境, 既有利于演员充分投入到舞剧表演中去, 有利于个人的发挥, 又能够是观众紧紧的追随着剧情的发展, 有利于辅助观众了解剧情的发展产生情感共鸣。除了固定道具之外, 光影的变换也能够营造出不同的氛围, 使人产生不同的情感。所以说营造典型的环境、烘托舞台氛围是舞台美术的重要功能之一。

(三) 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

营造典型舞台环境和烘托舞台氛围其实都是为了塑造艺术形象而服务的, 塑造鲜明的艺术造型除了依靠道具与灯光的烘托渲染之外, 更直接的手段就是从演员的服装和化妆方面做起。例如在我国传统京剧中对于服装和脸部化妆就有严格的区分, 红脸代表了脾气暴躁、义勇善战的人物性格, 青色的衣服代表了生活贫寒, 在舞剧表演中服装和化妆的作用也是一样的。通过不同的艺术造型可以直观准确的使观众了解人物特征, 有利于塑造更加鲜明的艺术形象。所以说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是舞台美术的核心。

四、结语

综上所述, 近年来越多越多的人选择走进剧场去体会传统舞剧给自身带来的审美、精神娱乐的满足感。舞台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是舞剧的基础, 舞剧表演是舞台美术设计的根本依据, 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舞台美术设计直接影响着一部舞剧作品的成败, 好的舞台设计具有营造典型环境烘托舞台气氛、塑造艺术形象、深化主题内容渲染艺术情感的作用。因此必须充分了解舞台美术的特点以及舞台美术的艺术特征, 根据作品的实际需要合理的进行舞台美术设计才能使得舞剧作品更具观赏性和艺术表现力。

参考文献

[1]方志凌.新技术在电视舞台美术中的应用研究[J].学习与实践, 2010, 08:137-140.

[2]毕文娣.试析舞台美术的艺术功能[J].工会论坛 (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11, 02:164-165.

艺术策划与美术设计 篇2

1、知识与能力:了解校园艺术节标志、海报、请柬、节目单设计,以及画展展厅、文艺晚会舞台设计和布置的相关知识,并初步掌握设计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完成,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讨论、分析问题,搜集信息、利用信息资源,解决问的能力。

3、情感态度: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责任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美术的方式设计制作策划书。

难点:如何运用各种设计手法、制作出精美的策划书。

教学准备:

多媒体、策划书、制作材料等。

教学设计:

1、导入。

(1)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校举办的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及一些主题性的宣传周,都离不开美术设计。(2)教师板书,揭示本课课题:《艺术节策划与美术设计》。

2、合作探究。

(1)艺术节的美术设计一般包括哪几部分设计?

(2)策划书包括哪几部分?

3、学生实践。

(1)结合学校的活动,实际或模拟进行整体策划的美术设计。

(2)分小组共同研究、挖掘能表示出本校的特质和风格的色彩和图形,进行策划设计。

4、展示竞标。

(1)展示自己作品,说出设计构思。

(2)学生们交流评价,教师点评。

(3)评出最佳设计。

5、教师总结。

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艺术分析 篇3

【关键词】美术 欣赏教学 新课程

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的体制,学校和家长对美术课程的重视远远不及其他语文数学等课程,所以导致传统的美术欣赏教学只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基础的美术作品,但是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在高中进行美术欣赏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思维并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所以要积极地开展美术欣赏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当前美术欣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不顾学生实际要求,把美术课上成专业知识课或历史文化课

美术作品中特别是绘画作品,要讲授这些作品必须通过构图方式、色彩、笔触、作者立意、肌理和造型等角度来进行讲解,但是由于大部分高中生关于美术课程的基础知识没有很好地掌握,导致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根本不能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即使老师将专业知识分析的非常透彻,也不能引起普通学生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对于美术作品欣赏的课程也会逐渐产生排斥,认为美术欣赏教学高深莫测、晦涩难懂,从而大大的降低了美术欣赏教学课程的质量。另外,大部分美术作品都蕴含着作者书画的感情,其后的文化历史背景也是造就美术作品的关键,要想真正欣赏美术作品必须了解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但是现在部分教师为了在课堂吸引学生注意力,着重讲授其历史渊源和文学特性等,而忽略了作品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淡化了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意识,也无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偏离了原本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2.教师的整体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高中生主干课程繁多,部分学校为了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学生的成绩,对美术课程的开设只是走个形式,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以及课堂上的教学质量都不予以重视,且新课标的改革推行还没与真正落到实处,部分美术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都没有达到应有的要求,在分析作品时往往坚持课本或自己的观点,通过不同的暗示和诱导,使学生摈弃自己原本对于美术作品的理解和认识,都步入教师铺设好的标准轨道,不仅给美术作品贴上了个人标签,也使得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局限于同一种思维中,影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和培养。另外,有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不是很好,但是课后也没有积极去反思和钻研问题出现在哪里,也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去备选教案,使得其与学生的互动性降低。

3.学生对于美术鉴赏课程不重视

由于中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应试教育的模式短期之内不会有任何变化,这也是教师们需要面对的事实,学生和家长对于主干课程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非主流课程例如美术、音乐等,所以导致学生对于美术欣赏课程的态度也不是很积极,也缺乏正确的审美观,而且将美术欣赏教学当做放松压力的课程,不仅不主动参与教师的互动教学,而且还在美术课程做其他课程的作业或是做别的事,大大打击了美术教师上课的积极性,也使得课程的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失去锻炼审美能力的机会,使得其思维变得更加单一、片面。

二、美术欣赏教学课程的特点

1.美术欣赏教学具有认识、教育和审美功能

美术是艺术的一种形式,是利用各种物质和材料创造的或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并且是人们交流审美信息的一种手段。所有的美术作品都可以使人们获得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人们可以透过作品来感知作者以及当时作者身处的时代的人文精神和历史观念。其次,美术的教育功能与理论说教的功能不同,美术作品主要通过对一个事物的形象的渲染和激发,来启迪观赏者的思想感情或是触动观赏者的意识,从而达到提高观赏者品德和情操的能力。最后,美术作品最本质又是最基础的功能则是审美功能,可以使观赏者在美术作品中获得美的享受和心情的愉悦,并不断提高观赏者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并且可以陶冶性情,塑造健康的人格。

2.美术鉴赏内容覆盖面广,学习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美术的定义不单单只是绘画作品,它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美术等四大类,而美术鉴赏课程涉猎的范围也极其广泛,包含了服装欣赏、建筑欣赏、设计欣赏、工艺欣赏、书法欣赏和绘画作品欣赏等,而关于美术鉴赏课程的学习方式也是种类繁多。

