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电视新闻

2024-06-29

直播电视新闻(精选十篇)

直播电视新闻 篇1

1 电视新闻直播语言的特点

新闻直播语言需要进行严格考究,甚至需要当场组织合适的语言对随时发生的事件进行播报。因此,其语言具有自己的特点。

1.1 整齐、规范,语言杂质少

电视新闻所播报的均是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因此,新闻节目便具有了庄重大气、规模宏大的特点。与此特点相适应的语言也同样需要具有整齐、规范的特点;并且因为新闻节目要求的严谨性,也让新闻播报的语言杂质较少,播报的语言均是字字珠玑,经过提炼而成。

1.2 语言的美感享受

新闻节目的语言虽然具有严谨性与庄重性,但是不能否认其依然具有语言的美感。语言具有三个层次的划分,依次为“信息共享”“认知共识”“愉悦共鸣”三个层次。新闻节目的语言需要达到此三个层次的要求,在进行信息传达的过程中,由传播者与观众两方面构成语言的美感,两者在一定氛围、环境中产生情感的共鸣,营造出“愉悦共鸣”的环境氛围。

1.3 可预知事件电视新闻直播语言的特点

“可预知事件电视新闻直播”是指提前知道将要直播的新闻事件的时间、地点、内容等,在能够预知事件的前提下,对报道的内容进行语言的修饰,进行充分、周密地设计,这样新闻语言则更加丰富,形式也更加完整、完美。

1.4 突发事件电视新闻直播语言特点

新闻的播报经常会遇到突发事件的发生,在播报过程中插入重要的、临时发生的事件,并利用快速、有效的语言进行报道。突发事件具有不可预知性,因此在进行突发事件报道的过程中,新闻语言要做到与可预知事件新闻播报语言的无缝连接,让听众无法听出两者的区别,这就需要播报者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对新闻的驾驭能力。

2 电视新闻直播语言的训练路径

电视新闻直播语言并非天然形成的,其需要播报者具有一定的语言天分,更重要的是对播报工作者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通过运用正确的方法因材施教,收到良好的直播语言训练效果。

2.1 选择适合的新闻播报者

一般情况下,性格类型为探索型、社会型、机智灵活的性格更加适合新闻内容的播报,此类型的人在应对突发新闻事件的报道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声音则需要庄重、严肃、自然,具有亲和力,此声音能够让观众容易接受,使观众在收看新闻节目的时候,能够对报道者产生亲近、喜爱的感觉。

2.2 重视语言基础的培养

电视新闻直播报道者通过口语传递信息,是新闻工作者,也是语言工作者。普通话口语表达是其从业的基本条件,要求其语音标准、语言运用规范。报道者需要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功底,在进行新闻报道的时候,不能出现任何关于语言、语法的错误。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报道者来自祖国世界各地,因此方言也是报道者重要的语言“门槛”。在对播报者进行语言培训的时候,要重视语音标准的培养,重视规范性语言的运用,控制好气息的使用,掌握语言发声的技巧性,依照严格要求对其吐字归音进行训练。

2.3 重视实践的锻炼

若要做好新闻内容的播报,实践过程必不可少。因此,对于播报者语言的提升需要以长年累月的实践作为基础,也要抓住一切实践机会提升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艺术性。报道者首先要做好新闻的采编工作,在采编过程中要注重语言、措辞的使用,注重评论能力和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通过长时间积累的新闻采编、评论能力的锻炼,则能够在新闻播报过程中处变不惊,提升语言使用实力。

2.4 做好电视新闻直播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新闻播报者所使用的语言需要具有客观性,但并不是说此语言为冰冷的、毫无感情的,相反,播报者需要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对于重大事件具有人文关怀性。“人文关怀”是媒体从业者的基本职业道德,在重大灾难性事件的播报中,报道者要对灾难中人的命运从内心进行关注,通过具有情感的语言报道,体现关怀,引发社会的关注,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3 结语

电视新闻直播语言受社会语境的影响,受媒体语境的干扰,受具体直播语境和电视新闻语境的感染,要求新闻直播语言的报道者要提高自身的语言水平,提高自身的语言素质,提高自己对语言的敏感性,从而使新闻直播语言更加标准化,将更加丰富的新闻内容播报给观众,让观众获得新闻时效性信息的同时感受到新闻语言的魅力。

参考文献

直播电视新闻 篇2

从云计算的概念上看,这种计算方法并不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技术形势,它是一个概念化的理论方法,但是云计算的实施必须是建立在硬件和软件的技术层面上的提高。通常意义上的云计算就是一种网络技术、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有效计算等优化计算方式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理念。云计算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网络技术将各种资源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强大的计算机系统,并借助IaaS(基础设施服务)、PaaS(软件服务)等先进的商业模式而建立起来的一个内耗最小,功效最大的虚拟资源服务中心,具体模式见图1。这个中心的结构体系随着终端用户的应用需求不断变化而随时调整,并把中心的结构体系随着终端用户的应用需求不断变化而随时调整,并把中心的这种强大的计算能力发送到所需要的终端用户中主。终端用户如互联网的百度、google的搜索引擎一样,只需输入几句简单指令即可获取所需的大量信息,且无需考虑服务的设备和信息的存储来自哪里。

图1:云计算模式构成

从概念上看,广义的云计算更加适应于电视媒体。广义云计算是指云计算是一种服务,是一些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通常为一型大型服务器集群。云计算将所有的这些计算资源集中起来,并由软件实现自动管理,无需人为参与。这使得终端用户无需为繁琐的计算细节而烦恼,从而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专业业务,有利于进行业务创新和降低生产成本。通俗的讲:就是让电脑变成电视,让电视变成电脑!,即让电脑像电视一样简单易用,打开电源就能看,无需安装软件,也不必担心感染病毒;让电视像电脑一样拥有点播、互动、视频、游戏等各种功能。云计算基本上是传统技术的集成,并不是新技术的诞生。

电视新闻直播对云计算的需求

在云计算带来的变革中,电视新闻直播技术也在这次发展中获得了机遇,这种全新的计算模式、服务方法、网络构建给电视直播技术带来更广阔的空间。让云计算和电视新闻直播技术相结合,并形成一种信息的新闻直播服务模式是云计算所带来的最大的益处。而从电视新闻直播的角度看这无疑可以满足当下信息爆炸所带来的困难,更可以满足未来数字电视的需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新闻数据大量化

新闻直播中,数据信息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单个文件大、非结构化文件为主体。随着高清素材的大量应用,数据量的增加速度将越来越快。例如对于一个中型省级媒资网络来说,每天需要归档做持久化存储的数据量在300GB左右,因此需要大容量的存储体和支持非结构化存储的文件系统和数据库。

2.2 新闻采编中编码多样化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多样化,视音频编码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更新,编码方法和封装格式丰富多样,并且这些格式都广泛地应用在各种播出、发布场合,而随着各电视台、影视机构之间内容共享交互的频繁,不同文件格式之间的相互转换和识别也显得尤为重要,而要达到高效且不失真的转码效果,更需要一个高性能、高稳定的计算平台作为支撑。

2.3 涉及的业务复杂化

随着媒体行业的蓬勃发展,各种新媒体技术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求,高科技的发展也使得更多传统业务需求有机会得以采用信息化、网络化的方式实现,而随着台内业务系统的增加,业务系统之间进行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

3电视新闻直播中的云计算应用

云计算是未来35年全球最值得期待的技术革命,许多世界级的大公司,如微软、IBM等都已将云计算作为新的战略核心。电视新闻直播节目如果继续保持当前的优势地位,就必需融合云计算技术。电视新闻节目的生产、直播(或重播)从单向的,即由记者拍摄现场素材,回到机房制作人员进行后期制作、剪辑,然后在固定时间段播出,观众被动地在相应时间段观看,已经不能满足习益增长的人民群众对媒体、信息的需求了,向双向媒体、网络媒体的转化是电视新闻传播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去年底中央台成立的网络电视台就是对这种考虑的探索。三网融合之后,云计算更是必不可少,如果我们要融合应用云计算,必须做以下几点:

3.l 建立电视新闻直播的数字化模式

要实现与云计算的结合,电视新闻直播内容要完全实现数字化、海量存储及数字检索。目前虽然有了硬盘数字化高清播出,但相对于云计算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在制作、存储和传播形式上加以改进,以前的电视新闻内容也要实现数字化、海量存储以备检索。

