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导入

2024-06-02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导入(精选十篇)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导入 篇1

一、故事导入

针对学生爱听有趣故事的猎奇心理, 讲新课之前, 教师先精讲一个与本节课内容相关、有趣、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 通过故事引出本节课要讲的课题。这种导入方法, 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自然而然过渡到要讲的课程内容上。

二、名言、警句、诗词、典故等导入

名言、警句、诗词、典故等语句精练, 语意新颖、言简意赅, 富有感召力, 寓意深刻, 耐人寻味, 形象、生动、逼真, 学生也乐于接受。用之导入新课, 能够启迪学生思维,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从而让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例如,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用“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来阐明“要善于抓重点, 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哲理;在讲联系观点时可借助“唇亡齿寒”的典故;在讲质变量变时可用“滴水穿石”的成语;在讲现象与本质关系时可以借助“兔死狐悲”的典故。

三、悬念导入

学起于思, 思起于疑, 教师通过巧妙设疑, 制造悬念, 来激发和诱导学生的学习欲望, 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 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例如, 在“哲学常识”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一目的教学时, 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先给学生简要地讲述17世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在皇宫里宣讲哲学的故事, 然后设置悬念:“莱布尼茨提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可是他又说‘世界上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这两种说法不自相矛盾吗?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大家能回答吗? (短暂停顿, 观察学生表情) 这就涉及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问题……”这样导入, “迫使”学生开动脑筋, 积极思考, 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寻根究底的欲望, 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四、时政新闻、热点事件导入

政治课教学本身带有鲜明的时政性, 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都必须渗透时政教育。用时政引入新课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 选取和利用当前受关注程度较高的时政新闻、热点事件, 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起共鸣, 启迪心灵, 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主动性。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案例导入法 篇2

美阳高中王华

摘要:国家“十五”教育规划课题子课题《新初中思想品德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研究》课题组的课题研究成果《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课堂教学全程设计与评价》一书已结集出版,其中的核心成果是形成了新课程下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系统的操作性较强的课堂教学模式,即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七步教学法。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案例导入法

所谓“七步教学法”简要的说就是在坚持新课程理念,贯彻新课程实施原则的前提下,将课堂教学过程分解为七个环节。这七个环节依次是:教学目标----案例导入----问题探究----思维点拨----知识构建----资源开发----三维评价。七步教学法是新课程实践下的重大理论成果,它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应该说是不可否认的。这里仅就案例导入这一环节及其重要性等作一探究分析。

(一)案例导入的理论依据

多年以来,人们就对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形成了诸多的教学方法,其中就有比较著名的案例教学法。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指利用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让学生针对案例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简言之,案例教学法,就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与此相近的还有情景导入法等,即以真实的或者是虚拟的情景呈现给学生,启发学生思考。七步教学法中案例导入这一环节就是充分吸取了以前教学探索的积极成果,并把它作为七步教学法中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案例导入之所以能成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与人们的认知规律分不开的,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往往就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这是认识的基本规律。只有经过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去感受、体验、认知,从而获得认识尤其是理性认识才是深刻的。无论从年龄还是经历上看,学生都是一个参与社会生活较少的群体。要想让学生从枯燥的理论学习中解放出来,既活跃课堂气氛,又真正获得知识,案例导入法应该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同时,案例导入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案例导入还充分体现并坚持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即:坚持在生活的逻辑中建构知识的逻辑;坚持探索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实践性、活动性与教学内容相统一原则;等等。

(二)案例导入环节在七步教学法中的重要地位

案例导入环节应该是七步教学法中最为关键的环节。虽然教学目标是筛选、使用案例的依据,也是落脚点,但它都必须通过案例体现出来,并通过对案例的体味、分析去实现。这与新课程理念下强调构建学生的生活逻辑也是一致的。因此案例的筛选是否适当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其后的问题探究环节即是针对案例进行的活动,由学生采取诸如分组讨论、辩论等等形式进行探究,搜集、整理案例中的信息并归纳总结,形成初步的知识或新问题。而思维点拔就是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基础上由老师的引导、释疑,然后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构建。

资源开发和三维评价环节同样与案例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资源开发是引导学生自己搜集、甄选和开发与所学知识密切相关的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源。

它与前面教师提供的案例有着共同的要求,即是围绕教学目标,因而,教师所提供的案例对后面学生自主开发资源有着很强的的导向作用。三维评价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是对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个体与整体的行为、状态、效果和目标而进行的多元性、取向性、交互性的综合评价,那么学生对参与案例活动的过程以及新获取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等即在评价之列。

综上所述,案例导入环节在七步教学法的各个环节中不仅非常关键,而且处于基础性的地位。

(三)甄选使用案例的基本要求

在七步教学法中既然案例导入环节如此之重要,那么案例本身的适当也就显得特别关键。没有适当的案例,不仅本环节的教学难以组织,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教学目标难以落实,这就要求必须甄选好使用好案例。而要甄选好使用好案例就必须做到一下几点:

一要“真”。所谓“真”,即是所选案例必须真实,来自于生活。即使模拟的案例,也必须是对真实生活的模拟,而不能杜撰和主观臆造。当然这也并不排斥历史资料的使用,史料也是一种生活的真实;还有诸如漫画材料等,同样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做到“真”的原则要求应该是案例来自生活、贴近生活。只有这样的案例,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面的探究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要“准”。所谓“准”,即是所选的案例必须与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相统一。如果所选的案例,不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获得符合教学目标所规定的知识、培养相应的能力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甚至得出了相反的结论,那么就不仅是甄选案例的失败,更是课堂教学的失败。还有那种容易导致学生模棱两可的案例也是不可取的。因此,甄选案例必须严谨。能充分体现教学目标的案例,才能让学生的探究做到有的放矢,才能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三要“全”。所谓“全”,是指案例中能蕴涵我们教学目标中的全部要求。这也是我们教学的要求。否则,就无法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甚至可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回到“灌输式教学”的老路上去。当然有很多时候通过一个案例就能充分蕴涵教学目标的要求,但也有时候运用一个案例则很难做到,那么我们可以采用两个甚至三个案例。但是案例的运用也不能过多,否则课堂就变成了展示案例的课堂,同样不能完成教学任务。

四要“多”,所谓“多”,是指案例的形式要多种多样,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而采用。思想政治课较常用的案例有经典名言、典型题材、图表、漫画、故事、影像资料等等。课堂教学应该交叉运用案例,在一堂课中是这样,在多堂课中也应该这样,否则单一的案例形式会引起学生的审美疲劳。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导入技巧 篇3

1 故事导入法

政治课理论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如何做到深入浅出,使学生能较好地学好知识、明白道理,达到通俗易懂的效果?故事导入是一种常用的办法。故事导入突出情趣性,容易将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起来,热情积极地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索中。比如在讲到“政治的核心问题”时,可以利用陈仪因为一句话而遭蒋介石杀害的历史故事导入,学生体会国家政权的重要性,认清蒋介石的反动本质。故事导入需要注意故事与课题要紧密相连,做到贴切、典型。

2 音乐导入法

如果能够根据教材内容,在一节课开始之前播放一些学生既熟悉又能够说明本节课内容主旨的音乐,会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强烈的共鸣,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讲哲学知识“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时,笔者精心选择了分别用不同的乐器演奏的四段音乐,包括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钢琴曲《命运》、二胡曲《二泉映月》、萨克斯曲《回家》。这四段音乐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每放一段,马上就会有学生喊出乐曲的名字。都听完之后,笔者让他们说出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在这个基础上,引出课题内容。笔者顺势引导:“我们之所以能区分清音乐的名称,就是因为每一段乐曲都有不同的特点,有的如泣如诉,有的激昂,有的婉转优美。每一种乐器也都有不同的特点,可见,此事物之所以是此事物而不是彼事物,就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这就是我们区分不同事物的标准。”

3 设疑导入法

疑问能造成听众追求答案的心理。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促进积极思维的效果。如讲“剩余价值的产生”时,笔者问:“资本家不劳动却过着奢侈的生活,劳动人民成年劳作却过着贫困的日子。这是为什么?”在学生回答了各种说法之后,笔者设疑:“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那么资本家是怎样发财致富的?”以此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导入新课。

4 热点导入法

世界变化很大很快,每天都在发生着这样那样的事情。有时教师可以运用新近发生的事情来导入新课,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运用热点导入,感染力强,会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如在给学生讲解政治常识时,就可以适时利用一些热点。在讲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恰逢我国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笔者从网上搜集关于人民代表大会的材料,在讲解新课之前,先让学生了解诸如代表的组成情况、议案情况、选举情况、职权范围等,使学生首先获得一些感性认识;然后具体分析,收到很好的效果。每一节课上课之前都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新近发生的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时事,既能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习的兴趣,又能了解国家大事,关心国家建设。但应注意,不要就事论事,不要只告诉学生材料而不加以分析。

5 以旧“唤”新导入法

教师在讲授新知识前,或者对旧课知识进行扼要总结,引出与之相联系的新问题,由此导入新课;或者在讲新课前,提出与以前学过的知识有关的问题,经学生回答,导出与新知识相关的问题,进而再进入新课。这种导入方式突出承上启下的作用,提示学生要运用旧知识理解新知识。比如在讲授“我国政体”时,可以采用复习上节课学习过的我国国体的有关知识来导入新课,具体思路: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政体。这样从旧知识出发,一步一步地导出所要学习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将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便于进行新课的讲述。

浅谈思想政治课的导入方法 篇4

一、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即教师利用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导入新课,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使学生能够迅速地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有效地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难度。教师可以分析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围绕新课主题设问,让学生思考,然后点题导入新课。如讲九年级国策时,虽然是讲解一个新知识,但是教师可从复习国情入手,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陌生,而且学生在回忆的基础上结合书本知识和自己的思考理解得出相应的国策,并得出国策的制定依据就是国情。这样学生既巩固了旧的知识,又获得了新的知识。