3.美术鉴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有别于艺术实践教学,其包括三个层次分别是欣赏、判断和体验,学生首先要学会欣赏,才能有能力去判断美术作品的价值好坏,而在欣赏和判断的过程中学生才能获得情感的体验并感知到快乐,三个层次逐级递进,才能感受到艺术作品的灵动性和创造性以及情感性。

三、提高美术欣赏教学效果的策略

1.明确教学任务,增强美育意识

实施美育意识的重要途径就是在高中开设美术鉴赏课程,而高中美术鉴赏课的目标设置要以新课改为根本依据,教师在设计美术课的单元时,就要以整个学期的总目标为指导,并参考教学大纲,根据高中美术鉴赏可得学科性质和特点以及高中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因地制宜的设置教学目标,且每个单元目标的设计也要环环紧扣,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而在美术教学鉴赏课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讲解,并向学生解释和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感悟美术作品中的精神含义,完成教学目标。另外,对于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学校也应创造好的美学氛围来塑造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使美育课程与德育和智育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进行美术能力的提高和人格的修养。

2.合理实设计教学内容,实现因材施教

新课改对于课程内容有了更高的要求即提倡选择性和拓展性,而且教学理论也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所以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设计。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而已因地制宜、有选择性的利用教材内容,对教材上原有的内容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删减和改编,或是自发研发校本教材。教师应该从一个单元课程设计的角度出发,以认识或解决某一个美术学科问题为起点,设计教学内容,避免教学内容的割裂和不完整性。另外,教师在设计教材内容上也应该留一些空白,有意识的留一些问题和空间让学生能自主的进行学习和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内容。由于高中美术鉴赏教材内容复杂,而现在的高中美术安排课程大多只有一星期一节,所以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选择几个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来进行讨论和学习,并且在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美术学科的本体特性,构建有效的教学内容,并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心理生理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遵循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合理的重组和扩展,来使学生在美术鉴赏方面得到更多的提高和发展。

3.优化教学课程设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美术教师在设计课程的时候不能只考虑一种教学课程方法,因为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所以要讲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以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根据所讲授的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类型,并且设计合适的学生学习策略。教师首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预习课程需要掌握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并确定学习目标,学生则在课下根据确定好的学习目标通过查阅数据及和上网搜索等方式来搜集到所要学习的资料。而学生在课程开始前将整理好的学习资料交给老师,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筛选和划分,最后在课堂上教师向大家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美术作品,并互相交流讨论,反思总结自主学习过程需要改进的地方或是需要继续发扬光大的地方,从而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审美能力。

4.加强直观教学,调动学生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因素,而美术鉴赏的教学更加需要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才能达到较好的课堂效果,而培养学生兴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观手段。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光是“纸上谈兵”,仅仅靠多媒体手段或是其他教学手段丰富美术鉴赏信息也比不上直观的教学手段带给学生的感受更强烈,所以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但是必须要让学生亲自体验、感受到艺术作品诸如材质或是肌理等直观形象。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相关的美术作品,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感官去体会,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画、音乐或者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并且要根据实际的课堂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让学生在不断产生新的学习需求。

美术艺术中的审美特点分析 篇4

一、艺术是人对现实进行审美的产物

客观世界是人生活的真实空间, 人类要在这个空间生活首先就要认识这个客观世界, 认识这个世界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通过艺术的方式对客观世界的感官是一种特殊的把握方式, 即审美的把握。也就是说, 艺术是人对现实进行审美的产物。

1. 艺术来源于生活, 但高于生活。

从生活的现实到艺术的创作是一个复杂又特殊的审美过程。对于艺术创作者来说, 想要创作艺术就必须要对现实生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然后产生进一步的深入感受, 这种感受要从创作者的审美感出发。不要求这种感受的科学性、道德性, 只要求它的情感特性, 将这种感情从抽象的形态转换成具体的美术形态。

2. 由于艺术创作者的审美感受来源于复杂的现实环境中, 所以难免形成零散没有整体性的审美意识。

虽然已经有了创作的灵感素材, 但是并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所以, 在灵感素材的基础上, 艺术创作者必须将其提炼、集中、整合、归纳、突出重点, 才能将素材创作成作品。

中国的齐白石, 他的代表性作品就明显的看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一点, 他比较擅长事物写生, 但他创作的作品又不是仅仅的临摹写生, 他把动物的绘画描绘的栩栩如生, 同时他也赋予了美术作品更高层次的欣赏价值。艺术的创作风格也带有着明显的时代的潮流的特性。有时, 一个阶段可能流行返古的艺术风格, 那么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可能就更加关注古朴的东西, 越古就越时尚, 愈久远就愈新潮, 良渚的文化, 原始的岩画, 汉代的瓦当, 殷周的青铜, 都成为新潮。

也有一种现象是艺术在创作的当时可能是最普通的现实的审美。没有得到那个年代的欣赏, 而在多年之后, 反而变得价值连城。比如敦煌壁画, 在当时不过是一些不起眼的创作者的涂鸦, 而如今它是伟大的艺术创作;再如, 梵高的向日葵等作品, 在梵高尚在的时代, 人们从不认为他的作品有什么值得欣赏的, 然而再他离开后的年代, 他成了伟大的艺术家, 他的作品价值高的惊人。这些作品的成功都离不开对当时的客观世界的审美。

3. 真善美是艺术的一种境界。

然而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艺术的真, 只有来源于真实的世界的东西才会被人们理解, 被人们接受。中国的历史背景与外国的历史背景显然是迥异的, 那么如果放弃了中国原有的历史沉淀下来的素材, 而大量采用外国的新知识, 也不一定就是好的, 也许反而显得不够真实了。所以, 艺术的创作最重要的就是原创。

二、美术艺术的产生是精神审美与物质实践的统一

理所当然, 美术艺术的创作是一种精神活动的创作过程, 但是仅有精神活动的过程是不可以的, 还需要有物质实践的结合。就如同一栋大厦的建设只有图纸的完美设计而没有实际的建设活动是不可能实现的艺术。在美术艺术形成之前是精神审美起到的决定性的作用。在人的大脑中先对艺术形象有一个大体上的勾勒, 然后结合实际创作, 将精神审美与物质实践统一起来, 才能完美的完成艺术创作。

1. 作为艺术的创作者, 要把世界的美好通过实践创造出来。

美术艺术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美”。美术家一定要歌颂美、创造美, 才是自己的本职工作。艺术创作出来是要应用于实践的, 那么它的实践意义是什么呢?它可能不会上升到为全体人民服务的高度, 但也会对大多数人民起到实际的服务作用。具有生命力、健康向上的艺术作品不仅会受到大数人的喜欢, 而且还能鼓舞人的心智, 催人上进。