3.2 从直播环境上创造条件

进一步完善电视新闻传播的支持环境。要从目前通过广视网,租用电信网和无线网的传播转移到一个统一的网络组成云’传播,要尽快统一各单位、行业的规章制度和采用的标准和协议,以形成支持云计算网络环境。

3.3 提高终端的服务能力

简化终端用户的使用方法。计算机实现电视机的功能比较简单,要使电视和手机拥有电脑的功能就比较困难了,所以如何使电视、手机实现计算机的功能,需要解决很多的技术问题。虽然央视成立了网络电视台,但要实现云传播,能让电视、手机收看还有很多路要走。还有,不同网络的电视新闻直播还需要制式、标准、格式、协议转换统一,以及电子商务的支持等。

3.4 利用云计算建立新闻资源库

利用云计算技术或思想构建新的电视新闻视频资源库,形成云视频。简单的方式是依托现有的广视网为基础构建一个相对封闭的电视新闻私有云视频池,为全国各电视台电视新闻直播提供素材,另一个方式是以三网融合为契机,再配上云计算平台建立一个开放的电视新闻公视频资源池,并将电视新闻视频内容发布在云计算资源池中,但必须有严格的权限管理机制。以上两种方式都可以通过严格的权限管理机制使相关的电视新闻生产人员利用已拥有的云授权,登陆到相关的服务器群,将需要的新闻视频素材下载到自己的终端上进行编辑和制作,然后传回台里经过责编的审阅、修改并报请相关领导批准就可以播出了,编辑好的电视新闻视频同时可以放在公视频池中供云终端用户进行网上直播(或点播)。

如在某电视台的机房内建立一个服务器集群,创建一个虚拟的电视新闻视频资源池,云计算网络上任何一授权终端用户(如:记者)把自

己拍摄的现场新闻视频经过简单的筛选编辑(粗编)利用云网络上传到服务器集群上,后期制作人员从相关服务器集群上调用现场新闻视频素材,用专业编辑系统剪辑制作符合播出要求的新闻片子后存储在相应的播出服务器集群内,经值班责编审阅合格后编辑入播出串联单中并报请相关领导批准后就可以播出了,在电视台播出的同时也可在云网络的公有视频池中供所有终端用户观看直播(或下载重播、点播等),但对于没有授权的用户(如:拍客、视频爱好者等),也可以上传视频和观看、F载公有视频池的电视新闻,还可以通过有关的管理方式与直播中的主持人就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新闻事件进行互动。

结语

浅议电视新闻直播的选题和策划 篇3

关键词:电视新闻直播;直播选题;直播策划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10-0091-02

一、直播常态化选题存在的问题

电视新闻直播选题目前包含有仪式性的社会重大题材,如香港回归、三峡截流等重大社会事件;突发性的事件,如恶劣气候、重大交通事故等事件;媒体参与策划的社会活动等。这些选题在具体直播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非直播题材进入直播程序

直播常态化,让一些地方会议、过去的动态事件、一般化的静态新闻题材被纳入直播。而事实上,有些新闻用一般制作完全可以达到传递效果,动用直播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财力,还让观众觉得小题大做。比如每年举办的地方“两会”,本身是当地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值得加大宣传力度,但一旦运用直播,冗长的会议、静止的画面,只会让观众感到沉闷[2]。对于已经过去的动态事件的直播,记者出个现场,画面仍然用过去包装好的新闻,给观众展示的只是穿上直播外衣的外在形式。另外一种直播形式就是对现场的平面化浅层次报道,比如农村频发的群众坠落机井事件,直播过程只是注重对现场营救过程的描述,缺乏对事件频发的深层次的追问和反思。这些非直播选题被强行拉入直播程序,纯粹地为直播而直播,不仅起不到直播效果,反而使新闻价值发生了扭曲变形。

(二)突发重大新闻不敢直播

中国媒体机制往往让传播者在报道新闻事件时缩手缩脚,一件突发重大新闻事件发生后,不是先从受众本位去判断它的新闻价值,而是先揣摩领导意思,领导同意不同意报道,报道后对地方形象有没有影响?这样做造成的结果是,受众本来极其渴望知晓的新闻信息被媒体自动过滤掉了。即使允许报道,也是发通稿,简单走下过场,不能满足受众的好奇心和知晓欲望。事实上,现代新媒体突飞猛进,一个地方发生的重特大突发事件,即使你电视报纸这些官方媒体不报道,受众也可以通过网络等传播方式获得。面对突发新闻,地方官方媒体的集体失语,带给受众的除了失望還是失望。它反映出我们社会的信息透明化程度还不够,对观众知情权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这种做法对树立电视媒体的新闻直播节目的威望是一种严重伤害。

(三)血腥暴力事件直播过度化

一个地方发生的极端血腥暴力事件,在刚刚发生的阶段,受众会由于好奇而强烈关注,如果媒体一味满足受众的好奇心,不加过滤地进行全方位的直播,其血腥暴力的现场不仅会给受众带来心理上的不适,还会引起社会的恐慌。这就牵扯到媒体的新闻自律性和新闻道德的规则问题[3]。比如校园暴力事件,对于这类事件,媒体应主动规避对新闻的详细描述,只做简单的一般性陈述。特别是直接的血腥、暴力画面应该主动避开。媒体之所以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对受害学生家人的心理进行人道主义关怀;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大众对此类恶性事件的情绪,不能推波助澜,火上浇油,要担负起到对社会情绪稳定、安抚的媒体责任,要抱着对观众负责的态度来处理这类新闻。

二、确定合适的常态化直播选题的方法

尽管电视新闻直播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和主动参与的愿望,有效提升收视率,但是,在探索“常态化直播”选题时,还是要做到宁缺勿滥。从实践看,不是任何新闻题材都适合直播。有些意义不大、缺乏情节、过程拖沓、进展迟缓的事件不适宣直播。因此,直播决策者要做好直播选题的把关工作,精挑细选一段时间里新闻价值较高的题材进行直播,这样才能保证新闻直播的质量,有效提高电视直播新闻的收视率。

1.选题要有贴近性,以观众为本位。作为地方电视媒体,首先要搞清楚确立的直播选题受众会不会关注,感不感兴趣。只有那些“正在发生”的、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具有充分贴近性的题材才会进入常态性直播的视野,如对气象、交通等的现场直播报道已经成了美国地方电视台早新闻中的家常便饭[1]。面对突发性事件、灾难性事件,要以受众为中心,及时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事实,充分满足受众的求知欲和知情权,在社会面临危机时,及时引导社会舆论,成为社会公器。同时,在选题选择上,要突出地域性特点,多报道本地新闻,减少对社会发展益处不大的、简单的正面的宣传直播报道。只有那些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具有充分贴近性的题材才更有直播价值。

2.选题要有重要的新闻价值。直播选题的贴近性并不意味着所有关系民生的事情都可以拿来直播。在题材的选择上一般要进行新闻价值判断,看其有没有重要的新闻价值。直播题材要具有未知性,电视现场直播最大的魅力就是它的不可预知性,让观众有所期待。从观众的收视需要这个角度出发,人们没有可能对芝麻绿豆并且是常规化的小事都花时间去关注的,只有那些突发性的,并且是影响范围广的事件才能唤起人们关注和欲知的心理。在进行直播选题确定上,既使是突发事件,也必须具有典型性。一般的车祸、火灾没有直播的必要,但特大事故,只要时间允许我们要尽量直播。当然,做地方电视新闻直播节目,突发新闻是可遇不可求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拓展直播选题内容的思路,要跳出鸡毛蒜皮、邻里故事的小民生思维,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民生新闻进行直播。

3.选题要有可供直播的现场。新闻现场直播则以新闻现场为主体,有新闻现场的直播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直播。因此,新闻直播其基本条件就是追求新闻第一现场,通过所有直播人员在新闻现场的劳动,完成信息生成、信息采集、信息传送、信息接受的同步进行,带给观众我在现场、同为一体的感受,产生电视媒体独有的视听冲击力。因此,适合直播的选题其新闻现场要具备以下特征:悬念性。越是不知道下一步要发生什么的新闻越有吸引力,受众对这样的直播兴趣会非常浓厚。历史性。共同见证一个历史时刻,对于观众来说也是有意义的。比如北京申奥成功现场,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因为其独具的历史意义,受众需要去亲历和见证。观赏性。如果没有悬念性、历史性,那就追求其观赏性。一场名人演唱会、一场体育赛事,都因其强烈的观赏性吸引人们欲罢不能。