二、设问质疑法

孔子曾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疑问能够促进学生思考,探寻是兴趣的源头。初中学生学习的兴趣往往会更多地受到好奇心的驱使。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课堂的导入环节中科学合理地制造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状态中去,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设问不能太宽泛,需是学生生活中能接触到的问题,学生平时就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听到过,看到过,接触过,就是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会使学生急于想知道为什么,产生“释疑的欲望”,从而认真地阅读课本和思考问题,学习的效果显而易见。如教授九年级的《我国的经济制度》一课时,我问学生:你们每天都要在附近的小卖部买东西或早晨在小吃摊点处吃早点,那么你们知道他们是什么经济所有制吗?我们大部分学生都生活在农村,家里都种地,那么这又是什么经济所有制呢?用这些问题激起学生释疑的欲望,让他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新课,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三、媒体展示法

日常的生活和教材中所描绘的情境有着很大的差别,如果要让学生的思绪能更快地投入到课堂中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把有关教材内容的情境问题展示出来,通过创造适合学习的氛围,启发学生的联想,拨动学生感情的琴弦,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感性的东西,以帮助他们完成大脑中的完美构图,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激发人的美好情感,使人的身心都感到愉悦。在教学的导语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图像、音乐的巨大潜能。因为音乐会让学生耳目一新,如同注入一支兴奋剂,让他们快速地进入到课文的氛围中,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情境之中,感知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用图片和音乐导入课堂是不错的选择。如在学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课时,开头我就播放了张明敏唱的《中华民族》,当歌声在耳畔响起时,台上台下师生们的心都被深深打动了。激荡回肠的乐曲引发了学生内心深处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认同感,对伟大民族精神作用的认知,震撼着他们的心灵从而得到情感共鸣,形成一个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然后教师再用其中的歌词提出问题,导入课题。

四、时政热点导入法

思想品德课这一学科与新闻热点、时事政治是紧密相连的,要求我们“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教师可选择当前受关注的时政热点话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主动性,使他们学会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如在讲民族团结这节课时,我先讲当时的新疆事件以及西藏“3·14”打砸抢烧暴力事件,这些事件的目的就是要破坏西藏和新疆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各民族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形势,最终把它们从祖国的怀抱中分离出去。此时,教师提问:这样的行为与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事实相违背,那么我国是如何处理民族关系的呢?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又是什么呢?然后再导入新课。

五、故事导入法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课堂上提到的课本外故事特别感兴趣。猎奇心理是学生的共同特征,他们最反感的是教师的空洞说教,而对那些妙趣横生、充满哲理意味和智慧光辉的奇闻逸事特别青睐。教师若能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投其所好,在课堂导入时讲述一些短小精悍的故事,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以良好的状态投入课文的学习。

导入的方法很多,除了上述几种常用的导入方法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使用名言警句导入、典故导入、活动导入等方法。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不同内容等灵活运用,使思品课充满情趣,使学生在新奇、愉快中学习新的知识。

强化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教育 篇5

三生石编辑

摘 要: 中学思想政治课除传授知识外,还是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课程,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但是目前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着德育教育的时效性不高,教育功能下降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教师自身素质不高、中学教育现行“重智轻德”的实际、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德育主渠道的作用,强化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时效性。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中学思想政治课 德育教育 时效性

中学开设思想政治课的目标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理论知识来武装学生头脑,培养学生识记、理解、运用基本理论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不仅是我们国家学校教育的任务和社会主义办学的方向,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可见中学思想政治课在中学教育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我们可以明确,国家在教育目标上把德育放在首位。这就要求在开展思想政治课的时候强化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然而,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作为德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课存在着学生普遍对其不感兴趣,德育实效性不高的普遍现象。因此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师,必须寻找解决良策,强化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教育,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时效性。

一、影响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效的原因分析

(一)外部环境的不良因素干扰。

思想政治课外部环境分析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中一些有利、不利因素对思想政治课及学生带来的影响,特别是一些不利因素对学生行为习惯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1.学校环境的不利因素分析

学校是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场所,是直接影响的一个外部环境,但是目前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学校对课程教学的评价仍以升学率为评价标准。在成绩或者升学率的影响下,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忽视了本学科德育的渗透功能,单纯传授理论知识,不注意利用课程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和高尚情操的熏陶。并且在学校教育中,涉及校园的安全稳定及其他原因,部分课外活动或课外社会实践难以开展,难以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这些因素都影响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的发挥。

2.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方向的不一致

思想政治课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是为培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学校教育在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品德修养等方面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但是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个别甚至部分家长受世俗化的影响,导致对功利化的盲目追求,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负面影响,导致学生不重视思想政治课的学习。

3.社会负面因素对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影响

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着社会高速发展,随之也有负面因素层出不穷地暴露,对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影响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种非

宜城 iyd

马克思主义思潮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冲击;政治多极化的影响,世界多种文化、思想的不断碰撞,影响到国内的思想与人民的生活;西方部分国家对我国的西化、分化的政治阴谋仍如影随形;国内各种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各项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持续对立。这些负面因素都对中学生的思想带来冲击与对社会问题的困惑,增强了思想政治课德育教育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二)教师自身责任感下降,素质下滑。