2. 真善美是时代的主旋律。

艺术要做到与时代相结合, 从而做到精神审美与物质实践相结合。时代唱响真善美的时候, 美术艺术的表现主题就应该结合时代主题创作出主旋律艺术。比如, 解放时期的特殊时代, 艺术创作的精神审美就结合了当时特定时期的现实基础。

三、美术艺术的审美具有夸大事实的特点

当一个美术创作者有意识的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创作的时候, 一般会对客观事实产生夸大描述或变更事实描述。比如, 漫画的创作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夸大事实来凸显特性。人物漫画中可能是根据某个人物的眼睛小或是嘴巴大的特点, 将这个特点进行夸大, 使特点鲜明突出, 容易辨认。

1. 夸张的审美特点。

无论是何种主题的艺术创作, 当创作者有意识突出作品的某个特点的时候, 就会采用将这个特点夸张描写的审美方法。但是这也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比如一个为了表现“丑中美”主题思想的创作, 即使再大胆的创作者也不敢变形画国家领导人, 所以, 夸张也是有限度的。

2. 美术作品如果不能做到形象、传神, 那也就无所谓“生”无所谓“活”。

怎么样才能让作品形象传神?夸张的手法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点。如贯休《十六罗汉图》, 贯休笔下的形象:“形如瘦鹤精神健, 骨似伏犀头骨粗, 倚松根、傍岩缝, 曲录腰身长欲动。”罗汉是天竺形象, 带有外域色彩。贯休在创作过程中夸大了他的颧骨、额头、鼻梁, 并在手上, 额头上描绘了刀刻般的皱纹。这样不仅把罗汉的形象描绘的出神入化, 而且使夸大的描绘方式发挥的恰如其分。

总结:

美术艺术的创作是为了审美, 审美是人由感官到感觉的整体的过程, 从一个美好的美术作品中能能体会到灵魂上的感悟。所以, 美术是在创作艺术, 艺术是在提供审美。本文主要讲述了三点的审美特点, 一是艺术是人对现实进行审美的产物;二是美术艺术的产生是精神审美与物质实践的统一;三是美术艺术的审美具有夸大事实的特点。美术的审美设计方方面面, 还有待于进一步分析。

摘要:艺术是美的, 是浪漫的, 美术作为艺术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 具有着浪漫的传奇色彩。在欣赏美术的时候, 要把握艺术的审美特点, 才能看到美术作品在当时创作环境下所蕴含的价值。也只有准确的把握美术艺术中的审美特点, 才能在变化无常的环境下创作出真正具有高品质, 高价值的美术作品。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审美特点的分析。

关键词:美术艺术,审美特点,价值品味

参考文献

[1]陆欢.唐代意境学说对当代绘画艺术创作的审美启示[A].美学, 2010

[2]刘海.传统“意象”在当代水彩画艺术中的价值[J].中州大学学报, 2008 (2)

艺术导论---美术与生活的关系 篇5

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空间开展的、表态的、诉之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美术是一门多元化的学科,作为社会形态的一部分,美术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互相交融。

美术对于丰富人的修养,开发人的智力,培养动手能力都是大有好处的。从事任何职业的人都应该有美术方面的修养,美术应该是其知识结构的一部分,在一个人的工作中发挥作用,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生活处处都有美,也处处可以创造美。就说日常生活吧,我们都寄过信,邮票怎么贴,才美观?如果需要同时贴几张邮票,如何贴?这都有讲究啊。信封上的字,除了端正还不够。比如收信人地址“××省××县××乡××学校”,不能排成一行全写上,要分两行写,“××省××县××”一行,“××乡××学校”另起一行,这样看着美观,邮局分捡时也方便。位置的合理也可以构成美。再比如搬家,事先得有个设计吧,怎么搬,新居怎么布置;穿衣服,总得考虑如何搭配等等。这些都关系到美。

美术来源自于生活,无论是艺术家的创造还是想象都是源于对生活的理解基础之上的。生活中的美术太多了,墙花,地板的图案,窗帘的色彩,笔记本的设计,鼠标垫的形状,饼干的包装袋,你早上起床穿的拖鞋的样式,你家墙壁的颜色,你坐的椅子,喝咖啡用的杯子,吃饭用的碗,做饭用的锅,你看的动画片,你新剪的发型,就连你看的报纸的封面,它们都跟美术有很大的关系,请你再仔细想想、看看生活中的每一样事物,从书包、铅笔盒、墙上的装饰品,到你穿的衣服、住的建筑、看的海报,可以说美术现象无处不在。你早晨起床第一件事情就和美术有关,刷牙的牙刷造型和色彩越来越漂亮了,毛巾的图案颜色让你在新的一天开始的时候有个好心情,牙膏的包装样式也让你看起来心情舒畅,试问当你看到一个漂亮精致的包包和一个平常又毫无新意的包包,你会选哪个?肯定是后者!为什么?就是因为它“美”呀!你出门应该总会为穿什么衣服费一番心思吧,什么款式,色彩的搭配,再搭配上什么饰物,一出门满大街的花花绿绿的装饰,楼房的造型,都是要靠美术知识才能体现达到的.罗丹说,生活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需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大自然中、生活中处处充满美,就在于一个人有没有去发现她。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也就处处充满美,大自然的形与色的美,劳动的美,奇妙想象的美和创造的美等等,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才能使自己生活在美的环境中,美无处不在,只要你善于发现。不信,从今天起你就可以留心一下你每天等车旁的广告牌,路旁的垃圾桶,公交车身的广告图案,商店门口的大招牌,冰淇淋的包装纸,它们可能就是你平时所没有注意到的美。