三、新闻直播前期策划和现场操作的有机融合

一场新闻直播,不管其大或者小,都无异于一场战役。在确定直播选题后,参战人员要对选题进行前期謀划,做到心中有数,有备而战,否则再精良的直播队伍面对陌生的直播现场也难免会手忙脚乱,影响直播效果。

(一)打一场直播战役要师出有名

前期策划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这场直播活动的主题是什么,做到全面把握整个节目的总体构思。主题不明确,走题跑题。传播出去的信息将有相当一部分是错误的或无效的信息。因此,直播策划班子确定直播任务后,先明确本次直播的主题方向,然后要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协调,吃透各项议程,做出一套详尽的策划方案,来指导现场信息采集中的各项活动,避免现场慌乱和无所适从。对于重大新闻直播,在策划框架完成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必要排练也是新闻直播必需的。通过前期演练,让主持人和现场记者对新闻事件的整体做一个最充分的了解,也有助于整场直播所有岗位人员了解直播进展的每个环节,避免信息掌握不充分而可能产生的差错。

(二)做好前期背景资料的挖掘整理

在许多常态化直播节目中,往往让现场记者作为直播的一个线索,既可以带出现场的信息,也可以穿插前期采集的相关素材缩编成的新闻片断。这样,直播节目在内容和时空的处理上就可以做到更加的自如,同时既能填补直播中的空白和盲点,又可以提高新闻直播的信息容量和深度。因此,直播人员对各种与媒介事件有关的“边界故事”,比如对事件人物的访谈,对事件前因的追述和后果的预测,对事件相关文化知识的介绍的搜集整理,也是前期策划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三)做好前期宣传策划

酒香还怕巷子深,对于事前策划好的直播活动,没有观众的关注和参与,只能是一场独角戏。因此直播前的策划要把观众参与度考虑进去,邀请观众参与到直播活动中来。在直播前一段时间内,电视台要进行直播预告,提醒和督促观众观看直播,预先公布事件的时间安排和重大环节,让观众形成直播收视期待,为即将展开的直播活动造势。当然,前期宣传策划也要讲求艺术性,不能将受众的收视胃口吊得很高,最后展示给受众的却是一个乏味的直播节目,这对提升直播新闻节目的影响力有百害而无一利。

(四)直播不停 策划不止

有了详尽的直播策划,并不意味着下一步的直播活动只要按部就班开展。能进行直播的新闻选题其根本特性就在于新闻本身的不确定性,因此,用一个现成的策划去指导一个鲜活的活动现场,显然是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这就要求我们的直播参战人员在熟悉前期策划的基础上,时刻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再策划,做到报道不止,策划不停。在直播过程中,导播要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兴趣点的捕捉和典型现场的策划,捕捉亮点,凸显新闻价值。记者和主持人在新闻现场要结合前期策划,准确选择能说明问题,有内容可看,而且有故事可说的现场作为现场报道的背景。同时要选择最佳的现场时机,拍摄到最能说明现场情况的、最能打动人心的画面,而摈弃一些毫无目的,信息量低的镜头。力争从新闻本体和现场直播的特点出发,将真实的现场,最精彩的瞬间和最鲜活的细节展示给受众,达到直播的效果。

总之,新闻直播前充足的策划可以让参战人员做到心中有数,能有效拓展新闻的深度和广度, 直播中的策划则是前期策划的延伸,是直播活动中的随机应变和工作需要,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是完成一场成功直播的两个必备要素。

参考文献:

[1]朱永祥.将现场直播“常态化”——以美国地方台现场直播报道为例[J].新闻实践,2004(7).

[2]周静.电视直播新闻存在的问题[J].当代传播,2003(5).

电视新闻直播语言研究 篇4

(一) 事件类电视新闻直播语言的特征

对于事件类的电视新闻来说, 主要包括突发性的新闻事件电视新闻直播以及可以预知的事件类电视新闻直播, 这两类电视新闻在直播的过程中语言上都会有各自的特征。首先, 对于可以预知的事件类电视新闻直播, 由于在直播之前就已经知道其发生的时间以及内容, 这样就会使得电视新闻直播的过程中语言上较为丰富以及完整, 在使用的形式上也多种多样, 这样的新闻在进行直播之前往往会有比较丰富的准备或者对背景材料进行录制, 这样就会使得语言更加的完整, 另外这类新闻的“告知”以及“阐述”是两个重要的层次, 记者进行采访或者是演播室中进行对话都是要体现这样的告知以及阐释, 对语言上也有要求, 要求其做到相应的连贯性, 同时还应当做到准确明晰。另外这一新闻在播报上语言还具有即兴口语的特征, 这样的新闻是靠记者以及被采访者之间的交流以及互动得以完成的, 这样就会在交流的过程中有大量即兴而又口语化的语言, 语言上比较灵活, 随想随说比较松散, 语气上有比较多的变化, 此外这类新闻的语言还有比较强的个人色彩。

(二) 仪式类电视新闻直播语言的特征

首先, 简洁规范。这类电视新闻直播的特征主要突出简洁规范,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电视新闻直播节目自身要求的庄重大气以及规模宏大相符合, 对于仪式类电视新闻直播来说, 其语言要求做到整齐流畅, 同时还应当满足规范化和标准化, 要尽量避免出现一些失误的状况。例如, 说香港回归以及国庆六十周年直播的过程中, 在语言上往往会有比较强的庄重以及严肃的色彩, 同时还有比较明显的政治在其中, 所以说, 这样的新闻在进行播报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规范和准确, 另外这样的新闻在进行播报的时候还要求语言要做到流畅整齐, 要尽量避免错误的出现。其次, 具有美感享受的层次。这主要是因为仪式类的新闻比较典雅以及庄重的特征所决定的, 在语言的使用上其美感主要是靠观众以及传播者两个因素构成, 一方面, 信息的传播者是整个语言美感的制造者, 是语言美感的主导者, 观众的审美水平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是要由传播者进行提升以及熏陶;另一方面, 信息的接收者也就是观众, 对美感也有所追求, 这样的就会使得两者在一定的环境之中产生共鸣, 达到愉悦双方的目的。

(三) 常规类电视新闻直播语言的特征

所谓常规类的电视新闻直播节目主要就是指在整点时间段以及固定的栏目时间段进行直播的节目, 比如说“新闻30分”或者是“晚间新闻”等都可看作是常规类的电视新闻直播节目, 这样的节目对语言往往有比较特殊的要求, 要求节目中所出现的语言应当是具有的一定的规范性, 同时对直播的主持人有一定的要求, 要求主持人应当具有相当高的语言功底, 在这样的电视新闻直播过程中, 其语言主要有播音员以及出镜口播这两种方式, 新闻事实的画面中配音工作会在电视播音员的播出之前, 在直播的过程中进行播放, 电视播音员的出镜口播是整个电视新闻直播过程中语言最为关键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直播的过程中, 关于新闻主体的内容提要以及导语、评论等是电视新闻播音员在新闻播出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对于常规类的电视新闻来说其直播语言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 宣读以及讲解是常规类电视新闻直播过程中的主要语言形式。对于常规类的电视新闻来说, 其主要包括国家大事以及民生新闻或是国家的政令等等, 所以说, 这样的新闻信息稿件在进行播报的时候往往是使用较为正式以及严肃的态度进行, 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将宣读式以及讲解式看作是这一电视新闻在直播过程中所使用的两种主要方式, 在播报的时候也会采取灵活的方式比如说使用讲解和宣读进行结合的方式、规范式的宣读播报方式等;另一方面, 这类新闻直播语言具有比较强的交流感以及语速比较快。与广播语言进行比较的话, 因为电视新闻在直播的过程中是画面与声音同步进行, 这样就会使得语言在有较快的语速, 一般来说电视新闻在播音的语速上的要求是每分钟两百三十个字, 由于新闻本身带有及时性的特征, 这样就要求在直播的过程中, 播音员在语速上有时候会达到每分钟两百六十个字。在常规的电视新闻节目的直播过程中, 消息往往占有较大的比重, 因为新闻的主体以及新闻的导语是整篇新闻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对于这样的新闻信息来说, 新闻的导语主要是由出镜口播的方式加以完成, 这样的工作主要是在演播室内部完成, 相当于是与电视观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这样的及时性与同步性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够体现出常规类新闻在直播过程中口语使用上的交流感。