市场经济多样化的冲击,教师的责任感日益下降,表现为一定的师德下滑,教师功利主义严重,很多个别现象发展成为社会普遍现象。例如:个别教师将上课应该讲完的教学内容或重点内容省略,而引导学生去家教补习;为在考核中取得好名次而让学生弄虚作假;为达到目的对学生只下简单粗暴的命令,不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近年来甚至出现恶意体罚学生等现象;教师言行不一的结果是直接导致了学生的信仰危机,表现出学生对教师及教师所授德育内容的怀疑和不信任,严重地影响了思想政治课德育的实效性。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课程内容的增加,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中,教师对发展中的政治学、经济学的把握不深刻,需要及时加强对学科知识的更新与补充。落后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需求之间产生矛盾,这影响到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也影响到思想政治课德育教育的开展。

(三)教育教学理论和社会实践的脱节。

由于社会现实的复杂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崇尚消费主义所导致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盛行;市场经济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导致极端功利主义的出现;这些社会现象都对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上的思想、理论和观点与现实的反差产生了很大的反感,并对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持怀疑态度,甚至排斥和逆反,这是造成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效性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一个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还表现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是需要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但是在教学中,限于时间、成本等限制和学校对学生人身安全的考虑,本应该开展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都难以开展。例如,讲解货币职能时,应该带着学生到银行、财政、税收等单位开展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学习货币流通时的各种职能,并且通过活动开展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中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对策

(一)教师应该把握思想政治课教学发展的科学性原则。

所谓的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①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中,对于德育教育的开展,也应遵循这样的原则。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已经取得的成果加以继承与发展,敢于把不合时宜的方法和手段坚决抛弃,始终坚持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有鲜明的时代性。另外,在教学中要注重因材施教,坚持学生的个性发展,也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借助思想政治课这个阵地灌输到学生头脑中。

(二)教师应做到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与针对性的结合。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具有较强思想性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用党的最新理论知识教育学生,使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理论教育时刻保持与理论创新的同步性,充满着新颖性。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实问题和社会消极现象,并且指导学生正确分析社会中各种现象的利弊与正误,使学生保持清醒头脑,认清各种消极现象的危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

1.改进课堂讲授法

讲授法是思想政治课最主要的方式,但是在教学形式上,要把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与课堂讲授充分结合起来,利用幻灯、音频、视频及其他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教学应用,把多媒

体教学的及时性、互动性、直观性发挥出来,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使课堂讲授生动活泼,改变传统讲授法中理论教学枯燥和注重说教与理论的灌输的现象。

2.运用案例教学法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指:教师根据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而设置的具体教学案例,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达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思考和探索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在课堂中充分运用案例教学,可以把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中的法律知识、经济学常识、政治学常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社会学常识等与现实紧密结合的知识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由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的兴趣融入思想政治课中。

3.注重社会实践与课外活动的开展

思想政治课教学既是知识的灌输,又是对知识的运用。教师在进行教学中一定要以课程内容为中心,合理安排社会实践,进行社会调查,参观学习,让学生真正体验生活、了解社会,并且有意识地组织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通过实践,让学生增强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思想政治课中除理论的学习外,还包括公民道德、法律意识、心理健康等内容,因此教师除进行教学外,还应组织相关的课外活动。例如,在讲授法律常识的时候,可以利用课外时间,组织模拟小法庭的形式,组织学生按照法庭庭审现场的模式,就某一简单法律问题开展模拟审判。这样的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并且发挥宣传、示范的作用。

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渠道。通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想政治教材仅内容而言,就有着丰富的德育资源,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牢记德育目标,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在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正确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判断是非的能力。要通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培养一批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注释:

①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72.参考文献:

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导入艺术的探讨 篇6

【关键词】思想政治 课堂 导入 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60-02

1.引言

新课导入需占课堂正常教学时间,它将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有一个好的开端,课堂就会变得井然有序、充满活力,这会使学生转变学习的观念(从“让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因此,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别开生面、情趣盎然、机敏巧妙的导课方式,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创建课堂良好的教学氛围,实现教学艺术和教学质量并举的功效。

2.导入的功能和作用

2.1诱导功能

课堂有效导入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学习上,同时能保持课堂有效性和有序性。课堂导入如同磁石,能唤起学生注意课堂学习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激励功能

课堂有效导入可诱发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期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起点。如有巧妙的课堂导入设计,会让学生由原来的“让我学”态度转变为“我要学”态度,实现轻松愉快的学习。

2.3定向功能

定向功能是应用学生的求异心理,引导学生的思维导向。艺术的导入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把学生带入到一个新知识情境中,启迪学生积极地进行思索、探究,同时还能让学生的思绪跟着老师的指引方向进行,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4协调功能

课堂导入采用各种形式,可以有效减轻学生上课累的现状,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

3.导入的方法

3.1音乐导入渲染课堂气氛,提升课堂主题

音乐导入能使政治课堂教学渗透出一种美的教育,采用这种方式能有效地渲染课堂氛围。音乐形式多样,打破传统死板的教学模式,音乐的节奏极易调动人的积极性,改变对政治教育的一贯看法(枯燥无味);人们受到音乐情感美的感染,在情感上师生间易产生共鸣,让学生不知不觉、心甘情愿地接受了教学新内容。如讲授《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时,选用《祝你平安》导入;《世界是永恒发展的》选用《走进新时代》导入等。采取音乐导入方式,既活跃课堂,又能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将“厌学”情怀向“好学”情怀转变,实现教学艺术和教学质量并举的功效。