虽然生活中充满着美术,但现实生活并不全是美术,美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美的形成是需要选择、需要取舍的,而不是纯粹地照搬生活。比如说沙子里面有金子,但沙子并非全是金子,要想获取金子必须经过提炼才能获得,而不是把沙子全部收藏起来。我们要想获取金子,就必须要具备获取金子的工具,还要有筛选、分离、冶炼、提纯一整套技术。我们要获得美就要具备获取美的工具和技术,知道怎么去选择,怎么去取舍,达到技术熟练、精湛从而创造出更优秀的作品。生活中的美术就是人们把美术通俗化,日常化,大众化,并且把它广泛应用到生活中,使它不再只是高高在上只有艺术家才能触碰到的东西,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感受美术的作用,美术的亲切。艺术家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内容,运用到美术中去,反过来又充实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新的享受。作为艺术的表现方法,决不是生搬硬套生活、或者重复生活,而是有取舍地提取生活中的精华。在这个提取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的时代不同、内容的不同、环境不同、感受也不相同等等,所以产生的作品也不相同,正是这些不同,才能满足不同人的需要。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审视、品味作品,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生活中的美术需要人们有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和一个善于创造的头脑,美术并不只是艺术家才能享有的艺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尝试着去发现,去创造。生活中的美是细小而琐碎的,经过我们的创造和加工,从而使之亲切而具体。在某一个悠闲的周末,你厌倦了往日的喝茶看报,于是把以往的旧衣服拿出来,用心的剪着,细心的缝着,剪裁的并不只是悠闲的时光,还有对美的创造的愉悦,也许过了很久之后你才可以缝出一个称心如意的椅垫,但是并没有什么关系,你利用了你所不要的东西,经过自我的加工,创造了美和实用,想必你当时的心情一定是开心无比的。有一次,我朋友新买的牛仔裤破了,很伤心,没想到经过他妈妈的缝剪之后,漏洞上竟然开了一朵美丽的花觉得牛仔裤更加的好看了。生活中的美术让我们的生活变的有趣和丰富多彩起来,我们感受美,运用美,用自己的想法和双手去装点我们的生活,生活因美术而更加精彩,更加美好和令人愉悦。

美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他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自然、生活给我们和美术家们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我们和美术家们又尽情地表现自然,表现生活,并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小到字体的设计,大到城市的规划,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一切事物,无不与美术创造有关系,美术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异常重要的作用,试想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美术,那该多么的苍白无趣。简直,没法想象!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欣赏,用赏识的目光看待身边的一切。如:欣赏建筑,首先要感悟建筑形象的象征意义。建筑艺术通常借助象征意义来蕴含其审美意蕴,这也是建筑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象征意义首先是最初的象征性,即建筑艺术在物化成特定的建筑物时就已经具有的象征意义。如北京故宫的对称和谐、层次分明、主要建筑位居中央,显现出封建时代帝王对国家的主宰以及封建制度的“宝塔”结构。我国秦朝建立的万里长城,当时象征着秦帝国的“大一统”。但是,随着社会历史实践的发展变化,建筑艺术又会产生出一些新的象征意义。现在,北京故宫已成为中外游客所欣赏的审美对象,它既显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伟大成就,又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当我们现在登上万里长城,极目远眺,万里长城象一条巨龙在群山环抱中婉蜒游动,显得气势非常恢宏辽阔。在我们的审美视野中,长城已不再是秦帝国“大一统”的象征,而是中华民族创造力量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其次,要善于欣赏建筑艺术的音乐美,建筑艺术通常以错落有致的空间造型显现出类似音乐的节奏感。建筑艺术的外在造型都是按照形式大的规律创造的,它无论向空间什么方向延伸,都是有比例、有规划、有变化地排列的,从而形成一定的节奏。而“优秀的建筑物,它各方面的节奏,总能归于统一。这便形成一种统一的调子,统一的旋律。当你在观赏这座建筑时,你便能在一定时间过程中感受到节奏上反复多样的流动,产生音乐般的旋律感,正是这种旋律感,把你引向特定的情绪氛围”,从而获得类似感受音乐美的情感愉悦。再如欣赏摄影艺术,首先要从构图、用光、影调等能被欣赏者直接感观的基础要素入手,这些要素不光是构成一幅作品的基础,也是欣赏者感受和认知摄影作品的艺术前提。其次,摄影艺术也是技术与技巧的完美结合,一幅优秀作品离不开技术与技巧的应用。北京奥运会游泳比赛中的摄影作品所采用的拍摄技巧,使画面主体突出、背景虚化,让整个画面更具动感效果,使人身临其境。第三,主题思想是摄影作品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是贯穿从构思到完成作品的全过程,更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欣赏美术作品要注重构图、色彩、笔法、内涵等等。

自古以来,美术品就是装点家居内部空间,加强室内艺术氛围的重要手段。这里称的美术品,主要是针对适宜家居中悬挂、摆放的绘画、雕塑以及各类工艺美术作品。好的美术品,甚至还可以给家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能绘画作品是人们最常用的家居美化元素了吧?文化与经济条件高点的家庭,可能会拥有一些名人字画,这些名人字画在家居中的含义,有时候已经超越了美化的单纯作用。而普通老百姓的家庭,也从没放弃对美术品的喜好,这从历史悠久的年画上就可见一斑。现在,更多的家庭在装饰家居时,都会考虑到悬挂几幅美术或摄影作品。绘画(摄影)作品的好处是既能补壁又不占空间。

雕塑作品,这里主要指那种立体三维形式的美术作品。通常,雕塑作品既能点缀环境又能起到空间过渡的媒介作用。现在,一些工艺精美的树脂雕塑模型与砂岩模型等,都是价格不高,又品位独特的家居雕塑作品,通常适合中等收入的家庭。而那些做工考究、用料上乘的木雕、石雕等,因其不菲的价格,一般只适合那些资产雄厚的家庭。

陈设好美术作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考虑:美术作品一旦进入室内空间,就必须从属于它所在的空间,并为室内的艺术形象增添光彩。另外还要注意到:任何一件美术作品都有其自身的存在意义,决不能因为它从属于特定室内空间而丧失了本身的艺术特性和价值。

艺术与美术分析 篇6

关键词:美术鉴赏;当代艺术;教学分析

一、美术鉴赏中当代艺术内容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教师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高中处于一个升学的特殊阶段,美术鉴赏作为一个非统考科目往往在教学中受到忽视。另一方面,高中生的美术基础比较薄弱,加之学生由于自身对美术鉴赏课认识的缺少,极度忽视了美术鉴赏课的重要性,在课堂上阅读其他书目。因此,在实际美术鉴赏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使教学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

2.教学管理方面的问题

如今在大部分的高中学校,美术教学的安排过于松散。比如,授课教师的安排往往过于随意,甚至有的教学管理中并没有出现关于此方面的内容。

3.应试教育带来的种种问题

受学校、老师的影响,过多地重视升学率,不重视美术鉴赏教育的开展。在此之上,各科老师迫子学校的压力,不得不全面专注于文化课的授课,完全置美术鉴赏课于关注的视野之外,这就带来了美术鉴赏的种种问题。

二、应对措施

1.教学方法的合理化

教育教学的改革关键是教师,教师关键在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在唤醒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做到学高、技高,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现代课堂的先进性开展教学。

2.逐渐改变教育观点,整合课程资源

在尊重学生美术基础差异性的前提下,应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课堂的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输入过程,如果能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它将是拓宽审美视野、丰富学生体验的有效方式。

3.转变教育理念

艺术的教学不仅仅是局限于书本的知识了解,特别是当代艺术,它已经完全融入现实生活中,那么教学的要求上也不仅仅是要学生了解到有此知识的存在,更大程度上,应该让他们去感知生活环境中,对艺术、艺术活动的理解与追求,这也是让教学更加灵活化的表现。

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当代艺术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代艺术的教学应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思想的进步而不断改变。美术鉴赏中当代艺术内容的教学应更加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才能实现学生更高层次上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娟.谈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当代艺术内容的教学[J].新校园:中旬,2015(03).