二、电视新闻直播语言的培养策略

(一) 重视中小学基础知识

对于电视新闻直播报道者来说, 是通过口语的方式将信息传递给受众, 不仅仅是新闻工作者同时还是语言共组者, 对于新闻播报者来说, 普通话的口语表达是其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 在平时的工作中应当注意语言运用上的标准与规范, 对于语言的培养来说, 是从小养成的习惯, 普通话的学习是小学一年级的课程, 中小学是整个人生的重要起点, 往往会对人的一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同时也是人类语言定性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所以说, 电视新闻直播工作的语言播报能力应当从小抓起, 当前我国电视新闻直播节目的主持人以及播音员的培养院校应当对我国的中小学进行结合,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语文的学习力度, 继而有效培养学生读写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同时还应当注意加强对学生使用口语进行表达这一方面的能力训练。

(二) 进一步加强专业方面的训练

因为电视新闻直播节目的报道者所从事的职业有一定的特殊性, 这样就需要更加注重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一方面, 电视新闻直播节目的播报与其他生活用语中的语言有较大的不同, 声音是播音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掌握的重要基础性内容, 要求其声音应当具有艺术化讲究相应的技巧性。对于吐字以及气息的控制等等都会有所要求, 这些能力的掌握都是要通过专业性的学习才能够达到;另一方面, 电视新闻直播所使用的语言是整个社会语言运用的标杆, 对社会的语言运用往往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因此更应当提升工作者的语言使用水平, 继而真正达到愉悦共鸣的美学层次。只有在语言上有较强的表现力, 做到富有弹性, 才能够在节目播出的过程中更好地做到游刃有余, 另外对于报道者来说, 声音也是其形象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良好的声音就很难塑造真正成功的形象, 如说央视的白岩松, 因为其从小就有比较好的语言基础, 比较喜欢讲故事以及朗诵, 尽管其本科所学是新闻, 但是与播音系的学生住在一个宿舍之中, 经过长时间的接触, 受到的影响比较大, 对其营造了良好的锻炼环境, 走上岗位之后又获得相关部门的专门性指导, 可以说语言上的成功为其以后新闻传播形象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 在新闻编辑以及采访的过程中进行锻炼和提升

对于电视新闻直播节目来说, 并不是一个还有专业技能的播音员就能够完全胜任的, 对于电视新闻直播节目来说, 主持人不仅要有良好的普通话, 同时还应当具有较好的评论或者是进行新闻采编的技能, 能够有较强的随机应变的能力, 这样就要求记者或者是主持人应当具有编辑、评论员以及记者和播音员等多方面的能力。但是关于采编或者是随机应变的能力来说, 在学校是很难学到, 只有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才会有所收获, 所以说, 电视新闻直播节目的主持人以及记者在培养上应当侧重实践, 电视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在上岗之前应当经过新闻采访以及编辑等方面的锻炼, 只有这样才能在走上播音岗位的时候能够做到游刃有余。

(四) 在新闻节目中培养语言能力

一方面, 在新闻栏目中对播音员的语言能力进行培养, 从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电视新闻方面就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改革。在对人才的培养上基本都是从记者中进行选拔, 实践证明这样的人才选拔方式是正确的, 我国央视很多著名的主持人, 如说白岩松以及敬一丹等都是先从事记者以及编辑的工作, 之后才走上主持的岗位。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对人才进行锻炼以及培养, 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主持人自身的主持能力, 同时能够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做进一步的挑选, 从而选择出更加优秀的人才。另外诸多记者在采访以及编辑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为其之后走向电视新闻直播节目的岗位奠定了极大的基础和优势;另一方面, 在直播的节目之中对语言能力进行培养。新世纪伊始, 我国央视东方时空这一栏目进行了二次改版, 增设了一个新的子栏目即“直播中国”, 但是因为收视率不高不久就被撤销, 但是对于这一栏目的开设目的来说, 主要就是为我国的电视新闻直播事业锻炼以及培养大批的人才, 最后大量的实践证明, 这一栏目的确为我国的电视新闻事业培养了优秀的人才队伍, 成为整个央视节目直播的主要力量。所以说, 电视新闻直播报道的人才应当在电视新闻直播节目的过程中才能够得到最为切实的锻炼。

(五) 实践应当与学校的教学进行结合

当前年我国电视新闻播音员或者是主持人在使用上往往会存有电视台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 所以, 当前的学校教育应当与电视要和广播电台进行结合, 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满足当前我国电视直播新闻对播音员以及主持人的素质要求, 才会培养出真正适合我国传媒发展的人才。

三、结束语

我国电视新闻主要就是通过画面以及声音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 电视新闻语言的范畴因此也就包含声音和画面两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具体来说, 电视新闻的直播主要有三个类别, 一个是仪式类的新闻直播, 一个是事件类的新闻直播, 还有一个是常规类的电视新闻直播, 其中对于事件;类的电视新闻直播来说, 又包含着突发事件的电视新闻直播和可以预知的电视新闻直播两个方面, 在对不同类型的电视新闻进行直播的过程中, 也应当使用不同的电视语言, 对于仪式类的电视新闻直播来说, 其语言应当具有规范和庄重性的要求, 应当尽量达到一种美感享受的层次, 其在电视新闻画面上也主要是呈现远景, 只有这样才能够与仪式类的新闻所具有的庄重性相符合。对于事件类的电视新闻直播来说, 因为事件上具有比较强的变动性, 这样就要求新闻的报道者应当具有比较强的新闻敏感, 要做到随机应变, 具有比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于可以预知的新闻事件的直播来说, 应当在直播之前就应当进行准备, 还应当对其背景进行挖掘, 在语言上也应当做到详细的阐释, 对于突发性的新闻事件的电视直播来说, 因为事件具有比较强的突发性, 这样就要求新闻的报道者应当侧重对新闻事实的介绍, 在语言上要做到准确无误。对于常规类的新闻直播来说, 其对电视新闻主持人或者是播音员的要求比较高, 其语言主要是使用播报的方式进行, 依据相关内容的不同, 常规类的新闻还可以进行细分, 有民生类的新闻直播以及政府公告的新闻直播,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政府公告播报的时候应当注重语言的明亮和宏达, 但是在对民生新闻进行播报的时候应当尽量做到贴近群众以及语言上的委婉。

参考文献

[1]王莹.浅析电视新闻直播语言的特征与提升策略[J].现代语文, 2013 (4) .

广播电视直播卫星 宣传标语 篇5

1、采用直播卫星技术扩大农村边远地区广播电视覆盖面!

2、让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先进科技成果惠及边远地区农村的千家万户!

3、广播电视是人们获取信息、增长知识、享受文化娱乐的重要渠道!

4、村村通广播电视是利国利民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5、让广播电视农业节目早日进入农村千家万户!

6、国务院已经批准继续推进村村通广播电视工作!

7、运用新技术提高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的质量和实效!

8、心系群众,服务大局,使村村通广播电视为广大农民群众造福!

9、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

10、“十一五”期间基本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

11、统筹协调有线、无线、卫星多种传输覆盖手段,解决农民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

12、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村村通”平台节目2010年采用加密方式进行传输!