3.2寓言故事,名言警句旁征博引,论古谈今

名言警句字字蕴含哲理,句句寓意深远,耐人寻味。政治教育本属人文科学,寓言故事具有以古鉴今之效。名言警句、古诗古词虽短小精悍,但蕴含哲理深远,如能合理巧妙应用到课堂导入中,将体现政治课堂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还能积极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如讲授《事物发展的原因》时选用一副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导入,同时可讲述一下对联的来由,让学生明白其中之理,从而掌握《事物发展的原因》的相关知识。

3.3漫画、笑话、小品针砭时弊,直击社会热点

小品、漫画、笑话等艺术形式能产生幽默、讽刺的效果。要求教师在生活中提取素材,通过运用夸张、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以点覆面、借以讽刺或歌颂人或事。这些艺术导入新课的方法能实现优质教学,升华思想政治课堂教育的主题和内涵。如讲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给学生展示一幅关于农夫和秀才对话的漫画(内容为“不会耕田,怎让下田”“不让下田,怎会耕田”),可借助漫画进行分析,说明其中之原由,让学生掌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理论知识。

3.4时政要闻提升学生政治敏感性,培养创新思维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是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及人的品行,同时还要求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敏锐的政治眼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老师大胆引用当前、国内国际的素材,合理地将素材进行加工,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如辩证唯物主义、发展观等)去分析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到学以致用,从而培养学生对政治的敏感性和创新思维能力。时政作为教学的素材,为课堂增添了新的元素,使课堂更具有活力,增强了政治教学课堂的知识容量,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涵,拓宽了课堂教学的知识面。如讲授《运动是有规律的》一课时,利用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作为时政素材,可分析取得成功的原因,进而说明人能够认识客观规律,亦能够利用客观规律,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4.总结

导入新课是一门艺术。良好的导入方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从而使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主动地与老师一起探索新知,实现教学艺术和教学质量并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建波.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导入艺术的探讨[J].读写算, 2014(04):34-34.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导入 篇7

一、课堂导入方法的选择———建议按主体分类选择

(一) 以教师的启发性为主

在此种导入方法中教师是“导演”, 学生通过教师的指令活动, 从而自然地进入新的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如何当好这个“导演”, 常用方法如下。

1. 预习导入。

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 可以是知识体系的完善、教学内容的相关问题设置, 然后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提问, 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较为充分的心理准备, 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布置的预习问题一定要具体, 不宜多、难;二是提问要紧扣课前所布置的内容。此法为广大一线教师广泛采用, 对提高新授课有效性大有裨益。

2. 复习导入。

复习导入法是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 复习前面所学过的知识或与本课有关的知识点。这个方法一般被广泛地运用在单元教学中或者知识点衔接比较紧密的单元。如在讲授《生活与哲学》的第二单元“把握思维的奥妙”时, 我和学生一起复习已学知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和学生一起构建已学知识的体系, 随后提问:“那我们可以认识利用规律吗?”很自然地引入新课。

3. 设疑导入。

设疑导入是教师从不同角度, 设置带有有启发性的悬念和疑难问题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古人曰:“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思维往往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 此类导入会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教师的讲课交融在一起, 使师生产生共鸣。在讲授“经济生活”第三单元“财政与税收”时, 我问学生:“你买肯德基时服务员主动给过发票吗?不给发票违法吗?”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发出来了。此法对“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模块的教学尤其适用。

(二) 以学生的能动性为主

活泼好动是学生的天性, 新课程理念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所以我们可以把学生的自由式谈话、演讲、表演等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 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表演欲和成就感。

1. 问题 (卷) 式导入。

教师围绕本课的知识点提出问题,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口头或书面) , 内容可以多样, 教师则通过归纳学生所讲的内容, 适时引入主题。在讲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时, 课前一分钟我以问卷的形式提问学生:“什么是你心目中的小康?”学生的回答内容多样, 我稍作归类, 带着学生的回答自然地进入了新课, 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此法若与主题情境教学方法相结合, 即将本课教学内容放置于某个特定的主题情境中, 贯穿教学过程, 课堂则会亮点频频。

2. 演讲式导入。

教师让一位学生演讲一两分钟, 演讲的内容可自行安排, 话题要围绕本课的知识点。通过学生的演讲话题直接设问, 这样很自然地导入新课的知识点。在讲授“文化生活”中的“文化的作用”时, 我虚拟了某镇镇长就职典礼, 让学生就古镇保护和开发发表就职演讲, 都当一回“领导”。学生发言后, 再阅读教材, 文化的作用清晰多了。此法可为教学内容较单一、枯燥的章节增色不少。

3. 乡情导入。

家乡是学生最熟悉的地方, 一提起家乡的知识, 学生就会倍感亲切, 也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家乡, 以此导入新课, 入情入理, 异地借班上课或参加各类评优课比赛时使用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 以各种教学媒体的直观性为主