[2]郭琳,匡智峰.高中中国美术鉴赏教学效果现状调查分析:以江苏泰州地区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3(18).

浅析民间美术与装饰艺术的关系 篇7

一、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是一切艺术形式的摇篮。它是一个多义的概念。广义可包括所有城乡的美术, 狭义可仅指农村生产者的美术, 即古今劳动者的美术。又, 广义可指观赏性和实用性强的民间工艺美术, 狭义可仅指造型性强的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是民族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 是民族民间风习生活的直观性、审美性的象征表现。因此, 它具有鲜明的民俗学、民族学、历史考古和文化人类学的价值, 是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

二、装饰艺术

装饰艺术, 人们也称之为“实用艺术”, 是全世界造物艺术行为的一种基本品质。装饰作为一种艺术方式, 它以秩序化、规律化、程式化、理想化为要求, 改变和美术事物, 形成合乎人类审美理想相统一、相和谐的美的形态。

装饰是种特殊的力渗透于人的行为和其它艺术形态之中, 它服务于人类生活, 又使人类生活艺术化了。它渗透于其它艺术之中, 使其它艺术形态具有了装饰的品格, 即所谓的装饰性。在油画、中国画、版画、戏剧、舞蹈、音乐、诗歌等诸多艺术中, 都有不同程度地存在装饰性, 有的本身就是装饰的产物。

三、民间美术与装饰艺术

越是民族的产物就越是能广泛的流传, 保护民族的产物就意味着其社会的文明程度越高。而对于我们国家来说, 对于我国艺术来说, 它的民族的、文化的本体就是民间艺术, 它是所有艺术形成的本源, 是一切艺术发展的根基, 是让所有艺术继续向上发展的有力补给。是否重视民族的民间艺术, 是该社会是否发达的标志。只有在高度发达的社会才会有较高的文化素质, 对文化的本体就会有较高的认知度, 就会知晓一个文化本源的重要性。艺术本体与总的、大的艺术的关系其实只是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只有知道本体, 了解和清楚自己的本体和基础才会更好的做好上层建筑, 才会更好的发扬光大我们的艺术。

(一) 民间美术是装饰艺术的创作源泉

装饰艺术的存在形式有很多种, 包含内容非常的广泛。在现今社会发展形式下, 各种装饰的艺术表现在逐渐地进行题材的回归。许多的题材都在向民间美术靠拢, 从民间美术中汲取养分并进行发展。装饰艺术的形式有很多种, 如:装饰壁画、装饰雕塑、装饰壁毯、小型壁饰、现代陶艺、装饰画等。学习及运用民间美术的故事题材或纹饰题材, 民间美术是一个巨型的宝库, 当中所包含的养分是丰富而多彩的。从2008年奥运会以来, 在社会中就掀起了一波民间美术的纹饰热潮, 各处都在效仿及运用古代纹饰。古代纹饰也是我国民间美术的一种重要形式及组成部分, 是装饰艺术创作的源泉。

在中华民族中影响深广的虎、龙、凤、蛙等形象, 都具有图腾或图腾演化的性质。

虎形象, 源于以狩猎为主的古羌戎族的图腾, 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化发展, 崇虎的文化意识, 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观念。

龙的形象, 是东夷族集团的图腾演化物。从历代龙形象的嬗变历程来看, 中国文化中的龙形象, 始终都不是自然实物的模拟, 而是多种图腾综合的想象形象。龙其实是图腾与自然神综合演生的产物, 《易》说:“云从龙”, “飞龙在天”, 具有司雨水之含义, 也具有飞翔的鸟类功能, 其来源当是蛙、蛇、蜥蜴、鱼、龟等等水族图腾与飞鸟族图腾的综合。在民间艺术中, 龙的形象更多地保留了原始龙的短粗简洁、稚拙可爱的形态。

龙虎文化, 已经历史地凝结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 即“龙腾虎跃”。它象征着一种力量, 一种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它已经超出了原始的图腾文化和民间美术的范围, 而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民族文化。因而, 华裔人自称为“龙的传人”。

凤的形象源于商人图腾“玄鸟”。《诗.商颂.玄鸟》云:“天命玄鸟, 降而生商。”上古之时, 以鸟为图腾的氏族很多, 因而关于鸟的神话传说是多元的。在氏族的分合聚散和民族的形成过程中, 凤凰作为一种文化观念的象征是多种神话传说综合而想象出的神鸟, 像龙一样, 是具有多种动物的特征和夸张的神奇形象。《说文》云:“凤, 神鸟也”。天老曰:“凤之象也, 鸿前麟后, 蛇颈鱼尾, 鹳颡鸳思, 龙文龟背, 燕颔鸡喙, 五色备举。”在民间艺术的塑造中, 凤凰造型越来越远离自然实有之鸟, 它越来越神奇美丽, 成为美与幸福的理想象征。凤与龙并列为最高的吉祥物, 故有“龙凤呈祥”之成语和图案。由于龙体现着威力之美, 属阳刚性质, 亦象征男性。相对来说, 凤体现着婉丽之美, 属阴柔性质, 亦成为女性的象征。故而民间将对子女成才的希望比喻为“成龙成凤”。凤凰作为美与幸福的象征在民间美术中非常多见。在刺绣、染织的图案中, 在剪纸、雕刻中, 各民族的普通百姓创造了异彩纷呈、千姿百态的凤凰造型。

(二) 民间美术与装饰艺术相互渗透

民间美术与装饰艺术之间的这种关系可以很清楚地体现在现代的许多装饰作品中, 在许多民间美术的作品中也有很好的体现。比如装饰作品中的装饰壁画、装饰浮雕、装饰小型壁饰中就会有很多民间美术的影子。对于其画面的构图就经常采用民间的饱满型构图与现代构图相结合, 达到一种美丽的视觉享受。而且, 其作品画面的图画也会采用许多民间美术的多种形象, 如会采用剪纸的形象。其作品形象有时也会采用民间美术的多种造型原则:通感造型, 渗透造型、理智造型、自由时空造型、集体程式造型。以这些造型原则来达到装饰的目的。在民间美术的多种作品中又集中体现着装饰艺术的实用艺术这一特性, 如剪纸可表达农民的喜悦, 年画可以达到祈福的作用, 再如面塑、布玩具。