没电视一样看直播 篇6

在线高清卫视实时看

袁韩冰看电视直播用的是PPTV(PPTV网络电视下载地址:http://t.cn/zO9l61j),进入“直播”,里面提供了全国各大高清卫视频道(如图1)。里面还有详细的节目预报,想看当前节目,点击“播放”即可(如图2)。这下,看影视电视,再也不用和老婆孩子抢电视机了,而且想看就看。

注意,用看电视直播尽量选择用Wi-Fi,如果使用3G的流量看高清视频,要注意流量是否够用。比如,在享受高速高清时,220MB的套餐流量,可以观看大约2小时的在线视频。相当于只看了一部电影,你的套餐流量就用完了。

在线、离线视频任我看

除了看电视直播,袁韩冰也喜欢看热门的影视节目。进入首页,可以看到视频分为了热播电影、同步剧场、新番动漫、热门综艺、资讯热点等选项。

最近电视剧“穆桂英挂帅”很火,听说剧情相当雷人,袁韩冰也想看看,于是进入“同步剧场”找到该剧,点击“播放”(如图3),再选择想看的集数,经过短暂的缓冲,就开始播放。效果不错,在播放过程中还可以方便切换到其他集数,还能将视频下载下来,方便在没有网络的地方播放,下载前需要先登录(如图4)。然后在电视剧的页面点击“下载”,再选择要下载的集数,一次可以选择一集或者多集(如图5),点击后就开始下载。下载的文件在“个人中心”中的“我的下载”中看得到,是标准的MP4格式,方便在本机或其他设备上播放。下载速度根据网速决定(如图6)。

浅析进入直播时代的电视新闻分工 篇7

下面我们首先谈一下新闻前期的采访拍摄。通常情况下, 一则电视新闻是由记者观察发现或者观众提供新闻线索而获得, 到达新闻现场后, 如何使得一则新闻具有生动的现场感是决定这条新闻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这就要求现场记者除了抓拍好现场外, 还要运用好现场同期声。现场同期声, 必须为表现新闻主题服务, 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要做相对完整连贯的报道, 做到声画同步, 同时要与环境声互不干扰、突出主体。现场感强的现场报道特征是由记者出镜做报道, 但更重要的特征是让观众看到、听到的是记者在新闻现场采访报道的过程。

媒介文化正在经历着从偏重单一教化到促进多元沟通的转变, 这种转变如此深刻而迅猛, 以至于一贯以承载意识形态教化为己任的电视新闻也无法逃避。在平等参与、尊重差异的传播理念下, 将谈话与沟通机制引入到电视新闻中, 就多少带有了必然性。画面信息常常要求每条新闻能够提供4个左右的可看镜头, 其他7个系为基础性过场镜头。所谓可看镜头, 是指信息意蕴饱满、直指新闻要素的镜头, 这类镜头可以转变观众的注意;所谓基础性镜头是指背景性和过程性的, 观众对这类运动方式 (推拉摇移) 镜头的感知, 其注意力是处于“无意状”的, 此刻他们的兴趣大多是在听播音传递的主体信息。目前许多画面的可看性与基础性之比在0∶10至2∶8之间, 造成这种画面信息缺省、无可看性的原因, 与记者任意推拉摇移镜头密不可分。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后期编辑在电视新闻中的作用。电视人除了认真拍摄好每一幅新闻画面外, 还要一丝不苟地运用动画、特技、屏幕文字等后期制作技术, 制作好每一幅与图像新闻相关的画面, 以准确的文字、图表等细节语言补充图像语言叙事含混的弱点, 力求使画面中的具象语言与抽象语言达到最佳组合, 最终保证信息得以清晰地传播。电视新闻的声画是以时序运动的方式传播信息, 声画传播的滚动性无疑增大了受众对信息感知与存储的难度。就声画两者的难度比较而言, 从画面含义的模糊性和播音语言逻辑表述的明晰性来看, 显然画面信息具有更大成分的不可知性, 因此努力实现电视新闻画面的突显性, 是电视记者、编辑提高电视新闻信息质量的重要内容。

现在, 电视特技手法增多, 这样便给电视新闻编辑提供了更多的创造机会。比如, 以往在电视新闻编辑操作中比较多地关注“蒙太奇”, 而现在我们能够借助先进的电子编辑技术达到超出“蒙太奇”以外的境界, 同时传递两路以上的信息, 而特技与字幕的运用, 能在节目播出时插入来不及编排到既定时段节目中的新闻, 随时插播传回的消息, 强化感观效果等。

编辑部应该是整个电视新闻媒体的灵魂, 对一段时期出台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 以及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背景, 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 才能在此基础上确定报道思想、拟订报道计划、“参谋”新闻视角、把握舆论导向。通常情况下, 重要的新闻为了先抢发消息来不及配制图像或制作“成套新闻”的, 就采用“独白式报道” (记者拿话筒在现场直接播报) 或者根据电传文字稿由节目主持人口播, 此时在播发消息的同时, 最好再预报一下在什么时间播出相关的新闻专题、跟踪式报道或现场直播等, 这种方法, 专业术语称之为“立体式报道”, 即轻重武器同时攻击目标。这些特点, 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多样性、连贯性和灵活性。

电视新闻对受众“心理”的关注和传播“艺术”的追求, 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接收最新信息并最大限度地留下深刻印象。

电视新闻既要有规矩又不能墨守成规。对于电视新闻编辑来说, 除了必须有其他新闻媒介编辑相同的思想、文化素质以外, 还要有组织、协调能力。电视新闻编辑不仅要经常与社会各个层面的人打交道, 而且每天都与本系统的各个环节发生关系, 如果将整个电视宣传队伍比作一个庞大的乐队的话, 那么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就是乐队指挥而编辑则是吹大号的角色, 既接受指令又发布指令, 并确保指令百分之百地被执行。

我国电视体育新闻直播节目的特点 篇8

内容以竞技运动为主且具国际化视野

现代体育的涵盖面已非常广阔, 除了竞技体育之外, 还有社会体育、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等多方面内容, 但竞技运动永远是电视体育新闻直播节目最主要的内容。以央视5套的《体坛快讯》、《体育新闻》、《体育报道》、《体育世界》四档节目为例, 每天竞技报道的内容至少占90%。竞技运动具有天然的悬念性、新鲜性、趣味性、刺激性, 决定了受众对竞技运动新闻报道的需求取向, 同时也决定了电视体育新闻必然要突出竞技报道以吸引观众。

遍及全球的各种体育赛事涵盖了几乎所有的体育项目, 为电视体育新闻报道提供了丰富的报道素材。如在国际体育综合性竞赛中, 有最具影响的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等。世界杯足球赛、世乒赛等单项国际竞赛几乎包括了目前在全世界开展的所有运动项目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举办时间和赛制, 几乎每天都有一项国际大赛举行。同时各国还有本国每年定期举行的各种国内赛事。而且, 这些竞赛的组织者为了吸引更多的参与者, 为竞赛的开展筹集更多的经费, 还不遗余力地开展公关活动, 邀请电视媒体参与, 从客观上也造成了电视体育新闻报道内容的竞技化。 (1)

目前, 国内外电视媒体的电视体育新闻的传播内容已从国内体育延展到国际体育。为了更好地报道国际体育赛事, 许多电视机构走出国门进行报道。如在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期间, 国内电视机构也设置前方演播室。2004年雅典奥运会, 央视在雅典、北京各设立一个演播室, 其中, 雅典演播室向国内传送第一手的赛事信息并制作晚间奥运特别节目。此外, 在F1、环法自行车赛、达喀尔汽车拉力赛等国际著名赛事中, 都有中国电视记者现场采访的身影。中国电视体育新闻报道开始具有国际视野, 体现了国际性的特色。 (2) 使这些节目都有了不错的收视率和观众好评, 促进了节目的发展。

节目素材来源灵活多样

目前, 国内电视体育新闻从内容上看, 主要有赛事新闻、会议新闻、各级体育组织的相关活动新闻、群体休闲体育新闻以及体育公众人物新闻等。这些体育新闻节目根据各电视台自身具有的实力, 会采用自制或部分自制的形式来完成。当然, 中央电视台的体育新闻自制能力在我国是最强的。目前, 国内各电视台在制作体育新闻时, 其素材来源主要有三条途径:现场自行采集素材、购买素材和联合制作。现场自行采集素材的方式一般适合于发生在该电视台所在地的体育新闻事件。由于央视具有强大的经济、人才、技术实力, 所以其很多体育新闻素材都可以做到现场自行采集, 而地方台则因为种种条件限制, 现场自行采集素材的能力较为有限。