随着科学的进步, 各种教学设施相继进入课堂, 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设备进行教学导入。通过各种教学媒体进行课堂教学, 能够更直观地导入新的知识点。

1. 音频、视频导入。

若把音频、视频用来导入新课, 则对于创造心情舒畅的环境, 完成教学任务有较大的帮助。如:“实现人生的价值”这一课用歌曲《爱的奉献》导入, 这样不仅可以做到激活课堂教学, 而且能够在优美的旋律中把学生带到具体的学习情景中, 变“厌学”为“乐学”, 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若长时间、多次插入音频、视频, 亮点则变为败笔。

2. 成语、典故等导入。

思想政治课理论性较强, 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用成语、警句、传说、典故等开场,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理论的抽象难度, 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如:我用“白马是马、白马非马”的故事导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等成语导入“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此法在《生活与哲学》的教学中尤其适用。

3. 时事导入。

思想政治教学讲究时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自然离不开时事, 学生对时事也很关心。教师应利用一这情趣, 做好引导工作, 既开阔学生的视野, 又激起学习兴趣。如:可用祖国六十华诞的庆祝活动导入“文化与生活”知识。在《生活与哲学》中使用这一方法需要较扎实的基本功。

二、对课堂导入法选择的评价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完成课堂导入是一门需要精心设计和实行的教学艺术。课堂教学实践是检验导入是否有效的标准。

一个完整的课堂导入应具有以下一些作用:集中注意, 引起兴趣, 激发思维, 明确目的, 进入学习课题。这也是对课堂导入法选择的评价标准。具体说来, 在选择某一导入法后, 可进行如下反思。

1.能否激发学生兴趣, 体现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所以无论选择何种导入方式, 都必须考虑学生是否感兴趣。一旦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此时教师采用的导入方法就是合适的。

2.能否抓住学生个性和教学内容, 体现针对性和科学性。教师设计导入一定要针对学生实际不能空洞无物, 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导入方法要简明扼要, 尽可能用少量的语言说明课题要学习的内容、意义和要求。要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思路带入一个新的知识环境中, 让学生对要学习的新内容产生认识上的需要。如果导入与学生实际背离, 与教学内容脱节, 不管导入多么精彩, 都不可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3.能否让学生“情动心动”, 体现情感性。“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情动”“心动”才会行动。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 在选择导入方法时, 能否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不仅关系到课堂效果, 更关系到政治方向政治原则的贯彻。“以情动人”, 激发学生的情绪, 即用作者的情熏陶学生的情, 使之感受到学习是一种美的享受, 犹如欣赏一件艺术珍品, 从而怀着与作者相同的情绪进入学习状态。

思想政治课的导语设计是丰富多样的, 看似无章可循, 目标却是一样的:承上启下, 由旧入新, 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 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2009, (修订) .

浅论初中思想政治课导入的设计 篇8

开的。巧妙的导入, 如同桥梁, 联系着旧课与新课, 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有利于学生主动配合, 有利于师生双向的教学活动。但, 一堂课如何开头, 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由于教育对象不同、内容不同, 开头自然不会相同。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的导入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下面谈谈初中思想政治课巧妙导入的几点技巧:

一、从热点问题导入的方法

热点时政导入法, 就是把教学内容相关的理论与当前受关注程度较高的热点问题联系起来, 大胆而巧妙地引入课堂, 通过学生的讨论, 以启迪学生的心灵, 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主动性。对热点问题的引入和讨论, 教师要做到导之有意、导之有法、导之有度;既放得开, 又收得回。待到讨论遇到困难, 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时, 教师就及时导入新课, 从而使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例如在讲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的内容时, 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当今全球关注的伊拉克战争新闻材料和各国人民的反战游行示威材料, 教师提问:伊拉克战争的爆发说明了什么?伊拉克战争爆发, 根本原因是什么?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战游行示威又说明了什么?我们青少年能为世界和平做哪些贡献?通过层层设问指导学生学习新课内容, 在认识到和平与发展当今两大主题后, 进一步认识到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原因, 从而引入新课学习。这种结合实际, 用热点话题导入新课的方法, 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活跃了课堂气氛, 而且能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领会更深刻的知识。

二、以讲述相关故事导入的方法

寓言故事导入新课法, 也就是根据课程需要, 运用历史典故、名人轶事、成语寓言等方面的素材导入新课。这种方法具有较强的趣味性, 容易给学生以启迪, 同时又能起到开阔视野、拓宽知识的作用, 从而使教师讲课更生动、形象;学生学习更轻松增趣、易于接受与记忆。

三、采用评说漫画的导入方式

漫画具有诙谐、幽默的特点, 同时它针砭时弊。漫画导入法用于政治课教学的话, 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也可以尝试用漫画来导入正题。如:在学习法律课“学法的重要性”时, 首先出示漫画“犯罪之路”。漫画的大意是:在一个标有“犯罪之路”的独木桥上, 桥旁设有标示牌“禁法行”, 桥上一位戴着法盲眼镜的人, 正在走上“犯罪之路”的独木桥。漫画形象地说明了导致人们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是对法律的无知和法律观念淡薄, 进而警示人们要认真学法, 增强法制观念。教师紧接着问:那种认为“我不违法, 学不学法无所谓”的观点对吗?青少年要不要学习法律知识呢?本课的学习将给大家一个明确的答案。