(三) 民间美术与装饰艺术相互促进

装饰艺术在民间美术的影响下, 创作思路更加的宽泛, 灵感更加的多元化, 创作的题材更加丰富。对于装饰艺术来说是一种进步、回归、促进与时代的发展, 使装饰艺术更加的亲近自然, 贴近受众的心理, 对于装饰艺术的发展是促进作用。同时, 装饰艺术也在影响民间美术, 使民间美术在保有原始风貌的前提下向前进步发展。

1. 题材内容的扩充。

在封建社会, 这方面的变异非常缓慢, 基本上保持着传统的生命崇拜与吉庆瑞祥的图式和伦理道德的内容。当社会制度改变了乡民的生活地位时, 与新生活有关的形象首先出现在剪纸艺术中。

2. 艺术样式的变异。

电视电影的普及, 商品经济的发展, 均在改变乡民的审美需要与心态, 使得某些艺术品和样式面临淘汰和被代替的危机。有的民间美术, 如皮影戏在农村开始消失, 皮影的雕绘逐渐变为供文化人观赏的艺术品了。随着生活的变化, 随着民间美术地位的变化, 随着社会对民间美术审美条件的变化, 民间美术出现了新的样式, 如表现作者生活体验的大型剪纸、布贴画和彩色画等。

3. 主体审美趣味的变异整合。

民间艺术的变化, 是由创造主体审美意识调节整合的结果, 当然也是地方文化工作催化的结果。

总体说来, 民间美术与装饰艺术之间的关系, 是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是相互渗透, 彼此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的关系, 是相互统一, 相互制约的完美的美妙关系。

参考文献

[1]杨学芹, 安琪.民间美术概论[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1995.

[2]李砚祖.装饰之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6.

解读艺术与美术的联系性 篇8

对于艺术, 通常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认识。

第一是从精神层面, 把艺术看作是文化的一个领域或文化价值的一种形态, 把它与宗教、哲学、伦理等并列, 精神层面的东西往往让人要不敬而远之, 要不肃然起敬。第二是从活动过程的层面来认识艺术, 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家的自我表现、创造活动, 或对现实的模仿活动, 个性解放就自然成为了正确的说辞。第三是从活动结果层面, 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品, 强调艺术的客观存在, 客观的艺术在大多数人看来是可接受的平民艺术。

一般认为, 艺术是人们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 艺术活动是人们以直觉的、整体的方式把握客观对象, 并在此基础上以象征性符号形式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它最终以艺术品的形式出现, 这种艺术品既有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 也有艺术家本人的情感、理想和价值观等主体性因素, 它是一种精神产品。

艺术与其它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它的审美价值, 这是它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 欣赏者通过艺术欣赏来获得美感, 并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除审美价值外, 艺术还具有其它社会功能, 如认识功能, 教育和陶冶功能, 娱乐功能等。其中艺术的社会功能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而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了解人生, 它不同于科学的认识功能。艺术的教育功能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 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 而潜移默化地引起思想感情、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等的深刻变化, 它不同于道德教育。艺术的娱乐观念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而满足审美需要, 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 它不同于生理快感。

二、对于艺术的种类认知

艺术的种类繁多,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 可将艺术分为以下一些类型。

依据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 艺术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美术是一种空间艺术。依据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 艺术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视听艺术。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依据艺术的物化形式, 艺术可分为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美术主要是一种静态艺术。依据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 艺术可分为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

那么美术的种类也是有着多样性的存在, 它包含着对于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艺美术、摄影、影视艺术以及民间美术等等。美术种类的繁多, 在表现语言上也呈现着不同的状态, 绘画通过在二维平面上展现的三维空间, 使视觉感受到真实的再现或表现;雕塑通过各种不同的雕琢技术, 呈现给观者以坚实、立体之感;建筑除去实用功能外, 还在外观、造型风格等诸多方面给予人以美的享受;工艺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增添了生活的美的感受和认知;摄影术的发明虽然一度冲击过绘画, 但是最终他们各行其道, 用自己的记录方式, 走过了岁月的无限光阴;影视艺术更是通过动态的画面, 呈现给观者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美感。

对于艺术种类的认知, 可以更好地去探讨艺术与美术的联系性, 挖掘深层次的审美需要, 让艺术在广阔的领域里, 发展出可开拓的空间。依据艺术形象的表现方式, 艺术可分为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美术中既有表现性的, 也有再现性的。

三、艺术与美术的联系性

需要指出的是, 关于“艺术”与“美术”的含义和适用范围, 在东西方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的。了解这些差异,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它们的概念和使用它们。

“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突出特点, 是它要求生产者主体将自己主观世界的审美情志、审美体验以及自创的恰当得宜的美的形式构成, ‘物化’于产品之中。”在西方, “艺术”与“美术”都源于古罗马的拉丁文“art”, 原义是指相对于“自然造化”的“人工技艺”, 泛指各种用手工制作的艺术品以及音乐、文学、戏剧等, 当时广义的art甚至还包括制衣、栽培、拳术、医术等方面的技艺。到了古希腊时期, 艺术的概念仍是与技艺、技术等同的, 但古希腊的绘画与雕塑在公元前五世纪发展到成熟阶段时, 已基本确立了一套古典美的标准, 为日后艺术涵义的演变埋下了伏笔。直到文艺复兴时期, 艺术逐渐与“美的”等同起来, 18世纪中期, 基于美的艺术概念体系方才正式建立, 艺术成了审美的主要对象。今天, 英语中的“art”一词仍然既作“艺术”解, 又作“美术”解, 它既可以用来指音乐、舞蹈、文学、戏剧、电影等其它各种艺术门类, 有时又专门用来要指称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在内的视觉艺术。在很多西方著作中我们甚至还会看到, 作者所说的“art”其实仅仅就是指我们中国人所认为的美术的一部分:绘画。而他们的“the fine arts” (我们直接译作“美术”) , 也仍然是指诗歌、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等。要提及的是西方最终把艺术和工匠分开, 艺术和艺术家而非以体, 艺术发展与艺术家客观的创作, 艺术家起源与对艺术精神层面的特殊理解而感化除的艺术作品。就像art是艺术, artist是艺术家, 形象的从文字上简单却生动的表达艺术和人的关系。

“美术”这个专门名词, 在中国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被文艺家和教育家普遍运用的。当时蔡元培运用“美术”这个术语时, 也还包括了诗歌和音乐。其后, 中国的文艺界、教育界把“美术”和“艺术”的概念逐渐分离开来, “艺术”是一切艺术门类的总称, 它是用不同的形象化手段来反映自然和社会, 表现人类情感的一门大人文学科, 它包罗了美术、音乐、诗歌、舞蹈、戏剧、电影、书法等, 也包括服饰、园林等很大的范围。而“美术”, 则专门用来指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 即视觉艺术部分。

总之, 在汉语中我们有“艺术”与“美术”两个词, 它们的含义不同, 指称的范围有别, 而在英语中却只有一个词:“ar t”, 它既用来泛指一切艺术门类, 也用来专指所有艺术门类的一个部分:美术, 甚至美术中的一个方面:绘画。“每一件艺术品, 都必须表现某种东西。”美术与艺术就在这种包含与被包含中, 找到了彼此的传达, 基于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走出属于艺术门类个性的差异性。

参考文献

[1]孙美兰.艺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06) .[1]孙美兰.艺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06) .