国内各电视媒体包括央视在内获取体育新闻素材的另一个来源是购买节目素材。由于国内外赛事繁多, 出于制作成本方面的考虑, 国内电视台尤其是地方电视台不可能每场重要比赛都派记者到现场采集体育新闻素材, 在制作国际体育新闻时, 多从ESPN、美联社 (AP) 、CNN、TNT等海外体育节目机构购进节目素材进行加工, 这使购买素材的电视媒体使用该素材时极为方便。据统计, 京沪粤等地电视台, 每天平均购买国际体育新闻 (带国际声的视频素材) 达10条左右。 (3) 而在制作国内体育新闻时, 则多向兄弟台购买或交换, 在缺乏国内其他地区的体育新闻素材时互通有无已经成了我国电视体育新闻界的行规, 就连央视也经常无条件地使用各地方台提供的体育新闻素材。

国内各电视媒体特别是各地方台获取体育新闻素材的第三个来源是联合制作, 利用这种方式, 各地方台避免了因为人员、资金紧张而导致的素材严重不足的劣势, 使自己的体育新闻素材丰富起来。

多时段、多频道直播

在电视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 电视新闻节目为了强调时效性, 一般都会采用直播。目前, 绝大多数电视台的体育新闻节目都已采用了直播, 但这种直播相较于严格意义上的直播只能是一种准直播或假直播, 因为这些体育新闻节目中的各条新闻几乎都是事先做好的, 然后在整档节目直播时由主持人在演播室现场串接而已, 这与真正的体育新闻直播中必须有来自体育新闻事件现场的实时音、视频信号是存在巨大差别的, 长此以往, 就会降低观众的收视兴趣。这说明我国的电视体育新闻直播尚处于初级阶段, 与西方发达国家早已运用纯熟的体育新闻直播尚有不小的差距。

近年来, 我国电视体育新闻节目广受欢迎的原因就在于大量的多时段、多频道直播形成了传播强势, 深刻地影响了受众的收视习惯与爱好。目前, 国内体育新闻已经由过去的单一时段播出变为多时段播出, 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1989年, 央视第一次推出《体育新闻》, 只固定每天录播5分钟。2005年9月5日起, 央视体育频道全新改版实现24小时连续播出, 并在早晚两个时间段增加了新闻的播出量, 把中午的《体坛快讯》从15分钟延长到25分钟。这样, 央视体育频道基本形成了早、中、晚、夜、午夜5个时段的体育新闻报道模式, 在早间《体育晨报》 (7:00) 、午间《体坛快讯》 (12:00) 、晚间《体育新闻》 (18:00) 、夜间《体育世界》 (21:30) 、午夜《夜间体育新闻》 (24:00) 直播多档新闻, 从而构成全天候体育新闻播出的完整覆盖。当然, 各时段体育新闻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并非是对首播体育新闻简单的重复, 而是实施对其的更新、补充与持续跟进。多时段的滚动体育新闻减少了信息的损耗, 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 提高了素材的使用率。电视体育新闻直播从单一时段到多时段, 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新闻传播理念, 增强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与信息量。这也是央视成为世界一流体育电视媒体的显著标志。

一档电视节目要有效地吸引观众, 扩大节目影响, 增加节目覆盖面和扩大收视群体, 就应该采取多频道播出的组合传播策略。深谙此道的央视在其体育新闻节目播出上就采取了这种传播方略。央视在体育频道之外的其他频道固定播出体育新闻节目。CCTV新闻频道在13:30 (直播) 和0:30 (录播) 播出25分钟的“体育报道”;CCTV-1每天22:00的新闻节目中有固定的体育板块;CCTV-9和CCTV-E&F (西法频道) 一天播出7档时长15分钟的外语体育新闻。这是对单一频道播出的有益补充, 是资源内部整合和优化的内在表现, 也是体育频道核心竞争力的外在体现。它还可以压缩投入、提升效益、挖掘新的市场空间, 体现了传播平台和渠道的多样化, 实现了规模效应和利益最大化。与体育专业频道相比, 其他频道的体育新闻组织方式更为灵活多样, 而且其他频道如新闻频道等的观众群体更为庞大, 容易形成局部的收视率高峰, 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该电视媒体的影响。

节目编排日趋合理

节目编排是电视频道“版面结构”的集中体现, 它体现了频道的传播理念和对受众需求的理解, 关系到每个节目和节目整体效应的发挥。观众是一个频道最终收视效果的实现者, 能够赢得观众的电视频道,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所以, 在进行电视体育新闻节目的编排时, 应尽量考虑到影响观众收视行为的多种因素, 根据电视体育新闻节目的特点, 巧妙编排体育新闻, 以期获得最佳的传播效果。所以, 电视体育新闻节目的编排应具连续性。 (4)

电视体育新闻节目作为电视新闻节目的一种, 在编排时应遵循电视新闻“峰谷”编排原则, 从而增强观众的收视兴趣。而在我国, 即使是代表我国体育电视最高水平的央视所制作的电视体育新闻节目, 其编排也不尽合理, 没有完全遵循“峰谷”编排原则。以下是2010年7月26日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18:00播出的《体育新闻》的条目:

1.《丁俊晖中巡赛第一轮惨遭淘汰》

2.《湿度制造难度》

3.《法拉利木偶戏》

4.《明确的车队指令干扰了比赛》

5.《国际汽联规定车队的无线电通话必须公开》

6.《我们没有可以让车》

7.《惯犯法拉利犯规却不长记性》

8.《F1运动员、车队实时积分榜》

9.《康塔多终成三冠王》

10.《感受“环法之美”》

11.《点球噩梦困到卫冕冠军》

12.《又是冤案英格兰球队又吃亏》

13.《吴鹏根、徐林胤组合收获本赛季第二金》

14.《皇马送别古蒂》

15.《汉堡网球公开赛格鲁贝夫首尝冠军》

16.《全国女排锦标赛小组赛赛况》

17.《广州亚运会网络票务销售开通》

18.《王老吉亚运时刻———釜山亚运会女子三级跳远冠军黄秋艳》

19.《全国摩托车越野锦标赛上演“小鬼当家”》

20.《男篮青年联赛广东大胜山东》

从这一档体育新闻节目的条目顺序编排中不难看出, 我国体育新闻节目的编排是按照“先国内, 后国际”的原则, 比如在以上的20条新闻中有关F1赛事和环法大赛的新闻明显比2010年斯诺克中国巡回赛的新闻重要, 但依照我国特有的所谓编排原则, 《丁俊晖中巡赛第一轮惨遭淘汰》这条新闻顺理成章地成为当天的头条新闻, 而一些为观众所关注的重要新闻却被放在次要位置。当然, 我们也能看到, 央视的这档体育新闻在编排时也运用了“峰谷”编排法, 做到了张弛有度, 并且注意了在“新闻峰群峰谷”之间运用了“同类组合原则”, 比如把F1赛事、环法大赛这种同类题材或内容相近的新闻集中安排在一起, 形成组合结构和传播声势, 有利于节约时间并突出报道主题。此外, 这档体育新闻节目的编排还应用了“形式差异原则”, 比如在有关F1大赛的由6条新闻组成的一个新闻段中为了依照观众的收视心理来编排节目, 特别重视了节奏的控制, 注意了不同新闻报道形式的组合与搭配, 比如图像新闻《法拉利木偶戏》与电话采访《明确的车队指令干扰了比赛》、口播新闻《我们没有可以让车》与电话连线前方记者《国际汽联规定车队的无线电通话必须公开》、消息《F1运动员、车队实时积分榜》与新闻背景分析《惯犯法拉利犯规却不长记性》的穿插, 这一变化多端的节奏利于观众保持持续的收视兴趣。

一直以来, 人们对新闻的深度报道都存在着一个误解, 就是只有类似《新闻调查》那样的节目形态, 只有在单位节目中完成对某一新闻事件的深度挖掘才是深度报道。其实不然, 为了使自己的体育新闻报道体裁多样化, 央视就在其最重要的一档体育新闻节目中插入了体育新闻评论, 2003年6月14日央视体育频道首次在18:00的《体育新闻》中加入了子栏目《体育今日谈》, 时长5~8分钟。这个子栏目是新闻性的体育评论。它选取最新发生和出现的体坛热点事件和热点人物为话题, 由主持人吴为和罗宏涛进行相关评论。这个体育新闻评论节目推出伊始, 使国内业界的专家、学者无不欢欣鼓舞, 惊呼我国体育电视报道终于出现了新闻性的体育评论, 电视体育新闻直播节目终于有了深度报道, 但或曲高和寡, 或对收视率提升促进不大, 目前这个子栏目已销声匿迹了。虽然如此, 央视体育频道毕竟在电视体育新闻节目编排丰富化和报道深度化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不难发现, 电视体育新闻直播节目具有自己的鲜明特点, 我们只有以科学的态度去运作这类节目, 才能使节目受到受众欢迎, 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罗晓帆等:《我国电视体育新闻运作模式的探析》,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12) 。