四、根据课文内容多样化导入

思想政治课如何巧妙导入 篇9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政治课与恰当的导入是分不开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巧妙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与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和方向。巧妙的导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配合,完成师生双向的教学活动。一堂课究竟如何开头,并没有千篇一律的模式。教育对象不同,内容不同,开头方式必然也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我常用如下导入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 热点时政导入法

热点时政导入法,就是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理论与当前受关注程度较高的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大胆而巧妙地引入课堂,或通过学生的讨论,或启迪学生的心灵,或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当然,对热点问题的引入和讨论,教师要做到导之有意,导之有法,导之有度;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回,还要特别注意导课的时机,即待到学生遇到困难,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就要及时导入新课,通过新课的讲解,使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例如2004年在讲高三政治常识“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时,我选择运用了当时颇受全球关注的美国总统选举中的布什与克里之争,并讲述一些选举过程中的轶事,进而比较设疑:“为什么我国没有类似西方国家那样的两党竞选制度?”“为什么我国只能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由此切入正题,激发了学生探索研究的兴趣。又如,学习高中经济常识“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假如下个月《同一首歌》栏目组到我县演出,大家都很喜欢这个节目,那你会买什么前去助兴呢?同学们纷纷回答:“荧光棒、鲜花、小彩旗……”。“我们现在能在当地市场上买到这些商品吗?不能的话怎么办?”学生又纷纷回答:“可以让商家提前订购,可以让生产者根据需要马上生产,可以用类似商品替代……”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积极参与,激情高涨。此时我设问:“大家知道这里蕴含着什么经济学道理吗?假如将来你成了一个生产者或经营者,能抓住这里的巨大商机吗?”这样的导入,学生容易理解,体会到了政治学科的实用美,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激励学生主动探求本课要学的内容。

2. 寓言故事导入法

寓言故事导入法,也就是根据课程需要,运用历史典故、名人轶事、成语寓言等方面的素材导入新课,这种方法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容易给学生以启迪,同时又能起到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的作用,从而使教师讲课更生动、形象,学生学习更轻松、更易于接受与记忆。如在讲“必须按规律办事”时我引用了寓言“挤牛奶的故事”:有一户人家,养了一头母牛。这家主人因事要请客,准备挤些牛奶下来,供招待客人之用。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离请客还有一个月,如果预先把牛奶挤下来,积存多了,牛奶容易变质发酸,也不便于保藏,不如就利用牛肚皮暂时储藏一下,临到请客时一次挤出,到时牛奶既多又鲜,岂不妙哉?于是,主人就把母牛和小牛隔离开来,停止了挤奶。转眼间,请客的日子到了,客人们纷纷光临。主人把母牛从牛棚里牵出来挤奶,却怎么也挤不出来。为什么母牛的奶不给小牛吃,也不去挤它,就会自然没了呢?通过思考,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母牛的造奶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要每天挤,才能促其新陈代谢,也才有源源不断的新奶产生出来,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而挤奶人违背了规律,就必然使母牛造奶系统的生理机能紊乱,造成奶的枯竭。接着,再举一例“达尔文和表姐埃玛结婚终生悔恨”印证:生物学家达尔文和表姐埃玛结婚,结果十个子女中有三个很小就夭折了,其他七个都有程度不同的精神病。后来,达尔文语重心长地对人们说:“奉劝那些表兄姐,千万不要走我的路而近亲结婚,就当知心朋友吧!”最后选用谚语“强扭的瓜不甜”让学生分析。这样,“规律的不可违抗”这一难点内容就容易理解了。

3. 漫画导入法

漫画具有诙谐、幽默的特点,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尝试用漫画导入正题,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学习政治常识中“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这一内容时,我选用了报纸上刊登的一组六幅漫画,主人公都是美国现任总统布什,内容分别是:第一幅———布什在接受采访,记者问:“请问您攻打伊拉克的理由是什么?”第二至第五幅都是布什的回答,依次为“清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反恐”“解放伊拉克人民”“控制石油”,最后一副是布什略显尴尬地说:“拿错了,对不起。”通过这一组漫画,学生很容易明白美国攻打伊拉克的真实动机和目的并不是为了清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反恐,而是为了美国在伊拉克的石油利益,从而也让学生清楚,国家利益是国家确定其对外职能的基本依据,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依据自己的国家利益来确定自己的对外政策的。

所谓导之有法,导无定法。究竟运用什么方法导入新课,这要根据当时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师在充分运用各种导入方法的同时,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1. 导入的题材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教师设计导入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而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导入方法要简明扼要。尽可能用少量的语言说明课题要学习的内容、意义和要求。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的思路带入一个新的知识环境中,让学生对要学习的新内容产生认识上的需要。如果导入与内容脱节,则不管导入有多么别致、精彩、引人入胜,都不可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甚至有可能本末倒置。