艺术与美术分析 篇9

一、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

(一) 审美性

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共同构成了我国民间美术, 而我国民间美术也正在以其特有的艺术色彩和结构形式闻名于世界各国1。我国民间美术主要是来源于人们生产、生活、以及劳作的过程, 例如, 我国民间的剪纸艺术、春联艺术等都是人们生产生活中智慧的结晶, 体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祝福和期盼。而对于春联来说, 在色彩的选择上, 通常选用红色, 这就体现了人们“富贵吉祥、平安祥和”的观念。这些都体现了我国民间美术具有将强的审美性的特点。

(二) 民俗性

56个民族共同将中国构成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而这56个民族由于处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环境, 所以在生产生活、穿衣服饰、宗教信仰等方式上也存在着较大的不同, 但是, 却也正是因为56个民族之间所具有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才为我国民间美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多样的表现形式。我国传统的祈福祭祀的活动中, 都体现了我国民间美术具有较强的民俗性的特点。例如, 人们将“龙”和“凤”的图案用于新人的婚礼婚服的制作上, 以此来表达对于新人的祝愿等。

(三) 实用性

民间美术来源于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 传统的民间活动为我国民间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源泉。民间美术可以将人们生活之中的美感进行较好的呈现。而民间美术在随着社会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之中, 也不断的显示出了较为浓郁的生活气息。例如, 在当前的房屋装修、装饰的过程中, 许多的艺术设计者都会将传统的民间美术应用其中, 比如电视背景墙上的镂空雕花设计等等, 这些都高度的体现了我国民间美术具有较强的艺术观赏性和艺术实用性的特征。

二、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

(一) 色彩的借鉴

色彩的搭配对于现代艺术设计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色彩搭配对于民间美术发展的特点进行了较好的彰显。由于不同民族、不同区域对于色彩搭配的方式存在差异, 所以, 民间美术对于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但是, 当前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是在传统的民间美术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 在民间美术的基础上, 突破其束缚, 采取更为大胆和创新的方式, 首先, 民间美术在色彩的运用上, 通常具有强烈、浓郁的特点, 为人们的视觉带来强烈的冲击。在讲求“个性”的当前社会, 将强烈的色彩基调运用现代的艺术设计之中, 可以突出其个性的彰显。其次, 在中国古代民间美术中, 色彩通常以块面平铺为主, 对于装饰性和图案性进行较好的强化。而当前现代艺术设计中, 也通常将其运用到家居装饰中, 在家居设计以及装饰的过程中, 通常会依据房间的大小、形状、空间距离等因素, 将民间美术的色彩的原色和对比色运用到其中, 使房间的装饰透出强烈的个性特征。

(二) 造型的借鉴

现代艺术设计中, 有许多的造型设计都来源于我国传统的民间美术, 因此, 民间美术为当前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造型资源2。民间美术造型对于“形”与“意”的表现, 做到了较好的结合, 对于当前的艺术设计者来说, 应该对其进行深入地挖掘和体会, 并且在此基础上, 进行创新和发展, 以寻找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使其在具有较强时代精神的同时, 也可以充分的体现出民族特色。例如, 在当前的艺术设计中, 通常会将中国传统的图案加入其中, 如在酒品、月饼、烟草的包装中, 通常会将“中国结”、“仙鹤”、“牡丹”、“龙”、“凤凰”等, 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图案加入其中, 这些抽象却又富于强烈情感的图案可以使消费者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而现代艺术设计较好地运用了古代民间美术的典型莫过于中国联通公司的LOGO, 它采用的就是变形的盘长纹, 而这些长纹相互缠绕, 则意味着沟通无障碍以及公司的发展绵延不断, 这就很好地将中国传统民间美术“形”“意”结合的特点进行了运用和展现。

(三) 创作观念的借鉴

当前的艺术设计强调“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 强调将“造型美”与“材质美”进行完美的结合。这一设计理念与民间美术的特点不谋而合。民间美术在创作过程中, 通常选用的是大自然中最天然的物种, 例如:丝帛、泥土、石头等, 在创作的过程中对这些材料进行充分的应用和开发, 在保持原料固有的特点后, 对其进行因材施艺, 使其形成独特的造型理念。而在当前的艺术设计中, 也开始将创作的概念视为自然到人工的转变过程, 在选材时, 注重其自然性, 在制作的过程中, 使其保持自然的风格。例如, 在对当前的建筑物进行彩绘时, 可以使其泥土的造型简单些, 棱角浑圆些, 使其粗犷的轮廓中体现出细腻化的情感;又如:在现代的陶艺设计中, 设计者可以将最原始的材料泥土和石头运用其中, 以比喻、象征、拟喻等多种方式对其进行构造和设计, 用意象的氛围追寻对“人本精神”的抒发和歌颂, 形成设计者特有的思维特点, 将粗犷化的材料进行细致化的表现, 以达到材质触感美的表现形式3。

综上所述, 艺术来源于生活, 却高于生活。同时任何一项艺术的发展和传承都应该有文化根基作为基础和依托, 没有文化根基的艺术不会长久的发展, 中国的民间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经历了五千年的积淀和传承后, 必将熠熠生辉。因此, 当前的艺术设计者, 应该在充分借鉴民间美术内涵的基础上, 进行现代艺术的创新设计与发展, 使现代的艺术设计在具备时代精神的同时, 又具备民族的气质和理念。只有这样, 才可以将现代艺术在世界民族文化多元性的冲击下即拥有民族性, 又具备国际性。

摘要:民间美术作为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蕴含的美学和哲学内涵对于我国当前的艺术设计来说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特别是民间艺术所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深厚的人文气息更是为当前的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因此, 本文特针对中国民间美术对于现代艺术设计所提供的创作灵感以及产生的借鉴价值展开论述。下面就对这些方面进行分析, 希望给有关人士一些借鉴。

关键词:民间美术,艺术设计,现代,启示

注释

11 .孔凡智.浅谈中国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0 (5) :110—111.