[2]刘晶等:《我国电视体育新闻报道特点及成因分析》, 《中国体育科技》, 2009 (6) 。

[3]张德胜:《我国电视体育新闻的基本特征及其改革》, 《新闻知识》, 2008 (2) 。

关于电视新闻直播技术发展的思考 篇9

云南广播电视台的电视新闻直播正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突破。

早些年由于技术和设备系统的局限性,非演播室的新闻直播更多的是针对一些常规性的活动和会议。直播技术系统由台里的大型转播车加卫星、微波或光纤传输系统组成。系统体量庞大、复杂,设备就位、安装、调试至少需要半天的时间。同时受场地空间、现场供电和方位朝向等环境因素的限制。

随着技术和新闻事业的发展,云南广播电视台在2007年集成了第一辆新闻直播车。该新闻直播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要区别于大型转播车,充分体现其机动性、灵活性和力求用最短时间进入直播状态。云南地形极其复杂,高山深谷遍布全省,加上云南是一个地质灾害频发的省份,选择的车体要求通过性能好、爬坡能力强,权衡了车体的载荷能力和空间问题,最后选择了原装美国产悍马H2越野车。

该新闻直播车充分体现了新闻直播系统的专业性,系统麻雀随小,但五脏俱全,集成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视音频技术、通讯技术和发电技术。直播车使用3种供电方式,分别是市电供电、普通发电机供电和取力发电机供电。其中,取力发电机供电是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使用的高科技军事技术,它利用悍马车的大功率发动机带动取力发电机转动而产生220V,5千瓦的电源。在没有市电时,携带普通发电机不方便的时候,使用该供电方式非常有效。例如移动直播,在地质灾害现场等。系统配置了3路摄像机讯道,2路无线、1路有线。无线摄像机移动起来非常灵活,系统中的无线摄像机使用的是英国GIGAWAVE生产的数字无线摄像系统。该产品在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和赛事转播中被大量使用,它采用先进的COFDM调制技术,能有效抑制多径发射和有效利用绕射。信号传输有两种方式,即卫星传输和无线数字微波传输。无线数字微波网已经覆盖了整个昆明城,在昆明市区的直播,可以很轻松地利用该网络把信号传回云南台的总控。在昆明市区外的直播,我们使用卫星传输方式。通讯手段是新闻直播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该车由内外通讯系统构成,内通讯系统由CLEAR-COM通讯基站、MOTOROLA无线对讲机组成,无线对讲机接入CLEAR-COM系统,用于摄像和导播、车内与现场的通讯。外通讯系统主要用于现场记者和演播室主持人连线、及现场导播和演播室导播的通讯,外部通讯系统使用了有线电话耦合技术、移动电话耦合技术,及SHURE PMS-600个人监听系统技术。在有条件接有线电话时,利用有线电话:没条件接有线电话时,利用移动电话网。同时,该车还配有海事卫星电话,在电信、移动、联通网中断时,现场记者也可以和演播室做现场连线。通过以上系统构成的这辆新闻直播车,可以在苛刻的环境下、极端的气候条件下快速地组建直播系统,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把信号以直播的形式传回电视台。

这辆新闻直播车于2007年底完成集成后,就参加了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云南站的昆明、丽江和中甸3地移动直播,该车是核心转播系统,转播取得了圆满成功,它功不可没。之后,这辆新闻直播车使用频率非常高,平时用于日常时政和民生新闻直播,遇到突发事件时,它总是和新闻记者第一时间出现在直播现场。

随着云南广播电视台新闻直播量的增加,2010年新闻部门提出:希望在总结第一辆直播车的基础上再集成一辆直播车系统。新的系统要充分体现快速、灵活、高效的特点,要解决通话系统不同信号源音量增益不可控的问题,要解决驻车时取力发电机电压不稳的问题,还要解决有线摄像机讯道使用不灵活的问题。

根据第一辆直播车系统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云南广播电视台完成了第二辆新闻直播车的集成。车体仍然选用悍马,布局不变,通话系统部分专门增加了一台通话调音台,取力发电机增功模块的后备蓄电池容量从5kVA增加到15kVA,摄像机讯道仍是3个,但是取消了有线讯道,增加了一个无线讯道,卫星上行高功放从单台变为两台主备热备份。新的新闻直播车系统在功能上更加灵活、合理,在性能上更加安全稳定。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海量、快捷的新闻信息通过新媒体大量涌入传统广播电视受众群,电视新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怎样提高新闻获取的时效性、便捷性和降低获取成本,是电视新闻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传统的卫星、微波、光缆等传输方式,虽然技术相当成熟,但存在着时效性、便捷性和高成本等方面的限制,很难满足前线记者对新闻素材快速回传或突发性事件快速实时直播的要求。新兴的利用移动和互联网通讯技术作为传输手段的“3G/4G新闻传输系统”可以突破新闻采集的地域、地形、温度等极端环境限制,克服了无线视频传输设备庞大、程序繁琐、机动性能差的困扰,设备和使用成本低廉,是卫星、光缆和微波传输很好的有效补充手段。

行业里“3G/4G新闻传输系统”产品很多,云南广播电视台在采购该设备时,进行了技术原理研究和产品比较。经过研究和测试,我们得出:如果想在中国目前的网络环境下,单纯地依靠3G技术来得到一个较宽且稳定的带宽资源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就需要多种控制和均衡技术的辅助,来共同完成这样一个目的,例如多卡绑定同传、跨运营商技术、负载均衡和实时信道检测、智能天线阵技术等。

多卡绑定技术主要用来解决带宽不足的问题。按照我们采用H.264的编码方式,通道带宽至少要保证较长时间恒定在1.5Mbps到2.0Mbps之间,不然将无法保证广播级清晰连续的视频信号。

4G网络覆盖还需时日,目前中国境内有中国移动(TD-SCDMA).中国电信(CDMA2000)和中国联通(WCDMA)三大3G网络运营商和三个3G网络标准。中国移动的TD-SCDMA支持的下行速率为2.8Mbps,上行速率为384Kbps;中国电信的CDMA2000支持的下行速率为3.1Mbps,上行速率为1.8Mbps;中国联通的WCDMA支持的下行速率为14.4Mbps,上行速率为5.76Mbps。只有中国联通的WCDMA网络能够使用单卡满足视频传输的带宽要求,但是这个带宽也是理论值,用户一多,带宽肯定无法保证。根据实际测试结果,2至3张联通3G卡或3张电信3G卡能够支持我们所需要的3G视频传输业务的带宽。中国移动的TD-SCDMA由于上行带宽过小,尚无法单独完成我们所需要的视频传输业务。

并且3G网络提供的带宽随网络信号的变化会出现比较大的波动。而在视频传输的业务应用中,又需要一个较为稳定的带宽资源。基于这样的要求,如果视频传输业务只能在单一运营商的网络环境下传输,当该运营商的网络信号发生变化时,必然无法保证视频传输业务所需要的带宽资源。进而接收端也就无法保证输出清晰、连续的视频信号。

此时如果能够支持跨运营商绑定,便可解决单运营商网络信号抖动带来的带宽资源下降的问题。若一张3G卡或者一个运营商3G网络信号下降,视频发射端便可用其他运营商的3G网络的带宽资源来及时弥补丢失的带宽资源,确保视频图像稳定、高质量的传输。

可以以联通网络为主,电信和移动的网络以辅助的方式共同承载视频传输业务。这样做不但能对视频的清晰度和流畅度有很大程度的提升,还能直接避免当某一运营商信号抖降时,无法正常传输视频的问题。

多卡绑定和跨运营商技术,就会牵扯到多信道,多路由的情况。这就需要有一个很好的均衡机制,负载均衡就是将一定量的数据传输压力分配到不同的信道中进行传送,降低对一条信道的负担和依赖性,适当地利用多条信道共同完成数据传输的工作。在质量好的信道上多分配一些负载,而在质量较差的信道上少分配。如此这般进行均衡便可达到较好的传输效果。