2. 对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启发性

设计导入方法和导入语都应从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实际出发,运用教材内容的重要之处,采用揭示矛盾、设置悬念、提出问题等方法,从生疑、质疑入手,让学生能由此想到彼、由因想到果、由表想到里,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

3. 导语设计要具有科学性

导语科学与否,要看它能否引起学生对新教学内容的注意,是否激发了学生对新教学内容的探求欲,是否有助于学生对新的教学内容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导入语言的设计上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讲究科学性、生动性、幽默性,使新课一开始就能够扣紧学生的心弦。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课课堂导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导语是丰富多彩的,作用也不尽相同,难以一概而论。究竟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何种方式,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不可一味地求新求异,舍本逐末。

摘要:政治课理论性比较强, 常令学生感到抽象沉闷、枯燥乏味, 缺乏兴趣和热情, 甚至产生畏难心理、厌学情绪。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达到教学目的, 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这是许多政治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 作者从自身实际教学经验出发, 从导入方法入手, 探讨有效教学方法。

关键词:政治课,导入方法,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1]邝丽湛, 何亮.思想政治教学与学业评价.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5:10.

思想品德、政治课导入艺术探析 篇10

温故知新法。这是一种较常用的导入方式。从上节课内容的复习导入新知识, 既能使学生牢固掌握已学知识, 又利于学生在此基础上去发现问题, 探索新知识。

歌曲导入法。例如, 我在讲“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伟大的祖国”时, 播放歌曲《大中国》, 那优美、流畅、豪气十足的旋律深深地叩打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灵, 同学们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来。在歌声中, 教师及时问道:听了这首歌的第一段有何感想?学生们思绪万千, 热情高涨, 纷纷举手发言。此时教师及时导入新课:“我们都有一个家, 名字叫中国, 兄弟姐妹真是多, 景色也不错。这句话讲的多好呀!大家都知道, 在我国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 他们就像兄弟姐妹一样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共同劳动、生息、繁衍, 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统一、富强和繁荣贡献自己的勤劳与智慧。那么, 我国56个民族的基本状况是什么?他们怎样共同创建我们伟大祖国这一美好大家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

录像导入法。就是选用与教材内容紧密相联的录像内容为切入口导入, 可以使教学内容直观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 在讲“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时, 一上课就播映了1997年7月1日零时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一段录像, 当同学们看到英国米字旗落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升起, 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这一庄严的场面时, 激动、喜悦、神圣之情溢于言表。这时, 趁势导入新课: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是遵循哪一项基本方针?它是谁首先提出的?有哪些内容?这就很自然地过渡到本课所学的内容。

图片漫画导入法。例如, 在讲“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时, 首先出示了“存在即被感知”的漫画。漫画的大意是:英国大主教、著名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贝克莱, 正在向他的学生讲授“存在即被感知”这一命题。谁知他的学生反而诘问贝克莱:当你没出世之前, 也就是你没有感觉的时候, 你的生身父母是不是客观存在的呢?贝克莱说, 该死, 这正是我所不能回答的!漫画形象地揭示了主观唯心主义的愚蠢可笑。所以, 当这幅幽默生动的漫画一出现时, 学生即刻兴趣盎然, 议论纷纷, 教师趁势推导:贝克莱还用得着上街买牛奶、面包吗?他只需闭上眼睛感知一下, 牛奶和面包就会从天而降。此时学生哈哈大笑起来, 在笑声中悟出唯心主义的荒谬。教师适时导入:唯心主义是荒谬的,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什么?与唯物主义的根本分歧又有哪些?

如此导入新课,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了课堂气氛, 同时也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故事寓言导入法。例如, 在讲“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时, 给同学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古代一位壮士受主人的派遣, 要外出执行一项重大任务。行前, 主人为他设宴送行。席间, 请一位女子出来弹琴助兴。那灵巧的纤手弹出美妙的乐曲, 壮士连连称赞:“好手!好手!”主人就命人将这位女子的手割下来, 放在盘子里送到壮士面前。“同学们, 盘子里的手还能不能弹琴呢?”“不能。”教师说:对!作为人体有机组成部分的手离开了人体这个整体, 就不再是一双灵活的手了。因此, 我们必须“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导入在整个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和效果。因此, 在设计导入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导入要有针对性。教师设计导入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而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导入方法要具体、简洁, 尽可能用少量的语言说明课题要学习的内容、意义和要求。一开始就要把学的思路带入一个新的知识情境中, 让学生对要学习的新内容产生认识上的需要。如果导入与内容脱节, 不管导入多么别致、精彩、吸引人, 都不可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导入要有启发性。导入对学生接受新内容具有启发性, 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新教材。启发性的关键在于启发学生思维活动, 而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 又深入问题之中, 始终与问题紧密联系。学生有了问题就要去思考、去解决, 这便为学生顺利地理解新的学习内容创造了前提条件, 使课堂教学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导入要有趣味性。设计导入要做到引人入胜, 使教材内容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兴趣, 激发学习积极性, 引导和促进学生接受新内容, 防止学生产生厌倦心理。

上一篇:广播电视网络工程管理下一篇:“四读”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