22 .彭佳.中国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J].大众文艺:学术版, 2010 (11) :138.

艺术与美术分析 篇10

民间美术是一种地域性、民族性、群体性的文化形态, 体现更多的则是非物质的内容, 是普通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过程和日常的民俗中创造、应用并与生活相融的一种美术形式。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都与民间美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为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中国实行改革开放20余载, 现代文明的高度成就令世界各国所瞩目。然而, 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不意味着文化艺术能完全同步。新的生存方式和文明氛围, 使人们日益在职业技能、社会地位、生活行为、知识结构、价值观念和审美意识方面发生巨变, 民族民间文化受到新的威胁, 民族民间文化形态在社会生活中逐渐衰退。中国民间美术的创造主体, 由于自身社会心理的变化而日趋萎缩。鉴于民族文化艺术面临逐渐消亡的形势, 国家适时地出台了抢救非物质遗产的政策, 不少民间美术得到及时“抢救”。保护不是目的, 必须传承才能使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发扬光大。

高等艺术教育承载着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但从教育形势上看, 高等艺术院校美术教育教育中的民间美术依然没有摆脱危机, 从高等艺术教育的课程设计、教学形式、教学大纲、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中民间美术作为高等美术教育的组成部分尤其不容乐观, 发展十分缓慢, 从某种意义上已经到了“真正的边缘”。民间美术是哺育滋养华夏民族文化艺术的母体艺术, 理应成为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方高校建立民间美术教学体系是对中国美术教育的补充和完善, 有利于促进民间美术的保护和发展, 有利于促进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 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索高等美术教育中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是高等美术教育的应有之举, 当地丰富的民间美术教学资源为地方高校提供了坚实的办学基础, 同时可以传承和发扬传统优秀的民族文化。

一、民间美术的特性

高等艺术院校要把民间美术教育工作做好, 首先应该了解地域民间美术的特征。总的来讲, 中国民间美术具有传承性、民俗性、多元性的特点。

1. 传承性

中国多种多样的民间美术形式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是数代艺人经过传承改良完善发展之今, 形成较成熟的面貌展现出来。如木板年画, 取材神话、历史故事、传说中的人物, 就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发展, 同事也体现了深厚的历史积淀, 使木板年画充满了浓郁文化艺术气息, 逐渐的演变成为民间绘画的一个分支。也体现了民间的美术传承性。木板年画复杂多样的表现形式和繁杂的制作工艺也都是经过了民间艺人的传承发展而来。

2. 多元性

中国地大物博, 民间美术更是表现为一种地域性、民族性的文化形态, 地域的多元化使得中国每一个不同的地域形成了自己具有鲜明特点的民间美术表现形式。如山东潍坊的风筝, 河南浚县的泥咕咕, 西北的剪纸艺术等。同时不同的的地域中的同一种艺术形式, 也根据自身的历史发展特征呈现出具有鲜明特点表现形式。

3. 民俗性

民俗性在民间美术的三个特性中应该说是最为主要的。民俗既是指的民间风俗, 是一个民族中众多民众集体创造、共同享用和历经传承的生活文化。只有具有民俗性才能使得这种美术形式称之为民间美术。

二、高等艺术院校民间美术的传承

高等美术教育中的民间美术研究, 结合高等美术教育的体质及民间美术发展的地域性特征寻求高等艺术院校的民间美术教育应结合各地的实际。积极利用校内和地方资源, 多方位、多角度探求新的高等美术教育形式。

1. 推进高校民间美术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需要。

高等美术教育是培养专门美术高级人才的基地, 民间美术作为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应该是现代高校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质, 造就一代爱祖国、爱人民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专门人才。

2. 探索高等美术教育教学中民间美术的课程设置, 传承民间美术。

高校的课程设置是实施美术教育的具体实施形式, 决定了高校培养人才的素质和质量及教学的实施, 合理的课程设置是民间美术在高等美术教育中得以有效实施的前提和保证。同时探索多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如:公共选修课和讲座, 进行有效的时间教学, 建立各类工作是, 提供学生必要的实践场所, 建立校外民间美术实习基地, 聘请民间美术家担任实践指导等, 形成了解、熟悉、亲近民间美术的氛围。

3. 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科研支持, 推进民间美术的发展与创新。

科研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民间美术得以发展和创新的有效途径, 高校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 作为民间美术的教学和研究基础, 设立专门的民间美术美术研究机构, 是高校推进民间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 为保护和传承民间美术做出积极、有益的探索。

4. 民间美术研究结合地域特点, 促进民间美术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民间美术大的地域上来说, 所指的一般是我们整个中华大地。但我们中华民族的不同地域都有不同的民俗文化, 这也必然产生千差万别地域性, 不同地区根据地域特色结合高等美术教育, 形成地区文化, 共同形成了民族美术的多元化发展, 共性中突出个性。

高等院校美术教育教学承载着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高等院校美术教育教学有效的促进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 使民间美术得以有效的保护, 不仅仅是对民间文化的负责, 对自己负责, 也是对后代负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于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 增强民族认同感、归属感, 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们接触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和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家乡和祖国深入了解,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了解民间美术的历史和现存状态, 加强了学生们对于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更能使我们的民族精神世代相传。

另一方面通过民间美术教育传承, 不仅是一种被长期忽视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入主流教育的过程, 一种民族古老生命记忆的延续, 同时, 也是一个对民族生存精神和生存智慧及活态文化存在的认知过程, 是一个更具人性发现和理性精神的民族文化整合过程。

民间美术立足于本土, 反应民俗习惯, 具有浓厚的地方性艺术特色和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在文化和艺术上有其深刻的内涵, 是一种无法被同化或取代的教育资源。因而从这个意义上, 该课题对抢救、保护、发展土家族文化有着重大的作用, 同时, 有力地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有力地促进和推动高等美术教育体制的改革。

摘要: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20余载, 现代文明的高度成就令世界各国所瞩目。然而, 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不意味着文化艺术能完全同步。新的生存方式和文明氛围, 使人们日益在职业技能、社会地位、生活行为、知识结构、价值观念和审美意识方面发生巨变, 民族民间文化受到新的威胁, 民族民间文化形态在社会生活中逐渐衰退。

关键词:艺术教育,民间美术,传承性,民族性,多元性

参考文献

[1]程浩.浅析民间美术在云南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应用[J]大舞台, 2011, (03)

[2]胡俊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民间美术课程教学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9, (02)

[3]韦静涛.中国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29)

[4]谭宏.构建民间美术的教育传承体系——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视角[J]民族艺术研究, 2011, (03)

上一篇:音乐学教师教育下一篇:风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