经过技术原理的研究和设备的实测,云南广播电视台最终选择了世纪睿科集团时代华睿的,“TVUPack 3G/4G新闻传输系统”,它是美国TVU Net works公司研制生产的3G/4G背包式新闻直播系统。该系统平台利用TVUPack3G/4G移动传输设备连接新闻现场的拍摄摄像机,把采集到的高标清新闻素材通过拥有自主研发的反向复用及前向纠错技术,利用移动网和互联网回传到电视台的接收服务器平台,通过硬件的编解码,以SDI和视音频文件及流的模式把节目素材直接传输到演播室现场或节目制作编辑网。

传输系统平台包括三个部分,分别为移动传输背包(采集信号,通过包内的无线网卡复用进行信号传输)、移动网络、电视台内的接收制作平台。它使视音频数据传输过程不受区域空间限制,传输的数据具有加密性,传输信号的好坏仅受限于网络质量。即使高速移动环境,该系统也可保持视频数据的稳定实时传输,在切换运营商基站时,不会出现停顿、丢帧、马赛克等现象。该系统作为卫星和微波转播车进行新闻直播的补充手段,具有重量轻,携带方便,操作简单的特点,并极大降低了投入成本和维护费用,可大量用于民生新闻,突发新闻报道和体育赛事直播等。尤其在船上、地铁里、拥挤的街道等卫星车无法驶入的地方,更显它的优势。

云南广播电视台一共配置了4套TVUPack移动背包机,一个摄像带一套背包机加一个出镜记者就可以轻松地完成现场直播连线,4套背包机可以同时完成4个点的直播连线。以前在做多点直播时,经常为直播点上的制作和传输系统不够用而犯难,现在遇到大事件多点直播时,两辆卫星直播车作为主直播系统,TVUPack做补充,基本都能从容应对直播需求。平时,短小的民生新闻直播,记者们更愿意用TVUPack 3G/4G系统。

2014年4月30日,昆明地铁1、2号线首期工程开通,这是昆明市的大事件,云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和公共频道联合成功地对开通过程进行了长时间的多点直播。该直播几乎把台内的新闻直播设备都用上了.两辆新闻直播车分别固定在起点和终点,起点用无线数字覆盖网完成直播信号传输,终点用卫星手段完成信号传输。直播的技术难点在于要把记者在高速行驶的地铁上的现场体验信号实时传回台里,传统的广播电视传输技术很难实现信号在地铁全程的覆盖,1、2号线地铁3G信号质量并不稳定,为了保证直播质量,我们联系了昆明移动,结果一拍即合,移动正在大力推4G,很愿意跟我们合作。直播当天,移动临时架网,4G信号全程覆盖地铁线路,地铁列车上记者的体验、对现场乘客的采访实时生动地呈现在了观众面前。

出镜记者如何做好电视新闻直播报道 篇10

关键词:电视,直播,出镜,技巧

电视直播可分为现场直播和演播室直播, 有出镜记者参与的直播属于现场直播, 如今, 随着电视技术的日渐发达, 我国电视新闻的现场直播正在走向常态化。各大电视台纷纷购买新闻卫星直播车、数字卫星直播车、便携卫星电话、海事卫星电话等新闻直播设备, 目的就是为了能在第一时间满足新闻直播的需求。硬件设备已经准备齐全, 出镜记者的培养成功了吗?显然, 培养出镜记者和出镜记者自身的历练不像硬件设备那样可以一步到位, 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出镜记者需要学习、更需要机会。目前, 打开电视机, 各电视台的直播并不少见, 可是一些出镜记者的表现却差强人意, 主要表现在情绪紧张、表达与现场游离、装束不合体等多个方面。作为直播过程当中的灵魂, 出镜记者表现的好坏直接关乎到整场直播的成功与否, 结合自己的多次电视直播经历, 谈谈几点对于出镜记者的认识。

一、直播当中的心态把握

每次接到直播任务, 很多记者的第一感觉往往不是如何准备自己的出镜内容, 而是如何克服紧张的心理情绪。直播在电视新闻中是一个不可逆的制作过程, 也就是说如果说错了内容, 没有更改、再制作的机会, 这个特点直接对出镜记者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呢, 首先要自信, 作为一个出镜记者, 需要用自信来提升自己的魅力, 一个自信的出镜记者站在镜头面前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只有自信才能够把自己要表达的新闻事件和思想感情都表达清楚。其次, 需要的是沉稳和冷静, 遇到直播首先不能慌乱, 即使是在急迫的任务面前, 也要冷静下来, 冷静是做好直播准备的前提, 只有这样才能迅速梳理自己要直播的内容和骨架, 才能做到对新闻事件心中有数, 即使内心紧张, 也会给人一种从容不迫的感觉。当然, 心理素质的培养更多需要的是丰富的直播经验, 以一种自信、从容的心态迎接更多的直播任务来历练自己尤为重要。

二、直播当中的内容把握

从出镜记者口中说出的内容是直播中的核心, 内容表达的好坏、是否充分明了是检验出镜记者功力的关键, 当接到一个直播选题后, 首先要对新闻事件进行初步了解, 当明确内容主题后要迅速找寻或者采访到能烘托主题的辅助内容, 这其中包括数字、小故事或者小细节等等, 当对要直播的新闻事件有了充分的准备, 进入直播后仍然要注意很多问题。首先要开好头, 树立信心。很多成功的出镜记者通常会花很大的精力去准备开头10%的内容, 良好的开头能起到让自己迅速放松下来的效果, 让自己越说越自信。其次在直播过程中不要背词, 背诵既定内容特别容易忘词, 记者也不再是新闻“眼”, 而变成了传声筒, 应该确定一些语言链条中的拐点, 把自己的思维连贯起来, 根据拐点发挥, 这样才能使直播充分, 也不会乱套。

三、直播当中的应变把握

应对直播当中发生的突发事件是直播过程当中的更高层次, 直播本身考验着记者的综合素质, 而直播中的突发事件对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出镜记者还要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直播过程中有几类突发事件比较常见, 第一类就是自己准备的内容与现场的环境、气氛大相径庭, 例如天气的突然变化、预计的现场没有出现, 这就需要记者根据当时的现场在短时间内立刻做出判断, 重新整理自己的稿件、组织自己的语言。2013年元旦, 笔者参与盘锦卧龙湖冬季捕鱼的直播报道, 预计在11点直播的新年第一网鱼迟迟没有打捞上来, 临近直播还有十分钟的时候, 在现场得知, 由于捕鱼的渔网在水下断裂, 当天不能打出大量的鱼, 这时, 整个团队突然感到之前做的一切准备要全部翻盘重来, 一时间压力迅速集中到出镜记者身上, 这时记者结合之前准备的大量资料和打捞第一条鱼的场面迅速重新整理了自己的现场报道, 成功解决了五分钟的直播。第二类经常出现的状况就是直播时间和新闻发生时间的不同步, 应对此类现象的最重要的对策就是出镜记者要有大量的资料准备和对即将发生的新闻的把握。在今年刚刚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上, 央视的一位记者在采访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的时候就遇到了这样的状况, 直播开始的时候正是约见林毅夫进行采访的时候, 可是由于林毅夫之前参加的会议还没有结束, 出镜记者就只能根据自己准备的关于采访林毅夫的话题不断地自己报道, 直到五分钟后林毅夫出现才结束, 这就足见记者前期准备的充分。还有一类问题就是直播中受到的外界干扰, 一旦有干扰无论是人还是事物很容易出现大脑短暂空白, 这时怎么办呢?事实上, 这种思维的空白体现在屏幕上也就是两三秒钟的语言空白, 记者完全有时间把状态调整回来, 稍稍停顿一下重新再来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但如果此时心理崩溃, 那直播也就只能跟着匆匆收场了, 很容易出现直播内容缺失的情况。最后一类情况就是面对通讯中断, 话筒线被踩掉、被机器线绊倒等技术出现问题的时候, 其实处理这类问题只要别慌张, 在镜头面前依然保持出镜状态, 没有人明确叫停之前, 只要一直说话就可以了。

上一篇:压疮的护理下一篇:网络心理特征